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诈骗安全知识内容 诈骗安全知识心得体会(精选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9 05:17:06
防诈骗安全知识内容 诈骗安全知识心得体会(精选10篇)
时间:2023-12-19 05:17:06     小编:BW笔侠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防诈骗安全知识内容篇一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诈骗手法层出不穷,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而作为普通公民,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诈骗并维护自己的安全呢?通过学习诈骗安全知识,我认为我们能够增强识别诈骗行为的能力,减少受骗的风险。以下是我在学习和实践中得出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法

要预防诈骗,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法。目前,诈骗手法多种多样,如垃圾短信、网络诈骗、电话诈骗等。例如,网络诈骗中的网络购物诈骗、免费试用诈骗等,都是通过虚假宣传、高额优惠等手法吸引用户付款,最终以骗取钱财为目的。了解这些手法可以让我们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第三段: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

个人信息的泄露是诈骗的先决条件之一。因此,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密意识,不随意透露自己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另外,在使用各类网络服务时,要选择正规的网站和平台,确保个人信息受到合理的保护。同时,定期更换密码、不使用公共设备登录银行等关键网站,也是保护个人信息的一种方法。

第四段:加强识别和拒绝诈骗的能力

诈骗者多以欺骗的手法蒙骗受害人,因此,加强识别和拒绝诈骗的能力尤为重要。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学习辨别诈骗信息的特征,如垃圾短信中的混乱文本和夸张词语,电话诈骗中的陌生来电和让对方紧急行动等。此外,了解银行、电信等机构的工作流程和处理方式,如银行和电信公司不会主动以电话或短信方式索要个人银行卡信息,可以避免上当受骗。如果收到可疑信息或电话,要果断拒绝、挂断并报警。

第五段:加强社会宣传和合力防范诈骗

个人的防范能力虽然重要,但在社会层面上,还需要加强宣传和合力防范。政府、媒体和各类社团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普及诈骗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诈骗意识。同时,一旦遭遇诈骗,就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教训,以便更好地警示他人。只有通过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减少诈骗事件的发生,维护安全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结:

诈骗安全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关注和重视的问题,通过学习诈骗安全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预防诈骗行为,减少受骗的可能性。同时,也需要加强社会宣传和合力防范,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希望每个人都能够保持高度的警惕,远离诈骗的危害。

防诈骗安全知识内容篇二

1、针对犯罪分子谎称帮忙直接转接到相关单位电话的伎俩,警方提醒:公安、银行和通信运营商系统的电话并非一个总机,相互间电话不能直接转接。

2、“眼见非为实”,不要轻易相信来电显示的号码。骗子往往通过“任意显号”软件,掩盖其真实号码,并虚假显示国家机关电话号码,骗取市民信任。警方提醒:市民接到类似电话,不要轻信,有疑问可挂断电话再回拨确认(网关电话“任意显号”功能是单通电话,客户回拨所显号码将拨通所冒充的真实电话,当场询问即可发现问题),或挂96110一8咨询。

3、警方在办理案件过程中,绝对不会以任何形式收取费用,更不会会要求市民转账或开设网上银行进行资金操作,如在网络中遇到此种情况,千万不要去操作,可直接报警。

4、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警方提醒:公安、检察、法院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行公务中,需要向公民询问情况时,会当面询问当事人,并制作相关笔录,绝对不会通过电话了解公民账户存款等隐私情况,如果涉及办案,必须当面出具工作证件及相关法律文书,当面进行询问,警方更不会通过电话方式做笔录,也不会在未出示相关身份证明的情况下,要求公民提供银行卡账号、密码、余额等隐私资料。

5、目前任何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都未设立“国家安全账号”等名目的银行账号,所以凡是要求将你的存款转存至指定“安全账号”、“国家安全监理账户”以便“保全资金”的,都是诈骗行为。

6、警方提醒储户、银行卡客户注意以下几点:

(1)千万不要泄漏自已的身份证信息、银行卡号、信用卡验证码(cvv)、密码:

(4)任何人包括银行工作人员都无权询问客户的银行卡、账户密码;

(6)注意个人账户与单位账户的区别。个人账户名称为人名,单位账户名为单位全称;

(7)绝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固定客服电话号码长度均只有5位数,9字当头,如遇相关问题拨打对应银行固定客服电话查询。

防诈骗安全知识内容篇三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提防和惩治诈骗分子,除需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和法治以外,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身的谨慎防范和努力,认清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以防止上当受骗。

近年来,学校学生被骗事件屡有发生,社会上骗人、被骗更是司空见惯。有些犯罪分子行骗手段及其低劣,但为什么犯罪分子还能屡屡得手呢,这与我们青年学生生活阅历、性格特点有很大关系。

1、思想单纯,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在大学生宿舍里经常有一些前来寻访的老乡、熟人、同学,或者朋友的朋友,熟人的老乡,同学的同学之类的人。这其中有的是真,有的是假,而我们很多同学缺乏刨根问底的习惯,在不辨真伪的情况下,宁信其有不信其无,而且常常把他人的寻访看作是一种荣耀,因而这些人最轻易上当受骗。

