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清明的雨散文(汇总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8 00:53:06
最新清明的雨散文(汇总15篇)
时间:2023-12-18 00:53:06     小编:XY字客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的雨散文篇一

村子后边的山岗上散落着一些坟墓,我祖父的坟墓也在其中。只要一到山岗上站立,就看到了这些坟墓构成了一个灵魂的村庄。

我祖父的坟墓前边有条小路,每一年我要几次经过这条小路,去看祖父的坟墓。

清明节去祖父的坟墓,看见路边的花朵都在毫不经意的开放着。特别是那些鸡冠苔花,开放的金黄金黄,花轮上印着太阳和雨露共同印制的色彩。蹲在小路上,采几朵鸡冠苔花放在嘴里细细嚼嚼,大地的芬芳和甘甜在舌根上弥漫。

忽然我听见祖父从坟墓里走出来,走到我的童年一天,对我说:“鸡冠苔花被土地自动放了糖,是可以吃的。

他采了一朵放在嘴里慢慢的嚼着,我也采了一朵慢慢地嚼着。

祖父是个浪漫的乡村男人,他说:“嚼着鸡冠苔的花,就像嚼着一轮太阳。”

我抬头看看天空,太阳还在天上闪烁着春天的光芒。我又低头看看小路边开放的鸡冠苔花朵,上面洒满了阳光的温暖和金黄。

我说:“爷,太阳是不能嚼的。嚼烂了,我们就寒冷了。”

祖父笑笑,蹲下身子,采几朵黄花苗的花朵。他说:“你看,春天的花朵,都是黄色的,因为它们在大地的深处,积攒了一个冬天太阳的光线,一旦开放的时候,就如同太阳的颜色。”

我说:“太阳的颜色是光线,不是真的颜色。”

祖父指指远处坟墓上的迎春花说:“但是,太阳可以把金黄色的光线,变成春花的颜色。你看,残余的迎春花,也是黄色的,也是太阳的颜色。每一朵春天的花,都是一个太阳,温暖着乍暖还寒的土地和山岗。”

祖父在那个春天,简直就是一个诗人,但是祖父却是一个乡村的男人。他浪漫的诗情只有大地知道,只有我知道。

我踏着开满鸡冠苔花和黄花苗花的小路,嚼着鸡冠苔的花朵,走到祖父的坟墓旁边。蹲下身子点燃粗糙的纸钱的时候,才明白纸钱的颜色为什么是黄色的,它们也是太阳的颜色,点燃之后,会给祖父的灵魂以温暖,会给祖父的诗情以温暖。

燃烧了纸钱,才看见祖父的坟墓上也开放着鸡冠苔和黄花苗的花朵。一轮轮的金黄,那就是祖父灵魂的太阳,通过坟墓的黄土,到达坟墓的深处,温暖祖父的灵魂。

沿着小路走下山岗,脚步轻轻,既不想惊动祖父的安静,又不想踩碎一路金黄的花朵。

清明的黄花,在白天,或许是灵魂们的阳光;在夜晚,或许是灵魂的灯笼。祖父打着这些灯笼,在灵魂的村庄里行走,或许能够找到自己散落在灵魂村庄里的朋友们。

清明的雨散文篇二

清明时节雨纷纷。瞧,飘飘洒洒,凄凄冷冷,丝丝细雨,湿润了心头,也唤醒了我。滴滴答答,似乎很杂乱,又似乎很有律动力——正像我的心情,不悲不喜。我轻轻地走在这林间小路上,享受着这难得的安静。低头沉思,想起了那个他——在很久以前,他也像我一样,沉醉于这清明小雨之中,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但细雨纷纷,让人感受到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于是,他写下了雨中行路者的心情——清明时节雨纷纷。他就是杜牧。

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里,我理所当然地想起了已故的亲人,他们走了,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但却免不了多愁善感几回。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杜牧或许与我同样的心情。看那春雨湿衫,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复杂。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又平添了一层愁绪,于是,他写下了这句千古名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雨不知不觉小了,我的愁绪仿佛收敛回来了。人生自古谁无死,何必伤感离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人生亦如此。杜牧或许明白人世间分分离离,故写下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一绝句。行人也不愿继续哀愁下去,或许想散散心头愁绪,于是借问酒家何处,而遥指杏花村却令所有人豁然开朗。或许人生总有那么一些死结,需要别人帮我们解开,而杜牧这句,写得实在深得人心,一语惊醒我这个梦中人。

喜欢,很是喜欢。喜欢写这首诗的高明的诗人,写得自如之极,兴味隐跃,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清明踏青随笔

