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学习网上团课第十季第七期心得(汇总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3 21:16:03
青年大学习网上团课第十季第七期心得(汇总17篇)
时间:2023-12-13 21:16:03     小编:灵魂曲

总结可以提高我们对事物的洞察力和思考能力,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善于归纳和总结是写好总结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好书的推荐,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受益。

青年大学习网上团课第十季第七期心得篇一

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也是每个贫困村、贫困户的梦想和期盼,这是今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对收官之年工作尤为重视,强调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职能职责,紧紧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强化监督、全程监督,切实把监督抓到底、抓到位,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为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要督促政策措施落实到位。重点加强对“两不愁三保障”特别是“三保障”、脱贫摘帽后“四不摘”、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以及复工复产中优先使用贫困地区劳动力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保持脱贫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影响。对政策落实情况,要跟踪评估考核,提高群众监督参与度,使监督更有力、更精准,保证群众受益。

要督促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强化对整改的日常监督,推动专项巡视“回头看”、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主题教育发现的问题以及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和信访举报掌握的问题集成整改、一体整改。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腐败案件和突出作风问题,抓住典型案件通报曝光,加强同级同类警示教育,深化以案促改工作。

要督促责任落实到位。各级各部门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针对一些地方和单位前紧后松、盲目乐观、松口气、歇歇脚的现象,要加强监督检查和谈话提醒,重点督促领导班子特别是书记自觉担起责任,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真正把责任落下去、落到底。对责任落实不力的,要严肃追责问责,有松懈麻痹的,要督促纠正。

当前,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仍然存在,有的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结合实际、搞“一刀切”,有的口号多、实事做得少,有的热衷打造“经典路线”、“路边工程”,有的重数量轻质量、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还有的多头督查检查考核、重复要报表材料等。这些问题,都要认真排查、坚决纠正、严肃处理,确保脱贫攻坚高效率、高质量。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现在下面,根子往往在上面,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从本级查起改起,自己真正做起来,带头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带头深入基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带头弘扬真抓实干、“三严三实”作风。

青年大学习网上团课第十季第七期心得篇二

“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新号令。20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想要最吃劲的时候,如期完成脱贫攻坚这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全力以赴确保党中央的庄严承诺兑现。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为基层干部,抓扶贫的质量好坏和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能否下好全国脱贫攻坚这盘棋。

基层干部要自觉践行担当精神,在落实扶贫举措上作表率。要抓好扶贫干部培训贫困群众技能培训,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同时,加强惠农扶贫专项资金监管,既是提高惠农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的重中之重,也是关系党和政府公允的民生工程。唯有加强领导,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强化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法行为,才能确保发挥最大使用效益。

基层干部积极开展有效的精准扶贫工作,走进村庄、走进田间地头,了解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开展物质性帮助、精神性帮助、发展性帮助,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致富路,决不让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坚决严查扶贫领域的腐败现象,确保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通过脱贫攻坚,切实得到获得感和幸福感。

青年大学习网上团课第十季第七期心得篇三

基层党员干部要做政治立场坚定的“明白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脱贫攻坚工作事关国家的发展大局,是党和国家的头等政治任务,只有政治头脑清醒、政治立场坚定的党员干部才能担此重任。基层党员干部要服从组织的安排,把脱贫攻坚当做“自己的事”,用自己“最大的劲”,脚踏实地的走村入户,切实遍访贫困户,用真心感受他们的生活,用真情倾听他们的诉求,用真诚带他们致富奔小康,真正做到真扶贫。

基层党员干部要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基层党员干部身处基层,是打赢脱贫攻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角色。随着脱贫攻坚决胜之际的到来,各项政策红利涌入基层,如何引导贫困户持续就业和发展产业,如何让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这就需要我们基层党员干部从“心”出发,把心思放在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上,认真学习领会政策的具体要求,耐心为群众讲解惠民政策的各种好处,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

