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过去所做努力的一种肯定和回报。找准总结的重点和关键,避免过于笼统或局限。范文中的观点和分析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对我们提高总结水平有一定的帮助。
残疾人的励志篇一
梦想不因身体的状况而失色,拼搏不因身体的残障而落没,努力不因身体的不足而退却,国际残疾人日,愿残疾朋友勤奋进取,收获自己的辉煌!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残疾人的。
作文,供大家参阅!
高志鹏,男,汉族,1974年生,视力残疾,山西省吕梁人,现为太原市盲童学校音乐教师。6岁时因手术失败导致双眼失明,13岁随民间学艺,18岁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插班生,28岁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他集写词、作曲、演唱、演奏于一身,至今已创作数百首歌曲,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近百家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过报道。
高志鹏出生在吕梁山区兴县,6岁时因手术失败双目失明。8岁那年,他让妹妹拉着他的手到学校门外听课,被老师发现,让爸爸把他领回了家。爸爸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你跟人家不一样,爸爸教你拉二胡吧!”从那天开始,他踏上了音乐旅途,在自己心灵的舞台上演绎起不灭的火焰和无尽的执着。高志鹏11岁时,二胡水平就已超过了父亲,当他得知了“阿炳”的故事后,便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盲人音乐家。他“摸”懂了《二泉映月》,也在音乐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他跟着鼓乐班的师傅们沿九曲黄河一路苦学,学会了各种民间小调、晋剧曲牌,学会了唢呐、笙、箫、笛子等鼓乐班的全套乐器。15岁那年,父亲为他买了8件乐器,让他组建了自己的鼓乐班。从此,这位少年盲班主带着一伙明眼人,开始在陕西、内蒙古一带的农村闯荡。几年下来,他挣下的钱,不但贴补家用,建了新窑洞,而且还为两个哥哥娶了媳妇,供妹妹读完了初中。在外闯荡的高志鹏第一次听说在太原有一所盲校,他心中又开启了一扇窗户,独自一人去太原市盲校求学。在省残联领导的帮助下,他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的一名大龄插班生。
在盲校学习的两年间,每到星期天,志鹏便抱着吉他、二胡到街头卖唱,挣学费和生活费;上课。
时间。
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于学习和创作中。1994年,他创作的歌曲《心声》,在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升华奖”新歌征集中,荣获词曲创作一等奖;歌曲《满天繁星属于你》,在全国第二届盲聋学校学生艺术汇演中,获得一等奖及创作奖。当中残联主席邓朴方把奖杯送到他的手中时,他感到茫茫黑夜中有了繁星般的点点希望。
盲校毕业他留校工作,xx年在中残联的关怀下,他成为中国戏曲学院首位盲人进修大学生。在正规化、高节奏的教学环境中,为了赶上学习的进度,他几乎每晚都守在琴房,根据盲文和课堂的录音资料一点一点地摸索着指法。进修是拿不到学历的,xx年高志鹏便参加了成人高考并成为中国戏曲学院一名正规大学生。经过顽强拼搏,高志鹏不仅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他创作的歌曲《走出圪梁梁》、二胡曲《黄土情怀》,还分别荣获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艺术大赛金奖、银奖。更令同学们啧啧称奇的是,他利用业余时间,拜北京盲校李红伟为师,靠着用手摸,竟然用半年时间学会了一般得用三年时间才能掌握的钢琴调律技能!
如今,高志鹏的心中有了一个“神州万里行”的计划。他准备用两年时间,走访全国百所高校,为高校师生免费演奏自己的音乐作品,分享他捕捉到的照亮人生的音符。
黄宇,男,汉族,1967年生,肢体残疾,中共党员,上海市徐汇区人,现上海“小雨亭”刻字工艺品商社经理,系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他先天性成骨不全,导致下肢严重残疾,没有进过一天校门,参加远程大学教育,取得了。
英语。
自考多项单科结业证书。1991年创办“小雨亭”刻字社,从100元的启动资金滚动发展,现已成为年营业额60余万元的中型服务企业;解决了15名残疾人和下岗工人就业,曾被评为上海市肢残人百强明星和自强模范。
在繁华的大上海长乐路,有一家刻字工艺品商社名叫小雨亭。创办这家小雨亭的主人叫黄宇,先天性成骨不全,连打喷嚏或在床上翻身都可能骨折,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他的生命就像玻璃一样脆弱,成了“玻璃娃娃”。黄宇十三四岁时,30多年来他至少骨折过40多次,导致全身畸形,其痛苦令人难以忍受!
黄宇母亲是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梦云,六十年代曾在《智取威虎山》中扮演李勇奇母亲。儿子将永远是个残疾人,她内心的酸痛只有自己体味。为了给儿子治病,她带着小宇跑遍了北京、上海所有的大小医院,但专家都说目前还没有治愈的希望。由于肌肉萎缩,也无法整形,儿子两条腿和肢体的其他部分渐渐地都弯曲变形了。残疾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小宇不能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非常痛苦,但他也认识到痛苦伤心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坦然地去面对残疾,勇敢地去抗争,生活才能美好。
知识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黄宇开始要学一门技术以谋生,终于在一家刻图章的小店当起了学徒。虽然工资只有36元钱,却拥有了第一份工作,日复一日他风雨无阻地上班,因为这是他融入社会自食其力的开始。一干就是5年,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宇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为他的创业奠定了基础。他说:“机会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任何摆在你面前的机会都不要错过。”1991年,他萌发了自己创业的念头,得到父母和朋友的支持,创办了“小雨亭”刻字工艺品商社。开业至今,经过20xx年的发展,现在拥有两家门市部、一间工作室,面积加起来也有200多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30余万元,一年的营额将近70万,公司共有12名员工,一半是残疾人。对于这点,黄宇有他自己的想法:“生意场上各种各样的企业家很多,如果单单跟别人比每月能赚多少钱,我远远比不过别人,但是能够帮助身边的残疾朋友,真正做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对我这样的残疾人来说,比赚钱有着更大的意义。”黄宇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先后担任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市残联青年委员会主任,xx年被评为上海市自强模范,xx年被评为徐汇“十佳青年”。xx年春,黄宇与一位温柔贤惠、楚楚可人的上海市坐式排球运动员共结连理,迎来了美好的生活。
郑龙华,男,1959年5月生于浙江省临安市。幼年失去双手,1981年开始自学摄影,他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各种形式的摄影展览,并多次在各种影赛中获奖。郑龙华于xx年5月20日在家乡浙江省临安市启动“生命之光”——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100位残疾人精英的摄影活动。经两年多的时间,他先后独自走遍全国100多个县及港、澳、台地区,行程达6。3719万公里,采访了各行业100位残疾人精英,拍摄图片4。5万余幅,整理文字素材52万字,撰写采访手记19。86万字。xx年5月,郑龙华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
由他拍摄的100位。
成功。
残疾人士的照片《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中国百位残疾人成功人士》,展示了没有健全的手或脚、甚至身体不能直立的残障人士的成功故事。
49岁的郑龙华说:“我选择展示他们阳光的一面,而不去关注他们肢体的残缺。尽管拍摄残缺更有视觉冲击力,但我希望这些作品能带给人们希望和鼓舞。”为了这组照片,他花了近3年时间。
他用镜头记录了一个个成功的残障人士:虽失去右手但创立了“谭木匠”木梳传奇的谭传华、虽由于幼时疾病腿部行动不便但创立“江民软件”的反病毒软件专家王江民、虽由于先天佝偻身高不足1米却坐着轮椅宣传环保的甘肃省清水县秦亭镇店子村袁建明……郑龙华要展示残疾人的“健全”生活。“我希望这些作品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大家照到自己:这些伤残人士在这种情况下做事都能成功,每个人都更应该用心做事。”
如郑龙华所努力的,照片鼓励了很多参观者。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8岁的葛斌用手语说:“来看展览之前,我感觉非常迷茫。但看到这些照片,我很感动。我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拼搏努力。”他指着一个肢残运动员的照片说,“我能够感受到她很努力!”
