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哈佛幸福课(热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4 14:38:04
读后感哈佛幸福课(热门17篇)
时间:2023-12-14 14:38:04     小编:琴心月

读后感意味着读者用自己的语言和思维对所读内容进行感悟和表达,通过总结和归纳中发现人生经验的真谛。在读书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堆积大量的读书体会,才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读后感。1.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首先要仔细阅读全文,确保对书中的内容有全面的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读后感哈佛幸福课篇一

《哈佛幸福课》,被人称“幸福教授”的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吉尔伯特,他摒弃了有关幸福的传统观念,从科学的角度为我们上了一堂新颖生动的幸福课。

然而这部电影向我们表现的关于幸福最鲜明的观点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可以预见未来,因此,人类也就有了区别于其他所有动物的幸福感;但是,人类对于未来自己的情感预期,往往和实际有着很大的“预测偏差”。书中列举了大量怪诞的实验,引用了大量的心理学和行为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你以为中大奖可以让你幸福无比,被解雇会让你一蹶不振,但事实上,中奖的幸福感远没有你预期的那样强烈持久,被解雇的失落感也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痛苦。我们都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幸福基础值”,生活中的成就与挫折,往往只是短暂地改变我们的幸福水平。很快地,我们就会回归自己的“幸福基础值”。

那么,到底怎么才能撞上幸福呢?吉尔伯特认为,现代社会的人们拥有自主的选择权,有史以来第一次,我们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我们应当“智慧地购买”幸福,提升自己的“幸福基础值”。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所以,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

读后感哈佛幸福课篇二

今年暑假,我读了威廉.贝纳德写的《哈佛家训》这本书。这是一本传送哈佛精神的书,这本书让每个人都能沐浴在哈佛的阳光里,并从中获得成功的金钥匙。

小心翼翼的打开封皮,映入眼帘的是几个金光闪闪的打字:“三百年间,哈佛大学走出了8位总统,40位诺贝尔奖得主和60多位亿万富翁……”于是,我怀着敬仰的心情迫不及待的翻开书。啊!书中有关于梦想的感悟,有关于创新的启迪,还有关于勇气的箴言……一个个小故事讲述着一个个大道理,它让我们从一滴水里看整个大海,从一缕阳光洞见整个宇宙。它告诉我们:在前行的路上,每个人都有成为英雄的契机!

不过,不要把这些杰出的人伟大的事看得离我们很遥远,因为那些成功的人本来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的人,有的甚至还不如我们。为什么这么说呢?《改变了孩子一生的选择题》向我们讲述了:有三个人,a笃信巫医,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睡到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一公升的白兰地,曾经吸毒;c曾是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习惯,热爱艺术,偶尔喝点酒,年轻时从未做过违法的事。.”如果把这三个人的简历摆在眼前,我们绝对不会相信:a是富兰克林.罗斯福,他身残志坚,连任四届美国总统。b是温斯特.丘吉尔,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而c却是臭名昭著的阿道夫.希特勒,他是杀了几千万无辜生命的法西斯元首!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惊呼!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正像我一样又回过头来对照名字仔仔细细读了一遍,可事实就是如此!借用书中菲拉女教师说的话吧!“孩子们,你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以前的耻辱并不能代表未来。真正能代表一个人的是他现在和将来的所作所为。连伟人也有过错,何况是我们。让我们从过去的阴影里走出来吧。从今天起,为自己的理想去努力奋斗吧。你们也会成为社会上的精英!”看到这里,我不禁热血沸腾、充满自信,他们能从一个流氓混混转变成杰出的人,我们怎么可能为自己的一些错误而否定自己呢?记住:别人放弃自己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要有正视现在,改变未来的信心!,来!让我们一起携手努力!

请跟我继续翻开书本,一页页……仔细感受到:它们正滋润心灵。如涓涓细流,流入心底……对,这篇《三岁决定一生》让我们一起读:当一位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认为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的东西最重要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获奖者微笑着回答: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要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看到这里我惭愧了,我知道这位科学家讲的其实就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好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随时随地能发挥作用!反观自己,自我检讨:做完作业随手把书本往书包一塞,不去排整齐,这是不认真;考题或少一个括号或多一个标点,这是不严谨;老师布置作业不认真完成,这是不负责任……这篇故事鞭策我:做人做事一步一脚印,踏踏实实!从细微处养成良好习惯。因为它是成功的基石!一个人在成长发育阶段形成的习惯、个性、思维,会影响他未来的学习。事业乃至一生!

读后感哈佛幸福课篇三

《哈佛幸福课》读后感由本站会员“charles123”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哈佛幸福课》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现代人幸福感的缺失成为焦点问题。而泰勒教授的幸福课就如同雪中送炭,让人们的心灵“久旱逢甘露”。

这本书真的写的很好,从看到目录之后,就已经有感觉了。因为目录中实实在在的、质朴而平凡的语句,很能打动人心,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触动我们的心里最柔软的部分。作为现代忙碌的都市人,我们已经被太多的说不上来的东西包围了,耳朵听不到,眼睛看不到。每天的工作、家庭琐事、孩子的健康、学习、个性发展,等等,请问我们经常想到幸福这个词了吗?你感到自己幸福了吗?可能很多人经常会说的都是对生活和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唠叨和抱怨吧。相信大家应该有同感。

这本书中我重点关注了两个章节:友情是温暖我们的心灵鸡汤,学会感恩才能体味幸福。

古人云: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俗语也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这都说明了一件事:朋友在我们人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每个人都希望能有朋友,多多益善,谁又会嫌朋友多呢?而我们的心灵对友情的渴望就像干涸的土地需要水的滋润一样。相信有朋友的人,生活会快乐很多。书中写到:要想得到珍贵的友谊,就不要自私、远离刻薄、不要吝啬,要学会包容、关心别人、替别人着想、和朋友分享快乐。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够孤独前行,也没有谁离开朋友而不觉感伤。没有朋友相陪的人生是寂寞的人生。所以,珍惜我们现有的朋友,在未来的日子里去交更多的朋友吧。

心理学家认为,感恩是个体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的恩惠在内心的认可,是个体接受被认为珍贵的、有价值的和利他的帮助后出现的一种情感。懂得感恩代表一个人对生活有着淡然而乐观的态度,他更多地看到了生活给予自己的好处并且对这好处感激不尽,由此,他也更懂得幸福的.含义,更能体味幸福的滋味。

俗语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感恩父母,感恩家人,感恩朋友,人应该懂得感恩生活,感恩逆境和敌人。不懂感恩将会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因为不懂感恩的人根本就没有体味幸福生活的能力,他们的内心已经麻木,没有了人情味。

生活中,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帮人发达,自己沾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以感恩的心善待他人,而感恩不只是一种单向的付出,它让我们在施与的同时感受到了生命的阳光和感动,领略了幸福的真谛。生活中,我们始终处在社会这个大环境里,任何人对我们的帮助,我们都要心怀感恩,包括与我们素不相识的人。因此我们要及时地向帮助过我们的他们表达自己的谢意,学会说最简单的两个字:“谢谢”。用真诚的善心、不带如何私心杂念的,不去为了做善事而做善事,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要因为善小而不为。俗话说:“多做善事,福未到但祸已远离;多做恶事,祸未到但福已远离。”所以,试着每天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善事吧,在不断给予的过程中,会收获更多的幸福!

