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张伯礼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3 16:53:09
人民英雄张伯礼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17篇)
时间:2023-12-13 16:53:09     小编:JQ文豪

通过撰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经验教训变成知识财富,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在写心得体会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不要盲目追求表面的看法。通过阅读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不同主题的心得体会写作的风格和特点。

人民英雄张伯礼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一

进入3月,好消息传来,3月10日,湖北武汉的16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3月17日,各地援鄂医疗队开始撤离。但全国人大代表、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却仍坚守武汉,继续在抗疫一线战斗。

“现在工作的重点是继续进行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的中医药康复治疗指导,并对意大利、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及时进行指导,让中医药更好地走向世界。”张伯礼告诉《中国人大》记者。

2月12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前排左三)在湖北武汉江夏方舱医院指导工作,至今,张伯礼仍坚守武汉,继续在抗疫一线战斗。

1月27日,农历大年初三,正在天津指导疫情防控的张伯礼被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急召飞赴武汉。从这天开始,他就一直坚守江城,战斗在最前沿。

2月14日上午,张伯礼率领来自5个省的209名医护人员组成的中医医疗团队正式进驻武汉江夏方舱医院,参与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这是武汉市首个以中医为主的方舱医院。

“根据以往的经验,轻症的患者,吃中药就可以治好。”张伯礼说,病人在方舱医院进行集中收治,集中标准化治疗,把大医院的床位留给重症患者,这种做法是落实中央决策的一个重要抓手。

张伯礼介绍,从2月14日开舱,到3月10日休舱,江夏方舱医院在26天运营中,共收治新冠肺炎轻症和普通型患者564人,其中治愈482人,82人包含14名有基础病的患者按照休舱要求转至定点医院,所有患者中没有1例从轻症转向重症。

张伯礼说,当前中国的疫情防控还有三大隐忧,分别是:防海外输入、危重症救治、出院康复。

“恢复期的病人里有相当一部分肺里的阴影没有完全吸收,应该抓紧治疗,还有一部分是免疫功能出了问题,这种情况下往往一场重感冒对他们也是种打击,所以一定要调节好。这些阶段中医还是有方法,在积极调理以后,帮助他们完全修复。”他说。

“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世界关注。现在,中国生产的连花清瘟、金花清感等中药都已在国外新冠肺炎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张伯礼介绍,3月18日晚,一场中美中医师网络交流会在武汉举行。张伯礼会同国内中医界专家和美国中医师们,就中医治疗新冠肺炎进行远程视频交流指导。

在武汉抗疫期间,张伯礼曾因劳累过度做了胆囊摘除手术,术后第三天就又投入抗“疫”工作。张伯礼说:“肝胆相照,我把胆留在武汉了!”

“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张伯礼抗击“非典”时的誓言至今依然不改,在为自己还是为人民的这道选择题面前,张伯礼毫不犹豫作出抉择,展现了一名医生代表的医者仁心与大局担当。

人民英雄张伯礼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二

8月8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师报》社联合主办的“健康中国中西合璧——后疫情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论坛”线上召开。张伯礼院士在会上发表主题报告分享了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贡献。

“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人民都看到了。”在作为代表向总书记汇报抗疫工作时,张伯礼院士听到这句话非常自豪:“这是对我们中医药的肯定,得到了总书记的表彰,我们中医药人感到非常骄傲。”

大年初二接到通知,大年初三一早便到机场报道,虽然对当时的武汉疫情还是一种茫然未知的状态,但张伯礼院士心中相信会战胜疫情。

他表示,中医抗疫有3000多年的历史,有记载的大疫共有500余次。祖先总结了很多经验在书上,研制了很多药在书上。“我们上前线前,知识在脑子里。”西医关注病毒,中医关注证候、辨证论治。

在此次新冠肺炎防控中,中医专家很快确定了疫病的发病机理,寒、湿、毒三者结合为病,据此筛选总结了能够充分体现中医药疗效优势的“三药三方(三药:血必净注射液、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三方: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并广泛应用,惠及患者,造福社会。

初到武汉,张伯礼院士发现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里人满为患,形成了最佳传染环境。后来他便提出提出必须将发热的、留观的、密接的、疑似的“四类”人员隔离开来,并对这四类人采取“中药漫灌”的方式,效果非常好。这是他们打的第一仗。

第二仗是建立以中医管理为主的方舱医院。集中管理,分类救治,充分利用资源。在方舱里,他们提出提出服务、抚慰第一,治疗第二,采用医综合治疗方法。当时方舱医院比较冷,他们鼓励患者练八段锦、太极拳,让患者感觉到了不一样的温暖。当时这家中医方舱医院收治的500多例患者中,无一例转阳或转重症,大大地降低了轻症转为重症的比例。

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也充分肯定了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中的重要作用。

张伯礼院士总结道,世纪瘟疫肆虐全球,造成了人类重大死亡,重创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剧了百年之大变革的不稳定性,令世界动荡不安。疫考全球,也考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也考了人性,价值观,更考了综合国力。“今后,我们应总结经验,补齐短板,加快建设应急反应和防控救治体系,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夺取抗疫最后的胜利。中医药还需再接再厉,再筑辉煌。

