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检测卷的答案通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5:11:35
2023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检测卷的答案通用
时间:2023-06-06 15:11:35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检测卷的答案篇一

1.会认会写3个一类字,会认5个二类字。理解漫画大意。

2.通过为漫画配上适合的词语,使学生理解每幅漫画的意思,能讲一个完整的幽默故事。

3.培养学生的幽默感,体会漫画带来的愉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理解12个成语的意思。

词卡、字卡、实物投影。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生字,学成语,看漫画,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学习一类字,认读二类字。

痴:书痴、痴狂、如醉如痴、痴心妄想。

偿:如愿以偿、偿还、赔偿、有偿。

贯:全神贯注、一贯。

二、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贯”的上半部分。

三、读成语,理解成语意思。

课后作业:写生字,写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积累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

一、完成课后读写词语习题。

二、读名言,理解其中深意,丰富学生积累。

三、拓展课堂知识,引入漫画新题材。

作业:正确书写生字;自主创作漫画。

书痴

六幅漫画 十二个成语 三个一类字及扩词

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检测卷的答案篇二

1.认识“创、携、蔡、伦”等10个生字,重点认识“携、蔡、”。会写“录、册、欧、社”等13个字,注意指导“录、存、阿、欧”的笔顺,尤其是“社”字左边是“礻”不是“衤”。能正确读写“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概括出自然段意思。

3.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4.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能概括出段落意思,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课件、搜集造纸术相关资料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知道你们现在用的纸是谁发明创造的吗?(孩子们表达)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在课件上出示蔡伦和造纸术等资料,师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处理生字。

2.检查生字和词语

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字)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词语)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等。

三、书写汉字相机指导

1.形近字辨析

“洲”和“州”

“洲”有水字偏旁,是水中之地的意思。

“州”大体上同现在的“省”差不多。因此,现在我们自己称中国还有“神州”“九州”说法。

2.笔顺讲解

“录”的第七笔是撇;“欧”的第二笔是撇。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老师相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电脑屏幕出示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2.蔡伦为什么要改进这个造纸的方法呢?

3.蔡伦用什么方法改进造纸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三、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小组讨论,请将课后题补充完整。

2.小组讨论后,选出本组发言人汇报。

3.再次默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

(1)把描写蔡伦改进造纸方法的动词画出来

剪碎、切断、浸在、捣烂、铺在、揭下等动词

(2)从这些动词中你可以体会出蔡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四、总结全文: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是中国古达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

五、作业布置:

课下在搜集一下中国古代另外三大发明。

板书设计:

10、纸的发明

蔡伦→总结前人经验→自己专研→造纸术

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检测卷的答案篇三

1、默读课文,能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流连忘返”、“秀丽”造句。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投影、录音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

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

板书:庐山的云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a、读准生字音,将课文读正确。

b、用“------?”划出文中的新词,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及时正音。

增添(zeng tian)姿态(zi tai)遮挡(zhe dang)

b、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结合理解词语。

①第一节:

这小节有好几个成语,你通过自学,懂得了哪个成语的意思?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②第二节:

绒帽(rong)缠绕(chan rao)

系ji系鞋带

xi关系

这小节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同学来帮帮忙。

弥漫:(雾气)布满、充满。

缠绕:环绕。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③第三小节:

这小节也有好几个成语,你理解了吗?让同学也来享受你学习的成果。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④第四小节:

云遮雾照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理解“云遮雾罩”、“流连忘返”。

(三)同桌互读,把课文读流利。

默读,理清文章脉络。

几遍读下来,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课文用四个小节来介绍庐山的云雾,每小结分别写了什么?

1、总学了庐山云雾的多和美。

2、庐山云雾千姿百态。

3、庐山云雾瞬息万变。

4、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作业:

1、抄写词语三遍。

2、摘抄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3、朗读课文。

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检测卷的答案篇四

tuxiéstuōjíksīxùyìrán

()()()()()

dézuìquánguìgngzhíliánjiéxuányá

()()()()()

骄()谦()疏()史()

娇()廉()梳()吏()

同()合()()不群思绪()

夜()能()()独行饱经()

1.中秋将至,海外游子们的思乡之情更浓,以至于有的人到了食不甘味、()的地步。

2.至少我不能助纣为孽,我不能()!

