最新建筑学开题报告难点(专业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1 12:12:19
最新建筑学开题报告难点(专业17篇)
时间:2023-12-11 12:12:19     小编:文锋

报告是对某个问题、情况或事件进行详细阐述和说明的一种书面材料。在报告中要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避免冗长和晦涩的句子。以下是一些专业人士撰写的个人报告,希望能够给大家在职场中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建筑学开题报告难点篇一

美术馆顾名思义,是用来承担展览、收藏、研究等功能的承载体,而美术事业,其实质意义上是一种探究艺术真谛和审美的学科,所以对于观赏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照明系统是整个设计的重中之重。无论是自然光源还是人工光源,首先没有光我们就没有观赏的可能;其次,它决定了一幅作品的立体感、质感和轮廓形态;最关键的是它能够给控制美术作品的基调、气氛和意境,成功地二次塑造建筑空间。

从光的物理学角度来看,它的照度是否均匀,它的色温的平衡,以及它的显色性都极大地影响着美术作品的色彩质量。采光的均匀照度在很大程度上由自然采光来决定;而人工照明就要极其注意色温和显色性,必要的时候会在构造设计上做相应的处理。

人工照明是无法和自然光相比拟的,不管是从眼睛的舒适感,最大程度地还原作品的真实面貌,甚至是能源的优化的角度,我们首选的一定是自然光,同时自然光还能将观者和作品之间的关系自然拉近,当然也有报告显示在自然光条件下,展品颜色衰减,有机物质腐化,而且自然光具有较大的可变性,受一天中不同时间、地点、天气变化和照射环境的影响,不够稳定。

更具体地说,自然采光可以分为4种类型:天顶采光、侧顶采光、侧窗采光和高侧窗采光。天顶采光提供了均匀的照度,降低了明暗对比,同时获得了最大的展览面积,但同时又不能再墙面形成均匀的垂直照度,有时还伴有眩光和反光灯不良反应。侧顶采光照度更均匀,基本不会眩光,但是主要应用于小型顶棚,受到建筑造型的限制。侧窗采光容易引起眩光,但却和场地景色相互呼应。高侧窗采光光线充足,主要也是和造型相联系。

而人工照明系统,灵活自由、易于调整,从而创造各种照明效果,但是由于射程较短,照度和均匀性在短距离内的明显变化会造成对于作品的心理距离,同时由于太依靠电力系统,一旦电力故障,会引起很大的麻烦。

鉴于两种照明系统各自都有优点和缺点,所以本次设计更倾向于二者集合的集合照明系统,取长补短,以自然采光为主要光源,同时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位置)辅以人工光源照明的系统。分析自然光的组成部分,然后成功地加以控制,通过阻挡、提取、过滤等方法对自然采光二次设计,同时加上适当的人工辅助灯源。所以本次设计也将以本人在工作室参加的爱涛美术馆为实证研究对象,在此次设计中本人将通过对自然采光窗口的控制来控制自然光系统同时通过大量的计算在适当的位置加上辅助光源,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

本次设计通过分析美术馆的优秀作品的光系统,结合采光分析软件,例如ecotectanalysis等等,力图在美术馆的采光的角度完成一整个最适合和优化的光系统,也希望能为以后的美术馆设计的照明系统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光的原理和组成部分,结合日照分析软件,对自然照明系统的精确定位是这个设计的重点。

1、调研法:通过对南京、上海及周边地区美术馆的调研,收集采光洞口的详细信息,

包括位置、面积,方向等等,进行分析取样。

2、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的美术馆采光系统进展进行整理和总结,归纳出现有的采。

光系统的特点、优势及不足。

3、软件计算法:通过日照分析软件的精确控制,对整个设计进行不断调整,最大可能地实现优化。

研究步骤及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研读文献成果,收集资料20xx/11—20xx/01。

第二阶段建立设计基本框架20xx/02。

第三阶段按框架基本完成设计内容20xx/03—05。

第四阶段修改、整理、检查、答辩20xx/0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建筑学开题报告难点篇二

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xx,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建筑学开题报告难点篇三

bim(建筑信息模型)是当前建筑行业中一种新兴的技术,其从问世至今,受到了建筑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bim技术的应用,从开发、规划、设计、施工等各个方面影响着建筑工程管理。随着bim技术应用的不断推广,其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作用也不断显现出来,基于此,本文总结了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优势,分析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

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提升,各类超高层、异形结构等建筑受到了国内城市的广泛欢迎,然而这类建筑也给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bim技术因其具备可视化、动态化、协调性、模拟性等优势特征,其对建筑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相比于以往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应用bim技术能够促使项目管理人们能够及时直观的发现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并及时排查整改安全隐患,确保建筑施工安全。此外,应用bim技术,项目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借助三维动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告知、安全警示等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有利于现场施工人员更加形象的了解施工过程的安全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由此可见,研究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可视性。

bim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建筑的可视化水平,三维建筑信息模型中包含着建筑全面的物理信息和功能信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利用bim模型,能够方便的提取出所需的信息,这对现场安全布置,各类防护搭设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1—2模拟化。

bim技术可以对建筑的地质环境、裂缝、沉降等进行模拟,进而对建筑结构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提升建筑的稳定性。bim为建筑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指导,不同类型建筑系统发挥了各自的建筑运行功能。在建筑项目施工前,bim可以对存在危险性的.工作进行模拟实验,例如深基坑支护施工、脚手架搭设、悬挑架搭设、吊篮施工等,从而确定最佳施工方案。

1—3优化性。

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优化的过程。bim模型提供了建筑物的实际存在的信息,包括几何信息、物理信息等,利用bim模型对建筑物进行可视化展示、协调、模拟以及优化后,从而有利于优化管理决策。

2—1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对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当前建筑企业这方面的人才比较欠缺,一些年龄偏大的安全管理人员思想比较保守,对新技术的应用显得不适应,导致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一些建筑单位重视bim技术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也因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能力的欠缺而深受阻碍。

2—2建筑现场安全管理技术设备有待提升。

bim技术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很早应用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应用效果。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研究起步晚,安全管理工作的投入少,安全管理相关的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安全管理专业人才欠缺,这也导致bim技术的一些安全管理功能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1建立施工安全指标。

随着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应用的不断深入,想要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bim技术的优势,首先要建立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指标,实现对建筑生命周期的精确预算统计,通过对数据的准确计算和分析,确保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按照既定的计划实施;同时,通过对建筑生命周期的精确统计,能够为建筑施工安全的指标评估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因此,建立基于bim的施工安全指标,在建筑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能够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理论与安全管理实践操作相结合,促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确保建筑项目施工阶段顺利、安全、高效的完成。

3—2施工方案防护性能的确立。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可以利用bim确立施工方案防护性能,该项任务是建筑施工中不能忽视的重要部分,关系着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方案防护性能的确立,是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作用之一。只有使用bim技术,对施工方案防护性能进行确立,达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高强度指标,才能真正切实保障施工安全,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如图1所示,利用bim对建筑支模体系进行验算,确保支撑方案的安全合理性。可见,在现代化建筑的施工中,使用bim技术确立施工方案防护性能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在使用bim技术的过程中,应该做好对建筑工程施工的长期研究,综合考虑各项施工因素,包括项目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天气变化、地质条件、人工、材料的市场情况等各项因素,使得bim技术能够在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中真正发挥防护作用。除此之外,在研究bim技术在建筑安全防护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在施工周期中的各个施工环节。一般情况下,建筑安全周期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工程设计阶段、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工程施工阶段、工程运行阶段。

3—3实现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检查。

bim技术还能够应用于高层建筑项目的安全检查中,通过bim平台,对高层建筑施工的工艺操作进行模拟,通过平台对各个环节进行分析以及信息的整合,然后利用bim技术参数化、可视化的功能,建立高层建筑进行安全检查模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通过隐患的分析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实现施工的安全进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3—4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协同、质量的管理。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bim技术主要用于现场的施工管理,将现场的质量与安全问题直接反馈给施工管理人员,以便及时得到处理,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减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在实际应用中,首先登录bim应用界面,然后将施工现场的相关照片传输至bim应用中,填好相应的选项,包括项目名称、轴线等具体参数。利用bim移动终端采集现场数据,实现建筑施工安全与质量的协同管理,将现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质量缺陷以数据的形式传输至bim应用中,然后将这些数据关联至bim模型,利用bim可视化的功能,对现场问题进行研究。这样一来,施工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现场的安全隐患及质量问题,并进行精确的定位,实现施工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

3—5运用bim技术进行安全培训。

在传统的安全培训中,内容主要是在于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于真正的安全隐患以及安全隐患的消除方法提到的比较少,口号多于实际,并且培训方法单一,这种方法进行培训受到的效果微乎其微。后来在安全培训中增加了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安全培训更加形象化,但是仍然缺乏数据,实际应用性比较差,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安全培训的流程化。如上所述,bim技术具有可视化的特点,因此,可以在建筑施工中通过模型的建立查看施工现场的动态变化,了解现场信息,排除施工安全问题。利用bim技术,还可以创建安全内容数据,有安全培训数据的人员可以学习新的施工方案,新机械的操作方法等,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大大提高了相关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准,提高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施工培训才能达到预估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目前,我国的经济、技术都处于发展阶段,极大的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同样的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所以,建筑工程的优良管理,能够促进建筑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新兴技术的研发。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bim技术可以对施工现场进行全局掌控,了解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及时调整施工方案,控制现场的施工安全。所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推广bim技术的使用,其次,管理人员要掌握bim技术的应用技巧,通过bim技术的使用,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强化施工质量,保障建筑业在发展上开辟新高度。

建筑学开题报告难点篇四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1.要求我们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基础理论和暖通空调专业知识,培养自己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进一步提高绘制工程图,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增强作为现代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2.通过在老师的指导下熟悉设计的全过程,掌握设计方法,提高设计能力,独立地完成规定的课程设计任务,掌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了解我国有关的技术规范、方针和政策,并能够正确查询和使用。

