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元宵节活动方案反思(汇总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1 16:02:02
中班元宵节活动方案反思(汇总21篇)
时间:2023-12-11 16:02:02     小编:雨中梧

制定方案时,我们需要明确目标和时间节点,并设立合理的指标来评估方案的完成情况。方案的制定需要兼顾各方利益,平衡各种因素,以达到最优解的效果。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方案案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中班元宵节活动方案反思篇一

1、知道元宵节及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2、能大胆地在集体中介绍自己的花灯。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1、幼儿带花灯到幼儿园。

2、幼儿画册和元宵节人们进行庆祝活动的图片。

幼儿愿意到集体面前并大胆的介绍自己的花灯。

审美元素: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是我国特有的节日,在这天里人们一起赏花灯、玩花灯、吃元宵、猜灯谜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节日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元宵节是哪一天?元宵节这天人们会做些什么呢?

2、教师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图片上的人们在干什么?(引导幼儿上说出人们在看花灯、玩花灯等)。

教师小结:每年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在元宵节这一天,大家要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自己带来的`兔子灯。

2、教师:那你们带来了什么灯?谁来说一说?

3、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各种美丽的花灯。(教师可以从颜色、形状或玩法方面加以提示,鼓励幼儿大胆地在集体中进行介绍)。

师:我们小朋友要和小伙伴一起分享自己的东西,我们小朋友和好朋友一起玩花灯。(幼儿互相交换自己的花灯玩。)。

中班元宵节活动方案反思篇二

3、感受小朋友与老师一起做元宵、吃元宵的快乐。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1,师幼共同布置活动室,悬挂幼儿与父母共同准备的红色物品;

2,面粉、盘子、小碗、小勺等。

3、在网上收集花灯和元宵节的视频。

1、各班欣赏各种各样的元宵节的视频,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赏灯、吃元宵等)。

2、欣赏花灯,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造型、色彩和图案。

3、尝试用较完整的语言介绍花灯的.名称与特点,体验说一说、玩一玩的快乐。

4、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品尝元宵的习俗。

5、通过做、煮、品尝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

6、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尝元宵时的心情。

中班元宵节活动方案反思篇三

1、尝试绘画人物,能够画出人物脸部的主要器官。

2、在用直线和弧线作画的基础上,尝试画出波浪、圆圈等线条来装饰妈妈的头发,逐步提高幼儿控制手部动作的能力。

3、启发幼儿按照自已的想像,选择不同线条和颜色给妈妈理发,表达对妈妈的感情。

1、妈妈的照片若干,发型图4张。

2、白纸、黑笔、蜡笔人手一份。

一、谈话活动。

1、教师:我们都有自己的妈妈,谁来介绍一下你妈妈长得什么样?

你们有没有仔细看过妈妈的头发呢?妈妈有漂亮的头发吗?

那你妈妈的头发是怎样的?

(头发是直直的、长长的。头发是卷起来的。头发前面是直的,旁边是卷的……)。

2、教师:你们妈妈的头发有没有染过颜色?

(有红头发,有黄头发,还有的头发有点儿黑有点儿黄……)。

3、教师:妈妈是在那里把头发理的这么漂亮的?是谁给妈妈理的发呢?

(在理发店,在美发厅,是理发师给妈妈理的。)。

二、欣赏妈妈的照片,感受不同发型的特点。

1、教师:你们看,今天老师把谁的妈妈请到了电视机里?

这位妈妈的头发是什么样的?

2、幼儿欣赏长、短、直、卷的发型谁的妈妈头发上染了颜色呢?

三、幼儿自己动手为妈妈设计发型。

1、教师:现在你想为妈妈设计一个美丽的发型吗?

设计发型前我们要先给妈妈画张像,妈妈的脸是什么形状的?脸上有什么?

2、教师:示范画脸你想为妈妈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发型呢?

幼儿自由讨论后个别介绍。

3、教师示范画头发。

教师:现在妈妈有了喜欢的发型,谁能够让妈妈变得更漂亮。

4、教师示范图色。

5、幼儿动手设计发型。

四、讲评你最喜欢哪一位妈妈?为什么?

大家都为妈妈设计了漂亮的发型,我们一起和妈妈和张影留念一下吧。

中班元宵节活动方案反思篇四

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熏陶,丰富教师和同学的生活,让同学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增进教师与同学的情感交流,让同学体会到节日的热闹与快乐。

学校食堂各班教室

正月十五下午16:00开始

校文体中心

校级领导、文体中心成员、各班2名同学代表、各班班主任及住校生

1、各班自行布置教室,准备节目,班主任带领住校生进行元宵节联欢

2、校级领导、文体中心成员、各班2名同学代表在食堂包汤圆、猜谜

3、悬挂小灯笼,准备好猜谜活动所需材料准备好奖品:猜出五个谜语随机奖励苹果、橘子等水果一个。以此累加。

4、配置节日音乐并拍照留念

1、包汤圆所需材料:糯米面、芝麻馅(住校生约400名,每人2个大汤圆)(食堂准备)

2、猜谜材料:细铁丝、各色彩纸(文体中心准备)水果若干(食堂准备)活动展板一块(文体中心准备)

控制在1000元以内

中班元宵节活动方案反思篇五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为了使幼儿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我们通过让幼儿自制灯笼、做元宵,听故事、念儿歌、猜灯谜等活动载体,充分地让幼儿感受“元宵节”特有意义及给人们带来的喜气和欢乐。

