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西师版语文名师教案(精选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2 09:26:13
三年级西师版语文名师教案(精选19篇)
时间:2023-12-12 09:26:13     小编:书香墨

教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设计。在编写教案时,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下是一些教师们分享的教案范本,希望可以给大家的教学工作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三年级西师版语文名师教案篇一

1学会10个生字,学习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理解“坐落”“浓密”“晨曦”“掩蔽”“絮语”“茁壮”“拔地而起”等词语,欣赏并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

3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山里学校环境的美和山里孩子成长的快乐,进一步产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山里孩子成长的快乐。

1鄙字卡片、朗读带、教学挂图或课件。

2贝领学生参观自己的学校,了解学校各类人员的工作情况。

3开展“手拉手”活动,通过见面交流或书信,了解山里学校的一些情况。

1~2课时。

2崩矗听听山里的伙伴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自己的学校的。(放课文录音)边听边想,他们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哪些情况?然后自由发言。

过渡:山里的孩子为了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和幸福,特别写了这篇文章,叫《我们的学校》。来,我们一起学一学。

1、读出自豪感。

2、鄙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讨论词义,老师巡视。

4、帮助学生理解部分词语。

1、同学们,读了课文,这个学校的环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根据插图和课文的描述,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用彩色笔画出学校的草图。

2、校园里,山里的孩子们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根据学生对重点句的欣赏,老师相机指导朗读并归纳:

(1)快乐游戏。

(2)与大自然交朋友。

(3)认真学习。

3、这么难得的学习条件,山里的孩子们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1)自读第5~9段,展示自己读得好的句子。

(2)说说自己朗读时的感受,想想从哪些地方看出山里的孩子成长是幸福的。理解最后两段话的意思。

过渡:在这么美的校园里学习,山里的孩子们是多么快乐、幸福、自信和自豪,让我们也投入大山的怀抱,和山里的孩子一起,也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

三年级西师版语文名师教案篇二

1、学习儿歌,理解课题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2、学写生字。

一、音乐谈话,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你听出这是什么歌了吗?(生回答《春天在那里》)

2、请你想一想,除了歌中唱到的,你还知道春天在哪里?(生自由回答)

3、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在郊外、校园、上学路上我们都找到了春天,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小作者在哪找到了春天。(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儿歌,有感情的朗读

1、自由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仔细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儿歌。

3、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字,组词)

4、默读课文,找一找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学生读。在书上做出标记)

5、谁来说一说有疑问的地方,我们一起来解决?

(学生交流:词语、不明白的句子。生提出“田野里有什么秘密”引导学生说出“嫩草吐绿,春天的脚步进了”理解“梦已经被染绿”的含义)

6、你想像一下,田野里还会藏着有关春天的什么秘密?(学生根据经验说一说,蛇冬眠结束了,树发芽了……)

7、小作者发现这些秘密时,心里会怎样想?(指名读1――4节,读出喜悦的感情)

8、他会以怎样的心情把这个秘密告诉妈妈、老师呢?(指名读5、6小节)

9、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优美的乐曲,请你伴着音乐,把这首儿歌读给你的好朋友听一听?(可以读给同位、好朋友听)

三、学写生字

1、出示“残、融、嘱、散”,讨论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生说,老师用红笔标注)

2、(学生组词

3、生书写,教师巡视。

四、课外延伸

回家收集资料,寻找描写春天的词语、诗歌、短文。

五、作业

1、背诵儿歌。

2、收集描写春天的词语、诗歌、短文.

三年级西师版语文名师教案篇三

教学要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五月槐乡的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槐花)。

开得怎样?

二、学习第一段。

1、看图。

师:现在我们来欣赏下这美丽的槐花。点击课件。

2、自由读。

师:读了课文,看了图你喜欢读哪几句话?为什么?

点击课件。

(相机出示句子:槐乡的山山哇哇,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小辫。)。

3、指名读。读了这句你能说说它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4、指导朗读。

你们喜欢槐花吗?谁来读读。

从这句花里读懂了什么?

板书:花多色白。

花形可爱。

点击课件(相机出示)。

(孩子们跑来了,………………满足。)。

6、师:谁喜欢读这句话。指名读。

你体会到了什么?(白生生、喜盈盈、体会到了孩子们的喜悦之情,满足之感。孩子们勤劳可爱。)。

板书:勤劳可爱。

点击课件。

出示句子。

(桌上…………浓香……浸在香海中。)。

8、师:谁喜欢读这句话。

这里有个省略号,它表示什么?从这句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花香。

9、填空: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有的槐花(),近看()。

10、谁喜欢读这一小节。

我们来自由读第二小节。

三、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

2、你读懂了什么?(槐花香气醉人)。

那些词中体会到的?(傻乎乎、卧在、不想回家)。

3、课文那些句子写了槐乡孩子热情好客?

板书:热情好客。

4、指名读。

师:谁知道槐花饭是怎样做的?(指们名回答。)。

5、在槐花芬芳的季节里,槐乡孩子热情好客,我们是鱼米之乡,旅游胜地,假如有外地的小朋友来到我们这里,你会怎样招待他们。

6、四人小组讨论。

7、交流。

四、学习第三小节。

1、看图点击课件。

思考:你看到了什么?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内容。

2、自由读第三小节。

3、槐乡的孩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味甜。

纯朴可爱。

4、指导朗读。

你能读出他们纯朴可爱吗?

五、学习第四小节。

师:槐乡的五月是怎么样呢?我们来齐读最后一小节。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因为,五月的槐花盛开了,形态可爱,香味诱人,这时候孩子们非常高兴,他们采花做饭,享受花香,用槐花饭来招待客人,装扮自己,所以,五月是孩子们的季节。)。

课文的最后一段是文章的什么?

