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分一分的教案(优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4 17:57:11
一年级数学分一分的教案(优质20篇)
时间:2023-12-14 17:57:11     小编:雨中梧

教案的评价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过程的质量。如何编写一份完美的教案是每位教师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在这里,大家可以找到一些优秀的教案样本,帮助大家提高备课质量。

一年级数学分一分的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的例题,第8~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分类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必备基础。教材的编排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和学生学习的探索性。首先通过整理文具和学具,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初步学习把一些物体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初步认识整理物品的常用方法。“想想做做”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操作练习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择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

3.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的星期天一般是怎样过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小兰的星期天是怎样过的。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把东西有规律地分一分。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寻求“分类”的策略。

(1)同桌讨论:你准备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评价。

2.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同桌合作把这些物品分别放入文具盒和学具盒中,并说说每盒中的东西有什么不同。

3.反馈分类的结果。

在你们的帮助下,小兰也把东西整理好了,你们和她分得一样吗?(媒体演示)。

4.小结。

刚才我们按这些物品的用途把它们分成学具和文具两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一些物品分一分,这样东西的摆放就显得更整齐了,我们用起来也更方便。

5.练一练。

“想想做做”

第1。

题。想一想:下面的动物哪些生活在水里?圈一圈: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

1.“想想做做”第2题。

继续播放《小兰的星期天》:小兰在小朋友的帮助下顺利地整理好了自己的书包。这时电话响了,妈妈接了电话后说,有客人要来,她要上街去买菜,让小兰做妈妈的“小帮手”,收拾一下家里,小兰高兴地答应了。客厅的桌上摆着许多东西,把它们放在两个袋子里,该怎样放才合适呢?我们一起和小兰来比一比,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一年级数学分一分的教案篇二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1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教学例4。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掌握的很好只有个别学生老是在读数写的时候把汉字写成数字。还需加强辅导。

一年级数学分一分的教案篇三

本课主要学习“几分之一”的分数,了解它的产生和应用,会读会写,知道各部分名称。本课的知识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是数的认识的突破(从整数向非整数的突破),是认知结构上的新建,是思维上的一次飞跃。本课的学习将对认识“几分之几”的分数产生直接影响,对日后建立完整的“分数意义”有着特别重要的启始作用。

设计理念。

我以“动态生成”和“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设计本课教学的。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出发,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从“形”中来,到“数”中去,从图形中找到分数,看到分数想到不同的事物,让学生运用平日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认知体验,动手“创造”分数,在讨论交流活动中学习新知,目的在于想充分展示新知的趣味性和奥妙无穷,让学生一接触到就能喜欢上,从而萌发进一步探究的。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能力目标。

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

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2)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认识1/2。

生:四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2个。

生:两瓶矿泉水平均分成两分,每人分1瓶。

师: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多少?一人分得蛋糕的一半,那一半该用什么数来表示?(请会写的同学上黑板来写,引出分数),为了准确在表示出这半个苹果,在数学上我们就是用“二分之一”来表示的。

师:习惯的写法是:(让学生用手指书空)先写——,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写下面的2,表示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最后写上面的1,表示这样的1份。读作:二分之一。生跟读。

师:谁来说说这个二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呢?

(学生边说边用手进行比划,之前教师先作示范动作)。

师:对了,每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它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师:谁再来说说这个蛋糕。

所表示的意思?

师:刚才我们是用半个蛋糕来表示的。

二分之一,想一想,能用你们准备的纸片折出一个二分之一吗?

(设计意图:“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第一个环节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分食品的情境,把生硬的数学知识用生动形象的动画效果演示出来,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当分到一个蛋糕时,学生发现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这时,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了求知的。)。

(2)折一折。

师:那就请同学们按这样的步骤来做:想、折、涂、写。(师把这4个步骤板书于黑板)。

师:(皱眉,故做疑惑)为什么这些纸的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但它们的一半都可以用。

来表示呢?

师:(指着第一张纸片)这是谁的作品,请你自己来说说你是怎样表示的?

(3)练一练。

师:这涂色的部分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请判断(课件展示图形)。

师:(故做明白状)哦,原来是这样,那请大家帮老师看看这句话有没有什么地方不对呢?

(课件出示:把一个圆分成2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

师:有的同学认为是对的,有的认为是错的,请双方代表上台辩论.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让学生在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后自主探索出结论,同时渗透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学法指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了不同思维的碰撞和交流,扩充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了学生赏识他人的良好心态,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

二动手操作深入学习。

1、学习1/4。

师:刚才我们同学用不同形状的纸片折出了二分之一。

来,你能不能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折出四分之一呢?请大家自己创作出一个四分之一来。

(生操作,师选择学生的作品3份以上用正方形折的四分之一,并贴在黑板上。)。

师:大家帮忙来看看,他们都做得对吗?都可以用。

四分之一来表示吗?再选择其中的一张纸片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做出来的。

2、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师:我们刚才认识二分之一,创造了四分之一。

你知道这些分数中各部分的名称吗?请大家打开书本自学分数中各部分的名称。

师:分数中间这根线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下面的2叫做——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2份;上面的1叫做——分子,表示——其中的1份。

3、试一试。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明确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的意义。你还能说出几个像二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吗?并动手折出它们吗?(学生活动,任意折几分之一。)。

