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就业指导论文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参考(优秀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05 10:39:06
大学就业指导论文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参考(优秀14篇)
时间:2024-01-05 10:39:06     小编:BW笔侠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大学就业指导论文篇一

大学生就业难是目前高校就业工作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表现为社会对人才的有效需求与高校无效供给、社会有限需求与高校过多供给的矛盾。实践证明,靠高校、政府或者企业等单方面的发奋来解决这一矛盾,几乎是不可能的。务必建立高校、政府、企业联动的大学生就业机制,实现高校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是指高校、政府、企业等主体以共同利益与制度约束为基础,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大学生供需平衡为导向,共同承担职责,加强优势整合,实现互利共赢的一种合作过程和方式。其内涵包涵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益共同体的重构。在此构架下,高校、政府、企业在大学生就业中目标一致、职责共担、利益共享。二是就业工作实现高校、政府、企业一体化整合,充分加强和发挥政府的桥梁、激励与导向功能,促使各方利益与职责的有效联接。三是透过联动实现大学生就业平衡。高校根据社会的需求,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社会用心吸纳大学生。

(一)加强三大主体整合

1.构成校企联盟

企业透过设立大学生奖助学金、创新基金,以及开展与高校合作办学,加大对人才培养的介入力度,增强大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性;透过建立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接收大学生到企业实习,激活企业学习创新的氛围,为选拔所需的人才带给机会。高校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改善办学条件,调整培养模式,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2.加强高校与政府合作

政府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强化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职能,完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扶持政策。高校应善于将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转化为自身的办学资源,充分利用自身的智力优势为政府排忧解难,保障政府重点工程、基础工程、创新工程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有效需求。

3.用心推进高校、政府、企业三方联动

高校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条件,确定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企业应及时向高校反馈人才需求与要求,用心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并在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加用心、有效的作用;政府应根据区域特点和发展规划,对高校和企业进行人才的联合培养与使用带给科学化的推荐与制度化的扶持。

(二)优化资源配置,创造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实现的条件

1.拓宽办学主体来源

普通高校应立足当地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扎根区域经济与地域文化,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能够引领社会发展的高层次精英人才推动高等教育发展。要拓宽办学途径,以地方为主,社会与企业参与,争取海内外各界支持,鼓励有资质的个人或民间团体兴办各级各类学校。

2.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应开放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验和研究中心,引导和鼓励具备相应规模和条件的企业兴建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或者与高校共建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用心吸纳大学生参与就业前培训和实践锻炼。要充分利用高校、政府、企业以及其他方面的专家、领导、企业家、知名人士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课程建设,加强创业教育,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带给创新创业条件,建立健全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3.调动各方面的社会力量

应建立社会化的高效就业人才市场和人才测评机构,完善就业预警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在就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加强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五位一体的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在全社会树立“人才为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创造人尽其才的环境和机制,推进就业观念的转变,营造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改善制度环境,强化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实现的保障体系

1.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完善促进大学生就业联动长效机制的法律制度体系。要在《就业促进法》的基础上,出台针对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的法律法规,明确高校、政府、企业在高校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就业中的权利和义务,并根据财力状况确定各自的资源投入强度与方式。二是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联动实施状况的执法力度。要完善大学生就业联动的执法依据,明确执法目标,强化执法程序,充分发挥司法机关在执法中的重要职能作用,切实推动高校、政府、企业各自职责与功能的依法发挥。建立由高校、政府、企业代表组成的大学生就业联动争议仲裁机构,主动协调三方责、权、利的不平衡、不对等现象,用心处理各种利益纠纷与矛盾。三是增强法律意识。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作为一种新的职责、利益协调机制,有关方面应加紧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与制定。高校、政府、企业就应统一思想,转变观念,自觉增强大学生就业联动的法制意识。

2.健全政策保障体系

政府应利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调控优势,发挥在大学生就业联动中的推动作用,促进高校与企业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合作。政府应将企业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实习基地的建设纳入统一的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体系,拨划专项经费给予支持。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实习基地的确立与建设要采取项目申报制和评估制,对考核合格的基地,给予建设企业税收减免、项目支持、贷款担保等优惠配套政策。同时,用心开展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估,实现资源投入与大学生就业挂钩。加强对创新教育的投入力度,降低大学生创业门槛,营造相对宽松的创业氛围。为到基层就业的优秀毕业生落实待遇,增加柔性发展机会。

大学就业指导论文篇二

残障大学生可谓是特殊人群中的佼佼者,他们并没有因为自身先天或后天的缺陷而自暴自弃,相反,通过不懈的努力而获得了公众的认可,并因其特殊的成长经历而备受关注。市场经济体制中竞争机制的渗透,使得大学生之间的就业竞争不断加剧,加上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导致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严重的就业难问题。目前,就业指导已被纳入大学生教育的重点科目予以开展。本文在对残障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现状作出分析和论述的基础上,就残障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及其对策进行了研究。

残障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成长经历,所以其较之普通大学生具备更强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品格,这为其成功就业做好了铺垫。与普通大学生一样,残障大学生也有通过就业实现人生价值、职业价值的诉求。但是,残障大学生因为自身生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又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心理问题,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困难问题。根据和谐社会主义建设要求,我们应该给予残障大学生就业更多的关注和指导。有关残障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方面的研究,也日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高校开展残障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主要依据,其合理性和全面性直接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残障大学生属于大学生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一部分,他们不仅面临普通大学生存在的就业难问题,同时还存在更加严重的就业心理问题。但是,现阶段大多数高校所建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中,常常偏重于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了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辅导。由于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中内容建设的不全面,对大学生实施的集体主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目的性,不仅造成了大学生时间、精力上一定程度的浪费,还对他们未来的就业实践造成了误导。素质教育着重强调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均衡发展。心理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中的缺失,不利于教师对大学生个性的掌控和应用。尤其对于残障大学生而言,教师方面心理关怀的缺失,影响了其对自身及就业价值的认识,面对就业问题难以维持积极的态度,作出正确的处理决策。此外,部分残障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设置缺少指导性、新颖性,只是单纯地进行空洞的理论知识教学,不能成为残障大学生就业实战中行之有效的策略。以大学生就业政策传导为例,仅仅是简单地进行政策法规堆积和罗列,缺少系统规范的处理,不利于大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二)课程模式。经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需求集中体现为全程化指导和个性化指导。然而,在就业指导课程实践的过程中,有些高校由于对此项工作重视不足,所开展的项目大多针对高年级毕业生进行,却忽视了在整个高校教育过程中的渗透。大学生正确就业意识和认知的养成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程,并非一蹴而就。短时间内集中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训练,难以取得良好的收效,而且也不利于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制定。相较于普通大学生,残障大学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难题,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毫无信心可言。入校初期就开展就业指导活动,有利于形成残障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认知,这对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也有极大的益处。反而言之,学习信心的提高,将会使残障大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掌握专业技能,也为其未来成功就业提供了基础。除此之外,部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还存在教学方式方法亟待创新的问题。相关教师教学缺少对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等素质教育观念的渗透,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不同大学生个性特征、成长背景以及学习专业的考查,久而久之影响了大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开展的教学活动形同虚设。残障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指导性、针对性的缺失,导致教学实效不尽人意。

(三)师资建设。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其具备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直接影响了教学实效。目前,高校普遍存在专业化师资队伍匮乏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数量与专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普及化发展,高校生源数量不断增长,由此暴露出了严峻的教师人员数量不足的现象。有些高校为了缓解教师与学生数量不对等的矛盾,由就业指导中心教师、学生处工作人员或学院负责人等出任大学生就业指导一职。但是,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这些教师身兼数职,难以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做到面面俱到、得心应手。另外,高强度、高密度的工作占用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很难再抽出额外的时间认真准备就业指导课程,也没有时间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培训活动。纵使这部分教师可能拥有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由于后期培训不足,导致他们专业知识及技能上的落后,难以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很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教师还存在运用残障人士特有语言等技能匮乏的问题,造成与残障大学生沟通不顺,进而影响了就业指导的效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相关教师特殊技能的匮乏与其他大学生沟通上的差异而出现困难,还容易引起残障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导致他们由于自身的缺陷而自暴自弃,不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

结合分析,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建设残障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对策,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完善内容设置。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育是一项庞杂的工程,涉及到众多学科知识的运用。在现有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高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其内容设置,指导相关教师进行系统化、层次化处理。具体而言,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应该随着经济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不断补充和完善对当前就业形势发展的分析,以保证就业指导的时效性。同时,对于残障大学生就业指导而言,相关教师还需要结合他们的个性特点和专业不同,合理地开发教学课程项目,给予他们最深切、真实的关怀,从而指导其更好地应用于就业实践。另外,残障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还要着重注意心理素质教育的融入和渗透,认真分析残障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本质,有意识地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排解他们的苦恼,帮助其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就业指导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搜索与残障大学生就业指导相关的信息,并经过系统化处理后融入到课程内容体系当中,以扩展残障大学生的就业视野,使之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的广泛性,从而增强他们择业、就业的信心。值得注意的是,在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表现形式上,要兼顾残障大学生生理上的缺陷,为其提供盲文、音频等,让他们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

(二)优化指导模式。为了让广大大学生能够尽早了解和重视就业问题,并使之合理地规划与定位职业发展,应实现就业指导全程化。所谓的全程化就业指导,是指在大学生的入学初期就进行就业指导渗透,通过师生交流、专题讲座、专家报告等活动,针对各年级阶段的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教育,树立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发展观和择业观,为其未来成功就业做好铺垫工作。与普通大学生一样,残障大学生同样希望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去学习并由此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但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得残障大学生面临着更加艰难的就业问题。对此,高校应该尽早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在保护残障大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使之深刻认识到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激励他们在更加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在此过程中,就业指导相关教师要秉持一视同仁的态度,给予残障大学生更加全面、深切的关怀,注意对其评价方式的优化与创新,通过相对温和的言语给予他们指导和激励。除此之外,鉴于残障大学生存在生理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问题,有条件的高校应该开设残障大学生就业指导特训班,为之建设针对性更强的就业指导课程,将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等素质教育理念落实到实处。

(三)加强师资建设。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的主导地位得以确立,其专业化建设尤为重要。因此,师资建设亦应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重点项目予以实施。针对就业指导师资力量不足现象,高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整合校内建设资源,积极引进优异教学人才,以满足扩招的需求。在此过程中,高校需要建立可行的发展规划,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有意识地进行扩招,满足学生受教育需求的同时,保证教育实效。同时,高校还应该根据教师们的日常表现,给予他们适度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帮助其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激励他们投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研究上。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定时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及时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树立其良好的职业责任和教育理念,并督促他们付诸于实践。对于残障大学生就业指导也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怀,培养相关教师一定的特殊语言沟通能力,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理念,使之与特殊大学生群体建立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以此来促进全体大学生的发展,实现自身的教育价值。值得提出的是,教师作为教育培训的主体,单纯地依靠学校培训还难以满足综合素质提升的需求,因此需要相关教师树立正确的终身学习意识,通过不同途径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总而言之,建设残障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上各院校就业指导实践存在差异,本文对残障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希望教育界其他学者给予残障大学生成长更多关注,结合当前经济市场就业发展趋势和高校就业指导教育实际,提出更多完善残障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建议。

大学就业指导论文篇三

摘要:随着近年大学生急剧增多,同时就业问题也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缓解就业社会压力,中国大学生就业指导正在各高校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然而,大学生就业指导正在经历许多阻碍与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将从中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出发,提出系列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大学生。

