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学原则和方法在具体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教案的编写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希望大家通过阅读以下范文,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案设计。
荒岛余生教案篇一
1、快速阅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爱劳动的作风。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活动。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正确。辨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荒岛余生教案篇二
1快速阅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爱劳动的作风。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教学设计。
导入 。
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快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鲁滨孙在荒岛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3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
4简要概括文中蕴含的道理.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参与。
教师小结。
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鲁滨孙在逆境中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研读探究。
教师导学:鲁滨孙是怎样的一个人?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体会他的心理变化过程.
思考题:。
1身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2怎样看待鲁滨孙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学生朗读第1~3段,体会鲁滨孙的心理变化。
学生朗读4~9段,考虑鲁滨孙为了生存作了哪些事?
学生朗读10~12段,鲁滨孙怎样进一步调整自己的生存的心态?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
教师小结。
人没有精神寄托是不行的,鲁滨孙说服自己要顽强地活下去,这需要很的的勇气,他是一个非常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人.
体验反思。
教师小结。
生活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要正确辨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布置作业 。
1积累字词。
荒岛余生教案篇三
1、快速阅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热爱劳动的作风。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活动。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正确、辩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布置学生先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对内容有大体的了解;了解有关生存的常识;探究观察太阳、计算日期的方法。有条件可组织学生观摩录像资料,以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教学内容。
《鲁滨孙漂流记》是世界名著,这篇课文没有节选鲁滨孙海上遇难的惊心动魄的'情节,而是围绕鲁滨孙落难荒岛的心理活动展开的,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性,让人读来兴味盎然。教师要引导学生悉心体会。
教学设计。
导入。
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那么,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这本书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一部分,鲁滨孙落难荒岛是怎样活下去的。(投影显示教学目标)。
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1、鲁滨孙在荒岛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3、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
4、简要概括文中蕴含的道理。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参与。
教师小结。
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鲁滨孙在逆境中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研读探究。
教师导学:鲁滨孙是怎样的一个人?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体会他的心理变化过程。
(投影显示)思考题:
1、身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2、怎样看待鲁滨孙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学生朗读第1~3段,体会鲁滨孙的心理变化。
学生朗读4~9段,考虑鲁滨孙为了生存作了哪些事?
学生朗读10~12段,鲁滨孙怎样进一步调整自己生存的心态?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
教师小结。
人没有精神寄托是不行的,鲁滨孙说服自己要顽强地活下去,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他是一个非常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人。
体验与反思。
联系自己的生活,把你在学习或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面临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试仿照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坏处排列出来。
学生先小组讨论交流,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要正确、辩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从而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作业。
积累字词。
假如你像鲁滨孙一样被弃荒岛,你会怎样想?将怎样做?发挥想像,写一篇短文。
荒岛余生教案篇四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概括鲁滨孙在荒岛上所遇到的困难。
2、学生赏析鲁滨孙身处绝境时经历的心理历程。
3、学生深入感受鲁滨孙在逆境中所折射出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有所感悟。
重点:讨论并概括“鲁滨孙精神”:珍视生命,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反抗命运,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难点:联系自身实际,学生借鉴鲁滨孙的“坏处好处对照法”分析问题。
一课时。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它,你知道这是哪部书吗?(出示课件)。
你看过这部书吗?请你作一个简短的介绍。
二、出示课题,了解作者及荒岛。
(课件展示)。
三、整体感知。
(课件展示)。
1、快速阅读全文,在你印象深刻的句段边上标出记号,并谈谈你初读的感受。
2、选取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方法再次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两个小组以记者身份,两个小组以鲁滨孙身份,双方展开问答。
四、探究赏析。
(课件展示)。
1、找出你认为最能够体现“鲁滨孙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出来,并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说一句话。
2、感受性朗读:
男生齐读关于“坏处”的内容,女生齐读关于“好处”的内容,女生读的时候请把“我”改成“你”,男女生形成对话。
五、体验与反思。
(课件展示)。
1、回忆在你学习或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在面临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试仿照课文中“好处”和“坏处”的格式排列出来。
2、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3、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教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我们要正确,辩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从而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愿你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师生在《真心英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六、作业。
(课件展示)。
1、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并做读书笔记;。
2、假如你像鲁滨孙一样被弃荒岛,你会怎样想?怎么做?发挥想像,写一篇短文。
荒岛余生教案篇五
1、培养同学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理解鲁滨孙的人物形象和其意义。
3、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人生态度。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有个设想,想搞个有关野外探险的谈话录,今天,你们是我的第一批对象。
生:害怕,手足无措,恐惧,
师:在这样的处境之下,恐惧害怕能解决问题吗?
