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语文教学论论文(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3 05:00:08
2023年语文教学论论文(实用8篇)
时间:2023-12-13 05:00:08     小编:LZ文人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语文教学论论文篇一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论文吧。

摘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和学习的关键方法,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朗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教学有效性

虽然很多学校已经认识到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但是从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现状可以看出,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语文教师必须详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调整对策,实现有效教学。

一、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是在进行语言实践,无论文章的形式如何、内容如何,这些内容最终都会转换成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只有保证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学校在采用传统的语文朗读教学模式和理念,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降低了学生朗读的热情和积极性,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率低下。小学课堂朗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小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朗读的数量,更要注重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质量,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朗读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从课堂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一些语文教师认为课堂朗读只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插入环节,没有认识到语文朗读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师会让学生齐声阅读文章,阅读结束后教师会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讲解,学生无法参与朗读教学,学生只能单一地记录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学生根本无法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成效有很大影响。但是,从很多小学教师结构看,学校缺乏专业的语文教师,现有的语文教师大部分是由其他专业转向语文教学的,教师缺乏朗读教学实践经验。除此之外,学校很多语文教师的年龄偏大,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差,观念陈旧。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丰富朗读教学内容

要想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必须充分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制订朗读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朗读学习的空间。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要在教材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但是,语文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朗读教学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脱离学生实际,要体现出朗读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朗读的热情和积极性。新课标下,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朗读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

(二)引导学生感知朗读内容

在学生朗读一篇文章时,只有多次阅读才能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才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在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学生的第一次阅读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感知朗读内容。学生在朗读文章时发音必须准确无误,并能够理解文章中词语的含义,理清朗读文章的脉络。在开展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准备,反复阅读朗读文章。在学生开始朗读文章之前,语文教师需要结合朗读内容为学生设置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朗读文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除此之外,语文教师必须合理控制文章朗读的次数,朗读的次数并不是越多越好,对于比较简短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三遍,对于内容比较多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五遍。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比较弱,在朗读文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语文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朗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语文课堂朗读的有效性。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文章中不理解的问题标记出来,先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都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谈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的难点,解决问题。

(三)指导学生欣赏朗读文章

学生在第一次朗读文章时必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教师在学生第一次朗读结束后就为学生解答朗读中遇到的问题,那么学生的依赖性就会增强,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因此,在学生第一次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出提示,让学生再次朗读文章,并根据教师的提示思考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反复朗读文章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捋顺文章脉络,找出文章各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学生朗读学习中,语文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减少批评性的语言,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学评价是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朗读过程和学习结果展开合理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让教师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避免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调整对策,提高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效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朗读内容,这样才能真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要在朗读教学中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既然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必须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多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朗读不仅仅是依靠课内时间,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朗读,丰富知识储备。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为小学生推荐一些有意义的朗读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对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定期参加专业化培训,积累朗读教学经验,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并提高自身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的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小学课堂朗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小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但是,很多语文教师认为课堂朗读只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插入环节,没有认识到语文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教学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脱离学生实际,要体现出朗读教学的趣味性。在学生开始朗读文章之前,教师需要结合朗读内容为学生设置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朗读文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朗读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提示思考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2]严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xx.

[4]孟广珍.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北极光,20xx,09:90.

[5]曾得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朗读教学[j].科普童话,20xx,46:49.

语文教学论论文篇二

散文作为高中语文的重要内容,重要培养学生的欣赏、理解、审美能力,尤其是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因此,应该加强对散文阅读的教学,但是当下高中语文散文教学存在着很大的缺点,所以,必须要采取有效地对策加以改进。本文主要围绕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瓶颈及对策展开分析和论述,首先介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瓶颈,然后提出加强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的有效对策。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教学;瓶颈对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重在传承中国的悠久文化,尤其是散文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十分有帮助,但是由于当下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的审美教学存在着一定的瓶颈,不仅缺乏重视,而且没有科学的审美教学培养目标,影响到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促使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效果得到提升[1]。

