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服装技术工作总结简短7篇(优秀)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5:35:54
最新服装技术工作总结简短7篇(优秀)
时间:2023-06-06 15:35:54     小编:admin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活动。写总结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篇一

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已经在厂部工作了第十三个年头了,在厂部多年的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从一个刚刚从事服装行业的懵懂菜鸟,到现在可以让厂部放心给予重任的车间组长。

在这十三年的工作里,我要感谢厂部对我的悉心栽培,如果没有厂部给我提供这个工作学习的机会,我也不会接触到服装生产行业,正是厂部对员工们工艺技能水平的重视,多年来定期组织各类技能培训,是我的技能水平得以提高,也使自身素质得以提高。

下面我就对我多年的工作作出详细的汇报总结。

特宽、特窄肩头的袖笼应怎样绘划?

这里所说的特宽和特窄肩头是指肩端点离胸宽线的距离远偏离于正常肩头时的二种情况,如图59-1所示。

在实际情况中,特窄肩头较多见,如肥胖者的肩头就属这一类情况,相比之下,特宽肩头却比较少见,如胸窄肩平者就属于这一类。

那么,这两种情况下的袖笼应该怎样绘划呢?这是很多人经常关心的问题。

其实,特窄肩头的袖笼绘划还是比较容易的。只要将胸宽线以胸宽点为定点顺时针旋转一下,使其与肩端点离开一定的距离,然后,绘划出袖笼弧线,如图59-2所示。特宽肩头的袖笼绘划比较麻烦一点。因为它的袖笼形状与常见的袖笼形状不一样,呈s形。

当肩端点的肩缝垂线与胸宽线的交点越靠近袖笼深线时,这s形就越显著。

一般地说,当肩端点的肩缝垂线与胸宽线的交点落在胸宽点上时,袖笼形状则将处于临界状态。

当交点在胸宽点以上时,袖笼即为正常袖笼。当交点在胸宽点以下时,袖笼就是s形袖笼。越往下移(肩端点离开胸宽线越远),s形越显著。其绘划方法见图59-3所示。

也许有人对袖笼s形不理解,其实,这可从截平面与圆柱体的各组关系中寻找答案,如图59-4所示。

以上是我多年来所做的一些工作,这些工作的成绩都离不开厂部的功劳,是厂部成就了今天的我,未来我不会辜负厂部所赋予的责任和义务,为了报答厂部对我的信任,我会继续努力工作,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带头作用,带动大家的生产积极性,与同事们一同完成厂部每天下的各项生产任务,并且做到保质保量,对经手的每一件衣服负责,,对客户负责,让厂部放心,为厂部的明天努力拼搏!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篇二

1、面料追色差画皮;

2、面、里、胆料要求按版裁准,不得缺片、多片;

1、线路参考样衣及图纸;

3、线顺色(特殊要求除外),面线用与身顺色线;

11、兜口1cm装饰明线先充绒后辑明线;

13、肩缝、腋下、兜布加带条;羽绒服的材料组成是“羽”和“绒”,在这两种材料中,“绒”是主要填充物,一般是鸭绒,“绒”是羽绒保暖的主要材料。而“羽”的含量不能太高,但因为它有提高羽绒蓬松度冬天里的羽绒服销售是有缺陷的,特别是颜色上,一般卖的最好的无非是藏蓝色和红色,其它的一般,特别是亮色,基本不动,所以,要想出业绩就必须摆出来,让顾客有购买的欲望。所以,我把最亮眼的颜色结合在一起,给人明亮,青春的感觉,这样,就不会有人说穿羽绒服的都是老人了。年轻在冬天也应该有自己的颜色。的作用,因此必须含有一定的比例。虽然“羽”的比例相对较少,但并不意味着绝对,含绒量高,则质量好。

以上是从参加工作以来,所积累下来的工作经验,虽然总结的内容不算多,但是在实际的羽绒服流水生产过程中,这些经验还是起到了一些作用和帮助,使车间内羽绒服流水制作过程更加便捷,大大提高了产量,且保证每一个经过流水加工作业的产品的质量有所保证。这些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总结,全部归功于公司多年来对我们的悉心培养,公司定期组织的工艺技术培训和学习,让我在工作的同时学习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地提高自我素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仍要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新工艺,让知识来武装自己,并发挥自己在车间积累的经验,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篇三

本人王士云,1998年来厂部参加工作至今,现在在厂部担任机缝车间组长一职。

在多年的实践生产中,我对于袖子的裁剪与制作工艺已经研究了很久,摸索出了很多实用的经验总结,下面我就一一整理出来,并作详细的汇报总结。

二片式袖为何要有前偏量或后偏量?

