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在教学前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规划和组织的重要文件。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课时,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掌握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远近含反思篇一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2、通过测量、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3、能积极尝试和比较主动地学习。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面积大小相同、形状不同底块场地。
物质准备:塑胶板70块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给每个幼儿人手5块塑胶板,让幼儿用塑胶板自主地拼图。然后,请幼儿根据拼出的场地的形状,想想它们分别像什么?再请幼儿比较这些场地的面积大小。
2、引导幼儿讨论:你们拼出的场地的面积大吗?让幼儿通过铺垫子去发现5块场地是否一样大。
二、操作活动:给5块场地铺垫子并记录用了多少块板。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出示记录单,引导幼儿将操作结果记录下来。
3、通过给不同的场地铺垫子,比较结果发现5块场地面积的大小。
三、活动评价: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2、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或别人的操作结果,并讨论:你认为着5块场地一样大吗?为什么?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远近含反思篇二
1.在此以前幼儿已进行过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的活动,积累了一些运用感官比较物体量差异的经验,因此在本活动中可以启发幼儿自己想出比较物体粗细的各种方法,提高幼儿认识周围环境的能力。
2.幼儿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二个困难。第一是不能准确地将比较结果与相应的词匹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词与某些概念建立联系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应该先让幼儿通过非正式的教育活动积累有关概念的感性经验,然后在正式的教育活动中指认和命名活动完成词与概念的匹配。
3.第二是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由于幼儿思维不可逆,他们不易理解相对概念。因此活动中要采用变换比较对象和设问的方式引起幼儿的思考,帮助幼儿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4.该内容是幼儿以后学习相邻数和进行排序活动的基础。如果幼儿真正理解了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那么他们的逆向思维和推理能力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1.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能从粗到细给五个物体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毛线、笔、积木、纸棒、可乐瓶、圆柱卡片等。
1、以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引导幼儿说出金箍棒能变粗、变细。
2、探索活动:
(1)请全体幼儿帮助老师将一些圆柱体按粗细进行分类,使幼儿积累有关粗细的感性经验。(分类)。
(2)请个别幼儿在藏宝袋中拿出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了解粗细必须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指认)。
(3)请幼儿从地上拿起自己喜欢的一样东西,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进行比较,说出:“我的××比你的××粗”或“我的××比你的××细”,从而知道粗细是相对的。(比较感知,命名)。
3、集中活动:
(1)教师拿出笔、积木、可乐瓶,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
(2)教师出示圆柱卡片,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
4、分组操作:
(1)将筐中的圆柱体按粗和细把物品分成两类。
(2)让幼儿给粗细不同的小棒排顺序。
(2)将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细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5、总结:
(1)今天我们知道了通过比较能够知道哪个物体粗,哪个物体细。
(2)我们也学习了按从粗到细的顺序进行排序。
6、延伸: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今天的计算活动是“比较粗细”,针对原本制定的活动方案我对今天的“比较粗细”这一活动进行了一番的反思:
1.从目标上说:
这个活动的目标制定不够准确,应该改为“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初步学习从粗到细给五个物体排序。”
2.从活动过程上说:
(1)在引入时,由于金箍棒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脱离,所以教师很难引导幼儿说出粗细二字,也在这一过程中浪费了一些时间。
(2)在探索过程中:这个探索过程是按照分类——指认——命名制定内容的,在这个过程中有以下以个问题。
a老师比较急躁,帮助指导的`老师直接引导幼儿做好了分类,让小部分能力弱的幼儿没有办法通过改错来认识自己的错误。
b在请幼儿帮助老师将圆柱体分类时,由于粗细两种圆柱体没有其他可以区分两种圆柱体的不同特征,以致在幼儿完成分类工作后很难用语言将自己的分类工作表述清楚。这里可以调整为将粗细不同的圆柱体贴上不同的颜色,以便让幼儿更容易表述清楚。
c在指认过程中,幼儿虽然已经能够指认出粗和细的物品,但他们对于粗细的概念依旧模糊,所用的词汇依然是胖瘦、大小,这时教师没有引导幼儿这里的胖瘦、大小应该表述为粗细,这给接下去的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d在比较命名过程中,因为怕孩子乱所以让幼儿拿完东西以后坐下跟旁边的小朋友比较。这样不仅浪费了起来、坐下的时间,也限制了幼儿比较的空间,他们只能和两位小朋友进行比较。应该调整为,幼儿拿起一样东西后直接站着和旁边的小朋友进行比较,这样比较的空间较大,一名幼儿可以和好几个幼儿进行比较,兴致也会更高。而且老师要求表述的语言比较长,可以缩短为“××比××粗”或是“××比××细”。
(3)在集中活动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急躁,在这一过程中花费了比较长的时间让幼儿进行粗细排序。如果活动的目标调整为初步学习按从粗到细的顺序排序,那么只要大部分幼儿能够初步地掌握这一种方法也就够了。让每一个幼儿都进行粗细排序的操作应该放在第二次活动中,并让幼儿从易到难,从少到多进行排序。
(4)操作活动:这一次的操作活动是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安排的,这样的安排是比较适合不同能力的幼儿学习的,可以继续坚持下去。
3.从总的活动过程上说:
(1)虽然在进行活动前,教师对于教材、幼儿都有进行一定的分析,但还是高估了幼儿,将目标制定得太高,以致于目标无法达成。
(2)教师的语言不够简洁,对于粗细的概念解释不够清晰,隐性浪费时间较多。
(3)整个活动的内容安排太多,在中班的20分钟内很难完成。可以调整为“认识粗细”和“比较粗细”两个活动来进行。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远近含反思篇三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比较远近》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1、理解远近的含义,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远近,并初步学会记录。
2、在游戏中体验比较远近的乐趣与成功感。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有自然测量的'经验。
2、各种可以用来测量远近的工具: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
3、6个装有(即时贴1条,记录表1张、记号笔1支、粉笔1支、五角星贴贴纸1枚的小筐。
4、地图一幅。
一、目测远近。
1、幼儿排成一队随老师进教室,立正站好。
师:谁离黄老师最远?谁离我最近?
2、幼儿坐成半圆形。
师:谁离我最远?谁离我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工具测量远近。
1、a和b(两个坐得比较近,目测不出来离老师的距离)谁离黄老师近?谁离我远?(出现争议)。
2、目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测量远近?(工具:如手、脚等)。
3、请一个幼儿用手或脚测量,老师观察指导。
师:现在我站起来,凳子就代表我的位置。
(预测:1.幼儿测量正确:他量得真好,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会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会和我的凳子碰一碰。
2.幼儿测量不正确: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要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要和我的凳子碰一碰。一只手要碰到另一只手,脚跟脚尖要碰住等。)。
4、出示箱子里的各种物品(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
师:我这有好多东西,它们能测量远近吗?