首先,在审美培养中,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对高中语文散文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一般都是进行文章的分段讲解,主要让学生了解散文的中心主旨大意,缺乏审美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难免忽视学生的审美教育。在当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缺乏明确的审美教学目标,影响到了学生阅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和培养。其次,缺乏对学生阅读审美过程的重视以及支持,在目前高中语文散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重视的是学生的阅读结果,而不重视对于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审美培养,一般来讲,当下教师教育关注的就是学生分析问题是否正确,答案是否与标准答案一致,在这种阅读目标培养下,难免导致学生在阅读中也忽视了审美能力,而单纯为了提高语文成绩,进行散文的阅读。甚至部分学校为了提高教学的成绩,要求学生对于散文阅读进行有侧重点的阅读和分析,导致学生很难培养自身的散文阅读审美情趣[2]。最后,缺乏科学合理的阅读评价。高中的学生本身在进行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很难准确的把握文章中心主旨大意,导致其学习兴趣不高,一旦教师不能够给以正确和积极的评价,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丧失对于散文阅读的兴趣。若教师只是根据答案进行散文的讲解,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一定的限制,无法进行个人思维的想象,降低了学生的主观性,使得学生在散文的阅读中,无法对自身的审美与阅读能力进行锻炼与提升[3]。

并能真正的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必须要把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性的开展散文阅读教学,注重在课堂上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比如说在对《荷塘月色》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其作为一篇优秀的散文,可让学生进行反复的阅读,甚至可以是背诵,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不断阅读或是背诵,使学生能够明白该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与内涵,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审美技巧。在这篇课文教学目标制定的过程当中,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们掌握住景色描写的相关特征,并且能够利用景色来抒发自身的情感,从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4]。

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师在进行散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不太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所以应该必须要加强散文阅读学习过程,同时要积极的引导学生掌握住散文阅读的要点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尤其是了解散文的表现形式,这样学生才能够渐渐的掌握住散文阅读的审美分析过程,从而不断提高散文阅读技巧,进而培养自身的散文审美能力。比如在学习《故都的秋》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对本篇文章中的重点以及所描写的景物进行分析,并在适当的时机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文章的情感以及作者的情绪变化,也促使学生在不断的分析与教师的指导中,能够掌握该种类型文章的审美技巧。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其评价对于学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把握住科学准确的评价方式,能够在进行散文阅读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当中给予学生积极肯定的评价。积极的发现学生散文阅读的不足以及优势,这样才能够及时的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尤其是在散文阅读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内心活动,经过认真的剖析,学生才能够了解散文阅读的分析技巧,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5]。第四,审美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审美能力的培养并不是短时间的问题而是要循序渐进,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通过解读示范,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慢慢的学生就会“照猫画虎”,增强自身的散文阅读能力,准确把握散文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进而提升审美能力。例如,学习荀子的文章《劝学》,学生建立起来基本的审美标准以后,就能够在阅读中慢慢感受到文中的思想之美、韵律之美、节奏之美、结构之美、艺术之美,逐步增加他们的体验,渐渐提升他们自己的审美能力。

在高中教学中,散文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着重把握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所以,面对当下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教学的瓶颈,必须要树立科学的审美教学目标,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散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学,另外最重要的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论论文篇三

通过这次国培学习,我明确了新教改的指导思想,改变了教学理念,学到了许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一,改变了教学理念

我们走进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源头活水,,学习到许多新理念,让我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思想观念,树立了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今后在教育方式上,我要把新的理念用于课堂教学,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用新教改的教改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二、提高了备课能力,

通过这次国培学习,我对备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明白了备好一堂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备好一堂课才能上好一堂课。使我懂得了备课的五项基本功,掌握五项备课的五项基本功此,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得以应用,教授们具体、精彩的讲解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

三、改变了教学模式

通过这次国培学习,不仅开阔了视野,加深了对语文内容本质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我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和诠释了我所热爱的语文教学。新课程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

通过这次的培训使我明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把自己放在引导者的位置,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走向生本教育,提高课堂效率。明白了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在教学中,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组交流、全班交流等。明白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当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指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明白了教师是教学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观察、感知、参与、倾听、交流。调控教学方向,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总之,这次的国培教育,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我会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打包,再慢慢的咀嚼、消化,进而将这些知识内化为我学习的动力,教学的资本储存起来。

语文教学论论文篇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学的定位,并不能仅局限于三尺讲台。课后的继续学习与实践,也是“兴趣教学法”的重要内容。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认真寻找课堂与课后的结合点,带领学生感受自然,尝试实践,实现知行合一。比如讲完《望庐山瀑布》,便可在周末组织学生郊游,看一看真正的瀑布,讲完《农业的变化真大》,完全可以带学生去感受一下新农村的风貌。通过躬身实践,学生就会切实体会到所学知识的意义,进而萌发更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总之,从教学实践来看,兴趣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积极性,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行兴趣教学法,既是时代的要求,更是遵循“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必须。

