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读后感800 人生读后感八百字(汇总十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31 09:11:02
《人生》读后感800 人生读后感八百字(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31 09:11:02     小编:zdfb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人生》读后感800 人生读后感八百字篇一

书中的男主人高加林历经了跌宕起伏的戏剧化人生,从—个教书先生到回乡劳作,又逢契机去县城当记者,又遭人举报,再次返乡痛失所爱,遭受着现实和理想的双重折磨,也丝丝缕缕得牵扯着家人和爱人们的心。相信让高加林再选一次,结局还会重蹈覆辙,因为在做决定的那一刻,内心是坚定不移的。,

高加林身上有一股永不服输,坚韧不拔的精神,即使出生在贫瘠的农村,也有一颗向往有朝一日出人头地的心,不甘心面朝黄土,重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可见人一旦见过世面返乡劳作会是怎样——番凄苦的景象,好在同村美丽的刘巧珍用她的朴实善良,无暇如玉又炙热的爱情滋养着高加林,生活重燃着希望,爱情啊,确实让人心醉,即使再苦再累,只要每晚能恋人在一起,生活便充满着动力。

一个契机让高加林来到城市做回记者,似乎人生高光一刻就要到来,此刻念书时和加林要好的女同学黄亚萍的出现打乱了他的生活,——边是村里爱恋他的姑娘,一边是即将要去南京发展的播音员女同学,—面是痴情百依百顺的女人等着他的归途,一面是锦绣前程和志同道合的爱人。你会和加林一样深陷其中,和他做一样的抉择吗?是的,面对现实,直面内心,后者肯定会更加称心如意,可命运喜欢作弄人,加林被举报走后门后被开除,被迫和女播音员分手,重返故土,昔日恋人已嫁做人妇,以悲情结局告终。

人在每个命运的转折点上都要好好走每——步路,因为落子无悔。不能纯粹说加林是自私的,他也纠结着两个深爱他的人;不愿做像巧珍——样的女性,作为男人的附属品,倾其所有无怨无悔;也不愿做像亚萍一样的女性,任性做作,耍大小姐脾气,俗话说撒娇女人最好命,那也要看男人的忍受度吧。

经历多了也是一种财富,在回首往事时,每每想起也会泛起涟漪,相信加林再度返乡后,也会重新振作,内心的强大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也许他会和路遥笔下《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一样,改革创新最终发家致富,也许会和少平——样,劳动勿忘读书,重新找到人生的定位,总之内心有光亮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发光,可惜了两个美好的女子,请把自己打磨得晶莹剔透,这样才能和属于自己的灵魂伴侣共进退。

《人生》读后感800 人生读后感八百字篇二

看完高加林抓着黄土,叫着:“我的亲人哪……”。我合上了书。一口气读完了路遥的《人生》,感悟也一股脑的涌来。

高加林是高家村农民的儿子,但他从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因为他知道农民那全部伟大的艰辛!可是他十几年拼命读书,高中毕业后还是没能考上大学。后来民办教师当得好好的,竟又被下了,原因是大队书记的儿子高中毕业了,急需工作。

开始他也是愤愤不平,整日睡觉吸纸烟,颓废了一段时间,他才想明白,穿得破破烂烂下地去了。

后来他遇见了巧珍。他是富人家的女儿,却对农民家的加林哥一往情深。在一次次事件过后,他们走到了一起。开始也是倍受阻挠,毕竟自由恋爱在那个时候还算丢人的事。更何况身家背景也差得太多了。

终于,高加林走后门得到了一个在县城的机会,他告别巧珍,兴高采烈地去了县城。凭着好的文笔,能干又潇洒,他立马成了被大家宠爱的县上记者。这时候,他又遇见了亚萍。他们是中学同学,关系挺好。毕业后就断了联系。亚萍将自己的爱慕之情如实相告,一个农村的文盲女,一个县城的文艺女,加林果断选择了亚萍,这能使他的前途一片光明。

一切完美之时,高加林走后门被告发了,他失去了工作,被人痛骂,也失去了亚萍。当他回到农村时,发现自己深爱的巧珍因被他抛弃已结婚了……

后悔吗?换做谁都会后悔!但这就是人生,不容许你反悔,也不许你重来!

