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观圆明园有感篇一
一世繁华早已落幕,你的美丽曾惊艳了全世界,却留给我们一座只能靠想象的宫殿,几代君王为你抛弃了科技,可你的美貌早已凋零在了梦境里。
——题记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迎着阵阵微风,伴着阵阵细细小雨,我们来到了这享誉世界的园林。
古往今来圆明园的建立凝聚了几代帝王,无数位工匠人民的汗水,却毁于两位强盗之手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将会叫法国,另一个将会叫英国。昏暗的天空下,我看到一具断壁残垣耸立在高台上,听同学讲解说,这就是西洋楼遗址,微微发黑的石快经历了烈火的沧桑,被炮火轰炸过的断壁和满地不规整的石砖见证着被她摧毁的痕迹。只有雕刻的看似精细的花纹依稀可见,似乎很脆弱又似乎很美丽。一阵风吹来我不禁感到深深寒意。一份对圆明园的惋惜在我心里波动开来,我不禁痛恨八国联军创下的滔天罪行又似乎对中国自身的狂妄自大陷入沉思。汲取历史教训,落后就要挨打,而且这种落后不仅仅是经济军事实力的。
西洋楼遗址全为石头建筑,英法联军一把火无论如何也烧不成目前的样子,是这之后的几十年里,又遭到了国内一些军阀、政客、官僚们的掠夺比赛,强拆强挖的进一步破坏,这种兔子偷吃窝边草的行为,比英法联军的火烧和后来八国联军的又一次破坏更可耻。
一世繁华早已落幕,你的美丽曾惊艳了全世界,却只留给我们一座只能靠想象的宫殿,几代君王为你抛弃了科技,可你的美貌早已凋零在了梦境里。
圆明园是用我们祖先的鲜血浇灌而成的,可在我心里她充满了专治专横和贪婪腐败。她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也是一种永远的伤痛和伤疤。它的兴建,代表了皇权至高无上的膨胀;它的轰塌,彻底砸醒国民。她记录着中国的兴衰,她曾骄傲过,强大过,也曾被打败过又重新崛起过。
观圆明园有感篇二
圆明园是当时最大的皇家园林,修建于1709年,到1744年基本建成。圆明园有145处景观,分布在院内,汇集了天下名胜的精华。圆明园因此又被称为“万园之园”。
但是,圆明园的辉煌却被破灭在了1860年10月6日。当天,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了圆明园,开始了大规模的掠夺。他们把院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实在运不走的,就随意销毁。当时的咸丰皇帝因打不过侵略者,仓皇逃往热河,使昔日宏伟的圆明园毁于一旦。这件事给了我们中国人一些惨痛的教训:如今,我国的珍宝放在了外国的博物馆里;让我们花了昂贵的金钱买回了本来就属于我们的东西……这一切都说明“落后就要挨打”,可见那时的清政府是多么的落后,多么的软弱无能。希望这个教训要让我们知道:勿忘国耻,努力自强。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必须用智慧的头脑来生活,不能再让历史重演。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做一个有用的强者!
读《圆明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观圆明园有感篇三
上个礼拜在当代影视鉴赏课上看了《圆明园》这部让人叹为观止、引以为傲,又愤恨不已、怒声一片的经典影片。看了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样的文章开头似乎过于平淡呆板,但不如此却不足以表达我内心的情感。看过之后,我立刻就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毁了吧,还是毁了好,如此完美的东西根本就不是人间所应该拥有的,它只属于天国!
我们且先不论圆明园的历史背景以及是否奢华。如果有人能重建圆明园的话,我相信只有上帝能够办到。美,无须用如何华丽精致的字眼,当你被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景色震撼的时候,你能想到的也许就是这一个美字,甚至你虽然想到了,却无法发出声音。当人的某种情感达到极限的时候,越是简单原始的字眼,越能表达人的内心真实。无论恢宏壮丽、清新淡雅、金碧辉煌、山明水秀,还是人文之极、自然之天成,到了圆明园这儿都只能归结为一个字:美!
