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人类进步的驱动力,是经验的提炼和积累。多读名著是提升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以下是专家总结的人际交往技巧,帮你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两位数乘两位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2、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验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难点:
竖式计算时十位上余数的处理。
教学理念:
1、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在现实的情景中开发学生的潜力。
2、主动探索,积极动手,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学步骤。
一、复习。
铺垫。
1、用竖式计算:
42÷2=。
2、谈话导入: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指名板演,并说出计算的方法。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
讨论列式:52÷2=。
2、操作探究:
(1)提问:如果我们用小棒代替羽球,应该先摆多少根小棒?
(2)同桌讨论交流分的方法。
把5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根呢?
(每班先分2捆,是20根,余下的每班再分和6根,每班分到26根(个)。
(3)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演示分的方法。
3、教学笔算:
(1)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52÷2的笔算该怎么样呢?
(板书:252)。
(2)十位上有余数怎么办呢?接下去该怎样算?
交流后在书上完成坚式计算。
(3)哪位同学告诉大家,刚才是怎样计算的?
(4)验算一下,看看算得对不对。
(5)比一比,522和复习题422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练一练:
(1)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前两题反馈的提问:当十位上有余数时,接下。
学生看情境图,说出题意、并列式。
生摆出5捆带2根的小棒。
动手操作,交流分的方法。
学生复述分的方法。
学生说十位上的计算方法。
互相说一说十位上有余数了,怎么办,在书上计算。
指名复述。
生验算。
生互相说一说。
向全班汇报交流的结果。
2人板演,其余的学生在书上完成。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去要怎样算?
(2)独立完成后两题,同桌校对。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三、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3题:
分组练习,每组同学做两题,反馈:每组上、下两题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2、想想做做第4、5题:
我们用今天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5题让同桌相互说一说,再计算。
3、想想做做第6题:
通过以上一些题目的计算,你能不能不笔算,估算下面这些题的商是几十多?
学生说说自己在比较中发现了什么。
列式计算。
全班集体交流。
说是怎么样的。
四、全课。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在摆摆、说说算,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小组里交流、汇报。
两位数乘两位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二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加法。设计这节课时,我觉得依据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自主探究,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所以,本节课我放手给学生,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然后通过全班交流,老师的点拨完成了教学任务。
首先,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联方面,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有了不同的想法或困惑时,教师就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进一步反思,找到正确的方法并得出正确答案。
其次,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本节课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和补充。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在不同观点碰撞中产生绚烂的火花,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考交流习惯。
两位数乘两位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8——9页。
教学目标:
1、在计算过程中,学生探索在“四舍”法试商的基础上,学会调商的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计算。
2、让学生在不断调商的过程中,养成主动探索、互动合作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
3、在对自己和他人的计算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增强辨析、归纳的能力。
4、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进一步体会感受到计算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能学会用四舍的方法试商后进行调商。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片段:
一、出示对比题,在辨析中掌握新的方法。
1、四(1)班有43人,到图书馆共借书262本。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
2、四(1)班有34人,到图书馆共借书272本。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
(1)小黑板出示两题,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2)在学生独立解题的同时,教师巡视,及时掌握情况。
(3)集体讨论:学生提出疑惑,全班分析解疑。
重点:解答272÷34的`过程中,第一次试出来的商乘除数所得到的积比被除数大,无法继续计算,需要进行调商。
(4)比较262÷43和272÷34,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解答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计算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这里的两道题目的设置就是为了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但又能体会到知识之间的联系。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发现。教师要在这里鼓励学生不要在试商的过程中急躁,要耐心细致地进行调商,使得计算能够正确。并多表扬认真计算的同学,通过这里引领式的评价方式让所有的学生树立良好的计算态度,形成良好的计算品质。试商和调商的过程对学生的口算能力要求较高,可以教学生在草稿上做一些简单的记录,帮助他们进行口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两位数乘两位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册第7、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2、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验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难点:
竖式计算时十位上余数的处理。
教学理念:
1、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在现实的情景中开发学生的潜力。
2、主动探索,积极动手,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过程。
一、复习。
铺垫。
1、用竖式计算:
42÷2=。
2、谈话导入: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指名板演,并说出计算的方法。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
讨论列式:52÷2=。
2、操作探究:
(1)提问:如果我们用小棒代替羽球,应该先摆多少根小棒?
(2)同桌讨论交流分的方法。
把5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根呢?
