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报告的结尾,我们可以适当陈述对未来工作的展望和期望。在撰写报告时,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或模板,以提高写作的质量和效率。最后,祝愿大家能够写出一篇精彩而有影响力的报告,取得优异的成绩。
茶叶产业状况调研报告篇一
为了加快落实办理区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二号议案,由区委办、区政府办组织,议案办理各街乡镇林业分管领导参加的信阳茶产业考察团,于9月25日对信阳地区茶产业进行了全面考察调研,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信阳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处淮河上游、大别山南麓,东邻安徽,南接湖北,承东启西,连贯南北,素有三省通衢之称。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辖八县两区,总人口820万人。信阳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全市年均降雨量为1200毫米左右,年均气温15.1℃,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山水相依、泉明林翠,是“北国江南,江南北国”。特殊的地理位臵、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使信阳成为我国北方边缘茶区,是全国最大名优绿茶生产大市之一。
茶产业是信阳市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也是竞争力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生态产业。目前,全市茶园面积达180万亩,开采面积100万亩。无性系面积40万亩,20xx年,全市茶叶产量将达到5万吨,总产值达60亿元,综合产值70亿元。全市现有各类茶场1230余家,百万资产茶农460余户,省级龙头企业10家,中国茶叶百强企业7家,中国驰名商标4个,省级著名商标9个。有9家茶企业通过有机茶认证,已经建立茶叶协会10个,茶叶专业合作社480家。现有茶农95万人。20xx年茶农人均收入3000元,占全市农民人均收入的55%。茶叶已成为信阳山区农民脱贫的重要收入来源,是信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1、抓规划实施。
20xx年,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意见》,制定了《信阳市茶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规划到20xx年,全市茶园面积由65万亩发展到150万亩,茶叶综合产值达到50亿元。近年来,该市坚定不移抓规划实施,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每年召开一次高规格的会议,安排部署工作;整合相关职能部门成立正处级事业单位茶产业办公室,专门负责抓规划的发展落实和协调服务,出台设立茶叶发展专项资金等13条优惠政策。每年用于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目前,全市新发展茶园85万亩,亩产值3600元。
2、抓土地流转。
在新茶园建设过程中,该市加强土地流转力度,由政府主导,将耕地、荒山荒坡及杂灌林地集中流转给企业和大户,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整地,高标准建园,实现规模化发展。通过抓土地流转,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对接,让农民成为企业的股东或员工。土地流转后,确保了失地农民的利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通过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生产、统一经营,及大地提高了标准化种植水平。
3、抓龙头带动。
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方式着力培育壮大一批省市级龙头企业和茶叶专业合作社。一方面通过龙头企业开展无公害生态茶园建设,改良老茶园;另一方面通过龙头带动,扩大市场需求,引导茶农从事标准化、规范化茶叶生产,给他们提供优质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被分散的个体茶农组成贸、公、农一体化的联合组织,实现产、供、销专业化生产经营。五云、卢氏、文新、云龙包装等大公司在羊山茶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工园和国际茶城,五云茶叶集团被河南省列为后备上市公司。
4、抓机制创新。
该市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路子,实现县、乡、村、户四级联动,进一步激活民间资本,创新茶产业发展机制。一是龙头企业带头投资建设生产基地,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二是种茶大户、个体老板采取租赁开发、合作社经营、土地臵换、返租倒包等形式集中连片开辟或承包经营茶园;三是引入“回归工程”,积极创造条件,让外出务工成功人士投资发展茶产业。四是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技术人员走出来创业,自愿承包荒山或茶园,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五是将扶贫开发、土地整理、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等项目捆绑,每年整合涉农项目资金6000多万元,利用项目资金高标准发展新茶园,做到山、水、园、林、路、渠配套,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生态观光旅游业一体化发展;六是招商引资,引导工商民营企业参与茶产业开发,支持龙头企业扩大茶叶种植、加工规模,做强品牌。
5、抓产品研发。
省委书记卢展工到信阳调研,要求信阳上下联动,百日公关,20xx年4月“信阳红”红茶横空出世,一名天下。在信阳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介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信阳红风暴”活动,使“信阳红”一时间迅速红遍郑州、北京、上海、武汉、福州、广州。今年,信阳市40余家企业生产红茶,预计产量可达1万吨,产值25亿元。目前,信阳已经形成绿茶、红茶比翼齐飞、并肩发展的可喜局面。在茶饮料、茶食品、茶日用化工品、茶叶机械等方面的研发也取得重要进展。信阳毛尖茶饮料、茶糕点、环宇绿茶天然纤维内衣、茶多酚胶囊已投放市场。已由过去的单一加工生产炒青、烘青、蒸青等绿茶,发展到可加工生产绿茶、红茶、黑茶、青茶。茶产业链条的延伸拉长,推动了夏秋茶的充分利用,茶产业结构正趋向合理,茶产业发展的后发优势正逐步显现。
6、抓品牌建设。
业的政策与使用证明商标结合起来。三是加强对外部市场的维权打假力度。通过产区与销售区工商、质检部门联合行动,打击非法使用信阳毛尖证明商标和原产地标志以及以此充好、假冒伪劣等欺诈行为。四是加大茶叶生产、加工、经营企业建立企业标准的执行力度。五是推行无公害、绿色、有机茶的生产和iso90001:20xx、qs、haccp质量体系认证工作。
7、抓宣传推介。
一是通过高规格举办茶文化节,大力宣传信阳毛尖,扩大信阳毛尖在全国乃至海外市场的知名度。1992年以来,信阳以中国十大名茶信阳毛尖为载体,连续成功举办了19届信阳文化节。二是采取“高端策略、媒体造势、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创新载体、多地联动”的方式,连续两年集中一个时段,在全国主要茶叶消费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郑州等开展“信阳红风暴”系列宣传营销推介活动,广邀名人推介、名媒造势、名企参与、名家指点。三是广泛利用各级媒体进行宣传,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到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进行广告宣传。四是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优势,注重网络宣传在新华网河南频道建立了“中国茶都〃信阳”网页。五是组织参加郑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茶博会、展销会,在日本世界绿茶大会和澳门国际茶农会上举行招商推介会,宣传信阳毛尖和信阳红,提升信阳名优茶的知名度,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
三、黄陂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茶叶产业状况调研报告篇二
河姆渡遗址7000多年前的原始茶、田螺山遗址出土的6000多年前的人工栽培茶遗存、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唯一命名的古名茶——“瀑布仙茗”、源于北宋的我国最早的白茶——“四明十二雷”、以及最近在余姚瀑布岭发现的百年树龄古茶树,等等,这些无不说明余姚是中国乃至世界茶饮、茶事、茶文化的源头之一,在茶叶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从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与曾经拥有的历史地位还不相称,甚至已落后于茶叶产业的后起之秀——新昌、宁海等。为此,我们组织调研组对我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市农林局关于全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并赴河姆渡镇、鹿亭乡、梁弄镇、大岚镇等茶叶主产乡镇实地调研,考察了部分茶叶生产企业,征求了市茶文化促进会的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我市茶叶产业主要分布在四明山及其周边的山区、半山区,涉及18个乡镇(街道),约有茶农10万人。现有茶园面积6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71万亩,已建成无公害茶、绿色食品、有机茶生产基地1.8万亩,产区规模在全省产茶县(市)中居中等偏上水平。全市现有各类茶厂200余家,其中:精制茶厂42家,已完成改造并达到qs标准的企业42家。
全市现有名优茶品牌20余个,主要品牌为瀑布仙茗、四明龙尖和宁波白茶。恢复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历史名茶“瀑布仙茗”,先后获得了宁波市名牌产品、宁波市八大名茶、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其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生产成员单位28家,基地覆盖全市。四明龙尖为新创名茶,是宁波市知名商标。我市是宁波白茶的原创地和主要产区,产量占宁波白茶总产量的50%以上。
20xx年,全市实际计产茶园面积5.6万亩,总产量6317吨,产值1.135亿元。其中名优茶367吨,产值7372万元,分别占全市茶叶总产量的5.8%和产值的65%。珠茶产量5730吨,产值3783万元。名优茶平均价格达到每公斤200.8元,最高的黄金芽每公斤8000元。全市茶园平均亩值20xx.8元,其中白茶最高亩值超2万元。在茶叶出口加工方面,出口珠茶加工量近3万吨,出口货值4亿元。大岚镇作为全市最大的茶叶主产乡镇,1.8万亩茶园为全镇农民提供了近50%的收入来源。
1、企业散小弱,发展后劲不足。我市名优茶品牌多而杂,茶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大的三、五吨,小的只有几百斤,产值上百万元的企业属凤毛麟角,除“瀑布仙茗”等个别品牌外,绝大多数茶叶品牌知名度低、缺乏市场认可,单体实力普遍不强,缺少具有行业影响力和产业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多数珠茶厂产品结构类同,销售价格低、利润薄,在煤、电、采摘等环节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勉强维持经营,无力扩大再生产。
2、茶园经营分散,制约着茶叶产业的发展。部分茶园直属村级集体所有,承包给个人经营,承包期大多在5年左右,由于承包期短,导致承包者存在短期行为,没有长远计划,茶园管理粗放,导致茶园老化。大部分村级茶园随山林责任制分茶到户,户均有茶园,承包户或自行加工茶叶,或出售鲜茶叶,由于茶园面积小,农户管理不重视,难以保证质量。
3、营销网络薄弱,市场化程度较低。产量较大的珠茶、蒸青茶多以出口为主,受自身能力所限,在销售、定价等方面非常被动,基本上被中间商、外贸公司、外商所主导,缺乏市场话语权,是纯粹的初加工。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名优茶,由于多年来形成的经营习惯,大多数企业还是以“人情茶”、“关系茶”、“礼品茶”、“扶贫茶”为主解决茶叶销售问题,基本拘于本地市场,鲜有销往周边地区,难以辐射到大众市场,品牌对销售的带动效应不明显。我们通过网络调查我市名优茶在全国各大茶叶市场和全国最大茶叶流通企业天福集团的上柜茶叶情况,基本上见不到我市“瀑布仙茗”等名优茶的踪影。
必要的储藏设备,生产工艺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在采摘、摊青、制作等一系列关系到产品品质的环节仍较薄弱。如由于加工机械的原因,导致不同企业生产的“瀑布仙茗”在外形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影响市场竞争力。
5、监管不够到位,产业发展机制不够健全。政府有关部门对茶叶产业整体发展缺少指导,较重视新品种改良、引进等前期工作,忽视对产中和产后的监管指导,对合作社的规范建设引导不够,缺少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茶叶企业联合组团发展。目前,全市范围内成立了多家茶叶生产合作社、茶叶协会,如瀑布仙茗协会,会员可以共同使用品牌,理论上虽有一整套的品牌管理制度,但在具体执行中不够严格,个别会员茶叶产品质量低下,严重影响品牌整体形象。新昌县花20多年时间集x政策资源发展“大佛龙井”和宁海县花10年时间集x政策资源打造“望海茶”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如今“大佛龙井”和“望海茶”的产销规模及市场覆盖面已远在“瀑布仙茗”之上。
1、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健全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体系。要研究制定《余姚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及其配套扶持政策,明确今后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建设项目、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设立随财政可用资金增长的产业发展资金,落实并稳定税收优惠政策,努力使我市茶叶产业向着茶树良种化、产出高效化、生产标准化、作业(加工)机械化的方向发展,提高名优茶产量,提升茶叶品质,扩大市场覆盖面,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建立现代化茶园,基本实行茶园标准化管理和机械化作业,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
2、完善体制机制,提高茶叶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一要制定扶持措施,鼓励茶叶企业或茶叶经销户去外地特别是全国区域性茶叶市场开设专门销售我市名优茶的专卖店、直营店、经销店,并在市农批市场专设茶叶交易区,将专业市场、贩销队伍、驻外窗口结合成有机的整体。二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鼓励企业之间和企业与农户之间通过联营、合作参股、控股、茶园经营权流转、组建合作社等形式,组建龙头企业或经营集团,发挥龙头企业连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作用,使茶叶生产经营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努力形成一个品牌1家企业或1个集团运作的局面。三要借鉴新昌等地与天福集团(国内最大的茶叶连锁经营集团)和北京老舍茶馆(全国最负盛名的茶馆)合作的做法,千方百计使我市名优茶进入茶叶消费高端市场。
3、夯实产业基础,加快现代化茶园建设。
一要建立健全茶园经营权流转制度。制订有力措施,鼓励全市茶园在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向种茶大户和茶叶龙头企业流转,扩大单体茶园经营面积,为建设标准化、机械化的现代茶园打好基础。二要制定出台有关加快无性系茶树良种发展的政策措施,调动茶农发展良种茶的积极性,力争用较短的时间,基本实现无性系良种化,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加强良种苗木的产销管理,加强新品种的引进、推广、选育工作。三要加快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老茶园更新改造,优化茶园结构,在茶园中普遍安装喷灌等防霜冻设施,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茶叶产业状况调研报告篇三
1.确立新战略"杭为茶都、淳为茶乡"这一战略的提出和付诸实行,需求有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步伐、新的索求,堪称任重而道远。一要对立思维,营建空气。思维是行径的指南,全高低各级当局、各相干部分、茶叶协会要环抱打造"淳安茶乡"这一目标,确切对立思维,进步意识,踊跃做好周全接轨杭州"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的预备,综合各方气力,不但要做好茶产业畛域的文章,还要在游览、文化、休闲、市场等诸方面互相谐和、互相促成,充沛营建"茶乡"空气;二要迷信计划,正当结构。在深刻考察研讨、专家钻研的基础上,对触及茶乡打造的各方面举行迷信的计划。首先要周全计划,茶乡的打造,不但触及茶产业的进展,还包括茶工业、茶游览、茶文化等诸多方面,农业、供销、游览、城建、规划、经贸、宣扬等多个部分要亲近合营,构成协力;其次要迷信计划,正当划分茶园基地、茶叶加工、茶叶贩卖的重点地区,对产茶天然环境优胜、生产根底踏实的地区实行重点搀扶,在城镇、游览办法建设历程中,应充沛思量茶社、茶休闲购物等茶叶休闲区的计划,同时,应用我一流的生态游览环境和茶文化遗存,迷信计划好1~2条茶业游览路线;第三要创建健全计划施行监视查抄轨制,强化计划的强制性、严肃性和一贯性;三要强化向导,谐和进展。
1/6。
"接轨杭州茶都、打造淳安茶乡"工作是一项庞杂的体系工程,为保证该项工作的顺遂开展,成立以委、府首要向导亲身挂帅,农办、农业、供销、游览、城建、规划、文化、财务、茶协等部分首要向导参加的向导小组,下设各部门包办职员构成的工作谐和小组,对茶质料基地、茶加工基地、茶游览基地、茶研发基地的建设等方方面面工作做好谐和,促成各项工作的顺遂开展。
2.夯实茶根底没有范围就没有竞争力,没有范围就没有但愿。一要连续扩充无性系劣种茶的进展。无性系劣种在名茶生产中发扬的效益已日趋凸现。经由过程进展,力图使劣种茶园所占的比例五年后增至60%。同时在进展的过程当中,强化新建基地的标准化,种类抉择上要正当搭配,注意早生与高质的谐和款式;二要加大老茶园革新力度。我茶园总面积14万亩,其中经省级认定的无公害茶园7.1万亩,取得无机茶认证的茶园近千亩。因天然前提、培管程度的差别,尚有2万亩阵势环境较好的茶园处于荒废和半荒废状况,急需对这些茶园举行革新,晋升茶园根底程度。同时强化无公害、绿色、无机茶认证;三要周全推动茶厂的优化革新。应用实行茶厂优化革新项目标契机,踊跃开展我的茶厂优化革新工程。整合现有资本,鼓动勉励搀扶有条件的茶叶生产小户举行茶叶加工厂无公害规范建设和革新。并经由过程标准化加工厂的树模动员,推进我茶叶生产的无公害标准化历程,哺育茶叶加工小户和企业。
2/6。
3/6。
能有效地将进步前辈科技应用于生产;三是要创建国家级茶叶科技示范场。以茶叶劣种试验场为根底,以实行农业部项目"茶树劣种科技示范场建设"为契机,确切加强场内的根底办法建设,配备响应的生产、教授教养建设,将其建设成为国家级的茶叶科技示范场,为全茶叶科技的实验、树模、使用推行供应支撑。
5.激活茶商业我的茶产业是市场主导型的产业,要进一步激活茶商业,重点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要美满市场网络。抓好新千岛湖茶叶市场的建设,起劲将之建设成为性能配套、办法齐备、治理标准集茶叶生意业务、茶叶休闲于一体的省内一流茶叶市场,周全晋升市场的品位和档次。同时以此为根底,搀扶州里产地市场、茶叶龙头企业的建设,增强治理,促成"企业+基地+庄家"、"市场+定单+庄家"谋划模式的构成,搞活茶叶流畅;二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增强与淳籍在外茶叶经营者和外埠茶叶市场的联络,采集市场信息和营销教训。应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普遍宣扬,并在互联网上设立千岛湖茶的网站,增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控制靠得住、实时的市场信息,更好地指示茶叶生产;三要鼓动勉励经营者在外开设茶庄、门店。对在大中都会开设茶庄、门店,贩卖千岛湖茶的谋划举行奖励搀扶,充沛发扬他们的积极性,来宣扬倾销我的茶叶,进步千岛湖茶的市场占有率。
4/6。
然。一是要对立思维,凸起重点。"千岛玉叶"经由全高低的配合起劲,历经十余年打造,已经是知名牌号,对我茶叶产业进展意思特殊,各乡镇、部分、企业要确切对立思维,集合气力打响"千岛玉叶"品牌,将之打造成为淳安的处所品牌、千岛湖茶的"金手刺"和淳安的"蓝宝石";二是要加大宣扬促销。依靠杭州茶都这一龙头,应用千岛湖的生态游览上风,扩充宣扬,踊跃促销。财务应逐年增添茶叶品牌宣扬资金,用于千岛湖茶的品牌宣扬促销。应用种种机会在我构造种种茶事举止,吸收外埠客商、茶人、企业来淳,踊跃介入外埠举行的茶事举止,增强交换,周全推介千岛湖茶;三是要强化品牌治理。要以茶叶产物奉行qs认证为契机,联结无关部分,加强对茶叶品牌、茶叶品质、茶叶包装的治理。
8.进展茶游览我领有环球驰名的千岛湖,为进展茶文化、茶游览。
5/6。
