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优质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3 04:24:48
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优质21篇)
时间:2023-12-13 04:24:48     小编:ZS文王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问题的根源,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案。写一份完美的总结需要有详细的记录和准确的观察。总结范文中的亮点和亮眼之处可以借鉴到自己的写作中,提升整体水平。

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篇一

一只杯子里装满了水,我在上面放上一张纸,杯子倒过来,水不会撒出来。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做?出示课题《动手做做看》。

1、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了吗?动手做了吗?读读课文,看看伊琳娜是怎样做的。

2、提出不懂的生字词或课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1)字词:

鳞(l0n):鱼类、爬行动物或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具有保护作用的薄片状组织,由角质组成。

哄(h%ng)骗(pi4n):用假话或手段骗人。

(2)理解难句:

“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是科学家朗志万的话,意思是朗志万不是真的哄骗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教育学生不要轻易地相信权威,凡事要亲自动手做一做。

1、默读思考。

(1)课文中哪部分写了科学家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的'。

(2)伊琳娜是怎么做的。

(3)伊琳娜是怎么说的。

(4)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2、汇报:

课文(第1-3自然段)科学家提出为什么往装满水的杯子里放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的问题。

(第4-5自然段)写了伊琳娜亲自动手做实验,发现科学家的话是错的。

(第6-7自然段)写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明白了他这样做的目的。

3、学了“动手做做看”你明白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

本文通过写伊琳娜自己动手做实验,明白了一个道理,教育我们不要轻信权威,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多动脑筋想,多动手做。

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篇二

2、课件出示单元学习提示,指名读。

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

(1)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之间的事?

(2)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词:朗志万哄骗。

鱼鳞漫出来。

伊琳娜哎呀。

a、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带大家读。

b、开火车读。

(“朗、哄”后鼻音,“琳、鳞、漫、骗”前鼻音)。

c、去拼音齐读。

(一)轻声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伊琳娜情绪变化的句子。

1、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2、指名读句子,说说伊琳娜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师板书:生气高兴)。

写伊琳娜生气的句子: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大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写伊琳娜高兴的句子: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二)学习课文第1——6段,弄清伊琳娜生气的原因。

1、课件出示句子:伊琳娜越来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2、指名读句子。

3、这样的问题(点击课件)是指怎样的问题?(学习第1段)。

“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满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的,这是为什么?”

4、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伊琳娜为什么越想越生气?(学习课文2-5段)。

a、生自由读课文2-5段,思考以上问题。

b、交流。(随机点击课件,在“哄骗”下加小红点)。

c、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和第5段。

“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满出来了。”

(随机点击课件,在“水漫出来了”后加小红点)指导读出惊奇的语气来。

5、再次读伊琳娜生气的句子。(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体会伊琳娜认为朗志万在哄骗她。)。

6、师:可是后来伊林娜为什么又高兴地笑了,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习。

1、师示范写“哄”(生认真看),并小结:“我发现要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偏旁要。

得高,写得小,还看注意节左窄右宽。”

2、生临写“哄、喝、提、题”,然后交流写心得:我发现了什么?

“提、题”中都有“是”字,但“题”是半包围结构,“是”的“小脚丫”伸得长。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些相应的变动。”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有责任为学生构建一个宽松、和谐、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也有义务指导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如何在牢牢把握课堂动态生成的同时,也能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呢?这就需要我们懂得调控艺术,善于把握教育契机,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我在自己的三尺讲台上,可屡屡均以眼睁睁地看着课堂恣意活跃,开放过度,有时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受课文《动手做做看》的启发,我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又一次尝试。课前,我深研究教材,周密地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确立课文重难点,以读代讲,细致洞察,灵活调整的作战方针。作好充分的准备后,课堂上,我给予了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读通、读透。

在众多学生的朗读中,我敏锐地捕捉教学契机,直击问题核心。以“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这一句为切入点,适当加以激励,点拨、引导,并立即现场“动手做做看”。这样,不仅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更是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激情倍增,灵感迸发。重点抓住了,难点突破了,教学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试牛刀,初见成效,让我尝到教育改革的甜头,看到自己的成绩,更增添了我坚定不移探索下去的信心。

可是,反思自己在这次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我由于害怕浪费过多时间,教学难以收拢,引导上有些操之过急。当然,这是教育不够成熟的表现,但是,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勇于探索的决心,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攻下宝垒的。

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篇三

课文主要写伊林娜在朗志万的启发和鼓励下,通过亲自动手做做看,终于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我们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不盲从,勇于实践。文章情节简单,但却富于情趣;语言平实,却给人以启迪。故事紧紧围绕伊林娜的情绪变化顺势展开,要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唤起学生的科学意识。对于这一生活细节,孩子们有过想法但没有实践经历,引导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反思,从而积淀成科学素养。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发挥想象,把伊林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后,可能会说的话写下来。

范读法、引导点拨法。

朗读与想象结合法。

生字卡片、图片等。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小朋友们,我们人类都有两件宝知道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双手和大脑。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动手做做看》。

2、板书课题,质疑。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学生听课文录音带,思考:伊琳娜为什么开始很生气,后来又笑了?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

换偏旁识字:慢—漫篇—骗。

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

编字谜识字:士兵的心(志)。

4、指名读,开火车读,正音。

5、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指导写字,巩固识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指名认读并口头组词。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师范写,重点指导:“哄、喝、提、题”4个字。

4、学生描红,把字写规范、美观。

5、展示,交流评价。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检查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发现问题。

1、引导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如:a、伊琳娜为什么开始很生气,后来又笑了?

b、朗志万为什么要“哄骗”小朋友们?朗志万真的是“哄骗”吗?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让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试着解决问题。

2、把没有解决的问题在组内交流,互相补充纠正。

四、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思考:“伊琳娜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

学生找出相关段落,指导朗读:注意段落中反问的语气。

2、思考:“郎志万为什么要‘哄骗’小朋友?朗志万真的是在“哄骗”小朋友吗?