人民英雄张伯礼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三

中西医协同救治的效果立竿见影。在新冠肺炎防疫治疗最关键的时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中央指导组指导下,建立了中西协同救治巡诊会诊专家组,12个专家组每组配有一名西医专家,一名中医专家和一名武汉当地专家,对武汉所有住院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进行巡诊巡查指导用药。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巡诊后,患者情况明显好转,死亡率逐步下降。

在临床救治的同时,张伯礼与刘清泉还共同承担了科技部应急攻关专项——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临床研究,对一些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成药进行筛选与评价。通过研究发现:六神胶囊/丸、连花清瘟胶囊等多个名优中成药显示体外能够显著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病变。通过这些研究成果再结合临床辨证论治的经验作为参考,中医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更有针对性地治疗新冠肺炎。

冬去春来,武汉樱花悄然绽放,武汉也终于迎来了新的生机,越来越多的患者符合出院标准。3月10日,江夏方舱医院收舱那天,天空晴朗,阳光洒满大地。26天时间里,江夏方舱医院收治的564名患者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

据后来卫健委发布数据显示,在全国新冠患者治疗过程中,中医药应用的病例高达九成以上,武汉方舱医院患者服用中药的比例更是达到了99.9%。

“中国没有特效药,但有特效的治疗方案。这是中西医协同救治的生动实践。”江夏方舱医院的“三零”答卷令刘清泉骄傲又欣慰。但他事后接受《医师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回想起建舱之初立下的“零感染、零转重”的军令状,自己颇感压力。“当时没觉得有什么压力,只想着赶快治病救人;事后仔细想想,要保证500多名患者零转重有很大风险,真的很不容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民英雄张伯礼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四

昨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昨晚,张伯礼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科学决策;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凸显了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政治优势。

张伯礼院士动情地说,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仅仅是做了一名医生应该做的事情,党和国家给予了我这么崇高的荣誉,盛名难副!抗击疫情,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人民才是真正英雄。在和平时期,医务工作者能够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评价和热情关怀,令我激动万分,感动不已,努力、再努力,为防控好秋冬疫情贡献力量!为健康中国建设再接再厉!

古稀之年,临危受命。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1月27日,张伯礼院士作为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从渤海之滨赶赴江城武汉。这是一次肩负使命的出征。前,在抗击非典前线,他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庚子新春,他再次逆向而行、披荆斩棘。

到达武汉后,张伯礼院士提出,“对集中隔离的疑似、发热等患者实行中医治疗。”通过严格隔离、普遍服用中药,集中隔离的很多发热、疑似患者病情得以好转,四种人中确诊病例大幅减少。2月初,张伯礼院士、刘清泉教授写下请战书,提出中药进方舱、中医包方舱,申请筹建以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经中央指导组批准,张伯礼院士作为名誉院长,率领由来自天津、江苏、湖南、河南、陕西等地中医医疗团队组成的“中医国家队”,进驻武汉江夏方舱医院。自2月12日开舱至3月10日休舱,收治564名新冠肺炎患者,无一例转为重症,无一例复阳。

经验推广到其他方舱医院,中药使用率超过90%,也取得转重率2%—5%的较好疗效。那段时间,张伯礼要完善医院、指导临床、察看患者,还要负责拟方、巡查定点医院等。长时间不分昼夜的高强度工作,张伯礼病倒了。2月16日夜,张伯礼胆囊炎发作,结石嵌顿在胆管里,腹痛难忍,中央指导组的领导强令他住院治疗。2月19日凌晨,张伯礼接受微创胆囊摘除手术。为了不动摇军心,也不让家人担心,他让医院不用征求家属意见,自己签手术同意书。手术后一两天,张伯礼便在病房里开始了工作。手术后不几天,他实在放不下工作,再次进入了一线继续战斗。

4月16日,在武汉奋战了整整81天的张伯礼院士返津。那一天,天津市民和这座城市用最隆重的礼仪迎接英雄凯旋。回津后,张伯礼院士仍然忙碌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第一线,仅海内外连线就达数十场。8月9日,张伯礼院士作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在津主持召开了首届学术委员会会议,昨天又召开了预防和治疗药物研发会议。

张伯礼院士说,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我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期许,倍加珍惜崇高的国家荣誉,加快建设好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将中医药原创思维和现代科技结合,转化为创新成果和现实生产力,推动中医药走出以科技为引领的创新发展道路,在提升中药产业创新发展和走向国际中发挥关键作用。

采访临近结束时,张伯礼院士难掩激动心情,欣然填词一首:

清平乐·人民才英雄。

白甲十万,

战疫三月酣。

江城生死皆好汉,

数英雄独颜汗。

中央经略济生,

举国众志成城。

中西协和防治,

环球凉热彰明。

人民英雄张伯礼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五

__县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响应中央、省委、市委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决策部署,迅速谋战,科学应战,以“1346”作战法,动员广大群众,群防群治、严防死守,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强化1个统筹,确保战“疫”有方。

