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十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3 19:00:36
2.0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十六篇)
时间:2023-04-03 19:00:36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篇一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现浅谈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育人的教学观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观

旧的教育观念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地位。在这样一种结构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要打破以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树立育人的教学观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利用发现探究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得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被动的接受者。其教学设计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习→反馈指导→巩固练习→归纳总结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法,一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如在学习excel时,学生对于excel基本操作,如,计算、排序,图标等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轻松完成。但是通过布置一个任务(学生考试成绩的统计汇总及分析),学习效果就一目了然了。至于巩固练习和归纳总结,道理是很显然的。这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操作时间密切结合的教学设计。

三、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的参与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必要的社会性品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学生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例如布置任务:应用frontpage软件制作个人网页,在大多数学生基本完成任务后,从学生制作的网页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学生自己介绍演示,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看法,实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适当的引导讨论方向。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主动研究,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并通过师生交流的互动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学习,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标。

2.0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篇二

多做小事,成就大事。不要相信学生的基础有多好,也不要相信他们的提高速度有多快,在实际的复习过程中要做的是更多的小事,要重视学生最基本的事情。

1、教学不懈怠,不能遇事随便处理,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理性判断、理性处理,每一节课都要有板有眼、精心设计课堂。

2、课堂上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他们的大脑老处于一种积极状态。并给学生总结一下做题的规律,减轻他们的记忆负担。

3、找准契机向学生讲大道理,讲名人、身边的人的学习故事,这能给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加一把油,使他们振作。

4、要对学生有爱心,既关注他们的成长,又关心他们的生活。还不忘给学生压力,学生的积极性产生和维系靠两条:

①你的关注;

②压力(但应当注意的是做什么都要有度,加压大了可起反作用)。这样学生觉得你既可亲又是一位严师,自然爱学你的学科。

5、一定会惩罚学生。罚要有技巧,讲策略。还要注意大事大罚,小事小罚,不能一味的简单粗暴,罚中有爱。简单粗暴会使学生不信任你,不尊重你,同时也暴露了你的"底线",学生也就不再怕你了。

6、找学生谈话,可以说是一个绝招。当你觉得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时,找学生了解一下情况、开导一下情绪、调节一下心理,这都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7、复习方法教育。长期的复习,使学生易失去复习的方向,走很多的弯路。给学生多传授一些复习的原则、方法、技巧,并指导学生自己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书面材料,不断提高学生的复习能力。

8、同科教师的通力协作。团结就是力量,只有教师重视合作,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才能使教师本人也思路清晰,有条不紊。

实际上,优异成绩的取得,与很多因素有关,但我们只要多想一些办法,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种事来做,就一定会有成就。

2.0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篇三

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此刻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到达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1、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透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十分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务必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状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光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简单自如了。这样,既持续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能够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这是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的。

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比较多,学生对相对枯燥的基础知识却普遍感到乏味,学生虽对计算机的兴趣值颇高,但对教师讲起理论知识却不感兴趣,任凭老师费尽口舌、筋疲力尽,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仍似是而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二、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既然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那么,在讲授基础知识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机,即能够进行重难点的讲解又能够进行示范演示。课堂上演示我们在课前精心制做的powerpoint幻灯片、flash动画等课件,配以优美的音响效果,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学上来。教师再也不用为维持课堂纪律而花费过多的时光,完全能够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的现场发挥之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技能。

2.0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篇四

【摘要】:在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经济条件相对滞后,信息技术教师缺乏,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三个突出的问题,成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障碍。对教学效率与教学进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在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经济条件相对滞后,信息技术教师缺乏,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三个突出的问题,成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障碍。对教学效率与教学进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本人在这方面经常反思,探求解决这三个问题的措施与对策。现对这三个问题的成因与措施剖析如下。愿与同行交流,还望提出更宝贵意见。

1.学生把信息课当做娱乐课,随意,松散。

2.教学设备少,教学任务多,教学目标难。

3.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差悬殊。

1.学生把信息技术课当做娱乐课,休闲课,不够重视,好不好没有关系。因此就比较随意松散,注意不集中。有的上信息课带着其他科目的作业本进机房,有的看课外书,还有的上信息课只想着玩游戏、上网等等。这些肯定影响教学效果。

2.信息技术的教材内容是按一人一机设置,而且是按经济条件比较好地区,按城市水平设置的。全期教学任务十六课时,但我们学校受设备的限制,只有22台机器能正常使用。学生只能2人一机或3人一机,加上有些难度较大的课程,一节课的内容一课时完成不了。教师如果按部就班进行教学,至少要32课时以上才能完成全期的教学任务。而实际授课只能按18课时计算,有14节的时间缺口。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的难度很大。

3.每个学生接受信息技术知识的差异会很大。如有的学生在这方面天赋好,接受能力强,学习知识快,有的还因家庭条件好,自己家里有电脑,或利用社会网吧,使用电脑已有很长阅历了,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就会很快。教师一示范,他们马上心领神会,迅速掌握并能实际操作。有的学生不用教师示范,理论知识稍作提示他就能上手操作。而有的学生因接触电脑的机会很少,接受电脑学习比较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就会慢一些,有的在这方面相对天赋差一些,掌

握信息技术就会更慢一些。相差很是悬殊。

针对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三个突出问题,在教学中通过不断思考与实践,初步形成一套方法与对策。

