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 传统教育心得体会(汇总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20 13:41:03
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 传统教育心得体会(汇总10篇)
时间:2023-12-20 13:41:03     小编:文锋

在撰写心得体会时,个人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体详细地描述所经历的事物,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篇一

8月21日至25日,参加了局里统一组织的井冈山红色之旅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参观了井冈山红军医院、黄洋界阻击战旧战场等。这次活动是使我们在了解我党我军相关历史知识的同时,接受一次难得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

一、教育活动概况

活动主要参观了井冈山著名景点——黄洋界,我们一行沿着陡峭的石阶来到了黄洋界阻击战旧战场,那里有黄洋界哨口、朱德挑粮路过的小道和旧战场等景点。在当年红军打炮的地方立了一块碑,碑上是毛泽东同志著名的诗句:“黄洋界上炮声隆”。我们一边参观,一边听导游解说。

黄洋界位于距茨坪西北面十七公里,是人文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景区。黄洋界山顶海拔1343米,这里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气象万千,时常弥漫着茫茫的云雾,好像汪洋大海一望无际,故又名:汪洋界。黄洋界景区包括:黄洋界、大井,八面山和上井。

黄洋界,是茨坪北面的要隘,坡陡路狭,地势险峻。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后,把黄洋界作为井冈山重要设防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岭。

1920xx年秋,发生了黄洋界战役。当时红军主力被调去攻打长沙,只有不足一个营的兵力留守。湘军侦察到这一情况后,于 8月30日派出4个团的兵力进攻黄洋界。黄洋界是井冈山的屏障,失去黄洋界,井冈山根据地将岌岌可危。红军在团长朱云卿、政委何挺颖带领下,凭借黄洋界天险,周密设防,团结奋战,终于打败了敌人的进攻。攻打长沙途中的毛泽东听说后,异常兴奋,遂赋诗一首,这就是著名的《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逍遁。

黄洋界战役究竟是怎样取得胜利的?有各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也是参观时导游的解说:开战那天,红军连续打退了敌人3次进攻,双方都打得筋疲力尽,特别是红军几乎到了枪毁弹尽的程度。这时突然想起茨坪还有一门主力红军未带走的大炮,于是赶紧派人取来,一共3发炮弹,1发未响,1发打偏,第3发恰好击中敌军指挥所。敌军以为主力红军回来了,吓得狼狈逃窜。

现在的黄洋界已不是当年的战争残余景象了,虽然有的战争遗迹犹存,恢复了当年的哨所等,站在黄洋界远眺,现在看到的则是一望无际生态良好、景色秀美、满目葱茏的林海。在这里可以观日出、看云海、欣赏奇峰叠峦雄伟险峻的山脉,以及美丽的杜鹃花和各种各样的树木等大自然景观。

1965年5月,毛泽东又重上井冈山。22日,先后到黄洋界和茨坪。在茨坪居住期间,了解井冈山地区水利、公路建设和人民生活,会见了老红军、烈士家属、机关干部和群众。阔别38年,他感慨良多,诗兴大发,25日,写下了著名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从1920xx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到此次重来,已经过去了38年,只觉得只是弹一下指、挥一下手的短时间;“可上九天揽月”,一代伟人何等的气魄!

还 参观了大井、上井和小井:大小五井所指的是井冈山上的五个村庄--大井、小井、中井、上井和下井。峰峦叠嶂的群山层层环抱着五个村庄,其形状如一口口井,因此而得名。大井是五个村庄中最大的一个村子,距茨坪七公里。大井是当年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一代伟人和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地之一。上井:有革命人文景观“上井红军造币厂”和自然景观“百竹园”。小井: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

二、几点收获

几天的红色之旅是短暂的,带给的震撼却是巨大的。这些革命纪念地,不仅让我们学习了革命战争的历史,接受了灵魂的洗礼,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这次红色之旅教育活动主要收获:

1、坚定了理想信念。在井冈山革命先烈为了民族大义和心中的理想信念甘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使我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加坚定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当像革命先辈那样,为共产主义事业、为我们民族振兴事业奋斗终身。

2、激发了爱国热情。千千万万将士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前赴后继、英勇献身……所有这些,使我更深切的感受到今天祖国的繁荣昌盛,和平、和谐的生活来之不易,是一代又一代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使我们更加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加热爱我们的党。

3、激发了工作热情。这些革命纪念地,承载着深厚的革命历史,记录着光辉的革命事迹,弘扬着灿烂的革命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以实际行动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努力工作,不断创新,勤于思考,刻苦学习,以更加昂扬的精神和更加积极的工作态度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去,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尽最大努力。

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篇二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下,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与舒适。然而,这种变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康复教育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在我的康复教育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康复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以下是我关于传统康复教育的心得体会。

在传统康复教育中,首先要强调的是对身体的保护和锻炼。传统康复教育注重身体力行,通过一系列的体育锻炼和训练,使人们的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并提高身体素质。例如,传统康复教育鼓励人们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这些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有助于调整心态,并增强免疫力。在我的康复教育体验中,我通过参加太极拳班学习了一套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并每天坚持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发现我的身体变得更加灵活,精神状态也大为改善。

