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模板2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4 04:57:12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模板23篇)
时间:2023-12-14 04:57:12     小编:薇儿

总结是一种提炼与总结经验和智慧的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展。写作的关键在于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我们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表达。过去一年的学习总结,给我带来不少收获;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篇一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准确体验0认识0,掌握0的写法。

2.通过直尺图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

3.使学生初次感知0的含义,正确地理解。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0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学具盒、直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1.出示小猴正准备吃盘子里的2个桃子的投影片。

投影片上有一只猴子,一个盘子放了两个桃子。(板书:2)。

小猴正准备干什么?(小猴正准备吃桃子。)。

2.出示小猴吃了一个桃子的投影片。

图上小猴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小猴吃了1个桃子,盘子里还剩1个桃子。(板书:1)。

3.出示小猴吃桃的第三幅影片。

小猴又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小猴又吃了1个桃子,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了。(有的学生会说吃了0个桃子。)。

教师小结: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板书:0)这个数字读作“0”,“0”表示没有。“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的用法和含义。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比如:妈妈买了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个。小华有了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您们一定还会说出许多这样的例子。现在我们分小组讨论,看谁说得最好。讨论后,指明4~5人说说。

二、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

1.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直尺。

2.出示直尺放大图。

请大家看放大直尺图,0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表示量东西从这里开始。

这个0应排在谁的前面?为什么排在1的前面?(因为0是起点。)。

指名数直尺上的数:从0~5。齐读:0~5,5~0。

三、教学0的书写。

教师边范写边说:写0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收笔都要相连,成椭圆行。(学生书空写0三遍,注意笔顺。学生在书上练习格描写0。)。

四、有关0的加、减法。

1.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

“我们已经知道了0是一个数,所以它也像其他数一样可以进行计算。下面我们就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小猴看见盘里有2个桃,他吃了一个,还剩几个?算式是:2-1。

吃2个呢?算式是:2-2=得几?为什么?

看小鸟图列式计算。为什么?

练习4-4=2-2=5-5=1-1=。

你有什么发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2.一个数加0。

出示青蛙图。看图你知道了些什么?

一共有几只青蛙?你怎么知道的?

算式是:4+0=得几?为什么?

练习2+0=3+0=5+0=。

从以上算式你知道了什么?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想一想0+4、0+3、0+5等于几?

从这几道题中可以看出什么?(0加上一个数,还得那个数。)。

想一想0+0等于几?

(3)一个数减去0。

想一想5-0等于几?(……)。

5-0就是从5个东西里面去掉0个,也就是一个也没有去掉,所以还是5。

板书:5-0=5。

4-0、3-0、2-0、l-0等于几?为什么?0-0等于几?

五、小结。

我们这节课认识了数字0,知道了什么东西也没有就用0表示,0还可以表示起点。我们还学会了0的写法,要注意,写0的时候,要从上到下,从左向右,写得要圆滑,不能有棱角。最后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知道了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也得原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六、课后小记:0的书写是一个难点,教学是要示范指导,学生有的写得很生硬,有的象画圈。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篇二

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为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编排,体现了学习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反复认识过程。

“用数学”编排在计算当中,要求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数学问题,收集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求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凑十法”,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的规律。

2、逐步抽象,促使学生通过思考口算出得数。

3、解答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的方法。

1、充分利用主题图。

2、让学生动手摆小棒、。

3、运用口算卡片,使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

2、观察法、实物操作法。

9加几。

本节教材开始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加法。教材分为两段进行编排,第一段是9加几的口算加法,第二段是“用数学”。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可以安排2课时教学9加几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的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七中的习题,可以安排1课时教学“用数学”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9加几和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完成练习十八中的习题。

教学例子时,要出现运动会全景挂图,幻灯投影(课件),并用语言描述生龙活虎的比赛场面,吸引学生“入场”。

教学例题时,要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使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凑十法的过程,从而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如计算9加速度时,先让学生在左边摆出九根红色小棒,在右边摆3根绿色小棒,然后可以启发学生想:怎样把凑成10?可以多摆几次,边摆边就,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凑十的表象,可以加深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凑十法。

8、7、6加几。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可以安排2课时教学8、7、6加几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和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九中的习题。可以安排2课时教学“用数学”的内容,阈在课堂上练习所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式题,完成练习二十中的习题。

教学例1时,利用学习9加几的基础,要让学生独立用小棒摆出把8凑成10的过程,以加深对凑十法的感性认识。在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用凑十法计算85的口算过程,强化了”把凑成10,就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和几的认识,为学生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打好基础。

教学例3时,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89,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5、4、3、2加几。

这些内容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完成这些计算。教科书第110页“复习”,复习前面学过的进位加法式题。为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做好准备。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教学,教学5、4、3、2加几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和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一中的习题。

例1(110页),在57=58=的下面配有教师提出问题的图,意在引导学生用75,85想出得数,使学生初步学会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

例题(第110页)只给出算式。要求学生用学过的8493算出4839的得数,以巩固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小数加大数。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做练习,帮助学生理解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加强高效率的联系,切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1、第一题:是通过给出实物图和相应的算式,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能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过程。让生交流第一小题后,再让生做第二小题。或让生独立完成。

2、游戏。(小组说加法算式)。

游戏规则:说得数是11的算式,就要把得数是11的算式如9+2、8+3等全部找出来;说9加几的算式,就要把9加几的算式如9+2、9+3等全找出来。学生除了说得数是11的算式,还可以说得数是12、13、14、15等的算式,还可以说8加几、7加几等的算式。该游戏应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3、找朋友连线。

先让学生明白小袋鼠和小猫为什么连起来了,知道得数相同的是朋友,然后再独立的进行找朋友连线。如果将这道题制作成卡片,在同学之间进行类似的找朋友游戏,可使学生觉得更有趣。

4、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教师先让学生进行口算,填写得数,再订正结果时,让学生观察、比较算式,初步体会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化,和也随着变化的关系。不要求学生说出规律,只要能有体验就可以了。

5、拔萝卜。

(1)引导学生看图(两只小兔正在用力的拔萝卜,一只小兔身边放着7只萝卜,另一只小兔身边放着4只萝卜。)。

(2)根据观察,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独立列算式,集体订正。

6、游乐场。

(1)来到游乐场,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提出哪些加法问题?同位互相说一说。

(3)指名说问题,大家一起解答。

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一共有多少朵花?

一共有多少棵大树?

7、课堂小结:谈谈本节收获。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篇四

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开始,它是学习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对以后学习8加几、7加几的进位加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三个层次,一是体现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化,突出“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二是通过“做一做”第一、二题的练习,借助“凑十法”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三是“做一做”的第三题,巩固“凑十法”的计算方法。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学数学的意识,在学习中互相带动学习心理水平的提高。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课件,两种颜色的小棒18根、口算黑板条、小黑板。

两种颜色的小棒18根。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谈话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校开运动会,想不想参加?(想)要想参加必须翻越两座智慧山。你们有信心闯过去吗?(有)。

师:看看哪位同学能够迅速的说出正确答案,你就能迅速翻越大山,去参加运动会。好,让我们的小火车开起来吧!