成立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县委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指挥部,下设“一办十一个工作组”,抽调人员集中办公,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各乡(镇)、各级各部门迅速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科学有序开展防控工作。县委主要领导先后组织召开县委专题会议_次、县委常委会议_次、领导小组会议_次对疫情防控整体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协同开展、密切协作,全覆盖、零死角。

二、建立3个清单,确保战“疫”有底。

(一)建立从省外返乡县籍人员清单。建立_籍大中专学生、外出务工人员、职工亲属(子女)等从省外返回_人员清单,尤其是从湖北(武汉)疫情流行区返乡人员清单,登记造册、建档立卡,清楚掌握其活动轨迹及健康状况。对排查出来的“三类人员”,实施“三联一保”,1名乡镇干部、1名村组干部、1名医护人员三方面人员联合监督管理服务对象,确保居家隔离14天以上。

(二)建立县籍干部群众进出人员清单。建立全县常住居民1月15日后离开_,节后返回_人员清单,全面排查出行活动、接触人员情况,每日动态更新_次,一监测一报告,一分析一通报。

(三)建立县外籍进入_人员清单。建立1月15日以后来_,当前在__县境内工作、学习、生活旅游的外省籍人员、港澳台人员及外国籍人员,全面掌握出现发热、咳嗽等人员情况底数。

三、强化4个力量,确保战“疫”有序。

(一)强化行业部门的联防联控力。发布_条调度令、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24条措施和严防严控12条规定。建立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联防联控机制,实施网格化管理,地毯式追踪,所有县处级领导及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所包联乡(镇)、村(社区)、小区进行疫情防控督导。

(二)强化医疗卫生的诊疗救治力。组建以县疾控中心医务工作者为主的_支专业防控队伍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辅的_支疫情监测队伍,深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全县卫健系统_名工作人员,除因病、长期在外培训等特殊情况外,全部在岗。县医院、疾控中心等应急队伍和专家团队,主动请战,分梯队24小时值班备勤,随时待命;应急药品、器械、车辆等全面处于备用状态,确保一旦发现可疑病例,第一时间收治到定点医院,严格进行隔离治疗。

(三)强化基层群众的群防群控力。出台群众举报奖励办法,明确十项具体举报情形。依靠群众自制疫情防控口罩、自用杀毒酒精;广泛动员群众实施“一村一卡口、一组一摸排、一户一承诺、一户一提示、一人一监管”行动和“大清扫、大消毒”爱国卫生运动,采用土办法泼撒石灰对环境卫生进行消毒,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

(四)强化社会各界的捐资捐物力。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捐资捐物,参与疫情防控。组成_名志愿者、_支队伍,积极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疫情调查摸排等工作。目前共收到信用社等疫情防控捐款_万元、_个医用口罩、_双医用一次性手套、_件矿泉水、_公斤含氯消毒粉。

四、狠抓6项措施,确保战“疫”有效。

(一)严格排查,不漏一人。把加强人口管理作为疫情防控最基础的工作,充分发挥党员、驻村工作队、村组干部、小区楼长等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严格排查湖北(武汉)到_人员、_籍外出省内外人员,对_名从湖北(武汉)到_人员实施电话随访、测量体温、居家观察等包保,做到“五清五不漏”,即:常住人口底数清、流入人口底数清、重点疫区流入人口底数清、发热人员底数清、社会层面流动人口底数清,确保县不漏镇、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

(二)严格疏散,不聚一群。暂停开放博物馆、宗教活动场所等文化娱乐场所、旅游景区景点;暂停网吧、电影院、民宿等经营活动;暂停秀山码头客运船舶、道路客运班线、公交车辆、网约车营运等工作;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和禽类宰杀点,禁止活禽上市交易;一律取消“农民街”人群聚集赶集日,对参与人员较多的活动和大型会议一律取消或延期,延期推迟“两会”等大型会议,截止目前,全县共取消婚宴、生日宴等聚餐136家。

(三)严格堵卡,不松一刻。在交通要道和通村道路出入口设立防控监测点_处,严防死守。从公安、交运、卫健等部门抽调人员,实行24小时全天值守,逢车必检,查车辆、查人员、查身份证、查去向,逐车逐人监测体温、摸排登记,坚决杜绝输入性风险。截止_月_日,防疫检查车辆_辆、_人,劝返外地车辆_辆。

(四)严格宣传,不留一角。充分利用微信、电视、宣传横幅、小喇叭等平台向全县_万干部群众推送疫情防控提醒信;用三种民族语言、吉他弹唱和山歌对唱等民间文艺普及防护知识;学习强国平台采用《医生指导下,__一乡镇自制_余口罩应急》等精品新闻稿件,涌现出摩托车宣传队、移动喇叭宣传队等民间宣传队伍,形成了联防联控无死角、群防群治全覆盖格局。

(五)严格保障,不失一万。坚持将预防关口前移,多渠道做好防护物资供应,确保应急保障需要和中长期物资储备,至目前,统筹调配口罩、防护服等医疗设备_万余个,群众自制口罩_万个。目前,全县设置_家发热门诊,_家定点医院,预检门诊和发热门诊24小时开放;设留验站_个,可留验_人。

