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春天的七年级地理知识范文(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28 02:10:05
济南春天的七年级地理知识范文(18篇)
时间:2024-01-28 02:10:05     小编:LZ文人

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开拓视野的有效方式之一。发展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以下是关于各个领域的总结示例,希望能为您的写作提供一定的启示。

济南春天的七年级地理知识篇一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

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以上对世界人口的增长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哦。

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

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

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通过上面对铁煤石油的分布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很好的哦。

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 亿公顷,主要在        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

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

总量很多,但是 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护水        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济南春天的七年级地理知识篇二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1.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位于亚洲_东_部、_太平洋_洋西北部的岛国,东临_太平洋_洋,西临日本海。

2.领土组成:由_本洲、_北海道_、_四国_、_九洲_等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小岛组成。

领土评价:国土南北狭长,海岸线_曲折_,多优良_港湾_,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3.地形特点:以__山地、丘陵_为主,_平原_面积狭小,多分布在_沿海_。

4.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日本象征,是活火山。)。

日本位于_环太平洋_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_亚欧_板块和_太平洋_板块之间,地壳活跃。

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1.经济特点:加工贸易经济(进口原料—加工—出口工业产品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2.日本经济与世界联系密切(眼光瞄准海外市场)的原因:

优势:便利的海运条件,先进的科学技术。

劣势: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国内供给严重不足,对外依赖十分严重。

3.工业分布特点:集中在_太平洋_沿岸和_濑户内海_沿岸。

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最主要原因:

4.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按自东向西的顺序:京滨工业区(首都东京和横滨),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大阪和神户),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会举例说明)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西方气息。

第二节东南亚。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1.组成:_中南_半岛和_马来_群岛。

2.海陆位置:位于_亚洲_洲和_大洋_洲、_太平_洋和_印度洋_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必经之路,是西亚、非洲石油运输到东亚的主要通道,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热带。

2.主要气候类型及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具有_全年高温、降水丰沛_特点。

3.主要粮食作物_水稻_,同时也是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是世界上_天然橡胶、棕榈、油棕、椰子、蕉麻_的最大产地。

4.理解日常消费行为与东南亚热带雨林保护。

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1.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中南半岛上的山脉、大河多_由北向南_延伸,具有_山河相间,纵列分布_的特点。

2.河流与城市的关系:中南半岛的城市主要分布在_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__。

3.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好处与弊端:

弊端:a丰水季节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对人民生活造成威胁;b城市污水会污染河流。

四、热带旅游胜地。

缅甸仰光的_大金塔_,_印尼_的婆罗浮屠,柬埔寨的_吴哥窟_,泰国曼谷的__水上市场__,__越南__的下龙湾,花园城市__新加坡_。

第三节印度。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印度是南亚面积_最大_的国家。

2.,印度人口达到_12.1_亿,居世界第二位,目前,印度的人口还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二、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1.绝大部分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以_热带季风_气候为主。

2.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每年10—次年5月为旱季,盛行东北季风;每年6—9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

4.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

地形: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平原—恒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

粮食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气温高的平原地区;小麦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气温低的高原地区。

三.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1.印度利用本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等优势,积极承接国外服务外包订单,发展了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服务外包产业具有信息技术含量_高_、利润_大_、资源消耗_少_等特点。

2.软件外包业务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2/3,有世界办公室之称。班加罗尔是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

济南春天的七年级地理知识篇三

这个原则既适用于全理,也适用于幅员广大的国家,特别是经度跨度特大的国家,使一个国家的东部和西部使用不同的标准时。事实上世界各大国一般地分成几个时区。它们的标准经度一般与理论时区相同,尽管时区间的界线是大不相同的。

领土面积较小的国家,各以全国的适中经度为法定时区的标准经度,并且按照适中经度的不同,决定采用正规时区或半时区。

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无论大国或小国,其标准经度都可以从适中经度向东偏离。例如,我国和蒙古的适中经度都是105度,而标准经度都是120度,苏联按经度分成11个时区,每一个时区都采用东邻时区的标准时;按经度位置,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位于东7区,但使用的是东8区的标准经度。由于这个原因,地球上不但有东12区,而且还有东13区,却没有西12区。可以说,全世界的法定时区系统,几乎比理论时区系统向东漂移了一个时区。