(1)、口答:24635。

/////。

1()1()1()1()1()。

(2)、口算:

10+510+810+610+2。

9+1+29+1+59+1+3。

同学们可真聪明,都顺利地翻越了两座大山。运动会已经开始了,我们快去看看去吧!(出示校园运动会场景图)。

(设计意图:通过翻山游戏这样一个情境生成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境,教学例1。

生:有踢毽子的,有跳绳的,有跑步的。

(2)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们给运动员们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图)请大家仔细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指名让学生完整的说一遍。

怎样列式?(板书课题:9+4)再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同桌交流的基础上,指名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的方法,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的方法)。

(设计意图:从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直观体会凑十法。

(1)师: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一共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用计算的方法得到的,其实有的同学是非常聪明的把9加几换成我们以前学过的10加几。下面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小棒代替盒子里的饮料摆一摆,像老师这样,左边摆9根,右边摆4根。(小黑板上已摆好)同桌之间边摆边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2)老师找几个学生到前面边摆边说。

(3)学生到前面指述后,问:这位小老师说的不错,老师想考考你,为什么要从4里拿出一根呢,2根可以吗,3根可以吗?(哦,是为了凑成10,因为9加几得10,9+1=10你真会思考,掌声!)。

(4)这种方法就叫凑十法。师和学生一起边演示边说。边板书凑十的计算过程。师:9+几得10,(生9+1=10),把4分成1和3,9+1=10,10+3=13。

(5)现在像老师这样边摆边说。老师巡视学生摆的情况。

(6)学生到前面指述。(包括摆的过程和算式的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及时内化为计算方法。)。

三、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1、训练掌握凑十法。

(1)同学们,你们真棒,9+4你会了,那9+5老师相信也肯定难不住你们。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像老师这样,左边摆9根,右边摆4根,边摆边说。老师巡视学生摆的情况。然后把小棒放到一边,做书上89页第1小题。

(2)学生到前面指述并填空(小黑板)。

(3)做第1小题的右边那道。(指名回答时,其他学生手拿笔自己判,以提高其注意力)。

2、合作探究深化凑十法。

(1)同学们,你们真棒,老师非常喜欢你们的表现。下面开始做第2小题,认真做,你一定会有新发现。

(2)请把书合上。同学们,你们真棒,你们这么爱动脑筋,都可以称的上是小数学家了,真了不起。下面老师要再考考你们这些小数学家了,看谁又快又对的算出老师出的题,(课件展示出的题)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指名说。

3、强化巩固凑十法。

(1)同学们表现这么棒,老师特别想和你们玩开火车的游戏,要上火车得有火车票才行,想玩的快快完成做一做的第3题。

(2)这个游戏老师玩的很开心,我还想和你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你们想玩吗?“已知有9朵小花,师报一个一十几的数,让学生猜老师手里有几朵。”奖励答对的同学一朵小红花。

(设计意图:通过提高性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9加几的计算)。

四、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的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的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6—10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9加几,因此,我紧密地围绕新课标阐述的建议,结合三维目标确立了本课的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9加几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会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快乐,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会用凑十法计算。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理解及运用。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导取向的活动建构式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一系列既联系生活实际又具有实践性的活动建构新知,让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一个过程展示。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好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在他们的生活中已有过无意识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同时,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给学生自评、互评的机会,把评价的权力留给学生。

根据学生的自主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我利用学生熟悉的实物贯穿整个课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从游戏导入。游戏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我从游戏引入,9人男女生混合组与4人男女生混合组,算一算两组的总人数。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的(三种计算方法)。再通过两次的游戏(9+6,9+8)演示如何进行凑十的。

第二环节:数物结合,通过摆一摆,算一算,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算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动,因此把数的计算转化为:让学生对实物进行摆一摆得出结果,再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步骤。第一要求学生先按算式摆好,第二移动实物进行凑十,最后得出结果。在摆移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之间互评。

第三环节:数形结合,通过圈一圈,算一算,感悟算法。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从观察直观实物开始的,直观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处于发展时期,让学生把图形和数结合,通过图形的圈画凑成十,算出结果。再次感悟凑十法的过程。也是让学生互相评议,互相矫正,互相学习。

第四环节:抛去实物、图形的参加,直接进行数的计算。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从依赖实物、图形中走出,自己还会用凑十法算出结果吗?第一让学生填写数的拆分,第二拆分出的数和九凑成十,第三填写结果。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游戏、动手的活动,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动;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为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编排,体现了学习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反复认识过程。

“用数学”编排在计算当中,要求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数学问题,收集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求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凑十法”,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的规律。

2、逐步抽象,促使学生通过思考口算出得数。

3、解答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的方法。

1、充分利用主题图。

2、让学生动手摆小棒、。

3、运用口算卡片,使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

2、观察法、实物操作法。

9加几。

本节教材开始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加法。教材分为两段进行编排,第一段是9加几的口算加法,第二段是“用数学”。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可以安排2课时教学9加几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的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七中的习题,可以安排1课时教学“用数学”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9加几和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完成练习十八中的习题。

教学例子时,要出现运动会全景挂图,幻灯投影(课件),并用语言描述生龙活虎的比赛场面,吸引学生“入场”。

教学例题时,要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使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凑十法的过程,从而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如计算9加速度时,先让学生在左边摆出九根红色小棒,在右边摆3根绿色小棒,然后可以启发学生想:怎样把凑成10?可以多摆几次,边摆边就,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凑十的表象,可以加深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凑十法。

8、7、6加几。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可以安排2课时教学8、7、6加几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和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九中的习题。可以安排2课时教学“用数学”的内容,阈在课堂上练习所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式题,完成练习二十中的习题。

教学例1时,利用学习9加几的基础,要让学生独立用小棒摆出把8凑成10的过程,以加深对凑十法的感性认识。在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用凑十法计算85的口算过程,强化了”把凑成10,就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和几的认识,为学生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打好基础。

教学例3时,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89,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5、4、3、2加几。

这些内容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完成这些计算。教科书第110页“复习”,复习前面学过的进位加法式题。为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做好准备。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教学,教学5、4、3、2加几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和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一中的习题。

例1(110页),在57=58=的下面配有教师提出问题的图,意在引导学生用75,85想出得数,使学生初步学会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

例题(第110页)只给出算式。要求学生用学过的8493算出4839的得数,以巩固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小数加大数。

1、在学生掌握9、8、7、6加几的进位加法基础上,运用迁移类推法,掌握5、4、3、2加几的加法。

2、能熟练应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来计算5、4、3、2加几。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使学生熟练计算5、4、3、2加几的加法。

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多媒体课件。

修改调整。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口算题卡。

9+5???9+3???8+5???8+3????9+4。

9+2???8+4???7+5???6+6????6+8。

7+6???7+8???9+6???9+9????8+8。

让学生看题说得数,并选择其中一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快速算出来的。

教师:大家都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9、8、7、6加几的式题,真不错!今天我们就继续用这些方法来学习5、4、3、2加几。(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4。

教师出示例题1:5+7=□?5+8=□??4+8=□??3+9=□,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和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算法。

2、提问:怎样想才能很快说出得数?

学生汇报自己的算法。

3、教师组织学生比较,体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来计算,这种方法更快一些。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5页“做一做”第1~3题。

(1)第1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第2题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题都是上下对应的,上面是大数加小数,下面是相应的小数加大数。

(3)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完成教材第95页数学游戏。

教师组织学生以游戏形式展开。

3、完成教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第1~5题。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篇五

教学目标:

2、使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口算方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二、出示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三、自学指导。

1、小黑板出示四样物品,让学生说说喜欢买哪两样?

飞机玩具:24元汽车玩具:20元。

水彩笔:9元茶杯:3元。

2、让学生算算买两样东西需要多少钱?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24+2024+924+320+9。

20+39+3。

4、提问:这些算式中,哪些算式你能马上算出得数,得多少?哪个算式最难算?

四先学。

1、动手操作,讨论算法。

(1)出示24+9,说说计算的过程算法,有困难的可借助小棒。

(2)学生汇报,交流24+9各自的计算方法。

从24开始,一个一个地往后数9个,就能算出24+9=33。

从24里面拿一个给9,9就成了10,23+10=33。

把9分成6和3,24+6=30,30+3=33。

4+9=13,20+13=33。

五、后教。

1、理解算理。

(1)直观演示,说明算理。

一起演示:24根小棒加上9根小棒,先把4根和9根合起来是13根,再把20根和13根合起来是33根。我们把刚才的操作过程写下来。(板书)。

24+9=33。

13。

(2)抽象方法。

师:如果没有小棒来帮忙,看到这些算式该怎样想呢?教师引导学生讲出算理:先算4+9=13,再算20+13=33。

师:谁能把刚才的口算过程说一说?多叫几名学生说计算过程。

2、尝试练习,谁能很快地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7+845+67+639+74。

叫学生上黑板板演后说计算过程。

3、讨论:以上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个位相加都满十)。

4、教师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相加满十时,不论两位数在前还是一位数在前,都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揭题:个位相加满十的加法)。

六、当堂达标。

1、卡片游戏――组卡片成算式,并计算得数赢取卡片。

每组小朋友桌上的盒子中都有两捆卡片,一捆是两位数的卡片,一捆是一位数的卡片。

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的卡片有:83、36、85、55、35、49、67、78、54。

一位数的卡片有:9、6、7、8、5、4、3、2。

游戏规则:同桌小朋友一起玩,一人出两位数卡片,一人出一位数的卡片,把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谁先正确算出得数,卡片就归谁。

游戏结束后,一起鼓掌祝贺得到卡片最多的小朋友!