(六)严格督查,不推一责。成立_个督查组,分别由_名县委常委和_名副县长担任组长,对各乡(镇)和县直部门(单位)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做到“四查四保”。查党委政府履职情况,查各个职能部门履职尽责情况,查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履职情况,查措施执行情况,确保每一项决策部署落实到实处。

人民英雄张伯礼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六

7月24日上午,在抗疫期间把胆留在武汉的张伯礼院士回到武汉,来到武汉市中医医院汉阳院区,参加武汉市中医医院挂牌天津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的签约授牌仪式。

授牌仪式结束后,张伯礼院士还将前往新冠肺炎感染者中医康复中心。

在活动现场,张伯礼院士接受记者专访高兴地说:“现在的武汉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我喜欢这个武汉。”张伯礼院士谈武汉经验对世界的贡献:我一直说,武汉人民是英雄人民,在这次疫情中武汉人民做出了牺牲,给全国人民总结了经验,也给世界人民总结了很多经验。

同时,他还预测了今年秋冬疫情的变化。未来像武汉这种大规模爆发不会再出现,可能会出现多点散发和小规模聚集爆发,但相信很快就会被控制。

今年1月26日,7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来到武汉,率领209名中医“国家队”进驻江夏中医方舱医院。江夏中医方舱医院运行26天总计收治病人564人,治愈出院392人。实现了“三个零”:病人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

在武汉抗疫期间,张伯礼士胆囊炎发作,接受手术后3天后就投入工作中。4月16日,张伯礼离开了他苦战82天的武汉。临别之际,张伯礼院士说:“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做了贡献,但还是要坚持一下,现在武汉市是全国最安全的城市。我跟武汉会常来常往。”

人民英雄张伯礼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七

“如果疫情是一场大考,那么目前考试依然继续。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百万的国家已经有5个。如果8月份还没有出现拐点,很可能今年秋冬新冠和流感一起‘横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在7月30日天津召开的“中医药抗击疫情的经历与思考”报告会中上介绍,“在后疫情时代,利用短短三个月,党和政府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建立机制,进行物资准备,人员培训,已经为第二阶段抗击疫情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为第二次可能到来的疫情做好充足准备。

张伯礼认为,疫情之初的确暴露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响应机制比较滞后,层层上报延误时机。基层医疗几乎瘫痪,患者都挤兑到大医院。“那么直报机制怎么建?基层医疗怎么强起来?综合医院治疗传染病有很多困难,三区两通道都是临时搭建,综合性医院一般不收治传染病。遇到这种疫情怎么办?”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的讲话为后疫情时代防控响应机制救治体系搭建了四梁八柱。”张伯礼院士总结说,“其中包括构建5个体系,强大的公卫体系,稳步发展服务体系、防控体系、应对响应预案体系、中医药服务体系。这几大体系的建设,不只是硬件建设,更多的是机制制度的建设,包括健全响应机制、投入机制、分工机制、城乡和社区联动机制、预防机制等15项机制,用创新的方法搭建机制、构建体系。”

“从4月26日中央指导组撤离武汉到现在3个月左右的时间,党和政府没有一丝松懈,快马加鞭地做了大量的工作,总书记讲话中提到的内容基本都在落实中。”张伯礼院士介绍,比如现在重点医院都在建设一部分负压病房,可以收治比较重的传染病患者,今年秋天就要启用。“三药三方”中的“三方”上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听了汇报和审查,有望最近正式批复上市,为可能发生的疫情准备好弹药。此外,还包括物资的准备,人员的培训等,未雨绸缪,党和政府为保护人民的健康做了充分的安排和准备。

“北京新发地这次发生的小规模聚集性爆发,就是在各项机制建立过程中,发生的新疫情,能不能很好应对是个很好的检验。”张伯礼院士欣慰地说,事实证明,北京只用了40天就解决了问题,是非常好的可以借鉴的经验。目前乌鲁木齐和大连也是这种情况。

新冠肺炎患者大部分没有后遗症。

上周张伯礼院士重返武汉督导和检查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工作,并诊察了部分病人,为患者把脉处方。他还总结了新冠肺炎后遗症新特征趋势。“有几点和我之前想得不太一样。新冠肺炎患者大部分没有后遗症;部分后遗症也与当初病情严重程度并非正相关,也就是说重症患者不一定就有后遗症重,而轻症患者也不一定没有后遗症。”张伯礼院士说,此外部分患者心理创伤与身体损伤同样并重。原以为病治好了,不是应该高兴吗,但是很多人出现了失眠、焦虑、敏感、甚至抑郁状态,有些人出现脱发、纳差、腹胀,这都需要引起重视,早些干预效果一般都比较好。

“对于部分肺损伤的患者,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张伯礼院士拿出几张患者的肺部ct介绍,通过影像可以看到,这名患者的肺纤维化通过治疗,一个月比一个月好转,估计再进行一段时间治疗,就能彻底康复了。此外新冠肺炎康复患者应该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效果会更好,比如中西药结合药物,呼吸训练、物理疗法、针灸、贴敷、太极拳和八段锦、食疗及心理调护等。