大小袖片的拼缝为何不放在与手臂里、外弯线相对应的位置上,而要偏离里、外弯线一定的距离(偏离里弯线的距离称前偏量,偏离外弯线的距离称后偏量,如图46-1所示),其目的是为了不使袖拼缝过分醒目。

当然,偏离的同时还必须考虑袖的弯势形状。如果成型后的袖具有里、外弯势,则偏离量不宜太大。否则,即使采用了工艺归拔,也是很难取得这种效果的。

一般前偏量总是控制在3厘米左右,后偏量控制在1.5厘米至3厘米之间。当然利用收肘省或袖口裥,也能解决袖子的外弯势问题。

但此时的后偏量可放宽到3厘米以上。如果成型后,袖的外弯线呈直线形,不具有弯势,则偏离的距离可以达到最大值。一片式袖的情况就是如此。

根据传统习惯,男装袖一般(仅在上部)有较小的后偏量,而女装的袖大多有后偏量。

平面制图中的袖长是否与测量中的袖长绝对一致呢?

在无特殊情况下,二者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况下,前者必须大于后者。否则,成型后的袖的长度将小于实际的测量长度。这是由下列五个因素所造成的。

①垫肩的因素:垫肩的厚度越大,则袖长所增加的长度也越大。因此,制图中的袖长约为:测量长度≠垫肩厚度。

②穿着层次厚度的因素:穿着层次的厚度就是指该件上装里面穿的所有内、外衣累计的厚度,显然,此厚度越大,则袖长所增加的长度也越大,因此,制图中的袖长约为:测量长度+穿着层次的厚度。③袖山头收缩的因素:袖山头隆起的高度越高,则袖长所增加的长度也越大。因此,制图中的袖长约为:测量长度+4x收缩量。④袖口收碎裥的因素:碎裥的收缩量越大,则袖口鼓起的程度也越大,从而袖长所增加的长度也越大。因此,制图中的袖长约为:测量长度+0.2x碎裥量。

⑤面料缩水率的因素:假设缩水率为k,k越大,则袖长所增加的长度也越大。因此,制图中的袖长约为:测量长度长应为:测量长度+kx测量长度。

上面所考虑的因素都是相互独立的,如在两个以上因素同时出现时,那么,制图中的袖长应为:测量长度+n个因素所增长度。其中,n为2、3、4、5。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②、③、④、⑤的结论对于腰节长问题同样适用,如腰围处收碎裥的连衣裙,为什么在平面制图中的腰节长要长于测量中的腰节长等类问题,都可以根据上述的结论予以完美解释。

以上是我在多年的工作中,独立摸索钻研出的工作经验,未来我会继续努力工作,为厂部做出更多的贡献。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篇四

在厂部工作的这些年里,对成品检验标准一直有自己的总结,我认为只有用更为科学的检验方法对羽绒服进行检验,才认真的对待每一个成品应有的态度。

羽绒服较其他行业服装行业相比,它所需要的科技含量很高,在制作方面也要比其他服饰更加繁琐。在多年来的实践工作中,通过我对羽绒服的了解,总结出了一些在成品检测方面更为科学的实践经验,并且这些经验在我平时的工作中均得到验证,事实证明,我所总结的经验在羽绒服成品检验方面是行之有效的。现在就对经验做个详细的总结汇报。

1、检测方法1.1、检验工具:钢卷尺;天平和案秤;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250);

1.2、成品规格测定

成品主要部位规格按本标准9.1条规定;

成品主要部位的测量方法按本标准表1和图2规定;

表1

序部位名称号1234567衣长胸围测量方法由前身肩缝最高点捋平量至底边,或由后领中垂直量至底边。扣上钮扣(或合上拉链)前后身摊平,沿袖窿底缝下2cm水平横量(周围计算)。领大领下口捋平横量。袖长由袖子最高点捋平量至袖口边中间。连肩袖由后领中沿肩袖缝交叉点量至袖口边中间。总肩宽由肩袖缝的交叉点摊平横量。裤(裙)由腰上口沿侧缝捋平量至裤脚口(裙底边)。长腰围扣好裤扣,沿腰口中间捋平横量(周围计算)。注:特殊需要的按企业规定。

表2.成品主要部位的测量方法

2、整烫外观

2.1、各部位熨烫平服、整洁,无烫黄、水渍、亮光。2.2、覆粘合衬、涂层部位不允许有脱胶、渗胶、起皱。

3、外观测定

3.1、色差测定,被测部位应纱向一致,采用北空光照射,或用600lx及以上的等效光源。入射光与被测物约成45°角,观察方向与被测物大致垂直,距离60cm目测,与gb/t250样卡对比。3.2、装外观疵点样照或男女单、棉服装、男女儿童单服装外观疵点样照对比。

