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规划教学活动,有序推进课程进度,提高教学效果。为了编写一份完美的教案,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清晰的把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学习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双双对对含反思篇一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体验四等分的含义,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2、发展幼儿操作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小熊、蛋糕、各种几何图形、四等分图片。
2、学具:没组放有小蛋糕、几何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熊分蛋糕,引起幼儿学习四等分的兴趣。
师:小熊要把蛋糕分乘一样大的四部分,该怎样分呢?
二、基本部分:
(一)实物等分。
请幼儿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四部分,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教师小结使幼儿明白一个物体分成一样大的四部分叫四等分。初步理解四等分的含义。
(二)图形等分。
1、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的几何图形。你们能不能把它们四等分呢?”引导幼儿把几何图形四等分。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启发幼儿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分法。
3、教师总结几何图形四等分的方法,使幼儿对四等分的含义有进一步的理解。
(三)比较大小。
师:等分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一样大吗?什么地方不一样?谁大谁小?
启发幼儿观察比较等分前后图形大小的变化。感知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四)判断游戏。
教师出示等分、不等分的图形卡片,请幼儿观察是不是四等分,为什么?
在判断游戏中巩固幼儿对四等分的认识。
三、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你们能不能把等分后的图形再四等分呢?
本次活动在等分游戏中结束。学习四等分。
课后反思:
《四等分》这节活动课是接着《二等分》而设计的,孩子们在对二等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提出四等分,他们就迅速的回答出来:将一样东西平均分给四个(份)就是四等分。对于他们的这样回答我非常满意,这也就自然的导入了我的这节课的重点。
接下来是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将一个正方形四等分呢?孩子们都互相讨论着,最后由每一组选一个代表上来将正方形四等分的方法画下来。
结果孩子们又画出了两种方法:对边和对角分。后面的圆形和长方形也就自然的有了方法四等分了。
可是到了将三角形四等分的时候,小朋友就有点不清楚了。小朋友们还是将其对边分,经过我们大家的实验发现是不对的,待我告诉他们正确的分法后,他们也都还是一知半解的。因为这也涉及到了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所以在这一个环节上幼儿大概能理解意思我就没有再继续讲解了。只要幼儿明白了四等分的定义和会将简单的物体以及结合生活中的实物进行四等分就可以了。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双双对对含反思篇二
1、幼儿正确点数10以内物品的数量,并能找出用来表示其数量的数字。
2、幼儿发现物品的排列规律,并将数字1—10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幼儿能说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名称。
4、激发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好玩和有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幼儿正确的进行点数、排序,并认识几种几何图形。
幼儿能准确的数出物品的数量,并快速的按物找数,按数取物。
教具:
1、多媒体课件。
2、图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图形上面粘贴各种水果)。
3、挂图两张,数字卡片一套。
4、音乐《小司机》。
学具:
1、数字卡片幼儿人手一套。
2、小玩具若干。
一、开始部分。
1、师幼问好。
教师:小猫家盖了新房子,今天它邀请小朋友去做客,你们想去吗?
2、幼儿手口一致唱数1—30。
教师:现在我们来清点人数。(教师指幼儿,幼儿边拍手边数数)。
3、律动《小司机》。
教师:我们开着小汽车去吧。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挂图,引导幼儿发现物品的排列规律。
教师:小猫在门上挂上了漂亮的气球。
(1)看看气球有什么不一样?是怎么挂的?(大小、颜色)。
教师:在门口还摆上了漂亮的花。
(2)花有什么不一样?是怎么摆的?(高矮、颜色)。
教师:这儿还有几盆没摆好,请小朋友帮助小猫摆好好吗?接下来该怎么摆?(叫个别幼儿摆)。
2、播放课件、出示图片,幼儿点数10以内物品的数量。
小猫家的墙上还挂了许多画。
(1)看看画有什么?数数有几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2)叫个别幼儿到黑板前找出相应的数字。
(3)教师出示数字,验证幼儿的答案。
3、教师出示数字卡,幼儿认数,并拿出相应数量的玩具。
教师:小猫还准备了许多玩具要和小朋友玩,现在老师拿出数字卡片,小朋友看卡片上是3,就拿出3个玩具,看谁拿的又对又快。