2、看看哪位小动物算错了?

68+4=627+22=9242+7=949+54=63。

3、猜一猜,十位上是几?

82+9=11+49=0。

6+34=04+62=6。

4、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45+=5。

5、开放题:从4、5、6、7这四个数中选三个数组成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目。

(1)学生自由写算式,看谁写得多。

(2)学生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培养有序思维的能力。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回归目标:揭示完成目标情况。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篇六

教学目标: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9和几、8和几、7和几、6和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重点、难点:进位加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数的组成。

二、练习第1题。

1、独立计算。2、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三、练习第2、3题。

1、让学生算出得。

2、观察算式,说说每一竖列的算式有什么规律。

3、交流规律。

四、练习第4题。

1、指导学生看懂题意,明确做题方法。

2、学生完成练习。3、交流结果。

五、练习第5、7题。

1、学生完成第5题,评出夺得红旗者,给予表扬。

2、仔细观察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第7题,评出做得又对又快者,给予奖励。

六、练习第6题。

1、指导学生弄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

七、练习第8题。

1、让学生观察图,理解图的意思。

2、列式计算。

3、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八、开放练习。

1、第9题,让学生填写,鼓励学生对后2题写出多种答案。

2、教学游戏。

(1)、拿出准备好的卡片,老师拿出一个得数,小朋友找出这个得数的算式。(同桌合作)。

(2)、同桌间一生拿结果,一生找算工。

九、总结。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篇七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算法,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计算思维过程。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在合作交流中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进位加法“满10进1”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周末,小明、小亮、小玲和小红到郊外游玩,休息时,他们正一起互相欣赏各自所带的画片。

预设:(1)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2)小亮和小玲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3)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4)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2.提问:小朋友能列式解决上面的问题吗?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9+6,24+5,24+6,24+9。

(二)动手操作,探究算法。

1.迁移类推,尝试学习。

(1)24+6等于多少,你想怎样算?先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小朋友可用小棒去摆一摆,想好的小朋友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师巡视指导)。

(2)集体交流方法:你怎么知道等于30呢?你是怎样想的?

(3)谁愿意上来用小棒摆给大家看看。(投影展示学生摆小棒计算的过程)。

提问:原来几捆?怎么多出来1捆?(请台上小朋友带着下面的小朋友将6和4合起来的10根小棒扎成一捆)。

追问:你们先算的几加几?你们是怎么想到先算4+6的?

(4)让我们跟着课件再来回顾一下这个计算过程。先要把24分成20和4,先算4+6=10,再算20+10=30。教师板书24+6分解式。

(5)提问:24十位上是2,为什么24+6的得数十位上是3?这多出来的1个十是怎么来的?(课件红色突出表示出2和3)。

要求学生将书上例1算式填写完整,并提醒学生: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写完得数后别忘记写出单位名称。

(6)这个方法你学会了么?请小朋友们看着黑板上的分解式,同桌两人快速的互相说说24+6的计算方法。指名说一说。

2.自主操作,合作学习。

(1)你能先估一估24+9的得数是几十多?你是怎样估算的?

(3)交流汇报:谁愿意把自己的好方法分享给大家?(教师有选择性的挑选出代表性的作业纸展示出来,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一边用课件演示一边板书:24+9=3324+9=33。

20463。

1330。

(4)仔细观察这两种方法,尽管计算过程中拆分的加数不同,但是他们都是为了把一个数拆开后变成整十数再相加,这就把新的加法算式转化成了前面学过的加法算式。计算24+9的几种方法中,你喜欢哪种方法?(算法优化)。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梳理归纳:24+5、24+6、24+9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板书),而24+5的得数还是二十几,今天学习的24+6、24+9的得数却是三十和三十几,十位上多了1个十,这多的1个十是哪里来的?生回答后教师规范语言“个位满10向十位进1”板书(进位),揭示本节课课题。

(三)分层练习,巩固应用。

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了么?下面我们就通过练习来检验一下吧!

1.我会填。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38+2、26+7。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汇报:结合分解式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我会比。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先口算第一组题中的三题:7+3=、7+43=、7+83=。

(2)观察比较:仔细观察这一组三题,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都是先算3+7=10。也就是说这三道题都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把加得的得数与整十数相加。用这种方法,快速算算第二组、第三组。(左边同学第2组,右边同学第3组比赛)。

3.我会解决问题。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盒子里原来有37张画片,又放进3张,现在一共有多少张?

学生列式,交流:为什么用加法?37+3你是怎样算的?

(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应该怎样计算?

其实,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多动脑筋,用心去思考,你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做学习的小主人,生活中的有心人!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篇八

教学目标:

1、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难点: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左手3支笔,右手2支笔。说说哪只手多?多多少支?

2、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片,理解题目意思。说说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二、二、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1、1、组织小组讨论:谁多?多几只?你是怎么想的?

2、2、小组代表发言。(允许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3、3、列出算式:11-7=。

4、4、研究算法。

(1)(1)独立思考,尝试解题。“11-7=?”

(2)(2)交流11-7=411-7=411-7=4。

101因为4+7=11。

10-3=711-1=10所以11-7=4。

3+1=410-6=4。

(3)(3)小结算法。

5、5、运用知识,尝试练习。

(1)、独立完成,试一试。

(2)、选几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三、三、巩固知识。

1、1、指导练一练第1题。

(1)、独立计算。

(2)、选2题说说思考过程。

2、2、指导第2题。

(1)、让学生观察图画独立填写。

(2)、交流。

3、3、指导第3题。

(1)(1)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2)(2)观察题目,说说每一组题有什么特点。

4、4、指导第4题。

(1)(1)计算,交流结果。

(2)(2)观察算式,说说有什么规律。

(3)(3)交流规律。

四、四、总结。

五、五、

板书:飞行表演。

11-7=411-7=411-7=4。

因为4+7=11。

10-7=311-1=10所以4+7=11。

3+1=410-6=4。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篇九

1、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与同伴交流,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合作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进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课时。

一、复习。

1、口算。

20+4032+1040+4842+475+23。

4+6451+834+534+5083+1。

(1)课件出示,学生口答。

(2)师:你是怎么计算的?

二、新知引探。

1、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信息)。

2、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怎么解决够不够的问题?

算式怎么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24+9=。

3、尝试计算。

师:怎么算呢?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可以请小棒帮忙。

4、交流算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过程)。

24+9=3324+9=331+9=1024+10=34。

631323+10=3334-1=33。

30。

5、比较算法。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不错。你喜欢哪种方法?

把你喜欢的那种方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6、巩固算法。

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45+67+6374+9。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7+69+56+4。

27+639+56+54。

(1)独立练习。

(2)反馈。

(3)你有什么发现?

2、对比练习。

23+467+252+6。

23+767+852+9。

(1)口算得数。

(2)比较异同。

(3)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改错练习。

25+8=23。

47+5=97()。

36+7=43()。

4、发展练习。

35+()=4()。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篇十

1、猜口形游戏(教师或请几名学生作单韵母的口形,学生猜)。

二、学习复韵母aieiui。

1、学习复韵母ai。

(1)、指导看图,根据学生的口语实践抽取“挨”字。

(2)、教师范读,学生观察口形。学生试读,同桌互观察口形。

(3)、指名读,读得好的当“小老师”带读。

(4)、出示“ai”的四声,小组合作学习。

(5)、小组竞赛读“ai”的四声。

2、学习复韵母“ei”

(1)、出示插图及韵母,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想想学习“ai”的方法,自己读一读,说说在读“ei”的时候,口形怎么变化?小组开火车读。

(3)、在语言环境中学习“ei”的四声,“丁丁的滑板车带上“ei”,你会读吗?自己边做手势边读一读。”“你知道有哪些字是读过ei的音?”

3、学习复韵母“ui”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自学“ui”及四声。

(2)、检查自学情况--“小记者行动”。由几名同学当“小记者”手持韵母卡片,分别“采访”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最后汇报。

(3)、说说“你知道有哪些字有“ui”的音?

