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是将自己在某个领域积累的经验与他人分享的一种方式。总结要注重实用性,提供具体可行的建议或改进方案。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篇一
教师讲课语言清晰,有较强的表达和应变能力,课堂教学基本功好。
乘法公式的引入,使学生既复习了多项式的乘法运算,又形象直观地理解了乘法公式的内在实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以点拨为主的教学。对于公式的性能严格要求学生理解,课堂内的练习量、内容及安排上恰当好处,有基本运用公式,有变式运用公式,也有适当的加深应用,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
一点建议:
1、引入时,还可以安排得生动一点,可以先设疑,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猜想,归纳,以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兴趣,或采用多题的多项式乘法运算,当学生感到有些“烦“时,让学生猜想这类运算能否运用简单的结论来得出,从而使学生感到今天要学的内容的重要性,这样学生的学习将更主动。
2、刚才说过语言清晰,但不够精炼,尤其在总结公式特征时,未能用简练的语言描述出特征,以致学生在完成例题和练习题的过程中,对在运用公式之前需要变型的题型,出错率较高。其实平方差公式的特征就是有两项相同,而另两项恰恰是互为相反数或项。相同项在前,相反项在后,结果才能用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
3、对于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敢于让学生大胆上黑板演示是好的,但过程繁琐,缺乏精炼,直观,不能让大部分学生弄懂。这时我们老师应该给出恰当准确的解释。
以上是我的浅显认识,不妥之处,还望杨老师海涵,大家批评。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篇二
本节课属于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第二节中的内容,前一节已学习习近平方差公式,这一课主要研究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及应用。教学关键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几何背景,并能准确应用完全平方公式解决相关问题。教学后我进行反思如下:本课的知识要点是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会应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已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能突出重点,兼顾难点。本节课上学生体会了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数学思想,并知道猜想的结论必须要加以验证;授课思维流畅,知识发生发展过渡自然,学生容易得到一些结论但在老师的.引导下又使问题的探讨得以不断深入,学生思考积极、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采用以小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各小组展开激烈的比赛。整节课都在紧张而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生非常活跃。人人都能积极参与。先从代数式的几何意义出发,激发学生的图形观,利用拼图的方法,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归纳公式,然后强调数值的计算,使学生掌握公式的计算技巧。从而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原则。让学生自编符合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结构的计算题,从而有效地将两类公式区分开,深刻认识公式的结构特征,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课后感觉应该引导学生用文字概括公式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抽象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个别指导较少。对于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应让学生自己纠错,教师不应全权代劳。如利用两数和的公式计算(a+b)2环节,两位学生分别讲述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应该让全体学生根据其方法进行计算,自主验证,即使有些学生写不出来,也会因为经过思考而印象深刻,如果为了节省时间教师自己代劳,那样就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效果也较前者差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1、在教学中要讲法则、公式的应用,也要讲公式的推导,使学生在理解公式,法则道理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比如:我们要借助面积图形对完全平方公式做直观说明。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篇三
(2)切勿把“乘积项”2ab中的2丢掉.
今后在教学中 ,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自编几道符合平方差公式结构的计算题,目的是辨认题目的结构特征.
2.引入完全平方公式,让学生用文字概括公式的内容,培养抽象的数字思维能力.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篇四
一、学习目标:
2.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二、重点难点。
难点: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灵活应用平方差公式.
三、合作学习。
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吗?
