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给予树教案篇一
3、读懂课文,品读第四自然段,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心。
品读第四自然段,体会金吉娅善良之心、仁爱之情。
电脑课件,圣诞节气氛的教室。
搜集有关圣诞节的资料。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得到别人的帮助、关怀,因此,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需要表达我们的感情。于是就有了一个个节日。你知道有哪些节日。
2、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圣诞节。读关于圣诞节的介绍。
3、揭题:在让人陶醉于温暖的圣诞节发生了一个让人备感温暖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给予树》。正音:给(ji)。理解:给予的`意思就是给。
1、过渡: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请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反复地多读几次,然后联系上下文的意思,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词语。
(1)反馈:刚才读了课文,这个词你读懂了吗?能不能从哪些句子中知道谁给予谁什么?
(引导:刚才我也和你们一起读课文,我读懂了在第2自然段中我给我每个孩子二十美元,这是妈妈给予孩子的。还有吗?)。
(3)自由读。
(4)小老师带读。师:请位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读对的地方我们跟着读,不对的地方我们纠正了再读。
(5)这些词刚才是否读懂了,哪些词读起来还有困难的?
(根据上下文理解词意:
圣诞节师:你们看(意图:渲染气氛,感受西方圣诞节的热闹,拉近东西方文化距离。)看课后p126资料袋,自己去了解圣诞知识。问:圣诞节是一个怎样的节日?(指名2、3人)。
援助中心师:这个还是我来告诉你吧,它是一个慈善组织的赞助机构,他们利用圣诞节在商场里摆上圣诞树,上面挂满了需要帮助人的愿望。
(机动沉默不语谁读懂了?
如愿以偿课文里谁如愿以偿?她想要一个洋娃娃,金吉亚送给她,她如愿以偿。
分享谁能把这个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一百美元由五个孩子分别享受。
仁爱现在我们初初读了课文,等学完课文,我们会更深地学这个词。)。
3、再读课文。
学习了这些词语,请大家再读课文,那些难读的地方这次能不能读好了。思考:圣诞节前夕,妈妈心情有什么变化?划出描写妈妈心情的句子。
我为什么会生气?
1、过渡:金吉娅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进入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找到第四自然段读。(反馈:给一个小女孩买了个穿裙子的洋娃娃。)。
2、金吉娅为什么会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买呢?找出来读一读句子。
再出示,我也找出来了。
再读句子。
3、对呀,金吉娅就是认为自己一家人,已经能得到很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得到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她一直盼望,张开想象,她为什么会盼望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呢?(发散说话)。
早上,她盼望;
梦中,她盼望;
晚上,她盼望。
从晚上到早上,从梦中到清醒的时候,小女孩每时每刻都在盼望有一个洋娃娃,这真是。
3、她太想得到洋娃娃了,在圣诞节前夕,她向圣诞老人寄出了自己的心愿,她会怎样写呢?就是这张卡片,你就是这个小女孩,把你的心愿告诉圣诞老人吧!
4、小练笔。
6、对于小女孩来说,这是一棵怎样的树?(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7、如果你是金吉娅,看到小姑娘的心愿,你会想些什么?
1、此时此刻,联系金吉娅的话,你想说些什么?
2、是啊,如果我们都能像金吉娅这样心中充满爱,就会有更多象小女孩那样的孩子露出甜蜜的笑脸,只要我们每人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才会更温暖!下课!
给予树教案篇二
1、读会“给予、如愿以偿、沉默不语、兴高采烈、享受”等生字新词,正确书写“予”字。
2、理解“如愿以偿”的意思,围绕问题“小女孩如愿以偿了吗”,触摸“一直盼望”等语言的温度,层层扣击文本,解决问题。
3、读中悟,悟中读,深刻感受金吉娅“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美好心灵。
以“如愿以偿”为文眼, 提炼 “小女孩如愿以偿”这一中心,以研读的形式层层扣击文本,让学生感受到小女孩的强烈愿望,明白是金吉娅帮助她如愿以偿,然而金吉娅并非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孩子,她在用二十美元给家人买圣诞礼物和给小女孩买洋娃娃之间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选择后者,并诚实向妈妈交代。透过金吉娅的话语,学生体会到她的美好心灵。感悟到了这些,“如愿以偿”的内涵显得饱满,最后以“金吉娅的妈妈、兄弟姐妹们,他们都如愿以偿了吗”将“如愿以偿”的内涵推向深度,学生的学习空间也就得到了更充实的延伸。
一、理解女孩,期待“如愿以偿”
1、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愿望,就如我,今天来上课比赛,希望拿个一等奖回家。那你们呢?在考试的时候,100米赛跑的时候,看到喷香的鸡腿时,你的愿望是什么?(学生尽兴说)(追问:愿望实现了吗?)实现了愿望就叫——如愿以偿(板书:如愿以偿),“愿”就是愿望,“偿”就是实现。
2、在西方国家,人们表达愿望的方式很特别,每到圣诞节,家里条件好的都摆放了一棵圣诞树,孩子们把愿望写在卡片上,由父母帮他如愿以偿,可是也有一些人,他们家境贫穷,有的甚至流浪街头,无家可归,于是就把愿望卡挂在援助中心的“给予树”上。你们看——(出示“给予树”图,点击出示课题及注音)看这两个字,拼一拼,读正确。(指名读)指导生字“予”的书写,在学生写字时板书课题,板画给予树。
3、在这棵给予树上,有无数人的心愿,其中一个女孩这样写道——(出示文字)
亲爱的圣诞老人:
你好!
