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对教学过程进行详细规划的一种教学设计材料。在撰写教案之前,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和研究,确保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开始编写教案,以下是一些范文供你参考。
地理七年级教案粤教版篇一
2.了解国家的分布,世界上和最小的国家;。
3.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4.了解中国的国际交往,浙江省主要的友好省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世界三大宗教及居民和国家。
2.教学难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三、教学准备。
《世界政区图》、世界各地的录像、中国的国际交往图。
四、教学过程。
(一)语言与宗教:(参考《人文地理》宗教篇)p.20。
1.语言。
(1)语言是区分民族的主要标志;。
(2)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其次是英语;。
(3)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汉语、英语、俄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
2.宗教(社会现象)、
(3)伊斯兰教:起源于公元前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西部,盛行于西亚、北非、南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印度尼西亚、中国称回教及清真教)。
(二)国家和地区:
2.面积的国家是俄罗斯(s=1710万k2);。
3.面积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s=0.44k2);。
4.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人口12亿;第二是印度,人口9亿多;。
5.人口最少的国家是梵蒂冈,只有1000人左右。
(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发达国家:工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高,经济发达;。
(1)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2)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
(3)发展中国家:历曾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独立后经济发展虽然快,但经济实力薄弱。
a.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
b.不少发展中国家是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产品销售市场,
(四)国际交往:
1.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五项基本原则):
(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2)互不侵犯;。
(3)互不干涉内政;。
(4)平等互利;。
(5)和平共处。
2.友好省州:
(1)1995年底中国与15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友好省州:浙江省—美国的新泽西州、澳大利亚的西澳大利亚州、日本的静冈县;。
(3)姐妹城市:杭州市—日本的岐阜市、菲律宾的碧瑶市、美国的波士顿;。
(4)绍兴市—日本的福光町、芦原町。
(五)小结。
佛教。
1.宗教_。
伊斯兰教。
发达国家。
2.世界国家和地区。
发展中国家(中国)。
3.作业布置:
作业本:第二节。
填图册:p.2、3,
课本p.3,p.6想一想、议一议。
地理七年级教案粤教版篇二
一、通过读图使学生了解美国的位置、领土组成、行政区划和居民构成等基本情况,了解美国工农业生产的特点,掌握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工业分布和主要城市。使之认识美国是世界上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二、通过读图分析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联系、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读图能力。
三、通过学习美国国内种族不平等和贫富悬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反对种族歧视的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教学重点。
农业和工业的生产与分布同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工业和主要城市的分布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美国工业区和主要城市分布图、美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图、有关景观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加拿大和美国都是北美地区经济发达的国家。它们在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条件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差异也是明显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美国的知识。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美国的国旗由13条红白相间的横条和50颗五角星组成,通常称为星条旗。它象征美国由最早独立的13州发展到今天的50个州。美国的国旗反映了美国的建国历史和领土组成。它反映了美国领土扩张的过程,它反映了美国把领土从大西洋逐步扩张到太平洋沿岸以及海外的过程。它还反映了印地安人受苦受难的过程,其领土的扩张史也是印地安人的血泪史。
【引导读图】读美国政区图,找出太平洋、大西洋、墨西哥湾、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群岛,
说明美国领土的范围和海陆位置。说出美国本土和阿拉斯加、夏威夷群岛的经纬度位置。
【学生回答】(略)。
【板书】第二节美国。
一、美国的领土组成,50个州和1个特区。
【引导阅读】阅读下文:美国居民的种族和民族构成相当复杂,其中欧洲白人移民的后裔占绝大多数,还有占全国人口11%的黑人,他们是被贩运来的非洲黑奴的后裔。美国的黑人原主要分布在南方,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而后逐渐迁往北方并进入大城市,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服务性工作,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仍然受到歧视。印地安人是美国原有的居民,由于惨遭殖民者的杀害,人口大量减少。目前所剩的130多万人也只能生活在荒凉的特别划定的区域内,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美国的华侨和华人约有80万,主要居住在西部的太平洋沿岸和纽约,华侨对美国西部的开发曾作过重大的贡献,在美国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美国是世界上的移民国家,世界上有100多个民族的后裔生活在美国,他们带来了各国的技术和传统,互相交流、吸收,共同建设了美国这块土地。
从上文,你可以看出什么?(分小组讨论,由代表发言,全班评议)。
【教师小结】美国是一个种族之间存在着不平等和种族歧视的社会。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板书】二、多民族的国家和种族间的不平等。
1.欧洲移民及其后裔为主的多民族国家。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美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城市人口比重大。东北部人口稠密,西部山区人口稀少,70%人口居住在城市。东北部地区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区是世界上的人口密集区和城市带。
【承转】人口的分布与经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分布又有了新的变化。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美国人口最初集中在大西洋沿岸东北部地带。随着北部和西部的开发,人口曾较大规模地从南方移向北方,从东部迁往西部。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出现了从传统的工业集中的东北地区向南部和西部新兴工业区迁移的趋势。说明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使工业分布不断变化,使人口随之迁移。