清明高中随笔

关于清明随笔

清明话题随笔

清明回家随笔

清明祭祀随笔

清明哀思随笔

又是清明随笔

清明祭祖随笔

清明节随笔

清明的雨散文篇三

有这么一双手,轻抚过我的脸颊;有这么一种声音,萦绕在我的耳畔;有这么一张脸,浮现在我的脑海。

窗外下着绵绵的小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缠绵的春雨密密地斜织着,扫墓的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来来往往。站在窗前,看着这络绎不绝的扫墓者,看着朦朦胧胧的雨景,我不禁想到了您。

08年4月份,您走了。我还记得,那时,您也是在这春雨中离开了我,离开了我们。清明又至,时光如流水般悄然逝去,五年了,您一走五年了,可是,在这五年里,我是多么地不孝,我再没去看望过您。

五年了,您离开我五年了,可是,您给我留下的回忆并未泯灭。

我的童年时光,不乏您那沧桑的身影,和您在一起的那四年,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您陪伴我的童年,守护着我的成长。我记得,当我生病时,您那焦急的神情,关切的问候;我记得,当我的父母不在我的身边的那半年时间里,别人说我是没人要时,您那温暖的怀抱,安慰的话语;我记得,当我离开您时,您那悉心的叮嘱,不舍的神情;我记得……您的一颦一笑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让我难以忘却,和您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都是我最珍贵的回忆。

五年前,您走了,您在一个细雨绵绵的夜晚离开了人世,离开了我,离开了我们,您走得那么安详,走得那么匆忙,我都没能在您撒手人寰的最后一刻陪伴在您的身旁,见您最后一面。甚至,差点都不能送您最后一程,我是多么地不孝。回到家乡参加您的丧礼,一到家门口,看到灵堂上您静静地躺着,我愣住了,我终于知道什么叫做“死”了。我安静地走到您的床头,看着您的遗容,我好久没有认真看过您了。您的两鬓悄悄冒出了几缕白发,您的面容那么安详,我想,您走得安心了。那几天,我都没有哭,如木头人一般,直到您下葬那天,我跪在您的棺材前,泪水奔涌而出,哭得撕心裂肺,往事伴着泪水全部涌上心头,我明白了,您真的走了。

清明的雨散文篇四

亲爱的妈妈,你知道我们老家没有清明上坟的习惯,但在20xx年的这个节令,在老家处理完您的丧事回到家里,当我遇到难处理的事想问问妈妈时,才发现您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却在每年都会发酵,我用了三年多的时间来调整自己走出悲伤,却在五年后的今天仍然会热泪盈眶……亲爱的妈妈,您知道吗?由于女儿的任性,在您离开我后我才真正读懂了您。女儿那个悔呀!现在我只能对着这一方空间自说自话,对着你们两位的照片回忆我们家曾经的幸福……亲爱的妈妈,请您原谅女儿的任性:我以为看到您身体不好仍然勤劳不辍时发脾气是爱您,但我现在明白了,孝顺中的顺字有着更深刻的含义;我以为我忙碌着工作孩子病重的父亲没有时间陪您让您自己出去找人说话您不出去时我会发急是替您着想,可是我现在明白了您能留在家里看着我们说说笑笑是最大的满足;我以为等送走了病重的父亲我们兄弟姐妹们还有充足的时间陪你多出远门去看看你想到的地方还有的是机会,但当父亲去世后你的健康堤坝也轰然倒塌时我明白了,尽孝心是最不能等的;我以为将你们二老接到我家居住为你们养老就算是尽了报答你们当初养育之恩的心了,但在你们百年之后我才明白儿女们怎么做都还不上父母曾经的付出;我以为我的妈妈还很年轻能活到85岁,但我后来才知道您因父亲的重病带给我们麻烦是硬撑着不想给儿女们再增加负担;我以为我了解了妈妈的一切,可当您真正离我远去,我却发现我甚至没问过您年轻时曾有过的理想……每每想起这些,我的心就一阵阵发痛,尽管您对很多人说有我这个女儿是您的福气,但我却知道,您有许多心愿我们都没来得及帮您做到,这是孩子们最大的不孝啊!