不封城隔离武汉患者可能超100万。

“我们国家用了1.5个月基本控制疫情,2.5个月基本取得胜利,3个月胜利班师。如果武汉没有封城、实施隔离会怎样?前不久湖北同济医学院对武汉疫情建了一个数学模型进行评估,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结果。”张伯礼院士指着图标中的数据说,封城后患病人数降低了96%,也就是说如果不封城,患病人数就不是7万人而是近150余万人;2月3日武汉开始实行最严格隔离,患病者降低了69.6%;2月17号网格化大排查,又减少患病机会3.7%。这些数据有力地证明,封城和隔离在控制疫情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对于高传染性隐蔽性的新冠,全面严格隔离排查,早诊早治、中西医结合治疗,我们采取的方法都是正确的,也是科学严谨的。”张伯礼院士说,“同时我们的政府威信高,老百姓配合得比较好,上下同心,共克时艰。可以说,这场抗疫全国人民都是英雄。”

张伯礼院士由衷地表示:“此次抗疫效率之高,决心之大,投入之多都史无前例。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心,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某些喊‘人权至上’的国家相比,不就是一次生动的政治思想教育吗!”

人民英雄张伯礼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八

3月26日,央视《新闻联播》“一线抗疫群英谱”报道了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一起了解!

今天的《一线抗疫群英谱》我们来认识一位七旬医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

在康复驿站,张伯礼正在给治愈后仍处于隔离期的康复者们问诊。随着疫情持续向好,治愈患者不断增加,完善新冠肺炎康复期的中医治疗方案成为他现在的主要工作。

张伯礼说,两个月的一线抗疫,让他最欣慰的是,中医早介入、全程参与,在新冠肺炎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月初,刚到武汉不久的张伯礼面对没有西医特效药的情况,提出对集中隔离的疑似、发热等患者采用“中药漫灌”的治疗方式,也就是给他们普遍服用以治湿毒疫为主要功效的中药袋装汤剂,这一建议被中央指导组采纳。

采用中医药早期干预的同时,张伯礼又与同是中央指导组专家的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共同请缨,率领来自天津、江苏、湖南、河南、陕西等地中医医疗团队,进驻武汉市江夏方舱医院。他们采取以中医药为主的综合治疗,共收治新冠肺炎轻症和普通型患者564人。

张伯礼:564个病人里没有转重的,按照一般结果这些病人里边有6%到10%要转成重症,我们一个没有。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张伯礼不分昼夜的高负荷工作导致胆囊炎发作,于2月19日接受微创胆囊摘除手术。手术后第三天,张伯礼就重新投入工作。

在张伯礼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医药的作用体现在了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特别在用药方面,目前已筛选出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等有明显疗效的“三药三方”,并编入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

张伯礼:中医是能解决一些重大问题的,中医和西医优势互补,是中国人的福气。那么好的东西应该为中国人健康服务,为人类健康服务。

人民英雄张伯礼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九

初到武汉的几天,情况比张伯礼想象的严重得多。他和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的同志调查发现,发热门诊都是病人爆满,走廊里,输液的病人与排队挂号的人混在一起,很多人排了几个小时也看不上病。这种混乱状况,只会增加感染几率,加速病毒的传播,必须采取断然措施!当晚,在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召开的会议上,他提出,要马上分类分层管理、集中隔离,主要将发热的、留观的、密接的、疑似的“四类人”隔离开。征用一些学校、酒店进行隔离,普遍服用中药,“大水漫灌”达到早期干预的目的。他认为,发热人群中,可能有的只是感冒,如果都往医院跑,跟真正的新冠疫情患者混在一起,感染者只会越来越多,其实,也许几剂清热解毒的汤药就治好了。但是,发放汤剂需要大量人力投入,尚在混乱之中的患者也对中药将信将疑,他为此很痛心。直到几天后,湖北省中医院治愈了几十位患者,人们才认识到中药的抗毒效果,开始普遍服用中药。转天,他督导送进去3000付中药煎煮液,而后又送进去1万付……至今已达40万袋中药了。

让确诊的患者都能住院,在一个多月前的武汉根本做不到。“一床难求”的严峻状态,令人忧心如焚。专家们提出,建设方舱医院,扩展床位,尽快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第一步先把确诊病人收治起来,把轻症集中到方舱,让定点医院集中收治重症,并在所有方舱医院发放中药汤剂,对所有住院病人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领导当场决策,立即在武汉市的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等地建一批方舱医院。同时,从全国调集医疗队,接管方舱医院。江夏方舱医院由中医团队整建制接管,由张伯礼负责指导指挥。方舱医院主要收治轻症和普通型患者,单纯使用中药就可以取得较好疗效。江夏方舱医院前期收治的400多名患者,无一例转为重症。

中西医结合抗击冠状病毒,是张伯礼力推的治疗方法。早在2003年抗击非典时,就已经验证了这个方法的有效性。在来武汉前,他和他的团队已经在天津海河医院运用此法,取得良好疗效。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召他来武汉,也是希望他的团队为防控新冠疫情发挥特殊作用。