(1)教师说,幼儿操作。
(2)教师检查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小结操作情况。
4、出示图片,幼儿认识几何图形。
5、说一说、数一数、找一找。
(1)三角形盘子里有什么?各是多少?用数字几来表述?找出相应的数字。
(2)圆形盘子里有什么?各是多少?用数字几来表述?找出相应的数字。
(3)正方形盘子里有什么?各是多少?用数字几来表述?找出相应的数字。
6、出示图片,巩固复习。
7、给数字排队。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本节内容,提出希望。
2、律动《小司机》。
孩子们通过学习,根据情景中鸟儿的不同数量列出8的减法,并能较好的理解了8的交换规律,在学习中利用挂图,让孩子观察、讲述小鸟的不同,从而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能力和细心观察能力,并按规律掌握了8的减法,再过渡到抛雪花片,从中进一步巩固了8的减法。幼儿数学教育中教师要创设与幼儿相适宜的环境,提供具有意义的操作材料与机会,鼓励幼儿去发现与交流,丰富幼儿的数经验,促进幼儿的逻辑思维的发展。
学习加减法对孩子来说是枯燥无味的,对个别孩子出现的个别现象,在区域中投放丰富的材料,让孩子多练习。
通过今天的教学让我明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是极为重要的,这就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备课,寓教于乐。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双双对对含反思篇三
秋天来了,我带领孩子们观察秋天的田野,天空。为美术课《秋天的大地》做准备。谁知道在观察的过程中不知那个孩子发现了一只蛐蛐!整个班的孩子们立刻炸了锅似的兴奋。我一看他们对昆虫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就决定开展一次活动引导孩子探索昆虫世界的秘密,让幼儿认识昆虫的基本特征,知道昆虫和人们的关系。让孩子们更直接地了解自然,亲近自然,培养孩子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1、通过音像和图片的展示和与同伴的分享交流让孩子了解昆虫基本特征。
2、了解昆虫和人们的关系。
3、能爱护益虫,消灭害虫。
4、能用操作材料制作瓢虫,体验制作的快乐。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让孩子了解昆虫基本特征,能爱护益虫,消灭害虫。
难点:分辨益虫、害虫。
昆虫图片(电子图片若干,纸质小图片若干)、视频、制作瓢虫的材料若干(每人一份)。
一、通过猜谜语活动引出主题。
1、教师念谜语:
小小虫,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传花粉,采花蜜,人人夸它爱劳动。(蜜蜂)。
一对翅膀薄又明,两只眼睛亮晶晶,飞低飞高报阴晴,飞来飞去捉害虫。(蜻蜓)。
师:小朋友,你们还知道知道那些昆虫吗?请你说一说。
2、师:原来小朋友已经知道这些昆虫。那么,你们想知道这些昆虫更多的秘密吗?
二、观看昆虫图片,了解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昆虫家族队伍庞大,全世界有1000万种,其中900万种还未被人类所认知,昆虫世界可神奇了。老师知道同学们爱看小动物,今天特意给你们带来一些图片,请大家欣赏。
1、(1)、图上有什么?它们叫什么名字?
(2)、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头上有什么?数一数有几队翅膀?有几对脚?)。
(3)、它们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它们共同的名称叫什么?教师随机画出昆虫特征图。
(4)、还知道哪些昆虫?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师小结:画面上的这些虫子有一个共同名字叫昆虫。昆虫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胸部长着三对脚,背上一般长着两队翅膀;腹部一节一节的两侧有气孔,是呼吸用的。有些昆虫(如七星瓢虫)有一对翅膀变硬了,还有些昆虫只有一对翅膀(如蚊子。)。
2、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
(幼儿介绍哪一种,就请他拿出这种昆虫的图片。)。
三、初步分辨益虫、害虫。
1、师:你喜欢哪些昆虫?不喜欢哪些昆虫?为什么?
对人类有益的昆虫叫做益虫,对人类有害的昆虫叫做害虫。板书。
2、师:昆虫里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为什么?
(2)益虫有多种:有的益虫可以为人制造食物和用品,例如蜜蜂、桑蚕、柞蚕等;有的益虫可以帮助人类消灭害虫,例如蜻蜓、七星瓢虫、金小蜂等。
3、出示图片。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昆虫吗?他们是益虫还是害虫呢?
幼儿分类。
四、讨论怎样对待昆虫。
师:我们该怎样对待昆虫里的益虫和害虫?
小结:我们应该保护益虫,不随意捕捉和杀死益虫。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积聚使害虫无法生存等。
五、活动延伸《制作瓢虫》。
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制作瓢虫的材料,现在我们来做一只美丽的瓢虫吧。(教师巡回指导)。
喜爱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千姿百态的昆虫形象能极大地引起儿童的兴趣。孩子在课堂上看见书本上和我提供的各类昆虫作品,每个人都非常开心。这节课我先通过谜语激发孩子兴趣,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接着让孩子们通过看形态各异的虫子图片而喜爱上漂亮的虫子,了解到昆虫的基本特征。第三部分是结合生活实际和自己的认知水平对常见的昆虫进行益虫和害虫的分辨,让大家去爱护和保护大自然的朋友。最后通过制作各种瓢虫感受制作的快乐!