当大学职业指导作为一门课程,可以在大学生修习时,帮助其树立正确择业观,包括职业平等观、竞争就业观、自主择业观、自主创业观以及多种方式就业观,旨在帮助大学生把握就业市场的特点和功能,避免在择业就业时茫然无措,甚至痛失良机,造成遗憾。

根据历年的数据,我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14万人,则达到了145万人;与此相应的,、20大学生毕业数量分别为699万、727万,而去年更是创下历史新高的765万人。这一数字正在以每年5%的速度继续增长,据专*预测,,大学生毕业数量将达到骇人听闻的937万人!这已接近千万的数字背后,除了中国大学文化教育的繁荣昌盛、中国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外,还隐藏着社会日益严重、根深蒂固的大学生就业问题。202月29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年就业形势比较复杂、非常艰巨。同时还表示,青年的就业群体加在一起大约有1500万左右,当年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尹蔚民指出有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就业形势产生重要影响:第一,化解过剩产能使部分员工下岗,扩大了待业群体;第二,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用工不足;第三,高校毕业生数目持续增加。面临这样的环境,就业指导必然需要发挥其作用。作为一种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与性格特点,分析和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社会人才需求和有关人事与劳动政策法规的过程,大学生职业指导可以合理配置社会人才需求和个人就业需求两个市场,达到供求信息对接,促进人才的充分就业。

2.1高校管理部门对就业指导不够重视。影响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高校管理部门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工作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重要因素。随着大学教育的广泛开展,每年产生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急速增长,然而,由于许多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就业指导工作落实得不尽如人意,使得社会上大学生毕业与就业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可以说,高校管理部门如果可以清楚认清就业指导对大学生的意义,实际情况会更加乐观。

2.2就业指导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无疑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一大利器,而我国大部分高校对就业指导老师的征聘也有一定的重视。但是,由于高校内就业指导机构缺乏正确规正引导和国内高素质人才(取得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证的人员)匮乏,往往体制内人员龙蛇混杂,使得我国高校内就业指导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这种参差不齐的局面,使得很多就业指导工作流于形式,无法向纵深向发展。这样一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便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对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的预期目标,进一步加大毕业与就业的“需大于供”的矛盾。

2.3就业指导形式和内容过于简单。大学生就业的成功需要进行多方面、系统性的指导,然而目前,我国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形势和内容相对简单。就指导主体而言,主要包括政府、学校、其他中介组织;就指导方式而言,主要包括各类政策、就业平台以及讲座性质的大学就业指导公开课。政策方面主要以公共部门发布的大学生就业政策为主;就业平台就性质可分为政府和民间两类;大学就业指导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为主。相对简单的形式与内容是制约就业指导一大原因。

2.4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积极性不高。现在普遍存在大学生自己对就业指导的意义认识不足面对就业压力不断攀升的严峻形势,尽管政府通过多种媒介不断强调就业指导的重要性,但仍有很多大学生沉浸在象牙塔的美梦中,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身未来堪忧的处境和学习就业指导的紧迫性、重要性。这种现象最常出现在那些平日成绩马马虎虎的同学身上,缺乏对自身正确认识,无法对未来职业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到头来往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3.1强化就业指导工作的监管。所谓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主体自然是各个高校内部,且每个高校都已陆续建立起自己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学习体系。但是,在当今社会,几乎任何组织或机构都离不开监督管理。同样的,高校内的指导工作,理应由四部分组织共同完成监督,以期达到理想的目标―――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分别包括高校自身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以及大学生的监督。只有强化大学就业指导工作的监管,才能更好地使指导工作发挥功能与作用。

3.2扩充就业指导师资团队。一个高校如果想提升自己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水平,最好的、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扩充本校就业指导团队的师资力量,用素质的提升来带动水平的提升。为此,除了多招聘一些具备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证的人才外,还应该利用、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师进行能力培训,提高专职教师的能力与水平。其次,要重新修订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等,对不同高校的人才培养进行重新定位,对不同学历层次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目标和计划也要进行重新定位。

3.3建立完善丰富的就业指导体系。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当高校对在校生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时,理应且必须遵循一些必要的原则:首先,通过进行一些有利于大学生开拓视野、扩散思路的活动,以帮助大学生们更好地就业;其次,加强大学生专业素养培训,毕竟俗话说“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提升大学生人文与科学素养,增加就业求职中的砝码;再者,发扬“以创带就”精神,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勇于开辟自己的事业,同时创业产生就业岗位,可以更好地带动身边大学生的就业;最后,高校需要和政府以及一些中介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互相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完成。

3.4以学生为出发点,调动其积极性。说一千道一万,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服务对象就只是学生。所以,当在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时,应首先考虑调动学生本身的热情和积极性,否则,若无法对学生产生直接而正确的影响的话,一切工作再怎么出色也不过是徒劳。调动学生积极性,应该:首先,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绩效的考评机制,并且明确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绩效考评的意义和价值;其次,帮助大学生克服就业心理障碍,让学生对未来职业有个客观而全面地认识。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自身职业的发展,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不但能够提高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还能培养一种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对整个人生而言具有重要且非凡的意义。高等教育与就业需求相结合,所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作为大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不但对大学生个人,而且对整个社会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笔者针对指导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上建议,希望能为职业指导工作者以一些启迪。

参考文献:。

大学就业指导论文篇四

随着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公共课,并且各个高校都纷纷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是普遍缺少对于就业指导课的重视程度,很难认识到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部分高校领导认为并没有必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甚至还有些人认为就业指导课不能称之为一门大学课程。诸多的问题,都大大说明了高校并不是十分重视就业指导课的开设。

(二)教学内容缺少必要的针对性。

有些高校就业指导课在课程讲述环节仍然侧重于讲解就业政策规定、分析当前就业形式以及就业择业的相关技巧等方面。内容较为陈旧,而且缺少必要的针对性,过于笼统,形成了“理论强、实效弱”的流行趋势。因此,还尚未形成崭新、全面的教学模式,严重缺少有关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等级能力测试以及就业择业心理健康指导等方面的内容,进而大大导致了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缺乏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死板,缺少创新性。

目前,对于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开设缺少一套系统完善的教学大纲,都是由就业指导教师现场进行自由发挥。有些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教材一般都是采用部编教材和省编教材,一定程度上很容易导致教学体系的缺失。

(四)缺乏较高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停滞不前。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一项综合应用型的课程,涉及的范围和领域众多,大都是教育学、心理学、公共礼仪以及人际关系学等学科。基于此,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水平,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与此同时,还要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但是,对于我国而言,职业咨询师并未得到广泛的重视,属于新兴的职业模式。而且每年考取职业咨询师的数量非常有限,进而使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教师大多数都是由高校就业部门工作人员和兼职人员兼任[1],缺少较强的专业性,而且也尚未经过系统完善的培训,从而导致就业指导课的成效并不是十分显著。

(一)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演现实生活的场景、片段,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一般进行案例场景中,进而借助于一定的讨论或者研究来进行教学方法。高校就业指导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参与性等特点,如果采用以往传统的理论式讲授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授课效果明显缺失。案例教学法,可以与就业形式紧密结合,侧重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注重多多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精心设计案例教学法的课程内容,编写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案例。也可以对学生具体指出创业成功和择业的相关典型事例,组织学生积极展开讨论,争取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学生也会有一定的兴趣度和参与度,展开必要的讨论和角色转换。

(二)加强收集权威性的就业信息,展开实时分析。

[2]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经常涉及到就业市场的相关信息,因此,在进行就业指导课程之前,要做好必要的了解,为学生进行实时分析与引导。例如:在就业指导课讲述签订劳动合同时,在试用期期间,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有关于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展示给学生,要让学生充分掌握和了解。总之,生动形象的现实案例,科学准确地就业信息,行之有效的就业形势分析,不断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课堂。

(三)加强媒体元素的整合与优化应用。

在讲解求职技巧时,针对于个人求职简历的撰写问题来分析,要将多种不同形式的简历封面利用多媒体进一步呈现给大家。要求学生充分掌握电子简历和纸质简历的具体内容和格式要求,向学生实时分享出当前热门的视频简历资料。例如:在发布大学生考研信息时,要将近几年来各个专业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以图表形式展示给学生观看,比较立体直观化;在讲授面试技巧时,把参过面试且对比性较强的视频资料分享给大家。这样学生就可以从中直观地分析出何种面试技巧的准确性更强一些,扬长避短,并且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最大程度地发挥出面试过程中的最高度化水准。

三、结束语。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势在必行,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使学生成为就业指导课程的主体;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职业生涯规划,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要紧跟当前就业的新形势,把握好就业节奏,不断调整教学计划,争取培养出适合于社会发展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因此,有必要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改革,并且加快推进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设计。

参考文献。

大学就业指导论文篇五

摘要:黨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条件下,作为就业主体的大学生,既要面对首次就业难的压力,还要应对职业发展难的困惑。在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的前提下,大学生依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充分利用市场机遇,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就业策略,对把握好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个人职业潜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策略;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难,是对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形势的一个基本判断。解决好我国大规模的就业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这对包括大学生群体在内的各类人群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充分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的前提下,紧紧抓住市场需求,从自身专业特点和能力特长出发,选择好利于自身发展的就业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职业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

了解就业形势与熟悉就业政策,是参与就业的前提条件。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多年来我国就业状况总体平稳,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就业难的问题。就大学生群体而言,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压力随之凸显,再加上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转型带来的就业结构调整,客观上对大学生的需求相对减少,给大学生就业特别是专业对口就业增加了一定难度,迫使大学生就业重心不断下移。现实中存在的就业渠道不畅通,就业信息传递慢的问题,对自我和市场了解不充分,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困难。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大城市、中心城区以及传统产业就业机会减少,而中小企业、农村基层、边远地区、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就业机会增加。当前大学生就业特点,表现为首次就业难和职业发展难并存。首次就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特长、能力特点和生活要求的理想岗位。大学生自身存在的能力和经验不足,也制约了个人的职业选择。在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个人职业发展呈现出了不确定性特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过程更加曲折复杂,职业发展的难度也在加大。

2019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进一步提出稳增长首先要保就业。在就业总量不减,结构性就业矛盾凸显,新的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情况下,就业作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多年来,我国一直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在实践中确立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基本方针。劳动者自主就业,有利于保证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也有利于发挥劳动者的工作潜能。市场调节就业,可以促进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向自主选择,有利于人才与劳动者的合理流动,以及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劳动力的最优配置。政府促进就业,是指政府通过政策扶植、市场引导、政策调控、社会保障等来促进就业。鼓励创业,就是通过政策导向与支持,促进和鼓励各类人员创办经济实体,并实现创新发展和以创业带动就业。

就业准备,就是大学生为完成首次就业和应对职业发展做准备,这种准备包括心理与能力素质的提高,对就业市场的了解以及对未来发展机遇的把握,以更好地实现由“学校人”向“职业人”转变。

第一、能力准备。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学习能力,这是一个人能力的基础。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也是一个人职业发展的基本要求,知识与技术的不断更新是终身学习的根本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保持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和应对职业转换非常重要。其次,生活能力,是一个人基本的生存能力。在实现由“学校人”向“职业人”转换的过程中,首先面对的就是一个人独立生活的能力。在职业活动中,大学生还要学会处理好工作、家庭生活与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生活能力强的人,在遇到困难挫折或者人生逆境时,都有着很强的应对与适应能力。再次,专业能力,是职业能力的基础。专业能力,包含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两个方面。一个人的专业能力,会在职业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能力,还决定着一个人职业活动所能达到的层次和职业生命周期的长短。最后,社会能力,主要指一个人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的程度和水平,表现为交往、合作、沟通、自我控制与推销自我、抗挫折、组织和执行等多方面的能力。无论是求职、职业活动、还是职业发展,都离不开社会能力。一个人的社会能力会在学习、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