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9岁的刘建超用手语说:“我来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那里很多人和我们一样,不幸成为残疾人,他们更需要用这些故事来进行励志教育,勇敢地面对生活。”
从1岁落入火炕失去双手后,郑龙华对于生活的磨砺便不再陌生。他用双腕夹笔写字、两次考上大学却被拒收、找工作碰壁……困顿中,同学寄给他台旧相机,22岁的他开始用双腕操作这台“精密仪器”,走街串巷为村民拍照,两年后在上海第一次获奖。
“摄影让我第一次有了。
自信。
以前我很内向、封闭自己,因为我清楚自己跟别人不一样”……、郑龙华说,“当别的摄影师,拍拍我的肩膀说,‘老郑,拍的不错啊’,我才觉得我和他们一样,在艺术上也能创造出好作品”
残疾人的生活体验与他人不同,郑龙华觉得最大的不同是“困难多于顺利,每做一件事都要付出很多”,“残疾人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在他看来,对残疾人最致命的打击是“失去信心”。
郑龙华曾在浙江省临安市残联工作,这段经历让他更熟悉残疾人的感受:“残疾人比较敏感,有时,你的一个眼神、一个不屑的动作,在常人看来没什么,但对于残疾人可能就不一样,他们可能会多想。这也可以理解。”
在他看来,社会对残疾人的保障近年来提高得很快,包括教育就业等,但“仍滞后于社会发展”。此次残奥会对志愿者培训中有一条原则广为传播:帮助残疾人时,要先征得对方的允许。“他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做。比如残疾人有时更需要自食其力地工作,而不是等救助。”
残疾人的励志篇二
身体有缺陷者往往有一种遭人轻蔑的自卑但这种自卑也可以是一种奋勇向上的激励——培根
残疾并不是性格的标记,而只是导致某些性格的原因。——培根
身体和精神是不能同时残障的。——霍金
人类身体的残疾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人类心灵的残疾!
有残疾者往往对造物怀有不平之心。——培根
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第一百零一次站起来。——张海迪
把月光的莹洁剪裁,融成平等的眼神;把阳光的灿烂收集,涂抹温暖的双手;把花朵的芬芳采摘,氤氲真诚的心灵。国际残疾人日,把我们平等的眼神,温暖的双手,真诚的心灵送给他们,温暖他们的生命,温暖他们的心灵。
收起同情的目光,请用平行的视角对待,残疾人一样可以演绎精彩;投放尊重和友爱,请用援助的手给予关怀,残疾人一样拥有幸福的未来。善对残疾人,学会从他们身上去汲取那份坚强,那份乐观,那份对生命的执着。国际残疾人日,用心去祝福我们的残疾朋友吧。
也许你无法理解为什么你一直向残疾人报以微笑却被他们视为嘲笑,也许你无法理解为什么你对残疾人的帮助却被他们视为不怀好意,但那是因为他们受了太多人的冷漠,讽刺与嘲弄。国际残疾人日,让我们体谅,关怀残疾人,用爱去温暖他们。
失聪的人用独特的视角看世间百态,失明的用耐心的倾听描绘美好的明天,失声的人用记录演绎非凡人生。每个人总有一个强项可以让别人仰慕,相信你自己,你的世界,你的人生路就是光明的。国际残疾人日,愿你活出真正的自己。
没有什么都不能没有活着的动力,失去什么都不要失去前进的勇气,不要因为缺失自暴自弃,面对现实才能通过人生考验。国际残疾人日,看见你的成功我就要为你喝彩,加油!
梦想不因身体的状况而失色,拼搏不因身体的残障而落没,努力不因身体的不足而退却,国际残疾人日,愿残疾朋友勤奋进取,收获自己的辉煌!
因为坚强的执着,梦想之花为你开放;因为真实的热爱,幸运之神眷顾你;因为善良的坚守,甜蜜的生活拥抱你。国际残疾人日,愿折翼的天使好心情,好日子,好福气。
失去嗅觉,才知道味道的美好。失去听觉,才知道声音的美好。失去视觉,才知道光明的美好。失去活力,才知道健康的美好。国际残疾人日,温馨提醒所有朋友,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从现在开始好好珍惜生命中一切美好吧!
信念是你的翅膀,坚强是你的臂膀,在残缺的世界里,你耐心等待,借力心的力量,穿过夜的。黑暗,迎来清晨的曙光。国际残疾人日,只要意志坚强,就一定会成就梦想!
轮椅就是你们的腿脚,拐杖就是前进的助手,肢体动作口形就是语言情感的交流。搀扶就是最贴近最有情感的实际行动。你们在残运会上个个争先恐后,生龙活虎尽展风采。“国际残人日”祝残疾朋友幸福快乐!愿明天生活更精彩!
残疾人的励志篇三
张治平,男,汉族,1948年生,视力残疾,特级教师,重庆市人,现为重庆市盲人学校音乐教师,系重庆市盲人协会主席。患先天性视神经萎缩,30岁左右完全失明,1988年,天津音乐学院函授部作曲专业结业,一边教学一边创作,其创作的歌曲、乐曲《我爱光明》《盲人之歌》《盲人驾驶碰碰车》获中国残疾人文艺汇演创作奖,歌曲《快乐王子的小船》获中国少儿歌曲创作一等奖,《甜甜的嘞》收入全国音乐教材小学第七册。曾获全国自强模范、中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
双目的失明张治平不能用眼睛去看,却能够用耳朵去“观察”,用敏锐的心思去体会。他用音乐谱写着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自强之歌。
张治平出生在重庆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上小学时查出患有无法治愈的“先天性视神经萎缩”症,当时视力只有0.2。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疾病,张治平苦不堪言,但一年后在学校的一节音乐课上他找到了生活的动力。老师播放了由盲人音乐家阿炳创作并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这悲伤又充满希望的音乐以及老师对阿炳的介绍,仿佛是黑暗中的一道闪电,照亮了张治平的心:“学习音乐,做阿炳那样的人!”一个声音在心底呼唤。
张治平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二胡、笛子、手风琴等多种乐器。他知道:如果吃不了苦,就不会成为像阿炳那样的人。他找来有关音乐理论的书籍,把自己埋在音乐里,把枯燥的乐理生吞活剥着“吃”下去。凭着一根竹笛、一把二胡,15岁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从106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考入重庆市北碚区文化馆所属的文工队。
张治平的演奏水平提升得很快,常常在各种音乐比赛上拿奖。他开始将音乐重心转移到创作上,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他谱写的《手舞银镰唱山歌》人们都以为是出自谱曲老手。他谱曲总是倾心倾力,谱写的《生活之歌》《我的月亮船》《小露珠》等都是流传很广的歌曲,而《快乐王子的小船》,从谱曲到完成竟花了12年。
1983年,张治平的眼睛完全失明了,1985年他正式成为重庆市盲人学校的一名音乐教师,承担着学校小学3到6年级、初中3个年级的音乐教学任务,他的目标就是要让盲孩子们不但有文化知识,而且还有一技之长。
张治平对待盲校的学生如自己的孩子,他要用音乐给学生一双翅膀。他组建了一支小乐队,里边有竹笛、扬琴、小号、手风琴、二胡、口琴、小提琴等,短短几个月,小乐队就排演了《白毛女》序曲和第一场。他常常对孩子们说:“我们看不见,但是可以用耳朵、用心去感受音乐,音乐能点亮我们暗黑的世界,音乐会让我们对生活充满期待。”张治平所带领的学生中,已经有5位先后考入吉林长春大学特教学院音乐专业,有10名成为乐器演奏家或调琴师,几十人在各级声乐比赛中获奖。张治平创作了近200首歌曲,获全国、省各种音乐比赛奖九十余项、国际大奖16项,其中,歌曲《甜甜的咧》《晚归的牧笛》《快乐王子的小船》《我爱光明》《黄桷树下有我家》收入中小学音乐教材。“山城阿炳”的美誉已在重庆不胫而走。
现在,张治平是重庆市残联主席团副主席、重庆市盲协会主席。他不辞劳苦地为重庆市20多万盲人的权益四处奔波,他要让这些盲人都“嗅”到阳光、“听”到光明、“摸”到温暖。他说:“上苍给了我盲眼,我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残疾人的励志篇四
张治平,男,汉族,1948年生,视力残疾,特级教师,重庆市人,现为重庆市盲人学校音乐教师,系重庆市盲人协会主席。患先天性视神经萎缩,30岁左右完全失明,1988年,天津音乐学院函授部作曲专业结业,一边教学一边创作,其创作的歌曲、乐曲《我爱光明》《盲人之歌》《盲人驾驶碰碰车》获中国残疾人文艺汇演创作奖,歌曲《快乐王子的小船》获中国少儿歌曲创作一等奖,《甜甜的嘞》收入全国音乐教材小学第七册。曾获全国自强模范、中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
双目的失明张治平不能用眼睛去看,却能够用耳朵去“观察”,用敏锐的心思去体会。他用音乐谱写着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自强之歌。
张治平出生在重庆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上小学时查出患有无法治愈的“先天性视神经萎缩”症,当时视力只有0。2。
