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黄河之水天上来答案精选(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6:46:16
最新黄河之水天上来答案精选(八篇)
时间:2023-06-06 16:46:16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黄河之水天上来答案篇一

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走入情境,感受黄河的气势和精神,深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研读文章关键字句,学习作者叙述角度和描写景物运用的修辞手法。使学生感受拼搏进取、自强不息的黄河精神,培养学生对我们祖国河山、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通过朗读和品读,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哺育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体会作者对母亲河的感受。

2、学习摘抄这种写读书笔记的方法,积累、品评文中的好词佳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通课文,从文中形象、优美的语言中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的感受。

学习品读和摘抄课文优美的词句、段落,并积累下来。

远程教育资源

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并搜集黄河的资料

1、播放课件

初步感受黄河的雄伟气势(黄河简介资料片)

2、谈话导入: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摇篮。她滋养着两岸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华夏几千年的辉煌历史;历史上多少文人墨客为其倾倒。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气魄宏伟,势不可挡。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说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今天我们就学习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刘白羽先生的一篇散文《黄河之水天上来》。

1、边读文、边完成学习辅助单表格一、二项

2、读完后请同学们讨论,并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黄河的?(记忆中、兰州、刘家峡、飞机上)

3、跳读课文完成下面内容。(课件出示,学具单上完成)

(1)我从___乘飞机到___,这里的黄河太____,令我___。

(2)在离__不远的_____,黄河向我展示了_____的景象。

(3)我真正一览黄河的___,是在从___飞回_____的飞机上。

1、(出示录像)

你想怎样描绘这种景象?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浩浩荡荡))

出示段落:(我下车转身一看……整个黄河为白烟云雾所笼罩。)

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句子)

a、远望

(2)带着这种感受,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3)喷射(翻腾)这个词你读得特别好,不光读出了黄河水的气势,还读出了黄河水那种快而猛的动态美。作者这里就是抓住了黄河动态的特点,写出了黄河的气势。大家也来试着读读这些句子,好好体会描写黄河水动态的词语,读出那种气势和速度来。(学生练读)

(4)谁来读读试试?(一生读)(评价:读得多有气势呀)

(5)这位同学读到的句子里,也有对黄河水的比喻,你找到了吗?你给大家读读。

(6)你觉得这是对黄河水什么的描写?(顔色)

b、仰望

(1)你从哪里感受到黄河水的气势?(轰鸣,千万惊雷翻滚沸腾的轰鸣)

(2)你能读出这种轰鸣的气势吗?(指名读,齐读)

如果说这段当中有两个词最能概括此时黄河的气势,你认为是哪两个词?

请你读读这两个词,读出黄河的气势。把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放到句子里,我们再来读一读(齐读)

此时,黄河水浩浩荡荡,向着远方的大海奔涌而去,如何读出这种越来越远的感觉?谁来试试:远去,远去,再远去。

4、黄河的气势感染了同学们,同学们的朗读也感染了老师,就让我们一起合作来读读这黄河的气势吧。

师读:我看到的是什么?

生接:如乌云乱卷…………

师读:我再举首仰望,只见

生接:陡岩壁立……

师读:我到坝顶俯视,才看清

生读:黄河有如……

齐读:远去,远去,再远去。……

总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的这种气势令人震惊。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远望黄河、仰望黄河、俯视黄河,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有形、有色、有声,让我们似乎亲眼看到黄河水从刘家峡水电站喷涌而出的情景。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2)作者在飞机上看到了什么?

(4)看到这样神奇的黄河,作者有什么感受?找出来读一读。

(5)黄河的雄姿令我震撼,惊讶,此时,我不禁要唱一曲赞歌来表达内心的激情?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歌呢?(出示相关句子)

6、梳理学习成果,填写学具表附件一的三、四列。其中第三列可摘抄关键的词语和句子,第四列概括作者的感受。

2、作者为什么要用“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句诗做文章题目呢?

