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工作都应改有个计划,以明确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怎样写计划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计划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计划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统计基础教学计划统计学教学目标篇一
本文“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精选考点”由统计师栏目为您整理,更多统计师相关内容请关注本网站!
会计要素按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6个会计要素。
资产主要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资产主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3.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
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预付款项、存货等;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
资产的确认条件: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首先应当符合资产的定义,还需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注入企业;二是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修定的现时义务。
负债具有两个特征: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负债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大类。流动负债是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负债: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以清偿;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负债首先应当符合负债的定义,同时还需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是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的特征:一是收入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二是收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三是收入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按企业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不同,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不同,可分为基本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附营业务收入)。
收入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收入的定义外,还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养活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工业企业的费用按其经济用途不同,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类。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发生的不能计入产品生产成本而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在利润表中,企业的利润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营业利润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利润,包括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它等于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投资净收益后的金额;利润总额是指企业在交纳所得税前的全部利润,它等于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净利润是指企业在交纳所得税后可供所有者支配的利润,它等于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金额。
静态会计等式:资产=权益=债权****益+投资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它是会计的基本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被称为资产负债会计等式。
动态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
静态会计等式与动态会计等式的转化: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2017中级统计师《统计工作实务》考点:统计和数据
2017中级统计师《基础知识》考点:统计学中基本概念
2018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考前模拟题及答案(6)
统计师中级报考条件是什么
2018年初级统计师《统计专业》基础检测题6
统计基础教学计划统计学教学目标篇二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区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区政府在一个多月前就做了安排部署。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推动乡街统计工作站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加快提升全区统计整体工作水平,使统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盛市统计局对开好这次现场会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省统计局杨天祥总统计师、市统计局秦来生总统计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临会议指导;杨总统计师在对我区统计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发展实际和当前统计工作的实际,就下一步如何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抓好统计工作,给我们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请区统计局和各乡街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借此机会,我也代表区政府,向盛市统计局长期以来对统计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统计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统计工作是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各级领导了解情况、研究问题、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统计信息、统计分析、咨询建议和对策方案等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具有重大现实作用。