(每班先分2捆,是20根,余下的每班再分和6根,每班分到26根(个)。
(3)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演示分的方法。
3、教学笔算:
(1)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52÷2的笔算该怎么样呢?
(板书:252)。
(2)十位上有余数怎么办呢?接下去该怎样算?
交流后在书上完成坚式计算。
(3)哪位同学告诉大家,刚才是怎样计算的?
(4)验算一下,看看算得对不对。
(5)比一比,522和复习题422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练一练:
(1)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前两题反馈的提问:当十位上有余数时,接下。
学生看情境图,说出题意、并列式。
生摆出5捆带2根的小棒。
动手操作,交流分的方法。
学生复述分的方法。
学生说十位上的计算方法。
互相说一说十位上有余数了,怎么办,在书上计算。
指名复述。
生验算。
生互相说一说。
向全班汇报交流的结果。
2人板演,其余的学生在书上完成。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去要怎样算?
(2)独立完成后两题,同桌校对。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三、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3题:
分组练习,每组同学做两题,反馈:每组上、下两题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2、想想做做第4、5题:
我们用今天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5题让同桌相互说一说,再计算。
3、想想做做第6题:
通过以上一些题目的计算,你能不能不笔算,估算下面这些题的商是几十多?
学生说说自己在比较中发现了什么。
列式计算。
全班集体交流。
说是怎么样的。
四、全课。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在摆摆、说说算,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小组里交流、汇报。
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的内容是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重点解决首位除时有余数应该如何处理,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难点:
2、在教学中多次进行了比较,有利于学生能对新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3、注意对学生估算,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两位数乘两位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五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算法,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计算思维过程。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在合作交流中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进位加法“满10进1”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周末,小明、小亮、小玲和小红到郊外游玩,休息时,他们正一起互相欣赏各自所带的画片。
预设:(1)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2)小亮和小玲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3)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4)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2.提问:小朋友能列式解决上面的问题吗?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9+6,24+5,24+6,24+9。
(二)动手操作,探究算法。
1.迁移类推,尝试学习。
(1)24+6等于多少,你想怎样算?先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小朋友可用小棒去摆一摆,想好的小朋友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师巡视指导)。
(2)集体交流方法:你怎么知道等于30呢?你是怎样想的?
(3)谁愿意上来用小棒摆给大家看看。(投影展示学生摆小棒计算的过程)。
提问:原来几捆?怎么多出来1捆?(请台上小朋友带着下面的小朋友将6和4合起来的10根小棒扎成一捆)。
追问:你们先算的几加几?你们是怎么想到先算4+6的?
(4)让我们跟着课件再来回顾一下这个计算过程。先要把24分成20和4,先算4+6=10,再算20+10=30。教师板书24+6分解式。
(5)提问:24十位上是2,为什么24+6的得数十位上是3?这多出来的1个十是怎么来的?(课件红色突出表示出2和3)。
要求学生将书上例1算式填写完整,并提醒学生: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写完得数后别忘记写出单位名称。
(6)这个方法你学会了么?请小朋友们看着黑板上的分解式,同桌两人快速的互相说说24+6的计算方法。指名说一说。
2.自主操作,合作学习。
(1)你能先估一估24+9的得数是几十多?你是怎样估算的?
(3)交流汇报:谁愿意把自己的好方法分享给大家?(教师有选择性的挑选出代表性的作业纸展示出来,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一边用课件演示一边板书:24+9=3324+9=33。
20463。
1330。
(4)仔细观察这两种方法,尽管计算过程中拆分的加数不同,但是他们都是为了把一个数拆开后变成整十数再相加,这就把新的加法算式转化成了前面学过的加法算式。计算24+9的几种方法中,你喜欢哪种方法?(算法优化)。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梳理归纳:24+5、24+6、24+9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板书),而24+5的得数还是二十几,今天学习的24+6、24+9的得数却是三十和三十几,十位上多了1个十,这多的1个十是哪里来的?生回答后教师规范语言“个位满10向十位进1”板书(进位),揭示本节课课题。
(三)分层练习,巩固应用。
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了么?下面我们就通过练习来检验一下吧!
1.我会填。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38+2、26+7。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汇报:结合分解式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我会比。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先口算第一组题中的三题:7+3=、7+43=、7+83=。
(2)观察比较:仔细观察这一组三题,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都是先算3+7=10。也就是说这三道题都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把加得的得数与整十数相加。用这种方法,快速算算第二组、第三组。(左边同学第2组,右边同学第3组比赛)。
3.我会解决问题。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盒子里原来有37张画片,又放进3张,现在一共有多少张?