三、巩固练习,拼读音节。

1、出示“来、每、回”,学生认读。

(学生小组讨论,每组派一名同学把生字卡片放在相应的房子里。师生共同评议)。

3、师:同学们真棒!帮字宝宝找到了家。如果你们能把字宝宝的拼音读出来呢,字宝宝会奖大家一个苹果。(出示音节)。

(指名拼读,读对的同学当小老师带读)。

4、游戏:“捉小鱼”。师:小河里有许多漂亮可爱的鱼儿,同学们想不想捉到呀!鱼儿可调皮了,你们要能够拼出它背上的音节,才能捉到它!各组派两名同学上来捉小鱼,我们比一比看哪一组是捉鱼能手。(让会读的学生带大家读一读)。

四、观察四线格中复韵母的位置及书写。

1、师:“aieiui”三位小朋友已经和小朋友玩了很久了,同学们能不能把它送回家呀?(出示四线格,学生观察复韵母在四线格的位置,说一说。)。

2、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

五、小结回归,谈谈收获。

师:今天我们在拼音王国里玩得多快乐!能说说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篇十一

教学目标:

2、2、能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法。

教学难点: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二、基本练习。

指导完成第5题。

(1)、独立完成。

(2)、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三、变式练习。

1、指导完成第1题。

(1)、指导看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

2、指导第2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完成后校对结果。

3、指导第3题。

(1)、读题,明确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

4、指导第6题。

(1)、填写第1竖的结果,观察4个算式与上面3个数的关系,得出规律。

(2)、完成后2题。

四、提高练习。

1、1、指导第3题。

(1)、引导学生仔细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

2、2、指导第7题。

(1)、看懂图画意思,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五、开放性练习。(指导第8题)。

1、先独立解题。

2、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更好地写出来?

3、交流。

六、总结。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篇十二

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

2、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问题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游戏的信封和邮箱。

学生: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花果山可漂亮了,今天我们就跟着孙悟空一起去花果山看看,好吗?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让学生仔细看图,学会叙述图中的数学信息。

2、出示猴子的画面。

(1)、让学生叙述猴子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几只小猴?”

(2)、借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一共有几只小猴?”的意思。

(3)通过摆小棒,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4)学习加法算式3+2=5,认识“+”,学会读写加法算式,并理解每部分的含义。

3、出示小鸟的画面。

5、课间操。

6、小结:把两个数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

三、练习。

1、先说图意,再写算式。

让学生先练习用三句话来叙述图意,再写出算式。

2、先照样子画一画,再填空。

3、游戏:小小邮递员。

先要让全体学生都要练习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掌握今天的知识。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篇十三

岑溪市诚谏中心小学徐梦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号,会读写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计算5以内的加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熟悉的情景和操作活动,会体会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根据直观图学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想一想,填一填。

55()43()。

2()()423()3()212。

二、创设情境,认识加法。

1、学习主题图。

(1)(出示主题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交流结果,师小结:原来有3人浇花,又来了2人,合起来是5人。

2、理解加法的含义。

(1)、原来有3个人,又来了2人,合起来一共是5人。像这样把3人和2人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计算。写成算式:3+2(板书3+2)。

(2)、认识加号,带领学生书空“+”,(板书加号)。

(3)、说明:把3人和2人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算,一共是5人,也就是3加2等于5.(板书:=5)。

(4)读算式3加2等于5;指导学生写算式。

4、理解算法。

(1)让学生结合图意,互相说说“3+2=5”表示什么意思。

(2)小结:说算式中“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5”呢?“+”表示合起来,算3+2时可以这样想,因为3和2合成5,所以3+2=5。

5、学习试一试。

(1)让学生观察两幅图,说说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2)把1人和2人合起来得到一共有3人,可以写出什么算式?(教师板书算式)。

(3)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思考过程。引导学生说因为1和2合成3,所以1+2=3.

6、小结。“3+2=5”表示把3和2合起来等于5。“1+2”呢?

三、巩固练习。

教材45页“想想做做”1-5题。

四、谈收获。

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3+2=5读作:3加2等于5。

加号。

1+2=3。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篇十四

教材简析:教学从得数是6、7的加法开始由过去的一图一式过渡到一图两式,重视学生对加法含义的认识及内在联系的体会。教材安排了两组算式作为例题,其余一些得数是6或7的加法,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等方法去探索,学会计算,以及促进学生学习数学,并感受方法与过程。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和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的学习,体会两道算式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直观图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问题的数量关系,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由“一图”列出“两式”,并能正确、合理的计算出“两式”结果。

教学难点:根据一副图写两个算式。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主题图,黄圆片4个,红圆片2个,2个邮箱贴图,7个辣椒图片。学生:黄圆片4个,红圆片5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奠定基础。

我们已经学习了6.7的合成,下面我们来开开小火车。

师:出示卡片6(生:依次说出6的合成);出示卡片7(生:依次说出7的合成)。

同学们可真棒,今天我们就在学习了6.7的合成的基础上,一起来学习《得数是6、7的加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打下基础,简洁明了。]。

二、运用情境,探索交流。

(一)、创设情境。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阳光小队的队员又出发了,你们瞧!(教师出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从植树这个生活情境入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他们在干什么呀?(植树)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有5个小朋友去植树,又来了1个小朋友。)。

2.师:你观察的可真仔细。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3.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加法)。

(二)学习5+1和1+5。

1、师:好,你怎么列式回答的?(5+1=6)。

这里的5表示什么意思?(原来有5个小朋友);1表示什么意思?(后来来的一个);那6呢?(一共有6个小朋友)。

师:我们知道了每个数字的意思,那谁能合起来说说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呢?

(原来的5个小朋友和后来的1个小朋友合起来就是6个小朋友。)。

师:哦,你是这样想的呀,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果不看图,你会算5+1=6吗?(注意:加法与合成有关)。

(5和1可以合成6。)。

师:那么,根据这幅图,我们还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吗?(1+5=6)。

那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啊?(后来的一个小朋友和原来的5个小朋友合起来是6个小朋友。)你又是怎样算的呢?(1和5可以合成6。)。

师:谁有和他不同的算法?

生:看到5+1=6,想到1+5=6.

3.师:这个算法又快又好,你真聪明!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即可以用原来5个小朋友加上后来的1个小朋友,也可以用后来的1个小朋友加上原来5个小朋友,结果都是6个小朋友。所以呀5+1=6和1+5=6是一对好朋友,它们只是“=”前的两个数左右位置交换了,以后我们看到1+5=6,马上就能想到5+1=6。

4.练习:(想想做做第一题)。

下面又到了动手摆一摆的时候了,请小朋友们拿出准备好的小圆片,跟着老师一起摆一摆。师先左边摆4个黄色,再右边摆2个红色。

生跟着摆圆片。

提问:看着自己摆的小圆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考考大家呀?

生:一共摆了多少个圆片?

师:很好,求一共有几个圆片,怎样列式呢?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你的算式。(4+2=6)。

师:你的列式表示什么意思啊?

(左边的4个黄圆片和右边的2个红圆片合起来一共是6个圆片。)。

师:哦---你们同意吗?(生:同意)还有小朋友和他想的不同吗?

(2+4=6)。

师:你的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啊?

(右边的2个红圆片和左边的4个黄圆片合起来一共是6个圆片。)。

生:能,因为它们是好朋友。

师:你们说的真好啊!给自己鼓励一下吧!

生:棒!棒!我真棒!

(三)学习3+4和4+3。

1、师:(摆出小辣椒图片)你们看。谁来拉?