其实,幸福感原本潜藏在人们的内心深处,但它往往被来自生活的不良情绪与压力所掩盖,导致人们无法将其发掘,因而觉得自己不幸福,甚至最终失去寻找幸福的欲望。幸福本来是离人们很近的,只要你愿意伸出手,就能够得到。

《哈佛幸福课》读后感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哈佛幸福课》读后感范文。

读后感哈佛幸福课篇四

这本书名很山寨,但绝对值得一读!正如我的一位女性老师所说的,能让人感受到“阅读的快感”。

作者丹尼尔。吉尔伯特,社会心理学家,领导着一个研究人类幸福本质的“社会认知与情感实验室”,并提出了“预测偏差理论”。他认为,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在于他可以预见未来,也就是说,人类具有其他动物所不具有的“想像力”。可惜的是,想像力本身有着固有的缺陷,所以人类对于自己未来的情感预期,往往和实际有着很大的“预测偏差”。作者引用了大量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最新实验研究成果,详细为我们剖析了“想像力”的工作机理,它是如何“提纲挈领”地描述未来的,它又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擅自在未来的空白处添加了各种细节;它是如何基于现在的情境去构画未来的场景,同时又天生缺失对未来情感的想象能力。我们了解了这一些,或许如同魔术揭秘一样,让我们在观赏“想象力”这个“魔术大师”的表演时,能够会心地一笑。

作者的文笔如同他的专业知识一样让人叹为观止!

这样的一本书,何曾与网上热播的沙哈尔教授的“幸福公开课:积极心理学”相关呢?出版商们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将这本《stumblingonhappiness》非要硬译为《哈佛幸福课》。在对沙哈尔教授表示敬意的同时,对吉尔伯特教授来说,这又是何等地无奈啊!

读后感哈佛幸福课篇五

最近,我看了一本十分有好处的书,它叫《哈佛家训》。它不一样于众多说教式的书籍,《哈佛家训》从头到尾都是生动的,引人入胜的。每读完一个故事,就会觉得人生出现了另一片天空。其中有一篇,《上帝偏爱她,让她洗厕所》,让我感触很深。故事是关于日本政府的一名官员——邮政官员野田圣子小姐年轻时的一件事情。许多年前,她去一家酒店当服务员,并下定决心好好干,想不到她的任务是洗厕所。正当她犹豫是否洗时,同单位的一位前辈给她示范了一次:先把马桶抹干净,然后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饮而尽,竟一点也不勉强。看完这些,她恍然大悟。而我也明白了:无论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官职,都有一个共同的内涵和要求——一流的敬业精神。

还有这两篇《神父的忏悔》、《仁慈的谎言》这两篇故事的主人公,同一类的事情,不一样的做法,不一样的结局。

《神父的忏悔》讲的是:一个男人跟神父坦白自我是杀人犯,而警察局却抓了一个无辜的人,已经判了死刑。神父本就应向警察局说出真相,但是他的教规严禁将忏悔者的秘密泄露于他人。他陷入了两难,于是他又将这件事告诉了另一位神父,另一位神父也没办法,又告诉了另外一个神父……结果那个无辜的人死了。

《仁慈的谎言》讲的是:一个人自杀了,而在那个小镇上,自杀便是在上帝面前犯罪,他的灵魂将在地狱饱受烈焰焚烧,村民们也会视他们全家为异教徒,从此不会有好人家的男孩子约会他们的儿女们,也不会有良家女子理解这个家族男子的求婚。可彻查这件事的警察局长十分可怜这个人,便从那个自杀的人身上偷偷地取下一块银表,骗那些居民,这个人是因为财物被谋杀。这个警长打破了这保守的风气。却让更多人过得更好。

这几个故事让我感触很深,这本书让我感触更深。

读后感哈佛幸福课篇六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现代人幸福感的缺失成为焦点问题。而泰勒教授的幸福课就如同雪中送炭,让人们的心灵“久旱逢甘露”。

这本书真的写的很好,从看到目录之后,就已经有感觉了。因为目录中实实在在的、质朴而平凡的.语句,很能打动人心,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触动我们的心里最柔软的部分。作为现代忙碌的都市人,我们已经被太多的说不上来的东西包围了,耳朵听不到,眼睛看不到。每天的工作、家庭琐事、孩子的健康、学习、个性发展,等等,请问我们经常想到幸福这个词了吗?你感到自己幸福了吗?可能很多人经常会说的都是对生活和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唠叨和抱怨吧。相信大家应该有同感。

这本书中我重点关注了两个章节:友情是温暖我们的心灵鸡汤,学会感恩才能体味幸福。

古人云: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俗语也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这都说明了一件事:朋友在我们人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每个人都希望能有朋友,多多益善,谁又会嫌朋友多呢?而我们的心灵对友情的渴望就像干涸的土地需要水的滋润一样。相信有朋友的人,生活会快乐很多。书中写到:要想得到珍贵的友谊,就不要自私、远离刻薄、不要吝啬,要学会包容、关心别人、替别人着想、和朋友分享快乐。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够孤独前行,也没有谁离开朋友而不觉感伤。没有朋友相陪的人生是寂寞的人生。所以,珍惜我们现有的朋友,在未来的日子里去交更多的朋友吧。

心理学家认为,感恩是个体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的恩惠在内心的认可,是个体接受被认为珍贵的、有价值的和利他的帮助后出现的一种情感。懂得感恩代表一个人对生活有着淡然而乐观的态度,他更多地看到了生活给予自己的好处并且对这好处感激不尽,由此,他也更懂得幸福的含义,更能体味幸福的滋味。

俗语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感恩父母,感恩家人,感恩朋友,人应该懂得感恩生活,感恩逆境和敌人。不懂感恩将会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因为不懂感恩的人根本就没有体味幸福生活的能力,他们的内心已经麻木,没有了人情味。

生活中,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帮人发达,自己沾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以感恩的心善待他人,而感恩不只是一种单向的付出,它让我们在施与的同时感受到了生命的阳光和感动,领略了幸福的真谛。生活中,我们始终处在社会这个大环境里,任何人对我们的帮助,我们都要心怀感恩,包括与我们素不相识的人。因此我们要及时地向帮助过我们的他们表达自己的谢意,学会说最简单的两个字:“谢谢”。用真诚的善心、不带如何私心杂念的,不去为了做善事而做善事,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要因为善小而不为。俗话说:“多做善事,福未到但祸已远离;多做恶事,祸未到但福已远离。”所以,试着每天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善事吧,在不断给予的过程中,会收获更多的幸福!