五、总结课文。

槐乡是洁白无暇的花,是芬芳四溢的花,是装孩子并让孩子大饱口福的花,槐乡的孩子是勤劳能干的孩子,是热情好客的孩子。作者巧妙地把槐花与槐乡孩子融为一体,写花又写人,自然地抒发出作者对槐乡的喜爱之情。

三年级西师版语文名师教案篇四

能够感受到母爱是无私的、无价的,懂得要孝敬父母。

了解课文内容,能够感受到母爱是无私的、无价的。

联系上下文及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投影片、红色心形卡片。

一、直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7课,齐读课题《账单》。

二、整体感知:

1、出示词语: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塞进。

3、课文中出现了几份账单?找到这两份账单读一读,想一想它们有什么不同?

三、重点理解。

1、是谁先给谁写账单呢?

彼得为什么会给妈妈写账单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你觉得小彼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课件出示句子:由于他聪明过人……小商人了。)指导读出自豪的语气。

2、小彼得觉得自己是个小商人了,他要把自己掌握的填写账单的方法用到生活中,于是,他给妈妈写了这样一份账单。(课件出示账单)。

自己读一读,小彼得帮妈妈做了什么事?索要多少钱?

最后他还对自己进行了一个总结,说:

(出示句子:我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

(1)读读。

(2)“一直”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吗?

(3)出示:我是个听话的孩子。

我一直是一个听话的孩子。

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体会?

(4)你能用“一直”说一句话吗?

3、师:小彼得所做的事情你有没有做过?你做过什么?

你有没有想过给妈妈写一份账单索取报酬?如果你这样做了,妈妈可能怎样做?

4、小彼得的妈妈是怎样做的呢?你能从文中找一找吗?

妈妈心里可能在想什么?接下来妈妈做了什么?你从哪知道的?

5、小彼得向妈妈索取60芬尼,妈妈给他了,小彼得得到了这60芬尼,他……(学生说:如愿以偿)。

什么叫“如愿以偿”?你有如愿以偿的时候吗?

6、正当小彼得如愿以偿,要将60芬尼放入口袋时,他发现了妈妈的账单(课件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前师后)。

(学生自由发言)。

10年的吃和穿,生病时的医药费、护理费需要多少钱?

10年来妈妈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你,这些需要多少钱?

10年来幸福的生活着,这些又需要多少钱?

(2)如果真的付给妈妈报酬,要付多少呢?

有一位专家帮我们计算了一下,想听吗?(听资料)。

听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一说。

可是,彼得的妈妈是怎样写的?(出示:再次师生对读,师前生后)。

7、小彼得读着妈妈的账单,此时此刻他感到……。

什么叫“羞愧万分“?

出示:于是………妈妈的口袋!你从哪看出他羞愧万分?

(指名读一读)。

师:现在,你对小彼得有什么评价?

四、讨论题意,升华内涵。

小彼得的呢?

2、师:彼得把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他一定会把这件事永远珍藏在心里。我们也一样,要时刻用这个故事来告诉自己:

父母对我们(),我们应该()。

五、课后小结。

1、我们应该感谢小彼得的妈妈,她的这份爱的账单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亲情的无价,它不仅教育了小彼得,更深深感动了我们。此时此刻,你想到自己的妈妈了吗?你想说些什么?拿起笔,写在心形卡片上!

六、布置作业。

三年级西师版语文名师教案篇五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纸的发明过程。能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

一、质疑揭题。

1、同学们,你知道书上的纸是怎么来的吗?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纸的故事。(出示课题)。

2、读一读,说一说,你想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

1、听课文录音(课件:课文朗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课件练习3)填空:纸是发明的,他利用造纸。

3、根据课后习题1的图表,讲一讲纸的发明过程。

4、自由读课文,提出你不懂的问题?交流并梳理。

三、学习课文1—3自然段(10分)。

1、用手势表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哪几节写了纸发明以前?(1-3)。

3、轻声读一读这几节,思考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什么做的?那样的书有什么缺点?

4、交流。抓住以下句子:

(1)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竹片做的呢!

(2)人们就把字写在丝绸上面。

课件出示:竹片、帛做的`书。

同桌讨论各自的缺点:笨重,贵。

板书:竹片————帛。

笨重贵。

5、同桌相互说,

6、齐读1-3自然段。

7、师生对读1-3自然段。

四、学习第4自然段(15分)。

1、自由朗读。

2、汇报:你学懂了什么?

(1)重点了解纸的发明过程。(看课件理解)。

(2)(课件练习3)。把下面相关的内容填入方框里。

(3)重点理解:蔡伦发明的纸是什么样的纸?点击课件(它以树皮和破布为原料,又轻又薄,价钱便宜。)。

课件:认识蔡伦、欧洲;。

教师提示归纳:用“发明时间、发明者、造纸原料、纸张特点”这几点来回答。

3、指导朗读。

(1)自由读,想想:你觉得该怎样读?为什么?

(2)理解“自豪”,思考:为什么是自豪的?

(3)抓关键句体会。

纸是咱们中国发明的。

早在一千九百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我国就已经有纸了。

过了一千多年,中国的造纸方法传到欧洲,外国人才懂得造纸呢!

4、讨论:你认为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体现在哪里?(早在一千九百多年前就发明了纸,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而且外国造纸的方法是从中国传出去的;不断改进造纸技术和方法。)。

五、拓展说话。

1、学生说说四大发明,进一步体会中国人民的伟大。

课外阅读:

“火药的发明”“毕升发明印刷术”“指南针”“蔡伦造纸术”

3、写话练习,把自己最感动,最想说的或很感兴趣的话写下来。

三年级西师版语文名师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情感目标:通过文中重点词句的品读,体会小姑娘纯真、一丝不苟的美好形象。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感受小姑娘认真负责的美好形象。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是编辑叔叔的良师益友。

教学过程:

一、切入。

1.出示“小读者”“编辑”这两个词语,读一读,说说什么是读者和编辑。

2.揭示课题。

3.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感知内容并识字。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新词检测。重点注意:“您”和“你”的区别;“及”和“级”的区别。

3.再次默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随机板书以下内容:小姑娘、编辑、两个错别字。

5.课文中的小姑娘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品读体会小姑娘的可爱。

1.外貌的可爱。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小姑娘外貌的词句。

学生交流朗读以下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可爱:扎着蝴蝶结,年纪不过_岁,扑闪着一双明亮的眼睛,脸蛋红扑扑的。