其次,传统康复教育注重饮食健康和营养均衡。康复教育不仅要帮助人们恢复身体健康,还要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对于饮食来说,适当的营养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康复教育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健康的饮食习惯,如合理搭配食物、少吃油腻食物等。在康复教育的过程中,我注意到自己的饮食习惯发生了改变。我开始选择健康的食品,比如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炸食品。这种改变不仅有助于我的康复,还提高了我的生活质量。

此外,传统康复教育也注重心理健康的培养。在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传统康复教育通过正确认识和调整心态,提高人们的抗压能力。在我的康复教育过程中,我学习到了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如合理安排时间、学会放松等。通过这些方法,我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并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这种心理的改变不仅让我更好地进行康复教育,也影响了我的整个生活。

最后,在传统康复教育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非常重要。在培养身体健康的同时,康复教育也注重培养人际关系的和谐。在我的康复教育过程中,我结识了许多来自不同背景和职业的人。通过交流和合作,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建立了不少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关系不仅给我带来了康复教育的好处,还让我在社交中更加自信。

综上所述,传统康复教育不仅注重身体的锻炼,还关注饮食、心理和人际关系的培养。通过在康复教育中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康复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继续坚持康复教育的理念,积极参与各种康复活动,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篇三

四平市铁西区政协在市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下,由张主席与各位政协领导精心组织安排亲自带领委员们: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开始了为期五天的红色体验学习之旅。

红色故地《井冈山》是一个令人激动而奋进的时代,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这里建立,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在这里形成,它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新中国成立以来,众多革命前辈在这里缅怀历史,党员干部在这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我们铁西区委员们有幸身穿红军服,头戴红军帽,置身革命遗址,聆听现场教学;面对革命先烈,缅怀革命者们英雄的足迹,体验《井冈山》伟大的精神。虽然只有短短五天时间的学习与培训,却让我们经受了一次又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重温这五天的学习体会:7月10日委员们来到了橘子洲,位于长沙市区中湘江江心,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绵延数十里,是长沙的重要名胜之一,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重点风景名胜区。委员们凝望着:滔滔北去的湘水,青年毛泽东在长沙橘子洲头挥笔写就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抒发了心忧天下、济世救民的壮志豪情。洲以人传,诗壮名城。被誉为“中国第一洲”。

下午二点大巴,把我们送到革命圣地《井冈山》,我们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重温了入党誓词,拜谒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并敬献了花圈,听取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顾问毛秉华教授一堂充满情感和革命传统教育意义的党课,参观黄洋界哨口工事、红军小道、红军造币厂和小井红军医院等红色旅游景点,置身于真实的山冈上、小河旁,看着八角楼、小木房,在展听着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在硝烟弥漫中仿佛置身于当年血与火的生活之中。同时委员们又观赏了五龙潭瀑布群,从上至下分别,是碧玉潭(青龙瀑),锁龙潭(黄龙瀑),珍珠潭(赤龙瀑),飞凤潭(黑龙瀑)和仙女潭(白龙瀑)。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大家的心久久不能平息,真是万分震憾!不仅感慨大自然的伟大,它不仅孕育了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还创造了如此神奇的自然景观。我们一定要好好的珍惜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一切,保护生态环境!为了节省体力与时间,领导为大家安排了索道缆车。

这次井冈山之行,可以说是一次坚定信念的寻根之旅,是一次超越震憾的心灵之旅!

现在的井冈山一片祥和宁静,枪声和炮声早以不复存在,只有青山依旧,诉说着人间的悲喜……如果没有先烈们的浴血奋战,就不会有我们现在优越的生活环境。回顾战火硝烟的岁月,我们真的更要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继承井冈山革命精神,感恩先烈,坚定信仰,刻苦学习,做一名优秀的政协委员!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篇四

近年来,红色教育成为了受到广泛关注和热议的话题。红色教育是指对中国革命历史、革命精神以及党的领导思想进行教育和宣传的一种形式。红色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形式,更是一种传统,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深究红色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对于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良传统的价值观念意义重大。通过参加红色教育活动,大家不仅收获了知识、了解了历史,更深刻体会到了红色教育对于人们思想深处的洗礼和触动。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一些关于红色教育的心得体会。

首先,红色教育使我对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学习红色历史,我了解到了那个时期的艰苦环境、残酷斗争,以及革命先烈们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巨大牺牲。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忘我工作,为了共产主义的信念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我,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无私奉献的意义和红色精神的力量。

其次,红色教育让我懂得了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通过了解那个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无尽困境,我深切感受到了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战火、没有饥饿的时代,每个人都有稳定的工作和丰富的物质条件。可是,这一切都来之不易,都是先烈们为了我们的幸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换来的。回首过去,我觉得自己应该倍加珍惜现在的一切,努力奋斗,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再次,红色教育让我对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革命精神是红色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包括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等方面。通过参加红色教育活动,我深刻理解到了正值当今,我们要发扬革命精神,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定信念,克服困难,顽强奋斗。同时,红色教育还告诉我,任何一项事业都需要一个人坚定的信念和韧劲,而这正是革命精神的力量所在。