据心理学家研究分析,在恐惧的状态下,人的智力将无法开发。我们首先要调整自身的心态。
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进笛福的《荒岛余生》中看看鲁滨孙是怎样解脱自身的心理恐惧的。
二、整体感知、速读课文,考虑。
文中的鲁滨孙的心情前后各是怎样的?
明确:孤立无援(解释)知足安命(解释)。
孤立无援这个词语出自哪里(课文第一段)。
请一同学读该段,该段哪些词语体现出他的孤立无援的心情?
我为什么能做到知足安命呢?(我的理智控制我失望的心情,并尽量抚慰自身)。
荒岛余生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学会通过细腻的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优秀品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求取生存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这部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的作品,启发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部书就是《鲁滨孙漂流记》。
二、作者简介: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他59岁开始写小说,17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他对所描写的人物理解较深,善于写个人在不利的环境中克服困难。他的主人公有聪明才智,充满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识”。他尤其擅长描写环境,细节逼真,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身临其境,不由得不信服。他的语言自然,不引经据典,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使读者感到亲切。
整体感知:
三、检查字词。
四、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理清文章结构。
(1)鲁滨逊对自己处境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3)这几个阶段前后有何联系?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阅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明确:(教师板书)。
三个阶段。
三个部分。
生存问题。
(1—3)节。
及时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定在荒岛上生存下去。
物质问题(4—9)节。
解决了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精神问题(10—12)节。
积极乐观的生存心态。
鲁滨逊的性格特征:
五、拓展:讲读后感的写法,展示例文。
六、作业:写一篇《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
荒岛余生教案篇七
1、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结构。
3、学会通过细腻的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4、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
1、学习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优秀品质。
1、收集作者丹尼尔笛福的有关资料。
2、阅读原著《鲁滨逊漂流记》或课本所附《名著导读》。
3、各学习小组就本文展开自主合作学习,将未解决的问题整理归纳。
两课时。
(一)导入:
时下兴起一种“生存夏令营”活动,就是把志愿者放在荒山、荒岛等地方,以此来磨炼他们的意志和生存能力。其实在18世纪英国小说家笛福就写过题材类似的作品——《鲁滨逊漂流记》,请读过这部作品的同学简单介绍这部作品。
(二)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2、检查各小组课前自主合作学习的情况。
把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实物投影。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较分散、细碎,为了更好的把握本文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在下一步教学之前向学生展示本文的学习目标。
3、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理清文章结构。
(1)鲁滨逊对自己处境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3)这几个阶段前后有何联系?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阅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明确:(教师板书)。
三个阶段,三个部分。
(1)解决生存困惑(1——3)节及时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定在荒岛上生存下去。
(2)采取具体行动(4——9)节解决了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3)寻求精神寄托(10——12)节积极乐观的生存心态。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把本文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一)探究人物。
1、四人小组就下列思考题展开讨论。
(2)你认为他这样活值不值?
(3)从文中看出鲁滨逊是怎样的一个人?
2、全班讨论交流、明确。
(二)分析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四人小组讨论,结合课文谈谈。
1、鲁滨逊有哪些优秀品质?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
2、文中用第一人称有哪些好处?
(三)拓展延伸。
1、鲁滨逊的自我安慰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什么区别?
2、回忆现实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面临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试仿照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
(四)体验与反思。
播放一段录像,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
外出旅游时,一位客人因贪恋山中美景和旅游团走散,迷失了方向,假设你就是那位客人,此时,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会怎么做?写一篇短文并相互交流。
(五)课堂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我们要珍视生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幸与挫折,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六)布置作业。
结合原著,写篇读书笔记,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荒岛余生教案篇八
1.快速阅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热爱劳动的作风。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活动。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正确、辩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课时。
教师:布置学生先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对内容有大体的了解;了解有关生存的常识;探究观察太阳、计算日期的方法。有条件可组织学生观摩录像资料,以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鲁滨孙漂流记》是世界名著,这篇课文没有节选鲁滨孙海上遇难的惊心动魄的情节,而是围绕鲁滨孙落难荒岛的心理活动展开的,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性,让人读来兴味盎然。教师要引导学生悉心体会。
导入。
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那么,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这本书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一部分,鲁滨孙落难荒岛是怎样活下去的。(投影显示教学目标)。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1.鲁滨孙在荒岛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3.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
4.简要概括文中蕴含的道理。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参与。
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鲁滨孙在逆境中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教师导学:鲁滨孙是怎样的一个人?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体会他的心理变化过程。
(投影显示)思考题:
1.身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2.怎样看待鲁滨孙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学生朗读第1~3段,体会鲁滨孙的心理变化。
学生朗读4~9段,考虑鲁滨孙为了生存作了哪些事?