2、感受与家长、老师、小朋友一起做灯笼、玩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的快乐。

1、元宵节来历及习俗的视频。

2、幼儿自带花灯和小零食。

3、做灯笼所需材料:红色手工纸、固体胶等。

上午活动:

9:00——9:30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分享交换食物。

9:30——10:00制作元宵灯笼。

10:00——10:30操场上观赏、玩耍花灯。

2:30——3:00品尝元宵。

延伸活动:

回家用打电话、拜访等方式向亲友祝贺元宵节快乐。

中班元宵节活动方案反思篇六

情景描述:今天是幼儿园第二学期开学的第一天,班级的小朋友过了一个年都长高长大了不少,好久没见到的小家伙们,还是没有一点生疏的感觉,大家见了面一会儿就聊得热火朝天,“我穿了新衣服了!”“爷爷奶奶给我压岁钱了!”“我的新玩具可好玩了!”等等。看着大家一副亲密的样子结合今天的主题活动“过新年”,我也跟孩子们讲讲过新年的事儿,跟孩子们聊到今天是什么日子,今天吃了什么早餐等话题,幼儿很快反应过来,今天是元宵节。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流行了起来,于是我们从元宵节的由来,一直聊到了带灯谜,吃元宵及各种元宵节的各种习俗。小家伙们最喜欢听的还是故事,当我跟幼儿说起那个关于元宵节挂灯笼的习俗,幼儿很快被故事的内容给吸引住了。后来我们又以猜灯谜和念古诗的方式和幼儿一起感受了元宵节的`快乐气氛。

理论分析:

在《纲要》中指出,“ 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跟据幼儿的表现情况,选择幼儿喜欢和接受的方式,并结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年龄特点等综合情况,及时调整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

所思所悟: 

一堂课下来,我发现这样一节社会综合课,可以有很多个高-潮和起伏点。由于春节刚过,幼儿还有很多都沉浸在春节的喜庆中,心还放不下来,静不下来,所以一堂课如果教师不停地提问或者不停地讲述都会让幼儿产生视觉疲劳和听觉疲劳中,一节课应该有故事般的跌宕起伏,可以有倾听故事,有观看图片,还可以有讨论、思考,这样才能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不断地引领幼儿放松自觉地学习和思考。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中班元宵节活动反思。

中班元宵节活动方案反思篇七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

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

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赏灯、吃元宵等)

2、感受与老师、小朋友一起赏花灯、做元宵、吃元宵的快乐

1、师幼在各班教室共同布置“花灯展”

2、制作汤圆的材料

三、具体活动方案

9:20――9:35

在各自教室进行交流有关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9:40――10:10

在各自班级一起做汤圆活动

10:15――10:45

进行中班平行班串班赏灯活动

14:30

吃汤圆活动

中班元宵节活动方案反思篇八

20xx年2月22日下午3点。

中班级部各班教室及走廊大厅。

]

1、激发幼儿参与制作元宵活动的兴趣,赏花灯、猜灯谜,体验大家一起庆祝节日、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2、指导幼儿学习用团、捏、滚等技能制作元宵;在做元宵、煮元宵的过程中感知滚动、沉浮等生活、科学常识。

3、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意义、民族习俗及元宵的来历、品种等。

1、做元宵需要的材料: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

2、教师、幼儿提前收集关于元宵节民间习俗的资料。

3、轻音乐《致爱丽丝》等。

4、布置好活动场地。

 一、开场白(以轻音乐为背景音乐)。

二、(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请给自己一点掌声!)。

三、小朋友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礼物,(教师展示几种元宵)问:这是什么?(元宵)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

四、大家先不要着急做,谁知道元宵分几部分?元宵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怎样把元宵做成圆的呢?(把它捏圆了、用滚的方法、把元宵包好后放在手里团)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元宵吧。

五、小朋友们,我们这里有做元宵的材料,大家把做好的元宵放进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呆会儿把你自己做的元宵煮给你吃,谁做得多,谁吃的多。

幼儿开始制作,教师给以适当的辅导和帮助。(放轻音乐致爱丽丝)。

六、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现在,小朋友们都已经做完了,我们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快乐恰恰恰“时间。请各位小朋友吃自己的元宵。老师统计好个数,给小朋友煮元宵。(老师动员做的多的小朋友让给做的少的小朋友,让幼儿学习分享。)。

七、煮元宵、吃元宵。

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元宵在煮熟前后有什么变化?(元宵煮前沉在锅底,煮熟后浮起来了。元宵煮熟后比煮前大一些)小朋友们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善于观察了。好,现在我们就来享受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

今天,小朋友们在一起渡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我们不但知道了元宵节吃元宵,还知道了怎样去做元宵。小朋友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观察。只要我们平时稍加留心,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地方非常的奇妙,值得我们我们去看和学习。

九、赏花灯、猜灯谜。

小朋友们,元宵节除了做元宵、吃元宵,还会干什么?(赏花灯、猜灯谜)回答得真好,有的小朋友已经发现我们的走廊和大厅发生了一点变化,挂起了很多的大红灯笼,灯笼下面还有很多有趣的谜语,老师告诉你们哦,这些谜语有些是给小朋友猜的,有些是个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猜的,放学的时候牵着他们的的手,一起去赏赏灯,猜猜谜。

本次活动到此结束。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中班元宵节活动方案反思篇九

活动目的:

1、了解元宵佳节的风俗习惯和庆祝方式。

2、积极参与家园同乐“闹元宵”活动,并感受其喜庆、快乐的节日气氛。

活动准备及要求:

1、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进行。

2、请家长亲子制作灯笼,并参与猜灯谜。

3、厨房准备汤圆制作材料,后勤人员需协助在大厅指定的位置绑上铁丝。

4、影像资料收集:各班班主任。

5、活动结束后文稿、照片及时发送到博客。

活动人员:全体幼儿班级制作、家庭亲子制作。

活动流程:

1、周二分组进行方案研讨。(uk)。

2、班级亲子制作时间为周三、周四,可以给家长提供材料(色卡纸、皱纹纸、即时贴等),调整为家长带谜语(2-3个)。

3、班级周四放学后制作的灯笼挂起来(按划分区域)。

4、周五-课程设置:由班级老师给孩子们讲解元宵节的知识,诵读古诗、播放歌曲。

制作汤圆:幼儿园准备汤圆材料,班级准备好面板、电磁炉、煮锅等材料。

5、周五下午放学时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逛灯会,猜灯谜,猜中了就取下谜面去对奖。(奖品在班级老师处兑奖)。

6、奖品(折纸、铅笔、橡皮、本子)负责人:王秀芳。

照相(负责人:李凤云)。

中班元宵节活动方案反思篇十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在传统文化的节日活动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玩灯、赏灯、吃元宵等)。

2、感受与老师、小朋友一起做花灯、吃元宵的快乐。

3、体验活动愉快、欢乐的氛围,鼓励幼儿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

1、纸灯笼人手一个。

2、装饰灯笼的材料若干、浆糊等。

活动流程:

一、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二、出手与元宵节相关的资料和图片供幼儿欣赏和了解

师小结:元宵节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又称“灯节”、“上元节”。元宵之夜,小孩子们纷纷提着灯笼,四处游走玩耍。元宵佳节,不少地方都要举行彩灯展、花灯会。元宵的灯,有挂花灯、滚龙灯、迎轿灯、走马灯、放水灯、展冰灯元宵节有许多传统风俗和节目,如:闹社火、耍龙灯、舞狮子、划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猜灯谜、吃元宵等。

三、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灯,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造型、色彩和图案。

四、幼儿自己尝试装饰花灯。

五、展示成品,集体欣赏花灯。

六、吃元宵共庆元宵节。

活动反思:

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并从活动中感受自己动手装饰花灯、品尝元宵的快乐。在活动中,孩子们热情高涨,看到一个个漂亮的花灯,一个个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瞧!他们一个个粘贴的多认真、多带劲呀。 最后,我们再和孩子们一起品尝美味的元宵,使孩子充分的感受和体验到中国传统节日的喜庆、祥和、快乐的气氛,感受了与同伴、老师之间的深厚情谊,自然地萌发喜欢幼儿园这一温暖的大家庭的`情感。

活动意图: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

活动时间: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赏灯、吃元宵等)

2、感受与老师、小朋友一起赏花灯、做元宵、吃元宵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师幼在各班教室共同布置“花灯展”

2、制作汤圆的材料

三、具体活动方案

9:20——9:35

在各自教室进行交流有关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9:40——10:10

在各自班级一起做汤圆活动

10:15——10:45

进行中班平行班串班赏灯活动

14:30

吃汤圆活动

中班元宵节活动方案反思篇十一

中班各班教师。

]中班全体幼儿。

1、激发幼儿参与制作元宵活动的兴趣,赏花灯、猜灯谜,体验大家一起庆祝节日、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2、指导幼儿学习用团、捏、滚等技能制作元宵;在做元宵、煮元宵的过程中感知滚动、沉浮等生活、科学常识。

3、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意义、民族习俗及元宵的来历、品种等。

1、做元宵需要的材料: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

2、教师、幼儿提前收集关于元宵节民间习俗的资料。

3、轻音乐《致爱丽丝》等。

4、布置好活动场地。

一、开场白(以轻音乐为背景音乐)。

二、(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请给自己一点掌声!)。

三、小朋友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礼物,(教师展示几种元宵)问:这是什么?(元宵)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

四、大家先不要着急做,谁知道元宵分几部分?元宵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怎样把元宵做成圆的呢?(把它捏圆了、用滚的方法、把元宵包好后放在手里团)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元宵吧。

五、小朋友们,我们这里有做元宵的材料,大家把做好的元宵放进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呆会儿把你自己做的元宵煮给你吃,谁做得多,谁吃的多。

幼儿开始制作,教师给以适当的辅导和帮助。(放轻音乐致爱丽丝)。

六、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现在,小朋友们都已经做完了,我们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快乐恰恰恰“时间。请各位小朋友吃自己的元宵。老师统计好个数,给小朋友煮元宵。(老师动员做的多的小朋友让给做的少的小朋友,让幼儿学习分享。)。

七、煮元宵、吃元宵。

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元宵在煮熟前后有什么变化?(元宵煮前沉在锅底,煮熟后浮起来了。元宵煮熟后比煮前大一些)小朋友们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善于观察了。好,现在我们就来享受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

今天,小朋友们在一起渡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我们不但知道了元宵节吃元宵,还知道了怎样去做元宵。小朋友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观察。只要我们平时稍加留心,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地方非常的奇妙,值得我们我们去看和学习。

