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篇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创新已成为当今企业成功的必备因素,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变得愈发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注重专业技能
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知识支持。因此,科技创新人才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研究创新中取得进展,并且对所研究的领域都有一定的了解。对于科技创新人才来说,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重深入学习专业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培养创新思维
在科技创新领域,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思维可以让人才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为了培养创新思维,我建议在学习时,多阅读各类相关书籍以及一些前沿知识,也可自己动手试验和体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吸取各种经验和智慧,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培养创新思维。
三、发掘潜能
科技创新是一个挑战性非常大的领域。仅仅担任工作本身是不够的,还要不断挑战自我,挖掘自身的潜力。当你思考现有的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和具有去击破难题的头脑。我相信,有强大的内省能力,人才将向着更加深度,广度和创新性的方向更进一步。
四、团队合作
科技创新往往依赖于团队合作,因此,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时,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团队合作有很多优点,比如可以充分利用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创造力。在经过团队讨论,可以不断完善和改进创新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快速成长起来也是很可能的。
五、时刻准备面对挑战
解决科技问题需要人才的不断努力和创新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时刻准备面对各种挑战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让人才更加敏锐和果敢,在面对挑战的时候可以从容不迫,妥善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成长。
总之,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有人开拓和献身。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创造出更加优秀和顶尖的科技创新成果,为国家和人类的发展添砖加瓦。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篇二
1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项目指南(2014年度)
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包括科技创新杰出人才、科技创新杰出青年两部分。
一、支持重点
重点支持围绕《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009—2020年)》确定的我省科技优先发展领域进行申报的人选。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加大培养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的支持力度,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本计划与“人才培养联合基金”不重复支持。我省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的“人才培养联合基金”侧重培养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为青年科技人才大胆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会,调动青年科技人才发展事业的激情和活力。在“人才培养联合基金”实施期间,本计划科技创新杰出青年侧重培养应用研究和产业开发青年科技创新人才,重点支持已取得同行公认的创新性成绩或创造性科技成果、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二、申报条件
(一)科技创新杰出人才
科技创新杰出人才的申请者,除《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管理办法》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该办法第九条规定的以下条件:
1.在豫工作或被在豫单位聘用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4)我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经原国家人事部批准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省优秀专家等。
2.申请者所在单位(聘用单位)具备从事研究所必需的主要实验条件以及研究团队等基本保证,申请者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本项资助的研究工作。
(二)科技创新杰出青年
下条件:
1、在申请当年1月1日未满45周岁;
2、获博士学位两年以上(证件签发日期到受理申请当年12月31日满两年)同时具有相当于副教授级(含副教授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具有独立完成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创新性构思。没有博士学位的,但作为前三名完成人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奖或国家发明专利的也可以申报。
3、具有从事研究所必需的主要实验条件以及人力、物力等,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本项资助的研究工作。
三、申报指标
科技创新人才计划继续实行限额择优推荐的办法。
科技创新杰出人才、科技创新杰出青年,省辖市、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各2人,省教育厅科技创新杰出人才40人、科技创新杰出青年40人,省卫生厅、省科学院、省农科院各3人,其他推荐部门各1人。
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型科技团队主要负责人或领军人申报科技创新杰出人才不受限额限制。
院士、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入选者、中原学者不参与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的申报。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篇三
2021年×月,科创园正式成立,集中承载全区高端人才项目,重点建设创新创业平台。一年来,科创园聚焦主业、狠抓推进,高端技术人才、外国专家、人才平台、人才活动等实现多点开花、全面突破,多数人才指标超额完成。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持续聚焦高端人才项目。
2021年×月,诺康医疗、蓓明医疗等×个人才项目集中入驻海泰产业园,聚集十余位“万人计划”、“泰山学者”等专家。×月,科创园作为我区平台载体类人才工作项目,接受了市委组织部的现场检阅,与会领导对科创园人才工作表示充分肯定。2021年,科创园共引进吴征瑜等高端技术人才(团队)×名、超额完成×名,引进外国专家×名、超额完成×名,引进海外留学人员×名,组织人才活动×次,创建人才平台×个,申报人才工程×个,全面实现了任务超额完成。
(二)重点抓好人才平台创建。
2021年,科创园被认定为省级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试点园区,获×万专项建设资金补助,享受国家和省市创新创业成果优先落地政策。海泰产业园主体功能区全面建成,荣获“2021年度中国产业园区金梧桐奖”,预计今年投产项目达到×个以上。中关村智酷基地开展各类培训×次,培训创新创业人才×人次,对接×家科研院所专家走进滨海,与科技部人才中心签署完成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项目2021年×月正式开园运营。
(三)积极搭建大学生人才就业平台。
依托冀凯装备、迈特莱斯激光、智永化工研究院等企业,中关村智酷、北大青鸟等实习实训平台,积极吸引大学毕业生来滨创业就业。智酷道捷组织×民族大学×多名在校生来滨实习,北大青鸟组织近×名毕业生到滨实训,科创园新增全日制专科以上毕业生×人,其中研究生学历×人。
总体来看,科创园人才工作实现了顺利起步,但配套不完善,对人才吸引力有限,科创产业投资基金未能进入实质性运作等问题客观存在。下步工作,重点聚焦三个方面。
一是搭建体系,整合创新创业大厦、海泰产业园、×创业大学等区属国有双创平台资源,与新迈尔产教融合基地、资本管理中心等联动构建滨海创新联盟,构建“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生命周期人才创新体系,积极争创省级和国家级科技孵化器。
二是联动院校,对接×职业学院、海事职业学院等区内院校,在创新大厦集中打造院校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促进院校学生双创成果转化落地;
计划在大学园(汉江东一街)南侧规划建设×亩科创研发聚集区,服务大学园创业创新,推动大学园职教优势变为人才优势。
三是资本运作,联合相关单位,推动科创产业投资基金全面运营,加大对科创园重点人才项目、初创型高新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力促科创园各类人才项目尽快落地见效。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篇四
为贯彻落实全国民航科教创新大会精神和《关于推进民航科技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按照民航局党组“一二三三四”工作思路和民航科教创新“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的要求,民航局将组织实施民航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和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民航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和任务
民航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行业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引领和带动民航科技人才队伍发展,为持续提升民航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到2020年,推进计划的主要任务是:
1.造就一批民航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瞄准民航科技前沿和发展方向,重点培养和支持20名左右高层次民航科技创新人才,使其成为在应用基础研究、行业共性与关键技术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等民航科技创新领域具有引领作用,能组织完成国家或民航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工程、重大任务和重大建设项目的领军人才。
2.培养一批民航科技创新拔尖人才。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快速成共6页
长,重点培养和支持50名左右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使其成为民航科技创新和生产一线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成为民航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
3.建设一批民航科技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依托国家或民航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工程、重大任务和重大建设项目,建设30个左右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通过给予持续稳定支持,确保更好完成各项科技创新任务,保持和提升民航整体科技创新能力。
二、实施原则
1.坚持高端引领与行业需求相结合。立足民航行业发展需求,面向行业内外公开选拔一批在科技创新领域具有一流水平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以战略目标和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民航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求遴选人才,在创新实践中用好人才,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有效调动和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性和积极性。