除了美,圆明园的规模之大,组建筑之多,都足够使人瞠目结舌。建筑式样之繁复多变,简直已非人力所及。人的想象力真是恐怖的东西,怪不得上帝要把具有好奇心的人类赶出伊甸园。你可以试想一下,600个足球场一个挨一个的拼接起来是什么概念,在这片土地之上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美景,人工的,自然的,东方的,西方的,甚至是穿越时空纵贯古今的,但并无些许的杂乱,而是如此的和谐,仿佛那片土地天生便是如此。集所有想象力、建筑智慧、诗意与艺术和庞大的物质财富于一体,世界上确实曾经真有这么一个地方,它的名字便是圆明园。当两个强盗扔下火把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再也不会有如圆明园这样的东西出现在人世之间。
我一直搞不明白,康熙皇帝是如此的喜爱自然科学,以致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便投其所好进献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以求得到皇帝的接见,却为什么他的后世子孙却如此的不好此道,以致使帝国失去了一个继续引领风骚的绝佳契机。雍正登上皇位之后,不知是出于感思亲情还是攀比好胜之心,开始大肆扩建圆明园。加上乾隆的长期建设,以致在半个世纪之后,圆明园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奢华、最完美的皇家园林,其实亦可称之为桃源仙境、紫宫天府。世界上最勤奋的皇帝非雍正莫属,在他统治帝国的十三年间,平均每天休息不到四个小时,为大清盛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在乾隆继位之后,他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国库中的银两多得以致于影响了市面上正常的货币流通。圆明园便是在这样一个鼎盛的时代逐渐完成。乾隆听说法国的水法享誉欧洲,便吩咐传教士们在圆明园中修建了一个更大规模的水法,一个中西合璧的水法。在彻底平定了回部准格尔贵族的叛乱之后,乾隆便为来自维吾尔族的爱妃修建了富丽堂皇的伊斯兰式建筑,以慰其思乡之情。当一个男人可以用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来取悦一个真正爱着的女人的时候,不知羡煞天下多少女子,郁闷死天下多少男子。
历史的真相,往往被繁华所遮掩。大水法建成三年之后的一件小事,便已预示着帝国的最终命运。乾隆皇帝下令废弃大水法的机械提水装置,而改用人工提水。历史与文化的惯性竟然如此不可阻挡,连一个小小的喷泉装置也保不住。也许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在现代文明面前一旦失去了强有力的掌舵者便会毫无疑问的沉没。更为让人深思的是,英使马噶尔尼送来了最好的大炮和枪械,但他们在角落封闭的房间里一睡便是五十年。鸦片战争之时,清军用的仍然是二百年前的大炮,清军勇士们仍然在用战马和弯刀冲锋。虽然他们的勇气让英法带兵的将军们感到震撼,但结果却是英法联军以五人的微小代价击败了帝国三万大军。谁都没有想到,奇技淫巧竟有如此的威力,不知逃亡途中的咸丰皇帝作何感想。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还没有让帝国真正尝到教训的话,那么这一次,便是对皇室信息的毁灭性打击。
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之后,上万人进行了两天公开的大抢劫,充分暴露了人性的弱点与卑劣。能拿走的全拿走,不能拿走的全砸烂。为了公平起见,将军们号召士兵保持绅士风度,把文物财宝重新上缴然后进行了三天的公开拍卖,。最终每个普通士兵平均得到了大约4磅重黄金的奖赏。格兰特将军于额尔金勋爵商议,为了彻底打击清廷信心,以便在条约谈判中取得最大的利益,决定彻底毁掉圆明园。并借此向世人宣告,他们曾经来过北京,他们是胜利者,以免他们的伟大功勋被后人所遗忘。三千五百名士兵开始有组织的有条不紊的焚烧圆明园,海淀一带的其他几座皇家园林也随之焚灭。当联军把大炮架在安定门城门之上对准紫禁城的时候,战争结果已可想而知。
观圆明园有感篇四
今天,我们在教室观看了电影《圆明园》。我的情绪一波三折,看完之后更是感慨万千。
其实,圆明园不仅仅是圆明园,更多意义上它是一个王朝的缩影,一个民族的兴衰史。每次面对这段历史,总是难以平静。影片用大量胶卷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气派,其目的是为了让观者震撼。越是为圆明园所震撼,也越是心痛。看完之后,圆明园中的景物我没记住多少,倒是外国人的几句话像一把利剑插入我的胸膛:“技术和科学似乎比数量更占优势”。英法联军区区几千人,就把一个自称天国的大清撕得粉碎,只有一批又一批的清军死在敌人的枪口之下。
看完之后,几乎每个同学都愤恨不已,咬牙切齿。同时,我也深深感到了科技的力量,也突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自己和祖国贴得这么近了。我想,再升国旗的时候我会想起这些的,也明白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的重担。
一部电影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震撼,更重要的是觉醒和行动。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个人,如果满足于现状,停止不前,结果只能被历史淘汰。所以,没个人都应当发奋拼搏,在这个知识经济的年代,知识更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青少年,我们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复兴中华。