我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我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小珍妮)
(1)指名读。
(2)他(她)读正确了,你也能像他(她)那样读正确吗?自己试试。
(3)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非常想要)从哪个词体会到了她很想要?(点红:“一直盼望”)她怎么一直盼望呢?看到商店橱窗里的洋娃娃,她盼望——(学生接读);看到小伙伴抱着洋娃娃,她盼望——(学生接读);想到自己的生日就要到了,她盼望——(学生接读)。
(4)小女孩就这样朝思暮想,盼星星,盼月亮,渴望拥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谁来读一读,读出小女孩如此强烈的愿望!(请一个班里平时读书机会比较少的同学,站到上面来,别怕,有老师在!)你读出了小女孩的心声,她的愿望如愿以偿了吗?(在黑板上打个“?”)
二、触摸文字,质疑“如愿以偿”
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文123页——
1、放声朗读,比比谁读得又快又准!
2、在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几个生字词比较难读,要提醒大家的?请几个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词语。
关注后进生指导方案:
(1)第1位学生提出要提醒的词语,教师:“你最想教会谁?”(让他教会一位后进生)
(2)第2位学生提出要提醒的词语,教师:“你带着大家读!”(让所有后进生都尝试着读正确)
(3)看这些词语,来,会读的读响一点,不会读的跟着他们读——(允许后进生不甘人后地当回能干者,响亮地带着别人读。)
三、层层扣击,感悟“如愿以偿”
好,让我们回到课文当中,小女孩如愿以偿了吗?
1、学生回答:如愿以偿了!
2、是谁帮助她,使她如愿以偿呢?(板书:金吉娅)
3、对于有钱人来说,买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是轻而易举的事,那金吉娅是否属于有钱人?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第1、2两个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
(1)谁来读?(如果学生找不出,暗示:金吉娅家富裕吗?)
(2)金吉娅的妈妈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分享,每个孩子只有二十美元,妈妈却要求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给家人送出最诚挚的祝福。面对这二十美元,金吉娅是怎么处理的呢?面对妈妈的要求,她想怎么样?可是想到小女孩一直盼望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她又想怎么样呢?请把她复杂的心理写下来。
出示句式:
面对妈妈的要求,她想 ,
可是,看到小女孩的愿望,她又想 。
(交流反馈)
(3)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金吉娅最后还是决定——买洋娃娃。
4、可是,他做了这些之后,怎么向妈妈交代呢?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句子:
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显然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1)自由读一读。
(2)透过字里行间,你看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金吉娅?(难过、诚实、善良、富有同情心、仁爱、体贴、乐于助人等等)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配乐个性化朗读)
四、总结延伸,深化“如愿以偿”
现在小女孩还什么都没有吗?(学生齐答“不是”,教师擦去黑板上的“?”)她拥有了什么?(金吉娅买的洋娃娃)(板书:洋娃娃)仅仅是拥有了洋娃娃吗?(还拥有了金吉娅给予她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小女孩终于如愿以偿了,然而金吉娅的妈妈、兄弟姐妹们,他们都如愿以偿了吗?这个问题留着下节课再解决。
给予树教案篇三
1、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正确读“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会写“担”、“宽”、“裕”;理解“宽裕”、“攒”等词语。
2、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3、抓重点词语“如愿以偿”,读中悟,悟中读,深入文本,深刻感受金吉娅“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
抓重点词语“如愿以偿”,读中悟,悟中读,深入文本,深刻感受金吉娅“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美好心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愿望。那你们曾经的愿望是什么?(学生尽兴说)(追问:愿望实现了吗?)实现了愿望就叫——如愿以偿(板书:如愿以偿)。什么意思?“愿”就是愿望,“偿”就是实现。
2、在西方国家,每到圣诞节,家里条件好的都摆放了一棵圣诞树,孩子们把愿望写在卡片上,由父母帮他如愿以偿,可是也有一些人,他们家境贫穷,有的甚至流浪街头,无家可归,于是就把愿望卡挂在援助中心(师板书,解释)的“给予树”上。
你们看——(出示“给予树”图)。这个字还有个读音是什么?谁能说说“给予”是什么意思?予怎么写?(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创设情境。
在这棵给予树上,有无数人的心愿,其中一个女孩这样写道——(幻灯出示)。
亲爱的圣诞老人:
您好!
又到圣诞节了,我什么也没有。六岁的我没有见过爸爸和妈妈,更没有过节日的礼物。我一直盼望着您能送给我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小珍妮。
12月25日。
(1)指名读。
(2)他(她)读正确了,你也能像他(她)那样读正确吗?自己试试。
(3)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非常想要)从哪个词体会到了她很想要?(点红:“一直盼望”)怎样叫做一直盼望呢?是啊,看到商店橱窗里的洋娃娃,她盼望——(学生接读);看到小伙伴抱着洋娃娃,她盼望——(学生接读);想到自己的生日就要到了,她盼望——(学生接读)。
(4)小女孩就这样朝思暮想,盼星星,盼月亮,渴望拥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她的愿望能如愿以偿吗?(板书“?”)。
2、、初读感知。
(幻灯)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123页自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自己查阅资料或同桌帮助解决。2、哪些字词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同学,请注明。
3、反馈。
谁来说说哪些字词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同学的。(师板书)。
三、层层扣击,感悟“如愿以偿”
(1)、学习第一小节重点句。
好,让我们回到课文当中,小女孩如愿以偿了吗?