相机指导“哄骗”、“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3、指导朗读。

五、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她可能会说些什么?

2、请你自由想像,伊琳娜可能说的话并写下来。

3、说说你在生活中听到或发现过老师,家长说或做的不对的地方,你是怎样做的?

朗志万:科学家有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

伊琳娜:怀疑—受到鼓励—动手—。

实践质问。

教学这课时,孩子们处于低年级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不够精确,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等抽象逻辑的思维初步发展,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地模仿行为,活动的依赖性较强。这篇课文对于他们来讲,语言浅显易懂,在教师引导下从字面上理解并不困难,但是要让他们真正懂得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在心中引起思考、共鸣,却并不容易。根据他们身心发展特点,宜于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演示、合作探究等方法,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

上完公开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觉得自己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前谈话时,出示郎志万和伊琳娜图片,让学生喊喊他们的名字,接着交流搜集的有关伊琳娜、郎志万、居里夫人的资料,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而且拓展了学生知识面,这时老师顺势而导:“法国科学家郎志万经常喜欢问小朋友们一些奇怪的问题,今天他又提出了什么问题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自然而然进入到了文本。

2、在课堂上,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朗读,体现了“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理念,在生生这间的朗读评价中,在老师对重点语句朗读的指导中,让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提高。

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篇四

2、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动手的课文。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生齐读课题。

1、师范读课文。生给课文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这些同学读得真不错,让我们向他们学习,请全班同学把这篇课文一起读一遍,好不好?(全班齐读课文。)。

4、谁来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5、小朋友听后是怎么回答的呢?请你找到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6、其中有一个小朋友不相信他的话,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她是谁呢?(伊琳娜)。

请女同学把第四自然段读一读。

并请一生读妈妈的话。板书“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那伊琳娜是怎么做的呢?用线画出来。

1、那结果到底是怎么样的呢?百说不如一做,让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2、(师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3、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水溢出来了!

4、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5、请同学们再读第五段。体会惊讶的语气。

1、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生气,觉得自己受了骗)。

2、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体会。

3、同桌互相交流,怎么样理解这句话的。

4、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分角色朗读。)。

5、说说写写: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1、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那其他人说的话是否都是对的呢?

生自由发表对论断的看法。

2、伊琳娜长大后会是个怎样的人呢?回家查找资料。

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篇五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课文录音,生字卡片。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板书:动手做做看)。

上课之前,老师想讲一个故事给小朋友们听,看谁听得最专心。

故事内容:

1、聚精会神地听故事。

2、学生七嘴八舌谈自己的见解。通过故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以便于在课文的探究与朗读中体会文章涵意。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吗?那就快来读读新课文吧!

教师巡视学生自学情况,以便随时给以帮助。

1、检查自学情况。你知道问题的答案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读读有关的句子。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

2、指导朗读第5和最后一自然段。(重点读好人物的语言)。

3、课件出示这两段中出现的8个生字词:

伊琳娜志。

漫哎哄骗。

你能用“哄骗”说一句话吗?

小结:老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的自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任务完成的又快又好。

1、学生用手指着字,自己朗读课文,寻求问题的答案。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是:金鱼放进去,杯里的水也会漫出来,从第5自然段中看出来的。郎志万是故意骗小朋友的,从最后一段话中看出来的。

2、学生同桌在一起练读。指名朗读,评价。

3、认读出示的生字。师生合作读、同位读、小组读、男女赛读、开火车读。

指名3~4人说句子。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独立识字的能力。使学生在自己创设的较为熟悉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符合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三、再读课文,体会理解哄骗别人本来是一件不好的行为,科学家郎志万为什么要哄骗大家呢?让我们再来认认真真地读一遍课文,体会一下他的用意。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对其他学生提出听的要求。

相机认识剩下的3个生字。

课件出示生气和微笑两张头像,朗读屏幕上出示的句子,谈出对伊琳娜的看法。

1、读指定段的课文,重点读好文中对话。认真听,听后认真评议。

读后谈见解:

科学家是想让小朋友们明白:不能盲目相信别人的话,要动手做做看。

2、师生合作读,范读,小组分角色读,全班齐读。小组交流。

读评结合,可以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朗读过程中,对课文的朗读体现多元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反思,丰富内心感受。

四、写字指导重点指导4个上下结构的字“志、智、获、慧”。

提示:

“志”要写得上下匀称;

“智”要写得上宽下窄;

“获”要写得上小下大;

“慧”要写得上中下各占三分之一。

认真观察、练写生字。

五、语文实践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可能会说……。

小组交流,选代表班上交流,然后写下来。

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篇六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课文录音,生字卡片。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板书:动手做做看)。

上课之前,老师想讲一个故事给小朋友们听,看谁听得最专心。

故事内容:

1、聚精会神地听故事。

2、学生七嘴八舌谈自己的见解。通过故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以便于在课文的探究与朗读中体会文章涵意。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吗?那就快来读读新课文吧!

教师巡视学生自学情况,以便随时给以帮助。

1、检查自学情况。你知道问题的答案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读读有关的句子。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

2、指导朗读第5和最后一自然段。(重点读好人物的语言)。

3、课件出示这两段中出现的8个生字词:

伊琳娜志。

漫哎哄骗。

你能用“哄骗”说一句话吗?