其实,幸福感原本潜藏在人们的内心深处,但它往往被来自生活的不良情绪与压力所掩盖,导致人们无法将其发掘,因而觉得自己不幸福,甚至最终失去寻找幸福的欲望。幸福本来是离人们很近的,只要你愿意伸出手,就能够得到。

读后感哈佛幸福课篇七

幸福永远是人类的追求,人类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实现幸福的理想。但是,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得到幸福?至今仍有无数的人在苦苦寻找着答案。

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幸福是一个经常变幻的不等式:富裕不能带来幸福,贫穷不能夺走幸福;苦难不会减少幸福,名利也不会增添幸福。人生的历练同样告诉我们,幸福还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矛盾选择:得到了,你也许并不幸福;失去了,你也许获得了更多的幸福;接受了,也许是你幸福的损失;给予了,也许给你换来幸福的倍增。所以,今天的你我,即使衣食无忧,功成名就,仍会感到自己并不幸福。很多现代人,即使实现了很多梦想,获得了很多成功,仍会常常产生这样的困惑:我是幸福的人吗?我的幸福究竟在哪里?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泰勒博士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人们衡量商业成就时,标准是钱。用钱去评估资产和债务、利润和亏损,所有与钱无关的都不会被考虑进去,金钱是最高的财富。但是我认为,人生与商业一样,也有盈利和亏损。具体地说,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时,可以把负面情绪当作支出,把正面情绪当作收入。当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时,我们在幸福这一“至高财富”上就盈利了。所以,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我国有一句古训:自助者,天助也。惟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命神。一个人如果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丰富自己的修养,正确认识和塑造自我,就会铸就一个人的幸福和成功。

泰勒博士早年为了准备重要赛事,除了苦练外,须严格节制饮食。比赛一结束,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到自己喜爱的汉堡店,一口气买下4只汉堡。当他急不可待地撕开纸包,把汉堡放在嘴边的刹那,却停住了。因为他意识到,上个月,因为健康的饮食,自己体能充沛。如果享受了眼前汉堡的美味,很可能会后悔,并影响自己的健康。望着眼前的汉堡,他突然发现,它们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可以说,代表着4种不同的人生模式。

第一种汉堡,就是他最先抓起的那只,口味诱人,但却是标准的“垃圾食品”。吃它等于是享受眼前的快乐,但同时也埋下未来的痛苦。用它比喻人生,就是及时享乐,出卖未来幸福的人生,即“享乐主义型”;第二种汉堡,口味很差,里边全是蔬菜和有机食物,吃了可以使人日后更健康,但会吃得很痛苦。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追求未来的目标,他称之为“忙碌奔波型”;第三种汉堡,是最糟糕的,既不美味,吃了还会影响日后的健康。与此相似的人,对生活丧失了希望和追求,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不对未来抱期许,是“虚无主义型”;会不会还有一种汉堡,又好吃,又健康呢?那就是第四种“幸福型”汉堡。一个幸福的人,是既能享受当下所做的事,又可以获得更美满的未来。

泰勒博士为学生简化总结了“幸福课”10项贴士,我加了一些自己的体会:

1、遵从你内心的热情。

先知道自己要什么,再问最想要的是什么,最不能失去的是什么。一件不值得做的事情,也就不值得做好——这是基本的心理学。遵从内心,而非别人的评价,放弃也是一种负责。减去不重要的,那些你内心真正需要的事物,才能唤醒生命的热情。做到这一点依然需要表达并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断深入挖掘自己的快乐根源,这样才能有明确的目的,追寻幸福的时候才会少走弯路。

2、多和朋友在一起。不要被日常工作缠身,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你幸福感的信号,最有可能为你带来幸福。与朋友交流之前,需要先和自己交流。这样,和别人在一起的幸福才不是一种被动的幸福。

3、学会失败。任何事情都有两种结果的可能,这是正常的。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少年有少年的烦恼,青年有青年的彷徨,中年有中年的苦闷,老年有老年的痛苦。所以,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失败不断展开的过程。成功固然让人高兴,但成功总是稀少的,成功不可能总是伴随你,人的一生需要面对的多是失败,而不是成功。不要把失败当成灾难,当然也不能习惯失败。不被失败所压倒,并且能不断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重要的是,坦然面对失败,令人的的心态健康和平衡,跳脱一时一事的成败,就是人生的成功。

4、接受自己的全部。失望、烦乱、悲伤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纳这些,并把它们当成自然之事,允许自己偶尔的失落和伤感。然后问问自己,能做些什么来让自己感觉好过一点。不用为这些东西背任何包袱,“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5、简化生活。应求精而不在多。追寻幸福的外在部分时,切忌贪婪,要懂得暂时驻足,这是为了走得更长远。

6、有规律的锻炼。每周3次,每次只要30分钟,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对大多数人来说,每周三次的锻炼频度已经足以令身心健康。

7、睡眠。睡时放下所有事,是获得良好睡眠的前提。虽然有时“熬通宵”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天7到9小时的睡眠是一笔非常棒的投资。这样,在醒着的时候,你会更有效率、更有创造力,也会更开心。“身”和“心”永远不可只强调一个。

9、勇敢。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放下患得患失,拥有接纳胸怀,就具备了勇敢的基础。不怕失败,就是勇敢。让自己恐惧的事情变成自己期待的事情,赢得自己的主动权,做自己内心的主人。

10、表达感激。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这一切当成理所当然的。它们都是你回味无穷的礼物。记录他人的点滴恩惠,始终保持感恩之心。每天或至少每周一次,请你把它们记下来。不要带有任何功利,只是单纯的在回忆中体会他们传递过来的幸福,在想象中寻找为他们传递幸福的途径,并付诸实践。

每个人的幸福其实都很简单,只是幸福每次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他总是那么轻轻的,好像就在你的身边,微笑着看着你,它可能是一个会心的微笑、可能是递上一杯水、也可能就是瞬间的一份心情……试着去感受它吧。有心的人永远幸福,因为他理解幸福。

