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时所制定的一种文件或书面材料。教案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下是教案的范例,供大家参考借鉴。
圆柱和圆锥数学教案篇一
空间几何体。
总课时。
第2课时。
分课时。
第2课时。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概念的理解.。
1引入新课。
1.下面几何体有什么共同特点或生成规律?
这些几何体都可看做是一个平面图形绕某一直线旋转而成的.。
3.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表示.。
4.旋转体的有关概念.。
1例题剖析。
例1。
例2指出图、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哪些简单的几何体构成的.。
图图。
例3。
1巩固练习。
1.指出下列几何体分别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
3.充满气的车轮内胎可以通过什么图形旋转生成?
1课堂小结。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有关概念及图形特征.1课后训练。
一基础题。
1.下列几何体中不是旋转体的是()。
2.图中的几何体可由一平面图形绕轴旋转形成,该平面图形是()。
abcd。
6.如图是一个圆台,请标出它的底面、轴、母线,并指出它是怎样生成的.。
二提高题。
7.请指出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的.。
三能力题。
adcb图1a图2dbc。
圆柱和圆锥数学教案篇二
本单元观察物体,动手操作,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它们的组成;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归纳出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参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本单元包括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7课时。
圆柱和圆锥数学教案篇三
教学要求:
l.使学生认识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掌握高的特征,知道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求出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根据教材第14页“练一练”第1题自制的圆锥,演示测高、等底、等高的教具,演示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的教具。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说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及圆柱体(边说边出示实物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常常看到下面一些物体(出示教材第13页插图)。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教材中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这节课,就学习圆锥和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是这样的圆锥体,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2.根据教材第13页插图,和学生举的例子通过幻灯片或其他方法抽象出立体图。
3.利用学生课前做好的圆锥体及立体图通过观察、手摸认识圆锥的特点。
(1)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4.学生练习。
口答练习八第1题。
5.教学圆锥高的测量方法。(见课本第13页有关内容)。
6.让学生根据上述方法测量自制圆锥的高。
7.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通过演示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具体方法可见教材第14页上面的图)。
(3)实验操作,发现规律。
在空圆锥里装满黄沙,然后倒入空圆柱里,看看倒几次正好装满。(用有色水演示也可)从倒的次数看,你发现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
(4)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教师可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积的。
(5)启发引导推导出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sh。
8.教学例l。
(1)出示例1。
(2)审题后可让学生根据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自己试做。
(3)批改讲评。注意些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强调要乘以。
2.做练习三第2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错的要求说明理由。
3.做练习三第3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第(3)、(4)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圆锥有怎样的特征?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4、5题。
圆柱和圆锥数学教案篇四
1、通过列举实例整理圆柱、圆锥的特征。
2、根据特征总结出圆柱的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理特征,总结计算表面积的方法。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如何做一个圆柱的?
生:先找一张长方形的纸,然后把它卷起来。再剪两个相同的圆做底面。
师:根据你制作的圆柱来说说圆柱有什么特点?
生回答。
师:如何制作圆锥?
(一)整理圆柱、圆锥的特征。
1.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小结:生活中圆柱、圆锥的物体很多,才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要想设计出圆柱、圆锥的`物体,首先要掌握它们的特征。
(概括出圆柱的特征)。
(概括出圆锥的特征)。
2、请同学们整理归纳。先说下本单元主要学习哪些内容?
3、师:拿出自己整理好的本单元的内容。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做以点评。
4、汇报点评:有的用图,有的画表格,有的做评论,有的装饰等。
师:根据这些同学的优点,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二次整理,把整理的内容写在小黑板上,要求简洁明了,完整还要注意书写。
生分组整理。
展示:
学生讲解,并做点评。比较得出哪个最好。老师用哪个小组的整理当板书。
课本76页练习.读题然后完成。
师:通过练习,你这节课有何收获?
