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总结与他人的交往方式来改善人际关系。不要过多引用他人观点和言论,要注重表达个人的思考和观点。接下来是一些范文供参考
汪曾祺散文写作技巧篇一
曾经见过这样一段精彩的话:“一个人在路上走着,是散文;一个人在路上走着掉进了沟里,是小说;一个人在路上走着,忽然飞上了天,是诗歌。”这段话非常形象地指出了不同文体的特点。小说靠情节,诗歌在于想象,而散文贵在平实而富有情感。或者说情感自然真挚地抒发,是散文的灵魂所在。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道:“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他认为,文章的情感是第一位的,是文章的根本,语言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一篇没有真挚情感的文章,就没有了灵魂。没有灵魂的文字是没有价值可言,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散文是需要技巧的,但所有的技巧都是为抒发情感服务的。如果我们不能明了这一层,我们就会陷入散文写作的误区。读过很多这样的文字,有非常高的表达技巧,语言的运用可以说已经出神入化、炉火纯青了。可文章就是无法打动读者,让人感觉像是一片浮萍,飘在水面,看起来很美,却缺少内涵,不够厚重,感情苍白,没有灵魂。
一个人若没有了灵魂,就是行尸走肉;一篇文章若没有了灵魂,无异于一堆毫无生气乱码。用虚构的人物和编造的情节来欺骗读者,就违背了散文的创作原则。散文不能真挚地抒发情感,尽管文字的技巧很高,终究还是没有生命力的。散文不是小说,应该时刻记得有一个真我在。用手中的笔,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抒发内心最为真挚的情感,这才是我们所提倡的。我们可以寄情山水,我们可以托物抒怀,我们可以发思古之幽情,我们可以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无论我们写什么,那种感受都是自我而独特的,那种情感的抒发都是自然而真挚的,这样的文字就自然会有新意,有真情,有灵魂。
我们所熟知的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朱自清的《背影》等等,哪一篇不是情真意切,读来潸然泪下呢?所以南宋谢枋得在其《文章轨范》中引用安子顺的话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真挚的情感是一篇文字的灵魂,只有有了这样的灵魂,你的散文有可能达到最高境界。
所以,只满足于熟练掌握了散文写作的技巧是不够的,只有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倾注了我们真挚的情感,我们才能创作出高品位的作品。动手写文章之前是否问一问自己,所抒发的情感是否发自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的情感是否真挚?否则,我们不要去写。因为每一篇文字要想打动读者,首先要感动作者,自己要感动,就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最真挚的情感,否则是难以做到的。蕴含了真挚情感的文章就有了灵魂,有灵魂的文字是会获得读者的认可和喜爱的。
用优美的文笔,抒发真挚的情感,这样的散文才会是上乘之作。
汪曾祺散文写作技巧篇二
现在看见很多人喜欢和读散文诗,但是有的人对散文诗的基本认识还不是很清楚,所以造成了有些不知所措的感觉。现就仅仅个人来谈谈散文诗的写作和欣赏的方法。
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散文诗是一种近代文体,是适应近、现代社会人们敏感多思、复杂缜密等心理特征而发展起来的。虽然中国1000多年前就有类似散文诗的作品,欧洲在16、17世纪不少作家就写过很有诗意的散文,但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流行起来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第一个正式用小散文诗这个名词,和有意采用这种体裁的是法国诗人波特莱尔。他认为散文诗足以适应灵魂的抒情性的动汤,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在中国新文学中,散文诗是一个引进的文学品种。1915年2卷7期的中华小说界刊登的用文言翻译的屠格涅夫的四章散文诗(当时列入小说栏,译者刘半农),是外国散文诗在中国的最早译介。1918年4卷5期的新青年杂志,发表了刘半农翻译的印度作品我行雪中的译文,文末所附的说明指出它是一篇结构精密的散文诗。散文诗这一名称从此开始在中国报刊上出现。对於这一文体的性质和特点,文学旬刊在1922年曾有过理论探讨,西谛(郑振铎)、滕固、王平陵等人都发表了意见。
一、散文诗,必须有两个特点:
其一,散文诗是诗和文的渗透、交叉产生的新文体。
散文诗是散文与诗嫁接出来的品种,这是没有疑问的。散文诗具有诗与散文的两栖特征,散文诗既吸收诗表现主观心灵和情绪的功能,也吸收了散文自由、随便抒怀状物的功能,并使两者浑然一体,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可以说不熟悉诗与散文这两种文体,就很难创作散文诗。但是散文诗究竟是一种新的文体,还是如有人说的:散文诗是散文的诗和诗的散文?关键要看散文诗是否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或者说散文诗区别与诗和抒情散文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其二,散文诗有其独特的审视人生方式,即运用比较自由的形式抒写心灵或情绪及其波动。从总体上看来,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主观情绪的文体。
波德莱尔是散文诗的最初创造者之一。他说过:当我们人类野心滋长的时候,谁没有梦想到那散文诗的神秘,--声律和谐,而没有节奏,那立意的精辟辞章的跌宕,足以应付那心灵的情绪、思想的起伏和知觉的变幻。。他还说:散文诗这种形式,足以适应灵魂的抒情性的动荡、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动荡、波动、惊跳,这说出了散文诗的主要艺术特征。
要说明上述两点,必须进一步区别散文诗与诗、与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的不同之处。
二、散文诗与诗、与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的区别。比如结构、语体、节奏等方面的不同。
(1)散文诗与抒情诗的区别。抒情诗由于要讲究句式的整齐或大体整齐和音乐韵律,因此,即便是自由体的抒情诗,在表现心灵或情绪时也不能不受到较多限制。正是为了突破限制,更舒卷自如地写出心灵的真实状态,于是才有散文诗这一文体的诞生。
散文诗与诗歌的不同之处在于散文诗经常运用描述和议论的表现手段。
与诗相比,散文诗没有诗的韵脚、节奏、音节、行数、排列,即没有诗歌的外形式的羁绊。散文诗的形式至少有如下几种:散文的形式,散文与诗交错排列的形式,即整段散的文字与单句(诗句)的交错。这是抒情诗不可能有的自由自在的形式。
(2)散文诗和抒情散文同是抒情文体,但散文诗独特的艺术特征是它的动荡、波动、惊跳。
承认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情绪及其波动的文体,这与抒情散文的界限也就不难区分了。抒情散文总是离不开纪实,更不用说那些以记叙真人真事为主的叙事散文了。而散文诗几乎没有原原本本地记录真实人物和真实事件的。即使我们称为纪实的散文诗,究其实也是抒写的内心对现实生活的印象,不过这印象很少变形很少对现实生活作想象式的反映罢了。
在结构上,有人说,诗是以线抒写生活,散文是以面反映生活,散文诗是以点折射生活。散文大都有时空长度,都有线索;散文诗无需线索,篇幅较短,常常是作者情感燃烧的那一点辐射开来,而内在情绪则形成环环相扣的情感冲击波,冲动读者的心弦,进入诗的境界。