或许年纪轻轻的我没资格说人生,但我也曾看过读过他人的人生。

英国女作家j。k罗琳本是个单身母亲,穷困潦倒,生活艰辛,但她没因此对生活丧失信心。罗琳坚持创作出了哈利。波特的故事,小说一出版就获得许多好评,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她成为了集财富与成功为一身的女人。

家喻户晓香港男明星成龙,1981年与林凤娇秘密结婚,儿子在结婚第二天出生,可他对老婆十分提防,直到“小龙女”事件时林凤娇的平静宽容,让他学会了信任和珍惜。

坚持和珍惜,出现在他们的人生里,恰恰也是最重要的两点,在选择面前坚持自己的心,珍惜自己所爱的,就不会一无所有。

如果高加林能明白多好,明白巧珍对自己而言的意义,珍惜她,也珍惜这份爱,或许能陪他走完这漫长人生路的,就是巧珍。

《人生》这个故事激励了万千青年,他们重新认识社会,开始思考人生。

我也在想。

《人生》读后感800 人生读后感八百字篇三

《凝眸人生》第一集共376个篇章,语言朴实生动,感人至深。他以个人经历为引子、以人生感悟为主线、以为人处世为典故,生动阐述了人生的哲理,犹如一剂醒世良药,启迪着读者。虽是现代文学作品,但不经意间会被文中引经据典的警句所吸引,每读一篇,都有更上层楼、穷千里目之感。心境不觉开阔,胸襟更是豁达了。

我以“苦”“乐”“悟”“淡”四个字,浅谈我的读后感,可能不够深刻,难达郭老之意。

苦,指人从降生以来,便要受人间的各种挫折与磨难。其实唯有苦方能体会人生之味。在每个人的意识中,享乐才是人之生活根本,苦是意外,是上帝对一个人的不公或是惩罚。没有几人遇到坎坷人生之路不抱怨的。

乐,乐和苦形成鲜明对比。一个人享乐成了习惯,那么对苦会极度敏感,如温室里的花朵,从不受冷雨暴风侵袭,是很难承受哪怕一丁点的挫折与打击的。享乐是人之向往,过于享乐并非好事。

悟,不是每个人都能受用这个字,其含义不像“苦”“乐”能让人直观体现感受,对于每个人,如性情不够敏锐、思维不够细腻、情感不够丰富,是很难体会悟的真谛。悟非语言所能描述,而是一种心之感受和思之会悟。

淡,一个人在经历了人生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生死离别、尔虞我诈的丰富磨练后,对于有悟性的人来说是一笔财富,通过悟会看淡一些事。淡,并非不在乎,而是淡然处之,在经历沧海桑田后,遇到什么事都会理性对待。

尾语:当我读完这本书,不仅是我完成对此书作者(郭老先生)“希望读者于茶余饭后浏览之中,钩沉对人生的幽思,抑或锲取片言只语,则足堪欣慰”的使命,更是对自己灵魂的一次洗礼。思想会随之回归于最初的纯真,并找回原有的朴实。对待人或事,甚至一草一木,既要怀着敬畏之心,也要保持怜惜之情。尊重每一个生命的存在,看淡每一件事情的发生。

郭老先生带着一种使命,思之,悟之,编著《凝眸人生》,让更多的人从中受到启发,是其性情温润如玉,胸怀博爱如海之使然。我读《凝眸人生》所受到的恩泽,想必此刻您读来也同感身受。

《人生》读后感800 人生读后感八百字篇四

“梦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梦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梦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梦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人生如蜡,梦想如芯,没有了梦想,人生还有何意义有梦想萦绕的日子是宝贵的,有梦想相伴的感觉是充实的。梦想,驱散了人生路上的每一处黑暗!