九、赏花灯、猜灯谜。

小朋友们,元宵节除了做元宵、吃元宵,还会干什么?(赏花灯、猜灯谜)回答得真好,有的小朋友已经发现我们的走廊和大厅发生了一点变化,挂起了很多的大红灯笼,灯笼下面还有很多有趣的谜语,老师告诉你们哦,这些谜语有些是给小朋友猜的,有些是个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猜的,放学的时候牵着他们的的手,一起去赏赏灯,猜猜谜。

本次活动到此结束。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中班元宵节活动方案反思篇十二

中班级部各班教室及走廊大厅。

中班各班教师。

中班全体幼儿。

1、激发幼儿参与制作元宵活动的兴趣,赏花灯、猜灯谜,体验大家一起庆祝节日、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2、指导幼儿学习用团、捏、滚等技能制作元宵;在做元宵、煮元宵的过程中感知滚动、沉浮等生活、科学常识。

3、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意义、民族习俗及元宵的来历、品种等。

1、做元宵需要的材料: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

2、教师、幼儿提前收集关于元宵节民间习俗的资料。

3、轻音乐《致爱丽丝》等。

4、布置好活动场地。

一、开场白(以轻音乐为背景音乐)。

三、小朋友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礼物,(教师展示几种元宵)问:这是什么?(元宵)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

四、大家先不要着急做,谁知道元宵分几部分?元宵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怎样把元宵做成圆的呢?(把它捏圆了、用滚的方法、把元宵包好后放在手里团)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元宵吧。

五、小朋友们,我们这里有做元宵的材料,大家把做好的元宵放进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呆会儿把你自己做的元宵煮给你吃,谁做得多,谁吃的多。

幼儿开始制作,教师给以适当的辅导和帮助。(放轻音乐致爱丽丝)。

六、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现在,小朋友们都已经做完了,我们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快乐恰恰恰“时间。请各位小朋友吃自己的元宵。老师统计好个数,给小朋友煮元宵。(老师动员做的多的小朋友让给做的少的小朋友,让幼儿学习分享。)。

七、煮元宵、吃元宵。

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元宵在煮熟前后有什么变化?(元宵煮前沉在锅底,煮熟后浮起来了。元宵煮熟后比煮前大一些)小朋友们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善于观察了。好,现在我们就来享受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

今天,小朋友们在一起渡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我们不但知道了元宵节吃元宵,还知道了怎样去做元宵。小朋友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观察。只要我们平时稍加留心,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地方非常的奇妙,值得我们我们去看和学习。

九、赏花灯、猜灯谜。

小朋友们,元宵节除了做元宵、吃元宵,还会干什么?(赏花灯、猜灯谜)回答得真好,有的小朋友已经发现我们的走廊和大厅发生了一点变化,挂起了很多的大红灯笼,灯笼下面还有很多有趣的谜语,老师告诉你们哦,这些谜语有些是给小朋友猜的,有些是个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猜的,放学的时候牵着他们的的手,一起去赏赏灯,猜猜谜。

中班元宵节活动方案反思篇十三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为了使幼儿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我们通过让幼儿自制灯笼、做元宵,听故事、念儿歌、猜灯谜等活动载体,充分地让幼儿感受“元宵节”特有意义及给人们带来的'喜气和欢乐。

2、感受与家长、老师、小朋友一起做灯笼、玩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的快乐。

2、幼儿自带花灯和小零食。

3、做灯笼所需材料:红色手工纸、固体胶等。

9:00——9:30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分享交换食物。

9:30——10:00制作元宵灯笼。

10:00——10:30操场上观赏、玩耍花灯。

2:30——3:00品尝元宵。

中班元宵节活动方案反思篇十四

元宵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其由来说法众多,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代,与道教的天官华诞有关。元宵节灯会也是一个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节日,是中国式的情人节。本文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元宵节。

仅供参考。

[活动时间]20xx年2月22日下午3点。

[活动地点]中班级部各班教室及走廊大厅。

[活动主持]中班各班教师。

[活动对象]中班全体幼儿。

[活动目的]。

1、激发幼儿参与制作元宵活动的兴趣,赏花灯、猜灯谜,体验大家一起庆祝节日、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2、指导幼儿学习用团、捏、滚等技能制作元宵;在做元宵、煮元宵的过程中感知滚动、沉浮等生活、科学常识。

3、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意义、民族习俗及元宵的来历、品种等。

[活动准备]。

1、做元宵需要的材料: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

2、教师、幼儿提前收集关于元宵节民间习俗的资料。

3、轻音乐《致爱丽丝》等。

4、布置好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一、

开场白。

(以轻音乐为背景音乐)。

三、小朋友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礼物,(教师展示几种元宵)问:这是什么?(元宵)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

四、大家先不要着急做,谁知道元宵分几部分?元宵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怎样把元宵做成圆的呢?(把它捏圆了、用滚的方法、把元宵包好后放在手里团)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元宵吧。

五、小朋友们,我们这里有做元宵的材料,大家把做好的元宵放进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呆会儿把你自己做的元宵煮给你吃,谁做得多,谁吃的多。

幼儿开始制作,教师给以适当的辅导和帮助。(放轻音乐致爱丽丝)。

六、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现在,小朋友们都已经做完了,我们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快乐恰恰恰“时间。请各位小朋友吃自己的元宵。老师统计好个数,给小朋友煮元宵。(老师动员做的多的小朋友让给做的少的小朋友,让幼儿学习分享。)。

七、煮元宵、吃元宵。

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元宵在煮熟前后有什么变化?(元宵煮前沉在锅底,煮熟后浮起来了。元宵煮熟后比煮前大一些)小朋友们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善于观察了。好,现在我们就来享受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