2、疏于防范,感情用事。我们的大学生,从小学、中学、到上大学都有一个十年寒窗的经历,能够进入高等学府之门当属幸运者,在大学这个园地里,我们的很多人(尤其是新生)激情益于言表还来不及形成防范的概念,这在客观上给诈骗分子以可乘之机。有的同学,同情心过强,经不住别人几句好话和可怜的求助,并受“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的观念的影响,轻易相信他人,这也是容易上当受骗的另一个原因。

3、有求于人,轻率行事。每个人免不了有求他人相助的事,能否如愿这就要看是何事,对象是谁,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为达目的而轻率交友,弄不好会上当受骗。据调查,当前,大学生容易被利用的心态是:想经商助学而缺乏经商的实际经验,急欲成名爱慕虚荣而疏于戒备,想分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而缺少门路等等。

4、贪恋小便宜的心理。诈骗份子往往利用被骗人贪恋小便宜的心理,以极小的成本引诱被骗人上当受骗。提醒同学们:天上不会无缘无故掉下馅饼,也没有免费的午餐,敬请广大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牟取非利,不贪恋便宜,以免偷鸡不成反倒蚀把米。

p

防诈骗安全知识内容篇四

林女士的某聊天账号显示有一个叫王贻明的人加她为好友,对方称是朋友帮他误加的,想帮他找一个老婆。添加好友之后,两人开始正常聊天。在交谈几天后,王贻明说他们公司开发了一个聊天软件,让林女士下载试用,林女士下载之后便和王贻明在该聊天软件上聊天。

不久后,王贻明给林女士发了链接,让其复制去浏览器点开,称是自己公司研发的一款平台,可以根据内部消息买单双数赚钱。因之前的聊天软件一直可以正常使用,林女士对王贻明并没有产生怀疑,于是便打开链接下载了该app,两天后,林女士在app上充值5000元“小试牛刀”,通过简单的操作,便有了500元的盈利。她便对此深信不疑,一直往里面充钱。从1月24日至2月15日期间,先后在此平台充值34次,累计金额高达2834500元。直到将自己手头上的钱全部充值完之后,王贻明还让其继续充值时她才有所怀疑,便来到派出所报案。

案例二

市民陈女士报警称其在家带娃闲来无事想通过网络刷单赚点闲钱,没想到钱没有挣到,反而被对方骗走2万余元。据了解,陈女士当天在家玩手机时收到一名陌生人发来的短信,短信内容称可以在家兼职办公,需要陈女士与其联系。随后陈女士便添加了对方的聊天软件账号,对方随即给陈女士发来了信息,称可以给她介绍一份兼职工作,不需要出门只需要一部手机通过“网络刷单”就可以轻轻松松在家赚点生活费,陈女士心动了,随即申请加入了群,陈女士按照导师给出的操作流程进行了刷单,先后一共刷了十单,总共支付了有15000元,其中前三单返回本金共958元,共得到三笔佣金55.7元,后继准备刷第11单时,客服称因操作超时,需要李女士缴纳一笔激活费,陈女士照做又转账给客服5000元。在转完账之后,客服便将陈女士删除并且拉黑,陈女士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被骗了。

防诈骗安全知识内容篇五

1.网络刷单诈骗:凡是打着“网络兼职”旗号,以返佣金为诱饵,要求你以刷单形式做任务的。

2.网络贷款诈骗:凡是打着“零门槛”“无抵押”“当天放款”等旗号,以预付手续费、预交保证金、增加银行流水记录等为由,要求先行转账汇款或者索要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的。

3.冒充公检法诈骗:凡是自称是检法机关或通管局、医保局,以涉嫌严重违法犯罪并需要保密等为由,索要银行卡信息及密码、验证码进行“资金清算”或者让你直接把钱打到所谓的“安全账户”的。

4.冒充老师向家长索要“培训费”诈骗:凡是自称老师通过qq或微信以培训、名额竞争为名让家长转账缴费的。

5.冒充领导要求下属向其汇款诈骗:凡是自称是某某领导并以工作为由,要求你以支付宝、微信、银行卡等方式向其汇款的。

6.红包返利诈骗:凡是声称发红包就返利的。

防诈骗安全知识内容篇六

学会自我保护。社会环境千变万化,青年大学生必须尽快适应环境,学会保护自我。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制和安全防范教育活动,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对于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在提倡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同时,要提高警惕性,不能轻信花言巧语;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况随便告诉陌生人,以免上当受骗;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择业和出国;发现可疑人员要及时报告,上当受骗后要及时报案、大胆揭发,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人的感情是主体与客体的交流,既是主观体验也是对外界的反映,本身应该包含合理的理智成分。如果只凭感情用事、一味“跟着感觉走”,往往容易上当受骗。交友最基本的原则有两条:一是择其善者而从之,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志同道合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基础之上,是真诚的感情交流而不是简单的利益关系,要学会了解、理解和谅解;二是严格做到“四戒”,即戒交低级下流之辈,戒交挥金如土之流,戒交吃喝嫖赌之徒,戒交游手好闲之人。与人交往要区别对待,保持应有的理智。