最后,红色教育让我明白了爱国主义的重要性。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国共产党一直所倡导的。红色教育使我深入了解了国家的辉煌历史、民族的伟大精神,无不让我为之骄傲。红色教育让我明白,我是幸福的,是幸福的因为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身为中国人,就应该像先烈们一样,怀着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和责任感,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总之,红色教育对于我个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教育和生活教育,它激励着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生活中为之努力奋斗。红色教育让我更加坚定了人生目标和信念,让我明白了自己应该怀有感恩之心、奉献之心,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发扬红色教育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篇五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学习传统文化尤为重要。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传统文化教育

心得体会

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公园20xx年6月27日至6月30日,我校全体教职工在学雍多闻学堂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全封闭式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本次由教育专家李英庆老师主讲,我感到收获颇丰。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象奔腾的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不学不知道,古圣先贤早已为子孙后代把做人的准则,教育的理论全部总结好了,这些理论经得起时间考验,也得到全世界仁人志士的公认,我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感到自豪。

在重点学的《

弟子规

》中知道这是一本古代供入学儿童必读的书,书中以儒家思想为理论来教育后代,在读完后我以此书为镜,发现当代在家庭、学校的教育中有相当没能做到书中所言,甚至以误为对,以至出现许多的问题。将思想回到学校教育,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常自问我们为学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甚至心力交瘁,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还有学生反其道而为之,教学不出效果的症结所在何处?这是不少老师的困惑,在分享了《小孩不笨》中我注意到一句台词,“你爸爸爱你,但他不会爱你。”

我不尽自问,我爱学生吗?我会爱学生吗?这次学习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理论依据。我们中职学校一直以来以传授技术为重,这有悖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职教育应从德育入手,试想一个技术优秀的数模加工毕业生没有用他的技术来制造生活用品的零配件,来造福社会,而是用来做枪,那技术越精湛对社会危害就越大,所以课堂上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道。”

职业教育要站在德育的高度去做。而德育的根又在“孝道”,儒家有“百善孝为先”说法,意思是人对世界万事万物的爱的根源在于爱父母,父母乃人之根本,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如果连父母都不爱那就不能指望这个人会爱别人,如果学生不爱父母,他说他爱祖国、爱老师、爱学习那就是没有根基的,是空中楼阁,令人觉得苍白。对于一个老师,如果不爱父母,那他一定不会爱学生,因此他一定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在学校的教育中老师是实施者,老师实施的方法应以身教为重,辅以境教、乐教、礼教,李英庆老师说:“学生不一定记得你说过什么,但一定记得你做过什么。”教师如果本身没有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在平与学生接触的举手投足中展现传统美德,学生就不能从中受到传统文化魅力的感染,教化,更不用说进而再去效仿,那老师落口人义道德,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是枉然,这样的说教是不能使学生信服的,所以说到底德育教育还得先从老师本身学习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开始,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在看《小孩不笨》中,老师的教育方法也让我深感共鸣,因为我中学时本身也是一个差生,在得到老师的赏识和鼓励后慢慢树立了信心,慢慢得到进步,所以我认为老师在言传和身教中面对大多数学生须以尊重、赏识、重视入手,以我接触学生的经验,问题学生一般是家庭不幸福和睦、家境贫寒、身体有缺陷。

等等,这些学生或羞怯自卑,或情绪化,或容易自暴自弃,或叛逆,这一类学生常表现出纪律散漫,有些还容易跟同学发生冲突,不尊重老师,我想这是因为缺乏关爱,缺乏鼓励,增广贤文中有云“大家礼仪教子弟,小家凶恶训儿郎”,有大家风范的老师,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引导,靠自己的谆谆语言教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有礼有节,如果老师一味采取强硬方式去压学生,倒会激起青春期学生特有的逆反心理,结果学生越走越远,迷失自我,无法挽回。每个问题学生心理都有症结,每个学生的心理想法都不一样,那老师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生活学习,多鼓励,多赞扬,多赏识这样的学生,特别要当众的进行,这无疑是使他们重拾信心的良方,也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才能建立信任,学生自然会喜欢这样的老师,会听这样老师的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坚苦的工作,我们要学习《弟子规》这一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弟子规》并不是金庸小说里的《九阴真经》,随便落到谁手里只要炼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功力精进,一爪把人爪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美德是一项长期巨大的工程,在学习《弟子规》后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只用嘴皮子动动了事,要付诸实践,身体力行,我们都知道知易行难,真的要做起来真的不容易,我们要战胜人本身太多丑陋的天性,如私欲、贪婪、惰性、浮躁、急功近利等等,可想而知德育这条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本次学习我不敢说我有质的飞跃,但至少在思想上启发我有意识的去探索德育这条路,德育这条路永远是教师永远探索的道路,会有挫折,有会惊喜,探索德育之路的根是苦的,结出的果是硕大的、甜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生源滚滚来。愿我们的学校茁壮成长。