在语体上,散文诗的语言是抒情性的想象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是叙事性的现实的语言。散文诗的语言具有散文语言无法比拟的弹性美、丰富性和不确定性,情感含量和美感含量都比较大。散文为文,语言要求简洁洒脱,更多一些娓娓而谈,写清作者情之所系的来龙去脉,抒情也更细腻,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衔接较紧密。散文诗为诗,语言要求浓缩、跳跃,一般是跳跃式地联结意象,句与句之间,尤其是段与段之间,往往是似断实连的关系,这就留下较多的可供读者想象的空白美。
因此,散文诗既不是散文的诗,也不是诗的散文,它是具有完整性、特殊性、独立性的文体形式。
散文诗结构的基本方式大体有纪实性(直抒式)、想象式、哲理式和象征式四大类。
1、纪实性(直抒式),即意在象表,比较外露。比如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等。或者说是心灵感受外部世界基本上是原原本本的,是什么就在心灵投影什么,很少变化。直抒胸臆的散文诗通常用此种方式。
汪曾祺散文写作技巧篇三
自从在网上发表了几篇不成形的散文拙作之后,有不少读者纷纷来信,要我谈谈散文的写作技巧,我真的感到很为难。因为,我既不是什么写作高手,也不是什么写作名家,怎敢在众多文人面前班门弄斧呢?但碍于面子,又不愿意让众多朋友失望,所以只得硬着头皮,牛刀小试,去简单谈谈自己粗略的认识,以求共勉。
谈起散文的写作,不能不涉及到这种文体的分类。在我国古代,文章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诗词歌赋称为韵文,一类是不受格律约束的散体文称为散文。这里的散文是最广义的。绝大部分文体,包括非韵文的文体及非文学作品,连哲学、历史学方面的著述均为之统称。
五四运动以后,我国对文学作品,采用四分法,把具有文学性的文章称之为散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散文成了文学的独立品种。这是广义的概念。记得老舍在散文重要一文中指出,报刊上的文字绝大多数是散文,我们的书籍,用散文写得不知比用韵文写的要多若干倍。这里说的散文是最广义的。还记得秦牧在散文领域海阔天空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较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
当代,又将广义的散文细加分类,有文艺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科学小品、杂文等等。文章学专家又将通讯报告归入新闻文艺,将传记文学化为史传,将科学小品纳入说明文;杂文独立为文艺性的政论,剩下的便是狭义的散文。这狭义的散文一般是指篇幅比较短小,笔法比较灵活,情文并茂,以记叙和抒情为主,能比较广泛的反映社会生活一种文章形式。根据写作需要,它可以分为记叙性散文和抒情性散文。记叙性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法,反映现实生活,表现思想感情。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以记叙为主,于记叙中抒发对儿时乐园的深情。
抒情散文以情为主,侧重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或寓情于事,或因人生情,或托物言志,或借景生情等。除以上的间接抒情外,还可以由我出面,直抒胸臆,如松树的风格,就是采用了后者的写法。
在实际写作中,记叙散文离不开抒情,抒情散文离不开记叙,二者的区别就在于侧重点不同。由于记叙和抒情很难截然划分,所以,像雪浪花这样的作品,说法不一,有的人说它是记叙散文,还有的人说它是抒情散文。
我以前曾经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如果从中学语文教学角度来看,散文是一般记叙文的提高。如果说一件珍贵的衬衫、草地晚餐是一般记叙文,那么海滨仲夏夜、济南的冬天则是典型的记叙性散文。后者常以文学性与抒情性胜过一般记叙文。速写、随笔、书信、日记、游记、小品等是记叙散文写作中常见的体裁。
我曾经阅读过六十年代初期的文学作品,在讨论散文时,有人提出这样的看法:散文贵散;也有人则持相反的观点:散文忌散。在此基础上,也有人加以归纳、协调,认为散文既贵散又忌散,是形散而神不散,或曰形散神聚是散文的最大特点。这一说法,已为多数教材所采纳,但引起的争议也颇多。
争论的焦点是形散。持此论点者认为,形散是取材散,可熔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为一炉;表达散是指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可灵活运用;章法散是指不拘一格,可以随心所欲,可以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怀。反诘者则认为,散文有较多的取材于一人一事一景一物的文章,方式偏于记叙,章法也非散漫芜杂,而是讲究精炼、集中。如此看来,散文的散,正如小说的小,杂文的杂一样不能望文生义,机械理解。我们还是从实际出发,从内容、写法、语言等方面来和大家共同探讨散文的特点,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真正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
根据多年来所拜读过的写作大家的著作,我总结了散文的一下几个特点,仅供爱好写作散文的同仁做一参考。
一是散文的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题材却很广泛。
广为流传的散文,篇幅都很短小,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都只有几百字。由于语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现代散文比起古代散文来相对的说要长一些,但也不宜过长,更不能以长为贵。象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野草几乎都是短文;还有茅盾的白杨礼赞、风景谈,朱自清的背影、春、荷塘月色、绿等也都很短。杨朔的茶花赋那就更短了,只有九百字,而荔枝蜜也只有1700字,就把自己感情的变化表达的淋漓尽致。因此,受写作大家们的影响,我写的散文一般也较短,像我发表在烟雨红尘网上的抱犊寨游记、皇城相府游记、石家庄水上公园游记、游青龙峡大峡谷续篇等,篇幅都很短,有的只有几百字,就把周围的景色和观赏到的事物,非常集中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篇幅短小,但不能简单浮浅,尺幅千里,必当言微意深。像过去所说的,宇宙之大,苍蝇之微都可以当做散文的题材。散文当然可以写金戈铁马似的重大题材,但更可以选择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来做文章。越是那些被人忽视的、司空见惯的东西,越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技巧;越是别人看得见而说不出,而我看见后能道出来的生活琐事,越能体现作者的敏锐嗅觉;越能体现作者的独到见解。它可以写一人,如藤野先生;也可以叙一事,如老山界;还可以写一景,如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还可以状一物,如石榴等等。它既可以海阔天空,说东道西,也可以贪小求全,取其片段,以小见大;这也是写散文的秘密所在。
二是散文表达灵活,一般长于抒情。
散文的散,并非散漫,它散而不乱。较之小说、戏剧等在结构、表达方面,更为自由灵活;比起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新闻体裁来,它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可以加工虚构。上述新闻体裁主要写别人,而散文既可以写别人,也可以写自己;通常文中有我,便于直接抒情。
散文的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仍有一定的线索。如郑振铎的猫大体上以时间为线索,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则有明显的空间线索,这种线索有明显的连贯性;而杨朔的荔枝蜜则直接以感情变化为线索的,表现为跳跃型。