对虚假链接钓鱼方式,支付平台目前采用的“防火墙”有:“时间戳”、确认正确域名、设定交易时间敏感值、核实过滤支付来源的网址等。“‘时间戳’就是,在支付各个环节中都加入时间记录,当时间间隔超过预设的范围时,订单将被判定为无效,无法进行支付,需要重新生成订单才能完成支付。并且,当支付来源网址与商户在支付平台登记的ip不一致时,交易也会被阻止。

对木马病毒这种更加隐性而高级的手段,支付平台一般使用加验证码和二次确认等方法,识别人工操作和木马的机器操作行为。用这样的方式,虽然用户的便利性受到影响,但对打击木马型钓鱼收到了明显效果。

所以,网络买家们在购物时不要埋怨支付平台一道又一道的繁琐验证程序,这些都是他们为了保护你的权益而设置的措施,另外,也要谨慎面对网上的一些低价商品信息,比如免费送,或者价格非常离谱的。特别是非正规网购平台,有的人通过qq邮箱发送的链接。这里往往包含了一些钓鱼链接,一旦登陆后输入了自己的信息,很容易就被盗取了。一般来说选择正规的电商网购平台,使用如旺旺这样的安全聊天工具会好很多。

另外,网民们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妥善保管自己的私人信息,不向他人透露本人证件号码、账号、密码等,尽量避免在网吧等公共场所使用网上电子商务服务。

为扎实做好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工作,加强医疗保障基金安全合理使用和风险防控,保障医疗保险基金安全,打击各类骗保行为,维护参保人员合法权益,按照《x省医疗保障局关于认真作好“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集中宣传月有关工作的通知》和《x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开展全市医疗保障打击欺诈骗保集中宣传月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我镇辖区内开展打击欺诈骗取医保基金专项行动。

此次行动聚焦医疗保障领域的违法违规和欺诈骗保行为,以向群众解读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加强医疗保障反欺诈工作力度,形成高压态势,达到宣传法规、强化管理、净化环境、震慑犯罪的目的。同时,增强医患双方遵守医疗保障管理规定的自觉性,进一步完善医保治理体系,构建多部门联动机制,实现源头防范,保障医保基金安全。

一是利用镇村干部会议、村组会议等形式增强宣传力度,严厉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

二是粘贴宣传海报。镇、村工作人员分别在宣传栏及其他醒目地点粘贴宣传海报,公示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金举报投诉电话,并向就医参保者解读相关医保政策,加深对相关政策了解,提高警惕意识。

三是流动发放宣传单。利用赶集日,向群众发放宣传单,呼吁广大参保人树立医保法律意识,了解相关常识,自觉自律,共同监督。

医保基金是群众的治病钱、救命钱、健康钱,关系着每一位参保人的切身利益。防范和打击医疗保障领域欺诈骗保行为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我镇将持续高强度防范和打击力度,加强宣传,形成舆论攻势,努力营造“不敢骗、不能骗”的社会氛围。

俗话说:"贪小便宜吃大亏"。在发生的诈骗案中,受害者都是因为谋取个人利益,贪占便宜,轻信他人,而上当受骗。犯罪分子就是抓住了这些人的.心理特点,进行诈骗的。

1、"高攀门弟"的心理。一些人沾染"拍马屁"的习惯,一见高级干部及子女的出现,就"顶礼膜拜、见之恨晚",这样很容易成为诈骗的对象。

2、"利令智昏"的心理。有些人见钱眼开、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真假不分,眼睛只盯在"钱眼"上,警惕全无。

3、"封建迷信"的心理。轻信"神"、"鬼"、"命运"。不相信客观实际,不懂装懂,轻意相信对方。

4、"崇洋媚外"的心理。贪图享受,追求国外生活,上当受骗。

防诈骗安全知识内容篇七

>安全教育诈骗方面常识

在当今的大学校园,大学生上当受骗的事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单纯,分辨能力差。很多同学从小学、中学到上大学都有“十年寒窗”的经历,与社会接触较少,思想单纯,对一些人或者事缺乏应有的分辨能力,更缺乏刨根问底的习惯,对于事物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象上,或根本就不去分析,使诈骗分子有可乘之机。

2.感情用事,疏于防范。帮助有困难的人,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但如果不假思索地“帮”一个不相识或相识不久的人,这是很危险的。然而遗憾的是,我们有不少大学生就是凭着那种幼稚、不作分析的同情、怜悯之心,一遇上那些自称走投无路急需你帮助的“落难者”,往往就会被骗子的花言巧语所蒙蔽,继而“慷慨解囊”,自以为做了一件好事,殊不知已落入骗子设下的圈套之中。

3.有求于人,粗心大意。每个人免不了求他人相助,但关键是了解对方的人品和身份。有些同学在有求于人,而有人愿“帮助”时,往往是急不可待,完全放松了警惕,对于对方提出的要求,往往是惟命是从,很“积极自觉”地满足对方的要求。