供应弗成多得的平台,咱们要借助这个平台,做优做强茶游览文章。一是要开辟茶游览产物,制造开辟适宜游览贩卖的茶叶产物及相干纪念品,立异营销模式,与游览慎密连系,即促成茶产物的营销,又晋升游览外延;二是要开发1~2条茶游览参观路线,依靠千岛湖壮大的游览上风,在茶叶生产、茶文化空气粘稠的处所,开发茶文化、茶参观、茶休闲等游览路线,吸收旅客存眷茶叶,宣扬茶叶;三是开辟休闲参观茶园,抉择交通较方便、茶园景观秀美之地,配套响应的供游人采制建设、品茶休闲场合,踊跃拓展茶园休闲参观游;四是推动茶社业的鼓起,千岛湖镇作为"休闲度假胜地",要迷信计划建设一批文化味浓、咀嚼高、富裕特点的茶社,削减都会休闲外延,延长游览产业链,促成茶文化、茶游览、茶产业的调和进展。
6/6。
茶叶产业状况调研报告篇四
4.草果。
总的来看,**县目前的产业集群发展形势是好的,取得的成绩也是比较显著的,但仍然处于打基础、度难关、求发展的时期,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仍然大量存在。主要表现在:
(一)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产品少。在**县铸造产业集群内,绝大多数产业生产的产品均为原始产品或粗加工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特别是板材加工、橡胶加工和其它农产品加工产业存在初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的问题。
(二)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水平有待提高。**县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乡村,小规模产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由于产业缺乏资金和培育技术,新产品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发展后劲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几点建议。
(一)继续加大对产业集群支持、扶持力度,促其上规模、上水平。**县六大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拉动了**县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良好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六大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应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继续加大支持、培育力度,促进产业集群上规模、上水平,努力打造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并长期符合**县情的产业。
(二)加强产区建设,提升产业集约化水平。应结合当地产业优势、产业建设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依托产业聚集区,规划建设特色明显、产业集中、具有较高水准的产业带(区),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的集约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
(三)继续整合产业资源,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如许多产业生产生产落后,产品粗放,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应参照外地产业集群资源整合的成功经验,采取多种形式,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并从产、供、销、技术培训、信用担保等各方面健全政策体系,为产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和政策扶持,促进产业集群快速、健康发展。
茶叶产业状况调研报告篇五
河姆渡遗址7000多年前的原始茶、田螺山遗址出土的6000多年前的人工栽培茶遗存、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唯一命名的古名茶——“瀑布仙茗”、源于北宋的我国最早的白茶——“四明十二雷”、以及最近在余姚瀑布岭发现的百年树龄古茶树,等等,这些无不说明余姚是中国乃至世界茶饮、茶事、茶文化的源头之一,在茶叶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从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与曾经拥有的历史地位还不相当,甚至已落后于茶叶产业的后起之秀——新昌、宁海等。为此,我们组织调研组对我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市农林局关于全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先容,并赴河姆渡镇、鹿亭乡、梁弄镇、大岚镇等茶叶主产乡镇实地调研,考察了部分茶叶生产企业,征求了市茶文化促进会的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茶叶产业主要分布在四明山及其周边的山区、半山区,涉及18个乡镇(街道),约有茶农10万人。现有茶园面积6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71万亩,已建成无公害茶、绿色食品、有机茶生产基地1.8万亩,产区规模在全省产茶县(市)中居中等偏上水平。全市现有各类茶厂200余荚冬其中:精制茶厂42荚冬已完成改造并达到qs标准的企业42家。
全市现有名优茶品牌20余个,主要品牌为瀑布仙茗、四明龙尖和宁波白茶。恢复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历史名茶“瀑布仙茗”,先后获得了宁波市名牌产品、宁波市八大名茶、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其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生产成员单位28荚冬基地覆盖全市。四明龙尖为新创名茶,是宁波市着名商标。我市是宁波白茶的原创地和主要产区,产量占宁波白茶总产量的50%以上。
2011年,全市实际计产茶园面积5.6万亩,总产量6317吨,产值1.135亿元。其中名优茶367吨,产值7372万元,分别占全市茶叶总产量的5.8%和产值的65%。珠茶产量5730吨,产值3783万元。名优茶均匀价格达到每公斤200.8元,最高的黄金芽每公斤8000元。全市茶园均匀亩值2026.8元,其中白茶最高亩值超2万元。在茶叶出口加工方面,出口珠茶加工量近3万吨,出口货值4亿元。大岚镇作为全市最大的茶叶主产乡镇,1.8万亩茶园为全镇农民提供了近50%的收进来源。
二、存在题目。
1、企业散小弱,发展后劲不足。我市名优茶品牌多而杂,茶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大的三、五吨,小的只有几百斤,产值上百万元的企业属凤毛麟角,除“瀑布仙茗”等个别品牌外,尽大多数茶叶品牌着名度低、缺乏市场认可,单体实力普遍不强,缺少具有行业影响力和产业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多数珠茶厂产品结构类同,销售价格低、利润薄,在煤、电、采摘等环节生产本钱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委曲维持经营,无力扩大再生产。
2、茶园经营分散,制约着茶叶产业的发展。部分茶园直属村级集体所有,承包给个人经营,承包期大多在5年左釉冬由于承包期短,导致承包者存在短期行为,没有长远计划,茶园治理粗放,导致茶园老化。大部分村级茶园随山林责任制分茶到户,户均有茶园,承包户或自行加工茶叶,或出售鲜茶叶,由于茶园面积小,农户治理不重视,难以保证质量。
3、营销网络薄弱,市场化程度较低。产量较大的珠茶、蒸青茶多以出口为主,受自身能力所限,在销售、定价等方面非常被动,基本上被中间商、外贸公司、外商所主导,缺乏市场话语权,是纯粹的初加工。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名优茶,由于多年来形成的经营习惯,大多数企业还是以“人情茶”、“关系茶”、“礼品茶”、“扶贫茶”为主解决茶叶销售题目,基本拘于本地市场,鲜有销往周边地区,难以辐射到大众市场,品牌对销售的带动效应不明显。我们通过网络调查我市名优茶在全国各大茶叶市场和全国最大茶叶流通企业天福团体的上柜茶叶情况,基本上见不到我市“瀑布仙茗”等名优茶的踪影。
4、工艺水平落后,产品品质较差。从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来讲,我市大多数制茶企业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平是较为落后的,这是导致产品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珠茶加工企业普遍环境较差、设备落后,加工标准不严,一旦受到国际市场动荡或欧盟对进口珠茶严格执行检测标准,整个珠茶产业就受到重创。名优茶生产企业缺少大型冷躲库等必要的蕴躲设备,生产工艺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在采摘、摊青、制作等一系列关系到产品品质的环节仍较薄弱。如由于加工机械的原因,导致不同企业生产的“瀑布仙茗”在外形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影响市场竞争力。
5、监管不够到位,产业发展机制不够健全。政府有关部分对茶叶产业整体发展缺少指导,较重视新品种改良、引进等前期工作,忽视对产中和产后的监管指导,对合作社的规范建设引导不够,缺少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茶叶企业联合组团发展。目前,全市范围内成立了多家茶叶生产合作社、茶叶协会,如瀑布仙茗协会,会员可以共同使用品牌,理论上虽有一整套的品牌治理制度,但在具体执行中不够严格,个别会员茶叶产品质量低下,严重影响品牌整体形象。新昌县花20多年时间集中政策资源发展“大佛龙井”和宁海县花10年时间集中政策资源打造“看海茶”的做法,值得我们鉴戒,如今“大佛龙井”和“看海茶”的产销规模及市场覆盖面已远在“瀑布仙茗”之上。
三、对策建议。
1、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健全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体系。要研究制定《余姚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及其茶叶公司配套扶持政策,明确今后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建设项目、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设立随财政可用资金增长的产业发展资金,落实并稳定税收优惠政策,努力使我市茶叶产业向着茶树良种化、产出高效化、生产标准化、作业(加工)机械化的方向发展,进步名优茶产量,提升茶叶品质,扩大市场覆盖面,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建立现代化茶园,基本实行茶园标准化治理和机械化作业,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
2、完烧瑰制机制,进步茶叶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一要制定扶持措施,鼓励茶叶企业或茶叶经销户往外地特别是全国区域性茶叶市场开设专门销售我市名优茶的专卖店、直营店、经销店,并在市农批市场专设茶叶交易区,将专业市场、贩销队伍、驻外窗口结合成有机的整体。二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鼓励企业之间和企业与农户之间通过联营、合作参股、控股、茶园经营权流转、组建合作社等形式,组建龙头企业或经营团体,发挥龙头企业连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作用,使茶叶生产经营向团体化方向发展,努力形成一个品牌1家企业或1个团体运作的局面。三要鉴戒新昌等地与天福团体(国内最大的茶叶连锁经营团体)和北京老舍茶馆(全国最负盛名的茶馆)合作的做法,千方百计使我市名优茶进进茶叶消费高端市场。
茶叶产业状况调研报告篇六
这是导致产品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珠茶加工企业普遍环境较差、设备落后,加工标准不严,一旦受到国际市场动荡或欧盟对进口珠茶严格执行检测标准,整个珠茶产业就受到重创。名优茶生产企业缺少大型冷躲库等必要的蕴躲设备,生产工艺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在采摘、摊青、制作等一系列关系到产品品质的环节仍较薄弱。如由于加工机械的原因,导致不同企业生产的瀑布仙茗在外形上存在较大的差别,争力。5、监管不够到位,产业发展机制不够健全。政府有关部分对茶叶产业整体发展缺少指导,较重视新品种改良、引进等前期工作,忽视对产中和产后的监管指导,对合作社的规范建设引导不够,缺少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茶叶企业联合组团发展。
目前,全市范围内成立。
10年时间集中政策资源打造看海茶的做法,值得我们鉴戒,如今大佛龙井和看海茶的产销规模及市场覆盖面已远在瀑布仙茗之上。
(办发。
33号文件规定的标准执行,农民年度上缴水费数额应填入《市农业供水水费收缴明白卡》,由“农民用水者协会”统一收缴,有关部门要加强供水水费资金的审计和监督。我在这里强调一下,负担项目的收费一律实行“三票制”,即市乡排涝水费用财政收据收取,加盖财政印章;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用会计服务中心专用收据收取,加盖村委会印章;供水水费用供水专用收据收取,加盖供水协会印章。不要统开、混开。2.全面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四项制度。一是进一步规范涉农收费公示制。要适时更新公示内容、创新公示形式,除在乡镇政府所在地统一公示外,涉农收费单位还要在收费现场进行公示,公示的范围要进一步扩大。二是全面取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书本费、学杂费。三是认真落实乡镇、村级组织和农村中小学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
要坚持自愿订阅,严禁摊派发行。四是严格执行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对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要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的,要追究领导责任。3.深入开展涉农收费专项治理。凡面向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要实行“公示制”,严格执行收费标准,不得巧立名目,增加收费项目,不得“搭车”收费。对农村义务教育、农民建房、农村土地、计划生育、婚姻登记等方面存在的乱收费、乱罚款现象,要进行专项治理。严禁向农民家庭承包土地收取土地承包费,业灌溉水费、电费等问题要进行专项治理。
块头规模经营水平不高,规模经营户一般以种养经营常规品种为主,不大,布局零散,经营耕地质量差,排灌设施不齐全,规模经营效益不明显。如何规范土地流转,引导好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结合当前的实际,我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对二轮延包不彻底的地方要认真做好煞尾完善工作。
涉及到少数村组和少数农户要求确权确地的问题,要重点解决。二是规范土地流转。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去年省市两级分别下发了文件,各地要严格按照文件精神和相关的法规政策,对已发生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手续不完备、合同条款不齐全的要尽快补全;对显失公正的流转合同,要通过说服教育,引导双方重新签订合同;流转补偿不到位的要按合同落实到位。
三是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要加大宣传力度,消除已经转出土地农户的后顾之忧,确保他们能按期收回承包权,获取应有的流转费。同时,要创新模式。目前的重点是搞好规模经营的引导试点,通过宣传发动和效益比较,培养群众的经营意识。要借鉴成都市温江区土地流转的三种模式,行分类指导。第一种类型是按照大统筹、大集中的思路,对农民“双放弃”(放弃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
后的宅基地和耕地两。
进范文本站小编为你精选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合作组织(协会)给予重点扶持,从制订章程、完善运营机制、健全各项制度上加强指导,本着“积极引导、因地制宜、形式多样、逐步规范”的原则,推动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提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整体水平。同志们,年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和农村财务清理等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地一定要提高认识,狠抓落实,为加快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作出贡献。
地税局用信息化建设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取得了显着的提高: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科技手段在税收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依托计算机网络的先进手段强化税收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实现税收现代化,做好地税信息化软硬件的配置和协调,大力强化地税干部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现行和今后税收征管努力发展的方向。
已成为。
近期,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下到基层第一线对信息化建设和税收征管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从调研的情况来看,虽然信息化建设通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税收征管依托信息化建设,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然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对税务信息化建设以及其对税收征管的促进作用有了更加透彻的认识。
15/22一、州直地税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州直地税系统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经过全系统领导和同志们多年的艰苦奋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通过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信息化已经广泛应用在税务系统税收征管的各个领域,从业务管理到事务管理,从基层到机关,信息化已经深入到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税收征管软件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业务管理现代化;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推动了事务管理现代化;技术培训推动了信息技术素质的普遍提高。
深入广泛的信息。
19/22征管软件上线是一项及时、准确的重大决策。全州地税干部严格按照区局的安排和部署,有序开展各项新征管软件上线工作。
1、新征管软件对使用人员的规范操作要求更高新征管软件上线,为日后的征收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加快捷规范和管理与服务,同样也对税务干部提出了新要求。以前6.0的征管软件,对各个环节的规范化流程操作,要求不是很严,可以一人多岗操作。现在的新征管软件,严格统一了每位干部的登录编码,对每位登录人员的操作都记录在线,这样个人在严格自身登录权限的同时,也对自身管理权限负有直接的责任,一但出现问题,由于服务器在自治区局,各项权限也集中到了中软公司和自治区局,问题必会暴露在全区视野范围内,解决也要通过区局解决,对于具体操作干部就提出了高素质、高责任心的要求。各县(市)局科、所、室工作人员要认真按工作流程和要求严格操作,确保软件运行正确流程和无差错。2、认真做到税收信息化建设发展与全体税务干部计算机应用水平相适应随着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地税干部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快适应信息化建设发展与地税干部信息化应用水平同步,必须定期对地税干部进行全员学习培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步步提高,做好计算机日常应用、各操作软件应用及网络知识的掌握与提高。(五)重视信息安全问题在网络覆盖面、数据集中度迅速提高的情况下,信息安全工作应范文本站小编为你精选----当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当前主要是防范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破坏和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职务犯罪活动。计算机应用的违规、违法犯罪则可能发生在户籍管理、发票管理、税款征收、处罚、退税、稽查选案等环节,还有泄露纳税人商业机密的问题。加强安全管理应当在网络建设、对外信息交流,特别是内部业务网与互联网等公网连接时,在目前安全技术尚有待完善的情况下,把握好度,把防范病毒、黑客和防止信息损失放在首位;软件设计、应用,特别是操作权限设置要做到各环节互相牵制、互相审核;要对原始数据的产生变化过程全面进行记录和监控;操作,并及时查处。(六)、全方位严密税源监控,尽快实现税收信息与社会相关部门信息的联通与共享一是与工商、技术监督部门实现纳税人办理工商登记和全国企事业单位机构编码系统的信息交流,从源头控制漏征漏管户,追查失踪业户,防止利用假停、歇业等手段偷税。二是国地税机关联网,交流相关税种申报缴纳和其它经营状况指标情况;与银行、保险、建设、土地管理、交通(车辆管理)部门交流纳税人金融资产、固定资产等信息,掌握纳税人经营、资产状况。为稽核评税、反避税、稽查选案、税收保全和查处非正常户提供资料。三是与公安部门实现人员户籍、流动情况的交流,对纳税企业主要经营人员的情况进行了解,并为查处非正常户提供线索。