小结:老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的自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任务完成的又快又好。

1、学生用手指着字,自己朗读课文,寻求问题的答案。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是:金鱼放进去,杯里的水也会漫出来,从第5自然段中看出来的。郎志万是故意骗小朋友的,从最后一段话中看出来的。

2、学生同桌在一起练读。指名朗读,评价。

3、认读出示的生字。师生合作读、同位读、小组读、男女赛读、开火车读。

指名3~4人说句子。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独立识字的能力。使学生在自己创设的较为熟悉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符合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三、再读课文,体会理解哄骗别人本来是一件不好的行为,科学家郎志万为什么要哄骗大家呢?让我们再来认认真真地读一遍课文,体会一下他的用意。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对其他学生提出听的要求。

相机认识剩下的3个生字。

课件出示生气和微笑两张头像,朗读屏幕上出示的句子,谈出对伊琳娜的看法。

1、读指定段的课文,重点读好文中对话。认真听,听后认真评议。

读后谈见解:

科学家是想让小朋友们明白:不能盲目相信别人的话,要动手做做看。

2、师生合作读,范读,小组分角色读,全班齐读。小组交流。

读评结合,可以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朗读过程中,对课文的朗读体现多元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反思,丰富内心感受。

四、写字指导重点指导4个上下结构的字“志、智、获、慧”。

提示:

“志”要写得上下匀称;

“智”要写得上宽下窄;

“获”要写得上小下大;

“慧”要写得上中下各占三分之一。

认真观察、练写生字。

五、语文实践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可能会说……。

小组交流,选代表班上交流,然后写下来。

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篇七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科学家朗志万以特殊的方式启发伊琳娜动手实践找寻答案,并让所有的孩子明白了一个深刻道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我们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文章情节简单,却富于情趣;语言平时,却发人深省。教师应引领学生围绕朗志万的话和伊琳娜的做法进行深入探究,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反思,唤起学生的科学意识。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人云亦云。这篇课文对于他们来讲,语言浅显易懂,在教师引导下从字面上理解并不困难,但是要让他们真正懂得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却并不容易。根据他们身心发展特点,宜于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演示、合作探究等方法,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伊林娜的情绪变化的语句,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2、让学生有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水杯、金鱼、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教读“单元导语”。

教师教读单元导语:“无论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用斧头砍东西又慢又不整齐,于是人们发明了锯;用扇子扇风很费力气,于是人们发明了电风扇;每一种发现和发明,都是人们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获得的。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发现,去创造吧!”

2、谈话。

师:同学们,要想将来有所发现和创造,就要学着做个有心人,就要学着遇事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去判断。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课题是《动手做做看》,看看你能从中领悟到什么。 (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    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组内交流识字收获: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组词,并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3.全班交流汇报: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4.将生字去掉拼音,开火车组词读,再以小老师组词带读全班。

5.指名检查课文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6.齐读课文。提问:

a、通过朗读你们知道课文有哪些人物?主要写了谁吗?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

b、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体会他们身份的不同)。

c、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科学家?

d、科学家朗志万跟小姑娘伊琳娜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学生仔细观察字型。

2.学生当小老师:你觉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重点指导:“朗”字,注意左边不要写成“良”,下面是一点。

比较形近字:“提”和“题”;“漫”和“慢”;“喝”和“渴”;“骗”和“遍”、“篇”;“哄”和“洪”、“拱”等。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组词语。

2、(课件)齐读词语。

3.回顾课文:经过初读,大家知道课文主要讲了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朗读,细致体会。

1.出示伊琳娜的表情图:伊琳娜开始为什么生气了?后来为什么又高兴了?

2.学生自由读文,想想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

学生汇报,板书:表情图1    哄骗。

3、朗志万向小朋友提了怎样的问题:

出示:“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4、几个小朋友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伊琳娜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从哪看出不同意?

(1)生读句子: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

(2)“他们”指的是谁?

(3)交流:假如你就是伊琳娜你会有什么想法?

(4)探讨:从中你觉得伊琳娜是个怎样的孩子?

5.遇到问题,伊琳娜是怎么做的?(问妈妈)。

(1)出示句子: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a、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可用换词替代法,如“只”、“仅”等)。

b、反复朗读该句子,用它随时提醒自己。

(2)伊琳娜在动手做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a、出示杯子和金鱼,让学生上台做实验。

学生交流看到的景象,读句子: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b、想象:此时此刻的伊琳娜会怎么想?

(3)朗读伊琳娜说的话:“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a、指导读出“生气”,并体会“哄骗”的意思。(可通过换词感悟)。

b、你还能换种语气说这句话,使它意思不变吗?(练习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c、朗志万真的哄骗了小朋友吗?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4)出示句子: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问:为什么他会笑?你从他的话里明白了什么?

5.伊琳娜为什么听了他的话高兴地笑了?(板:图2 动手做做看)。

她会对朗志万说些什么?(指名说)。

6、小练笔:把伊琳娜说的话写一写。

三.总结课文,发散性练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收获。(板书: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

四、推荐阅读:《小马过河》。

板书设计:               13动手做做看。

表情图1                                哄骗。

表情图2                           动手做做看。

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

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篇八

2、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动手的课文。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生齐读课题。

1、师范读课文。生给课文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这些同学读得真不错,让我们向他们学习,请全班同学把这篇课文一起读一遍,好不好?(全班齐读课文。)。

4、谁来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5、小朋友听后是怎么回答的呢?请你找到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6、其中有一个小朋友不相信他的话,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她是谁呢?(伊琳娜)。

请女同学把第四自然段读一读。

并请一生读妈妈的话。板书“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那伊琳娜是怎么做的呢?用线画出来。

1、那结果到底是怎么样的呢?百说不如一做,让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2、(师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3、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水溢出来了!

4、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5、请同学们再读第五段。体会惊讶的语气。

1、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生气,觉得自己受了骗)。

2、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体会。

3、同桌互相交流,怎么样理解这句话的。

4、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分角色朗读。)。

5、说说写写: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1、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那其他人说的话是否都是对的呢?

生自由发表对论断的看法。

2、伊琳娜长大后会是个怎样的人呢?回家查找资料。

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带有质问语气的句子。

2、读懂课文内容,明白不要轻信权威的话,有自己动手尝试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家朗志万说话的目的。

教学难点: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动手是个好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个玻璃杯,一条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动手做做看。拿出听写本,请一位同学上台写。

词语:郎志万、提问题 漫出来 哄骗。

师:我们来看看他写得怎么样?(批改)下面写对了的同学举手,错了的订正。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郎志万向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句子)齐读。

师:(课件出示句子)其中一个小朋友说:“。。。。。。”(指名读)。

另一个小朋友说:“。。。。。。”(指名读)。

师:你为什么要把“一定”这个词读得这么重?(生答)。

师:你真会读书。让我们学着他的样,读一读这句。(齐读)。

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小朋友,你会怎么说?

