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假期读书收获三年级 假期阅读读后感三年级篇一
孙蒲远是爱的大师,是脱离了浮华的爱的大师,而《美丽的教育》一书确实值得我们认真阅读,认真思考。
书上有这样一句话:班主任是世界上级别最低的主任,但又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任。读完了这本书,我的确有这样一个感受。在与家长朋友的沟通中,家长也经常说:"孩子听老师的要比听家长的多很多。"还有人会说:"看,这个班孩子的做法真像他们的班主任。""这一看就是某某老师带的班。"其实,这都是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对学生的一种耳濡目染,一种侧面熏陶,使孩子在无形中形成的一种定势,一种倾向。正如孙老师说:"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孩子对自己的班主任简直到了崇拜的程度。小学班主任对自己的学生影响非常大,班主任提倡的东西将会酿成这个班的班风,班主任常说的话将成为这个班的座右铭,班主任的好恶将会成为这个班学生的是非标准,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性格气质的形成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读了孙老师的书,让我更加意识到,教育孩子不是光靠老师尊严,师生关系的融洽,关键在于教师要千方百计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这样孩子才愿意接近你,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你,这不仅需要热情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更需要师生间的心灵沟通。我从孙老师的身上找到了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要具备什么,要有一颗可贵的童心,我们只有变成孩子,才能懂得孩子,理解孩子,教育孩子。
教育过程中,要把尊重孩子放在首位。从小被人尊重的人,有很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容易形成完善的人格。而我们不管作为教师还是家长,一味的希望孩子能听我们成年人的话,常常忽视孩子的需要,不考虑孩子在想什么,不体谅孩子的处境,不顾及孩子的自尊心,不了解孩子的苦恼和心理障碍,只凭着我们想象的情况去教育孩子。一旦孩子的行为出乎我们的预料,或者孩子没有按我们的要求去做,我们就可能对孩子不满意,甚至批评孩子。孙蒲远老师告诉我们"惩罚是教育失败的根源",惩罚的结果让学习吃力的孩子更加自卑,让常常出现问题的孩子更加自暴自弃,让本来就顽皮的孩子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让这样的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乐。那么,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不许批评吗?不是!没有批评就等于放纵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批评的时候,一定要讲清其危害,告诉孩子这样做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对别人、对自己、对集体有什么不好。
教育孩子,老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不同于纵容,宽容的前提是理解。教育家陶行之曾说过:要想做孩子的老师,你首先要变成孩子。淘气是孩子的特点,是正常现象,犯错误是难免的,我们不可能限制他,我们要从他的淘气中找寻身上闪光的地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淘气,这时我们的工作就会变得主动和轻松起来,甚至还可以从中得到很大乐趣。当然,老师对学生的宽容不是对学生无原则的迁就和让步,他是以学生认识错误为前提的。对已经认识到错误的孩子的宽容是启发孩子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孙蒲远老师教给我们很多宽容的方法,给胆小而又出错的孩子一句安慰;给知道自己错了的孩子台阶下,用显微镜找淘气包优点,给矫情的学生一个存在的空间,包容学生进步过程中的反复…