【板书】2.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承转】美国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自然条件是一个重要条件。我们观察一下美国和加拿大哪个国家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更为有利。请同学们从位置、气候、地形、河流水文等方面与加拿大做一个对比。然后每个小组由一位同学说明本小组的意见,再请一位同学对全班的发言进行小结。
【学生小组发言和学生小结】(略)。
【教师小结】美国本土在温带和亚热带,东西两侧均濒临海洋,使美国气候既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又有多样性的特点。同加拿大相比,其热量条件优越的多。另一方面这里的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水热条件配合的好。对农牧业生产十分有利。这里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在美国落基山以东地区年降水量均在500毫米以上,水分条件也可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美国三面临海,尤其东西两侧均为浩瀚的大洋,而且多曲折的海湾,由于纬度位置比加拿大低,港口终年不冻,为其提供了比加拿大更为有利的海运条件。沿海地带受海洋影响比较大,气候温和湿润、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使之成为美国城市密集、工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像大西洋沿岸、太平洋沿岸、墨西哥湾沿岸等。
地理七年级教案粤教版篇三
6.组织学生先独立完成课本p10活动4,然后让3名学生说说自己的答案和做题思路,大家评判补充。
(1)青藏高原纬度较高,但是气候寒冷。(地形因素,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2)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
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纬度位置:海南岛纬度低,气温高;而黑龙江省北部,纬度较高,气温低)。
(3)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较湿润。(海陆位置:二者虽同处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但新疆塔里木盆地位于大陆内部,距海较远,降水少;而北京位于大陆东岸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地理七年级教案粤教版篇四
学习目标:
1、准确说出地球的形状,学会运用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2、认识地球仪,能在地球仪上准确找出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3、了解赤道、纬线、纬度的定义。
4、分析掌握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明确南北纬度、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5、根据所给出的纬线图准确说出某一点的纬度位置、南北半球位置及所在的纬度区位置。
学习重点:
1、了解赤道、纬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南北半球的划分。
学习难点:
掌握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并能准确说出某一点的纬度位置、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及纬度区。
学生自学。
学习任务(一)自学课本14—16页地球的形状部分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说出地球的形状。
2、利用图中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比较出不同之处,提出疑问并记录。
组间:以各组代表为代表交换各组记录,作出汇总。并互相解答。
学习任务(二)自学课文第16—17页地球仪部分思考回答:
1、什么是地球仪?
2、在地球仪上准确指出地轴、南北两极、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极圈、北极圈、经线及纬线。
3、说出赤道、纬线、纬度的概念,南北纬度的是如何划分的,南北纬度各用那个字母表示。
4、观察“纬线与纬度”图分析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填下表。
纬线(圈)。
形状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长度的特点。
纬度的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相同度数的区分。
零度线的确定。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地理七年级教案粤教版篇五
【教学工具】相关地图和图片。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了东亚,从东亚继续南行,我们将到达哪个区域?东南亚。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区域——东南亚。
(板书)第九章东南亚。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在东亚政区图上,找出东南亚的最北界,再找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的“中南”是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
(读图并提问)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老、缅);。
中南半岛上有哪几个国家?马来群岛上有哪几个国家?
内陆国(老)。
世界上的群岛国家(印尼)。
根据地图大家比较一下东南亚所处的地理位置与东亚相比有什么不同?(东南亚位与低纬,南纬10°和北纬25°,东亚位于中纬),赤道横穿哪些国家(印尼)?这说明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什么温度带?(热带)。
(板书)一、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读图提问)从东南亚向东西南北行进分别是哪些大洋或大洲?
(北:欧亚大陆南:澳大利亚东:太平洋西:印度洋)。
(讲解)东南亚位于南北两个大陆,东西两大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板书)二“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1、世界海运,航空运输枢纽。
展示“马六甲海峡航海图”阅读介绍马六甲海峡航海图的小字。
(提问)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板书)2、“马六甲海峡”
展示“东南亚地形图”
(读东南亚地形图并填图)中南半岛的地势如何?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北高南低。知道学生用笔画(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
展示“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图几三角洲图”,指图讲解:
这些河流上游流经山区的河段,切割作用显著,河谷是横剖面v字形,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土质肥沃的三角洲。湄公河平原是东南亚的平原,是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地区。
(板书)三、地形的基本特征。
1、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讨论为什么大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
(总结)自然条件限制人类生活。人类和自然息息相关。
展示东南亚地形图,简要介绍菲律宾的马荣火山,继续分析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
(板书)2、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山岭很多,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提问为什么马来群岛多火山?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火山对当地人民有什么影响?