2.坚持创新机制与营造环境相结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民航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在人才培养与发现、人才评价与激励、人才服务与保障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动民航科技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营造有利于人才潜心研究、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3.坚持分类管理与突出特色相结合。注重人才梯队和创新团队建设,对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实施分类管理,在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管理服务等方面分类施策、大胆探索,-2-重点突出对民航特色科技创新领域人才和团队的支持。民航科技创新领域主要包括:民航安全、适航审定、飞行技术、机务维修、机场工程、空中交通管理、机场运行管理、航空公司运营管理、民航信息化和信息安全、通用航空、航空油料和航空医学等。
三、遴选条件
根据推进计划各项任务的不同特点,入选对象分别按照以下条件进行遴选。
1.民航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5)具有较强的科研领军才能和团队组织管理能力;
-3-(6)已纳入所在单位科技创新重点支持对象。2.民航科技创新拔尖人才。
(5)已纳入所在单位科技创新重点培养对象。3.民航科技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2)具有承担国家或民航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工程、重大任务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经历;
(5)团队结构稳定、合理,核心成员一般不少于5人,不多于15人,可跨单位协作。
(6)已由所在单位组建一年以上,并有相应配套政策支持。通过民航局推荐,已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杰出人才、领军人才的,自然入选民航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已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的,自然入选民航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已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的,自然入选民航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已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的,自然入选民航科技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民航系统外以上入选对象,符合条件的,经所在单位推荐,民航局审议通过后,入选推进计划相应人才、团队。
四、遴选程序和方式
1.申报。面向全国开展申报推荐工作。民航重点实验室、民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民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人才和团队可通过所在单位独立推荐。
2.初审。由技术支持单位按照推荐要求进行形式审查。
-5-3.评审。由技术支持单位组建评审专家组,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择优提出人选和团队建议名单。
4.公示。经民航局科教管理部门审议后,确定公示名单,并在民航局网站进行公示。对公示期间反映的问题,由有关部门进行核查并提出意见。
5.批准。公示无异议的,经民航局批准后,向社会发布入选名单。
五、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协调。做好与国家现有人才计划的有效衔接,形成协调有效、落实有力、组织实施有序、资源配置合理的工作格局。重点在人才发现、培养、使用和评价激励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完善推进计划的实施。
2.完善专家咨询。将遴选民航行业专家和推进计划实施有机结合起来,选择一批履职积极、客观公正的高水平专家作为推进计划咨询评审专家,充分发挥专家在推进计划组织实施中的决策咨询作用。
-6-技术需求对接等活动,加强对入选对象的突出业绩和典型事迹的宣传。对符合条件的推进计划入选对象,民航局择优推荐参评两院院士、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4.开展绩效评估。根据推进计划的实施进度和目标要求,促进各类科技计划与推进计划的紧密结合,加强考核管理和跟踪服务,建立年度报告制度、考核评估机制和约束退出机制。
5.营造良好氛围。民航行业各单位要建立各自科技创新人才梯队和团队体系。推进计划入选对象所在单位要集成各方资源,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在推进计划实施过程中创造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加强对优秀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宣传报道,为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篇五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以《2014年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科技发展计划》、《西部隆起带科技发展规划》为指导,聚焦经济社会重大需求,凝练研究方向,加强协同创新,以基础前沿研究、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应用为重点,加快推动我校科技工作转型。
二、支持领域
(一)电子信息
1、计算机及数字化电子产品。重点研发虚拟化优化、数字信号处理、高清晰显示、嵌入式软件等关键技术,开发高性能服务器以及汽车电子、智能网络家电、智能终端以及各类磁光开关、光纤联接器等电子产品。
2、网络与通信。研究开发异网同构技术、数据压缩传输与接收技术、网络终端技术、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
(二)新材料
1、特种陶瓷材料。重点研究开发超细陶瓷粉体制备技术,特种陶瓷制品的生产技术、成型及烧成工艺等。
2、特种金属材料。重点研究开发高性能粉末冶金材料及高 密度制品加工工艺技术,高合金钢与高温合金钢生产及加工成型工艺,高档铝锭、超细铝粉、中厚铝板加工技术及专用铝型材,铜冶炼及加工短流程工艺技术,高性能镁、钨合金制备技术、表面处理,钛金属高效分选及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
3、新型高分子材料。重点研究开发通用塑料工程化、高性能尼龙、长链二元酸、工程塑料高性能化、低成本化关键技术,mdi、po、tdi先进制造技术,脂肪/环族异氰酸酯制造技术,树枝状高分子等先进高分子制造技术,有机氟、有机硅等聚合物的单体制造技术,通用飞机机体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工程化应用,高分子聚乙烯材料及其制品等关键技术。
4、功能材料。开发具有电、磁、光、声等功能效应的高性能材料,重点研究开发光电子材料的生长技术、外延技术、封装技术,研究开发诊断、治疗和修复的新型生物材料的关键技术。
5、锂电新材料。研究开发锂电池专用隔膜材料生产关键工艺,锂电池专用新型电极材料及电解液生产关键技术。
6、材料设计。重点开展材料的组份设计、模拟仿真等研究,开发具有特定性能的新材料。
(三)先进制造
1、数控装备。重点研究开发特种材料加工工艺、专用数控系统与伺服驱动装置、高速直线位移等关键技术,开发各类高档数控机床、柔性加工单元、专用数控加工和成形设备、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等光机电一体化设备。
2、行业专用关键零部件及重大装备。研究高性能液压系统、密封件、智能控制技术及控制元件、高速高可靠性无链牵引系统、高压阀门设计及加工技术、承压件内腔堆焊及加工技术、复杂钢结构件抛喷丸清理表面处理技术等关键技术,开发高性能工程机械以及矿山、油气田等行业重大装备及配套产品。
3、精密基础零部件。开发摩擦焊等先进基础装备,开发高精度伺服电机、精密轴承等面向数控装备和专用设备的关键基础零部件。重点研究开发高压共轨电喷、涡轮增压、变速器总成等关键技术,开发涡轮增压器、发动机等汽车关键基础零部件。
(四)新能源与先进能效
1、太阳能。研究硅单晶有机薄膜等光伏电池材料及技术,太阳能发电、光热利用技术,太阳能并网集成技术、太阳能高效利用、太阳能热泵建筑一体化技术。
2、风能。研究风电机组配套的主轴承、法兰和控制系统,开发7mw及以上永磁直驱、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逆变系统、并网装备。
(五)交通运输
1、智能交通系统。重点研究开发先进的交通管理和控制系统,交通基础信息采集、处理设备,公共交通管理设备和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控制与综合调度等关键技术及产品。
2、新能源汽车。重点研究整车控制系统、动力电池组及管理系统、油电自动变速器、高效电机驱动系统、轻量化车身技术 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及总成产品。
(六)现代服务业
1、电子商务。支持研发电子商务交易与平台技术、客户关系及供应链管理等关键技术,开展电子商务服务模式与技术集成创新,围绕生活生产资料、国际贸易、移动商务等重点领域,形成全程电子商务服务系统和解决方案。
2、现代物流。支持干线物流、城市配送、多式联运急需的先进储运装备研发,重点研发无线移动、射频识别、智能终端等技术与装备,形成物联网环境下智能物流技术和综合服务方案。突破粮食、果蔬、畜禽、水产品等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信息技术、保鲜技术、包装技术、监测技术、跟踪技术、标准化技术等。
3、智慧城市。重点支持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综合集成创新,构建电子政务、数字医疗、数字旅游、数字社区、智能交通等城市信息多层次智能决策系统。
4、现代制造服务。重点研发产品开发、产业链协同、客户服务、制造资源服务、远程故障诊断与服务、大修维护等关键共性技术,开展产品设计、快速成型、模具设计等专业外包服务。
(七)化工及建材
1、石油化工。研发清洁燃料生产、重油深度加工、含硫原油加工和增产柴油技术及装备。开发乙烯、丙烯、芳烃等深加工产品;研发分离技术、羰基合成技术、万吨/天超大甲醇示范装置技术;研发聚合技术、分子量分级技术等合成材料生产技术。
2、橡胶轮胎。重点研究开发新型合成橡胶的合成工艺与生产技术,新型橡胶助剂的生产技术与工艺,高性能子午线轮胎、大轮辋低断面高性能轿车轮胎关键制备技术。
3、农药。研发高效、低毒、安全、经济、低污染和使用方便的新品种农药及生物农药,替代高毒杀虫剂的新品种和中高毒品种的低毒化剂型。
(八)轻工纺织
1、节能环保染整技术。重点研究开发节能环保型染料、助剂,开发高效短流程、数字化的新型染整技术与装备,开发新型纤维与织物染整技术,开发少水和无水染整技术,提高废弃物的治理和回收利用率。
2、纺织行业改造提升。重点研究开发非织造、经编和立体成型编织、功能后整理、复合加工等共性关键技术,开发高端医用、过滤与分离用等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开发节能新型纺纱、织造工艺技术;开发高端纺织装备与配件。
(九)农业高技术
1、农业信息技术。推进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支持以完整产业链条为服务对象的农业产业信息服务平台技术研发,大田种植、果蔬、畜禽、水产、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系统研发。
2、精准农业。研究开发动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信息数字化采集技术,实时土壤水肥光热探测技术,精准作业和管理技术系 统,定位变量作业智能机械和健康养殖设施技术与装备。
3、种质资源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主要农作物、林果、畜禽与水产优良种质资源发掘与共享技术,种质资源分子评价技术,动植物分子育种技术和定向杂交育种技术,规模化制种、繁育技术和种子综合加工技术。加强地方特有林果、畜禽、水产、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十)农业生产
1、种植业。支持主要粮经作物生产重大应用技术和种植制度改革研究,中低产田(含盐碱地)改良生产关键技术,支持围绕蔬菜轮作障碍、环境控制的关键技术研发。
2、养殖业。支持生态循环养殖,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养殖,养殖环境控制技术研究,养殖管理、疫病防制、环境控制和检验检测等全程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研究。
3、动植物重大病(虫)害防治。研究植物病害诊断、预警和防控技术。加强重大畜禽疫病高效防治技术的研究,开发简便易行、灵敏特异的诊断技术和试剂。研究开发新型生物农药、生物疫苗、新型兽药等生物制品,研制专用原料药、兽药新剂型、中兽药及复方制剂等新产品。
4、农业灾害预警及防治。研发农业灾害监测预警新技术,建立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重大生物灾害、气象灾害监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生态调控技术、农药安全高效使用技术、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实用技术、农业干旱、低温冷害和霜冻灾害防灾减 灾实用技术的研究。
(十一)农业设施装备
