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修改和完善是一个不断反思和改进的过程,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编写教案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情况。教案的编写过程也可以结合实践和实验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
引人入胜的变化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12××。
2、列式计算。
(1)20的是多少?(2)6的是多少?
3、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二、新知探究。
(一)课件出示自学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
题方法并会分析数量关系。
2、知道解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3、知道如何找单位“1”。
引人入胜的变化教案篇二
相识本身的心情,不但可以富厚与人来往的技巧,并且可富表达表示的伎俩,好比,绘画表示人物的喜怒哀乐时,对心情的相识善根本。
别的,相识心情的寄义之后,还能进修合时地调治不努力的情感,情感,让本身长期地拥有康健的生理。
1、能辨别根基的心情如高兴、生机、悲伤、畏惧等,并对心情作出准确判定。
2、实验体验和表达差别的毒情转变,感觉努力的情感。
3、“心情娃娃”人手一份(哭、笑、怒、愁)
―可以凭据本班孩子认知生长特色,撤除“愁娃娃”,由于愁的情感内在,孩子不轻易明白。
4、事先录好的表现情感的音带。
―可所以声音(笑声等),也可所以一句极有情感的说话似口.(如我们春游去了)
5、景象图多少,在领奖台上、女孩的帽子被风吹到树上去了
6、操纵质料―“心境故事”、“心情面具”、“分类图片”人手一份
一、游戏:谁来了听表示情感的灌音:
先生:你听到谁来了?你就举什么心情娃娃?
―游戏开端一句“你听到谁来了?一会儿捉住了孩子的心,孩子会比力感爱好一此。’
―图上的孩子面朝里,等孩子说准确之后,再把图转过来
先生:说说本身的心情:你什么时间,会有高兴(悲伤)的心情?
―从本身的情感中,领会心情的真正意义
先生(小结):平常我们会碰到许多事变,然则高兴是最主要,以是,平常我们碰到不高兴的事变,可以找先生和小朋友帮个忙。做个高兴娃娃!
四、自由选择心情游戏,表达和表示对心情的熟悉先生:本日,先生为你们预备了一些好玩的“心情游戏",你可以选你喜好的去玩一玩!
幼儿:选择操纵心情游戏。
五、交换分享先生:你玩了什么?你怎么玩的?
―这些运动可以放在角落运动里举行。在角落里.还可以放一些抱枕玩具,引诱孩子情感欠好的时间,可以在如许的情况里得以缓解,起生理劝导感化。
感教诲就愈显主要。
1、富厚幼儿的情绪履历。情绪、情感外在的表现,重要为心情,它离不开肯定的情境。老师经由过程灌音、图片、说话形貌等模仿出幼儿生存中最常见的情感性题目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幼儿经由过程相互交换,有了更多的情感体验与积聚。
2、造就幼儿的情绪智能。多元智能理论使得幼儿情绪教诲受到看重。幼儿手工制作本次运动,老师并未仅仅停顿在幼儿对差别情感体验上,而是将引诱幼儿拥有努力康健的情感作为终极目标。老师创设“办理题目,做高兴娃娃"之一环节,在师生、生生同等“对话”中,积聚调控、排遣悲观情感的多种要领,这是情绪智能的发蒙,有利于幼儿渐渐从天然属性的初级情绪走出,有利于幼儿的情绪进修。
引人入胜的变化教案篇三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十二册18页。
教学目标: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充分感受互相关联的变量。
教学难点:
辨别哪些相关联的量可以用字母表示,怎么样表示?哪些不能。
教学过程:
一、体会什么是变量。
师:在生活中,很多事物在发生变化。如:人的年龄、身高、体重在变,我国的人均收入、生产总值等等都在变化,象这样的会变化的量,我们都称为变量。
二、创设情境,感受生活中互相关联的变量。
师:往往一些量的改变会引起另外一些量的改变,比如:身高的改变会引起体重的改变;购物时,单价或数量的改变,会引起总价的改变;象这样的例子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变化的量”
1、小明体重变化情况。
小结:人的年龄和体重是互相关联的两个量,人的体重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2、骆驼的体温变化。
(1)出示骆驼体温变化统计图,先观察认识统计图中反应出哪些信息。
(2)依次回答书中的三个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3)小结:请说说骆驼的体温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3、圆的直径与周长的关系。
(1)圆的直径与周长之间有怎么样的关系?