另外,我还体悟到:无论什么人都有他自己的苦衷。即使是皇帝。他拥有江山和至高无上的权力,拥有人间最奢华的生活,但他缺少的也是他最渴望的,仅仅是做一个普通人。权力是他的荣耀,也是他的负担。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我不禁猜想:也许正是这些造就了一个王朝的兴衰。因为一个拥有至高王权的皇帝,周围的空气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一面是宫廷不休止的争斗,一面是江山无尽的灾难,批不完的奏折,忙不完的公务,而从没有一个人明白皇帝内心的想法。于是,只有逃避。他去建造空前绝后的皇家宫殿,只是为了向世人来炫耀自己的功绩,来掩饰自己已经超负荷的心。他不断地杀人,只是为了排遣心中的郁闷,他的脾气越来越大……这不是一个人的悲哀,而是一个王朝的悲哀,至高无上的王朝把一个个的人逼疯,有的逃避,有的承受,至于有出家的也就不足为奇了。
总之,看完之后我有两个感受,一是我们不能盲目自大,应该开放发展,才能得以生存;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我们不要给别人太大的压力,也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观圆明园有感篇五
《火烧圆明园》这部电影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女孩,在看一些石匠雕龙和凤凰,发现龙一直在凤凰之上,石匠就告诉她,龙是皇帝,凤凰是皇后,皇帝当然比皇后大。那一个女孩就一直想把凤凰变成龙之上。这个人,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是在选宫女时被选进去的,当时的皇帝也越来越宠爱她,慈禧太后先被立为禧贵妃。
在一次皇帝和禧贵妃在下棋中,几包突然传来,说英法联军早已打到了杭州了。英法联军达到天津了,打到北京了。皇帝本来打算议和,可后来争吵的越来越激烈。后来竟然还动手了。
想到以前的签约,觉得他们越来越不守信用。议和是不可能了的,只能硬碰硬,可后来还是挡不住,皇帝只好逃往避暑山庄。
英法联军气势越来越大攻到了圆明园,他们将能拿走的统统拿走,拿不动的用车运,实在拿不走的就任意破坏,真是不把中国放在眼里,将多年的建筑毁掉了。
这个伟大的工程都化为一片灰烬。
观圆明园有感篇六
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读了这篇课文,先让我为圆明园的壮丽而感到身临其境,又让我为圆明园的毁灭而悲痛万分,曾经的金碧辉煌,曾经的山乡村野,曾经的.诗情画意,都看不到了。如今我看到的只有残垣断壁。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不但建筑精细,还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而就因为清政府的腐败与懦弱,因为英法联军的无耻与凶残,使这样的一个文化“宝库”化为灰烬。他们是中国人民的罪人。虽然圆明园已经成为历史,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今天我看到圆明园的凄凉景象,仍觉得因耻辱而愤怒。
我们不能忘记在这种耻辱,正是因为清政府的无能才导致英法联军可以在中国胡作非为,这件事会永远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
观圆明园有感篇七
——题记
那些会令人振撼的画面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无论是江南的素雅、北方的粗犷,无法想象的金碧辉煌亦或是形容不出的富丽堂皇,都汇聚在这个美丽的大花园里,每一个见过它的人都惊叹它的美丽,它见证了几个时代的变迁,见证了一个王朝由兴转衰的漫长过程。
然而,他创造了太多的东西,上天很嫉妒地把它们摔破。命中注定的。
这座大花园在硝烟和枪声中倒下,不甘心地倒下,不甘心这座王朝被轻而易举地攻陷,它含着泪倒下,泪水滴在甲胄上,变成了一颗又一颗的珍珠。人面对的困难,灾难都永无止境的,人有着不变的本性。他一边在创造着,一边又在毁灭着。咸丰,这个至高无上的皇帝,亲手毁掉了自己祖先凝聚的堡垒。
荒谬至极!可笑至极!
这座旷世大花园在倒下的前一刻看见了许多贪婪的目光,它说,这些目光并不属于这里,可却无能为力,它只能看着有着浓鱼暗红色的天空,目睹这场充斥着血腥的斗争,它又说:在那时,我的血管似乎轻易就爆裂了。
多么脆弱,一个大浪袭来,就看不见了自己的踪影。
这场悲剧向我们赤裸裸地展示了当时王朝的腐败,当时人们的无知以及我们这个年龄太多太多沉重的思考。那个冬天,北京是那样地寒冷,痛彻骨髓,可是春天始终会来,如期而至。
圆明园,历史的伤疤,和牛汉一样都是历史活着的伤疤,我再仔细地看了一下电脑上的图片,却多了四个大字——铭记历史。
观圆明园有感篇八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全园占地350多公顷,浓缩了全中国最有代表的名胜。这项伟大的工程娱乐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才建成的。但是,在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劫一空放火销毁证据,大火烧了3天3夜。现在的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残柱了。
观圆明园有感篇九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无比愤恨英法联军,也谴责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建造圆明园就用了150多年,历时三代皇帝,占地350多公顷,浓缩了全世界的风景名胜,让人回味无穷。工程如此浩大,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呀!