(生练说;指名说)。

二、学习课文4、5两段。

师:此时的伊琳娜她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板:伊琳娜)请同学们默读第4、5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生默读;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伊琳娜她是怎么想的?

师:她又是怎么做的呢?

理解句子:“不能光想,你要动手做做看!”、“光”字还可用哪个字换一换?

师:自由读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你能来读一读吗?还有谁能读?)。

师:是呀,当女儿遇到问题解答不了时,妈妈说:“。。。。。。”齐读。

为了支持女儿去寻找答案,妈妈鼓励她说:“。。。。。。”齐读。

三、动手实验。

师:对!百说不如一做。让我们也来动手做做看吧!

做实验:老师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水漫出来了)生答。

师::“漫出来”是什么意思?

师:日常生活中还可以说什么漫出来?

师:孩子们真会联想,

师: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生交流。

师:哎呀,怎么和朗志万说得不一样呢?朗志万说过什么呀?(课件出示句子,个生读)。

师:你能把课文前后联系起来学,真棒!

师:实验结果和他说的话不一样,这不是骗人吗?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课件出示句子,自由读一读,看看该怎么读;谁来读一读?(指着板书,读:哄骗)你的字音读得很准,这个哄是个多音字,在这儿读第三声,我们一齐来读读。哄骗是什么意思呢?查查字典试着来说说。

还有谁来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谁能读得更好?分组读。

师:这一句话,谁能用另一种语气来说呢?

1、“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2、“您不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

通过比较朗读,得知反问句是加重语气,起强调作用。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齐读)。

四、学习6、7两段。

师:朗志万是不是真的在哄骗小朋友呢?(课件出示句子)。

自由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生交流。

请一对上来表演读;女生、男生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来,交流交流吧!   生交流。

师: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心里会怎么想呢?(生交流)。

师:她会对朗志万说什么呢?请同学们在文章后面续写她说的话。

生写;展示交流。

师:此时,你想对伊琳娜说什么呢?(生交流)。

五、合作读文。

师:这是一篇多么有趣的课文,带给了我们许多启发,让我们一起合作读一读吧!

(师导读,生接读)。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天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生:“一个杯子装满了水……这是为什么呢?”

师: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

生:“一定是金鱼身上有鳞。”

师:另一个小朋友肯定的说——。

生:“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师: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于是回去问妈妈,妈妈鼓励她说——。

师:伊琳娜做了实验,觉得朗志万说的不对,她找到朗志万,大声质问他说——。

生:“你为什么要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师: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

生:“我不是……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六、总结。

师:是呀,当我们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像伊琳娜一样敢于大胆质疑,要动手做做看。在本节课将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你们一句名言:(课件出示)。让它指引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篇十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学习本课生字,认识生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使学生懂得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生子卡片、课件、调色盘、画笔、金鱼等。

2课时。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题。

一只杯子里装满了水,我在上面放上一张纸,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出来。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做?出示课题《动手做做看》。

二、自由读课文质疑。

1、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了吗?动手做了吗?读读课文,看看伊琳娜是怎样做的。(课件出示插图)。

2、提出不懂的生字词或课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1)字词:

鳞:鱼类、爬行动物或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具有保护作用的薄片状组织,由角质组成。

哄骗:用假话或手段骗人。

(2)理解难句:

“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是科学家朗志万的话,意思是朗志万不是真的哄骗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教育学生不要轻易地相信权威,凡事要亲自动手做一做。

三、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默读思考。

(1)课文中哪部分写了科学家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的。

(2)伊琳娜是怎么做的。

(3)伊琳娜是怎么说的。

(4)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2、汇报:

课文(第1-3自然段)科学家提出为什么往装满水的杯子里放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的问题。

(第4-5自然段)写了伊琳娜亲自动手做实验,发现科学家的话是错的。

(第6-7自然段)写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明白了他这样做的目的。

3、学了“动手做做看”你明白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

本文通过写伊琳娜自己动手做实验,明白了一个道理,教育我们不要轻信权威,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多动脑筋想,多动手做。

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篇十一

2、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动手的课文。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生齐读课题。

1、师范读课文。生给课文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这些同学读得真不错,让我们向他们学习,请全班同学把这篇课文一起读一遍,好不好?(全班齐读课文。)。

4、谁来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5、小朋友听后是怎么回答的呢?请你找到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6、其中有一个小朋友不相信他的话,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她是谁呢?(伊琳娜)。

请女同学把第四自然段读一读。

并请一生读妈妈的话。板书“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那伊琳娜是怎么做的呢?用线画出来。

1、那结果到底是怎么样的呢?百说不如一做,让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2、(师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3、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水溢出来了!

4、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5、请同学们再读第五段。体会惊讶的语气。

1、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生气,觉得自己受了骗)。

2、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体会。

3、同桌互相交流,怎么样理解这句话的。

4、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分角色朗读。)。

5、说说写写: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1、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那其他人说的话是否都是对的呢?

生自由发表对论断的看法。

2、伊琳娜长大后会是个怎样的人呢?回家查找资料。

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篇十二

1、多数学生能够认识15个生字,会写6个字,并能组两到三个词。

2、三分之二的同学能够做到正确、流利、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能够一边默读一边提出问题。

自制课件,在小黑板上写需要认识的字。

一课时。

1、同学们你们最敬仰的人最谁?学生交流。

请小组交流,老师下去巡回。指两名同学当众交流。(8分)。

2、法国也有一位科学家,他的名字叫朗志万(板书),谁了解他的故事?(如果沉默,可布置同学课后继续去查找他的资料。)。

3、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朗志万与孩子们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请同学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自由朗读课文两遍,思考这两个问题,并找到与老师的问题有关系的两个段落进行详细认真地阅读。

4、结合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四七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指名读。反复读第一句,思考伊琳娜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伊琳娜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她不盲从,不懂就问。)。

指名读妈妈的话,集体妈妈的话,说说你认为妈妈是个什么样的妈妈?