亲爱的妈妈,很多时候我都会想起您:遇到困难时我会想您如何独自支撑家庭走过坎坷不凡的一生;遇到棘手问题难以处置时会想您给我们的人生教诲;遇到家人或者兄弟姊妹们有矛盾时会想您对家人和孩子们的大爱;遇到情绪低落时会想您的聪明能干和乐观;遇到老年人需要帮助时仿佛看到您就在我眼前……亲爱的妈妈,尽管老家在清明节不上坟,尽管您秉承着您一贯的作为轻易不来打搅我们连梦里都难和您见一面,但在我内心深处永远为您树立着一块丰碑,每年的清明时节,那坛拌了痛苦酿造的陈酒会发酵成越来越醇厚的思念,而您的德行,会在这思念中延续到永远!

清明的雨散文篇五

又一个清明即将来临,这个令人哀思的节,引起多少刻骨的念,多少刻骨的情在心间翻转,泪打湿了眼眶,那座孤坟还在那盼着我们来扫堂!

――题记

日月如梭,眨眼间,又是一个伤心的清明而至,小雨淋淋漓漓带着哀伤地淋落,路上的行人无笑容的脸,都在昭示着这悲恸的节。绿柳低垂,流了多少离人的泪,伤了多少脆弱的心,悠悠生死别经年,我们都不曾落下那份刻骨的念。

思悠悠,恨悠悠,多少泪梦侵湿了深夜里的枕,眼眸深处已染几许哀愁,尘封的记忆被风无情地撕裂。曾几何时,那些欢声笑语也会被时间埋藏,我们却选择性的忘了那幸福美好的时光,因为太美好,舍不得将它用完,所以选择了遗忘。

一次又一次忍不住地想起您和蔼可亲脸庞,它抹不了,洗不掉,深深地存在了我脑海里,您的谆谆教诲让我懂得了生在世间的为人处事,让我知道了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更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孝与爱。然,您把您的一切留给了儿孙后代,却独自一人云淡风轻地离开,徒留一座孤冢在那里寂寞地守候!

风雨婆娑,岁月蹉跎,漫山遍野盛开的杜鹃花是那么的美艳多彩,而那个曾栽种幼苗的人却已不在。烟焚烧了寂寥,折一枝杜鹃立于坟前,让它的纷香陪你入眠!

依枕难眠,窗外的雨滴答地敲打在心上,这个冷寒凄清的夜,念已泛滥成灾。也许,在天堂的那边,您已收到了我们的思念,微笑地说声平安如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清明的雨散文篇六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除了捏寒燕、扫墓、踏青、还会放风筝、做手工或制作彩蛋……而我选择了自制风筝。

制作时需要准备一个空白风筝、铅笔、橡皮、记号笔、水彩颜料和排笔,我准备在风筝上画一幅山水画。首先用铅笔把山水的轮廓都画出来,再用记号笔把他们勾绘出来。把山脉分层次涂成青灰色和淡灰色,在山河水相接的地方泛起青绿色的苔藓,淡蓝色的湖水上游来一条棕色的小船,山上的垂柳随着微风翩翩起舞,一朵朵桃花粉嫩醉人,到处散发着花香,船上的游客陶醉在青山绿水之中,恰逢清明时节,他们不由得开始吟诗作画。看着这幅山水画,我也不由得诗兴大发,于是在风筝上写下了宋代诗人王宇偁写的《清明》这首诗,随后又在左下角写上了我的心愿“好好学习,考入理想的学府。”

下午我和妈妈来到了金沙植物园放飞自制的风筝,我一边放线,一边奔跑,过了一会儿风筝飞起来了,正当我高兴的时候风筝又“嗖”的掉了下来,我非常失望,妈妈告诉我不要灰心,‘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嘛!听了这句话,我不再气馁,而又鼓起了勇气,我一连试了好几回都没有成功,但我仍然不放弃,继续放风筝,正当我非常失望的时候,吹来一阵风,风筝缓缓上升,啊!终于飞起来了,我的心里别提我多高兴了!抬头仰望天空,天空上有小蜜蜂,有蝴蝶,有猫头鹰,有蜻蜓……简直是一个动物天堂,美丽极了!

2020年的清明节与往年不一样,我们能够如此健康幸福的享受生活,是因为有多少抗“疫”英雄在一线仍然坚持战斗着,又有多少白衣天使为此付出了生命,我之所以放飞风筝,是为了纪念不顾生命安危的抗“疫”英雄,向奋勇前进的战“疫”叔叔、阿姨们致敬,让风筝带上我的祝福,带上我的心愿,带上我的梦想,一起飞翔在广阔的蓝天上,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做接班人,将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清明的雨散文篇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阴雨连绵的清明节,家家户户都会做甜甜腻腻的青团子,在众多美食中还别有一番风味,深受江南居民的喜爱。

