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秋的散文随笔 中秋心情散文随笔(实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21 02:42:04
2023年中秋的散文随笔 中秋心情散文随笔(实用11篇)
时间:2023-12-21 02:42:04     小编:纸韵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中秋的散文随笔篇一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在这个美好的中秋佳节,我不禁想起了这首千古传颂的诗句来。

今天,正是月亮最圆的时候。相信大部分家庭都和我们一样,团团围坐在桌旁,房间里回荡着阵阵笑声。

桌上的菜丰盛得和“满汉全席”不相上下:又香又辣的烤鸭,味道鲜美的清蒸鲤鱼,清爽的白菜汤,爽口的京酱肉丝,回味无穷的'回锅肉……光是看到这些花花绿绿的菜,我的口水就开始放肆地在嘴里打转了。菜的数量没得说,六菜一汤,让我眼花缭乱,停在半空中的手也不知夹哪一样好。

吃过了晚餐,香甜可口的月饼静静地躺在竹篮里望着我们。橙黄色的月饼上精致的花纹十分显眼,被裹得严严实实的馅儿甜如蜜糖,但又不会发腻。这时候的小孩子最开心了,看着那些五花八门的月饼,心里直欢喜。咬一口月饼,松软的饼皮夹杂着甜津津的馅,那滋味简直妙不可言!月饼似乎有种神奇的魔力,把甜蜜传到了我们的心里。

这一天,最美的是月亮,最重要的事自然是赏月。坐在阳台上,沐浴着朦胧的月光,全身都放松了。皎洁明亮的月亮,从蝉翼般透明的轻云中钻出来。它,像一朵洁白的梨花,安静地开在着深蓝色天空中,洒下一片银白色的光辉。那淡淡的光芒,如一件轻柔的纱衣,轻轻地罩在你的身上,让你倍感温暖。此刻,只有它才是整个天空的主角,眨着眼睛的星星只不过是陪衬,以此衬托出月的娴静柔美。

突然,我想到了那些为了家庭,为了事业的人们,不辞劳苦地在远方奔波。他们整天不分昼夜的工作,只是想让自己孩子的生活条件更好一些。殊不知,在这个团聚的日子里,他们的孩子只能静静地趴在窗台上洒下泪水;或是借着电话听筒,对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道一声:“妈妈(爸爸),我想你了,很想很想……”

我默默祝福他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的散文随笔篇二

四季轮流,时间滴溜溜的转,转着转着,不经意就转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中秋节拾着夏的岁末,迎着秋的惬意潸然而至,似时钟滴答、滴答、滴答、送走了夏的繁忙炙热,迎来了秋的清新凉爽,也迎来中秋节。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至今流传多少年,我不大清楚。只知道在远古就有“秋暮夕月”的习惯,尊月为神,设香案,焚香祭拜。

相传,在古代齐国,有一位女子长得很丑,但他从小就养成习惯祭拜月神,无形之中也兼修了良好品德。因此,被选入了宫中,可惜没有被宠幸,但她还是一如既往的祭拜月神。在某年的八月十五夜,皇帝雅兴所至,来观赏月亮,偶然见到了她,陡觉她美艳出众,动了宠爱之心,三千众爱聚一身,把她立为皇后。或许,就是传说中秋节的`由来。

不过在我们家乡听老人说:在盘古开天,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日出日落,把万物蒸烤的像火一样,人们居住的地方就是一遍火海,无法生存。这时,多亏有一位名叫后羿年青人,他力大无穷,并且具有超强的射箭本能,他决定把天上多出的九个太阳射下来。于是,他就登上最高昆仑山,拉弓搭箭,嗖嗖嗖……连射九下,多出的九个太阳,应声而下。天上就只剩留一个太阳,万物得以生存,人们得以安宁。

后羿因射太阳而得名,受到人们的推崇,也赢得年轻漂亮嫦娥的芳心,于是两个有情人就结为夫妻,他们恩恩爱爱幸福的生活。后羿喜欢广交朋友,一起去打猎。由于后羿的名气太大,有许多人拜他为师,学习射箭技艺。自然就有些奸诈邪恶小人蒙混过关的混进来,其中有一位叫蓬蒙的小人拜后羿为师,就是这个小人害了嫦娥。

有一天,后羿上山打猎,偶然碰到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看后羿射太阳有功,救人们于火海之中,就赐他一粒仙丹,吃下可以成仙。后羿接过仙丹,刚放到嘴里,突然想起心爱的娇妻——嫦娥,赶忙把仙丹吐出来。回到了家里,后羿就把仙丹的事告诉了嫦娥,跟嫦娥一起商量,最终想不出两全其美的办法。仙丹只一粒,两人只一人能成仙,万般无奈,后羿和嫦娥就把仙丹藏起来。这事被小人蓬蒙知道了。一天,后羿带着徒弟们上山打猎,蓬蒙装着有病,推说不去。等后羿他们走了,蓬蒙就提剑威逼嫦娥交出仙丹,嫦娥实在没有办法,索性就把仙丹吞下。自然,就变成了仙女,飞上了天空。嫦娥实在不忍离开后羿,就选离地球最近的月亮居住。晚上,后羿打猎回来,听说嫦娥被蓬蒙逼着吞下了仙丹,已飞上了天空。万般愤怒,欲杀小人蓬蒙,可他早就逃了。后羿悲愤欲绝,捶胸顿足,欲哭无泪。由于太想妻子了,后羿在晚上,遥望月亮哭泣,哭着哭着,就跟着月亮跑,跑着跑着,好像看到了嫦娥在月亮里晃来晃去,似乎也在对他哭泣。但毕竟天地两隔,又如何能见面?后羿为了表达他那份相思,在月圆时,设香案,摆上嫦娥最爱吃的瓜果,他也独自斟酒,边饮边对月长叹,诉说离别之苦。后来,这事传了出去,人们纷纷仿效。据说,嫦娥在八月十五夜,在广寒宫遥望大家,人们也能看到嫦娥。好像就有了八月十五夜,人们观月、赏月、吃月饼的习俗了。

其实,赏月在唐朝就盛行了,有诗为证: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常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白居易的《八月十五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花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向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这些都是唐人在赏月时,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名句,书写了月亮之美、之白,美如素,白如练。

