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职计算机教案 三年级计算机教案篇一
清点人数,安定课堂秩序 二、复习旧课
1、计算机的五大部件 2、计算机系统 三、讲授新课
(一)进位计数制的基本概念
1.进位计数制(计数制)
将数字符号按序排列成数位,并遵照某种低位到高位的进位方式计数来表示数值的方法。 2.十进制
十进制是最常使用的一种计数制,规则是“逢十进一”
基数:每个数位所能使用的符号个数,称为基数。基数为10的计数制称为进进制。 位权:每个数位上1代表的确定数值称为位权。十进制中数字1在个位上表示1(100),在十位上表示10(101),在百位上则表示100(102) 一个十进制数表示:
如:1234可展开为:1*103+2*102+3*101+4*100
254.87可展开为:2*102+5*101+4*100+8*10-1+7*10-2 3.二进制
基数为2的计数制就称为二进制 基数:2 位权:2n
(二)数制间的转换 1.二进制的优点 技术实现简单 简化运算规则 适合逻辑运算 易于进行转换 2.各种进制的后缀
b:二进制 d:十进制 h:十六进制 o:八进制 3.将二进制数转换成对应的十进制数
1101b=1*23+1*22+0*21+1*20=8+4+1=13d1011.01b=1*23+1*21+1*20+1*2-2=8+2+1+0.25=11.25d 4.将十进制转换成对应的二进制 例:将11d转换为二进制
11/2=5余1最低位 5/2=2 余1 2/2=1 余0
1/2=0 余1最高位 11d=1011b
对整数部分用“除2取余”法,即将整数部分反复用2除,直到商为0,再将余数依次排列,先得出的在低位,后得出的在高位。
例:求0.625的二进制数
0.625*2=1.25 取整1 最高位 0.25*2=0.5取整0
0.5*2=1.0 取整1 最低位 小数为0,转换结束
先取整数在高位排列,则0.625d=0.101b例:将58.5d转换为二进制数①先求整数部分:“除2取余” 58/2=29 余0 最低位 29/2=14 余1 14/2=7 余0 7/2=3余1 3/2=1余1
中职计算机教案 三年级计算机教案篇二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感悟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
3 培养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能力。
说明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能力。
—课时
收集有关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资料。
有人说“学会英语和电脑,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
新世纪已经到来了,你了解电子计算机吗?你知道多媒体吗?
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1.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在文中注明,哪些内容是你原来就知道的,哪些内容是通过学习可本知道的。
3.把你感兴趣或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1。提示:有些专用词语找出来,先读顺口。
1)课文介绍了有关电子计算机的哪些知识?
2)什么是多媒体?
3)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之间有着这样的关系?
2。小组讨论,交流。
1)四人小组讨论
2)练习说话:电子计算机之所以被称作“电脑”是因为-----
3)什么是媒体?什么是多媒体?你能不能举例说明?(填空)
4)哪一段集中写电脑和多媒体的关系?
指名朗读这一段,边听边思考:电脑和多媒体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电脑是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的“司令部”)
5)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教师介绍引入:
其实现在很多电脑就装备了多媒体系统,我们就称它为多媒体电脑。
根据你得了解,能说说多媒体电脑的功能吗?
1。十年,二十年之后的电子计算机会“神”到什么程度?
2。将来你想发明这样的计算机。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为什么这样分?
(给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2。电子计算机那么神奇,但作者介绍却浅显易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很多我们熟知的事物来举例说明,这是一种很有用的说明方法,我们应该学习吸收。
根据你的想象,写一写十年,二十年后的电子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介绍电脑的诞生和初期用途
‖
与 计算机会越来越“神”
‖
多 媒 体→展示当今电脑的多媒体用途
中职计算机教案 三年级计算机教案篇三
教学内容选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20xx年4月版)中信息技术部分的选修模块1“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一章的第一课“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时数为1课时(45分钟)。《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建议“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在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或以后开设。
根据20xx年4月版《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的阐述,“算法与程序设计”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的选修模块之1,它的前导课程是信息技术的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模块里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了启动程序、窗口操作和文字编辑等基础知识。学生可以利用上述的基础知识,用于本节课的启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环境,输入程序代码,运行程序等操作。本节课“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第一节课,上好这节课是使学生能否学好“算法与程序设计”这一模块的关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其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也是后续课程如模块化程序设计、各种算法设计等课程的基础。
与本节课相联系的旧知识是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中鼠标、键盘操作,启动、关闭程序,窗口、菜单操作和文字编辑等基础知识,还有解决数学问题的步骤等知识。
知识性目标:
1、让学生了解算法、穷举法、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等概念。
2、让学生知道对现实问题的自然语言的描述,特别是类似程序设计语言的自然语言描述。
3、让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这一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认识其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作用。
技能性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旧知识的`规律、方法和步骤,并把它运用到新知识中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调试程序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讨论、观摩、交流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性目标:
通过“韩信点兵”这个富有生动情节的实例和探究、讲授、观摩、交流等环节,让学生体验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本节的重点用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和上机调试程序等步骤。用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设计算法也是本节的难点。
1、可以进行屏幕广播的多媒体电脑室。
2、教师自行设计制作的课件。
3、印刷《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活动表(见附1)。
让学生在人工解题中发现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等步骤,并把它应用到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中去,这是构建主义中知识迁移的方法。本节课还采用了探究、讲授、观摩、交流、阅读材料等多种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的方法。
(一)引入
教师:“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计算机的踪影,感受到计算机给学习、生活带来的方便。然而,在惊叹计算机的神奇和享受的欢乐的时候,你是否了解计算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有没有思考过其中的奥妙呢?下面我们先看一个古典的问题:”
学生观看约1分钟的电视剧《汉刘邦》片断,内容大致如下:
“韩信是我国西汉初著名的军事家,刘邦得天下,军事上全依靠他。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不仅如此,还能经常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与楚军决战时韩信指挥诸侯联军,在垓下十面埋伏,击败楚军,楚霸王项羽因此自杀。”
片断结束时屏幕出现“韩信点兵”问题:“相传汉高祖刘邦问大将军韩信统御兵士多少,韩信答说,每3人一列余1人、5人一列余2人、7人一列余4人、13人一列余6人……。刘邦茫然而不知其数。你呢?”
(二)问题
教师:“下面我们先助刘邦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
展示题目:
“韩信点兵”问题1:求整除3余1、整除5余2、整除7余4的最小自然数。
(三)探究
把全班分成16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讨论问题。利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找出题目已知什么求什么、明确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和写出求解问题的解题步骤。并填写《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活动表中的“探究问题记录表”。如下:
探究问题记录表分析问题(找出已知和未知、列出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写出解题步骤结果
给5分钟学生讨论,教师在这过程中到各学习小组中,引导个别学习小组分析问题、写出解题步骤。
教师提问2~3个同学,从中逐渐引导出类似如下的分析问题和解题步骤,并给出算法的概念。
分析问题(找出已知和未知、列出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写出解题步骤
设所求的数为x,则x应满足:
x整除3余1x整除5余2x整除7余4
1、令x为1。
2、如果x整除3余1,x整除5余2,
x整除7余4,这就是题目要求的数,则记下这个x。
3、令x为x+1(为算下一个作准备)。
4、如果算出,则结束;否则跳转2。
5、写出答案。
教师解释第3步“另x为x+1”并指出它与数学中的区别,并从上面的解题步骤中总结出穷举的算法。
教师:“刚才有些同学把题目解出来了,答案是67,韩信作为大将军,统率士兵当然不止67人,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个数据量稍大的问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53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