1、农业机械装备。加强农业机械装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研究农业装备自动导航、过程监视、智能测控、远程网络通讯和产品可靠性技术,开发环保、标准和智能化设施农业装备。研究开发适于家庭农场智能化农机装备及配套零部件。
2、农业设施。研究高效设施化栽培、种植、养殖、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及自动控制设施、设备及技术,储藏保鲜和高档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设施内光、温、水、肥及病虫害控制,脱毒苗无土化栽培等智能化控制技术。
3、农业投入品。研究开发新型保水剂、新型高效抑制剂,开发环境友好缓释尿素、控释肥和专用控释复混肥,研究开发新型生物可降解地膜及生态膜,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型农药。
4、农业水利。研究推广农业高效用水、节水、雨水利用、水肥一体化、污水净化利用等节水技术和设备。研究大田新型节水灌溉技术、设施和模式,开展微灌系列技术及设备的研制与开发,研发农艺农技结合的节水栽培技术,研究水分高效利用技术,组装设施栽培节水技术体系。
(十二)农业现代产业
1、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关键技术,支持地 方特色型和对外出口型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创新研究。
2、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控制。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性评价分类技术标准研究,重点农产品主要争议性重金属限量值的再评价研究,重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规程和检测方法标准研究等。
3、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研究土、肥、水、气等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耕地质量保育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等。研究可降解农用生物质新材料、新型酶制剂产品等技术与工艺。
(十三)资源与节约
1、固废综合利用技术。重点研究开发赤泥、白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等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等。研究开发建筑废物分类与再生、资源化利用、以及再生混凝土高性能化等关键技术。
2、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技术。重点研究开发煤层气、煤系共伴生矿、稀土、钒钛磁铁矿、金属矿高附加值利用和精深加工技术,以及煤系共伴生资源深加工和利用技术与装备等。
3、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重点研究开发废橡胶、废塑料、废家电、废电脑、废电池等再生资源回收、分选和处理技术等。
4、节能技术。重点研究开展化工、钢铁、冶金、石化、造纸、电力等高耗能行业节能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建筑节能、绿色再制造等节能技术、标准与设备等。
5、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重点研究开发电力、造纸、钢铁、油气开采、化工、纺织等高耗水行业节水与中水回用技术改造、矿井水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开发技术等。
6、循环生产技术。重点研究开发石油化工、盐卤化工、矿产与冶金、电力、造纸、食品、医药、机械与装备制造业等循环经济中关键技术等。
(十四)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污水处理、回用与生态修复。重点开展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复合型湿地自流净化技术及检测设备研究,新型可持续人工湿地等关键技术、湖泊富营养化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2、面源污染控制技术。重点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沼气生产--中水利用—生活垃圾处理等面源污染控制等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研发。
3、重点行业污染控制技术。围绕火电、钢铁、建材、化工、冶金、食品等重点污染行业,重点研究开发控制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挥发性有机物、细颗粒物等排放的技术及装备。
4、细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重点研究开发湿式电除尘技术、团聚技术、电-袋混合式除尘技术、超细粉尘高效捕捉技术、汽车尾气催化剂、工业废气物治理技术以及耐高温、耐腐蚀纤维及过滤材料、优质滤袋和设备,汽车尾气治理技术等。
5、大气环境监测预警技术。重点研究开发固定污染源连续(自动、在线)监测技术、大气环境质量预报与预警技术等。
6、碳高效捕集与回收利用装置及技术。重点研究开发二氧化碳(co2)捕集技术、输送技术、利用技术、封存技术、碳源汇评估与生态、森林、海洋固碳关键技术等。
(十五)医药
1、新药研发及制剂和辅料、原料药研究。重点研究创新型药物,开发靶向释药技术、缓控释药技术、生物大分子释药技术、晶型技术以及新型药用辅料、原料药等。研究海洋药物及活性物质的高效快速筛选、优化、合成与制备技术。
2、数字医疗与健康服务平台。重点研究开发数字医疗技术和服务,构建远程医疗服务平台。
3、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规范化种植及炮制加工技术。研究开发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技术、中药材品种调查、综合质量控制、评价技术等。
4、创新中药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开展中药制剂多成分、多指标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以及新型中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十六)公共安全
1、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食品危险性评估与溯源和快速预警系统、食品安全控制、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实验室和现场快速检测等技术、装备和标准等。研究绿色、安全新型食品加工技术,废弃物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质量检测与安全控制 等食品安全与加工关键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控制和综合配套技术。
2、社会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刑事侦控、现场勘察、物证信息采集与检验鉴定等核心技术。研究道路桥梁交通系统事故预防、安全保障、事故应急救援、安全评价等技术。
3、饮用水安全关键技术。研究饮用水水质预测预判、藻类处理、微污染有机物处理等关键技术和工艺。
4、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地震早期预测、气象灾害精准预测、各类新增气象观测资料综合加工处理及分析应用技术、气象灾害影响评估技术等。
5、重大事故预警与救援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展矿产及油气田瓦斯、高温、突水、火灾、冲击地压、冒顶和动力性灾害等重大安全预警与快速救援系统等生产安全技术等。
(十七)生物技术
1、大宗(精细)化学品生物制备技术。研究开发具有重要工业应用价值和潜能的生物基平台化合物的先进生物制造技术与装备,重点解决高效生物制造和衍生转化关键技术等。
2、非粮生物质原料的生物炼制技术。开展木材、秸秆、玉米芯组分的精细分离与转化等高值化利用技术与装备研究,开发相关高值产品。
3、工业酶制剂规模化制备技术。研究开发新型酶蛋白分子改造修饰、高效表达制备、固定化、辅酶再生等新技术。
4、高效微生物工程菌构建技术。研究开发高性能发酵菌种的选育与改造技术,发酵过程优化与代谢调控技术、发酵产物高效膜分离技术以及功能因子分离鉴定技术等关键技术。
5、生物能源规模化生产技术。研究开发以工业和农林生活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非粮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等生物能源产品的共性、关键技术和专用设备等。开发微藻固碳关键技术,开发高附加值的系列微藻产品。
6、生物基材料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研究开发生物塑料、生物纤维、生物橡胶等高分子材料核心技术和相关产品等。
7、农业生物技术。开展农业生物基因组学与主要动植物品种品质改良、主要农作物分子标记和动植物基因工程、主要病虫害生物防治及可持续控制、动物重大疫病防治、功能性生防微生物、生物农药和肥料、生物饲料、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及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等研究。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篇六
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八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
一、目标和任务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打造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到2020年,推进计划的主要任务是:
1.设立科学家工作室。为积极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在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科研领域设立100个科学家工作室,支持其潜心开展探索性、原创性研究,努力造就世界级科技大师及创新团队。
2.造就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养和支持300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使其成为引领相关行业和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组织完成重大科技任务的领军人才。
3.扶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着眼于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面向科技型企业,每年重点扶持1000名运用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创新创业的优秀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4.建设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建设500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通过给予持续稳定支持,确保更好地完成国家重大科研和工程任务,保持和提升我国在若干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5.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为依托,建设3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营造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突破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难点,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才培养政策、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的人才特区。
二、实施原则
2.坚持与重大任务相结合。加强高端引领,突出科技前沿、重点领域和战略需求,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培养、造就和集聚人才。
3.坚持体制机制创新。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在人才发现、培养、使用和评价激励等方面积极探索,着力激发科技人才敬业奉献、求真务实的内在动力,建立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专心创业的良好环境。
4.坚持统筹协作。加强项目、基地、人才的紧密结合,统筹推进现有科技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加强部门协作和区域统筹,做好与部门、地方现有人才计划的有效衔接,形成部门协调有效、地方落实有力、组织实施有序、资源配置合理的工作格局。
5.坚持分类推进。按照“整体部署、分类推进、试点先行、逐步完善”的工作原则,针对不同任务特点,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法和工作步骤。对于探索性强、实施难度大的任务先行开展试点,逐步完善,积累经验后全面展开。
二、遴选条件及方式
根据推进计划各项任务的不同特点,结合现有的工作基础,支持对象分别按照以下条件和方式进行遴选。
1.科学家工作室。