4.贪小便宜,急功求成。贪心是受害者的心理缺点。很多诈骗分子之所以屡骗屡成,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不良心态。受害者往往是为诈骗分子开出的“好处”、“利益”所深深吸引,自以为可以用最小的代价和付出,获得的利益和好处,见“利”就上,趋之若骛,对于诈骗分子的所作所为不加深思和分析,不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最后落得个“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可悲下场。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些“精明”的骗子越来越多地把目标锁定在女性身上,而且屡屡得手。女性容易受骗,其原因主要有:

1、女性大多珍视感情,且富于同情心,易对别人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一些人正是看准了女性的这一特点而更多地对女性行骗。

2、女性大多讲义气、爱面子,容易迁就对方。女性常常碍于情面,对本该认真的事却羞于表达,违背自己意愿的事又不忍拒绝,导致骗子得寸进尺。

3、有的女性急于求成,喜欢搞短期行为,容易被一时之利_。现实生活中有些女性仅仅因为对方的一两句“我爱你”、“说话算数”,便很快对其形成了“讲信用,靠得住”的“良好”印象,一旦对方再施以小恩小惠,就很容易放松警惕,让骗子牵着鼻子走。

二、校内诈骗作案的主要手段

1、假冒身份,流窜作案--诈骗分子往往利用假名片、假身份证与人进行交往,有的还利用捡到的身份证等在银行设立账号提取骗款。骗子为了既能骗得财物又不暴露马脚,通常采用游击方式流窜作案,财物到手后即逃离。还有人以骗到的钱财、名片、身份证、信誉等为资本,再去诈骗他人、重复作案。

2、投其所好,引诱上钩--一些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被害人急于就业和出国等心理,投其所好、应其所急施展诡计而骗取财物。

3、真实身份,虚假合同--利用假合同或无效合同诈骗的案件,近几年有所增加。一些骗子利用高校学生经验少、法律意识差、急于赚钱补贴生活的心理,常以公司名义、真实的身份让学生为其推销产品,事后却不兑现诺言和酬金而使学生上当受骗。

4、借贷为名,骗钱为实--有的骗子利用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以高利集资为诱饵,使部分教师和学生上当受骗。

5、以次充好,恶意行骗--一些骗子利用教师、学生"识货"经验少又苛求物美价廉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产品而使师生上当受骗,或者利用网上购物的方式达成“不见面也行骗”的诈骗效果。

6、招聘为名,设置_--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勤工俭学已成为不少大学生谋生求学的重要手段。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这一机会,用招聘的名义对一些急于求职打工的学生设置_,骗取介绍费、押金、报名费等。

7、骗取信任,寻机作案--许骗分子常利用一切机会与大学生拉关系、套近乎,或表现出相见恨晚而故作热情,或表现得十分感慨以朋友相称,骗取信任后常寻机作案。

8、编造谎言,骗取钱财--在车站、码头,甚至在校园内,经常发现一些青年人假冒从外地来本地实习的学生,向你装出一副可怜相,借口与同行的老师和同学失散,而学校又急电让其乘飞机返校,籍此骗取大学生的钱财,且屡屡得逞。有的还以学生发生意外或生病急需用钱治病为由,骗取学生家长的钱财,也往往容易得逞。

三、高校诈骗案件的预防措施

1.要有反诈骗意识。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当然,“防人”并不是要搞得人心惶惶,关键是要有这种意识,社会环境千变万化,青年大学生必须尽快适应环境,学会自我保护。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制和安全防范教育活动,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对于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在提倡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同时,要提高警惕性,不能轻信花言巧语;对于任何人,尤其是陌生人,不可随意轻信和盲目随从,遇人遇事,应有清醒的认识,不要因为对方说了什么好话,许诺了什么好处就轻信、盲从。要懂得调查和思考,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反应。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况随便告诉陌生人,以免上当受骗;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择业和出国;发现可疑人员要及时报告,上当受骗后更要及时报案、大胆揭发,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2.不要感情用事。诈骗分子的最终目的是骗取钱财,并且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骗走。因此,对于表面讲“感情、哥们儿义气”的诈骗分子(特别是遭受不幸的“落难者”、新认识的“朋友”、“老乡”),若对你提出钱财方面的要求,切不可被感情的表象所蒙蔽,不要一味“跟着感觉走”而缺乏理智,要学会“听、观、辨”,即听其言、观其色、辨其行,要懂得用理智去分析问题。能对比一下在常理下应做出的反应,如认为对方的钱财要求不合实际或超乎常理时,应及时向老师或保卫部门反映,以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人的感情是主体与客体的交流,既是主观体验也是对外界的反映,本身应该包含合理的理智成分。如果只凭感情用事、一味“跟着感觉走”,往往容易上当受骗。交友最基本的原则有两条:一是择其善者而从之。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志同道合、高尚的道德情操基础之上,是真诚的感情交流而不是简单的利益关系,要学会了解、理解和谅解;二是对于熟人或朋友介绍的人,要学会“听其言,查其色,辨其行”而不能“一是朋友,都是朋友”。对于“初相识的朋友”,不要轻易“掏心窝子”,更不能言听计从、受其摆布利用。对于那些“来如风雨,去如微尘”的陌生客,不能轻信其言辞,尽快查实其真实身份,对未经查实或查实不明的则不能为他们提供单独行动的时间和空间,以避免给犯罪分子创造作案条件。