12001×19992998×1002。
导入新课: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
1x+1x-12m+2m-2。
32x+12x-14x+5yx-5y。
结论: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即:a+ba-b=a2-b2。
四、精讲精练。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篇五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八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整式的加、减、乘、除及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对多项式乘法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因式分解》《配方法》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待培养,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多项式乘法法则、平方差公式的探索过程,对“完全平方公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完全平方公式”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
对公式(a+b)2=a2+2ab+b2的理解,包括它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语言表述(学生自己的语言)、几何解释。
难点确定为:从广泛意义上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符号含义,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篇六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朋友们:。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八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整式的加、减、乘、除及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对多项式乘法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因式分解》《配方法》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待培养,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多项式乘法法则、平方差公式的探索过程,对“完全平方公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完全平方公式”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
难点确定为:从广泛意义上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符号含义,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借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2.在探索讨论、归结总结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且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并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方法分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分析。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篇七
前不久听了我校朱昌荣老师的一节数学课,这节课是朱老师安排的一节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的新授课,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教师讲课语言清晰,有较强的表达和应变能力,课堂教学基本功好。
乘法公式的引入,使学生既复习了多项式的乘法运算,又形象直观地理解了乘法公式的内在实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以点拨为主的教学。对于公式的性能严格要求学生理解,课堂内的练习量、内容及安排上恰当好处,有基本运用公式,有变式运用公式,也有适当的加深应用,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
一点建议:
1、引入时,还可以安排得生动一点,可以先设疑,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猜想,归纳,以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兴趣,或采用多题的多项式乘法运算,当学生感到有些“烦“时,让学生猜想这类运算能否运用简单的结论来得出,从而使学生感到今天要学的内容的重要性,这样学生的学习将更主动。
2、刚才说过语言清晰,但不够精炼,尤其在总结公式特征时,未能用简练的语言描述出特征,以致学生在完成例题和练习题的过程中,对在运用公式之前需要变型的题型,出错率较高。其实平方差公式的特征就是有两项相同,而另两项恰恰是互为相反数或项。相同项在前,相反项在后,结果才能用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
3、对于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敢于让学生大胆上黑板演示是好的,但过程繁琐,缺乏精炼,直观,不能让大部分学生弄懂。这时我们老师应该给出恰当准确的解释。
以上是我的浅显认识,不妥之处,还望朱老师海涵,大家批评。
谢谢。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篇八
本周听了满老师的一节数学课,这节课是满老师安排的一节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的新授课,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教师讲课语言清晰,有较强的表达和应变能力,课堂教学基本功好。乘法公式的引入,使学生既复习了多项式的乘法运算,又形象直观地理解了乘法公式的内在实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以点拨为主的教学。对于公式的性能严格要求学生理解,课堂内的练习量、内容及安排上恰当好处,有基本运用公式,有变式运用公式,也有适当的加深应用,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一点建议:
1、引入时,还可以安排得生动一点,可以先设疑,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猜想,归纳,以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兴趣,或采用多题的多项式乘法运算,当学生感到有些“烦“时,让学生猜想这类运算能否运用简单的结论来得出,从而使学生感到今天要学的内容的重要性,这样学生的学习将更主动。
2、刚才说过语言清晰,但不够精炼,尤其在总结公式特征时,未能用简练的语言描述出特征,以致学生在完成例题和练习题的过程中,对在运用公式之前需要变型的题型,出错率较高。其实平方差公式的特征就是有两项相同,而另两项恰恰是互为相反数或项。相同项在前,相反项在后,结果才能用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
3、对于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敢于让学生大胆上黑板演示是好的,但过程繁琐,缺乏精炼,直观,不能让大部分学生弄懂。这时我们老师应该给出恰当准确的解释。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篇九
重点、难点根据公式的特征及问题的特征选择适当的公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议一议。
1.边长为(a+b)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2.边长分别为a、b拍的两个正方形面积和是多少?
3.你能比较(1)(2)的结果吗?说明你的理由.师生共同讨论:学生回答(1)(a+b)(2)a+b(3)因为(a+b)=a+2ab+b,所以(a+b)-(a+b)=a+2ab+b-a-b=2ab,即(1)中的正方形面积比(2)中的正方形面积大.
二、做一做。
例1.利用完全平方式计算1.102。
三、试一试。
计算:。
1.(a+b+c)。
2.(a+b)师生共同分析:对于1要把多项式完全平方转化为二项式的完全平方,要使用加法结合律,为使用完全平方公式创造条件.如(a+b+c)=[a+(b+c)]对于(2)可化为(a+b)=(a+b)(a+b).学生动笔:在练习本上解答,并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学生叙述。
四、随堂练习。
p381。
五、小结。
本节课进一步学习了完全平方公式,在应用此公式运算时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完全平方公式首先要熟记公式和公式的'特征,不能出现(ab)=ab的错误,或(ab)=aab+b(漏掉2倍)等错误.2.要能根据公式的特征及题目的特征灵活选择适当的公式计算.3.用加法结合律,可为使用公式创造了条件.利用了这种方法,可以把多项式的完全平方转化为二项式的完全平方.
六、作业。
课本习题1.14p381、2、3.