语文教学论论文篇五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现代人开始认识到了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为此,在中小学教育环节当中开始结合实际情况,将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纳入到正常教学任务当中。通过对小学阶段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以此实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升。小学阶段属于幼年孩子的思想启蒙时期,也是学生的黄金时期,通过提升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让学生形成更加敏锐的思维,确保学生能够在健康的环境当中获得发展。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实际情况,并详细阐述了有关口语交际教学方面的具体对策。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加入口语交际十分必要,是现代社会当中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为此,本文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角度出发,一方面分析教学原则以及具体目标,另一方面则需要从问题角度出发,重点探究教学中的主要策略内容。希望能够对未来教育发展提供帮助。

1.1生活化原则

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生活化的原则,学生需要通过日常生活进行语言交际锻炼,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口语能力。实际上这就是生活化原则的一种表现形式。学生可以使用口语交流方式传递思想,并可以在现实生活当中寻找到兴趣爱好与他人之间进行分享。在生活当中,学生以及家长之间的交流也是口语练习中的一部分。

1.2尊重原则

在小学阶段进行口语交际教学需要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尊重原则,口语交流本身属于一种交流与交换的过程,交流需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又需要彼此之间相互尊重。教学中,教师以及家庭都应当充分尊重孩子,并相信科学的教学方式。

1.3个性化原则

在教学环节当中需要充分认知到个性化原则的重要性。教师以及家庭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将落脚点放在孩子的身上。因为孩子的实际成长环境、成长经历彼此存在差异性,教学策略与方式也应当充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教师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效率提升。

2.1学习环境方面

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实际学习环境存在问题,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学生缺少具有统一性标准的学习环境。小学生主要将自己的时间用在学习当中,但是因为试压力相对较大,教学中学习内容比较繁重,学生无法抽出时间进行训练。学生缺少了实际锻炼的机会则口语交流教学就丧失了其意义。此外,网络以及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的兴趣发生了转移,造成了学生不愿参与到口语交际教学当中来。家长对口语交际练习的重要性认知不足,造成了家庭环境以及学校环境都不利于开展这项工作。

2.2训练与生活脱节

日常学习过程中,因为学习压力大,时间紧张,造成了课堂当中对词组造句等形式的教学重视度不够,语言表达以及训练的时间一再受到压缩,这就让学生不能够更好的开展语言交际练习。然而,口语交际教学中的重要前提就是想与说,需要学生进行快速思维反映,一旦失去了这种环境,让语言环境变得更加孔洞则学生就不能够更好的揣摩自己的真实情感。

2.3弱化了思维训练

语文教学过程中,随意性以及盲目性水平较高,针对学生思维方面的训练也更少。口语交际当中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引,否则学生就只能够进行低级水平的聊天。这样也就无法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学生在这个学习阶段,语言能力较差,这就会让学生说话随便,不能够遵循语法表达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师进行思维指引,加强训练必不可少。

3.1创设具体的口语交际环境

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要不断创设具体的口语交际环境,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认知水平的特点,应当注重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之间的联系,从而有助于小学生健康审美的养成以及积极的人生价值观。首先,创设的情景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通过角色表演或者是游戏等等让学生产生口语交际的欲望。其次,创设的情境要真实、有意义,而且要符合特定的历史文化需要。让学生领悟在不同的交际场合,围绕着不同的谈话目的以及不同的交际对象,应当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交际态度。最后,在创设情景时,还应当具有一定的人文内涵,要使得学生在这种情景中领悟到一定的人生价值,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

3.2建立有效、科学的评价机制

对于学生口语交际的评价应当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进行,从而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同时要注意其评价的目的是在于注重学生多方发展的潜力,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同需求以及差异性,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因此,在评价时,不应当只是用一种评价机制来进行,在新课标中有过程方法、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对于学生的种种想法不应该轻易否定,评价中应当出现描述性以及表现性的语言,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及长处,去鼓励学生大胆地练习口语交际。

3.3训练学生的说话“语法”

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要将学生的“语法”教学放在重要位置。语法即学生的说话方法,比如,教师可以设置意思相同但是语气不同的一组句子,让学生进行模仿,或者想象。在训练中,要学习将一句话说好,要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以及为什么,带着这几个问题进行语言的组织才能将话说得有条理,才能说一句完整的话,打好语言基础,提升自身的语言说服力。

综上所述,现实生活当中人们的一切活动都需要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语言的使用有时能够让一个人心情愉悦,心悦诚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并结合口语交际联系情况,重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更近一步为学生提供良好环境。

[1]刘陇丽.兰州市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2]石芳媛.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xx.