第二、心理准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切活动的基础。无论是求职还是职业发展中都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这就需要一个人要有积极的心态。在求职心态上,大学生要正视现实和自我,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不要有过高的市场期望和自我要求。在认清自我和形势的前提下,把握和利用好一切可能的市场机遇。在毕业前夕,多参加一些招聘活动,了解市场需求,提高应聘技能,学会推销自我。在自我发展上,放低姿态,努力向他人和实践学习,在基层工作中锻炼和磨练自我,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和提高工作能力,夯实职业发展的基础。

第三、求职准备。大学生的求职经验、求职能力以及求职方法,主要是在应聘活动中积累和形成的。求职的基本技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搜集就业信息。应重点关注所学专业对应行业以及职业群的就业信息,一是明确自己的求职方向,二是了解未来职业的要求,为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提供依据。其次,掌握面试技巧。面试,是通过当面交谈对应试者进行考核的一种方式。参加应聘活动,一方面要了面试中应注意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通过面试实践,不断掌握面试技巧。最后,善于推销自己。推销,是一个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并被接纳的过程。要根据岗位特点推销自己,要扬长避短地推销自己,要多渠道多形式推销自己。

大学生不同的学习与能力基础,不同的专业以及不同的就业环境,不同的就业期望在就业策略的选择上也各不相同。正确的就业策略,既能用好市场机遇,又能适应自身特点,利于个人职业潜能的发挥,找到最佳职业发展方向,并能够成为职业发展的持续动力。第一、先就业,再择业的策略。在就业难的现实条件下,每年都有相当部分大学生首次就业找不到适合自己的理想岗位。在这种情况下,也不需要悲观和迷茫,大学生不妨先调整一下自己的职业规划,采取“先就业,再择业”的策略,来实现自己职业生涯的渐进发展。先就业,就是大学生在离开校门后尽快找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使自己稳定下来,先解决生存问题,珍惜现有的工作机会,主动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多做市场了解,为再择业不断创造条件。再择业,是提高就业质量,调整职业发展方向的好机会。经过首次就业的能力积累,对自我发展和市场机遇有了更理性的认识之后,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选择更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岗位或者职业,实现更好的职业发展。

第二、先就业,后创业的策略。创业,是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大学生无论从创业的比例,还是从创业的成功率来讲,都是比较低的。一方面是客观存在的创业难;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经验不足。由于创业对创业者的能力和心理素质要求较高,大学生采取“先就业,后创业”就是一种好的职业发展策略,将创业安排在职业生涯发展的一定阶段,在创业能力和条件更加成熟后再选择创业,就会降低创业风险,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

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是创业成功的三个过程。想创业,是创业活动的前提。创业难,不是大学生放弃创业想法的理由,青年人要有敢于创业的时代担当。在学生时代和首次就业中,就要坚定创业的信心,不断提升创业能力,学习经营管理,构思创业项目等,努力为创业做准备。敢创业,就是在有了创业的想法,特别是在有了首次就业的工作经验和能力积累之后,要勇敢地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将创业中的困难和挫折,看做是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创业能力的好机会。会创业,在创业中学会创业,是创业者共同的成功经验。创业是一个锻炼与提升自我的过程,在创业中一个人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会不断提升,对经营管理和对市场的了解与把握会越来越准确,创业活动也就会越来越顺利。

第三、边干、边学、边考的策略。考试,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目标最重要的途径。考取研究生或者公务员,是众多在校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两大目标追求。从就业需求来看,用人单位对求职者学历层次的要求越来越高,本科生的就业竞争力越来越小,因此,考研也就成了许多大学生的目标追求。近几年的研究生考试中也可以看出,往届毕业生占到了报名总人数的四成之多。公务员工作稳定,社会信誉度高,工作条件与工作收入相对较好,因此,公务员考试持续火爆,岗位竞争十分激烈。无论是考研还是公务员考试,都很难一次成功。对那些存在一定的学习基础或者对自己有更高要求的大学生,可以采取“边干、边学、边考”的策略。在干中学,在学中考。许多大学生就是在这种干和考的实践中,锻炼了自己,成长了自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想法。有的是多次参加研究生考试,有的是连续征战公务员和事业编考试,以及各种社会招考,不放弃任何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不断拼搏就是不能实现最初的想法,这种努力和学习的过程,对自己的工作或者未来的发展也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基层工作的大学生,通过基层学习和锻炼的实践,也可以帮助自己获得通过基层上升的能力和机会。国家越来越重视在基层工作的大学生,并为他们的成長不断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第四、边干、边学、边找的策略。在就业形势紧张的现实条件下,对于学历层次较低,专业发展潜能较小或者本专业就业率较低的大学生,在很难通过考试或者升学获得更好发展机会的前提下,就要沉下心来,做更持续的努力和稳定的职业积累,来等待适合自己的更满意的发展机会,将实现个人职业潜能和人生效益的最大化作为目标追求,珍惜现有的工作机会,在不断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做好职业能力和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然后在本专业、相近专业或者它专业寻找新的发展机会。这种选择虽然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但可以在职业发展的中期,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提升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实现职业生涯的动态发展。对于多数大学生而言,走的就是在学习和实践中求发展的职业路径。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更新加快,已经就业的大学生,现在看起来工作十分稳定,在经济快速发展面前也会面临失业和职业转换的可能,因此,一个人只有坚持终身学习与不断适应,努力提高职业能力,才能在职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位置,在职业竞争中保持不败。

面对就业难与职业发展难的现状,大学生就业策略的选择十分重要。不同的就业策略,会带来不同的人生发展方向,发展结果也大不相同。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当代大学生只要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在提高中寻求发展,努力做好职业能力的不断积累,善于用好市场变化带来的每一次发展机遇,坚定自己的职业追求,正视就业和职业发展中的困难与挫折,敢于在市场竞争中锻炼和提高自我,以不断学习和能力提升应对职业发展中的不确定性,最终会赢得人生发展的无限可能。

参考文献:.

蒋乃平.职业生涯规划[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大学就业指导论文篇六

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心理强化措施的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自卑与自负、焦虑与恐惧、依赖与从众、攀比与嫉妒、挫折与矛盾、怠慢与消极的心理等多种心理问题,通过就业指导让大学毕业生能够了解社会环境、职业市场以及自己的特点,调整心态,促进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养成良好的择业道德、健康的择业心态,增强择业意识。

1.以心理健康知识为载体的宣传教育

(1)课堂教学任务结合心理学知识根据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要求,各高校课程中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增加了自我探索的内容,包括兴趣、爱好、价值观、技能、能力等,通过swot分析方法,进一步能够认识自我,所谓“知人者智,知自者明,适合自己才是最好”,帮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合理规划择业目标,保持健康的心态,提高综合素质和创造力及提高未来就业的竞争力,帮助大学生科学选择职业发展道路,进而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2)职业指导贯穿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校园里为实现毕业生安全毕业,构建和谐校园环境,以就业为重点,实现网络化服务模式。为了进一步了解毕业生的现状和需求,深入调研和心理测评,根据调研和测评的结果,针对毕业生现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辅导,如职场有约等活动;邀请资深专家开展主题教育,将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深入到每位毕业生,使他们能否进一步的认识自我,从而树立了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促进大学生们自觉维护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升学生心理保健意识和调适能力;在组织学院心理健康活动之余,以各学院活动为载体,举办切合本学院学生需要的日常心理健康活动。例如,开展心理情景剧,以班级为单位,全班同学齐参与,反映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主要内容,不同班级、专业可根据人际交往、情感、学业负担、考研和择业就业压力等问题自拟主题。如“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宿舍关系你我她”“用‘心’学习”“提升大学生心理耐挫力”“激昂青春,你我共享”“说句心里话”“心的交融,心的飞扬”等。(3)就业指导工作中运用心理调试法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运用心理调适的方法,通过多种途径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帮助学生能清醒地认识优势,发现不足,从而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有针对性将个人咨询与群体辅导相结合,通过求职诊聊、帮扶机制,对大学毕业生在职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境、困惑,使之能够深入了解通过社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根据职场单位用人标准及单位所看重的能力,来衡量自己;同时,了解职场政策,通过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在求职过程中的正当权益。

2.健全个性化跟踪防预体系

在个性化跟踪防预体系中,在毕业生人群中关注高危群体,做到“内紧外松”,时刻与宿舍同学、班级干部、学生家人保持紧密联系,向学校领导上级组织、心理中心及时汇报情况,整理电话记录和谈话内容,动态跟踪危机个体,根据不同情况制订危机干预方案并采取有效的行动。辅助家长正视孩子异常情况,根据情况的不同及时进行治疗,有效地帮助学生进早康复。为进一步加强与完善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性化跟踪防预体系,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防预工作,确保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建立心理防预站和心理社团等咨询点,心理咨询中心将对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保健员进行业务培训,包括(1)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信号的鉴别与反馈;(2)心理委员及宿舍心理保健员工作职责;(3)“舍友伴我行”成长小组工作安排与实施。3.开展毕业生心理健康咨询辅导根据当今大学毕业生个性发展的特点,积极拓展心理健康咨询途径,为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设立了多种心理咨询通道,可供学生自己选择,并及时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如今越来越多的同学能够重视自己的心理问题,遇到不顺的事情会主动向辅导员诉说,寻求心理辅导。绝大多数前来咨询的学生都能够在老师的辅导下解除或缓解心理困惑和压力,顺利完成学业,走向社会。

辅导员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相结合,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主择业、勤奋创业、终身学习的理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辅导员心理辅导水平直接影响到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态和求职水平。辅导员作为大学毕业生就业辅导的第一责任人,通过与学生的紧密接触,将心理辅导工作落实到位,提供心理服务指导。因此,高校辅导员要注重职业水平的培养和个人业务能力的提高,加强和完善辅导员的心理健康辅导水平,有助于帮助大学毕业生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坦然面对在求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社会上出现的不公平现象。

高校应通过在职业指导中关注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端正求职动机,调整就业期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保持健康的就业心态,增加心理承受力,顺利完成学业,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岗位。同时,在全校营造良好的关爱心理健康的氛围,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班级凝聚力,构建和谐校园,更好地发挥对外宣传的示范带动作用,掀起关注和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热潮,构建和谐校园。

大学就业指导论文篇七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还远谈不上完善,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仅停留在毕业生的'阶段性指导上,并未形成一整套系统、全面的内容体系.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问题,为完善高校就业教育工作,延伸就业指导内涵,提高就业教育工作成效提出了见解.