3.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我们综合所学的制冷与空调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得到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提高其应用能力及动手能力,学会针对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广泛而尽可能地搜集有关资料和研究成果,了解本专业现状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4.培养自己深入调查研究,联系实际问题,从技术、经济等方面全面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作风,为毕业设计打下好的工作基础。

1)先熟悉设计资料,准备必要的设计手册,材料等;

4)确定空调系统气流组织,进行气流组织方面的计算;

5)空调水系统的设计;

6)空调系统设备的选择与机房的布置,如风道,选择风机型号等,;

7)绘制空调系统施工图纸,图纸绘制应符合国家制图标准,表达准确,图面整洁;

8)编写设计说明书,包括原始条件,设计计算公式和相关数据,文字说明及附图,字迹工整,计算准确,简明扼要。

高层建筑先后在美、欧等层或大型民用建筑。经多年的引进、消化与经济发达地区兴起。迄今,遍及世界的许多研究开发,迄今有关空调设备生产厂家和年现代化都市,高层饭店、百货商场、办公大楼设备台数均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产品的品楼及多功能的商用、居住建筑已比比皆是,性能日趋完善,国产化程度不断提高,并且还将保持与日俱增的势头。

高层建筑形成了国产品逐步取代进口产品的局面。迅速发展向传统的空调方式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按国内的应用现状来看,存些新的实用系统应运而生。在的问题不少:设备制造品种少,未能完善多年的实践证明,在节约建筑空间、适系列化;制造工艺水平仍较落后自控设备空间负荷需求参差和多变,以及运行经济配套与调节性能提高等方面问题尚多。产品性能方面,作为“空气――水”空调系统主性能测试缺乏统一标准,性能资料不全, “风机盘管+独立新风”的这全性能曲线可供设计选型;对风机盘管空调系统,已经显示出它特殊的价值和工况缺乏深入分析,设计计算尚无生命力。美国、日本等国家十分重视风学、规范化的作法,设计人员易于忽视对设机――盘管机组(fcu)的开发,现已拥有具备实际应用条件作认真研究,往往以“足够众多的厂家和高额的年产数量。他们在实现保险的观念粗略地确定其型号、规格,使机组标准化、系列化的基础上,着力追求小负荷计算的数据丧失利用价值,设备选型也型、轻量、高教、低噪声和低电耗,不断完不经济、合理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暖通空调机组功能与调节性能。探索新型机组型空调技术工作者努力加以解决,以期进一步扩大这种空调方式的应用。用为采光、通风及外观造型的需要。对于现于新风采集。代办公楼来说,前两项作用已不突出。办公房的布置采用传热学的角度来看,同样面积的外窗和外墙,廊式。这样可利用走廊回风,减少因设回风在单位时间内的冷、热损失,外窗是外墙的管道而引起的空间浪费。5倍(冬季)至1o倍(夏季)。因此,为使房间美观、协调,要求建筑约能量,应尽可能减少外窗面积。师能在设备工种进行施工图设计前,提供室空调机房应尽量设于被空调房间内天花分格图。便于风口、灯具及喷洒头的中部,以便于风管布置。

1)送风口的调节问题

2)如何确定空调房间室内设计参数和室外设计参数。

3)怎样计算空调房间的冷负荷、热负荷、湿负荷及空调系统送风量、新风量。

4)如何确定空调系统水系统方式。

5)怎样进行空调系统的设备选择与机房布置

空气调节系统的划分应考虑运转和调节的灵活与经济性。多层建筑的系统划分应根据各层平面布置和机房的位置等条件而定,尽量做到风管布置合理,系统运转灵活而经济,空调系统不宜太大以便于调节和减少噪声。国外在大型办公室设计中,在周边区采用风机盘管时,新风的补给常由内区系统提供。因风机多档变速,在冷量上能由使用者直接进行一定的调节。

熟悉建筑图纸,明确毕业设计的内容,了解建筑物的等级,建筑的结构及功能,平面布置情况,空调房间和机房布置位置。对空调房间进行负荷计算,并进行汇总。根据建筑结构和设计规范以及查阅的资料确定出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空调系统的风系统和水系统设计,确定出各风管段的规格尺寸和各水管段的管径,选择出空调系统设备和布置机房。

本次设计共16周,含实习两周。3月8日~3月12日完成开题报告

(一)基础部分(0.5周完成)

(二)负荷计算(2周完成)

(三)系统方案确定(1周完成)

(四)空气处理方案的确定(0.5周完成)

(五)气流分布校核计算(0.5周内完成)

(六)风道与噪声(1周内完成)

1.风道的布置与设计计算,风机的选择或校核(0.5周成)

2.噪声校核与消声设计(0.5周内完成)

(七)冷热源(0.5周内完成)

(八)空调与采暖水系统设计(1周内完成)

(九)、施工图设计(6周完成)

[1]陆亚俊,马最良,邹平华。暖通空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2]明星,黄虎。舒适性空气调节系统的节能分析。水利电力施工机械,20xx(2)

[3]马最良,姚杨,主编。民用建筑空调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4]建设部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中国计划出版社

[5]艾学良 暖通与空调常用数据手册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6]陆耀庆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学开题报告难点篇五

很合适的,这可以将大量的人流引入地下,可以减轻地面交通的压力,也有利于地面环境的改善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如严寒多雪或酷热多雨地区,地下购物空间十分受人们的喜爱。而且随着地铁的发展,地下空间的交通可达性增强,这给城市地下商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德国、瑞典、法国、日本、加拿大见图等一些大城市,有很多经营状况良好的地下商场。

良好的城市地下商业空间不仅可以满足人们购物休闲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展现城市魅力,它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场所,使人们能够与这个场所进行相互交流进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人们在这个场所不仅可以休闲购物,还能感受到城市的特色环境和文化品位,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并促进健康、积极的社会活动,此外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更能深刻地显示地域特色历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向人们传递社会生活、历史、文化和现代的信息,对城市的经济、文化以及人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此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已经成为丰富人们生活的重要手段,它在现代城市生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地下空间具有不同于地上空间的特殊性,从而形成了人们对地下空间的特殊心理感受。一方面地下空间存在着封闭、黑暗等天然的缺陷,这也使得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它只承担车辆停放、设备安置、轨道交通等对空间质量需求较低的城市功能另一方面,由于地下空间的封闭性而产生知觉信息的减少,使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减弱,从而容易引起不安和消极情绪。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善地下空间质量已经成为可能。在持续努力下,目前的城市地下商业空间正在不断改善地下环境的缺点,日益完善的人工光环境和空气循环系统的应用,使得新建的地下购物中心已经基本克服了空气污浊及气氛黑暗压抑的缺陷。然而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的地下商业公共空间的发展依然比较滞后,并且普遍存在重视物质属性但是忽略其精神意义的问题。

如我们所知,人是空间的主体,空间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创造出物质的场所,更要使处于其中的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到满足。挪威建筑评论家诺伯格舒尔茨认为:“建筑首先是精神的蔽所,其次才是身躯的蔽所。”1现代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的设计不仅需要为人们提供一个满足物质欲望的购物场所,还应该能为人们提供一个精神享受的活动空间。在社会经济充分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精神层面享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一个场所不能够使人们与其进行很好的精神交流,不能够满足人们1精神方而的需求,那么这个场所将会失去活力,从而走向衰落。本文从场所精神的角度研究的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有助于从场所的高度找出改善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品质的方法,营造出舒适亲切而又充满人情味的生活氛围,把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打造成为展现城市日常生活的舞台,使城市特色得以延续,同时满足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结合场所精神理论对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的场所精神如何塑造进行讨论分析,促进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的物质意义和精神意义更好的融为一体,从而为未来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正是该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另外,本文研究的目的,还希望以北京中关村广场购物中心为例,将落脚点放在对具体地下商业公共空间的实证分析上,通过对其详细的研究,摸索一些方法,为以后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

建筑学开题报告难点篇六

本次规划设计用地位于重庆市永川区光彩大道368号,总用地面积约1100亩。其中现有校园用地面积约700亩,新征用地约400亩。

使用对象主要为在校学生和教职工人员,其中规划校园远期办学规模为18000人左右,规划校园远期教职工人数到1200人左右。学院远期规划为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管理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十个学院组成。因此应有供满足教学、办公、餐饮、住宿、体育、阅览等多种不同功能需求的区域空间。如何结合地形处理好不同功能需求上的矛盾,同时充分解决好老校区的旧建筑改造及更新与新建片区的建筑达到总体协调融洽关系,整合建筑内外空间,让不同年代的建筑生动的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生动而舒适的校园环境,将是本设计要重点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2.1研究目的。

该课题重在建设一个“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一流校园”。让学校成为学生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树立“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办学理念,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培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创建可持续发展的校区,探求适应本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特征,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2研究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设计与研究,力求提供一个可以适应国际化先进教学方式的教学空间。提供一个还可以为周边人群服务的社会型校园。同时,通过深入的实地考察与调研分析、相关资料的检索与利用,以及随着方案的不断深化,我们将触到有关学校设计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不但可以运用和发挥所学理论,而且将会大大拓展我们的知识层面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设计能力、表现技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另外,通过该课题的综合性训练也将为走上工作岗位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需要打下良好基础。

3.1欧美大学校园规划现状。

欧洲和美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其校园规划设计方面历来也有较多的理论与实践。二战后,其在大学校园的功能布局,形态组合,空间关系,环境营建等理论方面有了更新和完善。

3.1.1校园形态集中化。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学科的综合交叉,学科间的信息交流成为现代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物质环境提出了要求,即创造一个空间网络和服务系统为各个学科领域的交流提供机会和场所。集中型校园不受专业学科的限制,使校园在功能和空间上紧密联系从而形成了统一的的完整体系,这是与高等教育发展综合化相适适应的。另一方面,建筑技术的发展也给集中布局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3.1.2功能建筑综合化。

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大学本身成了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综合体,校园中的一切活动,都成了教育过程中相互渗透、不可缺少的因素,难以简单地区分。物质环境的设计应通过精心的布局与设计鼓励人们能无拘束的接触与交往,在建筑空间与人的活动间建立起自然而协调的联系。