基层党员干部要做群众脱贫致富的“引路人”。古语曰:“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基层的党员干部不光要充分利用政策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更重要的是要因户施策、精准施策,找到适合当地群众持续发展的产业和就业途径,让贫困群众能持续不断地增收,主动找致富门路,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的新路子。扎实开展“志智双扶”工作,让贫困群众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意识,有效实现“长期脱贫”。

青年大学习网上团课第十季第七期心得篇四

赴对口帮扶村开展学习交流实活动后,支部及时召开了小结会,会上,大家联系实际,畅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想,其主要收获有以下几点:

一是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保持党员先进性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通过到农村基层的参观学习实践活动,使大家受到深刻的触动,充分认识到党员教师肩上担子沉重。有的党员教师谈到:到贫困农村看一看,深深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由于经济的落后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反过来,教育的滞后又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农民不具备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很难摆脱贫困,更谈不上科学发展。

作为高校党员教师,要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做好本职工作,多为农村为基层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引导学生到基层、到农村去就业,把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与建设家乡、服务基层紧密结合起来,与振兴贵州基础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脚踏实地到基层去开创自己的事业,为贫困山区的早日脱贫做出自己的积极贡献。

二是增强了对贫困山村的感情,提高了认识,转变了作风。有的党员教师谈到:我们的普高生大多数都来自农村,多数都是贫困生,他们的家境与联合村一般村民家庭经济状况都差不多,我们应该对贫困生给予特别的关爱。例如,各位班主任在落实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等项工作的时候,工作责任心应更加强一点,心应更细一点,工作效果更公平一点,力争把国家资金用在刀刃上,把国家对贫困生的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要通过对口帮扶活动,提高认识,加强自身的教风学风建设,只有把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做好了,才能争创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党支部。

青年大学习网上团课第十季第七期心得篇五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加快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确保“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而发起和领导的规模与力度空前的有具体期限和刚性任务的大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战,是必胜之战。此战虽是硬仗中的硬仗,还在进行时,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但经过党的十八以来的五年持续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决胜脱贫的有效战法已经练熟,决定性胜利的态势已经形成,全面胜利的进程正在加速,如期完胜已经没有什么悬念。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乘党的十九大的强劲东风,继续猛冲快打,必定可以一鼓而下,在二o二o年毕其功于一役,使全国各族人民同步走进全面小康的崭新时代。

二、以坚定的理念打赢脱贫攻坚战。

如何用坚定的理念来指导脱贫攻坚工作?比如精准扶贫的思想、有效脱贫的思想,把扶贫放在重中之重的思想,用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思想,都是脱贫攻坚的新理念。精准扶贫就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不同贫困对象,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和方法,对贫困区域和贫困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的一种扶贫方式;就是对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资源进行精准配置,对社会扶贫和市场资源进行有效引导,对扶贫对象进行全过程监测,实现建档立卡对象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形成“县级统筹、镇抓落实、工作到村、扶持到户”的工作机制。按照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伟大部署,实干苦干加油干,我们一定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以扎实的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作为一名扶贫局的纪检干部,一是要紧盯盯扶贫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瞪大眼睛、拉长耳朵,对贯彻中央脱贫工作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的行为,坚决予以纠正。二是要严肃执纪问责,形成高压态势。切实找准在脱贫攻坚中的定位,真正把监督责任记在心里、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以“解剖麻雀”的精神把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做细做实,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坚持精准发力,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中传导压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三是要加大问责力度,对扶贫工作不务实不扎实、脱贫结果不真实、发现问题不整改的,严肃追究主体责任,要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走在前列、做好表率。对扶贫领域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打招呼,早提醒,早处理;坚持问题导向,做深做细监督执纪问责,严肃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青年大学习网上团课第十季第七期心得篇六

‘精准扶贫’必须是组织扶贫。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建旗帜引领下,广大‘党员干部’攻坚克难奋力拼搏,我国累计减贫6000多万人,年均减贫1300多万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此刻距离年度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惟独两年时间,正是“大坝合围”“攻坚拔寨”的要害时刻。脱贫如负重登攀,越到最后时刻任务越坚‘责任’越重难度也会越大,必须紧紧依靠党建引领和组织建设。农村各级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和各类群体的“主心骨”,更是脱贫一线的“桥头堡”,惟独让党组织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党的各项扶贫惠民政策才干真正贯彻下去落到实处,精准脱贫才干得到有效保障。