作者:王爱兰作者单位: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1206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3)分类号:g64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问题创新

大学就业指导论文篇八

大学生就业是涉及经济、教育等多因素影响的一个综合性问题。目前,大学生就业局势也越来越严峻,受到社会、学校、家长和大学生的普遍关注。本文从当下大学生就业现实出发,在分析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及就业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形势提出了新任务和相对的应对策略。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

自我国大学实行扩招政策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也就越发凸显。

近年来,我国不断发生地震,洪涝,冰雪等自然灾害,很多企业受到影响不得不停产甚至歇业,也因此导致大量失业人员的出现,这一系列情况都深深影响着我国的就业形势。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巨大变动,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将会持续呈现严峻状态。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之中的工作经历。职业生涯规划则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目标,及对一项职业和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对于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正确客观的审视自己、了解自己之后,依据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及社会市场大环境的发展趋势,确定自己的方向,择优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

“温室”迈向社会工作时很容易走一些弯路,尤其是大批求职者展开激烈竞争时,一旦目标不明确,不小心就会随波逐流。其实也有很多的同学从刚入学开时就有感受到未来将要面对就业形式的严峻,但是真正能够从大一就开始为自己进行职业规划的人却少之又少。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客观的认知自己,所以更无法明确自己今后的奋斗方向以及奋斗途径,思想一度停留在毕业后才思考就业的误区中。

从大学入学开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它十分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的认知自己,了解社会,然后结合自身与社会现状确立人生的方向,并努力为之奋斗。通过学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可以让大学生重新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及时反思改正,不断地去完善自己,找准方向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

想要在职场竞争中获得成功,前期的职业规划必不可少。大学生职业规划必须遵守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原则。通过合理的自我定位,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明确自己适合发展的方向,之后确定自己奋斗的目标,才能一步步向自己的理想靠近。其中,短期目标通常是经过不断地学习,体现在自身能力和修养的提升;长期目标则是一段在职业规划的顶峰[2~3]。

3.1自身分析。

职业规划的首要因素就是充分的了解自己。通过全面、深入地对自身优劣势的分析,正视个人的缺点,才能进而明确“我适合从事什么行业”这一问题。

大学中所学的专业也许不见得会在未来的工作中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是仍需努力地去学好它,毕竟大学中所学习的专业是对未来职业规划起很大程度的导向性。个人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十分宝贵的经历,知识只是存在于书本中,而经历则让死的知识活了起来,每一次经历都是人生中十分宝贵的财富。它们也会对职业的规划和定位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3.2社会分析。

社会总在不断地前进和发展,大学生应该学会充分把握社会前进的`趋向。此时就需要及时掌握社会动态,做好对于社会大环境的分析。例如:当前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的变革;自身学习专业对口职能部门需求形势等。通过对社会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帮助大学生紧紧把握社会需求动向,让自己紧跟时代步伐。

3.3明确方向,规划未来。

职业的选择与规划直接影响着个人发展的未来。明确的职业规划也是个人理想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对于个人职业的规划来说,必须遵守以下几个事项:依据自己所长,选定自己所爱,顺应社会发展。我们生活在一个节奏日益加快的社会环境中,因此在职业的选择与社会相适应的同时,也要不断修订自己的职业规划细节,紧跟时代步伐。

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受到社会的影响,职业的规划也和社会的不断变化息息相关。高校首先要深刻地认识大学生职业规划对学生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注重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在能力,立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一宗旨,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其次,高校所属的就业指导中心也要加强宣传力度,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中来。

高校内部可以自行组织学校各级领导、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职业规划方面有经验的工作者、导师、辅导员等共同相互配合,适时地为广大学子提供最新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相关方面的引导和咨询,并在工作结束后开展研讨会,为下一次工作的更好开展总结经验教训。学校有必要将就业咨询和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帮助大一的学生了解当今社会市场的局势;引导大二学生充分客观的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喜好;带领大三学生学习一些企业文化,并提供实习机会;指导大四学生整理个人简历,提供合适的就业信息。

4.3加强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对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其落脚点在于教师。高校需要建设更加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团队,首先在选拔环节就要严格把关,应该在职业规划方面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并紧密关注社会动态。接着,在团队的培养建设过程中,也要加强各方面的培训与管理,提高所有相关教师的综合素质,把握全面发展的思想核心。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在提高自身就业素养的同时,更明确个人的职业规划方向。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能否继续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教育不容小觑,只有密切关注社会经济、文化、生产各方面的动态,做好前瞻性工作,然后根据形势的不断变化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才能真正将大学生就业工作落到实处,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指导以及职业规划平台。

[1]王伟利。就业指导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社会纵横,2007(11)。

[2]李强。构建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7(11)。

[3]张莹。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大学就业指导论文篇九

摘要: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还远谈不上完善,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仅停留在毕业生的阶段性指导上,并未形成一整套系统、全面的内容体系。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问题,为完善高校就业教育工作,延伸就业指导内涵,提高就业教育工作成效提出了见解。

我国的就业指导起步比较晚,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就业指导理论及体系,尚处于探讨和发展时期,就业指导内容较简单,指导对象主要是毕业生,就业指导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就业的需要。我们要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要。

1.1重就业率轻就业教育。

近年来,教育部开始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将毕业生就业率作为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方案中的重要指标。高校对就业率都非常重视,但对就业教育认识不足.片面强调就业率这个结果,而忽视了培养过程和就业质量。现行的毕业生就业率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一个学校就业的量,更反映不出就业的“质”。我们很难得出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的正相关结论。只有充分认识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拓就业市场是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根本所在,通过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才是正确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

1.2指导对象狭窄,缺乏连贯性。

目前,多数高校的就业教育只限于狭义的就业指导,教育面过窄,主要是围绕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展开.服务对象也只限于应届毕业生,没有向低年级辐射,对一、二年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没有具体展开,缺乏教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没有建立全程就业教育体系。实际上,这种就业指导通常存在一个观念前设:只有毕业生才有必要接受就业教育。但是现实的困境是:如果就业指导工作只是针对大学毕业阶段的学生,缺乏全程指导,就会使许多学生难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及早规划,难以为将来的就业工作做好相关的知识、技能准备和心理准备,将在毕业求职时处于被动的地位,最终会影响对理想工作的`获取。

1.3就业教育课程不系统,内容单调、形式单一。

一些高校开展就业教育不够系统、科学和规范,对就业教育工作研究得不够,就业教育没有贯穿和体现于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存在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就业教育课亟待加强。时至今日,就业教育课程在绝大部分高校中还没有成为一门正式的课程。对就业指导课重要性的认识及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课程设置有待于调整。

就业教育的内容单调,针对性不强。主要表现在:第一,注重信息提供,忽视教育引导。在就业教育过程中,部分高校简单地把就业指导工作和就业教育二者等同,因而在开展就业教育时,以大量的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就业市场的维护和拓展以及深入的就业形势分析为主,就业教育内容过于简单。第二,重视技术指导,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第三,重视理论教育,忽视实践教育和案例分析。针对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创新研究。

2.1建立以人为本的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

大学生就业指导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大一开始就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高校要从高等教育的新形势、社会需求毕业生的新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等方面去调查研究、深入探讨就业教育的形式、内容和工作机制等问题。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思想.打破就业指导只面向毕业生的局面,将就业教育贯穿和体现于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

分层次、有系统地在大学各个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授,使学生能够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结合自己的个人状况、专业要求,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2完善组织机构,形成全员抓就业的局面。

各大高校相继建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但是,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不同,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涉及领域比较广泛的系统工程,要求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课程教学人员不仅要掌握有关的政策,而且要具备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以及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样综合性极强的工作仅靠一个人、一个部门或几个人、几个部门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调动校内外的所有力量,凡涉及和关tl,大学生就业工作和职业发展的人士都要参与其中,即就业教育的主体是全员性的。

2.3加强实践指导。

作为一门指导性和时间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就业指导课不能单纯地进行理论传授,必须和行为训练、社会实践、参观访问、专业实习及科学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配以职业指导、心理咨询、专题讲座、录像观摩等形式,力求使大学生就业教育课的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组织学生对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参观访问,既可以了解企业对大学生能力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又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增强开拓意识和危机意识,使学生能够正视困难、正确对待就业。同时,建立往届毕业生档案,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对往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将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加入就业指导中,以实例教育在校学生。

2.4创业指导。

只有创业才能更好地就业。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因此,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利己、利人、利社会的活动。当前,我国高校在就业指导中,对于创业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部分还是局限于为学生找个好的单位或企业就业。

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时应主要注意两个方面:其一,对创业精神的指导。创业精神的培养,应融人高校教育的全过程。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有新的理念,有新的作为。其二,对自主创业的指导。自主创业将越来越成为青年一代谋求职业的重要途径。创业具有挑战性,它更能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能灵活、恰当地和社会需求融合在一起,使个人价值得以实现,更快地走向成功。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指导,在就业指导中是个新的领域,也是一个有较大发展空间的领域。

大学就业指导论文篇十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独立学院作为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决定着独立学院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稳定。就业指导工作已成为独立学院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在分析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目前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就如何做好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随着高等学校的不断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逐步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独立学院作为一类新型教育机构应运而生。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主要推动力量。独立学院是普通本科高校依据教育部的规定,由普通高校优质办学资源与优质社会资本互相结合形成的本科层次的新机制、新模式高等教育机构,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功实践。在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满足广大群众接受高等教育需求,实现高度教育大众化。特别是扩大本科教育规模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独立学院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1就业的严峻形势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再创历史新高,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了64万人,增幅为13%,但同时仍有144万2007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在全社会供求结构矛盾、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和社会发展区域不平衡、社会岗位有效需求增长速度跟不上毕业生增长速度的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也更加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目前高校毕业生面临着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重大难题,主要反映在毕业生就业的区域分布和行业分布上,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现象并存,毕业生的素质和技能不能达到就业岗位的要求,普通高校毕业生成为独立学院毕业生强烈的竞争对手。

1.2独立学院的知名度和认可度还不高独立学院作为近年来教育领域诞生的新事物,依托母体学校的智力、人力资源优势延伸办学,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功实践。但是独立学院建校历史一般很短,普遍在文化底蕴、条件设施等很多方面和母校存在一定差距,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同样不能和母体学校相比,其培养嗣标和教育体系、教育质量、毕业生质量等等都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要被社会接纳还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由于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还不了解、不认可,电导致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1.3教学专业特色不明显,教学质量需要提高独立学院是在高等本科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产生的,对于学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基本上都是参考母体学校。培养方向定位还不明确:学校所设置的专业大都是市场热门专、啦,没有自身的特色,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师资力量以从母体学校聘请为主,其余引进为辅,这些引进的教师大多是年轻的教师,还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教学质量一般,专业特色还不明显。

1.4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服务过于简单独立学院作为新生事物,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方面还有很多欠缺和不足,无论是在机构设置、经费投入、人员队伍建设以及硬件设施等方面,还足在就业指导工作的理念、方式、途径等方面均明显滞后,不能很好适应我国目前就业市场的变化和要求。目前,独立学院从事就、指导工作的一线主体是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各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毕业生辅导员,但多数并不是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学校平时对学生又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工作培训,多数为讲座性的指导;同时现有的就业指导课程又缺乏适合独立学院特点的就业指导教材,再加上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流动性大,导致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系统性、专业性和有效性。另外多数独立学院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接轨还不够,也使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

1.5学生的就业观念偏差目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偏差,在择业时多选择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经济发达地区,热衷于政府机关、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对薪酬的要求过高。有的学生宁愿等待,也不愿意到与自己期望差距较大的地区、部门工作。尤其是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在校期间的高投入,就存在着高回报的心理,家长和学生的这种不正确的就业观念,造成了毕业生就业难度的加大,导致学校面临的困难也更多。同时毕业生对自身缺乏清醒的认识,缺乏成熟的就业观念,过分地看重用人单位的规模、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和个人发展空间,而忽视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工作经验的积累,也成为阻碍独立学院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屏障。