历史上,无数能人志士、文人墨客、能工巧匠都是因为拥有梦想,才使得人生更加有意义,作出更多非凡成就。

梦想是沙漠中的绿洲,给予你生存的期望。司马迁年轻时遵从父亲遗愿,立志写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在他着手撰写这部史书期间,受李陵案牵连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司马迁一度打算自杀,却因撰写史书心愿未了而顽强地活下来,历时18载,最终完成《史记》这部着作,史料丰富翔实,备受后人推崇,开创了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

梦想是大海中的灯塔,给予你前进的方向。王羲之酷爱书法,自小立志成为大书法家,每一天勤学苦练,教师却将他的字称作“死字”。为此王羲之曾一蹶不振,之后受父母劝导,迷惘间入山拜师学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练习,直到他写完第十八缸水后,师傅才允许他出师。自此其书法已成气候,字体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后人传赞为“书圣”。

梦想是风雨中的港湾,给予你无穷的斗志。鲁班出生工匠世家,从小耳濡目染继承了精湛的技术,并立志要将它发扬光大。一次,国王下达任务,要求20天内建造一座宫殿,可完成宫殿需要300根巨木,凭当时的工具根本无法按时完成。鲁班一度意志消沉,让弟子们离开,准备一人承担罪责。

但想到自我未竞的梦想,又重新燃起斗志,经过反复实践研究,最终制造出“锯”,大幅提高了采伐速度,按时完成了任务。从此,鲁班信心大增,遇事不再颓丧,经过仔细观察生活,又陆续发明了刨子、云梯等工具,其美名在民间广泛流传,对后代工匠技术的提高产生了深远影响。

没有梦想,人生就如荒漠般没有生机;没有梦想,人生就如黑夜般没有光明;没有梦想,人生就如迷宫般没有方向。让我们用梦想的明灯驱散生活的迷雾,照亮人生的路途,让我们在崇高梦想的指引下,一路披荆斩棘,努力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人生》读后感800 人生读后感八百字篇五

《人生》讲的是主人公高加林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高加林是一名在农村环境下的知识分子,高中毕业后回到农村做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既能体面的展示他的才能又可以让他对未来充满希望”。但是好景不长,村长高明楼的儿子高中毕业无事可做,高加林被替代了下来。正当他失意无奈被迫重回土地之际,村里最漂亮的姑娘刘巧珍闯入了他的生活,在善良的刘巧珍眼中,高加林就是一个完美的化身,她不顾村里人的指指点点,向高加林表白了,故事看似正在向人们料想的结果发展。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惊喜和机遇,当兵走了几十年的叔叔荣归乡里,这为高加林提供了一次回到城市的机会。在城里,高加林重遇了他的同学黄亚萍,一个活泼开朗又能在事业上帮助自己的现代女性,高加林经过惶惶不安的思想斗争,最终选择了与农村姑娘刘巧珍分手。

选择总会付出代价,因为黄亚萍的恋爱自己被情敌张克南的妈妈告到纪检处查到“走后门”,高加林再次被命运作弄了,不得不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土地。善良的村里人并没有看他的笑话,家乡人给了灰头土脸的他各种安慰,德顺爷爷用朴实的话语为高加林找回自信,已嫁为人妇的刘巧珍一把鼻涕一把泪在高明楼面前为高加林央求工作……

读完《人生》,给了我一些想法。

人生,有时候需要妥协,在高加林被辞去农村教师职务之后,他不得不向村长高明楼低头哈腰,放弃“清高”,求得一份“掏粪工”的工作;面对现实,不得不卖白馍换取买油盐。还要在清苦的生活中避免与同学相遇暴露自己的不堪。

理想从来不乏浪漫与传奇,当理想照进现实,我们或许只能去适应现实,向现实妥协。抱怨、牢骚并不能改变适者生存这个铁律,向现实妥协是一种智慧,也考验着人们的勇气。

人生,要面临很多选择。如果高加林经受了生活的考验,坚强能干的巧珍是他幸福生活的不错选择;如果没有后来的变故,放弃巧珍的同时是告别了粗俗底下的农民生活,高加林也将迎来他更为广阔的未来。