[3]郭东霞.乌海市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xx.

[4]钦林红.技工院校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评价体系探究[a]..中国职协20xx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xx:6.

[5]高毛毛.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xx.

作者:王连平单位: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海小学

语文教学论论文篇六

语文是展示心灵的学科,基于这个平台开展心理教育,使教育的功能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就要转变观念,挖掘出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去感染学生,开导学生,使其健康成长。

初中语文;转变观念;心理健康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承载着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重任。语文教师应在课堂上要展示出学科魅力,利用平等的对话和交流环境,促进课堂和谐发展。同时转变教育观念,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积极疏导学生不良的心理情绪,有目的地进行个别开导,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乐观、健康地成长。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学生的主体性备受关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没有交流就没有语文学科的发展;没有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就没有平等关系的体验。只有让学生在师生关系中感受到一种平等、一种理解和尊重,教师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才能做到水到渠成。例如,在《紫藤萝瀑布》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你能清晰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和顽强么?下面我先和同学们来讲一讲关于身边真实的故事好吗?……”教师先讲述宗璞以及她的弟弟身患绝症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生活的不幸,接下来再让学生讲述身边的故事,教师认真倾听。在这样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走进这一课的学习,将会让学生对生命产生新的认识,懂得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懂得了要积极地面对生活,懂得了社会上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幸与不幸,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学生这样的收获,都是教师为他们创建的课堂环境衍生出来的。教师课堂观念、地位的转变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每堂语文课,教师都应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沟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内心充满阳光。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情真意切的、充满着正能量的文章,教师要充分地挖掘出这些正面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让真善美不断地影响他们的思想。文章中那些坚贞的、积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处事方法等将是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疏导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自主的课堂中发现它们,感受它们,学习它们,让它们不断驱散学生内心的阴霾,让学生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例如《再塑生命的人》这一课的教学,很能激励学生。海伦凯勒,一个盲聋孩子,最终获得非凡的成就,她的.成功除了碰上教育有方的莎莉文老师,靠的是什么呢?我设置了若干环节让学生体验、讨论和感悟。课前,我让学生用红领巾蒙上眼睛在黑板和草稿纸上写“我什么也看不见,我很难过”。然后,让学生捂紧耳朵“听”同学和老师讲话……学生看着黑板上重重叠叠的“字”,“听”不到同学和老师说什么的时候,他们真的感到了难过。我又顺势设置了一个关于心理健康的问题:“在面对自己成绩的时候,是不断地超越还是安于现状,甚至自暴自弃?”与海伦凯勒相比,我们是一个健康人,我们有什么理由甘于堕落?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指引下,逐渐明白了坚持和面对困难的重要意义。教材中有着心理教育丰富的食粮,教师要不断地挖掘出这些精神因素并加以拓展,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真正地受到教育,获得启示,健康快乐地成长。

初中时期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极易受到社会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且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成熟,在这个时期面对着升学、早恋、攀比等各种情绪上的压力,心理问题是极其容易出现的。他们的倾诉对象往往不会选择家长和老师,当然有的时候也不会选择自己的同学,而久而久之,这些压抑在心中的苦闷便无从排解,从而形成心理诟病,且治疗起来不是那么容易。教学是一个不错的平台,可以帮学生建立一个心灵交织的纽带。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我往往会选择一些易于了解学生心理的话题让他们习作,满足他们倾诉的欲望。比如,面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我曾以“转折”为话题布置过一篇作文。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告别了童年最要好的小伙伴;告别了度过六年美好时光的校园……上初中了,意味着人生的一次转折,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可是,一个月过去了,我却容不进我所在的班集体,我该怎么办呢?……”如果不是作文,我也许很久也不会知道这个孩子心里想什么。但是,在他的作文中我看到了,他完全沉浸于童年的美好时光,留恋曾经的人和往事,而不能融入现在所在的班级。写作文的时候,他毫无顾忌地宣泄了内心的情感,把淤积心中已久的话语在文章中倾泻而出。于是我找到了他,并对其不断地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帮他走出过去,面对现在。慢慢地,他融入了这个班级中,不再产生偏激思想,和班里的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学是与学生心灵进行对话的窗口,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润泽学生的心灵,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并及时疏导,使学生走过迷茫的青春期。