3.对过于主动自夸自己“本事”或“能耐”的人,或者过于热情地希望“帮助”你解决因难的人,要特别注意。那些自称“名流”、“能人”的诈骗分子为了能更快地取得你的信任,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大多都会主动地在你面前炫耀白己的“本事”,说自己是如何了得,取得什么成就,而且他正在运用他的“本事、能耐”为你解决困难或满足你的请求。当你遇到这种人时,你应当格外注意,因为你面前的那个“能人”很可能是一个十足的诈骗分子,而且他正试图取得你的信任,此时你的反应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此后是否上当受骗。

4.切忌贪小便宜。对飞来的“横财”和“好处”,特别是不很熟悉的人所许诺的利益,要深思和调查。要知道,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尽可能克服自我贪小便宜和对突然到来的“好处”的过多的追求。对于这些“横财”和“好处”,的防范是三思而后行。

5.同学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同学之间加强沟通,相互帮助,不仅能增进同学们的友谊,营造良好的同学关系,与此同时,由于相互间沟通、帮助的增多,更能从同学之间得到“参谋”意见,避免出现“_者迷”的情况。

6.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服从校园管理,减少一些心图不轨的外来人员进人宿舍,自觉遵守校纪校规,也有利于减少接触到骗子,减少受骗的可能性。

总之,诈骗分子行骗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搏得信任,二、骗取对方财物。对于行骗者和受害者来说,第一阶段都是最重要的,也是行骗者行为表现得最为突出的阶段。虽然行骗手段多种多样,但只要我们树立较强的反诈骗意识,克服内心一些不良心理,对于问题保持应有的清醒,做到“三思而后行、三查而后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做到不上当受骗的。

对女大学生而言,尤其要加强防骗意识,要做到:

(一)别等出事后才想起法律

具备法律意识,不仅是在事后知道要运用法律,更重要的是应将法律意识贯穿于事前和事中。事前要履行完备的书面法律手续,不作口头协议,书面手续要力求明细化。

(二)不轻易相信陌生人

在与人交往中,对陌生人特别是陌生男人要时刻保持警惕,对其提出的问题或允诺不要轻易相信,不能把自己的身份、联系方式等轻易告诉他人,更不能随之独往。

(三)别幻想不劳而获

当你面对_时,千万不要急功近利。任何时候都得想一想:人家凭什么给我这么多好处?这样做是否符合常理?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情,要注意分析对方在许诺给你的利益做个对比,就会得出比较客观和是否可行的结论。

(四)切忌感情冲动和义气用事

有很多不法之徒专以“交友”、“恋爱”、“求助”为名,利用女性的爱心和情感来行骗,要当心甜言蜜语或“慷慨义举”后所隐藏的欺诈。

(五)一旦发现受骗,必须镇静

千万别慌神,赶快想办法及时掌握对方有罪的证据,迅速报案,要防止打草惊蛇。有人认为把钱追回来是关键,所以,在发现上当后便想私了,于是主动找上门去恳求骗子返还财产。这是很愚蠢的做法,这等于告诉对方_已经暴露,提醒骗子赶快逃匿。聪明的做法是,一面装作仍蒙蔽在鼓里,随时掌握对方行踪;一面查明对方所骗财产的使用流向,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四、大学生如何提防马路骗子?

近年来,在诸多诈骗案中,马路骗子屡屡得手,在受骗的人中年轻人占大多数,其中不乏在校大学生。因此,作为在校大学生应特别注意提防马路骗子。

1、不要贪图小便宜。诈骗活动得逞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利用了受骗者爱占小便宜的心理。

2、不要在马路上向无证摊贩购买自己不了解合理价格和质量标准的商品。不要听信货摊周围有人叫好、喊便宜,甚至争先恐后去抢着买,说不定他们就是所谓的“托”。

3、提防魔术行骗。许多魔术行骗看似公平,实则暗藏机关,一般人看不出他做的手脚。如果稍有不慎,行骗者就有可乘之机,让你尝点甜头后,把你宰得头破血流。因此,遇到摆摊的魔术,一定莫入圈套。

4、不要轻易参与骗子的游戏活动。骗子的意图有时很容易被人看破,但是他往往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或参与心理引你上钩。如一些马路骗子在街头巷尾摆设的游戏,他总是先引诱你参与,设法使你在参与中享受到乐趣,尔后诈骗你的钱物。

5、警惕骗子利用封建迷信诈骗。一些骗子利用看病、算命骗钱,利用想尽快看好病的心理引你上当,心甘情愿地拿钱去看病,其实得病就要正规医院去诊治,不要被迷信迷惑。

防诈骗安全知识内容篇八

常有骗子冒充学校的老师、同学给外地学生家长打电话或发短信,谎称学生在校生重病或发生意外,利用家长的焦急心态以骗取钱财。一旦发生此类事件,学生家长要马上与学校取得联系。