指导朗读妈妈的话:“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光”的含义。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们以后遇到问题也要自己亲自实践一下,例如《小马过河》一文。

(妈妈很会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答案,这说明妈妈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只有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才能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第六七自然段:

小组一人一句,合作读二遍,思考朗志万是一个什么样的科学家?

朗志万是个非常幽默的人,他故意设下陷井,其实不是在哄骗孩子,而是在引导孩子们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动手实践的方法,来获得真理,这是对孩子们科学精神的一种有意识的引领。

这种引领对孩子们来说是终生难忘的。

体会伊琳娜在与朗志万交流前后态度的变化,由越想越生气到高兴地笑了,体会伊琳娜内心思想感情的变化。

整朗读四到七自然段,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指名全班交流。

5、检查认字的情况。

给课后要认的字加上拼音,同位互相批改,注意认真批,如果被老师发现有批错的现象,要扣批的同学的分。

小组长记下各位同学的扣分和得分的情况。

6、学习书写生字:

考:注意引导学生写准横的位置。组词:考试考验考查。

志:注意引导学生写准上面的士,可以出字谜:士兵的心。志气,志向志愿同志。

智慧:注意指导学生在写时注意智字上宽下窄,慧字上中下各占三分之一。

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篇十三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课文简述在这些孩子中,伊琳娜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她不盲从,不懂就问。伊琳娜的妈妈也很会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答案。朗志万和伊琳娜的妈妈都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这样的教育环境,是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这篇课文中科学家以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同时这篇课文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尤其是文中的实验更是充满了神秘,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对于生字,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本课的生字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让学生懂得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凡事要动手做做看。

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会感悟,因此在学习本课的全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课文中的实验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会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注重他们学习的过程,关注他们识字的方式的多样性。

1、知识目标: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让学生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老师想请教大家一个问题:这有两个铁球,想想如果我从高处让他们同时落下,你认为哪个先着地?(学生畅所欲言)到底谁说的对呢?我想学习了今天的这篇课文你会知道该怎么做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采用问题导入的形式给学生创设了一种情境,这样他们不仅对问题有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对所要学习的新课也兴趣大增,会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新课改中指出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欲望,这样我们才能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1、首先,老师想请小朋友分段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完之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无论是让学生的读还是听,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同时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要自己能读懂课文,还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2、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读完之后划出你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无论在课堂中有什么样的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使学习对他们来说成为一种乐趣。同时关注学生的差异,让他们自己找不认识的字,这样的学习就有了一定的目的性。

3、老师把生字朋友请到了大屏幕上,你还认识吗?(采用各种方式识记生字)说说你是用什么好的方法记住他们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检查学生的认字、识字情况,充分的肯定每个学生识字的方法,给他们鼓励和自信。

1、孩子们,在课文中找一找,奇怪的问题是什么?奇怪在哪里?“满”与“漫”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按他所说,放进一条金鱼,结果是什么?这个问题是谁提出来的?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科学家?(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联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的字词理解科学家的话,从整体上让学生知道这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奇怪”。

2、当科学家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小朋友们各有什么反映?(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接受知识主要是以直接的感受和经验为住,这一环节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当时小朋友的反映,这样更为生动形象一些。

设计意图: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知识的学习和对问题的理解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让他们从把课文中的事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当自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会是怎么来处理的?把自己的行为与课文中的主人公进行比较。

1、孩子们,你们相信他的实验吗?那你想怎么办?

设计意图:结合本文所学的内容让学生也亲自动手实验一下,检验文中的小姑娘做的实验是否是对的呢?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新课改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仅有想法,更要有行动。

2、(做实验)你看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科学家一开始在我们的心目中是那样的伟大,小朋友是那么的崇拜他,但是他却告诉小朋友们一个错误的答案,伊琳娜也是越想越生气。那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她生气了?你生气的时候会怎么说?试着读读课文。

设计意图:将课文中的实验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通过自己所看到的实验和自己的仔细观察看到的结果来用事实证明科学家的话是不对的,从而让学生有一种成功感。

1、科学家真的是在骗我们小朋友吗?(不是)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的目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科学家当时为什么要“欺骗”小朋友,从而让他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不管什么事,只要是自己有怀疑就要亲自动手做做看。

3、听了他的话,伊琳娜还会生气吗?为什么笑了?可能说什么?

4、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看看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设计意图:在学完了课文之后,再一次从整体上让学生来把握课文所要讲述的内容,有一个反馈的过程。

5、课前的问题你知道怎么做了吗?

设计意图:课文的前后照应,在课前提到的问题要让学生在学习完了之后想到解决的办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带着答案离开课堂。

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篇十四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伊琳娜对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感到奇怪。她动手做实验,发现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朗志万知道了,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启发学生懂得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动脑筋思考、动手做做看。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这是为什么?”两个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第二部分讲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到家在妈妈的启发下动手做做看。实验结果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

第三部分讲第二天伊琳娜去问朗志万。朗志万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1.渎课文,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意思。

2.懂得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动脑筋、思考、动手做做看的道理。

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一条金鱼。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同学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思考吗?你动手做了吗?(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鳞哄()骗()。

2.理解词语。

哄骗:用假话或手段骗人。

漫:水过满,向外流。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到家里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果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朗志万知道了,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四、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导阅读第一至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说说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2.你觉得朗志万的问题提得怎么样?表现在哪儿?

(问题提得很“奇怪”。表现在“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意思是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

3.分组思考讨论:小朋友的回答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回答?

