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教案大班精选(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26:06
2023年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教案大班精选(5篇)
时间:2023-06-06 14:26:06     小编:zdfb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教案大班篇一

1.激发学生主动了解中秋节的热情,在体验与中秋节相关的民风民俗中感受华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

2.通过对中秋节有关资料的搜集,继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活动一、佳节读月:

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

在报刊、网站上亲子共同搜集与查阅和中秋节有关的经典诗词故事、诗歌、文章,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和来历,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记录或打印下来。各班(第三周一)举行一次“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在品月饼、诵古诗的过程中感悟团圆、和谐的幸福,增进亲子、同伴之间的感情。

活动二、唱中秋节儿歌、诵读中秋节童谣:

音乐课、每天出操学习唱中秋节儿歌、诵读中秋节童谣《中秋节》《河塘边的歌谣》。在歌声中了解中秋节习俗,形造过节快乐氛围。

活动三、佳节赏月:

中秋节当晚与家人一起品月饼、赏明月,感悟举家团圆的幸福。将“品月饼赏明月”中发生的令你最难忘记的、温馨的一幕拍摄并记录下来,上传班级博客分享。

活动四、网上中秋寄语:

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教案大班篇二

1.通过中秋知识竞答的形式,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基本的文化习俗。

2.通过一起过中秋,共同分享节日的快乐,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体验。

3.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

4.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5.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1.视频《月亮姑娘做衣裳》、爷爷为我打月饼、中秋月儿圆

2.请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一起收集关于中秋节的知识,(中秋节的来历或者古时候的人怎样过中秋节的知识,月亮的大小变化、月亮的故事、月亮的古诗等等)

3.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小问答

4.盘子若干

各位家长好,感谢大家能来参加今天的`活动,明天就是中秋节了,今天我们邀请了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陪我们一起欢度中秋,之前也让家长和孩子们了解了相关中秋节的知识,知道了月亮在中秋节这天是最圆的,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个故事感受月亮形状的变化。

流程一: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看完故事老师总结: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月亮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上。

流程二:中秋知识问答小比拼

1.八月十五又称什么节?(b)

a月饼节 b团圆节 c故乡节 d诗人节

2.中秋节又可以称为什么?(a)

a仲秋 b月夕 c秋节 d追月节

3.在哪个朝代中秋节才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a)

a唐 b宋 c元 d明

4.月饼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a)

a祭奉月神的祭品 b馈赠亲友的礼物 c节日食品 d地方小吃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谁的佳作?(a)

a王安石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6.在典故中,吴刚伐的是什么树? b

a槐树 b桂树 c柳树 d杨树

7.以下哪个不是中秋节传说? d

a嫦娥奔月 b吴刚伐桂 c玉兔捣药 d迎涛神说

8.中秋节在亚洲其他国家也很盛行,在( b ),中秋节也叫感恩节。

a 日本 b 韩国 c 新加坡 d 马来西亚

9.在古代月圆和月缺一般形容什么?(a)

a悲欢离合 b天气的好坏 c凶吉的象征 d身体是否健康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描写中秋节的千古名句,它出自( a )

a 苏轼《水调歌头》 b 苏轼《中秋月》

c 王建《十五夜望月》 d 辛弃疾《太常引》

游戏三 《猜灯谜》

1. 老师提前将若干灯谜藏在教室的各个角落

2. 请宝宝们站在教室中间,告诉宝宝们在教室内去寻找灯谜(并拿一个写有灯谜的卡片,让宝宝进行观察,知道去找什么样子的卡片)

(1)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圆盘,有时像镰刀---月亮

(2)中秋归来---八归

(3)嫦娥下凡---月季

(4)中秋菊开---花好月圆

(5)明月照我还---归有光

(6)举杯邀明月---赏光

(7)举头望明月---当归(药名)