至于八月十五夜吃月饼,最早是在南宋,虽然那时品类不是很多,不像今天品类之盛,繁不胜举,至少在那时已有月饼。在民间,大家以月饼相赠,有一种懵懂的寓意,就是,取月饼为团圆之义。其实,吃月饼真正的盛行,还是在明初。当时朱元璋起兵反元,元朝官兵又查得很严,朱元璋要联络各路起义将领,消息又送不出去。十万火急关头,多亏军事刘伯温,他想了一条妙计,把消息藏在月饼里面,议定八月十五夜起义反元。由于消息准确无误的送出去,起义相当的顺利,不久,徐达就攻下了元大都,起义成功。后来,朱元璋就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赐一些月饼、糕点给大臣和百姓。这样,吃月饼在明朝就盛行了,从皇宫贵戚,官宦士大夫,富贾乡绅,平明百姓大家都纷纷在八月十五夜吃月饼、赏月。

中秋节里的“中秋”一词,最早出于《周礼》,我国古代历法,一年分为四季,一季分为三个月,三个月分别命为孟、仲、季。因此,在秋季的第二个月,被称为“仲秋”,又因农历的八月十五为中旬,故称为“中秋”了。据史记记载,古代帝皇祭月节为农历八月十五,又恰巧在三秋之半,故名叫中秋节。可能,中秋节也是缘袭着古代帝皇祭月节而来吧。

而今,中秋节已被定为法定节日,远在天边的游子,远在天边的亲人,都可以借现代文明交通之便利,穿越在高速运转磁悬浮列车之时空。只要你愿意,无论你在哪里,都可以轻松欢快的回到家里,与亲人共度节日,欢庆喜悦,浸沁温馨,共度月圆之夜,赏月与吃月饼之幸福;尽赏月圆月满,饼圆人圆,花好。不像苏东波在中秋之夜忆舍弟子由之痛苦,因而写下了千古绝唱《水调个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中秋佳节,在月圆之夜,苏东波却不能跟他的兄弟在一起,只能孤独自斟自饮,难免不悲痛伤怀,浮想联翩,追忆过往,因而写下了传世流芳的佳作,那像现在,是信息高速发达运转的时代,有程控电话,手机,互联网,想家人了,随便挂一个电话,就能听到亲人的声音,如果还是觉得不那么亲切,就可以打开互联网,开通视屏,面对面的聊,近在屏前,实则远在天边。那里会像苏东波数年不见兄弟面,只有书信稀疏来往,略知兄弟是否安好。

中秋的散文随笔篇三

欢迎阅读与支持,如果喜欢记得常来!内容简介:我忽然发现我是幸福的。在中秋月圆之夜,我能够与家人相聚。虽然只是不完整的相聚,但是与那些孤身在外的莘...觉得不错就继续看完以所有内容吧!

本文《》由随笔网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我忽然发现我是幸福的。在中秋月圆之夜,我能够与家人相聚。虽然只是不完整的相聚,但是与那些孤身在外的莘莘学子,商海弄儿,打工妹相比,我要幸福的多。

窗外,响起了几声炮竹,似乎奋力的在提醒人们今天是中秋佳节。但是寥寥的几声炮竹并不能带来喜庆的气息,而更多的是带来无限悲凉。

这是一座牢笼,一座与世隔绝的牢笼。再喜庆的节日也与它无关。“节日”只是单纯的一个名词而已,不具有任何感情色彩的两个字。

姐姐,那座古都里的姐姐,你现在是否也在举头,是否也在望月?你现在还好吗?有没有想家?有没有哭泣?你是一个人流着泪在看那暗淡无光的月亮吗?风吹过你的发梢,你可曾感到寒冷?但是我想,举目无亲的那座冰冷的城市更使你寒冷吧!姐姐,坚持一下吧。我知道那很痛苦,但是这也是无可奈何的。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个阶段,这是一个人蜕变的过程。此刻有多少和你一样的人,泪眼望月。月光朦胧,似人们深深的情思,漂浮不定,不知寄向何处。

月亮的那一边是你,月亮的这一边是我。月亮将我们牵到了一起,虽然,我们不能看到彼此,但可以看到对方眼中的明月。你并不孤单,我们的心永远都在一起。

我们是幸福的,在这样的日子,有个可以思念的人。想想那些无依无靠的老人,想想那些无父无母的孩子,想想那些没有亲人的人!他们此时此刻是怎样的心情,是怎样的感受。

窗外又依次响起了炮竹,把我纷飞的思绪拉了回来。炮竹声声刺痛着我那颗弱不禁风的心,每一声都令我心碎,每一声都令我发怵。没想到,我竟如此惧怕那声音。

在这座冷酷的学校,到处都充斥着悲伤的气息,这气息令人窒息,我似乎快要被这种气息吞噬了!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空。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不知不觉,又到了农历八月十五,按习俗,过中秋节最重要就是吃月饼了。在八月的初旬,家家户户都忙着买月饼。

时间到了八月下旬,中秋节开始了。以往,每到中秋节,我们全家人都在院子里度过,就是在院子里摆一张桌子,桌子上铺了好多好吃的,当然少不了月饼了,每年都这样,真叫人腻味。

今年,我们改头换貌,全家来到岐江公园赏月。我们把席子铺在草坪上,一边吃东西,一边躺在席子上赏月,好不舒服!到了晚上8-9点时,月亮姐姐才开始露脸,她很害羞,还是个腼腆的小姑娘。月亮开始慢慢挪动,慢得叫人看不出来,约莫半个小时后,月亮终于揭开了她的神秘面纱,皎洁的月光,大地在贪婪地吸取月亮的精华。这时,我对爸爸说:“老爸,今天的月光多么美丽,我们来说一说关于月亮的诗句吧。”我迫不及待地先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爸爸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我续:“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我和爸爸津津有味的联着诗句。

渐渐的,公园里游人越来越多,许多游人和我们一样三三两两的坐在草坪上赏月。岐江河的水波光粼粼,碧波荡漾,游船在江水里来往穿梭。不远处,一股音乐喷泉散发她那芬芳的清香,展现出她那五颜六色的衣裳,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月色、灯火交相辉映,天上、人间无限美好,我们置身于这样的良城美景中,口嚼月饼,仰天遥望月色,耳边萦绕着悦耳动听的音乐,心慈神往,仿佛来自天籁。