师:哪位同学能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小结: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知道了一个几分之一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三、面向全体。

分层练习。

1、做一做。

利用课本“做一做”第一题的四幅图,组织学生讨论“每个图形是怎样分的,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几分之一,并学会写分数。

2、找一找。

师:刚才同学们从生活中找出了那么多的分数。现在有一个学校的同学们正在郊游,他们的活动中有没有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数呢?请同学们帮他们找一找。(课件出示课本情景图)。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但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差异,分层练习,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全课总结。

在这节课的结尾,我利用多媒体送给全班学生一句名言:“天才是1/100的灵感加上99/100的汗水”,既表达了我对孩子们的深深祝福,又体验了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一年级数学分一分的教案篇四

分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数学基础知识。教材把认识分数作为一个单元,足以说明学生建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意义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学习时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断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一分(一)》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苹果”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以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新课标理念。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注意到了:

1、在活动中构建知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一种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动,数学知识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活动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需要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以数学游戏活动—拍手表示结果引入二分之一,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为学生在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这一方面作了铺垫。在认识分数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折一折(折不同形状的纸),涂一涂(涂自己想表示的分数),说一说,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的读写。用多种活动的载体对教学重点,逐步的化解。涂一涂、折一折、量一量、摸一摸等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觉机能!

2、让孩子成为学生活动的主人,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全员动手参与,贯穿始终。“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成功。这节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面广,达到了百分之百动手参与,在全员参与中通过观察、思考、领悟、理解逐步来认识分数。本节课的引客,数学游戏是全体学生参与,在认识1/2这一环节中,每一位学生都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感悟1/2,在认识分数这一环节中,全体学生又一次通过涂色和表述,了解2/4,3/4,4/4。在动手实践中,每一个学生自由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并用学具把它表示出来。在这堂课中,我站在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度,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探究学习,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

1、自己在课堂上的评价手段比较单一,只是简单的口头表扬,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发挥其他的形式,就可能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对个别学困生关注不够,所以课堂中出现了两级分化的现象。个别不善言谈的学生得到发言的机会比较少。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还要多为这些同学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

3、可能对部分暂差生的教育还不够,课堂上有些过快,部分学生没有充分地搞懂,应该在课堂上留少许时间,让学生充分考虑,这样会有更多的学生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4、通过上色,折纸等活动,学生对分数都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能表示简单分数。但是学生的语言表达比较滞后,没从低级向高级提升,要适时给学生示范一下语言上的陈述,让学生进行模仿。对学生学习进程的跟进没有把握好,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堂中生成资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年级数学分一分的教案篇五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进行分类,感受图表的简洁。

3、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但总数不变。

4、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掌握分类方法,感知分类意义。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进行分类,感受图表的简洁。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过超市购物,是吗?

生:是。

生:是。

师:这样分类整理的好处是方便我们购物快捷。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的分类与整理的按给指定的标准分类。(师板书:分类与整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27页看一下主题图。

(设计意图:从去超市看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顺利导入今天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1)出示主题图气球图片。(课件)

生:有三种,有爱心形的气球、冰糖葫芦形的气球、球形的气球。

生1:哪个东西相同的是一类;

生2:每个东西都是一样的。

生:球形的气球最多,冰糖葫芦形的气球最少。

师:对,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1:我是通过数数知道的;

生2:我认为哪列最高就是最多,哪列最矮就是最少的。

师:对,通过象形统计图,我们能快速直观的看出来,谁是最多,谁是最少的,把它整理到一起。

(3)、导思点拔(课件略图)

生:象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将图的演示逐步过渡到表,学生便不觉得突兀,对以后统计知识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对比体会分类的标准

师:观察这两个表,都是在分这些气球,为什么分得的结果不一样?

生:因为两次分的标准不同,第一次是按形状分,第二次是按颜色分的。

师:而它们的总数又是怎么样的呢?好,让我们来算一下。(板书)

形状颜色

3+4+5=12(个)3+3+6=12(个)

师:那有什么是相同的呢?

生:总数不变。

小结: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但总数不变。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生活中分类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同的情景要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还要让学生发现,无论怎么分,最后的总数都不变。)

三、课堂练习

1、把每组不同的物品圈起来。(课件)

2、按形状分一分。(课件)

(设计意图:紧跟练习,对新知加以巩固。)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与整理,你有什么收获吗?最后,我们回顾一下这节课的知识要点:

按给定标准分类

1、事物可以根据形状、颜色、不同的功能、用途等进行分类。

2、根据同一标准分类,虽然分类结果的呈现形式可能不同,但分类的结果一定相同。

分类与整理

形状分颜色分

3+4+5=12(个)3+3+6=12(个)

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但总数不变。

本节课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比如:本课通过解决简单而又熟悉的实际问题“有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来引入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从而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为后面的统计教学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年级数学分一分的教案篇六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1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教学例4。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掌握的很好只有个别学生老是在读数写的时候把汉字写成数字。还需加强辅导。

一年级数学分一分的教案篇七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掌握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特殊的长方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积木图”】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物体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几种图形。

二、探索新知。

1、认识长方体。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墨水盒、字典,学生说出它的形状。(贴图并板书:长方体)。

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长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

(2)建立表象。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最后在全班进行汇报。(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或者有两个面是正方体形的,相对的两个面形状相同。)。

(3)形成概念。

学生互相说一说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2、认识正方体。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魔方、药盒等,学生说出它的形状。(贴图并板书:正方体)。

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正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

(2)建立表象。

学生观察手中的正方体,看一看它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后在全班进行汇报(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相同)。

(3)形成概念。

学生互相说一说正方体的特征。

3、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巩固拓展。

1、完成书上做一做【图片“做一做1”】。

2、到生活中去找长方体和正方体。【出示图片“生活中的图形”】。

师:你能在这张图里找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吗?