时间飞逝,我从一名学生,到息县进入工作岗位已接近两年,两年的经历让我对农村、老百姓、基层干部有了更 深刻的认识。息县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更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在学习中成长,成长中学习。由于自己本身对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以前经常搜集一些

名言

警句来激励、警示自己。现在才真正感知对中华文化了解、理解太少,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令我赞叹、令我折服。针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 会:

(一)学以修身。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从自身来讲,重点在于挖掘优秀文化的大富矿,以求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激励精 神。而传统文化学习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思想灵魂升华的过程。“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以利为志就不能淡泊,内心躁动就不能致远。古人倡导温、 良、谦、恭、让、仁、义、礼、智、信,只要我们做到了,人际关系就和谐了。弟子规中“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之”就是要求我们平常与人交往中要平等 仁和,时常要与仁德的人亲近,向他们学习。

(二)学以致用。弘扬传统文化起先需要从学习开始,这既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潜移默化 的过程。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其主要经典实质内涵贯彻到生活中、工作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乃至灵魂深处。用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邻里和睦、 家庭和谐,提升工作作风、工作精神。对照《弟子规》《孝经》等进行反躬自省,对孝敬父母、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谨言慎行等方面进行深刻自剖和整改提高。

(三) 学以济世。这些年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长幼尊卑不分,离婚率不断攀升,自杀事件不断曝出,道德沦丧事件时有发生,社会生活变得乱 七八糟、乌烟瘴气。长此以往,人性危矣,民族危矣。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金子,是治疗这一社会疾病的济世良方。儒家的“仁爱”、 道家的“无为”等等就是要弘扬孝道、张扬仁爱、讴歌善良。用经典诠释智慧,用智慧启迪人生,用人生挖掘人性。用我们先祖留下的经典智慧来治疗当下人性的疾 病、灵魂的疾病,用中华传统文化的光焰点燃我们心中的善念和良知的火炬。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你被时代所器重时,就要担当 重任,有所作为;当你郁郁不得志时,就要甘于寂寞,不断完善自己,修身养性,博闻强识。而我们作为公务人员,更要有“兼济天下”之心,修其身,精其业,善 其事,做到恪尽职守、克己奉公。我们不但要力求“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更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名基层公务人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更加敬畏人民、敬畏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敬畏党和国家授予我们的职责岗位。我们理应当好人民公仆,不求在这个岗位上做多大官,力求在这个岗位多做事、做好事。

6月27日至6月30日,我校全体教职工在学雍多闻学堂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全封闭式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本次由教育专家李英庆老师主讲,我感到收获颇丰。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象奔腾的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不学不知道,古圣先贤早已为子孙后代把做人的准则,教育的理论全部总结好了,这些理论经得起时间考验,也得到全世界仁人志士的公认,我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感到自豪。

在重点学的《弟子规》中知道这是一本古代供入学儿童必读的书,书中以儒家思想为理论来教育后代,在读完后我以此书为镜,发现当代在家庭、学校的教育中有相当没能做到书中所言,甚至以误为对,以至出现许多的问题。将思想回到学校教育,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常自问我们为学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甚至心力交瘁,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还有学生反其道而为之,教学不出效果的症结所在何处?这是不少老师的困惑,在分享了《小孩不笨》中我注意到一句台词,“你爸爸爱你,但他不会爱你。”我不尽自问,我爱学生吗?我会爱学生吗?这次学习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理论依据。

我们中职学校一直以来以传授技术为重,这有悖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职教育应从德育入手,试想一个技术优秀的数模加工毕业生没有用他的技术来制造生活用品的零配件,来造福社会,而是用来做枪,那技术越精湛对社会危害就越大,所以课堂上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道。”职业教育要站在德育的高度去做。而德育的根又在“孝道”,儒家有“百善孝为先”说法,意思是人对世界万事万物的爱的根源在于爱父母,父母乃人之根本,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如果连父母都不爱那就不能指望这个人会爱别人,如果学生不爱父母,他说他爱祖国、爱老师、爱学习那就是没有根基的,是空中楼阁,令人觉得苍白。对于一个老师,如果不爱父母,那他一定不会爱学生,因此他一定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在学校的教育中老师是实施者,老师实施的方法应以身教为重,辅以境教、乐教、礼教,李英庆老师说:“学生不一定记得你说过什么,但一定记得你做过什么。”教师如果本身没有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在平与学生接触的举手投足中展现传统美德,学生就不能从中受到传统文化魅力的感染,教化,更不用说进而再去效仿,那老师落口人义道德,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是枉然,这样的说教是不能使学生信服的,所以说到底德育教育还得先从老师本身学习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开始,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

