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阅读理解12篇(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3 21:34:0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阅读理解12篇(大全)
时间:2023-04-03 21:34:01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阅读理解篇一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探究这首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它在某种程度上是解读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有助于理解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第一人称写成,以“我”向“你”(祖国)的倾诉,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是你……”或“我是……”句式反复出现,强调“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这个“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

二  在这首诗中,诗人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

此题意图有二,一是领会诗人流露的丰富复杂感情;二是注意诗人为表达感情所借助的具体事物(即一般所谓的意象),进而明白诗要用形象说话这一道理。

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在诗中,“我”的形象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与祖国一起经受苦难,并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诗人通过了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三  诗中所描写的对象,有的有下句承接(如“老水车”在“纺着疲惫的歌”),有些则没有下句承接(如“干瘪的稻穗”)。仿照课文,在下面这些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

1.我是干瘪的稻穗,________________

2.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

3.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________________

4.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________________

5.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________________

此题意在让学生发挥想像,自由续诗。以下两例仅供参考。

1.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弯的身躯

2.我是失修的路基,承载你坎坷蜿蜒地前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阅读理解篇二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想象——理性升华。

教学时数

课内教读1课时,课外练习由学生自定。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语设计

一、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益智小游戏:我们比赛背诵中国诗歌中的名句,看谁记得最多?听哦我的指令:抢答开始!

看来大家非常喜欢国古典诗歌,因为它的凝练、它的隽永、它的神韵,是祖国文化的精华;但,这不是中华诗歌宝库的全部。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吸纳着几千年诗意的营养,借鉴外国诗艺手法,感受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新时代的华章,装点了中国以及世界诗坛的盛装。欣赏这些诗,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另一种情的感染,另一种文化的营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欣赏一首当代诗歌《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作者是著名女诗人舒婷。 (幻灯片)

作者简介

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1952年生。先后做过泥水工、浆纱工、挡车工、统计员、讲解员、焊锡工等。1971年起,她的一些抒情诗开始流传,文革后,其诗作陆续在报刊上发表,引起注目。198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其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优秀新诗(诗集)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1年全国优秀诗歌奖。主要著作:《舒婷顾城抒情诗选》、《致橡树》、散文集《心烟》。

(解说:设计这个导语,目的有两个:一是巧妙地把古代诗歌与现当代诗歌联系起来,明确它们之间的借鉴和发展的关系,引起对新诗的阅读兴趣;二是以尽量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引发学生对美的渴望,激发起强烈的学习欲望,奠定顺利进行教学的基础。)

二、解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成诗却早在1976年“四五”运动之后的动荡时代。那是一个特殊的历史年代,中国刚刚经历了十年浩劫的摧残,刚刚开始走向新生。因此这首诗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表达了一种希望光明的痛苦和挚情。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是抒情的载体,而诵读则是读者与作者沟通的最佳方式。作者抒发了何种感情,是通过何种方式抒情的,她的痛苦从何而来,她的希冀存于何方,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诵读加以体会。

现在,请听老师范读,同学们注意用心体会。

(解说:先把学生带进诗的氛围,初步感受诗的美味,为进一步学习欣赏奠定基础。)

(老师范读完之后,请同学们自由诵读3--5分钟,注意把感情体现出来)

(解说:趁着学生才有的感受尚在,让学生直接再次感受,这是文学欣赏的必要步骤,避免抛开刚营设好的氛围而由老师大讲特讲的弊病。)

(请学生单独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发问:为什么我们的朗诵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这是因为大家对诗歌内容以及感情的理解不同,现在就让我们共同走入诗歌所营造的情感世界,仔细品味作者的所要抒发的感情。

(解说:在这个步骤中紧扣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落实字词教学,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

2.具体研习,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要解读诗歌的深刻内涵,就必须有一件法宝,作为诗歌鉴赏的一把利剑,那就是了解诗歌的意象。 (幻灯片)

诗歌鉴赏的一把利剑——了解“意象”

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意愿的“意象”。意象对于诗人创造意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意境总是先从感受意象开始,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真切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反复揣摩、体味从而准确把握意象是进入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

了解了什么是意象之后,请同学们齐读诗歌的第一节,并且思考:

①这一节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给你什么感觉呢?