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

3、摆图形。

(1)用8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

(2)用8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大正方体。

4、用橡皮泥捏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捏好以后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详细过程参考探究活动“捏图形”】。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体图形,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呢?(带学生说一说)。

一年级数学分一分的教案篇八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单元的教学,我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课件的主题图,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实际问题——平均分的活动(实物操作或表象操作)——除法算式”这一抽象过程,从而体会除法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或“平均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计算,再介绍除号、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在本单元应用题方面,部分学生掌握得不太好,其一,条件和问题分不清,算式中的除数和商会颠倒位置。其二,数量关系分析得不透彻,当乘法和除法题目都出现的时候,分不清什么时候用乘法解决,什么时候用除法解决。针对这两点,我在练习课上,重点让学生多对应用题分析条件和问题,并理清每道题的数量关系,使他们熟练掌握及应用本单元知识。

一年级数学分一分的教案篇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7页。

1、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会按不同分类的标准进行分类。

课件、气球卡片。

气球卡片,白纸

一、导入

师:上课,今天我们来上一节数学课,希望大家积极配合,共同上好这节课。

(乱七八糟)

师:他的家该整理整理了,谁能帮助他。

(生回答,师适时评价)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们是想把服装鞋帽放在一起,玩具放在一起,文具用品放在一起。

生活中,我们把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叫做分类。分类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整洁方便。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与整理(师板题,生书空)

二、过程

师:你们问完了,老师又有想问的了,老师想知道每个气球有几个,怎么办?

生回答。

师:我们可以用分类的方法来知道气球有几个,那么应该怎么分呢?

(生汇报,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师提醒)

可以按形状分(板书) 可以按颜色分(板书)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动手分一分,好吗?不过,分之前,大家要知道分的要求,(出示要求)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学生摆的过程可以找一名学生上前面摆

出示学生整理结果。

生汇报,师相机补充并指导。师还要完善学生的整理结果,

可以按图表示整理结果,还可以按表表示整理结果。

师:这两种表示方法一样吗?为什么?(因为分类的标准一样。)

师:这是我们按形状分类的结果,老师很满意同学们的表现,给你们点个赞。

师:除了按形状分类外,我们还可以按什么分类?(颜色)

就请大家拿出刚才的学具重新按颜色分一分,和刚才的要求一样,记录并整理,一会向大家汇报。

生汇报

师:这两种分类方法的结果一样么?为什么?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给物品分类可以用不同的标准来分。大家知道了吗?

我们学习了数学知识,就是用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下面老师就来检验一下大家,老师设计了两个关口,看看同学们能不能闯关成功。

出示检测题。

师:在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分类现象?(垃圾分类,渗透德育教育)

一年级数学分一分的教案篇十

教学内容:

8和9的组成p55p603、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8、9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8和9的组成。

一、引入。

提示:蔚蓝的天空上星星在闪,月亮奶奶想把星星摆成两份,如果是你会怎样分呢?

二、新授。

请你拿出学具,在小组里摆一摆,你能分几种?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

汇报,说一说你分了几种?你是怎样分的?

观察,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每一种分法吗?

看到8可以分成7和1,你能想到什么?

如果是9颗星星,又可以怎样分呢?

学生动手操作后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师演示9的分成,学生填书上的空。

2、读一读。

学生互相读8、9的分组成。

3、做游戏。

1、猜数。

2、拍巴掌。

3、小猴跳。

三、练习。

1、p55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

2、p603456。

34小黑板出示。

6完成找朋友的游戏。

一年级数学分一分的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动手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案。

1、出示图案:

风车兔子万花筒青蛙。

2、引导观察。

3、小组讨论:

每人分别选一个图案指出这个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4、汇报交流。

5、小结评议。

6、介绍图案的作用。

二、练一练。

1、想一想,涂一涂。

看清题意,动手画一画。

2、摆一摆。

(1)用3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摆两个三角形最少用几根小棒?摆3个呢?

(2)用10根小棒能摆出几个正方形?

一年级数学分一分的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3、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学习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

教学难点:标准不同,分类的组别不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索。

1、帮小熊整理房间,书柜。

学生纷纷献计,怎样才能把小熊的房间整理得干净整洁?