在看《小孩不笨》中,老师的教育方法也让我深感共鸣,因为我中学时本身也是一个差生,在得到老师的赏识和鼓励后慢慢树立了信心,慢慢得到进步,所以我认为老师在言传和身教中面对大多数学生须以尊重、赏识、重视入手,以我接触学生的经验,问题学生一般是家庭不幸福和睦、家境贫寒、身体有缺陷等等,这些学生或羞怯自卑,或情绪化,或容易自暴自弃,或叛逆,这一类学生常表现出纪律散漫,有些还容易跟同学发生冲突,不尊重老师,我想这是因为缺乏关爱,缺乏鼓励,增广贤文中有云“大家礼仪教子弟,小家凶恶训儿郎”,有大家风范的老师,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引导,靠自己的谆谆语言教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有礼有节,如果老师一味采取强硬方式去压学生,倒会激起青春期学生特有的逆反心理,结果学生越走越远,迷失自我,无法挽回。每个问题学生心理都有症结,每个学生的心理想法都不一样,那老师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生活学习,多鼓励,多赞扬,多赏识这样的学生,特别要当众的进行,这无疑是使他们重拾信心的良方,也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才能建立信任,学生自然会喜欢这样的老师,会听这样老师的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坚苦的工作,我们要学习《弟子规》这一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弟子规》并不是金庸小说里的《九阴真经》,随便落到谁手里只要炼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功力精进,一爪把人爪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美德是一项长期巨大的工程,在学习《弟子规》后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只用嘴皮子动动了事,要付诸实践,身体力行,我们都知道知易行难,真的要做起来真的不容易,我们要战胜人本身太多丑陋的天性,如私欲、贪婪、惰性、浮躁、急功近利等等,可想而知德育这条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本次学习我不敢说我有质的飞跃,但至少在思想上启发我有意识的去探索德育这条路,德育这条路永远是教师永远探索的道路,会有挫折,有会惊喜,探索德育之路的根是苦的,结出的果是硕大的、甜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生源滚滚来。愿我们的学校茁壮成长。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 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

规章制度

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国学

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

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经常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面对父母的唠叨,觉得很烦;有时对父母的牢骚,不能很好的给予劝慰,置之不理……想想自己平日对父母的关心太少了。

从校园已经走出来一段日子了,刚开始的时候,总是怀念象牙塔里的单纯的美好,怀念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那种如沐春风的感受,怀念着以前的一切,总是不想告诉自己要向前看,总是把自己蒙蔽在过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总是抱怨周边的环境太过复杂,抱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世俗,忘了继续追寻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忆里,痛苦在现实中。在不遇到问题的时候,充满自信的对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战的时候,既没有小隐于野的气魄,更没有大隐于市的心境,也只不过是俗人一个。所以非常感谢领导们在我彷徨的时候给了我机会参加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醒自己应该如何继续以后的人生。

自从我自己学习传统文化以后,就越来越感觉到这条路越走越宽广,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并介绍自己周围的朋友和一些素不相识的有缘人来到国学班学习,学习的道路还很漫长,希望大家都能够践行圣。

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篇六

中华传统文化是文明的结晶,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

一是熟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学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与自己的工作关系不大。然而,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熟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始终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家立命之文化根基,也始终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由于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始终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受、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期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头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留意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见。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行知的部分,但是学识可以增长才干,学识可以转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欢快,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学识,温习旧学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养、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是努力践行。孔子在《论语》这部书中,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方法,做人的法规。这些道理看起来很普素,这些方法有时候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很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行以做,什么是好事情,什么事情是坏的。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推断和准时订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行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园长面对老师,尤其女性,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行收回,不行反悔。对员工提出的看法建议要认真研究解决,要敢于担当责任。

身为一名老师,在工作中一是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必需首先做到;要求同学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给同学做出表率,正确引导员同学的行为,树立良好的风气,只有员工心平气顺,工作才能有积极性,才能达到和谐共处,更好的工作。

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篇七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然而,在这个教育变革的浪潮中,高中传统教育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高中传统教育是一种经典而古老的教育方式,它秉持着严谨的教学风格和全面培养学生的教育理念。通过我在高中的学习经历,我对高中传统教育有了一些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首先,高中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广博性和系统性。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到的知识非常丰富,包括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深入理解。高中传统教育的教学内容广泛而深入,培养了学生对各个领域的充分了解和全面的认识。这些知识将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其次,高中传统教育重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传统教育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培养,鼓励学生不仅仅是记忆知识,而是要通过分析、推理和归纳等方法,从中总结出规律和结论。这种培养方式使得我们的思维更加灵活和开阔,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再次,高中传统教育注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高中教育不仅注重理论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注重实践操作的能力。我们通过各种实践和实验课程,掌握了实际应用的技巧和方法。这种培养方式使得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有效地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升了我们的实践操作水平。

此外,高中传统教育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高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领导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等等。高中时期我们多次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

最后,高中传统教育注重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培养。高中传统教育提供了广泛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使得我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才华。通过学习,我们培养了持续学习的习惯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高中传统教育给予我很多的启发和帮助。高中传统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培养,重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通过这些培养,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和竞争,发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高中传统教育虽然有其传统的局限性,但它也是一个锻炼我们自己,提升自我的宝贵阶段。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一定会继续发扬高中传统教育的精神,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