人生,要学会珍惜和感恩。面对朴实的乡亲给他的各种安慰、善良的刘巧珍对他背叛的包容、德顺爷爷为他在村长面前斡旋,高加林趴在热情的乡土上大声痛哭。

现在,似乎每个人都有一个强大的内心世界,它驱使着人们追求更大的权益,是人们自我提升的源泉。但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得不去面对很多岔道口,我们不得不让自己的人生本源、价值道德和理性思想反复斗争而做出抉择。走过之后,回望自己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美好回忆,我想这就是《人生》要带给我们的真谛。

《人生》读后感800 人生读后感八百字篇六

买这本书,起先是因为作者是写出了《平凡的世界》的路遥,但当我看完第一遍这本书的时候,作者是谁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个故事给我带来的体验。

故事是平铺直叙的,没有多么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多么晦涩高明的哲理,它就像一杯白水,遇到什么样的人,就自然的散发出什么气味的"生活气息",以及什么程度的"生活营养"。更没有条条框框的灌输你一堆客观的道理和规则,而是让你自发的从中思考总结并且吸收其中的"经验"。

我想这也是小说在哲学方面的魅力所在吧。

故事阶段性分明,总共三个阶段:高加林回到土地;高加林离开土地;高加林再次回到土地。

我是个小众读者,不会过多的去关注小说体现的社会矛盾,但我喜欢关注故事中人物在人性上的表现,去体验这些表现中体现出的人物的心理,再将这些心理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包括我自己)相联系起来,以此得到我想要的收获。

故事中,最吸引我的,有四个地方。

一是,高加林强烈的自尊心、远大的抱负以及融入县城的强烈欲望与现实状况的剧烈冲突下,剧烈的心理反应。

二是,刘巧珍在对高加林飞蛾扑火般的爱情中,那种只付出不索取的心理描述。

三是,德顺爷爷的生活态度。

四是,黄亚萍在高加林进入县城到离开县城这个过程中,激烈而直白的心理活动。

每每读到这四个地方,我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朋友的影子,父母的影子,甚至是名人的影子,因为人性是相似却又不同的呀。

从中,看到故事人物面临着和自己相似的困惑时,心里也跟着矛盾困扰,作出决定后,又跟着人物内疚难受并且难以执行决定,当结果证明决定错误的时候,也跟着人物懊悔无助,又有那么一丝庆幸那种经历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

初次读完之后,那极其浓烈的人生滋味聚集于脑海,随着每一分每一秒的持续发酵,趋于浓稠,就差一壶清水,将其稀释成一壶清酒。而这盛着我一字一句的一席白纸,便是清水了。

真真是:“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答:“你有故事,我便有酒。”

人生若清酒,万般皆滋味。

《人生》读后感800 人生读后感八百字篇七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人年青。

《人生》是我前几个月读的一本书,路遥用他那朴实无华的文字记录了一个年轻小伙高加林一年的经历,他的一年可谓是起起伏伏。

高加林是一个农村的知识青年,他拥有强健的体魄,极富文采,在当地小镇上当一位人民教师。但平静的生活被村中的大队书记高明楼打破,他利用关系将自己的儿子三星代替加林当了教师,这对加林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不得不回到村里当农民。但在村里,他与村里最好看却没文化的刘巧珍相爱。因为加林的当了劳动局局长的叔父回来村里,高明楼怕得罪他叔父,又靠关系将加林送到县委大院当干部,加林随后与刘巧珍道别。加林进城后不久,就与高中同学黄亚萍相遇并热恋。但由于黄亚萍之前有一个男朋友张克楠,张克的母亲为此愤愤不平,她于是举报了高加林靠关系找工作的事。加林很快就被撤职,他有回到了农村,变回原来那个一无所有的人了。

读完这本书,我心中遏制了一股愤怒的情感,加林本是一个被命运捉弄的普通人,但他自己却没经得起诱惑,因为一个人而背叛另一个人,到头来只是一无所有。当时中国的社会风气也不好,因为关系而得到一官半职的事情,大家都习以为常!去回望我们的一生,从小到大经历了许多挫折,也获得了许多成功。在我们的每个挫折和成功背后,我们多多少少都懂得了什么。这些挫折与成功的经历不正是加林这—生的起起伏伏吗?人的一一生不就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得到经验,然后凭借这些经验换取一次次的成功,成功与失败才铸就现在的我们。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有很多岔口,在抉择前进的方向时,要经得起诱惑,不能像加林这样迷失自我。