应对这突如其来的疾病,张治平苦不堪言,但一年后在学校的一节音乐课上他找到了生活的动力。老师播放了由盲人音乐家阿炳创作并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这悲伤又充满期望的音乐以及老师对阿炳的.介绍,仿佛是黑暗中的一道闪电,照亮了张治平的心:“学习音乐,做阿炳那样的人!”一个声音在心底呼唤。
张治平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二胡、笛子、手风琴等多种乐器。他明白:如果吃不了苦,就不会成为像阿炳那样的人。他找来有关音乐理论的书籍,把自我埋在音乐里,把枯燥的乐理生吞活剥着“吃”下去。凭着一根竹笛、一把二胡,15岁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从106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考入重庆市北碚区文化馆所属的文工队。
张治平的演奏水平提升得很快,常常在各种音乐比赛上拿奖。他开始将音乐重心转移到创作上,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他谱写的《手舞银镰唱山歌》人们都以为是出自谱曲老手。他谱曲总是倾心倾力,谱写的《生活之歌》《我的月亮船》《小露珠》等都是流传很广的歌曲,而《快乐王子的小船》,从谱曲到完成竟花了12年。
1983年,张治平的眼睛完全失明了,1985年他正式成为重庆市盲人学校的一名音乐教师,承担着学校小学3到6年级、初中3个年级的音乐教学任务,他的目标就是要让盲孩子们不但有文化知识,而且还有一技之长。
张治平对待盲校的学生如自我的孩子,他要用音乐给学生一双翅膀。他组建了一支小乐队,里边有竹笛、扬琴、小号、手风琴、二胡、口琴、小提琴等,短短几个月,小乐队就排演了《白毛女》序曲和第一场。他常常对孩子们说:“我们看不见,但是能够用耳朵、用心去感受音乐,音乐能点亮我们暗黑的世界,音乐会让我们对生活充满期盼。”张治平所带领的学生中,已经有5位先后考入吉林长春大学特教学院音乐专业,有10名成为乐器演奏家或调琴师,几十人在各级声乐比赛中获奖。张治平创作了近200首歌曲,获全国、省各种音乐比赛奖九十余项、国际大奖16项,其中,歌曲《甜甜的咧》《晚归的牧笛》《快乐王子的小船》《我爱光明》《黄桷树下有我家》收入中小学音乐教材。“山城阿炳”的美誉已在重庆不胫而走。
此刻,张治平是重庆市残联主席团副主席、重庆市盲协会主席。他不辞劳苦地为重庆市20多万盲人的权益四处奔波,他要让这些盲人都“嗅”到阳光、“听”到光明、“摸”到温暖。他说:“上苍给了我盲眼,我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残疾人的励志篇五
1.愚者用肉体监视心灵,智者用心灵监视肉体。
2.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
3.一个人只要肯努力,就没有不成功的事情。一定要信任自己啊,加油。
4.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也是天堂。有愿望在的地方,苦楚也成欢畅。努力加油埃。
5.约一缕清风,求上天保佑你健康、快乐!愿你快乐的生活。
6.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7.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信任你一定行的。
8.一个人只要肯努力,就没有不成功的事情。一定要相信自己啊,加油。
9.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也是天堂。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努力加油啊!
10.愚者用肉体监视心灵,智者用心灵监视肉体。
11.把无数思念化做心中无限祝福,默默地为你祈祷,祝你健康快乐!
12.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後就不要停止,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後就不要悔恨。
13.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14.多少座山崔嵬也不能勾勒出您伟岸;多少个超凡岁月也不能刻画出您面容风霜,祝你幸福,快乐!
15.欢乐就健康如果我祝福能为您带来健康源泉,我愿日夜为您祈祷。
16.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
17.每当想起你我就无比动容,你时刻激励我,不断奋进,在这个特殊节日里我祝福你,祝福你快乐每一天!
18.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也是天堂。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努力加油埃。
19.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0.你可以用爱得到全世界,你也可以用恨失去全世界。
21.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2.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3.生活若剥去了理想、梦想、幻想,那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
24.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个只有兴趣者。
25.仰望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俯视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会自负;只有放宽视野,把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才能在苍穹泛土之间找到你真正的位置。无须自卑,不要自负,坚持自信。
27.世上并没有用来鼓励工作努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奖励工作成果的。
28.约一缕清风,求上天保佑你健康、快乐!愿你快乐的生活。
29.这特殊日子里,所有祝福都带着我们爱,挤您酒杯里,红红深深,祝愿你快乐!
30.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残疾人的励志篇六
坚持。
自信。,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残疾人的。
素材,供大家参阅!
铅山县汪二镇有名残疾人名叫汪会旺,他靠农村喜事说唱和做导游为生,尽管生活十分艰苦,却收养了5个弃婴和2名贫困家庭的孩子,并把他们送进学校。
读书。
识字。他这一义举在当地传为佳话。
今年42岁的汪会旺出生在铅山县青溪镇银村。他2岁丧母,8岁丧父,本村一位好心的孤寡老人将他收养。不幸的是2年后,养父病逝。他自己又患上了严重的骨髓炎,右腿肌肉萎缩,落下终身残疾。病好后,为了生计,小小年纪的汪会旺凭着一副好嗓子四处给人说唱,稍大一点他便来到葛仙山做“土导游”。尽管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不偷不抢,不取不义之财。1982年7月的一天下午,汪会旺来到铅山县汪二镇桥东村说唱,看到一个盗贼溜进一户村民家里行窃。他大喊捉贼,盗贼丢下钱物惊慌逃窜。汪会旺捡起钱物,一直等到傍晚主人回来把钱还给他。屋主被汪会旺的诚实善良感动,主动让出老房子的半边给他居住。这一年汪会旺19岁,从此他便有了一个相对固定,可以遮风避雨的“家”。
汪会旺有了落脚点缘于他的善良,收养弃婴则缘于他自己是孤儿。1989年农历八月十六,汪二镇熙熙攘攘的街头,一个女婴躺在一只竹篮里,哇哇大哭。直到第二天晚上热闹的人群散去,弃婴仍然躺在街头竹篮里,已奄奄一息。路过这里的汪会旺动了恻隐之心,把女婴抱回家并取名汪艳。他请来桥东村顾老太太帮忙护养。转眼6年过去,汪艳到了上学的年龄。汪会旺不想让汪艳跟自己一样做“睁眼瞎”。1994年7月他把汪艳送进了汪二镇中心小学。后来,汪艳的亲生父亲李火林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再见女儿一面。他托人找到了汪艳,为了满足汪艳生父的愿望,汪会旺把汪艳送回了李家。
从那以后,汪会旺又先后收养了4个弃婴。每次收养,他都不讲条件。小孩生病了,他毫无怨言地想方设法筹钱为他们治病;小孩想要上学,他也是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抚养一段时间,汪会旺和小孩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弃婴的生父或者福利部门找上门,要领走他们时,汪会旺虽然舍不得,但是却从来没有拒绝过。他总是说:“只要小孩有前途,我就高兴。”
20xx年,39岁的汪会旺终于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妻子何莲仙也是个苦命人。5年前,前夫患精神病长年在外疯走,两个孩子又在上学,生活十分艰苦。汪会旺到这里说唱时认识了她,非常同情她的遭遇并把身上仅有的35元钱给了何莲仙。何莲仙丈夫病故后,在好心人的撮合下,征得何莲仙儿子吴溯恒、女儿吴小芝同意,汪会旺把何莲仙和她的一双儿女从上饶县一起接到汪二镇桥东村,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大家庭。但是,这个特殊的家庭仍然把收养弃婴当作自己责无旁贷的使命,在艰难和困苦中坚持了下来。