本文的题目表现出了文章的基调:大气磅礴,气概豪迈雄壮。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的黄河是什么样的

作家刘白羽笔下的黄河气势磅礴、雄伟神奇。中文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不断变换观察视角,呈现黄河在不同的角度下的不同风采,使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另外,我们在预习课文和上课时也学习了一种读书方法,那就是摘抄。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运用摘抄的方法去读书,积累更多的好词佳句和写作方法。

黄河之水天上来答案篇二

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走入情境,感受黄河的气势和精神,深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研读文章关键字句,学习作者叙述角度和描写景物运用的修辞手法。使学生感受拼搏进取、自强不息的黄河精神,培养学生对我们祖国河山、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通过朗读和品读,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哺育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体会作者对母亲河的感受。

2、学习摘抄这种写读书笔记的方法,积累、品评文中的好词佳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通课文,从文中形象、优美的语言中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的感受。

学习品读和摘抄课文优美的词句、段落,并积累下来。

远程教育资源

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并搜集黄河的资料

1、播放课件

初步感受黄河的雄伟气势(黄河简介资料片)

2、谈话导入: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摇篮。她滋养着两岸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华夏几千年的辉煌历史;历史上多少文人墨客为其倾倒。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气魄宏伟,势不可挡。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说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今天我们就学习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刘白羽先生的一篇散文《黄河之水天上来》。

1、边读文、边完成学习辅助单表格一、二项

2、读完后请同学们讨论,并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黄河的?(记忆中、兰州、刘家峡、飞机上)

3、跳读课文完成下面内容。(课件出示,学具单上完成)

(1)我从___乘飞机到___,这里的黄河太____,令我___。

(2)在离__不远的_____,黄河向我展示了_____的景象。

(3)我真正一览黄河的___,是在从___飞回_____的飞机上。

1、(出示录像)

你想怎样描绘这种景象?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浩浩荡荡))

出示段落:(我下车转身一看……整个黄河为白烟云雾所笼罩。)

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句子)

a、远望

(2)带着这种感受,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3)喷射(翻腾)这个词你读得特别好,不光读出了黄河水的气势,还读出了黄河水那种快而猛的动态美。作者这里就是抓住了黄河动态的特点,写出了黄河的气势。大家也来试着读读这些句子,好好体会描写黄河水动态的词语,读出那种气势和速度来。(学生练读)

(4)谁来读读试试?(一生读)(评价:读得多有气势呀)

(5)这位同学读到的句子里,也有对黄河水的比喻,你找到了吗?你给大家读读。

(6)你觉得这是对黄河水什么的描写?(顔色)

b、仰望

(1)你从哪里感受到黄河水的气势?(轰鸣,千万惊雷翻滚沸腾的轰鸣)

(2)你能读出这种轰鸣的气势吗?(指名读,齐读)

如果说这段当中有两个词最能概括此时黄河的气势,你认为是哪两个词?

请你读读这两个词,读出黄河的气势。把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放到句子里,我们再来读一读(齐读)

此时,黄河水浩浩荡荡,向着远方的大海奔涌而去,如何读出这种越来越远的感觉?谁来试试:远去,远去,再远去。

4、黄河的气势感染了同学们,同学们的朗读也感染了老师,就让我们一起合作来读读这黄河的气势吧。

师读:我看到的是什么?

生接:如乌云乱卷…………

师读:我再举首仰望,只见

生接:陡岩壁立……

师读:我到坝顶俯视,才看清

生读:黄河有如……

齐读:远去,远去,再远去。……

总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的这种气势令人震惊。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远望黄河、仰望黄河、俯视黄河,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有形、有色、有声,让我们似乎亲眼看到黄河水从刘家峡水电站喷涌而出的情景。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2)作者在飞机上看到了什么?

(4)看到这样神奇的黄河,作者有什么感受?找出来读一读。

(5)黄河的雄姿令我震撼,惊讶,此时,我不禁要唱一曲赞歌来表达内心的激情?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歌呢?(出示相关句子)

6、梳理学习成果,填写学具表附件一的三、四列。其中第三列可摘抄关键的词语和句子,第四列概括作者的感受。

2、作者为什么要用“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句诗做文章题目呢?