(一个小朋友说:“这是因为金鱼身上有鳞。”另一个小朋友回答。)。

二、指导阅读第四至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四至五自然段,思考:伊琳娜为什么要动手做实验?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2.伊琳娜为什么觉得他们都没说对?

(“金鱼身上有鳞,水就不会漫出来”和“金鱼把水喝下去了”:都不合乎逻辑。)。

3.做实验,体会伊琳娜看到实验结果后会怎么想?

(实验结果水明明是漫出来了,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科学家为什么这么说?是不是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还是妈妈的话正确,不能光想,要动手做做看……)。

三、指导阅读第六至七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六至七自然段,画出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体会其中的意思。

2.体会伊琳娜话的意思。

(1)出示句子。

“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您作为一名科学家不应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您本来就知道放进—‘条金鱼后,水也会漫出来,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哄骗我们小朋友。)。

(2)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

采取学生自己练读、评读的形式完成。

3.体会朗志万话的意思。

(1)出示句子,理解意思。

(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别人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不光要动脑筋想一想,而且还要动手做一做。)。

(2)指导读出语气。

4.分角色配合读第六至七自然段。

四、小结。

1.读后,你从伊琳娜动手做实验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2.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组内陈述观点和理论、集体汇报。)。

课内练习。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问题()地微笑。

二。按要求积累词语。

例:越想越生气。

越越。

越越。

越越。

三、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1.伊琳娜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2.安娜自言自语地说小壁虎跑到哪里去了呢她正在发愁忽然听见莎莎大叫起来妈妈床单上有一只花壁虎快来看呀。

四、按要求摘录书上的句子。

回到家里,伊琳娜动手做实验。她——。哎呀,不一样,水三二。

五、阅读课文片断,并按要求作答。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1.在括号中写出带点词的近义词。

2.乙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朗志万的话是什么意思?

3.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说说你的理由。

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篇十五

《动手做做看》主要写伊林娜在朗志万的启发和鼓励下,通过亲自动手做做看,终于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告诉我们,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不迷信,不盲从,勇于实践。文章情节简单,但却富于情趣;语言平实,却给人以启迪。故事紧紧围绕伊林娜的情绪变化顺势展开,我们要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读书探究的欲望,唤起学生的科学意识。

对于这一生活细节,孩子们有过想法但没有实践经历,强烈的好奇心会趋使他们兴趣盎然的走进文本,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反思,从而积淀成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3.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伊林娜情绪变化的语句,探究感受故事的情趣,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的感情朗读、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准备:

金鱼卡片、图片、实验器材(鱼缸、金鱼、石头)

1、揭题: 同学们,你们遇到问题是怎么办的?

生:动脑筋想。

生:还要动手做做看。

对!不但要动脑,还要动手做做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

(1)课文主要写了谁?

(2)有学问的科学家跟伊琳娜会发生故事呢?

随机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

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1)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2)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

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篇十六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3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明白、通顺地复述课文。

3.认识认真思考、亲自尝试的重要,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复述。

难点:理解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词卡、小黑板。

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

2、解释题意。

动手试一试里的试,意思是尝试、试验的意思;试一试是尝试一下;动手试一试是动手做一做,看结果是什么样的意思。动手做和动脑子想应当结合起来,但有时要强调动脑子想,而有时就要强调亲自动手做。这篇课文就是强调要亲自动手做。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标好节号。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本课的生字,能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的字形。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实验觉得漫问题正确科学家。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卡。

另丽夫试一试如果只有著名。

(2)指名读生字词,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另:另外。问题:要解决的疑问。觉得:感觉到。正确:对。

科学家:作科学研究工作有成就的人。

(4)抽词卡让学生读。

3、个人练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教认新偏旁。

五、布置读课文,思考问题。

1、科学家做了什么实验?提了什么问题?两个同学怎么回答的?

2、玛利亚作了什么是实验?提了什么问题?科学家怎么回答的?

3、玛利亚后来成了什么样的人?

一、检查复习。

提问上节课留的思考题,依次指名回答。

二、精读训练。

1、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四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五六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

2、依次进行讲读。

第一部分:

(1)指名读。

(2)问:第一段讲了什么?

(3)第二段有几句话?每一句分别说了什么?这是为什么会产生什么结果呢?

(4)第三四段说了什么?

(5)看图回答问题。

图上画有几个人?他们是哪些人?桌子上摆着什么?科学家的手势说明他在说什么?

(6)小结:这部分讲科学家做实验、提问题,两个同学分别作了回答。

第二部分:

(1)指名读。

(4)小结:这一部分讲的是玛利亚作了试验,向科学家提出问题,科学家作了回答。

(5)齐读第二部分。

三、布置再读课文。

1、思考: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体会、收获?

2、照课文习题三的要求抄写词语。

一、听写词语。

二、继续精讲训练。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说了什么?

3、简介居里夫人。

4、为什么这篇课文最后要写这一句话?

三、总结。

这篇课文说的是居里夫人小时侯学习有疑问就亲自做试验,得到正确的答案。说明了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个道理。你们学了这篇课文以后,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可以自由谈谈。

四、朗读指导。

五、复述指导。

1、揭示复述提纲以启示学生复述的顺序。

2、利用板书,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串连。

3、指名复述,师生评议。

4、同座二人交替复述,互提意见。

六、作业练习。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科()如()另()。

种()和()只()。

2、用如果……就……、只有……才能……各说一句话。

3、听写:有些问题……正确的答案。

4、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篇十七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一、导入。

二、识字。

1.自主识字。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识字方引导。

(1)换偏旁识字:慢—漫。

篇—骗。

(2)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3)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4)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