严密监控违规和异常。
要
21/22当前,税务机关与社会信息的联通和共享还存在一些现实的困难,跨部门信息交流仅靠自行协调是很难稳定和长久的,这需要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支持。新的税收征管法在这方面有一定进展,但力度仍然不够。再就是相关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也直接决定了双方信息交流的实效。对于这项工作可以立足于各方信息共享、惠,由点到面、自浅至深、循序渐进地进行。
互助互,严格统一了每位干部。
这样个人在严格自的登录编码,对每位登录人员的操作都记录在线,身登录权限的同时,也对自身管理权限负有直接的责任,一但出现问题,由于服务器在自治区局,各项权限也集中到了中软公司和自治区局,问题必会暴露在全区视野范围内,解决也要通过区局解决,对于具体操作干部就提出了高素质、高责任心的要求。各县(市)局科、所、室工作人员要认真按工作流程和要求严格操作,确流程和无差错。
确保软件运行正。
茶叶产业状况调研报告篇七
河姆渡遗址7000多年前的原始茶、田螺山遗址出土的6000多年前的人工栽培茶遗存、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唯一命名的古名茶——“瀑布仙茗”、源于北宋的我国最早的白茶——“四明十二雷”、以及最近在余姚瀑布岭发现的百年树龄古茶树,等等,这些无不说明余姚是中国乃至世界茶饮、茶事、茶文化的源头之一,在茶叶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从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与曾经拥有的历史地位还不相当,甚至已落后于茶叶产业的后起之秀——新昌、宁海等。为此,我们组织调研组对我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市农林局关于全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先容,并赴河姆渡镇、鹿亭乡、梁弄镇、大岚镇等茶叶主产乡镇实地调研,考察了部分茶叶生产企业,征求了市茶文化促进会的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我市茶叶产业主要分布在四明山及其周边的山区、半山区,涉及18个乡镇(街道),约有茶农10万人。现有茶园面积6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71万亩,已建成无公害茶、绿色食品、有机茶生产基地1.8万亩,产区规模在全省产茶县(市)中居中等偏上水平。全市现有各类茶厂200余荚冬其中:精制茶厂42荚冬已完成改造并达到qs标准的企业42家。
全市现有名优茶品牌20余个,主要品牌为瀑布仙茗、四明龙尖和宁波白茶。恢复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历史名茶“瀑布仙茗”,先后获得了宁波市名牌产品、宁波市八大名茶、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其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生产成员单位28荚冬基地覆盖全市。四明龙尖为新创名茶,是宁波市着名商标。我市是宁波白茶的原创地和主要产区,产量占宁波白茶总产量的50%以上。
20xx年,全市实际计产茶园面积5.6万亩,总产量6317吨,产值1.135亿元。其中名优茶367吨,产值7372万元,分别占全市茶叶总产量的5.8%和产值的65%。珠茶产量5730吨,产值3783万元。名优茶均匀价格达到每公斤200.8元,最高的黄金芽每公斤8000元。全市茶园均匀亩值20xx.8元,其中白茶最高亩值超2万元。在茶叶出口加工方面,出口珠茶加工量近3万吨,出口货值4亿元。大岚镇作为全市最大的茶叶主产乡镇,1.8万亩茶园为全镇农民提供了近50%的收进来源。
1、企业散小弱,发展后劲不足。我市名优茶品牌多而杂,茶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大的三、五吨,小的只有几百斤,产值上百万元的企业属凤毛麟角,除“瀑布仙茗”等个别品牌外,尽大多数茶叶品牌着名度低、缺乏市场认可,单体实力普遍不强,缺少具有行业影响力和产业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多数珠茶厂产品结构类同,销售价格低、利润薄,在煤、电、采摘等环节生产本钱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委曲维持经营,无力扩大再生产。
2、茶园经营分散,制约着茶叶产业的发展。部分茶园直属村级集体所有,承包给个人经营,承包期大多在5年左釉冬由于承包期短,导致承包者存在短期行为,没有长远计划,茶园治理粗放,导致茶园老化。大部分村级茶园随山林责任制分茶到户,户均有茶园,承包户或自行加工茶叶,或出售鲜茶叶,由于茶园面积小,农户治理不重视,难以保证质量。
〖1〗〖2〗〖3〗
3、营销网络薄弱,市场化程度较低。产量较大的珠茶、蒸青茶多以出口为主,受自身能力所限,在销售、定价等方面非常被动,基本上被中间商、外贸公司、外商所主导,缺乏市场话语权,是纯粹的初加工。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名优茶,由于多年来形成的经营习惯,大多数企业还是以“人情茶”、“关系茶”、“礼品茶”、“扶贫茶”为主解决茶叶销售题目,基本拘于本地市场,鲜有销往周边地区,难以辐射到大众市场,品牌对销售的带动效应不明显。我们通过网络调查我市名优茶在全国各大茶叶市场和全国最大茶叶流通企业天福团体的上柜茶叶情况,基本上见不到我市“瀑布仙茗”等名优茶的踪影。
4、工艺水平落后,产品品质较差。从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来讲,我市大多数制茶企业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平是较为落后的,这是导致产品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珠茶加工企业普遍环境较差、设备落后,加工标准不严,一旦受到国际市场动荡或欧盟对进口珠茶严格执行检测标准,整个珠茶产业就受到重创。名优茶生产企业缺少大型冷躲库等必要的蕴躲设备,生产工艺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在采摘、摊青、制作等一系列关系到产品品质的环节仍较薄弱。如由于加工机械的'原因,导致不同企业生产的“瀑布仙茗”在外形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影响市场竞争力。
5、监管不够到位,产业发展机制不够健全。政府有关部分对茶叶产业整体发展缺少指导,较重视新品种改良、引进等前期工作,忽视对产中和产后的监管指导,对合作社的规范建设引导不够,缺少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茶叶企业联合组团发展。目前,全市范围内成立了多家茶叶生产合作社、茶叶协会,如瀑布仙茗协会,会员可以共同使用品牌,理论上虽有一整套的品牌治理制度,但在具体执行中不够严格,个别会员茶叶产品质量低下,严重影响品牌整体形象。新昌县花20多年时间集中政策资源发展“大佛龙井”和宁海县花10年时间集中政策资源打造“看海茶”的做法,值得我们鉴戒,如今“大佛龙井”和“看海茶”的产销规模及市场覆盖面已远在“瀑布仙茗”之上。
1、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健全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体系。要研究制定《余姚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及其茶叶公司配套扶持政策,明确今后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建设项目、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设立随财政可用资金增长的产业发展资金,落实并稳定税收优惠政策,努力使我市茶叶产业向着茶树良种化、产出高效化、生产标准化、作业(加工)机械化的方向发展,进步名优茶产量,提升茶叶品质,扩大市场覆盖面,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建立现代化茶园,基本实行茶园标准化治理和机械化作业,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
2、完烧瑰制机制,进步茶叶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一要制定扶持措施,鼓励茶叶企业或茶叶经销户往外地特别是全国区域性茶叶市场开设专门销售我市名优茶的专卖店、直营店、经销店,并在市农批市场专设茶叶交易区,将专业市场、贩销队伍、驻外窗口结合成有机的整体。二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鼓励企业之间和企业与农户之间通过联营、合作参股、控股、茶园经营权流转、组建合作社等形式,组建龙头企业或经营团体,发挥龙头企业连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作用,使茶叶生产经营向团体化方向发展,努力形成一个品牌1家企业或1个团体运作的局面。三要鉴戒新昌等地与天福团体(国内最大的茶叶连锁经营团体)和北京老舍茶馆(全国最负盛名的茶馆)合作的做法,千方百计使我市名优茶进进茶叶消费高端市场。
3、夯实产业基础,加快现代化茶园建设。一要建立健全茶园经营权流转制度。制订有力措施,高分子材料鼓励全市茶园在自愿、有偿的条件下向种茶大户和茶叶龙头企业流转,扩大单体茶园经营面积,为建设标准化、机械化的现代茶园打好基础。二要制定出台有关加快无性系茶树良种发展的政策措施,调动茶农发展良种茶的积极性,力争用较短的时间,基本实现无性系良种化,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加强良种苗木的产销治理,加强新品种的引进、推广、选育工作。三要加快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老茶园更新改造,优化茶园结构,在茶园中普遍安装喷灌等防霜冻设施,进步抵御自然灾难的能力,建设一批道路园林化、治理机械化、产出高效化、品种良种化的现代茶叶示范园区,增强示范与辐射功能。
4、坚持科技立业,推进茶叶产业技术进步。一要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茶叶科技职员队伍和农民技术队伍。市农林局应至少配备2至3名专门从事茶叶科研和推广的专业技术职员,各茶叶主产乡镇也应配备1至2名。同时,开展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工作,使茶叶从业职员普遍接受先进的茶叶科学技术和现代营销知识。二要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以适用技术的推广为切实点,规范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加速实现茶业标准化。三要大力推广剪采、施肥、治虫、加工等的机械化,推广立体摊青、智能化摊青、无烟尘加工新工艺,努力实现茶叶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同时将设施栽培技术引进茶叶生产领域,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调节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地进步科学资讯茶叶生产效率。四要加强新名优茶开发和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黄金茶和白茶及经济型名优绿茶,同时根据茶叶产品需求变化,开发方便、经济、保健型的茶类新产品,如冰茶、速溶茶、茶饮料等,从茶副产品如茶籽、茶末中提取茶油、茶色素、抗氧化剂等。五要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实现茶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化。加强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建设,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中心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行以施有机肥为主的栽培方法,严格执行茶叶采摘、加工、包装和储运的绿色食品操纵规程。
5、推进茶文化建设,培育我市茶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观光农业的兴起,人们对茶的爱好与需求日益增长,茶文化旅游与消费将成我市旅游业的重要内容。我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将旅游目的地建设与茶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必定会促进我市旅游业与茶业的共同发展。一要建设茶文化旅游设施。利用茶树起源、绿茶之源、茶饮俗之源等,将现有条件较好的茶园改造成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观光茶园,隆重推出“绿茶之源”品茗游等,让游客亲身参与名茶的采制、泡饮等活动,享受悠闲时光。二要普及饮茶知识,推广茶艺活动。充分发挥茶文化促进会的作用,积极宣传饮茶的保健作用、休闲功能,营造人人爱茶、人人饮茶的良好氛围。在新闻媒体开辟茶文化专题节目,以茶会友,以茶传情能源材料,弘扬茶文化,培养新的茶叶消费群体。
茶叶产业状况调研报告篇八
铸造业在我县已有上百年历史,始于清朝末年,发韧于三塘铺境内,以手工和简单机械操作,产业基础雄厚。九十年代初,三铸产业达到鼎盛时期,创造了辉煌的历史,1994年,仅三塘铺镇一个乡镇就拥有高锰钢生产厂41家,制锅厂35家,铸管厂30家,铸铁厂和铸铝厂各100余家,每年上缴国家税收800余万,几乎到了村村办厂、户户冒烟的境地。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三铸产业在九十年代末期跌入低谷,其中受冲击最大的是铸铝业,现已完全淘汰出局,而铸钢和铸锅业,通过加大技改投入,引进新工艺,扩大和更新设备,逐步得到苏复,目前,仅三塘铺镇就有铸钢厂28家,制锅厂6家,翻砂铸铁厂2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家,至20**年止,全镇铸钢产能达到4万吨,制锅产能达到1000万口,铸铁产能达到2万吨,20**年铸造产业完成产值6亿元,实现税收1600余万元,产业逐步向甘棠、青树坪、经开区、永丰镇等乡镇延升拓展。
二、加快铸造业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加快产业发展条件具备、时机成熟。一是资本人才储备较为雄厚。我县内目前铸造企业130余家,另外双峰籍人在广东、佛山、昆明等地创办铸造企业160余家,铸造业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有现成的厂房、设备和技术,涌现了一批资本雄厚、经验丰富、市场诚信度高的领军企业,如三塘铺镇的五星重工有限公司。二是技术升级步伐加快,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双峰铸造业不断提升技术含量,产品实现多元化,铸钢产业热处理工艺已实现煤改电,模具上普遍运用消失模技术,产品也由过去单一的高锰钢铸件更新为高合金钢、高铬钢等耐磨性能更强,使用寿命更长的产品,制锅产业也从单一的土锅子转型生产精制铁锅、真不锈铁锅等产品。三是销售渠道较为稳定。双峰铸造业依靠多年的经营,开辟了一条较为稳定的销售渠道,也有了一支专业的销售队伍,如恒盛锅厂与美的、九阳等国内知名企业对接,成功取得一级供货商的资质,长期供应配套锅具。
(二)铸造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市场需求较大。铸造是制锅之母,是汽车、石化、钢铁、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的基础,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把中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并出台了《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湖南、广东等省相继制定了打造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战略,因此发展与装备制造业唇齿相依的铸造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此外,高锰钢铸件作为各类破碎机、球磨机配件属于易损易耗品,国内需求达200万吨,到目前为止,高锰钢产品应用已有100多年历史,市场经久不衰,尚未找到理想的替代品。民用铁锅作为生活必需品,也属于易损品,国内市场本身就大,加之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向各成员国推荐使用中国生铁锅,尤其是家用电磁炉技术的发展,使用精铸铁锅既节能又环保,还对人体健康有益。
三、加快铸造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双峰铸造企业从整个行业来看,仍然处产业链的中下游水平,加快发展还面临着四大制约因素。
(一)国家产业政策制约。我县铸造企业大多属于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受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国家通过提高电价和提升环保审批门槛,对铸造企业进行制约。环保部门对未使用电热处理炉企业停止核发排污许可证,三塘铺只有小部分铸造企业办理了排污许可证,无法达到环评要求的企业,工商营业执照不能通过年检,面临关闭的危险。电力部门对铸造企业电力增容也提高了审批门槛。
(二)技术设备制约。我县铸造产业起步较早,但规模小、档次低、生产技术落后、装备较差,我县产品仍然停留在毛坯件、半成品阶段。机械加工设备落后,更谈不上精密加工,档次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检测设备欠缺,三塘铺除长江耐磨铸件厂和建设机械厂外,没有一个厂家拥有化验设备。成型设备落后,三塘铺除了铸钢企业使用中频机组和电热处理炉外,大部分制锅、翻砂厂家还是使用冲天炉。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我县铸钢产业与浙江金华、广西梧州齐名,规模与产能相差无几,但由于金华、梧州九十年代以来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上述两地大部分铸钢企业年产量超过0吨,年产值超过亿元,利税超过千万元,而我县至今没有一家这样的企业。
(三)集群发展制约。双峰铸造业缺乏龙头企业的拉动,在三塘铺镇仅五星重工有限公司年产能突破5000吨,最大单件达8吨,尚没有一个能生产加工单件20吨以上的大厂家,原料供应、产品销售两头在外,产业链不完整,缺乏能够整合和带动整个行业发展的整机装备和生产性配套企业,缺乏扶持农用机械产业发展类型的产业政策,没有形成有效的行业自律,铸造业基本上是自我发展、自生自灭。所谓集群发展,几十年来,一直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实质性的大动作。企业管理不规范,多数企业属于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管理经营策划,企业文化,财务管理,现场管理非常混乱,缺乏现代企业发展理念。
(四)企业环境制约。一是融资难,限制企业发展和改造。由于历史原因及银信部门门槛较高,无法达到贷款条件,铸造产业向商业银行融资较为困难,限制了企业发展,某铸钢厂老板反映,他的铸钢厂年产能可达2400吨,并且销路不成问题,但由于资金不足,在银行贷不到款,企业产量仅1200吨,达产率仅50%。二是税赋过重,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县铸钢产业均按电能消耗核实产量和税收,目前在我县年产量1000吨的铸钢企业每年缴纳的国地两税约30万,而据在外地办厂的铸钢老板反映,他们年产量1000吨的铸钢企业仅缴国地两税10万元,税负环境非常宽松。不少企业主由于税赋较重,将厂子搬往了外地。三是少数部门以利益为重,乱检查、乱罚款等现象仍有发生。有些外地老板甚至为此放出狠话:你们双峰那个鬼地方,我再也不来了。
四、加快发展我县铸造产业的建议。
(一)重新定位铸造业。铸造业虽不是国家发展的`朝阳产业,但也绝不是国家完全限制的夕阳产业,它是机械装备制造业之母,属基础产业。我县的铸造业也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三铸产业了,它是符合现代机械装备制造业要求,适应现代市场变化的基础工业,消除认识上的误区,规避国家政策限制,寻求政策支持。
(二)加快规划,建议促进产业整合升级。建议以青三甘为核心,在潭邵高速公路三塘铺出口处建设铸造工业园,参照经开区的优惠政策和成功经验打造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产业集群带,力争通过3—5年时间培育3家左右产值过亿税收过千万的龙头企业。建立一个废铁供应和铸造产品专业市场,组建铸造协会,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规范管理,抑制内部恶性竞争。时机成熟时整合铸造企业,成立集团公司,推动我县铸造业规模化发展。
(三)加大内引外联,优化发展环境。政府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革新和人才引进力度。鼓励企业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自主开展造型工艺、铸炉熔炼、材质配料等方面的研究;由政府出面与我省境内的大型知名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如三一重工、中科重科等联络协调,力争使我县铸造企业成为这些上市公司铸件定点供应商。
(四)适时成立县铸造产业办公室,指导协调上述各项工作。只要政府真正重视扶持铸造产业的发展,我县铸造业突破瓶颈,形成气候指日可待。
茶叶产业状况调研报告篇九