散文的表达方式自由灵活。在一篇作品中,叙述、描写、抒情、议论都可以用上,如郭沫若的杜鹃。散文的各种表达手段、修辞手法比一般记叙文用的更为频繁,变化更自如,抒情气息更为浓烈。不少散文都采用直抒胸臆的写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是散文语言优美,生动传神。
散文特别注意语言优美,美在何处?各家说法不一,有的说朴素简练,有的说文采飞扬;有的说富于情韵,有的说潇洒自如;有的推崇亲切流畅的谈话风,有的则注重错综美与节奏感。这些语言的特点,不可能在一篇散文中同时出现,但却是一般散文中常见的。这里有选择的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文采。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散文是重文采的。但文采并非大量使用形容词和修饰语,可以用平常的语言,经过选择、加工、提炼、组合,使之隽永而又自然。这里还要提到郭沫若的杜鹃的开头:
杜鹃,敝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站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上。
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
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时又被认为薄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可怜,哀惋,纯洁,至诚......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了爱的象征。这爱的象征似乎已经成为了民族的感情。尽管郭沫若先生的文采,一般人是无法比拟的,但从中使我们也领略到了其中的道理,那就是散文必重文采。有文采,你的文章才能值得一读。
情韵。这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情味意趣,它经得住推敲,受得住时间的检验。如珍珠赋中写老船工双手捧出一堆珍珠,这个捧字就富有情韵,也是别的动词代替不了的。还有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写孔乙己穷困潦倒: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这个摸字就极具神韵。
潇洒。是活泼自然,从容不迫,绝不是轻佻和摆阔。如朱自清的瑞士,写这欧洲的花园,阿尔卑斯山有的是重峦叠嶂,怎么也不会穷。从上面往下看,山像一片一片儿插着,湖也像只有一薄片儿。有时窗外一座大岩石来了,便什么都看不见;有时一片树木来了,只有从枝叶的缝儿里张一下。山上和山下一样,静透了,常常听到牛铃儿......风景如画,历历在目。潇洒、优美,是散文的特点之一。
错综美。散文不受韵律约束,有错综的语言美,长长短短,错落有致。如丰子恺吃瓜子的开头:从前听人说:中国人人人具有三种博士的资格:拿筷子博士、吹煤头纸博士、吃瓜子博士。三个博士的头衔,故意不对称。还有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一段:不必说碧绿的茶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茶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蛰,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段文字用不必说、也不必说的排比句形式,但字数、句式不尽相同,有变化,有起伏,这种错综的语言美也给散文带来新的情趣和韵味。
节奏美。散文不讲究韵律,但注意节奏,包括字音抑扬顿挫,音节长短,句式变化等,做到节奏明快,声调悦耳。曹靖华在花.小跋中说:不但诗讲究节奏,散文也该讲这些,讲音调的和谐,也该下字如珠落于盘,流转自如,令人听来悦耳,读来顺口。请欣赏下面的一段文字:对父母,要善待,有事商量;及父母之所急,胜似拜佛他乡!父母疾患,想法解除痛苦;嘘寒问暖,也能暖其心房。自己生活拮据,不让父母寒酸;自己改善伙食,先让父母品尝。外出、回归告父母,不让父母挂断肠。偶尔几次不算孝,终生孝敬好儿郎;父母床榻多坐坐,何求他人去褒奖?!还有一段:做男人,就应不后悔,不自卑;不欺骗,不谄媚;不嫉妒,不流泪。不唯利是图,不口是心非。不阴阳怪气,不十足女人味!不怯不惧,不越雷池一步;不精不傻,不把金钱攥出水!堂堂正正做人,光明磊落做事。挤眉弄眼终不好,冷喜热笑暗藏刀。与人为善本自善,与人交心自交心;你与他人打妄语,亲戚朋友谁信任?口若悬河才智高,信口开河是愚蠢。宁叫天下人负我,不叫我负天下人!(选自我的拙作因为你是男人,就应该这样做片段)。节奏美,让人读来能朗朗上口,受到美的感染。
另外,散文还有构思方面的问题也应注意:
散文多写零碎片段的材料,从小题中悟出大道理,显示深刻的思想内涵,抒发强烈的感情。郭沫若的杜鹃写一寻常的鸟,但并非就鸟论鸟,而是从鸟到人,指出有人面杜鹃,莺受愚,人不应受愚。不尽看出了鸟的习性,而且引申到社会人事,深入一层,立意就高了。
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必须观察敏锐,洞察现实,善于分析,抓住根本,时时关心社会动态,对生活有真情实感。浑浑噩噩过日子,对事物视若无睹,听而不闻,是写不出好的散文的。
散文创作往往是作者在生活中受到一种事物的触动,情怀激荡,浮想联翩,然后构思成篇。受触动的事物可以是一人、一事、一景、一物,往往不完整。因此,作者要善于抓住一点,联想生发,开拓思路,这是散文构思的重要方法。
联想的基本特点是,从眼前的此物想到彼物,通过描绘,或借助类比,或取其寓意,或虚实相生,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含义。茅盾的白杨礼赞就是从自然景物联想到社会生活,从黄土高原上伟岸、正直的白杨树联想到我国北方不屈不挠地坚持抗战的广大民众,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斗争精神。
联想并非乱想。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要在生活中不断观察、体会,有所积累,只要有了一定的基础,就一定能写出好的散文。否则,胸中无物,是较难触发联想的。
优美的散文善于将深刻的思想、深邃的哲理和强烈的感情寓于生动形象的生活图景之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意境。意即内情,包括思想、哲理与感情;境即外物,就是生动形象的生活图景。内情与外物的和谐统一,高度融合,就形成耐人寻味、感人至深的艺术境界。
好的散文,像诗一样,能创造出优美的意境。牡丹园记就有意境,合欢树也是如此。就合欢树来说,树的受难,人的坎坷,是一幅生动形象的生活图景;悲苦与同情,庆幸与激动,既是感情的流露,亦是深思的结果。两者交织在一起,同悲合欢,能不令人产生共鸣吗?!赵丽宏在散文创作漫谈中说:......一颗普普通通的树,在我孤独寂寞的日子里给了我抚慰和愉悦,它的命运和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和时代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忘不了它。生活、思想、感情、哲理四者融为一体,使作者创造出深刻的意境。读者可以从中看到事物的变化,更可感到作者感情的起伏,从而受到强烈的感染。
总之,要写好散文,要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就要经常深入生活,向别人学习语言,不耻下问,甘当别人的小学生;多读一些名家著作,多看一些精辟的文章,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笔耕不辍,坚持锻炼,不断完善,循序渐进;相信大家一定能掌握散文写作技巧的。
汪曾祺散文写作技巧篇四