(2)这两个量的关系跟前两种情况比有什么不同?
(3)你能用式子表示这两个量的关系吗?前两个例子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吗?
(4)小结:用语言表达圆的直径与周长之间的关系。
二、巩固。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应肯定)。
三、练习。
(1)人的身高与体重(2)人的长相与身高(3)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4)人的身高与跳绳的速度(5)每袋米重50千课题:变化的量。
引人入胜的变化教案篇四
理论分析:
当今,小学由于年龄特点,意志薄弱,情绪控制能力差,遇到一些烦心事往往处理不当,给自己带来很多的烦恼,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理障碍。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心境有助于创造性的发挥,并保持克服困难的乐观态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消极的心境则会妨碍学习,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情绪调节方法,保持愉快的心境,为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设计这节情绪知道的心理健康活动课。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什么叫情绪,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控制情绪的方法,做一个快乐的小学生。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情绪调节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自己控制情绪。
课前准备:情绪反应情景、故事、课件
活动形式:讨论、情景扮演
适教年级:三、四年级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让几位同学上前扮演以下情景的情绪反应,并把每一种情绪都写在黑板上:
你为咱们班做了一件好事,老师表扬你。(高兴)
你要看一部动画片,却被爸爸关进房间做作业。(悲伤)
假如你不慎掉进了一个老虎笼子里,又逃不出来。(恐惧)
有一位同学在玩耍的时候把你撞倒了,他不但没道歉,还骂你:“你干吗挡着路?”(生气)
考试时,时间快到了,但是你还有很多道题目没有完成。(焦急)
2、师述:“他们的表演都非常精彩,其实这些我们都称作情绪。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我们都会因某些事情而产生某种情绪,那么怎样很好地控制我们的情绪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做情绪的主人。”(板书:做情绪的主人)
二、讨论与训练
1、教师读两则故事,让学生回答以下的问题:
关成的学习成绩为什么退步了?
小花是怎样对待跳绳失利的?
(目的让学生认识到积极的心境并保持克服困难的乐观态度,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消极的心境则会妨碍学习,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3、教师小结
宣泄法
情绪转移法
出处 www.XUeFen.cOm.cn
将心比心
挫折不一定都是坏事。
小红长了一双对眼儿,有的同学笑话她,她烦恼极了。
这次的班干部竞选,小珍落选了,她非常伤心。
妈妈总是唠叨个没完,小雪听烦了,她可以怎么办呢?
刘颖性格内向,遇到烦恼事不愿对别人说,经常憋在心里。
三、结束
师述: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们都学会了做情绪的小主人了吗?希望同学们以后能懂得控制的情绪,做一个快乐的小学生!最后老师送个大家一首歌《歌声与微笑》,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结束这节课。
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进行情景扮演时,可能部分学生不会认真完成活动,其他学生会哄堂大笑,这样恐会造成课堂混乱。这需要教师给予一定地奖励来帮助完成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引人入胜的变化教案篇五
(1)、正确理解关键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2)、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
(3)、如何来理解单位“1”?(小组讨论,理解这句话是把“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表示单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
(4)、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学生根据提示自学。
全班交流汇报:
2500×=1000(平方米)。
3、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4、巩固练习:“做一做”,让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独立解答。
三、当堂测评。
练习四第2题、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点,照顾差生。
小组内订正后。
四、课堂总结。
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找出关键句、确定单位“1”,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最后再列式解答)。
设计意图:
本堂课是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学中,我紧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复习,并事先复习如“20的是多少?”的.文字题,为解决与此相似的应用题做好准备。
由于本节课是分数应用题学习的初始,因而教学中,我除了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教给学生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特别是在如何找单位“1”这个关键点上,更是花了较多的时间,但我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
引人入胜的变化教案篇六
“变化的量”是学习正比例与反比例的起始课。教材通过系列情境,结合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变量和变量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并尝试对这些关系进行大致的描述,从而拓宽学生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背景。
结合具体的数学情境认识“变化的量”,并通过描述活动,了解其中一个变量是怎样随着另一个变量而变化的。
通过举例与交流活动,找到生活中互相依存的变量,描述日常生活中一个变量是怎样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正确表述量的变化关系;或用数学关系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知道列表与画图都是表示变量关系的常用的方法,积累表征变量的数学活动经验;从大量生活情境中获取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1、出示一则新闻信息:20xx年11月14日零时,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最新的国内成品油最高零售限价,受国际油价持续大跌的影响,国内也出现了罕见的油价“八连跌”现象。
2、交流:你知道油价持续下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吗?