2.找出写小姑娘神情和语言的词句。

3.放声朗读这些词句,指名读,随机点拨说话人在话语中表达的感情。

4.学生默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5.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随机点拨。重点注意以下语句;。

(1)“你是编辑叔叔吗?”“我是来提意见的。”小姑娘从书包里掏出我们最近出版的一期杂志,一本正经地说,“这里有两个字错了。”

(2)“是的,我查过字典啦!”小姑娘抬头看了我一眼,像背书似的说,“11页„„谁叫‘包么’呀”小姑娘大概是看到我尴尬的脸色,她不再说下去了。从这段话中知道些什么呢?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为了这两个错别字下了工夫,不但查字典还要把错误的地方记熟,小姑娘活泼又善解人意等)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好这一段话。

(3)“嗯,”小姑娘十分认真地说,“你们编的杂志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老师说,朋友有了错误,要及时帮助她改正。”

从这一段话体会到些什么?(爱读书、真诚地帮助朋友)启发学生思考从哪里看出小姑娘是在及时帮助朋友改正错误?——为了两个错别字特意跑一趟,来回要走几千米的路。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真诚,一丝不苟)随机板书“来回几千米”。

6.读课文,再说说小姑娘给自己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品读体会编辑的心情。

1.默读课文,找出写编辑叔叔的心情、神情变化的词语。

2.交流后出示以下词语:甜丝丝的、愣住了、诧异、将信将疑、尴尬、火辣辣、笑着问、久久难以平静。

3.读课文,抓住这些词语进行体会。

4.讨论:编辑叔叔为什么心里甜丝丝的?引导学生读好第1段。

后来编辑叔叔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在想些什么呢?

出示句子:“我想,作为少年读物的编辑,要时时刻刻想到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他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啊!”从时时刻刻和千千万万体会到什么?“怎样的人才被称为良师益友呢?”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是编辑的良师益友?(启发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谈:小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让编辑们办的杂志更完美;小读者的夸奖和感谢,让编辑的工作更快乐让编辑充满信心)。

五、完成作业。

1.分角色根据提示语朗读课文。

2.识记本课生字新词。

区别形近字:蜜、密;稿、搞;极、级;淘、掏。

3.书写生字。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语。

三年级西师版语文名师教案篇七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姑娘把杂志当作朋友,对朋友的错误“及时帮助他改正”的真诚态度。

2、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3、根据段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摘录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

2教时。

一、审题。

1、板书课题。

2、小读者是谁?课文写了这位小读者的意见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1、运用已学的方法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1、在这两段中“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2、什么是“良师益友”?这段话中“他们”是指谁?“我们”又指谁?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从哪些地方可看出小姑娘是“我”的良师益友?

2、小姑娘为什么敢于向编辑提意见?

3、感情朗读第二段。

4、归纳第二段段意。

五、归纳主要内容。

1、回忆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课题扩展法;抓重点段的方法;段意归并法。

2、确定归纳方法,并说明理由。

3、归纳主要内容。

六、摘录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

三年级西师版语文名师教案篇八

1、在阅读过程中认识9个生字“灌、辑、刊、诧、版、典、幺、辣、嗯”。积累9个词语“编辑、诧异、出版、杂志、一本正经、字典、火辣辣、错误、良师益友”。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诧异、尴尬、将信将疑、一本正经”的意思。

2、学习课文,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课文中“作为少年读物的编辑,要时时刻刻想到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他们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啊!”这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文章主人公对事情的认真态度和负责精神。

一、谈话导入,理解词语。

1、出示课件:同学们,这些杂志、画报你们喜欢看吗?可你们知道这些杂志、书籍在大家拿到手之前都要经过哪些步骤吗?(需要杂志社的编辑叔叔阿姨对大家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校对,最后印刷后才能出版。)。

2、对这些刊物中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的人我们称之为编辑。(出示媒体)学习生字:刊辑版(刊——强调第一笔是横版——换部首辑——读音)。

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述发生在小读者和编辑之间的故事。

出示板书:小读者。

二、整体感知,概况主要内容。

1、这位小读者和编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读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自学要求。

3、交流读音:幺嗯小读者发现自己喜欢的少年读物中有两个错别字,向编辑提出来。

师:这位小读者为了向编辑提出这个问题,容易吗?她是怎样做的呢?

小读者发现自己喜欢的少年读物中有两个错别字,便不辞辛劳地跑了很多路,向编辑提出来。(提示:不辞辛劳)。

三、抓关键词句,深入学习。

1、师:老师这里有两个词语谁能来正确地读一读?出示词语:诧异、火辣辣(拼一拼读一读)。

2、理解诧异。师:诧字的写法要强调(右边是个宅字强调撇)诧异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个词语?(近义词、拆字法)火辣辣(辣的左边部首)结合课文什么火辣辣?作者感到难为情了,因此脸上火辣辣的。

(1)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真真随机出示;。

(2)“是的,我查过《新华字典》,”小姑娘抬头看了我一眼,像背书似的说,“十一页第九行,‘蓝天’的‘蓝’应该是‘蓝色’的‘蓝’字,这里印成‘兰花’的`‘兰’字,还有,七十页第三行,把‘包公’印成‘包幺’,嘻嘻,谁叫‘包幺’哇??”小姑娘大概是看到我尴尬..的脸色,她不说下去了,悄悄地从书包里掏出一本《新华字典》。_文中“我”为什么而尴尬?读读句子,小姑娘像背书似的说出了正确的两个字,说明什么?(已经记得很熟了,她对于这件事情非常的认真已经看了不止一遍了。)读读这句话结合课文内容,想象说话:当李真真看到我尴尬的脸色,心想:哎呀,我这样说叔叔是不是生气啦,,于是,不再说下去,悄悄地从书包里掏出一本《新华字典》。

通过想象说话,和不再说下去、悄悄地这些词语理解李真真的纯真、善解人意。不说这个词语写出了李真真体谅我可能觉得难为情。_指导感情朗读。

(3)我仔细核对了一下原文,果然是我们错了,顿时脸上火辣辣的。果然一词证明了小姑娘真的仔细阅读,提出了正确的意见。此时的我脸上火辣辣的,心想:真没想到一个十岁的小女孩竟然那么仔细,我们这些编辑感到真羞愧呀。