3.1.3校园空间的灵活化多样化。

现代高等学校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机体,其物质设施都有较长的技术寿命,而它提供的功能寿命却相对的短得多。学校发展的不确定性,要求学校的物质环境技能提供目前所需要的功能,又能适应将来的扩展,满足新的需求。因此,校园规划设计具有较大灵活性,不但建筑单体要有充分的灵活性,如格网型,鱼脊型的建筑组合,更重要的是总体结构上的灵活性,如线型、网格型、分子型、辐射型,这几种发展规划的主要类型在总体结构上有相当的灵活性,且创造了多种校园空间环境。

3.2国内大学校园规划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2.1规划建设速度与品质之间存在矛盾。

超常速度建设超大规模校园是当前大学校园建设的突出特点。短期大规模的扩张,使许多大学的管理者对于大学未来的发展方向缺乏清晰的认识,对新校区的定位容量和运作特点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设计人员创作的空间、机会极度压缩,使设计方案批量生产,重复使用,缺乏方案经济比较。建设周期短,难以保证校园环境的品质。

3.2.2空间尺度超常,校园功能分区盲目,彼此分离,相互孤立。

某些大学校园规划布局盲目地沿用传统的功能分区模式将校内各个功能沿平面展开,造成尺度失真,因而出现相关院系联系不密切,教学区、学生宿舍区、体育运动区之间距离远,彼此分离,相互孤立。对科研机构区、后勤服务区的忽视,不利于其与社会保持方便的联系,并且造成了大学校园土地的浪费。

3.2.3过分注重形象气派,求大求新,忽略了经济适用的原则。

过分讲究二维平面构图形式,追求平面轴线和形体视觉效果忽视环境场所与校园特色的创造,而追求所谓“门脸”形象,普遍追求大空间、大轴线,而忽视了校园使用主题师生的交流活动需要,学生和教师在其中活动,感觉并不舒服,这与校园环境空间所需要的安宁、亲切、宜人的氛围相悖。而正是它们构成校园文化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体现校园特色的基本载体。更有些构成式大学校园注重校园的终极状态,却忽视了校园的时间因素与变化的不确定性,企图做到“一劳永逸”,缺乏弹性发展的可能,从而限制了校园的持续发展。不够重视建筑群的围合界面、院落空间层次、环境场所的氛围营造。

3.2.4忽视环境场所要素与校园特色的创造。

在新校园建设中往往对原有生态保护利用不足,山地,林地,水泊等,忽视建筑与景观环境的整合及持续的营造,规划中难以顾及校园在节约、实用、人文、审美等方面的调适。

4.1主要内容。

4.2技术要求。

4.3成果形式。

最后的成果展示,我们首先要完成任务书所要求的所有图纸和文本,并且充分把我们所想所做的,从设计的最初阶段包括场地的调研、现状分析、功能分析、空间分析到我们的设计理念如何的产生、转变、衍生、最后的确立和对我们的方案所做的阐述完全表达出来。对于我们的方案最后成果,希望它不只是一摞图纸,更多的是可以让我们所想要表达的东西可以生动的展现出来。

5.1对校园规划前期调查。

在地形图和实地勘察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本次设计的地形、交通、周边环境和已有建筑。按照功能需要划分功能分区,制定扩建建筑面积表。认真考虑相关因素对本次设计的影响,对已有建筑空间进行解析,总结建筑空间特征和历史文脉,确定设计入手角度:

5.1.1.尊重自然,结合地域特色。

根据用地现状的地形特点,尽可能利用现有丰富的水系和山形绿背,遵循因地就势的原则,尊重环境,保护生态敏感区,保留原始地景,营造出青山绿水环绕的校园景色,同时满足校园规划中所需的功能要求和丰富的空间关系。

5.1.2.人性设计,适宜空间尺度。

强调适宜校园的人性尺度与空问,追求自然景观和生态风貌,以蜿蜒崎岖的小径、自然流畅的水系、移步易景的空间塑造人性化、适宜空间尺度下的校园风貌。

5.1.3.与时俱进,坚持文脉延续。

建筑单体设计与空间环境塑造都讲究时代性与历史感并存。校园不仅要与时俱进,突显个性,还要体现丰富的人文气息,延续原有校园建筑的主体风格与历史文脉,孕育健康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5.1.4.整体规划,长远发展。

实施分期建设,长远规划与发展,对整个校园规划进行整体考虑,以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行成良性循环、滚动开发的机制。

5.2总结校园规划期望目标。

5.2.1.能够促进周边区位繁荣,推动经济的发展。

5.2.2.在设计上应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使其营造国际化的教学环境。

5.2.3.提高本地区的建筑形象,优化周边的整体环境,使规划不仅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而且力求其合理化及实用性,提供使用者创造优美的休息环境。

5.2.4.将学校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高度统一,建设成具有高品质教学环境。针对规划地块控制性规划要求,营造具有“高品质教学环境,居民学生一家亲”的新型校区。围绕人性化(易达、舒适、安全、卫生、美观、经济)、生态化、现代化等宗旨,从总体布局、公建设施配置、交通组织与道路场地设计、绿化设计、与无障碍设计、等多角度、全方位统筹兼顾,建立有机联系,系统解决设计中的复杂矛盾。

5.3拟在设计过程运用的手法。

当代的建筑规划设计亟需要创新的手法,在校园规划中,我们不仅要在原有的规划中突破创新,同时也要让新建区和旧校区达到高度的统一,建筑规划设计的方法不是单一存在,而是多种方法的相互融合。如,功能和形式的结合考虑,环境和空间的相呼应,流线组织和功能的满足等。设计工作也要做到从粗到细,从局部到整体再回归于局部,深入推敲。

5.4采用的设计工具。

设计的初期阶段以手绘草图为主、借助计算机进行整体分析研究,优化设计:包括sketchup方案草图分析和建模的模型分析;绘制正式图的阶段,用计算机完成全套图纸:包括cad绘制线形图、sketchup建模及渲染效果图、photoshop的后期处理。如果条件允许,将做适当比例的沙盘模型。

第1周3.3~3.9。

开题准备与论证。熟悉设计课题的内容与要求。查阅相关资料。

第2周3.10~3.16。

第3~4周3.17~3.30。

针对毕业设计题目进行调研实习。撰写调研报告。对基地环境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初步的构思方案(包括场地设计与总体布置)。

第5~6周3.31~4.13。

设计一草阶段。期间主要是加强对环境体量、功能的设计分析,用手绘的形式勾勒出校园规划总平面图。绘出一草,并进行过程的阶段性答辩。

第7~8周4.14~4.27。

设计的二草阶段。在一草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协调相关专业之间的关系,用计算机与模型对建筑的形式进一步完善。

第9~10周4.28~5.11。

设计的三草阶段。主要加强细部设计内容,并将各专业的协调内容(如结构和设备布置)纳入到细部设计中。

第11~12周5.12~5.25。

第13周5.25~6.1。

交图,准备毕业答辩。撰写3000字左右的设计说明书及完成毕业论文,并配有相关的内容摘要及外文翻译。

第14~15周6.2~6.15。

进行最后的毕业答辩。

学院现有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公寓、食堂、体育场等教育教学基础设施,仅能勉强满足师生的基本学习工作生活需要。同时,由于条件限制,现有校园存在以下问题:

7.1.部分建筑老旧,使用不便,难以满足功能要求,亟待更新。

7.2.由于地形限制,部分地块竖向处理不当。

7.3.建筑分期建设时未考虑风貌统一,建筑文脉不清晰。

建筑学开题报告难点篇七

课题类型:xxx。

工程设计:xxxx。

指导教师:xxx。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

专业:xxxxxx。

南宁地处广西南部偏西,北回归线以南,座落在四面环山的小盆地内,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全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祖国南疆的军事重镇。全市总面积10029平方公里,总人口277.91万。因市区绿化覆盖率近40%,形成了“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终年常绿、四季花开的园林风貌,被中外游人盛誉为中国的“绿都”。南宁东邻粤、港、澳,南临北部湾,背靠云、贵、川大西南,毗邻越南,是大西南出海通道的重要咽喉,也是东南沿海和西南腹地经济区域的结合部,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而且邕江贯穿南宁市区,因此水资源非常丰富。南宁是一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充满诗情画意的南国绿都。

宁明县隶属崇左市,东邻上思县、防城港市,北靠崇左县、扶绥县,西连凭祥、龙州县,南与越南接壤,是广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陆路大通道的门户。境内矿藏丰富,有我国最大的膨润土矿藏。旅游名胜如花山崖画等文明遐迩。

因此便利的交通对其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南宁至宁明二级公路的修建,将加强南宁市与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县间的关系,并能带动沿线村镇的经济和农业发展,有助于把本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1.气候特点:

南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热量资源丰富;夏长东暖,夏湿冬干,雨量充沛。夏秋季多台风,但破坏性很小。最高月平均气温30-32.5度,一月平均气温大于6度。该地区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特性,按中国气候分区属东南湿热区,无冰冻现象。

2.降水量与地下水埋深:

路线所经过地区面向热带海洋,降水量丰富。雨日,雨量,雷雨次数较多,属中国暴雨分区第九区。年降水量在1600-20xxmm之间,其降雨特点为平原少于山地,迎风坡多于背风坡,雨型为夏雨和台风暴雨,最大月雨期长2.5-4.5天。暴雨强度大,径流速度较快,一般为0.75-2.0之间。地下水埋深一般丘陵地区给为2.3米左右,平原及沟谷处越位1.3米左右。平微区低洼地方地表有长期积水。

3.地形与地貌:

路线所经地区地形为湿润丘陵重丘,低山及平原。属云贵高原与东南沿海三角洲平原的过渡地区。丘陵,低山坡面陡峻,陡达40%以上。沟谷两侧坡面曲折,局部地段呈鸡爪地形。该地区河流及沟谷水量丰富,地面径流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不太严重。广阔平坦,村镇,田地,水利建筑设施等较多。

4.地质与土质:

本地区位于南岭中等山地工程地质区的西南部。第四纪多残积层土质为砖红色粘性土,属高液限的粘土,多为碳酸岩风化的残积土。该地区岩石风化破碎严重,丘陵地区由于自然营力的长期作用,局部地方有岩石出露。岩石以碳岩为主,花岗岩次之。