圆柱和圆锥数学教案篇五
年级。
六年级。
主备人。
舒婷。
使用人。
舒婷。
课题。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
重点。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玉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分析中归纳解题方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与
内
容
设
计
一、复习导入。
二、新授。
2、你能找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和圆锥形的吗?
3、现在我们首先来研究圆柱。
(1)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桌上的圆柱,看看它有哪些特点。(提示:从面、棱、顶点和高这几方面来研究。)。
(2)请一位同学代表你们组来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3)老师现在有问题要问大家:圆柱上下两个圆有什么关系,怎样验证?
(4)我们称这两个圆为圆柱的底面,也就是说圆柱有两个底面,一个侧面。
(5)圆柱的高指什么?你有办法测量吗?说明圆柱有多少条高,长度有说明关系?
(6)谁能完整的说一下圆柱的特征。
1.教师提问:现在找找请你们带来的东西中,哪些是圆柱?请把圆柱举起来。
2、举出学生带来的东西中不是圆柱的例子。
3.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下面我们来认识另一个立体图形———圆锥。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八、作业设计。
课本20页练习五4.
九、板书设计。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形,侧面一个曲面。
教学。
反思。
本课时的内容较简单,但作为教师,我们并不能仅仅停留在教给学生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这一层面上。研读教材,我发现教材力求体现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这与教师单纯地教给学生圆柱与圆锥的特征是有本质不同的。如果教师要教给学生这些知识的话,可能5分钟的时间就够了。但同样的,学生也可能很快就遗忘了。让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是,我很清楚自己在这节课中应该体现怎样的教学理念,应该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但实际操作时,却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没有很好地达成自己课前预设的教学效果。
圆柱和圆锥数学教案篇六
一、填空:
1,把一根圆柱形木料截成3段,表面积增加了45.12平方厘米,这根木料的底面积是()平方厘米。
2,一个圆锥体的底面半径是6厘米,高是1分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3,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比是(),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多()%,圆锥的体积比圆柱的体积少()。
4,把一个圆柱体钢坯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要削去1.8立方厘米,未削前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5,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正好得到一个边长25.12厘米的正方形,圆柱体的高是()厘米。
6,用一个底面积为94.2平方厘米,高为30厘米的圆锥形容器盛满水,然后把水倒入底面积为31.4平方厘米的圆柱形容器内,水的高为()。
7,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体积的和是72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体积是()。
8,底面直径和高都是10厘米的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9,把一根长是2米,底面直径是4分米的圆柱形木料锯成4段后,表面积增加了()。
10,底面半径2分米,高9分米的圆锥形容器,容积是()毫升。
11,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圆柱的体积的计算公式是()。
12,容器的容积和它的体积比较,容积()体积。
二、判断:
1,圆柱体的体积与圆锥体的体积比是3∶1。()。
2,圆柱体的高扩大2倍,体积就扩大2倍。()。
3,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大2倍.()。
4,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
5,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3厘米,高是9.42厘米,它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三、选择:(填序号)。
1,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高不变,体积扩大()。
a、3倍b、9倍c、6倍。
2,把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体积是()立方分米。
a、50.24b、100.48c、64。
3,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共同的`公式是()。
a、v=abhb、v=a3c、v=sh。
a、16b、50.24c、100.48。
5,把一团圆柱体橡皮泥揉成与它等底的圆锥体,高将()。
a、扩大3倍b、缩小3倍c、扩大6倍d、缩小6倍。
四、应用题:
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15.7立方分米,底面积是3.14平方分米,它的高有多少分米。
3,圆柱形无盖铁皮水桶的高与底面直径的比是3∶2,底面直径是4分米。做这样的2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分米)。
圆柱和圆锥数学教案篇七
教材分四段进行教学。第一段,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第二段,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三段,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运用此体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第四段,探索并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并应用体积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最后,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整理与练习,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圆柱和圆锥数学教案篇八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里学习立体图形的最后阶段,知识的综合性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因此,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圆的基础知识都是本单元的认知基础。同时,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迁移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材在编写上遵循了“特征—表面—体”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逐步深入,并拓展到空心的圆柱(钢管、垫片等)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化归和类比是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教材比较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编排了较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形成。本单元在教学方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实践探究,要让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规律,获取知识,提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圆柱和圆锥数学教案篇九