(4)“唔,”小姑娘十分认真..地说,“你们编的杂志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老师说,朋友有了错误,要及时帮助他改正。”认真说明小姑娘吧杂志当做了自己的朋友,热心帮助自己的朋友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启发学生思考从哪里看出小姑娘是在及时帮助朋友改正错误?——为了两个错别字特意跑一趟,来回要走好多路。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真诚,一丝不苟)随机板书“来回要走好多路”。

3、小姑娘的言行让我深受感动,望着她远走的背影,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出示句子:“我想,作为少年读物的编辑,要时时刻刻想到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他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啊!”从时时刻刻和千千万万体会到什么?(体会到编辑的责任重大,不能有丝毫差错)理解词语:“良师益友”——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好朋友。写一写近义词(深情厚谊、千言万语、狂风暴雨、山清水秀、情真意切、风轻云淡)。

“怎样的人才被称为良师益友呢?”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是编辑的良师益友?(小读者是编辑的良师益友,是因为小读者也会发现编辑的错误,帮助编辑改正,使他受到教育和启发,让编辑们办的杂志更完美。同时读者也是编辑的知心朋友,小读者的夸奖和感谢,让编辑的工作更快乐更有信心。)。

三年级西师版语文名师教案篇九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重点指导书写、识记“胃、刚”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把握“答”、“应”、“骨”、“几”多音字的读音。

3.通过口语练习,让学生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和过程的同时,获得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4.通过读课文,初步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5.培养学生遇事冷静,相互帮助的处事哲理。

教学重点:结合文本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口语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概括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指名说)。

师:同学们去过的地方可真多,可谓是见多识广。今天吴老师也带着同学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旅行,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10课。

二、揭题。

1.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理解、区分“旅游”和“旅行”。(旅行重在“行”,主要指到处行走。旅游重在“游”,主要指观光、游玩。)。

3.引导学生在读课题后质疑:读完课题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指名说。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

4.指名说说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是小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结合图片指名让学生写写“蟋蟀”,并说说识记方法。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共同解决同学们提出的另外两个问题。

三、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快速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看一遍,然后说说哪些小节讲到了这两个问题。

2.指名说说自己找到的信息。(1-7小节讲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8-18小节讲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过渡语: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下面我们先来探讨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

(二)创设情境,探究原因。

1.请三名学生表演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发现问题。(指名说说自己发现的问题)。

2.学习多音字“答”。

课件出示多音字“答”,指导学生朗读。

3.探究原因。

同桌进行口语练习(用课件出示“因为,所以”的句式,让学生说说红头到牛肚子旅行的原因。)。

过渡语:对于红头来说,这次旅行纯属意外。红头是怎样进行这次意外的旅行的?下面我们一起合作朗读课文的8-20小节。

(三)再读课文,了解旅行过程。

1.提出合作读书的要求:

(1)女同学读红头说的话,男同学读青头说的话,老师读旁白。

(2)边读边思考: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

2.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1)课件出示多音字,学习多音字,相机指导书写“应”,指导理解相关词语。

(2)指名说说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

a.指名说。

b.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品读感悟。

(3)口语练习:由于得到青头的帮助,红头顺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红头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请与同桌合作完成下列练习。

红头从________走到________,又从________来到了________。最后,在牛________的时候,随着________。

(过渡语:牛到底有几个胃?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

(4)指名结合画面内容完成以下口语练习。

牛共有________胃,前________,只有________。

四、归纳小结。

1.初步了解科普童话小品的文学体裁。

师:课文用童话的形式,通过红头在牛肚子旅行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这样的体裁就是科普童话小品。

2.概括分析,明晓事理。

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可以说是一次意外,如果没有得到青头的帮助,它也不可能顺利地从牛肚子里出来。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悟?(预设学生的回答:相互帮助,团结友爱,遇事冷静不慌张)。

是啊。不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事,都不能紧张,一定要发挥聪明才智,冷静处理好事情。更重要的是学会互相帮忙,共同解决困难。请记住:团结就是力量。

板书设计:

在牛肚子里旅行。

旅游线路: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里——出来。

三年级西师版语文名师教案篇十

一、教学目标:

1、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健壮”、“漫山遍野”等词义。

2、懂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孩子的特点的。

3、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作者对山里孩子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找出总起句,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行文脉络。

三、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你们到山村里去过吗?了解山里的孩子们吗?说说你们了解的山村,了解的山里的孩子。

(二)课文录音。

(三)学课文,

1、自读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

(2)说山里孩子是怎么样的?

2、反馈。

3、生字新词的学习。

(1)正音:甸盈歇跃充。

(2)形:形近字组词。

键()蹬()歇()盈()。

健()登()渴()盆()。

(四)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自由读:你发现这一段是用什么方法写的?

2、回顾怎样读懂总分段式。

3、按步骤自学总理解中心词“健壮”

4、细读这一段:山里的孩子怎么会长得这么结实、健壮呢?

读中体会,读中交流。

5、理解“满山遍野”:读课文,从课文中句子来理解。

想象说话:他们在山冈(),他们在竹林()……。

他们到过这么多地方,赶过这么多事情,怪不得长得这么结实、健壮。用欢快的语调读好第4句。

6、感情朗读、

7、试背诵。

(五)作业。

1、扩词。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和表示怎么样的词。

一()野花()一()凉茶()。

一()鸟叫()一()客人()。

一()动物园()一()翠竹林()。

五、教后记。

今天这堂课,我觉得上得很有味道。特别是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是,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满山遍野”,在读中来悟“结实、健壮”,觉得特别好,很大气。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山里孩子的特点写具体的。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3、巩固复习字词,理解“向导、热情好课、充满”等词的词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1.复习引入:

(1)趣味引背:

(2)回顾学习方法。

2.学习课文第2段。

(1)用这样的方法,自学课文第二段。

课文第二段是按()写的。总起句是(),中心词是(),分述部分是第()句,从()、()、()三方面具体来写。

(2)读后反馈校正。

(3)读中感悟,句子比较,体会山里孩子的热情。

他们迎接进山的客人。

他们笑眯眯地欢迎进山地每一位客人,为客人当向导。

渴了,他们递上一碗茶。

渴了,他们递上一碗清凉的茶,像清泉,像露水,一直甜到心窝里。

比一比,哪句话更能体现山里孩子的热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3段。

(1)出示填空先自学,然后小组讨论理解“幻想”

(2)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他们充满幻想。找到有关句子进行充分朗读。

小组内先读在推荐同学读。

重点评价朗读:表现山里孩子满怀希望、蛮有信心的样子。

(3)连起来读分述部分。

(4)山里孩子幻想真多呀!课文哪个词说明这一点?