1.6学生的竞争力不足独立学院的学生为第三批招生,生源质量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多数独立学院的学生不仅是在分数上存在差异,在整体素质方面也存在着差异,他们的学习能力存在着明显不足,在自控能力和理想抱负水平上的.差距也客观存在,因而独立学院的学生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出国和自主创业的比例非常小,多数同学还是要面临就业。另外进入大学后,他们对三本院校或者所学专业的认同感不是很强,很多同学缺乏学习的目标性和计划性,忽视对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锻炼。同时由于这些学生从小倍受宠爱,使得他们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人际协调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工作责任心等,在就业的工程中主动性不够,就业能力差,出现了“等、靠、要”的现象,因而在同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往往表现出的是竞争力不足。

1.7用人单位歧视现象较为严重由于供需矛盾的突出,用人单位在就业市场中占据了主动地位,他们的选择范围广,选择余地大,因此在选择过程中往往会设立与毕业生个人能力没有必然联系的标准,很多用人单位更喜欢选择高学历、名牌大学、重点院校的毕业生,这大大减少了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在很多招聘会上,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常常反映因为自己是“三本”的学生而遭到用人单位拒绝接收简历或者不愿意与其签约,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自信心,加剧了他们的挫败感,这样的现象在女生的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有的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储备意识,为了节约用人成本,他们通常不招收刚刚走出校园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这也加重了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1.8国家及省市地区政策的限制许多有用人单位尤其是大城市的用人单位以及许多非公有制经济的用人单位,由于当地政策的限制,无法接受非当地生源的毕业生落户,由于档案和户口限制问题,导致许多独立学院的学生有业无法就。

针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从社会与政府、学校、学生、用人单位等多个方面出发加以解决。独立学院必须坚决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调整学校发展策略,加强学校品牌建设,突出专业特色建设,加大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构建新的就业模式,主动适应市场竞争,尽可能的把握就业工作的主动权,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1政策支持为独立学院创造条件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规范独立学院的办学,加大对独立学院的宣传和引导,增加社会和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的认知和认同,为独立学院毕业生创造更符合市场竞争要求、规范而公平的就业竞争环境和氛围。同时也应该适当增加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工作岗位,为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开辟更广阔的就业市场。 2.2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由于独立学院建校历史不长,所以社会各界对独立学院的认识和了解需要有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同时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在社会工作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社会的影响还处于一个积累和提升的阶段。要想尽快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这就要求学校需要加强与社会的接触和交流,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在各级各类媒体上的宣传和报道,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让社会认识到学校工作取得的成效、创新点和亮点:另一方面,要加强学校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努力争取官方、社会的资源。

2.3加强专业特色建设和实践环节教育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能力是顺利就业的基础,独立学院应该利用办学机制灵活的特点,经常性的开展市场调研工作,了解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及时完善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专业特色建设,突出实践环节教育,提高教学质量,调整招生计划及培养目标,努力使专业培养方向和就业趋向与市场紧密结合,以培养应用型、创新性的人才为目标,减少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2.4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多元化的就业模式建立一支专业的、稳定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并对就业指导工作队伍进行专业、系统、规范的的专业培训,提供教育进修的机会,要多进行对外就业工作经验交流和学术探讨。多吸取其他高校一些好的做法,加强交流和互动。另外还要从激励机制和责任机制上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壮大就业指导工作队伍,营造全员就业的浓厚氛围;就业工作负责人要经常性地与辅导员、任课教师交流,增强他们的就业指导意识,促使他们主动了解和掌握所带班级和所带学生的就业状况,协助做好就业工作,多层面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就业知识、就业观念、就业意识和就业心理进行指导,形成“上下互动、专兼结合、内外并举”的就业工作体系。要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并不仅仅是针对毕业生提供一些就业讲座、招聘信息、模拟招聘等活动,重要的是加强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立贯穿整个大学生涯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让学生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就了解就业,增强他们学习、工作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让他们系统的规划自身的职业发展。

独立学院应充分利用教师、家长等社会资源,多方位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增进相互的沟通和了解,建立合作关系,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是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途径,在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后,学校可以通过“订单式”培养方式,为用人单位稳定可靠的输送专业人才;可以通过实习就业、实践就业,与用人单位共建就业基地,主动向用人单位推荐人才;可通过回访、调研的方式了解毕业生在单位的表现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改进学生培养方式:也可以通过聘请企业的人事主管、业务主管等到学校举办讲座,让学校和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和用人标准,从而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2.5端正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为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毕业生尽快实现社会角色转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国情、省情教育和就业政策教育,分析就业形势。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择业观,教育学生应该降低就业期望值,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和功合实际的就业期望,要本着“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心态,充分审视自身条件,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正确进行自我定位。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在择业中遇到挫折时,保持冷静和坦然的态度,对待用人单位的挑剔,也要积极进取,总结经验教训,寻求合适的求职目标。对于国家开展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应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进村、进社区工作,从基层做起。

2.6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独立学院要深入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目标,改进学方法,多参与社会的见习、实习和实践,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是毕业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寻找多种形式的就业途径,举办各类讲座,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成立考研、考证的服务社团,家校联动,加大考证、考研、考公务员服务平台和载体的建设,吸引更过的学生参与到其中来,努力提高就业层次。同时需要增强学生的就业抱负水平,加强创业教育,建立比较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让学生不仅成为就业岗位的竞争者,也能成为就业岗位的提供者。

2.7鼓励用人单位转变录用观念用人单位要转变人才标准,注重毕业生的实践经验,建立科学务实的用人观念。不要单方面追求高学历和名牌大学,要建立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认同感,承认他们的能力,并为他们提供不断学习进步的机会。

2.8国家政策支持毕业生就业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鼓励毕业生合理流动的政策,对用人单位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简化有关手续。各级政府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小城镇建设和城市社区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条件、拓宽渠道,引导并吸纳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切实解决非公有制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的有关问题。到非公自制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公安机关应该积极放宽建立集体户口的审批条件,及时、便捷地办理落户手续。用人单位也应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与所聘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缴纳社会保险费。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商和税收部门应该简化审批手续,积极给予支持。

毕业生是否能够顺利就业,以及就业质量的高低,已经成为独立学院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学生在选择独立院校求学时,就业率的高低也成为他们考虑的重要方面,独立学院只有保持较高的就业率,才能在招生工作中体现优势,提高生源质量,实现学院的町持续发展。因此,就业指导工作是关系到独立学院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做好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独立学院的生存具有莺要意义。

大学就业指导论文篇十一

本文回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内容,重点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概括总结,进一步提出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展望。以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发。

职业是依靠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创造社会财富,获得一定报酬,以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一种工作。职业生涯即与职业相关并贯穿于人一生的所有经验与活动。职业生涯规划即职业生涯的设计,是一系列的职业目标的实现活动。

为此,笔者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这一主体在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制定相关的学习和培训计划,不断增强所选职业所需素质的一个过程。

2.1职业发展理论。

有许多种类的职业发展理论,我们选择介绍金兹伯格和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金兹伯格(ginzberg)认为职业发展不是一个短暂的决定,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职业发展理论探讨了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的因素,并进一步把青年人的职业发展分为空想期、尝试期和实现期。舒伯(super)在上述的基础上,提出个人的职业发展可以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5个阶段。

2.2职业选择理论。

职业选择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霍兰德(holland)认为人格有6种类型,分别为实用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事务性。与此同时,工作环境也有6个类型与人格类型相匹配,人的职业发展由二者的交互作用而决定。

2.3职业锚理论。

施恩(schein)提出了职业锚理论,他认为当一个人必须做出抉择的时候,他怎么都不会放弃自己职业中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就是职业锚。人们如何在未来发展自己的事业,职业锚起着重要的作用[1]。

以上三种代表性理论分别从职业发展、职业选择、职业锚的角度,对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做了简单地分析与论述。这三种理论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本文重点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研究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很多,笔者选取了几篇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发现大学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有:

(2)大学生对于自身与相关的环境认识不够;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以往的研究主要从个人、高校和国家几个角度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来帮助大学生形成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正确认识自我与周围环境,为将来更好的择业、就业提供有利条件。

能力是个体或团体成功完成某一活动或事件的心理特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即大学生能够成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一种心理特征。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有之意,也是大学生提升自我、实现自我的重要内容。

裘开过(2008)的研究表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可分为:认识自我、认识环境、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和反馈修正。而且各种能力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和专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4]。为此,根据不同的性别、年级等特征有区分、有计划的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很有必要。

杨丽(2011)的研究从指导机构、专业队伍、网络服务、课程体系和测评体系几个方面介绍了教育体系的建构,同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注重个性、市场和大学生职业生涯整个过程的发展[5]。该研究既尊重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动态性、也尊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殊性,还很好的结合了我国市场经济的现实性,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培养与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培养机制也十分重要。建立良性的培养机制既可使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能够有规可循,也可使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刘兆平(2007)的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办学理念、学生管理、课程建设、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等角度阐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培养机制的相关措施[6]。从宏观的办学理念到微观的社会实践师资队伍建设,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机制的建立值得我们借鉴。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可以看作是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意识、大学生职业生涯选择等的影响。实效性越高说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越能落到实处。何泽彬(2012)认为时效性的考察应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有效方式、队伍建设和有效评价五个方面[7]。在实际考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以上五个方面值得借鉴。

大学阶段是一个增长知识与技能过程,职业是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实现价值并转化为社会财富的一种途径。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我与周围环境,确定和实施合理的目标,并根据结果对以上环节不断跟新、进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从学业规划和结业规划两方面入手。学业规划可根据swot分析方法在大一到大四制定不同且有针对性的计划。就业规划要实时关注就业信息,不断增强就业知识与技能,结合自身兴趣等,进行合理的就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培养机制仅从理论上的建构是不够的,还需要实践的检验,这样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培养体系才会不断完善。为此,高校应当把学生管理、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投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与发展,并更新理论。只有这样的循环往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才能为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本文还要特别强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网络服务的建设的重要性。近年来,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在发布信息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加以有效利用。

我们可以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看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如今有些高校虽然开设有职业生涯规划课,但指停留在课堂的讲授、期末的考试等事项,而没有把职业生涯规划这一重要内容落到实处。这就需要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的研究制定更有效的评估工具和方法,学生也应该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4.4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深化。

由于大学生扩招等各种因素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巨大。大学生就业既是热点也是难点,大学生应对就业的相关政策进行详细的了解。例如:基层在教育、医疗和农工业技术等方面还比较欠缺,大学生应响应国家号召,去基层就业,在基层尽情的施展自己的才华。另外,大学生创业也是值得深入了解与发展的内容。国家在大学生创业方面有诸多的优惠政策。大学生选择创业既可缓解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也有利于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由发展。

[1][5]杨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d]。复旦大学,2009.

[2]常万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

[3]刘咏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4]袭开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结构及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6]刘兆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

[7]何泽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0.