3、思考:从这些影响中你发现了什么?(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相互依存的变量)。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像这样相互依存的变化的量。(板书课题)。
出示妙想6岁前的体重变化的文字信息。
(1)提问:你有什么方式能将这些信息更加简洁明了的表示出来吗?
(2)观察:出示淘气和笑笑呈现信息的表格和图,口答哪些量在发生变化?再说说用表格和图呈现两个变量分别有什么优点。
(3)交流:妙想6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5)反馈:练一练第1题,说说圆柱的体积和高之间的变化关系。
(1)提问:出示情境图2,说一说,图中有哪两个变量?这两个量是怎样变化的?
(2)交流:学生独立看图,并口答教材中的三个问题。
(3)反馈:完成练一练第2题。
(4)讨论:与上一题比较,这里相互依存的变化量变化规律有什么异同点?
出示练一练第3题: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的关系。
(2)引导比较:这里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与前面的又有什么不同呢?
(3)反馈练习:将练一练第1题体积与高之间的关系用数量关系式表示出来。
2、你还能找出生活中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例子吗?
小结本节课所学知识,铺垫下一课时。
板书设计:
年龄、体重、特定区域、
时间、体温、周期性、
nt数量关系。
引人入胜的变化教案篇七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画出线段图,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2)小组间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
3)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不同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
2、学生汇报:
解法一:80—80×=80—10=70(分贝)。
解法二:80×(1—)=80×=70(分贝)。
3、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第一种思路是从。
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
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
4、巩固练习:p20“做一做”
引人入胜的变化教案篇八
1.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观察并回答。
1.下表是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
观察表中所反映的内容,搞清楚表中所涉及的量是哪两个量?观察后请回答。
2.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3.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小结:小明的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2-6岁和6-10岁是体重的增长高峰。说明这两个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
4.体重一直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吗?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体重和年龄是一组相关联的量。但体重的增长是随着人的生长规律而确定的。
教育学生要合理饮食,适当控制自己的体重。
二、活动二。
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观察书上统计图:
1.图中所反映的两个变化的量是哪两个?
2.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同桌两人观察并思考,得出结论后,记录在书上,然后再在全班汇报说明。
3.一天中,骆驼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5.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6.骆驼的体温有什么变化的规律吗?
三、活动三。
某地的一位学生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有如下的近似关系。
1.蟋蟀1分叫的次数除以7再加3,所得的结果与当时的气温值差不多。
2.如果用t表示蟋蟀每分叫的次数,你能用公式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请你写出这个关系式,全班展示,交流。
3.你还发现生活中有哪两个量之间具有变化的关系?它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四人小组交流你收集到的信息,选派代表请举例说明。
4.你还发现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中有哪些量之间具有变化的关系?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的两个量都是相关联的。它们之间在变化的时候都具有一定的关系。下一节课我们将深入研究相关联的两个量,在变化时具有相同的变化特征,这样的知识在数学上的应用。
引人入胜的变化教案篇九
ppt:漂亮的线。
挂图:《绣品》。
塑料线若干。
中国结一个。
体验编织中的乐趣。
能够合作进行简单的编织。
欣赏中华文化中的刺绣和编织艺术。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这个月的主题是关于各种各样的线,现在请小朋友们想想看,除了可以用画笔来画出漂亮的图画外,我们可以怎样用线来表现出漂亮的图案呢?(线贴画、刺绣等)
二、过程
1、教师出示挂图《绣品》。让幼儿了解中国刺绣。
师:老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来看看这幅挂图,这图上都有些什么呀?(衣服、帽子、绣品等)
这些都是每个地方不同的刺绣作品,我们来看看它们都绣了些什么东西?