根据年度工作计划,4月上旬,县政协组成调研组,对全县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学习了外县生态创建工作经验,深入到县内部分乡镇、村组、企业调查了解情况,听取了县环保局工作汇报,对全县环保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环保局的直接领导下,全县环保工作紧紧围绕全县的整体工作部署,立足于扶风环境环境保护的客观实际,始终秉承“支持发展不动摇、环境标准不降低、服务企业不懈怠”的工作宗旨,以污染减排、生态创建、基础建设、执法监管等工作为重点,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全面推进,经过全县广大环境保护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全县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一五”期间污染减排的任务全面完成,县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环境监管能力有效加强,人民群众关注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强组织领导,环保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来抓。县政府把环境保护纳入全县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进行规划、安排和部署,建立了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配合抓,环保部门监督抓”的领导机制,每年由县政府与各乡镇及有关职能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市县环保目标责任书中的各项指标分解到乡镇和部门,将环保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实行“一票否决”。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定期听取环保工作汇报,研究解决环保工作中热点、难点问题,不定期的深入企业现场检查和督察,协助环保部门现场解决问题,为环保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重视宣传教育,环保意识得到明显提高。近年来,县环保局始终把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列为重要的议事日程。利用各类媒体,通过多种形式,针对各个层面,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把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环保执法人员作为环保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强化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环保法制意识,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能力;强化企业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认真履行治理污染的法律责任;强化环保执法培训,进一步提高环保执法人员严格执法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组织“6.5”世界环境日、“4.22地球日集中宣传,开展三秦环保世纪行、创建“绿色文明学校”、“生态示范村”、“环境优美乡村“等活动,把环境宣传教育向农村、学校、居民小区延伸,有效提高了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目前,全县共建成“生态示范村”11个;“绿色文明学校”15所;市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市级“十大优美乡村”1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
(三)狠抓污染减排,“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得到全面完成。一是强化责任考核促减排。严格按照《xx县“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将我县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进行了细化分解,制定年度减排实施计划和考核方案,将减排责任落实到单位和项目,将污染减排纳入政府目标责任书考核,实行污染减排“一票否决”,收到良好效果。二是实施双向调整促减排。坚持一手抓存量削减,一手抓增量控制,不断强化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措施。先后关停取缔了秦伟水泥有限公司等4户水泥企业、5户小造纸厂,拆除了97户小石灰窑,淘汰了法门寺纸业公司9台67蒸吨废旧锅炉,更新了2台蒸吨硫化床锅炉,指导督促华龙面业、冀东海德堡(扶风)水泥公司等8家企业,投资3.6亿元建成了污染治理工程,有效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强化环境管理措施,把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坚持“先算、后审、再批”的.原则,从源头上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盲目增长,确保增产减污。三是推广先进科技促减排。采用先进科技和工艺,发挥其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陕西秦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先进的优质高活性石灰生产线技术,设备的每个关键部位都安装了视频监控,生产全过程都实行自动化,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而且单位能耗大大低于国内同行业水品,环境影响指标符合国家要求,取代了传统的石灰窑生产,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节能减排。宝鸡泰荣陶瓷公司投资836万元对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燃烧方式由天然气取代了原料煤,淘汰了传统的煤气发生炉工艺,年减少烟尘182吨、二氧化硫209吨,有效地减少了有害气体排放,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清洁生产。四是发展循环经济促减排。继续在企业、绛帐工业园区和社会三个层面上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通过创新发展模式实现节能减排。法门寺纸业有限公司投资4890万元建成了150吨麦草将配套碱回收项目、、共投资6250万元建成了2万吨/日中段水处理、3万方/日废水深度处理、200万方/年白水处理、白泥回收利用、35吨循环硫化床锅炉、90吨循环硫化床锅炉、2万方/日中段废水处理项目。这些治理设施的投用,实现了600万吨废水的达标排放,年消减cod3200吨,节水300万吨,回收烧碱7200吨,收益800万元。同时,企业采用余热发电、实现热电联产,实行新区集中供热的三位一体的循环节能利用模式,彻底扭转了在环境治理方面“只投入,没效益”的被动局面,也激发了企业投资环保设施的积极性,实现环境治理和企业效益的双赢。冀东海德堡(扶风)水泥公司投资1.3亿元,建成了293套包括静电除尘、降噪、高温布带除尘、污水利用等在内的污染治理和循环利用设施,还建成了18mw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这些设施的运行,可发电14440万度,减少粉尘排放15万吨,年节水50吨,年创效益5800万元。
(四)严格环境监管,环境安全得到有效维护。一是严格环境准入。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项目,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的项目,没有排放总量指标的项目,坚决拒批,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于满足环保准入条件的项目,开辟环保审批“绿色通道”,为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尽快开工、尽快建成投运提供更好、更快捷的服务。近年来,全县审批的建设项目70多个,均履行的环评审批程序,从源头上遏制了污染源的产生。二是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连续5年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依法对20多家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的单位进行了处理,关闭了太白磷肥厂、渭源生物工程公司、绛帐牛仓皂素长3户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对环境问题突出的4家企业进行了挂牌督办。以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噪声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等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促进企业发展与群众环境诉求的和谐。近年来,共协调处理各类环境投诉、环境纠纷146起、环境矛盾110余次,结案率达到98%。三是切实强化防范和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的能力。制定完善了《xx县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加强了对重点企业和敏感区域的摸底排查,成立了应急处置队伍,积极开展环境应急演练,环境应急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处置能力不断提高。近年来,先后成功处置了2起环境污染突发事故,有效控制了污染危害。
(五)统筹城乡发展,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是县城“两场(厂)一热”项目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县环保工作的硬件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投资5400万元,209月1日建成运营的县城污水厂,承担了县城新区、老区、法门寺文化景区三个地区6万人、10多平方公里的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处理,该工程一期日处理生活污水1.0万吨,出水水质排放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cod排放浓度在40mg/l以下,年可消减cod530吨,减轻了小韦河的污染负荷,进一步提高了城区环境质量。年,投资1300万建成的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占地78亩,利用天然沟壑,完成了填埋场地基及防渗、垃圾坝、沼气导排及收集、渗滤液收集及处理、排水、道路、绿化等工程,即将投入使用。从2009年开始,法门寺纸业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新城新区集中供热工程。到目前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去年冬季部分区域实现了供热。结束了我县无集中供热的历史。二是城镇及农村环保硬件建设的逐步配备,标志着我县环保工作从治理点源到治理面源的转变。,杏林镇投资100万元,建成了占地12亩、日处理污水150吨的镇区污水处理厂,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召公镇的污水处理厂项目目前已经开工建设,同时,绛帐镇的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两个项目也正在前期的准备当中。今年,省环保厅将我市列为“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试点市”,重点将对500个村进行环境集中整治,一批镇村垃圾处理体系建设、污水处理体系建设项目家将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近年来,我县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节能减排、降耗资源、保护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工业化又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伴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一大批工业企业将逐步在我县落地开花。土地、供水等资源性的生产资料愈来愈紧张,建设过程中的粉尘、噪音、污水、垃圾等常规性的污染因子和一系列的新型污染因子随即产生,对环境造成新的破坏。另一方面,随着环境的逐步改善,2的减排标准逐步升高,对我们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推广新工艺、新设备,实现节能生产、循环利用,降低资源消耗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是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垃圾和污水随意堆积和排放。农村垃圾的主要组成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塑料袋以及材草等。“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是目前大部分农村的真实写照。垃圾的分类、收集、处理机制亟待建立,排污设施也亟待建设。二是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亟待解决。目前,这已成为农业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由于规划布局、厂址选择等历史原因,一些农村规模养殖户污染防治设施不健全,畜禽粪便、污水不能及时清理,导致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较突出,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身心健康。三是化肥、农药、农膜等大量使用。特别是化肥、农药、等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土壤污染,是其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对饮用水水质也构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是检测能力和手段不强。到目前为止,xx县环境监测站还没有成立。缺乏一批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的数字化、定量化的仪器和装备以及现场应急监测仪器,对环境污染的在线监测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部分监测仍旧依靠感官判断。
茶叶产业状况调研报告篇十
去年以来,宏观经济环境日益趋紧,我县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着极大困难,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素质性、结构性问题以及制约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等矛盾更加突出,我县经济总体处于低位运行之中,下行压力较大。为了全面了解我县企业实际状况,及时掌握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加剧企业经营困难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深入分析原因,梳理出一些共性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发展壮大我县实体经济的对策建议。5月下旬开始,县政协在冯兴钱副主席带领下,就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开展了为期一个半月的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到灵溪、龙港、金乡、钱库、宜山等地,实地视察苍南仪表、玉苍钢业、华昊化纤、盛高工艺、富立包装、中亚塑胶等三十余家企业,并召开多个由企业家代表、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和乡镇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情况介绍,座谈对策思路,同时发放了120多份问卷调查表,较为全面了解企业的现状。7月上旬,调研组赴上海、江苏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外地好的做法,了解苍南在外企业的发展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目前,全县经工商登记在册的企业10928家,其中属制造业的企业有3873家,规模以上企业283家。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标准,我县属于大型企业的仅有6家,其余均为中小微型企业。,全县中小企业实现产值661.69亿元,占全县工业企业总产值的92.8%,其中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产值184.71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8.4%。总体来看,中小企业是我县工业经济的中坚力量,其发展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苍南经济的发展趋势。
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58.28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07.74亿元,同比增长-2.4%,增幅同比回落18.2个百分点。全县55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6月份实现产值57.53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53.4%,其中产值出现负增长的企业有18家,占32.7%。五大工业镇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6.6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99%(见表1),其中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0%的龙港镇,未能起到支撑作用,其工业经济持续低迷回落为历年罕见。
全县六大支柱产业1-6月份实现产值68.53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3.6%,同比增长-6.3%(见表2)。印刷业由于产业链上下游无法拓展,印前设计能力普遍偏弱,印中产能过剩,无序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导致行业利润下降,影响行业发展;塑料制品业主要是需求大幅下降及产品外销标准的提高,导致产品积压,企业压缩生产;纺织业中床上用品、针棉织类、服装类企业增长呈平稳态势,产值呈大幅下降;纸制品业中不干胶行业原材料比去年底增长了5%,而不干胶出口仍受出口代码及部分企业不干胶产品被限制出口等因素影响,在两头挤压下,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倍增;仪器仪表业中天信、苍仪等龙头企业订单比较稳定,原材料上涨影响较小,利润空间较大;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受瑞田停产和重组等影响,直接拉低规模以工业产值增幅2个百分点。
全县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05.64亿元,同比增长-1.3%,增幅同比回落17.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1.91亿元,同比增长-30.1%(增幅为近年来的低点),同时亏损企业同比上升20.5%(增幅为近年来高点)。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有90.35%企业目前处于微利或保本经营。全县283家规上企业中,产值负增长的127家,亏损企业49家,亏损额6599万元,中小企业正经历金融危机以来最难挨的日子。
1、产业素质性矛盾突出。一是企业盈利能力不强。当前市场需求疲软,企业订单下降,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升,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压力,使得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部分企业生产出现负增长,利润明显下降,生产经营活动难以为继。二是产业层次较低,难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县企业主要集中在印刷、塑料制品、纺织等传统行业,多数处于产业链低端、处于加工制造环节,对抗成本上升等因素的能力非常低下,未来的经营困难程度还将增加。比如印刷业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虽然众多企业拥有一流的机械设备,但还是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创意设计水平不高,个性化服务能力不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利润空间十分有限。塑编产业今年出口增幅下降,一季度产品库存积压明显,外贸标准的提高,使出口包装产品滞销。纺织业低小散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再生纺织业的气流纺,一些企业盲目投入扩大再生产,棉纱产品供大于求,以致大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甚至倒闭状态。