学生列式,交流:为什么用加法?37+3你是怎样算的?
(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应该怎样计算?
其实,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多动脑筋,用心去思考,你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做学习的小主人,生活中的有心人!
两位数乘两位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尾不能整除)笔算方法的过程,恩能够正确地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首位除时有余的`处理方法,基本掌握首位不整除的除法笔算。
教学流程。
一、解决被除数首位除完有余数的问题。
1、出示50÷2=,用小棒分。
4、总结,被除数的首位除不尽的时候我们是怎样处理的?化整为零继续分。
二、出示例题。
1、看图,在图上看见哪些信息?
2、如何解决这个问题?52÷2=。
3、谁能说说用小棒该怎样分?“先把5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十,再化整为零,和2合起来继续除,把12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是26”
4、重点训练“合起来继续除”
5、教学生书写的格式,教师板书,指导算法。强调十位上余下1怎么办?接着用几除以除数?边讲边写。
6、学生自己在书上把剩下的式子写完,之后并且验算一下。
三、笔算针对练习。
1、完成第一题的四道题,一个组完成一题;
2、学生上黑板板演,并且全班讲解,纠错;
3、统计学生做对的人数,给予表扬。
四、对比练习。
2、呈现75÷3和77÷3,让学生先计算,再比较它们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出一个没有余数,一个有余数。
五、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第四题,学生自己观察,看图;
2、学生叙述,在图上看见哪些信息?几位学生把图上的信息说完。
3、学生自己完成后讲评。60÷4、60÷5。
4、出示第五题,看图,在图上有哪些信息?(语言:xx的单价)。
5、你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6、有选择的计算,不支持过于简单的问题。
六、估算教学。
1、出示题目,并且让学生去估计;
2、说清楚估计的方法,学生自己说;
3、引导学生总结:只需要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去除以除数就行了‘。
4、语言:一十多、二十多、三十多......
七、全课总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课堂作业补p6。
两位数乘两位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2、使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口算方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二、出示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三、自学指导。
1、小黑板出示四样物品,让学生说说喜欢买哪两样?
飞机玩具:24元汽车玩具:20元。
水彩笔:9元茶杯:3元。
2、让学生算算买两样东西需要多少钱?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24+2024+924+320+9。
20+39+3。
4、提问:这些算式中,哪些算式你能马上算出得数,得多少?哪个算式最难算?
四先学。
1、动手操作,讨论算法。
(1)出示24+9,说说计算的过程算法,有困难的可借助小棒。
(2)学生汇报,交流24+9各自的计算方法。
从24开始,一个一个地往后数9个,就能算出24+9=33。
从24里面拿一个给9,9就成了10,23+10=33。
把9分成6和3,24+6=30,30+3=33。
4+9=13,20+13=33。
五、后教。
1、理解算理。
(1)直观演示,说明算理。
一起演示:24根小棒加上9根小棒,先把4根和9根合起来是13根,再把20根和13根合起来是33根。我们把刚才的操作过程写下来。(板书)。
24+9=33。
13。
(2)抽象方法。
师:如果没有小棒来帮忙,看到这些算式该怎样想呢?教师引导学生讲出算理:先算4+9=13,再算20+13=33。
师:谁能把刚才的口算过程说一说?多叫几名学生说计算过程。
2、尝试练习,谁能很快地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7+845+67+639+74。
叫学生上黑板板演后说计算过程。
3、讨论:以上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个位相加都满十)。
4、教师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相加满十时,不论两位数在前还是一位数在前,都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揭题:个位相加满十的加法)。
六、当堂达标。
1、卡片游戏――组卡片成算式,并计算得数赢取卡片。
每组小朋友桌上的盒子中都有两捆卡片,一捆是两位数的卡片,一捆是一位数的卡片。
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的卡片有:83、36、85、55、35、49、67、78、54。
一位数的卡片有:9、6、7、8、5、4、3、2。
游戏规则:同桌小朋友一起玩,一人出两位数卡片,一人出一位数的卡片,把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谁先正确算出得数,卡片就归谁。
游戏结束后,一起鼓掌祝贺得到卡片最多的小朋友!
2、看看哪位小动物算错了?
68+4=627+22=9242+7=949+54=63。
3、猜一猜,十位上是几?