在张伯礼等专家组成员的强力推动下,武汉的协和、同济、金银潭等医院的重症患者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西医呼吸、循环支持下,中医药在稳定血氧饱和度、控制肺炎进展、抑制炎症因子风暴及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方面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有些重症患者转为轻症,或痊愈出院。现在,武汉市各医院中医药的介入已经从当初的30%超过80%,在方舱医院,中医药的介入则超过90%。有谁知道,这个数字的背后,是张伯礼怎样的付出!他多次进入“红区”,望闻问切,甚至不顾学生的阻拦,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亲自查看患者的舌相。白天指导会诊,晚上召集会议,研究治疗方案细化到某一个具体的病例。他终于没有扛住高强度连续作战的疲惫,病倒在战场。

人民英雄张伯礼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

关关难过关关过。为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具体了解患者情况后,经专家组讨论,张刘二人决定在江夏方舱医院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使用西医设备检测)的治疗手段,对患者除了施以汤剂,辅之理疗、按摩、灸法等,同时还教患者练习太极、八段锦,以利疏经活血。

在此期间,武汉疫情进展焦灼,因病毒较为陌生,即使疫情得到一定的缓解,真正痊愈出院的患者却凤毛麟角。患者焦虑,医生着急,市民恐慌,疫情防控走向低迷。

就在此时,在张伯礼和刘清泉亲自参与救治和指导下,2月3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首批以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8名确诊患者康复出院。2月6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武汉市中医医院两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的23位患者“组团”出院。

两天31位患者的痊愈出院极大地鼓舞了医疗队员的士气,对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更是一剂“强心针”。

中西医协同救治的效果立竿见影。在新冠肺炎防疫治疗最关键的时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中央指导组指导下,建立了中西协同救治巡诊会诊专家组,12个专家组每组配有一名西医专家,一名中医专家和一名武汉当地专家,对武汉所有住院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进行巡诊巡查指导用药。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巡诊后,患者情况明显好转,死亡率逐步下降。

在临床救治的同时,张伯礼与刘清泉还共同承担了科技部应急攻关专项——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临床研究,对一些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成药进行筛选与评价。通过研究发现:六神胶囊/丸、连花清瘟胶囊等多个名优中成药显示体外能够显著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病变。通过这些研究成果再结合临床辨证论治的经验作为参考,中医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更有针对性地治疗新冠肺炎。

人民英雄张伯礼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一

才刚开始一个月仿佛过了一年这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最近这几天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峰期病毒一传十十传百传染到了全国各地及全世界疫情威胁到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政府加大力度管控没有人再迈出家门做到了不给政府添麻烦不给病毒任何空子可以钻。

但是,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为了抗击新冠病毒,不畏生命危险,走在危险最前端,夜以继日地在工作,他们就是“火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伟大的一线工作者,他们深知自己担子上的任务有多么的重!

他们要在八天内完成极大的挑战,要在八天内实现不敢想的壮举,这是多么艰难的任务!工人们不气馁,反而有了更大的信息和士气,他们知道这是唯一的希望。他们首日开建,一些工人开着挖掘机,从早到晚不间断地工作。他们站在泥土上,和自己的队员们低声叙述着,像是讨论工程的难度,又像是计算着具体的尺寸,一会儿这边,一会儿那边,来回奔波着。他们争分夺秒,期待着早日完成这项全国人民都关注的工程,让没有病床的感染者住进来,早日康复。

仅仅过去了十六个小时,工人们齐心协力,建好了一幢大楼,而电信工人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有的人手提一个诺大的工具箱,有的拿着文件和厚厚的一叠设计图纸,等到夕阳西下,便手疾眼快地开始安装网络,“医院”渐渐地有了雏形,他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晚上大楼里的灯光稀稀疏疏,能看见工人们上楼顶,弯着腰装缆线,马不停蹄地奋斗者。他们是最伟大的一线工作者,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为中国武汉加油!

火神山医院完工了!医院如此崭新,象征着一个全新的开始!建筑工人们的功绩永远不会被大家遗忘,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要像他们致敬。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为祖国增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民英雄张伯礼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二

在没有针对性的药物和疫苗之时,他推动中医药尽早参与病人救治,展开研究;在众人因传染惶惶之时,他破谣立论,稳定民心。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张伯礼。

随着国家新冠疫情诊疗方案不断更新,中医药的参与力度不断加大;看着越来越多的新冠疫情患者经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痊愈出院,他挺起了中医药人的脊梁。

“在风中在雨中在火中,在一切故事发生的时刻;在城市在原野在旅途,在任何苦难欢乐的现场……”1月27日,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奔走了几十年的张伯礼院士,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率团来到武汉,来到新冠疫情患者身边,立刻展开用中医药诊治患者的探索,推动中医药早期介入全程参与防治。

人民英雄张伯礼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三

2月28日,在武汉协和医院病房,记者专访张伯礼院士时,值班护士黄珺说:“你们快帮我们劝劝老人家,他简直不听话,每天睡得好晚,住院还忙工作。”

