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热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28 13:02:06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热门18篇)
时间:2024-01-28 13:02:06     小编:念青松

总结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它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5.写总结时,可以采用逻辑清晰、结构严谨的方式,使得文章条理清晰,易于阅读和理解。这些总结范文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领域,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多样化的参考。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篇一

五、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20xx年我县共争取中央、省、市财政资金共计  万元,为家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六、明年工作计划 

(一)抓培训,加强教育,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理论业务水平和农民的综合素质。 

(二)抓典型,重点扶持,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能力。 

(三)抓规范,加强指导,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凝聚力。

(四)抓监督,强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示范作用。

(五)抓宣传,大造声势,营造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氛围。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篇二

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当前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乡紧紧围绕培优、培强两大工作重点,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稳步健康发展。截止xx年底,全乡累计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45个,涉及19个村,注册社员371户,注册资金3374万元,辐射带动农户1140户,xx年合作社组织成员人均收入7125元,比非成员高出18%,具体工作如下:

1、健全组织机构。

xx年7月我乡即成立了东赵乡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组,主要负责政策咨询、业务指导、宣传培训、登记备案等工作。

2、明确工作目标,根据区工作要求,结合我乡合作社发展实际,制定了我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目标,并以村为单位,小村最少一个,大村3到5个。

3、优质服务。

在农村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的工程中,为申办人提供指导服务,即:编印一份申报程序,告知申办人,提供一套文件格式,将以申办成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部资料复印件装百度订成册,使办理过程规范。

我乡紧紧依托优质水果、蔬菜、种植,生猪、蛋鸡养殖等特色产业,鼓励种植养殖大户,农民经济人,村干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使他们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合作社的形式呈现出多样性、多领域发展趋势。种植合作社18家,占40%,养殖合作社20家,占44%,服务类合作社6家,占13%,村干部组织承办合作社10家,占22%。

做大做强是我乡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的目标,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程中,我乡始终把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水平与辐射实力作为增加合作社凝聚力、吸引力的重要措施。

1、组织人员培训,扎实做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素质高低,决定合作社的发展前途,《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我乡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培训班和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班,通过培训增强了他们民主管理意识,提高了经济管理能力。

2、实施示范创建工程,提高做大做强的能力。示范创建工作主要围绕相关实施细则确定的合作社组织机构的建设、内部规范管理、服务模式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等四个方面进行。面前有5个农民主要合作社申报市级示范合作社。

3、推广联合社模式,增加做大做强的实力。为了切实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资金、技术、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推广联合社模式,让合作社的生产、服务、销售与推广融为一体,创新了模式和机制,服务了农民,壮大了合作社,增加了农民收入。李墕村联合社投入600万元对加入联合社的合作社统一提供生产资料,统一无偿服务,统一销售农产品。通过以上工作,全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形成稳步、健康、规范的发展事态,呈现出勃勃生机。

今年我乡以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线,抓好示范创建活动,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加快合作社成员培训进程,做好品牌培育工程,推广联合社模式,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活动,全面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篇三

我区20xx年的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劳务开发做好农民工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坚持“稳定规模,突出重点,提高档次,增加效益”工作方针,强化技能培训,突出品牌打造,着力市场开拓,深化维权保障,促进了农民增收,提升了我区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水平。

截止11月份,我区劳务开发及农民工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劳务转移输出规模扩大,外输比例提高。全区转移和输出农民工2841人,完成下达目标任务101.46%。在总量扩大的基础上,劳务开发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从劳动力流向看,就地转移2732人,外输89人,外派劳务20人,向外输出比例提高;从职业技能结构看,转移输出技能性农民工约占农民工总数的45,比去年提升5个百分点。

(二)劳务收入大幅增加,劳务经济质量提高。全区劳务总收入实现0.26亿元,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的112.74%,全区劳务经济开始由数量型向数质并重型转变,劳务经济质量明显提高。

(三)技能培训成效明显,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全区职业技能培训完成2194人,其中在岗培训119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9.1%,劳动技能培训503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6%,新型农民培训完成25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品牌培训25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50%。

(一)出台贯彻实施意见,健全统筹协调工作机制。

我区各级党政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把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明确了今后我市劳务开发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政策措施,下达了20xx年全市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的目标任务,把劳务开发和农民工工作列入了区政府考核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二)着力搞好技能培训,突出打造劳务品牌。

20xx年,全区坚持把搞好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提升劳务经济水平的关键性举措来抓,大力实施就业培训、阳光培训工程。力推项目管理和招投标办法,进一步规范农民工培训管理工作,做到了教材、标准、验收、输出、管理“五个统一”,农民工技能培训成效明显提高。

联系制度,经常性地了解输送的农民工的工作、生活情况,二是加强与乡镇就业指导站联系,引导广大青年合理流动,与法律服务站共同维护外出务工青年合法权益,提供法律帮助等。其次,是协调党政及有关部门为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或在家领办项目提供政策、资金、物资帮助。再次,营造氛围,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政策措施、办法等进行大力宣传,从而营造一个为转移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服务的好环境,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

(四)运用多种方式,拓展就业渠道。实现转移才能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我们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始终贯彻这一思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就业为目标,实行培训与就业挂钩的方法,确保培训质量,拓展就业渠道,使培训工作实打实,不走过场。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篇四

近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两办《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意见》、市委、市政府两办《关于大力推进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意见》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为指导,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采取得力措施,扎实引导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像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到目前,全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共265家,其中:种植业99个,养殖业154个,农机服务类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总计25.85亿元,入社成员户数31826户,带动周边农户数4550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资产总额53.2亿元。近三年年均经营总收入29.5亿元,年创纯利5.1亿元,年返利4.8亿元,成员年人均纯收入比当地农民增加1200元。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依托优势产业兴办。我县9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围绕发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建立起来的,起到了与优势特色产业互动互促的作用。

二是发展服务多元化。合作社行业分布多样。合作社分布于种植业、养殖业、农机业、加工业、林业等多种行业。合作社服务内容多样。有产加销系列化服务的合作社,有从事加工、存储服务为主的合作社,也有技术、信息服务为主的合作社。领办主体多元化。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等各类农业经济主体积极牵头兴办。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农村妇女也加入到了创办合作社的行列,成为合作社新的创办主体。

三是经营方式灵活多样。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实行分散经营。成员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要求组织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成员提供统一服务,全县以这种形式的居多;第二种是农民以资源入股的形式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资源进行整合,实行统一生产、统一经营;第三种形式是合作社实行统、分结合的经营形式。对合作社的共有资产,实行统一经营,对农民成员实行在专业合作社指导下的分散经营模式。

四是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通过全县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行动,大部分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办公条件、制度建设、成员管理、档案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大改观;越来越多的合作社能够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建立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明晰了股权关系。到xx年底,全县进入规范化建设名录的专业合作社达11家,其中:省级示范社6家,市级示范社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管理,有效地促进了特色农业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力也不断壮大。

1、依靠行政推动,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作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树立了抓农业不仅要抓生产、抓科技,而且还要抓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业发展思路,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2、抓好试点示范,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各级政府及农业部门坚持群众自愿、示范引导的发展方针,紧紧围绕农业主导产业的开发和农民群众的合作愿望,通过抓点示范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近几年,根据合作社对农业农民带动力、产业关联度、现有规模及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考评,认定了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和6家省级示范社。同时,积极引导和组织各专业合作社参加部级示范社创建活动。

3、实行分类指导,合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前,根据省市文件精神,组织人员对全县各乡镇进行了一次调查。在调查摸底的同时,县、乡农经人员还深入村组进行分类指导。对拟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按照法律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引导和规范;对暂不具备条件但具有合作基础的,依法加强业务辅导,一旦条件成熟,适时引导其登记;对计划新设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做好其章程的制订、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申请登记应提交文件的准备等有关事项的辅导和指导工作,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

一是促进了农民增收。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村经营主体,通过统一购买生产资料、提供信息、加工、营销等方面服务,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分享到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利润。另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土地流转,农民可以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打工,获得可观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11%左右,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收入却达到27%左右。

二是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市场需求,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实现了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解决了农户进市场难的问题。目前,全县有17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超市、批发市场、学校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关系,有10家合作社在城市和社区开设直销门店,绝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办了自己的电子商务。

三是推进了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组织分散农户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农资供应,强化生产过程管理,提高了农户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全县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的快速推进。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生产标准186个,获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33个,注册商标48个。

四是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成员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引导成员打破传统农业,发展特色农业,激发了成员科技兴农意识。同时,一大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密切联系,使得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目前,全县6家合作社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科研基地,转化科技成果10项。

五是创新了农村社会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生产经营的集合体。县、乡政府对农业生产服务和管理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条渠道能够一步到位,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行政成本。从xx年开始,我县还重点开展了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目标的“两型”示范合作社建设,有效助推了全县“两型”社会改革发展。近几年来,我县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专项扶持项目22个,争取资金325万元,取得良好效果。

六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农产品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由当地有经济实力、有经营头脑的能人发起,充分整合当地资源,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不断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胭脂湖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就是发挥当地农户养植水产品的资源优势,组织农户养殖水产新品种,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当前,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要“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虽呈加速发展势头,但仍然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经济实力普遍较弱、运行质量不高、人才技术信息缺乏、合作社内部组织涣散等。县乡政府必须创新工作方法,采取过硬措施,确保加快发展。

一是认真落实惠农强农政策,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民积极性。各级政府应认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实施积极的财政扶持政策,扩大内需;继续增加对农业的补贴,采取措施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防止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