据实地调查,路线所经平原微丘区均按土质考虑,其中松土占30%,普通土占70%。

5.植被及作物等概况。

根据中国自然地理区划,路线所经地区地处热带北部季雨林型常绿阔叶林——砖红壤性土小区,自然地理特征为热带湿润常绿林,林种主要有彬木,毛竹等用材林和油茶,油桐,剑麻等多种经济林。主要生长于山区和半山区的丘陵地带。

平原,微丘及宽阔河谷地带多田地,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双季稻占2/3以上,旱地作物主要是甘薯,玉米和土豆类等,主要在丘陵地区。

本地区生产热带,亚热带水果,一年四季不断。饲养业和塘养鱼业也较多。

路线所经地区,由于水量较大,山坡坡面较陡,地表水对路基有一定的冲刷影响,平原地带则公路用地与农业有一定的矛盾。

(一)路线(4m)。

1.公路等级及其主要技术标准的论证与确定;。

2.路线方案的比选;。

3.路线平面设计;。

4.路线纵断面设计。

(二)路基路面。

1.路基横断面设计;。

2.路基超高加宽设计;。

3.确定沿线路基取土、弃土位置;。

4.计算土石方数量并进行调配;。

5.确定防护工程的位置、结构类型及尺寸;。

6.路面结构及材料组成设计;。

7.确定路基路面排水系统的位置、结构类型及尺寸。

(三)桥梁、涵洞、隧道及路线交叉。

1.确定大中桥的位置、孔数及跨径、结构类型;。

2.确定小桥、涵洞等的类型、位置、孔数、跨径及各部尺寸;。

3.确定隧道位置;。

4.确定路线交叉位置、形式、结构类型。

(四)其他。

1.确定沿线设施各项工程的位置;。

2.确定环境保护的内容、措施及方案;。

3.确定占用土地、拆迁建筑物及电力、电讯等设施的数量;。

4.计算工程数量。

根据公路工程设计施工相关规范的要求,在已有大比例尺地形图上利用交点法定出平面交点,在纬地三维道路辅助设计系统上进一步完成路线平面线形的优化比选设计以及路线纵断面和路基横断面设计并计算调配土石方数量。公路路线地面点高程以及路基横断面地面点高程数据,通过等高线内插法得到。路面材料及结构组合设计利用公路路面设计系统(hpds)电算完成。

1、设计说明书。

2、路线平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

3、标准横断面图,弯道超高方式图。

4、路面设计图。

5、路基排水设计图。

6、路基支挡工程设计图。

7、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逐桩坐标表。

8、路基设计表。

9、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

10、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1.广西南宁地区地形图,比例尺1:20xx。

2.交通资料:据调查,起始年交通组成及数量如下:(年平均日交通量,单位:辆/日)。

解放ca10b:650。

东风eq140:430。

黄河jn162:520。

日野kb222:780。

小汽车:700。

年平均增长率:5%。

拟建成时间:20xx.7.1。

3.纬地三维道路辅助设计系统,autocad设计软件,公路路面设计系统(hpds)。

4.公路工程设计施工相关规范:

4.参考书目:

(1)《道路勘测设计》,第二版,杨少伟主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xx.06。

(2)《路基路面工程》,第二版,邓学钧主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xx.01。

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结合具体情况,对任务完成的阶段时间做出如下安排:

(1)20xx.04.30—20xx.05.06熟悉设计任务要求,完成开题报告;。

(2)20xx.05.07—20xx.05.13完成路线平面设计;。

(3)完成路线纵断面设计;。

(4)完成路线横断面设计;。

(5)完成路面材料和结构组合设计,排水系统设计;。

(6)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整理设计资料文件;。

(7)准备工程设计答辩;。

指导教师意见及建议:xxx。

指导教师签名:xxxx。

建筑学开题报告难点篇八

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

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xx,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

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

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

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

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

建筑学开题报告难点篇九

在新世纪飞速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已成为改革和发展之潮流,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它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学校教育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作为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课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理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为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规定了具体的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新课标的这一些理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内容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了,语文学习再也不能仅仅等同于语文学科学习了。

基于此,我们提出“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的实验研究,试图通过这个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对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补充、扩展与延伸,使学生能把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有效地帮助他们深化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开展学生课外阅读是一种课外教育。从古今中外看,重视学生课外学习可谓历史悠久。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课内外相结合,藏息相辅的教育思想。台湾从8月到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厦门市教科所苏文木等对“小学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模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浙江教育学院汪潮等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思考,浙江嘉善王春霞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作过有益尝试。

在国外,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过了50万名孩子从会计年度中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

课题中“主题性阅读”是指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教材中各单元均有一个明确的阅读主题),提炼出阅读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中引导,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有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提高语文能力。

四、课题确立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应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充分地利用这些知识发挥自己的阅读能力去分析、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说,认为儿童是通过自己主动的努力活动和与外界相互作用,不断获得经验的丰富和重组,从而实现自我建构和发展。

2、“相似论”认为,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相似性信息单元(即相似块)越多,就越有利于选择、匹配、激活阅读材料中的相似信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悟也才越深刻。《学记》中的“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说的是教育得抓住时机,适时施教,错过时机以后再去学习,就会事倍功半,得法于课内,及时进行同步拓展延伸,就会事半功倍。

3、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学生学习越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象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求他记住的东西多两倍。”“如果少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的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够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

五、课题的意义与目的。

(一)课题的意义。

开展主题性阅读的研究与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由课内向课外、由以教科书为本位向大信息、多元化知识开放、由应试教育向读书滋养人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转变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该课题的成功运作对我校学生阅读的外部大环境的开发、整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小学语文学科阅读的内容整合方式、阅读指导方式、阅读习惯的有效培养、读写结合提高语文素养等方面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操作体系的建构都很有价值,也对改善我校小学学生课外阅读无序状态,规范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增强课外阅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

(二)课题的目的。

1、语文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多读书是一个重要方面。阅读能力在各种能力中显得尤为重要。主题性阅读课题的研究首先创设阅读氛围,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2、主题性阅读旨在课内指导学生学习略读、精读、浏览等各种阅读方法,提供范例,课外有计划组织读书活动,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

3、通过主题性阅读,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为语文实践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使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4、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通过阅读积累优美的词语、精彩的语段,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为说话和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5、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研究和探索一些拓展阅读的操作策略,积累一定篇目的适合本年级实际情况的拓展阅读教材,培养致力于拓展阅读研究的师资队伍。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激发学生阅读的原生性动力,感受阅读乐趣;。

2、用好教材这一“例子”,促使课内外有效衔接。如:

1)根据单元具体学习要求确定单元阅读主题,推荐课外阅读的范围,篇目。

2)明确课外阅读练习的具体要求。

3)不同年级、不同主题单元,教师推荐阅读的时机选择。

3、重视方法指导,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4、适时地开展读书活动,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活动模式。

5、重视积累,促进写作技能的同步提高。

(二)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通过座谈、问卷,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课外阅读现状的看法,及课题开展前后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

2、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国内外关于学生主题性课外阅读的信息和学习研究,结合本校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

3、实践行动法。召开不定期的课题研讨活动,举行观摩课、研究课,撰写实验论文,开展读书活动,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

4、经验总结法。及时对课题开展进行阶段性总结;撰写教学案例及相关论文的编写等。

七、课题实施的可行性。

1、课外阅读是教育发展的要求。

开展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扩展学生阅读面、知识面,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阅读的重要性几乎是不言而喻的。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生活在信息社会,就要不断的获取知识。如何获取?阅读便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因此,本课题的开展是时代的要求。

2、语文学科的实践性是课题开展的前提条件。

《语文课程标准》理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以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在于阅读种种的书,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课外更多阅读的桥梁。学生学语文首先要学好这些范文。再者,教师由教材作迁移,由点及面,要让学生凭借课堂学习中认识的规律,掌握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在课后纵向延伸,由一篇带一批,或体裁相同的,或内容相关的,或写法类似的,大量进行课后阅读,既可以在延伸阅读中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又可以在广泛阅读中运用所学,巩固学法,更好地阅读。

3、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有利于课题的开展。

现行的语文教材,以“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为编写思想,即各单元均有一个明确的阅读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人们在观察中的发现。这就有利于在课题开展中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提炼出阅读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中引导,让课外阅读更好地成为课内阅读有力的凭借和依托,扩展和补充。

4、开设语文活动课,创设阅读氛围。

我们的学校本学期针对主题性阅读课题在每周安排一节语文活动课,用于学生朗诵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精华以及优秀的文学作品,组织读书会、朗诵比赛、课外阅读交流等,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在没有目标压力前提下轻松地接受学习,主动参与学习,给每一个学生自由发挥才智的门户。

6、具有科研能力的课题组教师是开展课题的有力保证。

主题性阅读课题的研究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丰富的语文知识储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及举一反三的阅读篇目推荐。因此,我校重视对语文教师培训进修,在教育教学同时,研读各类教学杂志、网上学习,每学期还要完成一定数量的教育学习笔记等,不断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

此外,我校语文教师大多是中青年教师,其中有多数从事过课题研究,有着较强的科研和改革意识,有利于课题方案在校内实施,使课题能顺利地开展。

八、研究对象及实验步骤。

(一)研究对象。

3——6年级所有班级的学生。

(二)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3月-205月。

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文献研究、现状调查、论证课题方案并制定课题方案,各年级制定好课内外整合阅读计划。

2、实施阶段年6月-5月。

1)各年级根据研究的内容,选择好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做好课内外阅读的链接,开好阅读篇目。

2)学习有关理论,做好学习笔记,定时组织交流。

3)把拓展阅读落实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4)各年级上好课内外有机整合的阅读教学研究课。

5)开展行之有效的读书活动。

6)每学期做好阶段性总结。

3、总结阶段:206月-年12月。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优秀课外阅读教学案例集、教案集、相关论文集及整理。