七、教后反思。
1.9整式的除法第一课时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单项式除法的法则过程,了解单项式除法的意义.
2.理解单项式除法法则,会进行单项式除以单项式运算.重点、难点重点: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难点: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的理解.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篇十
探索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出示投影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说你的理由1.xyx,(8mn)(2mn),(abc)(3ab).师生共同分析:此题是做除法运算,可以从两方面思考: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将除法问题转化为乘法问题去解决,即()x=xy,由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法则可得(xy)x=xy,因此,xyx=xy.另外,根据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由约分也可得=xy.学生动笔:写出(2)(3)题的结果.教师板书:xyx=xy,(8mn)(2mn)=4n,(abc)(3ab)=abc师:以上运算是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你能说说如何进行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系数、同底数幂、只在被除式含有的字母三方面思考,讨论充分后,由一名同学叙述,其余同学补充纠正.出示单项式除法法则(投影显示)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二、做一做。
三、随堂练习。
p401学生活动:让四名同学到黑板板演,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同伴可交流,互相订正.教师巡回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更正.待四名板演同学完成后,师生共同订正.
四、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在运用法则计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系数相除与同底数幂相除的区别;。
2.符号问题;。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篇十一
理解两个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
在运用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演算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复习导入。
2.计算,除了直接用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由于两数差可以转化成两数和,所以还可以用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计算,把“”看成加数,按照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教师归纳:当我们对差与和加以区分时,两个公式是有区别的,区别是其结果的中间项一个是“减”一个是“加”,注意到区别有助于计算的准确;另一方面,当我们对差与和不加区分,全部理解成“加项”时,那么两个公式从结构上来看就是一致的了,其结构都是“两项和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它们的积的两倍。”注意到它们的统一性,有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公式特点,提高运算的灵活性。
我们学习运算,除了要重视结果,还要重视过程,平时注意训练运算方法的多样性,可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运算过程的合理性和灵活性,从而真正的提高运算能力。
二、新课讲解。
温故知新。
与,与相等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说理,共同归纳总结出两条判断的思路:
1.对原式进行运算,利用运算的结果来判断;
2.不对原式进行运算,只做适当变形后利用整体的方法来判断。
思考:与,与相等吗?为什么?
利用整体的方法判断,把看成一个数,则是它的相反数,相反数的奇次方是相反的,所以它们不相等。
总结归纳得到:;
三、典例剖析。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篇十二
1、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多,教师既要全局把握,又要顺其自然,千万不可拔苗助长,为了后面多做几道练习而人为的主观裁断时间安排,其实公式的探究活动本身既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又是对公式的识记过程,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应用公式的本领。因此,不但不可以省,而且还要充分挖掘,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事情做且乐此不疲,更加充分的参与其中。对于这一点,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
2、在完全平方公式的探求过程中,学生表现出观察角度的差异:有些学生只是侧重观察某个单独的式子,把它孤立地看,而不知道将几个式子联系地看;有些学生则既观察入微,又统揽全局,表现出了较强的观察力。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契机,适当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他们“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优良观察品质。
3、对于公式使用的条件既要把握好“度”,又要把握好“方向”。对于公式中的字母取值范围,不必过分强调(实际上,这个范围限定的太小了);而对于公式的特点,则应当左右兼顾,特别是公式的左边,它是正确应用公式的前提,却往往不被重视,结果造成几个类似公式的混淆,给正确解题设置了障碍。
4、教无定法,教师应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步骤,切实把关注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来考虑,并依此制定合理而科学的教学计划。如,对于较好的班级,则可以优先发展,采取居高临下的教学思路,先整体把握再对比击破,或是将其纳入整体结构系统,采取类比的学习方式;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班级,则应以提高学习兴趣、教会学习、培养成功体验为主,千万不可拔苗助长,以防物极必反。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篇十三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并从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猜想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体会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本质,从不同的层次上理解完全平方公式,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
4、在学习中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感爱数学的内在美。
1、弄清完全平方公式的来源及其结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公式及其特点;
探索讨论、归纳总结。
一、回顾与思考。
1、平方差公式:(a+b)(a—b)=a2—b2;
公式的结构特点: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的乘积,即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
右边是两数的平方差。
2、应用平方差公式的注意事项:弄清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使用平方差公式。
二、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提出问题:
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实验田的总面积,并进行比较。
活动内容:
1、通过多项式的乘法法则来验证(a+b)2=a2+2ab+b2的正确性。并利用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推导出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2、引导学生利用几何图形来验证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
3、分析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并用语言来描述完全平方公式。
结构特点:左边是二项式(两数和(差))的平方;
右边是两数的平方和加上(减去)这两数乘积的两倍。
语言描述: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积的两倍。
2、总结口诀:首平方,尾平方,两倍乘积放中央,加减看前方,同加异减。
五、巩固练习:
一、学习目标。
1、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学习难点: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灵活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四、学习设计。
(一)预习准备。
(1)预习书p23—26。
(2)思考:和的平方等于平方的和吗?