2、资金制约影响企业发展。一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由于我县多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的资产、销售等基本财务数据在报表中真实性、透明度不高,加上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有限、产品技术含量偏低、抗风险能力弱、负债水平偏高等因素,影响银行放贷的积极性。二是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目前银行在抵押物中只认房产、地产,而我县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发展初期,资产积累不足,难以满足银行信贷抵押要求。另外担保机构功能不完善、社会征信系统建设滞后,也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三是融资成本高。目前一般企业贷款利率上浮30%,加上存款回报、担保、中介等其他费用,中小企业的银行融资成本包括各种显性、隐性费用,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基准利率的2倍。据调查,超20%的企业有民间借贷行为,民间借贷年利息为20%-30%不等,利率攀升直接导致企业财务成本大幅提高,而高利贷无异于饮鸩止渴,一旦企业利润不足以支撑融资成本,就可能会出现资金链断裂。四是部分企业资金运作不善。调研中发现,凡专注主业、经营管理较好的企业一般不会有资金压力,但企业扩张过快、负债率过高甚至参与房地产等其他方面投资的企业,普遍感觉资金紧张,我县个别企业已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象。
3、土地瓶颈难以突破。一是工业用地供需矛盾突出。20全县新增用地指标仅为828亩,除了基础设施、民生项目用地,用于工业的寥寥无几,严重影响我县实体经济的发展。龙港预登记需用地企业50多家,累计需用地亩无法解决;强盟股份首发上市募集资金投向项目,需用地100亩,已完成选址,去年8月上报,至今仍未能解决用地指标;近来,金乡镇仅得到60.8亩的指标用于电化铝标准厂房建设,永益等4家企业已经准入评审,但用地指标也未得到落实;盛高工艺等2家超亿元的企业,至今尚无自己厂房,只能靠租用厂房进行生产。二是土地资源配置不够合理科学。个别产业园区产值税收过低,难以体现亩均效益;个别招商引资项目,供地面积过大,土地难以得到充分利用;个别金属压延企业,现有产能已过剩,无需扩大再生产,却又能获批土地,公正公平择优的土地出让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三是土地批后监管不到位。目前我县还有转而未供、供而未用工业用地1500多亩,绝大多数是因为征地拆迁的原因,一直得不到很好处理;企业用地转让现象不时发生,给个别企业圈地炒地造成利益空间;退二进三行为还缺乏统一的科学规范的政策引导。
4、政府服务仍需改善。一是建设环境差。工业项目落地难,年列入考核的84个计划开工、续建、竣工项目,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只有12个项目,占14.29%。工业项目推进慢主要在于政策处理,工业用地未实行净地出让的缘故。临港启动区丰华科技的项目,一开工就遭遇群众无理阻扰,无法进场;宜山针织标准厂房项目属于开工项目,至今还未能动工建设。二是项目审批依然繁琐。审批项目设置过多,审批环节繁琐,审批时间过长;部门之间的审批制度不协调,并联审批和联合审批没有得到全面落实,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还需要申请人逐个部门地跑。三是部门重处罚轻服务现象依然存在。新《消防法》实施后,对消防通道有新的规定,许多企业可能达不到要求,主管部门应及时帮助企业提出符合实际整改方案,而不是一张处罚决定书了事。厂房改扩建新规定出台后,许多企业有增加生产建筑面积的要求,企业在厂房设计时,有关专业人员也应及早介入,避免出现事后反复。
当前,如何有效提升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水平,确保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不断发展壮大我县实体经济,已成为我县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建议:
1、落实政策到位,促进产业升级,增强企业发展动力。一是要加大政策执行力度。近年来,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国家和浙江省先后制定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意见。我县也将出台《关于优化环境促进苍南工业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有一定的含金量,希望能尽快出台并执行到位,关键是要在税负减免、出口退税机制完善等方面,能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为企业创造更加宽松、更加优质的发展环境。二是要努力促进产业升级。我县企业还是以传统产业为主,加快产业升级,已成为提升企业盈利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关键。要加大引导力度,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要大力培育规模经济,选择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效应明显的企业,重点加以培育和扶持,鼓励企业上市,落实专人跟踪帮扶;要实施品牌战略,努力做大做强我县工业国字号品牌,鼓励企业争创名牌,支持企业开展标准化建设;要加强职业人才队伍建设,搭建企业家与专家、学者交流平台,支持企业家赴高等院校培训和深造,培养造就一支懂经营、会管理、善决策、能创新、做实业的企业家队伍;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支持行业协会组织开展行业自律、落实企业社会责任、区域合作交流和企业培训等活动,发挥其在产业发展中的引导和服务功能。对于印刷业要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差异化发展之路,促进产业链向两端延伸。如:苍南人在沪企业上海扬盛印务就是通过管理水平的提升,以高品质的产品、个性化的服务赢得市场;统领集团则专业加工票据,获得企业大发展,这都是很好的例子。对于再生纺织业关键是要加强引导和规范,对其整治不可一打了之,要做到疏堵结合。要尽快启动气流纺标准厂房、印染业标准厂房建设,统一用电管理,消除安全隐患,统一污水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压力;要加快推进针织标准厂房建设,鼓励企业做大自主品牌;要建立扶优汰劣的机制,加快发展一批、改造一批、淘汰一批企业,逐步改变行业低、小、散状况。
2、推动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一是要鼓励银行主动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融资服务项目,允许仓储货单、存货、商标权、专利权、土地承包权等形式的动产及权利抵押,积极推行非全额担保和非完全抵押贷款。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办法、授信制度和授信额度,扩大票据业务和对优质中小企业的授信服务。取消企业贷款中间环节收费,禁止强行推销保险、重复评估、收取咨询费等不合理作法。二是要探索多元化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以各种方式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推动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充分利用我县民间资本雄厚的优势,培育催生一批大小财团、投资公司等民间投资联盟和产业投资基金,变民间资本“体外循环”为“体内循环”。三是要努力破解融资难题。要建立对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的评价制度,加强对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业绩考核,根据各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情况分配财政性存款;要完善对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整合各涉企部门、金融机构的信息资源,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要想方设法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重振企业家精神和实业精神,提升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一个有好产品、好管理、好信誉、好带头人的企业,融资难问题也将能迎刃而解。四是要加强对企业信用管理。对于恶意的借贷行为,要追究法律责任。对于申请破产的企业,要彻查原因,防止将个人责任随意抛给社会的行为发生。
3、优化资源配置,盘活土地存量,化解土地瓶颈制约。一是要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推进工业用地的市场化配置进程,确保公平公正地配置土地资源,对于招商引资项目、在外苍南人回乡投资项目、本地企业新建或扩建项目,在符合规划和产业导向的前提下,均应一视同仁,唯一的衡量标准就是单位资源贡献率,让稀缺的土地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率。二是要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政策。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要尽量保障群众的合理诉求;拆迁安置务必做到同步,减少政策处理的阻力;工业用地务必做到净地出让,减少企业投入产出周期;村级返回地指标未落实的,建议代之以合理的征地货币补偿,还历史欠债。三是要盘活土地存量,寻求土地增量。要加快龙港新城围垦区吹填进度,科学做好新区内产业集聚区规划,充分考虑苍南今后发展实体经济的用地需求,工业用地面积规划不宜过小;要开展工业用地清理工作,对长期闲置不用或用而未尽的工业用地,采取收取土地闲置费、依法收回土地、核减用地面积或政府回购再出让等手段,促进项目落地和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要以县政府出台工业实体经济政策大幅放宽工业项目经济技术指标限制的新规为契机,大力推进工业厂房改扩建,提高现有工业用地的单位产出。四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用地退二进三政策,确定合理的分成比例,鼓励城镇中心区、居民集聚区内企业向工业园区或功能区迁移,打造宜居环境,增加企业发展空间,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互动发展。建议以金乡镇为试点,只要企业自愿,鼓励二环路内企业迁往金乡工业功能区。
4、改善发展环境,优化政府服务,壮大苍南实体经济。一是要提高审批效率。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的前置条件和重复审批,鉴于当前的审批事项基本上是上级政府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设立,取消、削减难度较大,对行政审批的运行机制进行改革,推行联合审批制度,是在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得到实施的前提下,提高审批效率现实的有效途径。强化对部门行政审批绩效的监管,健全审批责任的追究制度,对超越职权审批和不按规定实施审批的,要严格追究审批部门负责人和审批责任人的责任。二是要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严厉打击村霸、地霸、行霸,坚决查处各类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秩序、侵犯企业经营权益的非法行为,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禁止强制企业提供赞助、资助、捐献财物,征订各类报刊、书籍;禁止强行要求企业参加法定保险项目之外的保险;停止以各种名义对企业过多的摊派,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规范对企业的各类检查活动,建议实行政府部门对企业检查活动在县效能中心备案制度;要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规范执法行为,防止“吃、拿、卡、要”。三是要鼓励企业创新。落实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的有关政策,整合和优化配置各类财政专项资金,把对企业的财政性奖励和补助的重点转移到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上来,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推动中小企业在经济低潮期苦练内功,提升竞争力,逐步向科技型、自主研发型企业转变。四是要打造好政府服务平台。要打造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发挥苍南浙大博士后基地的作用,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为中小企业提供行业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支持;要打造市场拓展服务平台,支持和帮助中小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各类大型产品、技术展览展会和合作交流活动,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要打造信息服务平台,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上融资、市场营销等信息化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紧密融合。
茶叶产业状况调研报告篇十一
根据甘霖副省长、刘捷厅长指示,我们于20xx年元月5号对新、蓝、宁、道四县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调研。道县和新田到xx年11月底止还没有加工贸易进出口企业,宁远一个台资婚纱加工贸易企业。其中道县、新田来势较好。我们重点对**县的毛纺织产业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县毗邻广东连州市,是湖南的南大门,素有“楚尾粤头”之称,三条二级出省跨境公路和建设中的“二广”、“厦蓉”两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沿海通向中西部地区的桥头堡。全县辖15个乡镇,其中少数民族乡6个,总人口36万,总面积1806平方公里。近年来,该县按照“农业建基地、工业建走廊、城镇造亮点、事业更协调、社会更和谐”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三大战略”(民营立县、外向带动和工业强县),全面推进“六新建设”(新型工业化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城市建设、新基础设施建设、新和谐社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实现了经济社会较好较快发展。20xx年1-11月加工贸易完成进出口总额2792万美元,同比增长32倍,排名全省县、市第三位,跻身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十强县行列。
一、外向型加工贸易发展情况。
近年来,该县坚持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牢牢把握对接沿海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这一主线,外向型加工贸易发展较快,创造了倍受省内外关注的“**现象”。一是发展较快。该县外向型加工贸易企业从无到有,目前有进出口实际的加工贸易企业5家,分别是台湾承阳针织、香港丽宏针织、香港利黄漂染、台湾湘威制鞋、台湾协威橡胶鞋业有限公司、并有小型或家庭式作坊的(一家一厂)毛针织加工企业400余家,(这些家庭式作坊企业主要是代东莞企业加工)。和双峰的针织产业、邵东的箱包、牛仔服产业有点相类似。其中台湾承阳针织有限公司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县的85%,其它四个公司占15%左右。二是带动性增强。加工贸易带动了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县城常住人口由20xx年的2.5万人增加到现在的10万人,县城面积由6平方公里扩展到12平方公里,带动了新城市扩容提质,拉动了运输物流业、商贸流通业、餐饮娱乐服务业、房地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金融危机对加工贸易企业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20xx年9月份以来直接影响实体经济,作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前沿县的**与广东沿海地区经济联系紧密,依存度非常高。一是400多家小型或家庭式毛针织企业主要依赖广东、东莞加工贸易进出口企业,广东或东莞企业吃紧,这些小型或家庭式作坊企业也就只能出现部分停产或关门。近三个月来停产30%左右。二是我们走访了该县的5家自营加工贸易进出口企业,其中台湾承阳针织、香港丽宏针织、香港利黄漂染有限公司属毛针织企业,台湾湘威制鞋、台湾协威橡胶鞋业有限公司属于制鞋企业、承阳针织和协威鞋业是进料加工贸易企业,其它三家是来料加工贸易企业。根据承阳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和生产主管介绍,该公司是进料加工企业,与来料加工企业和小型或家庭式作坊企业不同,抗风险能力较强,具备织片、前后整、印染、漂洗、包装、出口等完整的毛针织工艺流程,产品直接出口到国外市场,但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也有一定的影响。一是定单有所减少,二是货款回笼时间较九月份以前滞后,三是流动资金较为紧张。公司董事长吴森尧认为,在金融危机大环境下沿海大批毛纺织企业和本县小型或家庭式作坊企业部分倒闭,对他们这样大型的毛纺织企业反而是一种机遇。一是招工不成问题,二是下半年该公司“逆式而上”又新建了三栋厂房,计划在市场回暖时扩大生产,做大做强。香港丽宏针织有限公司更是形势很好,定单和生产正常,要扩大生产主要是流动资金问题。银行贷不到款。台湾湘威制鞋、台湾协威橡胶鞋业有限公司是制鞋企业,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很大,到目前为止,已逐步趋向稳定。
三、建议及对策。
金融风暴给加工贸易提供了机遇,由于人民币升值,使得部分原材料一路下跌,利用这一机会增加进口,加工后再销往发生金融风暴影响相对较小的国家和地区可获得更大利润。主要建议及对策如下:
(一)、树立信心,合理规避国际贸易风险。
采取灵活结算方式,合理规避汇兑风险。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是影响加工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可以改变结算方式来应对汇率风险。在进行货币结算时,应充分考虑汇率的变化设置浮动价格或增加保值条款,或尽量选择坚挺的货币。参加信用保险等措施,有效降低国际贸易风险,保证贸易正常进行和安全收汇。
(二)、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该县毛纺织和鞋业销售集中在美欧国家,市场过于集中,回旋余地就小,也潜伏一定的风险。潜力巨大的非洲大陆、南美大陆、中东、俄罗斯大有文章可做。因此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和发展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市场,特别是非洲大陆、南美大陆、中东、东盟等新兴市场。
(三)、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要实行“以质取胜”战略,实现出口商品由一般粗加工产品向深加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创汇产品的转变,把产品升级换代作为扩大出口的突破口,形成出口增长主要依靠质量效益的机制。
(四)、小企业或家庭式作坊企业重组形成有规模的大企业。
从这次金融危机可以看出,停产关闭的还是这些小企业和家庭式作坊企业,这些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很小,抗风险能力较差、并不具备自营进出口能力,主要依赖沿海进出口企业。而承阳针织、利宏纺织、丽黄漂染、湘威鞋业、协威鞋业公司等这些规模进料和来料加工企业影响较小,不仅如此,反而给他们带来了招工、销售和扩大生产的机遇。
(五)、鼓励进料加工减少来料加工。
进料加工企业能自己掌握产品的进出口主动权,更能使企业利润空间最大化,在国际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强,依赖性小,对地方财政贡献也大、一般进料加工不论是利润空间还是财政贡献是来料加工的8-10倍。
茶叶产业状况调研报告篇十二
根据市政协“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方案,4至6月,“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发展情况”调研组在华艾副主席的带领下,会同市经信委、建委、工商联等相关部门,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有关部门情况通报,召开30家企业及12家在肥异地商会负责人座谈会,深入安徽利华塑业科技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实地调研,赴外地学习考察等方式进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我市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合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最具活力的增长源,已成为提供就业岗位的主渠道,已成为改善经济结构促进转型发展的生力军。
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2022户,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97%,完成工业总产值3639.9亿元,同比增长26.6%;实现增加值912.4亿元,同比增长25.4%,增速比全市规上工业企业高8个百分点。20xx年全市中小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452.9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比全市工业平均增速高8.8个百分点;完成各项税收156.3亿元,同比增长52.8%,增速比全市工业平均增速高28.5个百分点。