1.在教学中学生把信息课当娱乐课,随意松散问题,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如教师讲绘画技巧,而有的学生可能想到上网去,教师讲网络搜索引擎,而有的学生可能和旁边同学闲聊去了,这不光自己未学会当堂课的内容,还干扰影响他人的学习。这部分学生学习效率可能是正常学生效率的二分之一还不到。对于这个问题,我是从这样两个方面着手的。

一方面,规范课堂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明确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的要求;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都要强调两点:①是专注。②是静。并坚持训练。要求上课铃一响,学生应立即进教室坐好,安静。集中注意,等待教师上课。严禁上课嬉笑喧闹不做与上课内容无关的事,听课集中精力。实践课要专注不分心,保持机房安静。提问要举手,待老师走近,再轻声交流。同学间的商量,要轻声,不讨论与上课无关的事,这些要长期训练坚持。我最不提倡茶馆式教学方法,课堂效率比较低,不利于独立思考与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实施的话也应规定时间,切勿整堂课都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要1-2周或者三周以上反复训练,这就需要每个任课教师,每科都进行统一一致的训练。特别要训练学生的自控力。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主要方面。(更可利用电子教师的特殊功能,在学生电脑上用文字信息警示,会显神秘,甚至限制其教学内容以外的程序。) 另一方面,教材的教学案例设计得贴近学生生活,特别是使用那些学生很感兴趣的事例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最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最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如在教六年级学生学习建立电子邮箱,收发电子邮件知识时。

首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提问1:“同学们现在与朋友,亲戚,或在外打工的父母联系,除打电话写信外,还有那些你知道的联系方式?”学生讨论:“手机短信,电子邮件,qq,博客”他们都非常便捷实用。提问2:“你现在有自己的邮箱吗?想建立自己的电子邮箱吗?”建立电子邮箱,学生都知道是一个非常实用的通讯手段,然后导入到电子邮件建立过程,其次,有了邮箱要学会收发邮件。先教师示范:申请邮箱,写邮件,发邮件。然后请每一个同学建立自己的电子邮箱,写一个邮件发到老师邮箱。例如:

老师:您好!我已学会建邮箱,发邮箱了,我的邮箱是:xxx@.请常联系

您的学生:xxx

20xx年x月x日

为了便于管理,我会为每个六年级班,建立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班的邮箱。如:

zxx111@.这就是六年级111班的邮箱。我接受学生发来的邮件后,便立即给予回复:

xx同学:您好!你的邮件老师已收到,祝贺你有了自己专用的邮箱,请常联系。

周老师

20xx年x月x日

收到学生电子邮件后,我会分批公布名单,并让学生查收老师回复的邮件。学生收到老师的邮件后,都特别兴奋,这样一发一收,学生在实践中就掌握了电子邮件的建立与收发,他也会再次跟老师或同学发送邮件,进行交流。这样就达到了这课的实际目的。偶尔,没学会建邮箱的学生,会着急,即时向同学与老师请教,希望能及早收到老师的回复邮件,体验收发邮件的乐趣。

还有我总是喜欢使用考试这一策略。将信息技术均列入考试考核内容。而且考试的结果,我要求到服务器中的指定位置评阅试卷。这样不光学会在屏幕上完成作业,还要学会建立自己的文件夹,学会命名文件名。保存和打开文件,这些都是一些很实用的知识。学生只有这些知识都掌握后,才能让老师看到他的作业或试卷。

2.针对教学任务多,机器少,教学任务很难完成问题。我的解决方法是:①教师认真吃透教材,抓住每课内容的关键知识点,选择实用性强的技术讲;或几节课内容中相关的内容,放在一节课讲,这样浓缩教材,互相渗透。②再就是相互协作学习,一机上二人或三人做同一个作业,由一人作其余学生协作。③实用价值不高或者已淘汰的内容少讲或不讲,触类盘的内容放在一起讲,这样就提高了课堂效率。

3.针对学生接受信息技术知识水平相差悬殊问题,我的思路是:辅差培优。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给他布置一些实用的内容,让其自学或先学一步,让他学得更充实,培养其自学能力,甚至选他当老师的小助手,帮助其他同学。再就是,教师要多指导那些学得慢一点的学生,这样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学生的需要。对特别学得慢的学生,不要求其掌握知识的全部,只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的知识就行了。如普通学生写了一段演示文稿,学困生他完成了一段,我也进行表扬,以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

制表格,装饰表格对于接受能力慢的,能制出表格,能填写部分表格,同样也对他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三个类别的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以上是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三个突出问题的解决思路,确实取得了一些实际效果。但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要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在教材细节处理上,也确实并非易事,还需要不断探索。更希望各位同仁一起交流并提出指导意见。

2.0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篇五

在担任整个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我学习了一些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我觉得,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去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及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潜力以及自学潜力和创新潜力。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潜力。以下就我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作一浅谈:

近年来,大多数学校都陆续建成了新的电脑室,同时配备了几十台多媒体电脑,从而构成了一个功能较为强大的多媒体网络教室。我们教师在上课期间,能够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广播系统,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作出适当的演示并加以详细的讲解,使学生获得超多的感性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windows98系统操作时,我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上机实践(当然上该节课前已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因为各个学生的理解潜力不一样,在他们预习后自我再在无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看自我的自学潜力有多强,从而证实自我的理论理解与实践是否一致。然后我运用了“跃龙门”多媒体教学软件,将正确的操作过程透过教师机演示给学生,并一边进行适当讲解,使学生们看到完整的操作过程。这样做就进一步证实了学生们对自我预习后自行上机实践是否全部正确。再让学生们上机实践一次,这样就收到了很好的教与学效果。同时,为了配合演示式的教学,我又根据课程资料及学生的理解潜力,制作有针对性的课件,使课程资料生动形象,变难为易。

学生要熟练使用计算机,仅靠教师的讲授和演示是远远不够的,务必透过超多的实践练习,才能掌握操作技能和技巧。练习的方式要多种多样,如课堂问答,上机操作,课内外作业演示等。在进行上机操作练习时,一般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资料。例如,在讲完“word”软件中的文字录入及排版知识后,要求学生课后准备一篇50字左右的短文,在下一节上课时使用word软件进行录入、排版,并对排版提出合理的要求;又如在讲完ie浏览器的使用后,就让每位学生运用ie浏览器浏览本市的网站和其他教育网站。这样,每教学一项新资料,就及时让学生进行定量的练习,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的新课资料,熟练掌握操作要点,提高学习效果。

自从学校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出现,上级领导对培养学生的上网操作潜力十分重视,因此,我们学校也少不了增加上网这项功能。在计算机教学中,网络为学生带给了更为广阔的信息知识环境。。学生能够透过上网获得丰富的信息知识。我们教师还可指导学生从网上下载学习软件,收集各类学习网站以及学习资源,不仅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培养了他们的信息收集、处理、吸收潜力;让学生在节日时,发送电子邮件给亲戚同学问好、祝福;让学生在因特网上阅读新闻、参加各网站的bbs、收发电子邮件等。采取各种方式设计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资料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透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

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例如,我在因特网的教学中,我能够分为这样几个大任务: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阅读网络新闻、参加bbs、在因特网上进行实时交流等等。对于“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这个大任务又能够分为:写信与发信、收信与读信、回信与转信、信件的分类和整理、订阅电子杂志、加入邮件讨论组等子任务;针对“写信与发信”这个子任务,又能够划分为:写信、发信、在信中夹一张照片、发送一个或多个文件、发送一段录音、发送一个影像、把同一个文件发送给多个接收者、成批发送信件等子任务。

在计算机上机操作时,学生会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教师一一解答操作,不仅仅教师感到忙碌、时光紧迫,而且还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用心性,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分组教学能够避免诸多弊端,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用心性。教师根据上课班级学生人数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不要太多(控制6--8名),每个小组有固定的机位并设两名小组长,上课前先进行培训。当本组同学遇到问题时,由小组长充当小老师进行辅导。当有些问题较难时,教师要鼓励全组成员一齐研究解决。如果处理得当,教师要及时表扬,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这样一来能够极大地激发小组成员的动手潜力。如果小组解决不了,可由其它小组提出方案或由教师进行指导。

利用信息技术学科工具性的特点,能够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不仅仅能使学生更扎实的掌握课堂所学资料,而且还能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更完整的认识。例如:我让初中二年级学生运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和上网技能,到因特网上查找文字、图片、照片等资料,制作一个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powerpoint幻灯片。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查找有关环保资料,精心制作出一套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的'幻灯片。这样,让学生完成了课堂学习资料的同时,还增长了课外知识,实现了与其它课程的整合,使学生亲身体会到信息采集、处理、加工的全过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质和信息实践潜力。

信息技术课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而这种潜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潜移默化地引导。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引导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例如:各班要出手抄报展览,我就提示学生能够利用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使用word20xx软件来制作更美观的电子手抄报,然后交给老师打印出来,在校园内展出,学生用心性大大增强了,部分学生做出版面新颖、资料丰富的电子手抄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我还让学生利用“画图”软件来出版班上的墙报。这些实际运用不仅仅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所学过的知识,还能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增强了信息意识。

记得在二零零四年五月,我到云浮市教师进修学校参加课改学习,在学习期间,令我最深刻难忘的就是,广东省信息技术科科长要志东同志说过一句话,她是这样说的:“信息技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实践潜力和应用潜力,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低,而要在上机操作中真正体现出来”。她所说的正好与我所想的所做的一致。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所学资料不一样,采取了不一样的评价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例如:在教学“画图”软件后,我采取了“作品展示,开放式评价”的方法,由其他学生一齐来打分评价。在教学“写字板”、“word”一类的软件后,采取“指定资料、单人考核”的方法,先提出具体考试要求,并限定时光完成。例如:要求每位学生使用“word”软件输入一篇文章,规定排版要求,完成后上交到教师机,由教师当堂给分。

总之,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实践性及应用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务必采取相应的、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以上是我在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都运用过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务必针对具体的教学资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2.0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篇六

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已经五年多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最初的时候,我以为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操作,上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整个课堂效果却不好,一部分理解本事强的学生你还没说完,他就会操作了;而理解本事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是怎样一回事,更有一部分学生走神了,根本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这种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本事的培养。虽然学生一向在动手实践,可是他们只是照着教师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练习,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顶多也就是一次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而已。为什么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我去发现、探索呢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