1、已知实数x、y都大于2,试比较这两个数的积与这两个数的和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2、已知(a+b)2=24,(a—b)2=20,求:
(1)ab的值是多少?
(2)a2+b2的值是多少?
3、已知2(x+y)=—6,xy=1,求代数式(x+2)—(3xy—y)的值。
1、(5—x2)2等于;
答案:25—10x2+x4。
解析:解答:(5—x2)2=25—10x2+x4。
2、(x—2y)2等于;
答案:x2—8xy+4y2。
解析:解答:(x—2y)2=x2—8xy+4y2。
3、(3a—4b)2等于;
答案:9a2—24ab+16b2。
解析:解答:(3a—4b)2=9a2—24ab+16b2。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篇十四
这一节课主要研究完全平方公式的证明方法,关键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这两个公式的几何背景。
这节课我做的比较好的方面:
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通过拼图游戏,从形到数又从数到形,让学生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学生体会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并知道猜想的结论必须加以验证,本节授课思维流畅,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过渡自然,学生容易得到一些结论但在老师的引导下又使问题的探讨得以不断深入,学生思考积极,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
这节课采用小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紧张而愉快,学生及相互交流的同时又相互合作,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我也比较关注那些积极动脑,热情参与的同学,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从几何意义出发,激发学生的图形观,利用拼图游戏,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结论,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归纳公式,从而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的探究性学习原则。
这节课做的不足的方面有对学生个别指导较少,应到各小组当中去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学生拼图时间略微有些偏长,对后面的教学稍有影响,显的前松后紧。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篇十五
学习了乘法公式中的完全平方,一个是两数和的平方,另一个是两数差的平方,两者仅一个“符号”不同.相乘的结果是两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两数的积的2倍,两者也仅差一个“符号”不同,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时,要注意:
(1)切勿把此公式与平方差公式混淆,而随意写.。
(2)切勿把“乘积项”2ab中的2丢掉.。
今后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自编几道符合平方差公式结构的计算题,目的是辨认题目的结构特征.。
2.引入完全平方公式,让学生用文字概括公式的内容,培养抽象的数字思维能力.。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篇十六
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除了逆用平方差公式之外,还有两个相对来说较难的公式逆用即完全平方和(或差)公式:(a+b)2=a2+2ab+b2。
逆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关键同样是搞清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等号左边是一个二项式的.平方,等号右边是一个二次三项式,其中有两项是公式左边二项式中每一项的平方,另一项是左边二项式中那两项乘积的2倍。或等号右边记作:首平方,尾平方,2倍之积中间放。
有了前边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为基础,逆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只需要“颠倒使用”即可:等号右边作为“条件”,左边作为“结果”,但对学生来说,还是相当困难的。
1、写成“首平方,尾平方,2倍之积中间放”的形式。
2、按公式写出“两项和的平方”的形式,即因式分解。
3、两项和中能合并同类项的合并。
例题及练习的呈现次序尽量本着先易后难、先单一后综合的螺旋上升原则。
1、a、b代表单独单项式,如:(1)m2-6m+9(2)4a2-4ab+b2。
2、a、b代表多项式,如:(1)(a+2b)2-8a(a+2b)+16a2。
在此要有“整体思想”的意识,注意:相同部分作为一个整体然后再套用公式。
(1)ay2-2a2y+a3。
(2)16xy2-9x2y-y2。
(1)-m2+2mn-n2(2)3a2+6a+27。
尽管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但是学生作业中仍暴露出许多问题,如部分学生直接感到无从下手。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篇十七
完全平方和(差)公式是某些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相乘,只有掌握完全平方和(差)公式的一些本质地结构特点,才能正确地让公式更好地帮助我们进行简单计算。
要学好这部分,首先要注意掌握:
1、公式本身:(a+b)2=a2+2ab+b2。
文字叙述: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它们的积2倍。
2、公式的结构特点:等号左边是一个二项式的平方,等号右边是一个二次三项式,其中有两项是公式左边二项式中每一项的平方,另一项是左边二项式中那两项乘积的2倍。或等号右边记作:首平方,尾平方,2倍之积中间放。
3、公式中字母的广泛意义:既可以代表任意的数(正数、负数),又可以代表任意代数式。注意代表代数式时,要有“整体思想”的观念。
其次要注意易错点:
1、易错写:(a+b)2=a2+b2。