怕影响军心,张伯礼提出不要将他手术的消息对外界公布。麻醉过后,他醒来就让秘书给他读疫情通报,并打电话询问江夏方舱医院的情况,还经常要接听医护人员求教的电话。江夏方舱医院是目前唯一由中医接管的方舱医院,驻扎着来自天津、江苏、河南、湖南、陕西驰援武汉的中医医疗队。这是在他的提议下,紧急调集的“中医国家队”。作为国家中医治疗领域的领军人物,他深感此行武汉的责任重大,因而,病倒了也不能懈怠。尽管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的领导反复叮嘱他安心休养,但他的那份牵挂怎么也放不下。“仗正在打,我不能躺下。”张伯礼讲到这里有些哽咽。国务院领导点将让他征战武汉,专家组有多名院士,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召他们前来。他意识到此行不会轻松:“领导的信任化为不竭的力量,人民的需要就是使命。”手术后,他以诗抒怀:“抗疫战犹酣,身恙保守难,肝胆相照真,割胆留决断。”他笑道:“肝胆相照,我这回把胆留这儿了。”风趣的话语,透着和蔼、豁达。如果不是右手腕上封着的静脉留置针,你很难想象,这位72岁的老人刚做过胆囊摘除手术。

他从来不服老,有个细节令记者感慨,记者在报道中介绍他是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他审读时将“老人”改为了“学者”。

人民英雄张伯礼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四

“如果疫情是一场大考,那么目前考试依然继续。全球新冠疫情确诊病例超过百万的国家已经有5个。如果8月份还没有出现拐点,很可能今年秋冬新冠和流感一起‘横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在7月30日天津召开的“中医药抗击疫情的经历与思考”报告会中上介绍,“在后疫情时代,利用短短三个月,党和政府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建立机制,进行物资准备,人员培训,已经为第二阶段抗击疫情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为第二次可能到来的疫情做好充足准备。

张伯礼认为,疫情之初的确暴露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响应机制比较滞后,层层上报延误时机。基层医疗几乎瘫痪,患者都挤兑到大医院。“那么直报机制怎么建?基层医疗怎么强起来?综合医院治疗传染病有很多困难,三区两通道都是临时搭建,综合性医院一般不收治传染病。遇到这种疫情怎么办?”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后疫情时代防控响应机制救治体系搭建了四梁八柱。”张伯礼院士总结说,“其中包括构建5个体系,强大的公卫体系,稳步发展服务体系、防控体系、应对响应预案体系、中医药服务体系。这几大体系的建设,不只是硬件建设,更多的是机制制度的建设,包括健全响应机制、投入机制、分工机制、城乡和社区联动机制、预防机制等15项机制,用创新的方法搭建机制、构建体系。”

“从4月26日中央指导组撤离武汉到现在3个月左右的时间,党和政府没有一丝松懈,快马加鞭地做了大量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提到的内容基本都在落实中。”张伯礼院士介绍,比如现在重点医院都在建设一部分负压病房,可以收治比较重的传染病患者,今年秋天就要启用。“三药三方”中的“三方”上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听了汇报和审查,有望最近正式批复上市,为可能发生的疫情准备好弹药。此外,还包括物资的准备,人员的培训等,未雨绸缪,党和政府为保护人民的健康做了充分的安排和准备。

“北京新发地这次发生的小规模聚集性爆发,就是在各项机制建立过程中,发生的新疫情,能不能很好应对是个很好的检验。”张伯礼院士欣慰地说,事实证明,北京只用了40天就解决了问题,是非常好的可以借鉴的经验。目前乌鲁木齐和大连也是这种情况。

新冠疫情患者大部分没有后遗症。

上周张伯礼院士重返武汉督导和检查新冠疫情患者康复工作,并诊察了部分病人,为患者把脉处方。他还总结了新冠疫情后遗症新特征趋势。“有几点和我之前想得不太一样。新冠疫情患者大部分没有后遗症;部分后遗症也与当初病情严重程度并非正相关,也就是说重症患者不一定就有后遗症重,而轻症患者也不一定没有后遗症。”张伯礼院士说,此外部分患者心理创伤与身体损伤同样并重。原以为病治好了,不是应该高兴吗,但是很多人出现了失眠、焦虑、敏感、甚至抑郁状态,有些人出现脱发、纳差、腹胀,这都需要引起重视,早些干预效果一般都比较好。

“对于部分肺损伤的患者,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张伯礼院士拿出几张患者的肺部ct介绍,通过影像可以看到,这名患者的肺纤维化通过治疗,一个月比一个月好转,估计再进行一段时间治疗,就能彻底康复了。此外新冠疫情康复患者应该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效果会更好,比如中西药结合药物,呼吸训练、物理疗法、针灸、贴敷、太极拳和八段锦、食疗及心理调护等。

不封城隔离武汉患者可能超100万。

“我们国家用了1.5个月基本控制疫情,2.5个月基本取得胜利,3个月胜利班师。如果武汉没有封城、实施隔离会怎样?前不久湖北同济医学院对武汉疫情建了一个数学模型进行评估,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结果。”张伯礼院士指着图标中的数据说,封城后患病人数降低了96%,也就是说如果不封城,患病人数就不是7万人而是近150余万人;2月3日武汉开始实行最严格隔离,患病者降低了69.6%;2月17号网格化大排查,又减少患病机会3.7%。这些数据有力地证明,封城和隔离在控制疫情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对于高传染性隐蔽性的新冠,全面严格隔离排查,早诊早治、中西医结合治疗,我们采取的方法都是正确的,也是科学严谨的。”张伯礼院士说,“同时我们的政府威信高,老百姓配合得比较好,上下同心,共克时艰。可以说,这场抗疫全国人民都是英雄。”

张伯礼院士由衷地表示:“此次抗疫效率之高,决心之大,投入之多都史无前例。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心,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某些喊‘人权至上’的国家相比,不就是一次生动的政治思想教育吗!”