二是加大金融支持,着力缓解合作社资金短缺问题。一方面拓展政策性金融服务范围。强化农业发展银行“三农”服务职能,拓展业务范围,制定相应措施,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三农”贷款,发挥政策性金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支农的主力军作用。把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信用社一项服务创新,不断探索新路径,重点支持那些内部管理规范、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通过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效资产(如固定资产、果木林权、经营权、收益权等)办理抵押贷款,解决担保难问题;可试办成员联保贷款或发放小额支农贷款的形式给予信贷支持,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成员入股信用社,尽快建立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成员信用档案,对信用好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成员予以发放信用贷款。三要鼓励支持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政府可出台有关政策和优惠措施,支持鼓励引导农村设立村镇银行、农民互助合作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

三是加强管理,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首先要进一步拓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领域。继续鼓励组建农业产业型、农产品购销型合作社的同时,积极引导组建农资供应、综合服务等类型的专业合作社,探索在专业合作社内部开展贷款担保试点。引导专业合作社向服务业发展,为农户提供全过程服务;向农产品加工业拓展,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分享工业利润;向农产品批发零售业进军,减少中间环节,节约交易费用,分享销售利润。然后要进一步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重点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制度和服务内容,逐步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特色优势明显、服务功能健全、规模实力较强、利益联结紧密、运作机制规范的经济组织。再则是进一步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竞争力。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健全运行机制,完善合作手段,提高成员素质和组织化程度;引导成员运用标准化技术和方法进行生产,为现代装备、现代科技的推广应用提供平台;打造农产品品牌,运用品牌效应扩大产品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引导成员在参与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中,学习先进种养技能、加工技术和营销技巧,有针对性地培训成员,进一步提高成员素质,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活力和后劲,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有计划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培训,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家,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建设。

四是研究发展农业保险业务。由于农业的高风险性,造成了农业信贷的高风险,目前这项业务在县城还非常滞后。要降低农业信贷的风险,就要发展农业保险,走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共同发展之路,以政策性为主,激励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农业的积极性。要着力解决商业性保险公司重利益、轻责任的老问题,抓紧筹建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将主要农作物、牲畜、农房、农机、农民人身安全等影响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因素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减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因各种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篇五

20××年以来,我区坚持以“打造万家合作社,培训千名理事长,培育百强示范社,建设一村一品合作社,一县一业联合社”为总体目标,规范和发展我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将前半年工作汇报如下。

抓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不断提高我区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1、坚持加强引导、搞好服务、积极扶持、不断规范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了65家。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产品竞争力。目前,我区比较规范的合作社达到了30家,有注册商标的合作社有5家,其中,省级示范社6家,市级示范社5家,县级示范社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促进了我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组织化程度,提高了我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带动了农民发展生产、创业致富。

2、加强对全区合作社非法集资的排查工作。根据长农经管发[20××]11号《关于开展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们成立由农林委主任××为组长的排查小组,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邮箱,确保排查工作做到实处。20××年3月23日—27日农经站对全区正常运作的41家合作社进行了全面排查,并积极引导合作社合法入股,促进合作社发展,确保合作社稳定。此次排查未发现存在非法集资现象,同时也未接到群众举报非法集资现象。

3、认真做好对合作社乱收费情况的监督工作。根据市农经局工作安排,我们成立了涉农乱收费专项治理工作领导组,组织区农经、安监、工商、税务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严格查处向农民专业合作社乱收费现象,同时抽查10家合作社查看有无乱收费现象发生,通过了解,在办理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登记、税务登记、组织机构代码证、年检等事项过程中,未出现相关部门、基层强行集资、乱收费、乱罚款和摊派情况。

4、进行了推荐“百佳示范社”工作。配合市局开展的评选“百佳示范社”活动,我站于4月中旬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完成了3家合作社参评百佳示范社的自主申报工作。这三家合作社分别是:锦浩兔业、紫源农产品、新益华蔬菜种植合作社。区农经站根据合作社的行业类别、参评标准和要求,对申报材料进行了初审推荐,并上报了市局。

5、对20××年、20××年度的合作社项目扶持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农经站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区20××年、20××年两年来合作社项目扶持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主要从项目的财务账目、项目完成情况、资料档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合作社在项目资金的使用过程,基本能做到专款专用、专户管理,检查工作结束后,向市局上报了检查报告。

6、积极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工作。坚持开展了经常性的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6月3日组织有关人员在城区政府门前开展了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单1450份。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篇六

自xx年至xx年11月底,xx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由112家发展至384家,其中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72家,民政局注册登记的协会12家。全部合作社拥有注册资金由880万元发展至365000万元,入社社员由最初的3299人发展至135950人,辐射带动农户由最初的3500户发展至7.3万户,涉及19个乡镇313个行政村。

(一)强化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

合作社法出台后,我们充分认识到学习宣传工作的重要性,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法律的贯彻实施。一是狠抓内部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在农业系统内部通过自学及集中培训等形式,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强化学习,使全体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二是积极组织合作社相关人员20多人参加省级市级政府组织的培训学习,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法律水平;三是组织乡镇农业办业务骨干20余人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培训学习,四是通过“三下乡”和普法宣传活动宣传培训。几年来,共组织专题咨询12场次,出动宣传人员60多人次,发放宣传材料2万多份,张贴标语、悬挂横幅100多条,解答群众咨询1200人次,受宣传农民群众达到35000人次,宣传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法律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积极培树典型,把握发展重点。

近年来,xx县积极培树典型,对10余个有较高知名度、有自主品牌、有规模和实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电视媒体、印发宣传资料、实地进行观摩、开展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方法进行广泛宣传,让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和了解成立或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益处,使合作组织的建设变推动为主动。在办社思路上,把握合作社发展原则。一是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办社基础。农民加入合作社,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不改变家庭承包关系,不影响生产经营自主权。二是坚持以产业为基础。紧紧围绕我县小枣、畜禽等特色主导产业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但可以依托合作社做大做强,而且可以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三是坚持多形式并存。在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注重特色,不强求一种模式。在形式上可以是专业从事生产加工或销售的,也可以是产、加、销一体化的;内容上可以是农产品生产经营的,也可以是进行科技服务或经营生产资料的。在发展过程中,既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又要防止急于求成,可以边发展边完善,以完善促发展。

(三)搞好规范指导,实施动态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强化规范化建设,完善依法设立、管理民主、操作规范的运行机制为重点,对已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严格标准,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要求,着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每年在确定的全县专业合作组织中开展创建活动,对达标的单位确定为全县的示范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对达标的专业合作组织实行一年一复查,根据发展情况给予保留或摘牌。同时,为鼓励合作社发展,xx县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有关规定》和《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实施意见》,完善各项管理机制,以及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等,支持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为加快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政策规定。

(一)方便登记注册。对具备企业法人条件、开展营利性经营活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到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取得企业法人资格,工商部门要热情服务,依法依规及时给予办理有关登记手续。对具备社会团体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条件、不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到县民政部门进行登记,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民政部门要尽量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办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登记手续。

(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农业生产者(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销售自产的农产品,享受免征增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其自产自销农业产品以及经其分级、加工、包装、加注品牌商标等的农产品免征增税。对其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初加工取得的收入,免征或者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其为农业生产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其技术服务或劳务收入免征营业税。

(三)搞好金融信贷服务。县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改善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信贷服务,简化审批手续。对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其社(会)员优先给予信贷资金支持,对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并给予利率优惠。面向农户的小额贷款,优先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社(会)员需要。

(四)加大技术支持力度。鼓励现职农技人员受聘或离岗参加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三年内保留基本工资和福利待遇,视同在职人员,给予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享受职称评定和工资调整。

(五)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建设项目。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事的农业开发、科技推广、农产品基地建设等项目,在符合国家项目政策的前提下,在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

(六)依法保护合法权益。依法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财产权、知识产权、自主经营权和其他合法权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平调其财产,干扰其经营自主权,不得干涉其正常经营活动。对违反法律规定,侵犯其成员权益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七)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摊派和组织集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权拒绝除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各种收费。有关部门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生产、技术、信息、保险等服务,必须坚持自愿原则,不得强行收取服务费。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xx县始终坚持把实施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作为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工作,制定措施,狠抓落实,取得良好成效。

(一)发展速度较快。统计显示,xx年9月,xx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工商局注册229家,而截止到xx年7月底在工商局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打312家,1个月增幅达原来的138%。

(二)产业特色明显。已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集中在我县农业产业优势比较明显的小枣业、畜禽养殖等方面。其中种植业合作社104家,畜牧养殖业合作社24家,林业合作社4家,农机专业合作社11家。特别是枣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有90家,占已成立合作社的28%,逐步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枣产业链。20xx年xx县明达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xx县御封枣业专业合作社、xx县富民农业技术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xx县诚信枣粮专业合作社等8家合作社被评为市级示范社。合作社整体发展呈现出发展速度较快、领域不断扩大、层次逐步提高的态势,农民逐渐由松散的联合逐步向较为紧密地合作转变,由小批量、小规模经营向逐步建立专卖店、网上交易等新的流通业态转变。