这就是我与中秋节的故事。

五年级:魏子轩

天刚朦朦亮,我就被热醒了,本以为就只有我起早,没想到一出门,平时睡到太阳晒屁股的人们都纷纷起床了,一问原因,原来都是被热醒了!“睡到凌晨一点多的时候,台风突然来了,风叫那一个大!像我这种睡后一千只麻雀叽叽喳喳都吵不醒的人都被闹得起床了。”“是啊,更叫人受不了的是停电了,没被吵醒都被热醒了!”听着邻居的谈话声和赞同的点点头,回想起昨天凌晨风咆哮着像生气了一般邻居家的铁门仿佛在应和着,猛烈地呼呼响,窗户也被鼓动起来,欢乐地加入这场破坏。风更加有干劲了,树的枝干首先承受不住,散落一地,那些盆栽也一个个应声倒下,嘎嘎转着的风扇突然止住了叫声,空调也滴——一声关上——中秋的开头就如此悲催,接着也更悲催,没有手机、电视、电脑的陪伴,突然感到万分寂寞,浑身不舒服,有股淡淡的烦闷一直缠绕在心头,就只能无聊的发呆。

晚上没灯,为了省蜡烛,一家子都聚在一家吃饭,吃着浪漫的“烛光晚餐”,虽说有些看不见,却也感到其乐融融,吃饱饭,一家人都在等着伯伯买发电机回来,有些乏了,我们就搬上桌子,捎上椅子,坐在屋外,围成一圈,开始唠嗑,聊起家常。小孩子坐不住,三五成群地玩起来——有的玩扑克,有的玩跳棋,有的你追我赶,微风吹着我们,却吹不散我们的欢声笑语。没有了那些电子产品,生活却过得更加幸福,更加淳朴,更加有滋有味。

公司前几天安排出差,所在的名单内也有我,我挺想不通的,为什么这么倒霉。正逢中秋节啊,为什么我却要出差。这样,我还怎么回家过节。昨天早上,我在公房里收拾行李,突然手机铃声响了起来,我看了看,是妈妈打来的。我琢磨着该怎么和母亲说自己要去出差,万一母亲不高兴怎么办?“喂,妈妈”我接通了电话说道。“哎,孩子,今年中秋节什么时候回来啊?今天?明天?”母亲的声音还是这么温柔,像一缕缕春风萦绕在我的心中。

我在外工作三年了,头两年中秋节都回家,可是今年却要出差,唉。“妈妈,我今年就不回来了吧!我要……”我对着手机话筒轻声说道,心里满是失落。可是还没有说完,就被妈妈打断了。“女儿啊,工作重要,一个人在外好好照顾自己,明天就中秋节了,记得多吃一点月饼,记得想妈妈哟!”妈妈的话击中了我脆弱的泪点。“妈妈,我想你了,一年没有见你了”我终于哭了起来,我多么想要拥抱母亲,尽管隔得千里迢迢。“怎么哭了,孩子,虽然妈妈不在身边,你也要好好的!分离是为了更好的相聚,不是吗?你现在好好工作,以后你生活的优越度也会更高!”母亲总能理解我,始终懂我的心,从小到大,她没舍得骂我一句。“好吧,妈妈,我先挂电话了,等今年过年我会提前回来的!”我擦干了思念的泪水,扬起嘴角微微一笑说道。和妈妈结束通话后,我看着行李箱想到:人生,总是很无奈,譬如那难以跨越的距离。

都说“远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想,虽然今年自己不能回去和家人一起过中秋节,但是我们彼此思念的心永远相连。思念家人时,我忍不住赋诗一首:中秋之夜思家眷,小饼食来香又甜。天各一方望圆月,深情厚谊在心间。远在他乡的我,祝所有人中秋节阖家欢乐,幸福美满!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转眼,又到中秋。

今年的中秋是充满雨水的。雨儿在中秋前后嘀滴嗒嗒下个没完没了,一切都在这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或许将游子在外对家的思念之情慢慢发酵,变成甘甜的仙露琼浆,献给他最敬爱的母亲;或许将爱岗敬业的警察叔叔那份无私为社会奉献的爱心悄悄地包装成一份最美的礼炮绽放在祖国的一片蓝天。

但我却有点儿失望。已是傍晚时分,灰蒙蒙的天空中仍然飘着雨丝,而我心头这时就像笼在一层雾纱中,那烦恼的雾久久不能消散。但我和奶奶仍然没有死心,一双小眼和老眼遥望着天空,那目光里满是执著。

盼望着,盼望着,月亮在灰云层中露出了一角。那是浅黄色的,发出一点点微弱的光,无力地射向四处,就像一位生病的少女。但我心里仍然是喜悦着,接着盼望,期待着,它露出整个身子,散发出无尽的光芒。

看着这圆圆的月亮,再看看爷爷奶奶微笑着的脸,心里暖暖的。古今多少大诗人借月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无论相距多远,我们总在一片月光下,圆月自古以来就是传递亲情与思念的介质!

在这月儿圆圆的中秋夜里,我沉浸在暖暖的月光中,悄悄进入了梦乡

以上就是关于《》的内容,感谢大家的阅读,欢迎持续关注随笔网,精彩不断!


中秋的散文随笔篇四

入秋以来,秋风萧瑟,天气渐凉,塞外的草原山城在萧萧的秋风轻抚之下并没有颓废之情。树叶沙沙作响,依然翠绿娇艳,反而还多了几份丰润之美;偶尔一片枫叶轻轻离开树干,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随风而去,葬落在马路中央,来来往往的车辆疾驰辗碾而过,一会儿,一片枫叶便粉身碎骨,形状不同的镶嵌在马路上,尽情释放着最后一点生命的绿色,化为尘埃,等待着下一季节的来临。

在这个娇艳、落叶纷飞的季节,既有夏依依不舍、泪流满面的背影;又有秋不可阻挡、古色苍笼的神采。对与秋的美丽、赞美,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学士都用自己的方式赞美秋天。林语堂《秋天的况味》中这样写道:“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笼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说:“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可见秋天是一个多么令人赞美和眷恋的季节呀!