通常的标准时,既不同于因经度而变化的地方时,又不同于全球通用的世界时,在这方面,南北极地区存在着特殊情况。这是因为,所有经线在南北两极相交,如果仍按经度划分时区,那么,钟点的进退将是极其频繁的,也是不胜其烦的。

济南春天的七年级地理知识篇四

济南的春天是一首诗,一首令人齿唇留香的短诗。护城河畔、五龙潭边那悄然拱出的新绿,那阒然吐出的花蕾,无不在向我们昭示着生命的寓意,生存的信念。刚刚长出的小草,既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体态,也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雅致。在这每一片叶子上,每一朵花蕾上都凝结着芬芳俊秀的诗句,细细品味,都是那么的令人齿唇留香。细细品味北方古城济南的春天这首短诗,无论是花草虫鸟还是山水雨露,你都能在盼春、赏春、惜春的章节里吟诵出令人痴迷的意境来。

济南的'春天是一幅画,一幅典雅的泼墨山水画。霏霏春雨中从珍珠泉和王府池子而来的泉水汇聚成河,与曲水亭街相依,一边是青砖碎瓦的老屋,一边是绿藻飘摇的清泉。在这幅典雅的泼墨山水画中,既有“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隐雷”趵突腾空的粗犷豪迈,也有“泉流此间瀑飞经琼,静日如闻漱玉声”漱石枕流的细腻温婉。

济南的春天是一本书,是一本让人百嚼不厌,翻阅不够的书。春日中的济南城,天蓝云白,山清水秀,薄雾轻烟,袅袅婷婷。站在晨幕中的千佛山顶,放眼北眺,九点山峰似隐若现,俨然人间仙境。面对这样的圣境,难怪唐朝诗人李贺留下了“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的千古佳句。徐徐春风中静静地听着山上古刹中传出的悠扬的晨钟声,慢慢地体味着“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深远的韵味和意义。

坐在霏霏春雨中的曲水亭里,品着泉水冲泡的香茗,望着掩匿在点点春色中街边青砖翠瓦的老屋,看着身边从容流过的清泉,你仿佛又听到了白妞、黑妞如珍珠落玉盘般抚弦说书声,看到了老残听书时如痴如醉的神情,闻到了曾经林立街边书肆中散发的墨香。春雨中这座北方古城的老街老巷,慢慢幻成了文人墨客“曲水流觞”的诗酒盛会与“历下亭中坐怀古,鹊华桥畔静观棋”的美景。看着雨滴在溪面上激起的点点涟漪,细细体味到了古人那种“青山不厌千杯酒,白日唯消一局棋”的洒脱。

济南的春天虽然短暂,短暂的让人无法察觉,但如诗如画如书般的济南的春天,却以艳丽的插图,隽永的语句,多变的文体,丰富的内涵,不断地吸引我们去期盼它,亲近它,探究它,吟咏它。

济南春天的七年级地理知识篇五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1.地球纬线的最大周长是赤道,长约4万km。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km。

2.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小的大洲是大洋州。四大洋中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

3.地图上如果比例尺大,则表示的范围小,但内容详细。比例尺的三种形式是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地球上的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世界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5.陆地地形一般有五种形态,即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地壳变动和海平面升降。五带中,地面得到太阳光热最少的是北寒带和南寒带。

6.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加加林。我国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地球表面上,陆地总面积占总表面积的29%。

7.在世界的七大洲中,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8.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里海。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洲,有“冰雪高原”之称的大洲是南极洲。世界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9.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20世纪60年代人们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10.世界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是亚马孙河流域,大家一定不要记错了。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增长

对于世界人口的增长知识,我们做了下面的知识讲解。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

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以上对世界人口的增长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哦。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铁煤石油的分布