许多学生往往认为(a+b)2=a2+b2,甚至认为(a+b)3=a3+b3,(a+b)4=a4+b4,等等。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首先利用分地的`故事引入,第一个农夫分得a2+b2,第二个分得(a+b)2,然后让同学们对比2个代数式,通过各种方法说明这两者是不同的,比如计算法,代数字法,几何作图法(联系公式的几何意义),因而加深理解完全平方公式,并借此进行强化训练。虽然还有极个别学生出现2项的情况,但绝大部分明白了2倍之积中间放的意义。
2、两个公式中的符号易混:课堂上进行了教学的改进,把2个公式(a+b)2与(a-b)2并作一个公式来处理。为了避免符号上出现混乱,把2个公式的符号特点进行观察,得出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的结论。由此应对两项式的平方的符号问题,也省去了一些变号的烦恼。
3、两公式灵活运用。
在一些实际问题中,有些题目不能直接运用公式,需要一步转化才可以。如计算:
(1)(y-x)(x-y)(2)(x+y)(-x-y)。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篇十八
1、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会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2、通过整式乘法逆向得出因式分解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3、通过猜想、观察、讨论、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习建议教学重点: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篇十九
本节课属于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第二节中的内容,前一节已学习平方差公式,这一课主要研究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及应用。教学关键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几何背景,并能准确应用完全平方公式解决相关问题。教学后我进行反思如下:本课的知识要点是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会应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已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能突出重点,兼顾难点。本节课上学生体会了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数学思想,并知道猜想的结论必须要加以验证;授课思维流畅,知识发生发展过渡自然,学生容易得到一些结论但在老师的引导下又使问题的探讨得以不断深入,学生思考积极、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采用以小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各小组展开激烈的比赛。整节课都在紧张而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生非常活跃。人人都能积极参与。先从代数式的几何意义出发,激发学生的图形观,利用拼图的方法,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归纳公式,然后强调数值的计算,使学生掌握公式的计算技巧。从而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原则。让学生自编符合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结构的计算题,从而有效地将两类公式区分开,深刻认识公式的结构特征,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课后感觉应该引导学生用文字概括公式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抽象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个别指导较少。对于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应让学生自己纠错,教师不应全权代劳。如利用两数和的公式计算(a+b)2环节,两位学生分别讲述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应该让全体学生根据其方法进行计算,自主验证,即使有些学生写不出来,也会因为经过思考而印象深刻,如果为了节省时间教师自己代劳,那样就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效果也较前者差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1、在教学中要讲法则、公式的应用,也要讲公式的推导,使学生在理解公式,法则道理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比如:我们要借助面积图形对完全平方公式做直观说明。2.必须强调学生时刻把握公式的特征及用途。3.讲联系、讲对比、讲特征,要善于排除新旧知识间互相干扰的作用,规范板书。每节课的板书尽量坚持做到三保留:重要知识点保留,典型例题保留,学生易错点保留。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篇二十
(l)(2)(3)(4)。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选代表解答.。
练习三。
甲的计算过程是:原式。
乙的计算过程是:原式。
丙的计算过程是:原式。
丁的计算过程是:原式。
(2)想一想,与相等吗?为什么?
与相等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后,回答问题.。
练习四。
(l)(2)。
(3)(4)。
(四)总结、扩展。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公式中的完全平方公式.。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公式的结构特征,公式中字母含义和运用公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八、布置作业。
p1331,2.(3)(4).。
参考答案。
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121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