在构思这堂课的内容过程中,导入部分感觉比较难,找不到适合的切入点,这个问题一直困饶着我。本想找个昆虫方面的动画片段,通过欣赏导入到新课中。结果这样理想的动画片没找到。如果直接叫孩子说说自己熟悉的昆虫,显得有些简单。于是我就通过谜语的形式导入了新课,效果还不错!
昆虫是孩子们在大自然最常见的生物。孩子对昆虫的种类,形态也都较为熟悉。对孩子来说熟悉的事物相对容易表现,因此课堂上的气氛一直是活跃的,孩子举手也很积极,很愿意表述,展示自己。另外我注重了以孩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体,能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关爱、激励、宽容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都能保持高涨的热情,积极的参与活动,他们了解了大量的昆虫的相关知识,他们始终保持着极大的参与热情。
但是在进行第二部分教学时,我是一张一张的播放昆虫图片。这样孩子们不是很容易能发现这些昆虫的基本特征!听课老师建议我先一张张播放然后把这些图片汇总成一张大图片,更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听课老师的意见让我发现我在设计这一部分时还不够细致和认真。如果再次上这堂课,我一定要重新设计所展示的图片,力求做到更好!
通过《昆虫大聚会》一课的教学,使我深刻的了解到利用各种游戏、猜谜语、看视频等方式方法,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学习,从而,更高的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只有我们在教学中肯花心思,下功夫,就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从而,调动和激发孩子的热情和积极性。让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双双对对含反思篇四
1、认识线并寻找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线,初步了解各种线的作用。
2、能找出各种线的差异并根据线的.某个特征进行分类。
3、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
找出各种线的特点。
【活动难点】。
根据线的某个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各种线,丰富相关知识。(如毛线、中国结线、棉线、钓鱼线、电线、尼龙线)。
2、幼儿操作材料:分类卡、笔、各种各样的线。
3、电视机、视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展示事先收集的各式各样的线。
1、师:找出你认识的线,和同伴交流,说说它是什么线?有什么用?什么样子的?
2、教师和幼儿分享各自喜欢的线,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指导幼儿观察、探索、发现线的特点。
1、教师:我们收集的这些线都是一样的吗?(不是)什么地方不同呢?(粗细、长短、颜色、软硬等都不同)。
2、让幼儿带着问题看一看、摸一摸、拉一拉、比一比,说说各种线的特点。
幼儿自由结伴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幼儿观察时,教师可参与幼儿的活动,并给予指导,同时鼓励幼儿边观察边互相讨论商议,提醒幼儿观察电线时注意安全。
3、教师小结:这些线真有趣,长短、颜色、粗细、作用都不一样。
三、指导幼儿分类。
1、分类前指导。要先想好按什么特征进行分类,再找出分类标记进行分类。(长短、颜色、粗细、用途、形状、等等)。
2、幼儿进行分类。幼儿分类时,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分类情况。先请幼儿互相介绍自己是怎么分的,再个别幼儿讲讲自己的分法。
四、讨论用线来玩游戏。
【活动延伸】。
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家里寻找并记录一件有线的物品,说说物品上的线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它有什么作用。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双双对对含反思篇五
找朋友,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喜欢的,本次活动是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按照物体特征找朋友,能把成对的物体进行一一对应的匹配。也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找朋友的快乐,活动开始,我用帮我的手套宝宝的形式导入课堂,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活动中,我让幼儿帮我找朋友,之后利用互动游戏《碰一碰》让小朋友边唱儿歌边找自己的好朋友,音乐游戏导入的形式符合幼儿心理特点,激发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一节数学活动课,要让幼儿观察的同时然后有机会说、能说、大胆说,幼儿在先,教师在后。在我的教学活动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讲解这环节要非常清晰,详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整节活动虽围绕活动的目标,但也有不足:
1、对于藏在小椅子下面的手套可利用实物,不用另画;
4、在讲评环节应让幼儿自己动手用小棒顺着投影仪连一连,多给予幼儿主动去纠正的机会。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双双对对含反思篇六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并能从动物的表情、动作来进行完整地讲述。
2、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学习词语:聚会、孤单、衔。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实物投影仪,快乐的音乐,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字卡三张。
观察图一,理解“聚会”,从动作来讲述——从动物的表情来讲述,理解“孤单”——幼儿帮助小鸡想办法,与同伴合作讲述——随音乐感受聚会的热闹——为故事取个好听的名字——幼儿自由完整地讲述。
一、欣赏故事的第一页,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1、师:今天请小朋友自己来讲一个故事,先给你们看一下故事的第一页,有谁?它们在干什么?(打开实物投影仪)。
提问:
(1)有几只小鸭子?它们在干什么?