学生朗读10~12段,鲁滨孙怎样进一步调整自己生存的心态?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
人没有精神寄托是不行的,鲁滨孙说服自己要顽强地活下去,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他是一个非常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人。
联系自己的生活,把你在学习或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面临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试仿照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坏处排列出来。
学生先小组讨论交流,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生活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要正确、辩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从而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积累字词。
假如你像鲁滨孙一样被弃荒岛,你会怎样想?将怎样做?发挥想像,写一篇短文。
荒岛余生教案篇九
《荒岛余生》这部电影,我以为应该是一部很老的电影,但乍一看,主角其实是汤姆演的。克鲁斯,我不禁大吃一惊。
这部电影是一部典型的角色转变促进剧情发展的电影。男主角是个偏执狂,他对时间很吝啬,凡事都要有效率。所以,影片以“煮蛋器”为例展开。但是英雄的噩梦来了。
空难中,主人公被扔到一个岛上,一切都变了。他追求不到什么高效率,甚至回家都成了奢侈品。没有办法,他只能开始用双手在这个荒岛上生存。
电影连配角都没有,因为他这么多年陪着的其实是一个印着他血的排球,但却像一个人。所以他把球当成了自己的好朋友和同伴。他不再孤独,正如《龙族》所说“没有人能逃避孤独,孤独才是真正的神奇!”。英雄发现他们走不了,真血浓于水。
他终于获救了,一切都像做梦一样。但是我的头发白了,一切都变了。心爱的人已经是老婆了,父母都不在了,但他明白人生的真谛,不想再“快”了,所以慢慢来。
最后他在荒野,但他很自信,因为他已经知道方向了!
荒岛余生教案篇十
这是一部很有价值的电影,是一部关于冒险、智慧、勇敢和团结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布兰妮一家的乐观向上和百折不回的开阔精神和可贵的坚强品质留给人们挑战自然的信心和勇气!
从前,有着布兰妮一家,这是一个十分美好的家庭,有着聪明机智的马克斯,漂亮勇敢地马克斯姐姐伊莎,还有马克斯和伊莎的妈妈贝莉,马克斯和伊莎的继父克里斯,还有不属于这个家庭的船长费尼,他们同手协造了这个温馨的大世界!
一天,布兰妮一家计划去加勒比海看海盗,这本是一件多么惊险刺激的事,可是,对于伊莎来说,这等于扰乱了她完美的暑假计划,但是,妈妈的决定,最后,她还是跟着去了。
“什么?航海取消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传到布兰妮一家的耳朵里,他们尽力的让工作人员寻找,终于,他们坐上了一艘破破的船,叫做‘海上女皇’船长是一个半成熟的海盗,叫费尼,晚上,该休息了,费尼船长就与一帮海盗们打牌,费尼很有把握,因为自己手中的牌是满堂彩,可是,那帮海盗们在口袋里藏了四张a,这不仅仅是费尼输掉了许多钱,而且,还输掉了自己的‘海上女皇’。
他逃之夭夭,可是,最后还是被抓住了,将布兰德一家亲自“送”到了一个橡皮艇上,想将布兰德一家送入鱼的嘴中,就在这个紧急关头,一场无情的暴风雨降临了,在他们清醒过来的时候,发现他们所在的地方是一个孤岛,他们发现了一架旧飞机,和一个小“村庄”,克里斯发现了一个窟窿头,如果换做是我,我一定会吓傻的,可是,克里斯竟然原封不动的站在那,真是勇敢!
这足以充分的表现出他们之间的团结意识!他们的团结得到了上帝的认可,终于,他们同心协力,一起打败了那群可恶的海盗,得意洋洋的乘坐着‘海上女皇’回到了故乡!
和《鲁滨逊漂流记》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关于冒险,智慧和勇敢的故事。而不同点是鲁宾逊是船沉没了,而布兰妮一家是遭受了一群海盗的袭击,最后是小小的马克斯救了他们。并且在里面还多出了一个团结。这样充分的表明出了他们的合作精神!也充分表明出了关键时刻,团结也是最为重要的。
布兰妮一家的机智勇敢和求生能力值得我们学习!
