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语言美的论文(优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4 16:24:10
教学中语言美的论文(优质16篇)
时间:2023-12-14 16:24:10     小编:紫衣梦

总结是一种自省的过程,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总结要有系统性,按照逻辑顺序进行叙述,确保思路清晰。以下是一些名人的总结感悟,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启示。

教学中语言美的论文篇一

1、感知“d”的正确发音并正确认读。

2、运用语音盒中的物品与字卡对应游戏,感知汉字与拼音。

3、练习组词造句、创编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

活动准备。

1、d音实物:袋子、带子、电池、垫子、钉子、订书机、灯笼、豆、刀、蛋。

2、与实物对应的四段卡(图卡、图文卡、字卡及拼音卡)。

3、神秘袋一个,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将四段卡打乱顺序散放于周围。将d音的实物放于神秘袋中。

2、出示神秘袋,提问:袋子中都是发d音的物品,猜一猜有什么?

3、猜测后请幼儿依次从神秘袋中摸出一件实物,正确说出实物的名称,教师提醒幼儿正确发音。

4、请幼儿依据自己取到的实物从四段卡中取出与实物相对应的图卡、图文卡、字卡及拼音卡,并依次对应摆放于实物下方,正确认读四段卡上的文字及拼音。

5、幼儿分成三组,第一组每人持图卡一张,第二组每人持文字卡片一张,第三组每人持拼音卡一张。

6、教师播放音乐请幼儿听音乐自由走动,音乐停止时,图卡、文字卡、拼音卡为同一实物的幼儿手拉手坐下,用该词汇每人说一句完整的话,然后交换卡片继续游戏。

7、将四段卡打乱顺序图案向下分散排列,每三名幼儿为一组,每人每次任意翻开一张卡片,认一认与图片对应的实物或用这三种实物创编简短的小故事。当幼儿熟悉后,可将图卡改换成文字卡或拼音卡进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中语言美的论文篇二

语言,是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重要中介。教学效果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语言的运用,因为知识、方法、理念都必须由语言得到灵活的、精确的、有效的、富于感染性的表达,而表达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质量。并且,语文课程本身就是关于语言的规律、使用、魅力的课程,因此,如何艺术地使用语言,或者,如何更好地将语言艺术运用于高中语文课堂,直接关乎老师的教学效果,关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高中语文课的语言艺术,一方面来自于师生对教材所选入的经典作品其语言艺术的体味,另一方面来自于老师自身的语言素养。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让语文课堂成为展现语言魅力的舞台。比如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所选入的诗歌,每一篇都是艺术精品,在语言上的锤炼也堪称典范。以杜甫《登高》为例,萧瑟的秋天,在杜甫笔下通过语言的妙用而表达得有声有色、扣人心弦,首联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明的夔州地区特征。诗人登高所见景物在巧妙的语言组合下得以有选择性地呈现,构筑了一幅悲秋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虽然只写了树木和长江,但是却用了“无边”“萧萧下”修饰落木,用“不尽”和“滚滚来”描写长江,把秋天肃杀空阔寂寥的景色在俯仰之间表达的沉郁悲凉。从而在景色描写中巧妙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可见,所选篇目是非常经典的文学作品,自身蕴含着丰富的、富有张力的.语言魅力,但要将作品自身的语言美和艺术冲击力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来,却需要老师自身的语言素养,或者说是文学素养。中国美学素有“得意忘象、得意忘言”等审美原则,但对于基础教育过程中的语文教学,尚不能以此作为教学原则,因为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真正地领会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首要就是让学生通过语言抵达它的“意义层面和美学层面”,而后才能真正明白作品的思想。

以杜甫的《登高》为例,教师或许可以直接告诉学生,这首诗歌是杜甫在什么境况下写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但这种直接告之是无意义的教学方式,因为学生并不理解为什么,更不理解诗人是如何通过意向、语言来构筑这个意义世界的。或者说,这种教学本身是对语言、文学艺术的伤害,它无意间就消解了所有的审美过程和思想的滋养功能。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素养在发掘、展示、深化、提升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魅力过程中,其作用是根基性的。也就是说,教与学的过程,只有老师能够充分运用自身的教学能力、特别是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领略文学艺术的语言魅力,培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审美教育和自主审美活动中获得艺术熏陶、审美享受。

我们熟知贾岛在写作“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句诗的时候,对使用动词“推”还是“敲”踌躇了很久,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就在于语言本身在艺术创作中,对于建筑意向、构筑意义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老师应该重视教学用语的规范性、趣味性、启发性、艺术性。就规范法性来讲,语文课老师应该是最重视语言规范性的,因为规范代表着精确。语文教学的课堂用语规范是基本要求。这种规范性不仅仅体现在一般的写作语言上的规范性,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对文学作品的阐释、理解的用语上。语言的规范性代表着严谨的教风学风。一句简单的话,可能虚词用错一个(即便是口误)也可能使得意思“谬之千里”。所以,语文老师在教学中,重视语言的规范性,是言传身教的应有之义。比如在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方面,老师应该字斟句酌,不能稍有疏忽,否则可能就让学生在理解上产生偏差。

趣味性,则在于教师的教学应该通过幽默的语言风格给课堂注入鲜活的动力,让学生从教师的语言中感受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这是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的关键,也是提升学习兴趣的关键。只有课堂妙趣横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启发性的语言则体现在教学中,老师能否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有时候老师的语言规范、有趣,但是却没有启发性,这使得课堂教学成为独角戏,所以,启发性的课堂语言是更高层级的要求。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教学,老师可能基本都能做到声情并茂地朗诵、讲授文本,但是对于学生的启发呢?则不一定都能做到。为什么作者“心理颇不宁静”?这种“不宁静”在荷塘月色中得到了什么样的疏解?这样一些问题就需要老师在讲授中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和学生一起透过文本去获得领会。再者,就是艺术性。老师的语言本身应该是能体现艺术性的。一方面语言艺术是一个教师提升课堂质量、展现教学风采最大的“撒手锏”,另一方面,教师在分析文本的时候,也应该体现语言的艺术性,因为一篇好的文学作品,如果老师能用艺术性的语言进行阐释、讲解,那么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也能增加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更能激发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共鸣。这是优质语文课应该达到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的语言天赋和潜能,构建生态语文课堂。

往常谈到课堂语言教学,基本都集中在教师一方,事实上,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构成的,上演教师独角戏的课堂是失败的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挖掘教学语言资源,丰富语文课堂,全面提升教学有效性和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应该重视激发学生的语言天赋和潜能,构建以“学为中心”的生态语文课堂。

第一,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的角色转变,建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新角色,从而发挥学生的语言能力,搭建课堂教学新秩序。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之间最重要的媒介就是语言,语文老师必须通过学生掌握和使用语言的情况对他们的学习情况全面掌握。更关键的是,学生必须通过语言来参与课堂教学,参与课堂新秩序的构建。我们常说的反转课堂、转变教学观念、探究性学习的建设等教学改革理念和实践,在语文课堂中,最根本的体现就是语言,或者是“话语权”。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更大程度上表现为“集体失语”,这种状态在某种意义上使得教学过程单调、乏味,学习方式简单、空泛,教学目标单一、有限,因此,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应该通过利用语言教学的优势改变这一状态。比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老师一味地分析文本,可能收到的教学效果并不一定能实现既定目标。但是如果让学生来扮演角色进行一场实验剧的改编、排练和演出,效果可能就更加好。因为学生既要去理解文本、还要分析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人物情感、并且要对文本进行一定的改变,整个一个活动最后呈现出来的东西,语言是最重要的评价内容。而这种变化,就实现了新的教学秩序构建和课堂生态的建设。

第二,以挖掘学生语言能力和培养学生语言兴趣为目标的“学为中心”的生态课堂建构,是高中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在教学实践中的最高目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就体现在他们是否以“学为中心”的地位和角色来安排自己的学习。比如,在面对鲁迅先生的作品的时候,如果只有老师的讲解,肯定是达不到效果的,因为要学好鲁迅先生的文章,必须做足课外的功课,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师难以将所有信息都传达给下学生,只能让学生按要求去做相关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的效果各个学生也有差异,那么,教学前的分组讨论、对相关问题的探讨、对疑难问题的梳理则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工作。所有这些工作的完成,则集中体现了老师教学的语言艺术,他的引导、鼓励、合理的安排是学生转变角色和进入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另一方面,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对语言本身的理解和掌握、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讨论、简明扼要地呈现问题等等,事实上已经体现了语言艺术和教学之间的紧密关系。因此,就高中语文课的教学而言,构建生态语文课的关键就在语言,因为语言构成了整个生态课的核心,即老师和学生本身的语言能力在教与学之间如何实现一种“默契”,这种默契来自于老师对语文教学语言的精到把握,也来自于学生对自我语言能力的开发和运用。语文课本身就是语言艺术课,它的效果不仅仅在于老师能侃侃而谈,通过他如同演讲、朗诵那样展现“教”的魅力,更重要的是,“教”仅仅是抛砖引玉的需要,因为学生学习的效果才是更核心的考核指标。我们现在的课程教学大纲已经更加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内容,那么,重视对课堂语言教学的挖掘和拓新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则是一个必需的起点。

参考文献。

[1]陈国瑞.浅谈高中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j].教育教学论坛,(21).