经纬纱(条格)倾斜与水平(垂直)线最大距离斜率(%)=─────────────────────×100衣片宽(长)

以上这些科学的羽绒服成品检测经验成果,与厂部多年来的培养是分不开的,没有厂部给我创造这么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就不会有现在对服装技能如此熟练的我。厂部的今天也与在生产一线奋斗的我们紧密联系的一起,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为厂部的未来发光发热。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篇五

本人仇歧红,1988年来厂部参加工作至今,现在在厂部担任机缝车间组长一职。

在多年的流水生产实践工作中,我对男衬衫领子的制作工艺研究了许久,并且有一定的独到的工艺技术,所以,下面我就对多年来的研究进行整理,并作相应的汇报总结。

男衬衫领领脚的前端为何要有宽窄及长短之差?

解决这个问题应首先了解男衬衫领最基本的外观要求:

①当正视时(穿在人体上观察),左右门、里襟处的领脚相互间不能有上、下偏差。

②门襟一面的领脚前端不能向外翻翘(其它的外观要求不一一例举)。

要使得男衬衫领领脚能满足上述第一个外观要求,除了工艺制作上的措施外,必须在制图时将门、里襟处的领脚处理成一宽(里襟)一窄(门襟),宽窄之差约为0。3厘米,如图14—1所示。

为何要这样处理呢?

其一,门襟一面的领脚处在里襟一面的翻领下,这样,领脚容易被翻领顶下去。

其二,由于人体颈部正面处的颈窝表面呈内弧形,当衬衫穿在人体上后,里襟的领脚处在外周上,门襟的领脚处在里周上,显然,外周长于里周,如图14—2所示。况且,门、里襟的两段领脚之间不可能贴得很紧,多少总有一点空隙,这使得上述现象更为严重。

同样,要使得衬衫领领脚能满足上述第二个外观要求,除了工艺制作上的措施外,必须在制图时,将门、里襟的领脚,处理成一长(门襟)一短(里襟),长短之差约为0。3厘米。

这主要是为了要加长门襟处的领脚,使其被里襟一面的翻领挡在里面,不至于向外翻翘。

上述总结,虽然是我独立钻研完成的,但是其中少不了厂部对我多年来的悉心教育和栽培,是厂部给我从事服装制作这一行业的工作平台,让我在工作中能学习到更多的服装缝制方面的工艺技能。

同时也少不了同事们的共同努力,是多年来与同事间的交流,使我工艺技术水平进步的其中一个必要条件,取他人之所长,避他人之所弊。同样是我多年来学习的方式。在未来的工作里,我定不会辜负厂部多年来对我的恩惠,努力工作,勤奋学习,团结同事,刻苦钻研。充分发挥作为机缝车间组长的领导带头作用,积极带动同事们一起努力,保证每天都会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厂部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为厂部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努力拼搏,努力奋斗。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篇六

本人马贵华,20xx年来厂部参加工作至今,现在在厂部担任机缝车间组长一职。

在多年的工作里,我勤奋学习,勇于探索,总结出了不少的工艺技能,下面我就做详细的汇报总结。

袖山头胖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所谓袖山头胖度是指袖山头弧线在单位长度内的凹凸度,如图31-1所示的x1、x2即为前、后袖山头胖度,而顶点至拐点的距离就作为一种近似的单位长度(这是为了制图的方便)。现在要问,这x1、x2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不少裁剪书将x1、x2的值用定数固定下来。我们认为,用定数确定袖山头胖度显得不够严密,比较科学的方法应该是,袖山头胖度基本上与袖开深(y)成正比。不妨请看如下的分析。

我们以圆柱体为分析对象,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①假设圆柱体的直径为一定,现分别用三种不同倾斜度的平面去截这圆柱体,如图31-2、图31-3、图31-4所示,图中的h称圆柱体的截径。如果将去掉截角后的圆柱体表面进行平面展开,则分别可得到三种具有不同凹凸度交线的平面展开图,如图31-5、图31-6、图31-7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截径h随截平面与顶面的夹角增减而增减。另一方面,截径h越大,则平面展开图中的交线凹凸度i也越大;反之,当截径h为零时,则交线凹凸度i也为零。由此可见,当圆柱体的直径为一定时,交线凹凸度i随截径h的增减而增减。