(三)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近年来,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重打造品牌效应,先后涌现出一批知名品牌,如明达禽业养殖社的“鸣达”牌柴鸡蛋、高川朴寺社的“朴寺”牌小枣、诚信枣粮专业社的“双發”牌小枣杂粮等。品牌的创立,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业标准化建设,更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农业组织化程度得到提高。崔尔庄镇的御封农产品专业社以红枣标准化种植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红枣包装、销售为载体,坚持自我经营、自我管理、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原则,把分散的农户联成紧密的。统一体,提高了种植的组织化程度,成功地依托河北欧亚匡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并签订了稳固的购销合同,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入社会员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合作社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五)社会服务化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各种服务,组织各种培训,推广先进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模式,形成了服务农民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解决了经济技术部门不好办、一家一户办不成的事情,推动了政府职能由权力型向服务型转变。xx县富民农业专业技术合作社积极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施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使会员累计实现增收100万元;诚信、御封等社实行统一施肥、统一剪枝、统一浇水、统一用药、统一防虫、统一采收的“六统一”经营模式,大幅度提高了红枣的品质和枣品的市场知名度。

(一)政策扶持问题。扶持政策不到位,推动效果不明显。我县支持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具体政策虽然已经出台,但在项目、资金、信贷、税收、科技投入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与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省、市虽然有财政补助资金,但是僧多粥少,每年也就有两三个合作社能争取到财政补助资金,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实力较弱,服务能力有限,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二)土地问题。合作社需要规模集约发展,但目前农村土地经营零散、土地占有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30年土地承包权不变,尽管特殊条件下允许小调整,但没有与《土地承包法》相配套的要求明晰、可操作性强的政策规定,实际工作中难以实现调整。同时,通过土地流转解决土地矛盾,必须群众自愿,众多农户全部达成共识难度很大。我们现在仅仅能依靠村规民约来解决,还没有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三)金融扶持问题。融资难、贷款难是合作社加快发展一大瓶颈。现在,农村扶持农业信用贷款金融机构,仅剩下农村信用社一家。而且,实行的是小额贷款,额度较小,且信用评定门槛过高。这样导致越是家庭困难、急需用钱的却很难贷到款。

(四)管理人才问题。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关键在人才。而目前,合作社的成员大都是普通农民,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和会员代表大部分都是在农民会员中选举产生的,专业水平、市场竞争能力、管理经验都比较缺乏,影响了合作社高质高效发展。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做好法律宣传和培训工作。继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纳入农村普法内容,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报道典型经验。有计划、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培训农业部门干部、业务指导人员、乡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建立一支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基层辅导员队伍,确保法律的顺利实施。

(二)加强规范管理,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财务制度等相关管理措施,依法建立组织,在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同时,规范其内部管理,确保健康发展。

(三)采取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在组织形式上、内容上、产业上、合作空间上,多渠道、多方位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如农机专业合作社,除了为农民提供耕、种、收等机械化服务外,还可以向植保、抗旱等综合服务方向发展,努力形成“建一个社、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发展格局。

(四)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农民组织起来,但农业所面临的风险还依然存在,我们继续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和扶持力度,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篇七

自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工程以来,以“重塑合作社形象,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按照“先排查后清理再提升”的提升思路,下好推进清理整顿、规范运行管理、加强基础支撑、强化政策衔接“四步棋”,有序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工作,不断增强农民合作社的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全面实现农民合作从数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全面开展农民合作社调查摸底和分类梳理工作。逐村逐合作社对全区依法登记在册的合作社开展了摸排梳理,按照运营规范、运营一般、未运营三个层次分类建立工作台账,为后期清理整改做好了准备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农民合作社,进行普法宣传,引导农民合作社召开成员大会决议解散,并自主或协助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履行申请注销程序。截止目前,全区登记注册合作社920家。其中:运营规范的270家、较规范的369家,规范率69.45%;运营一般147家占15.9%;累计注销59家。

分批开展农民合作社法律及示范章程等宣传培训,营造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的良好认知氛围。

从组织建设、民主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经营等方面对我区88名合作社辅导员和391名合作社理事长进行政策法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共5期。同时,利用乡村集市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度报告公示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引导规范运行。

参考区级示范合作社考核办法及评选标准,从社员人数、出资额度、产业基础、组织机构、产权关系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准入资格细则,引导注册一批有实体、有合作、有效益、有潜力的符合建设发展原则和产业发展实际的合作社,注册时需乡镇出具实体规模相关证明材料,从源头上保证合作社发展质量。

大力开展国家、省、市、区四级联创活动,充分发挥各级示范社的“典型示范、样板引路”引领作用,带动了全区合作社规范化提升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我区已评定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22家、市级71家、区级55家。按照“动态管理、能进能退、把关从严”的原则,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对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评价,丧失示范作用的,摘牌取消示范社称号。

农民合作社发展离不开政策引导激励,实践证明,通过政策扶持杠杆撬动,能有效吸引社会资本、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合作社建设,进一步激发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活力。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探索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健全土地规范有序流转机制,引导土地要素向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截止20xx年底,我区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7.36万亩,流转率18.5%,流转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土地面积达到3.26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18.8%,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引领作用,突出服务带动能力,通过农民合作社优化种植基础,拉长特色产业链条。截止20xx年底,崆峒区肉牛存栏量19.2万头,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了2850元以上,占到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28%以上,建成规模养殖场(小区)163家,创建省部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9家、市级示范场27家。坚持“适宜区域全覆盖”果业发展战略,创新建设管理经营模式,积极推进果产业转型升级,截止20xx年底,崆峒区果树经济林累计达到11.7万亩,挂果园面积3万亩,果品产量6万吨(苹果9万亩,产量5.9万吨),花椒、核桃、葡萄等经济林产量0.01万吨;围绕泾河川设施蔬菜整川推进工程,坚持露地与设施并举、春种与复种结合,推动全区蔬菜产业向集约化、产业化、园区化、规模化发展。截止20xx年底,崆峒区蔬菜播种面积达到7.2万亩,总产量达到11.71万吨,总产值达到3.5亿元。

随着品牌意识日渐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有了明显提升。农超农企对接规模逐步增大,产品优势成效明显。从事肉牛生产的专业合作社通过授权使用“平凉红牛”商标,与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景兴食品、西开牧业等省内外企业建立了长期供货关系,形成了较为牢固的农户+合作社+公司的生产销售模式。赵堡果菜种植合作社的果菜,花所龙根山药合作社的山药实现了“农超对接”,产品进入了超市。福霖种植合作社在小区、农贸市场设立了直营店,送菜品进小区。涌现出了“赵铺”果菜、“福霖”鲜菜、“花所”山药、“新新农”果品、“陇东本草”中药材、“新李鼎旺”蔬菜等拥有注册商标的品牌,其中赵堡果菜专业合作社的“赵铺”商标被评为“平凉市知名商标”。在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培育和发展绿色食品品牌2个,产品6个,注册商标16件,拥有“玄鹤洞”、“凯沣”2个驰名商标和“陇强牌”“陇原雪牌”“广江牌”“伊通亮”等14个甘肃著名商标。

注重政策衔接配套,统筹相关涉农项目资金,加大规范农民合作社的服务能力建设力度,营造农民合作社良好发展环境。

崆峒区立足区域实际,结合前期调研成果,研究出台了《加快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工程的实施方案》和《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区推进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促进农民合作社转型升级、引导联合重组、健全经营机制、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增强政策精准性,明确农民合作社发展方向,切实发挥综合效益。

来自 xuEfen.Com.cn

加强区乡农民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建设,全区共选配辅导员88名,采取定期巡查走访等多种方式,对农民合作社登记注册、民主管理、市场营销等给予指导。

充分争取和用足用好各类财政扶持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改善办公设施、培训场所、产品收购场地、冷藏设施、加工场地等生产服务设施。严格按照国、省、市扶持合作社发展有关政策要求,认真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金融、用地、用电、用水等各项优惠政策,为合作社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协调各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扩大放贷覆盖面,简化审批程序,减少信贷成本,有效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20xx年,崆峒区共实施农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33项。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深化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重点做好“培育骨干”“典型带动”“整合提升”“发展产业”四篇文章,着力加快农民合作社发展步伐,奋力谱写高质量“三农”事业合作发展新篇章。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篇八

根据合作社自身管理要求,合作社内设生产技术部、销售部、财务会、日常事务办、办公室等机构,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如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成员大会制xx%,度、质量安全制度。现有成员人,已培训二期成员人次,占成员总数的58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我社月份和月份邀请县农业局技术人员来我社技术讲座,提升种植水平。县农业局领导还专门为我社理事会、监事会和管理人员上合作知识课。在股份调协与利益分配上,我社综合考虑了种植户的种植规模,经营水平,科技xx效能和种植户入社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注册资金xx万元;全社成员(包括发展xxxx成员)的人每人最少入股股金不得少于元,成员代表大会是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表决权一人一票。去年合作社的盈余在提取公积金、公益金之后的余额按股份和产品交易量返还给了成员。并认真执行农民专业作社财务制度,设立了成员帐户,财务每半年公开一次,成员代表大会半年召开一次,理事会、监事会活动正常,合作社报表等资料按要求及时报送县农业局。

加强农产品安全生产工作,是保障民生食品安全的重大举措,我社以合作社成员为主体,狠抓技术培训,组织成员重点学习无公害产品和生产技术规程等,通过宣传教育、技术培训,使成员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xx由于我社引进产品,我社在专家的精心指导下,种植产品品种,大获丰收。

为了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社根据销售要求,派销售员到各大城市、集镇和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宣传。同时,在本社内部建章立制,严格管理,内外结合,建立了营销网络,实施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质量,统一销售,且占成员产品总值xx%的`以上。

根据市场的需求,在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同意再投xxx资万元,作为下年的种植资金,为做强产业,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之路。