科学家工作室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首席科学家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研究方向处于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世界科技前沿领域;
--坚持科学精神、品德高尚。
首席科学家由有关部门、地方或国内外权威专家推荐产生。科学家工作室要有具体的科研规划、建设方案和部门(地方)支持措施,加强与国家相关人才计划的衔接。科技部组织专家对首席科学家人选和工作室建设方案进行论证,会同有关部门或地方批准建设。
2.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在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取得高水平创新成果,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具有主持承担国家或地方重要科技项目的经验;
--表现出较强的领军才能、团队组织能力;
--拥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年龄在45周岁以下。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由有关部门、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重点科研基地等限额推荐或知名专家特别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进行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
3.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企业拥有核心技术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企业具有较好的经营业绩和成长性。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由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
同等条件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承担单位的主要创办人、法人科技特派员的法人代表以及“千人计划”创业人才入选者优先。
4.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所从事科研工作符合国家、行业重点发展方向和长远需求;
--具有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课题、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经历;
--团队创新业绩突出,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团队组织结构合理、核心人员相对稳定;
--团队具有明确的创新目标和科研规划。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由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牵头组织单位择优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
5.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牵头单位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
--牵头单位建立了科教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的机制;
--在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方面先行先试,能够发挥较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由部门和地方择优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对基地建设方案进行论证,经推进计划部际协调小组批准后建设。
三、支持措施
1.落实和制定配套政策。加大现有人才政策落实力度,结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研究制定《关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根据推进计划各项任务的具体情况,在科研管理、人事制度、经费使用、考核评价、人员激励等方面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并先行先试、逐步完善。
2.加强人才与项目、基地的有机结合。在国家科技计划实施和重点创新基地建设中,进一步突出对人才和团队的培养。改革科技计划管理办法,简化立项程序,对推进计划入选对象中已承担科研项目的,完成项目任务后优先给予滚动持续支持;未承担科研项目的,可自主提出研究项目,符合国家科技计划要求的,按程序给予优先立项。具备条件的依托单位优先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基地。
3.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统筹国家科技计划等相关经费的安排,调整投入结构,创新支持方式,加大对推进计划入选对象的支持力度。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设立中央财政专项经费,对科学家工作室等重点任务给予支持。加强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4.探索建立适应不同任务特点的具体支持措施。对科学家工作室采取“一事一议、按需支持”的方式,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不参与竞争申请科研项目;首席科学家实行聘期制,赋予其充分的科研管理自主权,建立国际同行评议制度。对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加大培养和支持力度,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落实期权、股权和企业年金等中长期激励措施,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大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体制机制改革与政策创新,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5.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进计划入选对象所在单位、园区、地方和部门要集成各方资源,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在推进计划实施过程中创造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加强对优秀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宣传报道,为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进度安排
推进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
1.2011年,为部署启动阶段。发布推进计划实施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措施;开展科学家工作室建设试点,启动各项任务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2.2012年至2015年,为全面实施阶段。到“十二五”中期,完成相关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的制定完善工作。到“十二五”末期,推进计划各项任务完成过半,开展中期考核评估。
3.2016年至2020年,为深化完善阶段。到2020年,在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建设人才培养基地等方面完成推进计划总体目标,带动和引领各类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发展。
五、组织实施
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指导下,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推进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1.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成立由科技部牵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参加的推进计划实施工作部际协调小组,研究协商重大问题。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技部。
2.建立专家咨询机制。择优遴选一批国内外科技、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高水平专家作为推进计划咨询专家,完善咨询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在推进计划组织实施中的决策咨询作用。
3.建立绩效评估机制。根据推进计划的实施进度和目标要求,实施定期的报告制度和评估制度,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建立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办法,加强对推进计划入选对象的跟踪管理和评估考核,不断完善实施工作,提高推进计划实施效果。(来源:赢在科技网)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篇七
仓库作为贮存货物或者其它物品的空间,是物资供应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种物资周转储备的环节,同时担负着物资管理的多项业务职能。仓库的主要作用是保管好库存物资,做到数量准确,质量完好,确保安全。这就需要一套完善综合的监控系统对仓库的安全提供保障,确保用电安全、物品安全,并及时的提醒外人闯入、仓库内环境量的变化等。因此,全面推行仓库信息化管理,提升仓库运行管理水平,提升仓库安全系数,增强对仓库日常工作的监督管理,整合和提升软硬件平台,变得非常重要。
基于仓储物流物联网(主要是传感器,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应用已基本成熟。采用无线3g网络技术,把环境监测、报警、视频监控三者相结合进行有效联动,形成网络智能化监测系统,以有效解决企业的安全隐患(防火,防水,防潮,防盗,防入侵),并提供准确的实时数据,在仓库原材料与成品储存方面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持,以便企业可以减少各种损失,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适合现代建筑物的配套,加强安全防范措施,采用全能防盗卷帘门装置。装置采用无线射频rfid技术操纵,可实现30米距离内任意控制。
项目技术上采用变频拖动系统,识别检测技术控制卷帘门。同时,采用智能检测识别算法,让仓库在安全的条件下有效管理进出仓库的人与物,并且实现卷联门智能操作,避免卷帘门因为不能匀速运动而损坏。
系统分为前端监控资源采集、视频传输、后端平台组件、多系统联动等几部分构成。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1系统包含两个个设计的内容
1.1电机拖动系统的方案
基于dsp2812进行单相电源的整流与逆变控制,dsp2812广泛应用于电机拖动系统与速度控制,芯片本身集成了强大的波形生产所需的逆变控制模块,及高速的ad采集模块,并且支持高速的数字信号处理专用指令,为系统的成功奠定了硬件基础。
1.2rfid技术路线id识别开门系统
(1)rfid系统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识别端,主要由dsp2812通过spi接口与nrf2401结合,通过2.4g的无线信号识别手持无线钥匙id信息,并根据无线钥匙的键码驱动卷帘门动作。
(2)手持钥匙主要由按键,低功耗msp430系列cpu与nrf24l01组成,首先msp430cpu生成id.按键主要由开门、关门、设防、撤防,当按下键时键码就会被发送到dsp控制系统之中,进行相应的动作,设防与撤防主要考虑后续系统的兼容,此两项功能的动作有后续项目的完成。
2系统主要的创新点
(1)系统采用变频拖动的方式来拖动卷帘门。匀速稳定的运动,将极大延长卷帘门的使用时间,提高卷帘门的安全系数。
(2)在没有实物钥匙的情况下,利用智能检测识别算法,用无线射频识别的方式完成钥匙功能,实现卷帘门无线开启。
(3)由于没有机械钥匙,不存在丢失钥匙的情况,能够有效提高安全防护作用,不会人为的失误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采用nrf24201芯片进行硬件加密,不再是简单的密码运算方法,系统破解难度大大增强。
3系统实施方案
基于dsp2812进行单相电源的整流与逆变控制,dsp2812广泛应用于电机拖动系统与速度控制,芯片本身集成了强大的波形生产所需的逆变控制模块,及高速的ad采集模块,并且支持高速的数字信号处理专用指令,为系统的成功奠定了硬件基础。
rfid技术路线id识别开门系统:
(1)rfid系统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识别端,主要由dsp2812通过spi接口与nrf2401结合,通过2.4g的无线信号识别手持无线钥匙id信息,并根据无线钥匙的键码驱动卷帘门动作。