(感觉源自意象,“老水车”、“矿灯”分别会出现在哪能里,它们可能会象征着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明确:“老水车”、“矿灯”会出现在乡村与厂矿。“破旧”的修饰加重了“老水车”的不堪状况,但它“数百年”来没有停止地“疲惫”地工作。由此,中国农业的窘迫艰难显现一斑。“矿灯”是用来照明的,但“熏黑”的它能做什么,可在这里,它仍用来照明,“照你在历史的隧道里蜗行摸索”,几个修饰的运用,从多个角度表现了“你”的艰难、沉重,这恰正是中国工业的写照。“稻穗”、“路基”分别强调各自所指,“干瘪”、“失修”的修饰则表明了收获的空洞、贫困的程度。“驳船”是一种船的称呼,也不妨理解为班驳的船。“淤滩”是河滩,“淤”的修饰自然紧紧困住了船,如何挣脱这困境?“——祖国啊!”灾难深重的祖国、贫困的祖国啊!这呼喊是面对祖国长期以来贫穷和落后而发出的痛苦的呼喊。

因此,我们在朗读这一节的时候,要把这种沉重、压抑和悲痛读出来。请同学们现在再来朗读这一小节。

(2)大家读得不错。

可祖国如此贫困,是不是毫无希望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第二小节:

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一节。同学们请思考:这一节的感情与第一小节是否完全相同呢?如果不同,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 “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是对上节诗的总结与承接。

而下文呢?你是如何看出希望来的呢?

还是解读诗歌的意象: “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为什么“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能够看出来希望呢?

“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飞天袖间的花朵”是美丽的,代表了人民的希望。然而“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 却表明希望并没有实现。

因此,“——祖国啊!”这声呼喊是为祖国有了希望而不能实现希望的痛苦而呼喊。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诵第二小节。

(3)诗歌的第一节只有痛苦和悲哀,而第二节则是“痛苦的希望”,那第三节又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呢?

明确: “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这些意象本身就是那么新鲜,那么富有朝气,那么微妙地传达着喜悦的出现。这就是祖国,“簇新”的祖国,“喷薄”而出的祖国!一切都刚刚开始,一切都充满希望!

难点:那你如何理解“神话的蛛网”呢?

“蛛网”是一种束缚,而“神话的蛛网”则是思想上的束缚。(可以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极左思想泛滥,严重的束缚了社会的发展)。现在,祖国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说明古老的中国正从迷梦中苏醒,这无疑是一种新生的喜悦。

因此,这里的“——祖国啊!”这是为祖国的觉醒振兴而发出的欣喜的呼喊!同学们齐声朗诵这一诗节。

(4)祖国的新生振奋人心,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请结合诗文第四节来具体分析。

诗人进一步表达自己与祖国血肉相连的关系,表达自己为祖国甘于献出生命。

诗歌先从“我”的微小谈出自己是祖国母亲身体的一部分,又以“我”的庞大表达自己不会与祖国分离。“小我”和“大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接着以“乳房”这一意象真诚的把祖国比为母亲,这样二者的关系更牢固。“迷惘”、“深思”、“沸腾”几种状态的“我”,写出了我的成长过程。我既然成长起来了,那么我就要为祖国的“富饶”、“荣光”和“自由”而奋斗,甚至献出生命。

此时,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顶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诗人用生命呼喊出的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现在请同学们齐声把这种“热爱与献身”朗诵出来!

大家读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这首诗的内容:(教师引导,以学生的回答为主)

第一组意象以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表达对祖国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深沉悲痛的心情;第二组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第三组意象描绘祖国到了历史转折时期,已经走在了新生的起跑线上;第四组意象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关系,倾吐献身祖国的热望。

(解说:这一环节既是突出重点,也是欣赏的关键。简要点出“意象”这一概念,但不阐发,而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理解,体现精要好懂实用的要求。在引导、点拨中渗透分节概括这一能力训练点,一法多用,一石两鸟。)

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诗歌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感情,请一位同学来朗诵。

看来,仅仅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不一定能朗诵好诗歌;要想真正读好,还要掌握一些朗读技巧。(幻灯片)

下面大家再听一遍示范朗读,在听的同时注意学会自我朗读。

了解了诗歌的内容,把握了诗歌的感情,又知道了诗歌的朗诵技巧,现在对于朗诵这首诗大家应该胸有成竹了吧!

请一个同学朗诵诗歌。

(教师稍加指点后,)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朗诵这首诗。

现在请同学们深入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1、这首诗在运用意象上有什么特点?

a、在平凡中发现美,选取生活中普通的事物,却给人一种新颖、独创的美感。

b、意象群体通过递进组合,既表现社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又表达诗人及青年一代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心灵情感历程。

c、设身处地,物我合一,把“我”融入事物之中,与诗歌所抒之情密切吻合。

(解说:引导学生在感性体悟的基础上学习抽象概括、提炼总结,学习运用比较思维方法。)

2、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我”?