20xx年,我市纳入统计名录库的具有建筑业资质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835家、劳务分包企业178家,分别较上年新增32家和3家。从资质等级看,承包企业中,特级企业3家,一、二、三级企业分别为117家、287家、428家;劳务分包企业中,一级、二级、三级企业分别为125家、27家、26家。私人控股企业648家,占全市建筑业企业总数的77.6%,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7.83亿元,占全部产值的40.3%;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实力进一步增强。
1.企业规模壮大。xx年,全市民营工业企业9319户,较上年增加1584户,注册资本362亿元,较上年增加71亿元。全市民营建筑业企业9096户,较上年增加979户,注册资本228亿元,较上年增加44亿元;全市建筑业个体工商户326户,较上年增加62户,资金总额4000万元,较上年增加1000万元。8家企业入选xx年中国建筑业企业双百强,4家幕墙企业获得中国幕墙50强企业,5家企业获xx年度全国建筑业aaa级信用企业。
2.投资势头强劲。xx年,全市中小企业用于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累计完成102.7亿元,同比增长32.5%,增速比全市工业平均增速高17.3个百分点。今年截至目前,全市民营经济完成投资1291.41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63.8%,民营经济投资已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3.科技含量增加。xx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61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3.5%以上,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21.5%,其中,民营企业占85%以上。“xx”期间,全市10项建筑业新技术得到推广,专利申报逐年增加;轨道交通1、2号线、新桥国际机场等建筑工程开工建设和完成,标志着我市建筑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4.发展贡献增强。xx年,民营经济贡献率达66%,较上年同期提高了2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民营经济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达到65.9%。整个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为76.5%,拉动经济增长10.3个百分点;个体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为11.5%,拉动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我市70%的就业岗位来自于民营企业;xx年,建筑业从业人员达90万人。
目前,我市民营经济无论是企业户数、企业规模,还是贡献水平,与经济发展总体要求,与省会城市地位要求,与先发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尤其是缺乏全国叫得响的知名企业。xx年,我市没有一家本土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也没有一家民营企业登上全省百强企业前10位排行榜。
二是融资难融资贵。目前,我市民营企业资金需求满足度仅为52%,缺口约为190亿元左右。普遍反映抵押要求过高,手续繁琐,费用昂贵,年利率10-15%的占42%,15-20%的占10%,年利率超过20%的占4%。xx年,我市建筑业全年财务费用10.7亿元,同比上升75.9%。
三是资金占用较大。民营中小配套企业,以现金购入原材料,产品回款周期较长。民营建筑企业单个项目的投标、履约、农民工工资以及质量保证金占工程造价的比重较大。民营建筑企业平均利润低,综合近期企业年检情况来看,近三成的小微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民营企业市场依赖度强,自身聚集资源力度弱。在关联配套企业方面,我市的工业企业产业链不长,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够,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特别是本土企业配套率不高。一些民营企业反映,在园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公交班次和线路安排、员工住房保障等方面不够健全,给民营企业和员工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近年来,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外需不振、产品积压、产能过剩问题较为严重,一些民营企业家难以把握市场需求,投资意愿下降,动力不足;科技创新成本高、风险大、见效慢,不少民营企业望而却步。调查显示,xx年底,工业民营企业户均拥有专利数2.4件,科研经费投入比xx年增加的占29%,持平的占15%,52%的工业企业没有科研经费支出。
目前,我市建筑业企业高资质等级企业少,低资质等级企业数量庞大,总承包资质特级企业仅有3家,远低于南通的15家和绍兴的17家。低层次的价格竞争激烈,建筑企业外埠市场逐渐萎缩。xx年,我市建筑企业在外省完成建筑业产值532.97亿元,同比增长3.5%,远低于xx年的20.1%。民营建筑业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缺失,制约了企业资质升级,也影响企业拓展外省市场。
民营企业普遍反映,政府近年来出台的不少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由于政务公开信息渠道少、政策宣传不到位,导致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落实力度不够,有近三分之一的民营企业家不了解省市出台的民营经济政策。有些政策门槛过高,难以惠及民营企业,52%的小微工业企业没有受到政策的扶持。有些政策兑现周期长、手续繁、打折扣、办事难现象依然存在。
要以壮大总量、提升质量为重点,既要大力发展“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进一步掀起全民创业新高潮,又要着力发展“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大集团,实现集群发展、抱团转型。必须切实增强紧迫感,把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摆在发展战略位置并在举措上下工夫。要在产业规划中予以体现,在专业化分工协作、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方面进行协调,在科技创新、资本和市场准入上给予政策扶持,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总部在合肥的大企业大集团,为我市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要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提高民营企业在政府采购中标额中的占比。扩大民营企业税收优惠范围,对经认定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除享受国家省税收优惠政策外,市财政应予适当的奖励。如对建设工程项目负责人征收1%的个人所得税,与建筑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予以减免,对挂靠建筑公司的予以征收。
三要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直接资金支持;通过贴息贷款、风险补偿等方式,鼓励金融、担保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额度增幅超过其他贷款总额度增幅的,市政府给予适当奖励;有序发展民间金融,创新融资制度;拓展融资渠道,鼓励支持民营企业抱团融资、统贷统还。
四要加强信用和担保体系建设。对信用好的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工程投标、资费收取、融资及市场监管等方面给予支持,减少企业资金压力。
一要强力推进与全国知名民企合作发展。面向全国民企500强,强化招商工作,争取更多更好的项目落户合肥,全力做大民营企业总量,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和品牌产品。
二要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分类制定重点引进的配套企业目录,开展可行性评估,明确引进的重点;建立龙头企业、配套企业和重点项目档案,加强跟踪和联系做好关键环节助推,促进项目落地;坚持“以商招商”,发挥现有龙头企业在产业链招商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三要鼓励民营企业扩大产业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产品组合创新、服务和品牌等资源整合等方式,实现产业链的升级;鼓励企业产品升级,积极探索新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模式,实现产品深度创新。四要鼓励民营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立足企业自身,逐步向价值链上游的原材料供应、产品研发环节转移,并拓展相关产业。
一要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升级。帮助指导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策,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引导民营企业抢占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前沿和高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
二要促进民营企业品牌升级。建立民营企业驰著名商标推荐申报培育库;实行重点商标“一对一帮扶制度”;健全商标保护机制,促进民企实施商标战略。
三要促进民营企业技术升级。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开发关键技术和工艺,开发主导产品和装备,引导企业加大与节能相关的新技术新装备投入,推进节能、工艺、产品创新,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要促进民营企业管理升级。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帮助企业加强管理,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引导和监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信用机制建设,强化民营企业家和员工培训,提升民营企业人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
五要促进民营企业优化用人环境。高度注重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引导企业积极创造条件,用事业留住人才,用平台成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
一要大力培育龙头骨干建筑业企业。大建设呼唤龙头骨干建筑企业。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通过资源整合、战略重组,从现有一级总承包企业中筛选出实力雄厚、管理规范、成长性强、拓展市场成效显著的企业作为培育对象,做大规模、做强业务,力争早日培育出能引导我市建筑业发展方向的建筑业支柱。
二要大力扶持民营建筑业企业发展。在资质管理上保护民营建筑企业发展空间,在建筑招投标市场上公平对待民营建筑企业;引导民营建筑企业延伸上下游产业链,鼓励和支持民营建筑企业扩大投资,参与市政、水利、铁路、公路、电力、石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要支持民营建筑企业资质晋级。制定政策,支持企业引进留住人才,帮扶企业资质升级;对于晋升到一级、特级资质的企业给予财政奖励。同时要敢于打破条条框框,不仅帮助企业培训人才,而且要不拘一格打造人才,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可评定相应的技术职称。
一要强化制度保障。建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工作协调机制, 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市级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明确市级领导联系2户重点民营企业,定期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进一步完善群众和民营企业评议政府部门制度和考核督查制度。
二要继续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在市本级现有清理保留的152项行政许可和非许可审批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清理力度,减少审批事项,把市场能调节事项交给市场,推进简政放权。
三要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民营经济公共服务平台;统筹解决要素保障等问题,对符合条件的高成长民营经济重大项目优先供地。适当扩大开发园区公交覆盖范围、加密线路和班次。凡涉企的机关单位人员,都要增强服务的责任感、使命感,创新思路,研究政策,吃透精神,用心谋划,支持扶持、指导帮助企业发展,为民营企业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
四要建立民营经济统计监测制度。将民营经济纳入统计范围,建立对民营经济的分类统计、监测、分析及发布制度,建立民营经济市场监测、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
五要强化政策落实督查力度。当前重点是采取多种形式,宣讲市委9号文件精神以及两个《条例》;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确保把政策落实到每个企业、落实到人头,提高政策的知晓率、执行率。分类梳理各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督查,属于信息不对称的要加大宣传,属于执行不力的要督促落实,属于人为阻碍的要严肃查处,属于政策空白的要抓紧制定,坚决克服“落而不实”的现象。
六要健全完善干部实绩考核体系。突出把发展民营经济工作情况纳入到工作绩效考核中,提高民营经济指标权重,每年对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通报,对政策不落实的进行问责。
茶叶产业状况调研报告篇十三
为全面了解我县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现状,掌握全县中小微型企业在当前形势下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好的服务广大中小微型企业,我们对辖区内的中小微型企业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目前,我县中小微型企业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7%,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全县经济总量的60%以上,提供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微型企业以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市场适应能力,成为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县中小微型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由小生产走向大生产,从小产业走向大产业,从小市场走向大市场,逐渐呈现出规模庞大、布局合理、集聚力增强等特点。一是群体规模不断扩张。我县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发展环境的日益优化,进一步激发了创业者的创业热情,中小企微型业发展迅猛,到2011年底,预计全县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到3370户,同比增加567户,其中工业企业676户,同比增加155户;二是产业布局不断拓宽。近几年,中小企业的发展由最初的商贸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社会服务业逐步向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品资源采掘、化工、机械、建材等行业发展,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迈进。我县的农副产品加工业独树一帜,已成为安徽小麦加工第一县。三是对社会贡献显著。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地方财政增收,而且扩大了就业空间,增加了群众收入,维护了一方和谐稳定。2011年预计全县中小微型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利税8亿元,创造就业岗位24980个。
二、我县的中小微型企业在发展中快速成长。
我县中小微型企业经过了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在国家、省、市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扶持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成就一批成长性较好的创业成功典型,积累了丰富的创业经验,吸纳安置了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促进了我县经济的健康发展。如萧县金昱混凝土有限公司、萧县东方玻璃有限公司、安徽金玉米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恒泰纺织有限公司等,特别是恒泰纺织有限公司,成长速度尤为突出。恒泰纺织有限公司于10月开始建设,4月投产,时为4200纱锭;新增4200纱锭,达到8400纱锭;进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序列。
20的全球金融风暴对我国纺织行业形成强烈冲击,萧县恒泰纺织有限公司也不例外。公司抓住回纺纱原料价格降低的优势,将回纺纱价格定在低于当时普通纱1500元/吨左右的价格冲击我国以高阳县为中心的河北保定地区一举成功,产品很受欢迎,供不应求,经常出现用户先汇款后带车到恒泰等货的现象。在我国纺织业普遍感到迷茫、绝大部分企业在低谷中挣扎的情况下,恒泰率先跃出低谷,成为“一枝独秀”。到年底,回纺纱仅生产3个月时间,不但弥补了前8个月因金融危机造成的亏损,还实现利润124万元。
企业开始实施新增21600纱锭的技术改造工程。该项目被列入宿州市重点调度的技术改造项目。同年企业还被列入宿州市经济运行重点调度企业。
恒泰的发展归结于掌门人思维活、理念新,舍得花巨资进行技术创新,促进产品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了2008-三年翻翻。生产规模由2008年的8400纱锭扩大到30000纱锭,工业产值、利润、税金分别由2008年的2868万元、124万元、29万元增加到年的15635万元、506万元、159万元。
三、园区建设,为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中小微型企业发展搭建了平台。
园区建设是工业经济发展的载体,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平台。经过多年努力,我县经济开发区“以区带园”的工业经济主战场作用日益突出。化轻、食品、皮革、姬村、循环经济等特色工业园区、4个新兴乡村工业园和3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进展顺利。目前,各园区签约入园企业合计已达105家,总投资111.1亿元,其中在建30家,投产21家,特别是我县4个新型乡村工业园试点园区的建设成效尤为显著,实施一年多来,建设面积已达到1206亩,累计投入资金总额30767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6707万元,入驻企业投资24060万元,建设厂房37340平方米,铺设道路总长6637米,架设供电、通讯线路8000米,累计入园企业19家,投产企业11家,吸纳就业人员1400人,实现工业产值23000万元,利税1600万元。
县委、县政府为优化产业布局,坚持立足长远,规划先行,制订了全县“一区四园”(即经济开发区、张庄寨镇、杨楼镇、丁里镇、龙城镇四个新型乡村工业园)。新型乡村工业园建设的基础是依托当地产业基础、传统工艺、资源等。在园区建设中,县政府积极帮助各园区认真搞好规划,突出产业特色、扩大集聚效应。张庄寨园区根据本地外出务工人员多为从事服装加工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引进服装加工业和纺织业,引导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已入园投产的隆盛制衣项目就是本地外出务工人员从常熟引进的。杨楼园区充分利于棉产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纺织业,引进的萧县金宏地毯纱有限责任公司、萧县金利达地毯纱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投产。丁里园区发展的重点是服装加工和家居用品。各个园区各具特色,有利于资源、能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节约,有利于技术、信息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市场的交流和拓展。