(2)有几只小青蛙?它们在干什么?
(3)一只小鸟在树上干什么?
3、学习词语:聚会。
教师完整地归纳画面内容,也可以让幼儿自己归纳,并让幼儿说说“你认为什么是聚会”?
4、全体幼儿学习小鸟飞到树上,做高兴状,叫道:“呀!多像一个快乐的聚会!”引导幼儿的语气要体现“快乐”两个字。
二、欣赏第二页,引导幼儿从动物的表情来猜测其心理活动。
1、师:它们正玩得高兴,看,谁来了?呀,它的表情是怎样的?
幼:伤心、难过。
师:那这只小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
2、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并注意语句的完整性。
3、师:小朋友,你们看,说来说去,小鸡只有一个人,没有好朋友跟它一起玩,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说这样的小鸡呢?(理解“孤单”)。
4、请幼儿完整地讲述故事第二页内容,教师作指导。
三、发散性思维:“快帮小鸡想个办法,让它去参加热闹的水上聚会。”
1、请幼儿两两结伴讲述,鼓励幼儿可以用动作来表示,教师巡回倾听。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要求声音响亮,表达清晰、完整。
四、观察故事的第三页,引导幼儿从动物的动作展开讲述。
1、师:看,故事里是谁帮助了小鸡?它采用的是什么办法?
2、小鸭没有手,怎么拿柳筐呢?(幼儿讨论)。
3、理解汉字“衔”,帮助幼儿用动作来感知。
4、组织幼儿一起完整地讲述。
师:现在小鸡可以参加水上聚会了,心里感到怎么样?(高兴)那我们讲述时也应该用高兴的语气。
五、观察故事的第四页,感知聚会的热闹、兴奋。
1、师:我们也来参加水上聚会吧!
2、播放快乐音乐,让幼儿自由选择表演什么动物,然后学动物唱歌、跳舞或做各种姿势的游泳状。
六、引导幼儿归纳故事中心内容,为故事取名字。
七、结束环节。
1、引导幼儿自己看图书,一页一页的讲述故事,可以用跟别人不一样的词语。
2、课后可以请幼儿结伴讲述,或用橡皮泥制作故事情节。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双双对对含反思篇七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不同形状的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四份,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萌发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剪刀,不同形状(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彩纸。
2、操作卡。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看完故事,师: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两只笨熊在分面包。
师:后来呢?
幼:被狐狸吃了很多。
师:总结:哦,他们没有分成大小一样的面包。
幼:就从中间剪。
师:好,那你来操作一下。
幼指着绳子:就是这里。
师:你来用手比划来剪一下。
幼:随便指个地方比划剪。
师:把绳子折起来问:这样是一样长吗?
幼:不是。
师:那怎么样剪才能剪成一样长短的绳子呢?
幼儿再次尝试。
师:你是怎么把它分成相同的2段的呢?
幼儿说完教师总结:两端相对,从中间对折就可以吧一个彩绳分成2个长短一样的彩绳。
二、操作过程。
1、圆形:今天大黑和小黑熊没有吃到蛋糕,老师这里有1个圆形饼干,想把它分给大黑和小黑,但是该怎么分才能把一个饼干分成2个大小一样,形状相同的部分。
师:这两个是一样大小,形状相同吗?
幼:是的。
师:你是怎么观察他们是一样大小,形状相等的?
幼儿说完教师总结:从中间对折,分开的`两个形状能完全重合。
师:引出2等分的概念:二等分就是把一个物体分成大小相同,形状一样的2个部份就叫二等分。
2、幼儿探索将不同的图形进行2等分,进一步感知2等分的含义。
正方形:对折可以得到2个长方形(请幼儿演示)教师请幼儿继续探索还有什么办法?(有一块正方形的饼干,但是两个熊宝宝都喜欢吃三角形的饼干,怎么办?)长方形:
师:长方形呢?对折后能有几种分法?也能折出相同的三角形吗?
幼儿折出的三角形是交叉不重叠的,会犹豫长方形能不能分出2个相等的三角形。
师:剪出三角形让孩子比对。
3、每人一把剪刀,把长方形对角后二等分剪开变成2个三角形。
师:请幼儿仔细观察看2个三角形能完全重叠吗?能完全重叠的就是相同大小的2个等分。
把其他图形也剪开试试剪下的2个图形是否能重叠?