秋天之所以这么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不仅在于秋代表的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硕果累累;还在于秋天的节日里,我们有一个仅次于“春节”的节日,那就是南方的桂花、北方的月饼飘香的节日——中秋节。

在中国传统的节日里,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自身的由来,无独孤陋寡闻。对于中秋节的来历,在久远的记忆里,也曾听父亲给讲过一二。毕竟时光已为久远,在记忆的深处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可供追寻。对于中秋季的来源,文献里有好多不同的记载,按照百度词条的记载,中秋来源有三: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在这一节日不断演变发展过程中,还演绎出了好多的传说,像我们熟知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

一个节日之所以让人难忘、回味无穷,不是因为节日本身如何如何,而是节日当中所蕴含的时光记忆、亲情友情。 其实,一个再伟大的节日,也是时光的普通轮回,二十四小时而已。

每到月圆中秋,文人墨客描写最多的就是诉不尽的思乡之情,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这一首诗歌中,可谓是把这种思乡之情可谓描写的淋漓尽致: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年年过中秋,岁岁奔团圆。拉开时光的记忆,矮矮的土屋前,一个七八岁的孩童手举月饼奔跑在院落中央。院落外面,是每家用来堆放庄稼的场面。每到中秋这个时候,也是农村比较忙碌的一个季节,田地里基本庄稼已经收割完毕,每家每户都忙着把地里的庄稼拉回来堆在场面里。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四轮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基本都是牛、骡子拉车。没几天,场面上就堆起了一个一个小山丘,有金黄金黄的莜麦、小麦;有黑红黑红的胡麻;有土黄土黄的粟子------。

走在山城的街头,虽然还没到中秋季节,但是马路两侧卖月饼的吆喝声已经不绝于耳,门口堆满了各色各样的月饼箱子,吆喝声最多的是丰镇月饼。儿时的这个时候,记忆最为深刻的也是月饼,一年之中,除了过年以外,中秋节就是孩子最向往的节日,因为到了中秋节,就可以吃到月饼。孩子们整天数着指头盼过中秋节,八月初一、初二------盼啊盼,等啊等,终于等到了“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那一天。

记忆当中,在中秋节到来之前一个月的时候,田地里不忙的时候。村里的父母亲就会竭尽所能、搜肠刮肚地买黑糖、称白面开始做月饼。由于家里没有烤月饼炉子,只能是去不远处的亲戚家烙。我也会悄悄的跟随着前往,看着月饼师傅倒水、倒油、和糖、揉面,包馅,卡模。然后母亲把月饼小心翼翼地端出屋外,把月饼放在铁锅上;父亲则看着大火,不断的“翻”、”挪“月饼,很快,月饼就白中泛出黄花,一会儿,就变成了红彤彤的圆形状,并发出诱人的香气。父亲一边将烙好的月饼拿出放在一个瓦盆里,一边重新放上母亲端来的月饼的继续烙。这时我馋得直咽唾沫,多么希望我先能吃一个吃啊。可父亲就是不肯破这个例,原因很简单,数量有限。烙完后,母亲则把它藏起来,放入大缸里,以保持湿润不干燥,专等中秋节这晚发分。

到了中秋季晚上这一天,我就会期盼着圆圆的月亮早早升起来。当羞答答、慢腾腾的圆月依上树梢时,我不断的询问着父亲月亮上的兔子在哪里、嫦娥在哪里、桂树在哪里?怎么看不见------,注视的久了,真还看到圆圆、皎洁的月盘里真的有一只兔子在里面来回晃动着。 母亲则会把西瓜、苹果、大月饼切成几个三角形的块,放在盘子里,端在院中央,供月亮,一家老小就这样在圆月的夜色里,在院子边的老土屋下,或蹲或坐,摆起闲谈,你接一句他又抢说一段,热热闹闹。

过了一会,母亲则把供完月亮的盘子端回土炕上,一人一份的分给我们,父亲则会说:”看看,西瓜是不让月亮吃了一口,我仔细一瞅,还真有一个口子“。

手里拿着湿湿、软软的月饼, 沉甸甸的,心情像挣到黄金一样厚实。

有时候,吃东西就像是在回味一种记忆、一种亲情。即使再有味、好吃的东西,没有了记忆、亲情也会索然无味。

团圆莫使酒杯空,暖暖慈心老父情。 如今,这种一家人坐在土屋下话圆月的时光一去不复返,那份含满农家气息的聊天氛围,随着我们的长大,渐渐地消失成久远的记忆。日子慢慢好过起来,各自有了自己的小家,渐次搬出了蜗居在田园村头的土屋土院。父母在我们的成长中,日渐衰老。对于中秋节的期盼,对于圆圆的月饼的渴望,逐渐被丰富起来的瓜果梨枣,鸡鸭鱼肉把我们的食欲消磨得没有了渴望与激情。

月满中秋,情浓故乡!

中秋的散文随笔篇五

梧桐泪转眼就是中秋节了,我们还没有一点准备,或许是因为这里气氛相对没有那么浓烈吧。半年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湍急的流走了。今天变成了昨天,昨天又变成了过去。我们期望时空定格在那一刻,想要抓住些什么,却不晓得自己想要什么。时光总是那样的公平,不曾为谁慢半拍,也不曾为谁快半拍。中秋节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临,我们还漂泊在另一个城市.