教师展示整理好的小熊房间,学生进一步感受分一分的必要性。

2、小组活动。

活动准备:每组1个白色的圆片,2个红色的圆片,1个红色的三角形,2个白色的三角形。(我用圆片和三角形替换教材上的铅笔,是为了学生更容易操作,教师更容易展示。)。

(1)、小组成员从信封中倒出圆片和三角形,再动手分一分。

(2)、小组汇报成果,并说明这样分的原因。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演示具体分法。

第一种分法是按形状分:三个圆片分成一堆,三个三角形分成另一堆。第二种分法是按颜色分:两个红圆片和一个红三角形分在一起,一个白圆片和两个白三角形分在一起。

三、课堂活动。

完成55页课堂活动,练习六1、2、3、4、题。

教师用课件出示题,再读题。

学生理解题,再独立完成,最后展示结果。

四、实践应用。

1、请得到教师奖励的小朋友上讲台,先把得到奖励的小朋友分成两组,然后老师加入得奖的学生队伍,再把讲台上的人分成两组。(我把书上的5题和思考题组合并改编成这道实践操作题,一是为了让教师的教学资源-奖品再次得到利用,二是学生在形象的实践活动中,会更加积极地开动脑筋,发散思维。)。

2、整理书包。

五、总结:你在这节课中愉快吗?你收获了些什么?

一年级数学分一分的教案篇十三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27页。

1、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确定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学会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孩子们,这儿分别是淘气猴和萌小兔开的文具店,如果你要买练习本,在谁的文具店里能一下就找到?(出示画面)

生:萌小兔的店里。

师:告诉老师为什么在萌小兔的店里能很快找到?

生:因为它的店整齐。

师:大家同意吗?(同意)我也同意在萌小兔的店里去买。因为它的店里的物品摆放的很整齐。那么,生活当中,把这样一类的物品摆放在一起叫分类。分类摆放物品能使我们的生活更整洁、更方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与整理。(板书:分类与整理)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课件出示)

师:今天萌小兔遇到了一个小困难想请你们来帮忙,愿意吗?

生:愿意。

生1:颜色上有红色、蓝色和黄色。

生2:形状上有心型、圆形和糖葫芦型。

师:我知道啦,可以按颜色分,还可以按形状分。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1)操作分类

师:请同学们从抽屉里拿出信封,两人一组,合作完成,现在开始。

小组合作完成.

展示成果

a、作品展示(一堆一堆的)

b、展示(摆成一排一排的)

师:刚才xx组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把他们摆成一排一排的?

生:一排一排的摆,看的更清楚。

师:我有问题了,不用数,你们通过xx组的作品能一眼看出谁最多谁最少吗?

生:能。

师:你们这儿有一个作品,老师发现,这两边一样长,那它们同样多吗?

生:不同样多。

师:明明是一样长,为什么就不一样多呢?

生:因为在摆的时候没有对齐。

师:那在摆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生:摆的时候应该一个对一个。

师:我们把它们一一对应以后,就可以一眼看出谁多谁少。

师:为了让我们的图更加清晰,我还要补上一些内容,在图的下面画一条线,告诉大家我是从这开始数的,然后在下面做上标记,第一列是圆形,第二列是......,这下看这幅图的人是不是一目了然。

孩子们,你们真棒,可以用图来表示自己整理的结果。

(2)记录分类

师:还有哪些组愿意把自己的作品给大家看看?

(展示作品)

师:这些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他们都是用什么来记录气球的个数?(个数)

来,我们在这幅作品上画一条线,孩子们,你们看上面这一行都记的什么?下面记得什么?我们现在竖着看,通过这第一列你能知道糖葫芦形状有几个吗?第二列.......,给这个作品画上一些线后,你发现它是不是特别像一张表格。

同学们,你们真棒,不仅仅把这些气球进行了分类,而且还把它们整理成图或者表,你们真棒!

3、体会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好,现在听清我的要求,请把这些气球按颜色分,分完后,摆在这条线的上面。在摆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摆完后,别忘了把你的结果,填在这儿,大家清楚吗?还是两人一组,合作完成。

(小组合作、交流)

(展示作品)

师:来看看xx记录的结果,跟你记录的结果一样吗?

比较分类

师:看起来,虽然都是这些气球,可是如果分类的标准不同,它们的结果也就不一样。

请你们把气球装进信封,放在铅笔盒的下面。

同学们,谢谢你们帮萌小兔解决了难题。

4、延伸拓展

生:摆在糖葫芦的上面。

师:为什么要摆在这儿?

生:形状相同。

师:现在有几个糖葫芦?

生:有4个。

如果现在按颜色分,它应该摆在哪儿?

生:摆在蓝色的后面。

生:现在有4类。

老师这儿有几张关于分类的图片,大家想看吗?(课件出示)大家看这是哪儿?(水果店、超市的饮料区、肉类区、垃圾分类)

大家看这是垃圾分类,可以分为有毒垃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这种分类大大方便了我们垃圾的整理回收和再利用。我们要爱护环境,从我们每个人做起,从小做起,小小的垃圾分类,一定会让我们的校园更整洁,我们的地球更美丽。

看来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特别大,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其实在数学学习中,分类是经常用到的好方法,在刚开学,我们就用到分类的方法在学习了。同学们还记得这幅图吗?(课件出示)当时我们学习的时候是不是把一样的图形摆在一起,像这样用分类来学习数学知识,以后还会经常遇到。

三、巩固深化

生1:图上有苹果、梨、桃子。

生2:卡片的形状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

生3:可以按水果分、还可以按卡片的形状分。

生1:不要数错。

生2:涂色的时候不要涂出格。

生3:应该从下往上涂。

现在请大家打开书29页,请1、2、3列的做第(1)小题,4、5、6列做第(2)小题,听明白了吗?开始动笔。

展示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会了把一些物品进行分类,而且还学会了把分类的结果整理成图或者表,还知道了,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这节课大家学的开学吗?你想不想把你的收获跟大家分享。

(请孩子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要下课了,老师给你们留下一个课外小活动。(课件出示)

你能用今天学过的知识把自己书包里的物品也分类整理一下吗?