本文的题目表现出了文章的基调:大气磅礴,气概豪迈雄壮。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的黄河是什么样的

作家刘白羽笔下的黄河气势磅礴、雄伟神奇。中文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不断变换观察视角,呈现黄河在不同的角度下的不同风采,使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另外,我们在预习课文和上课时也学习了一种读书方法,那就是摘抄。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运用摘抄的方法去读书,积累更多的好词佳句和写作方法。

黄河之水天上来答案篇三

知识:通过朗读和品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力:学习摘抄这种读书笔记的方法,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情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1.读通课文,从文中形象、优美的语言中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的感受。

2.学习品读和摘抄课文优美的词句,段落,并积累下来。

课文挂图、课件。

读中感悟

让学生交流课前手机到的关于黄河的图片资料和诗歌,从感性上认识黄河,顺势揭题。

1.自主学习,读通课文:

人能够学舌根自由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难读的生字和多音字。

2.小组帮学,理解生词。

3.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1)整体感知,全班交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理出课文脉络,与同学合作完成表格。

4.精读课文,体会感受

(1)确定作者的写作重点

(2)围绕课后第1题,细读课文。

(3)梳理成果,填写表格。

5.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和方式精读课文,强化感受,体会黄河的磅礴气势,感受祖国河山带给人们的美感和启示。

2.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1、归类积累词语

如:描写天气的:

描写黄河的:

描写山峦的:

连词成段,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看谁选用的词语最多,最恰当。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认读生字:注意“舷、挞、峦、哺”难读的字音。

2.练写生字:注意“眺、魄”等笔画。

搜集关于黄河的诗歌、资料,背一背,记一记。

板书:

刘家峡:兰州段、刘家峡

飞机上:忽明忽暗、纵横奔驰、长风一拂

黄河之水天上来答案篇四

1、了解黄河的自然情况,感受黄河的美丽景观。

2、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进而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思想感情。

以朗读感受黄河的雄伟壮丽,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1、用空间与时间顺序来介绍事物的方法。

2、学写解说词。

一、导入。

二、讲新课:

1、交流资料。

2、独立阅读课文,思考: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3、再读课文,交流探究:

(1)你认为本文哪一部分最精彩,为什么?

(2)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黄河的?

(3)面对黄河目前的状况,你有什么感想?

(4)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你能找出并说出它的作用吗?

(5)交流学习本文的感受。

(答:本文由黄河的源头开始,分上游、中游、下游三段,全面介绍了黄河。)

三、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2.结合课文,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谈谈认识。

3.针对这种情况,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点什么?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黄河之水天上来答案篇五

地球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地球之水天上来》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②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哪里来的?

③对这个问题,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地球上的水是在地球形成时,从那些宇宙物质中分离出来的;而在地球形成以后,从地球内部不断析出水分聚集在地表。这由今天的火山活动可以得到证实。从地下分离出水的规模现在还很大,一次火山爆发,它喷出的水蒸气就可达到几百万公斤。可以想见,在漫长的地球历史发展过程中,这样产生的水是很多的。此外,地球的重力比较大,它能把水吸引住。地球上的温度也有利于水的存在,如果地球表面温度太高,水就会汽化跑到太空去了,如果温度太低,水就变成冰了。

④最近,科学家又有一个重要发现:地球上的水源靠“天外来客”不断得到补充。据美国科学家最近在美国地质物理协会的一次会议上宣布,卫星观测表明,每天有成千上万个小型冰球撞击地球大气层,它们带来的水分进入地球大气和海洋,对地球上保持充足的水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⑤美国依阿华大学的物理学家路易斯·弗兰克于1986年首先发现了这一现象。1996年2月美国航天局发射的极地探测卫星又发现,每隔5分钟到30分钟,就会有直径在12米左右的`小型冰球撞击地球外层大气,每天撞击地球大气层的冰球总数最高达到4.3万个。

⑥科学家解释说,这些冰球的主要成分由冰和宇宙尘埃组成,实际上也就是小彗星。当距离地球2.4万公里到960公里时,冰球就分裂成小碎片。当这些碎片暴露在阳光下时,就会迅速汽化,成为厚厚的云层,然后或被风吹散或形成降水。弗兰克博士估计,每隔10000到20000年,来自太空的冰球可以使地球海平面升高2--3厘米。

⑦天文学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认为陨冰可能就是这些未汽化的冰球。

1.根据文意,简要回答“地球上的水是从哪儿来的?”