大学就业指导论文篇十二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形势提出了新任务和相对的应对策略景。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论文优秀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高校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做出科学的规划,以及合理的自我管理,是新时期大学生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涵义以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深入探索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和管理的具体方法,以期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生活中的一切和工作职业相关系的行为和活动,以及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个人愿望等连续性经历的所有阶段及过程。而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特殊的阶段,具有鲜明的特点。从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来说,高校大学生属于职业生涯的培训阶段,主要是学生对职业生涯进行认识、规划和探索,个人通过学校、社会活动及各种工作实践,形成科学的、合理的自我观念及职业角色,对选定的未来职业进一步的修正和能力提升。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在大学时期客观的、理性的认识自己的能力、人生观、价值观及个人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深入的了解社会上各个行业、各种职业、社会环境的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成功的关键因素,经过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进行自我修正,从而有效地提升在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中所需要的决策和应变能力,发展规范的、科学的、合理的个人职业生涯理论,并且制定有效的、可行的实施方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目的是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理论规划,有效地培养职业知识和职业观念,丰富未来职业发展的工作实践经验,从而提高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心理素质和工作能力,在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根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在了解社会、了解自我、对自我职业期望的理解等方面,在方法技巧上表现欠佳,因此,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大学时期是学生人生中最美好、最珍贵的时光,学生正值青春年华,短短几年,显得尤其宝贵,经不起折腾和浪费。因此,大学生要在大学期间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使大学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在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中,首先要认识自身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明确自身的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如何进行自我发展,确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奋斗目标。经过对自身的条件、所学专业的特点的优劣势、就业形势以及社会需求进行全面、细致、深入地分析与研究,确立一个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然后根据这一目标,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提升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竞争力。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对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能够引导学生在大学生活过程中有目标、有计划地发展,避免和消除了学生在大学时期漫无目标、得过且过的生活,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

2、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激励作用。现在在校园网站上流行一句话:有时候人不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高校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设计出一个明确的职业方向和奋斗目标,然后就要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地前进,所以说,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对大学生具有激励的作用。大学生在自我规划的过程中,分阶段分步骤不断地向规划出的职业理想和奋斗目标发展,激励学生自觉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向上、坚持不懈的学习动力,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和就业力。

3、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鞭策作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充分体现了高校以生为本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的原则,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中找到合适的发展目标并且为之不断地奋斗。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滋味,树立了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信心和乐观心态,对学生走入社会、实现个人理想、发展职业生涯具有鞭策作用。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首次制定职业生涯自我规划,而且在校大学生还没有真正地步入社会,所以在制定职业生涯自我规划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目标不明确。有许多高校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所学习的专业,因此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对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感到迷茫,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大学生在入学前自我认识不足,选专业时缺乏对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的考虑。因此,在大学时期对专业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甚至出现厌学现象,沉迷于与学业无关的事情中,这就直接导致大学生在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时出现了目标不明确的现象,不利于以后的职业生涯的发展。

2、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对职业的抉择能力不足。一些高校大学生因升学压力等因素,在大学所选择的专业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现偏差甚至大相径庭,因此在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中对未来职业的抉择出现了迷茫和犹豫,既想坚持自己喜欢的职业又想做专业对口的职业,缺乏对未来职业的抉择能力,严重地影响了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合理性。

3、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中执行能力差。目前,高校大学生主要是90后,这一代人普遍具有依赖性强、过分追求自我、做事目标不明确等特点。9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娇生惯养中长大,做事情的独立自主的能力差,因此在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中的执行力差,做事不分主次顺序,没有时间概念,控制力差,是阻碍职业生涯自我规划实现科学、合理的重要因素。

4、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中价值观不合理。大学生在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中,对自身及职业的认识不足,对职业的价值观出现偏差。在大学生的择业标准及择业态度中,大部分学生的职业选择基础是发挥个人专业特长和实现自我发展,因此对职业的期望值较高。对职业的期望与社会现实出现较大的偏差,不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基于当前的时代特征,针对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当前的就业形势,在校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认识自我,树立崭新的思维理念。认识自我是高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基本前提。首先要对自身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有所认识,性格和爱好也是职业选择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还有对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有明确的认识,专业水平的高低是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还要明确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就是指大学生的生存方式问题,人生价值和意义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价值观能够影响职业发展的好坏。因此,正确地认识自我,树立崭新的思维理念,确立规划对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在规划中能够扬长避短,以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树立目标,把握具体的规划要素。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主要是由职业理想、发展过程和执行策略等要素组成,其中职业理想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核心,它是由学生根据自身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知识技能为主要依据得出的比较科学的、合理的结论,也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生活方式、学习动力的决定性因素。它有效地弥补了大学教育的缺失,使学生在学习上具有极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质量,是职业生涯规划具体实践的行动指南针。

3、循序渐进,遵循科学的规划原则。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中,不仅要正确地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和知识技能,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理想,也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社会因素。在当今社会,大学生数量与日俱增,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因此,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中,要客观地认识和分析社会环境,以及环境的发展趋势对自身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对规划方案进行及时地、合理地修改和完善,遵循科学规划的原则,循序渐进,才能更好地实现的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发展目标。

4、具体实施,实行有效的生涯管理。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不是纸上谈兵,只有理论而不付诸实践。而是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在社会上,用人单位往往对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格外青睐,而一些大学生就是因为缺乏工作经验而被淘汰,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拥有高学历却被工作经验丰富的低学历者打败。这就要求大学生要勇于实践,可以利用寒暑假或周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将职业生涯规划付出行动,实行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以增长见识和才干,丰富自己的视野,更加了解社会企业的需求,增强在未来求职中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对大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大学生自身的学习、发展计划,是为以后的职业生涯而建立的职业方向、发展阶段、行动实践的具体方案。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今,高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自我规划和管理,制定适合自身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科学的规范的职业规划,是学生提高就业力、竞争力的实际需求,对大学生实现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打开一扇成功之门。

对大学生就业倾向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倾向的引导作用,以及大学生就业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落实,甚至整个职业生涯的影响,进而结合中国社会现实和大学生自身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建议。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社会契约;利益共赢。

一个人要在职业生涯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自我成长规划;而企业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员工的潜能,为每位员工提供不断成长的职业发展机会,需要完整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研究职业生涯至关重要。就业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起点,随后职业生涯将伴随终身,但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并不是就业,而是始于一个人心智成熟之时。一份成功的职业生涯计划中就业前的准备工作一定是重点之一。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如何合理地进行自身的职业生涯设计对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初次就业作为承接就业准备与职业生涯的转承点,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择业意愿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环境因素、个体客观因素和个体心理因素,而且研究发现,改善环境因素对于有效地指导大学毕业生正确择业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地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希望到西部大开发地区与人才紧缺经济落后的边远地区工作的大学生分别仅占总被访大学生的4.98%和3.48%,其余有50%以上的学生愿意选择到沿海城市工作。行业的发展前景成为大学生择业的重要考虑因素,81%的上海大学生认为产业未来的发展性重要或者非常重要。而且许多学生都表示,工资收入高低,也是他们考虑进入什么行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多数学生在择业时会首先选择父母作为主要参考意见的来源。职业指导员对大学生择业所能起的作用微乎其微。[1]在大学职业生涯规划中就业的地理位置(或物理位置)、进入行业都是关键组成部分,有怎样的职业生涯规划直接影响着有怎样的就业倾向。

一是大学生生涯发展信念的树立。生涯发展的信念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积极向上的信念,事业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立志是事业的起点,反映着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所以,在制定生涯规划时,首先要确立的便是人生志向,期望人生取得更大发展,这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

二是大学生自我评估。自我评估的目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所以,自我评估是生涯规划的最重要步骤之一。一般来说,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以及组织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

三是生涯机会的评估。生涯机会的评估主要是评估各种环境对自己生涯发展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之中。

所以,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等等。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使自己的生涯规划具有实际意义。如组织环境因素评估包括组织发展战略、人力资源需求、晋升发展机会等等。

现在整个社会、媒体、专家等等各种单位都一直在宣传“先就业,再择业”[2]。但是根据职场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这种说法有失偏颇。相信现在很多在职场上发展不顺的朋友,多半也和第一份工作有关系。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第一步错了,以后就会经常犯错。为什么第一分工作这么重要呢?原因有三:

一是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具体是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通用电气公司(ge)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元化服务性公司,同时也是高质量、高科技工业和消费产品的提供者。从飞机发动机、发电设备到金融服务,从医疗造影、电视节目到塑料;通用汽车公司(gm)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公司,它在全球50多个国家都拥有汽车制造、销售、仓储管理及技术服务中心。假如有一天我们看不到“gm”logo的电气元件和“ge”logo的汽车,我们是否会有些不适应呢?这也就是所谓的先入为主。对于求职的大学生来说,这一观念同样会影响以后的发展。第一份工作会对以后的工作产生影响,跳槽时,新雇主也会通过第一份工作经验来判断求职者是否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二是职业生涯不允许从头再来。如果公司招聘的是有几年工作经验的老员工,一定要求是“相关经验”,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样的员工一般不需要培训,可以直接上岗,会很快为公司带来最大的效益。如果是工作几年以后再打算转行的应聘人员,一般不会受到重视,一是不会给公司直接带来效益,二是培训起来也比较困难,思维已经固化。与其这样,倒不如招一名应届生,可塑性强,发展起来潜力更大。所以,一旦有了工作经验之后,再想转行从头再来,难度相当大。

大学生初次就业的目标实现情况直接影响着其今后的忠诚度,显而易见企业与员工的职业生涯契合度也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归属感。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就业倾向有以上几个重要的影响,同时也直接影响了大学应届生的整个职业生涯。良好的职业生涯,建立在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基础上。

想建立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就要改变观念,正确引导就业观念。

一是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就业观,正视现实,正视自身,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职业目标,重点是制定切实的就业决策和策略。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了解职业,二是了解自我。

二是明确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专业是对学习而言的,职业是对工作而言的。专业学习是职业的基础,是为职业服务的,任何职业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要熟悉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或职业群,认识专业学习的重要性。要让学生知道只有学好专业,完成学业,才能找到职业,没有一技之长,就是最普通的职业也难以胜任。

三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摒弃只有正规就业或端“铁饭碗”才算就业的传统观念,树立职业平等和劳动光荣的观念,摒弃把工作岗位分为高低贵贱的不正确观念;树立只要依法从事有一定报酬的劳动,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就是就业的思想;打破陈旧的身份观念,改变就业当干部的传统观念,转变那种以企业所有制性质,从业人员身份、工资收入形式等作为判断就业标准的陈旧观念。鼓励到中小企业,私营个体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学生在求职择业时,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职业期望值,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骛远,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打破专业对口的限制,宽范围选择自己的职业,适合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工作。

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要合理分析自己的优劣长短,做到,“上应天时,中占地利,下有人和”。

一是“上应天时”――结合社会背景,立足现在、着眼未来。人才的成熟,同果实的成熟一样,也可以分为前成熟期、成熟期和后成熟期三个阶段。显而易见,抢在前成熟期就开始摘取果实,果实的利用率最高,损耗率也最低。每个人,都有他一生中的最佳时期。在这最佳时期中,又有一个对其健康成长最为有利的“起用”时机。大学生要明确自身才能的现状和潜力挖掘进度,充分利用最佳时期,以最大限度地开发资源,尽力避免和防止自身“时”的浪费。

三是“下有人和”――合理评价自身优势与略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明确自己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在认真分析个人性格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工作所作的方向性的方案。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前,将现实环境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是求职就业乃至将来职业升级的关键一环。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为此,必须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1]杨金梅,胡冬梅,张楠。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研究[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7)。

[2]曲艳。企业人才需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d]。天津大学,2005.

[3]guocsrbeignoredduetotheeconomiccrisis[j]。chinasforeigntrade,2009,(6):11-12.

[5]凌巧。基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6.