扶贫领域的‘形式主义’需要“下重药”根治。要以党建为引领,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通过严格的党内政治练习和组织生活,突出政治标准,强化基层党组织阵地意识堡垒意识斗争意识,坚定杜绝“虚假式”“算账式”“指标式”脱贫,实事求是严格标准稳扎稳打,切实剜除“‘形式主义’”的毒瘤,绝不降格以求,让脱贫成果真正经受得住人民和历史的严格检验。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谱好“党建搭台扶贫唱戏”协奏曲,要害是要将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要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重点,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充分激发出来,将党建目标任务与脱贫任务统合起来,健全巩固支部引领党员联户人才保障防范返贫等长效机制,精准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不断提升农村管理能力和水平。要选准人用对人,充分履行组织部门职能,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聚力打造作风硬懂扶贫会干事的扶贫干部队伍,优选派强“第一书记”,探究建立跨村任职和容错纠错机制,让政治强能带富善管理经验足的村党组织书记成为“领头雁”。要细化‘‘脱贫攻坚’’调研和日常跟踪考核,强化巡查督查和监督问责,建立更加精准科学的动态化考核机制,不给‘形式主义’者留下钻空子的机会,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促进‘‘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

青年大学习网上团课第十季第七期心得篇七

当今邓小平所使用的小康理论以及他使用“小康”这样一种实事求是的表述,唤起了中国人民对发展小康之路的广泛认同。二十多年来,中国人民朝着“奔向小康”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去不断努力奋斗。

中国这样一个有十亿人口的国家,进入小康社会是一件具有伟大意义的事。这将为国家的长久治安打下新的基础,是更加有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起点。在经济和社会得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看经济与社会基础指标与人均指标,还要看收入的分配状况。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如果存在着较大的贫富差距,就会出现数字庞大的贫困人口。这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是一个潜在的威胁。我国目前农村贫困人口约为3000万;在城市中,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口有多万人。其中包括1400万下岗及失业人口中的很大一部分。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对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必须加以控制,才能确保我国小康之路顺利进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发展,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对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作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已经达到前人无法想象的地步。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实现全面小康,实现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度发展。可以这样说:科技是实现全面小康的第一生产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我国立国立党的根本。要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宏扬先进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撞击中,始终坚持正确方向,保证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青少年是未来的主人,要加强综合智力的开发,并通过科技教育、艺术教育等手段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成为新一代高层次、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为把祖国建设成腾飞在小康大道上的科技强国而奋发努力!

青年大学习网上团课第十季第七期心得篇八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鲜明指出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第一个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强调“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政治要求。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长(院长)陈希在《求是》杂志发表题为《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文章,从“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事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和根本保证”;“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必须贯彻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这一本质要求”;“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必须完善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三个方面充分解读了四中全会精神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要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要在各方面各环节落实和体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最大制度优势提供完善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坚实的组织基础和有效的工作体系,确保党对国家和社会实施领导的制度得到加强和完善,更好担负起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重大职责。中组部部长陈希解读的四中全会精神,条理分明,层次清晰,材料精准,语言精炼,可读性、指导性强,为我们全面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四中全会精神中关于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提供了明确遵循。

青年大学习网上团课第十季第七期心得篇九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上将是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这是一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打赢这场硬仗,首先必须统一思想,提高全党全社会对脱贫攻坚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在《摘编》第一部分,习近平同志深刻阐述了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希望全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从党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的目标。这就是我们的初心。现在,我国大部分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中等收入群体,也出现了高收入群体,但还存在大量低收入群众。真正要帮助的,还是低收入群众。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如果还没有解决贫困人口脱贫问题,那党的宗旨怎么体现、我们的承诺怎么兑现呢?习近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习近平同志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他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花的精力最多。担任党的总书记后,他第二次到地方调研,就到河北阜平县,深入考察扶贫开发工作,而且把这项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全局的突出位置来抓。