幼:是的。
小结: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大于部分。
四、在二等分的基础上,发放圆形材料探索四等分的方法。
五、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经验分享、交流。
六、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们今天很厉害,学会了2等分发操作选择题,有空可以当堂完成。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双双对对含反思篇八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服装,复习巩固图形、序数等知识。
2、幼儿初步运用图象,图案进行装饰。
3、在多次操作中,学习排序知识,掌握排序规律。
4、感受节日气氛,在装饰服装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美感。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纸制衣服5件(装饰好的1件,没有装饰的4件)2、剪好的图形、图案若干。
3、胶水、棉签、纸巾、毛巾。
4、磁带。
经验准备:
幼儿已经认识各种图形和图案。
活动过程:
一、通过欣赏服装,复习巩固图形、图案以及数、序数的相关知识。
1、小朋友们,要过年了,爸爸妈妈都会给我们买什么礼物呢?(幼儿自由回答)。
2、小兔子的妈妈也给小兔子买了一样礼物,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幼儿自由回答)你们猜对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装饰好的衣服,请幼儿观察)。
3、你看见小兔子的新衣服是什么样子的?和你的衣服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的衣服上有什么?小兔子的衣服上都有什么?你认识他们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幼儿自由回答,并说出小兔子衣服上的各种图形、图案的名称,复习点数、序数等方面的知识)。
二、引导幼儿运用图形、图案进行装饰。
1、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辅助老师扮演小鸭子),小鸭子也带来了鸭妈妈给他买的新衣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观察小鸭子的新衣服)。
2、小鸭子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上面有什么?(小鸭子的衣服上什么也没有)小鸭子也想把衣服变得像小兔子的衣服那样漂亮,可是怎么办好呢?(引导小朋友帮助小鸭子装饰衣服)那我们就来当个小小设计师吧,为小鸭子设计衣服吧!
3、幼儿分小组运用准备好的图形、图案进行装饰。
4、教师观察、辅助。(引导幼儿进行装饰的`时候,注意胶水的使用,保持小手、桌面和小鸭子衣服的整洁)。
三、在操作中,让幼儿找出排序规律。
1、请各组的小设计们展示为鸭子设计的衣服,大家互相评价。
2、你们觉得小朋友设计的衣服怎么样?有没有小兔子的好看?为什么?(小鸭子衣服上的图形、图案很乱)那小兔子的衣服呢?(图形、图案都很整齐)怎么整齐的呢?(引导幼儿发现并找出排序的规律)。
3、我们再来动手设计一次好吗?
4、幼儿再次动手设计。(教师放音乐)。
四、服装设计展示,幼儿掌握排序规律。
1、各组小朋友展示再次设计的服装,互相点评。
2、这次设计的衣服好看吗?为什么呢?(图形、图案都很整齐、有规律)。
3、请各组小朋友派代表,为小鸭子装饰新年衣服。
4、和小鸭子一起唱歌,感受过年的节日气氛。
五、老师总结,结束教学活动。(小朋友们设计了这么多漂亮的衣服,我们的新年衣服已经准备好了,让我们回家再为新年做其它准备吧!)。
六、活动延伸:继续探索新年里的其他活动。
课后反思:
我觉得在上《各色各样的服装》这堂课中,可能是幼儿以前都没接触过有关服装之类的课,所以有些问题都答不上来,(比如:我出示一件夹克衫,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服装吗?他们虽然知道这是春秋季节穿的衣服但不知道它叫什么。)其实我应该在课前让家长在家多收集一些季节的服装供幼儿认识,或者让他们给孩子们说说各种服装的名称,这样可能幼儿在课堂上就不会出现回答不出服装的名称了。而我在准备上也不够充分,准备的服装太少了,所以也激不起幼儿的兴趣。不过在自己设计服装的这个环节中,幼儿们还是挺积极的,有些幼儿设计的服装都很漂亮。总体来说还是挺完整的,幼儿能通过活动了解服装的不同种类、并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将服装进行分类。
经过这个活动也让我了解到课前做好准备是很重要的,所以今后我将会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来迎接每堂课。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双双对对含反思篇九
教学目标:
1、认识1元、5角、1角的硬币,能简单说出它们的特征。
2、会用钱币进行简单的买卖活动,乐于参加游戏活动。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给幼儿准备足够数量的硬币等物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1、展示大润发商场的购物宣传单。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大润发商场有哪些商品?教师:你想买点商品回家吗?你想买什么?教师:你想把商品买回家,需要什么呀?(钱)。
二、认识硬币:
1、教师:看,今天老师带来了钱:展示1元、5角、1角硬币。教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有什么不同?(请幼儿说说这些钱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了解这些钱币的特征:硬币中银色的最小的那个是1角钱的硬币,金黄色的那个就是5角钱的硬币,硬币中最大的就是1元钱的硬币)。
教师小结:这些钱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硬币。
2、小朋友们认识这些硬币,森林里的动物们也认识这些硬币,还会用它们来买东西呢!不信,你们看。
4:买巧克力糖出现三种硬币,教师:怎么办呀?谁来帮助小猴?