荒岛余生教案篇十一
2、理清文章结构。
3、学会通过细腻的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优秀品质。
课前准备。
1、收集作者丹尼尔•笛福的有关资料。
2、阅读原著《鲁滨逊漂流记》或课本所附《名著导读》。
3、各学习小组就本文展开自主合作学习,将未解决的问题整理归纳。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求取生存的优秀品质。
教学设计。
二、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2、检查各小组课前自主合作学习的情况。
3、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理清文章结构。
(1)鲁滨逊对自己处境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3)这几个阶段前后有何联系?
采取具体行动(4—9)节解决了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寻求精神寄托(10—12)节积极乐观的生存心态。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
1、抄写字词。
2、把本文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第二课时。
1、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写法。
2、学习鲁滨逊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珍视生命。
教学设计。
一、探究人物。
1、四人小组就下列思考题展开讨论。
(2)你认为他这样活值不值?
(3)从文中看出鲁滨逊是怎样的一个人?
2、全班讨论交流、明确。
二、分析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四人小组讨论,结合课文谈谈。
1、鲁滨逊有哪些优秀品质?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
2、文中用第一人称有哪些好处?
三、拓展延伸。
1、鲁滨逊的自我安慰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什么区别?
四、体验与反思。
播放一段录像,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
结合原著,写篇读书笔记,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荒岛余生教案篇十二
荒岛余生讲述的是主人公在一次速递中遇到了空难,潮水将奄奄一息的他带到了一个荒芜的小岛,他开始了鲁滨逊式的生活,整日以椰子和螃蟹为食,来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观后感:
最近在中央台电影频道看了电影荒岛余生,断断续续地看完,心里有说不出的震撼!
荒岛余生的男主人身陷孤岛的四年光阴,是这部电影之中的重心,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铺垫。
男主人在孤岛经历过绝望和挣扎,历经千辛万苦之后重回社会之后的遭遇,
影片能更好的突出展现出男主人在故事发生的一前一后的内心变化,并且通过这种强烈鲜明的对比,影片的思想被一点点的剥落,展开在我们的面前。
当电影最后一幕定格在男主人彷徨的伫立在十字路口的时候,我感到深深的震撼,这部电影所传递给我们的东西蕴含了更多,也更深。
主人公在一次速递中遇到了空难,潮水将奄奄一息的他带到了一个荒芜的小岛,他开始了鲁滨逊式的生活,整日以椰子和螃蟹为食。
绝望、孤独,他甚至想到了死,唯一的伙伴就是血迹排球wilson,唯一的浪漫就是用夜晚用手电筒照着自己未婚妻kelly的照片。
1500天同生命的斗争,让他选择了逃出小岛的尝试,但海水冲走wilson将他击倒了。
一艘大船经过,面对绝望,chuck只能发出痛人心肺的呼喊。
而当他钻木取火成功时,希望与兴奋随着火焰越涨越高。
我懂得了什么叫置死地而后生,处亡地而后存。
我懂得了希望对人活下来的意义。
人生充满变数,也许你日夜憧憬的理想在真正实现的时候失去了味道,就像chuck幸运回来之后面对的一切。
身份吊销,女友已为人妻,美味的龙虾对他来说已经毫无感觉,一按就可以喷出的火苗曾是自己千辛万苦找到的“老朋友”,一切的一切曾经都是愿景。
如果我被抛到了连蛇鼠都不存在的荒岛,我要挣扎着活下来,但也许我没有活下去的`能力与运气。
生命如此渺小,却又如此的执著与顽强,理念与信仰支撑着人的灵魂。
生命的岔口,人生的岔口,生死关头,我们需要的是勇气与信心。
昨天看了部很励志的电影。
荒岛余生虽然以前听说过荒岛余生,但看名字就知道是一个像鲁滨逊漂流记一样的故事。
不过我猜测他最后肯定是回来了,要不怎么“余生”呢?