(5)编字谜识字:士兵的心(志)。

三、写字指导。

进行写字教学时,做一做“原来是这样”的发现问题的游戏。教师先做发现示范:示范书写“哄、喝”两个字,然后自言自语:“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口字旁得写得高一点,小一点。哦,原来是这样啊!”示范后,先让学生临写一遍,然后请学生同位或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全班交流。如,“另”原来是“拐”的一半呀!“朗”字左边原来不是“良”!“提、题”是左右结构,“题”是半包围结构,“题”字中“是”的“小脚丫”伸得好长啊!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给以鼓励、总结、概括,再引导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生字,继续学习本课,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提问。

2、“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自读课文,思考这两个问题。

二、朗读感悟。

1、结合交流以上问题,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2、出示生气和微笑两张头像,带着“伊琳娜为什么生气”和“为什么又笑了”两个问题,自主读书思考。读出写伊琳娜生气和微笑的.有关段落,说说对上面两个问题的理解。在交流“伊琳娜为什么生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好小朋友、妈妈说的话。小朋友说的话要用肯定、想当然的语气。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

3、、围绕“哄骗”引发争辩:

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结合课文说说理由。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4、.读课文结尾朗志万的话,说说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教师提示下面几中理解引导学生讨论。

(1)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2)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3)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4)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5、再整体读课文,想想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以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三、日积月累。

积累自已对自已有帮助的词和句。

四、实践活动。

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篇十八

2、运用动作演示、换近义词等方法理解“漫出来、哄骗”等词语的意思。

3、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伊琳娜和朗志万说的话,并能活用第一自然段语言,填补文章空白。

4、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一、儿歌揭题。

1、出示儿歌: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用脑不用手,啥也办不到。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2、读了儿歌,你知道了什么?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不光要动脑筋想,还要动手做做看。

3、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生逐段朗读课文。

同桌再读课文。读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动手做做看”是谁对谁说的?(妈妈对伊琳娜说的、朗志万对伊琳娜说的)那就让我们走进故事里去吧!

三、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2、划出科学家的提出的问题。3、交流: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次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指名读。这个问题很——奇怪。*动作演示“漫出来”水太满了,向外流,这个动作就叫“漫”。

*朗读指导,读出奇怪的感觉。(学科学家提出这个问题,读好问句。)。

(二)学习二——五自然段。

1、听了科学家的问题,小朋友们是怎么回答的?

2、出示: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所以……伊琳娜觉得他没有说对)。

另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所以……伊琳娜觉得他也没有说对)。

3、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是左思右想也想不出道理来,于是,她回到家问妈妈。

出示:她回到家问妈妈:“(妈妈,                    )?”(引导学生活用第一、二、三自然段语言。)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理解“光”的意思。

4、在妈妈的鼓励下伊琳娜动手做了起来。读第五自然段。想想伊琳娜是怎样做的。

出示: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伊琳娜,你发现什么?看图说话:水漫出来了,甚至漫到了桌布上。

*指导朗读: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读出当时的惊奇,再看图,看她当时脸上的表情: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目瞪口呆的样子)。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学习六、七自然段。

1、伊琳娜看到水竟然漫出来了,心里想什么?(水明明漫出来了,可朗志万为什么说水不会漫出来呢?科学家为什么这么说,是不是哄骗我们小朋友呢?看样子,有些事情不能光想,还要做一做……)。

2、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哄骗”就是——欺骗,而“哄”是口字旁,哄骗就是用假话去欺骗别人。

*用恰当的语气朗读这句话。(虽然生气但还是很有礼貌)。

*你能换一种语气说话而意思不变吗?(您不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朗读此段。

3、朗志万是真的在哄骗小朋友吗?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出示: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点名读——再点名读*解决“不一定是对的,就是说?

*科学家说的话有的是对的,有的话错的,当我们对别人的话有怀疑时,应该动手做一做。(回扣课题)。

小结课文。

*再读儿歌,相信你会有更深的感受。

板书:  。

郎志万    (哄骗)装满水的杯子  放金鱼  水不会漫出来。

教学反思:

教学中毫不吝惜地给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同样是读课文,一次次形式都不一样,而每一次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教师的激励语言无疑为学生注入了催化剂,学生读得那么投入,那样认真,真正从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就感,自我价值和成功自豪感。教师领着学生一起读书,既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概括能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又凸现了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向教材的新教学理念。

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篇十九

会认“朗”等10个生字,会写“另”等9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同学们,当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随讥评价)

2)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说“伊琳娜”)“伊琳娜”在遇到疑问的时候,是怎么做的?(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多读几遍。

2)自主识字:学生自己识记生字,对自己认为难记的字,想办法把它记住,把不好记的字标出来。

3)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的情况:介绍自己是怎么记字的;讨论不好记的字怎样把它记住。

4)全班交流: 全班齐读去掉音节的生字,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学生自读课文,用“——”勾出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1.复习导入:孩子们,谁来告诉大家,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课件出示朗志万的问题,生齐读)

2.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3)交流体会:老师重点引导体会句子中带横线的部分,让学生感受在生活中要勤于思考,敢于实践。

b.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3.拓展课文内容

1)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你想这时他可能会说些什么?

2)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

3)鼓励学生把自己说的话试着写下来

4)老师小结

4.巩固生字做组字游戏,出示要求会认、会写的字,学生进行组词竞赛。

5.课外作业动手做做课文中的实验:把放入手中的物体变一变,仔细观察,满出水的多少与放进物体大小有没有关系。

语我国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要使学生“自己读书”,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要从这个目标着眼,采取适当的训练措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步一步地向着目标迈进。阅读教学除了着重培养阅读能力,同时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认真读书,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动笔圈、点、画、记,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读书时坐姿端正,注意用眼卫生;善于使用工具书;坚持课外阅读等等。

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篇二十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复述。

难点:理解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

2、解释题意。

动手试一试里的试,意思是尝试、试验的意思;试一试是尝试一下;动手试一试是动手做一做,看结果是什么样的意思。动手做和动脑子想应当结合起来,但有时要强调动脑子想,而有时就要强调亲自动手做。这篇课文就是强调要亲自动手做。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标好节号。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本课的生字,能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的字形。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实验觉得漫问题正确科学家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卡。

另丽夫试一试如果只有著名

(2)指名读生字词,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另:另外。问题:要解决的疑问。觉得:感觉到。正确:对。

科学家:作科学研究工作有成就的人。

(4)抽词卡让学生读。

3、个人练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教认新偏旁。

五、布置读课文,思考问题。

1、科学家做了什么实验?提了什么问题?两个同学怎么回答的?