生:小辣椒。

师;谁会看图说三句话?(左边有3个绿圆片,右边有4个红圆片,一共有几个圆片?)。

2、师:同桌说一说,根据信息求“一共有几朵花?”能列出几个算式?先学生自己说一说,再提问。

生:3+4=7(师:你是怎么算的?)3和4可以合成7;。

生:4+3=7(师:你是怎么想的?)看到了3+4=7就想到了4+3=7。

3、学生实际操作。

看了一个式子就想到了它的好朋友,你真灵活!下面啊,老师要看看小朋友是不是都很灵活哦。拿出小圆片,听好老师的指示,自己摆一摆。先左边摆2个黄圆片,再右边摆5个红圆片。

生跟着指示摆圆片。

师:看图同桌互相说说,“求一共有几个圆片”怎样列式。并请同桌的两个同学来说一说(2+5=75+2=7)。

恩,你们同桌说的真好,和他们一样的把小手举起来(全班举手)。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了不起,全答对了。

4、小结:现在我们看到一幅图,就能写出2道加法算式了。

三、巩固应用,运用新知。

1想一想,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师:这道题没有图了,怎样能很快的算出这些题的答案?(引导学生用合成及好朋友来思考)。

6+1=7(6和1可以合成7)1+6=7(看见6+1=7就想到1+6=7)3+3=6(3和3可以合成6,注意它没有好朋友)。

师:你最喜欢哪只小青蛙?(生:2+5的小青蛙)那我们就先一起帮这只小青蛙找一找回家的路。(师示范连线)。

学生独立连线,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有序从一个方向连线。再交流汇报。

3找规律——“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第一组算式。

让学生观察讨论,猜测出小规律。

(加号前面的数不变,加号后面的数慢慢变大,得数也慢慢变大。)。

(2)学生独立完成,验证猜想。

(3)运用规律,独立完成剩下的两组算式。交流汇报。

4小游戏。

师:邮递员叔叔想请小朋友帮忙分信,把不同的信放到相应的邮箱里,谁来做做小邮递员?(“信”就是加法算式)。

请小朋友上讲台贴算式,我再将算式有序的排好(一个算式,一个好朋友的形式)。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得数是6、7的加法》,你知道了哪些小本领呀?

得数是6、7的加法。

6

7

1+5=65+1=61+6=76+1=7。

2+4=64+2=62+5=75+2=7。

3+3=63+4=74+3=7。

0+6=66+0=60+7=77+0=7。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篇十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产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圆片(或小棒)5个。

教学过程:

一、闯关导入、复习旧知。

第一关:分与合,对口令。

师:小朋友们,在大海深处有一座小岛,小岛上有很多很多的宝藏,老师今天要带领大家乘船去寻宝,你们想去吗?我们需要勇敢闯过七关才能拿到宝藏,有没有信心?跟老师一起出发。(第一关。)。

师:我们的孩子真棒,分与合的知识掌握得真好。第一关已经顺利过关。

二、创设情境、教学新知。

第二关:教学例题图。

(1)观察图意。

师:第二关。小丑手里拿的什么呀?气球。

师:谁能说一说左面这幅图小丑手里的气球各是几个?说一说。

生:左手1个,右手3个。

师:你描述得很准确。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生::左手1个,右手3个。

师:你说得很完整。

师:咱们接着看右面这幅图,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和左面这幅图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气球合在了一起。

师:有什么不一样,谁还会说?

生:气球合在了一起。

师:气球合在一起是几个?(4个)。

师:我们来数一数看是不是4个。(生一起数)。

师:谁能把这2副图连起来说一说?说得既清楚又简洁。

生:小丑左手1个,右手3个,合起来是4个气球。

师:再请一个小朋友说一说。

你会说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我们还可以用圆片摆出来这幅气球图,谁上来摆一摆。

师:我们用一个大圆来表示合起来。你会用手势表示合起来吗?(生做动作)。

(2)认识加法。

师:我们可以用加法算式表示合起来。(板书:3+1=4。)。

师: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板书----加法。)跟老师读。

师:这个符号你们认识吗?(加号,横平竖直,生书空2遍),加号表示合起来。

师:这个算式你会读吗?读作:3加1等于4(学生读、齐读)。

(3)理解算法。

提问:这里的3表示什么?(表示原来有3个红气球。)。

1表示什么?(1个蓝气球)。

4表示?(一共有4个气球)。

那谁来说说3+1=4表示什么意思?就表示把3和1合起来是4,谁来说一说?反复请学生说,同桌说3+1=4表示的含义。

第三关: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自己小声说一说,谁来给大家说一说。

第四关:小兔子图。

生:草地上原来有3只兔,又来了2只兔,合起来一共是5只兔。

师:要求现在一共有几只兔?你想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你会算吗?

师:得数是5,你是怎样想的?(因为3和2合成5,所以3+2=5。)。

提问:那3+2=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3和2合起来是5。)。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知道把2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三、练习巩固、拓展思维。

1.第5关:小猫图,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图意?你会算吗?

第5关:梨图。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图意?你会算吗?

观察这2道算式中的数。哪里是一样的?有没有不一样呢?

生2:加号前后交换了位置,得数不变。(加交换的手势)。

师:通过几个小朋友的观察,我们知道了加号前后交换了位置,得数不变。(他们的位置不一样,交换了,得数呢?都是3。)。

2.第6关:摆小棒。

老师这还有2道算式,你能照样子边摆边说吗?左边有?右边有?一共有?

(学生摆)。

3.第7关:摘星星。

直接报得数。

师:看到4+1=5你能想到什么?(组成)。

四、收获。

孩子们真棒,我们用智慧连闯7关,我们已经顺利到达了宝藏,高兴吗?老师也高兴,看看你们的笑脸。我们认识了加号,知道合起来用加法。

会读会说加法算式,我们以后会闯关学更多的知识,同学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篇十六

加法对现在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也许已经不是初步认识的,因为大多数学生都上过学前班或幼儿园大班,对于10以内的加法,他们已经很熟练了。但是我个人认为这其中有些是机械化的,学生不太理解到底什么是加法,有些学生很天真地说:“我在幼儿园的时候已经学过了。”有些会说:“怎么一年级和幼儿园教一样的东西?”他们进入学校学数学的最初兴趣就这样被破坏了!作为一个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节课是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既是学生学习加法运算的开始,也是应用题的启蒙。在《5以内的加法》这节教学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1、看主题图,交流自己所看到的,再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生:4只小鸟在草地上吃小虫,又飞来一只小鸟。师:通过这个图意,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呢?(引出“一共有几只小鸟”,让学生感知如何提问)师:“一共有多少只小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生1: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就是把开始的4只小鸟和后来飞来的1只小鸟合起来,应该用加法计算。师:说的真好,那该怎么列式呢?生2:4+1=5师板书:4+1=5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师:4加1等于5,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2、全班交流,探讨多种算法生1:我在幼儿园就知道了4+1=5了,我还会算很多的加法呢!(看到他那洋洋得意的模样,我情不自禁地夸奖了他几句,听了我的夸奖,他乐滋滋地坐下去了。)生2:我在心里想,就知道了4+1=5,所以4加1就等于5了。(这都不是我所想要的答案,我是想让学生说出诸如数数法、接着数、数的组成之类的算法,然后我好根据他们的多样的算法优化出用5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于是,我不甘心,还是硬着头皮接着问。)师:大家都知道4+1=5,那你们能不能把你在心里怎么算的跟老师说说吗?(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人举手了。)师:好好想想,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怎么想的就怎么说。课上到这里,我只好通过讲解,让学生知道有数数法、接着数和数的组成等算法。不足之处:1.在通过图意,提出问题这个环节,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提问。有的学生说成图的意思,有的学生说成算式,答非所问。2.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还需要加强培养。虽然开学到现在,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但在本节课中还是有出现在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没有认真听。3.学生都知道4+1=5,但是不清楚怎么算,所以在提问的时候,以至于学生回答的不是我所想要的答案。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和老师的点评,更深刻意识到,在一节课的教学中,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突出重难点,主次要分清。在学生的注重和培养方面,一定要落实到位。学生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在以后的展开教学各个环节时,不能只顾自己的教学思路,完成自己的教案,而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设计出的教案必须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而不是去让学生去适应教师的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篇十七

教学目标:

1、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提出加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加法算式,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3、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熟悉的情境中所蕴涵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加法算式,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猜谜激趣,引出情境图。学生猜中后,让学生交流一下猜谜语时的想法。

(设计意图:以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观察情景图,交流信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图,然后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图中有3棵大树,5只兔子,4个兔笼,4个萝卜以及树的方位、兔子的颜色、形态、萝卜和兔笼的颜色等信息。

二、自主探索。

1、提出“有几只兔子”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决。

师:老师提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兔子?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吗?试一试。

学生自己写算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交流学生化的算式。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提法的机会,使学生感到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可以写出不同的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

2+3=5。

3+2=5。

4+1=5。

1+4=5。

3、观察,讨论写出的4个算式,使学生了解同一个角度思考、解决问题可以写出两个算式。

如,1只白兔,4只灰兔,一共有5只兔,可以写成1+4=5,也可以写成4+1=5。

师:观察写出的4个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以有以下说法:

3+2=5表示3只小兔,2只大兔一共有5只兔,2+3=5也表示3只小兔和2只大兔一共有5只兔。

这两个算式都表示3只小兔加2只小兔,一共是5只小兔。

师小结:2只大兔和3只小兔合起来是5只兔子,可以写作3+2=5,也可以写作2+3=5。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是从生活情境中提出来的。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写出两个加法算式。)。

三、尝试应用。

1、提出兔博士的要求,鼓励学生根据图中其它数字信息提问题,并列式计算。

师:刚才我们观察小兔一家的动画片,除去一共有几只小兔外,大家还发现许多其他东西,如:萝卜、大树、小兔笼等。你能根据小兔家的事提出其他问题吗?自己试着提一个,并列式解答。

学生自主思考并列式。

2、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列式计算的结果。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问题和算式的机会,鼓励学生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算法。

师:谁想说一说你提出的问题和列出的算式?