幼:能。
师:我请一个孩子来试试。(师及时纠正和指导)。
三、跳远比赛。
1、比赛:刚才我们学习了用工具测量远近。你们想不想来一次跳远比赛?现在我请小朋友三个人一组去领一份材料,找到一空地,贴上及时贴,每个人轮流跳,跳到哪用粉笔做记号,其他两个人分别测量、做记录,记录表的上面一行写学号,下面一行写远近,最远的贴上代表冠军的星星。
2、检验(重点检查两份记录表)四、延伸活动--测量地图。
幼:近,可以节省时间。
师:到底哪条路最近呢?我们一起回教室量一量吧!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远近含反思篇四
活动目标。
1、能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自然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等。
2、体验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3、初步理解测量的意义,增强幼儿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测量的意义,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
活动准备。
直尺,长纸条,测量用的绳子,木棍,记录纸。
活动过程。
2、启发幼儿用自然工具来测量两株植物的高矮,(如用手,用小棍,或者用直尺,等)。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测量时将测量工具首尾相接。
3、分组活动:
第一组用手或手臂来量桌子,门,窗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的结果并且记录下来。
第二组用绳或者脚步来测量教室,黑板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
第三组用棍子或者直尺来测量桌子,椅子的长度或宽度或高度,说出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
4、对照汇报结果引导幼儿探索:用长方形纸条自制量尺,写上0——10的数字做成量尺。
5、交流小结,鼓励幼儿用书,铅笔,小棍,直尺来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教学反思。
学前阶段的幼儿,对与数的概念理解难掌握,测量的意义难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上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动手来寻求答案,让幼儿真正了解测量的乐趣。这一活动幼儿比较兴趣参与活动,但是测量结果的记录有所欠佳。对于这一活动我进行了反思:虽然幼儿乐与参与了活动,但是实践过程操作能力还不够强。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多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远近含反思篇五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日历,学会看日历。
2、了解日历在生活中的运用及作用。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多种不同的日历。
活动过程:
一、出示日历,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好多东西,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日历)。
1、和幼儿一起说说日历的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日历。
师:日历里面有什么?(数字、文字等)。
二、深入认知。
老师这里有一本日历,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有什么秘密?
1、认识年份。
师:这是哪一年的日历?(20xx年)。
2、认识月份。
(1)一年的第一个月是几月?最后一个月是几月?12月过完后就表示一年结束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2)那一个月有多少天呢?这些小数字会告诉你。
一年有12个月,有的一个月31天,有的30天,二月有28天。
3、学习查找日期
(1)今天是几月几日?谁能从日历中找出来?(幼儿示范)。
(2)老师的生日是11月7日,谁能找出来。
(3)国庆节是几月几日?!来自老师教案。!谁能找出来?
(4)老师说节日,幼儿在日历上找出来,并进行评价。
三、活动延伸。
小朋友之间互相提问、指认日期。
教学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应从幼儿身边取材,以幼儿身边的日历说起让幼儿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认识日历,在操作中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数。对日历感兴趣,初步感知时间概念,懂得珍惜时间。发展推理能力。
这对于我们班孩子来说是一个还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为了能让幼儿的还子们学的开心有趣于是我以今天是什么年的问题引出主题。果然还子们的积极性一下了高起来了。接着我以小兔子不明白的问题让孩子们的帮助解决。你带的日历是那一年的?20xx年、20xx年、兔年、龙年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着。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的小眼睛可亮了:我的日历最上面有数字20xx的就是20xx年。我的日历上有好多小兔子的我就知道是兔子年。一年有12个月这一点大多数小朋友知道,可是对于每个月有不同的天数、认识几月几日他们还从来没有学习过。
于是我在黑板上挂了一个大年历,请他们观察一个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个月的天数都是一样的。孩子们的发现果然不出意外,他们问:老师,为什么有的30天,有的31天,还有这个2月怎么是29天(28天)。在他们发现这个问题后,我用“拳头”形象地来区分大月小月,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们在学中乐,玩中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寻找日历秘密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发现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有的孩子说:“老师,我发现了日历上的.数字颜色。”“为什么不一样呢?”,我把这个球又抛给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说:“红色是休息天,我们可以不上课。”有的孩子说:“不对,有的红色不是休息天,是节日,你看!”还用自己发现的事实给你证明在接下来的“找节日”环节中,当我说出节日后,小朋友首先要反应是几月几日,接着在年历中找出来。在找的过程中,孩子们找得都对的,而且迅速还很快!可是我发现这样能力弱的小朋友得不到锻炼了,于是我说:请几个孩子到老师的日历上来找。这下,孩子们更积极了。
整个活动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要想小朋友学得开心,首先老师必须带动学习气氛,让每个小朋友都在不自主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只有大家都参与了,老师教得开心,小朋友学得也开心。
小百科:日历,一种日常使用的出版物,记载着日期等相关信息。每一页显示一日信息的叫日历,每一页显示一个月信息的叫月历,每页显示全年信息的叫年历。有多种形式,如挂历、座台历、年历卡等,如今又有电子日历。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远近含反思篇六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2、通过测量、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3、能积极尝试和比较主动地学习。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面积大小相同、形状不同底块场地。
物质准备:塑胶板70块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给每个幼儿人手5块塑胶板,让幼儿用塑胶板自主地拼图。然后,请幼儿根据拼出的场地的形状,想想它们分别像什么?再请幼儿比较这些场地的面积大小。
2、引导幼儿讨论:你们拼出的场地的面积大吗?让幼儿通过铺垫子去发现5块场地是否一样大。
二、操作活动:给5块场地铺垫子并记录用了多少块板。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2、出示记录单,引导幼儿将操作结果记录下来。
3、通过给不同的场地铺垫子,比较结果发现5块场地面积的大小。
三、活动评价: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2、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或别人的操作结果,并讨论:你认为着5块场地一样大吗?为什么?