(5)启发想象:他们还会有哪些幻想?

(6)要是山里孩子这些幻想都能实现的话,山村肯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4、分组齐读课文这三个小结。

5、讨论:山里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呢?

教师充满激情小结:是大山养育了他们,他们呼吸大山里新鲜空气,喝大山里的水长大,是大山培养了他们那样的胸怀,那样的气魄。

齐读最后一句话。

6、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什么收获?

7.作业。

1.完成作业册。

教后记:

第三课时。

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

2、进一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3、能仿照第三段,围绕总起句写一段话。

一、听写词语。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通过朗读比赛的形式进行:

(1)先四人小组合作进行然后组内推荐一名。

(2)各组推荐比赛。

(3)评出优胜。

2、背诵课文。

三、读写迁移。

教师启发:山里的孩子结实健壮、热情好客、充满幻想。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从小就有把自己的家乡装扮地更美的打算。我们城里的孩子也充满幻想,也希望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地更加美丽。围绕“城里的孩子,心里充满着幻想”这一总起句说话、写话。

三年级西师版语文名师教案篇十一

1、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学习本课生字词。初步体会数字说明和比较说明的作用和方法。学会使用“如果……就……”造句。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太阳。

1、读准本课生字读音,特别注意翘舌音:氏、兽、殖、蔬;。

平舌音:存的发音。

2、正字:

(1)“抵”字的右半部分下面有一点,“氏”的下面没有一点,要强调记忆。

(2)“繁”字结构比较复杂,要引导学生分析记忆,注意下面部分不是一个“系”。

(3)“殖”字的右半部“直”中间不要少一横。

(4)“蔬”字下面的笔画要让学生注意,不要少一点。

三、按自然段轻声读课文,出示以下句子:

1、太阳离我们一亿五千万公里远。

2、太阳大的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的上一个太阳。

3、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4、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5、有了太阳才有云、雨、雪。

6、有了太阳才有风。

7、太阳光有杀菌能力。

8、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四、引导学生发现以上句子与段落之间的关系,这是每个段的中心句。

五、指名自由读报课文,要求读报得正确,自然段之间和结构段之间要掌握适当的停顿。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不可信,这是神话传说。)。

(可以)。

既然可以,课文用后羿射日的传说做开头,你觉得有什么作用?

5、接着课文写了太阳离我们很远,用什么写法说明太阳很远呢?(用数字)。

(用数字说明问题,给读者的印象是具体的、确切的,有较强的说服力。)。

(二)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名读第2、3自然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这一段是写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的,从哪些事实说明这种密切的关系呢?自然段中有一句话归纳了这段的意思,把它找出来。

这一小段第二句的意思和第三句的意思一致不一致?

第二句用了哪个词?(如果……就……)。

2、你能用”如果……就……”造句吗?

3、课堂造句练习:教师提出假设的事实,学生补充可能的结果。

如果明天下雪,

星期六如果爸爸妈妈都休息,

村前这条小河如果架起一座桥梁,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根据前面概括,这一段告诉我们:因为有了太阳,才有云、雨和雪,为什么?根据下面的问题,画出段中的答案:

雨和雪是什么生成的?(云)。

云是什么生成的?(无数小水滴)。

水蒸气是哪里来的?(从地面上的水)。

地面上的水怎么变成水蒸气?(吸收了太阳的热变成的)。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

1、6自然段。提问:这一小段是写有了太阳才产生了风,谁能用一句话归纳:风是什么?(风是流动的空气)空气为什么会流动?(空气有的地方冷有的地方热的缘故)空气为什么会有冷,有的热?(有些地区吸收太阳的热量多空气就热,有些地区吸收太阳热量少,空气就冷)。

教师可以适当补充: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受热胀变轻就会上升、移动,随着冷空气就会补充,这就形成了流动,也就是形成了风。

(六)读第7、8自然段,简要地说说太阳有杀菌能力,可以利用它防病、治病的实例(师生共举例)。

(七)通读课文,结合板书总结。

学习了《太阳》这篇课文,我们获得了有关太阳的特征的知识,明确了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正因为太阳很大,很热,距离我们又很远,才能给我们送来光明和温暖,也才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三年级西师版语文名师教案篇十二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新字、理解词语意思。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泉水和瀑布的优点,教育、鼓励学生形成勇敢和合作的品质。

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泉水和瀑布的特点。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4课《快活的小河》。

板书课题齐读。

3、你能说一个“快活”意思相近的词语吗?

带着快乐的心情,用你们甜美的声音,读出小河的快活。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过渡:小河在奔向大海的旅途中,他都遇到了哪几个朋友,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一起去了解和体会小河的故事吧。

1、同桌合作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如果同桌读得好就请你鼓励一下他,如果他读错了请你帮他纠正,同时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课件出示字词,学生多种形式认读,(说出一个“勇敢”的近义词,强调多音字“奔”,发现“摔‘蹦、撞”都是动词)。

3、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思考:小河在奔向大海的旅途中遇到了那几个好朋友?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大山、泉水、瀑布。

4、课文主要通过小河与大山、泉水、瀑布这三个朋友的对话来向我们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

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文中分别找到小河与大山、泉水、瀑布的三次对话,并用括号做上标记,用以区分。(强调:默读要求——眼动、心动、口不动)。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共同学习大山与小河的对话。

汇报:

小河为什么抱怨?