园内珍藏的文物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可是罪恶的英法联军竟在光天化日之下,在短短几天时间里,毁掉了我国这一宝贵的艺术园林,珍贵的历史文物也被这帮无恶不作的强盗洗劫一空。他们就连柱子也不放过,大肆破坏。如今,圆明园已经杂草丛生,一片荒凉。强盗们的罪恶行径达到了极点,令人无法宽恕、原谅。
假如圆明园没有破坏,那该多好呀!园内风景如画,国内外游客人山人海,珍贵的的历史文物精美玲珑,宝贵的史料更能开阔我们的视野,“蓬莱瑶台”、“五陵春色”更能让人流连忘返。
英法联军的行为令我憎恨,圆明园的毁灭令我痛惜。
观圆明园有感篇十
在一个官吏腐败的国家中,每一丝空气都弥漫着虚伪、庸俗、封建的气息。这就是曾经〝繁荣〞的中国,在这繁荣的背后,千万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为清朝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们,是他们为清朝扛起了一片兴旺的盛世。
有一座建筑在这样的背景中诞生——圆明园。凝聚了两代人的心血与智慧,在电影中,一道道光芒映着圆明园,在日光下曜曜生辉,这座奇迹对于西方人来说是东方文明的完美体现。雨果曾说过:〝法国所有的城堡加起也抵不上一个东方的圆明园。〞单从它的地位来说是举世无双的,必须有一位学者、诗人、画家、鉴赏家、历史学家集于一身的人,才能解释民和形容。在我看来,这正说明了清政府的腐败。想象一下当,时奴役了多少人用于建造圆明园,此规模之庞大,又有哪个人是真心愿意为此卖力呢?康熙帝是设计明园的第一人,说明他希望用科学改变中国。
可是清朝的封建思想导致清朝不相信科学的落后导致中国被欺凌。
也许我的文字太过于匮乏,我早已无法形容圆明园的美或英法联军的残暴。从前,我看过《雨果写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其中强烈立谴责了英法联军所犯下的罪行,当那两个强盗扔下火把,带着胜利满载而归时,所有的奇迹倾刻间化为乌有,圆明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巨大灾难。
法国军官与吕西?阿尔芒回忆:〝《一千零一夜》对我来说,完全是实在的东西,而我在价值3000万法琅的珍宝财富中徜徉。〞这句话充分体现出这些士官们的强烈占有欲,这些财宝,智慧霎时间变成了手中把玩的消谴品,他们已经沉浸在抢却和掳掠当中,英法联军的劫使得圆明园满目疮痍。可是,清政府对侵略者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所谓“议和”条件。我想问问,当敌人的炮弹挤开中国的大门之前时,清政府在做什么?“前车覆,后车诫。”前人做过的错事,又为何再次重演呢?谏言不讷,却闭关锁国,耻辱啊!万园之园早以无昔日的风彩,今日唯剩断壁残垣。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决不能让历史重演。
观圆明园有感篇十一
这星期我们学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读过文章后,又听了老师的讲评,感觉到心里很是愤怒和惋惜。
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1860年10月6日,英法等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十分可恶。能拿走的,统统掠走;拿不走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灭。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大约三千名侵略者奉命在圆明园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拥有各地名胜和西洋景观的'皇家园林,在中国地平线上的文明奇迹——已经消失了。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浓缩了中华民族的建筑智慧和博采中西众家之长的人类历史上辉煌的建筑群,经过几代人的长期劳动,花了一百五十年才建造出来的。圆明园已经被侵略者掠去了昔日的辉煌。想到这里,我就感到无比的愤怒。
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晚清时候的消失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国家的衰败,国力孱弱,造成了中华民族的耻辱。如果国家强大,拥有非常先进的科技和军事力量,那么中华民族就不会被外国列强所欺侮。所以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和未来的建设者,现在就要努力成为有思想、有道德、有能力的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观圆明园有感篇十二
假如此时,我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我想:这些英法联军实在是太可恶了!竟敢在我们的国土上肆意地践踏、蹂躏,他们没把我们中国人看在眼里!
看看过去,想想现在,如今我们的祖国像条巨龙腾飞在世界东方,经济也飞速发展,名胜古迹重放异彩。祖国的'变化,吸引了无数外宾来我国观光,那些外国人在我们中国人面前也会点头微笑了。可是,无论他们怎么点头,怎么微笑,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的给我们带来的沉重灾难!
今天,在这瓦蓝的天空下,在这洒满热血的黄土地上,那些残留的石柱仍然挺立着,它好像在提醒着炎黄子孙:“落后就要挨打!”
观圆明园有感篇十三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整个北京城都被火光照映的如同白昼。听!那是圆明园最后的呻吟!听!那是饱经战火,千疮百孔的东方巨龙无助的啜泣!这悲怆的'声音惊天动地,这凄惨的声音撼动河山!
在愤怒和惋惜之后,我们也痛定思痛,如果不是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如果不是中华不振,怎能让英法联军这帮无耻的强盗得逞?所以,我们要化悲痛为动力,用自己的知识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738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