这个学期观看了黄能教师的展示课《资源大管家》,我感触很深,在课堂上,他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我去发现,自我去做,能很好的激起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而我却不能做到让学生掌握主动权,自我去做,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课堂效果比预想的要差。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尝试,在磕磕碰碰中提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从教学实践中体会以下教学反思: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尽可能的采用精美活泼的界面,生动形象的资料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或让学生动手玩个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新课学习上来,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第一次潮。

利用激趣中的高潮,紧之后讲解新知识,这时的讲解如画龙点睛,学生听的仔细、认真,将会很容易的理解新知识。例如讲解在键盘操作与指法练习当中能够进行精辟的讲解,主要讲一下如何操作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为以后的练习打好基础,把握正确的方向。

巩固知识,掌握技能,构成本事。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技能,练习要丰富多采,重点在旧知识的复习、新知识的应用。练习能够采用游戏练习、创新练习、自主练习等形式。例如在讲解键盘操作中的指法练习时,能够使用游戏练习法进行指法训练,不但能随时显示击键的正误和速度,还能指出哪些键成绩差,并把练习的成绩保存起来,这样学生能够随时了解自我的学习进展情景,从而使练习更有针对性。小学生就会象玩电子游戏机一样的着迷,学习兴趣极大,这样做就会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指法练习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这样就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本事的同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品尝成功的喜悦。

作品展示是计算机课堂中的必备环节,它不仅仅是对本课新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也能够得到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就是身心发展方面还没有定型,有喜欢被表扬的心态。它们学习某一知识,总期望看到自我的成绩,异常是能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其它同学的羡慕,将激励它们树立自信心,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例如在教学汉字输入或画图以后,让学生写作文或画画,然后选出范文或范画进行展示给全班同学看,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仅使这些同学感到自我的成绩得到了肯定和赞扬,同时也使其他同学羡慕的不得了,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在作品展示的同时也要利用夸奖的语言,激发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诸如:你画的好、你的指法练的真好、你的汉字输入的真快等等。同学们的成绩得到教师的承认、肯定和赞扬,学习起来就会信心百倍,兴致盎然。

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激趣、讲解、练习、展示这四个环节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后者以前者为基础,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经过实践,发现这样的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十分实用,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并且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

2.0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篇七

以前上信息技术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其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对于接受能力强和以前已经接触过此类问题的学生,你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而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即使你演示一遍他也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部分学生走神了,压根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况且,这种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在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学,我采用了以下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把问题作为出发点,给学生设置问题的情景,提出带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提供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想象、概括、研究的学习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老师要适当给予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鼓励他们大胆去尝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多让学生用鼠标点一点、试一试,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例如:在教学“美化文章”这一内容时,先给出一篇美化过的学生作文,提出“如何美化”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边框底纹”命令的用法,要求每个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鼠标点一点、试一试,用眼看一看变化、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比一比,看看谁把文章修饰的最美,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要让学生享受成功,从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以前,我经常使用教师演示,学生看的方法授课,结果就会出现部分学生不耐烦而部分学生又心不在焉,甚至说话打闹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不用心看书上的步骤,甚至老师演示完了,有些学生还不知道所学的内容在书上的什么地方,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后来在学习新知识时,有些需要演示的内容,我尽量让学生去做,全班同学一起看书上的步骤,由一名学生代表演示,这样以来,学生就能专心研究书上的操作方法,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基础比较好、领会比较快的学生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老师也可以及时监督课堂学习情况。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的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信息技术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我在教学中就主要以这种形式组织教学。比如在进行段落格式设置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前我设计了一段小文章,保存为两份,一份故意打乱各种格式,整篇文章非常不协调。另一份则是调整好的效果。通过对比较,孰优孰劣一看便知。开始向学生提出任务要求:如何把第一份文章的格式调整过来。然后先让学生自己探索,接着请已经完成(或许只完成一部分)的学生把自己的做法演示给大家看,学生最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老师指点,最终终于调整完毕时,一篇清晰优美的作品也就出来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发出“原来如此”的感叹,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学习信息技术课选用素材时,尽量选用学生比较熟悉和他们身边的素材,这样比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也突出了信息技术课的实用性、工具性。如文字内容可用学生自己的作文、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时事新闻等,图片及视频内容可拍摄一些学生或学校的照片或视频,音乐素材可让有特长的学生使用学过的知识录制歌曲,或剪裁学校搞活动时的一些片段,或及时下载一些学生喜爱的歌曲视频等,还可以让他们亲自上网搜索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资料供上课时使用,也可及时和其它学科的知识相结合。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应该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而且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也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2.0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篇八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它着重于对小学生进行初步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的培养,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而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信息技术学科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留有课后作业或经常出卷考查,这便决定了信息技术的课堂评价应多方位考虑,使课堂评价更有目的性和实效性。

从我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的课堂评价状况看,只是机械地理解了新课程的评价要求,只学会了新课程评价观的“形”,而没有领会其“神”。在这样的课堂评价中,我常思考:教师到底要给予学生的是什么,而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又得到了什么呢?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进行的,而大部分问题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机械性问题。有时也会受到某些思想的影响,在课堂上出现评价泛滥,这使教师的课堂评价很难真正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造成课堂评价的无效和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然而,我以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你要快一些了!”“你做得真漂亮!”。以此来表示对学生表现的不赞同或者赞同,很少出现具体的描述性评价语言。这种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帮助是十分有限的。事实上,这种评价反馈还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培养。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模式是大量采取以上机实践操作的方式开始,再结合理论和实际,边教边练的方法为主。所以在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总结出应围绕学生的回答语言、学生的练习操作以及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等三方面进行。