1、学生回答:如愿以偿了!
2、是谁帮助她,使她如愿以偿呢?(板书:金吉娅)。
3、对于有钱人来说,买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是轻而易举的事,那金吉娅是否属于有钱人?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第1、2两个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
1、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金吉娅家不富裕?意思理解、写字。读。
2、谁能换个句式说说?(幻灯)读。
对啊,金吉娅家里并不宽裕,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金吉娅最后还是决定——买洋娃娃,让可怜的小女孩如愿以偿。他做了这些之后,又是怎样向妈妈交代的?让我们看(幻灯)。
1、自由读,读好省略号。指名读。
2、为什么要停顿,说明了什么?他心里会怎么想?
3、到底没有什么?(加红)。
4、读。
四、总结。
1、现在这个小女孩还是什么都没有吗?(擦去“?”)。
2、金吉娅让你最感动的是什么?(板书)。
3、是啊,小女孩不但拥有了日思夜想的穿裙子的洋娃娃,还拥有了金吉娅的关心、体贴。(画心形)正是这份浓浓的爱让小女孩终于如愿以偿了。那金吉娅的妈妈如愿以偿了吗?妈妈又是如何对待的金吉娅的行为,让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这份浓浓的爱!
给予树教案篇四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认读“给予、分享、试探”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说写结合,初步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受到美好的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心理。
以“给予”为主线,通过研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2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1、猜猜看的游戏。猜猜这是什么节日?(出示相应节日的图片)。
2、释题,读课题。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
2、金吉娅做了什么事给你印象最深?
(一)精读第三自然段。
1、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划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
2、理解“沉默不语”。
3、自由读读1—3自然段,想一想。
4、哥哥姐姐的这时候的心情呢?
5、对比读。
6、为什么妈妈看到金吉娅买的棒棒糖,有些生气?
(二)精读第四自然段。
1、金吉娅的钱用来干什么了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划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
1、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3、给予树到底在哪里呢?
4、教师小结。
2、收集给予他人以帮助的故事,召开“爱心故事会”。
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10个,会写12个;理解“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
3.读课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等,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4.积累语言,练习写话。
通过妈妈的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课件、
1、(出示圣诞节图)问:这是什么节日?你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
师:你还了解什么关于圣诞节?生:在每年的12月24日……。
师:老师发现一提起过节你们就特别开心。今天我们就上一课关于圣诞节的。希望能给你们带来快乐。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画出生字新词。)。
2、扫除字词障碍。
(1)、指名读,全班读,开火车读。
(2)、(出示:援)重点指导援的写法以及援助中心的意思。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都写到了谁?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
2、全班交流,教师并板书:金吉娅。
1、划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
课件出示:只有八岁的小女儿沉默不语。
“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从沉默不语可以看出金吉娅这时心情怎么样?
2、金吉娅这么难过,而哥哥姐姐们表现得怎么样?能找出句子读一读吗?
3、(读相应句子: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问:兴高采烈什么意思?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1、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她为什么要给小女孩买洋洋?
(出示相应句子: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1)“什么都”说明什么?
(2)想想她没有什么?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3、总结金吉娅的品质。(板书:善良仁爱)。
2、课件出示“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地笑脸”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4、八岁的金吉娅善良,深深地打动我们。收了洋娃娃的小女孩会怎么说?