(1)理解“抱怨”指导朗读。师举例:妈妈不问缘由而冤枉你时,你会抱怨她对自己的不公平。还有什么情况下你会抱怨呢?当你心中不满而去责怪别人这就是抱怨。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小河的话。

(2)说明“呜”是拟声词在这里用来模仿的是小河的哭声,可以带着哭腔来读。

(3)快活的小河刚遇到点困难就抱怨哭泣,你觉得此时他是一条怎样的小河?

(4)看到这条抱怨而哭泣的小河,大山又是怎么说的呢?

2、(课件出示大山的话)指名读大山说的话?

(1)边听边数大山共说了几句话?

(2)看看一、二句后各是什么标点?分别要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导读疑问句结尾处是语调上扬,读感叹句结尾处是语调下降。指名练读、男女生读,齐读。

(3)师读第三句话:从这句话中你有认识了谁?

(4)找出描写泉水动作的词(跳、摔),能看出什么?

(5)泉水遇到的困难多吗?从哪个词中知道的?你认为“多少”究竟是几个?

(6)面对这无数的困难,泉水又是怎样对的呢?用文中的句话来说一说。

泉水面对困难,不叫苦,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板书:坚强。

(7)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这坚强勇敢的泉水?

(8)大山想借泉水告诉小河什么呢?

大山想借对泉水的赞美来鼓励小河要向泉水那样坚强、勇敢。

板书:鼓励。

指导朗读:读出大山对小河的鼓励和大山对泉水的赞美。

3、分角色读大山与小河的对话。

(二)自主学习小河与泉水的对话。

1、请三名同学来读小河与泉水的对话,边听边思考。

2、学生汇报交流。

(1)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回答问题。指名读一读能体现瀑布优点的句子。(课件相机出示泉水的话)。

(2)哪些词语能看出瀑布更勇敢,更坚强?指导重读变色的字,突出瀑布的勇敢。

(3)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勇敢的瀑布呢?看图:这瀑布从高达百米的岩壁上飞流直下,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飘飞,这样的景观真是太壮观了!难怪诗人李白也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赞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瀑布就这样忍受着撞击岩石的痛苦为我们呈现了这样壮美的景象!

(4)此时,你最想对瀑布说些什么?(让我们一起竖起大拇指大声的对瀑布说声:瀑布,你真勇敢)。

(5)指导朗读:读出对瀑布的赞美。

小河也被瀑布这勇敢的精神鼓舞,所感动,他还高兴的叫起来了,他想和勇敢的瀑布也成为朋友,一块儿向前流。

(6)那女生分角色读小河与瀑布的对话。

(7)师生配合读对话(请同学们把我当成勇敢的瀑布,把小河说的话高兴的对我叫出来吧。)。

小结:我真为小河能结识这么坚强勇敢的朋友而感到骄傲,更为小河的逐渐成熟而感到欣喜!

(三)体会合作的快乐。

四、拓展升华。

1、此时三个好朋友已经拥有了同一个理想,那就是?

2、大家看文章的结尾处是什么标点符号?(``````)它代表什么意思呢?

4、小结:

我们相信不管发生什么,小河都会用他学到的勇敢和坚强去面对一切,三个小伙伴一定会团结合作,互相鼓励,共同流进大海,实现他们共同的理想的!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你们现在还小,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老师希望你们今后在困难面前能像小河和他的朋友们那样,互相鼓励,团结合作,做勇敢、乐观的好孩子。也真诚的祝愿你们能早日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

三年级西师版语文名师教案篇十三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和环境给燕子带来的麻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2.教学难点为体会恶劣气候、环境给燕子带来的麻烦。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识了“翠鸟”,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问候下老朋友,板书:燕子。

2.课件出示燕子图片,说说你对燕子的了解。

预设:生可能会从以下几方面说自己对燕子的了解,燕子是候鸟;燕子的生活习性;燕子的外形特点等。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阅读提出这样的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根据课题提问,一方面紧扣了课题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够教给学生抓住课题质疑的学习方法。

(二)初读课文,教学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文中的新字。

(2)努力把课文读正确,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2.检查预习,认读词语。

舒适启程疲劳料峭覆盖救护车厢濒临死亡。

欧洲瑞士特殊长途跋涉气温骤降。

【设计意图】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这里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有利于促进学生预习课文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3.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观察,发现“洲、瑞、殊、骤、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并且左窄右宽。

(2)重点指导书写“骤”和“涉”。

骤:让学生明白笔画较多的字各部分要写得紧凑些。同时,如果一个字有两个捺,书写时其中一个一般要变成点。然后复习学过的字“送、这、迟、欢、食”等进一步巩固。

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字书写时不要多加一点。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生字书写的指导并不是一味的给予,而是通过巧妙分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书写的方法。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对学生的写字姿势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分散指导书写,能够有效降低难度。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再读课文,思考刚刚提出的问题:燕子会飞,为什么还要用列车送?

2.在学生自主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同桌讨论。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简洁解疑。

4.将学生寻找出来的原因浓缩成两个字:麻烦。

交流:天气恶劣;非常疲劳;昆虫被冻死。

出示句子: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的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1)学生比较体会,比较“骤降”“下降”“降低”三个词在表达效果、表达作用上的区别;想象“风雪不止、所有、几乎”等词描述的恶劣情景,体会这样恶劣的天气给燕子飞行造成的困难。

(2))体会“长途跋涉”。

课件出示图片文字:每年的九月份,成千上万的燕子就要开始出发到南方去过冬了。一路上,它们要飞越非洲大陆、阿尔卑斯山脉、撒哈拉沙漠,行程有五千多公里,每天基本上要飞一百多公里。

(3)体会“饥寒交迫”。

燕子飞了这么远的路,昆虫又被冻死了,小燕子们会怎么样?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

随即出示句子“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将自己的心情融入句子中,进行朗读体会。(个别读,齐读。)。

4.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这是一列什么样的火车?再读课文,体会瑞士政府对燕子的关爱。板书:关爱。

5.再读句子,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政府?课件出示有关瑞士政府课外资料。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有机地将前后文的学习联系了起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够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瑞士政府对燕子的关爱。

三年级西师版语文名师教案篇十四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习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照样子写叠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重叠词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扫请生字。

1.大声读课文,把生字读准确。

2.小黑板检查生字、词。

3.分段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段。

1.看图师:现在我们来欣赏下这美丽的槐花。

3.指名读。读了这句你能说说它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4.指导朗读。你们喜欢槐花吗?谁来读读。从这句花里读懂了什么?