大学生就业是涉及经济、教育等多因素影响的一个综合性问题。目前,大学生就业局势也越来越严峻,受到社会、学校、家长和大学生的普遍关注。本文从当下大学生就业现实出发,在分析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及就业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形势提出了新任务和相对的应对策略。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

自我国大学实行扩招政策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也就越发凸显。

近年来,我国不断发生地震,洪涝,冰雪等自然灾害,很多企业受到影响不得不停产甚至歇业,也因此导致大量失业人员的出现,这一系列情况都深深影响着我国的就业形势。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巨大变动,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将会持续呈现严峻状态。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之中的工作经历。职业生涯规划则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目标,及对一项职业和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对于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正确客观的审视自己、了解自己之后,依据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及社会市场大环境的发展趋势,确定自己的方向,择优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

“温室”迈向社会工作时很容易走一些弯路,尤其是大批求职者展开激烈竞争时,一旦目标不明确,不小心就会随波逐流。其实也有很多的同学从刚入学开时就有感受到未来将要面对就业形式的严峻,但是真正能够从大一就开始为自己进行职业规划的人却少之又少。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客观的认知自己,所以更无法明确自己今后的奋斗方向以及奋斗途径,思想一度停留在毕业后才思考就业的误区中。

从大学入学开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它十分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的认知自己,了解社会,然后结合自身与社会现状确立人生的方向,并努力为之奋斗。通过学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可以让大学生重新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及时反思改正,不断地去完善自己,找准方向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

想要在职场竞争中获得成功,前期的职业规划必不可少。大学生职业规划必须遵守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原则。通过合理的自我定位,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明确自己适合发展的方向,之后确定自己奋斗的目标,才能一步步向自己的理想靠近。其中,短期目标通常是经过不断地学习,体现在自身能力和修养的提升;长期目标则是一段在职业规划的顶峰[2~3]。

3.1自身分析。

职业规划的首要因素就是充分的了解自己。通过全面、深入地对自身优劣势的分析,正视个人的缺点,才能进而明确“我适合从事什么行业”这一问题。

大学中所学的专业也许不见得会在未来的工作中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是仍需努力地去学好它,毕竟大学中所学习的专业是对未来职业规划起很大程度的导向性。个人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十分宝贵的经历,知识只是存在于书本中,而经历则让死的知识活了起来,每一次经历都是人生中十分宝贵的财富。它们也会对职业的规划和定位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3.2社会分析。

社会总在不断地前进和发展,大学生应该学会充分把握社会前进的`趋向。此时就需要及时掌握社会动态,做好对于社会大环境的分析。例如:当前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的变革;自身学习专业对口职能部门需求形势等。通过对社会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帮助大学生紧紧把握社会需求动向,让自己紧跟时代步伐。

3.3明确方向,规划未来。

职业的选择与规划直接影响着个人发展的未来。明确的职业规划也是个人理想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对于个人职业的规划来说,必须遵守以下几个事项:依据自己所长,选定自己所爱,顺应社会发展。我们生活在一个节奏日益加快的社会环境中,因此在职业的选择与社会相适应的同时,也要不断修订自己的职业规划细节,紧跟时代步伐。

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受到社会的影响,职业的规划也和社会的不断变化息息相关。高校首先要深刻地认识大学生职业规划对学生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注重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在能力,立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一宗旨,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其次,高校所属的就业指导中心也要加强宣传力度,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中来。

高校内部可以自行组织学校各级领导、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职业规划方面有经验的工作者、导师、辅导员等共同相互配合,适时地为广大学子提供最新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相关方面的引导和咨询,并在工作结束后开展研讨会,为下一次工作的更好开展总结经验教训。学校有必要将就业咨询和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帮助大一的学生了解当今社会市场的局势;引导大二学生充分客观的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喜好;带领大三学生学习一些企业文化,并提供实习机会;指导大四学生整理个人简历,提供合适的就业信息。

4.3加强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对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其落脚点在于教师。高校需要建设更加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团队,首先在选拔环节就要严格把关,应该在职业规划方面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并紧密关注社会动态。接着,在团队的培养建设过程中,也要加强各方面的培训与管理,提高所有相关教师的综合素质,把握全面发展的思想核心。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在提高自身就业素养的同时,更明确个人的职业规划方向。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能否继续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教育不容小觑,只有密切关注社会经济、文化、生产各方面的动态,做好前瞻性工作,然后根据形势的不断变化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才能真正将大学生就业工作落到实处,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指导以及职业规划平台。

[1]王伟利。就业指导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社会纵横,2007(11)。

[2]李强。构建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7(11)。

[3]张莹。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本文回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内容,重点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概括总结,进一步提出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展望。以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发。

职业是依靠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创造社会财富,获得一定报酬,以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一种工作。职业生涯即与职业相关并贯穿于人一生的所有经验与活动。职业生涯规划即职业生涯的设计,是一系列的职业目标的实现活动。

为此,笔者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这一主体在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制定相关的学习和培训计划,不断增强所选职业所需素质的一个过程。

2.1职业发展理论。

有许多种类的职业发展理论,我们选择介绍金兹伯格和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金兹伯格(ginzberg)认为职业发展不是一个短暂的决定,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职业发展理论探讨了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的因素,并进一步把青年人的职业发展分为空想期、尝试期和实现期。舒伯(super)在上述的基础上,提出个人的职业发展可以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5个阶段。

2.2职业选择理论。

职业选择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霍兰德(holland)认为人格有6种类型,分别为实用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事务性。与此同时,工作环境也有6个类型与人格类型相匹配,人的职业发展由二者的交互作用而决定。

2.3职业锚理论。

施恩(schein)提出了职业锚理论,他认为当一个人必须做出抉择的时候,他怎么都不会放弃自己职业中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就是职业锚。人们如何在未来发展自己的事业,职业锚起着重要的作用[1]。

以上三种代表性理论分别从职业发展、职业选择、职业锚的角度,对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做了简单地分析与论述。这三种理论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本文重点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研究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很多,笔者选取了几篇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发现大学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有:

(2)大学生对于自身与相关的环境认识不够;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以往的研究主要从个人、高校和国家几个角度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来帮助大学生形成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正确认识自我与周围环境,为将来更好的择业、就业提供有利条件。

能力是个体或团体成功完成某一活动或事件的心理特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即大学生能够成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一种心理特征。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有之意,也是大学生提升自我、实现自我的重要内容。

裘开过(2008)的研究表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可分为:认识自我、认识环境、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和反馈修正。而且各种能力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和专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4]。为此,根据不同的性别、年级等特征有区分、有计划的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很有必要。

杨丽(2011)的研究从指导机构、专业队伍、网络服务、课程体系和测评体系几个方面介绍了教育体系的建构,同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注重个性、市场和大学生职业生涯整个过程的发展[5]。该研究既尊重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动态性、也尊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殊性,还很好的结合了我国市场经济的现实性,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培养与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培养机制也十分重要。建立良性的培养机制既可使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能够有规可循,也可使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刘兆平(2007)的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办学理念、学生管理、课程建设、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等角度阐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培养机制的相关措施[6]。从宏观的办学理念到微观的社会实践师资队伍建设,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机制的建立值得我们借鉴。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可以看作是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意识、大学生职业生涯选择等的影响。实效性越高说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越能落到实处。何泽彬(2012)认为时效性的考察应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有效方式、队伍建设和有效评价五个方面[7]。在实际考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以上五个方面值得借鉴。

大学阶段是一个增长知识与技能过程,职业是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实现价值并转化为社会财富的一种途径。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我与周围环境,确定和实施合理的目标,并根据结果对以上环节不断跟新、进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从学业规划和结业规划两方面入手。学业规划可根据swot分析方法在大一到大四制定不同且有针对性的计划。就业规划要实时关注就业信息,不断增强就业知识与技能,结合自身兴趣等,进行合理的就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培养机制仅从理论上的建构是不够的,还需要实践的检验,这样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培养体系才会不断完善。为此,高校应当把学生管理、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投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与发展,并更新理论。只有这样的循环往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才能为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本文还要特别强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网络服务的建设的重要性。近年来,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在发布信息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加以有效利用。

我们可以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看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如今有些高校虽然开设有职业生涯规划课,但指停留在课堂的讲授、期末的考试等事项,而没有把职业生涯规划这一重要内容落到实处。这就需要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的研究制定更有效的评估工具和方法,学生也应该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4.4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深化。

由于大学生扩招等各种因素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巨大。大学生就业既是热点也是难点,大学生应对就业的相关政策进行详细的了解。例如:基层在教育、医疗和农工业技术等方面还比较欠缺,大学生应响应国家号召,去基层就业,在基层尽情的施展自己的才华。另外,大学生创业也是值得深入了解与发展的内容。国家在大学生创业方面有诸多的优惠政策。大学生选择创业既可缓解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也有利于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由发展。

[1][5]杨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d]。复旦大学,2009.

[2]常万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

[3]刘咏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4]袭开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结构及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6]刘兆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

[7]何泽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0.

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在人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对企业而言,如何体现公司“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持续成长,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未来好好的设计一下。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个人确定职业发展目标,更进一步的了解自己,了解社会的职业发展前景和需求,为自己所定的目标奋斗,鞭策自己努力去学习和工作,保障自己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使学习和事业获得成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广大学生较为深刻地剖析自我,参照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因此,职业教育就应该自始至终地贯彻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职业生涯规划应作为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列入教育计划之中。目前许多高等学校已经开设了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应作为就业指导课的核心内容,将科学的理念灌输给学生,同时教给学生科学的职业规划方法,这对于学生步入社会和一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然恒心不够,但可凭借那份积极向上的热情鞭策自己,久而久之,就会慢慢培养起来,充分利用一直关心支持我的庞大亲友团的优势,真心向同学、老师、朋友请教,及时指出自存存在的各种不同并制定出相应计划以针对改正。经常锻炼,增强体质,以弥补健康的不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作为一名学酒店专业的学生,自然很关注自己专业方面的发展,下面是我从网上看到的分析:“有20____年酒店业从业经验的王先生说,这个行业目前最大的困难是难以找到合适人才。首先,由于市场规模扩大,酒店行业在不断扩充,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现有旅游涉外酒店8000多个,星级酒店3000余家。现有的酒店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酒店业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十分抢手。其次,正规教育培训机构培养的人才相对较少。目前国内的职业教育培养的大多是低层服务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培养相对欠缺。另外,在酒店从事服务工作,生理和心理上都要接受不断的挑战,上班时间不能休息,中午吃饭也只有半个小时,而且必须轮换就餐。这些服务行业的特性使酒店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下降。一位四星级宾馆老总曾说:“隔行如隔山。这在酒店业体现的最为明显。”虽然到目前为止,国内人才市场已拥有了一支偌大的职业经理及高级管理人才队伍,但在酒店专业经理人才方面却存在空缺。因为在酒店管理这个特殊的行业里,经理人既要熟悉旅游市场动态,要在把握发展趋势、在确立市场定位等决策层面上具备判断力,又要精通业务,懂管理,能进行实际操作。从这一点来说,那些学企业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的高级人才,缺少实践经验,,并不适合酒店对管理人才的期望。”由此从上面这段话可以得出,酒店既是一个就业性很强,很有前景发展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难就业的行业,虽然它很紧缺人才,但它的高层次人才的要求很高,使很多人不能进去工作,正因为如此酒店业才会发展的如此的好,也让我们有了动力去鞭策自己,要学好知识和做好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做一个被社会淘汰的人。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在未来应该会向管理和英语两方面发展。围绕这两个方面,本人特对未来十年作初步规划如下:

1、20____-20____年学业准备期: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为就业准备。