同样的月,有人喜有人忧,生性多愁善感的我们,看淡淡的月光有着一抹忧伤,像是一颗孤寂的心,就如今晚的月亮那般孤独,那淡淡忧伤的光,无限的悲伤,生活的不如意,就如今晚的弯月忧伤着不能圆的遗憾。

青春如同这个季节的落叶,孤独的身影在风中回荡,任风飘零。那憔悴而忧伤的叶子,静静地躺在冷冰冰的地上,生命的终结就只有碾成泥了。“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多么的凄凉。春天里这片叶子像婴儿一样声声啼哭着喜悦,长成生命一样的葱绿,而此刻它竟落得如此的凄惨。而我们们这代人的青春正是地上的落叶,时光的秋风将我们们的青春吹走了。

生活的不如意,让我们们百般的苦恼。尽管在年少轻狂的时候,拥有青春懵懂的活力,焕发无限的力量,胆敢勇闯命运的河流,踏平生活的坎坷,迈过生命的艰难,寻找生活的快乐。然而命运总是考验我们们的信心,折磨我们的意志,剥夺我们的幸福,扼杀我们的希望,埋葬我们的前途。

人世间的公平与谁理论!一样的生命,却不能一样的活;一样的活着,只能承受不一样命运。不堪负重,一无是处,生命就这样消耗殆尽,在岁月里苍老。

如此的蹉跎岁月,任时光的风浪将自己掩埋。我们就是那无根的浮萍,在岁月的河流里漂流,随风去,随风来,居无定所,流离失所,尽在时光的流里泛滥。我们必须学会自我们调节,生活即便是痛苦,也要唯心向暖,支撑着空虚潦倒悲寂的心,也许就会变得快乐。我们渴望能在生活里得到幸福,就必须努力拼搏、追求、付出、争取,时刻谨记,告诉自己面对生活,不要哭泣,眼泪是不会博得命运的施舍;不要屈服,只有坚强才能驱散阴霾;不要自卑,只有勇敢才能在废墟中站起来。

中秋的散文随笔篇六

何谓过河拆桥?是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曾经帮助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了,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便担心跟随自己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对帝位有所不利,赵匡胤首先想到的便是兵权。

宋太祖说:“朕若没有诸位,也当不了皇帝。朕虽身为天子,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当了皇帝之后,朕从来没有好好睡过。”石守信等将领跪下磕头,哭着说:“臣等愚昧,不能了解此事该怎么处理,还请陛下指示一条生路。”宋太祖借机表达了自己让他们放弃兵权的想法,建议“人生苦短,犹如白驹过隙,不如多累积一些金钱,买一些房地产,传给后代子孙,家中多置歌妓舞伶,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没有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

人人皆知“过河拆桥”者的不义,可世上却时时存在之不义者。鲁迅说:国人总是想借用别人的肩膀攀爬,疼的是别人之肌骨,满足的是不义之人之欲望,国人之最大悲哀也!此行之人比比皆是,是有其滋生的土壤也。“拆桥”后的潇洒和高扬的嘴脸,令观者流其口水,顿生仰慕。于是便有人效仿,便也发扬光大,传承下如此之举了!世人称其为“能人”!

为何称其为“能人”,过河需要本事,“拆桥”是一种能极强的手段,非一般人能达到也!

过河拆桥有几个同义词,常用的是:卸磨杀驴、兔死狗烹;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翻脸不认人。那么我们便能联想到身边很多过河拆桥的例子。我们若要对“过河拆桥”之人人人喊打,那么桥便也坚固了。

有一则寓言故事《猴子和狐狸》:河中间有一个小土墩,墩子上长了一棵桃树,上面结了许多许多大桃子。狐狸想吃桃子,可是过不了河。猴子也想吃桃子,可是也过不了河。狐狸就跟猴子商量:“哎,咱们俩一快架一座桥,过去摘了桃子,一人分一半儿好吗?”猴子说:“好啊!”他们俩就一起扛了一块大木头,搭了一座独木桥。这座桥太窄了,只能走过去一个人。狐狸说:“让我先过去,你再过去吧。”黑心的狐狸想自己吃桃子,刚一走过去就把木头推进河里了。狐狸说:“猴子,请你回去吧,你吃不到桃子了。”猴子很生气。他马上也笑起来说:“你能吃到桃子,可是你永远也回不来了。

与其相对的词语是:感恩戴德、知恩图报、饮水思源。这样我们就知如何做到过河而不拆桥了。

对曾帮助过你的人,常怀感恩之心!尤其不可一边接受别人的帮助,背后还骂别人!有时说同事之间没有真正的朋友,故同事对你的好,更应该珍惜和感谢!因为这个世界,你不将他做朋友,而他仍然在帮助你!这是你的福缘,要珍惜和感恩,教化自己的灵魂,将使你的人生更加完美。

对你耍的小聪明装作糊涂,是给你面子,不是真的看不清楚!为自己的'智商而欣喜时,别忘记那个让你阴谋得逞的人!是他成全了你的谋划,而装作毫不知情,给与你沾沾自喜的机会。

人之行,天眼可见,何况熟知你的人呢?

也许有人问,什么是帮助过你的人?你有心结,帮你打开的人;你有不悦,给你阳光的人;你有困境,陪你走过的人;你在流泪,给你手帕的人;你想晋升,给你梯子的人;你有心事,倾听你的人;你在雨里,给你伞的人……人生于世,当得珍惜,得一滴雨水,回馈整个河流。

近日喜欢收看央视台的《等着我》大型寻人节日,总是为寻亲者的真情而感动得流泪。寻亲人还是战友或是朋友,为这个节目鼓掌,其中的真善美、感恩和付出,在净化着这个世界的灵魂。因为老师不经意的鼓励话语,让一个残疾的人放弃了自杀,并坚定地生活下去,自立、自强。三十年后,当自己成功时,他想起了自己的恩师,便前来寻找,正是呈现了一种感恩的情怀。

还有一位迷路的孩子,因为流浪时,别人的一床被子,温暖了他的人生。多年后,寻找到恩人,当他向恩人下跪致谢时,所有的人为他的知恩图报而感动,完美的诠释了中华之感恩的美德。我们不得不为之鼓掌,为之动容!