(板书:花多色白花形可爱)。

第二课时。

知识和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突破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春光明媚的五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你能背诵描写春景或物的古诗吗?(宿新市徐公店,村居等)。

2.春天是令孩子们最兴奋的季节。读了《美丽的槐乡》,你已经有了哪些收获?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槐乡之美和槐乡孩子的美丽可爱。

出示句子: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二、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读文章的哪个地方?你最喜欢什么呢?自由板块式学习课文(根据学生的选择,学习课文)我们来自由读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

2.你读懂了什么?(槐花香气扑鼻)那些词中体会到的?(熏醉、美滋滋、卧在、)。

3.课文那些句子写了槐乡孩子热情好客?

板书:热情好客。

4.指名读。

师:谁知道槐花饭是怎样做的?(指名回答。)。

5.在槐花芬芳的季节里,槐乡孩子热情好客,槐乡旅游胜地,假如有外地的小朋友来到我们这里,你会怎样招待他们。

6.四人小组讨论。

7.交流。

三、学习第三小节。

1.思考:你看到了什么?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内容。

2.自由读第三小节。

3.槐乡的孩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味甜纯朴可爱。

4.指导朗读。

你能读出他们纯朴可爱吗?

四、学习第四小节。

师:槐乡的五月是怎么样呢?我们来齐读最后一小节。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因为,五月的槐花盛开了,形态可爱,香味诱人,这时候孩子们非常高兴,他们采花做饭,享受花香,用槐花饭来招待客人,装扮自己,所以,五月是孩子们的季节。)。

课文的最后一段是文章的什么?

五、总结课文。

槐乡是洁白无暇的花,是芬芳四溢的花,是装孩子并让孩子大饱口福的花,槐乡的孩子是勤劳能干的孩子,是热情好客的孩子。作者巧妙地把槐花与槐乡孩子融为一体,写花又写人,自然地抒发出作者对槐乡的喜爱之情。

三年级西师版语文名师教案篇十五

1、课文中涉及的吊钟和带发条的手表,现在的孩子很少见到实物,只能在一些电视剧中见到,生活中,电子吊钟见得更多。

2、现在的孩子几乎每家都有闹钟,但不是上发条的那种,闹铃声音也丰富多彩,不像以前那么单一。

3、电子手表是孩子们很熟悉的事物。针对以上问题,我决定把吊钟、手表、闹种的图片及其发出的声音制成课件,结合课文进度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在加深对这些东西的了解。

同时根据课文语言形象、对话生动有趣的特点,以课件出示对话内容,指名学生模仿朗读对话内容,以读代讲,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地揭示出课文的中心。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做到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在新老式钟表的对比中,懂得去发现和欣赏新事物的优点。

重点难点。

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语言的优美,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具准备。

生字敦请卡片,机械和电子钟表实物。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破题导入。

1、同学们到过钟表店吗?你看到些什么?

2、读课题,有何疑问?

二、识读字词,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标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边读边思考读课题时的疑问。

3、解答疑问,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三、直扣重点,深入学习。

1、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在文中找出来。(课文最后一句话)。朗读后引导变成陈述句,再次质疑。

2、再读课文,讨论解疑:

(1)旧事物即第一段和第八段中所指,钟表要有声音,有钟摆,有指针,上发条,走时不太准确等。

(2)新事物即最新式的电子表,优点如3~6段所写。

3、主观判断,情感朗读。

(1)你对新式表和老式表有什么看法?

(2)文中老式表对新式表是什么态度呢?勾画出相关语句。

(3)分角色练习情感朗读。

四、回扣主题,拓展延伸。

1、回扣课文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出反问的语气。

2、你还发现了哪些新事物?说说它们的优点。

五、作业设计。

说说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三年级西师版语文名师教案篇十六

教材分析:。

春风轻柔地吹拂,使冰雪渐渐消融;春风亲切地呼唤,使小草张开蒙胧的眼,柳树吐出嫩嫩的绿,桃花露出羞红的脸;春风友善的笑靥,引来蜜蜂花间舞,唤回燕子啄春泥。春风就是春天的使者,她托起五颜六色的风筝,把串串欢笑送给每一位可爱的孩子。

我们就让孩子们在这生机勃勃的春天里,轻松快乐地学习祖国形象的汉字和优美的语言吧。看一看美丽的春景图,读一读和它对应的词语,想一想春天缤纷的景致,相信孩子们在愉快的朗读中、驰骋的想象里,能够轻松掌握本课的生字,憧憬春天的美丽。

目的要求: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要求写的字。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正确、整洁。

4.积累词语:读读记记本课的8个词语和课后的6个词语。

教学重点:

是学习生字词,知道春天的一些景物,了解春天的特点,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

教学难点:

认写本课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法学法:

“三疑三探”教学教法。

教具学具:

词语卡片,朗读词带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5分钟)。

教师出示挂图(灯节、课件),并动情描述;春风吹醒了整个大地,春天悄悄地来了。好美的一幅春景图!小朋友,请你仔细地看一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设疑,老师梳理问题:春天有什么特征?小燕子为什么飞回来了?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二、解疑合探。(22分钟)。

1、看图,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小草吐绿,柳树发芽,蜜蜂飞舞,小朋友们放起了风筝……)。

2、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呀!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吧!

3、教师采取多种方式认读学习生字、生词,并结合生活实际给生字组词。(开火车认读、指名读、齐读等。)。

5、做“组字”游戏。让学生准备好部件,教师请几名学生上讲台用部件拼字,其余学生在下面拼字,当堂反馈。

6、指导书写生字:应重点强调每个字的重点笔顺.