(2)手持钥匙主要由按键,低功耗msp430系列cpu与nrf24l01组成,首先msp430cpu生成id.按键主要由开门、关门、设防、撤防,当按下键时键码就会被发送到dsp控制系统之中,进行相应的动作,设防与撤防主要考虑后续系统的兼容,该智能仓库管理系统系统采用变频拖动的方式来拖动卷帘门。匀速稳定的运动,将极大延长卷帘门的使用时间,提高卷帘门的安全系数。在没有实物钥匙的情况下,利用智能检测识别算法,用无线射频识别的方式完成钥匙功能,实现卷帘门无线开启。采用nrf24201芯片进行硬件加密,不再是简单的密码运算方法,系统破解难度大大增强。因此,该系统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篇八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这次全市科技创新暨人才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层次之多前所未有。这种安排充分说明了新时期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的十分重要性,也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大抓科技人才工作的坚定决心。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和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市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进一步奏响创新发展主旋律,集聚经济增长新动能。
刚才,我们隆重表彰了几个类型的先进,省科技厅**厅长作了一个重要讲话,讲话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都很强,是我们做好下一步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指导。今天会议还印发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希望同志们深入学习领会,结合各自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借此机会,我也代表市委、市政府,向省科技厅特别是**厅长长期以来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广大科技和人才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全市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年分别达到****件、****件,是“十一五”末的*.*倍、*.*倍。太和的贝克药业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是***建市以来的首次。二是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凸显。涌现了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品牌的企业,****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达到***.*亿元、***.*亿元,增长**.*、**.*,增幅位居全省第一。三是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拥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个、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个、院士工作站*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家,***农业科技园区获科技部批准建设,太和现代医药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开发区成功升级为省高新技术开发区。这对增强我市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科技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建有省级“***”产业创新团队*个,**人被评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泡沫铝项目团队入围省****年度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十二五”期间,培养技能人才**万人次,*位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这些科技创新的成果,不仅给我市经济发展赋予了新内涵,增添了新活力;
更为进一步推动***加快发展、转型跨越、奋力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几年应该说是***发展的最好时期,靠的是什么?我觉得关键是两点,第一,靠的是有效投资;
第二,靠的是创新驱动,投资和创新是加快***发展的“两只手”。
但是,由于起点低、基础差、起步晚等原因,我市科技创新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四个方面重点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足。一些部门习惯于招商引资、不善于招才引智,大多数企业自主创新意愿不强,社会总体缺乏创新的导向和创新的环境。二是创新能力不强。创新资源不多,创新主体弱小,创新人才缺乏,平台、技术、金融、政策创新支撑体系不完善。三是投入力度不大。刚才**厅长反复讲这个问题,咱们的创新投资太小。****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仅占gdp的*.**,全国的投入超过*,咱们的投入达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不是没有钱,是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到位,没有摆上位置。
第二,是没有平台,没有产业支撑,咱们的创新基础差、创新水平低。钱往哪里投?这是个综合性问题,不仅仅是财政部门的责任,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都有责任。四是政策机制不活。因为编制、岗位、待遇等问题的制约,我们许多高层次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用不好。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创新要素的集聚、创新活力的迸发,也是我们今天会议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所以,在座的各位一定要本着对***未来负责的态度,进一步树立正确导向,痛下决心,解决一切束缚创新发展的主要矛盾,不断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推动科技实力、经济实力、综合实力大提升。
下面,我就做好下步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讲三点意见。
创新是第一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省委书记李锦斌同志多次强调,**最大的短板是创新,最艰巨的任务是创新,最大的希望也是创新。对***来说,我认为更是如此。制约我市发展的最大因素是创新,核心问题在科技、关键要素在人才。只有牢固树立“三个第一”理念,加快科技创新、打造人才高地,才能推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一轮大发展、大跨越。要想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在思想上务必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和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审视国内外发展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推进速度、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开辟了我国创新发展的新境界。在去年*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三个面向”、“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在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总书记在视察**时特别强调,要下好创新“先手棋”,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以建设科技强省为目标,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实验,高质量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做好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一定要在思想上对标对表、在行动上紧跟紧随、在执行上坚定坚决、在落实上较真叫板,坚定自觉地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落实到位,使上面对创新的要求在***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抢占未来制高点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已到了只有依靠创新驱动才能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放在第一位,这说明创新是“十三五”时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因素,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可以说,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视察**时指出,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当前,***正处在加快发展、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无论从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形势,还是从***发展的阶段特征来看,都迫切需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特别是要补齐科技创新短板,培育发展新动能。
市委、市政府立足***发展阶段性特征,明确提出了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实施这一战略,不仅要靠项目支撑、靠投资拉动,更要靠科技引领、靠人才保障。实践证明,***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科技创新和人才保障。从工业化看,创新是工业化的主要动力。工业的生产加工环节要靠技术创新提高效率,销售环节要靠品牌创新拓展市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要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更要创新。可以说,创新贯穿于工业化的全过程、全产业链。从城镇化看,创新是城镇化的关键支撑。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拓展城市骨架、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仅是规模大、马路宽、商场多,现在老百姓追求的是“智慧城市”、“绿色城市”、“海绵城市”等智能高效、低碳生态模式,要求的是科技、生活质量。所以,建设大美阜城,不仅是高,还要美、还要优,这离不开对新能源、新材料、互联网等新一代技术的广泛应用。
当今时代,区域之间的竞争不是简单的资源和优惠政策的竞争,实质是创新发展的竞争。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筹,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掌握优势、引领潮头、步步为先。***目前处于欠发达状态,当然有基础差、底子薄的原因,但深层次原因是科技落后、人才匮乏,没有将***的潜能充分激发出来。实践证明,越是发展不足的地区,越要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
越是在跨越赶超阶段,越要依靠创新增强发展动能;