下面是对铁煤石油的分布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知识。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

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

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通过上面对铁煤石油的分布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很好的哦。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关于大自然的总调度室知识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讲解内容。

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通过上面对大自然的总调度室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

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护水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上面对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好好学习的吧。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土地资源

关于土地资源的知识点学习,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讲解的`内容。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以上对土地资源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哦。

济南春天的七年级地理知识篇六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图1.1p2)。

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

最大周长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的模型叫地球仪。人们用颜色、符号和文字在地球仪上表示地球上的地理事物。

4、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纬线5、经纬网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方面有广泛用途。

会用经纬网确定位置和判断方向。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自转和公转比较2、二分二至日及四季(图1.19p11)。

3、五带(图1.20p12)。

第三节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图1.22p13)。

2、比例尺的三种表达方式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比例尺。

3、当地图的图幅大小相等时,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内容越详(详、略),表示的范围越小(大、小)。

4、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指向标、经纬网,如果前两者均没有,则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5、一些常用的图例。

(图1.24p14)。

6、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有两种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把海拔高度相等的点用线连接起来叫等高线,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反映地面的高低起伏或坡度的大小。

坡陡的方,等高线密集;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不同。

(图1.29p16)。

7、常见的地形图有三种,等高线地形图、等深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能最直观反映地表起伏的是地形剖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通常用蓝色表示海洋,用绿色表示平原,地形的基本类型有五种,分别是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1、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陆地占29%、海洋占71%,概括的说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洋彼此相连成一片,陆地被海洋分成许多块。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

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陆半球不是北半球,水半球也不是南半球。(图2.4p28)。

3、陆地有大洲(大陆及其周围的岛屿)、大陆、岛屿、半岛,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4、世界上共有七个大洲,最大的是亚洲、最小的是大洋洲,七大洲大小顺序是亚、非、北美、南美、南极、欧洲、大洋。

5、世界上共有四个大洋,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是北冰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6、各大洲的分界。

亚欧: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

苏伊士运河、红海;

亚北美:

白令海峡;

欧非:

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南北美:

巴拿马运河。

7、七大洲的半球分布第二节海陆变迁1、地球上海陆变迁的原因:

(1)。

地壳的变动;

(2)。

海平面的升降;

(3)。

人类活动,其中1和2是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

(图2.12p33)。

2、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他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的各大洲是整个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海洋,后来分离漂移逐渐形成现在的样子。

3、板块运动学说认为:

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在不停的运动之中,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图2.19p37,活动p38)。

4、六大板块是:

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与联系3、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是阴雨区,无云表示晴天。

3、常用天气符号。

(图3.4p453.6p46)。

4、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

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气压的高低和风力的大小;

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是日平均气温。

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测量气温时,要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离地面高度1.5米。

通常情况一天观测四次,8时、14时、20时、2时。

(活动p50)。

2、气温的变化:

(1)。

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因此会有气温日较差;

(2)。

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是7月,最低气温是1月,海洋最高气温是8月,最低是2月。南半球与北半球刚好相反。

因此会有气温年较差。

3、气温的分布:

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1)。

纬度分布:

从赤道(低纬)。

向两极(高纬)。

逐渐降低。

(2)。

海陆分布: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

地形分布:

气温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还包括降雪和冰雹等。

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将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2、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3、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4、降水的分布(图3.21p56)。

(1)。

受纬度位置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

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3)。

受地形因素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

世界的雨极是乞拉朋齐,位于亚洲的印度。

世界的干极是阿塔卡马沙漠沙漠,位于南美洲。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1、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图3.23p58)。

江苏省南京市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

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3、影响气候的因素:

也就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

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是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

4、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1)。

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如热带人穿单衣,寒带人穿棉衣,温带人穿衣服多少要随季节变化;

(2)。

对人类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如水稻种在南方,小麦种在北方;

(3)。

气候异常还会带来灾害,如洪涝灾害和旱灾。

(全球气候变暖,使得极地等地区冰雪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可能会被淹没。

原因是人类燃烧煤炭、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砍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而二氧化碳对大气又保温作用,因此气温会随之上升。)。