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篇八

随着夏意渐浓,粽叶飘香,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到来。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不仅有着其独特的风俗文化,还蕴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为了增进大班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在临近端午节之际,高琦幼儿园大三班组织孩子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端午节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在端午节前一周,老师请孩子们和家长共同搜集了与端午节有关的资料、图片和物品带到幼儿园来。某月某日上午,周映月老师组织孩子们开展了名为“吉祥端午节”的集体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了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让孩子们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以及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所进行的相关活动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并将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定为端午节。同时,在这个季节里人们还有在家门口悬挂菖蒲、蒿草、艾叶,佩戴香包等习俗。最后还让孩子们品尝了香香的蜜枣粽子和肉粽。

随后,陆xx老师又带领孩子们进行了美术活动纸工“做粽子”和绘画活动“粽宝宝”。还和孩子们一起将收集的图片、香包、艾叶和自己的作品布置成了展板,共同迎接端午佳节的到来。

端午节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大班的小朋友了解到传统的节日风俗,感受到节日的亲情和快乐,更加体验到一种爱国的情怀。

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篇九

公园20xx年6月27日至6月30日,我校全体教职工在学雍多闻学堂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全封闭式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本次由教育专家李英庆老师主讲,我感到收获颇丰。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象奔腾的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不学不知道,古圣先贤早已为子孙后代把做人的准则,教育的理论全部总结好了,这些理论经得起时间考验,也得到全世界仁人志士的公认,我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感到自豪。

在重点学的《弟子规》中知道这是一本古代供入学儿童必读的书,书中以儒家思想为理论来教育后代,在读完后我以此书为镜,发现当代在家庭、学校的教育中有相当没能做到书中所言,甚至以误为对,以至出现许多的问题。将思想回到学校教育,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常自问我们为学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甚至心力交瘁,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还有学生反其道而为之,教学不出效果的症结所在何处?这是不少老师的困惑,在分享了《小孩不笨》中我注意到一句台词,“你爸爸爱你,但他不会爱你。”

我不尽自问,我爱学生吗?我会爱学生吗?这次学习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理论依据。我们中职学校一直以来以传授技术为重,这有悖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职教育应从德育入手,试想一个技术优秀的数模加工毕业生没有用他的技术来制造生活用品的零配件,来造福社会,而是用来做枪,那技术越精湛对社会危害就越大,所以课堂上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道。”

职业教育要站在德育的高度去做。而德育的根又在“孝道”,儒家有“百善孝为先”说法,意思是人对世界万事万物的爱的根源在于爱父母,父母乃人之根本,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如果连父母都不爱那就不能指望这个人会爱别人,如果学生不爱父母,他说他爱祖国、爱老师、爱学习那就是没有根基的,是空中楼阁,令人觉得苍白。对于一个老师,如果不爱父母,那他一定不会爱学生,因此他一定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在学校的教育中老师是实施者,老师实施的方法应以身教为重,辅以境教、乐教、礼教,李英庆老师说:“学生不一定记得你说过什么,但一定记得你做过什么。”教师如果本身没有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在平与学生接触的举手投足中展现传统美德,学生就不能从中受到传统文化魅力的感染,教化,更不用说进而再去效仿,那老师落口人义道德,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是枉然,这样的说教是不能使学生信服的,所以说到底德育教育还得先从老师本身学习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开始,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在看《小孩不笨》中,老师的教育方法也让我深感共鸣,因为我中学时本身也是一个差生,在得到老师的赏识和鼓励后慢慢树立了信心,慢慢得到进步,所以我认为老师在言传和身教中面对大多数学生须以尊重、赏识、重视入手,以我接触学生的经验,问题学生一般是家庭不幸福和睦、家境贫寒、身体有缺陷。

等等,这些学生或羞怯自卑,或情绪化,或容易,或叛逆,这一类学生常表现出纪律散漫,有些还容易跟同学发生冲突,不尊重老师,我想这是因为缺乏关爱,缺乏鼓励,增广贤文中有云“大家礼仪教子弟,小家凶恶训儿郎”,有大家风范的老师,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引导,靠自己的谆谆语言教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有礼有节,如果老师一味采取强硬方式去压学生,倒会激起青春期学生特有的逆反心理,结果学生越走越远,迷失自我,无法挽回。每个问题学生心理都有症结,每个学生的心理想法都不一样,那老师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生活学习,多鼓励,多赞扬,多赏识这样的学生,特别要当众的进行,这无疑是使他们重拾信心的良方,也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才能建立信任,学生自然会喜欢这样的老师,会听这样老师的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坚苦的工作,我们要学习《弟子规》这一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弟子规》并不是金庸小说里的《九阴真经》,随便落到谁手里只要炼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功力精进,一爪把人爪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美德是一项长期巨大的工程,在学习《弟子规》后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只用嘴皮子动动了事,要付诸实践,身体力行,我们都知道知易行难,真的要做起来真的不容易,我们要战胜人本身太多丑陋的天性,如私欲、贪婪、惰性、浮躁、急功近利等等,可想而知德育这条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本次学习我不敢说我有质的飞跃,但至少在思想上启发我有意识的去探索德育这条路,德育这条路永远是教师永远探索的道路,会有挫折,有会惊喜,探索德育之路的根是苦的,结出的果是硕大的、甜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生源滚滚来。愿我们的学校茁壮成长。