虽然火山爆发会给附近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但由于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们都愿意到这里耕种,造成了爪蛙岛的地少人多,人口稠密的情况。(引导学生看问题应该一分为二)。
(总结)。
(复习反馈)。
地理七年级教案粤教版篇六
:由此可见,这种用曲线的弯曲变化来反映一个地方的气温变化情况的图就是气温曲线图,它能更直观地反映出气温在一天或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学生经过回忆,思考,先后回答出:
1、了解了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知道了气温有最高值和最低值。
3、会计算气温的平均值。
4、学会了怎么读气温变化曲线图。
下面,我就想来考考大家,看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了,我们自己动手来绘制一幅气温曲线图。
大屏幕投影:画一画比一比。
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可相互讨论,商量,教师可在下面进行适当地引导、指点,然后绘图,最后,各小组选出一到两幅画得比较好的图放到屏幕上投影,让大家进行点评,这样可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地理七年级教案粤教版篇七
教师引导读图并提问,这是一张什么图?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够回答出来。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提问:世界的气温是怎么分布的呢?有什么规律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要先学会读等温线图。
引导学生读书上图3、16,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等温线?它与我们以前所学的等高线有什么不同?
2、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等?
3、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
4、等温线的稀疏与气温差之间有什么关系?
5、在等温线闭合处,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等学生答出这些问题后,再回到“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等温线,并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等温线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纬线有什么关系?
(经过小组讨论思考,学生可以答出: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并且,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不平直,等温线会发生弯曲,这说明除了纬度会影响世界气温的分布外,还有海陆的分布也会影响气温的分布)。
3、在炎热的赤道附近的高山上,可不可能有终年不化的积雪,为什么?
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还不太熟悉,教师先引导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气温受海拔的影响,比如,我们爬山的时候,会感觉爬到山顶就很凉爽;夏天,人们愿意去城市郊区附近的山地乘凉,然后再引导学生看看书上的图3、18,并根据有关的提示,计算出该座山顶的气温应该是24℃。所以说,在同一座山地,海拔越高,气温降的越低。即使是赤道附近的山地,只要海拔够高,山顶也可能终年白雪皑皑。
地理七年级教案粤教版篇八
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地理七年级教案粤教版篇九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讨论、比较,然后经过整理,可能得出以下结论:
1、图的纵坐标都是表示气温,横坐标都是表示时间。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数值约为31℃,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大概4时左右,数值约为24、5℃。
3、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约为24℃,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约为—6℃。
4、图中的曲线形状都是中间向上隆起,呈波峰式。(当学生得出这个结论时,可趁势引导他们得出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谷式,这是判读气温曲线图的要领之一)。
5、可以间接得出的结论是:通过计算,可以知道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就是日较差,约为6、5℃;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年较差,约30℃。
(学生在经过这样的自己分析读图,讨论整理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
地理七年级教案粤教版篇十
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
2、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
3、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的特点。
4、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二)能力目标。
1、运用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个要素对美国农业分布的影响。
2、运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以及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
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美国对世界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教学重点。
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二)难点。
1、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3、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突破。
1、利用地图说明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
2、利用图表等资料,说明美国的工、农业生产特点以及种族的构成。
3、使用美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图,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4、利用数字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5、使用柱状图和有关数字资料,引导学生讨论、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世界政区图、美国的地形图、美国的气候图、美国的农业带(区)图、美国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图、美国的矿产资源图、相关图片、课件等。
(二)学生准备。
地理填充图册、地理图册,收集华人对美国的贡献的材料和美国工业品的品牌等。
四、教学步骤。
(一)第一课时。
一、移民国家。
1.导人新课。
创设情景:请大家先看一段录像(播放美国街头-队伍录像片段),看看在美国的普遍居民中,都有哪些肤色的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说明美国是一个由各种人种构成的移民国家。)。
总结:美国建国只有200多年,居民都是由各大洲移人的,所以说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板书:移民国家。
2.你所熟悉的美国名人中,哪些人是其他国家或大洲移民的后裔?(华盛顿:美国人。爱因斯坦:德国犹太人。杨振宁、李政道:中国人。乔丹:非洲人。)。
3.阅读教材81页图9.2“美国的人种构成饼状图”,看看在美国什么种族的人口最多?(白种人占84%,最多;其次黑种人占13%;其他占3%。)。
4.阅读教材81页2题中印第安人、黑人和华人的对话,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对话反映了美国社会存在着一个什么问题?对此谈谈你自己的感想?(在美国社会中,黑人、印第安人和华人在政治、工作、生活中受到不公平待遇,即美国存在种族歧视问题。美国政府总是以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而自己国内的种族歧视问题却始终解决不了。)。
板书:种族歧视。
5.情景教学。
(1)展示唐人街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展示华人在美国工作、生活的资料。
等;航空领域有第一位华裔太空人:王赣骏。)。
板书:华人的贡献。
二、农业地区专业化。
1.导语:要了解美国的农业状况,首先来了解美国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其中决定气候条件的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
2.展示世界政区图。
观察地图,说说美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临国位置。(美国位于西半球的北温带,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西南与墨西哥相邻,北临加拿大,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除了本土外,美国海外的两个州分别位于什么位置?属什么温度带?(阿拉斯加,位于北极圈附近,大部分属北温带,少部分属寒带。夏威夷,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热带太平洋地区,属热带。)。