突然想到了茶道里的四个字“一生一会”。广大时空中,因缘中,与我们相对一笑,并肩漫步之人,皆为有缘。无论以何相托的情感,我们要相惜。不指责,不抱怨,心怀感恩。

“一生一会”,因缘中,虽然有些凄幽,可也有深沉的美,哲思而蕴涵。

过了河,珍惜河上的桥,并常用心维护,自然也便学会了感恩和珍惜,你也就进入了道的境界。

中秋的散文随笔篇七

雾,从深深的谷底沿着山坡爬升,扩散,在那轮红日跳出地平线之前,给昨夜谢幕的时间。

一棵树被淹没,许多树被淹没;一个山头藏起来,更多山头藏起来,人间刹那成为仙境。

人影?树影?浸在牛乳般的浓雾里,泡得支离破碎,游弋在羊肠小道上。

鸟儿一声一声,若有若无,穿越了多少迷雾的阻拦,此时已游丝一样纤细。

阳光登台了,持一把弯刀猛地割开浓雾的皮袍,浓雾便四散而逃。

柏树,一抹翠绿,从山顶、山坡显露出来。之后是白杨,挺立着,缓缓挥动着修长的手臂,轻舞着金黄色的裙裾。洋槐树灰头土脸,缩头缩脑,对于幕布的撤去感到吃惊。每一根秃枝都干涩地伸向蓝天,表达对阳光的不满。

斜坡上,寻虫的山鸡,安闲地摆弄着沾满泥土的`爪子,或者两只凑在一起逗乐。远远看去,两团白色的棉球飘来飘去。狗始终是山村里最活跃的角色,身影和声音在每个角落出现,金黄的长长的玉米架下,晒着阳光的墙根下面,没有多少人车的村道上,一只独游,两只同伴,或是三四只支支吾吾地密谋。

这时,听见人声便可见人影了,把刚才漫无目的的搜索抛到一边,细语呢喃的是小姑娘,放声朗笑的是老大娘,厉声怒喝的是父亲,低声求饶的是孩子。

中秋的散文随笔篇八

中秋节是一个花好月圆,全家团聚的好时节。你知道中秋抒情

散文

随笔吗?以下是本站小编整理的中秋抒情散文随笔,希望对你有帮助!

只为那一次遇见,我便恋上了秋天。金风玉露相逢瞬间,成全了我和你的这场旷世奇缘。有你相伴的日子,总是那么温暖。即便我不语,你不言,那份默契也在你我心间,千回百转,经久不散!

曾经的心酸,已是过眼云烟。那场风花雪月,再不能让我黯然。有你,我总是那么安然。你一句温言,暖我半世心田。只要你在,我便一恋千年。美丽的缘分,柔肠百转,此生,你在天涯之外,我在现实彼端,你微笑凝眸,我倾心眷恋。

有你,这便是一条最美红尘路。此生,我愿与你,从花开走到落红无数,从红颜走到容颜迟暮。你回眸眷顾,我素心若雪,倾城不负。为你,我愿吟遍

诗词

歌赋;为你,我愿安然等待、朝朝暮暮;为你,我愿洗尽铅华、攒眉千度;为你,我愿三生三世、为君凝目。此生,就这样与你,同船共渡。与你分享快乐,共你分担痛苦。我用纤纤玉手,抹去你眼角的泪珠;你用温暖的怀抱,慰我前世的劫数。

前世,我零落天涯,凄凉孤苦。你玉树临风,含情回顾,电光石火,情毒爱蛊。没有谁先谁后,我和你凝眸相对,从此结束了我的天涯孤旅、你的漂泊无数。你给我一方净土,一舍茅屋,伴我清香幽谷,看流云飞散、日出日暮;我许你三世相伴,与你世外桃源、倾心共度。春看桃花飞流霞,夏至溪畔赏百花;西风骤起叹雁去,冬来梅开映俏颊。我一曲高山流水知音趣,你一支长笛不离不弃曲。

带着前世的眷恋,我和你轮回到今生。这一场遇见,把我所有的感觉惊醒。原来,我所有的拒绝都是为了等待这样一场倾城之懂。为了这一场惊艳,我已在佛前,拜求了五百年!浓淡相宜、远近相安,才懂得这样一份感情,是灵魂的默契、距离的美丽!与你,可以肆意畅谈,也可以沉默不语,可以放声大笑,也可以纵泪如雨——只因有你,牵挂也如此美丽!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人生风雨,只是暂时。我相信:坚强如你!我坚信你有面对人生风雨的勇气!你会睿智的改变自己!我想我会一直在这里,等你等你!春去秋至,雪染青丝,绘一副柔肠百转水墨卷,唱一首荡气回肠友情曲,在每个月圆月缺的夜晚,在每个雁去雁归的晴日、在每个朝朝暮暮的思念、在每篇清新脱俗的文字里,念你盼你!

静夜,一轮圆月高挂,清辉漫洒,独坐月光下,一份孤寂,一分清冷 ,增加几分思念。

抬头,望着那一轮让人燃起乡思的月亮,不由在键盘敲下那一首【父亲】,“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龚玥的轻吟浅唱,又把我拉回儿时画面,那时候,我常在父亲瘦弱的脊背,几多温暖,几多欢快的童年。父亲总是在农忙收工时,背我去看电影,或是去邻居家串门。也许是我最小的缘故,父亲 他不管走到哪,都会带着我在身边。长大一些,我上学的年龄了,家和学校隔着一条河,每逢上学放学时,他都会把我背过河去,看着我快到学校时,自己才转身往家的方向走。那时候不懂的什么是慈爱,只觉得爬上了父亲的脊背就不用走路,还能去自己喜欢的地方。一直到四年级,因为学校集体降级,我转学去另一个乡镇就读,才结束他每天往返几次的背我淌过那条小河,可每逢暴风雨来临时,他不放心我自己回家。放学走近那条小河,总能远远看见他坐在河边石头上等我,看见我来,他就会背我,而过完河他也没放下,翻过一个小山坡,一直把我背回家。放下我时,他自己却累得大口踹气。那时的父亲,他真是一头拉车的牛。

在父亲的背上,从幼儿到童年,从童年到青少年时期,总有许多叙不完的情景,而长大成人之后的我们,却远离家乡,为了各自的生活,留给父母一份寂寞与孤单,父母为了我们更好地生活,从不会说起自己那一份落寞与孤独,只在某个时候,儿孙齐聚一堂,他们才把最开心的笑意写在爬满皱纹的脸上,他们在意的,不是你给他们多少礼物,多少钱才。再多的苦,一份团聚是所有的满足。

而今又逢中秋团圆日,月下的情思,却是重山阻阻,父母也会伴随一份失落,等来的,只是一声电话的问候。

此时,那月隐进云层,似乎和我一样,有些伤感,有些心酸的泪流,女儿也想借那清歌一曲,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一切都在悄悄地变化着,即使你如何不舍与无奈,如何期盼与等待,该变的还是会变。感谢一直包容与陪伴我的朋友们,所有的一切我都默默记在心里,我只是一个平凡又有些傻气的小女子,也许我无法回报更多更好,但我能做到的是:认识我你不会后悔,仅此而已。中秋来临,祝大家佳节愉快!万事如意!对了,今天还是宝贝小妞妞满月的日子,祝福宝贝健康快乐地成长,一生福顺无忧!