时间飞逝,我从一名学生,到息县进入工作岗位已接近两年,两年的经历让我对农村、老百姓、基层干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息县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更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在学习中成长,成长中学习。由于自己本身对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以前经常搜集一些名言警句来激励、警示自己。现在才真正感知对中华文化了解、理解太少,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令我赞叹、令我折服。针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学以修身。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从自身来讲,重点在于挖掘优秀文化的大富矿,以求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激励精神。而传统文化学习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思想灵魂升华的过程。“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以利为志就不能淡泊,内心躁动就不能致远。古人倡导温、良、谦、恭、让、仁、义、礼、智、信,只要我们做到了,人际关系就和谐了。弟子规中“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之”就是要求我们平常与人交往中要平等仁和,时常要与仁德的人亲近,向他们学习。

(二)学以致用。弘扬传统文化起先需要从学习开始,这既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潜移默化的过程。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其主要经典实质内涵贯彻到生活中、工作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乃至灵魂深处。用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邻里和睦、家庭和谐,提升工作作风、工作精神。对照《弟子规》《孝经》等进行反躬自省,对孝敬父母、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谨言慎行等方面进行深刻自剖和整改提高。

(三)学以济世。这些年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长幼尊卑不分,离婚率不断攀升,自杀事件不断曝出,道德沦丧事件时有发生,社会生活变得乱七八糟、乌烟瘴气。长此以往,人性危矣,民族危矣。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金子,是治疗这一社会疾病的济世良方。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无为”等等就是要弘扬孝道、张扬仁爱、讴歌善良。用经典诠释智慧,用智慧启迪人生,用人生挖掘人性。用我们先祖留下的经典智慧来治疗当下人性的疾病、灵魂的疾病,用中华传统文化的光焰点燃我们心中的善念和良知的火炬。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你被时代所器重时,就要担当重任,有所作为;当你郁郁不得志时,就要甘于寂寞,不断完善自己,修身养性,博闻强识。而我们作为公务人员,更要有“兼济天下”之心,修其身,精其业,善其事,做到恪尽职守、克己奉公。我们不但要力求“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更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名基层公务人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更加敬畏人民、敬畏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敬畏党和国家授予我们的职责岗位。我们理应当好人民公仆,不求在这个岗位上做多大官,力求在这个岗位多做事、做好事。

6月27日至6月30日,我校全体教职工在学雍多闻学堂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全封闭式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本次由教育专家李英庆老师主讲,我感到收获颇丰。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象奔腾的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不学不知道,古圣先贤早已为子孙后代把做人的准则,教育的理论全部总结好了,这些理论经得起时间考验,也得到全世界仁人志士的公认,我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感到自豪。

在重点学的《弟子规》中知道这是一本古代供入学儿童必读的书,书中以儒家思想为理论来教育后代,在读完后我以此书为镜,发现当代在家庭、学校的教育中有相当没能做到书中所言,甚至以误为对,以至出现许多的问题。将思想回到学校教育,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常自问我们为学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甚至心力交瘁,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还有学生反其道而为之,教学不出效果的症结所在何处?这是不少老师的困惑,在分享了《小孩不笨》中我注意到一句台词,“你爸爸爱你,但他不会爱你。”我不尽自问,我爱学生吗?我会爱学生吗?这次学习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理论依据。

我们中职学校一直以来以传授技术为重,这有悖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职教育应从德育入手,试想一个技术优秀的数模加工毕业生没有用他的技术来制造生活用品的零配件,来造福社会,而是用来做枪,那技术越精湛对社会危害就越大,所以课堂上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道。”职业教育要站在德育的高度去做。而德育的根又在“孝道”,儒家有“百善孝为先”说法,意思是人对世界万事万物的爱的根源在于爱父母,父母乃人之根本,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如果连父母都不爱那就不能指望这个人会爱别人,如果学生不爱父母,他说他爱祖国、爱老师、爱学习那就是没有根基的,是空中楼阁,令人觉得苍白。对于一个老师,如果不爱父母,那他一定不会爱学生,因此他一定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在学校的教育中老师是实施者,老师实施的方法应以身教为重,辅以境教、乐教、礼教,李英庆老师说:“学生不一定记得你说过什么,但一定记得你做过什么。”教师如果本身没有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在平与学生接触的举手投足中展现传统美德,学生就不能从中受到传统文化魅力的感染,教化,更不用说进而再去效仿,那老师落口人义道德,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是枉然,这样的说教是不能使学生信服的,所以说到底德育教育还得先从老师本身学习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开始,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