82+9=11+49=0。
6+34=04+62=6。
4、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45+=5。
5、开放题:从4、5、6、7这四个数中选三个数组成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目。
(1)学生自由写算式,看谁写得多。
(2)学生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培养有序思维的能力。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回归目标:揭示完成目标情况。
两位数乘两位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八
1、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与同伴交流,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合作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进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课时。
一、复习。
1、口算。
20+4032+1040+4842+475+23。
4+6451+834+534+5083+1。
(1)课件出示,学生口答。
(2)师:你是怎么计算的?
二、新知引探。
1、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信息)。
2、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怎么解决够不够的问题?
算式怎么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24+9=。
3、尝试计算。
师:怎么算呢?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可以请小棒帮忙。
4、交流算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过程)。
24+9=3324+9=331+9=1024+10=34。
631323+10=3334-1=33。
30。
5、比较算法。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不错。你喜欢哪种方法?
把你喜欢的那种方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6、巩固算法。
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45+67+6374+9。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7+69+56+4。
27+639+56+54。
(1)独立练习。
(2)反馈。
(3)你有什么发现?
2、对比练习。
23+467+252+6。
23+767+852+9。
(1)口算得数。
(2)比较异同。
(3)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改错练习。
25+8=23。
47+5=97()。
36+7=43()。
4、发展练习。
35+()=4()。
两位数乘两位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九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出自青岛版三年级上册课本第63页的第六单元的信息窗1《美丽的街灯》两位数乘两位数,(课件出示课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同时,本节课所学内容也为以后学习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知识无论是在本单元的知识结构中,还是对于乘法运算的学习中,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课件出示)。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为本节课确立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根据上述对教材与内容的简单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课件展示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探究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合作交流,感受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教训,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1、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整数部分够商1)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鉴于时间关系,这里就不读了。
为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以及根据现在学生更加喜欢利用实例进行模仿和学习的特点,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结合学生现阶段的数学学习方法特点,并且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我为学生选择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法,进而达到绿色课堂的目的。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整节课,我准备分四个环节组织教学: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首先,我通过课件的配合(出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谈话引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习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课件出示相关题目)进而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复习已有的知识结构,唤醒学生对于乘法的记忆,有利于直接进入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同时,也符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绿色课堂的教学理念。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完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由于学生已经接触过乘法运算,但他们对一些乘法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仅仅的局限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所以,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对实例进行模仿的自觉性学习。
首先,我借助课件出示情景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以小组为单位对课件中的情景进行探究,发掘,小组交流,在这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分析的习惯。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先提出问题:通过刚才对情景图的探究、发掘以及小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信息呢?这是第一个红点问题的内容。
让学生自己说出观察时所发现的相关信息。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由你所发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从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发现的信息,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去探究,分析并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
处理这个红点问题时,学生会很容易的学会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也就是学会了算法,但是对于算理,这对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是比较抽象的,理解的并不是很透彻,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使其明白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的算理。
即解决了课本第一个红点问题。
在这个学生对情境图理解、认识和感受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明确了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后,我将用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进一步仔细观察情境图,以小组为单位对课件中的情景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发掘,小组交流,引导学生找出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的信息和问题并自己解决。
在学生从根上理解了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的算理后,这一环节的学习,就可以完全放手教给学生自己去解决。也即解决了课本第二个红点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切记避免出现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进而,同时也实现了: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合作交流,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和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教训,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在重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进一步的发挥“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以达到避免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少走弯路的目的。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加深理解。我分为2个层次。
1、掌握计算方法:让学生加深对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不同的学习口算方法的运用。
2、决实际问题:课件出示问题,进行反馈练习。
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提高,课后延伸。
首先,我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要点,把总结提高的工作放手教给学生来做,再引导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还想知道哪些有关乘法的知识?自己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和上网查阅来获得更多的知识。
这样,通过课堂总结,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获得数学知识的能力。
以上是我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节课的简要分析和初步构思,在实际教学中,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两位数乘两位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十
(一)知识与能力:
1、巩固估算方法,熟练地加以应用,并检验除法的估算。
2、发展学生的灵活估算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情境,引起学生探讨的兴趣。
2、根据学习的估算方法,探讨除法估算的一般情况。
3、从小组合作探讨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总结估算的方法,并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营造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2、利用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般简单问题。
3、通过组织学生合作、讨论、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估算的意识。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估算。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灵活估算是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后再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延伸,更突出估算的现实意义。学生先通过自出估算题目,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小组交流探讨出灵活估算的方法,在掌握巩固估算方法的基础上,再突出估算在检验除法中的作用,并利用估算解决生活现实问题。充分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动手做,并大胆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意识。
(一)教师活动。
1、带领学生复习巩固估算方法,并用估算检验除法的计算。
2、组织学生课堂活动,锻炼学生的估算,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3、总结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的大胆探究。
4、布置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小结本节内容。
(二)学生活动:
1、加强练习,巩固估算的一般方法。
3、自我小结,积极发言。
4、积极完成练习,对本节进行小结。
(一)复习估算方法,用估算检验除法。(约5分钟)。
1、教师活动:
(1)在黑板上出示两道题目(61÷378÷4),让学生先用竖式计算,再用估算检验结果。
(2)请部分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引导评价。
2、学生活动:
(1)先利用竖式计算,再用估算检验是否正确。(2人板演)。
(2)说出计算方法,积极进行讲评。
(二)进行课堂活动。(约20分钟)。
1、教师活动:
(1)出示课堂活动情境,让学生仔细阅读题目要求,说出活动内容。
(2)肯定学生回答,提醒学生注意他们说的算式是什么算式。
(3)鼓励学生估算,并和小女孩比较,检验她估算对吗?