4.展示美国国旗。
问:你知道美国国旗的含义吗?(美国国旗的左上角蓝色星区内,一共有50颗白色五角星,他们分别代表美国的50个州;星区以外还有13道红色白色相间的条纹,他们又代表美国最初独立时的13块英国殖民地。)。
5.展示美国的气候图。
引导:美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三面环海,对气候影响非常大。大家观察图,看看美国有哪些气候类型?最主要的是哪种?(温带大陆气候、亚热带温润气候、温带海洋气候、高山气候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带大陆气候。)。
6.展示美国的地形图。
同学们,从图上找出阿巴拉契亚山脉、洛杉矶、科迪勒拉山系、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和五大湖。
为平原,东部为低矮的高原。其中,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
7.引导。
由纬度位置可以推测到光热资源。
由平原面积可以推测到耕地资源。
地理七年级教案粤教版篇十一
熟练掌握在不类型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导入】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这节课我要讲的内容是:“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活动。
【讲授】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一)复习:在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二)授课:
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通过电子白板演示)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方”。
情况1: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时,我们可以按照一般地图辨别方向的方法来辨别方向。即“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情况2: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没有指向正上方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辨别方向(出示实例,边分析边讲解)。
2、例题一(电子白板演示某学校平面图)并向学生说明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确定方向:
(1)确定中心地点。
(2)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与指向标相对应的'十字坐标,按指向标方位标注东西南北。
(3)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例题二、通过给陌生人指路的事例来加强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1、如果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按一般地图来辨别方向。
2、平移指向标。
3、旋转地图法(即把指向标地图转化成一般地图)。
地理七年级教案粤教版篇十二
1、根据图说出中国人口总数和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通过录像说出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
2、能通过调查表和国家有关人口统计表,说出中国人口素质低、即将面临人口老龄化、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与农村人口多于城市的现状。
3、根据调查表分析人口与家庭经济生活关系,分析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
4、根据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5、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明确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
人口与经济发展、环境的关系。
谈话法,图示法,讲授法。
录像机、投影仪、板图。
一、中国人口分布特点(上节课内容)。
二、中国人口的特点。
三、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地理七年级教案粤教版篇十三
能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能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联系实际区别天气与气候。通过对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分析学生学会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解答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增强自身应对变化多端的天气的防护意识,进而增强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意识。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问题导向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对比法、综合分析法。
课时:1课时。
教具使用: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
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请首先请两位同学表演场景对话,让学生们注意观看。
场景对话如下。
小明:天可真热啊,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我都快中暑了。我真想去北方避暑。唉,对了,我的好朋友小亮,他家搬到了黑龙江的齐齐哈尔,那里肯定很凉快,不如我去他那里避一避暑。对,我得赶快给他打电话。喂,你好!是小亮吗?我是小明。
小亮:你好你好!小明,好久不见了,你还好吗?
小明:好什么呀!天太热了,我都快中暑了,上海这一个星期持续高温,每天气温都在35℃以上,这不,我给你打电话,想去你那里避暑。
小亮:你可千万别来,我这里一连下了三天大雨,电闪雷鸣,树被风吹断了,铁路让洪水冲垮了。
小明:那可怎么办呢?要不等天好了,你给我打电话吧。
小亮:打电话多费钱啊!我们去看天气预报吧。
小明:对啊,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天气早知道。我们现在就去查看天气预报。
师:谢谢两位同学的表演,是啊,天气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天气的知识。
新授:
(一)天气与气候。
师:多媒体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的图片,请学生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内容。
生:回答。
师:天气就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通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词语描述,此外还有冰雹、沙尘暴、台风等。(图片展示)。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优秀教学设计《多变的天气》。
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时间短,变化快。(即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差别很大,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不同。)。
师:天气在短时间内是经常变化的,那么气候有什么特点呢?谁能说说我们当地的气候呢?
生:回答。
师:气候与天气恰恰是相反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特点:具有相对稳定性。例如:我国的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多年都是这样。
问:你能总结一下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吗?(学生分四组讨论,回答)。
生:小组代表发言。
师:总结发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优秀教学设计《多变的天气》。
接着,教师多媒体出示一组和天气或气候相关的描述,让学生判断出该描述是天气还是气候。
1.今天风和日丽。
2.昆明四季如春。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东边日出西边雨。
5.我们这个地方常年很少下雨。
生:回答。
师:
(二)天气及其影响。
师:(课件播放各种天气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图片,了解天气对我们的影响,给学生直观的印象。)。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优秀教学设计《多变的天气》。
师:如果我们能预知明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会有很大帮助的。那么我们从哪里会预知明天的天气呢?学生回答天气预报,引出话题二。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谈天论气话预报。
师:同学们你们日常生活中都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天气的呢?