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习近平同志强调: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心和帮助贫困人口和有困难的群众,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多到农村去,多到贫困地区去,带着深厚感情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确保到20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关键一步。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和地域必须全面。从现在情况看,城市这一头尽管也存在一些难点,但总体上不成问题。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党的十八届__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明确到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__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就是说到2020年这一时间节点,我们一定要兑现脱贫的承诺。

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底线任务,是一个标志性指标。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庄严承诺,是国内外皆知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我们一定要如期兑现承诺,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青年大学习网上团课第十季第七期心得篇十

黄昏,我行走在喧嚣的街道。突然,尖锐的嘶叫声振动着我的耳膜,凄厉的哭声狠狠地撞击我的心房,我扭头,原来是街边的大荧幕正在播放一则新闻,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电视里的女人面容憔悴,蓬头垢面,她双膝跪地,口中不断地念道:“把孩子还给我,我们什么都不追究了,不追究……”那是一则无比辛酸的故事,一名盗车贼,盗窃了一辆汽车后,发现车里竟有一名婴儿,结果,怕被别人发现他偷窃,竟狠下杀手,掐死婴儿,弃尸荒野。

梦想中的美好中国同现实离得这般远,但是我始终认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就如同中国几千年的飞天梦,在无数代人孜孜不倦的努力中,终于翱翔于太空,实现了宏伟的梦。还有,在那个战火纷飞中华民族承受屈辱的年代,我们面对万恶的侵略者时,毫无畏惧,视死如归,用鲜活的生命铸造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所以我相信,这般美好的中国梦,终有一天会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实现。

少年强,则国强。建筑美好的中国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使命。如此伟大的梦想,给予我前进的伟大动力。放飞梦想,我更自信满满;放飞梦想,我更努力地奋斗;放飞梦想,我也更加地勇敢!

清风飞扬的三月里,我放飞梦想,我梦则中国梦!

青年大学习网上团课第十季第七期心得篇十一

一是开展全面摸底排查,动态更新数据。由人社局牵头,成立决战决胜就业扶贫工作专班,抽调专门工作人员,对10个苏木乡镇贫困劳动力分组包联挂牌督战,通过定期上门入户调查、电话回访等方式,组织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掌握贫困劳动力就业意愿、就业状态、培训意愿等情况,将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全部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做到“出现一人、帮扶一人、就业一人”。截至11月中旬,准旗已实现就业510人,其中就业局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194人,其他部门开发的林业和交通公益性岗位45人,企业稳定就业239人,其他形式灵活就业32人。就业扶贫对象暂时无就业意愿5人。

二是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按照《准格尔旗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公益性岗位安置实施方案》(准政办发〔〕57号)工作要求,对于无法输送到企业就业或者无法外出就业的贫困劳动力,符合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条件的,在乡村开发一批公益性扶贫岗位,就地就近安置就业。截至11月底,准格尔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过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194人。同时,准格尔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和林业、市场监管、园林绿化、环卫、煤炭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接,大力开发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其他公益性岗位,以来,林业局、市场监管局、环卫局、交通局等职能部门通过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81名贫困劳动力就业。

三是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20,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准格尔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方式,采取线上远程视频教学、线下走村入户“手把手”教相结合的方式,根据贫困劳动力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截至11月底,贫困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5人,培训工种分别是中式烹调师和焊工。从年初开始,陆续邀请种养殖专家,走入贫困户家中“面对面”培训、“手把手”示范,累计开展贫困劳动力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68人次。