我县中小微型企业发展总体上是正常的、健康的,长期向好的趋势和基本面没有改变,仍然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这些问题既有一些长期制约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老问题,如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还有待改善,融资难问题还很突出,技术装备、科技水平不高等,又有经济运行中的新问题,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给中小企微型业带来新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规模偏小。虽然近年来我县中小微型企业在数量上有一定改观,但由于初创时就遇到资金量小的.问题,而且一直未能很好得到解决。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设备落后,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骨干企业的比重小,真正能起到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不够多。融资渠道不畅。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基本上依靠自身的原始积累,一些企业由于受资金困扰,生产形不成规模,产品上不了档次,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造成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不大。尽管国家和地方制定了一系列改善对中小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法规和政策,但银行认为中小微型企业经营状况复杂,信贷风险过大。二是企业自身条件欠缺。不少中小微型企业财务管理不够规范,企业的信誉度欠佳,可供抵(质)押的资产少,缺乏融资的基本条件,进一步加剧了融资的难度。三是抵押贷款手续繁杂,时间长,成本高;四是中介机构发展缓慢,缺少从事信用担保、互助担保、商业担保的机构。企业人才缺乏。多数中小微型企业缺少技术和管理人才,加上大部分中小微型企业只重视对人才的引进使用,而轻视对人才的培养。目前在全县中小微型企业中,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以上的人很少,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我县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为主,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较低,缺乏创新人才,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展缓慢,产品依然存在“量大质低”的现象,抵抗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薄弱。政策落实不够。国家、省、市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鼓励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有些政策仍未得到很好的落实,扶持、鼓励措施不到位,企业发展外部环境仍有待改善。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
发展离不开创新,而创新必先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必须树立加快发展意识,用思想上的大解放、观念上的大更新、政策措施上的大突破,促进中小微型企业的大发展、快发展;要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树立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加大中小微型企业转型力度;推进发展模式创新,树立集群化发展理念,按照中小微型企业重点发展工业、工业重点发展支柱产业、支柱产业突出发展龙头企业的思路,着力打造重点产业集群,大力推进特色经济发展,为中小微型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努力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
近几年来,为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我县在落实优惠政策、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必须看到,发展环境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今后,政府还必须继续坚持为中小微型企业发展提供优惠政策、优质服务和优良环境,推进中小微型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1、优化政策环境。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国家、省市有关扶持中小企微型业各项政策,一方面要从放宽市场准入、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完善社会服务、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引导企业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监管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等方面完善扶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2、优化服务环境。对中小企业的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实行统一收费政策,统一收费标准,向社会和企业公布,让企业清楚明了,坚决杜绝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乱拉赞助。政府部门要搭建为非公企业服务的平台。一是发挥服务平台的作用。要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平台作用,进一步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二是建立企业培训和人才引进的平台。政府一方面要积极开展面向中小微型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把中小微型企业家培训纳入全县企业干部培训计划,鼓励企业家参加有针对性的理论培训、管理培训和技术培训。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人才。有关部门要根据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需求,制定人才需求计划,帮助企业引进紧缺人才。
(三)进一步完善融资体系,加大信贷力度。
充足的资金是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一直以来,很多中小微型企业都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资金不足,已成为困扰我县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不断完善融资体系。
1、着力解决贷款抵押难、担保难问题。
鼓励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大力推进信贷方式创新,积极开办创业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无形资产抵押贷款等信贷业务品种,以扩大贷款的抵押担保范围,帮助解决中小微型企业因缺乏不动产而面临的抵押难问题。大力推进多元化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从市场准入、税收、资信共享等方面为担保业的发展提供支持,鼓励企业间金融互助,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组建各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包括商业担保公司和互助担保基金,构建由政府政策性担保、社会商业担保、民间互助性担保等组成的多层次、多形式担保体系。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
2、提高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一要建立规范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二要建立明晰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要积极主动地和银行、担保公司建立信息沟通机制。
3、创造良好的信贷融资条件。
政府积极搭建银行和中小微型企业对接的“融资平台”,建立中小微型企业贷款信用评级制度和项目风险评估制度,加快推进中小微型企业资信等级的评定工作,为银企之间的合作提供信息服务,抓好银企合作项目执行落实、监督、检查和协调,促进资金发挥效益,规避风险。
(四)加快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各类社会服务组织,完善有利促进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加快中小企业产权交易中心、信息交流网络、经济技术咨询服务、人才培训机构及人才市场、法律咨询维护等服务平台的建设,建立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和监督机制,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监督和指导。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全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积极帮助企业通过市场获得必要的发展要素,努力解决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进一步理顺企业管理体制,探索属地管理等有利于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
茶叶产业状况调研报告篇十四
xx县1.7万多亩葡萄,今年挂果创下新高,估计年产量可达3万多吨,其中欧亚种葡萄1.2万多亩,亩平纯收入可达1万元,56个村2700多个农户因葡萄受益。同时,xx县还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有20xx多个品种的葡萄种质资源圃,年产3000吨的葡萄酒厂,储量500吨的气调冷库,占地318亩的葡萄休闲农庄,一个集产、学、研和加工、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已经初步形成,全县葡萄产业今年年产值将首次超过2亿元。
溯源:。
从无到有,葡萄在南方吐鲁番“熟”了。
上世纪90年代末期,xx县小渡口镇农民王先荣在湖南农业大学专家的指导下,引进国内外200多个优良葡萄品种和20多个砧木品种,进行新品种试验示范和无公害配套栽培技术探索,打破了红色品种不能在南方着色的惯例。20xx年,由湖南农业大学、xx县农康公司共同研究的“葡萄引种及无公害栽培技术”又成功地打破了欧亚种葡萄不能在南方种植的论断。
近几年来,在生产实践中,xx县积极开展葡萄无公害产地认定、无公害产品认证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研究。到目前为止,共有6个葡萄鲜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15个品种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去年7月27日,xx县神州酒业与湖南农大共同完成的“刺葡萄酒系列产品研发”项目,通过了省科技厅专家组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在刺葡萄种质资源酿酒品系开发、刺葡萄干酒和甜酒研制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效解决了我国葡萄酒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丰富了葡萄酒的花色,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
xx县优质葡萄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全国葡萄学会秘书长晁无疾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他评价道:“湖南xx县葡萄园的设施栽培技术,所用生物肥都已达到国际水准,湖南农大和xx县的科技人员一道攻克了欧亚种葡萄不能在南方种植的难关;xx县生产的欧亚种葡萄的品质在南方名列前茅,堪称我国南方种植葡萄的典范!”
现状:。
从小到大,葡萄产业在xx县“红”了。
近年来,xx县大力发展以葡萄产业,初步建成了沿207国道、s302线以及津如县级公路三条生产带,培育成了xx阳、张公庙两个生产集中区。拥有南方最大的'葡萄种质资源圃,面积60亩,种质材料达到1800多个,年可生产优质葡萄苗木15万株。全县基本形成了以葡萄鲜果销售为主,以酿酒加工、旅游观光园开发为辅的葡萄产业经营模式。
据了解,葡萄鲜果亩平产值1.3万元,纯收入在6000-8000元,相当于6亩棉花或10亩水稻的效益。xx阳镇的朱家岗、白米,张公庙镇的兔子口、护国、联合,道河乡的仙公,永丰乡的复兴,小渡口镇曾家湾村均以小面积农户种植为主,造就了几百个年收入近十万甚至几十万元的葡萄专业户。葡萄已逐步成为了一个让农民看到希望的高效产业,今年县葡萄办的摸底表明,16个葡萄发展重点乡镇计划新发展葡萄2180亩。
通过近年努力,xx县基本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模式。县葡萄协会、涔源、黄河、东宏等专业合作组织在生产、销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涔源、神州、刘宏军、肖宗良、刘晓东等一批葡萄营销公司和经销大户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县葡萄办在阿里巴巴网络销售平台基础上,今年年初,又新建xx县葡萄网(),进一步发挥葡萄销售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确保全县70%的葡萄鲜果能够适价稳定的销往长沙、武汉等地,使鲜果销售具有稳定的市场保证。在此基础上,20xx年,又建成一次性可生产360吨葡萄酒的酒厂一座,部分葡萄园具备酿葡萄酒功能,全县建成葡萄鲜果专用冷库2个,储量400吨,较好地解决了部分葡萄预冷和冷储延期销售。
思考:。
从特到优,甜蜜蜜的葡萄有点“酸”
随着葡萄产业的发展壮大,我们在品尝葡萄的甜蜜之时,也品到了丝丝酸涩。
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少,以及大部分技术人员和种植户的技术水平停留在依照技术资料组织生产的层次上,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肥料投入较多,流失严重,配方施肥面积较少;规模种植户亩平劳动力成本投入大,一般在2500元左右,达到生产成本的35%,主要集中在绑枝、抹芽等方面,生产管理尚需进一步提升技术,降低成本。
葡萄种植户小农意识严重,市场意识淡薄,严重危害了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农民盲目追求产量,认为“多子多福”,不注重引进良种,不按要求整穗、疏果,导致生理性落果,品质变差,缺乏市场竞争力;不重视市场营销。每年销售季节,张公庙、xx阳沿207国道线“马路市场”、“田头市场”林立,互相杀价,影响效益;不讲求品牌信誉,目前已有“神州庄园”、“兔子口”、“朱家岗”、“宏源”、“城头山”、“东岳”等多个葡萄品牌,品牌多而杂,且葡萄销售时不分品级,包装简陋,不耐运输贮藏,给消费者造成了xx县葡萄品位不高的印象,个别果农甚至以次充好,欺骗客商,损害了葡萄声誉。
产业布局不平衡,全县的葡萄主要分布在平湖区,除张公庙、xx阳、小渡口、大堰垱等乡镇相对集中成片外,其它乡镇多属零星分散种植,既不利于技术人员集中进行技术指导,也不利于综合利用水、电、路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又不便于集中搞好销售工作。
产业化程度较低,随着葡萄面积不断扩大,与生产配套的上下游产业都相对薄弱。农资市场不成熟,良种苗木短缺,贮藏加工滞后。同时,由于采后商品化处理率低,采后增值率低,葡萄产业整体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
规划、种植品种、生产管理服务、产品销售服务、打响xx县葡萄品牌作为突破口,让这一产业步入良性发展轨迹。
依托现有技术力量,xx县将加大技术和农民素质的培训力度,每年至少举行4次集中培训,三年内使全县葡农受训率达到100%。
充分发挥“城头山”品牌作用,整合资源,统一注册“城头山”商标,达到宣传城头山和打响葡萄品牌的目的。同时,要以协会、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起储运、销售系统,拓宽销售渠道。
如何让这一特色产业转化成真正的优势产业,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更需要广大种植户的努力,不断提升和创新将是xx县葡萄产业必须破解的课题。
我们期待着,明天的xx县葡萄更香更甜!
茶叶产业状况调研报告篇十五
市卫生局:
根据市卫生局的要求,近日我局组织人力对我县中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认真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野生中药材状况。
由于长期过度采集,使野生植物药材资源日益减少,部分濒临枯竭,呈现原料供应严重不足的局面。尤其野生甘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产区农、牧民追求短期经济利益,野生甘草被大量采挖,一方面造成甘草种子遭到严重破坏,天然下种量剧减,野生甘草数量减少,造成野生甘草越挖越少,产量锐减,甚至从局部地区灭绝;另一方面,由于每采挖一株野生甘草要毁坏一株或几株沙生植被,造成我县生态环境恶化。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我县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禁止采挖野生甘草。
麻黄、苍耳子、苦豆子、艾叶、青蒿、茵陈等野生中药材由于数量有限,无法形成规模,仅被群众作为医用或保健时利用。
三、利用本地优势开发中药材资源情况。
随着近年来市场对甘草、红花、枸杞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县部分农户开始尝试种植具较高经济价值的甘草、红花、枸杞几种中药材,现已有了较为成熟的人工种植技术。实验数据表明,人工种植甘草亩产均在1.5-1.8吨,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我县把甘草等中药材种植作为加快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扩大种植面积,使我县中药材种植已形成一定规模。
目前我县大面积人工种植的中药材主要有甘草、红花、枸杞,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约12万亩,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已发展成为我县的一个十万亩特色产业。主要分布在三道沟、河东、布隆吉、腰站子、七墩,沙河、双塔、梁湖、广至等乡镇。其中甘草种植7.2万亩,红花1.59万亩,枸杞3.35万亩,每年甘草产出总量为7200万斤、红花产量为477万斤、1005万斤,至目前我县中药材种植已形成一定规模。
目前我县围绕本地药材进行深加工的企业有2家,全部以锁阳的精深加工为主,主要产品是锁阳系列的保健品。完全消化了本县所采挖的锁阳。由于我县再没有其它药材加工企业,我县所种植的甘草、红花、枸杞等中药材除极少部分在本地被消费使用外,大部分被外地制药企业和药材商收购。
总之,充分利用本地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已成为我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长期政策,广大农民种植甘草等中药材的积极性也逐年高涨,有力促进我县中药产业的发展。
茶叶产业状况调研报告篇十六
茶叶是xx乡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加快茶产业发展,全面提高茶产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推动茶叶改良、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我们对xx茶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调研,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xx乡自然条件优越,适合茶树生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xx乡位于盈江县西北部,属于开发区。乡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地形起伏较大,以丘陵和小水坝为主,平均海拔1760米。土地总面积2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3004亩(水田7160亩,旱地18488亩),森林138235亩。xx乡是盈江县重要的茶叶产区。现在,全乡建立了完善的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和技术推广体系,积累了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实现了传统生产技术向现代生产技术的转变,打造了“xx山”茶叶品牌和系列产品。在xx年被州政府授予接待专用茶称号。xx年底,全国共有7个初级制茶厂,1个精制茶厂,2条精制茶生产线,3万公斤精制产能,15个茶叶科技团队。茶叶面积10776亩,产量107万公斤,产值542万元,农民茶叶收入235元。与“十五”末相比,产量、产值和茶农收入分别增长33%、76.3%和58%。
茶叶生产加工流通从业人员650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61%。在茶叶开发村,农民家庭收入的30%主要来自茶叶。