我社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来,做了大量的完善规范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色种植得到长足发展,农民得到实惠。但对照考核标准,我社认为在规范建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内部管理不是很规范,机制不够灵活,服务还不够到位等,为此自己查摆问题的基础上,我社决心在县农业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持续产业合作组织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促进我社向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而努力建设。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篇九

20xx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对农民增收工作高度重视,切实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加强协调,采取农林牧渔业并举,全方位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镇农民收入得到较快提高。现将工作自查总结如下:

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9015元,至20xx年底,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1269元,与20xx年同比增长25%。

年,我镇重点围绕农民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林业、渔牧业、种植业及第三产业发展等方面,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较快提高。

(一)抓好种植业结构调整促增收。立足我镇实际,因地制宜改种市场需求旺、效益较好的特色农作物。通过抓示范、调结构,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稳定粮食生产。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超级稻等为主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改造低产田、提高栽培技术和复种指数,狠抓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单产,增加总产。至20xx年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5440亩,与20xx年同比增885亩,增长1.48%;总产量7362吨,与20xx年同比增263吨,增长2.56%。按当年价计算,20xx年粮食产值2129万元,同比增12.64%,实现农民人均年增收100元。

二是抓好银杏种植基地示范建设。自去年县委、县政府"211"工程实施以来,镇党委、政府紧扣城乡统筹发展这一主题,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以银杏产业种植为主导产业,培育发展生态农家乐和特色生态养殖,促进农民增收。全镇按照"三园一基地"(精品采叶园、精品采果园、精品观光园、优质育苗基地)和"公司+业主"、"公司+基地"、"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银杏产业。目前,全镇共种植银杏15000亩,基本建成林桐山村至圆井眼村、省道片、县道片、明月片四个银杏产业带,实现农民年人均纯增收500元。

(二)抓好养殖业促增收。20xx年全镇水禽产业完成麻鸭出栏108.23万只,白鹅出栏36.34万只,麻鸭保种2万余只(其中保护500只以上的大户5户,共保种5800只);全年生猪出栏4.83万只,存栏3.31万头;肉牛出栏0.2万头,存栏0.24万头.在大区大力发展林下生态养殖,全年肉羊出栏1.78万只,存栏1.03万只;兔出栏2.47万只,存栏1.99万只,同时在老鹰岩村、黄泥沟村、五里桥村、林桐山村新建成现代畜牧生猪养殖小区各1个,实现农民人均年增收800元。

四)抓好劳务收入促增收。加强农民转产转业技术培训,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重点工程和城镇转移,拓宽农民就业门路。20xx年,多次为农民群众提供技术咨询和现场指导,举办各类农业技术专题培训班5期,受训人数1200多人次;全镇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8万多人,劳务收入年增加1000万元以上,农民年人均增加收入250元以上。

(五)落实惠农减负政策促增收。20xx年,我镇全面落实粮食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退耕还林补贴、农机购置等各类补贴支农政策,通过减负促增收。

(六)抓好秋冬种开发促增收。20xx年,我镇积极引导群众因地制宜调整秋冬季农业结构,改种市场需求大、生育期短、见效快的蔬菜等农作物及农副产业生产,广开增收门路,千方百计促农增收。全镇秋冬菜生产年均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秋冬菜总产值年达1700万元以上,实现农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

年,我镇的农民增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有如下六个方面:一是随着我镇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农业耕作土地存量将会减少,传统种植的发展空间将变缩小;二是农业生产受干旱、洪涝及病虫害等自然因素制约,影响农业生产效益;三是农业生产投入还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转换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难度较大;四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粗放型经营现象严重,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低下,农民增收速度缓慢;五是我镇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工作相对滞后,龙头企业少,农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渠道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六是农资价格上升不降,农民对农业投入成本高,农业经费投入还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类试验、示范工作的开展和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等。

(一)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好农民增收的工作领导工作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协作,完善农民增收措施,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二)合理布局,做好规划。在强力推进大工业项目建设的同时,预留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的空间,对接做好发展特色农业的区域布局规划,以项目实施来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带基地建设,使农业特色产业带建设与全镇的区域布局相衔接,加快我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三)完善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和完善发展机制,采取政府推动、市场引导、金融支持、科技支撑、企业和农民投入的方式,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新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对从事优势农产品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大户以及市场开拓和品牌创建等,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扶持投入,建立重点产业扶持专项资金、奖励资金,通过直补或协调信贷支持或招商引资等,对市场前景好、有优势的特色种养业品种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培育壮大一批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做大做强我镇特色农业产业。

(四)强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环节,着力构建科技支撑体系,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发挥科技推广机构、专业合作组织和协会的作用,健全和完善我镇农业、渔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技术服务和指导,抓好特色农业示范点(片)建设,突出新技术、新品种的集成示范和配套应用,推动我镇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五)调整结构,培植发展优势主导产业。重点打造四个银杏产业带的银杏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林业体制改革,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建设;抓好畜牧养殖业,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六)加强农民培训及转移就业。要不断地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量化分解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目标任务,多途径地有组织的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不断扩大农民的就业和增收空间,积极为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篇十

同志们:

刚才,听了几位同志的发言,很受启发。这几位同志介绍的经验都很好,值得借鉴和推广。蒋美兰同志的发言,反映了地方政府对农民教育培训和农广校事业的重视与支持;亓红延同志的发言,反映了基层同志对教育培训的需求,也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农广校工作的认可;吉林省双辽市和山东招远市农广校的做法和经验也值得大家借鉴。

这些年来,农广校的同志们,特别是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的广大教师,辛勤工作,无私奉献,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农业部、代表杜青林部长,对大家表示衷心感谢,对工作在农民教育培训战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地慰问。下面,利用这个机会,我也作个发言,讲三点意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标准,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五中全会专门强调,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农业部提出了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启动“九大行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内涵丰富,任务艰巨,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就要培养新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受益者。没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没有适应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就缺乏根本支撑。只有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才能让农民共享和使用农业科技成果,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才能提高农民务农和转移就业的能力,形成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才能使农民崇尚科学,崇尚文明,形成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培养新型农民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抓手。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素质。农村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从长远看,关键还是要靠科技进步。在科技的创新和发展中,劳动者是决定因素,只有把农民培养成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新型农民,才能使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三增”目标。所以,我们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抓住了新型农民培养,就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三)培养新型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需要。说到底,“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我国农民基数大、素质相对偏低。据统计,在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1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6.7%,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5%。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制约了先进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制约了农村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制约了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不提高农民素质,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四)培养新型农民是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指出,要“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素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养一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人员。”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也明确要求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可以说,培养新型农民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农民教育培训是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的根本途径。影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因素很多,我这里主要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发挥农业部门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首先,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发挥好统筹、协调、组织和服务的功能,要千方百计争取政策和资金,制定规划,加强指导与评估,搭建好工作平台。其次,要充分利用教育、科技、文化等各行业、各部门的现有资源,形成农民教育培训合力。第三,要充分调动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使隶属于不同行业和部门的教育培训机构广泛参与。第四,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切实增强他们增收致富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远程教育培训手段的优势,采用发放技术明白纸、播放光盘、科技直通车下乡、开通科技大喇叭等等形式,开展普及性知识培训;要采取手把手、面对面的现场培训方式,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条件保障。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体系、强化手段、稳定队伍、调动农民自身积极性,建立起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提高农民教育培训效果,真正做到让农民满意。要引导教育培训机构根据农民的需要,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教育培训效果。要以培训内容农民是否需要、培训方式农民是否接受、培训结果农民是否满意,来作为衡量农民教育培训效果好不好、质量高不高的标准。要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基本情况,准确把握农民需求,根据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在组织实施上,要进村办班,利用集中讲解、现场指导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方便农民学习,提高学习兴趣,确保取得实效,努力做到真正让农民满意。

三、农广校要充分发挥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作用。

回良玉副总理在致中央农广校成立25周年贺信中指出,农广校“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职业教育、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肩负着重大使命”。成立25年来,农广校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了大批农村实用人才,为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广校要进一步按照“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的要求,紧紧围绕实施“三大战略”和“九大行动”,继续发挥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作用,培养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以培养新型农民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文化水平。围绕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积极开展培训、咨询、示范和推广服务,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和新方法。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举办绿色证书培训班,根据农民从事产业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系统培训,使农民具备从事农业技术工作要求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着力培养大批骨干农民。

(二)以培养适应城镇化、工业化需要的产业工人为重点,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要发挥农广校自身优势,积极参与阳光工程,积极申请国家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农民转岗转业技能,增强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在培训中,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规范培训内容,保证培训时间,加强实践教学,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三)以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积极参与“百万中专生计划”,培养具有中专学历的实用人才,提高他们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能力。以产业发展为依托,围绕产业设置专业,采取远程教育和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培养村组干部、专业能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农村经纪人和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管理员等,使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百万中专生计划”已被列入农业部20xx年要办的15件实事之一。各级农广校要积极参与,主动承担任务,认真抓好招生、教学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确保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

此外,还要以满足农民需求为导向,加强教育培训媒体资源和手段建设,增强自身实力。在模式、手段等方面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提高农民教育培训的效果和效益。

