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音乐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音乐教师听课心得(模板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25:05
最新小学音乐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音乐教师听课心得(模板5篇)
时间:2023-06-06 14:25:05     小编:zd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音乐听课心得体会小学音乐教师听课心得篇一

下面就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改变教学思想理念

在音乐课程改革的意义及其背景中指出:"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音乐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难以跟上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步伐。因此,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教学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这段话确实道出了长期以来音乐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我们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点。

二、正确理解课堂纪律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都非常注重课堂纪律,忽视学生的积极参与,始终不忘把学生的安分守纪放在第一位,学生稍有"活动",教师便严加管制。这样的课压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难以对音乐进行有效的感知,难以在音乐学习中营造一个和谐的内心世界。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信心的形成。这显然不符合课改精神,我们必须正确理解课堂纪律,解放学生,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学生处于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三、淡化技能训练、

旧的课程标准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教唱一首歌曲首先从歌谱入手,给同学们分析节拍、节奏、视唱、旋律,本来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采用这种单纯、强迫性知识技能的传授方法,使学生边学边厌,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使学生对音乐课形成厌恶情绪。为此,本学期我抱着尝试的心态对教学内容的重点进行调整。把重点放在音乐的感受上,让学生变成演员,给他们表达情感的机会。实验的结果非常成功。通过实践使我从中感悟到,以前总抱怨学生不重视音乐课,却没有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去考虑存在的问题,忽视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偏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新课程目标强调学习者的情感态度,让学习者变被动为主动接受知识。

四、注重个性发展

众所周知,由于先天遗传与后天教育环境的差异,学生的音乐兴趣、潜能也有很大的差异。因而,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上是不一样的,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与表现也不一样。作为音乐教师,我们不能以同一标准去对待学生,因此,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潜能的差异,要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基础,把全体学生的参与和发展不同的个性因材施教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活动,表达个人情感,充分肯定每一位同学,让他们享受音乐的乐趣。五、明确了情感的激发.体验是音乐教学成功的催化剂。

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情感的这种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人的情绪情感与音乐的情绪情感和谐的沟通与交流,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要注意的是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仅停留在外化的层面上,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使人忘我的境界。所以在教学方式上应运用美术.音乐.舞蹈等综合手段创设特定的音乐情境,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并且多让音乐本身面对学生,用音乐来呼唤学生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投入,以自己对音乐.对学生的真情感染学生,以自己娴熟的技巧和对作品的激情演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五、课堂教学“活”的把握

要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就必须想办法让一首歌曲教学变得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节奏紧凑.容量充实,做到歌活、情活、动作活、心活,让学生有唱.有跳.有听.有看.有创作,有感情的宣泄。课堂教学才真正焕发活力。但同时要注意活而不乱,收放自如。根椐教学内容的设计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层次分明。蹦蹦跳跳这种活动要但不能太多,师生间的问答.交流互动是中层次的活,它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保持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最好的活是教师的语言.情境的创设.情感体验引发学生心潮起伏,浮想联翩的心动,它是创造力最好的源泉和动力。各种层次的活动在课堂上结合起来,运用得当,教学就会如鱼得水,收放自如。

六、创作教学为学生音乐表现服务

创作教学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作,音乐创作,但这些方式不应硬搬到每节课中去,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然后根据每节课实际.,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及学生课堂上的反应来设计创作活动,例如:《明日》这节课中设计即兴创编旋律短句这种方式,是预设到学生情感表达的即兴性,当他们的情感体验达到一定深度,就有一种情到深处自成曲的氛围,这时让他们凭着对音乐诗歌的理解,即兴编唱旋律,难度大大降低,不但让他们感受到创作活动的轻松愉快,体验到创作成功的喜悦和满足,还可以引导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创作中去,把培养创造力真正落到实处。

课堂教学蕴含者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展,才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要获得进步,总要经历一定的磨练,新课程实践为这种磨练提供舞台,新课程视教师的实践为资源。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的磨练,促成我观念上的更新,改变了我认识自己,看待学生和看待教学活动的思维方式。形成了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更促成了我教学行为的更新,从教学的设计阶段,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阶段和教学方式与重建阶段,力求超越每一节的限制,从学科的本质.整体,促进学生发展方向的潜在价值有一个较明确的认识。

在音乐课程改革大形式下,对于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必须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开拓思想,大胆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不断探索如何营造欢乐、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来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小学音乐听课心得体会小学音乐教师听课心得篇二