[2]孙淼.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教学中语言美的论文篇三

摘要:c语言是高职院校学生接触的第一门计算机语言课,语法灵活、知识点多、程序设计自由度大,且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编程兴趣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民办院校高职类学生的c语言课程教学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

关键词:c语言;实践操作能力;改革措施。

c语言具有强大的功能,是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之一,是程序设计的基础,也是数据结构等课程的先导课。根据高职计算机教育的特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不仅是专业基础课,更是一门专业技能课。作为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的第一门计算机语言课,c语言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编程兴趣、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培养程序设计的思维,能熟练的上机调试程序,具备良好的编程习惯、设计规范和风格,训练程序设计的能力,能够独自解决程序编写和调试中的困难,同时具备沟通、表达能力以及与人协作能力。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知识点多,语法灵活。

c语言具有数据类型丰富、语法限制不严格、程序设计自由度大、可由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等特点。然而,这些特点既是c语言的优点,也是c语言学习的难点。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第一次接触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相对较差,在实际教学中,知识点的讲授是分别进行的。学生可以很好地学习和理解各个独立的知识点,也可以把某个知识点运用到其适用的情况。但是,如何将多个知识点关联和连贯起来对于学生理解就比较困难。

2.讲得多,练得少。

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逻辑性强、内容多,不易理解,但学时安排较少,目前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讲授为32学时,实验为32学时,相对于其他普通高校实验16课时来说,已经增加了实验课学时,但在实验课堂上也通常是教师先讲,学生再练。往往学生真正上机练习的时间只有一小节课,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题目或验证已有的程序,很少能自己思考或者创新的。

3.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过程,显得抽象、复杂,编程时容易出错、很难掌握,很多学生因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丧失学习的信心。

1.精讲多练,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具体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教学内容的顺序。一般的教学顺序,往往刚开始的内容是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语句、函数的定义、使用说明等,没有很快涉及程序编制,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泄气或者失去兴趣,对学习极其不利。因此要适当减少数据类型和表达式等内容,尽快进入到顺序程序设计部分,并采用先举例后分析,逐渐引入知识点的顺序,注意先具体后抽象。其次需从应用角度出发划分知识内容,用就学,不用就可先不讲,知识点讲解难度掌握到够用即可。同时针对初学者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分散难点,降低台阶,在实例练习中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在课程中慢慢渗透理论体系,将难点内容化解在各章节中去讲解。

2.采用案例驱动教学法。

案例驱动教学就是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者多个具体案例,教师围绕案例讲授相关内容,学生在案例驱动下,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效果。

结合案例驱动法的基本思想以及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c语言的教学内容可划分为以下知识点:输入输出和顺序结构、分支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和文件、综合程序设计。其中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可以渗透在以上各个知识点中讲解,不同的知识点可以设计成不同的案例,通过先举例、后讲解,()让学生通过一些有意思且实用的例子,学习、掌握知识点和语法,同时培养程序设计的思维和习惯。经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在高职院校c语言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3.运用阶梯式教学法。

将教案设计成阶梯式,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往上走,跨度不大,符合学习规律。例如,在引导学生实现猜数游戏时,将需求设置成阶梯式,分成利用选择实现一次判断、利用循环实现一次猜数、利用多重循环实现连续猜数,最终将小游戏的功能逐步完善。学生在这种阶梯式教学法中获得浓厚的兴趣,通过不断地编程调试、跟踪运行,程序设计能力和编程思想进一步得到提高。

三、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设计好实验内容,尽量让学生独立或者相互协作完成,教师给一些引导或建议,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给每个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实验,实验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基本实验和选做实验。其中基本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改错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适合大部分学生。选做实验给出一些提示,但不做具体要求,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在完成基本实验的前提下选做,进一步提高编程能力。

1.基本实验。

(1)验证性实验。

程序具体实现的功能,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改错性实验。

改错性实验主要训练学生根据出错信息运用程序调试方法进行程序调试,提高学生的'程序调试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点内容,设计一些有语法错误或逻辑错误的程序,让学生通过调试,找出程序中的错误并改正。

(3)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给出题目和部分题目的解题提示,让学生自己设。

计算法,然后自己编程并调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点内容,布置一些与已学程序相似的程序,让学生结合已学知识设计程序或者修改已有程序,从而实现新功能。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改编“1+2+3+…+100”的程序,实现求“2+4+6+…+100”的程序。

2.选做实验。

提出一些设想和思路,引导学生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程序,学生得到启发后,有了自己的想法,在实现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教师可以给予相应的帮助,但主要靠学生自己完成。例如,在讲解“输入输出和顺序结构”内容时,用到计算两个数之和并输出的例子,在基本实验中可以让学生首先将其改为能求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然后可以提示学生:这个程序只能用固定的或者运行时从键盘上输入的两个数据,如果要计算另外两个数据就需要重新运行一遍程序,怎样才能让程序可以重复计算多组数据直到用户喊停才结束。这样就可以引导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主动地去查找、学习新知识,从而使编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增加课程设计环节。

在完成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利用最后两周时间进行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教师布置相应的题目,例如:joseph环、迷宫求解、日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并给出相应的任务要求,例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要求:建立一个n个学生的信息登记表,每个学生的信息包括:学号、姓名和m门课程的成绩(math,c,english)。程序运行时显示一个简单的菜单,实现对学生信息的输入(input)、总分统计(count)、总分排序(sort)、查询(query)等功能。让学生2――3人一组自由组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各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及时讨论,共同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根据教师提供的基本功能,每个小组可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组内成员的实际想法,添加或细化功能,从而得到一个更贴近实际的功能模块划分。在这种相互协作式的实践中,学生的各种问题得以及时讨论消化,同时在解题思路、思维方式、学习经验等方面相互影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团队意识。

总之,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渐进的过程,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不断探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新教学方法,对传统c程序设计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改革,从而使学生通过c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对编程思想理解得更加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更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闫英战。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08)。

[2]王美红,王蒙。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35)。

[3]刘美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32)。

[4]唐永红,龚安。程序设计语言实验教学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3)。

[5]刘芳,秦兴国。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存在问题及改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6)。

作者简介:杨晓明(1980.4―),女,陕西渭南,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西安翻译学院诒华学院人文信工教研室。

刘淑婷(1984.1―),女,陕西渭南,讲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西安翻译学院诒华学院人文信工教研室。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翻译学院诒华学院)。

教学中语言美的论文篇四

对于小学的班级管理来说,管理语言艺术的应用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艺术,在管理中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掌握运用的技巧,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果。

1.将表扬和批评相结合。

首先,在小学班主任进行管理工作时,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班主任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怀,意识到自身在班级中的重要性,不管是学习方面还是班级建设方面,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更服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班主任在管理语言艺术运用时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多给学生给予关怀,让良好的师生关系来促进管理工作的开展。其次,是对于小学生的学习等要进行一定的评价,注意鼓励的作用,用表扬的管理语言艺术来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行为,这种积极的语言艺术的应用可以从情绪上来感染和激励学生,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学习。最后,是由于小学生年纪都较小,所以自控能力差,并且经常会犯错误,但是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要注意语言艺术的运用,尽量用关爱的语言来进行批评教育,同时重视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结合性格选择合适的语言艺术,让学生们在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同时自尊心不受到打击,更好地树立学习的信心。

2.重视情感的作用。

在小学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中,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对情感的运用和把控。作为班级管理的中心,班主任对于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是生硬的灌输纪律的概念和道理,更应该结合情感来对学生们进行培养,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很多时候,宽容这种无声的语言艺术反而比处罚更有效果,无声的批评及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进行改正,将有声的语言艺术和无声的结合起来,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想要做好管理工作离不开语言艺术的合理运用,只有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语言艺术,这种良好、有效的交流沟通,才能更好地达到管理的目的,避免做无用功甚至适得其反。比如,面对内向的学生,班主任在交流中要注意语气的柔和,并且多加鼓励来使他们的性格逐渐开朗起来;面对自卑的学生要多对他们进行积极的肯定,结合积极向上的语言艺术来采取多种鼓励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同时更好地管理班级。4.注重管理语言的'特色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在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中也可以拥有自己独立的特点,通过师生之间良好而平等的关系,以及独具特色的语言艺术,来为课堂营造出一种宽松而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们在这种氛围中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成长,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完美地完成了班级管理工作。同时,家访也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代表学校对学生家庭所进行的教育访问,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班主任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家庭环境、性格等采取正确的家访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例如。建立如下图所示的家庭学校双向沟通的联系模式,促进家校合作,促进学生成长。