对于散文,较宽泛的文体定义是认为文体只有四类:散文、诗歌、戏剧、小说。它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形式精粹亲切。表达人们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而散文与记叙文的最大区别在于,散文中所写的人生、自然、事件、景物等,都是从自身感悟出发,是我们对事物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这种发现,是知觉、思维、感觉的综合思维结果,体现着人们的深思妙悟,是散文的情、理、意、味。而记叙文是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并不从作者的感悟出发。
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不间万象、宇宙万物、各色人等、宏观微观无不涉及,而这些材料一旦出现在文章中,就立即刻上了作者的主观感悟,代表着人们的人生经验、观点感受。所以,同样的材料,不同的人看到的内涵是不同的。我们把散文的取材叫“形”,把写作者的感悟叫“神”。散文的文体特点就是:形散神聚。
散文的写法较其他文体更活泼自由,不拘一格。常见的方式是抒情,即使是记叙,也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散文常把记叙、抒情、议论等融为一体,夹叙夹议。表现手法上能出奇制胜,让读者产生新鲜独特的阅读感受。散文的结构追求自然而然的境界。在材料选取上,般运用联想手法。
总体来看,抒情的散文有时气势磅礴,有时低吟浅唱;记叙的散文如诗如画,曲径通幽;议论的散文情真意切,精彩纷呈……但是,不管大家怎么样安排文字,怎样组织材料,归根结蒂还是为了表达他对人生或自然的特殊感受悟。
首先,没有感情就不成其为散文。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散文一般的写作规律是:对事物、人生、景观突然有了感悟,感悟深化升华,敷衍成文。这感悟就是散文的意味之本,是散文的中心立意。可是要表现这样的中心立意,就得抒情。所以好的散文、记叙、议论都带有强烈的感情,字里行间都有渗透着感情。
其次,散文的立意其实就是散文的感悟,有感悟才有散文的写作。可是普通寻常的感悟是不得人心的,看见蜡烛想起老师,看见葵花想起小学生……这些“感悟”已经不再给我们产生美感,而是产生憎恶;这样写作已经不再是生产精神产品,而是谋杀我们的阅读欲望。散文的立意要求独特,就是说作者的感悟是体现作者独特情志、独特感受、独特体验的感悟,是他人所不能产生的精神产物。
如《人类,止步吧!》一文。把文章的立意放在对《天净沙·秋思》一词的全新诠释上。分为三个小标题:1、枯藤+才能树+昏鸦=优质的木材;2、小桥+流水+人家=人类的日用品;3、古道+西风+瘦马=桌上的美食。这一巧妙的构思,把散文的灵动、形散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当然,对于环境的问题不是什么独特的发现,可是作者不是简单地申明要保护环境,而是把目光定格在“人们在做什么、做了什么、有什么后果”,提醒人们应该反省。散文以感悟为灵魂,但感悟是什么,得在文章中说明白。有些散文含蓄,不明说感悟,但文章的景致、人物、事件均可以反映向感悟。感悟的清楚明白如同记叙文的主题一样,要明白畅晓,让人觉得可喜,引人思考,同时要清楚地出现在文章中。
如《亲近你》一文,就把抽象的感悟“体验“通过大量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幼鸟第一次避开慈母的呵护,飞翔有蓝天白云下,他体验到了自由的博大;蓓蕾在一场春雨后,绽放笑脸,新奇地看着这个世界,他体验到了尘世的纷杂;海燕在暴风雨中长鸣,勇敢他宣传革命圣火的到来,他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蝴蝶第一次来到大花园,飞东飞西,万紫千红的花为她绽放,它体验到了人世的热情……”通过这些具体的意象,作者的感悟就很容易让读者感同身受了。
总之,含蓄的感情也罢,激昂的感情也罢,都要真实地表现出作者的状况。散文因为有对生活或事物的感悟,就得采用夹叙夹议定书表达方式,引导读者理解,体味文章的意味。如《百合花的笑容》等文章,把记叙、议论有机结合起来,全文感情真实,浑然天成。望大家在今后的创作或是人生中都能如此。
汪曾祺散文写作技巧篇五
当代初中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不容乐观,对托物言志散文的读写能力尤为欠缺。原因就在于学生的文化积淀不够厚,精神生活不够纯,生活阅历不够多,方法技巧不到位。
也许在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类散文方面他们还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甚至写作能力,基本上读得懂他人的文章,也能够有人可写,有事可记,有景可描,有话可说,但是要能够领会托物言志散文的主旨,并写出托物言志的文章,那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做好托物言志散文的读写能力培养,能够改变学生现状,能够使学生朝着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人生方向发展,从而使学生的精神生活更加丰足,文化修养更加高雅,品格志趣更加富有,情感体验更加充实。
汪曾祺散文写作技巧篇六
议论性散文可以包容丰富的内容,便于抒发真挚的情感,表达深刻的思想,显示出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但是要写好议论性散文并非易事,不少考生在写作此类文章时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入题较慢。入题较慢当然不算离题,但却往往使整篇文章显得扣题不紧,中心不够突出,这样的作文自然不容易获得高分。选取xx年全国卷高考优秀作文中几篇比较典型的议论性散文的作文开头,简要介绍几种快速入题的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以下是几篇优秀作文的入题技巧: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及情感有关。(江苏考生天平和七弦琴)。
将理智和情感比作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首句入题,就形象地点出了情感与理智的内在关系情感与理智对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样的开头,入题迅速,闪烁着思辨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
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湖北考生学会历史的旁观)。
文章开头赋予蝶、蜂、花以人的性情,连物都会带着情感的眼光来评价、认知事物,更何况是情感丰富的人?通过生动贴切的拟人手法,将话题的内在含义巧妙点出,不仅唤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相关联想,更体现了作者的睿智。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山东考生勿以好恶论断之)。
一起笔就紧扣情感与认知,以一种假设将读者的思维引向对本质问题的思索,文章的立意显得十分深刻。这样的入题方式,将设问的修辞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简洁,却分量十足。
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树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吗?你会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古希腊哲人曾说,人是感情的动物。因此,面对大千世界,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喜好憎恶往往会影响到对人、对事的看法。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架天平,有个自己的标准,用来衡量周遭的一切。(湖北考生心中的天平)。
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死斗争,我们才诅咒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正视社会上的毒瘤。(江苏考生放下感情的叶片)。