18世纪以后,特别伤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

2006年3月,世界人口已达65亿。

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2、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疏密程度可以用人口密度来表示。

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的东部,这些地方都是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相反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如极端干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则是人口稀疏地区。

(图4.5p66)。

3、人口数量过多和人口增长过快会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影响,如交通阻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等,为了解决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人口增长的同时,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

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但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会产生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困难等问题。

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有:

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等。

5、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人口政策。

有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实行生育控制政策;

有些发达国家,人口停止增长,甚至不断减少,会带来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如俄罗斯和日本,采取措施鼓励生育。

6、世界的三个主要人种是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印度北部主要是白种人;

亚洲和美洲黄种人较多;

非洲中部、南部黑种人较多。

(图4.10p71,4.11p72)。

第二节语言和宗教1、世界主要的六种语言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图4.13p75)。

2、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1)。

基督教:

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2)。

伊斯兰教:

教徒称为穆斯林,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于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在中国又称回教或清真教;

(3)。

佛教:

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4)。

在中国多数人不信教,维吾尔族和回族多信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3、认识各宗教代表性的建筑。

(图4.15p77)。

第三节聚落1、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分为乡村和城市。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住在城市,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等。

乡村分为农村、牧村、渔村和林场。

不同地方乡村差异很大,各地民居与环境密不可分。

(图4.18p79)。

2、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适于耕作;

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

自然资源丰富。

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3、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聚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

4、目前,全世界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见书的82页阅读材料。

对北京四合院的保护和开发提出自己的建议。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1、目前,世界上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六个大洲。

其中30多个地区,是一些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如北美洲的格陵兰地区为欧洲国家丹麦的属地。

2、面积最大的是俄罗斯,有1707万平方千米;

加拿大第二,中国第三,约有960万平方千米。

从人口看中国第一,印度第二,他们都是亚洲国家。

(图5.1-2p86)。

3、找出地跨两洲的国家,埃及(亚非)、土耳其(欧亚)、俄罗斯(欧亚)。

记住国界和领土的含义。

(图5.3p87)。

4、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有150多个,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图5.7p90)。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6、联合国:

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1945年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基本宗旨为“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有六个主要机构:

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秘书处和国际法院。

安理会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机构,由中、美、俄、英、法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世界其他重要的国际组织见92页阅读材料。

济南春天的七年级地理知识篇七

1.位置:南极圈以南的南极大陆和周围的海洋合成南极大陆。

2.地形:以高原为主。

来自 WWw.xuefEn.com.cN

3.特征:气候特征——裂风、干燥、严寒。有“冰雪高原”之称;人类宝贵的淡水库;。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暴风雪最频繁、风力最强的大陆。冬季和夏季之分;地球上的“白色沙漠”。

4.极点:极点是南,沿经线其余方向为北,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旋转。

5.代表动物:企鹅。

6.考察:我国先后建立了长城站和中山站。

(二)北极地区。

2.特征:格陵兰岛是地球上最大的岛屿;白令海峡。

3.极点:极点是北,沿经线其余方向为男,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旋转。

4、代表动物:北极熊5、考察:建立了黄河站。

济南春天的七年级地理知识篇八

1、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它们因此也成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影响民居

a、南半球:房屋坐南朝北,门口朝向有阳光的北面

b、北半球:房屋坐北朝南,门口朝向有阳光的南面

c、低纬度地区楼房间距小,中、高纬度地区楼房间距大。

(2)影响服饰

b、生活在寒带的人们,一年四季都要穿厚厚的衣服;

c、生活在温带的人们,穿衣服的多少要随季节变化。

(3)影响人民的饮食习惯

南方人喜吃甜;北方人喜吃咸;山西人喜酸;四川人喜辣;藏民喜欢吃糌粑;

(4)影响农业生产

决定农作物的种植制度:我国东北平原农作物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华北平原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淮河以南是一年两熟;海南岛是一年三熟。