3.在他那()的脸上写满了人生的沧桑与艰辛,也向我们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4.得知这次重大暴雨灾害后,我们(),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

()的气节()的梅花()地叫()地流

()()()()

打开()了解()()百姓()态度

挠:a.轻轻地抓( ) 伦:a.人伦 ( )

b.阻止 ( )b.条理 ( )

c.弯曲 ( )c.同类;同等( )

1.“墨梅”是指一种开墨黑色花的梅花。 ( )

2.“只留清气满乾坤”中的“清气”指“清香的气味”。 ( )

3.《墨梅图题诗》是宋代诗人王冕写的一首赞美梅花的诗。 ( )

4.《墨梅图题诗》是一首图题诗。乾隆皇帝的题字在题诗与画之间,破坏了画面的完整。 ( )

1.我喜欢梅花和竹子的谦逊,我想用这样一幅对联来表达对它们的赞美:,。

2.被誉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用“,”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对百姓的关心和同情。

3.“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看到这句话,你会想到:“,。”这两句诗。

4.“松”是不畏风霜、生机勃勃的象征,陈毅曾用“、。”这样两句诗来表现自己坚强、勇敢、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

1.吾家洗砚池头树,。,。这首诗的作者是,他是朝诗人、家、家。这首诗中诗人以自喻,表现了他的气节和人品。

2.自古以来,竹子一直是文人墨客的最爱。作家管桦是这样表达自己的竹的喜爱的:啊!你未出土时便已有节,直到凌云高处依然。你的纯洁,使人想起,和。你的青枝绿叶显示着大自然中的美,无数人的、和,都保留在你的世代传说中。

3.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最喜欢这首诗,因为:。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1.这首诗的作者是,字,朝人,他是之一。这首诗是他在的情况下写的。和“竹”并称为“岁寒三友”的是和。

2.联系上下文,解释这几个字的意思。

萧萧:总:

3.理解下面两句诗的意思。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4.这首诗以“”为依托,运用象征手法,表现出作者,以为己任的胸襟,以及“”的气概。

一棵高大的松树屹立在山巅,翠绿的枝叶泼下一地浓阴。还没有走近它,就见到地面上攀爬着无数条根须,一半裸在地表,一半埋入地下,象是一堆乱麻,踩上去磕磕碰碰。有些根须象树藤一样缠在石头上,横生虬结,五麻六道。显然,这些根须是从那棵松树的根部延伸出来的。走近它时,又见到它那粗壮的树根从地表隆起,如钢浇铁铸,象老鹰的利爪(zhǎozhuǎ)紧紧地pānfù()着沙石。在山顶的小块平地中,这是唯一的松树,铁爪稳稳当当地站立着,树干挺拔,苍劲,一块块粗糙的树皮如古铜色的鳞甲,向四周伸展的枝叶如张扬的手臂。如一位wéiàn()的“将军”。

我们翻过山巅,穿过“一线天”的狭窄山道,拾级而上。突然,从右边的石台上窜出一只松鼠,眨眼之间就钻入了左边的一棵松树中——我的视线被这只可爱的松鼠吸引,也被牵到了那棵松树上。蓦然(mòmó)一瞥,我不由得脱口惊叹:“这是一棵怎样的松树呀!”它横生在峭壁上,被一块巨大的石头压着树身,深深的凹痕上有灰白的树渍(zìzé)。那是巨石压出的.伤痕。树干在这里被压弯了,但是却并没有被压倒,而是扭转身子,绕过一处石角向上生长,茂盛而翠绿的枝叶顽强地伸展在空中。yáoyáoyùzhuì()的巨石重达千钧,却被一棵轻巧柔弱的松树承载(zǎizài)着!