今天我去外婆家做青团子了,特别的兴奋和高兴。开始做青团子啦,我和外婆就开始准备制作青团的原材料了,需要的东西有很多,比如青、馅料和糯米粉……首先我们把石灰里浸过的南瓜叶子冲洗干净拧干,然后我把青放到锅里煮,里面加少许的水,直到青煮烂为止。我再把馅料放到锅里炒熟,就这样前期准备就完成了。接着我把面粉倒入容器里,撒上少许盐,把煮烂的青倒入面粉里,然后快速的用力搅拌,一边揉面一边加热水,外婆告诉我如果面粉太湿了就要加点面粉,慢慢的小白不见了变成了小青,它们融为一体了。我使了九牛二虎之力反复地揉,过了好一会儿面团终于揉好了,我把面团小心翼翼的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再把一小块面团搓成圆,接着用大拇指再面团上捏出一个小小的洞,慢慢的用手指沿着边缘把洞口捏大捏匀,最后往里面放了点馅,把口子捏拢,再轻轻地搓圆,在下面垫上粽叶,这样我的青团就大功告成了。我发现外婆已经做了好几个了,我也不甘示弱,趁热打铁又做了几个。没过多久我们就做了一大盘了,青团扁平的、绿绿的、整齐地放在粽叶上,好像一个个胖胖的连体娃。

最后我和外婆把做好的青团放入锅中蒸,大约过了30来分钟,厨房里弥漫着的蒸汽感觉像在云端里,空气中散发着青团诱人的清香。就这样香味扑鼻、油润如玉、糯韧绵软的青团就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下去,满嘴巴的香气,特别的好吃,我一口气吃下了好几个!

经过这次做青团的活动,我感受到了自己动手的快乐和收获,别有一番成就感,也感觉自己做的青团子是那么好吃!下次我还要多动手做美食!

清明的雨散文篇八

-------题记

还记得当年吗? 我们一行人去皇藏峪游玩,为了节省景点门票,我们开着卡车从景区后面翻山,不料却被那里驻扎的武警部队抓个正着,以为我们是间谍,来探测什么国家机密,车被开进了营房,还对我们进行了核查,最后说明缘由才把我们给放了,登高远眺,云雾缭绕,美景尽收眼底,顿觉心旷神怡,把先前发生不愉快的事都抛到了九霄云外,沿途留下了阵阵欢乐的笑声,那一次和你一起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和美好的回忆,直到如今,翻起那些泛黄的照片,心中就不由自主的又想起你,正是那次旅行,让我第一次吃到当地的名吃,皇藏峪蘑菇鸡,饭桌上提起翻山被抓的事,大家都笑得前俯后仰,那种愉悦的氛围无法用语言表达,那一次的啤酒是多麽的甘甜,那么的爽口,从那以后都再也找不回那种感觉,吃意正浓时,清晰的记得,我们端起酒杯相约十年以后,继续相聚这里重温旧梦,那是多么难忘的一个场景,犹如一树美丽的风景定格于心灵最深处,万万没想到那一次竟然成了我们之间的永别,你没有遵从我们的约定,悄无声息的狠心的离开我们大家。每每在去皇藏峪游览时,往昔在一起的快乐时光,都浮现在眼前,山上的一草一木还依旧如故,却再也见不到当年的你,物是人非,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痛,不禁感慨万千。

不曾忘记, 在我创业起步最困难的时候,是你伸出了热情的双手,倾尽全力帮我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难关,慷慨解囊,不求回报,你的胸怀宽广,风趣幽默,成熟稳重,睿智通达,一直被我追捧仿效,岁月如梭,流年飞逝,我也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寒酸,略带稚气的青涩少年。感谢上苍,让我有缘结识你这样义薄云天,重情重义的大哥,在我最无助的时候,给予我最大的鼓舞和支持,让我一步一步迈向成功,感恩岁月,让我在人生的路上遇到你,让我学会宽容 ,感恩;懂得珍惜,明白了刻骨铭心的真诚。在我事业每一次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一想起你,我就会鼓足勇气,斗志昂扬,坚定的向前迈进。心中暗暗发誓,绝不辜负你对我的支持和厚爱。

清明的雨散文篇九

一年之中,有些食物如昙花一般,感觉还没怎么吃出味来,就已结束了,比如清明粑。我听家人说过,我勤奋精明的外婆年轻时,每逢清明前,都要放下洗洗浆浆的手上活路,带着孩子在山上采摘清明菜,赶制很多的清明粑,然后挎着篮,领着孩子上街去叫卖,挣得微薄的钱来补贴家用。