越是遇到发展瓶颈制约,越要通过改革创新打开局面。咱们***有些特殊的优势和条件:一是人口红利,二是资源丰富,三是交通便捷,四是区位优越,五是产业基础。科技发展不平衡规律提示我们,对***发展要有信心,现在虽然落后一点、困难一点,但只要用好科技、用好人才,发挥优势,落后地区很快会变成发达地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加快***发展,关键靠创新,根本靠创新,出路在创新。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这个目标,以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引领,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北地区率先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为打造大美***、建设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城市提供支持。下一步全市的科技创新工作,重点要在五个方面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为此,我们要不拘一格引才育才用才,推动***从“人力资源大市”向“人才大市”转变。人才高地建设一定要在三个环节上功夫:一是在引进人才上下功夫。一个杰出的科技人才,往往能带动一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带动一个重要学科的发展,带动一个新兴产业的腾飞。当前,我市正处在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时期,对科技创新、市场金融、现代管理等领域的人才需求十分迫切,但现有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要不断创新人才引进理念,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广泛引进各领域、各层次人才为我所用。要积极推行“人才+项目+平台”引进模式,鼓励高层次人才带项目、带技术创新创业,力争通过三到五年时间,使我市在高端人才引进上实现更大突破。二是在培养人才上下功夫。我在多次会议上都说过,***的事情终究还是要靠***人来办,我们既要靠本土干部来引领发展,也要靠本土人才来支撑发展。要主动对接创新发展需求,围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做到创新发展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创新发展紧缺什么人才就扶持什么人才。要统筹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划,大力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创新人才和企业家培育集聚等重点人才工程,努力培养更多具有支撑和引领作用的高端人才。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实用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打造创新型工匠大市。三是在用好人才上下功夫。就是要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才。要想方设法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在创新实践中脱颖而出。要不断完善人才评价、使用、激励等机制,充分调动人才创新积极性。要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第二,在搭建创新平台上求突破。科技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资源、开展创新活动、推动技术进步、支撑产业发展的引擎。平台就是舞台,如果没有平台,科技创新就无从谈起。所以,抓好创新,首先要组建科技创新平台。针对***的实际,重点要建好四个类型的创新平台:一是园区创新平台。开发园区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各园区要大力实施升级工程,要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粗放型向科技型转变。园区要抓项目、抓投资、抓科技、抓平台,丝毫不能放松。要支持***开发区、**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支持**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推动科技资源向创新型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二是企业创新平台。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平台的主体。做好创新工作,企业一定要发挥主体作用,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有深度的账,建立自己的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要鼓励企业开展各类创新活动,增强自身研发创新能力。有的企业为什么发展那么快,靠的是什么?就是创新,就是人才。我们的企业有条件的要搞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研究生实践基地,不断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水平。三是科技孵化平台。科技孵化器是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吸引高新技术人才的主阵地。要结合各类园区特色产业,坚持政府主导、科技企业参与、社会力量联动,建设一批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四是新型众创平台。这是为小微创新企业和个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综合服务的平台。要推广颍泉区创客空间的做法,搞互联网+,运用闲置商业用房、工业厂房、企业库房等,发展一批创客空间,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形成“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的梯度孵化体系。
自主创新不是自我创新,二者不能等同起来,搞创新不能闭门造车、单打独斗。特别是***大学太少,科研基地也少,创新发展基础薄弱,创新不借助外界力量,就很难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
必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加强与高校院所的合作,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开放合作是当前的重要选择,要调整自己的理念,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树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识。就是要有博大的胸怀、宽广的胸襟,借力发展,以合作谋共赢。当前,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地与全国知名的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目的是把他们的先进理念、创新资源、科技成果嫁接到***发展上。二是养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气度。***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滞后,究其原因,就在于生产技术落后、缺乏科技支撑。要发扬“拿来主义”精神,立足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支柱产业需求,精准对接高校院所最新科研成果。积极吸引市外高校院所来阜设立机构、联合攻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要在高校院所建立培训基地,推动企业开展对接培训,培养一大批短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建立“合作共赢、利益共享”的模式。与高校院所合作,一定不能只顾蝇头小利,不能算小账、不能算眼前账,必须学会算大账、算长远账、算发展账。要坚决摒弃视野狭窄的“小气”,切实增强开放合作的“大气”。合作要想成功,不能简单地靠感情,必须双赢,感情不是永恒的,要用钱吸引知名高校院所。
科技创新成果只有走出实验室、服务主战场,才能真正实现价值。要加快构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体系,打通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通道,使科技成果由“纸”变成“钱”。一要积极引导转化。科技成果缺少转化就会被束之高阁。要鼓励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主转化、吸纳和应用科技成果,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激发高校院所成果转化积极性,支持科技事业单位以技术入股、转让、授权等形式转移科技成果,鼓励高校院所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职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真正把科技成果应用到建设发展中。二要精准实施转化。精准转化是成果转化的关键。要立足***实际,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引进一批关键性成果,引导各类创新主体重点突破,实现科技供给与发展需求有效对接。三要切实保障转化。要围绕“最先一公里”,加快推进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管理改革,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加快转化。依托科技创业中心,建设集技术交易、创业服务、成果转化等功能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创造良好条件。
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创新的最大引擎,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让机构、人才、资金、项目等创新要素充分活跃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必须两个轮子一起转。要最大限度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当前必须推进三个方面改革:一是推进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科技创新一定要遵循市场规律,政府不能大包大揽。要加快职能转变,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把更多精力放在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抓投入上,切实把创新主体交给市场、还给企业。二是推进企业创新管理体制改革。抓科技创新,最根本的是让企业“唱主角”。要突出企业研发需求,合理配置政府创新资源,简化研发费用的确认和审批程序,支持企业自主决定技术、产品和业态创新。要把企业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能力作为申请科技经费支持的前提,倒逼企业向创新转型转变。三是支持在阜高校院所管理体制改革。要支持***师范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和幼儿师专等高校院所及科研机构,加大选人用人、科研立项等方面的改革力度,给他们自主权。要创造环境,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进一步调动驻阜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小创新小发展,大创新大发展,不创新难发展。”当前,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的重点任务已经明确,本次会议后,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细化任务、强化举措、压实责任,努力形成人才辈出、创新涌动的良好局面。如何搞好组织保障,要求大家做到“四个切实”:
组织领导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这两句话大家要反复学习。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像抓项目、抓投资、抓环保一样,将科技创新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进一步倾斜领导、倾斜时间、倾斜精力,真正抓紧抓实抓好。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主动加强对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的学习研究,不断提升领导创新发展的能力。组织、科技、财税等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弹好钢琴、搞好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尤其是要继续开展“严纪律、转作风、提效能、促服务”活动,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开展。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让创新者贡献有回报、权利有保护。要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把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作为检验领导干部能力的重要依据,始终保持强有力的推进态势。
政策是激活创新主体,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和市场需求有机衔接的重要保证。近年来,中央和省、市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政策,各地各部门要主动对接,认真研究谋划,拿出具体项目,坚定不移地落实到位,最大限度争取扶持。今天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一个加快科技创新的意见,大家要一并研究、一并落实,真正发挥政策对创新的引领作用。另外,你们要根据自身实际,搞一些针对性的、可操作的政策。创新工作还要搞些一事一议,重大的科技项目也可以搞一事一议。讲科技、讲创新、讲人才,怎么讲都不为过。要千方百计帮助各类人才解除后顾之忧,解决好住房、子女上学、就医等问题,让他们在政治上有待遇、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生活上有保障。