语文教学论论文篇七

多媒体技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语文教育教学过程是传播教育信息的过程,是传者(教师)借助一定的渠道(媒体)向受者(学生)传送一定的教育信息,从而引起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化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经常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教懂、教准、教活、教精,使学生达到乐学、善学、勤学、活学,从而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

一.画龙点睛

突破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赞美白杨树,讴歌了边疆建设者们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奉献精神。从课题看,这似乎是一篇状物的文章,其实作者是通过对白杨的赞美来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崇高品格。这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一个包括两个录像片、一个文字片和一个图文片的课件。在教学中分以下几步实施:

1、利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录像突出教学重点:了解白杨树的特点。教学中当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了白杨树高大挺秀的外形特点和生命力顽强的品格特点后,教师适时地放第一段录像:《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画面上,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直插蓝天,在漠漠黄沙中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学生在学习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看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直观地验证了白杨树的特点,所配的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美的情境之中,接着教师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

2、利用建设者建设新疆及新疆变化的录像突破教学难点:了解新疆建设者的品格,发现白杨树与建设者的共同点。在学生通过交流查找的资料,初步了解了一些新疆建设者建设新疆的事迹后,教师放这段录像,学生亲眼目睹了边疆建设者艰苦创业的情景和新疆翻天覆地的变化,心中充溢着对建设者由衷的敬佩。同时也发现了建设者与白杨树的共同点: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利用文字片和图文片巩固教学难点。在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了白杨树与建设者的共同点后,用文字片出示爸爸说的话,请学生朗读,从而进一步理解爸爸的话的深刻含义。然后,再出示图文片,图文片中的文字部分还是爸爸的话,背景部分的图片共6幅,上面3幅是白杨树在戈壁滩上防风固沙的景象,下面3幅是建设者辛勤劳动的情景,爸爸话的两层含义:既赞美白杨树高大挺秀、生命力顽强的品格,更赞美了建设者不畏艰苦、扎根边疆的精神,在这张图文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到这里,可谓是水到渠成,学生终于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借物喻人,借赞美白杨树赞美建设者。

从《白杨》教例可知:多媒体技术在阅读教学中所起的画龙点睛的作用正是因为它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借助与其他教学手段难达到最佳效果的部分。

二.创设情境

激发情感

儿童的情感是易于被激起的,如果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如果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一定能达到儿童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而多媒体在这方面发挥着他独特的魅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有利优势,无疑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觉效果。

《桂林山水》一课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围绕着桂林山水之美,祖国山河秀丽,我设计这样一个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在教学中分以下几步实施:1、出示一幅图文片:中国地图,并用动画技术突出显示桂林在祖国地图上的位置。2、出示一张文字片:桂林山水甲天下。通过对甲字的讲解,点出了桂林山水在世界游览胜地中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激起学生一睹为快的强烈欲望。3、老师抓住时机放一段已编辑好的配乐录像,用假想旅行的方式把学生带进山清水秀的情境之中。学生此时被多媒体课件带入了优美的情境中,此时,他们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主动探求,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这样,一上课就渲染了气氛,拉进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全文作了必要的情绪铺垫。

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语文教学中,在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的同时,还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就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向课外延伸

扩大知识量

我们正处于现代信息社会之中,我们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果,恰当扩大信息量是一个重要环节。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素质。

比如,在进行《只有一个地球》的课堂教学时,首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系列美丽的大自然的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与小鸟的啾啾鸣叫,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多么的迷人,激发学生了解地球的兴趣,通过学习课文,学生知道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然后,播放两段录像,让学生看看目前我国严重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可怕现实,地球在人类的摧残下,已经失去了许多美好的东西。通过美与丑的对比,让学生的心中油然而生“地球只有一个,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的强烈欲望;最后,通过学生讨论自己在课外收集到的许多地球的污染现状信息,教师再给学生补充许多目前地球严重受污染的有关资料,包括数字信息,图片信息,文字信息,录像信息,让学生从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分组讨论,想想办法,“我们该怎么办”?学生的好奇探索的心理一下被调动起来。此时,教师可以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课外,让学生课后自己去看有关的书籍,了解有关的环保知识,让学生成为“保护地球的小卫士”,成功开展“大手牵小手”的环保系列活动。