学生可能出现:

3个小笼子和2个大笼子,合起来是5个笼子。

3+2=5或2+3=5。

近处的1棵和远处的2棵,合起来就是3棵。1+2=3或2+1=3。

埋着的2个萝卜和土地上的2个萝卜,合起来是几个萝卜。列式:2+2=4。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其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教材这样设计,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法算式的过程,而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加法运算的意义。)。

四、课堂练习。

1、第1题,第一次呈现用集合圈表示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的形式,先让学生认识这种图表示的意思,再看图填空,交流时,重点关注能否理解写出两个算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集合圈表示的意思,通过看图填空,体会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2、练一练第2题,首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最后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看图并列出完整的算式,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考察和巩固。)。

3、练一练第3题。第1次脱离实物进行计算。教师可做成口算卡片让学生练习,并注意给学生一定思考的时间。

(设计意图:让学生脱离实物图口算,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跨越,也锻炼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4、练一练第4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长颈鹿的只数和大大树的棵数提出不同的加法问题,并算一算。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由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解答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五、课堂小结:

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的引领为主线,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为契机,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用中学。在本课中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力求使课堂体现生活味,数学化,自主性,情感化和趣味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加法的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和思维的灵活性。在探讨“4+1=5”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先独立思考,动手摆小棒,主动与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时,针对学生的思维的差异性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想到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但我还是组织学生对“看组成想加法”的方法,跟其它算法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这种方法是最简洁、最实用的,培养学生多中选优的数学思想。

3、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评价的魅力。在教学中,我尽最大可能对学生的一举一动进行客观分析,并用各种方式对他们作出较合理的评价,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他们。同时较全面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初步形成。

4、注重培养学生说完整话,提数学问题的习惯。如:让学生观察图并把图意完整表达出来及提出数学问题考考大家等。

不足之处:

1、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还需要加强培养。虽然开学到现在,我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但在本节课中还是有出现个别同学在老师没说完或同学没回答完时,就急冲冲的把答案说出来。

2、学生互动学习还有待于训练。还有部分同学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想法(计算方法)较好地与同学交流,在今后教学中我会先培养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一起分享,怎样通过同桌合作来获取更多的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某些难题,使学生学会初步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篇十八

教科书第78页例3。

【教学目标】。

1比鲜洞笤技甘保会整时、几时30分、大约几时描述一天的时间。

2碧寤崾奔湓谏活中的应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大约几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出示2时、7时、1时30分、8时、12时30分的数字钟面。

学生认屏幕上的钟面,教师通过追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认的。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整时,什么是几时半吗?

引导学生说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12与1之间,就是12时30分。

教师:也就是说,小朋友在认整时和几时半时,都要看它的时针和分针才能作出判断。我们这节课在小朋友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再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3。

出示一个钟面,钟面上的指针指着7时。

教师:看看这个钟面,钟面显示的是多少时间?

教师:小红这个时间起床,然后吃早饭,(。

估计学生会说不认识。

教师:我们看看这时钟面上的时针指着几,分针指着几?

指导学生看着屏幕说出这时时针刚过8。分针指着1。

教师:现在是多少时间呢?我们让分针倒回来一点。

课件上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

教师:现在呢?学生可以体会到是过了8时了。

教师:过得多不多呢?让学生意识到过得不多,刚刚走过8时多一点。

教师:这时我们可以说刚过8时。现在小朋友们自己手中的钟面模型拨一拨,先拨到8时,再把分针拨过12,不要离12太远。好!老师看一看你们拨的指针。

上展示学生拨的指针,学生可能拨成8时1分,也可能拨成8时2分、3分、4分或5分,反正过8时不远。

学生讨论后回答,要求学生说出过整时多一点就是刚过几时。

教师:请小朋友们在自己的钟面模型上拨一拨,拨刚过5时,刚过9时,刚过12时。

学生操作,每拨一次,就集体订正一次,让每个学生都掌握刚过几时的计时方法。

教师:小朋友知道什么叫刚过几时了,现在看看这个钟面。

课件显示例3的第二个情景图。

教师:看看这个钟面上的时间,你认为是多少时间?

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

引导学生说出钟面上的时间还没有到10时。

教师:要到10时了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指导学生说出要到10时了,因为从时针看,时针快要指正钟面上的10了,从分针看,分针已经走到11,快到12了。

学生拨后,抽学生拨的钟面在。

上展出,让学生观察所拨的钟面上的时针快要指正10,而分针有的在11,有的在11到12中间,这些钟面上显示的时间都是快10时了。

教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在自己的钟面模型上拨出快3时了,快8时了,快12时了。

学生拨后,集体订正。

让学生讨论后回答,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教师可以作如下的提示:

教师:小朋友们这样想,几时和几时半准确吗?刚过几时和快几时了是非常准确的时间吗?

让学生意识到几时和几时半都是非常准确的时间,而刚过几时不是非常准确,因为过一个小格也是刚过几时,过几个小格也是刚过几时,只要分针过了12且离12不远,都可以刚过几时来表示,所以刚过几时和快几时了都是对一段时间的估计。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大约几时。

教师在课题下板书:大约几时。

教师:小朋友知道什么叫大约吗?

让学生对照课题说一说这里的大约就是对时间的大概估计。

教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和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不同的地方。不论是刚过8时也好,还是快8时了也好,都是对时间的一个大概估计,说明这个时间离8时不远。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第3,4,5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些什么?

五、课外作业。

自己学习的知识调查一下,商店早上什么时间营业,什么时间下班。早上第一班客车什么时间发车,晚上最后一班车是什么时间。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篇十九

首先,我要反思的是我的教学准备并不充分。上周开始通知我们本周三上亮相课,原本我有一个周末来准备,可是这个工作被我一直拖到了周日晚上。这时我才开始写教案。而课件,我只是上网搜了了几个,载了下来,结合我的教案修改的。这就带来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比如这周当我来时,接到我的亮相课改到了本周二上时,我就开始手忙脚乱。因为,一个晚上的准备并不充分,本想着周一周二还有两天准备,还有较长一段时间准备,因此之前准备的并不多,也不完整。这样,周一因为事情又较多,再加上要试上磨课,因此,教案课件就这样在仓促中确定了下来。而试上时又不能暴露我所有的缺陷,因此在这节课上,我就出现了语言不精练,准确,上课过程中出现遗忘步骤等现象。课件中出现了字体不对,清晰度不够,课件声音和出示并不同步,课件没有真正的从静态中走出来。

其次,我要反思的是如何管理组织一个班级。这节亮相课充分暴露了我在教学管理上的缺陷。虽然因为事前和学生商量一下,亮相课希望他们认真配合老师,不该做的,说的就不要做,不要说。这节课,学生也基本给足我面子,可是我忽视了一个一直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学习习惯并不好,而我以前一直忽视了对学生这方面的管理。因此在这节课中,特别是最后一段时间,有个别学生东倒西歪,讲话,做小动作。如果,我在平时课中,在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不是为了赶教学进度,而忽视的话,那这节课就不会出现这些情况。因此,这节课让我知道,学生的纪律,学习的态度非常重要,这不是你和他们说几句就能改变的,这要我们在平时课中,不断的渗透,不断的管理,让学生知道上课形成良好的上课习惯,那么以后,不管上什么课,或什么时候上课,学生都会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形象展示出来。