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的投入,是赢得未来的战略性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是“四两拨千斤”的投入。谁舍得花大钱,谁就能牢牢把握加快发展主动权。当前,投入不足是制约***创新发展的最大短板。这个事好解决,只要我和正东同志下决心就能办到,关键是钱怎么用。要建立健全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全面、足额落实省、市科技创新和优秀人才奖补资金,不断优化财政科技资金配置,最大限度提高使用效益。要进一步完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投入体系,激励企业大幅增加研发投入,促进全社会资金更多投向科技创新。切实强化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促进科技创新链条和金融创新链条有机融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通过市场机制撬动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投资基金等社会资本,助力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
这是做好科技工作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让一切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与发达地区相比,***推动创新发展的氛围还不浓,大家心里想的、口中讲的大多是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讲创新、讲人才还是少一些。今天会议以后,报纸、电台、网络等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科技创新,通过宣传营造氛围,增强干部的紧迫性,增强企业的自主性,提高社会的参与度。既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也要形成高看科技、崇尚创新的氛围。尤其要积极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既重视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更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做到“两手抓、两手硬”。要加强创新文化建设,不断强化“四个尊重”的价值导向,加快形成勇于创新、宽容失败、开放包容的社会风尚。
同志们,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奋力开创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新局面!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篇九
瑞典高等教育历史悠久,大学创新传统悠远流长,自1447年建立乌普萨拉大学,瑞典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完善,逐渐形成综合性高校和非综合型高校两大体系。瑞典不仅高等教育发达,科技实力的盛名更是响彻世界。欧盟发布的创新测评统计数据显示,瑞典的综合创新能力自2003年来己跃居欧盟各国前列,高校为瑞典发达的科技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瑞典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分析
(一)政府积极营造创新环境
为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瑞典政府提出“区域计划”。通过颁布鼓励政策、为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创业者同企业合作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等多种措施加强创新环境的建设。“区域计划”鼓励年轻人创业与区域教育政策相结合,教育体制的重点从培养未来雇员转移到培养未来企业家,激励年轻人把个体创业作为一种职业选择。
(二)政府扶持高校科研成果走向市场
瑞典政府在全国15所高校设立了控股公司,明确规定这些公司的主要职责是为研究人员申请或转让专利提供服务,帮助他们利用科研成果创办企业。在全国8所重点由瑞典政府划拨专款设立创新办公室,为高校如何实现科研成果与市场对接提供专门指导,为研究人员进行项目研究、科研创新提供高质量的支持与帮助。
(三)高校加强与工商业界的合作
1996年瑞典修订高等教育法,增加了“高等教育机构必须与周边社区合作,并通报教学和科研活动信息”的条款,激发了瑞典高校与工业界合作的积极性。高校通过研发合作和人才互动,实现与工业的紧密合作,将掌握的市场需求信息用于教学与科研,有助于加快学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提高科研成果的商业化程度。
(四)高校积极兴办科技公司
瑞典政府对于高校创办科技公司大力扶持,每年都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如奖学金、拨款和贷款等,为科技公司的多个科研和技术开发项目提供资助。另外随着自身科研实力的不断提高,瑞典高校开始建设相应的基础结构,推动研发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出现在高校周围的“科学园”、“技术转让中心”、“企业孵化器”就是典型代表。
二、瑞典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对我国的启示
瑞典是北欧发达国家,虽与我国国情不同,但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瑞典高校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确实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一)政府层面
1.构建良好的创新环境
完善相法律法规,以法律形式严格保护知识产权,为创新者利益提供有效的制度环境保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创新人才提供优越的物质环境保障;提供健全的风险资金市场支持,努力为高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构了一个成熟的风险预防机制。
2.转变职能,正确处理与高校的关系
瑞典的高等教育改革表明,高校不是政府的附属机构,只有给予高校应有的自主权,尊重高校作为学术性组织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激发高校内在潜力。政府应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淡化对高校的严格管理,突出其服务、监督职能,放权给高校,让它们规划、负责自身发展,最大程度上释放其活力,展现其各方面优势。
3.充分发挥财政引导作用
首先,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投入政策,落实相关措施;其次,继续支持高校科研投入,切实扩大投入比例;第三,支持设立创新投资引导基金,形成多元化、多层次资金渠道,为高校科研集聚多方经费支持。
4.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政府作为第三方,应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建立各种基金会,引导企业对科研经费的支持;通过建立科技园等,扩大高校科研成果影响力。当高校与企业实现紧密合作,高校为企业培养人才,提供项目研究;企业为高校研究买单,解决高校科研费用之忧。企业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甚至让他们参与技术开发和业务计划,锻炼学生实际动手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学校层面
1.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一是引进人才。要改变高校在人才聘用上存在的“自产自销”现象,通过公开招募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以优化科研团队结构,实现团队最优组合效益。二是培养中青年骨干。高校应为具有潜力的年轻教师开创培养条件,鼓励出国访问扩宽研究视野,支持参与重大科研项目提升研究能力,采用联合培养、资助访学等方式培养中青年骨干。
2.建立健全基础结构
20世纪80年代以后,瑞典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更上一层楼,与高校允许教授兴办公司密不可分,而这些公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又得益于相应基础结构的不断完善,这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当然我国很多高校不像瑞典高校那样拥有雄厚的资金,但国家重点扶持的“211”“985”院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依托人才、科技、知识资源,建设有助于进行科学研究、成果推广的基础结构一大学科技园。
3.创新科研管理体制
第一,建立以人为本的竞争机制。尊重人的主体性地位,引导研究人员在友好合作的基础上展开公平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合作中求发展。第二,完善科研评价机制。改变纯量化评价方式,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区分评价标准,按照学科性质设置不同评价标准;规范程序,保证匿名评审;遵循评价规则,实行严格的回避制度。第三,建立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在收入分配中,既要保证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让技术、知识、成果参与分配,又要注重以政策引导分配向科研创新倾斜,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
4.主动寻求与企业合作
我国高校应改变传统办学模式,加强与企业联系,了解劳动力市场供需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另外,在寻求校企合作时,高校应克服狭义的创收观,眼光不要只是集中在科研成果的转化收益之上,要懂得换位思考,树立与企业实现共赢的互利互惠观念,实现与企业的中长期、宽领域、高深度合作。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高校应顺应新的发展趋势,明确新的发展任务,积极主动承担起推进科技体制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使命。高校科技创新应不断集聚人才优势,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让创新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强音,积极探索与企业接轨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为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篇十
2021年×月,科创园正式成立,集中承载全区高端人才项目,重点建设创新创业平台。一年来,科创园聚焦主业、狠抓推进,高端技术人才、外国专家、人才平台、人才活动等实现多点开花、全面突破,多数人才指标超额完成。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持续聚焦高端人才项目。
2021年×月,诺康医疗、蓓明医疗等×个人才项目集中入驻海泰产业园,聚集十余位“万人计划”、“泰山学者”等专家。×月,科创园作为我区平台载体类人才工作项目,接受了市委组织部的现场检阅,与会领导对科创园人才工作表示充分肯定。2021年,科创园共引进吴征瑜等高端技术人才(团队)×名、超额完成×名,引进外国专家×名、超额完成×名,引进海外留学人员×名,组织人才活动×次,创建人才平台×个,申报人才工程×个,全面实现了任务超额完成。
(二)重点抓好人才平台创建。
2021年,科创园被认定为省级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试点园区,获×万专项建设资金补助,享受国家和省市创新创业成果优先落地政策。海泰产业园主体功能区全面建成,荣获“2021年度中国产业园区金梧桐奖”,预计今年投产项目达到×个以上。中关村智酷基地开展各类培训×次,培训创新创业人才×人次,对接×家科研院所专家走进滨海,与科技部人才中心签署完成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项目2021年×月正式开园运营。
(三)积极搭建大
学生
人才就业平台。依托冀凯装备、迈特莱斯激光、智永化工研究院等企业,中关村智酷、北大青鸟等实习实训平台,积极吸引大学毕业生来滨创业就业。智酷道捷组织×民族大学×多名在校生来滨实习,北大青鸟组织近×名毕业生到滨实训,科创园新增全日制专科以上毕业生×人,其中研究生学历×人。
总体来看,科创园人才工作实现了顺利起步,但配套不完善,对人才吸引力有限,科创产业投资基金未能进入实质性运作等问题客观存在。下步工作,重点聚焦三个方面。
一是搭建体系,整合创新创业大厦、海泰产业园、×创业大学等区属国有双创平台资源,与新迈尔产教融合基地、资本管理中心等联动构建滨海创新联盟,构建“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生命周期人才创新体系,积极争创省级和国家级科技孵化器。
在大学园(汉江东一街)南侧规划建设×亩科创研发聚集区,服务大学园创业创新,推动大学园职教优势变为人才优势。的资金扶持力度,力促科创园各类人才项目尽快落地见效。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篇十一
请登录“阳光高考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zzbm),进行网上注册、报名。按系统提示填写并提交相关信息后打印申请表,网上报名截止时间为4月4日17时。
请将申请表按要求签字,加盖所在中学公章后扫描或拍照上传,并连同其他申请材料(学业水平考试等相关成绩、获奖证书及各类证明材料等),以特快专递ems方式寄到我校招生办公室。书面材料接收截止时间为204月6日17时,以上海市邮政接收时间为准。报名材料要求:
(1)上传及邮寄的申请表要求提供原件,条形码应为最终提交版本;
(2)申请材料需使用a4纸打印,并确保打印质量,保证条形码、考生照片清晰可辨;
(4)初中及初中以前的材料不必提供;
(5)申请材料不退还,请留好备份。
2.初审