首先,加强统计工作是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决策服务的现实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主体日益多元化,投资方式、就业方式、收入分配方式、消费方式日益多样化,经济结构和经济联系日益复杂化,经济信息量越来越大。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统计数据信息对各级党委、政府准确把握形势、正确制定规划、科学做出决策越来越重要。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必须通过统计工作来完成,只有加强统计工作,才能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才能避免因底数不清而导致决策失误的发生,才能保证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切合实际,更加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其次,加强统计工作是基层领导干部抓好微观经济的必然要求。乡街经济都是微观经济。在座的各位作为一个乡街的行政主官,都是本区域微观经济的直接管理者和推动者,承担着加快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而要履行好这一重要职责,就必须能够使用统计工具对微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对微观经济发展质量进行分析、对微观经济总体走势进行预测。只有达到了这一要求,才能做到决策科学、部署合理、推动有效,才能保证乡街微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才能为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多做贡献。
再次,加强统计工作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关系切身利益的教育卫生、环境保护、投资理财、幸福指数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统计为民的意识,迎合广大群众对统计服务的需求,改进统计服务方式,创新统计服务手段,扩大统计服务对象,及时发布统计信息、公布统计数据,实事求是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综合实力水平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通过统计数据看到发展成果,通过通过数据感受到发展成效,通过统计数据在投资理财方面得到实惠,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二、强化措施,提高统计工作为经济决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统计部门是政府经济管理的综合部门之一,为经济决策提供服务是各级统计部门永恒不变的主题。如何充分发挥统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通过统计数据掌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存在问题,为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提供优质的统计服务,是摆在各级统计机构和全体统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首先,要全面、及时掌握统计数据。统计数据能够真实准确反映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乡街和区级部门从事的都是微观经济管理工作,分析这些数据,能引起思考,形成对微观经济发展的基本认识和判断,提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因此,全面、及时掌握统计数据是提高统计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决策服务的前提。乡街、部门抓经济工作的领导同志要变被动为主动,经常主动深入基层进行调查,摸清本地区、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的底数;通过查阅资料、个别访谈、专题座谈等多种形式全面收集微观经济发展的基本资料,在充分占有信息资料的基础上,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提高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
再次,要着力提高统计数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统计部门和各乡街要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统计数据,特别是事关民心、民情、民忧、民乐、民安的数据,及时编辑出版适合不同群体、不同层次需要的统计资料,为群众多渠道、全方位掌握统计数据提供服务。各乡街和经济管理部门要做好统计指标、统计信息解读工作,区政府在上周召开了第59次常务会议,区发改委、统计局、财政局、招商局、经贸局分别对全区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为全区第四季度经济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所以,各乡街党政主要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对微观经济和统计知识的学习运用,要学会对本辖区的主要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和研判,科学安排部署本辖区内各项经济工作,使统计数据全方位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三、多管齐下,推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再上新水平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为统计工作创造良好条件是各乡街的重要职责。乡街行政主要领导是统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切实负起责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特别是在统计工作人员选调、经费保障、规范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基层基础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健全工作网络。健全的统计工作体系,是以乡街综合统计为核心,以统计部门和行业统计为两翼,以单位统计为基础的统计组织网络。今天我们召开现场会,就是要对各乡街综合统计水平进行全面提升。单位统计基础工作由各乡街负责,按照“属地管理、在地统计”原则,对辖区内所有行政村、驻地企业和单位统计基础工作进行一次全面审视,按照规范化建设要求,督促指导村两委会、企业和其他单位建机构、定制度、配人员,做好本村、本单位的统计工作,在全区形成区、乡、村、企业(单位)四级统计网络。
统计基础教学计划统计学教学目标篇三
导语: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统计需要研究有关的统计总体。所谓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又有差别的许多个别单位所构成的整体,当这个整体作为统计研究对象时称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例如,研究某个工业部门的企业生产情况时,该部门的所有工业企业可以作为一个总体,因为它是由许多客观存在的工业企业组成的,而每个工业企业都是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基层单位,具有同质性。
如果一个统计总体中包括的单位数是无限的,称为无限总体,例如,连续大量生产某种零件时,其总产量是无限的,构成一个无限总体。总体中包括的单位数是有限的,称为有限总体。例如,在特定时点上的人口总数、工业企业总数等等,都是有限总体。对于有限总体,既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抽样调查。对于无限总体来说,只能进行抽样调查,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此外,统计总体还可以分为静态总体和动态总体,前者所包含的各个单位属于同一个时间,后者所包含的各个单位则属于不同时间。根据一定的目的,针对这两类总体就可以分别进行静态研究或动态分析。
综上所述,可见总体和总体范围的确定、取决于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而形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亦即总体必须具备三个特性:大量性、同质性和变异性。