(4)组织学生课堂活动:4人一小组,一人说算式,另三人估算出结果,并要求:算式必须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估算结果应说成大约是多少。如有疑问请告诉老师。
(5)及时表扬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广泛存在,你认为该怎么办?根据原有经验,如69÷6,把69看作70后除以6并不能除尽,仍有余数,可以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并能被一位数整除的数后再计算,即把69÷6换成66÷6,把95÷8换成96÷8,如果换算后口算仍有困难,可一边估算一边进行竖式帮助估算出结果。
(6)总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数学问题要大胆说、动手做、通过组织讨论解决。
(7)让学生自主说算式,全班估算。
2、学生活动:
(1)阅读要求,汇报内容:一人说算式,一人说出估算结果。
(3)积极估算、比较。
(4)按照老师的要求,每4人一组开展活动,积极估算并及时发现问题,然后汇报给老师。如:99÷695÷873÷4。
(5)讨论,质疑,认真听取同学意见,教师讲解。加深估算的认识和理解。积极发言、练习。大胆运用新学到的灵活估算方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6)说出你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后有什么想法。
(7)认真听、争取快速汇报估算9结果。
(三)完成课堂练习、小结本节内容。(约15分钟)。
1、教师活动:
(1)布置学生完成练习十二中剩下的题,让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引导题中的新知识。
(2)组织学生完成思考题,用集体的智慧讨论解决,作必要的指导。
(3)带领学生总结本节的知识点:估算方法。
2、学生活动:
(1)完成练习十二的6、7题,6题为准确计算,并用估算检验,7题为估算。
(2)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合作探究,锻炼思维。
(3)小结本节估算设计理念:本课主要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灵活估算,让学生先自己出题估算。发现了如果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后再除以一位数的方法在许多情况下并不适用,从而明白估算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达到估算目的,发展估算意识。还可以用估算来检验除法的计算,提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能力和准确度。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体会成功的快乐,让学生轻松、快乐学数学,把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与活动结合起来,改变枯燥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喜欢,走近、走进数学。
两位数乘两位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材分析说明:
教材选择了没有拧紧的水龙头滴水,每天白白流掉12千克水和2个月浪费多少千克水?的问题情境。同时给出某一年3、4月份两个月的日历表。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一是先算出每个月浪费多少水,再相加;二是先算出两个月一共有多少,再算乘法。第二种方法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尝试计算和交流的机会,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本节课在知识窗中,介绍了格子乘法,也叫铺地锦,教师可利用配备的课件进行讲解,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结合计算浪费水的问题,经历自主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德育教学点】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据专家介绍,一个健康的人,如果4天喝不到水,就会有生命危险。中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因此,爱护水资源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命!
教师谈话引入,学生感受水资源的重要,知道水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自主探索。
出示问题:
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吧!
学生试做,先讨论两个月是多少天?
(1)1231=372(千克)1230=360(千克)372+360=732(千克)。
(2)31+30=61(天)1261=732(千克)。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以及你的想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在讲解时,应重点强调进位乘竖式的计算方法。
1.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和想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
3.你能介绍一下本题竖式的书写格式吗?(注意进位)。
四、实践与应用。
1.先计算,再验算。
582369515792。
2.书上41页第1、3题。
1.133435195244。
2.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五、板书设计。
(1)1231=372(千克)(2)31+30=61(天)。
1230=360(千克)1261=732(千克)。
372+360=732(千克)。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两位数乘两位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5、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去电影院看过电影吗?笑笑的老师今天也带着小朋友到电影院看电影去了。(出示书p31图)。
2.你从图上得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3.淘气请我们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呢?(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二.自主探索,交流策略:
1、你能根据淘气提出的问题自己列式解决吗?