最后,我想再强调几个方面的工作。培养新型农民,农广校义不容辞,责任重大。要完成好这一历史重任,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加强能力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农广校经过25年的发展,基本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农民远程教育培训体系,为农村培养了大量实用人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是农民教育培训的一支宝贵力量。但目前总体来说,体系比较脆弱,基础条件差,严重制约了体系功能的发挥。今后要下大力气抓体系建设,从各方面争取政策和资金,健全机构,明确职能,改善条件;加强分类指导,对组织涣散、不能很好发挥作用的学校建议地方进行整改,鼓励战斗力强、基础条件好的学校多承担各种农民教育培训项目。有为才有位,农广校要在新农村建设中主动发挥作用,争取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努力成为深受欢迎的农民教育培训的中坚力量。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水平。从目前情况看,农广校师资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与承担任务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培养既具有教育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技能和指导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特别要培养一支识大局、谋实事、讲实干的各级校长队伍。农广校由于自身拥有的专职教师队伍的力量有限,今后还要选聘农村各行各业的专家、基层科技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辅导学员学习和指导学员实践的兼职教师,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三)创新培训模式,工作落到实处。农广校要发挥体系健全、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的优势,发挥教育培训、科学普及、技术推广、信息传播、政策宣传的综合功能,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下沉工作中心,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这次农广校提出培训教师、媒体资源和人才培养“三进村”,就是一个很好的农民培训模式,贴近和方便农民,可以为农民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优质的媒体资源和教育培训服务,可以把培训工作做实,让农民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当前,特别要创新对在家务农人员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使其能成为新型农民,努力解决“会农的不务农、务农的不会农”的问题;要重视农民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将其列为重要培训内容。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大众媒体,加强对农民教育培训重要性和农广校作用的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关注和支持农广校的工作,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拉动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要及时发现和树立先进典型,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宣传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激励和鼓舞大家争优创先,争做贡献。

同志们,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责任重大,事关新农村建设全局。希望大家继续发扬艰苦创业、团结奋斗、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农广精神”,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争创佳绩,不辱使命。

谢谢大家!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篇十一

为了贯彻落实《关于扶持发展职业教育和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立足园区区域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办学资源,为促进园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做贡献,我校于xxxx年开始举办电脑、电子、机电专业培训班,在上级部门和各界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经过培训考核共计xxxx名学员顺利结业。现总结如下: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我校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设备、基地等条件,联办、自办各类教育培训。在培训的指导思想上,进一步加强培训与劳动力市场结合,扩大培训范围,提高农村劳动力市场竞争能力。在培训内容上,积极调整农村教育结构,认真抓好职业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及岗位定向培训。在培训形式上将课堂讲授、基地实习、参观考察和交流研讨有机结合起来。培训结束后,发给学员劳动部门印制的职业技能证书,为园区失地农民解决就业,促进园区经济持续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根据上级部署经学校研究,制定了培训工作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培训组织机构。

2、广泛宣传发动。在学校网站和各乡镇等地方进行宣传,介绍学校的办学情况和培训专业,并宣传园区政府和园区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等。

3、认真组织教学。根据园区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和教学的需要制定好教学计划,组织学校的教学骨干进行教学,培训的科目有办公自动化、机械制图、钳工、车工、无线电装配、维修电工等。

4、做好整档工作。认真做好报名工作,收集学员资料,整理建立培训人员的档案、办理培训合格证书。

1、整合学校资源,健全培训机构。

学校利用暑假期间教学资源相对充裕的有利条件,依托校内师资及教学、实训场所,以“政府全额出资、学校培训考核、主管部门审核办证”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园区失地农民参加培训。学校成立了专职机构,有市场开发部、教学工作部、校园保障部、学生工作部等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精心组织,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2、创新培训形式、拓宽就业渠道

根据学员特点,学校采用四段式培训方式,即校内教学——企业实践——强化训练——考试认定。对学员的考试方式采用必考与选考相结合的办法,基础理论部分为必考项目,技能考试从现场实践与理论笔试两种形式中任选一种。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采取长短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等培训方式,对学员进行岗前教育,重点从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社会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按照“以需定供,定向就业”的路子,与有关企业加强联系,向园区企业输出合格技术人才。

3、严格管理、规范培训

一是全程管理。为保证培训转移学员的学习质量,让他们真正掌握一技之长,学校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制定了培训转移全过程服务监管程序,对学员出勤情况认真统计并作为取得考试资格的重要依据。

二是规范培训人员的考核与档案管理。学校按国家统一的考试办法组织考试,考试的形式有理论科目与实践科目相结合的办法。

1、宣传的力度不够,一些想参加的培训人员不清楚政策和培训的专业,没有及时报名。建议学校组建统一的劳务大厅,广泛收集信息,为失地农民人员及企业搭建双向选择的平台。

2、组织管理有待加强。一些学员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想通过各种关系拿到证书,不把心思放在学习培训上;一些学员不能正确处理工学矛盾,出勤率低,影响平时的上课效果;有的学员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是免费培训,能拿到证书是好事,不能拿到也无所谓。今后应加强思想教育、严格考勤并探索有效的制约措施。

3、培训的专业较单一。今后可整合学校资源、争取主管部门支持进一步拓宽培训专业。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篇十二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20xx年我县列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实施县。在培训工作中,得到了省科教处和州科教站大力支持和关心,使培训工作得以有条不紊的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我县20xx年度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20xx年项目实施涉及全县8个乡镇30个村,510个村民组,16102户,总人口70387人,其中,农业劳动力41228个,基本学员1200个,占劳动力人口的2.91%。开展了以优质稻米、中药材、马铃薯 、畜牧养殖、烤烟、果蔬生产综合利用技术为主等的实用技术培训。20xx年,全年累计进村办班179场次,培训基本学员8600人次;现场指导470场次,指导15100余人次,均完成进度任务的100%;建设科技书屋30个;学校挂牌30个示范村;发放技术资料4500份,技术书籍1800册和农村实用技术手册1200册。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项目审批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项目实施工作安排会议,对项目的培训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乡镇一把手为成员的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领导小组。明确由县农业局具体组织实施该项目,明确一名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抽3名同志到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积极配合,把工作责任层层分解。对该项工作作出详细的安排布置,使工作有人抓,抓具体,抓落实。

(二)及时发布招标公告、确定培训机构。

我县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项目方案的要求和领导小组安排,于20xx年2月16日在县城以电视播出和在各公告张帖栏张帖招标公告的方式及时发出招标公告,共有施秉县畜牧技术服务中心、施秉县农业技术开发服务中心、贵州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施秉县办公室、施秉县牛大场镇中药材协会、施秉县马溪乡养猪协会,共五家单位前来投标。县项目领导小组组织本县专家于2月26日召开了定标会议,会议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最后确定施秉县畜牧技术服务中心,施秉县农业技术开发服务中心,贵州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施秉县办公室三家为中标单位。施秉县畜牧技术服务中心培训内容为畜牧养殖和稻渔工程,施秉县农业技术开发服务中心培训内容为反季节蔬菜、优质稻和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施秉县办公室培训内容为中药材、烤烟和胡柚种植技术。

(三)认真搞好宣传动员、确定示范村及学员。

20xx年2月初,按照我县“两种一养”产业调整思路要求,利用我县有线电视和乡镇赶集的机会,积极向农户宣传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重要意义和好处。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结合各村实际,选择村民有基本培训条件,群众有强烈的发展愿望和培训需求,村里村支两委班子组织能力强的30个村,作为项目示范村。每个村确定40名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而且农业收入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收入的中青年农民作为基本学员,进行登记注册、公示。

(四)因地制宜,创新培训方式。

1.灵活办班。培训中紧紧围绕各村的主导产业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系统培训,结合生长周期阶段农村实际,采取白天指导和晚上办学、课堂上课与实地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方式开展培训。并结合我县实际,积极组织技术力量编写《中药材栽培技术》、《畜牧养殖技术》、《胡柚种植技术》、《优质稻种植技术》、《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烤烟种植技术》、《鹅的饲养技术》、《稻田养鱼技术》等8套技术书籍,并将技术书籍印制1800册和农村实用技术手册1200册全部发放到学员手中,让学员课堂认真听,课后照学,有效地提高了办学质量。培训期间,培训教员根据农事季节不定期进村入户做好技术跟踪服务,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确保做到指导一户成功一户,使他们在生产实践中能学以致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阳光操作。示范村确定后,及时对30个示范村的培训主导产业、指导思想、机构建设、培训内容、指导时间、措施、目标、教师和每村的40名学员进行公示。并建立学员个人档案,利于管理和跟踪调查。

3.加强项目培训管理。县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基本学员登记注册,发放培训卡,记录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培训教师。培训机构按要求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培训台帐,确定每期(次)办班时间、内容、培训方式、参加培训人员、培训教师及培训教材。农业局建立项目公示平台,跟踪培训工作实施情况,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五)加强项目的督促检查和材料收集工作。

项目实施过程中,县项目实施领导小组随时对培训机构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培训质量。在对示范村进行验收时,采取实地考察、走访农民、电话抽查等方式核实培训工作的落实情况,重点检查各村基本学员参加培训情况,了解学员种植技能掌握情况和产业发展状况和农民的满意程度,对达到培训要求的培训机构出具合格证明。同时,做好培训工作的有关材料收集、整理、归档迎接省州验收。

按照项目方案的要求,我县将科技书屋的创建工作与县组织部实施的“一户一技能”工作和农村远程教育结合起来。通过采取靠干部捐助、部门支助、农业局赞助、项目资金扶助等形式组成,为示范村配齐了各类农业实用技术书籍。现我县30个示范村均建立“农民科技书屋”并挂牌,每个书屋至少有教学光碟30套,各类农业实用技术书籍及其它书籍3000余册。各书屋均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了光碟播放及书籍借阅登记制度。方便农民借阅,引导农民学科学、学文化、学政策、学法律、学市场经济知识。我县30个村,农民借阅书籍达8500余人次,集体组织收看和个人观看光碟达11000余人次,不断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项目资金管理上,严格按照财经纪律要求,将项目的补助资金设立独立帐户,实行报帐制。县财政部门根据项目实施要求和任务,及时安排本级培训资金,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凭培训台帐和县项目办公室出具的验收合格证明才能进行报帐。除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外,对项目的实施环节进行严格监督,做到项目实施到哪里,监督检查就延伸到哪里,不留死角。到目前为止,未出现违规现象。