最后,对学生出现非数学有关的回答时,当学生出现与你想的插入特别大的回答时,我该如何去处理。这节课,学生的回答中有三四次出现了并不是我想要的回答,而我做的只是忽略,我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也不利于我的教学提高。那么这就要求我以后在这方面多加注意。还有整节课堂,怎样以一个放松的小活动来调动学生的情绪,这还需要我尽快探索并实践。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篇二十

教学目标:

2.使学生学会并比较熟练地掌握5以内的加法计算,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快速抢答,复习旧知:

游戏:快速抢答。5可以分成2和()1和3合成()。

()可以分成2和21和()合成2。

3可以分成2和()4和1合成()。

小朋友把分与合的.知识掌握得可真好呀!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师:小朋友们,我们在学校里,不仅要爱学习,而且还要爱劳动。瞧,这群小朋友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劳动呢!(出示例一图前半部分)他们正在干什么呢?谁来说一说?(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

(板书:3)。

师:瞧,又出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出示例图后半部分)(水快浇完了,有2个小朋友提着水壶送水过来了)。

(板书:2)。

2、引出课题:

那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呢?(5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1):数。

(2):用合成。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也就是把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这里就可以用加法计算(板书课题:加法)。

加号表示把两个部分合起来,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求一共是多少,就可以用加法计算。算出是5,就可以用“=”表示。

师:你会读这个算式吗?读作:3加2等于5。(领读)。

看了算式谁能说一说:“3+2=5”表示什么?

(表示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合起来一共有5个小朋友)(谁再来说一说)。

3、掌握方法出示例2图。

下课了,小朋友去荡船的地方去玩了。你们看,一个小女孩在玩荡船呢,接下来又来了几个小女孩?(2个)那么现在有几个小朋友?谁能将事情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1个小女孩和2个小男孩去玩荡船的游戏,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师: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把1个女孩和2个男孩合起来算,所以列式:1+2=?,得数是几呢?把书翻到49页试一试,填完整。

三、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草地上有3只小鸡,1只鸡妈妈,一共有多少只鸡?)那3+1等于多少?

你能说出3+1=4这个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吗?(生答)。

(2)除了鸡妈妈一家,还有谁来了?(生答)对了,小鸭一家也来了。小朋友看图,先自己说图意,列出算式。

(3)看看还有谁来了?(小青蛙来了)独立列式。你是这样列算式的吗?2+2=4。

2、先画一画,再填得数。

小结:刚才小朋友用数图,画圆圈或者想几和几合起来是多少来计算加法。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5以内的加法。

3、我们来看第3题,你能独立计算出来吗?注意好了,做的时候要写的又快又对。

四、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出示三幅图。

瞧,小白兔又看到了什么?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蘑菇?谁会算?(4+1=5)最后小白兔一共采到了(板书4+1=5)。

小白兔今天的收获可真大呀!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从这三个算式中你能发现些什么?(每一次都是加1)。

2、小小邮递员。

小白兔采完了蘑菇呀,想请小朋友帮忙去送信!哇,这么多的信,怎么送呢?这里有些邮筒,上面都有数字,1、2、3、4、5,怎么寄信呢?看2+2投进了4号邮筒,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2的得数是4,就投进了4号邮筒。小朋友,你们会投信了吗?41页5,用连线的方法完成小白兔交给我们的任务。比一比,谁是最出色的邮递员!

信送完了吗?我们来看看你送的对不对?

3、小结:今天你学得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并且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接下来的想想做做第6题请小朋友独立完成。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篇二十一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加法交换率的含义。

2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能看图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正确熟练的口算5以内的加法。

4、利用各种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仔细观察、动手操作,理解加法交换率的含义。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

教学方法:谈话法、观察操作法。

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拍手游戏:师:秋娃娃拍一,你拍几?

生:我拍四。(师生一起拍)。

师:秋娃娃拍二,你拍几?

生:我拍三。(师生一起拍)……。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从这幅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左边2棵果树,右边有3棵果树。

师: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几棵果树?

师:你会计算么?

生1:2+3=5(说原因)。

生2:3+2=5(说原因)。

师:说一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初步体会加法交换率。)。

生1:这两个算式都是加法。

生2:他们的.加号两边都是2和3,等号后面都是5。

生3:他们加号两边的数的位置交换了。

师总结:看来交换加号两边数的位置他们的得数不变。

利用操作,加深理解。

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秋娃娃可真高兴,它决定送给你们一份奖品。瞧(电脑出示第二幅图)。

师:秋娃娃送给她家什么奖品?你能说给你的同桌听么?(同桌互相交流)。

生:左边有1个苹果,右边有2个苹果。

师: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几个苹果。(学生独立列式,集体订正)。

1+2=3。

2+1=3。

师:说一说这两个算式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再次体会加法交换率。)。

学生操作。

摆一摆:左边摆一朵花,右边摆三朵花。(学生独立完成)。

看着自己摆的图片和同桌互相说算式。集体订正。

1+3=4。

3+1=4。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同学么顺利的解决了小动物的第一个题目,这会儿,小兔子急了,他也想给大家出个题目,瞧:(电脑出示图)。

师:从这幅图上你都看到什么了?

生:有小兔子。

生:还有萝卜。

师:那么看了这幅图你能列出那些加法算式呢?

生1:4+1=5(上面有4只小兔子,下面有1只小兔子。)。

生2:1+4=5。

生3:1+2=3(上面有1个萝卜,下面有2个萝卜。)。

生4:2+1=3。

师:同学们真棒!能够看着一幅图列出这么都得加法算式。我要给你们一点掌声。可是小动物门的题还没完呢!

师:从这幅图上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萝卜和盘子。

师:你能列出什么算式?

生1:0+5=5。

生2:5+0=5。

师:为什么用0呢?

生:因为左边的盘子里一个萝卜也没有。

四、运用游戏、巩固新知。

1、手指游戏。

小朋友们刚才凭着自己的智慧勇敢的闯过了小动物门的重重关卡,咱们的朋友秋娃娃见了可真高兴!他向邀请小朋友和它一起做手指游戏。

师:快、快、快、准备好,我们来做手指操。

手指头动、手指头动,5可以分成1和几?

生:5可以分成1和4,1+4=5、4+1=5。

师:再把小手动一动、5可以分成2和几?

生:5可以分成2和3,2+3=5、3+2=5。……。

师:小手、小手伸出来,我们一起做运动,

我出1,你出几?

生:你出1,我出4,1+4=5、4+1=5。

师:手指头动,再来动,我伸0,你伸几?

生:你伸0,我伸5,0+5=5、5+0=5。……。

(师生互对、同桌互对)。

师:看了同学们玩得这么高兴,林子里的小鸟也想来参加,瞧:(电脑出示图)。

师:算一算一共有几只小鸟?

生1:3+2=5(树下有3只鸟,树上有2只鸟。)。

生2:2+3=5。

生3:1+4=5(有1只大鸟,有4只小鸟。)。

生4:4+1=5。

2、摘果子游戏。

时间过得真快,秋娃娃要回家了。可是他想请同学们帮她一个忙,帮他把林子里的果子摘下来,你们愿意么?看来同学们都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可是这可不是一般的果子,你必须要回答出树爷爷的一个问题,这个果子才能送给你,你们有信心么?(出示一棵挂满苹果的苹果树,每一个苹果上又一个题)。

4+1=2+3=0+4=1+3=5+0=。

2()()52+()=5()+4=4。

1+4=3+2=0+5=2+2=3+1=。

三、课堂小结。

1、学生自评。

刚才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么完成了这么多地题,而且还帮秋娃娃把果园里的果子也摘下来了,那么庆同学们相依相你这节课的表现,如果你觉得自己近填表现的特别好,就给自己的5颗星,如果你觉得今天表现的还行,就给自己的4颗星,如果你觉得自己今天表现得不够好,应该继续努力,就给自己得3颗星。请同学们拿出彩色笔为自己把表示成功的星星图上颜色。

2、教师总结板书设计:

秋天的果园。

2+3=5。

3+2=5。

1+2=34+1=51+3=4。

2+1=31+4=53+1=4。

0+5=5。

5+0=5。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篇二十二

1.体会加法的意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正确计算和是2~6的加法。

2.在具体情境中初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语言表达及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会加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和是2~6的加法。

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了吗?