5、小女孩愿望实现了,请同学们替小女孩几句感谢的话。
1、自己动手制作一份贺卡送给你最爱的`人。
上完课,自我感觉挺顺利的。这节课能完成教学目标,但有些细节地方还做得不够好。课后,老师们也肯定了这课的优点,指出了不足之处。
一、突出了重点、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给予树》这篇课文以“爱”为线索,突出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抓住“爱”进行教学。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重点语句表现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二、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注重读写结合。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没有很花俏的东西。我重视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讨论、交流,并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如在理解课文是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理解“如愿以偿”的意思,并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又如在本课的导入环节,我也是以对“沉默不语”的理解来引入新课的。
在读到“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你能为陌生小女孩写几句感激的话吗?指导学生动笔写一写。这是把读写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写的能力。结果,很多学生一下子就写了四五句话来,既写了对金吉娅的感激,又写出了对金吉娅的赞扬。如陈瑾是这样写的:“金吉娅,你送给我的洋娃娃,我已经收到了。我多么感激你呀!我会好好照顾它,像它的妈妈一样。金吉娅,你真是个善良的小女孩!”从学生的话语中,可以充分看出,他们已完全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了。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老师不再是背着手在课堂上踱步,远远地观望,而是做为本次活动的参与者,参与其中,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就像朋友一样,可亲可爱,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如文章第四自然段是重点指导朗读的部分。在指导学生地有感情地朗读金吉娅对妈妈说的话时,我以请教的姿态让学生教我应当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不仅积极思考怎样才能读出感情,还乐于示范。
在上课时,我们老师都会犯一个通病,就是自觉不自觉地要去重复学生的答案。有时是不知道怎么含接,有时是怕其他学生听不清楚。其实,老师听同学回答问题,关键要对他的答案进行评价。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问题在哪里,该怎么样改正。有时是回答不完整的要帮他表达清楚;有时是不正确的要引导学生给予纠正;有时是要对其看法进行肯定,表示赞赏。这样,学生的认识、表达等才能得到提高。
来表达。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这一节课上都能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好吗?”这就无形中在对学生进行一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的渗透。
上完这节课,我的感受就是要上好一节课不容易。课前老师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学生方面,要考虑得很细。因为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老师是不知道的。但是我们老师事先可以估计,列出几种可能,制订几种应变的方案,这样在课堂上我们才能应对自如,从容不迫。例如,我班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理解完全失误的现象,有时是你如何也想象不出的低级的错误。所以在备课时,我就充分考虑了当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时,自己该如何引导。因此,在现场教学中,当学生真的又再现这样的现象时,我才能做到不急不燥,沉着地引导学生从另一个正确的方向去理解课文内容。
我认为,课堂上当学生对某一问题迷惑,出现冷场时,我们老师要想办法去引导学生,打开学生的思路。并不是每个问题学生都能回答出来的课就是好课,现在的课堂关键要看当学生不懂时你老师如何去引导。当然,对于事先没有想到的,课堂上才生成的东西,那就要靠老师的机智了。所以备课时,除了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1、导入过于繁琐,以致于时间花了太多,变成前松后紧了,导致课的收尾比较苍促。
2、在上课时我的语速偏快些,导致部分学生反应不过来。
3、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与肯定。在这节课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而忽略了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
总之这堂课有精彩,也有不足,今后继续努力。
给予树教案篇五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出10个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地写出由12个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从课文的重点语句中学会如何体会、感受、体验金吉娅的善良、仁、同情和体贴。
2.学会积累好词佳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课文中体会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懂得如何去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
教学重点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是本文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
1.本文的教学将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一步步发现金吉娅身上蕴藏着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2.创设情境场。为学生创造了听、说、写的实践机会,从而感受语言学习的魅力和由此带来的快乐。
教学流程。
课前导入。
1.师:三班的孩子们,你们好!知道老师来自哪里吗?告诉大家,我是第一次来到北塘小学了。欢迎我这位大朋友吗?给点掌声。(学生鼓掌后)大家这么热忱地欢迎我。
再过一个多月就是圣诞节了,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点小小的礼物。想看看吗?出示多媒体课件:配音画面,(圣诞节的精美图片;自动循环出示,点击停止)。
2.12月25日就是圣诞节了。谁能说说圣诞节?(让学生看看资料带中的内容说说)。
3.圣诞节真是一个美好的节日。看,同学们都陶醉在圣诞的喜悦之中了。那好,就让我们在这份喜悦中走进今天的课堂吧。上课!
一、导入谈话,理解“给予”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美丽的圣诞节的前夕,(板书课题:给予树)边写边提醒“予”写法。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再读课题。
3.教师:“给予”是什么意思?
学生:“给予”就是给与;帮助;送的意思。
4.教师:想知道给予树是什么样子的?赶快读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读准“给予”,理解“给予”的意思,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给予树”的深层含义进行铺垫,从更深层面体会到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学生:自读课文。
2.教师:出示课件:带音新词。
学生:带读生词。
3.教师:出示去音新词。
学生:开火车读。
4.教师:出示单个生字。
学生:会读的抢读。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能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词。采用当小老师领读、开火车接读和会认的抢读等方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从而扎实、有效地记住生字。
三、读文悟情,探究释疑。
1.教师: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的哪儿说了“给予树”?快速找出来。
学生: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
2.教师:“援助”是什么意思?“援助中心”是一个怎样的机构?
学生:援助就是支援帮助的意思,援助中心就是给别人提供帮助的地方。
3.教师:像我国的春雷计划、希望工程等就是给别人提供帮助。贴出圣诞树。
学生: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6.学生质疑或教师提问:什么是如愿以偿?仁爱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愿望得到实现。仁爱就是同情、爱护和帮助人。
7.教师: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现金吉娅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品质?找出来,读一读。
预设学生:
句子1: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很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1)小女孩有什么愿望?想想一下卡片上会写什么?
(2)看到卡片上的内容金吉娅会想什么?此刻你就是金吉娅你心里会怎么想?
(3)从金吉娅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什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句子2: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1)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2)你从金吉娅的所说所想中体会到了什么?
(3)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8.妈妈听了金吉娅的话后,有什么变化?妈妈一开始就是激动高兴吗?
学生:妈妈一开始很生气。
9.教师:妈妈一开始为什么很生气?
学生: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10.教师: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你体会到金吉娅在想些什么?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学生:一方面为没能给大家买到更好的礼物而难过,一方面她也害怕妈妈的责怪)。
11.教师:小组讨论,妈妈的态度为什么有这么大变化?
学生:因为妈妈从金吉娅的身上感受到了她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13.学生:(1)母子之爱。
(2)手足之爱。
14.教师:出示最后一句话,再读,体会句子的含义。
15.是啊,在这个圣诞节中,金吉娅的一家分享着圣诞礼物。谁知道分享是什么意思?