今天,小朋友们在一起渡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我们不但知道了元宵节吃元宵,还知道了怎样去做元宵。小朋友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观察。只要我们平时稍加留心,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地方非常的奇妙,值得我们我们去看和学习。

九、赏花灯、猜灯谜。

小朋友们,元宵节除了做元宵、吃元宵,还会干什么?(赏花灯、猜灯谜)回答得真好,有的小朋友已经发现我们的走廊和大厅发生了一点变化,挂起了很多的大红灯笼,灯笼下面还有很多有趣的。

谜语。

老师告诉你们哦这些谜语有些是给小朋友猜的有些是个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猜的放学的时候牵着他们的的手一起去赏赏灯猜猜谜。

[活动结束]。

本次活动到此结束。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活动意图: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

节日习俗。

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

活动时间:

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赏灯、吃元宵等)。

2、感受与老师、小朋友一起赏花灯、做元宵、吃元宵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师幼在各班教室共同布置“花灯展”

2、制作汤圆的材料。

9:20——9:35。

在各自教室进行交流有关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9:40——10:10。

在各自班级一起做汤圆活动。

10:15——10:45。

进行中班平行班串班赏灯活动。

14:30。

吃汤圆活动。

一.设计思路。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为了使幼儿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我们通过让幼儿自制灯笼、做元宵,听故事、念儿歌、猜灯谜等活动载体,充分地让幼儿感受“元宵节”特有意义及给人们带来的喜气和欢乐。

二.活动目标。

2.感受与家长、老师、小朋友一起做灯笼、玩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2.幼儿自带花灯和小零食。

3.做灯笼所需材料:红色手工纸、固体胶等。

四.活动流程。

上午活动:

9:00——9:30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分享交换食物。

9:30——10:00制作元宵灯笼。

10:00——10:30操场上观赏、玩耍花灯。

下午活动:

2:30——3:00品尝元宵。

延伸活动:

回家用打电话、拜访等方式向亲友祝贺元宵节快乐。

中班元宵节活动方案反思篇十五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

节日习俗。

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

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赏灯、吃元宵等)。

2、感受与老师、小朋友一起赏花灯、做元宵、吃元宵的快乐。

1、师幼在各班教室共同布置“花灯展”

2、制作汤圆的材料。

9:20——9:35。

在各自教室进行交流有关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9:40——10:10。

在各自班级一起做汤圆活动。

10:15——10:45。

14:30。

吃汤圆活动。

[活动时间]20xx年2月22日下午3点。

[活动地点]中班级部各班教室及走廊大厅。

[活动主持]中班各班教师。

[活动对象]中班全体幼儿。

[活动目的]。

1、激发幼儿参与制作元宵活动的兴趣,赏花灯、猜灯谜,体验大家一起庆祝节日、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2、指导幼儿学习用团、捏、滚等技能制作元宵;在做元宵、煮元宵的过程中感知滚动、沉浮等生活、科学常识。

3、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意义、民族习俗及元宵的来历、品种等。

[活动准备]。

1、做元宵需要的材料: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

2、教师、幼儿提前收集关于元宵节民间习俗的资料。

3、轻音乐《致爱丽丝》等。

4、布置好活动场地。

一、

开场白。

(以轻音乐为背景音乐)。

三、小朋友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礼物,(教师展示几种元宵)问:这是什么?(元宵)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

四、大家先不要着急做,谁知道元宵分几部分?元宵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怎样把元宵做成圆的呢?(把它捏圆了、用滚的方法、把元宵包好后放在手里团)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元宵吧。

五、小朋友们,我们这里有做元宵的材料,大家把做好的元宵放进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呆会儿把你自己做的元宵煮给你吃,谁做得多,谁吃的多。

幼儿开始制作,教师给以适当的辅导和帮助。(放轻音乐致爱丽丝)。

六、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现在,小朋友们都已经做完了,我们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快乐恰恰恰“时间。请各位小朋友吃自己的元宵。老师统计好个数,给小朋友煮元宵。(老师动员做的多的小朋友让给做的少的小朋友,让幼儿学习分享。)。

七、煮元宵、吃元宵。

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元宵在煮熟前后有什么变化?(元宵煮前沉在锅底,煮熟后浮起来了。元宵煮熟后比煮前大一些)小朋友们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善于观察了。好,现在我们就来享受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

今天,小朋友们在一起渡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我们不但知道了元宵节吃元宵,还知道了怎样去做元宵。小朋友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观察。只要我们平时稍加留心,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地方非常的奇妙,值得我们我们去看和学习。

九、赏花灯、猜灯谜。

小朋友们,元宵节除了做元宵、吃元宵,还会干什么?(赏花灯、猜灯谜)回答得真好,有的小朋友已经发现我们的走廊和大厅发生了一点变化,挂起了很多的大红灯笼,灯笼下面还有很多有趣的。

谜语。

老师告诉你们哦这些谜语有些是给小朋友猜的有些是个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猜的放学的时候牵着他们的的手一起去赏赏灯猜猜谜。

[活动结束]。

本次活动到此结束。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中班元宵节活动方案反思篇十六

20xx年2月24日。

1.幼儿充分感受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乐趣,激发幼儿对元宵节的兴趣。

2.通过活动,收纳周边幼儿名单,扩大幼儿园招生宣传。

可选择公园、幼儿园操场、幼儿园各班活动室。

全体师生、家长、周边社区的幼儿及家长。

一)前期准备:

1.给本园家长发放活动通知及邀请函,园外幼儿到现场领取邀请函参加活动。

2.幼儿登记表(用于现场领取邀请函时登记)。

3.如在公园里,须提前和有关人员联系好场地。

4.活动需要准备的背板。

5.制作条幅:××幼儿园元宵喜乐会。

6.准备许愿树(幼儿园可自制、也可用幼儿园的较大棵的盆栽树,数量可根据情况,准备1—2棵),许愿卡片。

7.制作花灯的材料(皱纹纸、彩色卡纸、宣纸、剪刀、胶棒、胶水、塑料瓶、多色毛线、彩笔等)。

8.班级内提前向家长收集花灯图片、花灯、饮料瓶(矿泉水瓶、露露瓶等)、多色毛线/细绳,将其中收集的图片做成展板进行展示。

9.准备音响设备,准备欢快的音乐,幼儿园早操或课间操音乐、广场舞音乐、节日的歌曲等。

二)场地布置:

公共场地用气球、彩带、彩旗、灯笼、彩灯装饰,在突显的地方挂好条幅。

【略】。

中班元宵节活动方案反思篇十七

2022年xx月xx日上午9:00。

中班教室。

班主任。

中班全体幼儿。

1、激发幼儿参与制作元宵活动的兴趣,体验大家一起庆祝节日、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2、指导幼儿学习用团、捏、滚等技能制作元宵;在做元宵、煮元宵的过程中感知滚动、沉浮等生活、科学常识。

3、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意义、民族习俗及元宵的来历、品种等。

1、做元宵需要的材料: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

2、教师、幼儿提前收集关于元宵节民间习俗的资料。

3、音乐《喜洋洋》等。

4、布置好活动场地。

开场白(以喜洋洋音乐为背景音乐)。

(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请大家送给他们一点掌声,好吗?)孩子们请坐,老师知道你们不仅节目表演的好,而且都是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哪位小朋友知道元宵节在什么时候?(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有什么习俗?(吃元宵、打灯笼等)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补充材料:元宵的来历。

大家先不要着急做,谁知道元宵分几部分?元宵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怎样把元宵做成圆的呢?(把它捏圆了、用滚的方法、把元宵包好后放在手里团)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元宵。

小朋友们,我们这里有做元宵的材料,大家把做好的元宵放进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呆会儿把你自己做的元宵煮给你吃,谁做得多,谁吃的多。

幼儿开始制作,教师给以适当的辅导和帮助。

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现在,小朋友们都已经做完了,我们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快乐恰恰恰“时间。请各位小朋友吃自己的元宵。老师统计好个数,给小朋友煮元宵。(老师动员做的多的小朋友让给做的少的小朋友。)。

煮元宵、吃元宵。

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元宵在煮熟前后有什么变化?(元宵煮前沉在锅底,煮熟后浮起来了。元宵煮熟后比煮前大一些)小朋友们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善于观察了。好,现在我们就来享受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

今天,小朋友们在一起渡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我们不但知道了元宵节吃元宵,还知道了怎样去做元宵。小朋友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观察。只要我们平时稍加留心,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地方非常的奇妙,值得我们我们去看。

本次活动到此结束。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中班元宵节活动方案反思篇十八

1、学习在一定的距离间相互滚球、接球。

2、会与同伴合作完成胯下传球的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两人一个球。

2、贴有小狗、熊猫、小猴、小兔头像的皮球四个。

3、欢快、活泼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去郊游》进入活动场地。

二、听音乐《健康快乐动起来》做热身活动。

播放音乐,练习走、跑、跳等动作,活动身体的各部分关节,为游戏做好准备。

三、两人一组,学习滚球、接球。

(1)教师用游戏的口吻,引起幼儿玩球的兴趣。

师:我们中班的小朋友都非常热爱运动,所以,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皮球,一会儿,就让我们和皮球一起运动起来吧。

(2)教师示意幼儿安静,做听声音的样子,引出四位动物宝宝。

师:小朋友,老师听到有说话的声音,让我来听听是谁?原来是小狗、熊猫、小猴、小兔四位动物球宝宝,它们听说小朋友要和球一起来运动,所以它们也起来要和我们一起来玩了。

(3)启发幼儿尝试练习滚球、接球。

师:刚才四位动物球宝宝对老师说,它们最喜欢玩滚来滚去的游戏了,今天,它们想和小朋友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呢。

启发幼儿尝试练习,在幼儿练习的基础上,老师与一名幼儿示范。

(4)两人一组,练习相互将球滚向对方,教师随时鼓励能力强的幼儿扩大滚球间距。

四、游戏:接送宝宝。

(1)师:四位动物球宝宝上幼儿园的时间到了,小朋友们来给它们做爸爸妈妈来送它们上幼儿园吧。暗示小朋友送宝宝时动作要轻柔准确,体会妈妈爱护宝宝的情感。

(2)启发幼儿探索“爸爸妈妈”们怎样有秩序地排队送宝宝上“幼儿园”,并探索出送宝宝的方法。

引导幼儿分成四组,排成四队,间距合适。听到口令后,幼儿双腿分开,由排头开始,依次将球从双腿间滚向下一位幼儿,比比哪队动物宝宝最先安全到达“幼儿园”。

(3)以“球宝宝放学回家”再次玩游戏。

五、随音乐《我爱你》带领幼儿做放松活动。

六、带领动物球宝宝参观幼儿园。

七、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游戏《接送宝宝》是主题《了不起的我》中的一个教学内容,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学习在一定的距离间相互滚球、接球,会与同伴合作完成胯下传球的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在本次活动中,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我用四个“动物球宝宝”贯穿了活动的整个过程,从“动物球宝宝”喜欢玩“滚来滚去”的游戏,到接送“宝宝”上幼儿园,由于“动物球宝宝”的贯穿,也提高了幼儿的活动积极性。