生:看过了。

师:你们喜欢《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知道孙悟空的老家在哪儿吗?

生:知道,花果山。

师:同学们想不想去花果山看一看啊?

生:想。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花果山,看看花果山上有什么。请大家看大屏幕。

(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情境图)。

二、探索加法的意义。

1、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

生1:花果山上有猴子,桃子。

生2:小鸟,鲜花……。

(情境图出示关于小猴子的部分)。

第一次出示树上的猴子。

师:图画中都有什么呀?谁来说一说?

生:树上有3只猴子。

第二次出示石头上的猴子。

师:瞧,又出现了什么了?谁来说一说?

生:石头上有2只猴子。

师:谁能将这幅图完整地说一说呢?

生:树上有3只猴子,石头上有2只猴子。

生:5只。

师:同学们好厉害啊!这么快就知道答案了,你是怎样得到“5”的呢?

2、用加法解决问题。

方案一。

生:我是数出来的。

师:数是一种很方便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3、4、5。

生:合起来。

方案二。

师:好,现在我们就把它们合起来。

(黑板演示合的过程)。

师:老师用1个正方形表示1个小猴子,那树上的3个小猴子要怎样表示?

生:用3个正方形。

师:那河边的两个小猴子呢?

生:用2个正方形表示。

生:5。

师:把3和2合起来是5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谁能说一说?

师:哦?你来说一说。

生:3加2等于5。

师:你知道的可真多,把3和2合起来就用3加2等于5,前面写3,后面写2,合起来用“+“,写在3和2中间。这个符号,就叫加号。(强调加法算式在田字格中的.书写规范)。

黑板出示:3+2=5加号。

师:谁来一读这个算式?(生试读)。

读作:3加2等于5。跟老师读一遍。

女生来一遍,男生来一遍。

师:表示3个猴子和2个猴子合起来一共是5个猴子。谁还能像老师一样给大家说一说?

生:3个猴子和2个猴子合起来一共是5个猴子。

师:哎呀。这位同学说得真完整,谁还能像他一样呢?

生:3个猴子和2个猴子合起来一共是5个猴子。

师:结合图片,谁来说一下,这个算式中的“3”表示什么意思?

生:树上的3只猴子。

师:“2”表示什么意思?

生:河边的2只猴子。

师:加号什么意思?

生:加起来。

合起来的意思。

师:5表示什么意思?

生:一共有5只猴子。

板书加法。

3、巩固练习。

生:前面有5只小鸟,后面有1只小鸟。

师:一共有几只小鸟呢?

生:6只。

师:5只小鸟和1只小鸟合起来一共是6只小鸟。谁还能像老师这样完整地说一说?

生:5只小鸟和1只小鸟合起来一共是6只小鸟。

师:谁还能说一说?

生:5只小鸟和1只小鸟合起来一共是6只小鸟。

师:哦,意思大家都明白了。

师:拿出自己手里的小棒摆一摆,有信心吗?

学生取出小棒,摆5和1合起来的过程。

师:老师发现咱们班同学们都已经摆完了,老师想找一位坐的最端正的同学到前面来演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上台演示的同时说一说5和1合起来一共是6.

师:你能不能用我们刚才学过的加法算式表示一下呢?

生:5+1=6.

4.拓展练习。

白板显示桃子。

师:一共有几个桃子呀?怎样列式?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师:小朋友可以用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再列算式算一算,看谁想的办法最多?

师:好,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你都找到了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呢?

老师根据学生的答案有规律的书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

师:对呀!因为这些所有的算式都是解决同一个问题:一共有几个桃子。

师:再请同学们横着观察这些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前面2个数位置换了。

师:你发现了吗?它们的位置换了,但是得数怎么呢?

生:得数不变。

三、练习。

课本31页的自主练习1——3题。

1、基本练习:自主练习第1题。

2、看图说话:自主练习第2题。(师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把条件和问题说完整)。

3、学生自己编题。(让学生自己模仿第2题,编加法应用题)。

四、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什么知识了呢?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篇二十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组。

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范读课文,把握要义,补充课题。

1、你们喜欢故事吗?

2、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板书课题),你们认真听,想想讲的是谁的什么事。

3、读课题,思考:课文讲了司马光做了什么?你觉得司马光怎么样?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指导分小组学习,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能干。

(1)、标出自然段番号。(2)、圈生字、画出带有生字的词。(3)、交流认识这些字的好办法。(4)、组长检查。(5)、读通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检查巩固生字,理解词语,读喜欢的段落。

1、开火车读生字。

2、说说你们小组用了哪些识字的好办法。

3、(投影)出示课后练习“读读说说”,男女同学比赛组词语。可板书部分词语。

4、用“缸、块、劲、砸、救”做猜字游戏。

5、读课文。喜欢读哪段就站起来读。

(四)、读读看看想想。

1、(多媒体演示):上面是一个大花园,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有装满水的大水缸。

(1)、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是什么地方?这地方有什么?谁能用书上的话告诉大家?

(2)、这时发生什么事了?你的心情怎样?谁来读一读。

4、继续出示图画:司马光。观察司马光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动作是怎样的。

谁来读一读?

5、结果怎样?这时,你的心情怎样?全班一齐读书告诉老师。

(五)、写字。

1、读一读今天要写的字,说说你有什么新发现。

提示:我们学的哪些字有双耳旁?左双耳和右双耳的字分开板书。

2、记住哪些字有困难?哪些字容易出错?说说你的好办法。

3、这些字怎样写才好看?

4、示范“那”、“都”的写法。

5、巡视、指导,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六)、自由练习。

一边读课文,一边想,我该怎样读、怎样讲、怎样演这个故事。

(七)、拓展性学习。

把自己当成司马光,想想自己会怎样做。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登山游戏。

1、登山游戏。

(1)、画出山的简易图,贴上词语卡片,请小朋友读一读。

(2)、分组比赛读,读正确了的在山顶画上小红旗。

2、这节课你想怎样学课文?

(二)、学重点段:勾画词句,读读演演,细心体会。

你觉得课文最精彩的是哪些自然段?

1、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给“慌了”打上点。

(1)、从哪些表现看出他们“都慌了”?用横线勾出。

(2)、怎样读才能读出小朋友的“慌”?试一试。个别范例指导。

2、司马光表现怎样?给“没有慌”打上勾。

(1)、从哪些表现看出他“没有慌”用波浪线勾出。

(2)、你想怎样表现他“没有慌”?试一试。

(3)、司马光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

3、领读“别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没有慌――”

4、你觉得司马光的办法怎样?你想怎样夸一夸他?

5、如果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

(三)、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课文:朗读、表演、讲故事愿意怎样来表现这个故事?

根据自愿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读故事、演故事、讲故事的三部分,第部分学生找自己喜欢的伙伴共同学习。为每部分学生提出要求。

板书:读:心情语气快慢轻重演:读想演讲:读圈讲。

(四)、背诵:有情有味,熟读成诵。

1、喜欢朗读故事的小朋友,把这篇课文有感情地读读,让大家欣赏,好吗?大家觉得怎样?像他们这样读读。

2、这个故事多么生动啊!谁能把它背下来呢?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背一背吧。

3、谁背得快?来领着大家背。说说你为什么背得这样快的。

4、互相背一背。

(五)、教学效果测评。

1、读第一句,想想该填上什么词,再读读,看看填对没有。读第二句,看看和第一句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然后说一说。2、比一比,“那里”和“哪里”有什么不一样。你怎样分清它们。读句子,想想句子的意思,再填空。检查一下,写对没有。

(六)、拓展性学习。

1、可以跟爸爸妈妈商量一下怎样查到资料,再动手查。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问一问。

2、回忆跟小朋友在一起玩时发生的事,有顺序地讲出来,如果能讲得生动一点更好。

七、作业设计。

想想看,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缸里的小朋友?

八、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没有慌。

(举起、使劲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有的……有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34323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