下面就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在音乐课程改革的意义及其背景中指出:"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音乐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难以跟上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步伐。因此,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教学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这段话确实道出了长期以来音乐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我们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点。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都非常注重课堂纪律,忽视学生的积极参与,始终不忘把学生的安分守纪放在第一位,学生稍有"活动",教师便严加管制。这样的课压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难以对音乐进行有效的感知,难以在音乐学习中营造一个和谐的.内心世界。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信心的形成。这显然不符合课改精神,我们必须正确理解课堂纪律,解放学生,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学生处于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旧的课程标准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教唱一首歌曲首先从歌谱入手,给同学们分析节拍、节奏、视唱、旋律,本来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采用这种单纯、强迫性知识技能的传授方法,使学生边学边厌,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使学生对音乐课形成厌恶情绪。为此,本学期我抱着尝试的心态对教学内容的重点进行调整。把重点放在音乐的感受上,让学生变成演员,给他们表达情感的机会。实验的结果非常成功。通过实践使我从中感悟到,以前总抱怨学生不重视音乐课,却没有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去考虑存在的问题,忽视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偏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新课程目标强调学习者的情感态度,让学习者变被动为主动接受知识。

众所周知,由于先天遗传与后天教育环境的差异,学生的音乐兴趣、潜能也有很大的差异。因而,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上是不一样的,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与表现也不一样。作为音乐教师,我们不能以同一标准去对待学生,因此,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潜能的差异,要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基础,把全体学生的参与和发展不同的个性因材施教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活动,表达个人情感,充分肯定每一位同学,让他们享受音乐的乐趣。五、明确了情感的激发.体验是音乐教学成功的催化剂。

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情感的这种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人的情绪情感与音乐的情绪情感和谐的沟通与交流,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要注意的是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仅停留在外化的层面上,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使人忘我的境界。所以在教学方式上应运用美术.音乐.舞蹈等综合手段创设特定的音乐情境,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并且多让音乐本身面对学生,用音乐来呼唤学生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投入,以自己对音乐.对学生的真情感染学生,以自己娴熟的技巧和对作品的激情演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要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就必须想办法让一首歌曲教学变得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节奏紧凑.容量充实,做到歌活、情活、动作活、心活,让学生有唱.有跳.有听.有看.有创作,有感情的宣泄。课堂教学才真正焕发活力。但同时要注意活而不乱,收放自如。根椐教学内容的设计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层次分明。蹦蹦跳跳这种活动要但不能太多,师生间的问答.交流互动是中层次的活,它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保持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最好的活是教师的语言.情境的创设.情感体验引发学生心潮起伏,浮想联翩的心动,它是创造力最好的源泉和动力。各种层次的活动在课堂上结合起来,运用得当,教学就会如鱼得水,收放自如。

创作教学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作,音乐创作,但这些方式不应硬搬到每节课中去,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然后根据每节课实际.,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及学生课堂上的反应来设计创作活动,例如:《明日》这节课中设计即兴创编旋律短句这种方式,是预设到学生情感表达的即兴性,当他们的情感体验达到一定深度,就有一种情到深处自成曲的氛围,这时让他们凭着对音乐诗歌的理解,即兴编唱旋律,难度大大降低,不但让他们感受到创作活动的轻松愉快,体验到创作成功的喜悦和满足,还可以引导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创作中去,把培养创造力真正落到实处。

课堂教学蕴含者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展,才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要获得进步,总要经历一定的磨练,新课程实践为这种磨练提供舞台,新课程视教师的实践为资源。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的磨练,促成我观念上的更新,改变了我认识自己,看待学生和看待教学活动的思维方式。形成了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更促成了我教学行为的更新,从教学的设计阶段,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阶段和教学方式与重建阶段,力求超越每一节的限制,从学科的本质.整体,促进学生发展方向的潜在价值有一个较明确的认识。

在音乐课程改革大形式下,对于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必须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开拓思想,大胆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不断探索如何营造欢乐、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来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小学音乐听课心得体会小学音乐教师听课心得篇三

音乐教学是是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使用学生身心健康,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和研究,结合我的教学经验,谈一下我的教学心得。

第一,贯彻因材施教,分类施教。素质教育要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创造能力。首先要了解学生。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主观能力和基础等都不同,同一个年级的班与班之间,同一个班级的各学生之间在学习音乐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滤到各级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既要满足艺术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学习要求,又要兼顾基础较差的学生能逐步跟上,缩小差距,甚至艺术能力有某些缺陷的学生,更要给予帮助和指导,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自信地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策略,分层教学。如可以让音乐素质较强的学生上课的时候给大家为大家做示范,这样既提高了好学生的情趣,对其他的学生也是个触动。对中等的学生,要保证他们踏实准确的完成本课的知识。对音乐感知较差的学生,要帮他们降低难度,有选择的进行学习,能够将课本中最简单的音乐知识学会就可以了,不给他们施加太大的压力,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以免他们对老师,对音乐课失去情趣。

活性、学生思维活动的活跃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动心中进行体验,学会创新,充分调动好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三,要利用学校现有多媒体资源提高音乐教学。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手段,正出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易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视频、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更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们保质保量的上好每一堂音乐课。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例如我在在对学生声音的训练中,我运用多媒体通过现场录音回放方式,提高学生对自己的声音的直观了解,把抽象的现象形成具体的东西,学生也就学的有趣,学的也用心了。