1、对学生语言的评价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但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的评价。如当学生正确地回答了问题时,得到的便是一些简单评价语言,如“你真棒!”“非常好!”;而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则经常会被教师打断,最后索性由教师来回答了正确的答案。这样做看似没有太大的问题,但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来看是非常不可取的。如果我们能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角度出发,正确评价学生回答的语言,或许能让他们受益匪浅。

例如当学生的回答有明显的错误时,遇到这种情况,我是这样做的:我告诉他:“你可能没有听清老师的问题,请再思考一下,听一听别人的答案。”这样,学生就会明白他的回答是错误的,但不至于失去再次回答问题的勇气。

又如当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但语言支离破碎、表达不清的时候,我不急着帮他解释,或者请其他学生补充。有时这样处理:“你刚才说得不错,再试一试,能不能完整地把答案重新说一遍,让大家更明白你的意思。”这样,既能让这个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得到训练,也可以让下一个学生的回答更规范。

2、对学生操作的评价

在信息技术课堂评价中,针对学生的操作评价比较多,特别是针对学生的示范性操作。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常常起到引导性作用。

例如在画图教学《复制与粘贴》一课中的片段:

活动要求:教师先让学生看书,自学如何在画图软件中复制粘贴相同的盆花。

教师提问:2分钟后,教师请了一位学生演示操作。

学生演示:学生很快就学会操作步骤并进行演示。

教师评价:“你做得非常好,刚才看书一定非常认真!”“那么我们再一起来看一下,复制与粘贴完整的操作过程……”

以上课堂环节,在信息技术课中非常常见。从教师对学生操作的评价来看,该教师比较注重对学生的鼓励评价。但教师在此过程中还缺少对学生操作的引导。可以在学生演示操作时,教师适当地给予提醒:“请你把每一个操作步骤告诉大家,做得慢一点,让大家看清楚。”然后再给予鼓励:“某某同学的演示已经有点小老师的风范了,大家要向他学习!”这样做可以让学生示范操作更有效的帮助教学,而不是成为课堂中的“摆设”。

3、对学生作品的评价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很多课程都是围绕某个软件开展教学,而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直接方法就是评价学生完成的作品。如何评价一幅作品的好与不好?什么程度属于好?什么程度又属于不好?每个人的标准是不同的。评价学生作品应该从促进学生的发展入手,重视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特长。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立性,不要用一种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我们可以把评价的重心放在软件的使用程度上,或从美学的角度给予少许的建议,点到为止。

2.0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篇九

计算机绘画具有丰富的表示力和简易的操作性,使学生情有独钟,并成为儿童学电脑的必修技能。其中windows中和带的“画图”以其简易清晰的界面深得师生的青睐,然而教师也往往对“画图”感到头痛,因为它对于不规则曲线的表示实在是差强人意,它的表示力实在是无法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

任务驱动是目前计算机教学中较为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带着任务学,能在学的过程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讲授画图程序的时候,假如简单役计任务,学会使用画图工具。发现学生对于“画图”各种基本工具的使用都较易掌握。但如我想让学生画画生活中的物品,可是学生面露难色,觉得用这些工具不够用,难以画出真实的物品,其主要原因关键在于缺乏发明性的思维。在设计任务时,应尽量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动身,让学生切实体会计算机可以协助其解决实际问题。这个环节的时间还可以增多一些,真正要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操作,恐怕仅用5分钟是不够的。因此,在教学设计设计中,我先让学生看这样一幅范图,请同学们考虑一下,谁能用几秒钟时间完成。大局部学生从常规思维动身,采用了曲线工具来画,用两条曲线圈起来,结果花了不少时间,画出的“月亮”还不够理想。可是有些同学却突发奇想,先画好两个大小基本相似的圆,然后移动其中的一个圆,把它覆盖在另一个圆上面,组成一个新月形,然后用橡皮擦去多余的局部就完成了。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发明性思维,对于这类同学,我表示了多篇的态度,并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像他们一样发明性地看等问题,能发表你独特的观点。

通过以上的小练习,学生兴趣倍增,纷纷跃跃欲试。看到这里我便趁热打铁,出示了第二个小练习,并说:“同学们,你能在5秒内完成吗?”。在这近乎不可能的目标驱使下,学生兴趣大增,课堂气氛活跃,思维蹦出了火花。有的同学想到了这样的方法:用红色画两个差不多大小的圆,并相互交*,然后在下边画两条相交的切线,最后用填色工具填上红色就可以了。也有同学采用了复制翻转等方法,真是各有千秋。在这个练习中,学生充沛体会到了发明的乐趣和胜利的喜悦。

生活中的物品也正如以上练习一样,只要你以发明性的眼光来看待它,使“画图”工具真正为你所用,那你一定能画好它的。接下来我出示了一座房子,请同学们来画。有了以上的经验,学生很快找到了极具发明性的方法,画好了房子,有的加上了桌子、窗户、地毯等各种家具,俨然成了一幅“我爱我家”的命题创作画。当学生的发明思维萌发以后,我所要做的就是稍加点拔和坚持它的热情,然后就和同学们一起体验发明的喜悦与快乐吧!