让我们牢记孙老师"宽容与赏识让教育更美丽,爱心与智慧让教育走得更远。"的经典话语,让我们把宽容、赏识、爱心、智慧给予我们的孩子,老师爱学生,学生感到幸福,老师也会感到幸福;同样,我们也会得到了学生最真挚的爱。这就是所有班主任的幸福,这样的教育也是最为美丽的教育。
假期读书心得3
假期读书收获三年级 假期阅读读后感三年级篇二
看完了平凡的世界,彷佛经历了一段历史,从那个艰苦的年代回到了现实。以前许多无法回答的问题,似乎有了点眉目。
这本书描述七十年代中期到改革开放以后这段历史变革过程中,一些普通人的生活。书中用到了很多陕西本土化的语言,我是陕西人,所以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虽然那个时代对我来说有些遥远了,但依然有种强烈的震撼。
开始是少安和润叶这青梅竹马的一对寄托了我的希望,后来少安因为他的身份放弃了这个美好的结合,而选择了另一个门户相当的秀莲。我无从判断他的选择是对是错,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社会地位、政治身份在人思想中占如此重要的位置,其他所有的一切都得在它的约束下进行,即使热烈的爱情。少安很满意他和秀莲的结合,他们后来过上了作为农民富足的生活,但不管他们的生活如何,他和秀莲的结合,就注定他们代表逝去的一代。而润叶相比于少安,她的生活就很不幸了,她接受了一个不满意的婚姻安排,为她也为善良的向前安排了一段不幸的经历,但我很赞赏她那种执着、勇敢,尽管最后她的命运归于现实。他们都没能突破旧时代的枷锁。
少平,代表新生的一代,他有文化、能吃苦、有独立的人格,与另一个几近完美的形象——田晓霞产生了炽热的爱情,他们突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一个煤矿工人和一个市长的女儿会产生如此坚贞的爱情,是因为他们同等的视野、观念,而非同等的社会地位。思想在高层次上的一致,这是一种顽强的力量。但这段美丽的爱情并没有走到最后,在它最绚烂的时候戛然而止,晓霞意外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无尽的痛楚,当我看到这个结果的时候,后面的内容对我来说甚至都显得不重要了。少了她,少平活着的意义就少了一大半,但他得活下去,还有另一个家等着他。他师父去世后,他主动承担起了煤矿的棚户区那个温暖家庭的责任。虽然他有足够的理由和能力留在城市,还有另一个优秀女孩金秀的示爱,但他有着自己的原则,又走进了那个随时可能出现危险的煤矿,继续他的人生与责任。无意猜测他的结局,当晓霞离开后,他就有了结局。
兰香,这个从小就非常懂事的孩子,一直如此优秀,如果说少安代表逝去的一代,少平就是踏入了新时代,而兰香则代表未来。金波,少平从下到大的朋友,他们之间的情感甚至已经超越了亲人。在参军时,他爱上了一个不知名的藏族姑娘,但因这件事被遣送回去,以后他们就失去了联系。在痛苦中挣扎了好多年,他鼓起勇气回到了当年参军的地方,一切早已物是人非,最后无果而终,他的结局就注定和少平一样。润生,开始一直默默无闻,最后爱上了已是寡妇的郝红梅,尽管遭遇到家里强大的阻力,他依然如故,他们结合的结局还算完美,拯救了两个人。金秀、李向前、田福军、金俊武……这一个个形象构建了那个大背景下的小社会。
他们每一个人的经历给人一种思考,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他们的愿望那么简单,让我学会乐观。但留下印象最深的肯定是孙少平了,也是他,给了我许多启发。他的思想,给了我更深思考的条件。
许多问题我曾经也想过。例如人为什么而活?但思考总是以跑题而结束,所以几乎没有什么结果。少平在给田晓霞说自己理想的时候,提到给他父母建一座他们村最阔气的楼房,这是他立的一个碑。这些简单的话让我忽然感觉有些事明白了一些。现在我不会一直怀疑我所做的决定可能是由于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或者是由于不愿承认的虚荣心,而不是由理智的判断所形成的的。人是由环境塑造的,不受环境的影响是不可能的,对于终极问题的回答,要想做出完全的理智是不可能的,所以每一个人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都会是独特的。以前,看到其他人提出的深层或者对于终极问题的回答,我会有盲目的敬畏感,以至于盲目的认同,把别人人生目标转嫁到自己身上,自己对于这个目标缺乏切身的理解,很难将自己实践与其完全统一起来,目标反而带来了迷茫。