3. 找到后,交到自己的爸爸妈妈的手中,请爸爸妈妈去猜灯谜,用时最短的家庭获胜。

流程四:合唱歌曲《中秋月儿圆》、亲子表演

为了庆祝中秋节,我们小朋友学了一首新歌,一起来唱给爸爸妈妈听。

老师还知道小朋友在家和爸爸妈妈也学习了新的儿歌和歌曲,欢迎大家到前面来表演。

流程四:亲子制作月饼

我们中秋节必吃的一样食品就是月饼,下面老师带来了许多颜色形状都很特别很漂亮的月饼,请大家一起欣赏,看到自己喜欢的可以用橡皮泥模仿着做出来,当然也可以发挥想象做出自己想吃的月饼。

流程五:月饼展示

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

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

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象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象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是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小问题:

1.月亮姑娘为什么要做衣裳?

2.月亮姑娘为什么三次都没做成衣裳?

3.月亮姑娘她是怎么变的呢? 故事里把月亮姑娘比作什么?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幼儿所熟悉、感兴趣的,又是具有教育价值的。大班幼儿已经有多次中秋节庆祝的体验,对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有一定的了解。此次开展中秋节庆祝活动,更注重的是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有关知识,以及感受现代中秋节所特有的艺术性。

小百科: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教案大班篇三

1、让幼儿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并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汤圆再一同分享,同时体会到劳动与分享的乐趣。

3、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4、提高孩子们的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孩子们感受劳动的快乐、收获的喜悦,同时培养孩子们爱劳动的好习惯。

5、进一步加深了老师、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情,进一步促进亲子同乐、家园共育。

6、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动手包汤圆、吃汤圆,感受浓浓的家庭亲情。

20xx年9月30日下午3:00

环境准备:操场与教室

道具准备:月饼、盘子、塑料刀,手套,面粉。凳子、大桌子、家长签到本等。

(一)、(1)导入给小朋友展示关于中秋节前后月亮变化的幻灯片,激发幼儿兴趣。让小朋友通过观察、记录月亮变化,知道月亮时缺时圆,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

(2)引出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强调中秋节是丰收节,团圆节。

(3)谈谈"中秋节"一些习俗,议一议:"我家怎样过中秋"。

(5)小结小朋友的讨论,引出今天"包汤圆"的活动。

(6)结束谈话,让小朋友做好包汤圆的准备。

(三)、家园同乐——包汤圆。

1、教师讲解包汤圆的过程。(先拿和好的`糯米粉团取一小团(一个汤圆大小),在手上搓成丸状。再压成饼状,在其中包上馅搓成丸状,一个个圆溜溜的汤圆就制作完成了。包好的汤圆放在预先准备洒上糯米粉的盆上,汤圆之间空开些,以防粘住。)

2、教师时刻提醒幼儿在包汤圆的时候手要保持干净,不可以东摸西摸,也要注意安全。

3、组织幼儿参观每组家庭的汤圆作品。

4、煮汤圆(请两名家长协助煮汤圆)。(要煮汤圆时,先要烧开水。把汤圆慢慢放入锅内。放进去之后就要轻轻的搅开。要在同一个方向搅动。让汤圆顺着水流动。这样就不会粘住。水开了待汤圆浮起后。就用小火煮,汤圆浮出水面代表已经煮熟。)

(四)、家园同乐——吃汤圆,共同分享汤圆。

(五)、活动结束,老师清理活动场地。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的想象力,更让他们感受的我们的传统节日的浓浓的节日气氛!