青年大学习网上团课第十季第七期心得篇十二

《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是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思想的“集大成”。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人,《论述摘编》通篇贯穿着总书记对于我们的嘱托和寄语,让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对于我们支教人来说,《论述摘编》也是离不开的一本“工具书”,我们支教的对象是青少年,我们从事的是团的工作,时常翻看这本书对于我们工作的开展大有裨益。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论述摘编》的魅力在于能够用真理的光芒来征服我们,用真情实感来温暖、打动我们。我们青年支教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关心关注的问题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自己未来能够干什么?怎么样才能实现个人价值?怎样才能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我想肯定也困扰着我们的学生。不过《论述摘编》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我们更应该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以“青春梦”托起“中国梦”。

“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知识”。在祖国西部地区的我们,除了开展日常的支教工作,也要趁这段人生的黄金期,多积累多学习。“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即便在艰苦的岁月里,他仍能忍饥挨饿,静下心来广泛地阅读,深入地思考,甚至为了一本《浮士德》辗转几十里地。虽然时代不同,但是轨迹相似,在西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施展拳脚时,我们必须以习总书记为楷模,学习青年习近平,始终把学习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团的干部必须心系青年、心向青年”。我现在担任着学校的团委副书记,在大学里我曾经是一名学生会组织的负责人,长期在团学组织工作的经历让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无论是团组织还是学生会组织,“思想引领”永远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我们工作的难点。当我们遇到这类问题、难题时,不妨翻翻《论述摘编》。书里面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以及“如何认识青年、如何教育引领青年学生、如何发挥青年学生作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读完会让我们的工作方向更加明确、工作思路更为清晰。当然,对于《论述摘编》,“学与悟”并不是最终目的,“知行”统一、有机结合,理论付诸实践才是真正的学习贯彻领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这样点评我们这一代,“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党和人民充分信任、寄予厚望”。作为新时代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我们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不能辜负习总书记的嘱托,在西部的广袤大地上,更加扎实地开展教学扶贫工作,更加努力地学习,更加奋力地开拓、奉献。但尽平生家国志,不负青年赤子心!

青年大学习网上团课第十季第七期心得篇十三

首先,基层干部应加强带头作用,加虽“新鲜血液”与新式技术的加入,结合当地科研人员切实针对贫困地区状况进行分析,选择最为适合的脱贫手段,并明确相关技术中的重点,带头引导民众脱贫致富,实现技为有效的发展。英困户经基层干部领导,不仅能够感受到觉和攻府对其具有较高重视,亦能切实利用各项先进扶持手段切实实现发展。

其次,基层干部应加大注意力,切实做好管理工作,杜绝脱贫工作中的工作与实际脱节、工作流于表面现象发生。脱贫即为保障贫困人口由国家扶持下的各项手段与措施实现脱贫,还需以实际为主,以水平提升为辅。

最后,基层干在工作过程中应严于律己,気以待人。严于律己,即指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切实解決问题,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即指干部工作中应和蔼、稳定地开展工作,有效与他人沟通,无论职权大小均不“摆官架子”“耍官威风”,结合群众展开工作。

总而言之,为保障消除贫困人ロ,切实展开工作,基层干部还需进一步发挥自身价值,切实利用先进思想与先进技术投入到工作中,在基层岗位上“发光发热”,实现基层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基层干部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第五篇脱贫攻坚,是对干部四种意识的检验。脱贫攻坚战,各级党委、政府立下了“军令状”,作出了“承诺书”,是当前摆在各级组织面前最大的政治工程和民心工程,是必须啃下的“硬骨头”,是最突出和核心的工作之一,也是干部“四种意识”是否坚定的“试金石”。作为一名好干部,就应该做到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自觉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服从党委、政府领导,坚决维护上级权威,始终做到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规矩,自觉把党委、政府委的主张、意图转化为实际举措并付诸实施。

脱贫攻坚,是对干部工作能力的检验。民间有句俗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一个干部是否有真才实学,是否有过硬的能力,基层农村是最佳“检验地”。就拿脱贫攻坚工作而言,每个家庭情况各异,贫困原因不同,如何制定务实有效的脱贫工作方案,不仅考验每名干部对上级政策理解掌握、分析运用的能力,更考验他们调研是否深入、情况了解是否翔实。与群众打交道、做工作,是春风化雨、以情感人,还是厉声厉色、生硬蛮干,这反映出一名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群众百姓、邻里之间,家常小事、邻里纠纷等问题、矛盾的调处,体现出干部解决实际问题、困难的能力……农村是个大火炉,而脱贫攻坚更是干部的“淬炼场”。