这样的语言是不是很容易唤起你的共鸣?这样的开头,既饱含着深厚的情感,又折射出理性的色彩。如此入情入理的文字,引导我们触摸到了这样的本质感情的叶片时常遮挡住我们理智的目光。
人是有感情的,正如古语所说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故而,在认知事物时便不自觉地附着了浓浓的个人情感。于是有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缠绵,感时花溅泪的悲戚。(山东考生怎一个情字了得)。
文章开头即紧扣住一个情字,在三句话中嵌入了三句有关情感的名句,显示出了考生较为扎实的写作功底。底蕴说白了就是积累,走上考场的时候,你该积累了不少的名言警句吧,而你所积累的东西不只是为了那道仅值4分的名句填空题吧。
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药,融在爱人的酒杯中,苦涩里也能品出甘润;有时候,感情是一把双刃剑,握在敌人的手里,纵轻轻挥下也觉得伤痕累累。(浙江考生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感情既是能化苦涩为甘润的善变的药,又是可以带来累累伤痕的双刃剑。精致的比喻将情感的两重性揭示出来,构成巧妙的。对比,非常形象地点出了文章的中心: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是啊,假如遇到这种情景,我们该怎么办?是从感情亲疏的角度出发,对所认识的人相信多一点,对所不认识的人相信少一点,还是反过来?假如其他类似的情景,又该怎么办?很自然地,我们便顺着作者的思路追寻下去,去看看作者预设的答案到底是什么。
apec让全世界刮起了唐装热。看着那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着一身相同的唐装时,我不禁呐喊,我爱唐装!曾经,这样的传统服装让国人排斥,单调乏味,不及洋装轻便舒适,人们抱怨过,人们责难过,穿着这样的衣服甚至让他们羞愧,我不禁要问:一件衣服,有那么多过错吗?(湖北考生我爱唐装)。
实际上,一篇作文要脱颖而出,仅仅讲究写好开头的技巧是不够的。从以上的例子就可以看出,这些精巧的开头并非只是简单套用某种入题的技巧才显示出新意来,而是结合了几种或多种技巧,并且,从优秀考场作文的开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这些考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和良好的语文素养,这才是他们获高分的根本原因。所以,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既要有意识地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也要厚实自己的知识积淀。
汪曾祺散文写作技巧篇七
会碰到很多不同年龄段的树。
它们大多喜欢扎根在路边。
与霓虹灯对峙着静默不语。
有的则被环保工人视作婴儿。
一样看待,设起了围墙。
它们都是夜幕下的风景。
我每天都要在晚饭后的。
这个时间段与它们不期而遇。
或微笑,或低头不语。
或昂首挺胸,或庄严肃穆,默不作声。
一棵树好似看破了红尘。
单坐路边,独自垂钓时光。
二棵树相互缠绕、拥抱,准备孕育新生。
三棵树交头接耳,谈笑风生,于风中瑟瑟作别。
它们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它们。
可此刻我们却同时擦肩在一片星空下。
做着同一个默契的动作。
将时光抛在身后,追赶自己的影子。
汪曾祺散文写作技巧篇八
它背着暮色。
在阳台的铁栏杆上乘凉。
练倒立。
与我正好在推开玻璃门的。
刹那间,撞个满怀。
我看见它时浑身起鸡皮疙瘩。
汗毛竖起。
可它看见我的那一刻。
只是不动声色地摇晃了一下。
小脑袋,示意读懂了我的胆怯。
我仗着胆子与它对峙了半天。
并顺手拿起一截小枝桠。
在试探着它的友好。
没想到它纵身一跳。
将我的心拽进了更深的夜色。
汪曾祺散文写作技巧篇九
与花草为伍,日月星辰为伴。
枝丫上滴落着清脆的鸟鸣。
我希望看到。
一望无际的大海。
和浪花相互簇拥。
亲吻的感觉。
在夜来临之前。
佛将我托付给你。
借你一双温柔之手。
将我点亮,后彻底的燃烧。
不要为我。
即将化为灰烬而忧伤。
也不要为我。
燃烧自己而哭泣。
要知道,只有这样。
我才能体味到生命的真正意义。
燃烧自己,融入你的今生和来世。
汪曾祺散文写作技巧篇十
散文是长于抒情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因为:(一)它形式灵活,作者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随时运用抒情方式。(二)它一般都采用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在作者的叙写中,我们能直接听到作者的声音,感受到他的脉搏的跳动。这两点,除诗歌以外其他体裁是无法与之相比的`。
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吧!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间接抒情的手段很多,如选用最含情的典型材料,与细节;恰当的安排语言,从语言的节奏里传达感情等等。这里要简要讲讲“托物言志”的问题。
托物言志或寄情于景,作为间接抒写感情的艺术手法,在诗歌和散文里经常为作者所采用的(在多数情况下,它也常常要辅之以直接抒情)。《白杨礼赞》里的白杨,就是有所托物的:“我要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质朴,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那月色映照下荷塘幽美而又有些阴冷、寂寞的景色,恰恰就是他对黑暗现实不满而又寻求不到出路的抑郁心情的写照。用这种手法来抒情,蕴涵深厚,更富有诗意,耐人寻味。
在运用这一手法时,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写“物”必须“形”真“神”似,“物”与“志”、与“所寄托”之间必须有某些相似或联系处。《白杨礼赞》里所写的白杨,其外形的质朴、参天耸立以及不畏严寒等,不正是它的形象吗?这形象,可以很自然地引起我们的联想,从而看到它与正在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我国北方农民的某些明显相似之处。
因为散文的篇幅短小,所以,它对于语言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作者应推敲字句,讲究语言优美,就这一点说,也同诗歌有些相近。
从许多作品看,优美的散文语言有以下几个要求:
(一)精确、凝练。准确、凝练,就是用最恰当而又尽可能少的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雪浪花》描写了一位名叫“老泰山”的渔民。开头写“我”初见“老泰山”时的情景,写到海浪是由无数浪花汇成的,“老泰山”也“恰似一点浪花”,别看是一个普通的渔民,而“塑造着人民江山”的正是这无数“老泰山”一样的普通人,这是本文的主题。开头写海浪,有衬托、比喻作用,正是为了写人,它包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其语言又是何等的精炼。
(二)生动形象,饱含感情。生动形象就是写人、绘景有声有色,微妙微肖。冰心的名篇《樱花赞》之所以有魅力,除内容外,生动形象,饱含感情的语言美,应试重要原因之一。
(三)语调和谐,读来顺口。针对近几年来散文作品不甚重视语言,特别是有些作品不能朗读上口的问题,不少老作家都有些意见。曹靖华在《谈散文》(见《飞花集》)里说:“不但诗讲节奏,散文也该讲节奏,讲音调的和谐。也应该下字如珠落玉盘,流转自如,令人听来悦耳,读来顺口。.。.。.”。优美的语言,多种多样,应不拘一格。有的文字朴素,有的辞藻华丽,只要它们有充实、正确的内容。就“浓装淡抹总相宜”,不能因个人的偏爱而排斥其他。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初学写作者总以为辞藻华丽才是美,有些人甚至不管有无必要,总爱滥用形容词与感叹词。“英雄的八亿中国人民,正以翻天覆地,移山倒海之势,浩浩荡荡,威威武武,奔勇向前……”类似这样任意堆砌,华而不实的语言,是应当坚决避免的。我们认为,优美的语言,首先应表现在内容的正确及语言的精练上。“散文家不仅要掌握华丽的文采,而且要善于控制它;不仅要掌握朴素的文采,还要善于发扬它。”(见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笔谈散文。说散文》)。徐迟的这段话,讲的是很深刻的。