决定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作物种类:北方以旱地为主,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南方以水田为主,农作物有水稻、甘蔗、油菜等。

济南春天的七年级地理知识篇九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1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东升西落(2)昼夜交替。

5.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

6.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东边的地方时总是比西边的来得早。

2.时区:把全球划分成24个150经度宽的地区,每个地区就叫做一个时区。

3.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1)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即东经1160经线的地方时。

(2)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0经线的地方时。

4.日界线:以1800经线为基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它是曲折。

(1)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2)从西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

(3)西十二区在日界线东侧(昨天),东十二区在日界线西侧(今天)。

(4)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

(5)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3、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济南春天的七年级地理知识篇十

1.中东范围:包括西亚(除阿富汗)、北非的埃及和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2.长期的热点地区。

(1)焦点之一:地处东西方交通要道、“三洲五海”之地(“三洲”指亚洲、欧洲、非洲,“五海”指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黑海),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

(2)焦点之二: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3)焦点之三:匮乏的水资源。中东气候干旱,河流稀少,沙漠广布,水资源缺乏。

(4)焦点之四:宗教纷争和文化差异。

1.发达国家几种的地区。

欧洲西部地区是指欧洲的西半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

2.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

欧洲西部是革命的发源地,目前也是世界上工业发达地区之一,生产的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工业以制造业为主,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例很高。

3.传统的畜牧业。

(1)欧洲西部的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重视畜牧业。

(2)荷兰、丹麦等国是世界上著名的乳蓄大国,火腿、香肠、乳酪是主要的出口产品。

(3)畜牧业发达原因: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地形平坦,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草场广布。

1.概况。

(1)范围: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

(2)气候:主要有热带

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有“热带大陆”之称。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3)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4)人口与人种:本区有6个亿多人,其中90%以上是黑种人,故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有“黑非洲”之称。

2.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1)形成的原因:长期受到殖民主义者的统治和控制(最根本原因)

(2)弊端:制约了本区经济的发展。

(3)出路:发展多样化农业、民族工业和

旅游

业等。

3.人口、粮食、环境。

(1)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长过快,长期以来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远地于人口增长的速度,缺粮成为本区各国普通遇到的'问题。

(2)解决措施:控制人口数量,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保护自然环境。

1.位置: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独占一个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2.地形:东部是大部分水岭,西部是广阔的低高原,中部是大面积的平原。

3.人口和城市: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为这里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首都为堪培拉;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服务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产业。

4.古老生物繁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特有动物如袋鼠、考拉、鸭嘴兽、鸸鹋。

5.“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除此之外还是重要的小麦和牛肉出口国。

6.“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主要矿产有煤、铁、铝土矿,是世界上铝土矿最多的国家。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占有很大比重。

济南春天的七年级地理知识篇十一

1、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2、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区别:

中南半岛: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季旱季);河流北向南流,水力丰富。

马来群岛:形崎岖、多山岭火山地震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河流短小湍急。

3、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国”。

4、东南亚地理位置重要性: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西洋、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马来群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港口的重要航道。

5、富饶的矿产: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泰国天然橡胶和棕榈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的石油,马来西亚的锡都居世界第一位。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6、海外华人的聚居地:

(1)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2)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区和岛屿的热带雨林地区则人口稀少。

(3)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4)我国被称为侨乡的是:广东、福建。

1、新大陆:

(1)美洲大陆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

(2)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称为拉丁美洲。

(3)美国、加拿大通行英语,为发达国家;拉丁美洲通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巴西)。

2、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项目北美洲南美洲

五带中的位置:大部分在北温带大部分在热带

最长的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

最长的河流:密西西比河(第四长)亚马孙河(第一大第二长)

主要的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面积的国家:加拿大巴西

主要人种:以白色人种为主以混血人种为主

国家类型:美国、加拿大是发达国家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

3、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的区别:

运河名称联系大洲(位置)沟通海洋

巴拿马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

苏伊士运河:亚洲与非洲之间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红海与地中海)

南美洲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东部是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