一年级数学分一分的教案篇十四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重点:掌握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一年级数学分一分的教案篇十五

1、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会对问题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卡片,表格,课件等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情景图片。

由各种图片引出分类的定义。(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叫做分类)

二、教学互动。

1、小组合作用老师分发的卡片分类

2、用例1的水果图的练习用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的结果。

(1)出示水果图。

(2)引导学生上台用象形统计图表示结果。

a、按水果种类分。课件演示统计过程,学生归纳统计结果,引导记录统计结果。

b、按图形形状分。课件演示统计过程,学生归纳统计结果,引导记录统计结果。

(3)学生试用简单的统计表表示结果。

a、按水果种类统计。

b、按图形形状统计。

(4)分小组合作完成课前老师分发的卡片记录。

(5)生活中的分类现象。

(6)总结归纳:

a、什么叫分类?

b、分类的时候,可以用图表来表示分类的结果。

c、分类的时候,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三、作业:实际运用。

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

一年级数学分一分的教案篇十六

知识与技能: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简单的分类计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考点分析:简单的分类计数的方法,能够准确的给物体分类。

多媒体,吸铁石。学具:学具袋,气球卡片,固体胶,a4纸。

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

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比较分类整理前后的差异。

了觖分类的含义: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气球吗?为什么喜欢气球呢?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这群小朋友有这么多气球,大家看看他们的气球漂亮吗?

二、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的观察很仔细,这些气球里还藏着许多数学问题,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小朋友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可真多,老师把这些问题分一分。

2、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呈现。

师:这些问题都和什么有关呢?(和气球的形状有关。)咱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呢?(可以先把这些气球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再数一数。)

师:那我们就来动手先分一分,再数一数试试,看看是不是能解决上面的问题。

板书:分一分,数一数

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操作活动

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

1、说明活动要求

要求:活动以2人为一组开展,从学具袋里拿出画有的气球卡片,先分一分,再数一数,然后把数出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

2、开展操作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3、分组汇报,展示结果

教师把学生分类的结果有选择性的呈现在黑板上。

学生的分类结果可能有:(见课件)

学生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的方式可能有:图画式、简单的统计图式(纵向或横向)、图文并茂式、表格式等。

4、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开展对比与交流活动

(1)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并评价所展示的不同作品。

(2)教师适时修正或调整学生作品中的一些问题,例如纵向或横向排列不整齐,排列时没有一一对应,图文结合时没有表格等,使之更接近于较为标准的实物统计图,象形统计图或统计表的形式。

(3)表扬优秀的作品。

5、看图解决问题

(1)指名回答问题

(2)对比交流

师:你最喜欢什么方法?为什么?

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到分类计数结果的呈现方式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3)观察思考

师:虽然大家对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不同,但从结果看,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呈现结果的形式是多样的,但是在单一标准下分类的结果是一致的。

黑板上留下分别最接近统计图表的两幅作品。

6、小结

师:小朋友们按形状把气球分一分的过程就叫做分类,不仅分,还把气球按不同的类别数一数的过程就叫做整理。像这样画出的图,可以称为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

分类与整理

二、操作活动

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

1、提出问题

师:除了可以按形状分类,你还想怎么分?(生:按颜色分)

2、学生独立完成分类整理的过程

要求:把分类整理的结果用黑板上两种方式中的一种呈现出来。

3、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动作快的孩子用两种方式呈现结果。

4、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交流评价,并简单分析计数结果。

师:观察小朋友们分类整理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

呈现前面学生提出的问题

师:刚才小朋友们还提出了这些问题,现在小朋友们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真了不起。

5、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4+5=12(个)

指名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义,学生可能会分别按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列式

教师引导发现:不论怎么分,气球的总数是不会变的。

三、加深理解,再次讲授

课件出示铅笔图

1、仔细看图,请同学们给它们分分类。讨论一下,都有哪些分法?

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梳理出分类的标准:

可以按长短不同分,

可以按有没有用过分,

可以按颜色不同分,

可以按有没有有带橡皮分,

2、学生独立完成分类整理的过程

3、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动作快的孩子呈现结果。

4、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交流评价,并简单分析计数结果。

5、小结

师:想一想,刚才小朋友们是怎样完成分类与整理的过程的?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回顾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全过程,起到巩固的作用。】

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七的第1题

(1)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把车涂上颜色,再分出飞机和船,并说一说分类的标准。分类的过程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

(2)指导学生细致涂色,涂色均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完成练习七的第2题

(1)指导学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

(2)对学生计数的方法予以指导,保证收集到的数据正确。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4)组织交流:从图上你分别知道了什么?同样的一组图片,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同?