柳青说过一句话:“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口的。有些岔。道……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网络上我经常会看到一种新闻:“某官员因受贿x万被抓。”这些官员不正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受了诱惑,走错了方向,于是他们人生的很大一段时期从此就受了影响。人不管在任何时候都应是理智的,在心中建立一座灯塔,让我们在抉择时,可以明辨出哪条才是我们应走的道路。

高加林的一生是幸运的,他有一个深爱他的人刘巧珍;高加林的一生又是不幸的,他由于各种因素最终一无所有。愿我们每个人都不要成为高加林,在生活中要经得起诱惑,做最好的自己,让诱惑不要冲破心里的大坝。

《人生》读后感800 人生读后感八百字篇八

人生是单程航线——读路遥《人生》有感

人生是一条曲折的单程航线,永远都没有回程。

——题记

路遥的小说总给人一种朴实中加以哲理的感觉,高原质朴的气息混着时间的打磨愈发历久弥新。

在他用文字抽丝剥茧般展示给我们的那个世界里,有辛酸,有感动,有人性的挣扎与无奈。专属那个年代的人和事,被他用文字定格成永远,一代代传承。

高加林就是那条时代长河中渺小的一员,他一身才华却无奈没有用武之地,本安逸于普通的教师工作却被人靠关系取而代之。读到这儿,我们不由地会为他打抱不平,诸如此类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引得人深思。还好,有那位善良乖巧的姑娘——巧珍,将他带出了人生的低谷,重塑了他的信心与追求。本以为他们的生活就会这样平静地过下去,可上天却偏偏跟他们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高加林一日之间成为了倍出风头的记者,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前程和地位,高加林最终放弃了一直深爱他的巧珍,选择了家世背景较好的黄亚萍。这种有名利成分夹杂的感情终究不会持久,最终高加林靠关系的事情暴露,不得不回到最初的黄土地,而巧珍,却已经成为别人的新娘……

读罢全文,一种忧伤的情绪如乌云般笼罩在心头,久久不能散去。高加林的悲剧,说到底是他一手酿成的,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个这样费尽心思却悲剧告终“高加林”呢?突然想起以前见过的一首诗:没有什么使我停留,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荫、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我是不系之舟”,这或许是许多人潇洒的口头禅,可真正能做到“不系”的有几个呢?生活的道路上充满了形形色色的诱惑,也许你只看到那光鲜亮丽的外衣,就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旦开启,就再也无法停息。金钱、地位、利益,甚至生命,诱惑可以将一颗纯洁的心灵瞬间侵蚀得满目疮痍。“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如果这样,也许我们的人生不会飞黄腾达,至少可以活得洒脱,活得自在。

正如书中所说:“一切毫无办法,严峻的`生活把他赶上了这条尘土飞扬的路。”既然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就要活出我们的滋味。是雄鹰,就要展翅翱翔搏击风浪;是大树,就要汲取养分奋力生长;是嫩叶,就要燃烧生命奉献自然。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没有回程,所以才更要加倍珍惜……

乘着专属自己的拼搏列车,一览窗外风景,朝着目标迈进……

《人生》读后感800 人生读后感八百字篇九

生活是一杯淡淡的白开水,清醇而暧昧。它寻常而深刻,读池莉的小说,恰似在品评一碟下酒的茴香豆抑或是在细细咀爵五方斋的粽子。她的小说简洁明了,谧人心扉;含着凄凄地哀婉、少许的固执、几多母性的温情。洞悉世事的无常、捕捉瞬息的变卦;小说虚构出一个触手可及的真实世界。