5、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

6、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7、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是:南美洲。

济南春天的七年级地理知识篇十二

1、我国地形的特点(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 骨架 )。

3、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 多山 )的国家,(山地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4、我国地势的特点(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5、我国陆地的最低点(艾丁湖 )。

6、我国陆地海拔最高地方是( 珠穆朗玛峰),它位于我国和( 尼泊尔)交界处,海拔( 8844.43米 ),为世界第一高峰。

1、我国冬季( 南北温差大),夏季( 普遍高温)。

2、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1月( 0℃ )等温线大致沿( 秦岭-----淮河 )一线分布。漠河和海口的1月平均气温相差约( 50 ℃ )。

3、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 普遍高温 )。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 20 ℃ )以上。

4、我国西北部分布着(温带大陆性 )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独特的( 高原山地 )气候。

5、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北到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 寒温带 )、(中温带 )、( 暖温带 )、( 亚热带 )、( 热带 )。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 青藏高原)区。

6、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7、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 火烧寮 )、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是( 托克逊)。

8、一个地区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 干湿状况 )。

9、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 干旱 )。

10、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可以将我国划分为(湿润)、( 半湿润)、(干旱)、和( 半干旱)四类地区。

11、我国东南部以( 湿润 )、( 半湿润 )为主,西北部以( 干旱)、(半干旱 )区为主。

12、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复杂多样 )和( 季风气候显著 )两个主要特征。

13、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和(地形)等。

14、我国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 季风气候)区,由北向南分布着(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季风气候的类型齐全。

1、我国地势( 西高东低 ),大多数河流自( 西 )向( 东 )流,最后注入( 太平洋 )。

2、北部,(额尔齐斯河 )向北流入( 北冰洋 )。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 外流河 )。

3、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 内流河)。

4、河流在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的特征,统称为河流的( 水文特征 )。

5、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 京杭运河 ),全长( 1800 )千米。

6、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 唐古拉山脉 ),注入(东海 ),全长( 6300千米 ),是我国长度( 最长 )的河流。也是我国流域面积( 最广 )的河流,还是我国( 水量 )最大的河流。

7、长江是我国巨大的( 水能宝库 )。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上游 )河段。人们还把长江称为( 黄金水道 )。

8、重点治理了滩多流急的和“九曲回肠”的。

9、治理长江的关键是(防洪 )。

10、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 巴颜喀拉山脉 ),流入(渤海 )。黄河是我国的.( 第二)长河。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11、黄河(含沙 )量大,部分河段初春或初冬时节往往形成( 凌汛 )。

12、在上游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塑造了( 宁夏 )平原和( 河套 )平原。13、黄河河床逐渐抬高,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坎,黄河成为( 地上河 )。

14、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在下游( 加固黄河大堤 )。

15、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线( 河口 )、( 桃花峪 )。

16、长江上、中、下游分界线( 宜昌 )、( 湖口 )

济南春天的七年级地理知识篇十三

1、地球的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专指赤道)。

2、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纬线:赤道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横着),呈圆形;长度不等,赤道(即0°纬线)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成为一点。赤道以北称北纬,“n”表示north;赤道以南称南纬,“s”表示south。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且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半圆),指示南北方向(竖着);呈半圆状;长度都相等。0°经线(本初子午线)以西称西经,“w”表示west;0°经线(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东经,“e”表示east。

口诀一:南纬s北纬n,西经w东经e。

口诀二:向北增加为北纬,向南增加为南纬,

向东增加为东经,向西增加为西经(p19图2-11)。

4、南北半球分界:赤道;东西半球分界:160°e,20°w;。

济南春天的七年级地理知识篇十四

2、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版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3、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在板块交界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活跃,拉伸可能形成海洋(如红海),碰撞挤压则可能形成山脉或造成火山地震,所以火山地震带、山脉带的分布带与板块边界相近(参考p35图2-48与p36图2-54)。

两大山脉带/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亚欧大陆南部山脉带。

济南春天的七年级地理知识篇十五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济南春天的七年级地理知识篇十六