我想,教师教学的发明性首先应该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置上。一般来说,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看到的只是思维的结果(即结论),而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不太主张上计算机课非得带书不可,应该让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打个比如,导演对剧本的处置是一种再发明,同样,教师并不是教材和参考书的“留声机”,而应能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艺术的处置,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思路,这也是一个再发明的过程,重要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需从知识的传授者向知识的促进者转变,其角色行为主要表示为:协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探索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战略,发展其认知能力。

设计到课堂教学中,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件快乐的事,将操作步骤用课件有条理地向学生交待清楚,对培养学生良好、规范的操作习惯是相当有用的,同时也体现了课件应有的实用价值。

要想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民主和宽松的课堂氛围。假如面对着一位整天板着面孔的老师,学生们哪还能有创新的火花呢?在课堂上,应该多给学生表示的机会,允许小朋友们多想、多问和多说。

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主要应是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在评价自身的作品时可以与以前的作品作比较,评价他人的作品时可以与自身的作品作比较,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2.0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篇十

本学期我担任小学四年级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四年级教授的是计算机入门知识,。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学习特点,我现将本学期以来的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本学期刚开始系统的学习计算机知识,(大部分学生接触过电脑但没有系统的学习)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觉得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开展教学工作。

对于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他们一般都有较浓厚的兴趣,积极性较高,但较迷茫,不知从何处学习。此时,我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计算机的发明、发展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然后,我以打比方的方式介绍计算机的组成原理,用我们人身体的各个部分来类比计算机的组成部件,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接下来,我用玩游戏的方式介入键盘的操作知识的讲授。对于刚学习计算机的学生来说,练习键盘本来是一件单调枯燥乏味的事情,如何保持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我选择了金山打字通软件,该软件里面有打字练习游戏。从此入手,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键盘操作。

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在本学期的幻灯片制作课程教学中,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各自的主题制作项目。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主题制作项目,自己搜集制作所需的图片、声音、动画等素材,完成各自的创意设计,然后制作完成各自的主题项目。在此过程中,我主要是讲解关键的制作技术,同时辅助各小组,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根据各小组的完成情况,学生基本上能制作图文并茂的作品。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能掌握各种幻灯片制作技术,而且提高了大家互相协作的意识,增强了团队精神。当然,项目完成的质量还不算太高,诸如创意设计还有待提高,我相信经过进一步努力学习,学生会有长足的进步。

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如何进一步组织好学生、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我长期值得研究的课题,我将一如既往的扎实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高标准的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2.0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篇十一

1.“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

例如,初一在学习“输入文章”的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输入一篇自己的短文并保存起来”,这个任务包含“输入”和“保存”两步操作,并强调“自己的短文”,体现了与学生的关系和文章的“短”,主要考虑不要让学生把大量的上课时间花在输入文字上。

2.“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说来,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最好不要有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任务”的规模宜小不宜大,规模过大,会偏离“任务驱动”的本意;前后“任务”之间能有一定的联系是比较理想的,但不要强求,否则也会加大难度。任务是手段,便于学生学习、掌握有关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才是“任务驱动”的目的。一般不提倡设计一个统领全局的“任务”,而是要注意由点到面,逐步介绍各知识点。一开始先让学生有所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后,再深入理解,然后适时地加以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例如,学习“保存文件”的内容时,一开始可以让学生把输入的文章保存到计算机默认的文件夹中(操作较为简单,不会难倒学生),这时不必过早引入“文件夹”的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后,再介绍“文件夹”的概念及操作,这时就可以让学生建立自己的“文件夹”,并把文件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了。

3.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在传统教法中,引入有关概念时,往往是按“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的顺序。大家都知道,感性经验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引入新概念、新知识时,应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布置任务→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归纳结论”的顺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中,观察到了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来分析、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适时地加以总结,概括出其规律性的知识,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

例如,在学习存储容量的单位时,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给他们布置一个“查看文件大小、磁盘容量大小”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了该任务后,就会对容量单位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归纳出结论,让学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4.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传统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师,教学时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这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材料来实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活动“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锻炼和熏陶。因此,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2.0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篇十二

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这是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的.

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比较多,学生对相对枯燥的基础知识却普遍感到乏味,学生虽对计算机的兴趣值颇高,但对教师讲起理论知识却不感兴趣,任凭老师费尽口舌、筋疲力尽,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仍似是而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既然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那么,在讲授基础知识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机,即可以进行重难点的讲解又可以进行示范演示。在课前精心制做的powerpoint幻灯片、flash动画等课件,配以优美的音响效果,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学上来。教师再也不用为维持课堂纪律而花费过多的时间,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的现场发挥之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技能。<

2.0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篇十三

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已经五年多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最初的时候,我以为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操作,上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整个课堂效果却不好,一部分理解本事强的学生你还没说完,他就会操作了;而理解本事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是怎样一回事,更有一部分学生走神了,根本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这种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本事的培养。虽然学生一向在动手实践,可是他们只是照着教师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练习,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顶多也就是一次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而已。为什么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我去发现、探索呢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

这个学期观看了黄能教师的展示课《资源大管家》,我感触很深,在课堂上,他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我去发现,自我去做,能很好的激起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而我却不能做到让学生掌握主动权,自我去做,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课堂效果比预想的要差。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尝试,在磕磕碰碰中提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从教学实践中体会以下教学反思: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尽可能的采用精美活泼的界面,生动形象的资料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或让学生动手玩个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新课学习上来,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第一次潮。