你最喜欢哪一样,为什么?
2、教师展示ppt,让幼儿了解苏绣。
师:我们刚刚说这是哪个地方的刺绣呀?(教师指着挂图上的苏绣)
我们苏州的刺绣非常有名,接下来老师就给大家看看其他图案的苏绣。
(当看到工人刺绣的图片时可让幼儿模仿刺绣动作)
3、ppt展示中国结
教师拿出一个中国结给小朋友们看。
师:这个小朋友们应该都知道了,它叫什么名字呀?(中国结)
中国结一般都是做什么用的呢?
老师这里还有几张关于中国结的图片,我们现在来看一看,中国结还有哪些样式。
(有很多颜色,但普遍还是红色为主;每种结都有不一样的名称)
4、编中国结
师:我们已经看了这么多中国结了,现在小朋友们想不想编一个自己的中国结呀?
下面老师就教你们编一种十字结。
5、幼儿作品展示,教师点评
师:沈老师之前给教给小朋友们编的爱心圈可以送给爸爸妈妈,编的这个中国结可以送给你们自己,编得长一点可以做手链,短一点在下面挂两个铃铛可以挂在包包上做装饰。
三、结束
师:今天我们了解到了很多漂亮的绣品和中国结,小朋友们也都编了自己的中国结,老师会把剩下来的这些绳子放在我们的手工区,想要继续编的小朋友可以下课了去编中国结,感兴趣的小朋友也可以回家学编更多的中国结,带来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引人入胜的变化教案篇十
1.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一、活动一。
观察并回答。
1.下表是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
观察表中所反映的内容,搞清楚表中所涉及的量是哪两个量?观察后请回答。
2.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3.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小结:小明的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2-6岁和6-10岁是体重的增长高峰。说明这两个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
4.体重一直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吗?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体重和年龄是一组相关联的量。但体重的增长是随着人的生长规律而确定的。
教育学生要合理饮食,适当控制自己的体重。
二、活动二。
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观察书上统计图:
1.图中所反映的两个变化的量是哪两个?
2.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同桌两人观察并思考,得出结论后,记录在书上,然后再在全班汇报说明。
3.一天中,骆驼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5.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6.骆驼的体温有什么变化的规律吗?
三、活动三。
某地的一位学生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有如下的近似关系。
1.蟋蟀1分叫的次数除以7再加3,所得的结果与当时的气温值差不多。
2.如果用t表示蟋蟀每分叫的次数,你能用公式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请你写出这个关系式,全班展示,交流。
3.你还发现生活中有哪两个量之间具有变化的关系?它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四人小组交流你收集到的信息,选派代表请举例说明。
4.你还发现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中有哪些量之间具有变化的关系?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的两个量都是相关联的。它们之间在变化的时候都具有一定的关系。下一节课我们将深入研究相关联的两个量,在变化时具有相同的变化特征,这样的知识在数学上的应用。
引人入胜的变化教案篇十一
1、读题理解题意后,提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表示什么意思?(组织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将句子转化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着重让学生说说谁与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
3、出示线段图,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例2的解题方法,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全班交流两种解题方法。
解法一:75+75×=75+60=135(次)。
解法二:75×(1+)=75×=135(次)。
4、巩固练习:p21“做一做”(列式后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
三、当堂测评。
练习五第2、3、4、5题。
1、学生依据例题引导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关键句子分析,找到谁与谁比,
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点,照顾差生。
2、小组间解决疑难,全班汇报,教师讲评。
四、谈收获、找疑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设计意图:
例2和例3都是在理解和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解决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中,我依然依据教学例1时教给学生的解答步骤进行分析解答,找出单位“1”,并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扣线段图,直观地理解题意,并引导学生从数量和分率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但本堂课,老师讲解的部分似乎多了一些,留给学生讨论、练习的时间稍为稀薄。
引人入胜的变化教案篇十二
北师大版数学十二册18页。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充分感受互相关联的变量。
辨别哪些相关联的量可以用字母表示,怎么样表示?哪些不能。
师:在生活中,很多事物在发生变化。如:人的年龄、身高、体重在变,我国的人均收入、生产总值等等都在变化,象这样的会变化的量,我们都称为变量。
师:往往一些量的改变会引起另外一些量的改变,比如:身高的改变会引起体重的改变;购物时,单价或数量的改变,会引起总价的改变;象这样的例子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变化的量”
1、小明体重变化情况。
小结:人的年龄和体重是互相关联的两个量,人的体重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2、骆驼的体温变化。
(1)出示骆驼体温变化统计图,先观察认识统计图中反应出哪些信息。
(2)依次回答书中的三个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3)小结:请说说骆驼的体温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3、圆的直径与周长的关系。
(1)圆的直径与周长之间有怎么样的关系?