为了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非洲及国际社会需要继续努力,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提高生产率和粮食产量,把其巨大潜力转化为现实。目前,尽管非洲农业停滞的原因仍在争论中,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可以从非洲农业发展演变的经验教训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政府需要投资农村公共产品,征收可预见的、较低或温和的税收。

农业的发展需要一些条件,除和平与秩序、宏观经济稳定、低通货膨胀等基本条件之外,还需要农村公共产品,可预见的、较低或温和的税收等。由于相对不利的自然地理环境,非洲特别需要政府投资一些农村公共产品:道路、电力、灌溉设施、排水设施、农民教育、水、卫生设施、农业研究和推广方面的持续投资等。实践证明,农村地区的公共产品支出是有回报的,这可以从亚洲绿色革命期间的回报中看到。例如,印度在农业研究和道路基础设施方面获得了很高的回报,在教育和灌溉方面的回报也不错(fan.setal.,2000)。对中国、越南、泰国和乌干达进行的类似分析也表明了类似的趋势。研究发现,尽管各国在不同的公共产品上的回报有所不同,但可以发现,农业研究、教育和农村基础设施是促进农业增长和减少贫困的三种最有效的公共支出类型(al.,2003)。此外,城市偏向的政策及对农业征收重税会极大地阻止农业的投资和创新,抑制农业的增长(al.,2007)。

(二)尊重土地产权或使用权。

非洲大陆不少地方盛行的土地集体所有制或部落所有制不利于减少投入和产出市场的扭曲和低效率,造成土地资源利用的低效率。在这种所有制下,农民(或牧民)常常无法独享劳动或风险收益,所以他们既不愿意进行足够的投资,也没有足够的动力保护他们的农田和牧场。只有尊重土地产权或使用权,使小农户能够看到机会和希望,他们才会有足够的动力进行投资和创新,这可能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但却是必要条件。

(三)需要发展相关投入、金融、中介市场。

近年来一些非洲国家出现的合同农业的经验教训表明,合同参与双方特别是农户的违约和机会主义行为是导致其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尽管从违约中获得的短期收益可能会根据合同的规模增加,但随着市场联系、投入、保险、中介和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违约的声誉成本和寻找替代买家的搜索成本将超过违约所带来的直接收益,从而有助于诱导合作伙伴履行合同协议,降低农民组织违约的可能性,进而推动非洲农业的结构转型。

最后。对于中国来说,为了帮助非洲国家发展农业,除了开展定期的中非农业和农村发展经验交流之外,我们可以在弥补非洲一些不利的自然地理环境、发展农村公共产品、深化中非农产品加工合作等方面着手,可以在中非合作论坛和“一带一路”框架下,进一步重视非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目前我官方正式文件中迄今还仅仅包括了埃及、吉布提、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四个国家,这与非洲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地位很不相称),利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比较优势,帮助非洲建设一些农村公共产品如道路、电力、灌溉设施、排水设施、农民的教育、水、卫生、网络通信等设施,同时充分利用或继续我在非洲的农业示范中心,结合当地地理及气候条件(通常,一套通用的农耕方法不像专门针对特定农作物、地区的方法那么高效),量身打造相关作物(如水稻、玉米、木薯和小麦)种植,提高非洲当地土地和劳动力的生产率,使非洲先天不利的地理条件得以改善,将其资源、劳动力及市场等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济南春天的七年级地理知识篇十七

1、七大洲(按面积顺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州;赤道穿过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亚洲的东南部和大洋洲的群岛。

3、“水球”:三分陆地(29%)、七分海洋(71%),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4、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5、半岛: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如山东半岛、印度半岛)。

济南春天的七年级地理知识篇十八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岛屿是面积较小的陆地;大陆是面积广大的陆地;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3.世界轮廓几何图:(在图上填出七大洲、四大洋)。

4.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七大洲与四大洋均按面积由大到小顺序排列)。

5.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黑海和里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6.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7.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8.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10.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带:主要集中在板块交界处,如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80735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