2、20____-20____年,熟悉适应期:利用1~2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不断的尝试努力,初步找到合适自身发展的工作环境、岗位。

完成主要内容:

(1)学历、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学识,,专业技能熟练。英语争取过四级、普通话过级,且拿到英语等级证书,开始接触社会、工作、熟悉工作环境。社会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发展,只有密切关注职业的发展变化,学会收集、分析社会需求信息,使自己职业的选择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并根据社会的变化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才不至于被淘汰出局。

(2)个人发展、人际关系:在这一期间,要增强其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在了解社会的同时,对其所学专业的应用以及将来可能从事的相关职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感性认识。通过这些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强的参观、考察乃至实践,使大学生不仅在心理上接纳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也进一步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主要做好职业生涯的基础工作,加强与人沟通,虚心求教。

(3)生活习惯、兴趣爱好:适当交际的环境下,尽量形成比较有规律的良好个人习惯,并多运动和积极参加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以及提高自己的能力,做好工作。

3、20____-20____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的贡献自己的力量,为自己的事业奋斗。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大学就业指导论文篇十三

论文摘要:本文指出高校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注重在学生中开展全程就业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高校应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实施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笔者对此谈点浅见。

一、“全程就业指导”的概念和目标。

“全程就业指导”是指从大学生一入学开始,就指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针对大学学习的不同阶段开设就业指导课,举办专家报告会,印发《就业指导信息报》和制作就业服务信息网,进行日常咨询、就业政策宣传及模拟招聘等方式,对在读大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就业教育,讲解就业政策,传授就业技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全程就业指导”力求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根据每个年级的学生特点,结合就业日标分别加以指导。

全程就业指导的目标是:第一,使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增强专业学习自觉性,为及早确立职业目标奠定良好基础;第二,让学生了解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剖析个人性格、兴趣、优势及不足,提高客观评价自我的能力,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规划职业生涯,逐步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就业目标;第三,指导和鼓励学生从事与职业发展方向相关的工作实践,获得职业岗位的感性认识及实际工作经验,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第四,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就业信息,传授求职择业的知识、方法及技巧,培养学生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职业决策能力等,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二、实施“全程就业指导”的必要性。

(一)全程就业指导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高等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1999年全国性高等教育大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向着“大众化”的方向前进了十年。伴随而来的是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就业选择的多样化,大学生职业选择和就业观念产生巨大冲击,无不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就业指导,已成为各高校的工作重点。实践证明,以往只重视在毕业班中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早已跟不上当今形势的要求,必须对学生实施系统的全程就业指导,开展贯穿全过程、伞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自觉学习,主动成材,使高校形成健康向上的优良学风,有利于提升高校办学质最,提高整体办学效益,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

(二)全程就业指导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大学生难找工作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另一方面,大学生缺乏职业化素质、缺少职业规划意识导致自身缺少市场竞争力的事实比比皆是。由此可见,大学生求职择业的过程是一个激烈竞争的过程,综合素质是就业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在校大学生只有根据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来发展、塑造自己,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竞争能力,才能确保自己将来“适销对路’’。因此,全程就业指导理应成为连接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帮助大学生及早明确职业目标、制定职业规划,一旦明确了职业目标,学生就会主动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锻炼机会和平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团结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最终了解社会、融人社会。

(三)全程就业指导是增强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高校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基本属于“临阵磨枪”型的短平快模式,指导对象狭窄,形式简单,内容零散,缺乏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能力发展的指导性不够,针对性不足,效果不理想。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和就业指导中心的‘全国民办高校就业状况调查”在问及‘学校就业前培训指导对你就业当中的作用有多大时”,近4000份答卷中,12.61%认为很大,37.07%认为一般,16.52%认为不大,11.65%认为很小.19.74%认为根本没用,这表明调查活动中近一半的学生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表示失望。而全程就业指导纳入大学教育的常规内容,具有时间充足、内容广泛、科学性强、效力大等优势,能进一步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四)全程就业指导是借鉴国际化先进教育理念的现实需要。早在1953年,美国职业指导专家舒伯就提出生涯发展理论,认为职业选择不是在面临择业时才有的单一事件,而是一个发展过程,应贯穿于长期的教育工作中;职业发展如同人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可以分为几个连续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特征和职业发展任务,前一个阶段任务完成不好必定影响到后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导致职业选择障碍。生涯辅导理论以发展的观点来探究职业选择的过程,研究个体的职业行为、职业发展阶段和职业成熟,在职业指导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成为传统与现代职业指导的分野。20世纪70年代,是职业生涯理论成熟、完善和国际化的时期,为世界各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带来理论支持。如,在美国、加拿大、口本等国,都注重对学生实行全程就业指导工作。学生入学后,学校根据其兴趣爱好,为学生确定职业理想,利用求职信息资料库的资料,分析职业市场现状及其发展方向,指导学生选择系科和专业;在就业阶段着重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和有发展前途的职业,不盲目选择高薪职业岗位。我国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学习和借鉴国外广泛应用的就业指导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必将促进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上新水平。

三、全程就业指导的实现途径。

全程就业指导就是要针对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工作。这项工作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启蒙阶段,主要指一年级学生。应着重于职业生涯认知和规划教育,结合新生入学教育,指导他们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从在校新生的实际情况看,经过紧张的高考,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生活,有的.新生感到无所适从,徘徊迷茫,基本上没有目标,容易随波逐流;有些新生虽有努力学习的意愿,却目光短浅,缺乏长远的人生规划。他们对所学专业知之甚少,对自身以及社会各行业的了解也极为有限。全程就业指导应从这一阶段开始,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树立目标意识,主动了解自己所处环境、所学专业以及可利用资源的有关情况,深入探讨“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为确立个人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当学生知道“为什么而学”时,必然产生强烈的学习意愿,进而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学校可以编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南》和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使新生顺利实现由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并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成人观教育,认识所学专业特点,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的职业规划设计。

(二)发展阶段,主要指二年级学生。应着重于学业指导和素质拓展能力的培养。在当今竞争异常激烈的人才市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一阶段的就业指导,应引导学生加强专业学习,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发展兴趣爱好,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与人相处和扩大知识面做‘型人’的重要意义,掌握与人合作的基本技巧;邀请社会成功人士或素质教育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努力提高“硬件”和“软件”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以及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实现全面发展;通过各种职业测试、咨询等手段,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职业意向、职业潜能、职业素质等,调整知识结构,弥补实践技能,尽早确立职业道路和事业目标,自觉进行自我完善和塑造,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理想打下坚实基础。

(三)成熟阶段,主要指三年级学生。应着重职业道德、职业发展教育和社会适应性训练。主要是针对所学专业的专业特征,有针对性选择职业典范实例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或对原定的职业日标做出调适。可借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设立“首都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做法,设立见习或实习基地,让学生提前走向社会进行适应性训练,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学会发展;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和创业论坛等活动,营造创业氛围,为学生创业提供服务平台。

(四)完善阶段,主要指毕业班学生。应着重心理教育、就业服务、择业技能培训和诚信道德教育。高校应突出服务意识,分析就业形势,提供报考公务员、考研、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政策咨询;充分发挥招聘单位与毕业生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搜集和及时发布就业信息,组织用人单位进校园开展现场宣讲和招聘活动;特殊关心和帮助家庭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注重开展个案分析与模拟训练,选取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实例若干,分析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由于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具有较强的形象感和可比性,极易为毕业生接受。模拟训练意在通过对求职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假想情况即兴练习,强化毕业生的角色意识和运用技巧的能力,克服怯场和惧怕心理。要强化毕业生的诚信道德教育,杜绝盲目签约,随意毁约的现象,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违约不仅损害用人单位的利益,也损害个人声誉,损害学校声誉,妨碍就业市场的正常运转。

总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要从“以生为本”的角度出发,以职业发展为基础进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紧密结合、与学校的教学过程紧密结合、与市场的要求紧密结合,分年级分层次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各阶段既有相对独立性又相互关联和影响。只有认真作好每个环节的就业指导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其全程化的作用,全面提升大学生求职竞争力,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人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学就业指导论文篇十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信息化浪潮也以不可抵挡之势席卷全球。面对信息化的社会,教育必须转变,教师必须学会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学者开始研究相关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的学习策略,全效学习的概念即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来的。“全效学习”理念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与策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此,笔者想通过语文教学中关于提纲法的运用,来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贯穿全效学习理念。

所谓提纲法,就是利用提纲来提示背诵的内容。古人云:“举一纲而万目张。”提纲对提示背诵内容有很大的帮助,那么如何才能列出一个较好的提纲?下面笔者想就自己背诵和教学的经验、体会来谈一谈如何列提纲这个问题。

一、利用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来列提纲。

经典的文章总是以逻辑顺序,或以时间、空间等顺序来行文,利用这些顺序和作者的思路便可将之整理成我们背诵的线索。在《兰亭集序》第一段中,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方法来列提纲,如下:

兰亭盛会。

时间:永和九年……暮春之初。

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

目的:修禊事也。

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环境:此地有……又有……。

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感受:信可乐也。

二、利用作者所用的修辞格的句式特点来列提纲。

名家名篇中,有许多独具匠心的语句,其中运用到许多修辞格,如排比、对比、顶真等,这时,我们就要从作者所运用修辞格入手,来罗列提纲。如在《师说》的第二段中,主要讲了在对待学习态度这一方面三种情况的对比。第一种是圣人与众人的古今纵向对比;第二种是讲一个人在对待老师问题上的自相矛盾之处,这也可谓是一种对比;第三种是老百姓与为官者之间的对比。所以我们可以依据对比这种手法列出提纲如下:

三、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然后用相应概念概括,最后列出提纲。

筛选、提取、概括信息运用到背诵中,能化繁为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们以《白马篇》为例来谈谈这一方法的运用。

《白马篇》主要是介绍游侠儿,我们就要探究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游侠儿的。首先说:“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我们可以将此信息概括为“游侠身世,豪侠英武”;然后说他是“宿昔秉良弓……勇剽若豹螭”,这说明他是一个武功高强的'人,所以我们可以将此信息概括为“勤练武功,武艺高强”……就这样我们一点一点地筛选、提取并概括信息,最后列出提纲如下:

四、理清段落结构层次,然后列出提纲。

面对一段背诵材料,我们可以先理解它的总体意思,然后把这段文字分为若干个层次,归纳概括出每层的意思,了解层与层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思路理清,最后列出背诵提纲来。关于如何分层有许多方法,在这里我们不妨介绍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那就是利用句式特点分层。在列《过秦论》第五段的提纲时,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从“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到“功业相反也”,剩下的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由三句话构成;第一句主要讲秦王朝今昔的对比;第二句是一个长句,主要讲陈涉力量与九国力量的对比,以分号为断句标志,可分为4个短句,每个短句为一层意思,分别讲的是领袖的对比、装备的对比、军队的对比和谋士的对比,在这4层对比中,我们要抓住几个体现对比的关键字――“尊”、“”、“抗”、“及”;第三句讲陈涉反秦与九国之师反秦结果的对比。所以我们可以以此为提纲,如下:

第一部分(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功业相反也)。

第一个句号:天下自若。

第二句话(长句,包含4个短句,以分号为断句标志)。

第一个分号:领袖尊。

第二个分号:装备。

第三个分号:军队抗。

第四个句号:指挥及。

第五个句号:结果成败、功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认为教师只有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提高,坚持地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训练,学生就一定能在其中找到适合他自身的方式和技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真正实现全效学习。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77444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