三、进行简单的数钱活动:
1、教师:刚才,故事里的小猴学会了把1元钱的硬币加上一个5角钱的硬币就能买到1元5角钱的巧克力糖了。那老师来考考你们:5角硬币加上1角硬币一共多少钱呢?那1元钱的硬币加上1角硬币一共多少钱呢?重点: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相加。
2、啊,讲了故事陈老师现在有点饿了,我需要买点八宝粥吃吃!教师进行示范性操作,将饮料图片剪下来,贴在白纸上,用替代硬币的圆点进行粘贴。教师:小朋友看看这八宝粥需要多少钱?幼儿:需要1元2角钱。
教师:我要付哪些硬币呢?
1、老师这里有一些代替硬币的圆点,这个最大是1元硬币,这个黄色的是5角的硬币,这个白色的是1角硬币。首先需要把1元硬币粘上,再把两枚1角硬币粘贴在八宝粥的下面。)除了老师这种办法,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粘贴。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创设一个幼儿购物的情景,让幼儿自由选择进行购物粘贴活动。
3、进行简单的.讲评,指出存在的问题。
游戏:预设数学区:进行剪贴游戏,继续活动课的内容。探索区:准备磁铁、硬币、螺丝等幼儿尝试磁铁能吸什么,不能吸什么。
制作区:提供绘画材料,让幼儿进行拓印商场、娃娃家:商场进行糖果的制作活动,娃娃家进行与商场的串联游戏,提供硬币材料。
方案:游戏引出:讲述幼儿探索区、制作区的各游戏活动内容。重点介绍拓印游戏和商场的游戏的活动中钱币的使用情况。
指导:陈老师指导教室内的区域游戏,重点指导幼儿的购物活动,并相应增加了游戏的难度,进行重点辅导。胡老师指导教室外的区域游戏。
评讲:
1、让幼儿介绍数学区的活动情况,请个别幼儿讲出思路。看看幼儿拓印钱币的情况和请幼儿讲讲探索区的实验情况。
2、请胡老师讲讲室外幼儿游戏情况。
教学反思:
首先从设计意图来说,孩子们都比较喜欢吃糖果,通过去糖果店这一缘由,带孩子们进入活动当中,过度比较自然。
其次从教学方法来说,打破了以往的教受方法,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教师所扮演的是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这样,孩子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自发而主动的投入到了学习之中,从由孩子提出问题来看,他们不但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语言的发展也得到了锻炼,整个活动都是以游戏为主线,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达到了学玩合一。
从教学程序来说,是有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由游戏活动自然过度,结束部分通过每一位小朋友持票上火车,通过乘车游戏来复习巩固双相排序,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双双对对含反思篇十
1.能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
2.能正确表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愿意大胆尝试,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物品用途的相关经验。
物质准备:若干实物,图谱标记、实物图片,分类盒,分类板等。
一、以认识物品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整理物品,让幼儿初步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引导幼儿将篮子里的物品,按照它们的特点分到篮子里的三个格子中,想想看可以怎么分。
2.分好后和同伴说说你的分类理由。
三、师观察幼儿操作并个别指导。
四、师幼互动交流。
师:谁来说说他是怎么分,为什么要把它们分在一起?