②假设截平面与圆柱体顶面的夹角为一定,但两个圆柱体的直径不一样,如图31-5所示。如果考察它们的平面展开图,则会发现截径h大小是由圆柱体的直径决定的,而截径h较小的,其交线凹凸度i相应较小,截径h较大的,其交线凹凸度i相应较大,如图31-9所示。由此可见,当截平面与圆柱体顶面的夹角为一定时,交线凹凸度i随截径h的增减而增减。

③假设圆柱体的截径为一定,但两个圆柱体的直径不一样,如图31-10所示。如果考察它们的平面展开图,则会发现两个平面展开图中的交线凹凸度i是十分相近的,如图31-11所示。由此可见,当圆柱体的截径为一定时,交线凹凸度i与圆柱体直径的大小无关。

综上所述,无论哪一种情况,交线凹凸度i的大小主要与截径h大小有关,并随截径h的增减而增减。经过理论计算知道,两者成正比例关系,其近似函数式为i=0.13h。

由于袖筒可看作是一个近似的圆柱体表面,因此,上述的结论对于袖筒同样适用。也就是说,袖山头胖度x与袖开深y成正比例关系,即x=0.13y。考虑到袖山头胖度的非对称性及计算时的方便性这两个原因,故将上述计算式作如下调整:前袖山头胖度的大小为x1=0.1y+0.7厘米,后袖山头胖度的大小为x2=0.1y。

以上就是我所总结的经验中的一部分,虽然这些成绩已成为过去式,但未来我会继续努力工作,总结出更多实用性的工艺总结,来报答厂部多年来对我的恩惠。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篇七

我叫xx,1986年参加工作至今,现在厂部担任车间主任一职,在厂部工作的这些年中,面对每天的流水作业,总结了一套服装生产基本工艺流程,下面就对我所总结的工艺流程经验做下详细的汇报总结。

服装生产基本工艺流程包括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等七个工序。

裁剪前要先根据样板绘制出排料图,“完整、合理、节约”是排料的基本原则。

缝制是服装加工的中心工序,服装的缝制根据款式、工艺风格等可分为机器缝制和手工缝制两种。在缝制加工过程实行流水作业。

服装中的锁眼和钉扣通常由机器加工而成,扣眼根据其形状分为平型和眼型孔两种,俗称睡孔和鸽眼孔。睡孔多用于衬衣、裙子、裤等薄型衣料的产品上。鸽眼孔多用于上衣、西装等厚型面料的外衣上。

服装通过整烫使其外观平整、尺寸准足。熨烫时在衣内套入衬板使产品保持一定的形状和规格,衬板的尺寸比成衣所要求的略大些,以防回缩后规格过小,熨烫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80℃~200℃之间较为安全,不易烫黄、焦化。

成衣检验是服装进入销售市场的最后一道工序,因而在服装生产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影响成衣检验质量的因素有许多方面,因而,成衣检验是服装企业管理链中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检验观至关重要,质量检验是指用某种方法对产品或服务进行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度量,并将这些测定结果与评定标准加以比较,以确定每个产品或服务的优劣,以及整批产品或服务的批量合格与否。

与所要求的质量相比,生产出的产品性质会参差不齐,有一定的差距。对于这种差距,检验人员需根据一定的标准来判定产品合格与否。

通常执行的标准是:属于允许范围内的差距判定为合格品;超出允许范围内的差距判定为不合格品。

服装的包装可分挂装和箱装两种。箱装一般又分为内包装和外包装之分。

内包装指一件或数件服装入一胶袋,服装的款号、尺码应与胶袋上标明的一致,包装要求平整美观,一些特别款式的服装在包装时要进行特别处理。例如扭皱类服装要以绞卷形式包装,以保持其造型风格。

外包装一般用纸箱包装,根据客户要求或工艺单指令进行尺码颜色搭配。包装形式一般有混色混码、独色独码、独色混码、混色独码四种。装箱时应注意数量完整,颜色尺寸搭配准备无误。外箱上刷上箱唛,标明客户、指运港、箱号、数量、原产地等、内容与实际货物相符。在我总结的服装生产基本工艺流程中虽然只列举了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其中七道最基本的工序,但是每一道工序在流水生产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道都不可缺少,更不可能颠倒。在服装流水生产中,如果熟练的运行这套基本的生产工艺流程,会在生产中起到地基的作用。

在多年的工作中,是厂部培养了我,让我在工作之余学习了更多的服装生产上的工艺技术,让我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各种生产经验,运用这些总结来的经验,发挥经验中的价值,是我对厂部多年来悉心培养的汇报。今后我会在工作中更加完善自身修养,不断学习进取,不断在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作用,为厂部的基础工作做一份微薄的贡献。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16158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