汪曾祺散文写作技巧篇十一
综合近几年的高考作文的阅卷情况看,记叙文及其他文学体裁总的得分高于议论类的作文。xx年《高考作文满分解读》(万志勇先生主编)一书刊登的120篇满分作文中,仅有16篇议论文,绝大部分是散文,这其中的原因有四:其一,考题的原因。绝大多数考题本身适宜于记叙抒情类文体而不适宜于议论文。其二,习惯的原因。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学习的课文、所写的作文多半是记叙性文章,考场上写这类文章轻车熟路,保险系数大。其三,文体本身的原因。议论文在体式上的变化小而且相对固定,证明式、阐释式、读后感、评论式、批驳式,常用的就此几种,能让人耳目一新的杂文又不易掌握;议论文需要较高的认识水平,较成熟的理性思维能力,有些论题(如“规则”)甚至需要专业知识和理论准备。因此,考生要想突破“深刻”“透彻”的标杆而获得发展等级之高分比较困难。其四,考生自身喜好的原因。议论文是晓之以理,记叙性文章是动之以情。中小学生正处于情商高涨之际,喜闻乐见的自然是情节生动、情感丰富的叙述抒情类读物。议论文阐发事理,一般人感觉枯燥,思路难以形成。然而,写作记叙性文章非高考应试之专利,文体不限非永恒。新编《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必须学会写复杂的记叙文、议论文。最新“考试说明”也要求考生学会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常见应用文等。xx年北京市高考以“说‘安’”为题作文,要求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明确限定了文体。因此,议论文的写作必须提到议事日程,并尽快掌握其写作要领。
出自 WWW.xUEfeN.cOM.Cn
对于议论文应试训练,要达到快速高效之目的,其基本写作技巧为。
第一,进行“体式”训练,迅速掌握几种常用体式。如证明式、阐释式、读后感、评论式(文学评论、思想评论)、批驳式,不怕形成套路。像写作证明式的议论文,可按照提出问题(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围绕中心论点从事理两方面选择论据进行论证)、解决问题(根据论证推导或归纳出结论)的.结构行文,使学生掌握基本框架,了解怎么写。
第二,强化对考生的思辨能力特别是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近两年的高考作文,十分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对事物进行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知与行、对立与统一、外因与内因、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主流与支流、局部与整体、全面与片面、宏观与微观等等关系分析。训练学生多向思维、逆向思维,例如让学生对“位置与价值”、“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忘记与铭记”等等进行辩证思考。
第三,训练选材能力。拒绝不健康的材料,避开人人都知道的材料,摒弃老掉牙的材料,点石成金翻新旧材料,巧妙使用教材上的材料,摘录报刊杂志上的鲜活材料,收集自己周围的新材料,使作文材料新颖别致,论证力强。
第四,巧妙构思,快速入题。议论文要做到围绕中心论点论证深刻,就必须注意构思。一般来说,当一个题目、一个话题或一则材料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在审题之后,就应迅速确立一个中心论点或拟出一个论题,然后根据已确立的中心论点或论题,提出问题,先问它一个“为什么”(或“什么是”),再问它一个“如何”(或“怎样”),这样思路就打开了,就能快速入题了。例如xx年高考山东卷作文要求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阅读了提供的材料、话题及要求后,确定写议论文,中心论点定为:双赢,一种人伦的智慧之美。接着提问:为什么说“双赢是一种人伦的智慧之美”?然后从事实和理论两个方面选择论据回答清楚这个问题。这样,既打开了思路,又未曾跑题,真正是有话可说,有文章可做了。当然,上面说到的发问方式,可部分用,亦可全部用,应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汪曾祺散文写作技巧篇十二
二、写自己的熟悉的动植物。
小学生都喜欢去动物园看各种各样的动物。动物的外形,毛色,神态,动作以及生活习性就会慢慢地为小朋友们所熟悉。还有的经常去动物园看动物,对动物既有了了解和认识,还有的产生了感情。因而,我们写这些动物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事情。自己家或者邻居家养的动物,因为经常接触,有的甚至经常和动物在一起玩,因而,对这类动物比较熟悉,也愿意写进作文中去。植物也是这样,比如,家里养的花草,院子里种的树木,小区的树木,也可以是森林公园里的树木,都可以写进习作中来。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选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就是非常好的例子,值得借鉴。
三、写常吃的水果。
水果和我们的联系十分密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比如,跟着家长去体验摘果子―买果子―吃果子的乐趣,就是一篇很好的习作素材。对不同水果的外形、颜色、质地、口感等也很有写头。
四、看图作文。
看图作文一直在小学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在看了一幅画之后,试着让学生把这幅画写成一篇文章。学生因为喜欢图画,也就会慢慢喜欢上看图作文。还可以让学生把一幅漫画写成一篇文章。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假文盲》那幅漫画就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成一篇文章。
五、可以续写一些经典课文。
比如学完《穷人》之后,我让学生写《桑拿拉开了帐子之后》;学完了《凡卡》之后,我让学生写《凡卡今后的生活》;学完了课文《小珊迪》之后,我让学生写《小珊迪的弟弟长大了》。效果都很好。
六、写读、观后感。
读书一直是我们小学生的最经常的活动,但读完之后的感受,所受到的启发,教育如果能写下来,那么读书的品位和质量就会大大提高。所以,我提倡学生写读后感,当然,你的读后感可多可少。看完一部电影,电视剧后感想一定很多,把观后感写下来也是很好的习作。
当然,可以作为习作素材的内容远不止这些。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记住生活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写之不绝的习作源泉。小朋友们,热爱生活吧!你的习作素材就会越来越丰富。
七、写自己参加过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无论学校生活还是家庭和社会生活都充满了无数有趣而又有意义的活动。比如,春游,秋游活动。学校里的各种体育活动,课间活动。比如,砸沙包,丢手绢,一二三木头人,踢毽子,跳绳等等活动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好材料。再如,家庭里的过生日,家庭联欢会,家庭卡啦ok比赛,家庭故事会,家庭趣味活动等等都可以变成我们写作的好材料,写进文章里会让人觉得妙趣横生。
八、改写公益广告。
最后,预祝郑州的同学们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进入理想的中学!