五、运用图谱标记帮助幼儿梳理分类经验。
1.师:出示嘴巴、手、苹果、积木、汽车等标记卡,引导幼儿从中选出分别代表“吃的”“玩的”“用的”的标记。
2.师引导幼儿根据标记,将自己篮子里的物品按标记摆放好。
六、分组练习,巩固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介绍操作材料。
2.提出要求。
3.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4.老师小结。
在本次活动中主要是让幼儿能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并且能正确表达自己的分类理由。在活动中,我首先以“认识物品”导入活动,并让幼儿“整理物品”,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幼儿个个都能将物品按食物、日用品和玩具等不同用途进行分类,也能说出分类的理由。接着引导幼儿运用图谱标记“送物品回家”,幼儿也都能将自己篮子里的物品按标记摆放好。可是在接下来的操作材料中,幼儿在给物品按标记分类中产生很大的分歧,有的标记相差非常细微,有很多小朋友容易看错,虽然在操作之前我有提示过了,但了解是一回事,真正做时有很大一部分幼儿不仔细观察标记,都分类错了。而这一切都反应出幼儿对画面的观察不够细心,做事太过于急促。
进入大班以后,我发现有许多小朋友都对自己的行为缺乏信心,具体表现在:操作时总喜欢看别人的答案,甚至有的小朋友刚刚拿到操作材料就看别人是怎么做的,自己不爱动脑筋。
要想从根本上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我觉得我们教师必须注意让幼儿真正掌握我们所要让他们掌握的,因为只有当他们真正懂了,学会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自己产生认同感。另外,每节课结束以后,教师要做到及时反思、小结,及时的修改,累积经验,寻找幼儿更能接受的讲解方法,做到完善以及更好,让幼儿从兴趣开始培养,从根基开始打起,从基本习惯开始抓起,让幼儿喜爱上数学,喜爱上学习。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双双对对含反思篇十一
1、能根据水果的名称进行分类。
2、学习用“把xx和xx放在一起”大胆表述分类结果。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经验准备:认识各种常见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橘子、梨等水果,并正确说出名称。
2、苹果、香蕉、梨、火龙果、葡萄水果卡片,分类篮若干3、环境创设:创设水果店情景。
一、情境导入师:今天呀,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吗,你们认识她吗?(兔小姐),对了,就是兔小姐,她新开了一家水果店,我们一起去她的水果店看看吧!
二、幼儿观察水果的摆放规律师:你们仔细看看,兔小姐店里的水果是怎么摆放的?(按照水果的种类,把一样的水果摆在一起),你们听:谁来了?猪爸爸来买水果了,哎呦,猪爸爸肚子太大了,不小心把水果架碰倒了,兔小姐的水果倒了一地,你们愿意帮助他们把水果放好吗?但是去之前我们要先学会一种本领,把一样的水果放在一起,你们能行吗?我先请两个小朋友上来用水果卡片试试看。
三、个别幼儿尝试按水果进行分类师:这两个小朋友先用我们的水果卡片试一试,看看他们能不能把水果分好,注意要把相同的水果放在同一层水果架上。
小结:你们看,他们分的对吗?请某某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对了,只有学会把相同的水果卡片放在一起,兔小姐才会请我们去帮忙,现在其他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先来看看我们的材料。(介绍操作材料)。
四、集体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师:在试之前,老师有几个要求:
1、等会你们自己选择一张桌子操作,如果发现篮子不够了,你就选择其他的桌子操作。
2、每个小朋友一篮水果卡片,你们要把水果分到桌子上的水果篮里面。
3、听到老师拍手的声音后马上回到位置上。
教师讲解:我们来看看这组小朋友分好的水果卡片,分对了吗?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五、游戏结束—水果宝宝分类排队。
师:小朋友都已经学会分水果的本领了,那现在我们准备出发去兔小姐的水果店帮忙啦!请身上贴着苹果图案的小朋友站在这里,贴着香蕉图案的小朋友站在这里,我们出发吧!
这节小班《水果分类》,我的目的是孩子们在已经熟悉掌握各种水果名称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分类。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创设了一个他们熟悉的动物情境:兔小姐开了一家水果店,她的水果摆放的特别整齐,但却被后面来的猪爸爸给碰倒了,由此引出让幼儿帮兔小姐的水果分类,孩子们也很乐意帮忙。在过程中,我先请了几位幼儿上来个别操作,本来我以为把三种水果进行分类,而且还是孩子们熟悉的苹果、香蕉和梨,对他们肯定没难度。
结果他们上来操作时孩子们还是弄错了,由此我想到,孩子们虽然熟悉水果,但对于分类这个概念还不是很清楚,所以操作起来会有难度。接下去的集体操作过程中,我投放了五种水果,由于小班孩子刚进园不久,对于上课的常规不是很清楚,所以出现了不是人手一份材料的情况,我在过程中马上引导他们要自己独立拿一篮水果进行操作。在最后的检验环节,我发现有一组小朋友好几种水果放错了,他们虽然认识水果,但在分类过程中会出错,因此我在接下去的时间里,重点会进一步加强孩子们对于分类概念的掌握,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符合。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双双对对含反思篇十二
1、复习7以内数与量的对应。
2、认识数字8,初步理解8的实际意义。
3、在情景化的活动中感受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感知8以内的数。
数字和图片、圆点的对应。
1、《去郊游》音乐,《8的形成》ppt课件。
2、每个座位上贴上1—7的数字。每人一张圆形卡片(上有不等数量星星、小红花的原型卡片)。
3、圆点为5—8的蘑菇若干,上粘有数字5—8的小筐4个,小篮子每人一个。
一、导入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游吧!(幼儿随郊游音乐入场)。
二、复习7以内的数量。
1、游戏:找座位游戏规则: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挂了一个卡片,看,我的卡片上有什么?有几个?那我要去找数字几呢?(七个小星星就去找7号座位)请你数数你的卡片上有几个小星星或小红花就去找几号座位,好吗?)。
2、指导幼儿数数量找座位。
3、找到座位后,分别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并互相检查。
(此环节以郊游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活动中的对号入座也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复习7以内数物的对应)。
三、学习活动:出示ppt,认识数字8。
1、复习7以内的数量。
请幼儿观看课件:请幼儿点数情景图中出现的事物,说一说用数字几来表示。
2、认识数字8,理解8的实际意义。
a)操作课件:师:嗡嗡嗡!飞来了一群小蜜蜂,我们数一数有几只?(7只)瞧!又飞来1只蜜蜂,现在一共是几只蜜蜂?(8只)原来有7只蜜蜂,后来又飞来1只蜜蜂,一共是8只蜜蜂。8只蜜蜂是怎么来的(7添上1是8)老师肯定并请全体幼儿说一遍。
b)师:现在一共师8只蜜蜂,用数字8来表示。8像什么?