学校不允许任何人任何时候在教学楼、宿舍楼内从事商业推销等活动,凡进入上述场所进行的推销,都是违反学校规定的活动。所推销商品一般都是次品、假货,且不可因贪图小便宜受骗。

免费wifi要不得,那很可能就是因我上钩的钓鱼陷阱。

黑客会利用我们小小的贪心心理来我们提供免费的wifi,从而吸引我们上当。当我们脸上它的`wifi之后,他们便可以将我们手机里的账号、密码甚至说是照片和其他有效信息提取出来。所以,要远离免费wifi,要是真的要上网的话,请通过正规渠道来上网。

二维码里面很可能就包含了病毒,所以别乱扫。

二维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之处,但是黑客们也是可以利用二维码来获取我们手机当中的有用信息。

非正规的网上应用商店的app很可能包含恶意程序。

我们平时生活中下载app,一定要通过正规的应用市场来下载,不要随意相信盆友圈、朋友短信分享等其他方式的应用程序。

网上付款的时候要注意支付页面的前缀一定要是https,如果不是https,那就要真的小心了,以防我们的网银被盗。

如果网购的时候收到类似于“淘宝订单失效需要退款”的信息,千万不要相信。骗子往往是通过提供给我们钓鱼链接,如果我们平时收到这样电话或者信息,一定不要轻易地透出我们的账号和密码信息,更不要按照骗子发给我们的链接地址来操作。

收到所谓的银行短信,也不要轻易相信哟!当我们收到这样的消息之后,一定要沉着冷静,务必与银行核实,绝对不可以通过短信中的链接来登陆网银。

管理好我们家的路由密码。我们要注意更新家里的路由器补丁,选择使用wap2的加密方式,不要使用路由器的默认密码,平时使用时尽功能量关闭wps/qss功能。

要特别注意手机支付平时出门不要把银行卡、身份证、以及手机放在一起;要有经常更换手机密码的习惯,不过要记住我们更改的密码哟;不要随便卖出我们的旧手机,如果真的要免除请先格式化我们的手机内容,避免别人有机可图。

一、在言谈举止和衣着打扮上,不要过分显富、露富。

二、存取款时,留意身边是否有可疑人员,在取大额钱款时,最好两人以上同行。

三、开车存取款时,一旦发现汽车轮胎被扎等意外情况,应做到钱物不离身,防止犯罪分子乘机实施抢夺。

四、夜晚出行最好不带包,尤其是女性不要挎单肩包。

五、如遇犯罪分子抢劫、抢夺的,一定要注意犯罪分子体貌特征、所驾乘交通工具的.牌照和品牌以及逃跑方向,及时报警。

防诈骗安全知识内容篇九

在当今的大学校园,大学生上当受骗的事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单纯,分辨能力差。很多同学从小学、中学到上大学都有“十年寒窗”的经历,与社会接触较少,思想单纯,对一些人或者事缺乏应有的分辨能力,更缺乏刨根问底的习惯,对于事物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象上,或根本就不去分析,使诈骗分子有可乘之机。

2、感情用事,疏于防范。帮助有困难的人,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但如果不假思索地“帮”一个不相识或相识不久的人,这是很危险的。然而遗憾的是,我们有不少大学生就是凭着那种幼稚、不作分析的同情、怜悯之心,一遇上那些自称走投无路急需你帮助的“落难者”,往往就会被骗子的花言巧语所蒙蔽,继而“慷慨解囊”,自以为做了一件好事,殊不知已落入骗子设下的圈套之中。

3、有求于人,粗心大意。每个人免不了求他人相助,但关键是了解对方的人品和身份。有些同学在有求于人,而有人愿“帮助”时,往往是急不可待,完全放松了警惕,对于对方提出的要求,往往是惟命是从,很“积极自觉”地满足对方的要求。

4、贪小便宜,急功求成。贪心是受害者的心理缺点。很多诈骗分子之所以屡骗屡成,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不良心态。受害者往往是为诈骗分子开出的“好处”、“利益”所深深吸引,自以为可以用最小的代价和付出,获得的利益和好处,见“利”就上,趋之若骛,对于诈骗分子的所作所为不加深思和分析,不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最后落得个“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可悲下场。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些“精明”的骗子越来越多地把目标锁定在女性身上,而且屡屡得手。女性容易受骗,其原因主要有:

1、女性大多珍视感情,且富于同情心,易对别人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一些人正是看准了女性的这一特点而更多地对女性行骗。

2、女性大多讲义气、爱面子,容易迁就对方。女性常常碍于情面,对本该认真的事却羞于表达,违背自己意愿的事又不忍拒绝,导致骗子得寸进尺。

3、有的女性急于求成,喜欢搞短期行为,容易被一时之利_。现实生活中有些女性仅仅因为对方的一两句“我爱你”、“说话算数”,便很快对其形成了“讲信用,靠得住”的“良好”印象,一旦对方再施以小恩小惠,就很容易放松警惕,让骗子牵着鼻子走。