总体的标志特征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按品质标志分组:即以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将总体分为若干性质不同的组成部分。
按数量标志分组:即以反映事物数量差异的.标志划分各组。这种方法是通过量的变化反映质的特征。
统计分组体系是对某一总体运用多个不同标志进行分组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体系。统计分组体系有两种表现形式:平行分组体系和复合分组体系。
按分组标志多少可分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
简单分组及平等分组体系。简单分组是只用一个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只能反映现象在某一标志特征方面的差异情况,而不能反映现象在其他标志特征方面的差异。对于同一总体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简单分组后平等排列形成的体系即平行分组体系。
不论选择什么标志,采用什么方法对总体进行分组,都应遵循两条基本原则:穷尽性原则和互斥性原则。
统计基础教学计划统计学教学目标篇四
导语:在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中,需要记忆的知识点相对较多,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提供的《统计基础》之统计总体,大家可以参考阅读,更多详情请关注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统计需要研究有关的统计总体。所谓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又有差别的许多个别单位所构成的整体,当这个整体作为统计研究对象时称统计总体,简称总体。例如,研究某个工业部门的企业生产情况时,该部门的所有工业企业可以作为一个总体,因为它是由许多客观存在的工业企业组成的,而每个工业企业都是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基层单位,具有同质性。
如果一个统计总体中包括的.单位数是无限的,称为无限总体,例如,连续大量生产某种零件时,其总产量是无限的,构成一个无限总体。总体中包括的单位数是有限的,称为有限总体。例如,在特定时点上的人口总数、工业企业总数等等,都是有限总体。对于有限总体,既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抽样调查。对于无限总体来说,只能进行抽样调查,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此外,统计总体还可以分为静态总体和动态总体,前者所包含的各个单位属于同一个时间,后者所包含的各个单位则属于不同时间。根据一定的目的,针对这两类总体就可以分别进行静态研究或动态分析。
综上所述,可见总体和总体范围的确定、取决于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而形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亦即总体必须具备三个特性:大量性、同质性和变异性。
即以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将总体分为若干性质不同的组成部分。
即以反映事物数量差异的标志划分各组。这种方法是通过量的变化反映质的特征。
统计分组体系是对某一总体运用多个不同标志进行分组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体系。统计分组体系有两种表现形式:平行分组体系和复合分组体系。
简单分组及平等分组体系。简单分组是只用一个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只能反映现象在某一标志特征方面的差异情况,而不能反映现象在其他标志特征方面的差异。对于同一总体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简单分组后平等排列形成的体系即平行分组体系。
不论选择什么标志,采用什么方法对总体进行分组,都应遵循两条基本原则:穷尽性原则和互斥性原则。
统计基础教学计划统计学教学目标篇五
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是提高农村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所在,只有源头数据准确可靠,才能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新时期,乡镇统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担负的责任更为重大。然而,乡镇统计工作现状如何?能否适应新时期统计工作的发展要求?源头数据质量是否真实可信?遂川县统计局于3月下旬组成调查组对泉江镇、高坪镇、左安镇、汤湖镇、南江乡等部分乡镇的统计基础工作及在岗统计人员的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通过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县的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相对来说,全县的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还比较薄弱,乡镇统计机构建设与当前肩负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人员素质、硬件配置、办公经费与数据质量要求有差距,与统计工作的客观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加强乡镇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建设,提高统计工作特别是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水平已刻不容缓。
1、乡镇统计机构的设置情况
在上一轮乡镇机构改革中,我县所有乡镇均没有设置独立的统计职能机构,没有明确统计编制。因为无编制、无岗位,乡镇统计工作基本上都并入到其他办公室,如有党政办加挂统计站牌子的,有经管站或企业办加挂统计站牌子的,等等,目前乡镇统计站已经名存实亡。
2、乡镇统计人员的配备情况
全县23个乡镇共配备专(兼)职统计员23人,每个乡镇1人。按配备的形式分,专职统计人员0名,兼职统计人员23名,占100%。按文化程度分,大专及以上18人,高中及中专5人;按配备资格分,有《统计从业资格证》的20人,无《统计从业资格证》的3人。大多数统计员都身兼数职,有的高达4、5项之多。这些兼职统计人员工作非常辛苦,除完成日常统计工作任务外,还要兼管乡镇其他工作,如驻村组、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综治、防汛抗旱、移民扶贫、农村医保等中心工作。因此,乡镇统计人员负担过重,统计工作时间难以保证。
3、乡镇统计的管理体制情况
我县对乡镇统计员实行的是双重管理方式,行政上受乡镇人民政府领导,统计业务上受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指导。由于统计员的`人事管理权、工资发放权都在乡镇,县级统计部门只是管事不管人,因而乡镇可以随意调配统计人员从事统计以外的工作,统计人员变动极为频繁。据调查,能连续从事统计工作三到五年时间的很少,一年一换、一年几换的现象较为突出。此外,乡镇统计员的编制比较混乱,严重影响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目前,我县乡镇统计员中,行政编制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占39%;事业编制的占61%。
4、乡镇统计的基础建设情况
目前,乡(镇)统计工作所需要的硬件环境比较差,多数乡镇统计站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办公条件简陋、陈旧,统计手段极为落后。大部分乡镇仍使用计算器、算盘等原始的计算工具,进行村组和企业各种统计报表数据的汇总和计算,统计信息化、网络化水平极低,严重影响了统计源头数据质量的提高。