16.在这个圣诞节中金吉娅的一家仅仅分享了礼物吗?还分享着什么?还有谁也分享着?
设计意图:借助对“给予树”形象的丰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
四、拓展延伸,爱意回荡。
1.假如你就是那个小女孩,你接到这盼望已久的礼物时,你会怎么想?
把你想说的写下来。(时间允许,可在堂内解决)。
2.你觉得这棵给予树还给予了我们什么?它还可以叫什么树?
3.其实在我们国家像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有很多很多,大家发现了没有?(时间允许,可在堂里解决)。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其审美价值不仅仅在语言上,更重要在精神上,美的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课应成为孩子“精神的天堂”,以“情”为纽带,着眼于学生精神的唤醒,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通过鲜活的学,灵动地进入文本角色,借助多种生活情境的创设,再现文本情境,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启人,以情动人。在教学即将结束时,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为文本中陌生女孩写“爱心卡”,从而给“爱”赋于新的生命。
五、书写指导(时间允许,可堂内书写)。
1.认读词语。(出示词语,朗读)。
2.学写生字。教师范写:予、裕、卡(请你提醒老师)。
3.学生书写。
设计意图:本课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要重点指导。有些字字形易混淆,如“予”和“矛”,有些字易写错,如“裕”,教师需引导学生予以关注。
给予树教案篇六
1、会认“予、圣、诞”等10个生字;理解“给予、援助、如愿以尝”的意思;会写“予、宽、裕”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心理。
3、以“给予”为主线,通过研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一、导入新课,在生活中理解“给予”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美丽的圣诞节的前夕,(板书课题:给予树)边写边提醒写法。齐读课题。
2、读得很对,“给”字,今天我们知道了它的又一个读音,在课题中读“ji”,(出示“拼音”)再读一读课题。能读得更好吗?生读。
(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给予树会结果吗?为什么要把这种树的名字叫做“给予树”?给予树的叶子是怎样的?给予是什么意思?……)。
4、这些问题都和我想到一起了。我们归纳一下,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1)“给予”是什么意思?(2)“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板书:?怎样的树?)。
5、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
(“给予”就是给与;帮助;送)。
生:我给灾区的人捐献过衣服。
师:那是你对灾区人民的给予,你真可爱。
生:我在大街上看到有的人很可怜,把零用钱给他们。
师:那是你对流浪人员的给予,你真善良。
生:过年的时候,爸爸会给我压岁钱。
师:那是你爸爸对你的给予,那样的时候你觉得幸福吗?
生:是的。
7、其实啊,刚才老师走进教室,你们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就是给予我最大的欢迎和热情,让我感到多么的温馨和幸福。这就叫(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齐读。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本理解“给予”
1、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好好地读读课文。你觉得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
2、学生自由读课文。
4、学生继续读找。
5、找到了没有?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说一说在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给予”?让学生朗读这些句子,指导朗读。
生:妈妈把100美元平均分给五个孩子。
师:这是妈妈对孩子的一种给予。
生:孩子们相互买礼物。
师:那是相互的给予。
生:金吉娅买了一个洋娃娃送个一个陌生的女孩。
生:金吉娅买了棒棒糖送给妈妈和哥哥姐姐。
生:金吉娅送给我们善良、同情、仁爱和体贴。
6、你们真会读书,第一次读就能从课文中读出这么多的给予。你能说说课文中谁的给予给你印象最深刻吗?(金吉娅对陌生小女孩的给予给我印象最深刻。)。
三、直奔中心,感悟金吉娅对女孩的“给予”
1、出示句子:“后来,我看到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他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
(1)学生自由读。
(3)看看哪一个词会跳出来,从这个词中你读懂了什么?
a、援助(点击变红)。
“援助”是什么意思?“援助中心”是一个怎样的机构?(给别人提供帮助的地方。)。
想一想,最需要我们援助的人有哪一些?(在大街上乞讨的人需要援助。流浪儿、失学的孩子需要援助。)。
想一想,课文中需要帮助的小女孩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学生想象,教师评价)。
小女孩是多么需要人们的帮助啊!
还有其他的词语跳出来吗?
b、一直盼望(点击变红)。
我们不认识这个小女孩,不知道她长什么样,不知道她家里的情况,也不知道她对什么感兴趣,但是我们现在知道她一直盼望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一直盼望”是什么意思?她一直盼望洋娃娃干什么呢?拓展。(晚上,她盼望——;梦中,他盼望——;早晨,他盼望——。
从晚上到早上,从梦中到清醒的时候,小女孩每时每刻都在盼望有一个洋娃娃,这真是——一直盼望。
指导朗读(指名读3人,她可是一直在盼望啊。评价:多么急切的心情。)。
你还看到了哪个词语?