生:回答。
师:是啊,随着科技和媒体的发达,我们了解天气的途径越来越多,正如同学们所说: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都是我们了解天气的途径。
师:那么,天气预报又是如何产生的呢?通过这幅图大家会有所了解。多媒体展示天气预报的产生过程。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优秀教学设计《多变的天气》。
师: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天或几天中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的情况,我们先来看看风的符号吧。出示幻灯片。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优秀教学设计《多变的天气》。
在天气预报中常常还可以看到卫星云图,卫星云图可以分析哪些地方是晴天、有雨或者阴天。
师:带领学生认识卫星云图。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优秀教学设计《多变的天气》。
为了读懂天气预报,通常用专用的符号表示天气状况,天气符号一般与城市名称一起出现,我们一起来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
地理七年级教案粤教版篇十四
(一)、学习目标:
1、说出亚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与其他大洲之间的界线。
2、亚洲的位置特点。
(二)、重点:亚洲的位置特点。
(三)、预习:
活动自学2—3页“世界第一大洲”部分内容。
1,读图6、1,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
(1)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位置;
(2)亚洲在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2,读图6、2,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亚洲周围的大洋,说出它们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
(2)找出亚洲周围的大洲,说出它们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
3,想一想,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提示:(1)读图6、3,比较亚洲与其他六大洲的面积;
(2)在图6、2上,大致计算亚洲所跨的`维度范围;
(3)在图6、1上,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4,通常,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6个地区。读图6、4,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位于哪一个地区?这一地区中有哪些国家?
(2)其他地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一)预习交流:
(二)典型例题:
1、亚洲东临_________洋,南临_______洋,北临_______洋、
2、人们通常按,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中国位于_________地区、
3、从东西半球看,亚洲主要位于___半球,从南北半球看。
亚洲主要位于___半球。
4、亚洲东北以_______与北美洲为界,东南与_________相望,西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与欧洲为界,西南以__________与非洲为界。
5、亚洲面积在七大洲中排第。
(三)归纳总结:学生谈收获。
(四)学效检测:
1、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是()。
a南极洲b非洲。
c大洋洲d亚洲。
2、亚洲绝大部分位于:()。
a南半球、东半球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d北半球、西半球。
3、同时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洲是:()。
a亚洲b欧洲c非洲d北美洲。
4、按地理分区,中国地处哪个地区:()。
a南亚b北亚c东亚d西亚。
地理七年级教案粤教版篇十五
1、掌握南亚的范围,理解“南亚次大陆”与“南亚”的区别;能在地图上填出南亚的主要国家和主要的城市。
2、通过读图知道南亚的位置,在图上能够找出主要半岛、岛屿及临海。
3、知道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和南亚地区的宗教。
4、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的概况,并能在图上填绘。
5、根据南亚一年中风向的变化图,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能够根据柱曲图分析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关于南亚“概述”的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了三个问题。突出南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特征。从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首先教材从《西游记》的故事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课堂读图练习,了解南亚国家的组成、相对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悠久的历史”一段,使学生了解本区有悠久的历史、曾受长期的殖民统治,为了解南亚的语言、人种及经济发展的现状作一个铺垫。了解南亚宗教组成的复杂性及恒河对印度教徒的重要性。
“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是本节)的重点之一。文章用简单的概括,点明了南亚的地形与河流特征,应让学生掌握三大地形区的位置、主要特征,两大河流的位置、源地、流向和归宿,了解南亚次大陆的概念。
“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是南亚的又一重点。课文以孟买为例,从气温和降水量两方面说明南亚季风气候的特征,并通过南亚1月和7月的风向变化示意图讲解南亚季风气候成因,说明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同时讲解热带季风气候为当地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及人类采取的应对措施。课文同时还指出南亚作为一个广大的地理单元,各地降水情况有很大的差异,还有其它的气候类型。
关于南亚“概述”的教法建议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两节区域地理内容,可以利用一般的分析区域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到人地关系,步步深入地研究。在学生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特征后,落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学习方法可以采用讨论法或指导作业方式;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季风气候的成因,可以用电脑动画解决;同时为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应提供大量的景观图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南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有其独特之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本的插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突出当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本节课的引入可从放映《西游记》片段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然的想从知其一到想知其二,接着引入南亚的宗教。对于南亚的历史发展,从地理角度侧重于当地的语言、人种构成,进而为后面了解印度的经济发展特点打下基础。建议采取谈话法。
利用《南亚的国家和地区图》,用讲解法与读图分析法,培养学生阅读区域图的能力。
对于南亚的地形与河流,建议采用指导—作业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南亚分层设色地形图》或动画演示进行讲解、总结归纳地形特征。
注意:南亚自然地理特征独特性,是因为位置的独特性。喜马拉雅山的作用具有两方面:对冷空气的阻挡,形成广泛的热带气候;对湿热空气的阻挡,形成了大量的地形雨。由于南亚地理位置,形成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只需要通过读图使学生了解季风气候的表现和特征就可以了,不要增加深度。
关于“概述”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疑点】南亚与南亚次大陆
【教学工具】南亚地形图,南亚景观图片,南亚政区图
【教学过程】
(板书)第十章 南亚
第一节 概述
(板书)一、悠久的历史
(提问)历史课学过有关本地区的内容吗?你知道本地区大多数国家第二种语言是什么吗?