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教案大班篇四

1、听故事,了解中秋节的起源、日期及月饼的来历。

2、理解故事内容,可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中秋节的起源等相关问题。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节日故事《中秋节的起源》、日历。

一、讲述故事《中秋节的起源》:

我们的祖先以种田为生。他们每天清早很早就要到田里工作,有时翻松泥土,有时灌溉农作物,有时要除虫、施肥,真的很辛苦啊!一直忙到太阳下山,他们才能回家。

他们每年在春天播下种子,到了秋天便是收获的好日子,大家都高兴极了。一家大小分工合作,有的人到田里收割稻谷,有的人到果园摘水果,小孩子也会帮忙,把一束束的稻子搬回家,或者在树下收拾大人摘下来的果子。

到了农历八月十五,已是秋天了,秋高气爽,晚上的月亮又大又圆,家家户户会在一起庆祝丰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晚饭,饭后就在屋前摆放大桌子,上面放满水果,聚在一起谈天赏月,品尝美食。后来,农历八月十五日成为了中国人的重要节日,相传这就是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起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二、与幼儿讨论:

1、农作物到什么季节才会成熟呢?那时人们又忙碌些什么呢?(秋天。收割稻谷和摘水果)

2、丰收的时候,人们的心情怎样呢?会怎样庆祝呢?(高兴。全家人一起吃饭)

3、人们选定了哪个日子庆祝丰收呢?这个习俗成为了什么节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4、你认为在月饼里藏字条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呢?(自由回答)

三、出示一个日历,请幼儿说出中秋节的日期,并请一位幼儿在日历上指出农历八月十五。

四、评价。

1、能较长时间专心听故事。

2、能说出中秋节的起源。

3、能说出中秋节的日期。

4、能说出传说中月饼的来历。

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教案大班篇五

1.听故事,了解中秋节的起源、日期及月饼的来历。

2.理解故事内容,可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中秋节的起源等相关问题。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1.节日故事《中秋节的起源》。

2.日历。

1.讲述故事《中秋节的起源》:

我们的祖先以种田为生。他们每天清早很早就要到田里工作,有时翻松泥土,有时灌溉农作物,有时要除虫、施肥,真的很辛苦啊!一直忙到太阳下山,他们才能回家。

他们每年在春天播下种子,到了秋天便是收获的好日子,大家都高兴极了。一家大小分工合作,有的人到田里收割稻谷,有的人到果园摘水果,小孩子也会帮忙,把一束束的稻子搬回家,或者在树下收拾大人摘下来的果子。

到了农历八月十五,已是秋天了,秋高气爽,晚上的月亮又大又圆,家家户户会在一起庆祝丰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晚饭,饭后就在屋前摆放大桌子,上面放满水果,聚在一起谈天赏月,品尝美食。后来,农历八月十五日成为了中国人的重要节日,相传这就是中秋节的起源。

至于吃月饼的习俗,传说和蒙古人当了中国皇帝有关。那时蒙古人非常野蛮和残暴,常常欺负老百姓,有时会强抢人们在路边摆摊要卖的东西,不肯付钱,又随便打人,老百姓的生活很苦!

于是,老百姓计划在中秋节那天赶走蒙古人。为了要通知其他人一起行动,他们想出用饼来传递消息这个好方法。他们先在纸条上写上“中秋节晚上赶走蒙古人”,然后把纸条放在饼里,送到家家户户去。结果,大家在吃饼时都发现了纸条,于是便在中秋节这天合力赶走了蒙古人。从此以后,人们互相赠送月饼,便成为中秋节的习俗。

2. 与幼儿讨论:

农作物到什么季节才会成熟呢?那时人们又忙碌些什么呢?(秋天。收割稻谷和摘水果。)

丰收的时候,人们的心情怎样呢?会怎样庆祝呢?(高兴。全家人一起吃饭。)

人们选定了哪个日子庆祝丰收呢?这个习俗成为了什么节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你认为在月饼里藏字条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呢?(自由回答。)

3. 出示一个日历,请幼儿说出中秋节的日期,并请一位幼儿在日历上指出农历八月十五。

能较长时间专心听故事。

能说出中秋节的起源。

能说出中秋节的日期。

能说出传说中月饼的来历。

活动后可以和幼儿一起制作月饼,分享月饼。

幼儿在体验中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基本知识,幼儿对此活动较感兴趣,在活动中,发现我为幼儿提问的资源不够丰富。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03400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