对于他人终极问题的认同,必然否认了以前自己的某些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是在自己以前的生活经历中形成的,虽然受所生活范围的局限,但有些对于家和故乡的原始情感,使得自己必须在这个受局限的范围内得到认可,这是人在社会生活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这些狭隘的价值观也有保留的必要。但是这些价值观的保留会引起和主流社会价值观的冲突,这些本质问题必然会影响自己的行为。我在心里抱很大侥幸,或许自己将问题复杂化了,其实只要自己做的事,得到小环境的认可,但思想可以完全自由!也就是自己做事不是完全由着自己的思想来,而要考虑一部分的感受,或许这个局限是很小的。但我又无法想象一个有着小市民思想的人还具有着俯看大众的眼界。又陷入另一种矛盾中。
对于“为什么而活”这个问题,换成“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更容易回答。自己幸福、家庭幸福、亲人朋友因我而幸福;挣一笔钱,给父母盖一个很像样的楼,下半生把劳动当做消遣而不再是一种负担;年轻时多去经历,多一些可以回想的故事,老时平静充实的过完;这个世界有很多人在我的努力下,往好的方向变化了一点,或者说,世界因我而美好了一点……这几个理想,有些几乎算不上理想,但所有人的追求其实都差不了多少,或许我们忙碌的生活中去稍稍想想这些平凡而简单的理想。这些理想真的花一生来完成的话,我想都会实现。可是曾经我把那么多时间用在干很多一点都不相关的事上。
自己这些理想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而活”。这时我对于以前认为的“思想变得成熟”有点怀疑了。大学这两年,我有了很大进步,大学之前懵懵懂懂的,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思想。大学的两年独立生活,碰了好多壁,得到了很多教训,受了很多教育、指点,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但经历还是很少,很多牵扯到思想的东西需要慢慢在生活中理解,这些思想是从自己生活中提取出来的。这样才算具有了独立的思想。在以后一两年内,认真生活、认真思考,希望自己真的可以变得成熟。
少平带给我的不仅是这些,还有对生活、对困难的态度。无论生活带来了什么,多么荒谬,也要坚持并改变这种处境。身在低处,则心在低处安放。不管在什么环境下,努力,都会成为优秀者!
假期读书心得5
假期读书收获三年级 假期阅读读后感三年级篇三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为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信和自强,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我很喜欢路遥对于这部小说的出发点——“平凡”二字。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成千上万座村落的一座,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在他的世界里,人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路遥为我们讲述的不只是那个久远的年代,更是一种人生应有的信仰和追求。
人的一生就像这本书一样,不在于结局如何而在于过程是否精彩,人生就该象主人公孙少平那样对生活从来不低头,不断地去探索和追求在命运的道路上走出一种让所有人都为之叹服的人生之路。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现今的社会是一个喧嚣浮躁,充满_的时代,我们每个人也都怀揣着梦想追求着自己的快乐生活,而快乐与否往往在于自己的一念之间。人应该活得乐观,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要用更广阔的眼界去审视我们周围的世界,这样才能不至于将自己囚于一个狭小的范围,人生才是更加充实的。这样对人生才能更有独特的理解,也才能豁出自己的个性来。也许我们在平凡的工作中会遇到许多琐碎的事,不公平的事,可是只要我们学会适应,学会改变,学会选择与放弃,学会善待自己,那么我们就会从中体会到快乐,所谓日升日落,愁也一天,乐也一天,为何不欢欢喜喜地去面对每一天呢!