2.第②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提示:内容、结构方面)

3.根据文章内容,完成“天外来客”不断补充地球水源的示意图。

“天外来客”撞击地球大气层

被风吹散或形成降水。

4.文章第⑥段中画线句“这些冰球的主要成分由冰和宇宙尘埃组成”表达是否有问题?如果有,应该怎样修改?(写在下面)

5.文章第⑤段运用什么说明方法,结合具体语句说说它的作用?

1.由冰和宇宙尘埃组成的小型冰球在距离地球660公里到2.4万公里时分裂成小碎片,在阳光下迅速汽化,形成厚达48公里左右的云层,然后或被风吹散或形成降水补充地球水源。

2.内容上引出要说明的对象,同时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上自然过渡到下文。

3.略

4.有问题改为:这些冰球的主要成分是冰和宇宙尘埃。(或这些冰球主要由冰和宇宙尘埃组成。)

5.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6. 不能。因为“可能”表猜测,去掉意思变肯定,不符合实际。

黄河之水天上来答案篇六

1、了解黄河的自然情况,感受黄河的美丽景观。

2、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进而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思想感情。

以朗读感受黄河的雄伟壮丽,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1、用空间与时间顺序来介绍事物的方法。

2、学写解说词。

一、1、导入新课。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是闻名世界的万里巨川。中国古代的《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等书,皆称之为“河”。河水经黄土高原,遂成黄色,故得名“黄河”。

黄河全长5464千米。从源头的涓涓细流,沿途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成千上万条溪川,形成每年平均约480亿立方米水量的滚滚洪流,一泻千里。他源出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由此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其间,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风光绮丽的崇山峻岭,有广阔无垠的肥土沃壤,有雄浑粗犷的黄土高原,有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有历史悠久的三大文明古都,有丰富的物产和地下宝藏。整个黄河流域,生息着1.1亿各族儿女。

2、初读课文,交流字词。

3、再读课文,交流探究:

(1)你认为本文哪一部分最精彩,为什么?

(2)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黄河的?

(3)面对黄河目前的状况,你有什么感想?

(4)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你能找出并说出它的作用吗?

(5)交流学习本文的感受。

(答:本文由黄河的源头开始,分上游、中游、下游三段,全面介绍了黄河。)

三、课外活动

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黄河的诗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2、让学生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和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布置一次展览。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小导游,为大家解说。

3、随着黄河输入下游的泥沙不断增多,在下游的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地上悬河”现象,如河南省开封市。针对这种日益严重的情况,请你查找有关资料,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黄河之水天上来答案篇七

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走入情境,感受黄河的气势和精神,深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研读文章关键字句,学习作者叙述角度和描写景物运用的修辞手法。使学生感受拼搏进取、自强不息的黄河精神,培养学生对我们祖国河山、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通过朗读和品读,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哺育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体会作者对母亲河的感受。

2、学习摘抄这种写读书笔记的方法,积累、品评文中的好词佳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通课文,从文中形象、优美的语言中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的感受。

学习品读和摘抄课文优美的词句、段落,并积累下来。

远程教育资源

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并搜集黄河的资料

1、播放课件

初步感受黄河的雄伟气势(黄河简介资料片)

2、谈话导入: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摇篮。她滋养着两岸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华夏几千年的辉煌历史;历史上多少文人墨客为其倾倒。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气魄宏伟,势不可挡。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说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今天我们就学习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刘白羽先生的一篇散文《黄河之水天上来》。

1、边读文、边完成学习辅助单表格一、二项

2、读完后请同学们讨论,并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黄河的?(记忆中、兰州、刘家峡、飞机上)

3、跳读课文完成下面内容。(课件出示,学具单上完成)

(1)我从___乘飞机到___,这里的黄河太____,令我___。

(2)在离__不远的_____,黄河向我展示了_____的景象。

(3)我真正一览黄河的___,是在从___飞回_____的飞机上。

1、(出示录像)