2、玛利亚作了什么是实验?提了什么问题?科学家怎么回答的?

3、玛利亚后来成了什么样的人?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提问上节课留的思考题,依次指名回答。

二、精读训练。

1、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四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五六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

2、依次进行讲读。

第一部分:

(1)指名读

(2)问:第一段讲了什么?

(3)第二段有几句话?每一句分别说了什么?这是为什么会产生什么结果呢?

(4)第三四段说了什么?

(5)看图回答问题。

图上画有几个人?他们是哪些人?桌子上摆着什么?科学家的手势说明他在说什么?

(6)小结:这部分讲科学家做实验、提问题,两个同学分别作了回答。

第二部分:

(1)指名读

(4)小结:这一部分讲的是玛利亚作了试验,向科学家提出问题,科学家作了回答。

(5)齐读第二部分。

三、布置再读课文。

1、思考: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体会、收获?

2、照课文习题三的要求抄写词语。

第三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继续精讲训练。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说了什么?

3、简介居里夫人。

4、为什么这篇课文最后要写这一句话?

三、总结。

这篇课文说的是居里夫人小时侯学习有疑问就亲自做试验,得到正确的答案。说明了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个道理。你们学了这篇课文以后,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可以自由谈谈。

四、朗读指导。

五、复述指导。

1、揭示复述提纲以启示学生复述的顺序。

2、利用板书,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串连。

3、指名复述,师生评议。

4、同座二人交替复述,互提意见。

六、作业练习。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科( )如( )另( )

种( )和( )只( )

2、用如果……就……、只有……才能……各说一句话。

3、听写:有些问题……正确的答案。

4、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篇二十一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动手不动脑,事情办不好;动脑不动手,啥也办不到。动手又动脑,才会有创造。

设计意图:这是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上已学的一首儿歌。采用孩子们喜爱又熟悉的儿歌导入,实现新旧知识迁移,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情境,引起孩子对课堂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对所要学习的新课也兴趣大增,会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新课标指出——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这样能更好地实现学生学习主体角色转换)

1、请小朋友分段朗读课文,尽量读正确;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出读的同学是否读正确,听完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无论是让学生的读还是听,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同时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要自己能读懂课文,还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2、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读完之后划出你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无论在课堂中有什么样的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使学习对他们来说成为一种乐趣。同时关注学生的差异,让他们自己找不认识的字,这样的学习就有了一定的目的性。

3、老师用多媒体把生字朋友请到了大屏幕上,开火车读、齐读生字,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边识字边巩固识字方法,采用各种方式识记生字,说说你是用什么好的方法记住他们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检查学生的认字、识字情况,充分肯定每个学生识字的方法,给他们鼓励和自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课文的小主人公是谁?她遇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1、在课文中找一找,奇怪的问题是什么?奇怪在哪里?“满”与“漫”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按他所说,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样”指的是什么?那么结果是什么?这个问题是谁提出来的?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科学家?朗读科学家的话,前两句读出肯定的语气,第三句读出提问的语气。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联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的字词理解科学家的话,从整体上让学生知道这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奇怪”。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技能。

2、当科学家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小朋友们各有什么反映?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接受知识主要是以直接的感受和经验为主,这一环节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当时小朋友的反映,这样更为生动形象一些。

设计意图: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知识的学习和对问题的理解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让他们从把课文中的事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当自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会是怎么来处理的?把自己的行为与课文中的主人公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将文中情景置于生活中,进行思维和语言表达训练。朗读并理解妈妈的话,体现语文教学的基本主体。

1、孩子们,你们相信她的实验吗?那你想怎么办?

设计意图:结合本文所学的内容让学生也亲自动手实验一下,检验文中的小姑娘做的实验是否是对。让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实践的科学意识。新课改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仅有想法,更要有行动。

2、(做实验)你看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科学家一开始在我们的心目中是那样的伟大,小朋友是那么的崇拜他,但是他却告诉小朋友们一个错误的答案,伊琳娜越想越生气。那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她生气了?设计意图:将课文中的实验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通过自己所看到的实验和自己的仔细观察看到的结果,来用事实证明科学家的话是不对的,从而让学生有一种成功感。

1、伊琳娜的实验结果和科学家说的一样吗?这时她心里怎么样?生气了的表情是怎样的?说话的语气会是怎样的?她生气的时候的表情会是怎样的?会怎么说?朗读课文中伊琳娜生气了说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2、科学家真的是在骗我们小朋友吗?(不是)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的目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科学家当时为什么要“欺骗”小朋友,从而让他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不管什么事,只要是自己有怀疑就要亲自动手做做看。

3、听了他的话,伊琳娜还会生气吗?为什么笑了?可能会说什么?

4、分角色演读课文,师生共同再现课文情景。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让学生充分的体验,让他们有体验的过程。在学完了课文之后,在这里就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形象再现课文内容,再一次从整体上让学生来把握课文所讲述的内容,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感受和反馈的过程。

1、教师表情讲述《小马过河》的故事,让孩子们再次感受亲自实践的重要性。

2、说一说:学了课文,听了故事,你明白了些什么?

设计理念:通过说一说,让学生充分表达,并引导学生表达完整,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对文章内容和思想的概括、理解能力,从说中更加深对文章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感悟,以完成本课知识技能训练目标,并为进入三年级学习篇的训练打些基础;完成课堂情感目标——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勤于实践。

3、在教师的赠语声中结束课堂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勤动手和脑,才会有创造;

勤动手和脑,成功就近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08966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