希望我对《平凡的世界》的理解和感悟能让大家以一种愉快地心情去面对今后的生活,即使有苦难来临,我们也要支撑起自己弱小的双臂去迎接,即使跌倒了,即使失败了,也不会后悔,毕竟这就是人生,毕竟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平凡的世界,我们都在期盼一个美好的明天。
假期读书心得2
假期读书收获三年级 假期阅读读后感三年级篇四
看完了平凡的世界,彷佛经历了一段历史,从那个艰苦的年代回到了现实。以前许多无法回答的问题,似乎有了点眉目。
这本书描述七十年代中期到改革开放以后这段历史变革过程中,一些普通人的生活。书中用到了很多陕西本土化的语言,我是陕西人,所以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虽然那个时代对我来说有些遥远了,但依然有种强烈的震撼。
开始是少安和润叶这青梅竹马的一对寄托了我的希望,后来少安因为他的身份放弃了这个美好的结合,而选择了另一个门户相当的秀莲。我无从判断他的选择是对是错,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社会地位、政治身份在人思想中占如此重要的位置,其他所有的一切都得在它的约束下进行,即使热烈的爱情。少安很满意他和秀莲的结合,他们后来过上了作为农民富足的生活,但不管他们的生活如何,他和秀莲的结合,就注定他们代表逝去的一代。而润叶相比于少安,她的生活就很不幸了,她接受了一个不满意的婚姻安排,为她也为善良的向前安排了一段不幸的经历,但我很赞赏她那种执着、勇敢,尽管最后她的命运归于现实。他们都没能突破旧时代的枷锁。
少平,代表新生的一代,他有文化、能吃苦、有独立的人格,与另一个几近完美的形象——田晓霞产生了炽热的爱情,他们突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一个煤矿工人和一个市长的女儿会产生如此坚贞的爱情,是因为他们同等的视野、观念,而非同等的社会地位。思想在高层次上的一致,这是一种顽强的力量。但这段美丽的爱情并没有走到最后,在它最绚烂的时候戛然而止,晓霞意外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无尽的痛楚,当我看到这个结果的时候,后面的内容对我来说甚至都显得不重要了。少了她,少平活着的意义就少了一大半,但他得活下去,还有另一个家等着他。他师父去世后,他主动承担起了煤矿的棚户区那个温暖家庭的责任。虽然他有足够的理由和能力留在城市,还有另一个优秀女孩金秀的示爱,但他有着自己的原则,又走进了那个随时可能出现危险的煤矿,继续他的人生与责任。无意猜测他的结局,当晓霞离开后,他就有了结局。
兰香,这个从小就非常懂事的孩子,一直如此优秀,如果说少安代表逝去的一代,少平就是踏入了新时代,而兰香则代表未来。金波,少平从下到大的朋友,他们之间的情感甚至已经超越了亲人。在参军时,他爱上了一个不知名的藏族姑娘,但因这件事被遣送回去,以后他们就失去了联系。在痛苦中挣扎了好多年,他鼓起勇气回到了当年参军的地方,一切早已物是人非,最后无果而终,他的结局就注定和少平一样。润生,开始一直默默无闻,最后爱上了已是寡妇的郝红梅,尽管遭遇到家里强大的阻力,他依然如故,他们结合的结局还算完美,拯救了两个人。金秀、李向前、田福军、金俊武……这一个个形象构建了那个大背景下的小社会。
他们每一个人的经历给人一种思考,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他们的愿望那么简单,让我学会乐观。但留下印象最深的肯定是孙少平了,也是他,给了我许多启发。他的思想,给了我更深思考的条件。
许多问题我曾经也想过。例如人为什么而活?但思考总是以跑题而结束,所以几乎没有什么结果。少平在给田晓霞说自己理想的时候,提到给他父母建一座他们村最阔气的楼房,这是他立的一个碑。这些简单的话让我忽然感觉有些事明白了一些。现在我不会一直怀疑我所做的决定可能是由于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或者是由于不愿承认的虚荣心,而不是由理智的判断所形成的的。人是由环境塑造的,不受环境的影响是不可能的,对于终极问题的回答,要想做出完全的理智是不可能的,所以每一个人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都会是独特的。以前,看到其他人提出的深层或者对于终极问题的回答,我会有盲目的敬畏感,以至于盲目的认同,把别人人生目标转嫁到自己身上,自己对于这个目标缺乏切身的理解,很难将自己实践与其完全统一起来,目标反而带来了迷茫。