体验幸福,是一个需要修炼和学习的过程。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感受幸福应该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啊,正如孩提时躺在慈母的怀抱里接受乳汁的哺育,没有人告诉,他也会感受到幸福的甜蜜。那么,怎么还需要“修炼和学习”呢?其实,幸福不单是一种生理上的满足,社会化了的人对幸福的体验,相对幸福客体来说,幸福主体的素质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制约着人感受幸福能力的水平。一个人是否热爱生命,是否热爱生活,是否懂得被爱,是否懂得爱人……这一切都左右着人对幸福的感受和创造。也就是说,人能否感受和创造幸福的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通过教育和学习逐步提升的。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提升他们感受幸福的水平与创造幸福的能力的过程。

幸福并不会凭空降临在自己身上。我想大家对《守株待兔》这篇文章并不陌生。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得到一只撞死在木桩上的野兔。十分高兴,从此便不再务农,一心一意地守在木桩旁,等待着再有一只兔子撞死在木桩上,结果,兔子没有再出现,而他的田土由于没有耕种而荒芜了。而幸福也就在他的等待中悄然离去了。我想,如果他不空想,而脚踏实地地工作,那他所得到的将会是一种实在的幸福。

有人说,幸福是听其自然所能成就的。我想这种人的想法是可笑的。如果幸福是听其自然所能成就的,那么为什么世一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富人,也都不是穷人;为什么这世界上还存着残疾人;还存着大小国家之间的差距。如果幸福能够顺其自然就能够得到的话,为什么台湾还不能够重回祖国怀抱;为什么是美国攻打伊拉克,而不是伊拉克主动动攻打美国,太多的为什么,证明了这种观点的错误及误导性。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每当我看见别人浪费粮食,我为他们感到可怜。如果他们少浪费一些粮食,那么就可以拯救一些无饭可吃的人民。我想,大概只有让他们试试无饭可吃的经验,他们才会知道粮食的可贵,才知道有粮食也是一种幸福。

幸福对于这世睥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它并不会偏袒某些人,有人报怨为什么恶运总是降临在他身上,幸福之神总是不眷顾他。然而,他却不曾努力,认真地去思考为什么自己没好运气。幸福早已在他报怨的时候,与他擦肩而过了。幸福是可以学习的,或者说,幸福,不是一种本能,而是一种本领。不论年轻,还是像我一样人到中年,甚至生命只剩下夕阳西下的最后时间,幸福在于质量而非长度,学习幸福,永远不晚。

愿所有人明白幸福不是凭空得来的,也不要存在着幸福是顺其自然就可能得到的思想,惟有紧抓住幸福,把握现在,才是真正的幸福。

读后感哈佛幸福课篇八

题记:一个人最大的错误就是害怕犯错误。

既然先天因素我们不能改变,后天环境也非我们完全可以控制,那么要想提高幸福感,我们只能从转变我们的关注角度入手,培养我们乐观的心态,下面我想从赞美感激、完美主义与失败、目标与工作三个方面来介绍一下tal对它们的研究:

我们许多人可能早已意识到赞美一个人的重要性,尤其是对教育孩子来说,用赞美代替责骂已成为一部分家长的共识,但tal在这里着重指出的是不加区别的赞扬别人其实是在长期地默默地伤害他们,而非帮助他们,他举例说你表扬一个孩子说“你真聪明”和“你真认真”,结果会相差很大,表扬真聪明的孩子在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就会怀疑自己的聪明,从而不相信自己,而表扬他认真的孩子在碰到困难时会受表扬的鼓舞继续坚持,反而更容易成功,它们一个是在表扬不可改变的因素,一个是强调后天可以改变的因素,结果差别很大,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感激,appreciate在英语中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就是感激,第二层意思是增值,如果我们感激好事,好事就会增值。感激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一句感激的话就能让我们有力量支撑下去,但这有一个关键:感激一定要出自真心诚意。每天做感恩练习,我们慢慢就会成为一个更容易寻找到美好的人。tal在这里还结合他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出了具体的建议:拿出一张纸,写下感激的东西,然后随身携带这张纸随时看看或者去做感激拜访。

我们谈到完美主义的时候,肯定首先得弄明白什么是完美主义,这只能从完美主义的几个特征来谈,首先完美主义者表现出较强的自卫性,总认为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其次,完美主义的人倾向于关注未达成的部分,即使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九十,但对完美主义者来说,他们眼中只有那未完成的百分之十,为此而不断地烦恼;再次,他们有极端化的倾向,要么完美要么一无是处;最后,他们只关注结果,全然不顾过程当中的愉悦与否。

紧接着tal为我们分析了失败之不可避免性,它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唯一捷径,我们要准许自己失败,准许自己犯错,准许自己为人而不是神。他举例说一个ibm员工给公司损失了一百万然后向老板辞职,老板对他说我们刚为你的教育支付了一百万,怎么可能解雇你?正当员工惊魂暂定要走出办公室的时候,老板补充了一句“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我将开除你”。

一个人最大的错误就是害怕犯错误,有心理安全的组织更不怕犯错误,更敢于尝试,进步得也更快,对家庭来说也是这样,营造一个有心理安全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

因此我们以后面对失败挫折的时候,首先要准许自己为人,允许自己犯错误;其次,是从积极的角度去正面诠释,从中吸取教训,保证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目标对我们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都有切身的体会:当我们毫无目标时,我们就会产生一种无所事事的无聊感,当我们目标明确时,往往会激发出我们强大的热情和活力。用tal的话来说,不是达到目标感觉幸福,而是拥有目标而幸福,过程最重要。目标让我们解放,让我们能够专注当下,享受当下。

对于工作,tal说将所做的事情视为工作,动力是金钱;将其视为职业,动力是晋升、特权和薪酬;将工作当做一种使命的人的目标是使世界更美好,显然他自己是属于第三者。说到工作,不可避免得提及压力的问题,因为现在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感到巨大的压力,并伴有焦虑,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乐趣和激情。tal也说,80%的疾病是由于心里压力过大导致的,它破坏了我们的免疫系统。但他又说,过于轻松也不一定是件好事,关键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量的点,太少和太多都不行。他举例说举重运动员如果不是一点点给自己加压的话他的水平是不会有提高,但有一点他提醒我们注意的是,运动员们并不是一天都在举重,而是训练一会必须要休整一会然后再继续训练,因此他给我们的另一个具体的建议就是在工作中高度专注地工作一个半小时,然后再休息十五分钟,再接着工作,再休息,如此,我们就不会疲劳,反而会大大提高我们的效率,这个方法不仅对于工作,对于学习等其他方面,都普遍适用。