外婆把这样补贴家用的办法传授给我母亲,我母亲又教会我,所以我很小时,就知道如何做清明粑,不过没机会上街吆喝过。结婚生子后,只做过两次给家人尝,都觉得很不错。但工作太忙,况且在城市里,不知何处才有清明菜。

好在清明前,街上总有人拎着满满一篮子的清明粑叫卖,看见她们,我会想起外婆年轻时,也如此辛苦地满街叫卖,眼巴巴地盼着行人们来买。故每次我都情不自禁地买很多带回家,如果遇上卖得差不多,又急着赶回家的,我索性一古脑儿全买下,然后东家送几个,西家送几个,又带几个到办公室,三下五除二就可以全部消化掉。

我小时吃的清明粑很简单,把长着白绒毛的清明菜叶切碎,混着糯米面、米面一块揉和,然后把核桃、花生、芝麻、红糖等碾碎混和一起作馅,包成包子状,以掌摁扁成饼状,锅里放少许油,把饼放进去两面烙烤至金黄即可,外壳口感脆,里面软香柔和。也有人用豆沙作馅,口感也是一样的香。我小时很喜欢吃,不过母亲大人不让我多吃,因为糯米面很容易腹胀,而小孩子馋嘴起来,是顾嘴不顾肚量的',所以总感觉小时候吃清明粑,怎么都没吃过瘾。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城里已绝少有人家自己做清明粑了,都是从街上买来。而此时的清明粑,也上了档次。素馅的继续保留花生馅、豆沙馅外,还有不少荤馅,比如腊肉馅、海鲜馅、猪肉粉丝香菇馅、鱼丸馅等,虽然很好吃,但令我诧异的是,才吃半个即感腹饱。不似小时候,吃起来可以没个完,青年时一气吃上四五个不成问题。故每年我买的清明粑数量渐渐少了,还有好几年,竟忙忘记买这应季食品。

去年清明应朋友之邀,带着家人跟去上坟扫墓,其实就是去郊外踏青,完事后下山。山下小村落是朋友家族所在地,我们进去坐一坐喝杯茶。朋友的亲戚送来一大锅豆沙馅的清明粑,看着不及城里卖的那样细腻洁白,不过吃在嘴里,却是满口清香,那感觉很神似我小时吃的清明粑,大家交口称赞,转眼一锅儿清明粑就被我们吃下肚了,不得不感叹:“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不一定是事实,但乡下的野菜、米面等,绝对要比城市里的好吃、新鲜。

端午吃粽子,清明守寒食。如果城市里有清明菜卖,我是很乐意买回来教孙辈们做做清明粑吃,老少两个在厨房里边做边品尝,也算是天伦之乐、厨房一大情趣吧。

清明的雨散文篇十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这首《清明》在这清明佳节即将来临之际,读起来更让人深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古代的风俗中,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无比复杂的。偏偏又赶上春雨纷纷,衣衫尽湿,又平添了一层愁绪。本来,这佳节行路之人,已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处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急行,心境更是加倍凄迷纷乱了。

这雨,不仅是纷纷细雨,此更为天哭!这“雨纷纷”,不仅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凉而又美丽的境界,更形容了那位雨中行路者的悲哀之情。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佳文里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前两句交代了情景,接着写作者心头的想法:到哪儿找一个小酒家吧。寻到一个小酒家,一来歇歇脚、遮遮雨;二来解解春寒,散散积在心头的愁绪。

“遥”,却并不远。这一指,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一个酒帘。若真的遥远,难以产生联系;倘若近在眼前,又失去了无尽含蓄的趣味,它妙就妙在这不远不近之间。

在这清明节中,最普遍的活动是去扫墓、踏青。扫墓,表示的是对先人、烈士的那种惦念的强烈感情,使他们——那些为新中国的建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能在地下安然长眠,从而表达一种对其的敬仰与爱戴;踏青,可能是一种多年的习俗吧,可它不是单纯地去郊游玩耍,它表现了一种去除霉运的含义。

清明时节,无论大街小巷,都弥漫着悲伤的气味,再加上丝丝春雨,人们心头又平添了一层愁绪。

清明的雨散文篇十一

每年的四月五号是传统的清明节。

每年四月份的时候,妈妈就会买几袋金黄色和银白色的硬纸。回家叠好多好多金元宝。我会问妈妈:“为什么要叠这么多金元宝,妈妈告诉我:“这是给爷爷和外公的纸钱,让他们好在阴曹地府有钱用,保佑我们家平平安安,身体健康、财源滚滚。”