对于他人终极问题的认同,必然否认了以前自己的某些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是在自己以前的生活经历中形成的,虽然受所生活范围的局限,但有些对于家和故乡的原始情感,使得自己必须在这个受局限的范围内得到认可,这是人在社会生活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这些狭隘的价值观也有保留的必要。但是这些价值观的保留会引起和主流社会价值观的冲突,这些本质问题必然会影响自己的行为。我在心里抱很大侥幸,或许自己将问题复杂化了,其实只要自己做的事,得到小环境的认可,但思想可以完全自由!也就是自己做事不是完全由着自己的思想来,而要考虑一部分的感受,或许这个局限是很小的。但我又无法想象一个有着小市民思想的人还具有着俯看大众的眼界。又陷入另一种矛盾中。
对于“为什么而活”这个问题,换成“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更容易回答。自己幸福、家庭幸福、亲人朋友因我而幸福;挣一笔钱,给父母盖一个很像样的楼,下半生把劳动当做消遣而不再是一种负担;年轻时多去经历,多一些可以回想的故事,老时平静充实的过完;这个世界有很多人在我的努力下,往好的方向变化了一点,或者说,世界因我而美好了一点……这几个理想,有些几乎算不上理想,但所有人的追求其实都差不了多少,或许我们忙碌的生活中去稍稍想想这些平凡而简单的理想。这些理想真的花一生来完成的话,我想都会实现。可是曾经我把那么多时间用在干很多一点都不相关的事上。
自己这些理想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而活”。这时我对于以前认为的“思想变得成熟”有点怀疑了。大学这两年,我有了很大进步,大学之前懵懵懂懂的,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思想。大学的两年独立生活,碰了好多壁,得到了很多教训,受了很多教育、指点,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但经历还是很少,很多牵扯到思想的东西需要慢慢在生活中理解,这些思想是从自己生活中提取出来的。这样才算具有了独立的思想。在以后一两年内,认真生活、认真思考,希望自己真的可以变得成熟。
少平带给我的不仅是这些,还有对生活、对困难的态度。无论生活带来了什么,多么荒谬,也要坚持并改变这种处境。身在低处,则心在低处安放。不管在什么环境下,努力,都会成为优秀者!
假期读书心得5
假期读书收获三年级 假期阅读读后感三年级篇五
我以为,漫画只是能让我们放松的书,并不会让我们悟出什么道理。但读了《父与子》后,我就不那么认为了。漫画能够通过一幅幅简单的图画,刻画出一幕幕社会现象、人生百态,让人看后,在幽默的背后,去回味、去领悟。
《父与子》的作者是德国的埃·奥·卜劳恩,故事大多取材于我们平时的家庭生活,也有一些取材于特殊的社会现象,通过漫画的形式,将这些故事生动地一一展现出来。一个是长着刺猬头、喜欢搞恶作剧的儿子,他调皮、可爱。一个是长着大胡子经常被人嘲弄的父亲,他善良。通过父与子一幅幅生动又好笑的画面,使我们看后,时而哈哈大笑,时而会心一笑,但回味无穷。虽然,当时的生活背景发生了一些变化,但父亲与儿子时时刻刻都保持着那善良、乐观的态度,正是这种态度,让他俩过着平常人一直向往的乐观生活。而现在,有些人因为贪图钱财,失去了这份快乐。这本漫画,不光在工作学习之余,可以给我们一笑,还可以给我们启示和教育。
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漫画是《说到做不到》。讲的是父亲正在看一本书《教育不能体罚》,还一边将内容讲给儿子听,而儿子因为贪玩,不小心将苹果砸到了父亲头上,父亲火冒三丈,拎起儿子就打屁股,对儿子进行体罚。这则漫画讽刺了那些说一套做一套的人,而现在社会里,这种人却很多。
漫画《父与子》里也有想象的故事,比如:《难舍美人鱼》、《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未来的晨报》等,这些漫画都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引导我们去开展无穷的想象。
漫画《父与子》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丢掉虚荣心,做一个平常人,去寻找平常人的快乐。
假期读书心得4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29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