人民英雄张伯礼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五

张伯礼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上倾注了大量心血,提出了“知识、能力、素质并重,以拓展学生创新发展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他捐出“何梁何利奖”、“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百篇优博指导教师奖”40多万元奖金,设立“勇搏”基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指导研究生、亲自给本科生授课。他常说:“一流的医生,应该坐下来会看病,站起来能演讲,闭上眼会思考,进了实验室能科研。”他言传身教、桃李芬芳,培养出站博士后、博士、硕士140多名。他指导的3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其中一篇论文出自他的一名残疾学生。

为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他提出“政治思想过硬、学会中医思维、临床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倡导问疑精神和专业实践,创建了“基于案例的讨论式教学-自主式学习联动”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评价,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从他的身上,学生们体会到了他对中医药事业的无比热爱,也从中学到了他为事业而不懈奋斗的精神。有一次,他买进一台利用全血检测血小板聚集性的仪器。在摸索实验条件、建立基础数据线的过程中,需要大量新鲜血液进行反复测试,为此张伯礼连续8次抽取自己的静脉血。他说:“只要实验能取得进展,抽点儿血不算什么!”

多年来,张伯礼高度重视中医药教育质量,致力于创建中医药高等教育规范。,他主持制定了《中国·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在6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开展了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和中医学专业的认证工作,对规范中医办学、保证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20他主持制定了世界中医学教育史上第一个国际标准--《世界中医学本科(中医师前)教育标准(草案)》,提交首届世界中医药教育大会讨论,获审议通过,并向全世界发布,有力推动了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化和标准化。

人民英雄张伯礼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六

新冠病毒,体积虽小,影响却一点也不小。它如一块巨石坠入水中,把我们平静的生活打破了。而此时,也涌现出了一批批英雄不畏生死,逆流而上,冲在了一线。吴红卫就是其中的一位。

吴红卫,晋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一名主治医生,主动请缨加入了我市的援鄂队伍。在他刚到湖北开始加入急救工作时,身体极度不适,压抑的工作氛围和艰苦的工作条件,以及密不透气的工作服压得他几乎要趴下。因为每天至少要工作六个小时,而且在这期间,不能喝水,不能吃饭,不能上厕所,再加上严实的防护服使得他都感到呼吸困难,护目镜也相应地因这样的高温而被蒙上了一层薄雾,视线模糊,这样导致平常简单的操作都变得异常困难。但这些都没有把他吓倒,吴红卫坚持了下来,并为自己能在国家危难时机而尽力感到无比欣慰。

经过几天的适应,吴红卫逐渐适应了这样的工作环境,但他又面临新的考验。医院重症患者90%都需要呼吸机的支持,而大多数患者又都是老年患者,他们精神萎靡,求生欲望极低,这既影响了医生的情绪,也不利于他们病情的早日康复。所以吴红卫不仅要监护病人的治疗工作,还得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给病人进行心理治疗。他在日记中写道“进入病区的前几天,我整个人都是崩溃的”,但是,他心中有信念,他把救死扶伤看作是一种高尚的事业,看作是自己应履行的职责。他始终工作在一线,他的誓言是“不胜不归”。

这就是今天我要称赞的抗“疫”英雄吴红卫。他大爱无疆、他医德高尚,他用自己的身躯为我们隔离病毒,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恪尽职守。他是新冠病毒的克星,他是我们晋城人的骄傲。我们等着你的早日归来!

最新。

人民英雄张伯礼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七

在武汉的张伯礼一直牵挂着天津的疫情防控。“我也是天津专家指导组中医组的成员,第一个病人我就参加会诊了。别看在这儿,天津的疫情我都知道,136人确诊,2月27日新增一例是院内感染,出院已经破百例了。天津的同道经常会咨询一些问题。”他说,“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天津的防控措施非常扎实、有效,很多方面值得全国借鉴。全国人民摘口罩的日子应该不远了。”

悬壶济世,医者仁心。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中医药文化精髓,正是因为有张伯礼这样的高德大医和张磊这样的后辈才俊的不断传承,才得以继续护佑着我们的康宁。“中医是苍生大医,治病救人几千年了,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财富。”张伯礼说,“祖先留下的财富,是无价的瑰宝,让我们在应对疫情时有了中西医两套治疗方案,我们应该感到幸运。”

“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张伯礼抗击非典时的誓言至今依然不改,他对这场空前壮烈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最后胜利一直信心满满。有其诗《战地灯节》为证:“灯火满街妍,月清人迹罕。别样元宵夜,抗魔战正酣。你好我无恙,春花迎凯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22733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