(5)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完成练习七的第3题

(1)指导学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

(2)对学生计数的方法予以指导,保证收集到的数据正确。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分类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按不同的标准分类,以气球为例,先按形状分,再按颜色分,虽然大家对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不同,但从结果看气球的总数是不变的,也就是说“分类结果相同”,体现了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分类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体现了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这个道理。

第1节按不同标准分类

分一分,数一数

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

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

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

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

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

按形状把气球分一分的过程就叫做分类,不仅分,还把气球按不同的类别数一数的过程就叫做整理。

一年级数学分一分的教案篇十七

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数学概念。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一阶段;本学期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将拓展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并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两个基本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学习数概念的根本。本单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同时它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数的认识、解决问题和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三部分内容。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感知计算单位“个”、“十”、“百”,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读写,而其中数的组成、数位意义的理解等概念又是读写的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

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就是教师们常说的“拐弯数”)。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4的百数表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1、主题图:

通过“百羊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它比以前学过的20多得多。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1)教学时,可以课件出示“百羊图”,让学生先估计一下,有多少只羊?引导学生得出比20只多得多。

(2)再在图上圈出10只羊,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标准,学生再估起来就会好一些了,学生初步认识了100,同时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2、例1教学“数数”:

与20以内数的认识相比,100以内数数的难度增加了。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多属于唱数水平,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容易漏数或跳数,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了解计数单位“十”“百”。在教学中,可以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小棒,课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数:先一根一根的数,每数十根捆成一捆,数到100;再十根十根的数,数到100,将10捆捆成一大捆。在数数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归纳: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在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也就是教师们常说的“拐弯数”是本课及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难点。孩子们往往数到几十九时,后面一个数是多少,究竟是几十就会错误百出。为了突破“拐弯数”这一难点,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例1后面的做一做,让学生用小棒从五十七数到六十三,当数到五十九时,提问:“下一个数是多少?”如还有学生不清楚下一个数是六十时,引导他们看小棒,有5捆小棒和9根小棒,再添上1根,即9根+1根=10根,10根就又可以捆成1捆了,5捆+1捆=6捆,也就是60。接着继续数到七十二,让学生边动手数边说一说六十九后面是多少,为什么呢?……一直数到九十九添上1是一百。

还可以利用计数器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如从计数器上拨出五十九,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9,提问:“个位上再添上一个珠子是多少呢?”边拨珠子边引导学生认识个位上9颗珠子再添上1颗珠子就是10颗珠子,要满十进一,即向十位进一,十位上5颗珠子再添上1颗就是6颗珠子,表示6个十是60。无论是数小棒的方法,还是借助计数器拨珠子的方法都是引导学生直观认识并理解当数到几十九时,再接着数就要满十向前面的一位进一。

(与实验版教材相比,修订版教材在此只安排了例1,不再单独编排例题教学拐弯数,而是重视在数数的过程中突破数数的难点。同时,在教学10个十是一百的同时,强调了99添1是100,使学生从多角度感受100。这样做,既可以使实际教学的过程更为顺畅,也更能让学生在直观的支持下充分体会“满十进一的位值制思想”,理解数的本质。)

3、例2教学“数的组成”

例2教学数的组成,分为两个层次:整十数的组成;一般数的组成。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增加了整十数组成的内容,更加突出了计数单位“十”,加强了学生的认识。)

教学例2的关键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十”的意义。一定要充分利用小棒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而70根小棒可以捆成7捆就是7个十,即7个十是70。4捆小棒就是4个十,而剩余的6根小棒不够10根所以就不能捆成一捆,表示6个一。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捆一捆、摆一摆等实践活动,既加深对数的认识,又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4、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法”

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教材从记录数“三种颜色的纽扣的数量分别有多少、一共有多少”等问题引入,突出了读数、写数的意义和必要性。

100以内数的读、写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其中对数位的理解更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数出纽扣的数量,再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纽扣的数量(要几个十,几个一的摆),接下来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40、27、33(边拨珠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7个一在个位上拨7,使学生在表达中深化对数位的理解)。这样通过数、摆、拨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从直观上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既有利于突破难点又为读数与写数做好了铺垫。

接下来把小棒图与计数器珠子图都贴在黑板上,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教学读数与写数。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珠子的数量及表示的意义,再在对应的数位下写出来。(如十位上有2颗珠子表示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个位上有7颗珠子表示7个一,就在个位上写2)。在写40时,要特别向学生说明当个位上一个珠子都没有时,就要在个位上写0。这样通过把计数器上的珠子图与相应数位写出的数结合起来(即把数与形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掌握读数、写数的方法,并深入理解数位上数的含义。

教学100的读、写时,要充分利用计数器深化学生的理解。可以带领学生在计数器的个位上一个一个的拨,拨9颗珠子后提问:“再拨丄一颗是几颗?”“10个一是多少?在计数器上怎样拨珠子?”接着再在十位上一个一个的拨,拨出9颗后提问:“这9颗珠子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10个十是多少?怎样拨呢?怎样读写呢?”