小结:大家都用一样大小的垫子去铺场地,虽然场地的形状不一样,但每一块场地都是用了12块垫子,说明这5块场地一样大。
课后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选择了对大班幼儿比较难理解的面积守恒作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初步理解面积守恒概念,教师能将这一知识点转化成一节操作性和探究性很强的一节教学活动,同时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通过活动初步感知测量物体面积的大小可以转化成数单位格子的大小或移动棋子的面积与个数的方法。整个活动由浅入深,幼儿能积极参与,对活动充满兴趣。幼儿在解决问题时进行了充分的思考、探索、创造,较好的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远近含反思篇七
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
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一、认识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
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
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
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1、出示小棒。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
(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
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
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
1.幼儿操作任意排。
2.提问。
(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
(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
(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远近含反思篇八
活动目标:
1、理解远近的含义,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远近,并初步学会记录。
2、在游戏中体验比较远近的乐趣与成功感。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有自然测量的经验。
2、各种可以用来测量远近的工具: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3、6个装有(即时贴1条,记录表1张、记号笔1支、粉笔1支、五角星贴贴纸1枚的小筐。
4、地图一幅。
活动过程:
1、幼儿排成一队随老师进教室,立正站好。
师:谁离黄老师最远?谁离我最近?
2、幼儿坐成半圆形。
师:谁离我最远?谁离我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用目测可以比较远近。
1、a和b(两个坐得比较近,目测不出来离老师的距离)谁离黄老师近?谁离我远?(出现争议)2、目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测量远近?(工具:如手、脚等)3、请一个幼儿用手或脚测量,老师观察指导。
师:现在我站起来,凳子就代表我的位置。
(预测:1.幼儿测量正确:他量得真好,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会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会和我的凳子碰一碰。
2.幼儿测量不正确: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要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要和我的凳子碰一碰。一只手要碰到另一只手,脚跟脚尖要碰住等。)4、出示箱子里的各种物品(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
师:我这有好多东西,它们能测量远近吗?
幼:能。
师:我请一个孩子来试试。(师及时纠正和指导)。
1、比赛:刚才我们学习了用工具测量远近。你们想不想来一次跳远比赛?现在我请小朋友三个人一组去领一份材料,找到一空地,贴上及时贴,每个人轮流跳,跳到哪用粉笔做记号,其他两个人分别测量、做记录,记录表的上面一行写学号,下面一行写远近,最远的贴上代表冠军的星星。
2、检验(重点检查两份记录表)四、延伸活动--测量地图。
幼:近,可以节省时间。
师:到底哪条路最近呢?我们一起回教室量一量吧!
活动目标:
1、理解远近的含义,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远近,并初步学会记录。
2、在游戏中体验比较远近的乐趣与成功感。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有自然测量的经验。
2、各种可以用来测量远近的工具: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
3、6个装有(即时贴1条,记录表1张、记号笔1支、粉笔1支、五角星贴贴纸1枚的小筐。
4、地图一幅。
活动过程:
1、幼儿排成一队随老师进教室,立正站好。
师:谁离黄老师最远?谁离我最近?