青年大学习网上团课第十季第七期心得篇十四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团员的行动指南,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团结全国各族青年,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明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作为团员的奋斗目标。

作为一名合格的团员,在享受自己的权利的同时,更应该履行自己的义务,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团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宣传、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完成团组织交给的任务,在学习、劳动、工作及其他社会活动中起模范作用。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团的纪律,执行团的决议,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挺身而出,英勇斗争。接受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积极履行保卫祖国的义务。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热心帮助青年进步,及时反映青年的意见和要求。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改正缺点和错误,自觉维护团结。

青年大学习网上团课第十季第七期心得篇十五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因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增进民生福祉和环境综合治理出发,制定出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组合拳,括修订实施史上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制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从各个方面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系统化、常态化轨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吃了苦头之后的人才体会到,这是兴邦之言,救国之策。以我原来所在部队驻地农村为例,目前,纷纷进行生态修复,还山以绿,还水以净,坚决关闭掉那些灭绝子孙后代的、毒化空气的、污染水源的厂矿作坊,这等于迅速斩断头上悬着的利剑,砸掉口边的毒药,凡是这么办的地方,没几年,山绿了水清了,溪里有了鱼虾,林里有了野兔,节假日成了城里人旅居和消费的福地,收入着实比以前增了不少。城里也在改变,那种愚蠢的只顾引入放毒污染企业、喜洋洋汽车塞满街,只想大拆旧房大卖地皮赚钱的“丧邦”勾当,受到了批判和抵制。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含义,不光体现在农村的生态修复上,也体现城里停止的乱折乱建上;不光在修复有形的生态,也在无形地修复人的心态理念。可以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已深入人心,“环保自觉”意识逐渐走进大江南北的千百城、亿万家。

青年大学习网上团课第十季第七期心得篇十六

扶贫开发成效如何,关键要看是不是做到了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扶贫攻坚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这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后,党中央更有针对性的要求。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贫困人口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既有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地区,也有零散分布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十八大以来,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这就需要改变以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福利化、平均主义倾向,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

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一些地方在识贫工作中总结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实践中管用的好方法。各地要通过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确化、规范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各地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对那些有劳动能力的,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对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通过移民搬迁实现脱贫;对那些丧失了劳动能力的,通过低保政策实施兜底扶贫;对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通过医疗救助帮扶,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青年大学习网上团课第十季第七期心得篇十七

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攻坚、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前在浙江安吉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深深地感到,这一思想不仅对我们在经济社会转型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而且在理论上破了发展中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与人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的关系、环境生态与生产力的关系、环境生态与财富的关系等一系列难题,在人与自然关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上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

习近平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破了发展中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与人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的关系这一难题,以积极的而不是悲观的态度诠释了这一难题背后所蕴含的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形成了新颖的发展理念,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触及到了一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难题,即:金山银山是人的物质追求,绿水青山是人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这两者都是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而这两者对于人来说又很难兼得。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以牺牲绿水青山来实现自己的物质追求,曾经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奇迹。但是,这种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许多灾难性的后果,促使人们在对传统的增长方式和发展理论进行反思的同时,开始重新研究发展理论,重新研究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报告《增长的极限》一发表,就在世界上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因为这一报告指出,影响经济增长的五个主要因素即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呈指数增长,而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污染吸纳能力是有极限的,人类如果继续按照这样的方式谋求经济增长,最终将威胁自己的生存。这种增长极限论虽然被人们称为悲观主义的观点,但他们提出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思考的结果就是要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专题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文件,强调增长不仅要考虑当代人的需求,还要考虑后代人的生存和需求,因此,在人类谋求增长的同时,必须优化环境、保护生态。这些问题由此被称为全球性问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28968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