教材第25~26页练习与应用第7~11题、探索与实践12~14题、评价与反思。
1.使学生进步掌握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方法,沟通已经学过的一些形体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沟通已经学过的一些形体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这节课继续复习这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表面积、体积计算知识的实际应用。(板书课题)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表面积、体积的汁算方法,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复习体积计算。
1.复习公式。
2.做复习第7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
三、知识应用复习。
我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1.做练习四第8题。
引导学生把新知与旧知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比较。
2.做练习四第9题。
结合画图演示水流的速度就是圆柱的高,每分钟的高在每秒的基础上乘以60。
3.做练习四第10题。
提问:用这堆沙子去填长方体的'沙坑哪一个量是相等的?(体积)接着学生计算。
4.做练习四第11题。
出示题目。
结合题目和图形理解长方体纸箱的长、宽、高与每个圆柱体饮料罐相相关数据的关系。接下来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要注意后进生的辅导)。
5.做练习四第12题。
可以先举例说明,再概括。
6.做练习四第13题。
提问:要求圆柱体饮料罐的容积需要测量哪些数据?(要注意从它的里面测量)。
通过计算再与商标纸上标出的容积比一比,你发现什么?加强学生把数学与生活有效结合起来。
7.做练习四第14题。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再交流。
8.评价与反思:结合3个方面让学生自主评价。
9.让学生了解你知道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知识?
五、课堂作业。
基础训练。
圆柱和圆锥数学教案篇十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解决与圆柱表面积以及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解决与圆柱表面积以及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灵活、合理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圆柱和圆锥数学教案篇十一
教材分四段进行教学。第一段,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第二段,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三段,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运用此体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第四段,探索并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并应用体积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最后,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整理与练习,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前面的学习内容既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学习了新知,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又拓宽了学习空间,知识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为今后学习其它的立体图形打好了基础。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解决与圆柱表面积以及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解决与圆柱表面积以及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灵活、合理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课时安排:圆柱和圆锥(11课时)
圆柱和圆锥数学教案篇十二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玉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分析中归纳解题方法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二、新授
1、拿出圆柱和圆锥,说说它门的特点。
2、你能找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和圆锥形的吗?
3、现在我们首先来研究圆柱。
(1)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桌上的圆柱,看看它有哪些特点。(提示:从面、棱、顶点和高这几方面来研究。)
(2)请一位同学代表你们组来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3)老师现在有问题要问大家:圆柱上下两个圆有什么关系,怎样验证?
(4)我们称这两个圆为圆柱的底面,也就是说圆柱有两个底面,一个侧面。
(5)圆柱的高指什么?你有办法测量吗?说明圆柱有多少条高,长度有说明关系?
(6)谁能完整的说一下圆柱的特征。
1、教师提问:现在找找请你们带来的东西中,哪些是圆柱?请把圆柱举起来。
2、举出学生带来的东西中不是圆柱的例子。
3、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下面我们来认识另一个立体图形——圆锥。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八、作业设计
课本20页练习五4、
欣赏一下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
九、板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形,侧面一个曲面。
本课时的内容较简单,但作为教师,我们并不能仅仅停留在教给学生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这一层面上。研读教材,我发现教材力求体现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这与教师单纯地教给学生圆柱与圆锥的特征是有本质不同的。如果教师要教给学生这些知识的话,可能5分钟的时间就够了。但同样的,学生也可能很快就遗忘了。让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是,我很清楚自己在这节课中应该体现怎样的教学理念,应该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但实际操作时,却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没有很好地达成自己课前预设的教学效果。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圆柱的特征,而且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反思教学过程,我体会如下:
思维过程,整体地感知圆柱的特征。在讨论圆柱的侧面时,设置悬念,先让学生猜一猜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通过猜测再进行验证,认识到长方形与圆柱侧面积之间的关系。在练习阶段,我设计了针对性练习和发展性练习,在形式,难度,灵活性上都有体现。判断题有利于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的填空题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圆柱和圆锥数学教案篇十三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已学的多种策略来解决问题,通过对条件的进一步分析和转化,使一个问题多种思维、多种解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假设的策略)。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选择什么策略?