还要注意教学数位顺序时要强调从右边起,而读数写数时是从高位起,即从左边起。

5、例4教学“数的顺序”

例4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为后面学习比较数的大小做好准备。能根据数位的意义及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探究百数表中隐含的诸多规律,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利用课件的演示,带领学生逐步探索例题中的有关规律,(如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都相同;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减小到1等)。再结合例题中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学生会非常有兴趣,并进一步探寻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找到相应数字的位置,也就是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中,感觉学生对百数表的探究非常有兴趣,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程度不同,往往有些学生意犹未尽。老师们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细细琢磨,互相讨论、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规律写出来,再到课上来交流。这样做,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好了准备。

(由于在第七单元才正式教学找规律的内容,这里并没有用“规律”这一名词。教学时需要注意一下。这也是修订教材编排的特点,在正式教学找规律之前或之后,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渗透或增加了许多找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有所发现,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6、例5教学“数的大小比较”

例5教学数的大小比较,分两个层次:

1、借助小棒利用数的组成比较“十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小棒图,可以直观的看出42与37的大小关系,4个十比3个十要多出1个十,也就是多1捆小棒,所以不用看另外的2根与7根就能够得出结果。

2、借助计数器按数位比较“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让学生小组合作,用计数器拨出42和37,然后想一想: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再同样方法完成比较23和25的大小的教学。

3、展示学生比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位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7、例6教学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例6是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根据《课标》精神安排的例题,它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建立数感很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例5的学习已经能够准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了,而本例题则要使学生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怎样是多一些、怎样又是多得多,少一些与少得多又有什么关系呢?没有具体的比较标准,是相对而言的,学生理解起来不太容易。关键就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数数、比较等方法,直观感知多一些与多得多、少一些与少得多的关系。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加强对比,不断地体会、理解,增强学生的数感。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多一些”就是多的不太多,多一点点;而“多得多”就是多的很多,不是一点了。或让学生举例子比较说一说:如23比19多一些;而63就比19多得多。在学生直观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叙述,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如15个蓝球比10个黄球多一些,而58个红球则比10个黄球多得多。

最后通过小精灵的问题“红球和黄球比呢?”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判断。(学生可以直接借助直观判断,也可以借助之前的比较直接推理。)给学生留出自由比较的空间。

8、例7解决问题

(例7是修订版教材新增加的解决问题的内容。在修订教材中,大大丰富了问题解决的内容,涉及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各个领域。这是在认数部分安排的解决问题。)

在教学时,可以发给学生每人一张例7的珠子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讨论交流,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解决方法。学生们的方法可能多种多样,有的学生通过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来直观解决,在汇报交流中教师要加以肯定。再提问“如果不用圈一圈的方法,你能借助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吗?”鼓励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解决问题,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引导学生把圈一圈、画一画的直观方法与数的组成的方法进行对比,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适当的优化。

9、例8“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本小节内容是为巩固数的组成、为学习100以内的口算作准备的。认识到这一点对把握教学要求非常重要。

(例8与实验教材相比,有一些细节上的变化:原来是一图一加一减两个算式,现在用更实际的情境,借助一图四式呈现了4个有联系的算式,既与前面数的认识中的加减法的编排相统一(6~10的加减法、11~20各数认识中的加减法、20以内退位减法),更好的体现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又加深了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中,出示情境图后,鼓励学生发现、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探究计算方法时,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的表达和交流,对于学生的各种想法应给予肯定,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各种方法的优势。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概括“几十加几就是几十加上几个一,结果是几十几”。

在练习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2+30=50,32—2=12情况,可以从数位的意义和数的组成入手,使学生理解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所以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计算32—2也是如此。

一年级数学分一分的教案篇十八

1、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会按不同分类的标准进行分类。

课件、气球卡片。

气球卡片,白纸

一、导入

师:上课,今天我们来上一节数学课,希望大家积极配合,共同上好这节课。

(乱七八糟)

师:他的家该整理整理了,谁能帮助他。

(生回答,师适时评价)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们是想把服装鞋帽放在一起,玩具放在一起,文具用品放在一起。

生活中,我们把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叫做分类。分类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整洁方便。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与整理(师板题,生书空)

二、过程

师:你们问完了,老师又有想问的了,老师想知道每个气球有几个,怎么办?

生回答。

师:我们可以用分类的方法来知道气球有几个,那么应该怎么分呢?

(生汇报,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师提醒)

可以按形状分(板书)可以按颜色分(板书)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动手分一分,好吗?不过,分之前,大家要知道分的要求,(出示要求)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学生摆的过程可以找一名学生上前面摆

出示学生整理结果。

生汇报,师相机补充并指导。师还要完善学生的整理结果,

可以按图表示整理结果,还可以按表表示整理结果。

师:这两种表示方法一样吗?为什么?(因为分类的标准一样。)

师:这是我们按形状分类的结果,老师很满意同学们的表现,给你们点个赞。

师:除了按形状分类外,我们还可以按什么分类?(颜色)

就请大家拿出刚才的学具重新按颜色分一分,和刚才的要求一样,记录并整理,一会向大家汇报。

生汇报

师:这两种分类方法的结果一样么?为什么?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给物品分类可以用不同的标准来分。大家知道了吗?

我们学习了数学知识,就是用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下面老师就来检验一下大家,老师设计了两个关口,看看同学们能不能闯关成功。

出示检测题。

师:在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分类现象?(垃圾分类,渗透德育教育)

一年级数学分一分的教案篇十九

时光飞逝,1个学期已经结束,这个学期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来说,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1层楼。

1、备课方面。

认真备课,我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馈,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

2、教学方面。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1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1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提高业务水平方面。

在教学中如有疑虑,我能虚心请教老教师及其他老师。我经常在办公室里与其他老师互相探讨教学上的各种教法,遇到的疑难杂症。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4、作业批改方面。

在布置作业时争取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1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培优转差工作。

择性的`,尽量选择在课堂上讲过的练习,不仅巩固了他所学的知识,同时给予他学习的信心,逐渐地,他开始认真听讲,不再神游太虚,不再沉默无言,他能举手回答问题,作业能按时完成了。