中秋的散文随笔篇九

四季轮流,时间滴溜溜的转,转着转着,不经意就转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中秋节拾着夏的岁末,迎着秋的惬意潸然而至,似时钟滴答、滴答、滴答、送走了夏的繁忙炙热,迎来了秋的清新凉爽,也迎来中秋节。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至今流传多少年,我不大清楚。只知道在远古就有“秋暮夕月”的习惯,尊月为神,设香案,焚香祭拜。

相传,在古代齐国,有一位女子长得很丑,但他从小就养成习惯祭拜月神,无形之中也兼修了良好品德。因此,被选入了宫中,可惜没有被宠幸,但她还是一如既往的祭拜月神。在某年的八月十五夜,皇帝雅兴所至,来观赏月亮,偶然见到了她,陡觉她美艳出众,动了宠爱之心,三千众爱聚一身,把她立为皇后。或许,就是传说中秋节的由来。

不过在我们家乡听老人说:在盘古开天,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日出日落,把万物蒸烤的像火一样,人们居住的地方就是一遍火海,无法生存。这时,多亏有一位名叫后羿年青人,他力大无穷,并且具有超强的射箭本能,他决定把天上多出的九个太阳射下来。于是,他就登上最高昆仑山,拉弓搭箭,嗖嗖嗖……连射九下,多出的九个太阳,应声而下。天上就只剩留一个太阳,万物得以生存,人们得以安宁。

后羿因射太阳而得名,受到人们的推崇,也赢得年轻漂亮嫦娥的芳心,于是两个有情人就结为夫妻,他们恩恩爱爱幸福的生活。后羿喜欢广交朋友,一起去打猎。由于后羿的名气太大,有许多人拜他为师,学习射箭技艺。自然就有些奸诈邪恶小人蒙混过关的混进来,其中有一位叫蓬蒙的小人拜后羿为师,就是这个小人害了嫦娥。

有一天,后羿上山打猎,偶然碰到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看后羿射太阳有功,救人们于火海之中,就赐他一粒仙丹,吃下可以成仙。后羿接过仙丹,刚放到嘴里,突然想起心爱的娇妻——嫦娥,赶忙把仙丹吐出来。回到了家里,后羿就把仙丹的事告诉了嫦娥,跟嫦娥一起商量,最终想不出两全其美的办法。仙丹只一粒,两人只一人能成仙,万般无奈,后羿和嫦娥就把仙丹藏起来。这事被小人蓬蒙知道了。一天,后羿带着徒弟们上山打猎,蓬蒙装着有病,推说不去。等后羿他们走了,蓬蒙就提剑威逼嫦娥交出仙丹,嫦娥实在没有办法,索性就把仙丹吞下。自然,就变成了仙女,飞上了天空。嫦娥实在不忍离开后羿,就选离地球最近的月亮居住。晚上,后羿打猎回来,听说嫦娥被蓬蒙逼着吞下了仙丹,已飞上了天空。万般愤怒,欲杀小人蓬蒙,可他早就逃了。后羿悲愤欲绝,捶胸顿足,欲哭无泪。由于太想妻子了,后羿在晚上,遥望月亮哭泣,哭着哭着,就跟着月亮跑,跑着跑着,好像看到了嫦娥在月亮里晃来晃去,似乎也在对他哭泣。但毕竟天地两隔,又如何能见面?后羿为了表达他那份相思,在月圆时,设香案,摆上嫦娥最爱吃的瓜果,他也独自斟酒,边饮边对月长叹,诉说离别之苦。后来,这事传了出去,人们纷纷仿效。据说,嫦娥在八月十五夜,在广寒宫遥望大家,人们也能看到嫦娥。好像就有了八月十五夜,人们观月、赏月、吃月饼的习俗了。

其实,赏月在唐朝就盛行了,有诗为证: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常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白居易的《八月十五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花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向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这些都是唐人在赏月时,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名句,书写了月亮之美、之白,美如素,白如练。

至于八月十五夜吃月饼,最早是在南宋,虽然那时品类不是很多,不像今天品类之盛,繁不胜举,至少在那时已有月饼。在民间,大家以月饼相赠,有一种懵懂的寓意,就是,取月饼为团圆之义。其实,吃月饼真正的盛行,还是在明初。当时朱元璋起兵反元,元朝官兵又查得很严,朱元璋要联络各路起义将领,消息又送不出去。十万火急关头,多亏军事刘伯温,他想了一条妙计,把消息藏在月饼里面,议定八月十五夜起义反元。由于消息准确无误的送出去,起义相当的顺利,不久,徐达就攻下了元大都,起义成功。后来,朱元璋就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赐一些月饼、糕点给大臣和百姓。这样,吃月饼在明朝就盛行了,从皇宫贵戚,官宦士大夫,富贾乡绅,平明百姓大家都纷纷在八月十五夜吃月饼、赏月。

中秋节里的“中秋”一词,最早出于《周礼》,我国古代历法,一年分为四季,一季分为三个月,三个月分别命为孟、仲、季。因此,在秋季的第二个月,被称为“仲秋”,又因农历的八月十五为中旬,故称为“中秋”了。据史记记载,古代帝皇祭月节为农历八月十五,又恰巧在三秋之半,故名叫中秋节。可能,中秋节也是缘袭着古代帝皇祭月节而来吧。