2、幼儿坐成半圆形。
师:谁离我最远?谁离我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用目测可以比较远近。
1、a和b(两个坐得比较近,目测不出来离老师的距离)谁离黄老师近?谁离我远?(出现争议)。
2、目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测量远近?(工具:如手、脚等)。
3、请一个幼儿用手或脚测量,老师观察指导。
师:现在我站起来,凳子就代表我的位置。
(预测:1.幼儿测量正确:他量得真好,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会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会和我的凳子碰一碰。
2.幼儿测量不正确: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要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要和我的凳子碰一碰。一只手要碰到另一只手,脚跟脚尖要碰住等。)。
4、出示箱子里的各种物品(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
师:我这有好多东西,它们能测量远近吗?
幼:能。
师:我请一个孩子来试试。(师及时纠正和指导)。
1、比赛:刚才我们学习了用工具测量远近。你们想不想来一次跳远比赛?现在我请小朋友三个人一组去领一份材料,找到一空地,贴上及时贴,每个人轮流跳,跳到哪用粉笔做记号,其他两个人分别测量、做记录,记录表的上面一行写学号,下面一行写远近,最远的贴上代表冠军的星星。
2、检验(重点检查两份记录表)。
幼:有一条路上有酒店,有一条路上有医院,有一条路上有银行……。
师:你会选哪条路?为什么?
幼:近,可以节省时间。
师:到底哪条路最近呢?我们一起回教室量一量吧!
活动目标:
1、理解远近的含义,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远近,并初步学会记录。
2、在游戏中体验比较远近的乐趣与成功感。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有自然测量的经验。
2、各种可以用来测量远近的工具: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3、6个装有(即时贴1条,记录表1张、记号笔1支、粉笔1支、五角星贴贴纸1枚的小筐。
4、地图一幅。
活动过程:
1、幼儿排成一队随老师进教室,立正站好。
师:谁离黄老师最远?谁离我最近?
2、幼儿坐成半圆形。
师:谁离我最远?谁离我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用目测可以比较远近。
1、a和b(两个坐得比较近,目测不出来离老师的距离)谁离黄老师近?谁离我远?(出现争议)2、目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测量远近?(工具:如手、脚等)3、请一个幼儿用手或脚测量,老师观察指导。
师:现在我站起来,凳子就代表我的位置。
(预测:1.幼儿测量正确:他量得真好,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会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会和我的凳子碰一碰。
2.幼儿测量不正确: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要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要和我的凳子碰一碰。一只手要碰到另一只手,脚跟脚尖要碰住等。)4、出示箱子里的各种物品(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
师:我这有好多东西,它们能测量远近吗?
幼:能。
师:我请一个孩子来试试。(师及时纠正和指导)三、跳远比赛。
1、比赛:刚才我们学习了用工具测量远近。你们想不想来一次跳远比赛?现在我请小朋友三个人一组去领一份材料,找到一空地,贴上及时贴,每个人轮流跳,跳到哪用粉笔做记号,其他两个人分别测量、做记录,记录表的上面一行写学号,下面一行写远近,最远的.贴上代表冠军的星星。
2、检验(重点检查两份记录表)四、延伸活动--测量地图。
幼:近,可以节省时间。
师:到底哪条路最近呢?我们一起回教室量一量吧!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活动目标。
1、理解远近的含义,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远近,并初步学会记录。
2、在游戏中体验比较远近的乐趣与成功感。
活动准备。
1、有自然测量的经验。
2、各种可以用来测量远近的工具: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
3、6个装有(即时贴1条,记录表1张、记号笔1支、粉笔1支、五角星贴贴纸1枚的小筐。
4、地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目测远近。
1、幼儿排成一队随老师进教室,立正站好。
教师:谁离黄老师最远?谁离我最近?