二、结束语。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做的工作是非常复杂和多样的,善于应用语言艺术来进行管理,往往会使管理工作更加轻松和高效。班主任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性格特点为出发点,不断提升自身管理的语言技术的水平,以便达到增进师生感情、促进学生学习和管理班级的目的,可谓是一举三得,这种管理质量和效果方面的提升是非常明显的,值得在班级管理中多加运用。

教学中语言美的论文篇五

语言,是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重要中介。教学效果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语言的运用,因为知识、方法、理念都必须由语言得到灵活的、精确的、有效的、富于感染性的表达,而表达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质量。并且,语文课程本身就是关于语言的规律、使用、魅力的课程,因此,如何艺术地使用语言,或者,如何更好地将语言艺术运用于高中语文课堂,直接关乎老师的教学效果,关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高中语文课的语言艺术,一方面来自于师生对教材所选入的经典作品其语言艺术的体味,另一方面来自于老师自身的语言素养。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让语文课堂成为展现语言魅力的舞台。比如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所选入的诗歌,每一篇都是艺术精品,在语言上的锤炼也堪称典范。以杜甫《登高》为例,萧瑟的秋天,在杜甫笔下通过语言的妙用而表达得有声有色、扣人心弦,首联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明的夔州地区特征。诗人登高所见景物在巧妙的语言组合下得以有选择性地呈现,构筑了一幅悲秋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虽然只写了树木和长江,但是却用了“无边”“萧萧下”修饰落木,用“不尽”和“滚滚来”描写长江,把秋天肃杀空阔寂寥的景色在俯仰之间表达的沉郁悲凉。从而在景色描写中巧妙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可见,所选篇目是非常经典的文学作品,自身蕴含着丰富的、富有张力的.语言魅力,但要将作品自身的语言美和艺术冲击力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来,却需要老师自身的语言素养,或者说是文学素养。中国美学素有“得意忘象、得意忘言”等审美原则,但对于基础教育过程中的语文教学,尚不能以此作为教学原则,因为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真正地领会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首要就是让学生通过语言抵达它的“意义层面和美学层面”,而后才能真正明白作品的思想。

以杜甫的《登高》为例,教师或许可以直接告诉学生,这首诗歌是杜甫在什么境况下写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但这种直接告之是无意义的教学方式,因为学生并不理解为什么,更不理解诗人是如何通过意向、语言来构筑这个意义世界的。或者说,这种教学本身是对语言、文学艺术的伤害,它无意间就消解了所有的审美过程和思想的滋养功能。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素养在发掘、展示、深化、提升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魅力过程中,其作用是根基性的。也就是说,教与学的过程,只有老师能够充分运用自身的教学能力、特别是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领略文学艺术的语言魅力,培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审美教育和自主审美活动中获得艺术熏陶、审美享受。

我们熟知贾岛在写作“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句诗的时候,对使用动词“推”还是“敲”踌躇了很久,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就在于语言本身在艺术创作中,对于建筑意向、构筑意义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老师应该重视教学用语的规范性、趣味性、启发性、艺术性。就规范法性来讲,语文课老师应该是最重视语言规范性的,因为规范代表着精确。语文教学的课堂用语规范是基本要求。这种规范性不仅仅体现在一般的写作语言上的规范性,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对文学作品的阐释、理解的用语上。语言的规范性代表着严谨的教风学风。一句简单的话,可能虚词用错一个(即便是口误)也可能使得意思“谬之千里”。所以,语文老师在教学中,重视语言的规范性,是言传身教的应有之义。比如在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方面,老师应该字斟句酌,不能稍有疏忽,否则可能就让学生在理解上产生偏差。

趣味性,则在于教师的教学应该通过幽默的语言风格给课堂注入鲜活的动力,让学生从教师的语言中感受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这是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的关键,也是提升学习兴趣的关键。只有课堂妙趣横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启发性的语言则体现在教学中,老师能否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有时候老师的语言规范、有趣,但是却没有启发性,这使得课堂教学成为独角戏,所以,启发性的课堂语言是更高层级的要求。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教学,老师可能基本都能做到声情并茂地朗诵、讲授文本,但是对于学生的启发呢?则不一定都能做到。为什么作者“心理颇不宁静”?这种“不宁静”在荷塘月色中得到了什么样的疏解?这样一些问题就需要老师在讲授中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和学生一起透过文本去获得领会。再者,就是艺术性。老师的语言本身应该是能体现艺术性的。一方面语言艺术是一个教师提升课堂质量、展现教学风采最大的“撒手锏”,另一方面,教师在分析文本的时候,也应该体现语言的艺术性,因为一篇好的文学作品,如果老师能用艺术性的语言进行阐释、讲解,那么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也能增加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更能激发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共鸣。这是优质语文课应该达到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的语言天赋和潜能,构建生态语文课堂。

往常谈到课堂语言教学,基本都集中在教师一方,事实上,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构成的,上演教师独角戏的课堂是失败的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挖掘教学语言资源,丰富语文课堂,全面提升教学有效性和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应该重视激发学生的语言天赋和潜能,构建以“学为中心”的生态语文课堂。

第一,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的角色转变,建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新角色,从而发挥学生的语言能力,搭建课堂教学新秩序。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之间最重要的媒介就是语言,语文老师必须通过学生掌握和使用语言的情况对他们的学习情况全面掌握。更关键的是,学生必须通过语言来参与课堂教学,参与课堂新秩序的构建。我们常说的反转课堂、转变教学观念、探究性学习的建设等教学改革理念和实践,在语文课堂中,最根本的体现就是语言,或者是“话语权”。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更大程度上表现为“集体失语”,这种状态在某种意义上使得教学过程单调、乏味,学习方式简单、空泛,教学目标单一、有限,因此,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应该通过利用语言教学的优势改变这一状态。比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老师一味地分析文本,可能收到的教学效果并不一定能实现既定目标。但是如果让学生来扮演角色进行一场实验剧的改编、排练和演出,效果可能就更加好。因为学生既要去理解文本、还要分析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人物情感、并且要对文本进行一定的改变,整个一个活动最后呈现出来的东西,语言是最重要的评价内容。而这种变化,就实现了新的教学秩序构建和课堂生态的建设。

第二,以挖掘学生语言能力和培养学生语言兴趣为目标的“学为中心”的生态课堂建构,是高中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在教学实践中的最高目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就体现在他们是否以“学为中心”的地位和角色来安排自己的学习。比如,在面对鲁迅先生的作品的时候,如果只有老师的讲解,肯定是达不到效果的,因为要学好鲁迅先生的文章,必须做足课外的功课,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师难以将所有信息都传达给下学生,只能让学生按要求去做相关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的效果各个学生也有差异,那么,教学前的分组讨论、对相关问题的探讨、对疑难问题的梳理则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工作。所有这些工作的完成,则集中体现了老师教学的语言艺术,他的引导、鼓励、合理的安排是学生转变角色和进入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另一方面,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对语言本身的理解和掌握、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讨论、简明扼要地呈现问题等等,事实上已经体现了语言艺术和教学之间的紧密关系。因此,就高中语文课的教学而言,构建生态语文课的关键就在语言,因为语言构成了整个生态课的核心,即老师和学生本身的语言能力在教与学之间如何实现一种“默契”,这种默契来自于老师对语文教学语言的精到把握,也来自于学生对自我语言能力的开发和运用。语文课本身就是语言艺术课,它的效果不仅仅在于老师能侃侃而谈,通过他如同演讲、朗诵那样展现“教”的魅力,更重要的是,“教”仅仅是抛砖引玉的需要,因为学生学习的效果才是更核心的考核指标。我们现在的课程教学大纲已经更加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内容,那么,重视对课堂语言教学的挖掘和拓新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则是一个必需的起点。

参考文献。

[1]陈国瑞.浅谈高中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j].教育教学论坛,(21).

[2]孙淼.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教学中语言美的论文篇六

在硕士学位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想向曾经给我帮助和支持的人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曹计昌教授,他在学习和科研方面给了我大量的指导,并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让我学到了知识,掌握了科研的方法,也获得了实践锻炼的机会。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我的严格要求以及为人处世的坦荡将使我终身受益。除此之外,他对我生活的关心和照顾也使得我得以顺利完成研究生的学业。在此祝愿他身体健康,全家幸福!