读后感哈佛幸福课篇九

暑假里,我读了《哈佛家训》这一套书,在心理篇里,我最喜欢《真正的财富不会被查封》这个故事。

里面讲的是一位商人,他被法院告知破产了,家里所有的财产都将被查封。回到家,妻子问他,你被查封了没,他说没有,妻子又说,我和孩子被查封了吗?他说没有,妻子接着问,那里为什么要说家里所有的财产都没查封了呢?你还有我,还有一群充满希望的孩子,而且你有丰富的经验,还有你的智慧,这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三年后,这个人又成为了富翁。

每个人都有无数的财富:健康的身体,智慧的头脑······这些都是金钱换不来的。金钱是生活,但生活不一定是金钱。就像人们所说:“如果你把金钱当成上帝,它便会像魔鬼一样折磨你。”这是菲尔丁说的话,没错,假若你把金钱当成生命的一切,你会受尽痛苦的折磨。

故事中的妻子很懂得生活,家里的钱没了,还可以再挣,如果家里的人没了,那一辈子也别想在找到。你爱钱可以,但要时刻记得你家里还有父母、孩子,这些是你挣多少钱都得不到的。

我喜欢《哈佛家训》,是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财富不会被查封。

读后感哈佛幸福课篇十

伯杰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每到周末,他都要去两公里以外的树林捡柴。

那天是个好天气,伯杰一会儿就捡到了许多木柴。太阳升起来了,他感到口渴难耐。

于是伯杰走向小溪,想在那里找一个阴凉的地方休息一下,顺便吃些东西,因为他要到傍晚的时候才能回去。

小溪旁边有一棵大树,那可是个不错的地方。当到了那里的时候,伯杰发现树下长了一些熟悉的野草莓。

“正愁着这些干巴巴的面包吃不下去呢!把草莓夹在面包里,味道一定好极了!”

伯杰把帽子放在草地上,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红红的野草莓一个个放在里面。

“要是妈妈能和我一起分享这些美味该有多好呀!可是,她现在却在阴暗的屋子里承受疾病的折磨。”想到这些,伯杰把即将送入嘴里的草莓放了下来。

“还是给妈妈留着吧!她现在正病着呢,吃了这些草莓一定会好受一些。”伯杰想。

可是,那些草莓实在是太诱人了,伯杰心想:“我干活太累了,就吃一点点吧!”

于是伯杰把草莓分成两堆。但是,每一堆看起来都很小,他又将它们放到了一起。

“只尝一颗。”伯杰这样想。无意中,他把最好的一颗拿了起来。快要送到嘴边的时候,他发现了那是最大的一颗,于是又连忙把草莓放下。

“我要把最好的草莓留给妈妈。”犹豫了一会儿,伯杰作出了决定:把全部的草莓都留给妈妈。

最后,伯杰一颗草莓也没有吃,他又去捡柴了。

黄昏的时候伯杰回到家,当他放下木柴时,听到了妈妈的呼唤:“伯杰,你回来了吗?快进来让妈妈看看。”

伯杰高兴地来到妈妈的床前,把草莓送给妈妈。“您看,我给您带回了这么多草莓!这是我专门留给妈妈您的。”

妈妈眼中顿时充满了泪水,她用手抚摸着伯杰的头说:“妈妈因为有你这样的孩子而感到骄傲,上帝保佑你!”

看到妈妈那样高兴,伯杰也感到非常快乐,他想:“这比我自己吃了草莓还要幸福一万倍!”

好的品性可以给人力量和快乐,就如伯杰,他在孝敬母亲的时候,自己也感到了无比的幸福!

只有那些可以从美德中体会到乐趣的人,才会愿意展现和传递美德——事实上,这种领悟本身就是一种美德。

读后感哈佛幸福课篇十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现代人幸福感的缺失成为焦点问题。而泰勒教授的幸福课就如同雪中送炭,让人们的心灵“久旱逢甘露”。

《哈佛幸福课》这本书真的写的很好,从看到目录之后,就已经有感觉了。因为目录中实实在在的、质朴而平凡的语句,很能打动人心,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触动我们的心里最柔软的部分。作为现代忙碌的都市人,我们已经被太多的说不上来的东西包围了,耳朵听不到,眼睛看不到。每天的工作、家庭琐事、孩子的健康、学习、个性发展,等等,请问我们经常想到幸福这个词了吗?你感到自己幸福了吗?可能很多人经常会说的都是对生活和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唠叨和抱怨吧。相信大家应该有同感。

这本书中我重点关注了两个章节:友情是温暖我们的心灵鸡汤,学会感恩才能体味幸福。

古人云: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俗语也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这都说明了一件事:朋友在我们人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每个人都希望能有朋友,多多益善,谁又会嫌朋友多呢?而我们的心灵对友情的渴望就像干涸的土地需要水的滋润一样。相信有朋友的人,生活会快乐很多。书中写到:要想得到珍贵的友谊,就不要自私、远离刻薄、不要吝啬,要学会包容、关心别人、替别人着想、和朋友分享快乐。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够孤独前行,也没有谁离开朋友而不觉感伤。没有朋友相陪的人生是寂寞的人生。所以,珍惜我们现有的朋友,在未来的日子里去交更多的朋友吧。

心理学家认为,感恩是个体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的恩惠在内心的认可,是个体接受被认为珍贵的、有价值的和利他的帮助后出现的一种情感。懂得感恩代表一个人对生活有着淡然而乐观的态度,他更多地看到了生活给予自己的好处并且对这好处感激不尽,由此,他也更懂得幸福的含义,更能体味幸福的滋味。

俗语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感恩父母,感恩家人,感恩朋友,人应该懂得感恩生活,感恩逆境和敌人。不懂感恩将会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因为不懂感恩的人根本就没有体味幸福生活的能力,他们的内心已经麻木,没有了人情味。

生活中,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帮人发达,自己沾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以感恩的心善待他人,而感恩不只是一种单向的付出,它让我们在施与的同时感受到了生命的阳光和感动,领略了幸福的真谛。生活中,我们始终处在社会这个大环境里,任何人对我们的帮助,我们都要心怀感恩,包括与我们素不相识的人。因此我们要及时地向帮助过我们的他们表达自己的谢意,学会说最简单的两个字:“谢谢”。用真诚的善心、不带如何私心杂念的,不去为了做善事而做善事,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要因为善小而不为。俗话说:“多做善事,福未到但祸已远离;多做恶事,祸未到但福已远离。”所以,试着每天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善事吧,在不断给予的过程中,会收获更多的幸福!