2、幼儿坐成半圆形。
教师:谁离我最远?谁离我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用目测可以比较远近。
二、工具测量远近。
1、a和b(两个坐得比较近,目测不出来离老师的距离)。
谁离老师近?谁离我远?(出现争议)。
2、目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测量远近?(工具:如手、脚等)。
3、请一个幼儿用手或脚测量,老师观察指导。
教师:现在我站起来,凳子就代表我的位置。
(预测:(1)幼儿测量正确:他量得真好,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会和他的凳子碰一碰,
量到最后会和我的凳子碰一碰。
(2)幼儿测量不正确: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要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要和我的凳子碰一碰。一只手要碰到另一只手,脚跟脚尖要碰住等。)。
4、出示箱子里的各种物品(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
教师:我这有好多东西,它们能测量远近吗?
教师:我请一个孩子来试试。(师及时纠正和指导)。
三、跳远比赛。
1、比赛:
刚才我们学习了用工具测量远近。你们想不想来一次跳远比赛?
其他两个人分别测量、做记录,记录表的上面一行写学号,下面一行写远近,最远的贴上代表冠军的星星。
2、检验(重点检查两份记录表)四、延伸活动--测量地图。
教师:刚才的跳远比赛每组都产生了一位冠军,现在他们要代表我们班去体育馆参加比赛。
这是一幅幼儿园到体育馆的地图,你们看得懂吗?
教师:你会选哪条路?为什么?
教师:到底哪条路最近呢?我们一起回教室量一量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远近含反思篇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2、能够说出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球、苹果、玩具狗、各一个。
2、各种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导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带来了几位好朋友到我们班来做客,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你们看这是谁啊?(教师出示篮球一个)。还有一位好朋友它在和小朋友们捉迷藏呢!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它在哪啊?到底是谁?咦!找到了,原来它藏在书下面啊!快出来跟我们小朋友打个招呼吧”!“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你们最喜欢吃的苹果,很高兴和小朋友们一起玩。”
二、互动游戏,初步引导幼儿辨别上下。
1、教师:哎哟!是谁在咬我呀?—“原来是小狗啊!你也想跟我们小朋友玩游戏么?”
出示玩具狗,以小狗的口吻说“小朋友们好,我的名字叫汪汪,想跟你们玩一个游戏。”教师说:“汪汪狗你想跟我们小朋友玩什么游戏啊?(和汪汪狗说悄悄话)我知道了,好的。”
2、汪汪狗想请小朋友们闭上你们的小眼睛,然后汪汪狗会躲起来,当你们听到:汪汪汪的时候就可以睁开眼睛把汪汪狗找出来,并说出你是在哪找到的。
3、游戏中教师要引导孩子说出“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
4、游戏结束后及时对幼儿进行表扬。
三、利用游戏巩固上下的空间位置关系。
1、小朋友们玩得开心么?球宝宝、小苹果、汪汪狗。还给你们带来了小礼物有小汽车、花篮、洋娃娃、铅笔、灯笼好多好多的玩具要送给小朋友们,它们也在和你们玩捉迷藏的游戏,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把他们找出来吧!
2、欢快的背景音乐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真棒!将所有的礼物都找到了,而且还能说出他们藏在什么地方,我们为自己鼓鼓掌吧!”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够掌握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也能说出“什么在什么的上面或下面”,初步理解物体间的空间方位。但是有一小部分幼儿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说出“什么在什么的上面或下面”。需要课后加以辅助练习。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远近含反思篇十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比较远近》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1、理解远近的含义,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远近,并初步学会记录。
2、在游戏中体验比较远近的乐趣与成功感。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1、有自然测量的.经验。
2、各种可以用来测量远近的工具: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
3、6个装有(即时贴1条,记录表1张、记号笔1支、粉笔1支、五角星贴贴纸1枚的小筐。
4、地图一幅。
一、目测远近。
1、幼儿排成一队随老师进教室,立正站好。
师:谁离黄老师最远?谁离我最近?