1、假冒身份,流窜作案——诈骗分子往往利用假名片、假身份证与人进行交往,有的还利用捡到的身份证等在银行设立账号提取骗款。骗子为了既能骗得财物又不暴露马脚,通常采用游击方式流窜作案,财物到手后即逃离。还有人以骗到的钱财、名片、身份证、信誉等为资本,再去诈骗他人、重复作案。

2、投其所好,引诱上钩——一些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被害人急于就业和出国等心理,投其所好、应其所急施展诡计而骗取财物。

3、真实身份,虚假合同——利用假合同或无效合同诈骗的案件,近几年有所增加。一些骗子利用高校学生经验少、法律意识差、急于赚钱补贴生活的心理,常以公司名义、真实的身份让学生为其推销产品,事后却不兑现诺言和酬金而使学生上当受骗。

4、借贷为名,骗钱为实——有的骗子利用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以高利集资为诱饵,使部分教师和学生上当受骗。

5、以次充好,恶意行骗——一些骗子利用教师、学生"识货"经验少又苛求物美价廉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产品而使师生上当受骗,或者利用网上购物的方式达成“不见面也行骗”的诈骗效果。

6、招聘为名,设置_——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勤工俭学已成为不少大学生谋生求学的重要手段。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这一机会,用招聘的名义对一些急于求职打工的学生设置_,骗取介绍费、押金、报名费等。

7、骗取信任,寻机作案——许骗分子常利用一切机会与大学生拉关系、套近乎,或表现出相见恨晚而故作热情,或表现得十分感慨以朋友相称,骗取信任后常寻机作案。

8、编造谎言,骗取钱财——在车站、码头,甚至在校园内,经常发现一些青年人假冒从外地来本地实习的学生,向你装出一副可怜相,借口与同行的老师和同学失散,而学校又急电让其乘飞机返校,籍此骗取大学生的钱财,且屡屡得逞。有的还以学生发生意外或生病急需用钱治病为由,骗取学生家长的钱财,也往往容易得逞。

1、要有反诈骗意识。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当然,“防人”并不是要搞得人心惶惶,关键是要有这种意识,社会环境千变万化,青年大学生必须尽快适应环境,学会自我保护。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制和安全防范教育活动,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对于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在提倡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同时,要提高警惕性,不能轻信花言巧语;对于任何人,尤其是陌生人,不可随意轻信和盲目随从,遇人遇事,应有清醒的认识,不要因为对方说了什么好话,许诺了什么好处就轻信、盲从。要懂得调查和思考,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反应。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况随便告诉陌生人,以免上当受骗;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择业和出国;发现可疑人员要及时报告,上当受骗后更要及时报案、大胆揭发,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2、不要感情用事。诈骗分子的最终目的是骗取钱财,并且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骗走。因此,对于表面讲“感情、哥们儿义气”的诈骗分子(特别是遭受不幸的“落难者”、新认识的“朋友”、“老乡”),若对你提出钱财方面的要求,切不可被感情的表象所蒙蔽,不要一味“跟着感觉走”而缺乏理智,要学会“听、观、辨”,即听其言、观其色、辨其行,要懂得用理智去分析问题。能对比一下在常理下应做出的反应,如认为对方的钱财要求不合实际或超乎常理时,应及时向老师或保卫部门反映,以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人的感情是主体与客体的交流,既是主观体验也是对外界的反映,本身应该包含合理的理智成分。如果只凭感情用事、一味“跟着感觉走”,往往容易上当受骗。交友最基本的原则有两条:一是择其善者而从之。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志同道合、高尚的道德情操基础之上,是真诚的感情交流而不是简单的利益关系,要学会了解、理解和谅解;二是对于熟人或朋友介绍的人,要学会“听其言,查其色,辨其行”而不能“一是朋友,都是朋友”。对于“初相识的朋友”,不要轻易“掏心窝子”,更不能言听计从、受其摆布利用。对于那些“来如风雨,去如微尘”的陌生客,不能轻信其言辞,尽快查实其真实身份,对未经查实或查实不明的则不能为他们提供单独行动的时间和空间,以避免给犯罪分子创造作案条件。

3、对过于主动自夸自己“本事”或“能耐”的人,或者过于热情地希望“帮助”你解决因难的人,要特别注意。那些自称“名流”、“能人”的诈骗分子为了能更快地取得你的信任,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大多都会主动地在你面前炫耀白己的“本事”,说自己是如何了得,取得什么成就,而且他正在运用他的“本事、能耐”为你解决困难或满足你的请求。当你遇到这种人时,你应当格外注意,因为你面前的那个“能人”很可能是一个十足的诈骗分子,而且他正试图取得你的信任,此时你的反应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此后是否上当受骗。

4、切忌贪小便宜。对飞来的“横财”和“好处”,特别是不很熟悉的人所许诺的利益,要深思和调查。要知道,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尽可能克服自我贪小便宜和对突然到来的“好处”的过多的追求。对于这些“横财”和“好处”,的防范是三思而后行。