每年四月五号爸爸就会带着我和妈妈,提着叠好的金元宝,爸爸买的鞭炮,爸爸还会扛着一个大铁锹,拿着镰刀,到河边柳树旁割几根柳条带着。我问爸爸:“为什么要割柳条,带铁锹呢?”爸爸说:“带铁锹给爷爷挖一个新的坟头帽。”我们走着走着,快要到爷爷的坟旁时,爸爸拿着铁锹用右脚使劲踩着,只见爸爸双手捧着一个漂亮的坟头帽向爷爷的坟墓走去,他把坟头帽放在爷爷的坟顶上,说:“这代表爷爷的头。”爸爸还插上柳条,拴上白纸条,一阵微风吹来,白纸条随风飘动。爸爸说:“这是为了让别人知道这家有人来上过坟啦。”妈妈把叠好的元宝放在爷爷的坟头,爸爸用打火机点燃了元宝,我们都跪在爷爷的坟前,叫我喊爷爷来收钱,爸爸起来拿着鞭炮用打火机点燃,先点燃三根大鞭炮,接着点燃一挂小长炮。

等鞭炮放完了,元宝烧完了,看不到火舌时,我们一家人才离开爷爷的坟地。

然后我们三人又去外公的坟地上,像祭拜爷爷那样,祭拜完外公,我们就回家啦。

清明的雨散文篇十二

前两天在家里休假,爱人说快过清明节了,我们去买点大蒜来,做粑给你吃。我高兴得不得了,忙下楼奔菜市场去了。

知夫莫若妻,爱人知道我特别喜欢吃清明粑。只要一提到清明粑,那种香喷喷的大蒜和腊肉味道,就会很快地沁入我心脾,使我的口水直流,恨不得马上就有吃。

还未到清明节,那绿油油的大蒜在经过了严冬的酷寒后,长在了春天的温馨里。苗棵通过雨水的滋润,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不但恢复了元气,而且长成了嫩长的茁壮蒜,这种茁壮蒜,便是清明粑的美味馅料。这个时候,我就常常催促爱人快做清明粑。早些年我的爱人在水产场里养鱼,我也跟着在渔场生活劳动了十来年。在那里我们虽然经历了不少凄风苦雨,却是平生无憾,大饱了十年吃清明粑的口福。因为鱼池的池埂上可以自己种大蒜,我就总是种了许多,每年的清明节前后,都能吃上五、六回的清明粑。每次我都能吃上二十来个,到第二天早餐的时候还要吃。爱人看到我的吃相总是温嗔地笑我,你呀,真是个清明粑生的!

清明粑是我们鄱湖人的地方特产,是一种民俗和风情。然而,处在不同的地方,其特色和质地却是有些不一样的。像我们这里,总的来说,越是靠近山里,那清明粑的味道就会更足一点。山里人做的粑,个小、柔韧、皮薄,那薄薄的粑皮,既像少女嫩滑白皙的皮肤,可以望得见底下涌动的青春血液,也如窑中刚出炉的晶莹剔透的瓷品,看上去饱人眼福,吃起来解人嘴馋,一口下去,满嘴流油,舌蕾欢畅,真的是色香味俱全,享受在即间,回味在绵远。

人的味觉真是厉害,吃的粑一多,地方一广,就能吃出个优劣来。慢慢我归其原因,发现原来是入粑的蒜料,和米粉的揉制工序上存在有不同。入清明粑的大蒜,一定要用紫皮蒜,而且是根茎越小的紫皮蒜做出的粑就味道越妙,所以选蒜的时候一定要选紫皮个茎小的,莫选大葱样的菜皮蒜。二是米粉的.加工揉制方面,一定要先把浸好的大米放在锅里用水蒸气闷熟,然后将闷熟的大米再拿去打粉,这种米磨(机)出来的粉,才能使揉出的耙皮柔而坚韧,薄而不破。湖边的很多人种的是菜皮蒜,制粉的时候又多为了节约工夫,不用水蒸气先将米闷熟,而是直接把浸好的大米拿去磨(机)粉,然后再放到锅里炒一下了事,这种粉揉出的粉皮,就有点要薄难得薄,做出的粑的味道,难免不尽如人意。

我的家乡惯种紫皮蒜,而且一直享负盛名。只要人们一提到阳丰大蒜,都会伸出大拇指,对它夸个不停。记得我小时候在中秋节前后学校放礼拜时,常常和父亲打帮手种大蒜,春天帮父亲松土锄大蒜草,清明的时候帮母亲磨粉做清明粑。母亲不吃荤,就把一点腊油放在蒜馅里,让粑沾到些腊肉香味,做上些蒸在一旁自己吃。母亲在我们吃的粑里面却是放了不少腊肉,不嫌麻烦,手脚麻利,往往在我们早上醒起时,就蒸好了一锅清明粑,热腾腾地等着我们吃。