九、预期成果形式及人员分工。

(一)预期成果形式。

1、推出具有成功经验的典型课例;。

2、相关论文;。

3、编写同步主题阅读操作手册(包括单元主题目录;推荐目录;操作建议)。

4、编制学生读书笔记集;。

5、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和检测报告。

(二)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韩生燕。

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扎西旺姆。

本校小学语文教师的理论培训:韩生燕。

具体课题研究活动的组织和安排:次仁央京。

本课题研究资料搜集整理:雷云兵。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扎西拉措。

中年级主题性阅读的研究:杰美。

高年级主题性阅读的研究:扎西拉措。

芒康县朱巴龙小学。

建筑学开题报告难点篇十

接地气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前大家都要写毕业设计,在做毕业设计之前要先写好开题报告,那么开题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建筑学硕士的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馆顾名思义,是用来承担展览、收藏、研究等功能的承载体,而美术事业,其实质意义上是一种探究艺术真谛和审美的学科,所以对于观赏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照明系统是整个设计的重中之重。无论是自然光源还是人工光源,首先没有光我们就没有观赏的可能;其次,它决定了一幅作品的立体感、质感和轮廓形态;最关键的是它能够给控制美术作品的基调、气氛和意境,成功地二次塑造建筑空间。

从光的.物理学角度来看,它的照度是否均匀,它的色温的平衡,以及它的显色性都极大地影响着美术作品的色彩质量。采光的均匀照度在很大程度上由自然采光来决定;而人工照明就要极其注意色温和显色性,必要的时候会在构造设计上做相应的处理。

人工照明是无法和自然光相比拟的,不管是从眼睛的舒适感,最大程度地还原作品的真实面貌,甚至是能源的优化的角度,我们首选的一定是自然光,同时自然光还能将观者和作品之间的关系自然拉近,当然也有报告显示在自然光条件下, 展品颜色衰减,有机物质腐化,而且自然光具有较大的可变性,受一天中不同时间、地点、天气变化和照射环境的影响,不够稳定。

更具体地说,自然采光可以分为4种类型:天顶采光、侧顶采光、侧窗采光和高侧窗采光。天顶采光提供了均匀的照度,降低了明暗对比,同时获得了最大的展览面积,但同时又不能再墙面形成均匀的垂直照度,有时还伴有眩光和反光灯不良反应。侧顶采光照度更均匀,基本不会眩光,但是主要应用于小型顶棚,受到建筑造型的限制。侧窗采光容易引起眩光,但却和场地景色相互呼应。高侧窗采光光线充足,主要也是和造型相联系。

而人工照明系统,灵活自由、易于调整,从而创造各种照明效果,但是由于射程较短,照度和均匀性在短距离内的明显变化会造成对于作品的心理距离,同时由于太依靠电力系统,一旦电力故障,会引起很大的麻烦。

鉴于两种照明系统各自都有优点和缺点,所以本次设计更倾向于二者集合的集合照明系统,取长补短,以自然采光为主要光源,同时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位置)辅以人工光源照明的系统。分析自然光的组成部分,然后成功地加以控制,通过阻挡、提取、过滤等方法对自然采光二次设计,同时加上适当的人工辅助灯源。所以本次设计也将以本人在工作室参加的爱涛美术馆为实证研究对象,在此次设计中本人将通过对自然采光窗口的控制来控制自然光系统同时通过大量的计算在适当的位置加上辅助光源,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

本次设计通过分析美术馆的优秀作品的光系统,结合采光分析软件,例如ecotect analysis等等,力图在美术馆的采光的角度完成一整个最适合和优化的光系统,也希望能为以后的美术馆设计的照明系统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1、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光的原理和组成部分,结合日照分析软件,对自然照明系统的精确定位是这个设计的重点。

1、 调研法:通过对南京、上海及周边地区美术馆的调研,收集采光洞口的详细信息,

包括位置、面积,方向等等,进行分析取样。

2、 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的美术馆采光系统进展进行整理和总结,归纳出现有的采

光系统的特点、优势及不足。

3、 软件计算法:通过日照分析软件的精确控制,对整个设计进行不断调整,最大可能地实现优化。

研究步骤及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 研读文献成果,收集资料 20xx/11—20xx/01

第二阶段 建立设计基本框架 20xx/02

第三阶段 按框架基本完成设计内容 20xx/03—05

第四阶段 修改、整理、检查、答辩 20xx/06

建筑学开题报告难点篇十一

毕业设计是高职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通过毕业设计,综合运用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一次较为全面地、系统地总结和训练,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工程设计的内容和程序,掌握中型民用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建筑初步设计的深度要求及图纸的绘制表达方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工作要求。以苏州工业园(江苏)独墅湖中学设计作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课题,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校园整体空间的规划设计及单体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综合运用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及校园规划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实际工程进行设计的综合能力。

二、课题主要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

(一)设计概况。

独墅湖中学规划用地位于苏州工业园(江苏)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独墅湖大道东段,距新区行政中心7.5公里,校区北临独墅湖百米宽景观带,西靠围墙子路及世纪花园,东靠星湖街路,南靠新昌路,场地平坦,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所给基地范围包括独墅湖中学部分及商学院部分的规划。规划总用地面积详见附件1、2.

(二)设计要求。

为推动园区的稳步迅速发展,设计好具有一流教育设施和环境的中学,同时在教育产业化的背景下提供面向不同对象的商学院规划,特对本方案提出如下要求:

1、设计必须具备超前性、科学性、实用性,以期成为苏州市一流教育设施和环境的中学。

2、在满足中学(高中)设计规范要求的前期下,力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有效地发挥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3、方案设计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考虑,力求功能分区明确,布置合理,为学生创造安静,美丽,空气新鲜的学习环境。

4、校园的主要节点及工程管线必须满足园区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

5、符合国家相关现行设计规范和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

(三)设计内容。

1、功能定位及规划规模。

校园包括中学及商学院两部分,中学部分规划在校生3000人,考虑人住宿,商学院部分2000人全宿制。

2、建筑组成及要求。

(1)中学(在校生3000人,考虑2000人住宿)。

a)教学部分。

·普通教室5000㎡。

·实验室(生物实验室×4,物理实验室×4,化学实验室×4)1500㎡。

·公共教室(美术教室,微机室,语音室,史地生室,音乐室)1500㎡。

·合班教室×31000㎡。

b)办公部分。

·教师办公2000㎡。

·行政办公500㎡。

c)图书阅览。

·书库200㎡。

·学生阅览500㎡。

·教师阅览350㎡。

d)食堂部分。

·厨房2400㎡。

·用餐4000㎡。

·冷饮100㎡。

e)宿舍部分10000㎡。

f)后勤配套设施1500㎡。

(2)商学院(2000人全宿制)。

·办公1200㎡。

·教室4800㎡。

·机房200㎡。

·阶梯教室800㎡。

·宿舍10000㎡。

3、建筑设计要求。

(1)文化性校园中的重要建筑或标志性建筑,要力求富有鲜明特色和文化内涵,体现校园建筑的建设水平,折射校园的文化气息。

(2)创新性要深入调查、充分掌握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与模式,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适度超前,在规划布局、建筑设计、绿化与景观、道路交通组织、生态设计等方面,在借鉴国内外校园先进经验的同时,一定要有所创新。

(3)生态与节能要考虑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生态与节能设计,要考虑雨水、污水分流以及雨水的采集与利用。

(四)设计深度。

1、设计说明。

(1)方案设计构思基本内容包括:地理区位、项目概况介绍、总体布局、规划结构、道路交通、绿化系统、空间形态、建筑单体设计及建筑群的规划布置等。

(2)功能布局说明。

(3)经济技术指标。

基本指标:总用地面积(公顷)、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

用地平衡表:编号、用地类型、面积、备注。

2、图纸。

(1)规划部分:

a)区位图(比例不限)在城市总体规划图或上一层次规划图中基地的位置,并根据周边条件加以分析。

b)校园规划总平面图1/1000图中应标明:用地方位和比例,所有建筑和构筑物的屋顶平面图,建筑层数,建筑使用性质,主要道路的中心线、道路转弯半径、出入口位置、停车位(地下车库和建筑底层架空部分应用虚线表现出其范围),室外广场、铺地的基本形式等。绿化部分应区别乔木、灌木、草地和花卉等。

c)1/500教学中心区建筑组群、局部环境的平面规划设计(任选其一)。

d)鸟瞰图。

e)主要建筑单体或建筑群表现图。

f)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景观节点效果图。

g)规划分析图(比例不限)。

·规划结构分析:应全面明确地表达规划的基本构思,用地功能关系,规划基地与周边的功能关系、交通联系和空间关系等。

·道路交通分析:应明确表现出各道路的等级,车行和步行活动的'主要线路,以及各类停车场地的位置和规模等。

·绿化系统分析:应明确表现出各类绿地的范围、绿地的功能结构和空间形态等。

建筑学开题报告难点篇十二

课题类型:***。

工程设计:****。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一、课题的意义。

南宁地处广西南部偏西,北回归线以南,座落在四面环山的小盆地内,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全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祖国南疆的军事重镇。

全市总面积10029平方公里,总人口277.91万。

因市区绿化覆盖率近40%,形成了“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终年常绿、四季花开的园林风貌,被中外游人盛誉为中国的“绿都”。

南宁东邻粤、港、澳,南临北部湾,背靠云、贵、川大西南,毗邻越南,是大西南出海通道的重要咽喉,也是东南沿海和西南腹地经济区域的结合部,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

而且邕江贯穿南宁市区,因此水资源非常丰富。

南宁是一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充满诗情画意的南国绿都。

宁明县隶属崇左市,东邻上思县、防城港市,北靠崇左县、扶绥县,西连凭祥、龙州县,南与越南接壤,是广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陆路大通道的门户。

境内矿藏丰富,有我国最大的膨润土矿藏。

旅游名胜如花山崖画等文明遐迩。

因此便利的交通对其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南宁至宁明二级公路的修建,将加强南宁市与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县间的关系,并能带动沿线村镇的经济和农业发展,有助于把本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路线所在地区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情况。

1.气候特点:

南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热量资源丰富;夏长东暖,夏湿冬干,雨量充沛。

夏秋季多台风,但破坏性很小。

该地区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特性,按中国气候分区属东南湿热区,无冰冻现象。

2.降水量与地下水埋深:

路线所经过地区面向热带海洋,降水量丰富。

雨日,雨量,雷雨次数较多,属中国暴雨分区第九区。

暴雨强度大,径流速度较快,一般为0.75-2.0之间。

地下水埋深一般丘陵地区给为2.3米左右,平原及沟谷处越位1.3米左右。

平微区低洼地方地表有长期积水。

3.地形与地貌:

路线所经地区地形为湿润丘陵重丘,低山及平原。

属云贵高原与东南沿海三角洲平原的过渡地区。

丘陵,低山坡面陡峻,陡达40%以上。

沟谷两侧坡面曲折,局部地段呈鸡爪地形。

该地区河流及沟谷水量丰富,地面径流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不太严重。

广阔平坦,村镇,田地,水利建筑设施等较多。

4.地质与土质:

本地区位于南岭中等山地工程地质区的西南部。

第四纪多残积层土质为砖红色粘性土,属高液限的粘土,多为碳酸岩风化的残积土。

该地区岩石风化破碎严重,丘陵地区由于自然营力的长期作用,局部地方有岩石出露。

岩石以碳岩为主,花岗岩次之。

据实地调查,路线所经平原微丘区均按土质考虑,其中松土占30%,普通土占70%。

5.植被及作物等概况。

根据中国自然地理区划,路线所经地区地处热带北部季雨林型常绿阔叶林——砖红壤性土小区,自然地理特征为热带湿润常绿林,林种主要有彬木,毛竹等用材林和油茶,油桐,剑麻等多种经济林。

主要生长于山区和半山区的丘陵地带。

平原,微丘及宽阔河谷地带多田地,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双季稻占2/3以上,旱地作物主要是甘薯,玉米和土豆类等,主要在丘陵地区。

本地区生产热带,亚热带水果,一年四季不断。

饲养业和塘养鱼业也较多。

路线所经地区,由于水量较大,山坡坡面较陡,地表水对路基有一定的冲刷影响,平原地带则公路用地与农业有一定的矛盾。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路线(4m)。

1.公路等级及其主要技术标准的论证与确定;。

2.路线方案的比选;。

3.路线平面设计;。

4.路线纵断面设计。

(二)路基路面。

1.路基横断面设计;。

2.路基超高加宽设计;。

3.确定沿线路基取土、弃土位置;。

4.计算土石方数量并进行调配;。

5.确定防护工程的位置、结构类型及尺寸;。

6.路面结构及材料组成设计;。

7.确定路基路面排水系统的位置、结构类型及尺寸。

(三)桥梁、涵洞、隧道及路线交叉。

1.确定大中桥的位置、孔数及跨径、结构类型;。

2.确定小桥、涵洞等的类型、位置、孔数、跨径及各部尺寸;。

3.确定隧道位置;。

4.确定路线交叉位置、形式、结构类型。

(四)其他。

1.确定沿线设施各项工程的位置;。

建筑学开题报告难点篇十三

论文题目:长春师范学院新校区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

一、选题依据1.设计目的及意义目的:毕业设计是大学阶段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对我们大学阶段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不但使我们各方面的知识系统化,而且使所学知识实践化。

通过图书馆的设计,掌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要求,结构设计的要求,帮我们了解并且掌握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培养我们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并锻炼我们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查阅资料及阅读中、外文文献的能力,使我们能受到类似与建筑师的基本训练。

意义:伴随科技能量的不断膨胀,信息化社会已经到来,人们对于图书馆的需求日益迫切,新一轮的新扩建图书馆的高潮正在兴起。

鉴于图书馆的特殊性,其建筑形式没有具体的模式,但现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建筑应该在实现具体而微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整体性作用,体现功能性、智能化,并且灵活具备发展潜力这一核心要求,要因地、因时在建筑前期设计上下一番功夫。

同时信息时代给图书馆的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要求,因为图书馆的建筑空间直接影响着功能发挥和读者的使用效率。

因此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图书馆建筑功能、空间设计与布局结构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运用各种通用图集和设计规范以及国家、地方标准,完成多层建筑的结构选型,结构布置,结构设计及建筑图、结构图、施工图的绘制。

这不仅要求我们有较强文献检索、规范应用、图集观摩、综合应用所学各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具有独立思考、独立设计、创新的精神。

这对每个建筑学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机会,我们用它来检查和提高我们对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及综合应用的实践能力。

这也是本毕业设计研究的意义所在。

主要为全校师生员工的教学和科研服务。

图书馆拟建基地位于新校区中心位置,地点适宜,场地宽畅,地势平坦,附近有丛树、草坪,四周自然景色优美;全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本题目根据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要求以校园建筑设计为重点同时增加建筑群体概念规划和景观设计内容。

4.设计拟应用的文献综述图书馆是人类文化知识的宝库,世界建筑艺术之林中熠熠生辉的经典之作,无不包含图书馆建筑的倩影。

它传承着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记载着人类前进的脚步,成为人类文明和文化知识的积淀和宝藏。

而作为公共图书馆,其反映了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代表着城市的现代文明和建设成就,是城市整体形象的一部分。

法国密特朗图书馆、英国不列颠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和我国的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深圳图书馆等,无不向世人展示着国际大都市的风采与魅力。

公共图书馆承载了城市文化形象代言的重任,因为:(1)它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保持了城市的特色,保持了城市的个性,保持了城市的可持续竞争;(2)它发挥了信息中心的功能,能满足市民对信息的需求;(3)它发挥了社会教育功能。

它提供学习教育的资源,提供教育培训、讲座等文化活动,提高了市民的素质;(4)它发挥了桥梁作用。

不仅能与外界先进科技交流,并且是市民娱乐休闲的场所。

由此可见,城市公共图书馆在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更代表着城市的形象。

伴随着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图书馆的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不断扩大,社会文化等活动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因而图书馆建筑也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封闭到开放,不断现代化的历程。

21世纪是一个以“数字化生存”为主导的信息化社会。

为适应社会,图书馆的社会功能、信息传播、建筑思想和服务理念都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与此相适应,现代图书馆建筑也将适应时代的变革,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弘扬现代设计思想,结合实际,注重现代化和人文特色的设计。

现代图书馆的技术特点、现代理念和运作模式,决定了现代图书馆建筑的结构和模式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1)多样化的功能空间,随着图书馆功能的综合化,功能空间日趋复杂和多样;。

(3)尽量采用大空间,大空间意味着大进深、大开间,采用跨度较大的柱网,避免室内固定的结构墙体。

大空间的开放格局,大气清新,灵活方便,流程直接,为“借藏阅”、“人机书”一体化以及提高馆员的工作效率创造了条件,营造了人在书中,人书合一的环境氛围。

但大空间设计应考虑防火和安全问题;(4)图书馆建筑的体型,要尽可能采用紧凑集中的块状体型或其变型传统图书馆建筑分散式的条状体型,使各个功能空间关系松散,工作流线和交通路线加长,读者、馆员、馆藏文献之间呈隔离状,造成读者查找文献不便,馆员工作效率低。

采用块状体型,如方形、矩形等,体型空间紧凑,便于作大空间使用;(5)基本采用模数式设计,即通过统一层高、统一载荷、统一柱网,将固定功能变为动态功能,在不影响图书馆建筑的灵活性,对功能空间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为节约建设投资,提升图书馆建筑的艺术形象,可在局部一些次要部位突破模数式设计;(6)重视多功能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如学术研究空间、休闲交际空间等;(7)建筑高度。

图书馆建筑高度越高,一会导致投资增大,如垂直交通就需多部电梯,消防安全要求提高,二会减小层建筑面积,采用大空间多了一个制约因素,三会增加交通空间,降低有效面积利用,四增加管理、维持费用。

图书馆的国内外现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图书馆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图书馆建筑规模空前扩大,质量不断提高。

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以后,传统的图书馆建筑逐步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

目前我国的图书馆逐渐有扩大开架管理的趋势,对于房间的布置相对较灵活,引入了国际先进技术和思想,并且造型自由新颖;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管理更加方便,藏书规模大、数量多。

西方现在的图书馆摆脱了传统形式的羁绊,摒弃了折衷主义,高大豪华的空间和繁琐的装饰被取消,厚重的墙身变为轻巧的结构,充分反映内部空间结构和使用特点,外形变得开朗朴实。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图书馆是致力于对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中应用的研究。

关云云专家在《网络取证技术在网络图书馆的研究》一书中强调图书馆网络具有强大的数据库资源.在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下,高校图书馆需要外购数据库资源,提供外购数据库镜像资源这就需要设计性能好、功能强大的数据库集成管理软件来管理维护这些数据库资源.数字资源的类型主要包括电子图书、期刊、报纸与会议论文、影音资源、光盘资源、特色馆藏资源。

王力专家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模式:个人数字图书馆》一文阐明了网络技术在这一时代将在图书馆中应用的重要性、必然性以及先进性。

唐小梅专家在《开放式网络图书馆研究》一文中提出未来的网上信息将主要由小规模团体维护和编码的小型存储库所主导。

由于网络空间中信息量的增加,需要有方法隔离私人信息与公共信息。

数字图书馆技术强调认证系统,不仅要确定信息的量,而且要度量私人信息和公共信息相互转换的程度。

目前有效开发用户行为的技术也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在网络基础设施环境中的学术研究层次上予以整合。

这些都是数字图书馆未来要研究的问题,也是在网络基础设施环境中用网络技术有效地建立无处不在的图书馆的问题。

汤杨专家在《国外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探析》一文中提出了国外图书馆在数字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开发出了一批比较完善的软件。

由于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在网络图书馆工艺设计及办公自动化方面的应用,对图书馆建筑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国内外在现阶段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网络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要设计和建造一所既具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设计感的具有前瞻性现代图书馆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而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重要产业之一。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十分迅速,框架结构以坚固耐用而著称。