(2)这两个量的关系跟前两种情况比有什么不同?
(3)你能用式子表示这两个量的关系吗?前两个例子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吗?
(4)小结:用语言表达圆的直径与周长之间的关系。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应肯定)。
(1)人的身高与体重(2)人的长相与身高(3)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4)人的身高与跳绳的速度(5)每袋米重50千课题:变化的量。
引人入胜的变化教案篇十三
1.感知同样长度的物品因摆放方式不同,占据的空间不一样。
2.对物品本身的长度与占据空间位置的关系萌生探索兴趣。
三条长短不一的和三条一样长的实物围巾;幼儿《数学》第19页。
(一)导入。
1.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2.冬天是怎么样的呢?引导幼儿大胆说出来。
(二)送围巾。
1.出示三块围巾,请幼儿说说哪块长,哪块短。
2.这块最长的.围巾送给谁?最短的送给谁?为什么?
(三)会变化的围巾。
2.根据幼儿的回答,当场把这些围巾全都拉直,说说它们是否一样长,为什么。
3.再次把围巾折回原来的样子。
(四)长颈鹿排队。
引人入胜的变化教案篇十四
1、感知冰的特征,知道冰块是水变的,冰又能变成水,并能用语言表达。
2、有探索冰变化的兴趣。活动准备:冰块、毛巾、热水、大盆子、冰花、纸
一、激发兴趣
小结:水遇到冷会变成冰。
二、引导幼儿感知冰的特征
提问:有什么感觉?(冷、滑)
2、再次玩冰(引导幼儿压衣服、压冰两者进行比较)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硬)
3、(纸和冰进行比较)冰是什么颜色的?(透明)
4、小结。
三、冰的融化
2、实验:热水和冰如果有很多冰,有什么办法让它马上变成水?老师给冰请来了好朋友,请小朋友把冰放在大盆子里。管好自己的冰,看看冰碰到好朋友后有什么变化?老师到热水,引导幼儿观察。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丰富词:融化)
3、老师这里有许多冰,请小朋友把它们拿到太阳底下去,看看它是怎么样变化的?
四、延伸活动
1、幼儿到室外观察冰的变化。
2、幼儿观察冰花,教师讲解冰花的制作过程。
3、请幼儿回家制作冰花。
引人入胜的变化教案篇十五
1、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体验探索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水在自然界存在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
出示灯笼请幼儿猜灯谜:不洗不脏,越洗越脏,洗它不能吃,不洗反能尝、(水)
1、水能变成什么?
2、天上为什么下雨?
3、出示干湿毛巾请幼儿讨论湿毛巾怎样变干,毛巾上的水哪去了?