汪会旺的家虽然很清贫,但他感到很幸福。妻子何莲仙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孩子们读书也很争气。只是每年多达近万元的学费、生活费压得汪会旺喘不过气来,每学期开学汪会旺都要四处筹借。汪会旺的事迹感动了大家,许多好心人纷纷向这个特殊家庭伸出了温暖的手。
1996年10月25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测试工程的一间普通教室里,一位留着平头,戴着深色眼镜,面容清癯的年轻人站在讲台上。他的面前除了一本厚厚的博士论文集,还有一根发黑的拐杖。
这里正在进行一场博士论文答辩,素来爱挑剔的老教授们不时地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位拄着拐仗作博士论文答辩的年轻人,就是我国第一位自学成才的残疾人博士后吴耀军。
出生7个月,一场病魔夺去了吴耀军一条健康的腿。童年的不幸和寂寞也把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烙印在幼小的心灵谷底。
33年前的一个黄昏,江苏省丹阳市农村一个普通农家小院,一条新生命打破了小院往日的宁静。小耀军长到了7个月,有一天突然哭闹不止。医生诊断是脑膜炎(后被确认为误诊),结果落下小儿麻痹症。望着尚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残腿儿子,父母哭成了泪人,儿子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呵!8岁,到了读书年龄。同村小伙伴唱着《读书郎》蹦蹦跳跳地上了学堂,可他却没有这个“权利”,躺在病床上的小耀军,撕打着床上的衣物,哭喊着非要上学,读书似乎是他与生俱来的情结。父母亲都是斗大字不识一个的庄稼汉,他们又何尝没有想过送儿子进学堂?在村小学的一间教室里,正书声琅琅。窗外,一个拄着拐杖的孩子伸长了脖子,倚着窗台往教室里探头。他紧紧盯着教室的黑板,担心漏掉一个字、一道题,他没有书本笔墨,只好靠一根拐杖支撑着沉重的躯体,用脑子强记黑板上的内容。下课的铃声响了,他重重跌倒在台阶上。终于,在一个雨天,这位满身泥水,一脸泪水、汗水的残疾孩子瞒着父母,斗胆推开教室的大门,“啪嗵”一声跪下了:“老师,求求您收下我吧,我要读书!”执拗的小耀军用一颗泯灭不掉的渴望读书的心,感染了学校所有的老师,也感染了为他整日担惊受怕的父母。学校破例收下了这位拄拐杖的特殊学生。
然而,生活并没有因他的不幸而怜悯他。由于长时间倚着拐杖走山路,小耀军细嫩的腋窝,被磨破、磨肿。钻心的疼痛,再无法使用单拐支撑身体重心。为了求学,不耽搁每天的课程,他干脆丢下单拐,爬着去上学。路上的碎石一次一次刮破他的膝盖和肘部。一天,当伤痕累累的吴耀军爬进教室时,学校水泥地上留下了一条几米长的血路!在小耀军的每学期家庭报告书中,年年都记载着“三好学生”的印记。1976年9月,吴耀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立重点中学,成为全乡唯一的秀才。初中3年,吴耀军不仅自学完了高中全部课程,而且还学习了大学。
数学。
的一部分课程,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会了英语、俄语和德语三国语言,并且自学了计算机应用技术。
然而,命运并没有垂青这位天资聪明、意志坚强的孩子。
初中毕业,吴耀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无锡某中专学校。或许是世俗的偏见,拖着一条残腿的吴耀军最终没能跨进学校的大门,但他从没放下心爱的书本。1981年,信心十足的吴耀军走进高考的考场,结果以高出录取分数线30多分的成绩考入南京某全国重点大学。同样因为身体的原因,再次被拒之门外。此时此刻,他明白,命运的无常和叵测是无法预测的,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靠自己的孜孜以求,命运才会低头。
1982年初春,吴耀军当上了一名代课教师。吴耀军的化学知识基础好,并且自学了许多化工技术。因此,他在1985年夏天受命于危难之际,离开学校,到乡办有机化工厂担任了技术员。到工厂后不久,他发现产品因为技术含量低、市场小,导致了产品严重积压,工厂连年亏损。他建议转产,自己整天拄着拐杖坚守生产第一线,同工人一道解决技术上出现的道道难题。由于产品质量好,适销对路,半年不到,这个工厂就赢利近20万元。随之,吴耀军被提升为技术科长,后来又担任了技术副厂长。1988年冬,在镇江出差时,吴耀军无意中从一份《光明日报》上发现一条消息:1989年全国将在具有大学同等学历的人员中招收一批硕士研究生。这条消息使他如获至宝。而这时候,离考研只有两个月时间。为了不影响同宿舍的工友休息,他每天晚上等别人睡觉后,拿着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复习资料躲到厕所里,借着微弱的灯光苦读。由于光线太暗,为了离灯光更近些,他搬来两张板凳叠在一起,自己则高高在上捧读不已。
终于,一辆绿色的邮车将招生办的信送到他刚从车间出来、沾满油污的手里。打开信,他惊呆了,他怎么也不相信自学参加的考试成绩竟夺得本考区第一。随后,宁夏大学又给他寄来了赴银川参加复试的通知书。刻不容缓,吴耀军简单地收拾一些日常用品,按规定时间赶到银川参加复试。结果顺利通过,他太兴奋了。回到老家江苏,静候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就在这时,校方来信:因他是单腿残疾人,户口又在农村,不能被录取。闻此消息,吴耀军几乎晕倒过去。多舛的命运又一次戏弄了他。
求学之路,两次沉重的打击并没有击垮吴耀军的坚强意志,反而更触动了他发愤读书的激情。他不相信悲剧总是这般重演。吴耀军开始上访。穿过北京西单那条狭长的老胡同,在国家教委吴耀军向人们讲述着一根拐杖单腿求学道路上的艰辛,向人们展示了那条残腿的曲折动人的经历。教委的有关领导被深深打动了,按照国家教委有关规定,吴耀军终于被录取为宁夏大学数学系硕士研究生。于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残疾青年,靠自学考上研究生,走上了大学的讲坛。
1992年7月,吴耀军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宁夏大学数学系硕士研究生学位。吴耀军回到阔别三载的故乡江苏镇江,走上了华东船舶工业学院的讲台。每天,他都要拄着拐杖艰难登上四楼为学生授课。一天两节课,一般健康的老师也会感到口干舌燥,很辛苦。而吴耀军每天要拖着一条残腿从楼下楼上又到三尺讲台,这里蕴含着怎样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啊!大学生们深深地敬佩这位身残志坚的老师。在一次学校毕业典礼上,一位女大学毕业生给予他这样的评价:“吴老师身残志坚,他顽强的意志,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地感动着我们,鞭策影响着我们。他将永远地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当上大学教师后,吴耀军的自学习惯仍然没有丢掉。在艰难的求索中,他又逐渐迷上了计算机图像处理,并产生了报考这个专业的博士生的想法。
考博士生的大部分考试课目没学过,复习时间却只有3个月,同时他又一个人承担着90多人的高等数学教学工作,工作已经够繁重了,其艰难可想而知。可是,从苦海里挣扎出来的吴耀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夏日炎炎,江南多蚊虫。为了专心学习,穿着长裤、衬衫,仔细备好课,再自学,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结果,他不仅圆满完成了全额教学任务,而且顺利地参加了博士生考试。
1993年12月17日,一封烫金的录取通知书终于飞到了吴耀军手里———他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4系录取为博士生。
在南航大的两年多时间,吴耀军的学术道路经历了若干次转折,从硕士生的数学专业转到博士生的“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专业。这意味着他要在这两年半时间内掌握这个专业从本科到博研10年的学习知识。而在博士生期间,因为研究课题的需要,他又先后转换了控制理论、智能结构、计算机仿真、力学、复合材料、现代非线前沿科学以及智能复合材料结构等多个学术领域,自学了30多门课程,撰写了12篇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还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采用神经网络的强度自适应复合材料结构研究”、航空科学基金项目“智能复合材料飞机外形构件的研究”,提前半年完成了长达20多万字的博士论文。天道酬勤,全班47位博士生,吴耀军是唯一一个提前半年走到答辩台上的。