操作课件:依次出现8多花,8只皮球、8个苹果等等,请幼儿点数。
小结啊:8能表示任何数量是8的物品。
(此环节为新授知识,在复习7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数字8,了解8的实际意义。)。
四、游戏:采蘑菇。
1、请幼儿采8只蘑菇。(巩固数量8)(师:老师发现这里有很多的蘑菇,我们去采蘑菇吧。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因为这里的小动物也很喜欢吃蘑菇,所以我们不能都捡走,要给它们留一些。那我们采几只呢?采8只,每个小朋友采8只蘑菇。)。
2、蘑菇分类。(根据小蘑菇上的圆点数量分类,同等数量的放在一起。)(此环节为练习对8的`数与物的对应,复习5—8数字与圆点的匹配。)。
3、请个别幼儿检查,复习巩固8以内数量。
五、活动结束:今天我们采了这么多的蘑菇,我们回家做蘑菇汤吧!幼儿排队随教师出活动室。
反思整个活动最大的亮点是从幼儿实际出发,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环境,使孩子们学得快乐,我们教得也轻松。同时,在活动中适当的表扬、及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我觉得是每个活动必不可少的。每个活动过后,总有不足之处,而此次活动的最大不足就是细节考虑不够到位,如导入的律动不熟练,没有充分让幼儿体会到郊游的快乐气氛;量词的运用反复变换,易使幼儿混乱;在游戏分蘑菇时语言的组织不够准确,致使幼儿不清楚是不是要把小篮子里的蘑菇都分掉等。细节决定成败,以后我会多关注细节,让教学更有效。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双双对对含反思篇十三
1.感知红、黄、绿三种物体的颜色,能按物体的颜色进行分类。
2.愿意参加小组操作活动,初步学会按每个小组活动的要求进行操作。
3、培养幼儿初步的归类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1.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胸牌。(一种颜色各占幼儿总数的三分之一)。
2.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木珠一筐;穿珠绳若干,每根绳头拴一个木珠(如红色木珠)作为分类的标记。
3.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雪花片一筐,瓶娃娃(瓶娃娃头上各系一种颜色的彩带做头发,作为分类的标记)。
4.纸盒做的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房子各一座,红、黄、蓝三色的小纸片若干。
指导幼儿尝试按物体的红、黄、绿三种颜色进行分类。
1.游戏:颜色碰碰乐。
按顺序出示三种颜色的胸牌,让幼儿说出颜色。
每个幼儿选一个胸牌挂在脖子上,当老师说“颜色碰碰乐”时,同种颜色的小朋友相互间碰一碰。
游戏3—4次,同种颜色的小朋友还可以做做鬼脸等。
2.分组做分类练习。
玩“穿珠”游戏。
如:绳头拴红色木珠,这根绳上就穿红色的木珠。
玩“喂娃娃”游戏。
如:黄头发的瓶娃娃给他喂黄色的雪花片。
玩“片片回家”游戏。
如:蓝色的纸片回蓝家。
建议:
1.分组活动时,幼儿可自由选择。
2.将本活动的材料放在益智区,供幼儿操作。
1.能辨认红、黄、蓝三种颜色。
2.能根据颜色进行分类。
活动通过幼儿自己亲自操作、游戏等的一系列串联的活动,让幼儿掌握了如何按颜色分类,几个活动的目的虽都是让幼儿按颜色分类,但幼儿并不感到枯燥,而且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将本来单一的活动变得丰富起来,目标完成的很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664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