感谢我已经毕业的师兄徐日东、张凡、周志坚、段云涌和夏志远,他们曾经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和鼓励,让我学到很多。感谢汪健和程诗猛两位师兄,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于本文的硬件设计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感谢同届的张斌、李纯和张登宝,他们是我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伙伴,也是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战友。感谢我的师妹邓祯,师弟冯国平、古明生、周建琼、杨帆、舒林、周宇杰、朱圣健、吴喧辉和张泽,从他们身上,我学到很多东西,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是读研期间快乐的时光。

感谢在广东普信公司实习时的同事们,他们在我第一次参加实际项目开发的过程中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和鼓励。特别要感谢我的项目经理李旭和黄润怀,是他们的信任给了我很多锻炼的机会,也一直对他们给予我的生活上的照顾心存感激。和他们一起为广州项目奋战的一年多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

感谢我的朋友louis,dick,iris,tracy,sawyer,joe,jason,icebear,以及更多我无法逐一列出名字的朋友,他们给了我无数的关心和鼓励,也让我的研究生生活充满了温暖和欢乐。我非常珍视和他们的友谊!

感觉计算机学院研028班的我的同学,感谢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我的帮助。

感谢生我养我的父母,他们给了我无私的爱,我深知他们为我求学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而我至今仍无以为报。祝福他们,以及那些给予我关爱的长辈,祝他们幸福、安康!

还有很多我无法一一列举姓名的师长和友人给了我指导和帮助,在此衷心的表示感谢,他们的名字我一直铭记在心!

最后,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阅本论文的专家教授。

3.论文致谢。

论文致谢。

5.民族论文致谢。

6.学年论文致谢精选。

7.论文最后致谢词。

8.日语专业论文致谢。

9.论文致谢词老师。

10.有关于致谢的论文。

教学中语言美的论文篇七

所谓抑扬顿挫,就是教学语言应该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富有节奏感。将表情、手势、停顿、操作等无声语言与声调、轻重音等有声语言恰当地配合起来,使教师的讲解有声有色,更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从而使课堂气氛有节奏、有旋律、有起伏,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不断地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高潮。鲁迅先生在日本不乏很多好的老师,但是藤野先生之所以在鲁迅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认为原因之一就是藤野先生的课堂语言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之处,适当提高声音,促其注意;关键之处,稍作停顿;需熟记的内容,不妨和以声韵,以利记忆。这样,就可以增强感染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语言中饱含对学生真诚的期望、对物理教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精辟的见解,才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凭借自己一桶水对一杯水的知识优势,经常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不管提问题学生程度的高低,也不管所提问题的正确与否一律热情鼓励。对于不切实际,漫无边际,钻牛角尖瞎想出来的问题要耐心疏导。

原苏联教育学家米・期洛特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幽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趣。学生在心情舒畅的环境中学习效果要比在沉闷的环境中学习效果好的多。在课堂讲解中运用幽默,可以控制学生的注意;可以使讲解的内容变得有趣,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融洽师生间的关系,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幽默可以搬到物理课堂上来,只要运用恰当,通过幽默的描述、生动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兴趣倍增、情绪高涨,容易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意境。

二、教师的语言要富有启发性。

运用概念,在运用概念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概念。学生很少懂得物理。

概念是怎样来的、为什么要引入某一概念。这就需要教师的语言来。

引导学生。在引入新课时,教师巧设悬念,问而不答,有意留下空白,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的节拍“转”。

在我国,曾经有一种提法:作为一名好教师,应当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把所教的内容都讲透,不给学生在课后留下疑难,让学生在课后提不出问题。实践证明,这样不但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养成懒惰的习惯。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及时恰当地留下一些暂时的空白,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急于填补空白的心理,不但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是一门循序渐进的学科,许多知识前后联系比较大,教师的语言要生动,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知识基础,要使学生经常注意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问题是怎么样着手解决的。讲课时,要“心中时刻有学生”可以经常提出问题,即采用所谓“问题性讲解”,以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到正确的思想上去,教学中倡导启发式,坚决反对注入式。把教学从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吸收――储存――再现中解放出来,转向教师启发,学生实验探究――转化――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三、教师的语言要严密准确。

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规范。语法混乱、言不及意,将严重影响知识的传递以至影响教学;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教师的语言必须科学准确。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清晰正确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物理语言训练,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风气。如在讲“光的反射定射”时,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而应说:反射角等入射角。因为反射角的大小是由入射角的大小决定的,两个角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所以,作为物理教师,要认真考虑自己的课堂语言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合乎逻辑。不能将日常生活俗语、方言当做物理语言搬到课堂,如将物理语言“熔化”、“沸腾”说成“化了”、“开了”等。

总之,为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一些抽象概念和摸不着、看不到的物理过程,要运用语言艺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书面文字口语化,枯燥知识趣味化,这就是说教学语言既要通俗易懂,又得深入浅出,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教师的课堂语言多种多样,教师的语言水平不是天生就有的,要通过教学实践不断锤炼而提高。

教学中语言美的论文篇八

[论文摘要]做好语言管理工作,首先应对语言教学,特别是英语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有深刻了解,才能自觉地进行有效地英语教学。

自讲不同语言的人类群体间有交往起,就有了学习其他语言的必要,从而也就开始了语言的教学。有了语言的教学,人们就会碰到诸如语言教学的目的、组织、管理、方法等问题。而这些在最初阶段都不是很明确的。真股权的语言教学是从19世纪初开始的。

19世纪的语言教学主要以现代语言教学为主,教学方法为语法翻译法。人们学习语言主要以娱乐、学术等为目的,极少考虑语言学习的交际目的。语言教学也就十分注重语言结构的分析,语言规则的学习以及目的语和母语互译中规则的运用等。语言教学强调的是语言的知识而不是语言的运用。当时,英语只是被认为是一个岛国的语言,而法语才被看作是欧洲大陆通用的语言。此后,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英语学习才得以发展。英语作为世界普及语言开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应该说,英语教学的崛起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英帝国的日益向外扩展;二是美国作为一个讲英语的超级大国的崛起;三是现代语言教学的衰落。

英语教学的崛起,首先是从对外国移民进行英语教学开始的,然后逐步成为教育制度中的一个科目。随着英帝国势力向全球的日益扩张,英语教学也开始走向世界各地。当时许多有影响的英国人,如palmer,west,homby等,都把英语教学作为自己的职业,并在英国以外的其他地方进行长期的英语教学活动。随着现代语言教学的衰退,英语语言教学开始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几乎在世界每个地方,英语在中学的教学大纲中都成为了一个必修的科目,甚至在高等教育大纲中也成为必修科目。英语作为获取知识的钥匙,其工具作用日益显现出来。所以,对英语的需求不仅存在于教育界,而且还存在于贸易、商业、工业、体育、文化等其他领域。自20世纪50年代起,现代语言教学和英语语言教学先后受到了应用语言学理论的影响,这些影响在语言教学的设计、安排、组织、管理、大纲、考试中都充分地体现了出来。但是,最大的变化在于无论是现代语言教学还是英语语言教学,口语教学开始占据重要位置,这表明传统的现代语言教学和传统的英语语言教学已朝着语言口头交际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并承认语言是社会行为这一观点。

英语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地理或社会文化为基础最后形成了语言教学。美国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听说法,立足于结构语言学和行为伦理学的原则,强调语言学习首先是口头的,而不是书面的,重视发音训练和大量的口头句型操练。同时强调基础阶段的句型操练必须正确,竭力避免养成日后难以纠正的错误和不良的语言习惯。教学原则是模仿、记忆和背诵。从教学大纲设计角度看,基础是强调语言的口头训练和本族语的对比分析的原则,强调良好语言习惯的养成。

课程设计理论涉及到哲学体系和价值体系。课程设计包括:目的、内容、方法、评价以及课程发展、执行和评价的过程。因为课程设计研究,是如此的包罗万象,所以课程发展所涉及的问题和人员极其广泛。是课程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使其区别于大纲设计,而大纲所关心的问题主要局限于教学的内容。但是目前的语言教学界,似乎出现了语言教学与课程设置研究脱离的现象。语言教学,无论是现代语言教学还是英语语言教学,都相对独立于课程设置的研究。其原因有二:一是英语语言教学是在应用语言学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英语教学的实践者所要依赖的理论创造者被称为应用语言学家而不是教育家。所不同的是,现代语言教学是以纯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的,而他们恰恰是从这些理论中得到了启发和灵感。因此,现代语言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远不如英语教学那样讲究教学的方法,而教学方法总是教育家们感兴趣的问题;二是英语语言教学是在20世纪后期才出现和发展起来的职业,有其自己的传统、价值和特征。从事现代语言教学的教师们在1892年就成立了他们自己的协会,而英语语言教学的相应组织直到60多年后才成立。如美国1966年才成立tesol协会,英国于1967年才成立iatefl协会。此外,一本专门关于英语语言教学的学术杂志englishlanguageteaching(现名为eltjournal)直到1946年才问世。另一个使英语教学发展成一个职业的重要因素是英国文化委员会(thebritishcouncil)。英国文化委员会成立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60年来,英国文化委员会为发展英语教学,在世界各地做了大量工作。他们的.工作主要是根据世界各地的地理位置来建立和发展英语教学实践,从而使大批英国人来到世界各地把英语教学作为他们的职业。这不仅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而且也使英语教学职业化了。但是,英语教学与现代语言教学不同的是,在当时还没有一个国家把英语教学作为正规教育的基础,也没有一个国家把英语教学看成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英语语言教学的普及,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英语教学逐渐被看作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并被列入各级学校的课程。因此,英语教学和课程设置的关系自然就日益紧密起来。