(1)注意让学生仔细观察要求书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在观察的基础的上,指出写好这些字的应注意的地方。如“风”要注意排列匀称。“冰”“桃”是左窄右宽的字。“雪”注意上下的比例。

(3)注意书写时提醒学生要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7、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将“春风吹”、“放风筝”、“桃花开”、“小草绿”、“冰雪融化”、“燕子归来”、“柳树发芽”、“蜜蜂飞舞”这8个词语贴在图上相应的位置,并根据图意讨论理解每个词的意思。

三、质疑再探。(6分钟)。

学了这一课,你有那些不明白或者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预设:你还知道春天还有哪些其它的特征?还知道那些描写春天的词语,说出来让大家听听记记。

先小组内进行交流,班内再进行补充,教师点拨。

四、拓展延伸。(7分钟)。

1、课间休息随着《春天在哪里》的旋律唱歌、跳舞。

2、课后第二题有6个描写春天的词语,我们来读一读,记一记。

3、完成课后第三题、第一题写一写。描描写写后,完成“比一比,组词语”。

4、继续完成课后第四题把你想写的字或词语写一写。

板书设计:

春天来了。

春风-风筝桃花-小草-柳树。

燕子-蜜蜂冰雪。

教后反思: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改进措施:

[《春天来了》三疑三探教案(西师版一年级下册)]。

三年级西师版语文名师教案篇十七

1、认识本课“茵、砰、芽、吟”4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要有爱心。

通过学习,感受安徒生童话世界中的真、善、美,激发学生人人都要献出一份爱心,生活会更幸福,世界会更美丽。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们畅所欲言)。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请同学们打开书122页,读一读吧!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豆荚”、“青苔”、“绿茵茵”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理解。

如:“笑吟吟”、“懒洋洋”、“骨碌”、“滴溜溜”、“”等词语可以让学生用身体的语言表演出来,或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围绕着什么写得?你有什么样的印象或看法。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印象或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1、小房子没打开前读懂了什么?(教师引导,它们都有怎样的愿望和理想?你最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抓住第五颗小豌豆的观点,让学生着重体会5自然段。特别是最后一句,让学生充分理解小豌豆的品质。(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抓住“神气”“懒洋洋的说”“想了想说”等语气助词,让学生边体会边充满感情的朗读)。

(1)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那些地方反映了小姑娘对小豌豆的爱?

(通过关键的词句如:啊!是一颗小豌豆,长出小叶来了。笑吟吟的说,乐得叫起来等启发学生想象当时小姑娘的心情,如:“惊喜”“自己有了生活的希望”“自己的病会好起来了”“快乐”等。朗读时出“啊”“呀”的惊喜,笑吟吟的喜悦,引导学生,从内心读出对小豌豆的深爱之情。

(2)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那些地方反映了小豌豆对小姑娘的爱?

(抓关键的词如:长出小叶—长出豆藤——-猛进的长————-开出粉红的花儿)。

(3)你怎样理解她扶着出台,慢慢地,慢慢地,竟站了起来……这一段?此时小姑娘的心情是怎样的?(小组内交流)(让学生体会到: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姑娘的愿望,使她鼓励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

(4)整体回顾全文,美读中品位始终所蕴涵的情感。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三年级西师版语文名师教案篇十八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分自然段指读全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背诵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讨论交流。

(1)“蒙蒙的”是什么感觉?(体会春雨的特点)。

(2)读中体会:“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引导学生读出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

(3)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先引导学生理解“赶集”的意思,再讨论春天的花草与“赶集”有什么联系?最后说说“赶集”在文中的意思?要让学生想象花儿争相开放的春天的特有景色)。

3.出示课件,展示“微风、细雨、柔柳、青草、绿芽、鲜花”这些景物,与“飞。

来一只只机灵的小燕子”的画面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感觉?可以用哪些成语来描述?

4.你能美美地把这段文字读出来吗?配乐指名朗读。

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重点字词理解句子意思,通过对“斜、掠过、唧唧”的理解尽情的体验燕子飞行的轻快、灵巧和快乐。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1)辨析“几痕”和“几根”。

(“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2)板画体会“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3)理解“春天的赞歌”,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充满。

生机,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对“几痕”和“几根”的辨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利用板画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

五、总结全文。

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2.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春天的美丽和燕子的可爱。

六、作业超市(自选两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3.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模仿燕子外形的写法,抓住这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写一段话。

三年级西师版语文名师教案篇十九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中欣赏、积累语言,感悟珍珠泉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预设】。

一、资料导入,揭示课题。

1。用“资料袋”导入新课:请阅读“资料袋”中的材料,看看我国有些什么神奇的泉。(1分钟)2。在我国的崇山峻岭中,分布着许许多多的温泉,这是我国的一大旅游资源。比如:昆明市安宁的温泉富含矿物质,有调理身心,治疗疾病的神奇功效,被誉为“天下第一汤”;坐落在宁海县城西北20公里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境内的宁海温泉,被天台山和四明山环抱,风景绝佳,如同“世外桃源”。在腾冲县的火山群中,有许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热气升腾的泉水,其中最大的泉水被称为“热海”。不少地方还有一些被誉为“珍珠泉”的泉水。比如,昆明市黑龙潭的“珍珠泉”,安宁市曹溪寺的“珍珠泉”……(出示图片,学生欣赏)(1分钟)。

3。在课文中,“我”的家乡的山林中也有一眼“珍珠泉”。想知道这是一眼什么样的泉吗?让我们跟随作者去欣赏它的美丽身影吧!(板书课题:珍珠泉)。

【设计旨意】:通过阅读资料,回忆自己所见过的泉,增加感性认识,拉近与课文的距离,为学习课文做准备。

二、一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照拼音读准“镶嵌、青苔、蕨草、青褐色、缘故、一嘟噜、绽放、扑哧、干涸”等词语,并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5分钟)2。四人小组成员轮读课文,通过各组员的声情并茂的朗读,相互正音,相互学习,同时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初步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钟)。

3。四人小组交流:

(1)说说读了课文后,家乡的珍珠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你喜欢课文中的那一段,把这段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4分钟)。

【设计旨意】通过读、听、议,既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大意,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92677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