通过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培养了一批观念新、懂科技、技能强、善经营的养殖生产能手和致富带头人。促进了种养殖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实用技术的推广,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使全县农民科技水平有一个新的突破,上一个新台阶。20xx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39213万元,比20xx年32782万元增长5.7%;农民人均纯收入2259元,比20xx年20xx元增长12.6%;粮食播种面积21.9万亩,总产量达6.38万吨,占州下达任务的100.9%,较上年增长0.54%。

一是培养了一批学以致用的专业农民。我们在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时,对培训专业农民进行重点指导、重点培养、重点扶持,帮助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促进其发展壮大。在30个项目村参训农民中,85%的学员掌握了1至2项实用技术;10%的成为当地科技致富带头人;10%的成为当地种、养加工和营销大户。如牛大场镇牛大场村学员汪金良,通过项目培训和自己钻研掌握了一套中药材高产种植技术。他自家的60亩土都种植了中药材太子参,收入从以前的5万元增加到12.5万元。该村农民王忠平通过新型农民培训和老师的实地指导,掌握了中药材种植技术,去年,他家种植了太子参15亩,按照所培训的技术进行种植管理,太子参长势较好,收入达3多万元。同时,他也学起外地客商做起了药材的收购生意,一年也有5-6万的收入,比以前增收3万多元的收入。该村还有许许多多的学员通过培训掌握了中药材的种植技术,他们有效地带动了全村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该村已发展种植中药材4500亩,较上年新增800亩,预计可新增产值160万元,该村农民户户均增加收入330元。20xx年该村农民纯收入3200元,较20xx年2540元增加660元。马溪乡马溪村是我县生猪养殖大村,也是养猪专业基本学员最多的一个村,学员田谭定成、杨胜芝的生猪养殖场,由于多年来养殖技术落后一直没有较高的经济效益。20xx年成为基本学员以来,认真学习钻研仔猪、母猪、肥猪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把掌握的新技术运用到实践管理经营中,到20xx年下半年,仔猪成活率逐步上升,出售仔猪收入达4.3万元较20xx年增加收入2万元。同时带动了一批养猪专业户,养殖户20xx年实现户均增收20xx元,全村农民增收40余万元,该村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二是推动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根据各村主导产业,围绕“一村一品” 的发展思路开展技术培训。一方面传授主导产业关键实用技术,另一方有意识地引导农民规模化养殖、优质化生产、区域化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牛大场的牛大场、大坪、三口、金坑、柳塘、吴家塘6个村重点开展头花蓼、太子参、何首乌等药材的种植生产技术培训,引导农民扩大生产种植规模,按照gap规范种植。20xx年6个村新增药材种植面积2380余亩,新增收入476万元;马溪乡九龙、茶园、2个村充分发挥养牛、养羊的生产优势,通过培训扩大养殖规模,20xx年养殖量比去年增加24%,示范村的主导产业得到发展壮大;地坝村围绕水产产业,重点开展了稻田养鱼等水产技术培训,20xx年全村40位基本学员每人增收1200元。学员通过学习新知识,采用新技术,改变传统种养殖观念,科学种养,有效推进“一村一品”产业的发展。

三是思想观念和社会风气得到转变。通过进村办班开展科技培训、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和跟踪配套服务,让农民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及时掌握养殖技能,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双井村是又名的赌博村和贫困村,一些村民整天无所事事就打牌赌钱。通过项目的开展,现在的双井村参加科技培训的人多了,打牌赌博的人少了;忙于种养殖生产的人多了,游手好闲的人少了,瞄准市场的农民人多了,等、靠、要的人少了。

5.转变了农民的学习观念。通过开展培训,市场观念、科技致富观念正不断深入人心,对参加科技培训的看法在不断改变,科技培训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靠科技致富奔小康的热情不断高涨,为农村培养了一批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参加培训学习的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政府要求他们培训”,转变为“农民主动要求和积极参加培训”。在培训中,许多农民感慨的说:“干了十多年,参加多种类型的培训,都没有象这次这样学习过,自己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在几个村的培训中涌现了一些未能取得学员资格的农民,主动参加培训和到现场指导点接受指导,成为编外学员的可喜情况。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学员的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差;二是个别村主导产业还不够突出;三是有的村培训条件不够好,培训形式比较单调;四是个别村培训学员流动大,在培训签名时与基本学员不吻合。

下步,我们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省州的要求,继续抓好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切实把项目抓好抓实,全面完成培训任务。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篇十三

1.突出新型职业农民抓提升培训。今年来,全市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及农业经营主体培训班462期、培训1.5万人次。通过培训,西洞庭管理区发展了9个规模并已工商注册的家庭农场。石门县作为全国百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试点县已完成试点,整市推进已全面展开,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5期,培训235人。市农教办、市蔬菜办联合在常德职院举办了蔬菜设施化栽培技术培训班,近120人参训。市农机局重点开展了国家惠农政策、农机化法律法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知识培训以及现场演示会、观摩会170余场(次),共培训15680人次。市水利局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知识培训,局长陈安生到场授课。

2.突出主导产业抓技术培训。为进一步提升粮棉油、猪渔禽等传统主导产业,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我市围绕主导产业抓培训,共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2216期、培训5.66万人。桃源县在漳江、沙坪等4个片区举办全县种粮大户培训班,每个片区集中培训三天,共培训种粮大户1000余人。市农科所在临澧县、安乡县等建立长期示范基地9个,示范面积1.58万亩,进行水稻生产技术讲座29场次,培训4434人次,其中种田大户2327人次。市科协安排了25万元的农村科普专项经费,并列入年初预算,在《常德科普网》开辟了专门的“实用技术”培训栏目,完成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推荐工作,获国家、省获奖补资金185万元,建成了5个科普惠农服务站,并给予每个站2台电脑的奖励。市畜牧兽医水产局突出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举办了培训班三天,听课人数达到230人。

3.突出产业化管理抓高端培训。市农教办与市扶贫办在常德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招生50名中专学生,并发放大专文凭。为着眼长远,紧跟发达农业水平,组织了40民农产品加工企业总经理赴浙江宁波大红鹰学院培训。全市举办农民合作社及企业管理培训班219期、培训1.2万人。石门县从柑橘生产大户、合作社及加工企业中推选30名人员到湖南农大为期二个月学习充电。市农教办与市农村经营管理局组织了43名农民合作社理事长赴山东潍坊学习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进行系统学习,全市培训农民合作社会计等管理人员等达1504家。

4.突出农民创业抓技能培训。主要是抓好技能培训,增加农民就业。津市市在灵泉镇关村举办一期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技术培训,90名学员顺利结业,并全部在和平生物有限公司实现就业。鼎城区举办“收入倍增”技能培训班,128名返乡农民工参加了以水电安装、焊接加工等多专业技能培训。市妇联积极推进全市小额担保贷款的再次启动,为农村创业女性提供创业贷款847万元。在常德职院连续举办了三期“订单手工织品加工技能培训班”,聘请全国妇联巾帼关爱行动和千县亿万妇女创富计划主要策划人王阿妹等授课,300名编织爱好者接受培训。

5.突出调查研究抓培训氛围。朱晓平副市长撰写的《突出职业农民培训重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农教办副主任王志刚、武陵区农教办王艺霏撰写的《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新常德创业梦》等2篇文章在全国获一等奖,还有4篇文章获二等奖和优秀奖,推介了常德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经验和亮点。全市在湖南农村网发文268篇,获全省第一名。

1、更新了观念。大批农民通过各种培训,已有30%以上开始创业。同时通过法律和思想道德培训,增强了思想道德观念、遵纪守法观念等,减少刑事案件10%以上,减少邻里纠纷20%以上。

2、增加了收入。通过现代农业技术和农民技能培训,增加了农民收入,预计xxxxx4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纯收入达到10784元,同比增长12%。

3、社会效益明显。据各区县(市)农教办提供培训对象统计,培育出的创业大户有17658个,培育出的经济实用人才有42020人,培育出的农村各类经纪人3885人。经教育培训,农民成为流通大户有7275人,成为技术大户有19755人,成为科技示范户有16499人,成为农机手有24238人,成为农民企业家的有1994人,自主创业的有27639人。

4、促进了经济发展。经过培训后的农民成为支柱产业得以发展的主力军,促进了支柱产业的发展。澧县形成的葡萄支柱产业、桃源县形成的大叶茶支柱产业、汉寿县形成的"中华甲鱼之乡"支柱产业、武陵区形成的蔬菜支柱产业、安乡县形成的淡水珍珠支柱产业、石门县形成的桔橙支柱产业等,都与对农民进行相关技术的教育培训密不可分。

1.指导思想。以培育“观念新、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基本农户为目标,按照“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实效实用”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培训体系,切实做到“培训一批、提高一批、致富一批”。

2.目标任务。全市完成17万人农民教育培训任务。其中务农农民10万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20000人,落实好“445人才培养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育5700人;完成农劳转移培训5万人;完成农村中职招生1.3万人、农村成人大专本科20xx人;在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高级职业农民专业”班,每年培训500人以上;各区县(市)农广校职校开设“中初级职业农民专业”班,每年培训5000人以上。广泛开展“美丽乡村”文化观念、政策法规和思想道德建设等讲座,普及面达到60%以上。