小结:小朋友说了那么多水的变化到底水是怎么变得呢?小朋友做实验后就明白了。
把冰块放到热水中观察冰块的变化,幼儿自由讨论,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教师小结:冰受热变成了水
教师在电壶中加少量的水并加热,请幼儿讨论水加热变成什么?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教师小结: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首先让幼儿摸一下镜子的感觉凉凉的,照一照自己在镜子里的样子,然后把镜子放到热水盆上面一会儿,观察镜子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幼儿自由讨论并把结果记录纸上。
教师小结:水蒸汽遇冷变成水。
请几名幼儿把画好的统计表讲解一下并对做的比较好的幼儿给予鼓励。
冰受热变成水,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观看多媒体课件《小水滴的旅行》边看边提问:
小水滴的家是什么地方?太阳公公放出万道金光小水滴发生了什么变化?冷风一吹水蒸气变什么什么?冷风继续吹云彩里的小水滴有什么变化?使幼儿加深对水的三太变化的`了解。
本次活动,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教师由浅入深的提问方法,发展幼儿的思维。并能动手动脑,通过实验操作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幼儿通过观察和思考,用记录表格的形式,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通过与大自然界水的直接接触,让幼儿懂得珍惜水资源,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逐步产生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和初步的环保意识。本活动使幼儿在科学探索智能、艺术智能、语言智能、情感智能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让幼儿能够多元化的发展。
引人入胜的变化教案篇十六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的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过程与方法:
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认识音量由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感受声音的强弱和高低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声音的强弱和高低变化。
【教学准备】。
为每一组准备:1把钢尺或塑料尺、2个同样的杯子里面装有不同量的水、1张“杯子声音高低的实验记录单”、一块钉两颗钉子的木板、1根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一段音乐给学生欣赏《西班牙斗牛士》,问学生:听了音乐后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初步感受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
(二)展开新课。
一把钢尺,怎样使它发出声音?(1)实验:使钢尺的一部分伸出约10cm,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另一端。注意拨动尺子时避免尺子和桌面撞击。
先轻轻拨动钢尺,观察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有多大,发出的声音有多强,并用振动幅度的大或小、声音强或弱作记录。
再用力拨动钢尺,与前面的实验进行比较,尺的上下振动幅度和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重复实验3~4次,体会物体振动时,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的关系。
(2)实验活动,记录实验结果。
(3)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
(1)实验: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四个杯子,分别盛水:满杯,3/4杯,1/2杯和1/4杯。试着用铅笔和小木棒敲击杯口,比较发出的声音。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现在记录单上记录预测。
由水多到少或少到多的顺序,反复敲击杯口,比较发出的声音,并做记录,与预测进行比较。
交流实验结果,比较实验预测,对结果进行分析。
(2)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装置:一块木板钉两个钉子,钉子之前绑一个橡皮筋。
提问:还记得怎样让橡皮筋发出声音吗?在今天的让橡皮筋发声的实验中,老师有新的要求:先拨动橡皮筋,让它发出声音;把橡皮筋拉得紧写,再拨弹。观察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稍稍放松橡皮筋,再拨弹,注意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同时注意,在这个过程中,橡皮筋的振动发生了什么变化?交流实验发现,对发现进行分析。
(3)小结: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音高的单位是赫兹。
(三)总结。
课外拓展:听听长短、粗细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引人入胜的变化教案篇十七
科学概念:
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讨论它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2、寻求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证据,尝试自主设计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观察实验活动。
3、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化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4、思考有关自然界水的相关问题,并尝试用“水的三态循环”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3、初步建立物质不灭的观点。