1996年11月初,吴耀军如愿以偿,将到上海交通大学震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博士后。博士生毕业前夕,深圳一家公司曾开价8000元月薪“招募”他。用他自己的话讲,随便到南京市珠江路电脑一条街上找家电脑公司,一个月拿一两千元也应该没有问题,但吴耀军还是放弃了这些机会。当记者问及为什么继续留在清苦的学术界,吴耀军的回答是:“我们国家的总体科技水平还很落后,如果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最大能力发挥出来的话,它的前进步伐将会快得多。国家培养我们走到这一步,我应该承包一些责任田。”雄心永驻,壮志弥坚。拄着拐杖的吴耀军,站在世界科技前沿领域里,又开始了艰难的跋涉。
20xx年8月13日上午8时,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国际体育场内坐无虚席,第五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拉开了序幕。来自54个国家的800多名选手,紧张地进行着有34个项目、为期3天的国际大赛。吴洪生与其他28名中国选手也参加了比赛。
残疾人的励志篇七
故事是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下面为大家带来残疾人的励志小故事,快来看看吧。
在她看来,因为有了丈夫的遮风挡雨,生活便不再苦不再难;在他看来,因为有了妻子的相依相伴,生活才更精彩,创业才更有劲头。
因为聋哑,他们都是不幸的,但因为相爱相伴,他们又是幸福的。他们在解放西路上开办了一爿小小理发店,十多年来,他们一起携手幸福走过。
外观上看,西门的这家大众理发店与别的理发店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每个进店的顾客,都要在店主准备好的一本笔记本上写下自己需要服务的项目。原来,理发店的主人是一对聋哑夫妇,男的叫高圣斌,女的'叫董珍珍。店虽小,但生意却非常红火。十多年来,夫妻俩用娴熟的技术和热诚的服务留住了顾客。
近日的一个下午,记者慕名走进了这家理发店,比划着手势说要采访他们。正在忙碌的高圣斌,一手高高地举着电吹风,一手递过一本本子塞到记者手中。这是一本工作笔记,只见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对话记录: “你需要做什么发型”、“我想剪个头发”; “您刮胡子不”、 “算了,这次暂时不刮了”…… “平时我们来理发,就是靠着这个本子和他们交流的。”一位正在理发的顾客告诉记者。
今年42岁的高圣斌已有20多年的理发经验了,顾客这么评价他: “高师傅理发有三个特点,剪得仔细,洗得轻柔,刮得舒服。而且服务周到,待人热情,收费低,一般只收5~8元。”
高圣斌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俩的残疾都不是天生的。小时候的高圣斌也是个健康活泼,口齿伶俐的孩子,但3岁那年,老天对他开了个残忍的玩笑:因为生病,打针输液用药过量导致听力完全丧失,3岁的他本来就不会说太多的话,加上听不到外界的声音,更加无从开口学说话了。就这样,高圣斌无奈地走进了一个无声的世界。妻子蕙珍珍聋哑的原因也和他差不多。
高圣斌16岁那年从嘉兴聋哑学校毕业后,开始拜师学艺,从事理发行业。通过近2年的学徒,他不但掌握了技术,也有了一定的积蓄。就这样,他开始了创业生涯,开办了一家属于自己的理发店。
高圣斌的爱人董珍珍是他在聋哑学校读书时同学。两人从相识,到相爱相知相结合,这对聋哑夫妻相伴着一起走过了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他们的儿子都已经14岁了,一个健康阳光的少年,会说会唱,还懂手语。他在店里的作用还真是不小,不仅能帮爸爸妈妈接电话,还能替前来理发的顾客做翻译。他骄傲地告诉记者: “我是爸爸妈妈的耳朵,是爸爸妈妈的嘴巴,我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努力,把我们的理发店越办越红火,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一旁的高圣斌夫妇虽然听不到声音,但他们明白儿子在说什么,他们怜爱地看着儿子,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残疾人的励志篇八
高志鹏,男,汉族,1974年生,视力残疾,山西省吕梁人,现为太原市盲童学校音乐教师。6岁时因手术失败导致双眼失明,13岁随民间学艺,18岁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插班生,28岁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他集写词、作曲、演唱、演奏于一身,至今已创作数百首歌曲,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近百家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过报道。
高志鹏出生在吕梁山区兴县,6岁时因手术失败双目失明。8岁那年,他让妹妹拉着他的手到学校门外听课,被老师发现,让爸爸把他领回了家。爸爸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你跟人家不一样,爸爸教你拉二胡吧!“从那天开始,他踏上了音乐旅途,在自己心灵的舞台上演绎起不灭的火焰和无尽的执着。高志鹏11岁时,二胡水平就已超过了父亲,当他得知了”阿炳“的故事后,便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盲人音乐家。他”摸“懂了《二泉映月》,也在音乐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他跟着鼓乐班的师傅们沿九曲黄河一路苦学,学会了各种民间小调、晋剧曲牌,学会了唢呐、笙、箫、笛子等鼓乐班的全套乐器。15岁那年,父亲为他买了8件乐器,让他组建了自己的鼓乐班。从此,这位少年盲班主带着一伙明眼人,开始在陕西、内蒙古一带的农村闯荡。几年下来,他挣下的钱,不但贴补家用,建了新窑洞,而且还为两个哥哥娶了媳妇,供妹妹读完了初中。在外闯荡的高志鹏第一次听说在太原有一所盲校,他心中又开启了一扇窗户,独自一人去太原市盲校求学。在省残联领导的帮助下,他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的一名大龄插班生。
在盲校学习的两年间,每到星期天,志鹏便抱着吉他、二胡到街头卖唱,挣学费和生活费;上课时间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于学习和创作中。1994年,他创作的歌曲《心声》,在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升华奖“新歌征集中,荣获词曲创作一等奖;歌曲《满天繁星属于你》,在全国第二届盲聋学校学生艺术汇演中,获得一等奖及创作奖。当中残联主席邓朴方把奖杯送到他的手中时,他感到茫茫黑夜中有了繁星般的点点希望。
如今,高志鹏的心中有了一个”神州万里行“的计划。他准备用两年时间,走访全国百所高校,为高校师生免费演奏自己的音乐作品,分享他捕捉到的照亮人生的音符。
残疾人的励志篇九
郑龙华,男,1959年5月生于浙江省临安市。幼年失去双手,1981年开始自学摄影,他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各种形式的摄影展览,并多次在各种影赛中获奖。郑龙华于205月20日在家乡浙江省临安市启动“生命之光”——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100位残疾人精英的摄影活动。经两年多的时间,他先后独自走遍全国100多个县及港、澳、台地区,行程达6。3719万公里,采访了各行业100位残疾人精英,拍摄图片4。5万余幅,整理文字素材52万字,撰写采访手记19。86万字。5月,郑龙华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
由他拍摄的100位成功残疾人士的照片《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中国百位残疾人成功人士》,展示了没有健全的手或脚、甚至身体不能直立的残障人士的成功故事。
49岁的郑龙华说:“我选择展示他们阳光的一面,而不去关注他们肢体的残缺。尽管拍摄残缺更有视觉冲击力,但我希望这些作品能带给人们希望和鼓舞。”为了这组照片,他花了近3年时间。
他用镜头记录了一个个成功的残障人士:虽失去右手但创立了“谭木匠”木梳传奇的谭传华、虽由于幼时疾病腿部行动不便但创立“江民软件”的反病毒软件专家王江民、虽由于先天佝偻身高不足1米却坐着轮椅宣传环保的甘肃省清水县秦亭镇店子村袁建明……郑龙华要展示残疾人的“健全”生活。“我希望这些作品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大家照到自己:这些伤残人士在这种情况下做事都能成功,每个人都更应该用心做事。”
如郑龙华所努力的,照片鼓励了很多参观者。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8岁的葛斌用手语说:“来看展览之前,我感觉非常迷茫。但看到这些照片,我很感动。我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拼搏努力。”他指着一个肢残运动员的照片说,“我能够感受到她很努力!”