在英、美国家,现代语言教学已成为国家教育的一部分,现代语言教学沿用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对课程的其他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现代语言教学被纳入课程设置研究的范围里时,人们开始对教育目的和方法进行重新评价。应该说语言教学已成为课程设置研究的一部分,而课程设置研究对语言教学研究的影响也显而易见。近年来,有不少有关英语教学的讨论文章和专著,讨论研究的问题大多集中在英语教学项目的组织和管理、大纲设计和管理、教材改革、课程设置等方面。而这些就是今后语言教学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领域。

四、小结。

语言教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英语教学在其发展成一个有特色而且独立的职业过程中,首先是从应用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理论的创立者主要有英国传统语言学理论代表palmer,west和hornby,以及美国传统语言学理论代表bloom―field,fries和lado等。美国传统理论主要是把语法结构作为语言教学大纲内容的基础,而英国传统理论强调的是语言的交际和运用,并把语言的运用与长期关注的语言结构结合起来。在chomsky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下,有关语言学习的新理论发展了起来,这种新理论的发展又促使了有关学习者内在语言学习机制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修改了关于第一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传统观点,从而导致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和发展。chomsky提出了纯语言能力理论,hymes发展了这一理论,提出了语言交际能力的理论。英国和美国的各自思想流派最终汇总到他们共同关心的理论问题,即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流利的表达语言使用者的意图和思想。对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原则要进行再评价的同时,一方面要考虑到语言教学在教育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认识到英语教学的组织和管理以及课程设置研究可以为语言教学大纲的发展和革新中的决策提供一整套理论和实践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吴萍.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思考[j].克山师专学报,2004,(04).

[2]吕芳.语言学习法与教学法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1996,(04).

[3]彭伟强.当代美国基础教育外语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

[4]陈慧.双语教学目标论[d].河南大学,2003.

[5]胡春洞.外语教学法的综合化多元化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3,(04).

教学中语言美的论文篇九

教学语言调控必须绝对服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核心和灵魂,之所以需要语言调控,都是为了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圆满完成。

1.1繁简得当区别语言繁简的标准,主要是依据在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中,不同阶段语言量的大小。总目标必然分解成若干子目标。这些子目标,都与总目标相连,但所占地位不同,紧密程度不同,关联方式不同,解决的难易程度不同,因而教师投入的语言量应该也不相同。关键在于无论繁简,教师的语言都要做到切到精详。

小学语文《燕子》一课将春天里的美景写得非常精彩:“阳春三月,下过几阵蒙蒙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下面是特级教师李吉林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微风吹拂着柔柳”有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柳枝好像在摆动。

师:微风吹拂着什么样的柔柳?

生:微风吹拂着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师: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好像柳树怎么样?

生:好像柳树刚刚从梦中醒来,睁开了眼睛。

生:好像柳树也长了眼睛和眉毛。

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这一片断内容是重点,老师的用语可谓繁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细致体验、感悟春天的美景。倘若只是简单地让学生明白“舒展”、“柔”等字词意思、运用的手法,师生之间就很难有积极的情感交流,缺乏思维的过程,教学也就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

1.2直曲结合“直”,就是平直、浅露;所谓“曲”,就是曲折、含蓄。教学语言不能没有平直、浅露。但是在许多场合下,教师的语言却不能一味直白浅露。为了明确,需要经历曲折;为了深刻,需要层层铺垫;为了完整,需要塑造残缺;为了探索,需要适当保留;为了体验,需要巧妙蕴蓄。无论选用直笔还是曲笔,都必须根据教学目的需要和达成的难易程度而定。

一位中学语文老师上《最后一课》,讨论韩麦尔先生在课的最后说的话“我——我——”,声音哽住了。经过热烈的讨论,教师作了归纳:“所以,我们讲‘我——我——’此时无声胜于有声了。有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对国土的爱;第二,对敌人的恨;第三,对祖国充满着信心,充满着希望。”这一结论性的概括平直而准确,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片面性观点作了纠正。像这种归纳、概括的结论性意见,通常教师应该运用平直、浅露语言表述。

有位讲授口才艺术的中学老师,对学生的口语表达经常作出这样的评价:“请擦去语言中的灰尘。”“表达缺乏层次,说明思维上的标点不清楚。”“微笑是最美的语言。”类似的评语,一句就点中要害,文采斐然,含蓄有味,富有哲理内涵。在口才艺术课上,教师用艺术的'语言点评,本身就是种示范形式,更利于学生接受,提高自身的口才艺术。

2根据认知规律调控。

调控艺术是在认知规律上面生长起来的。精当的教学语言调控,要求教师对授课内容理解透彻,但又不能将自己的理解过程和方法照搬给学生,而应该设身处地,从学生实际出发,最便捷、最有效地使学生深刻认知。

2.1设疑诱导教师常常不直接道出结论,而是根据学生认识的规律,不断设疑,逐步引导,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于能力、智力多方面得到提高。疑问句的运用在教学语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教师调控教学的主要语言手段之一。提问大体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类是直觉性问题,另外一类是思考性问题。前者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兴趣、提示重点、过渡衔接等。这类提问不可或缺,但随着年级的升高,数量上、质量上应该恰当控制。后者主要用于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理解难点。下面是特级教师钱梦龙执教《故乡》的片断:

够了吗?为什么还要写杨二嫂呢?看谁的思维最敏捷。

生:要反映旧社会的妇女问题。(笑)。

生:为了要写出各阶层的情况,杨二嫂是小市民的代表。

生:说明了当时社会的复杂。

生:从各个阶层来表现中国农村的萧条破产。

引例中,教师的设疑诱导非常成功,质量很高。开头设置的问题具有很大的爆发力,既精当点拨了学生的思维方向,又留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刻领悟文章的主题。

2.2有序推进安排教学的序列,实际上就是调控学生的思维方向,使之沿着虽然可能曲折却是符合认知规律的方向前进。调控序列通常有三种:阶梯式、平行式、发散式。阶梯式,是指教师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以由浅入深的语言铺设“台阶”。引导学生抓住要义,明白道理,领悟实质,把握规律,逐步走向事物现象的深处,认识和理解其各个侧面。平行式,是种横向调控语言艺术,或举例,或对比,或构筑比喻等。发散式,是指教师运用富有启发力的语言引导学生作多侧面思考、探究、想象,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下面是特级教师孙双金上《林冲棒打洪教头》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一起读一读这个词。

生(齐读):依草附木。

师:谁会解释?

生:依靠权势,就是依靠有权有势的人。

师:这是这个词语的比喻义,是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的,我们看这个词在哪句话中,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生读句子)。

师:但是,还没有解释这个词的本来意思。依草附木这个词的本来意思是什么呢?首先我们要解决它的本来意思。

生:它的比喻意思是——。

师(打断学生):不是比喻意,本来意思。

生:本来意思是:草依靠着树木,在这一课也就比喻来往的犯人都来依靠柴进大官人。

生(齐答):依附草木。

师:依靠着草和木,就叫依草附木。我们中国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比如(板书):惊天动地。

实际意思就是——惊动天地。这是解释中国词语、尤其是解释成语的很好的一种方法。

这一例中,教师先不设框框,让学生自己解释,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比喻义上,教师用“但是”转折,指出“还没有解释这个词的本来意思”,接着指出“首先”要明确它的本来意思,引向“依草附木这个词的本来意思是什么呢?”问题讨论。然后通过“我把语词的位置调换一下”,再转入词语结构的解析,使学生掌握解词析义基本方法的。这是以阶梯式序列进行语言调控的。

3适应语言环境灵活调控。

学生的思想性格、文化基础、接受能力等方面必然存在各种差异。每节课都有新的内容,新的要求。教学过程中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这就需要教师在牢牢把握教学目的的基础上,随机应变,灵活控制。下面是特级教师支玉恒上《晏子使楚》的一个因势利导的例子:

师:不紧张?好,那谁敢到黑板上写几个字?(学生无人举手)。

师:你们不是说不紧张吗?(有一个学生举起手)。

师:好,你过来。我就喜欢勇敢的孩子!请你把今天要学的课题写在黑板上。(学生写字,但“晏子使楚”四个字写得大小不匀,台下学生哄堂大笑)。

师:你们别笑,也许他这样写是有所考虑的。我们今天学的这一课里主人公是谁?(生答“晏子”)。

所以嘛,他把“晏子”两个字写得很大!(众笑)你讨厌不讨厌楚王这个人?(生答:讨厌)所以他把“楚”字写得最小!(众笑)。

学生将“晏子”两个字写得很大,“楚”字写得最小,引起哄堂大笑,教师是不可能在课前准确预测的。但教师的调控语言是一种“即兴”之作,随机应变,巧妙得当。一是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精神;二是不露痕迹地抚平了写字的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损害;三是幽默地把一种偶然现象转换为写字与情感的内在联系;四是机智地渗透,甚至点明了对课文人物的认识。

教学语言的调控艺术是生动灵活的,但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归根结底,教学语言的调控艺术是教师综合修养的反映,教师只有真正掌握教育的先进理念,懂得教学的真谛,具有深厚的修养,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调控。

论文关键词教学语言调控教学目标认知规律适应。

论文提要教学语言反映出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能动把握和主动驾驭,深深打上了调控的烙印。教学语言的调控必须围绕教学目标,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灵活适应语言环境。

教学中语言美的论文篇十

昨天,记者在杭城几所高中的高三调查,了解了一下当前高考生的“真实心态”:

西湖高级中学:现在的高考比起以前,有自主招生、三位一体等新花样。虽然是复杂了,但对学生来说,选择性更大了,是一件好事。学生主要冲的高考目标集中在二三类本科,填志愿时大多会选择杭州的高校。

夏衍中学:今年报“三位一体”的学生,增加了不少。绝大多数学生心里,都想拼一拼高考的。

学校也在搞特色专业的培养,走艺考这条路,每年有60人攻播音主持和编导方向,也有学美术、摄影、体育,因文化课要求会低一点,这样高考就有希望,出路广一些。

在杭城的几所重点高中里,一些优秀生开始看淡高考,将目标转向海外高校。

杭二中一位高三老师说,今年90多人要出去,占了15%左右,比起3年前多了30多个。

杭州高级中学的出国人数也逐年增加,今年有七八十人左右。

杭十四中今年高三有约40人出国。

杭师大附中今年有10人出国留学。本报记者 梁建伟。

作者:梁建伟。

教学中语言美的论文篇十一

爸爸说我变了,妈妈也说我变了,的确,我在变,如魔术般神奇,几年前那个习惯好的我好象已经从人间蒸发。现在我已经是一名上五年级的中学生了。

我在变化着,我的脾气也跟着我在变化。一二三年级的时候,我是一个温柔斯文比绵羊还温顺的小女孩,在这两三年中,我脾气发生了太大的变化,凶猛如豹子一般,只要没有依照我,我总还会发一场大脾气。记得有一次,我和妹妹为了一点儿小事吵架了,我真是被气得火冒三丈,一气丢下饭碗向房间走去,“啪”地一声,门关上了,我把书桌子上的书全部推移到地板上,“哇哇――哇”地号啕大哭起来,奶奶紧随我后,左劝右劝也阻止不了我那满脸伤心的泪水。后来还是妹妹那可爱的模样把我劝通了,虽然我们姐妹刚才吵了一番,但她还是向我认错了。

脾气倔强的我,要是谁得罪了我,我就用最猛烈的.泪雨来抗议,就是连爸爸妈妈也安慰不了我。所以,你们得注意喽!

脾气不仅倔的我,而且我的学习态度也不怎么端正。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我的学习方式很好,做作业的正确率高,不仅受到爸爸妈妈的称赞,还受到老师的表扬。现在,老师和爸爸妈妈都这样评价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粗心大意,没有考虑,字写得没笔锋,速度慢等一些不良行为。记得那是五年级上册的数学单元测试,我这个“马大哈”就是不认真审题。难道我和100就没有缘分了吗?不会的。那是一道计算题,我这个带着四只眼睛的“多眼怪”竟然没看仔细题目,闯祸了。我把“1”看成了“7”,这不,白白的一分又被雨水给冲走了吗?就是这样,我只得了个99分。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一分一秒,默默地走过。时间过得真快,我也在不经意之间变化着。细心、温顺的我变成了一个脾气倔强,粗心大意的小女孩。但是,我在后面的读书中,我会回到以前的我。

指导老师:周水华。

城南小学五(6)班姜璐?

教学中语言美的论文篇十二

教学目的:让幼儿理解并运用“越……越……”的句式描述物体的变化,知道形成事物发展的概念。

教学准备:每组一盒七巧板,彩笔一套。

教学过程:

一、组织幼儿。

二、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1、教师击鼓,鼓声由重到轻,速度由快到慢。

2、组织幼儿练声,声音由高到低、速度由慢到快。

三、启发幼儿用“越……越……”的句式描述声音的变化。

2、启发幼儿用“越……越……”的句式描述声音的变化。

四、交代游戏的规则。

1、每人必须用“越……越……”的句式说话。

2、注意倾听别人的讲述,不能重复别人的语句。

五、教师指导幼儿游戏。

1、幼儿主动运用“越……越……”的句式描述物体和现象的变化。回答正确的奖励一块七巧板。

2、根据幼儿的讲述将“越……越……”和“越来……越……”两种句式进行比较鼓励幼儿用“越……越……”来讲述。

六、竞赛活动:看谁说的多。

1、教师启发幼儿从大自然动植物和天气的变化、日常用品的变化、人体特征的变化等方面来思考。练习说话。

2、分组运用“越……越……”的句式创编语句,讲的好的又不重复别人的语句的幼儿奖励一块七巧板。

3、统计谁说的多,给予奖励。并总结。

教学中语言美的论文篇十三

经过科学研究和调查发现,如果教师表达问题的清晰度非常好的情况下学生收获知识的效果也非常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选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对知识能够全方面的掌握和理解,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态度。政治课的理论性是相当强的,一些专业术语比较多,如果不能准确的表达处理,会曲解政治的内容,影响学生对社会的正确认识。政治课程有着重要的地位,不能出现一点的差错,所以要加强语言艺术的应用,运用合理的语言技巧把授课内容讲述出来。

教师授课过程中不仅要讲得好,还要能让学生理解,这就需要在课堂上教师表达出的语言能够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最简单的是容易理解的也是能够让学生记忆最深刻的。如果教师授课的表达过于难懂,学生不仅会听不懂,最终会导致失去对政治课的兴趣,政治课就达不到理想的授课目的,学生不能深刻的理解政治含义。语言表达不仅仅要质朴,还要有艺术特点,生动形象的表达处理也很重要,能够把乏味的理论形象的表达出来是非常优秀的教学方式。

比喻是课堂上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法,把两个相似的事物进行比较,让抽象的事物变得更为具体,能够把事物形象的表达出来,授课中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学生非常易于理解和接受。比喻手法还可以把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化后表达出来,学生就会形成其实复杂的事物也是可以想象出来的,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够加强表达效果,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印象会更加深刻。通常学生会产生答非所问的情况,就是因为不能准确的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事物表达出来,这种情况会大大的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抽象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记住复杂的事物,教师要把教材上一些理论知识用形象的语言打比方的表达出来,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在课堂上出现一些新的词语,会增加课堂气氛,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在政治课上多使用一些新词语,不仅能够体现出时政性,还可以激发学生去了解时事的兴趣,让学生对社会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理解。把一些生活实际时事和教学理论联系起来使用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幽默的话语总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幽默是一种智慧和才华的表现,如果在教材中加入幽默的语句,就会把死板的课本知识变为活跃的分子,跳动起来,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在课堂上,使用一些诙谐的语言,或者将一些笑话引入到课堂知识中去,学生会爱上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度过,没有大的学习压力,这是教师讲课的重要法宝。

语言的启发性是让学生对政治课程产生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师要会运用一些语言启发的方法,这需要教师在长久的教学中领悟出来的,有足够的教学经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把书本知识照搬下来,直接丢给学生,学生只能没有理解性的去学习,没有很高的学习效率,如果教师采用一些启发性的语言来进行传授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知识要有结构划分的传授给学生,如果长篇大论的把课本知识展示出来,学生一下子是接受不了那么多的知识点的,如果每节课讲一个重点,这样学生能够彻底的把这个知识点消化掉的。

在教学过程中,身体语言起着重要的作用,运用肢体语言是一件简单的教学内容,但是能够生动形象的表达出肢体语言是非常不容易的,运用肢体语言不仅能够把课本知识形象化的表达出来,还能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比如一个鼓励的眼神就能让学生具有极大的勇气,积极回答问题,提高课堂回答问题的效率和质量,肢体语言还能加深学生的记忆。肢体语言能够展现出教师的教学素养。