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
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小组: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讨论记录表,玻璃杯1只,冰块1杯,食盐
全班: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一、水的各种形态
1、师:在将近一个星期的学习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习水,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生交流
师:刚才的交流中提到水在自然界中有多种状态,大家一起先来看几张图片和一些视频。(展示)
2、师:刚才的图片是水在自然界存在的几种形式。你能根据生活经验说说你所知道的云、雾、雨、露、霜、雪、冰吗,可以小组讨论一下,试着把p57的表格填好。
3、学生讨论交流。(基本答案如下:)
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
水的形态变化的过程变化的条件
霜水蒸气(气体) 冰晶(固体)
温度降到0℃以下
雪水蒸气(气体) 冰晶(固体)
温度降到0℃以下
冰水(液体) 冰晶(固体)
温度降到0℃以下
露水蒸气(气体) 水(液体)
温度降到0℃以上
云水蒸气(气体) 水(液体)
温度降到0℃以上
雾水蒸气(气体) 水(液体)
温度降到0℃以上
(这些条件也许很多学生想不到,特别是霜和雪,答不出来的也可以先不填,在学了下一个环节之后再回过来回答也可以。)
二、水的三态循环
1、小结:我们刚才通过的讨论和前面几课的实验和观察,发现了液态的水能凝固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
师:你能用图来表示上面三者之间的转化吗?(学生画)
(预设:(1)如果前面学生没有讨论出霜和雪的变化过程,这里可以再问一句:师:那么固态的冰和气态的水蒸气之间能互相转化吗?霜和雪是从水的什么状态变化而来的?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如果学生还是不理解可以教师演示一个实验:在一只干燥的玻璃烧杯里装满小冰块,并往碎冰里加入大量的食盐,过几分钟后可以看到玻璃杯外壁上有固态的冰晶出现。然后请学生解释现象: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冷的玻璃杯壁(低于0℃),从而凝华成了冰晶。)
(2)如果刚才讨论出了就可以在上面的总结中直接总结完整。)
热量的变化引起了水的三态变化。
2、师:我们学了这么多之后,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海洋中的总不会溢出,河流中的水一直流不完吗?请同学们结合p58的图,讨论一下。
3、交流。
三、拓展
1、师:学了这章,你有什么收获呢?
2、阅读资料库,增长知识。
引人入胜的变化教案篇十八
22――28页.从家乡人生活的变化切入,调查我家居住条件的变化,我家周围环境及交通的发展,日常生活中穿着、饮食的历史变化,多层面、多角度地具体感受和理解家乡历史的变迁、沿革,社会的巨大进步,产生热爱家乡,愿为家乡明天作出贡献的想法。
1.尊重历史、珍惜今天的积极感情。
2.握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事物的方法。
3.受家乡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学会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环境,培养从小自觉保护环境的好品质。
1.课前请学生搜集家庭居室的新旧照片、旧粮票、布票,长辈用过的生活用品。有的东西可以画下来。
2.请学生向长辈调查、了解家庭生活变化和家乡道路的发展情况。
分类设计调查提纲,请学生有目的地访问家长。
第一课时
1.导入。
先大致阅读第二单元的内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欣赏单元导读图。思考:新的单元里我们主要研究家乡的那些情况?引出课题。
2.小组探究。
(1)按照吃、穿、住、行四个方面将学生进行分组。
(2)各组分别筹备展览。利用教科书出示的范例和大家搜集的资料;讨论如何展示家乡人民生活的变化,如何布置展台,如何向大家介绍,以及还可能找到什么资料和实物。鼓励各小组互相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实物和资料。
(3).小组分工。谁负责写报告,谁负责讲解,谁负责向全班展示展品。介绍“住”的小组,提供居室的新旧照片,对比介绍新旧房子的总面积,结构,材料,人均面积,居住条件等。讲一讲了解到的有关房子的故事。多用一些生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房子的破旧、简陋。介绍“吃”的小组,播放采访大人讲他们过去的录音,展示我们现在的优越。罗列长辈们吃过的食物及吃了以后的不良后果。再罗列我们现在新的食品。介绍“行”的小组,从道路和交通工具来展开。
(4).各小组交流各自的准备。
(5).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成就,提醒他们下次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每个组员完成各自的责任。课外完成补充调查搜集。
第二课时
1.准备。
各小组为展示作准备。
2.发表。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准备,向全班介绍家乡某个方面的变化。注意语句的组织、通顺。介绍时要对某个方面作具体的补充说明。如:住的房子很破,破得怎样?或者举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其他小组的学生也可帮助补充。
3.交流结论。
4.总结。
(1)我们家乡人生活的变化是巨大的。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是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结果,也是一代又一代家乡人辛勤劳作、努力创造的结果。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
(2)我们学习这一课的方法是什么?(调查、比较、分析得出结论)。这种方法以后还会经常用到。
5.了解学校过去的情况。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866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