你想怎样描绘这种景象?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浩浩荡荡))

出示段落:(我下车转身一看整个黄河为白烟云雾所笼罩。)

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句子)

a、远望

(2)带着这种感受,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3)喷射(翻腾)这个词你读得特别好,不光读出了黄河水的气势,还读出了黄河水那种快而猛的动态美。作者这里就是抓住了黄河动态的特点,写出了黄河的气势。大家也来试着读读这些句子,好好体会描写黄河水动态的词语,读出那种气势和速度来。(学生练读)

(4)谁来读读试试?(一生读)(评价:读得多有气势呀)

(5)这位同学读到的句子里,也有对黄河水的比喻,你找到了吗?你给大家读读。

(6)你觉得这是对黄河水什么的描写?(顔色)

b、仰望

(1)你从哪里感受到黄河水的气势?(轰鸣,千万惊雷翻滚沸腾的轰鸣)

(2)你能读出这种轰鸣的气势吗?(指名读,齐读)

如果说这段当中有两个词最能概括此时黄河的气势,你认为是哪两个词?

请你读读这两个词,读出黄河的气势。把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放到句子里,我们再来读一读(齐读)

此时,黄河水浩浩荡荡,向着远方的大海奔涌而去,如何读出这种越来越远的感觉?谁来试试:远去,远去,再远去。

4、黄河的气势感染了同学们,同学们的朗读也感染了老师,就让我们一起合作来读读这黄河的气势吧。

师读:我看到的是什么?

生接:如乌云乱卷

师读:我再举首仰望,只见

生接:陡岩壁立

师读:我到坝顶俯视,才看清

生读:黄河有如

齐读:远去,远去,再远去。

总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的这种气势令人震惊。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远望黄河、仰望黄河、俯视黄河,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有形、有色、有声,让我们似乎亲眼看到黄河水从刘家峡水电站喷涌而出的情景。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2)作者在飞机上看到了什么?

(4)看到这样神奇的黄河,作者有什么感受?找出来读一读。

(5)黄河的雄姿令我震撼,惊讶,此时,我不禁要唱一曲赞歌来表达内心的激情?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歌呢?(出示相关句子)

6、梳理学习成果,填写学具表附件一的三、四列。其中第三列可摘抄关键的词语和句子,第四列概括作者的感受。

2、作者为什么要用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句诗做文章题目呢?

本文的题目表现出了文章的基调:大气磅礴,气概豪迈雄壮。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的黄河是什么样的

作家刘白羽笔下的黄河气势磅礴、雄伟神奇。中文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不断变换观察视角,呈现黄河在不同的角度下的不同风采,使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另外,我们在预习课文和上课时也学习了一种读书方法,那就是摘抄。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运用摘抄的方法去读书,积累更多的好词佳句和写作方法。

黄河之水天上来答案篇八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代诗人李白如是说。的确,黄河自雪山清泉汇集而来,跨越千里,直至波海边,流出来灿烂的黄河文化,滋养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民族。

黄河流着、流着……

雪上脚下的每一个清晨都在她的歌声中度过。参天古木郁郁葱葱,阳光穿过枝叶,洒在小溪晶莹的水上,活泼泼地跳跃。无数这样的掺满碎金的小溪山泉,从草根下、石缝中,从山中的每个角落中汩汩地流下,汇聚到一处,蜿蜒向山下去。村落中淳朴的山民到溪边挑了两桶水,遗落下一路古朴的山歌。采茶女们被这歌声唤醒,一边梳洗一边回应。

黄河流着、流着……

黄河流着、流着……

然而这力量终于爆发了,就在阶梯间、壶口处,无数条黄龙翻滚着一同涌下。霎那间,黄水沸腾,黄玉四溅,蒙蒙的雾气悠悠升起,下面却是涌天的巨浪与继续前仆后继的黄色猛龙们,前面是高高的岩石,她们冲击;是巍巍的峭壁,她们冲击;是茫茫的旷野,她们冲击;是深深的沟壑,她们还要冲!只有这样,她们才能跃入大海;只有这样,她才能拥有唯一的.壮烈气魄!

黄河流着、流着……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21823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