利用激趣中的高潮,紧之后讲解新知识,这时的讲解如画龙点睛,学生听的仔细、认真,将会很容易的理解新知识。例如讲解在键盘操作与指法练习当中能够进行精辟的讲解,主要讲一下如何操作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为以后的练习打好基础,把握正确的方向。

巩固知识,掌握技能,构成本事。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技能,练习要丰富多采,重点在旧知识的复习、新知识的应用。练习能够采用游戏练习、创新练习、自主练习等形式。例如在讲解键盘操作中的指法练习时,能够使用游戏练习法进行指法训练,不但能随时显示击键的正误和速度,还能指出哪些键成绩差,并把练习的成绩保存起来,这样学生能够随时了解自我的学习进展情景,从而使练习更有针对性。小学生就会象玩电子游戏机一样的着迷,学习兴趣极大,这样做就会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指法练习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这样就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本事的同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品尝成功的喜悦。

作品展示是计算机课堂中的必备环节,它不仅仅是对本课新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也能够得到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就是身心发展方面还没有定型,有喜欢被表扬的心态。它们学习某一知识,总期望看到自我的成绩,异常是能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其它同学的羡慕,将激励它们树立自信心,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例如在教学汉字输入或画图以后,让学生写作文或画画,然后选出范文或范画进行展示给全班同学看,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仅使这些同学感到自我的成绩得到了肯定和赞扬,同时也使其他同学羡慕的不得了,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在作品展示的同时也要利用夸奖的语言,激发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诸如:你画的好、你的指法练的真好、你的汉字输入的真快等等。同学们的成绩得到教师的承认、肯定和赞扬,学习起来就会信心百倍,兴致盎然。

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激趣、讲解、练习、展示这四个环节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后者以前者为基础,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经过实践,发现这样的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十分实用,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并且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

2.0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篇十四

信息技术课是技术课,目的是培养学生技能。同时这种技能不是计算机本身,而是使用计算机去处理信息的技术和能力,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必备技能。高中的信息技术课不是专业的计算机课,它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高中技术性课程与学术性课程协调配合,最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的公民。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现浅谈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育人的教学观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观

旧的教育观念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地位。在这样一种结构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要打破以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树立育人的教学观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利用发现探究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得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被动的接受者。其教学设计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习→反馈指导→巩固练习→归纳总结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法,一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如在学习excel时,学生对于excel基本操作,如,计算、排序,图标等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轻松完成。但是通过布置一个任务(学生考试成绩的统计汇总及分析),学习效果就一目了然了。至于巩固练习和归纳总结,道理是很显然的。这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操作时间密切结合的教学设计。

三、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的参与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必要的社会性品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学生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例如布置任务:应用frontpage软件制作个人网页,在大多数学生基本完成任务后,从学生制作的网页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学生自己介绍演示,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看法,实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适当的引导讨论方向。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主动研究,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并通过师生交流的互动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学习,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标。

2.0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篇十五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通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的提升;有效的促进学生真实的成长和进步。

现代社会中,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运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使人们清醒认识到:不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学校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然而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的基础上。作为一线教师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总结了一些较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来说有时较难接受。如果在讲课时适当地运用比喻,就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网络中的域名和ip地址时,我是这样讲的: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唯一的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地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众所周知,汉字输入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往往在学会了输入方法之后不愿花时间反复练习,这样就不容易再提高输入速度。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建议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首先进行指法训练。对照实物让学生认识键盘,并讲解键位及指法要求,接下来我为每一台学生用机安装打字游戏软件。各式各样的打字游戏马上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们尤其喜欢“警察抓小偷”练习指法,通过几次游戏比赛,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指法与键位。然后就可以教会学生汉字的输入方法,进入实际训练。以后可以再安装上汉字输入的测速软件,搞几次分组或全班学生的输入竞赛,调动起学习的热情。

当代的初中学生年龄虽小,但是已有较强荣誉感和好胜心,对老师的评价尤其在意。所以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我就利用极域广播软件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加以表扬鼓励,这不仅会激发被表扬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此外,针对不同程度水平的小组同学,制定不同的标准要求,只要能达到目标,不断有进步就适时给予玩益智游戏的奖励。用“玩”这个手段,达到促进练的目的,使大多数同学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促进了全体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把每个学习单元中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我感到,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比如有一节课的内容是powerpoint中动画效果的设置。首先我给学生展示两张生动新颖的贺卡,一张是静态的另一张是带有动画效果的,问学生们更喜欢哪一张?接着我这么说:要想给对象添加动画效果那得先找到有关动画的命令吧,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找找看吧。学生们首先找到预设动画,我就趁机提出简单要求让学生试着动手操作,接着提出较为复杂的要求引入自定义动画,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然。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法能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主动地去学习,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老师讲解的时候,学生感觉都会,热情高涨跃跃欲试,真的放开让他们自己做,却又不知道如何下手。究其原因,他们只是在课堂上依葫芦画瓢没有理解其操作的真正意义。后来我试着让学生当老师到教师机上边操作边讲解其操作含义,没想到学生的语言比我讲的更容易让学生们理解,同学们都不约而同的为他鼓掌。这说明大家很欢迎这样的小老师。我想,孩子们之间比我们与他们更便于沟通,不妨多给孩子们这样的机会!同时我们也要尽可能用孩子们的语言讲解问题。