遗憾的是,大蒜照春绿,物是人已非,节粑仍季香,生被死早离。至今,母亲的那朵老花,已经凋谢了整整二十五年,父亲的那棵老树,也在前年早秋的一天,终于叶落枝朽,枯竭在金色的秋光里。但父亲的那双会种大蒜的布满蚕茧的灵手,还在我的眼前不停地晃动。母亲做的清明粑,其飘出锅沿和塞进口里时的香气,还在我的脑里与舌间频繁地回味和缭绕。如今的我也过了知天命奔老年了,每当我想起父母亲,就只有在每年的清明节时,和兄弟们拿几只清明粑,去到父母亲的坟前,以寄托自己的隽永怀念和无尽哀思。

清明粑乃鄱湖人的一种聪颖杰作,取地方之材,创地方美食,是一种至今流传在鄱阳湖畔的美丽饮食文化。这文化已经辐射出了万丈光芒,普照在本地区的县村街巷,传播到外地域的城镇市乡。每当我因事或活动去外地时,若看到有那饺儿粑,便会骄傲地想到,这是从我们鄱阳湖畔灿烂过去的文化,是我们这儿清明粑的制作改良,于是我总是买上一碗,吃的时候感到分外亲切。

家乡的清明粑,吃起来是那么风味地道,清明节时带上几只去上坟,是那么彰显地方的别样特色。它是鄱阳湖畔的一道景致,有着别地难以比拟的美丽。

我喜欢清明粑,它那香喷喷的味道,定会缠绕我一生。

清明的雨散文篇十三

又一年的清明如期而至,上坟的人们不约而同的走向自家祖辈的坟头。在那里跪在坟前烧上几沓所谓阴间能花的纸币,献上几盘逝者生前爱吃的食物,等到纸币烧成灰烬,再倒上一圈子的典酒,末了,磕上几个头,坟就这样上完了。在临走之际,若遇上那个有心的子孙突然想起自己的先辈有吸烟的习惯,不免就会点上几根放到坟前,让逝者的先辈也过过烟瘾,这时儿孙们才会心安理得的离开。

坟呢!依旧孤苦伶仃,唯有坟前的纸灰或贡品,才会让人看到一点生机,可这点生机也要不了多久也会烟消云散,一切归于尘埃。正如有人说过,“人生来一丝不挂,死后也未能带走一片云彩。”

看似简单、平凡的一生,却也因为人的个性不同而略有差异。但总而言之,无论谁生前是善还是恶,是贫还是富,都摆脱不了一死,死后也都只占那么一点地方。想想生前的人们间的尔虞我诈,到头来还不是一样的归宿。

想一想!死人管不了活人的事,活人也顾不上死人的坟,唯有每年清明能在坟前磕几个头,那么逝者也不枉活过此世。

上坟的人们陆续回到自己的家中,回到自己该有的生活里,该怎样就怎样。谁也不会因为今天是清明,而错过明天的事情;谁也不会因为今天是清明,而想到人这一生到底为什么活着,财富、权利、享受、还是名利。或许这就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及习惯吧!——活在当下。