其实,幸福感原本潜藏在人们的内心深处,但它往往被来自生活的不良情绪与压力所掩盖,导致人们无法将其发掘,因而觉得自己不幸福,甚至最终失去寻找幸福的欲望。幸福本来是离人们很近的,只要你愿意伸出手,就能够得到。

读后感哈佛幸福课篇十二

1、形成正确认知。

首先,要对压力有个正确的认识。认识到压力的本质是什么?认识到压力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尤其是不仅要认识到它的消极面,还要认识到它的积极面。著名心理学家罗伯尔说得好:“压力如同一把刀,它可以为我们所用,也可以把我们割伤。那要看你握住的是刀刃还是刀柄。”

其次,正确评估自己、接受自己。不要过高地把自己定位于无所不能;也不要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每个人都是有所能而有所不能,找到自己最擅长的那一点,并使之最大化,你就因游刃有余而倍感轻松。永远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把目标定得高不可攀,凡事量力而行,随时调整目标也未必是弱者的表现。不要时时处处与别人比,尤其是不要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你可以分析一下你所有熟悉的人,他们一定有优越你之处,但也一定有不如你之处,不会有意外。

最后,认识环境、适应环境。我们正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这是一个适者生存的世界。这个环境中肯定是许多不公平、不合理、不适应、不近人情之处,但对个体来说,这个环境又是不可更改的事实前提。我们只能入乡随俗,而不可能让乡俗随我。如果我们对环境的埋怨能改变环境,那我们大家就一起去埋怨吧,埋怨可是件不费多大力气的事。可惜的是,埋怨不能改变环境,不能解决问题。

2、调整自我心态。

其一,记住好事,忘记坏事。

你的心情不是取决于你尽遇上好事,还是尽遇上坏事,而是取决于你是记住好事,还是记住坏事。

其二,利用幽默。

工作是严肃的,但严肃不意味着刻板、死气沉沉。在工作中,有一些适当的、高品味的幽默可以化解冲突、可以活跃气氛、可以振奋精神、可以缓解压力。并且,它是低成本甚至是无成本。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排斥它。

其三,积极的自我暗示。

我们要多对自己说一些:“我行!我能胜任!我很坚强!我不惧怕压力!我喜欢挑战!”少对自己说一些:“我不行!我太差了!我受不了了!我要崩溃了”。积极的自我暗示可以影响你的心态,进而影响你的行为及其行为结果。

其四,保持乐观。

乐观与悲观可以说是人们给自己解释成功与失败的两种不同方法。乐观者把失败看作是可。

以改变的事情,这样,他们就能转败为胜,获得成功;悲观者则认为失败是其内部永恒的特性所决定的,他们对此无能为力。这两种迥然不同的'看法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深刻的影响。

保持良好的心境。

心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不可低估。忧郁的心境会导致生理上和心理上一系列的病变。而积极、愉快的心境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工作学习的顺利、事业的成功大有帮助。对于正确看待压力、缓解压力,化压力为动力也大为有益。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适时调整自己的心境,使之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至少说,不因自身心境的原因而徒增那些本来并不存在的压力。

善于应对工作。

其一,设计好职业生涯规划。你不可能适合做所有的工作;也不可能所有的工作都适合你。找到自己最恰当的职业定位点,你面对工作可能会乐此不疲,干起事来则是游刃有余;你会赢得尊重,你会获得自尊;当然也能得到应得的高额报偿,压力在你面前只是一个接一个有趣的挑战,而不是能够压垮你的负担。

其二,提升工作能力。主要的成份就是对自身工作的高度胜任。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艺高人也自信、也充实。的确,当你对工作高度胜任之时,你的面前就不会有很大的压力,即使有压力也能坦然面对。

其三,做时间的主人。

要由你来安排做事的时间,而不是由事情来占满你的时间。工作压力每每与时间的紧迫感相伴相生。职场人士总是感到事情堆积如山,时间不够用。这就要求由你自己主动地、有序地、合理地安排时间。譬如,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解决时序;有些工作做在事件发生之前,而不是事后去救火。

4.掌握减压技术。

理智情绪法。

理性情绪法的出发点是:只有改变人的非理性观念,建立新的理性观念才能消除人的原有心理障碍。为此,艾利斯提出了一个解释人的行为的a—b—c理论。

宣泄法。

弗洛伊德指出:每个人都有一个本能的侵犯能量储存器,在储存器里,侵犯能量的总量是。

固定的,它总是要通过某种方式表现出来,从而使个人内部的侵犯性驱力减弱。

方式之一:哭。哭是一个非常好的心理释放。作为一种纯真的情感爆发,是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释放体内积聚的神经能量、排出体内毒素、调整机体平衡的一种方式。

方式之二——替代性发泄。比如去看拳击比赛、散打比赛、足球比赛。去看暴力片。

方式之三——把压力、烦恼写出来。把压力、烦恼写出来,那怕有点夸张――“为赋新诗强说愁”。还有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就是记压力日记,把引发你压力的事件记录下来,再作理性分析,然后找出相应的对策。

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潜能。据专家介绍,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的脑细胞使用不到10%,一般人就更少,说明我们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潜能,因此我们大量潜能终身没有得到开发利用。

压力是激发潜能的一种方式。地震发生时,一位母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用身体顶起了平时两三个人都难以顶起的水泥板,不禁让人感慨母爱这神奇的力量。世上大凡取得伟大成就者,都有着不平凡的经历,都承受过巨大的挫折和压力。有人对我国历史上几位伟人的成就和经历作过如下总结:“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由此看到,人一定要受过伤才会沉默专注,无论是心灵或肉体上的创伤,对人生成长和成就事业都有益处。挫折和压力成就了伟人,伟人成就了伟业。千里马也需要鞭子,适当的压力有利于成功。百折不挠就是当别人都放弃时,你仍然坚持不懈。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是:决不放弃!

成大器者必须心胸豁达,人经不起时间的磨练,经不起挫折的考验,要有所成就很难。做人处世,要承受得起。心胸豁达开朗的人,凡事看得远,不会被眼前的得失所蒙蔽;心中狭隘的人,则处处与人攀比计较、徒增烦恼,往往成不了大事,成不了大器。

读后感哈佛幸福课篇十三

人的一生,总会经历不同的故事,遇见各种各样的人,经受形形色色的考验与前所未有的诱惑。

在面对那些“诱惑”时,每个人的表现是不同的。

有的人择会作出正确的判断,最终取得成功;而有的人往往感情用事,头脑浑然不清,最后导致失败。

拥有一个科学、健康、正确的人生观才是面对生活最强大的武器,可以让人在任何时刻都坚定信念,远离那些生命中的幽暗深谷。

“树立科学理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坚持做某事其不放弃。”是《哈佛家训》这本书给我的第一个启示。