课堂有一个好的开头是非常重要的,开山第一斧,所以要在一堂课开始的时候提出导语,导语要有创新意识,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好的开头导语可以从学生的面部表情体现出来的,精彩的导语是引导新的课程的开始,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源泉。好的导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好的导语形式有很多种,比如采用图片、声音、故事等形式作为导语出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点上,让学生有兴趣继续聆听下去。

政治课程本身就是一门理论性的课程,知识点比较枯燥,如果教师的讲课语气和方式都是非常平淡的,那么将是一堂失败的课堂,课堂气氛也会是死气沉沉的,学生就更没有兴趣去学习了。不管是怎样的知识点都要能够吸引住学生,在课堂中添加一些小趣味和波澜的插入语,让学生能够在愉快、轻松的课堂中学到知识。结束语的设计要精湛,要把整个课堂的知识点串在一起,把内容概括到一起,起到一个总结的作用,让学生对这堂课可以回味无穷,留下深刻的印象。结束语的形式要设计成多样式的,能够打动学生心灵。

用语言以外的形式来表达课堂知识也是非常有效果的,非语言的表达是多种多样的,比语言表达更能抒发出人的感情,如果只是用语言来表达课堂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发挥出教学目的,利用肢体语言会让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

政治教学的语言艺术授课要结合学生实际的自身情况来设定,采取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并且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具备优秀的教学素养,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把知识点用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用语言艺术来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养。在课堂中,要注重课堂设计,引入吸引学生眼球的导语、插入语和结束语,充分的发挥出政治教学语言艺术的作用。

教学中语言美的论文篇十四

《大纲》规定:“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这一段文字是从英语语言教学角度提出的,其中有三个问题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一是何谓交际能力,怎样使学生获得这种能力;二是为什么和怎样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三是怎样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

(一)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已提出了“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在它的基础上提高了要求,提出“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与现行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相比,提出“交际能力”的要求的确是一大进步。

对“交际能力”的涵义,语言学家们有许多分析。概括起来,交际能力至少要包含三个方面的能力:第一是语言能力,即掌握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有语法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第二是运用语言有效地交流思想的能力,指在预先未知的真实(不是课堂上模拟的)情景中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填补信息沟,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的能力;第三是社会语言能力,要求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要有所了解,懂得何时、何地、何种场合、对准该用什么方式和态度说什么话,要求得体地使用语言达到交流的目的。

过去的英语教学虽然一直强调运用语言的能力,但由于受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影响,对“能力”的理解比较狭隘,满足于学生理解语言形式、完成机械的句型操练、掌握一般的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技能。学生掌握了语言知识,但不过是仅仅具备了语言能力,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失望地发现自己听不懂、读不快、张不开口、写不出,不会用语言,更谈不上恰当地使用。

《大纲》提出“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无疑是比过去的要求提高了。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大纲》在“教学要求”和“内容”等部分做了相应规定。例如,《大纲》的“教学内容”部分不仅列出了语音、?词汇、语法等项目,而且详细列出了日常交际用语41项,约有300多个基本句型和用语。《大纲》在“教学要求”部分提出了学生能听懂用略慢的语速谈有关日常生活的内容,能运用《日常交际用语》表中的表达方法,围绕日常生活话题,进行初步的'交际。

《大纲》在第五部分“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指出:“要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处理好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高中要继续加强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其目的是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实践,培养实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应尽量加强实践,进行有目的的语言运用。“在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言语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要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今后使用英语的需要编写各种有助于开展交际活动的材料。”这就向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提出了要求,要设法创造交际活动的情景,开展多种形式的交际性活动,例如,角色表演、调查、解题、讨论、辩论、采访、写便条、写信、记日记等,使学生能有充分的机会通过口、笔头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为了保证实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贯彻上述教学原则,不仅要向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提出要求,还要对测试评估人员提出要求。《大纲》第六部分“考试和考查”规定,组织考试和考查时,既要考查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更要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考试和考查的形式要包括笔试、口试及听力测试。

《大纲》在“教学目的”部分强调了培养交际能力的重要性,由此又对教学内容、要求、原则及考试等方面作了相应的规定。这些规定体现了改革的精神。

(二)侧重培养阅读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既是教学目的,又是教学手段。《大纲》对听说读写的能力都有量化的要求,听说读写训练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

听说是英语起始教学的基矗在初中阶段侧重听说,逐步培养读写,有助于打好语音和口语基础,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读写可以巩固和加强听说,提高语言的能力。在高中阶段,四项技能综合训练,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这种阶段侧重的做法已被实践证明是符合我国英语教学规律的。高中阶段书面语大量增加,培养阅读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为今后打基础都至关重要。

吸收语言和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靠听和读,在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学生不可能以听为主要渠道,但大量开展阅读是可行的。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它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手段。听和读是吸收,是输入;说和写是产出,是输出。只有足够的输入量,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较强的说和写的输出能力。输入越多,输出就越多。在我国缺少英语环境的条件下,要迅速大幅度地增加词汇量,使学生产生语感,训练他们用英语思维,自由地表达思想进行交际,大量阅读是一条便捷途径。

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加强听读训练,特别要增加泛读训练,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基于此种考虑,《大纲》在“教学目标和要求”中明确规定:一级目标,除课文外,补充阅读量应达到10万字左右;二级要求达到20万字以上。这是一个基本要求,是比较保守的,但要求全国普遍做到尚需努力。实际上,配合中英合编的高中英语教科书的阅读训练中,?6册的阅读量就有50多万字。人民教育出版社在80年代配合统编教材编辑出版过4辑《中学生英语读物》?,共40本,约200万字。?不少优秀的教师曾用这套读物培育了“高分高能”的高中毕业生。

遗憾的是,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往往只重视课文阅读和语言练习,而忽视泛读。这种状况是应该改变的。

《大纲》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根据总的教学目的制订的,学生需要具备以下阅读技能:1.能使用词典、语法工具书等进行独立阅读;2.&127;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的文段(包括图表和常见标志),能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把握文段的中心思想和主要事实;3.能够把握所读材料的主要逻辑线索、时间和空间顺序;4.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5.能根据己知的事实推断出文段未直接写出的意思。

中的语言现象逐句进行讲解与分析,旁征博引,给例句,进行翻译,而忽视了对语篇的分析。运用这种方法是难以培养出《大纲》所要求的阅读能力的,正确的方法应把重点放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应就其内容提出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预测其中的内容;2.对影响理解课文的关键词语进行重点讲解;3.学生默读课文,用眼扫视,逐句(不是逐字)阅读,用脑思考,根据上下文猜测个别非关键性词的意思,抓住文段大意,验证自己的预测,对读前的问题做出回答,并思考新的问题;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简明扼要地分析语言现象,讲解文段中新的语法结构;5.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熟悉细节,掌握全部内容;6.当学生完全理解课文后,?放录音让学生模仿朗读,要求他们带着感情、绘声绘色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语篇中的涵义,同时提高语音语调水平;7.围绕课文开展各种形式的口、?笔头交际性活动,如复述、讨论(文段直接写出的和未写出的意思)、摘要(全文或段落大意、按时间顺序罗列史实等)、角色扮演、采访、调查(与课文同类的问题)、写报告等。

(三)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

教学中语言美的论文篇十五

论文摘要:目前的语文教育备受关注与指责,批评的焦点大多集中在语言的运用上。笔者认为,语言教学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其他科目凭借言语形式传递信息,而语文教材里的言语形式就是教学的内容。只有加强语言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大纲所规定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在基础教育的各学科中,从来没有哪一科像语文这样饱受非议,也从来没有哪一科像语文这样被寄予如厚望。虽然经历了如此长久的实践、摸索和改革,可是,语文教学还是不尽如人意,甚至饱受批评。指责与批评从小学一直延续到大学,其中,最为人不满的就是学生的写作。谋篇布局尚且不论,最令人伤心、失望的竟然是词语的表达,许多大学生不能准确流利地使用汉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说实话,这实在是语文教育的耻辱。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语文教学的目标集中起来就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才是语文学科的实质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然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课要教什么却是个往往被人忽视而不成为问题的问题。首先是形式和内容的问题。在眼下,许多地方、许多老师在新课程的旗帜下抡开大斧锐意改革,在教学形式上花样翻新、自以为是。这和新课改的大环境有关,在地方上,从上至下课改成果成了教育系统,甚至是行政系统的卓越政绩与荣光。人们所关心的是取得的成果,造成的影响。对行政者来说,有了成果和影响就是实际的工作取得了成绩,并不关心这个成果是什么,以及这个成果对语文教育是否起到了积极作用。新课改注重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具体表现为对学生个性的尊重,注重学生个体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这是教师对新观念的普遍态度,并没有具体到某一学科的实际教学。于是,在新课改这面大旗下,大家进行了一系列名目繁多的课程改革,改革的过程中融进去了新的观念,但遗憾的是,这些变化更多地体现在教学形式上的变化,以至于有哗众取宠、作秀的嫌疑。在作秀的过程中,教师更多关注情感、价值观、合作、交流等等外在的东西,却丢掉了许多传统语文中的内在的本质的东西,这是得不偿失的。形式与内容从来都是有机的统一,相互依存才会有意义。形式的改进必然是为了更好地传授内容,是为内容服务的。教学内容制约决定着教学的形式。忽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变化,必将导致两条腿发生倾斜,不能使语文教育健康地走下去。