其结构外表可以设计的多元化,既美观又实用。

建筑平面布置灵活;使用空间大;延性较好。

所以被广泛应用。

每个大中型城市里基本上都有标志性的图书馆,图书馆的建成很大程度上为城市的景观添了色。

二、设计方案及技术路线1.建筑面积约20000~30000平方米,主要结构部分为4~6层,设计本着“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设计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建筑设计已经考虑以下方面内容: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与协调;建筑物满足功能要求;防火要求(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并考虑以后建筑结构改造的可能性。

绘出相应的建筑施工图纸。

技术路线:1.设计的准备阶段:收集国内外有关展览类建筑的论著、论文,记录、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找出尚需解决的问题。

收集图书馆建筑图集,分析每一种表达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2.设计的抽象提取和启动阶段:提取相关研究成果中对本课题有价值的信息,总结图书馆建筑的共同点,形成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

3.设计的进行阶段:这一阶段是本课题的最主要阶段。

首先,要根据基地进行多种方案设计,初步确定图书馆建筑的设计标准;其次,通过对基地周围建筑的风格分析以及周边自然环境的考虑进行方案设计,选择最佳的方案进行深入设计;最后,cad绘制图书馆的设计方案,并考虑展馆的结构布置方案。

4.阶段性成果的检查与完善阶段:检查、完善已经设计好的图纸,检查设计的各个部分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及是否符合相关规范。

同时要考虑具有施工的可能性5.设计的检验阶段: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以及请教老师,检验课题成果,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方案的修改和完善。

6.设计成果的提交和鉴定。

三、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图书馆设计方案的确定,如何对图书馆的空间布局进行分配,不仅要使得图书馆的使用功能和交通组织满足最佳要求,还要考虑读者借阅书籍、查找资料的方便快捷以及学习的舒适性。

图书馆要求设计合理并且美观醒目,而且要有大空间,柱子越少越好,柱距尽量大一点。

在各部分都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的前提下,尽量将该建筑做的美观实用。

查看相关的资料和文献,对建筑结构的设计有个初步的概念和选择,首先是建筑设计部分,图书馆的楼梯、厕所等要放在建筑物的背面。

建筑学开题报告难点篇十四

科学中心建筑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情有独钟,科学广场入口处有“太阳风帆”,屋面有光电幕墙。太阳能发电可供建筑物本身使用,也可以向公共电网输出。位于展馆南侧的学术交流中心,外形如两个贝壳,跟主展馆相映成趣。

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的名句“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有大师之谓也。”屡被称引,这句话道出大学与大学问以及大学问家的关系,却也对大学的“大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大学的建筑,最主要的品质应该是内敛而非张扬,这样才能让人感受到大学不以大楼见长的谦逊品格。

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科学馆是近年兴建的大学建筑中比较出色的一个。这座建筑体现出与大学环境相一致的人文气质,也是一座不以“大”见长的建筑。同时,这座人文馆也是大学建筑中特殊的一个,处在校园空间节奏变化节点上的特殊位置给了这座建筑特殊的机会,使它能够在朴素、实用、理性的大学建筑的理念中,利用光影变化,地势高差,加入了更多“花样”,从而显得别具一格。

逸夫楼里的钟楼逸夫楼正门。

作为大学城标志性建筑之一的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厅及会展综合楼,以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代表作《黄河大合唱》结束部分的“八声部合唱及气吞山河的澎湃波涛声”为设计灵感,抽象出一个标志性的“海浪”式造型,并以此为造型构思设计的主题,该建筑仿佛从大海层层波浪中抽象奔涌而出,使人在校园之中能感受到江面的壮阔雄伟,力求表达星海人独特的历史情怀及人文风貌。倾斜的侧墙层叠错落,形成一种音乐的节奏感;实墙面与虚像的玻璃交错更产生了音乐独有的韵律感。

音乐厅。

音乐厅正门。

一个高校的图书馆建造及其藏书可以反映出该大学的内蕴!大学城的图书馆虽然设计风格不同,但多数馆都处于学校的心脏位置。例如中山大学把图书馆设计在学校的中轴线上,与中大的牌坊遥向呼应,这样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使人感觉到其图书馆的重要性!华南师范大学将图书馆和教学楼放在学校的中心位置,图书馆婉如巨蚌含珠,教学楼仿如蝴蝶起舞,成为华师校区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广外、xx中医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xx大学等都将图书馆作为学校中心区的标志性建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建筑学开题报告难点篇十五

参观单体建筑及建筑组群,参观特色建筑,了解分析以下内容:

1、根据所学知识,对所参观建筑组群的总平面布局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进行分析。

2、参观建筑物外观及内部,了解各层平面布局及房间布置,观察建筑外观特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该建筑平面布局、空间造型和立面处理方法。

3、分析建筑的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是否符合要求。

(二)房屋构造。

通过去参观在建工程现场情况,了解以下内容。

1、了解该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构造特点、建筑作法、承重方式、施工方式、抗震等级等;。

2、了解该建筑物的地基及基础类型、构造形式及施工方法;。

3、了解该建筑物的墙体类型、结构布置、细部构造及施工特点;。

5、了解该建筑的楼梯、阳台等的详细构造;。

6、了解建筑物的建筑装修构造。

(三)建筑材料。

通过去建筑工地和工厂实地参观,了解以下内容:

1、了解水泥、砖、砂子、石子、钢筋等主要材料的规格、标号、特性及使用要求;。

2、了解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标号、生产工艺所用设备以及养护要求;。

3、了解各种钢筋加工情况;。

4、了解有关装饰材料的情况。

(四)建筑施工。

通过去施工现场参观,要求了解以下内容:

1、了解各施工工种的工艺过程,生产特点以及各工种之间的配合及穿插作业情况;。

2、砖混结构施工工序,现浇构件的施工工序;。

3、建筑工程与安装工程的施工配合及工序要求。

建筑学开题报告难点篇十六

xxxxx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是一个从事城市设计,总体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及建设项目管理服务的专业建筑事务所,公司秉承设计创造价值的理念,倡导质量、创新、守信、发展的企业精神,繁荣建筑艺术,传播建筑文化。公司建立了一整套健全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了每一项目的设计质量,是本地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设计公司之一。在设计一线集聚着一支颇具实力的中青年技术骨干队伍。

(二)实习岗位的简介。

时间飞逝,四年的大学时光一转眼过去了三年了,大四学校给我们这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安排了为期6个月的毕业实习。11月我有幸来到了xxxx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参加毕业实习。刚开始在公司主要任务是帮其他同事的方案建模型和做总平。随着对软件的熟练和对工作流程的熟悉,开始接触一些小型的方案,例如别墅和小型公建。在工作中,参与一些项目的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的绘制,初步了解了建筑设计以及建筑施工图的绘制程序,收集一些建筑设计方面的政策、法规及工程项目设计中的有关资料,为走向工作岗位积累了第一手的资料。整个毕业实习过程中,我在整合了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深入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同时,强化了专业知识和技巧的运用: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培养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专业意识和职业责任感,为今后更快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通过设计院的实习,了解建筑行业的基本工作程序、工作方法、职业素质要求,将大学四年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工作实际联系起来,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认识理解所学的知识。毕业后能更好适应市场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在校的学习下的成果,弥补课堂学习之不足,提高综合设计的技能,以达到专业培养的目标,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

(一)实习目的。

1、了解建筑行业的业务需求、基本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以及和建筑行业相关的其他专业之间的联系,做到各专业之间更好的相互沟通。

2、学习建筑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及业务协调能力。

3、结合实际工作,学习运用计算机绘图,进行建筑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的绘制。

(二)实习任务与要求。

1、完成一套中小型民用建筑的方案设计、画出表现图;

2、完成一套中小型民用建筑的初步设计画出平面图、立面图及剖面图;

3、绘制一套多层住宅的建筑施工图;

4、绘制一套小型公共建筑施工图。

(三)实习日期

(四)实习地点,单位。

地点:xxxxxxx。

单位:xxxx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五)实习内容。

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项目的多个阶段的工作:方案设计、方案评审、施工图绘制、图审答复等全过程的操作实习,学习每隔步骤的设计技巧和工作方法,学习和应用有关建筑设计规范及各种数据计算软件标准,学习过程中对工作节奏的掌握和与个专业之间的配合练习。以下为详细内容:

1、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的基础工作流程为:落实并熟悉设计任务书:掌握必要的批文,熟悉设计任务书(包括建设项目总的要求、用途、规模及一般说明);单项工程的面积,功能房间的组成,面积分配及使用要求:投资及单方造价,土建设备及室外工程的投资分配;基地大小、形状、地形,并附地形测量图;供电、供水、采暖及空调等设备的要求,并附有水、电的使用许可文件;设计期限及项目建设进度计划安排要求。

11月6号那天,老板给了我一个xxxx新城区的一个厂区原始地形图以及一些项目相关的资料,要我做一个厂区的规划与建筑单体设计。

该厂区建设单位为xx省紫荆花壁纸股份有限公司,我拿到资料之后大致了解了一下:该厂区拟建于xxxx经济开发区,北临白川路,南接霞高路,东西分别为翰林路和石岭路。规划用地总面积为35313o,约合53亩。接着我分析了下地形现状以及原始地形的高差,该地块地形成东北底西南高耳朵趋势。现状高程在158.1――139.5之间。厂区内设计有三个车间,一个办公楼和一个宿舍楼,其中要求车间面积:14000o左右,办公楼建筑面积:o左右,宿舍楼面积3000o,门卫配电等辅助用房面积根据实际要求配备,停车位18个以上。

这是我进设计院实习期间的第一个项目,其实说实话根本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所以老总找了一位同事来带我。在他的带领下我懂得了,首先除了要了解该项目的一些资料以外还得了解与改项目有直接或者间接联系的相关设计依据:

1、xxxxx总体规划。

2、xxxxx规划局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

3、xx正国新能源有限公司设计委托书及建设意见。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5、《城乡规划编制办法》;

6、《城乡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7、《xxxxx控制性详规》;

8、《xxxx中心城区建筑间距和建筑退让距离技术规定》;

9、《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

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3、《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1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16、国家其它法规、规范及标准。