全乡共有10776亩连片茶园,其中一个规模经营面积超过100亩。茶叶加工企业实力逐步增强。有机茶克隆种子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正在加快建设。全镇已建立克隆种茶基地3652亩,其中xx新植茶园352亩,xx新植1400亩,xx新植2350亩,xx新植1426亩。
自“xxx”以来,xx乡茶叶产业发展迅速,但发展中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茶叶作为产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部分村社对茶叶作为产业发展重视不够。二是茶叶扶持政策不配套,不完善,扶持少,投入不足。第三,一些茶园基础设施差,管理粗放,产量低,效益差。四是产业化水平低,缺乏一批档次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全省知名茶叶品牌龙头企业。第五,人才缺乏,技术落后,茶叶产量和质量提高缓慢。
针对xxx乡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xxx乡茶产业的发展思路是:优化结构布局,开发良种,加大投入,以单位面积产量为重点,提高质量,改善加工,建立健全茶园管理体系,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品牌,拓宽市场,扩大名优茶比重,增加无公害有机茶生产,加快茶叶产业化,目标任务是:到“xxx”末,全乡茶园面积1万亩,总产量90万公斤。茶叶平均产量100公斤,工农业产值720多万元,茶农收入500多万元。工作重点是分两步走。第一步,实施“1234战略”。即发展四大茶;稳定茶园面积1万亩;重点扶持2家茶叶龙头企业;努力打造三大茶叶品牌。茶的四大类型是:绿茶巩固升级,普洱茶发展突破,红茶恢复发展,茉莉花茶适当增加。通过改造、淘汰和新植,茶园面积保持在1.2万亩,可采面积保持在1万亩,其中良种面积90万亩(新植35万亩)。重点扶持“xx山”龙头企业;更新、改造和整合10个茶叶初级加工厂;建立机械修理、采矿三大示范模式,辐射面积3000亩。第二步,逐步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全力打造茶叶品牌,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的重组或兼并形式,实行企业强强联合,力争打造一个大茶叶龙头企业,一个茶叶品牌,一个全乡系列产品,依托国内外市场,充分发挥xx茶叶市场的竞争力和突出经济强势优势的能力。
1、抓好种植加工,全面提高茶叶产业化水平。第一,稳定茶园面积,优化区域布局。按照改造一批、淘汰一批、种植一批的原则,继续实施茶叶区域布局、规模化发展和良种化种植。二是切实加大中低产茶园改造力度。xx农村的茶园大多是六七十年代开发的,现在基础差,产量低。通过加强茶园水利基础设施、补植和种植等。中低产茶园应全面升级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第三,全力打造优质茶园基地。“xxx”乡要努力建设1.2万亩优质茶园基地,发展1万亩绿色有机茶园。四是改造现有茶叶初级加工厂。xx乡有7家初级茶叶加工厂,xxx力争改造5家,改造后的初级茶叶加工厂产能可达2万公斤以上。第五,努力推进xx乡精制茶加工企业技术改造。给予重点支持,促进其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提高其生产加工水平。“xxx”乡重点支持发展两条茶叶深加工生产线,使每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达到20多万公斤。第六,对茶叶企业进行改革和重组。按照市场导向的原则,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和改制重组,全力培育全乡茶叶龙头企业。第七,调整产品结构,加快适销对路产品的研发。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产品结构,既要巩固传统产品的生产,又要加快适销对路产品的研发。
2.打造“xx山”品牌,扩大xx茶市场影响力。第一,整合xx茶品牌。认真筛选xx茶现有品牌,继续打造具有xx特色和代表性的茶叶品牌和系列产品。同时,规范茶叶市场,打击不正当竞争,杜绝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切实加大对xx茶叶品牌的保护力度。二是加强茶叶营销,建立茶叶营销体系。通过发展专业化营销企业,建立茶叶专卖市场、专卖店和专柜,组织各种茶叶营销活动,开发茶叶订单,促进xx茶的销售。通过保护古茶树资源,挖掘茶文化,发展旅游业,宣传茶叶,促进茶业发展。
茶叶产业状况调研报告篇十七
农业稳,则天下安,做好“三农”工作,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为_制约农村改革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推动宽城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以茅坝乡为重点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就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基本情况。
茅坝乡位于县城西南部,距县城40公里,交通不便、有5个自然村,4800口人,幅员辽阔、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滞后,村民人均收入较低,无村集体收入,大多数村民都是靠外出打工来赚取收入。村民无娱乐休闲场所,生产生活条件较差。
二、存在问题。
通过座谈了解,许多村民反映近年来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人心整体稳定。同时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差。茅坝乡仅有通往茅坝乡集镇的4.2公里通乡道路已经硬化,基础设施差,“晴通雨阻”现象依然存在;全村至今尚未通自来水,农田水利配套设施为零。从全县看,至今仍有5个行政村和70-80%的自然村出行难;个别社未通自来水。一直以来,农业、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主要由农民自主解决,国家只给予适当补助。一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在农民无力投入下变得越来越差,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水、电、路、通讯、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基础设施是代表。
二是支柱产业少。茅坝乡村民的现金收入主要来源于县内打零工和外出务工,养殖业中猪、鸡出售获取部分收入,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主要用于搞养殖,部分作物出售获取一定经济收入。农民80%以上的收入依然靠外出务工。可见,支柱产业的培植需要做大量工作,但由于受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真正能够在农民增收中发挥作用的产业却为数不多。
三是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了农民面对市场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除天灾之外的另一种风险,即市场风险,而_这双重风险的核心问题就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就茅坝乡村而言,没有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民大部分以其农副产品的初始形态面对市场,产品基本上没有附加值。农民追求更多地是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属于低水平发展,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
四是农民市场意识不强。农民市场意识不强。农产品供求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造成农产品区域性、结构性过剩,价格持续走低,农用物资价格上涨,农产品销售难、增产不增收,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另外,由于农民生产和销售成本都很高,处于无序的发散型经营,在生产上还不能顺应市场需求,抗御不了市场风险。
五是农民增收慢。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直是社会各方面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足见其严重程度和深远影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虽然一直强调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并没有出现明显转机。
六是农民开支负担重。农民的收入主要支付农业生产、医疗费、教育投入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日渐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占农民收入的比例也逐渐增加;农民一旦生病治疗,医药费的支出比重也会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进一步加剧家庭贫困;农村中,接受初高等教育的学生也让广大农民开支加重,特别是子女从上高中开始到大学毕业的7-8年时间里,每年平均需要10000元左右支付孩子学习费用,致使大多家庭无法扩大再生产。
三、下一步工作思考。
通过调研,深入了解了农村的真实情况,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对如何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得出了几点启示:
一要着力统筹城乡一体化生产力布局。城乡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目标,规划是城乡一体化的龙头和基础。要科学规划,尽快形成一体化规划体系,实现城乡资源的统筹安排和利用。合理编制和完善土地利用、道路交通、产业发展、基础设设施等专项规划,着力构筑城乡联动发展、整体推进的空间发展布局。
二要合理选择产业,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茅坝乡之所以发展缓慢,就是因为缺乏产业化支撑,单单依靠传统的土地经营产出极为有限,没有自己的经济收入,那就没有“地位”,也难以有号召力。所以一是科学选择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坚持“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原则、农民自愿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从发展趋势看,我乡农业将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生产经营格局。因此,应顺应这种趋势,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合理规划生产基地,促使这种经营格局的形成。二是大力培育特色龙头企业。应积极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要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延长产业链条,不断开拓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以品牌开拓市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农户的牵引力。三是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连接市场、龙头企业和农民的桥梁,是强化农村社会分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推动农民整体进入市场的有效形式。应扶持、示范、引导农民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建立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小城镇,辐射带动农村发展。
三要大力发展小城镇,辐射带动农村发展。推进城镇化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开拓农村市场、缓解内需不足、增加农民就业、缩小城乡差距、发展农村经济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牢固树立“小城镇,大战略”的观念,把发展小城镇作为推进城市化的重要途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聚集人口,繁荣小城镇经济,提高小城镇的承载能力和发展后劲,使之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有效载体。全面改善农业农村基础条件。
四要全面改善农业农村基础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差一直是阻碍农业、农村发展的一大瓶颈。全面改善农业农村基础条件是民心所向。下一步要认真谋划、及时对接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中央1号文件,抓好新村建设,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农业开发、生态林业、农村道路和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茶叶产业状况调研报告篇十八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按照xx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的工作要求,xxxx人民政府办公室对全旗肉牛产业进行了调研。目前,xxxx畜牧业发展以“增牛优羊”为主要调整方向,肉牛产业以“扩群增量、提质增效”为目标,推行“1015”标准化养殖模式(即:养殖户(两个劳动力)全舍饲养殖10头西门塔尔基础母牛,每牛一年一犊,每户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在坚持冷配的前提下,提高舍饲圈养的补饲水平,推广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使基础母牛繁殖率达到80%以上,逐步实现基础母牛繁育“一年一犊”,推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一)基本情况。xxxx有草原面积1286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271万亩,占草牧场总面积的98.7%。人工草地面积21.6万亩,主要种植紫花苜蓿。全旗牲畜存栏总量248万头只,其中牛存栏11.8万头。全旗有养牛户1.2万户,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13个。全旗耕地面积136万亩,青贮种植30万亩,年产饲用秸秆5.76亿公斤,青贮4.5亿公斤。
(二)改良情况。目前,全旗肉牛主推品种为西门塔尔,改良技术主要为冷冻精液人工授精,肉牛品种质量较好,改良二代以上西门塔尔牛占肉牛存栏总量的80%以上,是xxxx市四个昭乌达肉牛育种区之一。全旗共有配种站点150多个,技术人员110人,2018年完成牛改良40861头,基础母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改良率达51%以上;2019年计划改良率达55%。截至目前,全旗共完成冷配母牛17360头,完成全年计划的三分之一。
(三)养殖情况。xxxx肉牛养殖主要以农牧户养殖为主,推行“1015”标准化养殖模式,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半舍饲养殖,对于草场条件差的养殖地区,实现全年舍饲。但受传统放牧养殖观念影响,放牧养殖仍占一定比例。
(四)效益情况。
经济效益:肉牛改良、舍饲圈养与过去传统的养殖方式相比,繁殖率高,犊牛生长快,经济效益明显高于传统养殖。下面以幸福之路苏木查干勿苏嘎查肉牛养殖户那顺布和为例综合分析肉牛改良、舍饲圈养与传统养殖模式的收益情况。
那顺布和是幸福之路苏木查干勿苏嘎查三组牧民,现养殖23头基础母牛,10头后备母牛。2016年他采取传统放牧方式养牛,23头基础母牛生产14头牛犊,由于天气干旱,母牛膘情不好,母牛产犊后5-6个月才能发情配种,影响了养牛效益,因此他在2016年种植了50亩青贮玉米,从2017年开始尝试肉牛改良全年舍饲养牛。2017年他家的23头基础母牛生产18头牛犊,2018年23头基础母牛生产23头牛犊,由于饲养管理水平提高,基础母牛产犊后42天到70天就能再次配种,在繁殖上实现了一年一犊。
近年来,那顺布和在养牛过程中始终坚持冷配改良,推行舍饲圈养,养殖效益明显高于传统放牧养殖方式。他算了一笔账,采取全年舍饲方式养殖一头基础母牛一年的饲养成本是3600元,一头犊牛养到3月龄时的饲养成本是300元,合计3900元。按照2018年犊牛销售价格8000元计算,养殖一头基础母牛一年的纯收入是4100元,23头犊牛即可实现94300元的收益。据那顺布和介绍,传统的普通品种(未改良)肉牛,2年犊牛能卖到5000-6000元,中间包括养殖成本。不难发现,传统的放牧养殖与肉牛改良、舍饲圈养的养殖模式相比,前者繁殖率低,品质低,价格低,与后者相比养殖效益差距较大。
生态效益:近年来,xxxx草原生态压力日益严峻,舍饲圈养减少了草原的载畜量,减轻了草原的压力,使草原有了休养生息的时间,草原恢复后,天然草场刈割使用又反哺舍饲圈养,形成了草原生态与舍饲圈养的良性互补循环。舍饲圈养也大大提高了秸秆、锦鸡儿等饲草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据调查,全旗有5.76亿公斤的可利用农作物秸秆,密度较大可利用的锦鸡儿120万亩,搞好加工利用可以解决很大一部分饲草来源问题,即能缓解舍饲圈养对饲草需求,又能解决单一的从草原获取饲草的现状,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一)传统养殖思维固化,饲养观念转变难。饲养方式上,全旗仍有一定数量肉牛养殖户还停留在以数取胜的低效养殖思维,对肉牛改良和舍饲圈养养殖效益认识不足,没有看到改良和舍饲后带来的经济效益;饲料配方上,主要以粗饲料为主,没有做到精细搭配、营养均衡,存在膘情不好、发情不稳、繁殖率低、出栏时间周期长、效益不高等现象;疫病防治上,部分养殖户未实行舍饲圈养,仍采取传统的放牧方式,疫病的防控难度大;养殖观念上,数量为王的传统养殖观念,促使很多农牧民更偏向算数量账,不算效益账。以那顺布和家为例,3个月的改良犊牛可以卖到8000元,2年的传统肉牛最多能卖到6000元,养殖改良的肉牛每年经济效益是养殖传统牛的近3倍。养殖同等数量的肉牛,走改良舍饲路子的收益几乎是传统放牧路子收益的3倍。
(二)科技支撑力度不够,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技术推广应用难。冷配技术人员不足,影响改良技术推广应用。全旗有161个行政嘎查村,474个自然村。全旗年配种4万多头左右,专业技术人员110人,年人均360多头,技术人员冷配工作任务繁重。同时现在年轻人受传统观念影响,不愿意学习肉牛改良技术,冷配技术人员后续乏力,制约着肉牛改良工作的推广。目前我旗尚没有专业的肉牛改良公司,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肉牛改良技术的推广应用和肉牛改良技术的提升。
(三)企业运作能力欠缺,知名品牌打造难。目前,xxxx肉牛存栏量11.8万头,已经具备实现产业链的规模,但因缺少高水平的牲畜屠宰加工企业,没有活畜交易市场,肉牛产业链不全,更多依靠经济人收购外销,不能够实现肉牛养殖效益的最大化。xxxx成功注册了“巴林牛肉”地理标识品牌,但现有的企业大多只是进行低档加工,生产的产品档次较差、价格较低,市场推广运作能力不足,影响我旗优质肉牛品质价值的体现,阻碍我旗“巴林牛肉”品牌迈向更宽广、更高端市场的步伐。
(一)着力转变饲养观念。加大肉牛改良和舍饲圈养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农牧民逐渐认识、接受肉牛改良,转变饲养观念、改进饲养方式、改善饲喂现状,促进肉牛产业提质增效;重视拓宽广大农牧民视野,带领一批有胆识、有魄力、想干事的农牧民走出去“取经”,通过去肉牛产业发达地区、周边先进地区考察学习,用现代的养殖理念、良好的养殖效益引导农牧民转变传统肉牛养殖观念。
(二)强化科技支撑作用。一方面,大力扶持、引进龙头企业,坚持引、育、联并举,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引联重组等措施,鼓励外地和本地经济组织和个人兴建养殖、加工、营销等龙头企业,积极挂靠周边地区有规模的龙头企业,引进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强的企业,延长肉牛养殖产业链条,提高“巴林牛肉”品牌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强农牧民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肉牛改良和养殖技术水平。通过开办技术培训班、进村培训、现场观摩等方式重点培训有从事肉牛业产业愿意的农牧户,确保养牛户尤其是肉牛舍饲养殖大户在肉牛冷配改良技术上的能够独立完成能力,特别要重点培养一批年青一代肉牛养殖、改良技术能手。
(三)强化政府服务引领作用。政府相应要在建设配套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良种繁育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饲料生产供应服务体系,建设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扩充畜产品加工服务体系等方面做好服务引领工作,为广大肉牛养殖农牧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解决农牧民面临的养什么、怎么养、怎么卖的实际困难。同时,加大对肉牛养殖户的棚圈、青贮窖、饲草料加工机械、人工草地建设等方面投入和扶持力度,改善养殖户的基础设施条件,用畜牧业扶持政策引导畜种调整,实现肉牛品种的改良和舍饲圈养的推广。
(四)强化草业先行。大力发展草产业,继续推行储草积分奖励机制,鼓励草业生产,扩大饲草饲料来源。积极推进“粮改饲”工作,继续扩大青贮饲料种植面积;转变秸秆利用方式,加大玉米秸秆的黄储力度,提高农区半农区秸秆利用率。同时通过实施人工种草(紫花苜蓿为主)、禁牧舍饲提高天然草场刈割利用率、发挥锦鸡儿灌木资源作用,加大饲草转化力度,多渠道储草备草,为肉牛舍饲圈养,提供充足饲草供给。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470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