2、学生自主探索,列出算式解答;
3、学生反馈,交流想法:
(1)电影院的座位够吗?用估算的方法:最后一个座位是。
21排26号,可以看成20排25号,这样电影院的座位就有。
20×25=500个座位,500人应该够坐;
(2)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用计算的方法:
21×26=。
(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时,注意提醒进位的问题。)。
4、小结:用竖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与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1:学生进行口算比赛,比比谁最好最快。
2、练一练2: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进位问题。
3、练一练3、4: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审题能力,鼓励学生独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练一练5: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总结经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5、练一练6:这是一道探究数字模式规律的探索题。学生独立计算,再从中发现规律性。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
两位数乘两位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流程。
第一段:
流程1:基本练习。
课件出示下面一组题。
师:请看屏幕,请大家看算式,直接写出得数。(暂停)。
课件出示得数。
师:你都算对了吗?最后一组算式,你是怎样算的?
第二段:
流程2:教学不退位减法的口算和退位减法的口算。
1、不退位减法口算。
课件出示例题场景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暂停)。
师:根据要求的问题,怎样列式?
板书:38—25=44—25=。
师:这两道算式都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我们已经学过了,今天我们用口算的方法算得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十四
《乘法估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59页的教学内容,包括例2以及相关的'练习。
(二)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此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整百数乘法的口算方法,能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学好本节课内容,能为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估算以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结合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理解估算方法。
2、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难点: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为了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我设计了估座位数、准备钱买书、师生互动等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主体探究热情,让学生主动结合生活情境进行估算。
2、说学法:本课设计力求突出“自主学习实践感知”的特点,采用个体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的学习情境,使学法与教法和谐统一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这个教育目标上。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1、口算。
20×20=24×10=40×50=12×30=。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
28×4≈62×7≈。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1、创设情景,引出主题。
紧接着问:“能坐下吗?”是什么意思?又问:要比较座位数与人数的大小,必须先求出什么?(座位数)你会列式吗?(板书算式:18×20)。
再问:只要比较座位数与人数的大小,需要知道准确的结果吗?(不需要)既然不需要,那我们就试着用估算去解决会比较便捷一点。
2、尝试估算,探索方法。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
3、巧理信息,探究明理。
根据学习卡(一)的内容,四人小组交流误差产生的原因,完成学习卡,小组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的结果分析小结:估算的时候我们可能把因数看大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会把因数看小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的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
4、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逐步理清,在第(3)种方法中,采用估小的方法得到的360都大于350,那么实际结果应该比360还要大,肯定能坐下350人。同时指出:虽然估算的方法有很多,但在这道题中,用估小的方法来进行估算,相对而言比较有把握解决“够不够坐”的问题。
5、指导看书,质疑释疑。
(三)、应用提高,巩固深化。
1、随堂练习,检验效果。
让学生独立完成书本p62第10题第一行和书本p59做一做。
2、配对练习,突破难点。
在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后,让学生帮老师拿个主意,应该选择下面哪种建议?
a、12看成1010×19=190(元)。
b、19看成2012×20=240(元)。
在学生的争论中,让学生逐渐明白:像这种准备钱购物的情况应该尽量选择估大的方法来进行估算,才能更为有效地解决问题。
同时作出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的情景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四)、实践生活,升华教育。
设计学生采访的师生互动环节,巩固所学知识。
内容a、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家每月水费支出大约是()元,一年大约支出水费元。我们是这样估算的。
内容b、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本,每个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本,每学年(40个星期)大约批改作业本。
看到这么大的数字,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五)、互动总结,课外延伸。
互动总结: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又有什么收获呢?