第四,要及时点评,及时总结。每一节音乐课后,教师应采取综合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促进学生发展。一方面是可以组织学生自己讨论总结,然后推选同学上台读感想、谈收获。另一方面是教师要作好总结,整理本节课学习目标,鼓励学生热爱音乐、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总结性发言要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对学生提出建议或希望,使学生记忆在心,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得到提高。

总之,我们要善于总结,善于回顾,发扬好的,取长补短,结合实际情况,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工作。

小学音乐听课心得体会小学音乐教师听课心得篇四

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用学生身心健康,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和研究,结合在我们学校一个学期来的实际教学的教学经验。现将音乐教学心得总结如下。

一、把音乐教学摆正位置

以前音乐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没有面向全体学生,没有以学生为本。那么音乐教学究竟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呢?新课标着重强调应在音乐教学中贯穿素质教育的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并着眼于整体学生素质的提高;应体现时代要求,着眼于使孩子从小喜爱艺术,重视音乐,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全方面得到发展。

二、贯彻因材施教

由于各学段的艺术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各种艺术能力更是因人而异。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滤到各级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既要满足艺术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学习要求,又要兼顾基础较差的学生能逐步跟上,缩小差距,甚至艺术能力有某些缺陷的学生,更要给予帮助和指导,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自信地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尽量使全体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音乐教学

校外艺术资源具有极广泛的空间和巨大的影响力,应指引学生常关注些公共媒体等积极向上的音乐艺术节目,甚至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艺术类活动。以扩大音乐教学的影响面,艺术源于生活,也应让学生从生活是感受到音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总之,音乐新课标改革提出了更好的教学理念,实施新课标,这要求我们更善于总结,经常回顾,以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我们将会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结合实际情况去更好地开展我们的音乐教学工作。

小学音乐听课心得体会小学音乐教师听课心得篇五

今天是涵水小学中心校年级教研组开展的常规听课活动,潘会光老师执教的《凡卡》一课给我留校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使我们眼前一亮的是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把握好阅读的重点段落,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体现多学少教的教学思想。

教学是实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而对教材的处理又依赖于对教材文本的细读。对教材的处理看出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的功底,也就是教师打算教什么,教哪些内容。看一个教师的教学就是看教师如何巧妙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设计好教学的流程。

学生回答,凡卡觉得生活没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这是引用课文中凡卡所写的信中的内容。看来学生已经通过预习了解了课文,但此时的理解,是比较抽象的也是比较肤浅的。只有通过整体把握重点突破,才能真正理解凡卡的悲惨生活。因而潘老师作进一步地引导,问学生:课文是按怎样的线索来写凡卡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的呢?课文是以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和凡卡给爷爷写信时的回忆以及作者对凡卡写信时的动作、神态的描写。通过理清线索,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又使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为抓住重点句、段突破重难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从作者对凡卡写信时神态、动作的描写叙述中,凡卡的感情变化非常大。凡卡写完信这封信后以为爷爷收到信就会来接他回到乡下去,所以非常高兴,那么凡卡写给爷爷的是一封怎样的信呢?这样的过渡非常巧妙。

学生思考后,教师让全班学生进行阅读交流。

第一位学生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是,凡卡受尽了折磨。

师:这“揪”的是手,是背,是头发,还拖、揍,一起读这段。

学生朗读课文。

师:此时此刻,我们看到的凡卡是怎样的?

生:遍体鳞伤。

教师让一学生朗读找到的句子。

师:难怪凡卡会说——

生:我的生活没指望,连狗都不如。

生:满脸是血。

师:读到这,难怪凡卡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生:我的生活没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生:稀粥没有什么饭,都是水。

师:从这段可以看到凡卡怎样?

生:饿。

师:饿得怎样?

生:没有力气。

师:谁来读这句?

学生朗读课文。

师:凡卡一点儿力气都没了。可见——

生:凡卡的生活没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师:莫斯科最冷的时候零下30度到40度,此时凡卡冻得怎样?

生: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

师:凡卡冻僵了,你听到他的哀求了吗?

师:凡卡还这样哀求——

生:快来吧,亲爱的爷爷,我的生活没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

从这段教学片断,可以看出教师极力地让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通过凡卡的信,来叙说凡卡的悲惨命运的。潘老师紧紧抓住的就是“生活没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这一句来理解课文,是通过反复的朗读课文,想象课文留下的空白内容而得到的。

《凡卡》虽然是篇短篇小说,但作为课文却是比较长的,因而如何寻找切入点,实施长文短教的策略,教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正是潘老师这一课的最闪光的亮点。

总之,这一节课,对教材的处理得当,尽量地腾出时间让学生思考、想像,通过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去朗读课文,以读带讲,突出重点,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04834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