中班元宵节活动方案反思篇十九

一、活动前思考设计意图:

童话故事一直以来很受我班孩子的喜欢,为结合主题活动“可爱的动物”,我就选择了童话故事《起床啦》这一内容。故事中5只乌鸦住在树梢上的鸟窝里,5只小猪在树下睡觉,乌鸦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叫小猪起床,创设了一个内容丰富、有趣的童话故事情节,能很好的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整个活动将5以内的数量和故事情节有机结合,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演一演的不同途径,发展幼儿的人之能力和语言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5的数量,正确讲述象声词。

难点:乐意在集体面前表演故事,表达自己喜欢的情节和画面。

二、过程实录(一)活动目标1.通过观看演示图片,感知5的数量,正确讲述象声词。

2.乐意在集体面前表演故事,表达自己喜欢的情节和画面。

(二)活动准备:

1.大树背景、操作图片(5个鸟窝、5只乌鸦、5只小猪)。

2.大图书一本、体操圈5个、5张小椅子。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叫《起床啦》。

评析:教师能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提问引入活动,为幼儿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语言环境,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激情。

2.观看演示图片,引导幼儿初步感知阅读画面内容。

教师:你看到了谁?(小猪)有几只小猪?(5只,引导幼儿手口一致数一数)教师:你还看见谁了?(乌鸦)有几只乌鸦?(5只,引导幼儿手口一致数一数)乌鸦住在哪里?(鸟窝里)树梢上有几只鸟窝?(5只,引导幼儿手口一致数一数)教师讲述故事的前两节。

教师:5只小猪还在睡觉,我们请乌鸦把它叫醒吧。(操作图片)教师:乌鸦是怎么叫小猪起床的?乌鸦用嘴啄小猪的屁股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引导幼儿说出象声词“笃”)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乌鸦啄小猪的屁股吧。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能充分挖掘教具的可操作性,通过清晰形象地演示教具,帮助幼儿正确感知5的数量,讲述相关的象声词,很好地帮助幼儿理解了故事的情节,解决了活动的重点。

3.教师完整讲述故事,感知有趣的故事情节。

教师:这真是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看着大图书再来听一遍吧。(教师一页一页地讲述画面,讲到“5只__”、象声词和小动物的语言时,可放慢速度并鼓励幼儿讲述填空)评析:教师通过与幼儿一起阅读大图书,鼓励幼儿完整地欣赏和讲述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了故事的全部情节,为下一环节的故事表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故事表演《起床啦》。

教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学一学故事里5只有趣的乌鸦和小猪呢?

(1)个别表演。

教师出示5个体操圈当鸟窝,请5名幼儿扮演乌鸦、5名幼儿扮演小猪,教师和其余的幼儿讲述故事。

(2)集体表演。

教师请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分成乌鸦组和小猪组,再次表演故事,并鼓励乌鸦和小猪大声地讲述故事中的语言。

评析:教师根据小班幼儿爱游戏的特点,采用分组扮演角色的方法,将幼儿分成乌鸦组和小猪组,幼儿通过边讲述边表演,既提高了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充分满足了幼儿的自我表现欲望,使活动静中有动,使幼儿在动中有发展,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教育理念。

三、活动后反思这是一个内容简洁、情节有趣的童话故事,活动前我能仔细研究活动的重难点,并进行相关的准备:如形象鲜明、操作性强的活动图片(5只乌鸦、5只小猪)、用于故事表演的道具(5个塑料圈作鸟窝用)。活动中我能充分发挥图片的作用,利用图片的活动性帮助幼儿正确地理解5的数量和相关的象声词“笃、骨碌”,并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思考和讲述,同时运用角色体验的方法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乌鸦或小猪,想象可能会说的话语和发生的故事,帮助幼儿很好地理解童话故事的内容,为后面的表演活动做铺垫,较好地解决了活动的重难点,达成了目标。整个活动让幼儿处在猜一猜、说一说和演一演情景中,使活动做到动静交替,充分符合小班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体现了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教育理念。

活动也留下了一些值得我思考的问题:本次活动的侧重点应该放在对故事的理解、讲述还是表演上,才能更好地体现该故事的教育价值,使幼儿在认知、语言上有更多的收获;作为教师如何更好的在语言教学活动中与幼儿进行“抛接球”游戏,使教师的每一次回应都能帮助幼儿构筑相关的语言经验,进行有效地反馈与积累,使师幼互动更具有效性。

中班元宵节活动方案反思篇二十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

2、能运用揉,搓,团圆,包馅等技能做元宵。

3、品尝元宵的不同味道,体验劳动的快乐。

1、有关元宵节的录相。

2、黑芝麻,豆沙,五仁,不同口味的熟元宵。

3、花灯。

4、黑芝麻,豆沙,五仁馅若干分别盛在小碗内,和好糯米粉并分成小团,干糯米粉。

5、碗,勺子,抹布,塑料台布,盛元宵的容器皿。

6、欢快的庆新年乐曲。

一、观看“元宵节”录相,并引出主题。

1、小朋友们从录相中看到了什么?(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放烟花)引出元宵节的习俗。