学生小组讨论。
画图法。
先画10只大船坐50人,再去掉多的8人。
列举法。
从大船有9只、小船有1只开始,有序列举。并填写右表。
(1)列表假设。
假设大船和小船同样多,那么我们要如何调整算出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只?
1.出示表格。
2.借助表格调整。
第一步:假设租5只大船和5只小船,就会比42人少2人。
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交流想法,然后在表中填一填。
第三步:集体交流,得出方法。
引导思考:少了2人,需要把一些小船调整为大船,一条小船调整为一条大船可以多坐2人,22=1(条),所以调整为小船4条,大船6条。
3.检验结果。学生口答检验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9页练一练。
(1)引导学生先用第一种方法,根据要求提示动手操作,独立完成。
(2)用列表假设的方法再进行思考练习。
学生交流,并汇报想法。
2、完成练习五第4题。
根据题中所给的假设学生自主调整,并汇报调整想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练习五第5题。
圆柱和圆锥数学教案篇十四
教学反思:
练习课应该怎样上?是不是学生只要会做书上的题目呢。我觉得应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拓展和有针对性的练习。
圆柱、圆锥体积的综合练习是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出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和熟练掌握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节练习课教学中,我让学生画草图帮助理解,经过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解决了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不足的地方:学生在审题时不能关注细节。
圆柱和圆锥数学教案篇十五
练习二第14页内容。
1、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二、实际应用
1、练习二第7题
(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思考“需要白铁皮多少平方米”是求几个面的面积?(侧面积)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3)集中分析评讲。
2、练习二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集体订正。
3、练习二第9题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4、练习二第10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这个“博士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分别求哪些面的面积?
(3)学生自主完成。
(4)集体评讲,注重后进生辅导。
5、练习二第11题
(1)学生读题。
(2)提问:要想求“这根花柱上一共有多少朵花必须先求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
6、练习二第12题
(1)学生读题。
(2)引导思考。
(3)集体练习
7、练习二思考题(学有余力学生完成。)
引导思考:截成3段截了几次?一共多了几个面?几个什么样的面?那么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呢?如果截成4段、5段会做吗?接下来学生练习。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对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四、课堂作业
基础训练。
圆柱和圆锥数学教案篇十六
本课时的内容较简单,但作为教师,我们并不能仅仅停留在教给学生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这一层面上。研读教材,我发现教材力求体现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这与教师单纯地教给学生圆柱与圆锥的特征是有本质不同的。如果教师要教给学生这些知识的话,可能5分钟的时间就够了。但同样的,学生也可能很快就遗忘了。让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是,我很清楚自己在这节课中应该体现怎样的教学理念,应该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但实际操作时,却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没有很好地达成自己课前预设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圆柱的特征,而且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反思教学过程,我体会如下:
思维过程,整体地感知圆柱的特征。在讨论圆柱的侧面时,设置悬念,先让学生猜一猜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通过猜测再进行验证,认识到长方形与圆柱侧面积之间的关系。在练习阶段,我设计了针对性练习和发展性练习,在形式,难度,灵活性上都有体现。判断题有利于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的填空题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圆柱和圆锥数学教案篇十七
我们已经学完了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今天开始复习圆柱和圆锥。(板书课题)通过复习,一方面,要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熟悉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掌握圆柱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包括容积)的汁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610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