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9岁的刘建超用手语说:“我来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那里很多人和我们一样,不幸成为残疾人,他们更需要用这些故事来进行励志教育,勇敢地面对生活。”
从1岁落入火炕失去双手后,郑龙华对于生活的磨砺便不再陌生。他用双腕夹笔写字、两次考上大学却被拒收、找工作碰壁……困顿中,同学寄给他台旧相机,22岁的他开始用双腕操作这台“精密仪器”,走街串巷为村民拍照,两年后在上海第一次获奖。
“摄影让我第一次有了自信。以前我很内向、封闭自己,因为我清楚自己跟别人不一样。”……、郑龙华说,“当别的摄影师,拍拍我的肩膀说,‘老郑,拍的不错啊’,我才觉得我和他们一样,在艺术上也能创造出好作品。”
残疾人的生活体验与他人不同,郑龙华觉得最大的不同是“困难多于顺利,每做一件事都要付出很多”,“残疾人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在他看来,对残疾人最致命的打击是“失去信心”。
郑龙华曾在浙江省临安市残联工作,这段经历让他更熟悉残疾人的感受:“残疾人比较敏感,有时,你的一个眼神、一个不屑的动作,在常人看来没什么,但对于残疾人可能就不一样,他们可能会多想。这也可以理解。”
在他看来,社会对残疾人的保障近年来提高得很快,包括教育就业等,但“仍滞后于社会发展”。此次残奥会对志愿者培训中有一条原则广为传播:帮助残疾人时,要先征得对方的允许。“他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做。比如残疾人有时更需要自食其力地工作,而不是等救助。”
2、杨佩——无臂也想飞。
杨佩,女,汉族,1990年生,肢体残疾,陕西省平利县人。9岁时遭高压电击,虽然失去双臂,但始终乐观向上,不向命运屈服。如今小杨佩跟随母亲远赴北京打工,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待有了一笔钱后,要继续学习深造,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她特别喜爱唱歌、跳舞,希望将来能拥有一个自己的残疾人艺术团。
家住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兴隆镇蒙溪街村的杨佩,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村里的变压器放在村中央,孩子们来来往往总喜欢拉着高压线线杆的斜拉线玩,9岁那年,一天吃过午饭上学去的她走到变压器前时,习惯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线,但她没有想到这次斜拉线已经松开并碰上了高压线。
命运在一瞬间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截肢对于还没开启自己绚丽人生的她来说,意味着学业的废弃和生活的无着。
从那以后,家里更困难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亲带着弟弟留在家里,而母亲带着她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没了手,连自己的生活都很难自理,更不用说打工赚钱了。小杨佩自己慢慢练以脚代手,练就了一双灵活的双脚。但现实又实在是太残酷,没有一家单位肯接纳无手的杨佩,无奈之下,她选择了乞讨的生活。
杨佩很清楚残疾人要自立,必须先要自强、自信。自强就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如果没有专长,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迟早也会被淘汰。她想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然后努力学习、钻研,使自己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她现在的乞讨是在聚资,她的梦想是攒够了钱,去完成自己的学业,使自己有文化有知识,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她最喜欢做的事是跳舞,她的梦想是做一个艺术家,一个无臂的舞蹈家。
3、黄宇——赢得美好生活的“玻璃娃娃”
黄宇,男,汉族,1967年生,肢体残疾,中共党员,上海市徐汇区人,现上海“小雨亭”刻字工艺品商社经理,系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他先天性成骨不全,导致下肢严重残疾,没有进过一天校门,参加远程大学教育,取得了英语自考多项单科结业证书。1991年创办“小雨亭”刻字社,从100元的启动资金滚动发展,现已成为年营业额60余万元的中型服务企业;解决了15名残疾人和下岗工人就业,曾被评为上海市肢残人百强明星和自强模范。
在繁华的大上海长乐路,有一家刻字工艺品商社名叫小雨亭。创办这家小雨亭的主人叫黄宇,先天性成骨不全,连打喷嚏或在床上翻身都可能骨折,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他的生命就像玻璃一样脆弱,成了“玻璃娃娃”。黄宇十三四岁时,30多年来他至少骨折过40多次,导致全身畸形,其痛苦令人难以忍受!
黄宇母亲是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梦云,六十年代曾在《智取威虎山》中扮演李勇奇母亲。儿子将永远是个残疾人,她内心的酸痛只有自己体味。为了给儿子治病,她带着小宇跑遍了北京、上海所有的大小医院,但专家都说目前还没有治愈的希望。由于肌肉萎缩,也无法整形,儿子两条腿和肢体的其他部分渐渐地都弯曲变形了。残疾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小宇不能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非常痛苦,但他也认识到痛苦伤心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坦然地去面对残疾,勇敢地去抗争,生活才能美好。
知识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黄宇开始要学一门技术以谋生,终于在一家刻图章的小店当起了学徒。虽然工资只有36元钱,却拥有了第一份工作,日复一日他风雨无阻地上班,因为这是他融入社会自食其力的开始。一干就是5年,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宇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为他的创业奠定了基础。他说:“机会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任何摆在你面前的机会都不要错过。”1991年,他萌发了自己创业的念头,得到父母和朋友的支持,创办了“小雨亭”刻字工艺品商社。开业至今,经过的发展,现在拥有两家门市部、一间工作室,面积加起来也有200多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30余万元,一年的营额将近70万,公司共有12名员工,一半是残疾人。对于这点,黄宇有他自己的想法:“生意场上各种各样的企业家很多,如果单单跟别人比每月能赚多少钱,我远远比不过别人,但是能够帮助身边的残疾朋友,真正做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对我这样的残疾人来说,比赚钱有着更大的意义。”黄宇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先后担任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市残联青年委员会主任,被评为上海市自强模范,被评为徐汇“十佳青年”。春,黄宇与一位温柔贤惠、楚楚可人的上海市坐式排球运动员共结连理,迎来了美好的生活。
4、李智华——“足艺”大学生。
李智华,女,汉族,1984年生,肢体残疾,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人,西安欧亚学院艺术设计系本科在读。一场大火失去了双臂,她没上过高中,通过顽强学习,考上了大专又专升本,现备考20书法系的硕士研究生。年4月初,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华学习。
1984年2月14日,李智华出生在内蒙古扎鲁特旗伊和背乡赵家堡村的一户农家。爸爸是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民,患有精神病的妈妈硬是由人按着才生下了她,她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1984年5月23日,父亲李国林外出寻找疯癫的妻子,出生没几个月的李智华一觉醒来将煤油灯碰倒,瞬间炕席、被子相继燃烧起来……无情的大火改变了她的一生。经过抢救,李智华保住了生命,却永远失去了双手。
家庭贫寒的李智华,又偏偏失去了双手。对于她个人而言,是顺从命运的安排还是与命运抗争,她选择了后者,她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奋斗做到和常人一样。哥哥姐姐上学去,李智华总是悄悄地跟在后面,校园里的欢声笑语,让她感到一切是那么新奇。她渐渐地学会了用脚趾夹着铅笔写字,刚开始时铅笔头怎么也夹不紧,她就用绳子把铅笔和脚趾捆在一起,绳子松了,就使劲勒。为了能写好一个简单的“0”,她竟整整练了1天,脚被磨得又红又肿。内蒙古的冬天特别冷,由于不能穿袜子,智华的双脚长满了冻疮,但她却从不哼一声。1990年9月,赵家堡村小学开始招收一年级新生,李智华却因为残疾进不了教室,她便拿几块砖头垫在脚下,悄悄地站在窗外听课;没有课本,她牢牢记住黑板上的每一个字。有一次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班里的孩子们没有一个能回答上来,这时,却从窗外传来李智华清脆而准确的回答声。在老师的帮助下,李智华终于走进了课堂。
19夏天,小智华如愿以偿考取了旗重点中学——鲁北一中,也就是在这时,妈妈的病情却加重了,于是小智华产生了一个想法:牺牲学业,照顾妈妈。鲁北一中的领导知道她的情况后,决定收她为函授生,每周派老师为小华授课。从此,她一边做家务照顾妈妈,一边坚持学习。2003年6月7日,她走进了普通高考的考场。8月15日,接到了西安欧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她终于用一双小脚叩开了高等学府的大门。
许许多多的单位和个人都在关爱着她的学习生活。对于社会给予自己的资助,李智华也努力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回报社会。209月,她和姐姐在包头市学习,姐妹俩每天的生活费只有3元钱。当得知同学申怀宝面临失学时,她们每月向申家寄20元钱;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哥哥给李智华邮寄来300元卖牛粪的钱,可李智华却把这笔钱给同学们购买成防护用品;年,她被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评为“十佳学习之星”,同年,她又在陕西省大学生书法大赛中一举夺冠;2005年4月初,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的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华学习。
年7月,大专毕业的李智华被一家单位聘用,单位发给她1000元的月工资。在得知13岁少女马依曼患白血病时,李智华将自己首月工资,全部打入医院账户,作为马依曼的治疗费用。多年来,李智华还一直给农民工子女做书画辅导。《隐形的翅膀》这部电影真实地反映了李智华奋斗的经历,李智华没有双手,如同没了翅膀,但她勇敢地面对人生,靠驾驭一双脚,照样在生活中飞翔。
5、高志鹏——暗黑中捕捉闪亮音符。
高志鹏,男,汉族,1974年生,视力残疾,山西省吕梁人,现为太原市盲童学校音乐教师。6岁时因手术失败导致双眼失明,13岁随民间学艺,18岁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插班生,28岁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他集写词、作曲、演唱、演奏于一身,至今已创作数百首歌曲,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近百家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过报道。
残疾人的励志篇十
你虽然是一棵残缺的小草。
但你依然拥有阳光。
只要你不放弃希望。
你依然可以茁壮的生长。
用自己的身体装绿着大地。
你虽然是一致残疾的小鸟。
但你依然拥有坚强。
只要你插上自信的翅膀。
你也能搏击长空。
在风雨中展现你的美丽。
命运对你是残酷的。
它把你的身体变得残缺不全。
但你要相信。
命运给你的不总是绝望。
只要努力。
失去的总会回来。
放下你自卑的念头。
仰起你自信的面孔。
用你的真诚和努力。
用你的拚搏和顽强。
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谱写人生的新篇章。
残疾人的励志篇十一
1、把月光的莹洁剪裁,融成平等的眼神;把阳光的灿烂收集,涂抹温暖的双手;把花朵的芬芳采摘,氤氲真诚的心灵。国际残疾人日,把我们平等的眼神,温暖的双手,真诚的心灵送给他们,温暖他们的生命,温暖他们的心灵。
2、收起同情的目光,请用平行的视角对待,残疾人一样可以演绎精彩;投放尊重和友爱,请用援助的手给予关怀,残疾人一样拥有幸福的未来。善对残疾人,学会从他们身上去汲取那份坚强,那份乐观,那份对生命的执着。国际残疾人日,用心去祝福我们的残疾朋友吧。
3、也许你无法理解为什么你一直向残疾人报以微笑却被他们视为嘲笑,也许你无法理解为什么你对残疾人的帮助却被他们视为不怀好意,但那是因为他们受了太多人的冷漠,讽刺与嘲弄。国际残疾人日,让我们体谅,关怀残疾人,用爱去温暖他们。
4、失聪的人用独特的视角看世间百态,失明的用耐心的倾听描绘美好的明天,失声的人用记录演绎非凡人生。每个人总有一个强项可以让别人仰慕,相信你自己,你的世界,你的人生路就是光明的。国际残疾人日,愿你活出真正的自己。
5、没有什么都不能没有活着的动力,失去什么都不要失去前进的勇气,不要因为缺失自暴自弃,面对现实才能通过人生考验。国际残疾人日,看见你的成功我就要为你喝彩,加油!
