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学反思4篇(汇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30 13:19:03
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学反思4篇(汇总)
时间:2023-03-30 13:19:03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学反思篇一

就拿这堂课来说,我问了学生中国的美称、别称还有什么?似乎“美称、别称”一词更上档次,但是小朋友听得云里雾里的,如果换成“你们还知道中国有其他响亮的名字吗”,相信小朋友更容易接受。对于低段的孩子们来说,有时候,我应及时地哄一哄,多鼓励;或者在上课时给某个生字编个小故事,给某个内容编个儿歌,相信他们的兴趣会更浓厚。

在听了我多堂课后,钟老师和师父也总是指出,每次提问,我的关注点在回答问题的孩子身上,另外的四十多个孩子就被忽略了,长此以往,当听的孩子没兴趣时,得不到老师的关注时,他们就容易开小差,游离到了课堂之外。而发言的孩子的回答或许精彩,但坐着的孩子,他们会质疑、会认同,他们也会有精彩之处。我不能为了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就一股脑儿地按着设定环节走下去,把与自己设计无关的都排除了。以后的课堂,我要多点灵动,多点随机应变,把关注点重心移动,关注到全体学生。

另外,文本解读也不能马虎。很多时候,我会觉得自己总是被教学设计牵着鼻子走,或者当学生出现各种答案我却点到为止,不能再进一步,这都是文本解读不深入的原因,我想,未来我应朝着这些方向努力。

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学反思篇二

一曲《神州谣》,以三字经的形式诉说着祖国的山河壮美,激发了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1、上课伊始,我带领孩子们一起领略了祖国的壮丽山河,让孩子通过直观的美景,感受祖国的山川秀美、风景如画,从而对祖国产生了自豪和热爱之情,为下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2、在读文赏析的过程中,我引领孩子打着节拍反复有感情地品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

1、课前没有布置搜集关于祖国山川以及民族团结方面的资料。

2、课文可以借助相关歌曲渲染情感。

3、板书书写过于简单、书写不及时。

4、诵读形式过于单一,仅限于齐读和个别读,而轻视了师生读、男女生对读、组内互读等形式。

1、让学生充分预习,课前搜集资料,为课上的资料介绍节省时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预习的好习惯。

2、备课充分,板书设计清晰有层次。

3、采用多种形式诵读,在读中品味文字所传达出的情感。

4、今后在设计课时可以添加一些拓展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学反思篇三

《神州谣》是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神州谣》是篇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童谣,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学生理解记忆。全文共有4个小节,第1小节总说我们中华民族是个山川美丽如画的国家;第2小节写出了我国的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壮观;第3小节写了台湾和大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第4小节写出了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创祖国的辉煌。教学重点是认识要求会认的生字15个,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和各民族的团结一心。

1、在教学生字时,我运用拆分部件的方法让学生记。如教学“泉”字,上下结构,白水为泉。学生掌握了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在这个字中要把“白”字写得扁一点,在田字格中,上下部件正好分居横中线的上下。学生在书写时,教师提点后都能做到书写规范,正确。

2、文中的儿歌部分与课文的插图结合,适当地补充一些图片:比如,桂林山水图,长城图,九寨沟图,草原图……学生边欣赏,老师边进行简单解说。学生在视觉的冲击下,便情不自禁地感叹祖国真美呀!

3、依托文本朗读识字,提升识字效率。通过朗读发现生字、记住字形,通过听读体会生字的意思,通过朗读体验情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字的音、形、意在学生的头脑中越来越明晰,越来越深刻。

1、抓住低年级教学的重点,突出识字教学,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热情,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加深印象,巩固生字。在读中感悟,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课堂效果非常好。

2、我以文本为载体,依托文本进行识字教学,教学中采用了多样化的识字形式让识字与阅读有机结合,在多样性、趣味性的语境中,引导孩子们在快乐中识字,同时感受汉字的魅力

1、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还需要加强,可以发贴画等奖励,把奖励落到实处。

2、诵读形式过于单一,仅限于齐读和个别读,而轻视了师生读、男女生对读、组内互读等形式

3、课前没有布置搜集关于祖国山川以及民族团结方面的资料。

利用课件进行教学,有助于活跃气氛,在字词教学上要使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充分预习,课前搜集资料,为课上的资料介绍节省时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预习的好习惯。采用多种形式诵读,在读中品味文字所传达出的情感。

今后在设计课时可以添加一些拓展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学反思篇四

昨天上午讲了《神州谣》,反思如下:

1、讲到“州”时,我问学生:“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之前的哪个字?”学生如我预测的,回答了“川”,接着我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区别,学生答到“多了三个点”。我给孩子说了川是河流的意思,让学生推测州的意思。学生猜不出来,我就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州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的字形,学生就猜河上的“点”是什么,学生猜“小船,小鱼,”我说不会动的,学生猜“亭子,房子,山”就是猜不到小岛上。我在反思,是我引导的方式有问题,还是本应该直接给孩子说出来“州”原义是河流上的小岛呢?

2、经过上次重建课讲《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反思,这节课上我进行了改变,学生没有提出那么多需要讲授的字了,十几个字只提了三个字“繁、隔、耸”,别的同学说的方法最多的是组词、读拼音、加一加、换偏旁等,说方法时其他学生的兴趣也不高。我在想,“新基础”二年级识字总体任务是这样阐述的:在类结构学习中扩大识字量,在学习实践中用活汉字,在了解汉字文华中欣赏汉字。本节课“州”的讲解我认为是在了解汉字文化。但怎么用活汉字?是不是要从汉字本身的含义说起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会认字,但不会组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是不是应该先给孩子一个字组多个词,然后要求学生在读词中记住这个字呢?

3、本节课我让学生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字。之前只是布置完任务后就等着孩子提问,今天我花费时间下去兜,发现学生划的最多的是“繁荣”,其次是“神州”。所以“兜”完后,我没让学生举手质疑,而是直接讲了这两个词。其他的像“海峡”,“大陆”,极个别学生划出来了,我没有再深讲。可是在读词语理解意思时,还是有学生提出来了。这该怎么处理呢?这两个环节可以合并一起吗?

接着,我再读186页到190页二年级识字教学任务,读到第190页“学习生字不知停留在学生对字形的口头分析上,要减少口头分析时间,增加学生为记忆字形而动笔书写的.机会”。这针对的是一类字还是二类字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8529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