(学生读书回答)
(提问)阅读下面材料,你认为导致冲突的原因是什么?(宗教、领土之争)
(讲解)该地区宗教复杂。是印度教与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教的圣地是哪里?(恒河沐浴的景观图片)
(承转)南亚到底指哪里?有哪些国家呢?
(板书)二、南亚的范围
(提问)学生读图(南亚范围图)回答
南亚有多少国家?哪些是内陆国、临海国、岛国?
找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和地区(教师引到我国与克什米尔地区相邻,克什米尔分属于印巴两国,其内容可以适当补充)。
(学生活动)在空白图上填出主要国家及首都名称
南亚大部分在什么纬度之间?(南亚大致位于10°—30°n之间,绝大部分地区以热带气候为主)。
南亚大体在什么山脉与什么大洋之间?(位于喜马拉雅山与印度洋之间—“背山面海”)
我们有时将本区称作“南亚次大陆”,它与南亚有何区别于联系?你知道为什么这样称呼吗?(“南亚次大陆”指南亚的大陆部分包括六个国家,由于世界最高大的喜马拉雅山在本区的北部,好像将本区从亚洲各离开了)
(承转)南亚的北部是山脉,其它地区地形如何?引导学生读南亚地形图,提问:
1、南亚地形可分为哪三个主要部分?
学生读图回答,教师补充讲解个地形区的特征
(板书)三、三大地形区与两大河流
1、三山:
北部———高大狭长的喜马拉雅山
中部———广阔的恒河平原
南部———起伏和缓的德干高原
2、两河:
发源地
流经地区特征
流经主要国家
注入海洋
恒河
喜马拉雅山区
广阔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印度、孟加拉国
地理七年级教案粤教版篇十六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认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树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保护传统聚落的意识,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1、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自学、读图比较,小组讨论等活动,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运用地理的眼光看周围的事物。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分析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泉州景观图引入新课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观赏
利用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从宏观上对城市有一个感性认识,为下面的交谈铺垫。
一、乡村和城市
1、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主要差异引导学生分析城乡景观差异
展示不同地区的乡村景观图
2、聚落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
与同学交谈或与老师交谈读图:比较不同地区乡村的景观
阅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将相关知识用直线划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易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出来,学生在交谈中掌握新知,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到“即使同样是乡村,不同地区的景观也是不一样”。
通过阅读将所学知识落实到书上,以达到巩固的效果,同时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分析文字的能力,学会从文章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二、聚落与环境
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提出问题:三明聚落的形成因素?2、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举例,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运用已学的人口分布知识判断聚落的集中分布地
思考、回答
选择感兴趣的民居阅读、讨论:各地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由学生共同选择几个代表性民居分析
利用旧知识做铺垫引出新知识,降低学习的难度。利用乡土地理作为分析问题的载体,可培养学生会用地理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
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能力选择,扩大知识面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交流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讲述聚落的发展组织学生对有关四合院的问题进行讨论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加强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意识了解聚落的`发展学生活动:
1、讨论
2、小记者采访
3、小记者小结
让学生知道事物在不断变化
树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
地理七年级教案粤教版篇十七
1.初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
2.初步让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的手段与途径,让他们了解学习地理并不难,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能,就能获得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进而发展地理意识与创新精神。
3.认识到地图对于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初步掌握地图各要素的判读与使用。能够完成要素齐全的学校平面简图。
4.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应用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七年级学生的感受和知识积累中,已经积淀了大量的地理知识,为地理课程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直接经验和知识、技能储备。特别是相关学科知识的提升,也为地理课程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对过去的探求和未来的关注更为主动,地理课程在初中单独设立便自然而又必要了。
七年级学生对地理的感受往往是以众多的、饶有兴趣的、缺乏联系的“知识点”构成的。他们能够说出许多连老师也未听说过的奇闻趣事,却很少关注其中的联系和规律。也就是说,他们的地理知识,起于兴趣,仍止于兴趣,这正是地理教学中应该体现的教师的价值所在:将学生的兴趣导向对规律的探求,在规律的探求和应用中,激发更高的兴趣。
本章是初中学生接触地理的第一课,此时学生对本学科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很高的期望值,如果此时我们能够满足这种好奇,达到学生对学科的高期望,将对今后的教学和学生的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务必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以生动、有趣的内容,活泼、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变好奇为探究,化期望为参与。
学生大脑中存在的疑问本身就千奇百怪,富有想象力和吸引力,如果能很好的利用,便可化疑问为资源、化想象为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保护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大胆参与,说出自己的疑问,为教学创造和谐却又充满问题的情境。
课堂教学中建议多为学生创造说和做的机会,将课本提供的内容作为学生发散思维的线索,使其畅所欲言,感受地理知识的丰富多彩和重要价值。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
本节内容在教材的第2-5页。
本节教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初步了解身边的地理知识,产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解开地理之谜、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生产建设、地理与风土人情。
知识与能力。
地理问题,培养学生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和发展的地理知识。使学生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图完成活动要求,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阅读材料理解社会生产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联系实际列举出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有关的现象。通过仿照举例活动来进一步认识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生产的原因。列举出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由此而形成的不同风土人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环境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明白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启发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所知所想。
教学突破。
关键是让学生通过事例认识到地理知识在各个方面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建议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及师生间互动来实现教学目标。
1.给学生提供一些搜集地理资料的途径,如图书馆、网络教室等。2.将学生分组,以便课堂活动。
3.布置学生搜集一些与课堂活动有关的图片。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一些老师布置的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地理图片。
本节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1.导入新课。
2.提出一些地理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列举与生活、生产建设以及风土人情相关的地理知识。
学生活动1.激发学生求知欲。
2.思考问题,并出示自己收集的图片并提出问题。3.通过事例亲身感受地理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地理知识就存在于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地理学科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常识性和知识性学科。地理是一门很有意义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拥有丰富的地理知识是一个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一、解开地理之谜二、地理与日常生活三、地理与生产建设四、地理与风土人情。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1.调查住家附近的商场是如何选址的,归纳其选址所考虑到的因素。将调查结果撰写一篇小论文。
2.家里都有产自哪里的工业日用品和农产品?