6、梦想不因身体的状况而失色,拼搏不因身体的残障而落没,努力不因身体的不足而退却,国际残疾人日,愿残疾朋友勤奋进取,收获自己的辉煌!
7、因为坚强的执着,梦想之花为你开放;因为真实的热爱,幸运之神眷顾你;因为善良的坚守,甜蜜的生活拥抱你。国际残疾人日,愿折翼的天使好心情,好日子,好福气。
8、失去嗅觉,才知道味道的美好。失去听觉,才知道声音的美好。失去视觉,才知道光明的美好。失去活力,才知道健康的美好。国际残疾人日,温馨提醒所有朋友,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从现在开始好好珍惜生命中一切美好吧!
9、信念是你的翅膀,坚强是你的臂膀,在残缺的世界里,你耐心等待,借力心的力量,穿过夜的黑暗,迎来清晨的曙光。国际残疾人日,只要意志坚强,就一定会成就梦想!
10、轮椅就是你们的腿脚,拐杖就是前进的助手,肢体动作口形就是语言情感的交流。搀扶就是最贴近最有情感的实际行动。你们在残运会上个个争先恐后,生龙活虎尽展风采。“国际残人日”祝残疾朋友幸福快乐!愿明天生活更精彩!
11、他们是特殊的群体,但特殊不在于肢体的残缺,而在于汗水是他们的营养,他们的生命因汗水浸泡而丰盈饱满;执着是他们的溶剂,他们的人生因执着的洗礼而造就一副刚强的身躯;奋斗是他们的本质,他们的价值因奋斗而格外辉煌。国际残疾人日,为他们的精彩表现而真诚鼓掌。
12、送出一把雨伞,为他们遮挡风雨;伸出一双小手,给他们一份温暖;露出一个微笑,给他们一点信任;说一句祝福,把爱留在他们心里。国际残疾人日,尽我们微薄之力,为他们撑出一片蓝天!
13、用心灵去倾听,用爱心去抚慰;用关怀去照料,用理解去沟通;用真诚去靠近,用大爱去感动;用美好去召唤,用行动去互动。国际残疾人日,让爱的光芒照亮残疾人的世界,就会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幸福和温暖!
14、最好的朋友,就是平时各种损你,各种调侃,却会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陪在你身边,即使你成为残疾人他也会视你如天使。国际残疾人日,帮助残疾人的同时别忘了感谢身边的好朋友哦!
15、大爷你上哪儿?温柔的一个搀扶动作,温馨的一句问候,也使他激动不已。顿感这个世界的`温情从在,也是和谐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和关怀。“国际残疾人日”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关爱辅助残疾人群体,让他们的生活更加灿烂阳光。
16、残疾不可羞,自信让人更美丽;残疾不可耻,无德健全人唾弃;残疾不可怕,无志空有一躯体。国际残疾日到了,愿残疾人朋友拥有自信,立下壮志,创造美好的明天!
17、失聪也能看到世界的美丽,失明仍然有动听的歌喉,残损的肢体阻挡不了前进的方向。人残志不残,你们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你是我们的榜样。国际残疾日,让我们为生活的强者祝福,向他们致敬!
18、身残志不残,梦想理想再,虽不如常人,精神永不倒。摸索前进路,坎中求平坦,无声辨方向,自有真情在。“国际残疾人日”祝残疾人:有自己的光辉人生,愿你们事业通达所向。
19、世界残疾人日,让我们关爱身边的残疾人。用平等的微笑看待他们,用无声的行动帮助他们,用真诚的心灵祝福他们。赶快行动吧,伸出你的手,献出你的爱,让这个世界永远充满幸福!
20、残运会要展现自我,要实现理想,我们要报答祖国人民的支持关怀,要将精彩美感健身的体育运动献给观众。将我们残疾人的精神面貌展现出来,我们也能飞驰,我们自强英勇,我们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国际残疾人日,祝我们残疾朋友:起来奋斗,用顽强的毅力,共创明天辉煌。
残疾人的励志篇十二
郑龙华,男,1959年5月生于浙江省临安市。幼年失去双手,1981年开始自学摄影,他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各种形式的摄影展览,并多次在各种影赛中获奖。郑龙华于2006年5月20日在家乡浙江省临安市启动“生命之光”——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100位残疾人精英的摄影活动。经两年多的时间,他先后独自走遍全国100多个县及港、澳、台地区,行程达6.3719万公里,采访了出国各行业100位残疾人精英,拍摄图片4.5万余幅,整理文字素材52万字,撰写采访手记19.86万字。2007年5月,郑龙华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
由他拍摄的100位成功残疾人士的照片《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中国百位残疾人成功人士》,展示了没有健全的手或脚、甚至身体不能直立的残障人士的成功故事。
49岁的郑龙华说:“我选择展示他们阳光的一面,而不去关注他们肢体的残缺。尽管拍摄残缺更有视觉冲击力,但我希望这些作品能带给人们希望和鼓舞。”为了这组照片,他花了近3年时间。
如郑龙华所努力的,照片鼓励了很多参观者。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8岁的葛斌用手语说:“来看展览之前,我感觉非常迷茫。但看到这些照片,我很感动。我要珍惜生活中每一天,拼搏努力。”他指着一个肢残运动员的照片说,“我能够感受到她很努力!”
残疾人的生活体验与他人不同,郑龙华觉得最大的不同是“困难多于顺利,每做一件事都要付出很多”,“残疾人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在他看来,对残疾人最致命的打击是“失去信心”。
郑龙华曾在浙江省临安市残联工作,这段经历让他更熟悉残疾人的感受:“残残疾人比较敏感,有时,你的一个眼神、一个不屑的动作,在常人看来没什么,但对于残疾人可能就不一样,他们可能会多想。这也可以理解。”
在他看来,社会对残疾人的保障近年来提高得很快,包括教育就业等,但“仍滞后于社会发展”。此次残奥会对志愿者培训中有一条原则广为传播:帮助残疾人时,要先征得对方的允许。“他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做。比如残疾人有时更需要自食其力地工作,而不是等救助。”
残疾人的励志篇十三
3、把无数思念化做心中无限祝福,默默地为你祈祷,祝你健康快乐!