3.主要措施。

(1)抓好统筹协调。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长效工作机制,完善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工作考核机制和目标责任管理,加强统筹协调职能,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软任务”变成“硬指标”,由“分散突进”变成“整体合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能力。

(2)创新培育机制。从过去简单“培训”向全程“培育”转变,即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转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的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全程培育。

(3)加强体系建设。根据整市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实际,按照“一主多元”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要求,整合相关资源,强化农广校办学培训职能。

(4)抓好考核监督。将农民教育培训纳入美丽乡村建设量化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加强对农民教育培训落实政策的考核。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篇十四

20xx年我县在龙口镇、长冈乡、高兴镇等地开展了农民培训工作,现将近年来所进行的农民培训工作小结如下:

1、培训涉及的乡村:龙口镇来溪村、龙口镇睦埠村、长冈乡上社村、长冈乡塘石村、高兴镇高兴村。

2、培训次数和农民人数:全年共计举办5次培训班,共计培训农民256人,其中睦埠村55人,来溪村58人,上社村41人,塘石村40人和高兴村62人。

通过培训使农民充分认识到科学种田的必要性,知道如何科学施肥、如何选择良种、如何综合防治病虫害。培训所在村的粮食单产比培训前提高了15公斤,平均增收30元。

1、有针对性的安排讲课内容和时间。如在农民选购种子、肥料的时候安排水稻良种介绍、肥料简易识别的授课内容。针对农民的劳作习惯尽可能的把培训时间安排在晚上和雨天。

2、针对粮食生产涉及良种、施肥、植保等多方面的内容,我站在20xx年的农民科技培训中增加了良种和植保内容的培训。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篇十五

我公司于20xx年xx月为了高质量地完成“农民工夜校”培训工作任务,学院精心组织实施了本期农民工培训。

本期农民工培训仅仅是我公司农民工培训工作的一部分。公司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农民工培训工作,把农民工培训工作作为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银川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事来抓,充分展示“银川市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为了把农民工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公司落实了一名副总经理领导分管此项工作,专门设立了“农民工夜校”作为常设办事机构,并配备了相应的工作人员,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保证了农民工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透过我项目部与宁夏经济适用房建设公司商定,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司农民工的素质和技能,本期农民工培训在该公司所属“东方尚都”建筑工程在建工地举行,学员为该建筑工地农民工。透过宣传和动员,农民工报名用心踊跃,参训学员共计208人。

20xx年xx月xx日,我公司在“东方尚都”建筑工地隆重举行了农民工夜校培训开学典礼。参加培训班典礼的有宁夏金磊房地产开发公司、宁夏金磊建筑安装功能公司、宁夏慧源监理公司。宁夏金磊房地产开发公司领导在开学典礼上对本期农民工培训开学表示热烈祝贺,并勉励学员认真学习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按省、市劳务部门对农民工培训不少于16学时的要求,本期农民工培训从20xx年xx月xx日开始行课,到20xx年xx月xx日结束,共计15天。每一天晚上7:00—22:00(共4学时)按钢筋工、给排水工、建筑电工、模板工、砌筑工、抹灰工、架子工等不一样工种,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相应工种的技能训练;各工种学员集中学习《进城务工教育》和《法律常识》。每个工种学员实际参加培训共计60学时。

《进城务工教育》和《法律常识》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评审透过、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全国职业培训推荐教材;《砌筑工》、《抹灰工》、《模板工》、《钢筋工》等专业课程教材是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岗位培训中心组编,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

任课教师由本公司具有中高级职称、建筑行业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扎实技术功底的人员担任。

透过为期半个月的培训,学员的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透过市建设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考核、鉴定,并透过省建设厅和省劳动社会保障厅办理了职业资格证书。

透过本期培训,有两点体会较深。一是在建筑工地培训建筑工人,深受培训对象和建设单位欢迎,对学员来说,吃、住、行都很方便,对建设单位来说透过培训,学员的技能、素质都得到了提高,有利于促进建筑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公司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管理。二是培训课程的设置必须要务实,除《进城务工教育》和《法律常识》之类引导性培训外,专业课要突出技能训练,多讲“怎样做”,少讲“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将在以后的农民工培训中,进一步发扬成绩,改善工作,不断提高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办学质量和效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篇十六

20xx年我县被列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三类县”,培育任务200人,全部为生产经营主体代头人。我们在总结近两年经验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配合、整合培育资源、扎实推进培育环节、严格监督管理,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和扶持等各项工作,多形式开展跟踪服务,推动全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又上新台阶。

截至目前,全县圆满完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人的培育任务,项目资金60万元全部用于全县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首先是组织到位。我们根据《河北省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农办科〔20xx〕17号)、《石家庄市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石农牧〔20xx〕220号)及上级关于开展“双创双服”活动等文件精神,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实施内容、进度安排、组织保障、监督管理等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安排部署。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科技示范户培育、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基层农技推广、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将政策扶持与激励奖励相结合,重点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规模经营,发展社会化服务,为全市培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是分工到位。井陉县农林畜牧畜牧局、井陉县财政局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和督办工作,统筹协调、管理与验收;井陉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井陉县农广校负责项目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与绩效考评、项目资金管理与使用,信息宣传与农民信息上报审核,后续跟踪服务、指导、认定和政策扶持等工作,协调农林牧渔部门负责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协助制定教学方案、遴选学员、跟班管理、跟踪服务等工作。各培训基地负责遴选培育对象、制定教学方案、选聘教师、教学组织管理、跟踪服务等工作。。井陉县财政局负责项目的资金拨付、资金监督和管理工作。

三是监管到位。严格执行管理、培训、监督三者分离的工作机制,我局专门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公室。按照“谁承担、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抓好新型职业农民项目实施和监管工作。严格实行“小班管理”(每班学员50人)。开班前,每个培训班需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公室和科教科提交开班申请,经审批后方能正式开班;开班时,农林局、财政局分管领导及工作人员亲自到场清点人数,核实学员身份;培训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管理办公室、科教科全程监督培训全过程,确保人员、时间、培训质量到位;培训结束后,组织由财政局、农林局机关负责人对每个培训班进行验收,严格按照验收标准逐项核查,验收合格后出具验收报告;项目资金监管方面,严格按照省、市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执行,主动邀请财政部门对每个班次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财务审核,无违规操作现象发生。

四是宣传到位。在项目实施之前,做好20xx年井陉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宣传工作。在培训招生前,一是组织招生宣传专班分赴各乡镇办进行培训宣传和招生摸底调查,使农民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通过前两年培育学员好口碑进行宣传。今年早早就有很多农户要求参加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加大对培育工作和典型学员的宣传力度;在培训跟踪服务阶段和结束后,注重从总结培训经验、学员培训成效和发展创新理念等方面宣传。

五是服务到位。我们提前组织人员联系培训基地,给学员提供一流的学习环境和舒适的食宿环境,让他们能安得下心、坐得下来学习。做到吃住一体化,有专人为学员每天合理调配食宿。同时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和学员们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和他们谈心交流,让他们感觉向家人一样贴心温暖,学习气氛融洽和睦。

(一)抓好学员遴选,确保培育精准。今年遴选学员,重点从解决农业发展后继无人、“谁来种地”、解决怎么推进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快速形成等方面着力,注重培育发展职业农民新生代。优先选择种养规模大、学习意愿强、文化程度高、年轻力壮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骨干成员等作为培育对象。今年遴选学员与去年相比年龄更小、学历更高、种养规模大、学习积极性高。

(二)抓好师资选聘,确保培训质量。根据上年对培训教师满意度测评、授课内容、授课形式等方面,继续聘用学员反应好、培训形式好、效果好的老师,淘汰学员反应差,培训形式干巴枯燥、培训效果不好的老师。今年聘请了省市级专家及研究员、职业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校教授、教学生产结合紧密的专业老师六名,其中包括河北电视台“农博士在行动”的特约专家李恒真、农村电商高级讲师张展、石家庄市农广校校长彭晓明等,同时聘请本地领军人才和乡土专家作兼职教师。确保了每个专业都有“精品课”,每堂课都有“含金量”,使农民反响强烈,兴趣高涨。

(三)抓好课程设置,确保培训效果。我们根据学员反响和产业需要调整课程,对于反响好的课程予以保留,并根据经济形式和产业发展在内容上进行更新和丰富,对于学员反应不好的课程予以更换。从提升学员农业发展理念、理论水平、专业技能、经营管理能力出发,精心组织,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和编排课程。今年开设课程主要有农业现代经营管理、农村电商实用技巧、山区林业发展战略、新型职业农民素质与礼仪、山区药材种植与管理、山区设施蔬菜生产技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解读等。

(四)抓好培训创新,确保教学新颖。注重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取得最大培训质效。按照农民参训需求和学习特点,强化课程设计的针对性、实用性、趣味性,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民通过电商学习,把自家的桃、芝麻油、土鸡、土鸡蛋、腊味及桃核制作的小饰品等农产品通过微信、qq、微博等平台展示出去,获得了很好的收益。