汪曾祺散文写作技巧篇十三
尽情地亲吻大地。
放牧闲暇的心情。
一只黑白相间的蝴蝶。
在窗台上徘徊,打坐。
探究夏天的密码。
牵引我的思绪。
七月的门楣就好比。
一张被风摊开的稿纸。
任花草树木肆意地涂鸦,落笔成行。
到处都是晶莹剔透的词语,攀爬眼眸。
风读梧桐,雨写情诗,虫声寂寂。
我就好像是夏日水中的一朵莲。
只为邂逅一枚露珠的到来而浅吟低唱。
心事纤尘不染。
汪曾祺散文写作技巧篇十四
同小说,剧本比,散文的篇幅是短小的。唐代柳宗元《永洲八记》之一的《钴a潭西小丘记》,只有四百字。有叙事、有议论,不仅写景细致生动,还表现了他抑郁的情怀,很耐人寻味。宋人周郭颐的《爱莲说》更短,不过四百来字,因为散文不像小说、剧本那样必须具备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所以题材也可以显得十分广泛了。还可以以一些片段作为材料,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凡是我们所见所闻所感,虽然只是一个片段、一个场景、一点思想的火花、一曲感情的波澜。所有这些无法用小说或剧本反映的内容,却往往是散文的好材料。
题材广泛,特别是在“小”题材方面有宽阔的天地,是散文的主要特点。我们应该善于运用这一个特点,使散文更迅速的从不同的生活侧面来讴歌,来反映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当然,这并不是说,在散文写作中我们可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无需再题材上费什么气力了。这里,有两点是必须注意的:
(二)、把所写的人、物和事,放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上,从深处去开掘其思想意义,即应能从浪花见激流,赋予“小”题材一“大”意义。例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所写的内容是:在百草园捉蟋蟀、拔何首乌、捕鸟雀;回忆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在三味书屋时所见到的先生的严厉,学生的向往自由生活及偷偷地画画等情景。既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没有什么重大的事件,片片段段,而这些片段,一经鲁迅先生连缀在一起,就反映了一个重大的主题,即通过对从百草园欢畅生活到三味书屋呆板岁月的叙述和描写,批判了封建教育的腐朽。鲁迅这篇文章写于一九二六年,当时正是文化领域的反动势力提倡“整理国政”、“尊孔读经”的时候,为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鲁迅先生写了这篇向封建势力进攻的很有战斗性的文章。
汪曾祺散文写作技巧篇十五
一、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聚”
这一点是我们在写作时必须要把握的。
所谓“形”指的.是散文的外在形式,比如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等。
古往今来,天文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都可以作为散文的材料。
所谓”神“指的是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要集中、明确,不能让人读了半天也不知道到底写的是什么。
所谓”形散而神聚“就是说,在写作时,材料可以广选博采,结构可以灵活安排,但是这些材料一定要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服务中心,能表现一个共同的主题。
二、把握好立意。
“意”即中心,它是文章的灵魂。
我们在写散文就是把握好立意,确定好写作的中心,弄清楚自己到底要表达什么。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读者才能理解。
另外,也只有把握好立意,才能更好地选材,安排文章的结构。
散文也语言十分重要。
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而文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缀。
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
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
立意从何而来?从生活中来。
古人说得好:情动于外。
只有触及到自己的心灵,才会有感受,才会有期望。
列宁讲:缺少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
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滲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注,和思考。
要想把散文写好,从立意这个角度谈我们特别要注与别人的不同感受。
越是富有个性的感受,立意也就会新颖,别具一格。
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注意留心观察生累写作素材。
散文可以主要分为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传统的不明确的说法)两种。
三、善于联想和想象。
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把现实、过去与未来联系起来,由此及彼:一方面可以激发自己的某种感情与灵感;另一方面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
比如:雪与纯洁、松与坚强、流水与时。
绿色与环保……如果没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些前后内容无法联系到一起的。
实际上,我们越是善于联想和想象,外界物也就越能触动我们的情感,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无论是:景、状物还是发表议论,都可以游刃有余,从容应对,从而写好文章。
汪曾祺散文写作技巧篇十六
汪曾祺大家都知道,你看过他的。
散文。
我是个不那么喜欢读书的中文系的学生,自然,也就不大喜欢主动去看一些小说、诗歌和文章。但在一次偶然的去图书馆休息的时间里,随手从书架上拿下来一本书,是一本人物传记类书籍。作者是汪曾祺的三个儿女,书名是《老头儿汪曾祺》。
从这本书里,提到了小时候,大概是三四年级左右的年纪,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文章叫做“多年父子成兄弟”,那是汪曾祺的作品。是一篇散文。之前虽有听说汪曾祺是个著名的作家,但并没有去看过他的一些作品。而此时突然提到这位作家,使我产生了一些想去看看他都写了什么东西的想法。于是,在这个初衷下,我阅读了他的一些散文,小说作品。
他是沈从文的弟子。“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他的散文作品,在我看来,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独树一帜,特别具有一番与别人不同的韵味。汪曾祺散文给我印象第一深刻的就是他的语言、文字。他曾不止一次地提到他的语言风格是受到了归有光的极大影响。后来我了解到,归有光的散文最大特点,就是白描,近乎于通篇的白描写作。汪曾祺受其影响,语言中,出落的就是大大方方,平平淡淡的白话。有人评价汪曾祺的语言说是“把白话白到了家”。然而,读汪曾祺的文章又很明显地可以感受得到他在行文之中所带有的那种文人雅气。二者得到了某种平衡和协调之后,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就像在《花园》中,他说“没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最深沉的”,“当然我嘴里是含着一根草了。草根的甜味和它的似有若无的水红色是一种自然的巧合”,整篇文章读下来,却使人忍俊不禁,内心平和,恬淡而又不乏感动,如最后他说“有一年夏天,我已经像个大人了,天气郁闷,心上另外又有一点小事使我睡不着,半夜到园里去。一进门,我就停住了。我看见一个火星。咳嗽一声,招我前去,原来是我的父亲。他也正因为睡不着觉在园中徘徊。他让我抽一支烟(我刚会抽烟),我搬了一张藤椅坐下,我们一直没有说话。那一次,我感觉我跟父亲靠得近极了。”
汪曾祺曾说,他所追求不是深刻,而是和谐。“我非常重视语言,也许我把语言的重要性推到了极致。我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他的语言,平淡中出于绚烂,人人看了都能明白,都能看懂。我想。这一点,他跟他的老师沈从文真是像极了。虽然朴素,但那是一种文学修辞,文学语言,不是方言。没有在语言上的研究的本领,是写不出那样的文字的。