1、乡镇统计网络不健全,统计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是基层统计力量薄弱,统计人员不堪重负。近年来,涉及到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统计报表有增无减,统计专业分类越来越细,加上各种名目繁多的统计调查项目,以及周期性普查任务,如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经济普查和1%的人口抽样调查等等,使乡镇统计员应接不暇,不堪重负。另一方面是各级对统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乡镇统计已由单纯的农村统计发展成为涵盖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这对乡镇统计工作和数据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2、乡镇统计队伍不稳定,制约统计业务素质的提高。一方面,统计任务与日俱增,待遇长期偏低,导致乡镇统计人员身心疲惫,厌烦情绪趋重;另一方面,乡镇统计机构的特殊性无法保证统计队伍的基本稳定,乡镇统计员说换就换,变动较为频繁。而县级统计部门对乡镇统计工作是管事不管人,按《统计法》规定,在更换统计人员必须征求上级统计部门的意见,但实际上很少这样执行。乡镇在调换统计人员时根本不给统计局打招呼,年年都有新面孔,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造成了统计资料遗失、统计数字不能衔接、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这样,给统计部门的业务培训工作带来困难,培训的频率远赶不上乡镇更换统计人员的次数,严重影响了统计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3、统计经费严重不足,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收入渠道有限,乡镇财政普遍偏紧,对统计工作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据了解,我县多数乡镇是按照“据实报账”的原则解决统计经费的。经济条件稍好的乡镇,基本能保障统计的开支需要;条件较差的乡镇,连正常的开支都报不了帐。有部分乡镇的统计人员常常是自己掏钱垫付差旅费的,到年底还揣有一大把发票无法报销。村级经费情况就更加糟糕,大部分统计工作都是靠行政手段压制或凭村级统计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来完成的。
4、统计资料不完整,数据来源不实。调查中我们发现,一是一些乡镇由于统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统计员之间交接手续不完整,致使统计资料丢失、损坏,年度统计资料断档现象较为严重。同时,一些乡镇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上级统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设置统计台帐,对统计资料的归档不够规范;二是定期统计报表和年报表的起报资料收集不齐全,存在编报统计数据的现象。
5、统计服务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少,而各种统计调查过多,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未能及时对全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往往给乡镇党委、政府造成统计服务不到位的感觉。
6、统计调查对象多,配合差,资料难以收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一产发生结构性变化,二、三产业急速增长,结构日趋复杂,农村统计调查对象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受到了很大挑战和冲击,这本身给统计工作带来了难度。农业报表要从村一级逐级上报,村统计员大多由村会计兼任,受文化程度和时间等方面的影响,报表种类繁多,收集起来有一定难度。同时受利益方面因素的影响,个体和私营企业瞒报、迟报、不报的现象仍然存在,乡镇统计资料的收集较难。
如何切实加强和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源头的真实可靠,是当前各级统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我县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统计工作涉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统计调查单位遍布城镇乡村,统计范围广,起报单位多,工作难度越来越大。而要真正解决好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在于最基层的乡镇统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和统计队伍的稳定与否。为此。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加强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确保统计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1、建立健全统计职能机构。要具体明确乡镇统计机构的合法地位,建立健全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乡镇统计站所,并将村级统计纳入统计网络体系,实行统计垂直管理体制。这是统计体制发展的趋势,对稳定统计队伍,强化统计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统计服务水平是十分有利的。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各乡镇要设立独立的综合型统计机构,设置专职统计员1-2名,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任命,明确身份为行政编制,享受正(副)股级干部待遇,实行县统计局垂直管理,为县统计局的派出机构,承担乡镇农村统计工作及各种普查调查工作,并负责收集乡镇各站(所)的全部统计资料及运行情况,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统一编制的统计报表进行归集、汇总、分析,将月度统计报表资料和相关分析材料经乡(镇)领导审核同意后,按时报送县统计局,保证乡镇统计网络的稳定性,确保统计报表报送渠道畅通。
2、改善乡镇统计工作条件。一是将乡、村两级统计经费分别列入县级财政部门的常年预算,以保障各项统计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千方百计提高统计人员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建议发放农村基层统计人员岗位津贴,以调动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改进统计工作手段,尽快实现乡镇统计配微机和联网直报,促使乡镇统计信息化、网络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四是狠抓统计工作站所的硬件建设,给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按照盛市统计局关于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统计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各乡镇政府要想法设法从统计办公用房、牌子、制度、档案柜、办公桌、微机等方面加以解决和补充,做到办公设施齐备,制度、网络健全,确保统计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3、加强业务培训,推行持证上岗制度。乡镇统计人员身处统计工作最前沿,既是统计工作的组织者,又是统计业务的具体操作者,必需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要把统计知识培训列入统计工作的重要日程。不断加大对统计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基层统计队伍的素质。县财政应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培训经费,由县统计局每年举办一至二期统计业务培训班。任何统计培训都必须实行免费培训,以提高基层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及统计培训的实效,并严格实行统计员持证上岗制度。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20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