2、教师讲解“元宵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3、介绍“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元宵又叫汤圆,它象征着全家团圆,生活幸福甜美。

二、学做元宵。

1、小朋友们吃过元宵吗?(吃过)吃过什么馅的呢?(有五仁,豆沙,黑芝麻)小朋友们真厉害吃过这么多口味的'。那大家一起来看看老师这有什么口味的元宵,请小朋友来尝一尝(幼儿挨个品尝不同口味的元宵,并说出其口味)。

2、元宵是什么形状的啊?(圆形的)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动手做元宵呢?(想)。

3、认知做元宵的原料—和好的糯米粉团,干糯米粉,黑芝麻,豆沙,五仁馅。

4、观察教师做元宵:先将小团的糯米粉揉一揉,搓一搓,团圆,再挖坑,然后把馅放在中央并包起来,最后再把它团圆。

5、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元宵,根据教师讲解的做元宵时的重要细节:揉,搓,团圆,挖坑,包馅。并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馅料,最后将做好的元宵整齐的排列在容器皿中。

(小结:让幼儿了解元宵的形状,颜色及不同口味的元宵,同时能运用揉,搓,团圆,挖坑,包馅等技能制作元宵。)。

三、品尝元宵,体验劳动的快乐。

1、教师出示花灯,让幼儿跟随音乐玩舞花灯,猜灯谜游戏。

2、煮元宵的同时教师把碗,勺摆放好,幼儿洗手。

3、幼儿品尝元宵,互相说说此时心里的感受,体验劳动的快乐。

中班元宵节活动方案反思篇二十一

本次活动的取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个现象——三角架。用小木棒、橡皮泥,通过游戏引发幼儿探究,再次尝试最后运用于实践,在动手动脑的操作探究当中,扩大了幼儿探究的空间。活动中第一环节是鼓励孩子用小木棒将橡皮泥撑起来,让他们有个思考的空间,在第二环节是用最少的棒将橡皮泥撑起来,这个环节中激发了孩子深入探究的兴趣,第三环节提升迁移幼儿已有知识经验,是从实验到运用的转换。

[设计理念]。

“三脚架”在人们的生活中运用得比较广泛,但是孩子们可能关注得比较少,有时候就算见到了也不一定会注意它、探究它。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孩子们在玩木棒的时候无意中把很多根木棒直立着靠在一起竟没有倒下,孩子们对此很惊奇,于是产生了设计这样一个幼儿园活动的想法,试图通过幼儿园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而对于科学幼儿园活动来说,培养孩子正确的科学态度、方法和技能无疑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我有意识地在幼儿园活动中设计了操作与记录的要求,让幼儿在学习同伴互助、有效利用同伴幼教资源的同时学会交流与分享,从而获得共同发展。

[目标预设]。

1.尝试用游戏棒架起彩泥的方法,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

2.在制作“三脚架”的过程中能发现并乐意解决问题。

3.喜欢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操作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游戏棒、橡皮泥、扭扭棒、竹签、铃鼓等。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游戏棒和橡皮泥,初次尝试用筷子把彩泥撑起来。

1.出示游戏棒和橡皮泥。

(1)这是什么?我们平时是怎么玩的?

2.幼儿自由尝试,教师指导。

3交流尝试结果。

(1)你们都成功了吗?你用了几根游戏棒将橡皮泥撑起来的?

二、第二次探索,尝试用最少的游戏棒将橡皮泥撑起来。

1.交代操作要求。

师:刚刚大部分小朋友都成功了,没成功的也不用灰心,等会老师给你们机会继续完成!那接下来我们要接受新的挑战咯!你准备好了吗?那听清楚了:我想请你们试一试,用最少的游戏棒将橡皮泥稳稳地撑起来。是用最什么的游戏棒将橡皮泥撑起来?是要比一比谁用的游戏棒最少哦?再试试看吧!

2.幼儿探索,教师指导。

3.交流操作结果。

你最少用了几根游戏棒把橡皮泥撑起来了?(3根)有没有比3根更少的了?

4.小结。

我们发现,围绕一个中心点,把三根游戏棒搭成一个三角形,就能又方便又稳固地把橡皮泥撑起来。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三脚架”。

三、介绍各种“三脚架”,结合生活,谈谈三脚架的作用。

2.用课件演示各种三脚架。

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看看它们的三脚架在哪里?请你找出来?(请幼儿用笔划出三脚架的位置)(1)(出示相机三脚架图片)师:看看这是什么三脚架?他有什么用啊?(拍照的时候可以把照相机放在上面,这样拍照就更稳更方便了)(2)(出示画画三脚架)师:那这个是什么三脚架?(可以在上面画画,有了这个三脚架啊,就可以把纸架在上面画画了,很方便)(3)(出示三脚凳图片)师:看看这张凳子和我们坐的不一样吧,它有几只脚?所以我们叫它三脚凳。(4)(出示多层三脚架)师:这个呀是多层三脚架,它的每一层都可以用来放一些生活用品,可以放很多东西,不占地方,非常方便。(5)(出示架子鼓图片)师:看看这张图片中哪里有三脚架?圆圆的那个可以敲出声音来的是什么啊?(鼓)在鼓的下面有三脚架,所以叫它架子鼓。

四、用三脚架原理制作“架子鼓”,体验成功的乐趣。

1.介绍材料及制作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提醒幼儿一定要把竹签扎紧。

3.展示作品,请幼儿演奏,感受成功的乐趣。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76784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