4、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6、愚者用肉体监视心灵,智者用心灵监视肉体。
7、一个人只要肯努力,就没有不成功的事情。一定要相信自己啊,加油。
8、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9、多少座山崔嵬也不能勾勒出您伟岸;多少个超凡岁月也不能刻画出您面容风霜,祝你幸福,快乐!
10、盲人不辨色彩。——乔叟
11、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
13、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信任你一定行的。
14、欢乐就健康如果我祝福能为您带来健康源泉,我愿日夜为您祈祷。
15、每当想起你我就无比动容,你时刻激励我,不断奋进,在这个特殊节日里我祝福你,祝福你快乐每一天!
17、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也是天堂。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努力加油啊!
18、若是瞎子领瞎子,两个人都要掉在坑里。——圣经
19、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20、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也是天堂。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
21、一个人如果身体有了残疾,决不能让心灵也有残疾。——霍金
22、在盲人国里,独眼龙就是国王。——拉丁语
23、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个只有兴趣者。
24、仰望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俯视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会自负;只有放宽视野,把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才能在苍穹泛土之间找到你真正的位置。无须自卑,不要自负,坚持自信。
25、残疾并不是性格的标记,而只是导致某些性格的原因。——培根
26、对瞎子来说,鹅卵石和金刚石毫无区别。——托·富勒
27、生活若剥去了理想、梦想、幻想,那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
28、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孟子
30、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31、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後就不要停止,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後就不要悔恨。
32、每个人都有残疾,我的残疾你们能看到,那你们的残疾呢?——约翰库缇斯
残疾人的励志篇十四
1.把月光的莹洁剪裁,融成平等的眼神;把阳光的灿烂收集,涂抹温暖的双手;把花朵的芬芳采摘,氤氲真诚的心灵。国际残疾人日,把我们平等的眼神,温暖的双手,真诚的心灵送给他们,温暖他们的生命,温暖他们的心灵。
2.也许你无法理解为什么你一直向残疾人报以微笑却被他们视为嘲笑,也许你无法理解为什么你对残疾人的帮助却被他们视为不怀好意,但那是因为他们受了太多人的冷漠,讽刺与嘲弄。国际残疾人日,让我们体谅,关怀残疾人,用爱去温暖他们。
3.失聪的人用独特的视角看世间百态,失明的用耐心的倾听描绘美好的明天,失声的人用记录演绎非凡人生。每个人总有一个强项可以让 别人仰慕,相信你自己,你的世界,你的人生路就是光明的。国际残疾人日,愿你活出真正的自己。
4.没有什么都不能没有活着的动力,失去什么都不要失去前进的勇气,不要因为缺失自暴自弃,面对现实才能通过人生考验。国际残疾人日,看见你的成功我就要为你喝彩,加油!
5.梦想不因身体的状况而失色,拼搏不因身体的残障而落没,努力不因身体的不足而退却,国际残疾人日,愿残疾朋友勤奋进取,收获自己的辉煌!
6.因为坚强的执着,梦想之花为你开放;因为真实的热爱,幸运之神眷顾你;因为善良的坚守,甜蜜的生活拥抱你。国际残疾人日,愿折翼的天使好心情,好日子,好福气。
7.失去嗅觉,才知道味道的美好。失去听觉,才知道声音的美好。失去视觉,才知道光明的美好。失去活力,才知道健康的美好。国际残疾人日,温馨提醒所有朋友,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从现在开始好好珍惜生命中一切美好吧!
8.信念是你的翅膀,坚强是你的臂膀,在残缺的世界里,你耐心等待,借力心的力量,穿过夜的黑暗,迎来清晨的曙光。国际残疾人日,只要意志坚强,就一定会成就梦想!
9.轮椅就是你们的腿脚,拐杖就是前进的助手,肢体动作口形就是语言情感的交流。搀扶就是最贴近最有情感的实际行动。你们在残运会上个个争先恐后,生龙活虎尽展风采。“国际残人日”祝残疾朋友幸福快乐!愿明天生活更精彩!
10.送出一把雨伞,为他们遮挡风雨;伸出一双小手,给他们一份温暖;露出一个微笑,给他们一点信任;说一句祝福,把爱留在他们心里。国际残疾人日,尽我们微薄之力,为他们撑出一片蓝天!
11.用心灵去倾听,用爱心去抚慰;用关怀去照料,用理解去沟通;用真诚去靠近,用大爱去感动;用美好去召唤,用行动去互动。国际残疾人日,让爱的光芒照亮残疾人的世界,就会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幸福和温暖!
12.最好的朋友,就是平时各种损你,各种调侃,却会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陪在你身边,即使你成为残疾人他也会视你如天使。国际残疾人日,帮助残疾人的同时别忘了感谢身边的好朋友哦!
13.大爷你上哪儿?温柔的一个搀扶动作,温馨的一句问候,也使他激动不已。顿感这个世界的温情从在,也是和谐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和关怀。“国际残疾人日”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关爱辅助残疾人群体,让他们的生活更加灿烂阳光。
14.失聪也能看到世界的美丽,失明仍然有动听的歌喉,残损的肢体阻挡不了前进的方向。人残志不残,你们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你是我们的榜样。国际残疾日,让我们为生活的强者祝福,向他们致敬!
15.世界残疾人日,让我们关爱身边的残疾人。用平等的微笑看待他们,用无声的行动帮助他们,用真诚的心灵祝福他们。赶快行动吧,伸出你的手,献出你的爱,让这个世界永远充满幸福!
16.身残志不残,梦想理想再,虽不如常人,精神永不倒。摸索前进路,坎中求平坦,无声辨方向,自有真情在。“国际残疾人日”祝残疾人:有自己的光辉人生,愿你们事业通达所向。
17.残疾不可羞,自信让人更美丽;残疾不可耻,无德健全人唾弃;残疾不可怕,无志空有一躯体。国际残疾日到了,愿残疾人朋友拥有自信,立下壮志,创造美好的明天!
18.收起同情的目光,请用平行的视角对待,残疾人一样可以演绎精彩;投放尊重和友爱,请用援助的手给予关怀,残疾人一样拥有幸福的未来。善对残疾人,学会从他们身上去汲取那份坚强,那份乐观,那份对生命的执着。国际残疾人日,用心去祝福我们的残疾朋友吧。
19.残运会要展现自我,要实现理想,我们要报答祖国人民的支持关怀,要将精彩美感健身的体育运动献给观众。将我们残疾人的精神面貌展现出来,我们也能飞驰,我们自强英勇,我们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国际残疾人日,祝我们残疾朋友:起来奋斗,用顽强的毅力,共创明天辉煌。
20.他们是特殊的群体,但特殊不在于肢体的残缺,而在于汗水是他们的营养,他们的生命因汗水浸泡而丰盈饱满;执着是他们的溶剂,他们的人生因执着的洗礼而造就一副刚强的身躯;奋斗是他们的本质,他们的价值因奋斗而格外辉煌。国际残疾人日,为他们的精彩表现而真诚鼓掌。
残疾人的励志篇十五
3.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张海迪。
5.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理想是小船的风帆。
6.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7.我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不愿意一生无所作为,做一个无聊的人。不多学些东西,我就不舒服。我愿把我的一生献给我喜爱的事业。我的腿虽然不好,可是多年我一直是那样的乐观,对美好的生活充满激情。
8.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在人间。
9.关于时空物理的问题争议,我不敢和我的同事们打赌,因为我怕他们是通过虫洞跑来的未来人,他们很清楚地知道标准答案。
10.我认为,下个世纪将是复杂性的世纪。
残疾人的励志篇十六
无人能作你的光芒就自己照亮前方是三思语文网为您整理的形容残疾人的励志精神的句子的其中一条励志心情短语,这里还有42条形容残疾人的励志精神的句。唯美的残疾人励志句子1生活若剥去了理想梦想幻想,那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2北方吹着更寒冷,温暖送去献真情,嘘寒问暖表心意,大爱无价美如花。
给残疾人励志的句子,励志的句子,1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後就不要停止,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後就不要悔恨2只。激励残疾人的名言,励志名言,1身残心不残,身残志更坚,勇敢向前看,自信藏心间,乐观心态见,幸福在手边国际残疾人日,愿所有的残疾人朋友都快。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007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