大致了解了这些设计规范和要求之后开始着手布置总平面图,自己大概花了三天时间把总平面搞定(其中布置了好几轮方案),接下来就是进入单体设计环节了,车间的平面布置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办公楼也不算难,主要是宿舍楼,业主单位要求一层布置厨房和餐厅,相对比较棘手一点,但是这个阶段也就一两天时间就过去了,把平面布置图和总平面布局图纸与业主单位对接,相互交流下,最终定稿之后接着就是建筑单体的立面设计,这个步骤其实作为业主单位是比较关注的所以设计起来也比较费劲,再说了是自己在设计院实习的第一次方案设计,相对会比较困难一点,查阅了很多资料,最终参照人家的设计方案设计了一个,还不错第二次和业主单位对接的时候,业主直接同意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把单体图和总平面布局图纸给效果图公司做效果图,得和效果图公司进行交流合作,不关是这样还得征求业主中期阶段的一些新的有关该项目的一些想法。两天时间,效果图出来了,自己看了自己设计的东西感觉挺满意的,效果还不错。

在做效果图期间,因为时间比较紧张,所以自己手头也没有歇息,在整理方案设计的后期工作(做文本)。文本的大致内容包括;设计说明、设计表现、规划设计、建筑单体设计。这些内容里面又分了好几点小的内容,很详细。所以对所谓的做建筑的要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现在自己是深有体会。时间过得很快,从接到这个项目开始也快两个星期了,最终的文本也出来了,很累,但是自己很欣慰,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没有的但是很实际的东西。

2、方案评审:

文本做好接下来就是评审会,11月24号,随同同事一起,带着文本到xx县参加xx紫荆花壁纸股份有限公司厂区规划建筑设计方案的评审会议。一进会议室,我就开始紧张了,好多评委专家,各个部门的代表都是很有实力的。先是同事给各位专家讲解我们设计院的构思规划和设计原则,接下来就是,各个专业各个部门对我们的方案提出意见和不足之处,我们对其做下记录,等评审完后再作修改。还好这次方案汇报评审原则上没有什么问题只有一些小的建议,最终方案就这样过了,我只是虚惊一场。下午回到办公室,我对照着做好的笔录进行调整,使方案做到更加完善。

3、施工图绘制:

紫荆花的方案评审过了,我们也对其按照专家评委的建议作了适当的修改,接下来就是绘制施工图了。这里面施工图让我学到了很多,有厂房的施工图,也有办公楼共建的施工图,稍微难点的就是宿舍楼属于住宅类施工图。施工图相对方案来说要严谨许多许多,所以绘制的时候不能有一点马虎,不然后果肯定会很严重的。

施工图是建筑设计的最后阶段,是提交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的设计文件。其。

主要任务是满足施工要求,解决施工中的技术措施、用料及具体做法。内容包括建筑、结构水电、采暖通风等各工种的设计图纸、工程说明书,结构及设备计算书和概算书。结合我参与的紫荆花壁纸厂区施工图总结的工作经验,最终成果提交甲方图纸和文件一般有:

1、建筑总平面图,比例一般是1:500、1:1000;

3、建筑构造详图:详图表示个部分构件的关系、材料尺寸做法、必要的文字说明。根据节点需要,比例较大一般可选用1:30、1:20、1:10等。

4、对于线型,一般用0.1作为细线,0.3作为中线,0.6作为粗线;标高标注应根据施工图全盘考虑,哪些该标注,哪些不该标注要做到心里有数。

6、设计说明书:包括施工图设计依据、设计规模、面积、标高定位、用料和做法注明等。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

这次我从头到尾参与了这个项目的整个设计过程到施工图的设计阶段,虽然只是一个小项目,但是我已经能够初步体验到一项工程是如何从初步设计进入到施工图,再由施工图走向施工现场的了。首先,项目的初步设计方案图下发到手,然后建筑专业进行施工图的初步绘制;之后,提交给各专业进行设计,反馈信息,反复修改、核对,并将最后的设计结果反馈给建筑专业;最后,由建筑专业汇总,提交总工程师审核;审核过成功肯定会有意见反馈,再由各个专业配合建筑专业来进行意见答复修改,再次提交修改结果给总工程师,通过后,打印成硫酸图纸,再次校核,校核完毕晒处蓝图,加盖公章。一注章,交付甲方进行现场施工。

在设计院的第一次实习工作中学到了不少东西,这也为接下来的实习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使得自己做方案的能力和绘制施工图的精确度不断提高。之后做了很多东西,大大小小,也学了很多其他的软件,比如做总平面规划是要做总平面彩图,这里就学会了ps软件;单体设计时要用到su建简模,慢慢的,时间长了,su也有所进展;再就是施工图,虽然接触的实习后期阶段接触的不是很多,就绘制了一套住宅施工图和两套共建施工图,单从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框架结构根据柱子的跨度来定梁的高的、根据梁的位子定门窗洞口的高度、通过绘制屋面知道了,屋面分为坡屋面和平屋面、平屋面又分为上人屋面和不上人屋面等等。还初步了解了节能计算软件的应用,虽然练习的机会不多但还是稍懂一点了。cad软件就更不用说了,运用的不说融会贯通吧,也得心应手了。

通过这次实际的工作实习,我不但掌握了一些不懂的具体环节,而且也巩固了我在学校期间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学校学习,理论与实际相差较大,一些知识虽然能在短期内被掌握、被运用,淡一些知识则不能被掌握,也不便于记忆,更谈不上掌握运用了,因此,老师所传教的内容虽然多、广、博,但是我们学习到的知识起一部分,或者是一些皮毛的东西,要想真正的掌握所有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际的学习,参观和探索,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四、致谢。

在这里我想向在实习期间帮过我的'老板、同事、朋友致谢,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毫无保留的教我知识,才使得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丰富了自己的见识,为以后更好的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成绩评定:

二级学院:(签章)。

建筑学开题报告难点篇十七

一、课题界定。

“学生文学修养”主要包括学生的文学理论素养、对文学作品的感悟鉴赏能力和批判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学校教育”侧重于农村学校品德和行为教育。

二、省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本研究主要从语文教师修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学生文学素养等方面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主要有《教师文学修养与作文教学的研究》(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学语文课题组)、《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秋实)。这类研究是针对语文教师的研究,以提高学生作文成绩为归宿点,忽略了学生自主阅读和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是应试教育的附属品。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如《语文教师功利思想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影响》(项成波)、《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发展学生综合素质》(马龙)这类研究虽然关注了学生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但是没有着眼于对学校整体发展的影响,研究成果具有局限性,没有起到本质性的推动教育发展作用。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面对农村学校的教育现状,应试教育的后遗症日渐凸显,学生求知欲日渐衰退,行为涣散,道德素质低下。家庭、社会不良现象的负面影响,使农村学校教育如履薄冰。此课题研究意义在于从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为突破口,继而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农村学校提供技术支持。

1、在新形势下,对处在低谷的农村学校教育提供有效的发展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2、不断完善新课程写作教学理论,摸索科学、高效的写作教学之路,从而从根本上转变农村学生文学写作水平不高,少量的书籍阅读,非常低劣的文学素养状态。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做人与文学的有机统一,即通过教师有意识引领带动,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促进个性特长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

2、学生在掌握优秀文化,具有崇高的精神和较高的文化修养的情况下,提升了学校品位,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五、研究内容。

1、学生自主阅读和创作习惯对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

2、教师的文学素养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

3、学生文学素养和学校教育的关系。

4、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学校应搭建文学交流平台。

六、研究假设和创新。

1、研究假设如果中小学生热衷于文学阅读和创作,进而提升人格品味。有品位的学生造就有品位的学校。有品位的学校育出有品位的学生。学校教育出现良性循环。

2、研究创新以往研究主要关心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以及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功利化,大多为应试教育服务。我们研究是的是学生个体素养与学校育人相辅相成的关系,是素质教育领域的问题。

七、研究思路。

到相关图书馆以及互联网查询和搜集相关资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了解学生阅读和写作情况以及学校教育情况,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确定实验班级,做好实验记录,写出论文和材料;经过专家评审验收后,推广普及。

八、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大量资料的收集分析等,对课题进行全面的认识和理论铺垫,形成理论部分。

2、调查研究法。

了解学生和学校相关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部分。

3、教育观察法。在较为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的条件下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考察并描述教育对象,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而提供有效的指导。

4、实验研究法。

确定部分班级为实验班,跟踪记录。

九、技术路线。

为了使课题得以顺利进行,具体技术路线设计为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有关理论做出解释,提出课题研究总体框架;然后调查研究,寻求关于研究前期学生学校事实情况和过程调查,结果调查。再次,筛选实验班级,实施研究方案,做好效果的检验。最后形成研究论文和研究总报告。

十、实施步骤。

1、准备和初步实施阶段(20xx.04——20xx.06)。

查找文献,调查研究,撰写课题方案。

2、全面实施阶段(20xx.07——20x.07)。

中期总结报告及初步成果展示。

3、推广总结阶段(20xx.08——20xx.11)。

课题组成员相互交流实施情况,写出阶段总结报告,教师论文和材料,

4结题(20xx.12)。

结题报告。

十一、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作者张春兴浙江教育出版社。

2、《面向新世纪的.德育思考》作者季铁军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3、《修养学简明教程》作者栾蕾陈百军职工教育出版社。

4、《文学素养教程》作者张晓梅机械工业出版社。

5、《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作者秋实新浪博客。

6、《语文教师功利思想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影响》作者项成波中华语文网。

7、《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作者马龙道客巴巴。

十二、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制度保障:学校建立比较完善和严格的课题研究和考评制度完善,对研究时间、研究材料等都有详细的规定。这些制度的建立,规范了教师的科研行为,为课题的推进提供了很好的保证。

2、技术支持:除动员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中国教师文学网”的有关活动外,课题组拟着手建立校内专题网页,并聘请电教老师参与管理和维护,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经费保障:为保证该课题的顺利开展,学校拟拨课题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同时学校将添置相关图书、征订课题研究需要的杂志,保证课题组成员能从理论上进一步提升自己,力争从理论的高度指导自己的课题研究实践;学校将积极组织各级各类文学交流学习机会,让课题组成员的文学修养得到长足的进步,以实现预期目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财力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部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谢谢大家!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70196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