5、同学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同学之间加强沟通,相互帮助,不仅能增进同学们的友谊,营造良好的同学关系,与此同时,由于相互间沟通、帮助的增多,更能从同学之间得到“参谋”意见,避免出现“_者迷”的情况。

6、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服从校园管理,减少一些心图不轨的外来人员进人宿舍,自觉遵守校纪校规,也有利于减少接触到骗子,减少受骗的可能性。

总之,诈骗分子行骗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搏得信任,二、骗取对方财物。对于行骗者和受害者来说,第一阶段都是最重要的,也是行骗者行为表现得最为突出的阶段。虽然行骗手段多种多样,但只要我们树立较强的反诈骗意识,克服内心一些不良心理,对于问题保持应有的清醒,做到“三思而后行、三查而后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做到不上当受骗的。

对女大学生而言,尤其要加强防骗意识,要做到:

(一)别等出事后才想起法律

具备法律意识,不仅是在事后知道要运用法律,更重要的是应将法律意识贯穿于事前和事中。事前要履行完备的书面法律手续,不作口头协议,书面手续要力求明细化。

(二)不轻易相信陌生人

在与人交往中,对陌生人特别是陌生男人要时刻保持警惕,对其提出的问题或允诺不要轻易相信,不能把自己的身份、联系方式等轻易告诉他人,更不能随之独往。

(三)别幻想不劳而获

当你面对_时,千万不要急功近利。任何时候都得想一想:人家凭什么给我这么多好处?这样做是否符合常理?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情,要注意分析对方在许诺给你的利益做个对比,就会得出比较客观和是否可行的结论。

(四)切忌感情冲动和义气用事

有很多不法之徒专以“交友”、“恋爱”、“求助”为名,利用女性的爱心和情感来行骗,要当心甜言蜜语或“慷慨义举”后所隐藏的欺诈。

(五)一旦发现受骗,必须镇静

千万别慌神,赶快想办法及时掌握对方有罪的证据,迅速报案,要防止打草惊蛇。有人认为把钱追回来是关键,所以,在发现上当后便想私了,于是主动找上门去恳求骗子返还财产。这是很愚蠢的做法,这等于告诉对方_已经暴露,提醒骗子赶快逃匿。聪明的做法是,一面装作仍蒙蔽在鼓里,随时掌握对方行踪;一面查明对方所骗财产的使用流向,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近年来,在诸多诈骗案中,马路骗子屡屡得手,在受骗的人中年轻人占大多数,其中不乏在校大学生。因此,作为在校大学生应特别注意提防马路骗子。

1、不要贪图小便宜。诈骗活动得逞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利用了受骗者爱占小便宜的心理。

2、不要在马路上向无证摊贩购买自己不了解合理价格和质量标准的商品。不要听信货摊周围有人叫好、喊便宜,甚至争先恐后去抢着买,说不定他们就是所谓的“托”。

3、提防魔术行骗。许多魔术行骗看似公平,实则暗藏机关,一般人看不出他做的手脚。如果稍有不慎,行骗者就有可乘之机,让你尝点甜头后,把你宰得头破血流。因此,遇到摆摊的魔术,一定莫入圈套。

4、不要轻易参与骗子的游戏活动。骗子的意图有时很容易被人看破,但是他往往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或参与心理引你上钩。如一些马路骗子在街头巷尾摆设的游戏,他总是先引诱你参与,设法使你在参与中享受到乐趣,尔后诈骗你的钱物。

5、警惕骗子利用封建迷信诈骗。一些骗子利用看病、算命骗钱,利用想尽快看好病的心理引你上当,心甘情愿地拿钱去看病,其实得病就要正规医院去诊治,不要被迷信迷惑。

防诈骗安全知识内容篇十

2、识破手法变化。诈骗分子常常变换手法,如改变姓名、年龄、身份、住址等。此地用a名,换地用b名,而诈骗分子一身多职,时而港商、时而华侨、时而高干__

、时而专家学者,但全是假身份。因此要发现对方多变的现象,从中引起警惕找出疑点,识破其真面目。

3、注意反常。如果您对犯罪分子仔细观察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会发现有反常现象:别人办不了的事他能办到;别人买不到的东西他能买到;别人犯法他能担保等。这些与常规差距很大,虚假性就越大。因此对这些谎言,要冷静思考识破骗局。

4、当心麻醉剂。诈骗分子为了达到目的,有时也用害人本领,有时宴请、有时赠礼或投其所好,不惜花本,吃小亏占大便宜诱你上当。

5、主动出击,打破骗局。请你通过犯罪分子的讲话口音、谈语内容以及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地名地点,对社会的了解等识破其真面目;从犯罪分子的举止行动、行为习惯、业务常识、所谈及人的姓名、职务、住址、电话等,判断其真伪;从身份证中核实其人,并千万牢记"没有免费的宴席,天上不会掉馅饼"。这样就能防止或减少被骗。

在此,我们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谨慎交友,不以感情代替理智;同学之间相互沟通、互相帮助;遇有不明问题,充分依靠组织、老师和同学;自学遵纪守法,不贪占便宜。发现诈骗行为,及时报警。

p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71260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