2、幼儿坐成半圆形。
师:谁离我最远?谁离我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用目测可以比较远近。
二、工具测量远近。
1、a和b(两个坐得比较近,目测不出来离老师的距离)谁离黄老师近?谁离我远?(出现争议)。
2、目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测量远近?(工具:如手、脚等)。
3、请一个幼儿用手或脚测量,老师观察指导。
师:现在我站起来,凳子就代表我的位置。
(预测:1。幼儿测量正确:他量得真好,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会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会和我的凳子碰一碰。
2。幼儿测量不正确: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要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要和我的凳子碰一碰。一只手要碰到另一只手,脚跟脚尖要碰住等。)。
4、出示箱子里的各种物品(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
师:我这有好多东西,它们能测量远近吗?
幼:能。
师:我请一个孩子来试试。(师及时纠正和指导)。
三、跳远比赛。
1、比赛:刚才我们学习了用工具测量远近。你们想不想来一次跳远比赛?现在我请小朋友三个人一组去领一份材料,找到一空地,贴上及时贴,每个人轮流跳,跳到哪用粉笔做记号,其他两个人分别测量、做记录,记录表的上面一行写学号,下面一行写远近,最远的贴上代表冠军的星星。
2、检验(重点检查两份记录表)四、延伸活动——测量地图。
幼:近,可以节省时间。
师:到底哪条路最近呢?我们一起回教室量一量吧!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远近含反思篇十一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进行分类。
2、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小篮同幼儿人数。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标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外捡石头!”(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捡。”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5、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二、铺石头:
1、“大家捡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出现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还有坑没有铺好,该怎么办?”
4、幼儿再次操作。
5、发现问题:“老师发现这里有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的石头拼起来的。”请个别幼儿介绍他的方法。
6、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铺平“地上”的“坑”。
7、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三、踩石头:
1、“路铺平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小朋友就一边念儿歌一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2"3次。
3、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正方形,回园告诉老师,并列出图表。
课后反思:
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确有许多的知识、技能需要教师以直接的方式予以支持。比如,那些幼儿无法凭借现有的条件通过探索获得的经验,教师要直接给予一些替代性的经验,当出现一些新型复合材料的时候,需要给幼儿演示其基本的用法,当幼儿出现无法克服的客观困难的时候,及时的予以解除。图形变变是幼儿喜欢的数学活动,我没有给任何提示,首先让孩子们自己尝试,中间稍微介入一下,最后放手让孩子们变,孩子们的探索有了别样的成功体验。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远近含反思篇十二
1、理解远近的含义,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远近,并初步学会记录。
2、在游戏中体验比较远近的乐趣与成功感。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有自然测量的经验。
2、各种可以用来测量远近的工具: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3、6个装有(即时贴1条,记录表1张、记号笔1支、粉笔1支、五角星贴贴纸1枚的小筐。
4、地图一幅。
一、目测远近。
1、幼儿排成一队随老师进教室,立正站好。
师:谁离黄老师最远?谁离我最近?
2、幼儿坐成半圆形。
师:谁离我最远?谁离我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用目测可以比较远近。
二、工具测量远近。
1、a和b(两个坐得比较近,目测不出来离老师的距离)谁离黄老师近?谁离我远?(出现争议)2、目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测量远近?(工具:如手、脚等)3、请一个幼儿用手或脚测量,老师观察指导。
师:现在我站起来,凳子就代表我的位置。
(预测:1.幼儿测量正确:他量得真好,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会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会和我的凳子碰一碰。
2.幼儿测量不正确: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要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要和我的凳子碰一碰。一只手要碰到另一只手,脚跟脚尖要碰住等。)4、出示箱子里的各种物品(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
师:我这有好多东西,它们能测量远近吗?