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这天做演说会,在要结束的时候,主持人让海默做个“游戏”。舞台中央有个巨大的铁球,桌子上有一把大铁锤和一把小铁锤,规则是用铁锤把大铁球敲动为止。主持人先请来前后两位身强力壮的人用大铁锤敲,可是球好就是不动,最后他们放弃了。而海默却拿着小铁锤会去敲动一个比他要大好几十倍的铁球,简直就是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在人们眼里就是天方夜谭。海默没有理会别人怎么想,只管自己专心的敲,最后海默用他的无声行动证明了一个道理:人生贵在坚持,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收获许多。他成功了。

遇到困难,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去克服,去挑战,去坚持。无论是什么人,立志无常,遇到挫折改向,做事不能坚持到底,都是无法成才的。

几乎所以有成就的科学家,都离不开他们的坚持。比如,牛顿疑惑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然后去坚持探索,证明了“地心引力”;比如,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再比如,爱迪生的电灯发明,让世界不再黑暗。如果他们没有勇气,没有探索精神,没有坚持下去,那么结局是不一样的。

人的一生,需要有坚持,需要有勇气,遇到难题自己攻破,才会收获到乐趣。

坚持就会成功,退缩只会失败。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遇到困难都会退缩、放弃,而只有百分之一的人才坚持下来。前者注定会失败,后者注定会成功。我们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都要学会思考,有时候换个角度想想事情,也许就会更好解决地问题,然后坚持坚持再坚持。

读后感哈佛幸福课篇十四

首先在这里郑重感谢贾总指导我看了《幸福课》,我在看到第二级课的时候,我知道我会非常喜欢学习这门课,并且会非常认真地看完每一集,我做了不少笔记,并且在我自己的微博上将自认为精华的只言片语共享出来。我看视频的时候,心中油然而生的那种欣喜,缘于tal讲述的许多理论或者道理,都是我自己在多年生活中的感悟,经tal一讲述,我倏然发现这些原来就是宝藏,激励我在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继续应用这些朴实的原理,追求卓越的同时,倘佯那种幸福的感受。

正如tal所说,他不是要教大家一些新的知识,而是提醒大家一些原本浅显的道理,只是它们被现实污染而遮盖。课中的许多道理,不仅可以应用在子女教育、家庭生活中,有许多也同样适用于工作中。在这里我主要就工作相关的部分分享一下学习的心得,其它方面我会在其它地方分享。

首先来看tal对于压力的精彩评述,是不是整天生活在没有任何压力,无拘无束的工作就是幸福,就会快乐?答案是否定的。人其实应该保持在一种压力的拓展区,亦即在让自己需要勤奋努力工作,才能完成目标的一种状态,比如设定绩效,应该设定在你正常努力去做能够完成的基础之上,再稍微提升一点,但也不应该设定高到你一看就知道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地步。只有这样,才能激活你的创造和挑战的热情,这样才可能得到“超额包”,获得那种按部就班情况下无法得到的成就感。要注意的是既要给自己适当的压力,又要合理安排释放压力的休息时间,比如高效率地工作90分钟,安排15分钟的放松时间,紧张地工作了一周,得到周末的休闲,这个原理tal用“无菌环境”生长的婴儿是否健康作为实例,做了精彩的讲述,就如同我自己对于锻炼的理解,许多人说我一直在家做家务,就是锻炼了呀,不用再单独找时间去锻炼了,其实我自己理解是不一样的,不能完全取代的。做家务就好像日常的工作,这种状态下你自己的肌肉不用作出超平时负荷的努力即可完成所有工作,这种状态下你的肌肉虽然也有锻炼,却没有成长,除非你是像少林小子那样挥扫把。在专门锻炼的情况下,你会去不断尝试挑战自我,这时就相当于让你的肌肉工作在一种拓展区,超负荷会损伤肌肉,但合理的加压锻炼,然后短暂的休息调整,这样才会提高肌肉的力量与耐力。对于工作中的适度压力,则是会提供你的工作能力,所谓我们应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幸福,要通过努力奋斗,给予自己适当压力,竭尽全力去完成。对于幸福感,则会提高你的幸福基准水平。

是不是幸福的人不会有失败,不会有挫折?这个答案同样是否定的。幸福的人从来不回避失败,他们把失败作为自己学习成长的机会,通过失败去发现自己潜在的弱点,去寻找弥补自己薄弱环节的方法,争取下一次的成功。幸福课程中,tal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failtolearnorlearntofail”(从失败者学习),成功者并不是生来就成功的,他们往往是那些失败最多的人。所以在追求我们自己的目标时,永远记住我们学会走路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爬行,不断摔倒练习,最后才能够优雅地迈步。而在这个过程中,迈出的勇气至关重要。而勇气并不是没有恐惧,而是心怀恐惧,但是还是一如既往的前行。(courageisnothavingnofearbuthavingfearandgoaheadanyway)。在心理安全的组织中,可以安全地讨论过失,不会害怕告密,不会害怕摔倒。这样的组织才可能会是学习型组织和创新型组织,因为员工有机会从失败中学习。

幸福的人是不是完美主义者?肯定不是的,完美主义者即使获得幸福,也是极其短暂的,tal用x先生的精彩实例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幼儿园小孩,成长为一个跨国公司执行董事的案例。我们放弃作为完美主义,是不是就没有追求,就是幸福?同样不是,放弃完美主义不是放弃志向,而是允许和接受失败,不会放弃自己的雄心,不会放弃整个旅程和结果。我们应该成为那种追求卓越的人,这里tal重点比较了完美主义者和追求卓越者之间的差别,虽然他们都同样充满对事业的追求,追求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但是缘于心态的不同,对于失败解读的不同,造就了他们本质的差异。完美主义者往往认为一件事要么全部做到最好,要么根本不做(allornothing),完美主义者对于失败有种失能性的恐惧,始终追求一种直线到达目标的捷径,完美主义者不能接受批评,是一种典型的逐利者,完美主义是事情耽搁的最主要原因。而追求卓越者,从来不认为成功是一蹴而就的,他们认可能够接受失败,认为成功的路途荆棘密布,一种曲折、带有起伏螺旋式的路程,认为失败是一种反馈,一种成长的机会,他们不仅意识到目的地的重要,同样重视沿途的风景,他们心胸开阔,虽然喜欢接受批评,但也并非享受批评,因为他们明白这是成长与发展必须的重要部分,他们不仅关注成功,也享受过程。