c、卡片(点击变红)。
1、是啊,给予树上除了树叶还挂满了卡片,其中有一张卡片是这个小女孩的,卡片上有她的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这么一张卡片,你能看到卡片上写的字吗?看到了吗?写着什么?请你把看到的写下来吧。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了卡片。配上音乐。
把你写的念给大家听,看看能不能打动别人的心。
我是个孤儿,是个没有伙伴的小女孩,是个没有爸爸妈妈关怀的小女孩,我多么希望有一个穿这裙子的洋娃娃,我多么希望圣诞老人送给我一个洋娃娃!(情真意切,很能打动人)。
我盼望圣诞老人送给我一个穿着红裙子、长着黄头发、头上带着红花的洋娃娃。(很直接)。
我是一个孤儿,我没有伙伴,爸爸妈妈因病去世了。我一直盼望有一个洋娃娃,在我最孤单的时候和我玩耍。(非常恳切!)。
2、是呀,金吉娅仿佛真的看到了这些情景,她被小姑娘的心愿感动了。她会想些什么?(学生想象)。
3、于是,金吉娅果断地作出了决定,买了洋娃娃,送到了援助中心。她会在卡片上写句什么话?(学生想象说话)。
4、小女孩收到洋娃娃,读着卡片上的留言,她又会怎么想呢?(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
四、总结给予,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最后一段: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朗读。音乐声起《让世界充满爱》。
2、在这个圣诞节里,金吉娅给予别人的是什么?
3、妈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妈妈会怎么赞扬金吉娅?(引读句子,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语)。
5、这说明大家对“给予树”有了自己的理解。你能给“给予树”再起个名字吗?
(愿望树;感情树;快乐树;爱心树;友谊树)。
6、这样的一棵给予树应该种到每一个人的心中。请记住(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
五、书写指导。
1、认读词语。(出示词语,朗读)。
2、学写生。范写:宽、裕(请你提醒老师)。
3、学生书写。
给予树教案篇七
伴着优美的旋律,我们走进今天的作文课。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1页,自读本次作文要求,一会儿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自读)再回答:关于成长的故事、举例子??
是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也一天天长大了。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但成长的经历却是令人难忘的。今天的作文课,我们就来写写你成长过程中的故事。(板书题目)。
在写作文之前,我们要了解写什么,像刚才这样的,是作文的第一步:审题。(顺势板书:写什么、审题)。
1、观看课件,帮助回忆。
老师带来了几幅图片,我们先来看看,相信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那么,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故事呢,谁来说一说?
(有一次数学考试我得了100分;我会自己炒鸡蛋了;我跟同学吵架,我们互相不说话;运动会上,我输了;我的好朋友转学了??)。
说得不错,那怎样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呢?下面我们来看具体的要求。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生活故事,激发学生习作热情,使作文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做到了作文生活化,生活作文化。
1、(大屏幕)出示作文要求:
(1)写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故事或成长中的问题,选择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2)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要说真话,有真情实感,中心明确。
(3)通过叙事,写出自己的体验或受到的启发、懂得的道理等。
2、指名读一读。
谁来读一读?
[设计理念]:在打开学生思路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要求,便于学生有章可循。
1、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最想写什么?打算怎样写?
了解了作文的要求后,就需要从你经历的事中,选择符合这些要求的故事,这就是选材(板书)你又打算怎样写呢,(板书:怎样写)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按照习作要求学生自由评议,教师也做适当点拨。
预设:
(1)在学生的回答中渗透以下几篇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方法、再具体说每一部分如何写:(相机板书:写作方法)。
小溪流回答:“到前面去,自然是到前面去呀。”与小河回答“到前面去呀。”;小溪流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奔流着。与小河不知疲倦地奔流着。
(相似词句间隔反复出现,语序和词语稍加变化后的句子又出现,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借鉴。)。
他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盯着香肠,用手取了一根,自言自语地嘀咕:“不够买两根。”他那双大眼睛闪了又闪,用手推让说:“不要。两块钱买一根,还可以喝一听可乐。”“是我的妈妈。”他不等我说完,笑着回答,“雪太大了,妈妈不放心,一定要陪伴我送报??”他笑得那么甜,胖乎乎的脸颊上露出两个酒窝。(神态、动作、语言、外貌描写,对妈妈的侧面描写)。
c、《差别》一文中,对比写法的运用。
(2)归纳整理出写作提纲。
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在写作文时,通常要先想好写作提纲,像这样的:(出示大屏幕)边出示边讲解。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通过相互启发,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把思路打开,使学生易于表达。再渗入本单元中几位作者的写法,通过具体的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老师相信你们不仅说得好,也一定能写好,现在就赶紧拿出笔写吧。记得给自己的习作起个有个性的名字。
给予树教案篇八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提示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哲理。课文共分13自然段,可分为3大段。
第一段,保罗以为小男孩自己想得到新车,结果错了。
第二段,写保罗以为小男孩想坐车炫耀自己,又错了。
第三段,写保罗与小男孩兄弟俩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并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道理。
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很适于学生朗读、复述;文中小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叙述,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很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文章结尾点题,提示中心的写法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易于学生迁移运用,教师在教学时要发挥教材的这些优势。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教学时间2课时。
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去探究文本内容。
第一课时重在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段落结构,弄清文章中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围绕“(谁)把(什么)给予(谁)?”这个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说说课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保罗开始以为能得到一辆新车是十分快乐的事,后来在小男孩的影响下,感悟到“给予是快乐的”。从而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也应该学会给予,不应一味的索取,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说的是一个小男孩一心助人,还带动别人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道理。你们一定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吧。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24给予是快乐的读题目,读准字音。
2、解释题意:“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给予是快乐的”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注音,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注意读准其中的前鼻音和三拼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炫耀圣诞节轿车兜一圈。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再读课文
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看车时、坐车出去时。)。
在这两次对话过程中保罗和小男孩想得一样吗?保罗错在哪里。
在整个事情中,保罗懂得了什么?