以上是我个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点体会。总之,信息技术教学还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教学,它需要我们不断地通过教学实践并结合教育理论来指导,需要我们每一个计算机教师共同努力、研究。

2.0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篇十六

信息技术教育,首先我们应着眼于教育,其次才是信息技术。不管任何一个学科,教育是根本目的。信息技术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在信息技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理论,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这是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教师要充分注意的问题。要在观念上认清计算机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区别,彻底摆脱信息技术教育就是计算机技能训练的旧识,使信息技术教育成为高中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部分。这才是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

信息技术课进行得怎样了?新的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内容和方法是否已经渗透到了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

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信息技术课实际不受重视。

一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某网站的信息技术教育论坛发表了一个“信息技术的悲哀”的帖子,引起了众多教师的共鸣。他们普遍认为,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信息技术在很多学校不被重视。甚至有的教师发出这样的感慨“我希望高中考电脑,初中考电脑,小学也考。虽然我们会有压力,但那也是对我们的重视”。我相信这些话都是教师们感情的自然流露,不管是抱怨,还是沮丧,他们希望在教育中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并通过它体现教师自身的价值。但高考能解决问题吗?从现在正在各大信息技术教育论坛上热烈讨论的“我拿什么拯救你,高中信息技术课?”中,我们似乎读出了信息技术教师们的无奈和矛盾心理。

从教师到学生,新课改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虽然新课标已经颁布几年了,但教师和学生们对新课标的接受过程却并非想像中的那么顺利。一方面,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接受还需时间。新课标将信息素养的培养确定为课程目标,改变了原有的“技术本位”的观念,使信息技术教学理念由原来的混乱走向有序,从随意走向规范。虽然多数教师认可新课标的思想性和前瞻性,对新课改的积极性也很高,但由于新课改的理念与教师们以往的教学实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信息技术教师们接受起来遇到很多困难。随着教师们根据新课标所进行的研究增多,他们关注的层面多元化了后,反而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手忙脚乱、顾此失彼,组织不起正常的课堂教学来。他们期望多一些可供参考的优秀教案。由此可见,对于信息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贯彻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另一方面,学生对新课标也存在困惑。学生是新课改的受众,下面让我们来听一下学生们的声音:“上了近两个月的课,感觉上课所学内容大部分在初中和小学都学过,所以大部分课都觉得很无聊,自己做自己的。有几节课讲了编程,个人很感兴趣,第一次感到在信息技术课学到东西了,而且是很实用的东西。希望老师以后多上编程的课,或其他多媒体制作的内容。”不少学生反映现在的信息技术课是“换汤不换药”,还没有改变实质,枯燥、无聊而且过于公式化,学习的不是一些已经学过的知识,就是已经被淘汰了的知识,提不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从小学到高中,课程教学缺乏衔接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进一步明确了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的目标和任务,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国家尚未出台小学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这给教材的衔接和整个学科发展的系统性、连贯性造成了困难,缺乏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支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孤掌难鸣。

缺乏根据标准进行的课程建设,使得各个小学、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情况以及教材的使用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别,直接导致许多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出现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加大了高中实行新课程标准的难度。如何做好课程的衔接工作,使学生能够适应高中课程标准的起点要求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材建设应更贴近实际,到底什么样的教材能让所有的教师和学生满意,这个问题也很难回答。的确,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崭新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年轻和稚嫩,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很多的问题,但也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以及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变化。同时,它也是一门快速成长的学科,如果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个过程,用矛盾发展的观点来审视信息技术教育所发生的一切,我们就会发现它是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从教师的主观需求来看,他们是希望接受信息技术培训的,主要体现在生存需要、终身学习需要和自身专业发展需要三个方面。在我们深入一线教师的采访中,听到最多的声音是“一朝学习,终身受用”的观念已不能反映当今社会的实际需求,也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改革与创新。有近一半的在职教师认为至少5年一次的培训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愿意接受这样的培训,促使自己不断学习、提升自我,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和工作的需要。我们不仅要具备新的知识,具备适应新需要的技能,而且要终身进行新观念和新方法的学习,用信息技术改造、创新我们的教学。我们只有具备了信息技术的相关意识与技能,才能真正享受到信息化所带来的好处和乐趣。

从客观效果来说,信息技术培训对于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的确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初期的几年,信息技术培训集中解决了当时教师面临的技术使用问题,其收效是显著的。另外,培训使学科教师掌握了一些计算机知识,一定程度上既缓解了原来由各校计算机教师承担的培训任务,也使计算机教师有机会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促进自身的发展。

应试的心态,在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我们的教师培训却走不出应试教育的模式。刚开始时,由于授课教师和学员都不知道将来会考什么内容,所以在培训过程中,教师讲得很细致、系统,学员学得也很认真,得到的培训效果也很理想,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经过几番考试后,题库的“底”已被摸透了,于是培训就开始走捷径了。教师讲课时,不再是系统地讲课,而只是针对题库进行目标式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培训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题库战术”也的确让培训变了味儿。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最根本的应该是人的发展,包括人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那么,信息技术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指导思想就应从人的发展这一教育目标而来。开展的信息教育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未来意识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信息技术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信息技术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与内容。在这个信息纷繁复杂的时代,我们必须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广泛而有效的汲取。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20826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