第二个特点,则是汪曾祺的散文中,善于从小处写起,以小见大。他似乎特别擅长于从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中取材,寓巧于拙,表达真挚的感情,。正如小时候学过的那篇文章《多年父子成兄弟》里,“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图章初宗浙派,中年后治汉印。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箫管笛,无一不通。”而在“母亲”去世后,“父亲”“亲手给她做了几箱子冥衣――我们那里有烧冥衣的风俗。按照母亲生前的喜好,选购了各种花素色纸做衣料,单夹皮棉,四时不缺。他做的皮衣能分得出小麦穗、羊羔,灰鼠、狐肷。”于是,“父亲”对“母亲”的深沉的眷恋,和感情清晰地展露在我们眼前,让人读了深深为之感动。而“父亲”在一旁给十七岁的“我”瞎出主意写。
情书。
的场景,则更是让“父亲”随和,温暖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些都是一些细琐的小事,但由汪曾祺这么一写出来,便显得感情真挚,动人。整篇文章中都是从身边小事写起。虽然平淡,却从点点滴滴中流露出对孩子们的亲近、理解、包容和友善,从父亲愿意放低身段,与儿子称兄道弟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愿意让自己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真正的融入到孩子们的世界,并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们的人。他总是用自己智慧灵巧的双手和热切呵护的爱心,为孩子们营造出神异快乐的童话世界,他给孩子们带来的永远是水晶一样灵动明净的琉璃世界。
汪曾祺散文写作技巧篇十七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聚”,也就是说在组织材料的方面看似非常随便,但是这些材料却又能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表达一个鲜明的中心。在实际的写作中,我们怎样才能让那些看似散的材料紧密地围绕着自己想要表达的中心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散文的选材及材料使用的一些规律。
一、选材。
1.确定中心。要说选材,首先得确定文章的中心。因为“材料”是文章的外衣,是载体,而“中心”才是文章的灵魂,是本质。只有先确定了文章要表什么情,达什么意,我们才能选择相关的材料。这就如同做衣服,只有先知道要做一件什么样的衣服,才能选布料,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裁剪制作。
关于散文的中心,郁达夫曾说:“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的强。”郁达夫这里说的“个性”即散文的情和意,也就是散文要突出的中心。因为散文的种类很多,所以这个中心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确定不同的中心。例如,叙事性散文的中心一般是揭示人物的品质,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议论性散文以阐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为主,如鲁迅的《拿来主义》;写景散文以描绘景色的特点和自己的内心感受为主,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哲理性散文以谈自己从生活中获得的人生启迪为主,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2.放开思维。在这里,笔者想先问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所确定的那个中心是从哪里得来的?可能答案有多种,但是所有的答案都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在生活中受到了触动,想把要说的话表达出来。因此,让我们受触动的那则材料就是写作时的最好选择。但是有很多时候,我们用一则材料还不能够说明问题,这时我们就要打开思维,从多个角度来寻找合适的材料。比如下面的这两个角度。
(1)发散。这就好比画圆,我们确定了圆心(文章的中心),然后以表达中心为半径作图,那些能够顺着半径连成线的点就是我们需要的素材。例如丰子恺的《怀李叔同先生》一文中,作者就以李叔同先生的“认真”为圆心,以“表现认真”为半径,选择了“第一次上李先生的音乐课”“李叔同先生怎样教育不礼貌的学生”“立意要做一个翩翩公子”“立意要做一个留学生”“彻底的中国传统教师”“教我们写生”“他的学道、断食”“他学习佛教,遁入空门”“他问我怎样处理多余的纸张”等,这一系列的事件,就构成了一个个的点,紧紧地围绕在“认真”二字的周围,使李叔同先生“凡事不做则已,做就要做到最好”的品性得到充分展现。因此,围绕我们确定的中心,多想一些和中心有关的`人和事,哪怕是有一点点联系的,也要拿到手边,以使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2)逆向。当我们按照正常的思维去思考而寻找不到材料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换一个角度,从中心的侧面或者反面来思考,通过对这些侧面的或者反面的材料的叙述和阐释,也可以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作者的中心论点是让人们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文化遗产,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论说我们该怎样去“批判和继承”,而是以旧宅子为喻体,具有讽刺性地刻画了面对旧宅子不敢进去的“孱头”,放一把火烧光的“昏蛋”,还有蹩进去xxxx的“废物”,这三种人都是“拿来主义者”的对立面。虽然作者没有解释拿来主义,但是通过反面的描述,我们已经十分清晰地知道什么是拿来主义了。
二、材料使用原则。
1.裁剪得当。当我们把所有的材料都聚集在手边时,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怎样来选择合适的材料表达中心。这就像我们画画,当我们确定了要画一幅秋景图时,我们该选择哪些景物来入画呢?笔者觉得这里有几个原则必须注意:第一所有的景色必须是秋景,否则它们就不符合季节的特点;第二是这些景色来自哪个地点,是外国的,还是本国的,你必须清楚;第三它们是什么颜色,符合不符合你画的那幅秋景图的主题。同样,一篇散文的材料也不能想到多少材料,就不顾一切地把所有的材料都用在文中,而必须有所筛选,这个筛选的标准就是“符合主题”。比如巴金写《小狗包弟》一文时,他的手边一定有好多关于小狗包弟的故事,但是作者最后写入文中的却只有三件。其他材料为什么都没有放进去呢?因为把最突出的写出来了,其他的就可以舍弃,否则就会画蛇添足。
2.详略得当。当我们确定了那些和中心密切相关的材料后,我们还要根据材料间的“主次”关系,安排好材料的详略,否则文章的中心就不会鲜明、突出。
(1)“点”要详写,“面”要略写。“点”是指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内容;“面”是指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作用的内容。例如,叙事性散文中,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整篇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体现中心思想,需要详写;而事情的开始阶段,往往只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这些基本内容,它们是“面”就应该略写。
(2)根据不同性质的文本确定详略。写人记事的散文,常有对景物的描绘,写人记事部分就详,写景部分则略写;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散文,情景交融,但情是由于景和物而生发的,所以描写景物是基础,应详写,抒情部分是“点睛”之笔,应略写;以说理为主的散文,目的在阐明某种道理、宣扬某种主张,所以,议论部分应详写。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800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