池莉的小说折射出生活的阴影,你权且把她的主人公当作一个标尺,衡量一下自己的得失、完缺、醉醒、悲喜。她的小说着眼点很低,却极微妙。是深入浅出、发人深思的立场。

《烦恼人生》奠定了池莉在当代文坛的地位。主人公印家厚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他的烦恼正代表着那个群体千千万万人内心压抑的苦恼,那烦恼本身锥心隐痛,却又无能为力。烦恼与木然的生活磨擦,生出无端的矛盾,形成一种悲哀。作者没有去写哈姆雷特的悲哀,那样的悲哀又几人有?在逼真残忍的现实里,为了维持日常生活,必须终日奔波劳累,放弃许多拥有的东西;纵然如此,他依然无法主宰生活中一切。中华民族是一个极能忍辱负重的泱泱大国,它有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一个人的烦恼总可以被整体大而化之,似乎微乎其微,但烦恼与悲哀却挥之不去,一直积蓄在心底,生老病死,生生不息。这存在本身也许能让悲哀来得更深重更深刻一些。

正如作者所言:只是平庸的外表和平庸的生活方式掩盖着这一切。《烦恼人生》也是池莉目前唯一一篇收入《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的作品。同一时期的还有路遥的《人生》、王安忆的《流逝》等等,这一系列作品铸造了新的文学起点,它们内容朴实深厚,感情真挚饱满,是“新写实主义”的先锋。

从《烦恼人生》在《上海文学》上发表的时候起,让亿万中国人恍然发现自己的烦恼,人们开始慌乱、莫名的躁动。作者抒写的不是愤事疾俗的片面之谈。凌厉的池莉用她的笔深入生活的切口,启发着一种怎样真挚的错综复杂的情感!

几十年前的《烦恼人生》穿过新的世纪,新的读者接触它的时候,更看重主人公印家厚最后的举动——印家厚关了台灯,趁着黑暗的瞬间抹去了涌出的泪水。他不能主宰生活中的一切。但他会竭尽全力去做。

是的,竭尽全力地去直面人生。

《人生》读后感800 人生读后感八百字篇十

海棠何止这般红艳?人生何止这般境界?年已高龄的季老先生正是用这质朴的文字去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与我们展开心灵对话,感慨人生。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哪里?已处于望九之年的季老先生依然在思考这个问题。他在书中写道:“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眼前没有红,没有绿,只有一片灰黄。”处于旧社会的他,单调,死板,固执,是他生活的写照。我们降临在这世上,必定是上帝的苦心安排。我们早已注定要在生活中遇到特定的人或事,对社会做出的怎样的影响,我们的人生虽然是被动的。但我们要在被动中有所作为。人生不能只是吃喝玩乐或昏昏沉沉就算了事,我们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把握好自己的一生,让生命焕发光彩。在生与死的对立面上,最重要的则是人生是否有价值。季老先生认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不完满才是人生

“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十有九不如意。”世界上百分之百完美的人生是不存在的。正如每当过年时,祝福语总会是“万事如意”,但又有谁能真的事事顺心呢?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只能尽力去争取。正如季老先生的一生,有阳关大道,也有独木小桥。他经历过沧桑巨变的历史,经历过最贫穷的时期。但在这漫长的人生路上,他始终选择做一个乐观主义者。他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消极沉沦。他坚信:“既然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在一片灰黄里,他看到了湖光塔影,看到了自己的一生。这一切。都源于他的心境,他高尚的人格。“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啊,人生路源于心境,我们只有内心恬淡,宁静专一,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达到远大目标。所以季老先生提出:“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老先生的文章,虽没有太多华丽的语言,但向我们展示出的,却是一段有声有色的人生旅途。它让我感悟到人生的真谛,世间的真理,体会到他对智慧的渴望。也告诉我们,人生虽不完满,但我们也应该在这不完满的人生中找到自我,走好自己的人生路。这本书纯净了我的思想,洗涤着我的心灵,滋润着我人生的幼苗。虽然老者的人生观我一时难以明白,但我会去仔细琢磨,用心品味。

季老先生的后半生是孤独的,孤身在外,留下的只有怀念与回忆。而所能引起他的思绪的,所能在异国他乡陪伴他的,正是海棠——

在一片单调的房顶中,穿插着一树繁花,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这便是海棠。海棠不止这般红艳,因为它还寄托着季老先生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在一个世态炎凉的社会中,掺杂着一线光明,明亮得像是燃起的火苗,这便是人生。人生不止这般境界,因为它还等待着我们去思考,去追求。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02200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