在看《小孩不笨》中,老师的教育方法也让我深感共鸣,因为我中学时本身也是一个差生,在得到老师的赏识和鼓励后慢慢树立了信心,慢慢得到进步,所以我认为老师在言传和身教中面对大多数学生须以尊重、赏识、重视入手,以我接触学生的经验,问题学生一般是家庭不幸福和睦、家境贫寒、身体有缺陷等等,这些学生或羞怯自卑,或情绪化,或容易,或叛逆,这一类学生常表现出纪律散漫,有些还容易跟同学发生冲突,不尊重老师,我想这是因为缺乏关爱,缺乏鼓励,增广贤文中有云“大家礼仪教子弟,小家凶恶训儿郎”,有大家风范的老师,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引导,靠自己的谆谆语言教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有礼有节,如果老师一味采取强硬方式去压学生,倒会激起青春期学生特有的逆反心理,结果学生越走越远,迷失自我,无法挽回。每个问题学生心理都有症结,每个学生的心理想法都不一样,那老师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生活学习,多鼓励,多赞扬,多赏识这样的学生,特别要当众的进行,这无疑是使他们重拾信心的良方,也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才能建立信任,学生自然会喜欢这样的老师,会听这样老师的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坚苦的工作,我们要学习《弟子规》这一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弟子规》并不是金庸小说里的《九阴真经》,随便落到谁手里只要炼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功力精进,一爪把人爪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美德是一项长期巨大的工程,在学习《弟子规》后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只用嘴皮子动动了事,要付诸实践,身体力行,我们都知道知易行难,真的要做起来真的不容易,我们要战胜人本身太多丑陋的天性,如私欲、贪婪、惰性、浮躁、急功近利等等,可想而知德育这条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本次学习我不敢说我有质的飞跃,但至少在思想上启发我有意识的去探索德育这条路,德育这条路永远是教师永远探索的道路,会有挫折,有会惊喜,探索德育之路的根是苦的,结出的果是硕大的、甜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生源滚滚来。愿我们的学校茁壮成长。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

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经常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面对父母的唠叨,觉得很烦;有时对父母的牢骚,不能很好的给予劝慰,置之不理……想想自己平日对父母的关心太少了。

从校园已经走出来一段日子了,刚开始的时候,总是怀念象牙塔里的单纯的美好,怀念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那种如沐春风的感受,怀念着以前的一切,总是不想告诉自己要向前看,总是把自己蒙蔽在过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总是抱怨周边的环境太过复杂,抱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世俗,忘了继续追寻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忆里,痛苦在现实中。在不遇到问题的时候,充满自信的对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战的时候,既没有小隐于野的气魄,更没有大隐于市的心境,也只不过是俗人一个。所以非常感谢领导们在我彷徨的时候给了我机会参加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醒自己应该如何继续以后的人生。

自从我自己学习传统文化以后,就越来越感觉到这条路越走越宽广,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并介绍自己周围的朋友和一些素不相识的有缘人来到国学班学习,学习的道路还很漫长,希望大家都能够践行圣。

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篇十

传统教育是指中国几千年来积累起来的一套教育模式,以教书育人为中心,重视知识的灌输和思想品德的培养。这种传统教育模式既有其优点,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我看来,中国式传统教育的核心是以学习为基础,以德育为导向,尊重学生的价值,但在方法上稍显僵化。通过对比和反思,我逐渐认识到传统教育的价值,也能看到其发展的方向。

首先,中国式传统教育注重学业,对学生的学习重视程度高。在传统教育中,学习成绩往往是衡量一个学生优劣的重要标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在中国式传统教育中,知识被视为一种财富,是能够改变人生的强大力量。因此,在传统教育中,家长和老师都会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培养扎实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以学习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让我深有感触,也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然而,中国式传统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育方法相对僵化。在传统教育中,老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引路人,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单向的教学模式可能会压抑学生的天性和个性发展。其次,对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意能力的培养相对不足。中国式传统教育更注重的是让学生掌握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而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培养相对较少关注。这样,可能导致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得不到充分发展。

然而,在反思传统教育的同时,我认识到传统教育的优点和价值。首先,中国式传统教育是以德育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在传统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同样重要,强调人的整体素质和道德塑造。这种德育导向的教育让我认识到,学习知识只是人生的一部分,真正的成功还取决于一个人的品行和道德修养。其次,传统教育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尽管传统教育在方法上有一些问题,但在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上还是起到了积极作用。传统教育并不只关注学术成绩,而是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在当前社会的大环境中,传统教育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多样化和综合化,而传统教育的方法和理念需要与时俱进。传统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传统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多元化发展。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兴趣和爱好,传统教育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度和选择空间,让他们在兴趣爱好中发展自己的特长。

综上所述,中国式传统教育虽然在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但它注重学习、重视德育和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具有深刻的价值。传统教育应该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发展。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结合现代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教育之路。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72296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