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充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通向课外世界架起一座桥梁,把他们引向充斥着浩瀚知识的课外大海,让学生在知识的大海里留恋忘返!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教学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极大地拓展时空,不仅可以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而且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了条件,同时还会营造出一种愉悦、和谐、民主、平等竞争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从多渠道、多角度接受信息,扩大知识面,增加感染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语文教学论论文篇八

摘要: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当充分创新理念,立足于教学实际,不断改进方式手段,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创设良好的条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水平

跟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相比,新课程改革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这一要求,教师要从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程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动力及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等方面入手,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不注重对学生良好预习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学目标,结果是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时间不足,教学活动针对程度与效率水平都不高,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预习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认识预习作用。我将班级学生分为两组,其中一组要求开展详细的课前预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课堂提问时,预习组的正确率明显高于未预习组。在教学总结时,我充分肯定了预习组的学习成效,以预习活动的实际成效让学生乐于接受预习活动。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我在教学中着重要求学生结合学习目标,拟定预习题纲,增加预习活动的针对性,避免了预习活动的盲目性。最后,教师要指导科学的预习方法。如文言文预习中,我要求学生采取“读、想、划、做”四步预习法,读通全文,逐字逐句查阅工具书,独立思考,初步了解大意,将自己无法解决的地方做上记号,并尝试做一做课后习题,检测一下自学成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采用以引导、启发学生为主的探究式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在自主探究教学中,教师应当发挥好组织、引导、启发等方面的作用,提高探究教学的成效。首先,教师应当组建好探究学习主体。学习小组是较为合适的载体,在一般情况下,小组成员数量控制在6—8人,人数太多难以控制秩序,人数太少又形不成探究的氛围。同时还要注意将班级各个能力层次的学生均衡地编到各个小组,体现公平原则。其次,教师要设计好探究提纲。探究题纲要体现全面、引导和逐层深入原则。

例如在《皇帝的新装》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探究题:开头为什么要着意写皇帝喜欢“穿得漂亮”?骗子为什么要介绍“新装”的特性?皇帝为何相信骗子有关“新装”特性的内容?皇帝、官吏为什么要违背意愿称布料美?皇帝、官吏、骗子的行为映射了什么社会现象?作者为何借小孩子之口道破真相?从童话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按照提纲开展探究活动,可以自主完成学习目标,充分体现了主体地位。最后,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

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坚持“一刀切”的陈旧模式,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激发,甚至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理念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充分兼顾学生的差异性,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能够兼顾到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其中分层教学模式的广泛运用是较为有效的方式。

教学评价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改革教学评价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成效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当注重这一方面的探究,从提高评价的全面性、体现评价的激励性和体现评价的差异性三个方面入手,提升评价质效。首先,教师应当提高教学评价的全面性,改变知识性考核的单一模式,将语文能力发展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将语文能力培养目标进行细化与量化,折合成具体分值,采取“书面考试+平时考核”相结合的客观评价方式,较为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其次,教师应当对学生开展分层次评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教师应当尊重这样的客观差异性,对学生进行分层考核。尤其是要注重对班级后进生进行单独考核,设计难度相对低一些的题型,兼顾学生的实际水平。最后,教学评价还应当体现激励性原则。在学生经过了努力,但是没有取得较好成绩的'时候,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勤奋精神予以肯定;在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也要加以表扬,激发学习动力。

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之内,还应当充分拓展教学空间,将课外实践活动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教师可以从组织兴趣小组活动、开展语文学习竞赛和进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强化课外实践活动的辅助作用。首先是组织好兴趣小组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兴趣和自身能力特点,开展相应的兴趣小组活动,如文学兴趣小组、古诗词研究小组等,满足学生的学习探究需求。其次是组织好与教学活动相关的竞赛。可以结合教学进度安排,开展课文背诵竞赛、读后感竞赛、口头小作文竞赛等,配合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最后是组织社会实践,主要是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参观重要场馆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为作文教学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当掌握创新理念,立足于教学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创设良好的条件,促进学生的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09805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