而今,中秋节已被定为法定节日,远在天边的游子,远在天边的亲人,都可以借现代文明交通之便利,穿越在高速运转磁悬浮列车之时空。只要你愿意,无论你在哪里,都可以轻松欢快的回到家里,与亲人共度节日,欢庆喜悦,浸沁温馨,共度月圆之夜,赏月与吃月饼之幸福;尽赏月圆月满,饼圆人圆,花好。不像苏东波在中秋之夜忆舍弟子由之痛苦,因而写下了千古绝唱《水调个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中秋佳节,在月圆之夜,苏东波却不能跟他的兄弟在一起,只能孤独自斟自饮,难免不悲痛伤怀,浮想联翩,追忆过往,因而写下了传世流芳的佳作,那像现在,是信息高速发达运转的时代,有程控电话,手机,互联网,想家人了,随便挂一个电话,就能听到亲人的声音,如果还是觉得不那么亲切,就可以打开互联网,开通视屏,面对面的聊,近在屏前,实则远在天边。那里会像苏东波数年不见兄弟面,只有书信稀疏来往,略知兄弟是否安好。

中秋的散文随笔篇十

中秋佳节人人欢。吃过晚饭家里人围坐在电视机前,高高兴兴地看着中秋晚会特别节目。

我没有心思看电视,就来到院子里观看那洁白如雪的月亮。

中秋的月亮好像比平时显得要大些亮些,而且也圆得多。我对着月亮不知不觉地想起:先前的人们总喜欢在中秋之夜,在自家的院内或花园里摆一张桌子,全家人围坐在桌子边,便吃喝便赏月,有时还作诗填词助兴。那是多么美好的夜晚啊!真令人向往。

现如今的人们却不同了。吃过晚饭不是坐在电视机前,就是逛商场或娱乐场所,或在家睡大觉,很少有人中秋夜赏月了,这让我多少感到有点遗憾。我独自默默地看着月亮,看着它上面的那些小黑点。

对于月亮上那些小黑点,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夏夜里和长辈们一起在稻场上乘凉时,常听长辈们说:

很久很久以前,月亮上有一棵大树、一位老人和一只喜鹊。那位老人不知为何要砍倒那棵大树,由于树很大很大,他不得不带些干粮装在篮子里,将篮子放在一旁。可老人只要一砍树,喜鹊便跳下来啄食干粮,老人不得不停下砍树来赶喜鹊。而那棵树是棵神奇的树,只要停下不砍,伤口就会立即合了起来,那位老人赶走了喜鹊还得从零开始砍;但他一砍,喜鹊又来啄食。就这样老人来来回回,再也砍不倒那棵树。后来,这棵大树、老人和喜鹊全变成了月球上的那些小黑点。

这大概是喜鹊故意不让老人砍倒那棵大树,要不,月球上就没有了今天的山脉和高原,也就没有了今天宇航员们在上面落脚的地方。

的确不假,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月亮上那些黑点还真有些像一颗大松树呢!喜鹊和老人大概是由于月球离我们远的缘故,看不见了吧!

月亮不但富有神奇的传说,它还有美好的将来。因此在中秋之夜,让我对月亮倍感亲切。

中秋的散文随笔篇十一

故乡的田坎,是父辈们留给田野的标识,也是田野追授给父辈们的劳动勋徽。

在故乡的水稻田,坡田上,有一道道用石头砌起的坎,高者三四米,低者不足一米,全部是用一个一个不规则的石头叠加磊砌而成。一道道坎,就是田野的回肠五脏,把农田的水土围护起来,无论暴风骤雨,突发山洪,土壤的肥气不会流失。从远处看,一道道田坎,如湾湾臂膀,把庄稼护在大地的怀抱,不让恶风刮去农民的收成。一层层的坎,如一根根绳,一条条链,与田野缠绵着、纠结在一起,显现出田野婀娜多姿,曼妙迷人的曲钱,乡亲们在田里耕耘,那牛、那人、那树,就成了依偎在田坎的一个个五线谱符,一首田园诗里的特定标点。几十上百道田坎,如动感十足的龙蛇,扭在一起,构成一幅雄浑奇丽的画卷。

满山满坡满坪的田,因为有了坎,才在太阳下变得舒展,展示出丰厚的肌肉和轮廓。田,才有了姓名,有了梯度,有了韵律,有了和弦。好多年过去了,田坎上长出了地盘果,一茬一茬细嫩的草,那坎上的小缝隙,成了蛇的营地,那松软细腻的泥土,成了青蛙歇脚乘凉、蚂蚁盘蛋的场所,那鲜嫩的草,为耕牛们无偿供应着劳动之余的零食,那芳菲的牵牛花上,还飞来了多情撩人的蜻蜓。

父亲是村里砌坎的'能手,他砌的田坎是齐整精致的,从河滩上,从溪沟里,野山里捡来的石头,好似他前世的熟人、知已,在他长满粗茧壳的手里,变成了一个个听话的孩儿,乖乖地,俯首听命,大大小小的石头,在父亲眼里,只要质地坚硬的,都是有用之材,大的作基础,小的作垫石、塞坎缝,形形色色的石头堆积在一起,因为有我父亲高超的砌坎技术,而石尽其用,比呆在山野当千年绊脚石风光多了,因为有父亲的重托,它们从无怨言,在田坎,由我父亲安排岗位,承担起护卫农田的使命。

有的老农砌田坎,要么是基础不牢,要么是重要岗位用了风化的麻骨石,要么是石头放的不妥贴,经不过三个月亮晒,经不住麻雀落,就垮了,田坎一垮,一田的土和庄稼就毁了。父亲做的田坎,不仅基础夯实,牢固,那奇形怪状的石头如粘了万能胶一样,几十年纹丝不动,如钉子钉着,水泥砂浆凝固着,父亲一辈,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农业学大寨时做的田坎,半个世纪过去了,还是刀削斧劈一般,那样挺拔,那样安祥,为村寨里子子孙孙繁衍生息,护卫着家园,护卫着土地,护卫着庄稼,从远方看去,那一圈一圈一屯一屯的田坎,就是父亲脸上的一轮轮皱纹,田里的禾苗,就是父亲嘴角和下巴上长出的胡须。

故乡的田坎,刻录下父辈的沧桑,解读着一个村寨的历史年轮。每当我们走近那一道道熟悉的田坎,分明能看到父辈们的手指纹烙印,依稀闻到他们滴落汗水的芬芳,聆听到他们激越的号子声,读出他们慈祥而宽厚的脸庞。

父亲的田坎,长在我们的心坎。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72686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