对于优缺点的关注,从tal的讲课中,我同样觉得很有收获,虽然以前读过类似的介绍,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加以诠释让我更为容易接受。是否我们必须去掉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所有缺点,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答案也是否定,我们可以去努力去除我们的缺点,但我们更因该关注于培养我们的特长,就如同我们在员工管理上,我们不要寄希望于重现锻造每个人,去除他们的缺点,达到我们理想的同一个机模,然后用这些标准素材去完成工作。充分合理利用每个人的长处,强化他的优势,充分认识和感知他的优点,这点才是用好人的关键。我们在群体中可以集体讨论过失,但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在集体中好的方面,tal教授讲解“自我实现预言”时,用了美国黑人女教师marvecollins在教育学生时重要的一条是“挖掘学生的潜能”(cultivatethebestofthestudents)或者“应该关注的是学生擅长什么而不是他们聪不聪明”。只关注失败、错误,会让我们对美好的事物、优异的表现越来越麻木,越来越漠不关心,员工会不在乎自己是否优异的工作,而只是想我不要失败就可以。不断感激优异的工作表现和成绩,他们就会增值,否则就会贬值。关注优异的表现,不等于忽略失败,而是要坦然接受失败的现状,冷静分析失败产生的原因背景,总结经验教训,避免以后再犯。关注自己的长处比关注自己的短处更能让自己快乐和成功,问题缔造现实,总是关注各类失败最好的结果是不再犯同样的失败,确不能走向卓越,我们的关注点,直接影响了我们的认知,你只关心社会的黑暗面,你的世界将永远处在黑暗中,你天天关注社会的美好方面,怀着感恩的新,你的世界将永远阳关灿烂,长期关注优异的表现也更会让企业走向成功。

在“过犹不及“一课中,tal谈到专注是关键,工作生活都是如此,减少任务,避免同时进行多个任务,多个任务同时进行时,人的智商其实是严重下降的。只坚持真正想做的事情,可以完成的更多,多则劣,少则精。聚焦工作,则工作效率更高,状态更佳。谈到选择要做的事情时,tal给出建议:确定你可以做的事,然后确定你想做的事,然后确定你最想做的事,最后确定你最想最想做的事。“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幸福课其实就是主要讲解积极心理学,我在这里借用快乐传播的途径,隆重推荐各位读到此处的人去观看学习幸福课,因为不是说你看完了,你就整天洋溢在幸福的海洋中,而是你即使面临挫折,你也可以具有很强的心理的免疫系统,你可以很快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拥有幸福地工作与生活的良好心态,坚毅勇敢地走向追求卓越之路。

读后感哈佛幸福课篇十五

幸福是一种能力,你我都需要学习,读《哈佛幸福课》,找寻自己的幸福力。

这本书是哈佛“幸福教授”吉尔伯特的心血结晶,他是个非常擅长演讲的人,tde大会主题为“你为什么幸福,又为什么不幸福”的演讲曾打动了成千上百万人的心。幸福是一个永续存在的话题,你我都关心。这本书珍贵在它综合了脑科学、社会心理学的知识,从科学的层面上系统地解读我们为什么会觉得幸福,幸福是什么,我们如何看待幸福,以及如何才能真正找到幸福。幸福虽然没有计算公式,但幸福的能力却是我们都可以习得的,可以让别人幸福或让自己幸福的力量。读这本好书,寻找你自己的幸福力!

幸福是一种能力,会去读这本书,想想就知道是因为想要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快乐和寻觅自己的人生价值幸福感。书中有很多小知识,解说了生活中的一些被我们忽略却又时常出现的小现象背后的原因,解释我们不快乐不幸福的来源。虽然序里说本书内容浅显易懂,但是我觉得还是挺需要理解的,读第一遍就没什么感觉,现在在读第二遍,对很多内容还是会感觉很陌生。加油读吧,希望自己能够悟出什么,哈哈!

读后感哈佛幸福课篇十六

里面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卡尔森被一位拿着左轮的瘦小男子打劫了,把卡尔森身上的贵重物品拿走了,当男子正要离开之际,卡尔森以不好向家人交差的理由,让男子在卡尔森身上的六个部位分别打了一枪,这时,卡尔森向男子要回贵重物品,男子举枪威胁,卡尔森笑着说:“没子弹了。”于是,贵重物品物归原主。

读了这个故事,不禁让我想起了儿时的一件趣事:“那年我5岁,哥哥7岁。他每次都出去玩,可是都不带上我,每次出去的时候,都要锁上门,这天,他又要出去玩,顽皮的我趁早把锁给偷走了,好让他锁不上门,为了不让他看出破绽,我还是像个跟屁虫,一直跟着他,他又要锁门,但是四处都找不到锁,于是,不过那么多了,玩要紧,他丢下门,去玩了,我也跟着,他去哪,我也去哪,就这样,我把哥哥弄得哭笑不得,我呢,却在一旁哈哈大笑,于是,哥哥每次出去玩,都带上了我。

读了《哈佛家训》这本书,我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脑海里浮现着许多搞笑画面,让我难以忘怀。

《一道受用终生的测试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中大概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在暴风雨晚上,自己开着一辆豪华轿车,到一个车站,看到了三个等公共汽车的人:一个将要死的病人;一个救过你医生;一个异性,如果错了,一辈子后悔莫及。车里只能做一个人,你会选择哪个?有人说是异性;有人说是病人;有人说是医生。一个独一无二的回答:”让医生开车,带着病人去医院,自己留下来,和那个异性等车。

这个故事不禁让我想起了我。那是一个中午吃饭的时候,哥哥贸然的问我:“如果咱妈和你媳妇掉进河里了,你会先救哪个?只能就一个。”这个问题让我不知所措,媳妇,妈妈,媳妇,妈妈。两个答案来回在我的脑海出现。我回答:“我先就妈妈,可是,话又说到前头,救过妈妈以后,我在跳进河里就媳妇。宁愿自己淹死,也不愿亲人淹死。”我这个回答让他们刮目相看。

这个问题也有两个答案,大部分的人救妈妈。救妈妈的原因:妈妈只有一个,淹了就没了。媳妇呢,没了再娶呗!

读后感哈佛幸福课篇十七

本书主要讲了哈佛的心理管理:如果无法回避痛苦就举会享受痛苦、哈佛的成功心理: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哈佛的人格心理:认清自己并管理好自己、哈佛的宽容意识:宽容其实就是放下对自己的惩罚等内容。哈佛心理课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如果你像一朵小花一样脆弱,你的朋友就会建议你去看心理医生。而事实是,你是相当坚强的,绝对比他们认为的要强大。我告诉那些刚刚经历过困境的人们的忠告只有一条:那就是——坚持下去。当一个人在与人比较中尽获自信时,他要学会与自己比较来获得自谦;而当他在与人比较中尽获自卑时,他要学会与自己比较来获得自信。哈佛心理课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每个人都相信活在当下是很重要的,但没有人相信他们并没有活在当下。积极地注意新事物——保持专注——是活在当下的方法。为了提高幸福感,少担心那些遥不可及的欢乐,而要找到微小但是源源不断的快乐源泉。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49660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