是惊讶,是感动,还是zhènhàn(),真是无以言表。

我觉得人活一生,成败得失都要淡然处之。成功不足喜,失败也不足悲,正如那棵承载巨大压力的松树,于逆境中奋力成长,以不屈不挠的求生意志挑战巨石。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读拼音,在括号里写出恰当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无以言表:

危如累卵:

4.作者看到第一棵松树时,对这棵松树的评价是怎样的?

5.用“”画出作者描写第二棵松树的句子。

6.作者在看到第二棵松树时,为什么说“成功不足喜,失败不足悲”?

7.文中的两棵松树分别象征了哪两类人?

8.读了这篇文章,你更喜欢哪一棵松树,说说理由。

9.人生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当你遇到坎坷和挫折时,你会怎样做?

1.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读了本单元的文章,你一定对它们有了更深的了解了吧。选择你喜欢的一种,动手写一写,画一画!

此时,你有何感想?拿起笔,把你想说的写出来吧!

松、竹、梅在岁寒中同生,为人们所敬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注意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写出其象征意义,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检测卷的答案篇五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理解“俺”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俺”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3、激发同学保护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诵读课文。

理解“俺”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俺”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多媒体课件鸽子图;课文配乐录音带。

一、导入新课

2、假如有一天,你们喜欢的雪儿受了伤。飞不起来了,你的心会怎么?

3、课文中的“俺”是怎样对待雪儿的呢?

(设计意图:激活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唤起爱心,促使他们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

二、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一)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味作者孤寂、向往春光的情感。

1、指名同学朗读这一段,通过数人朗读,比较优劣、询问感觉的操作步骤,让同学体验作者情感。

(设计意图:让同学在读中比较,增强自主阅读能力。)

(二)读课文2、3自然段

1、自由读第2、3自然段。“俺”和爸爸是怎样对待雪儿的?

边读边划出有关句子、重点词。

2、读后讨论交流。

让同学反复读。(自由读、齐读)

②是啊,这句话不只要读出对雪儿的爱,还要读出作者对雪儿能早日展翅飞翔的盼望和自身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指名班级平时朗读的同学读)

③你们也想读得和他一样好吗?要想读得好,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注意表情。(师范读)

3、从爸爸那里,“俺”知道了什么?

4、雪儿如此勇敢、忠诚,是人们的好帮手,于是(引读)

谁能读好这一段呢?(指名读)

(设计意图:引导同学反复诵读,增强语言文字的形象感,同学更能专注地领悟课文语言表达的精当。读中感悟,读中想象,升华爱心。)

(三)读课文4—6自然段

1、“俺”的盼望终于实现了吗?指名读第4节

2、雪儿终于又能展翅飞翔了。(课件展翅飞翔的雪儿)雪儿的伤好了,你的心情如何?(高兴、激动)

4、集体练读。指名读。

5、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雪儿在蓝天中飞翔。

请听老师朗读第3句,你们边听边想象,雪儿在空中是怎么飞翔的?你觉得它飞得怎样?(引导同学在“托”、“划”、“美丽的弧线”等词上体会雪儿姿态的优美的飞姿)

6、雪儿飞得矫健有力、姿态优美,你们想和雪儿一起飞吗?让俺们随着轻快的音乐朗读第4小节,边读边和雪儿一起飞吧!

7、看到雪儿终于飞翔在蓝天,这时,你想对雪儿说些什么呢?

9、当“俺”孤独寂寞的时候,是雪儿给俺带来了快乐。当雪儿翅膀受伤时,是“俺”挽救了它的生命,给了照顾。俺和雪儿相依相伴了这么久,俺们之间已发生了深厚的感情。现在要分别了,多么让人舍不得呀!请同学们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11、齐读最后一节。

(设计意图:读中想象,从而体会人鸟情深。同学的审美情趣、情感态度等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

四、总结全文,兴趣练笔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文中的“俺”协助受伤的雪儿,让雪儿重新飞向蓝天的故事,在与雪儿相识相伴的日子里,俺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2、有自身喜爱的`小动物吗?你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能把它写下来吗?(课件出示)

雪 儿

救雪儿 伴雪儿 知雪儿 送雪儿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19478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