后来他回到美国后,结局是每个观众都能想到的。
他的女朋友以为他死了,改嫁他人,他很无奈却不得不接受现实。
心里不得不为他感到难过——自己在荒岛挣扎了四年的生命动力已经嫁作他人妇,他所有的希望和目标全都没有了。
生活显的毫无意义。
更让人难过的是他的女朋友还是那么爱他,那种不得不分开的难过让我想起了廊桥遗梦。
最后他给朋友说的那段心里话可谓是点睛之笔,所有的心情,所有的感伤在那一刻迸发出来。
让我明白了,荒岛余生关键不在怎样余生,而在余生之后将要面对的一切。
影片最后让汤姆汉克斯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上,遇见了一个漂亮的女孩。
这样的寓意不言而喻,新的生活在向他展开,他还要继续为新的生活选择并且挣扎下去。
1.
《荒岛余生》观后感
2.
荒岛余生观后感
4.
屈原观后感-电影观后感
5.
《大鱼海棠》观后感-观后感
6.
大鱼海棠观后感-观后感
7.
钱学森观后感-电影观后感
8.
歌剧魅影观后感-观后感
荒岛余生教案篇十三
1快速阅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爱劳动的作风。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快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鲁滨孙在荒岛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3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
4简要概括文中蕴含的道理.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参与。
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鲁滨孙在逆境中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教师导学:鲁滨孙是怎样的一个人?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体会他的心理变化过程.
1身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2怎样看待鲁滨孙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学生朗读第1~3段,体会鲁滨孙的心理变化。
学生朗读4~9段,考虑鲁滨孙为了生存作了哪些事?
学生朗读10~12段,鲁滨孙怎样进一步调整自己的生存的心态?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
人没有精神寄托是不行的,鲁滨孙说服自己要顽强地活下去,这需要很的的勇气,他是一个非常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人.
生活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要正确辨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1积累字词。
2假如你像鲁滨孙一样被弃荒岛,你会怎样想?将怎样做?发挥想象,写一篇短文..
荒岛余生教案篇十四
本课重点: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活动。联系生活体验,学会正确、辨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培养一种积极、乐观、健康的人生态度。
背景资料:本文选自《鲁滨逊漂流记》,围绕鲁滨逊落难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课文呈现给我们的是鲁滨逊在一段时间内的心态变化的历程。
基础知识:p173读一读写一写中的有关词语;课下注解中的有关词语的解释。
课文内容把握:学习这篇文章,关键是理清鲁滨逊的思路。课文中他的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从问题的解决中,我们可以看出鲁滨逊的荒岛创业所折射出来的理性之光。
综观全文,鲁滨逊在短时间里遇到了生存问题、物质问题和精神问题,同学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概括课文的内容。而这三个方面有深长意味,这几乎可以看成是人类进化史的缩影。
一、(1――3段)写了鲁滨逊及时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定在荒岛上顽强的生存下去。他尽管落难荒岛,生活环境极端困难,然而他以人类特有的理智和辨证的思维,成功的调整了自己,坚定了活下去的勇气。
二、(4――9段)叙述了鲁滨逊为了生存所依赖的具体物质条件。这几段给我们展现了鲁滨逊日常生活的一角。证明鲁滨逊活得实实在在,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人类艰难创造生活的历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鲁滨逊实干精神是持赞颂态度的。
三、(10――12段)作者抛开物质条件,详谈鲁滨逊的“精神”世界。主人公进一步自己的生存心态。
问题探究:1、从文章看,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意志品质极为坚强,生存信念十分执着的人。务实肯干,勤于创造。他的一切行为,特别是思考过程,全是积极主动的,都是为了更好的把握生存机会,创造物质条件,调整生活心态。不随遇而安,不消极待命。
2、鲁滨逊为什么要活下去?是否值得这样活?
(参考答案:)鲁滨逊虽身处绝境,但他能说服自己顽强的活着,并打定主意在岛上独自生活一辈子。这需要勇气。从这里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一个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人。他活得积极主动,活得象个人,活出了人的尊严,这样活着值得。
课后习题答案:p173一。
1、既可以用课文的原话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原话回答:“在最不幸的处境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自己的话概括: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因素,从而改变自己的被动局面。
2、他尽管落难荒岛,却找到活下去的理由,就是,在海难中,他一个人幸存,这是上帝的特别关照;从船上获得生活的必需品,这是上帝对自己的格外的关照;而日记中列出的六大“好处”,最集中的体现了鲁滨逊要顽强活下去的理由。
3、在那样的绝境中,任何人都必须首先解决心理问题,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有下一步的行动。鲁滨逊短时间中完成了心理调整,为他在岛上顺利的生存下去打好了心理基础。他的这种自我安慰是值得肯定的。
作业布置:p173二、三。
课文拓展:阅读《鲁滨逊漂流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414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