(五)抓好制度建设,确保管理到位。要求各培育机构建立开班审批制度、双班主任和指导员制度、班委会制度、考勤考核、班级评价等制度和考核竞争机制,用制度规范培训过程,用制度提高培训效果。每个班级按照实际培训人数,多遴选取4-5名备学学员,采取激励竞争,末尾淘汰机制,对参训人员出勤、学习、实训、研讨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在培训结束后进行综合考评,每个班评出5-6名优秀学员予以表彰奖励,评出4—5名综合考评分值低的学员予以淘汰。按乡镇分成对比学习组,形成了比纪律、比提问发言次数、比学习笔记干净完整等积极向上学习氛围。通过末位淘汰、评先表优,进一步激发了学员们学习积极性,保证了学习时间和学习质量。

一是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开展经常性跟踪服务。部分乡镇将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纳入为科技示范户,社会服务型培育对象所在乡镇科技示范户必须是20xx年培育人员,使90%以上新型职业农民都能成为科技示范户得到经常性、长期跟踪服务。同时对部分种养规模大、发展势头足、技术力量薄弱的职业农民采取分派专家,定点服务;对部分产业相同、技术服务要求相同,采取综合服务。

二是结合现代信息化服务手段,搭建信息技术服务桥梁。通过“云上智农”,建立项目数据采集管理平台,并创建班级微信群等现代信息化服务手段,搭建信息技术服务桥梁。建立起专家与学员,指导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平台,各产业部门及时将政策、信息、生产措施、病虫害防治技术及阶段要求公布在群里,随时为学员提供创业信息和各项服务,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网络课堂,组织农民参加在线学习。

三是结合精准扶贫,包村联户、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开展技术到田到户。组织行业单位专家和技术指导员,在关键季节、重要农时,按照产业需求,采取进村入户、联户结对、送教上门、田间办班等方式,开展技术实践指导,使他们真正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生活生产中,做到学以致用。组织各行业专家、技术指导员开展各种技术入户服务,为农户发放技术明白纸。

四是结合产业基地和示范园,开展技术交流、示范演示,及时传播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先后组织了果树学员在和平庄园进行了观摩学习,冬季修剪、清园管理、疏果、套袋、病虫害统合防治等技术演示;并组织全体学员到藁城市国家级农业现代示范园区、青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地进行观摩学习,亲身验现代农业带来的效益及收入。

1、培育机构缺乏工作经费支持,项目资金全部用于培育工作,无工作经费安排,影响培育机构的工作积极性。建议在今后的资金使用中明确培育机构工作经费的比例和使用范围。

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系统过多,给基层操作录入造成不便,建议一个系统管总,增加三年内已培训人员自动识别系统并拒绝录入对象库,避免重复,简化系统操作程序,给基层更多时间用于培训和跟踪服务。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篇十七

为做好“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推广宣传工作,按照上级要求,我社积极行动,在全辖范围内广泛开展宣传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在我社所辖营业网点门前统一悬挂条幅和宣传标语,张贴宣传海报,在柜台摆放宣传折页。在人员流动较多的商贸市场、车站、各繁华路段等设置宣传站点,另外由各包片负责人及联络员进村入户,向农户宣传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业务。

二、农民工出于对银行业务的不了解、特别是对自己家乡农村信用社不熟悉,通常都选择在打工地开立银行卡账户,现实情况中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参与银行数量并不是很多,也并非所有银联卡都可以受理,农民工往往持有外地银行卡在家乡就近农村信用社无法取款,因此觉得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是在搞花样,对农民来说好听不好用。在宣传过程中就经常碰到农民工持外省地市级农村信用社卡取款失败,进而对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抱有怀疑态度。有些农民工知道有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这项服务,可回家后持有的银行卡却无法取款,由此对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产生失望。为此他们只好选择通过商业银行进行异地取款并承担较高的手续费,这无疑加重了农民工的经济负担,而且这项政策优惠并没有完全覆盖到所有需要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所有农民工银行卡。

三、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社会舆论和参与各方的组织宣传。

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不仅事关农村信用社,更是与当地政府、各村村委会等社会各界息息相关。在宣传中我社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切实担负起其主导地位作用,把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组织宣传工作提升到新的水平,使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各界广泛讨论,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知道并清楚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让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像国家粮食粮种补贴一样作为一项国家惠民政策深入人心、众人皆知。

2、加大农村信用社网点和发卡行宣传力度。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直接受理网点,应该不断加大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宣传力度。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不仅仅是简单的增加农村信用社营业收入,更是为农村信用社以后银行卡的发行和全国通存通兑提供契机。农村信用社网点要高度重视柜台宣传,提高农村信用社网点柜台人员业务水平。通过与一般银行卡服务的优劣比较,给农民讲深、讲透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优势,争取“点”上的理解,以此达到“以点带面”的宣传延伸效果。改变农民工携带现金意识、培养农民工用卡习惯,使农民工充分享受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现代化支付结算带来的便利。

1、提高农村信用社银行卡取款最高限额。

从目前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运行情况来看,没有发生一笔农民工银行卡业务差错。而且从现实技术条件上也完全可以提高现有的取款限额,可以考虑将每卡每日单笔最高取款限额提高为20000元人民币,同时落实客户取款时身份证实名登记制度,以便在万一发生帐务差错时能迅速找到银行卡的取款人。这也是农村信用社提升服务水平、及时跟进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减少广大农民工取款往返农村信用社次数的重要措施。

2、降低甚至取消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手续费。

既然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是国家对农民工的特殊政策优惠措施,就应该照顾到农民工的实际情况,而且邮政储蓄提供的邮政绿卡也是对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极大的威胁,这也是目前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仍无法全面推广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如果农民工使用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不如使用邮政绿卡实惠、方便,那他们只有选择邮政储蓄。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异地取款手续费率能低就尽量降到最低,甚至可以采用财政补贴的方式把手续费率取消,使农民工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篇十八

2010年,按照市农委关于积极开展农民培训工作的要求,紧紧围绕"培育现代农民、促进增收致富"的宗旨,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和农民现实需要,以农业产业带头人、种养业大户和村干部为主要培训对象,以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提高生产技能为培训重点,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科技培训,不断丰富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努力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一、基本情况。

1.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今年我们坚持以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为培训重点,设置了粮食、蔬菜、果树、花卉苗木、农机、生猪(家禽)饲养等培训课题,采用“六个结合”,稳步推进农民培训工作。一是市级讲师团与镇级讲师团相结合;二是集中面授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是课堂学习和入户指导相结合;四是传统授课与远程教育相结合;五是专业讲师与专业能手相结合;六是明白纸与电视滚动字幕及板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培训课时和指导次数。今年共培训农民3期,计2400余人,并组织部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土专家":花卉苗木专家丁荣汉、生猪养殖专家汪鸿等担任技术指导员,从而使培训工作更加贴近农民。

2.针对性培训。根据农作物安全生产、农业标准化生产以及新技术、新农资的大面积推广使用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适时开展培训。如邀请市级水稻专业家进行水稻专业培训,培训农民500余人次,培训内容有机插稻栽培技术、优劣农资的识别等;邀请农机局的专家进行农机专业培训,培训农机手100余人次,培训涉及内容有机插秧育苗细则、新农机的介绍、使用、维护等;蔬菜专业培训2个村100余人次,培训涉及内容有蔬菜安全监管、新农药品种介绍等;果树专业培训3各村200余人次,培训内容有果树管理技术、双增双减政策宣传、生物农药新品种介绍等;畜禽专业培训300余人次,培训内容畜禽疫病防控措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等;以及在农村信息化、农产品安全知识、规范使用农业投入品、农业标准化知识方面培训了500余人次;水稻病虫害防治培训700余人次。

二、工作举措。

1.加强领导,不断完善培训网络。

搞好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1。

实施农村稳定,统筹城乡经济的重要举措。新年伊始,我镇就清醒的认识到,要搞好今年的培训工作,必须建立起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和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加上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有序的高效率的开展培训工作,我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首先领导重视,专门成立以分管镇长为组长,财政所长、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等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专人负责项目实施。这样一个结构的领导班子和师资队伍可算是一个高素质的团体。为我镇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的有效正常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精心策划,积极完善培训内容。

为了确保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和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快宣传,快发动,快落实的三快措施把培训任务分解到村,根据我镇当前农业结构具体情况,制定了全年的培训方案,同时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与各村分别商定了到村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为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确定了可靠依据。

(1)、我们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明确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目标,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根据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要求,制定了各期培训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今年我镇改变以往培训方式,根据各村要求,因地制宜开展培训,培训形式有所改变,深入到村、到户,到田头,指导农民生产。

(2)、认真做好台帐记录工作和培训场所图片收集工作。在做好培训工作的同时,注重台帐资料的收集和保管。

(3)、高度重视培训质量,注重实效。增添机械、推广技术,全面实施北部平原万亩水稻全程机械化农业园区工程是我镇今年的重点工作。增加农业机械动力,推广水稻机插秧,全面实行秸秆禁烧是实施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关键。今年上半年我镇全面发动精心组织。采取有效措施,抓机械落实、抓机插秧推广、抓秸秆禁烧,投入资金120余万元,新增高速插秧机11台,步走式插秧机4台,大功力拖拉机8台,使全镇的农业机械保有量达到了全面实施万亩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动力要求。农民培训光有方案,内容、计划还不行,关键是提高培训质量,真正能起到看得见,有得着,学得懂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培训质量上狠下功夫,做到在学与用相结合,教与做相结合。

三、抓好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为推进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我镇多次召开农业主任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农民培训工作纳入年终的考核细则,各村的农业主任都是我们的宣传报道员,每年每村提供或报道信息不少于12篇;另外,我镇通过电视滚动字幕、报纸、电视、政府网、农业网等发布信息100多条。通过宣传,在群众中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80881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