根据以上提示,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第1到7节写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对话。
(2)第8到11节写了保罗和小男孩在乘车出去玩时的对话。
(3)第12到13节写保罗在小男孩的影响下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四、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练读课文。注意文中人物原话里“我”、“你”、“他”各指代的是什么人。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题。
出示:课文中讲了把给予。
请大家再读课文,看谁找到的答案多?
二、交流、讨论以上问题。
老师把握好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写到黑板上。
1、保罗的哥哥把新轿车给予保罗。
2、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弟弟。
3、保罗把自己的欢乐给予小男孩和他的弟弟。
三、再读课文。课文中重点讲了哪些内容呢?
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先看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你认为哪句话写出了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读这句话,想什么意思。
请你说说小男孩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给予。
保罗听了这句话为什么很吃惊?
读文中内容,知道保罗开始以为是小男孩希望有个能给予他新车的哥哥,可现在知道了他并不是想要一个能给予他新车的哥哥,而是想要有能力帮助别人,做一个能给予别人帮助的人,他的思想是多么的高尚啊,所以十分惊讶。理解“不由自主”这是保罗对小男孩由敬而生爱,所以想到了要带他坐车出去玩玩。
齐读课文第1到7节,读出保罗和小男孩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体会小男孩“一心希望给予别人快乐”的高尚的思想。
2、在乘车出去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从小男孩的哪句话中可以看出他想把欢乐给予他的小弟弟。
“弟弟,看那新车,是不是跟我刚才告诉你的一样?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一看圣诞节橱窗里那些好东西了!”读这句话,想想这句话的意思。
(1)小男孩在说这句话时心里在想什么?要把快乐给予弟弟。
(2)保罗在没听到这句话时,是怎样想的?
认为这个小男孩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车回家的。
(3)听了这句话后保罗知道了什么?
他不是想要在邻居面前炫耀,而是要让他那脚有残疾的小弟弟看一看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的新车,并且告诉自己的弟弟,今后他也要送给弟弟一辆这样的新车,让他坐在新车里看圣诞节橱窗里的好东西。
(4)保罗知道了这个小男孩的想法,现在会怎么做呢?
读课文第12节,用笔圈出写保罗动作的词。下了车抱进了。
(5)“接下去他们去了哪?”请大家发挥想象。
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小弟弟,
小男孩,
保罗,
小弟弟是第一次这样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
小男孩是为让弟弟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
保罗是由于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欢乐而难忘,
保罗得到了一辆新车,遇到了一个小男孩。你认为什么更使他高兴?为什么?
因为他遇到了小男孩,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三、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谁的话让你感动了。(小男孩)。
那么你现在有什么话要对小男孩说呢?请大家准备一下,把你最想对小男孩说的话写下来。
四、交流。
给予树教案篇九
1、引导学生理解“给予”和“给予树”,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2、通过朗读体会金吉娅的“给予”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真正理解给予的意思使给予的种子埋在心底。
3、能简单表达自己学文后的感受。
围绕故事情节的变化与人物心情的变化来感受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体会给予可以带给别人的欢乐。
教学准备课件
导入:在我们身边,生活着一些非常渴望得到别人帮助的人,他们的世界里缺少亲人的关爱,一颗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架起了爱的桥梁。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给予树》这篇课文,一起来重温这感人的爱的故事。
1) 出示:
圣诞节快到了,该选购圣诞礼物了。孩子们热烈地讨论这个话题,互相试探对方的心意,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
要求:齐读
提问:从这两段话中可以了解到,圣诞节是个怎样的节日?
预设:圣诞节是个快乐,让人期待、喜爱的节日。
质疑:这几个词语中哪些词与圣诞节的气氛不相吻合?为什么?
预设回答:担心,生气,沉默不语,难过,因为节日是喜庆的,但这些词是不快乐的
过渡:想知道他们为什么“担心、提醒、生气……”吗?请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想一想这些句子都是写谁的?如果写妈妈请用“——”画,是写金吉娅请用“﹏﹏”,学生轻声读文,划有关句子。
1.揭秘“担心”,体会母子间的深情厚意。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读“担心”一词所在的句子。自读—指名读—齐读
(2)思考、讨论:妈妈担心什么?为什么担心?