幼:能。
师:我请一个孩子来试试。(师及时纠正和指导)。
三、跳远比赛。
1、比赛:刚才我们学习了用工具测量远近。你们想不想来一次跳远比赛?现在我请小朋友三个人一组去领一份材料,找到一空地,贴上及时贴,每个人轮流跳,跳到哪用粉笔做记号,其他两个人分别测量、做记录,记录表的上面一行写学号,下面一行写远近,最远的贴上代表冠军的星星。
2、检验(重点检查两份记录表)四、延伸活动--测量地图。
幼:近,可以节省时间。
师:到底哪条路最近呢?我们一起回教室量一量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远近含反思篇十三
1.学习观察比较5以内数量的多少。
2.能运用对应排列的方法判断出多少,并且掌握添1去1的方法。
3.在活动中学会等待和轮流。
1.课件:动物联欢会。
2.不同颜色的积木若干。
一、游戏导入。
比比谁的反应快:出示两组物体不一样多的图片,请幼儿快速判断:如果一样多,就把手举过头顶;如果不一样多,就用手抱住膝盖。
二、感知5以内的数量。
师:“动物王国要举行联欢会,这几天长颈鹿和大象可忙坏了。大象力气大负责吹气球,瞧,它吹了好多气球。”(出示红气球5个、绿气球4个)。
提问:
1.红气球和绿气球,谁多、谁少?”
2.你是怎么知道红气球多、绿气球少的?”(看的、数的……)。
师:“到底谁多谁少呢?我们给它们排队比一比。”
(两种颜色的气球一一对应摆放,再次引导幼儿观察并点数验证谁多谁少。)。
三、用添1去1的方法使两组物体数量相等。
师:“长颈鹿脖子长,它负责挂灯笼,它第一次挂上了5个红灯笼,第二次挂上了4黄个灯笼”(两排对应排列)。
1.两次挂得是否一样多?多(少)多少?
2.怎样才能使两次挂得数量一样多?(启发幼儿用添1或去1的方法使它们的数量相等。)。
3.5个红灯笼去掉1个是几个?4个红灯笼和4个黄灯笼谁多谁少?(一样多)。
四、操作活动。
老师:“为了招待客人,它们还准备了许多积木。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红、绿、黄),这些不同颜色的积木也想来比多少,怎么办?”(引导幼儿轮流操作摆放。)。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远近含反思篇十四
1、理解远近的含义,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远近,并初步学会记录。
2、在游戏中体验比较远近的乐趣与成功感。
1、有自然测量的经验。
2、各种可以用来测量远近的工具: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
3、6个装有(即时贴1条,记录表1张、记号笔1支、粉笔1支、五角星贴贴纸1枚的小筐。
4、地图一幅。
一、目测远近。
1、幼儿排成一队随老师进教室,立正站好。
教师:谁离黄老师最远?谁离我最近?
2、幼儿坐成半圆形。
教师:谁离我最远?谁离我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用目测可以比较远近。
二、工具测量远近。
1、a和b(两个坐得比较近,目测不出来离老师的距离)。
谁离老师近?谁离我远?(出现争议)。
2、目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测量远近?(工具:如手、脚等)。
3、请一个幼儿用手或脚测量,老师观察指导。
教师:现在我站起来,凳子就代表我的位置。
(预测:(1)幼儿测量正确:他量得真好,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会和他的凳子碰一碰,
量到最后会和我的凳子碰一碰。
(2)幼儿测量不正确: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要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要和我的凳子碰一碰。一只手要碰到另一只手,脚跟脚尖要碰住等。)。
4、出示箱子里的各种物品(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
教师:我这有好多东西,它们能测量远近吗?
教师:我请一个孩子来试试。(师及时纠正和指导)。
三、跳远比赛。
1、比赛:
刚才我们学习了用工具测量远近。你们想不想来一次跳远比赛?
其他两个人分别测量、做记录,记录表的上面一行写学号,下面一行写远近,最远的贴上代表冠军的星星。
2、检验(重点检查两份记录表)四、延伸活动--测量地图。
教师:刚才的跳远比赛每组都产生了一位冠军,现在他们要代表我们班去体育馆参加比赛。
这是一幅幼儿园到体育馆的地图,你们看得懂吗?
教师:你会选哪条路?为什么?
教师:到底哪条路最近呢?我们一起回教室量一量吧!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312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