随堂练习设计。
个性练习设计。
1.新疆有句俗语:“早穿棉,午穿纱”。你知道其中的含义吗?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节课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所以对课本中的知识点不强求学生掌握。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对地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愿意主动接触地理知识,形成探索地理的观念。
补充资料。
地理七年级教案粤教版篇十八
1、了解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2、识记地球的真实形状和大小。
3、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通过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仪,教学挂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新课导入:展示地球的卫星照片,启发学生认识地球形状的热情。
2、阅读课本第3页,了解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分几个阶段。
(讲述)自从人类产生开始,人们对于地球的形状的探索就从没有停止,在古代的早期,由于受视线所限,人们以为地球是平的,所以有“天圆地方”之说。后来,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可能是圆的,于是出现了“浑天说”。
板书:
1、认识过程:古代:天圆地方-浑天说
近代:麦哲伦环球航行
现代:人类进入太空,精确反映地球的性状
(讲述)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这是近代属于第二个阶段,它虽然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不能精确的反映地球的性状和大小。到了现代,人类进入太空,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测得地球的性状和大小。
板书:
2、地球的性状:不规则的球体
阅读第5页地球图,找出三个半径和周长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大小:半径:
周长
(总结)通过人们的测量,认识到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不但两极和赤道长度不同,即使两极也不对称,北极大约比南极长40米。因为相差比较少,所以当缩小到地球仪大小的时候,就可以看成一个正球体了。
描绘地球示意图,标出各种数据阅读课本,相互讨论,分成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
看课本的插图,讨论什么是天圆地方和浑天说。
阅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了解麦哲伦对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贡献,这属于第二个阶段。
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够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例如:远方驶来的帆船,月食等。
讨论找出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周长——4万千米。
地理七年级教案粤教版篇十九
(一)、学习目标:
1.亚洲的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名称及其分布。
2.亚洲的河流分布及主要河流名称。
3.亚洲之最。
(二)、重点: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三)、预习:。
活动自学4—6页“地形和河流”部分内容。
1.读书上第4页图6.5。
2、看书第6页图6.7和6.8。
说出亚洲地势东西方向变化和北美洲地势东西方向变化的不同点?
3、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峰。
(2)世界最高的大高原。
(3)亚洲最大的平原。
(4)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
(5)世界最深的淡水湖。
(6)世界陆地最低点。
(7)世界最大半岛。
(8)世界最大群岛。
(一)预习交流:
(二)典型例题:
地理七年级教案粤教版篇二十
(一)、学习目标:
1.说出亚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与其他大洲之间的界线。
2.亚洲的位置特点。
(二)、重点:亚洲的位置特点。
(三)、预习:。
活动自学2—3页“世界第一大洲”部分内容。
1,读图6.1,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
(1)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位置;
(2)亚洲在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2,读图6.2,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亚洲周围的大洋,说出它们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
(2)找出亚洲周围的大洲,说出它们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
3,想一想,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提示:(1)读图6.3,比较亚洲与其他六大洲的面积;
(2)在图6.2上,大致计算亚洲所跨的维度范围;
(3)在图6.1上,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4,通常,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6个地区。读图6.4,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位于哪一个地区?这一地区中有哪些国家?
(2)其他地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一)预习交流:
(二)典型例题:
1、亚洲东临_________洋,南临_______洋,北临_______洋.
2、人们通常按,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中国位于_________地区.