预设:因为家里不宽裕,所以担心孩子们买不到很好的礼物
(3)齐读,读出妈妈的担心,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母子之情)
预设: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疼爱
2.揭秘“提醒”,体会母亲对孩子处事方法的关心。
(1)找提醒的相关句子,轻声读一读。
(2)想一想:母亲为什么要提醒孩子每人至少要准备四份礼物。
预设:一共有5个孩子,每个孩子都要给其他4个送礼物。
(3)提问:从妈妈的提醒众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心。
3.揭秘“生气”,体会母亲对孩子严中有爱。
(1)过渡:当妈妈带孩子们到商场去购物时,孩子们都很高兴。回来的路上,我们却发现妈妈很生气,这又是为什么呢?指读“生气”一词所在的句子。
(2)议论:一些棒棒糖需要多少钱?妈妈会往哪些坏处想。
预设:金吉娅把钱丢了;金吉娅把钱藏起来了······
4、揭秘“沉默不语”,体会金吉娅对陌生人的关爱。
预设:金吉娅对亲人的爱
5.揭秘“难过”,体会金吉娅对家人的浓厚情意。
(1) 要求:自读第三段,找出金吉娅难过的原因。
预设:没有为妈妈和哥哥姐姐买到像样的礼物
(2)齐读,读出金吉娅的难过
预设:因为金吉娅给一个小女孩买了个洋娃娃,所以只有50美分给家人买了棒棒糖
(4)提问:金吉娅为什么一个不认识的小女孩买洋娃娃?
预设:金吉娅在给予树上看到了小女孩的卡片,自读小女孩一直盼望有个洋娃娃。
(5)品读直接金吉娅说的话,感受一下金吉娅是个怎么样的女孩?
预设:善良,体贴,仁爱······
(6)提问:“援助”是什么意思,“援助中心”是什么地方?
预设:“援助”是帮助,救助,“援助中心”是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希望的地方
6. 揭秘“激动”, 体会金吉娅对陌生人的仁爱、体贴、同情。
(1)要求:寻找妈妈激动的相关语句 (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填空并读一读:我( )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预设:激动,感动,欣慰,愧疚······
(3)提问:金吉娅有没有送给家人贵重的礼物?
预设:1.有,带给他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2.没有,她只买了棒棒糖。
教师小结:棒棒糖是物质上的礼物,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是精神上的礼物,精神上的礼物更难能可贵。
7. 揭秘“如愿以偿”,体会小女孩的快乐
(1)质疑:这句话是妈妈说的,妈妈说谁如愿以偿?(小女孩)
(2)提问:如愿以偿的笑容是怎样的?
预设:小女孩拿到期盼已久的洋娃娃后展开的笑容
提问:如果你们是金吉娅的哥哥和姐姐,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
2.呼应设疑,小结解疑:
提问:从金吉娅的做法,大家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要仁爱,善良,帮助别人·····
要求:快速浏览一下全文,想想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
预设:(1)“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妈妈给孩子的一种给予。
(2)“孩子们相互买礼物”
(3)“金吉娅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一个陌生女孩”
(4)“金吉娅买了棒棒糖送给妈妈和哥哥姐姐”
(5)“金吉娅送给我们善良、同情、仁爱和体贴”
······
要求:在课文的最后一段找出几个特别温馨的词。
预设:紧紧地拥抱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如愿以偿 ······
3.师生集体感悟。
教师归纳总结:透过“妈妈的这份担心”,我们看到了妈妈对孩子的无比怜爱;透过“妈妈的生气”,我们看到了妈妈对孩子的严中之爱;透过“妈妈的提醒”,我们看到妈妈平时教育孩子一丝不苟;透过“金吉娅的沉默不语”,我们看到了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关爱。
1.学了这篇课文,大家给“给予树”起名,给予树还可以起名为什么树?
预设:许愿树,愿望树,爱情树,幸福树······
2.过渡: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永远愉快地多给予别人,远比向别人索取更快乐!
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
提问:小朋友们想一想,给予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来进行一次诗歌接力。
出示: 给予是什么
给予是付出,
给予是帮助,
给予是......
给予是......
……
教师总结:如果把你们对给予的感悟记下来,就是一首很美的诗。感悟了给予,我们救知道了给予树是一棵善良之树、仁爱之树、同情之树、体贴之树。每个人都有一座心灵的花园,让我们在自己的心田里种上一棵给予树,我们用善良做土,用爱心做水,用同情和仁慈做阳光,精心地栽培给予树,让它永远垂着绿茵,开着芬芳的花,结着丰硕的果。
3.作业布置:
当圣诞的钟声敲响,小女孩收到了金吉娅送给她的洋娃娃。她激动极了,她很想写一封信感谢金吉娅,大家帮他写一写。
板书:
给予树
担心 母子之情 沉默不语
妈妈 生气 严中有爱 金吉娅
激动
给予树教案篇十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男孩的心愿,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男孩的心愿,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意思。
1.词语卡片。
2.收集有关“无私奉献,爱心无价”的故事或成语。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愿望,都可以体现对别人的爱。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位小男孩,他对腿有残疾的弟弟百般关怀,令人感动。(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
二、出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或借助注音。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学习小组,按段落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地方。
3.反复读读以下词语:
圣诞礼物饶有兴趣闪亮羡慕宽裕惊叹
不由自主显然神气湿润喜悦
4.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探究情感
1.自由读课文,想想你对课文哪部分内容特别感兴趣,或感受特别深刻,在书上作些批注。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小男孩喜欢保罗的圣诞礼物吗?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2)保罗的想法一错再错,你能说说他的两次错分别是错在哪里吗?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你怎么理解“给予真是令人快乐的”?请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感悟人物的内心活动。
四、拓展阅读,感悟主题
1.轻声朗读《给,永远比拿愉快》,说说短文讲了什么事?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理解。
3.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无私奉献,爱心无价”的故事或格言名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773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