其次,在语文教学的内容上大多数老师是迷茫的。更多的人教了多年的语文却从来没有想过语文课到底要教的是什么,习惯的做法往往是按照教参按部就班的讲来,按照试卷兢兢业业的讲来,那么,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对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议颇多,也被寄予了太多的期望。有的认为要教文学常识,有的认为要教思想内容,还有的认为要培养学生的情感。语文教材涉及的内容广泛,但我们必须注意,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尽管课文涉及科学、历史、地理,但语文课并不是科学和历史。教材是教学用的材料,并不等同于教学内容。尽管其他学科也是用汉语言编写的教材,但其他学科学的是语言所承载的具体内容,而对于语文来讲,语言所承载的诸如科学、历史、文学内容倒在其次,语言本身才是语文学科设计的初衷。“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依靠的是对这些语言文学的鉴赏和学习。而这一点往往被忽视了。

二、为何要加强语言教学。

首先,语言教学的内涵是什么?著名的语言学家索绪尔将语言与言语做了区分。语言是社会成员在实践活动中约定俗成共同使用的交际和交流的工具,由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组成,并受表达习惯的限制和约束。而言语则指具体的语言使用,是个人运用语言的过程和结果,前者即为“言语行为”,后者则为“言语作品”。从这个角度来说,各科教材都是言语作品。语言与言语二者相互依存。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具体的言语作品来把握和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本文并无意仔细区分语言和言语,所以为方便起见,笼统的称之为语言教学。

其次,语文教育的目的决定了教学的重点在于言语形式。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区别就在于,其他学科可以“得意而忘形”,学习言语所承载的知识,但语文的言语内容倒在其次,编写者的目的还是意欲通过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言语作品来让学生懂得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言语的内容不能脱离言语形式,二者是统一的,言语内容是人们的认识和情感,是抽象的,需要依靠言语形式而存在。言语形式是具体的,可以直接诉诸于人们的听觉和视觉。内容借助形式表达言语者的情感和意愿。正如论者指出的那样,“所谓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必然基于确切地把握具体独特的言语形式,而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是根据情境和需要尽可能完美地组织言语形式的能力。”所以,“语文之外的其他学科所教所学的是教材的言语内容,而语文学科则以教材的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

再次,语文课被负载了过多的内容,甚至于“喧宾夺主”。语言教学本是语文教育的重点,就像历史课要让学生们了解历史,数学课让学生们学会数学一样,语文课需要让学生们学会理解和运用祖国的汉语言文字。但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语文课被教师充分运用,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语文教学内容越是丰富,对言语形式也就距离越遥远。吕叔湘先生一再呼吁语文教学要轻装前进,这是颇有远虑的。

语言学习都有一个由放任到约束的过程,就像小孩子牙牙学语,第一步是学着说,第二步才是家长不断地约束和规范。语文教学也同样如此,小学阶段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学习语言,写作文可以天马行空,可以在初中开始约束和规范了。加强语言教学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并借此领略祖国文化的魅力。

加强语言教学,让学生更多地注意到语言的正确使用和生动使用,才能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最终实现理解和使用汉语言的目的。另外需要补充的是,本文所说的语言教学,不仅包括文本的言语,还包括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2.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教学中语言美的论文篇十六

声乐是指由人发出的含有语言的音乐,在歌曲演奏中语言占据重要地位,它是声乐的基础,而音乐是声乐演奏里不可或缺的情感元素,是声乐语言的关键部分。有关语言和音乐的关系,在我国古典论著里就有介绍,历朝历代也都有着自己的理解。有些着重于语言,有的偏向于音乐。沈括在自己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明确介绍了语言和音乐的辨证关系,阐述了演唱者在表演时必须寻求到语言和音乐的平衡,并将它们紧密的结合。在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在演奏时会经常出现两种情况:其一是,只注重语言表达而过分咬字,忽略了对音乐旋律的体现,这种情况会让人们感觉是在说歌,缺乏优美的旋律情感。其二,过分强调音乐旋律,忽略了对语言的表达,这样会形成吐字不清的情况,让听众听不懂歌词。这两种情况充分说明了语言和音乐结合的重要性,若一味的强调语言咬字,忽视音乐旋律的运用,就成了有词无声的笑柄,失去了唱歌的目的和意义。相反的,若忽视语言咬字,只追求对音乐旋律的完美应用,将会使欣赏者听不懂辞意,产生抵触情绪。例如,在淮海学院音乐专业的表演课上就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在欣赏学生的歌唱表演时,只听到了音乐的旋律声,不知道在表达什么,听不出任何涵义。另外一些学生在表演时,让我们觉得,他们是来背课文的,没有任何情感的表达。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勾起了欣赏者的反感情绪。由此我们得出结论,音乐是本质,语言是基础。歌唱者必须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在歌唱时合理应用声乐语言,努力做到音乐和语言的紧密结合,在音乐中体现着语言、在语言中夹杂着音乐。

(二)合理应用声乐语言来达到字正腔圆。

“字正腔圆”是演唱的高级境界,它既是听众对演奏的审美要求,又是理论界对声乐发展的总结和表述。但是,演唱者即使知道了“字正腔圆”的整体意义,也不可能都能达到理想的标准,想要完美的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进行更多的训练。字正和腔圆拥有着两种不同的涵义,他们的完美结合才是声乐语言的追求目标。演奏者在演唱中必须产生歌唱的发声、呼吸、共鸣,具体是指腔体在呼吸的支持下进行调整,再产生进胸腔、头腔和口腔的共鸣,以此发出立体化声音,达到腔圆的效果。而字正就是指把语言咬字做到位,在歌唱中把歌词唱清、唱准。声乐就是指声音、音乐和语言的综合体现,所以,在歌唱中把语言唱到位,首先就要掌握好汉字的发音和结构。

二、声乐教学中声乐语言的运用。

声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而对于声乐教学来说,它是具体和实践的结合。声乐老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应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按照科学的规律训练,最终达到字正腔圆的高级境界。一些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对于声乐语言的正确掌握,在教学中有一定的指导规律。当音乐专业的学生遇到全新的、不熟悉的声乐作品时,老师应该用以下方法来引导他们去训练。

(一)朗诵歌词,理解词意。

朗诵歌词,一是为了让学生全面理解歌词的深刻含义,让他们在唱歌表演时能更好的表现歌曲内涵和自身情感。其二是让学生的气息自控力得到加强,气息的合理调节、正确运用是声乐表演的关键,对学生气息的强化训练还可以让气与声得到完美的统一;其三是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全面的朗诵歌词,来提高学生对歌词中咬字和发音的准确度。来达到字正腔圆的境界。

(二)指引着学生带着韵进行高音朗诵。

带着韵高音朗诵是指,学生在朗诵过程中要把握住词的正确韵脚,让韵脚的发声得到加强。在歌唱表演中,语言的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歌词的咬字、吐字方面,而对于歌词的归韵和收音确是语言表现中至关重要的技巧,这样可以使演奏中的语势得到强化。不管是欣赏者还是演奏者,字正腔圆都是他们的追求目标,作品中的每个词都有它特别的韵脚。对于声乐作品而言,体现词中长音的最精彩部分就是母音,因此,学生应熟练掌握歌词中的字韵,牢记归韵的特点。从而演奏出更好的声乐作品。

(三)引导学生跟着旋律朗诵歌词。

构成汉语语言的三要素是专用调、声母和韵母,而构成旋律的要素则是节奏和音高。旋律来源于语言音调。所以,唱歌音调和语言音调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吟诵音调受语言音调感染着,而歌唱音调又受吟诵音调感染着。语言的出现早于旋律,是含有节奏的语音,是最早的自然歌唱。它的旋律和歌唱音调较为接近,因此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上述我们不难看出,掌握好语言音调和旋律之间的相似点,有韵律对歌词进行大声朗诵,可以解决演奏中的发音不清问题。这是因为影响着旋律的是吟诵音调,在声乐的练习中越是大声朗诵,越能发出标准的发音,因此学生练习的越认真越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声乐语言在声乐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中,声乐老师应引导学生正确掌握音乐和语言的本质关系,使其全面了解声乐语言并能科学的运用声乐演奏中它。

作者:胡俊贤单位:集宁师范学院音乐系。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52528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