3、从东西半球看,亚洲主要位于___半球,从南北半球看。
亚洲主要位于___半球。
4、亚洲东北以_______与北美洲为界,东南与_________相望,西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与欧洲为界,西南以__________与非洲为界。
5、亚洲面积在七大洲中排第。
(三)归纳总结:学生谈收获。
(四)学效检测:。
1.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是()。
a南极洲b非洲。
c大洋洲d亚洲。
2.亚洲绝大部分位于:()。
a南半球、东半球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d北半球、西半球。
3.同时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洲是:()。
a亚洲b欧洲c非洲d北美洲。
4.按地理分区,中国地处哪个地区:()。
a南亚b北亚c东亚d西亚。
教后反思:
地理七年级教案粤教版篇二十一
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
3.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如矿产分布)对其经济带来的影响。
4.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5.了解俄罗斯的地方名胜、文化、技术方面的情况。
1.运用地图,巩固学习描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认识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将这种能力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
俄罗斯有发达的航天航空工业,这一切是建立在先进技术基础上的。由此联系到我国,我们国家要想在世界上具有巩固的地位,必须要发展科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俄罗斯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
1.俄罗斯气候成因。
2.俄罗斯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
1.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俄罗斯风土人情的'资料;。
2.相关地图、景观图片。
引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哪个国家吗?(同学回答:俄罗斯)。
俄罗斯的面积有1700多万平方公里,也是与我国接壤的国家中疆界最长的国家。既然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就会多种多样。
设疑:你想了解有关俄罗斯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学生活动:分组提出问题,把问题进行归纳、筛选,选择主要的问题。
教师小结:问题归类,确定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讲授新课:
一、国土辽阔。
课件:投影世界政区图,并让学生找出俄罗斯的位置。
教师:先让学生读图说出俄罗斯的纬度位置。
同学回答:50°n~70°n。
同学回答: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其大范围是温带和寒带气候,没有热带气候。所以总的来说,气候比较寒冷。
教师:谁能说出俄罗斯的海陆位置。
同学回答: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南临黑海、里海。陆上邻国有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隔白令海峡与美国的阿拉斯加相望。
教师:读图,找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
(同学活动)。
教师:大家还记得这是哪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吗?
同学回答:亚欧分界线。
教师:所以说俄罗斯是一个濒临三大洋、地跨两大洲的国家。
教师:再读图,看俄罗斯所跨的经度。
同学回答:20°e~180°e。
教师:俄罗斯从东到西大约跨160°经度,实地距离相差10000多千米,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国家。而我国东西距离相差5000多千米,是我国的2倍。
从图上可以看出: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的国家。
课件:投影几大国家的面积,进一步证明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的国家。
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面积:1710:997:960:937:851:768。
活动:1.读图7.45,找出北冰洋、黑海、里海、贝加尔湖、太平洋、白令海峡。
同学回答:略。
同学回答:略。
课件:点击出俄罗斯的地形、河流图。
教师提问1:看分层设色地形图,指出俄罗斯地势倾向及主要地形区。
同学回答: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是其地势倾向。自西向东有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提问2:有哪些河流,其流向如何?注入哪里?
同学回答: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伏尔加河,全长3600km,是俄罗斯最长的内流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
提问3:读图,看中俄边境上还有一条河流,是什么河?
同学回答:阿穆尔河,为中国的黑龙江,向东注入太平洋。
课件:投影完成下表俄罗斯地形、河流:
活动:读图7.46。
1.看等温线分布图,分析俄气温变化有什么规律?
同学分组讨论回答:从南向北,气温降低,同一纬度地区,大陆西部气温高,东部气温低。
2.看降水分布情况,你又能总结出俄罗斯的降水有什么规律?
同学回答:南多北少,西多东少。
教师:俄罗斯由于所处纬度较高,因此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又由于东西距离长,出现了在东西方向上的差异。东欧平原西部受大西洋的影响,气候比较温和。西伯利亚地区受极地寒冷气流影响,冬季非常寒冷,而且时间很长。在俄罗斯北部从亚洲到欧洲,亚寒带针叶林绵延很广。北冰洋沿岸是终年严寒的极地气候。
活动:试着描述雅库茨克?奥伊米亚康一带——“寒极”的气候特征。
(同学讨论)。
教师: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冬季十分寒冷,北部的雅库茨克、奥伊米亚康一带,曾达到-71℃的低温,因而有“北半球的寒极”之称。西伯利亚的冻土,深度可达几百米,在短暂的夏季,表面融化变成泥沼,能吞没货车、拖拉机等。房屋要建在深埋在土层里的高桩上,以免冻土解冻,建筑物倾斜或下沉。所有的住宅墙都很厚,都装有三四层门窗。放在露天的钢铁也会失去韧性,变得像冰一样脆,容易折断。有人说,新来的人头一次注意到自己的鼻子,鼻孔里每根毛不出一秒钟都已冻僵,每吸一口气你都能感到鼻毛弯腰。你能够“看”到自己的呼吸,更出奇的是你能够听见它变成冰。
所以,俄罗斯的气候特征是:
活动:阅读“地跨亚欧两大洲的欧洲国家”,进一步了解俄罗斯。
日本俄罗斯比较课件内容预览:
1.自然环境包括:地理位置、面积和领土组成、地形、气候、河湖、突出的自然地理现象和自然灾害;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日本和俄罗斯自然环境比较欧洲东部亚洲北部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由图可看出,人口、城市等多分布在一个国家地形较为()的地方。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是()气候,由于所处()较高,冬季气候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日本是()和()气候,夏季降水较()(多、少)。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476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