6、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有个别同学学习习惯还未养成,例如符桓玮同学就会在课堂上听讲注意力不集中,例如:孙永森、李英俊的小动作太多,张秀娟、谢棉任等的写作业太慢。为了解决这1系列问题,我从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入手,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书写速度等1些因素分成小组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1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对于个别后进生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1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1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认真听讲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7、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本学期,期中考试我班获得了年级组及格率第2名;在优秀生比赛中,我班有13个学生分获1、2、3等奖。

8、不足之处及今后的改进措施。

应调动学生更大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进1步的做到精讲多练,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在多样1些,在教学水平上继续提高,今后我将针对工作的不足有的放矢的去改进,不断提高。

一年级数学分一分的教案篇二十

1因本班很多孩子对数还没有更深的概念,为激发孩子的兴趣,学习用标记、表格、数字等记录自己的分类、计数结果,培养幼儿归纳、计数、记录的能力而设计的活动。

3.乐意参与操作活动,能用语言表达操作情况,促进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

能按物体的两种(三种)特征进行分类计数,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分类标准(为什么这样分)。

正确计数分类结果,并用自己的标记方法记录分类计数结果。

小猫,颜色、大小各不相同的鱼(图片)若干;

水果、蔬菜的食物图;

纽扣图的操作卡(人手一份)。

一、创设情境,初步渗透分类方法,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孩子们各自表述自己的想法:按头发的长短分;按个子的高矮分;按男、女孩子来分)

二、引导幼儿探究分类方法,练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分类标准。

快乐第一关:贝贝猫分鱼(两个特征)

(出示教具:贝贝猫,池子里颜色、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的鱼若干)

师:贝贝猫在池塘里养了许多鱼,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鱼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观察后发现鱼的颜色、大小不一样)2、师:贝贝猫觉得这么多鱼住在一个池子里太挤了,想把它们放到不同的池子里,让相同的鱼住在一起,小朋友觉得贝贝猫可以把这些鱼放到几个池子里呢?现在小朋友们分组讨论一下按什么标准分呢?小朋友面前都有和贝贝猫一模一样的鱼,我们就动手试一试,帮贝贝猫分一分吧!

3、(幼儿操作“小猫分鱼”:此时教师为幼儿提供了2格、4格不等的分类卡作为“池塘”,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想法、需要选择适合的分类卡进行分类)展示分类结果:

4、请你告诉我们,你把小鱼放到了几个池子里?你是怎样放的?(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做好标记——按颜色分,可用不同的颜色作标记)

谁和他的分法不一样?再来尝试一下。(根据幼儿的回答,做好按大小分的大小汉字形状标记)

谁还有更好的方法?(按大小、颜色都分开了——标记及引导语突出:x色的大鱼;x色的小鱼)

5、师:你们觉得哪一位小朋友的分法?为什么?(幼儿自由畅谈自己的理由)

6、师小结:我也觉得第三位小朋友的分法,因为第一位小朋友虽然把同一种颜色的鱼放在了一起,可是池子里的鱼却有大有小;第二位小朋友虽然把大鱼小鱼分开了,可是颜色却混在了一起;而第三位小朋友既分清了颜色,也把大小不同的鱼分开了,他分得更仔细、更彻底,让贝贝猫和我们看得更清楚,所以我也觉得他分得。(那就让我们鼓励一下他吧。)

师边操作边讲解:一共分了几个池子(4),好,我们画上4个格子;红色的大鱼我们可以怎么表示呢?红色的大鱼有几条呢?(设计标记,并于下方对应记录计数结果);红色的小鱼呢?黑色的小鱼呢?黑色的大鱼呢?、、、2、小结:好了,老师已经记录下了刚才小朋友分鱼的方法和数出的结果了,相信贝贝猫看见这个表格后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池子里有几种鱼,每种鱼各有几条了,它一定会很高兴的。

(为了奖励我们的成果,小鱼们想和大家一起动起来,那就让我们一起变成小鱼吧——律动《三条小鱼》,之后请小朋友收好鱼池。

四、深化训练,强化认识。

1、小朋友,刚刚我们在活动的时候,现场的客人们都夸我们聪明能干,还偷偷地为我们准备了礼物呢,想知道是什么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进入今天的快乐第二关——分礼物。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当、当、当、当、(出示食物图)咦,怎么是12个空格子呀?别着急,每个格子里都有一份礼物,就让我们一一打开吧(边打开边请小朋友依次说出每一号各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好了,礼物盒都打开了,但是客人们想让小朋友们把礼物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呢?(按红、绿两种颜色来分;按水果和蔬菜来分)各有几种呢?(计数)小朋友们表现得真的很不错,相信活动结束后,就会收到这些礼物了。

2、看到小朋友们这么棒,我们衣服上的扣宝宝们也来凑热闹了。最后,就让我闪一起来走进今天的快乐第三关——分纽扣(边说边发给每人一份操作卡,图朝下,随口令3、2、1打开。)

请小朋友们根据卡上的分类标记提示,(按颜色、形状、扣眼)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分类,并把各自的数量记在下面。开始——(操作后,根据幼儿的成果,在屏幕上展示出来)

五、延伸活动

呜——出发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55016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