对于按照要求提交有效申请材料的考生,我校将组织专家进行初审。初审结果预计于年4月底在报名系统内公布并在我校本科招生网、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初审结果生效。
初审结果分为优秀、通过、不通过三档。初审结果优秀者将在具有特别突出的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且综合素质优异的考生中产生。初审结果通过者将参加我校组织的笔试,请考生及时查询初审结果并及时确认是否参加笔试,未按时完成确认的考生视为放弃笔试资格。确认参加笔试的考生,需通过报名系统下载打印笔试准考证,打印开放时间请见报名网站公告。
3.笔试
我校笔试拟于2017年6月11日在上海举行;笔试的具体时间、地点及相关说明等详见报名系统中下载的准考证。
我校将依据考生的第一志愿专业分别确定上海交通大学校本部与医学院面试资格线。若考生的笔试成绩同时达到校本部和医学院的面试资格线,则面试通过后,可在全校自主招生专业范围内,依据其专业志愿认定为自主招生人选。
4.面试
初审结果优秀或笔试通过的考生需参加我校的面试。
集中面试预计于2017年6月16—18日在上海举行。面试的具体时间、地点及相关说明等详见报名系统中下载的准考证。面试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学科特长、学习与认知的能力、理想抱负与社会责任感等,由多位学科专家独立打分,综合评价。
5.优惠认定方法与认定结果的公布、确认和生效
我校依据面试成绩认定自主招生人选,认定名单由我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后于2017年6月22日前在报名系统内公布,并在我校本科招生网、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公示无异议可参与高考录取。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篇十二
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科技创新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竞争。科技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良好的科技创新能力、直接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并为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他们具有三大重要特质: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较强烈的成就欲望。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包括以企业家为代表的经营管理人才、以首席专家为代表的科研科技创新人才和以高级技工为代表的技术人才三大类。
战略性的人力资源规划应从数量和质量上对企业科技创新人才资源内部供给与需求进行短期和长期的平衡,改进企业科技创新人才资源的使用及开发状况,更好地帮助企业各部门提高对科技创新人才资源的使用效率,充分挖掘人才的潜力。同时,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必须更快更准确地获知人才资源供给与需求的信息,并对可能出现的人才资源供需失衡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从而为企业及时把握新的机遇提供有利支持。
2.完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
2.1物质激励。针对不同工作性质和处于企业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人才,企业应采取不同的绩效评价标准和奖励方式。对于从事技术工作的人才,可根据项目为企业带来的效益以提成的方式给与奖励;对于一般技术员工或工人可以采取一次性奖金以鼓励他的小发明;对于管理人才,可以采取目标管理的方式来确定奖金数额;对于从事市场方面工作的人才,可以市场业绩为依据来确定报酬,同时辅以目标管理方式来鼓励人才在开拓新市场、挖掘潜在消费市场等不能直接计量的工作方面开拓进取。
2.2事业激励。科技创新人才通常具有较高的需求层次,往往更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为此,他们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任务,并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企业要注意到他们工作内容的丰富与充分、工作方式和时间弹性充足,允许他们自己设计工作程序,使科技创新人才觉得工作是充实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2.3感情激励。正确运用感情激励可以有效地培养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和信任。感情激励包括对员工的尊重、支持、信任、宽容与体贴。企业的管理层应加强对人性的认识,根据人的情感特征进行感情投资,满足人才的社会心理需要,以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管理层应与员工建立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苦恼,了解他们的需要,传达自己的想法和企业的使命,从而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契合。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篇十三
为深入贯彻落实******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在我省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引进一批高水平专家团队,推进创新型双鸭山建设。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在我省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市委十一届三次***提出的“创新发展要集聚新动能”和市政府提出的“向创新驱动要高质量”的新要求。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把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建设创新型双鸭山的重大举措,加紧建设一支以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主体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为实现双鸭山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强的科技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二、工作目标
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到2020年底实现“四个一”目标。一是形成一支思想道德素质过硬、技术水平领先、被业内广泛认可的科技领军人才队伍。二是形成一批由科技领军人才带领的科技创新团队。三是形成一支由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带动、造就的创新型技术骨干和科技创新杰出青年人才。四是形成一批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硕士工作站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为载体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三、重点任务
(一)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重点围绕全市“七大主导产业”发展,立足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以项目为载体,以业绩为导向,大力吸引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具体包括: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龙江学者、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具有一技之长的高技能人才以及行政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急需的特殊人才。到2020年底,形成一支科技领军人才队伍。(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配合单位:市人社局、教育局、科技局)
(二)抓好创新团队引进。以企业重大项目为载体,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平台,以优秀领军人才为核心,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围绕我市重要创新方向、优先发展领域和优势产业,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其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团队、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的引进力度。从创业资金资助、创业载体支持、住房支持、生活配套服务、学术交流平台等方面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到2020年底,形成一批科技创新团队。(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人社局,配合单位:市教育局、科技局、工信局、农业局、市场监督局、商务局、电子商务中心、各县(区)政府)
(三)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养。一是按照我市医疗卫生和教育领域的人才需求,引进在基础医学、临床应用、预防保健、初高中和职业教育等方面具有较高造诣和成绩的专业人才。在人事编制、工资收入、落户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妥善解决。二是支持科研人员和大学生来双创办科技型企业。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职或离岗创办科技型企业,在职创办企业取得的成绩可作为职称评审、岗位竞聘、考核等重要依据。鼓励引导大学生积极创办科技型企业,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提供2年期最高额度为15万元的财政贴息贷款。三是根据我市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业发展需要,培养一批企业技术研发、工艺创新、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进一步加强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工程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工程技术人员的在职培训和高级研修。到2020年底,大幅度提高工程技术人员占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造就一批创新型技术骨干和科技创新杰出青年人才。(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人社局;配合单位:市教育局、职教集团)
(四)抓好博士硕士工作站和科技孵化器建设。支持和鼓励县区引进和建设博士(硕士)工作站,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孵化器建设,采取服务绩效后补助方式奖励孵化器,孵化绩效后补助资金分为国家、省、市3级,对上年度新认定的国家级孵化器一次性给予100万元补助、众创空间一次性给予50万元补助;上年度新通过省级备案,服务绩效突出且获得省科技厅后补助资金支持的孵化器、众创空间,给予1:1的匹配资金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上年度新通过市级备案,按照绩效评价标准,经过专家评审,服务绩效突出的孵化器、众创空间,一次性给予20-50万元资金补助。到2020年底,力争形成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各县〔区〕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加强党对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多部门的共同配合。逐步增加科技创新人才建设投入经费,实现以科技领军人才及其团队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的支持模式,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资助的长效机制,确保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二)建立科技创新人才联系制度。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与科技创新人才的经常性联系,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工作情况和发展需求,做好服务。充分发挥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在政策制定、重大决策和重大工程立项等方面的咨询作用。
,宣传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大力弘扬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的科技创新人才提供便利条件。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701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