课外延伸:请你把你是怎样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故事记录下来,写一篇生动的数学日记。
两位数乘两位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十五
1.出示一幅订牛奶的情景图。(一份牛奶每月28元,订5个月要花多少钱?)。
指导学生从图中获知数学信息及所求问题,提问: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呢?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以前学习的什么知识呢?(285;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知识)。
教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笔算过程,同时请其他同学口算:1320;1240;3021;lol5;2810。师:这些都是前面刚学过的乘法口算,说说你的口算过程。(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引导学生一起检查黑板上写出的285的笔算过程。提问:通过285的笔算,我们可以求得订5个月牛奶要花的钱。刚才口算2810可以解决这里怎样的问题呢?(订10个月牛奶要花的钱)。
出示:订一年这样的牛奶要花多少钱?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12。再提问:与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相比,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呢?(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师板书课题,并明确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展开探索,算法多样。
1.估算2812的积大约是多少呢?(把28看作30,12看作10,2812的积大约是300)。
2启发谈话:28x12的精确答案是多少呢?这是个新的'问题,小朋友,开动脑筋能否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出2812的结果呢?请试着在纸上算一算!如果独立计算有困难,可以先自学课本30页中的算法,再独立进行计算。
3.学生在小组内展开交流,说说各自的计算方法。
4.全班集体分享,教师将其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分别说出思路。
三、深化研究,优化算法。
1.回顾:我们还没有学习2812的计算方法,同学们就能用这么丰富的计算方法得出结果,真了不起!老师想知道,你们是借助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来解决的呢?(第1种方法借助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笔算加法的知识;第2、3两种方法借鉴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4、5两种方法都是运用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
2.赏析:在这些算法中,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算法?(我喜欢第一种方法,因为它容易理解;我喜欢竖式计算,因为它比较清楚简捷;我认为四、五两种方法不仅容易理解,而且只用两步就可以算得最后的结果)。
3.讨论:如果要计算2913你会选择怎样的计算方法呢?(同桌讨论,全班交流)提问:为什么没有同学选择像黑板上(4)、(5)两种方法来计算呢?(4)、(5)两种方法有局限性,乘数13不能像1那样拆。
4.比较:方法(2)、(3)都是用的竖式计算,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异同呢?(这两个竖式只是十位上的1去乘28,所得的积写法不同,其它都一样)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两种不同写法的呢?(方法(2)与以前学习的笔算一样,用乘法口诀一八得八、一二得二记录每步乘得的积;方法(3)乘数12十位上的1表示10,2810口算得280)思考:在方法(2)中,乘数十位上的1乘得的积28与第一次乘得的积56相比,写的位置靠前一位了,你是怎样理解的呢?(这里的28表示28个十)试想:如果乘数十位不是1,而是数字较大的9时,你觉得运用哪种写法比较好呢?(口算的方法有些困难,运用乘法口诀记录每步乘积比较容易)。
观察方法(1)、(2)之间的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口答进行连线。
5、小结:方法(2)是将方法(1)分步计算的过程用竖式的形式表示出来,当我们理解之后,采用方法(2)的写法不仅使计算过程清晰,而且还便于检查。所以小学阶段我们进行笔算的基本算法是竖式计算,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它的优势将会更明显。(完善课题,添上笔算)同桌小朋友相互说一说怎样用竖式计算2812,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尾要和十位对齐)。
6.练习:出示课本第31页想想做做第一题,学生独立练习后,全班进行交流。
四、发现规律,学会检验。
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1228的竖式,与刚才2812的竖式比较异同。(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只是乘数的位置交换了)提问:它们的计算结果会怎样呢?学生带着猜想补充完整课本31页试一试的计算并观察验证。启发:运用这一规律可以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行验算。
2.课本想想做做第二题。
五、熟练运用,拓展提高。
1.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三题,学生纠错后在全班集体交流。
2.学生独立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四题,教师巡视指导。
3.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五题。启发谈话:学以致用不仅能巩固我们学习的知识,还能提高我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看到了这样的生活情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进行解答。
4.提问:你能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计算语文课本上你喜欢的一篇课文大概的字数吗?(数一数课文每行有多少字,大约有多少行,利用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算一算就可以知道了)学生试着练习。
六、交流体会,分享收获。
启发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你有很多学习的体会和收获,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两位数乘两位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十六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相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能力训练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与个位相加以及进位的进位的道理。
教具学具:
投影仪、投影片、小棒、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8+6=20+15=31+5=。
学生完成后,师生分析每一组算式的不同点。
2、引入新课。
在刚才的练习中,31+5你是怎样想的?24+2呢?(强调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如果把24+2改成24+9应该怎样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学生操作,形成表象。
(1)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在课桌上用小棒摆出24+9(左边放两捆小棒和4根小棒,右边放9根小棒)。
(2)想一想。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启发:要把两部分小棒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根,应该怎样做?