清明的雨散文篇十四

我向来喜欢春山如黛、泉水叮咚的春天,与生俱来害怕寒冷的我,每到冬天来临的时候就开始期盼温暖的春天,盼望可以甩掉棉衣却也不再冻伤手脚的美好日子。

这是我在异乡兰州的第一个春天,恰逢清明学校放假,便约上故友去郊外踏青。

春水初生,春林初长。漫步在黄河岸边,聆听黄河水滔滔的歌唱,夹杂着这个城市白天的喧哗,那种小时候在农村随处可寻的宁静似乎是那么的遥不可及。遍地都是“城市化”的绿草地,方方整整的。所有的草全是一个品种,一样的个头,清一色的色彩,如出一辙。这使我又想起故乡的春天:每到这个时节极其的热闹,满山遍野挖野菜的人特别多,嫩嫩的苜蓿,苦涩的苦苦菜,还有微带辣味麦喇喇……那里的山川草木是上帝的恩赐,人们不分你我,按需分配,妇女们挎上一个竹篮,哼着小调,领着自家顽皮的小孩,往山上去了,不用费多大功夫,便能摘上满满一篮子,于是在黄昏时分,各家的饭桌上都会有几盘醋溜的野菜,是那么的可口,虽不像周作人江南故乡的马兰头的荠菜,却也是另一种风味。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放眼望去,黄河岸边的杨柳都吐出新嫩的枝芽,在娇柔的阳光下更是春意融融,料峭的春寒终将向我们挥别,其实,再和熹的春光也阻挡不了人们对城市生活追求的脚步,不过终有一天,还将回归自然。就像王安忆在《忧郁的春天》里谈到的那样:“城市是混凝土的世界,本没有鲜明的颜色和格调,只有等到忧郁成为生理的病症,才会正视春天的感伤。”回眸人类走过的历程,从一开始就上演着征服自然的大戏。远古的刀耕火种已经腐烂,农业文明的斧子已经锈迹斑斑,我们自豪而仓促地踏进了工业文明的新天地,被那里的世界蒙蔽了双眼,头脑充斥着金钱与势力。于是,有了遍地的工厂,滚滚的烟雾,没有了清澈的河流,碧蓝的天空,如今,连春天也更难寻觅。不过,忧郁的背后总还是好的吧,我相信这样的现状不再久远,若干年后的春天一定花红柳绿,遍地芬芳。

郊外四野里的桃花,此时是如此激奋,夸张地吐出粉红色的花瓣,进袭这座城市混凝土的外壁,你必须经过忧郁的历练,才有对自然的崇敬之意,才有抵抗力,抵抗这样的春天。

清明的雨散文篇十五

我在人间彷徨,寻不到你的天堂。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爱的歌来轻轻唱。

——题记

清明,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美好约定。清明,是一场对于先辈们的庄重祭奠。清明,是一次对于自己心灵轰轰烈烈洗礼。古老的清明,我们唯有用心品味。

曾几何时,祭奠时脚步已经不再轻松如往昔,一路上再也没有欢声笑语,嬉戏打闹。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袭向全身,使得心情不由自主的沉重,就如同掂了一块石头,沉闷的气氛,让人几近窒息。我不免揣测,这些人,心情都是什么样的呢?是哀怨?是惆怅?是悲痛?亦或者是悔恨?还是更有其他?也许各种感情都有吧。他们一个个都缄口不言,一个个都面色似纸,静静地哀悼着。陵园里,那个八九岁的孩子,在几个大人的簇拥之下,站在一座青冢前。双手不住地颤抖着,握成一个拳头,泪水已经不听使唤了,却仍死死咬住自己的嘴唇,不让自己发泄出来,明明是痛彻心扉的,却默默地用心中的坚强,去激励自己的未来。我不由得多看了几眼,惹得一阵心酸。

我不由得为他,也为所有的人祈祷起来。天国那边的人儿啊,你们听见自己最亲爱的人的声音了吗?他们在为你们祈祷,祝福呢。快快来领了这份心意,给他们一个亲切温柔的吻,好让他们安心吧!一年只有这一次难得的机会,快快抓紧时间,与他们相聚吧。别再有泪水了,将你最美的笑颜留给他们!

陵园里,到处是白色的纸灰飞舞,就像一只只忧伤的白蝴蝶,终究飞不过沧海。到处有屡屡青烟升起,此时此刻却也有种哀怨的意味。泪水没有节奏地奔涌而出,将路旁的野花洗濯得如此清新亮丽。我的思绪,在之间不停地游离。

忽然想起苏轼《江城子》中的千古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我们现在的感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一座座墓碑,掩盖了多少曲折的故事,掩盖了多少动人的传说,掩盖了多少光华的时光啊!他们也曾如我们一般大,也曾青春,也曾无忧无虑。可现世岁月静好,他们再也无权体会。只能在墓碑之下,做着自己冰冷孤独的梦,夜里只有独自取暖,怀揣着漫漫的恐惧过夜。

生命将要结束之际,曾经的荣华富贵,都如过眼云烟,什么也带不走。曾经的贫穷低贱,也如清晨薄雾,不留下一丝痕迹。往昔如泛黄的旧照片,一点点被撕碎,一点点被后人所遗忘,能够留下的,唯有墓碑上难以辨认的依稀字迹。一切拥有的,一切在乎的,一切贪恋的,都显得那么苍白,终究是不会实现。从此以后,与最爱的亲人们阴阳两别,留得一番苦楚思念。

让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吧,让自己可以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属于自己的一种绚丽色彩吧!让我们留有让后代们永久记住的资本吧!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人的命运,并非是自己可以决定。别让自己来无影去无踪。让子孙后代们,在每个清明时节,多一份留念,多一份追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70347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