(3)说一说。
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同桌同学再摆一摆,边摆边说说你的思考过程。
2、师生交流,归纳算法。
(1)抽象:请两名同学分别向大家说一说操作过程,教师依据学生的叙述进行演示。使学生对个位数先相加--再与整十数相加的算理形成表象。
(2)归纳:根据演示图,你能说说口算24+9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完成24+9的计算过程。学生在书上把例题补充完整。
(3)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先把个位数相加,再用得到的数与整十数相加。或者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和余下的`一位数相加。
3、反馈练习。
(1)35+5=63+8=。
同桌互相说说口算过程,然后向全体同学汇报,教师填上答案。
(2)5+35=8+63=。
先让学生联系本课的知识议一议,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一位数加两位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是先把个位数相加,然后再把它们的和与整十数相加。
(3)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65页做一做,教师巡视。
三、全课小结。
教师放手让学生谈谈收获,引导学生找出本课和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进位的道理。教师在课题上补充进位两字。
两位数乘两位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十七
师:我们先来看38—25,你能口算出得数吗?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了让同学听得明白,说的时候可以按照“我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的思路去说。(暂停)。
师:同学们在口算时可能想到了下面几种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ppt课件呈现:
算法1:个位上8—5=3,十位上3—2=1,合起来是13;
2、教学退位减法的口算。
师:44—25该怎样口算呢?想一想,把你的算法跟同学交流一下。(暂停)。
ppt课件呈现:
师:这里收集了一些同学的算法,这些算法和刚才的算法类似,也是用拆数的方法算的,你们看懂了吗?(暂停)。
第三段:
流程3:比较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口算。
ppt课件呈现:
(两道例题的完整板书)。
师:这两道题在口算时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暂停)。
数分别相减,再把结果相加。注意在遇到退位减时,运用第三种方法计算要把被减数拆成几十和十几,与减数十位、个位上的数想减。
第四段:
流程4:完成想想做做/1、5。
1、完成想想做做/1。
师:现在我们来完成“想想做做1”,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写得数,并选择其中一组算式说说是怎样算的。(暂停)。
课件出示得数。
师:你们都算对了吗?请看第一组算式,为什么都是57减三十几,有的是二十几,有的是十几?(暂停)。
师:都是57减三十几,一个是退位的,一个是不退位的。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时候,要比较被减数的个位数字与减数的个位数字,看是否需要退位。
2、课件出示想想做做/5。
师:我们来看想想做做第5题,先估计一下每道题得数大约是几十多,再口算,验证自己估计得对不对。
课件出示题目答案进行核对。
第五段:
流程5:完成想想做做/2、4、7。
1、完成想想做做/2。
课件出示题目。
师:请同学们在书上填写答案。(暂停)。
课件出示题目答案进行核对。
师:你们都算对了吗?看每一组题目中的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在口算时有什么联系?(暂停)。
师:每一组的三道题,被减数是相同的。根据第1题可以想后两题的得数。
2、完成想想做做/4。
课件出示题目。
14—6=…。
140—60=…。
1400—600=…。
师:请同学们观察每一组算式的特点,你能很快写出得数吗?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暂停)。
课件出示题目答案进行核对。
师:每组题的第一行都是十几减几,第二行都是一百几十减几十,第三行都是一千几百减几百,算一百几十减几十、一千几百减几百都可以先想十几减几,然后在末尾添一个0或两个0。
3、完成想想做做/7(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题目。
师:从图上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你能完整地说一说吗?(暂停)。
师:在作业本上列式计算。(暂停)。
课件出示题目答案进行核对。
师:你是这样算的吗?你能说说每步是算什么吗?为什么先算还剩多少个?
第六段:
流程6: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你有哪些收获?口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两位数乘两位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十八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究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在“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以下题目:
(1)直接写出得数。
12×3=205×3=25×2=170×5=150×3=125×2=。
(2)用竖式计算:
26×47=。
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探究和计算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让学生阅读例题1,和同桌说说自己获得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读题得出:
(1)已知条件: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28户。
(2)所求问题: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2.解决问题,探究计算方法。
(1)列出算式。
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指名口述算式,教师同时板书:
128×16=。
(2)尝试计算。
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
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注意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小组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
(4)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
提问:
先算什么?
(先算128×6)。
再算什么?
(再算128×10)。
最后算什么?
(6个128与10个128的和)。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
提问: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提醒学生注意:用竖式计算时,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3.总结算法。
(1)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步骤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有什。
么区别和联系?
学生小组讨论后师生共同小结: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类似,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2.完成教材1、2、4题。
第1题:是竖式计算过程中的口算练习。
第2题:通过观察和计算来发现竖式计算中的错误,加深学生对竖式计算方法的巩固。
第4题:结合具体情境运用计算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427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