点拨:该诗构思突出表现在对抒情主人公“我”的拟物化上。“我”既是抒情主人公,又是具体的客观物象,也是祖国的象征。“我”的复杂矛盾意绪和多层次拟物交织出现,表现了一种独特的悠长、矛盾的心态,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诗中一系列意象,既是抒情主人公“我”,也是祖国的象征。诗中的意象又有其比喻意义,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比喻祖国承受的巨大灾难和面前的严重困难;“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比喻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解说: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涵,落实语言美教学重点。)

5.课堂小结 :

(1)、这首诗四个小节的主要内容和感情。

(2)、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3)、诗歌朗诵技巧。

(幻灯片、主要由学生复述)

(解说:总结学习方法,养成积累习惯。)

四、随堂练习:

艾青《我爱这土地》鉴赏(1999年高考题)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作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作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五、课后作业:

熟读并背诵这首诗。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阅读理解篇三

一、学习目标: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3.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节奏美、含蓄美、意境美。

4.学习借鉴诗歌思维和语言技巧。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

3.感受诗中的思维灵感和语言美趣。

4.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三、教学模式:

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预习思考题。

2、了解创作背景。

明确:《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表达了一种希望光明的痛苦和挚情,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和挚爱。

(二)理清思路、理清诗歌内容与形式。

明确:这首诗“运用平凡而富有特征的意象,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诗人借鉴运用了苏联诗人沃兹涅先斯基《戈雅》的圆周式句法,借以强化对祖国挚爱的深度。

四个诗节 一节:写实、写历史

二节:写精神、写历史

三节:现在

四节:“我”的誓言

(三)合作探究、再读课文和思考讨论。

1、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

明确:这首诗为了抒发对祖国的深情,把数百年的历史浓缩在四组意象群之中。这四组意象群是“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泥上的驳船”;“贫困”“悲哀”“希望”“飞天袖间”的“花朵”;“簇新的理想”“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泪眼的笑窝”“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迷惘”“深思”“沸腾”的诗人、“伤痕累累”“富饶”“荣光”“自由”的祖国。第一组意象以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表达对祖国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深沉悲痛的心情;第三组意象描绘祖国到了历史转折时期,已经走在了新生的起跑线上;第四组意象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关系,倾吐献身祖国的热望。

这一环节既是突出重点,也是欣赏的关键。简要点出“意象”这一概念,但不阐发,而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理解,体现精要好懂实用的要求。

2、这首诗在运用意象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a、在平凡中发现美,而给人一种新颖、独创的美感。

b、意象群体通过递进组合,既表现社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又表达诗人及青年一代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心灵情感历程。

c、设身处地,物我合一,把“我”融入事物之中,与诗歌所抒之情密切吻合。

引导学生在感性体悟的基础上学习抽象概括、提炼总结,学习运用比较思维方法。

3、说说对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

明确:进一步理解诗意,把握诗的意境,感受诗的思想美、情感美。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落实情感美、意境美教学重点。

(四)整合提高,拓展延伸。

熟读背诵课文,研讨问题。

1、欣赏品味诗歌的特色。

①体会圆句式的表达效果。

明确:圆周句式是重复同类型的句子或词语的一种修辞方法,它把十分完整的语言单位的几个部分,按圆周形进行连续排列,组成在意义和音调方面和谐统一的整体。

体会诗歌的节奏美。

②象征和比喻的运用。

明确:该诗构思突出表现在对抒情主人公“我”的拟物化上。“我”既是抒情主人公,又是具体的客观物象,也是祖国的象征。“我”的复杂矛盾意绪和多层次拟物交织出现,表现了一种独特的悠长、矛盾的心态,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诗中一系列意象,既是抒情主人公“我”,也是祖国的象征。诗中的意象又有其比喻意义,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比喻祖国承受的巨大灾难和面前的严重困难;“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比喻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体会诗歌语言美。

2、课堂训练。

①概括各诗节的大意。

②说说对“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的理解。

3、课堂小结。

学生回忆并总结本节课所用到的诗歌欣赏方法。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这首诗。

2.完成课堂训练。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阅读理解篇四

巩义市第一高中  王志钦 

教学目的和任务: 

1. 了解中国新诗朦胧诗的特点; 

2. 学习诗歌的欣赏技巧之一:朗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对诗歌感情的把握和朗读的方法; 

2. 本课教学的难点在于朦胧诗的写作特点。 

课型:讲读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朦胧诗的定义:所谓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 

朦胧诗的特点:㈠、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 

㈡、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借以表现诗人“心滤”的现实。 

一、 简介作者、写作背景 

舒婷: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初中毕业以后曾去福建插队,后回城当工人。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于1976年4月24日,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 

三、讨论、学习作品 

㈠自读第一小节,体会本节诗出现的事物所表达的感情。。 

㈡挑选学生朗读诗歌。 

㈢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并把握作品第一小节的感情及朗读方法。 

1. 本节出现的意象: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 

2. 作者修饰每个意象所用的定语:破旧、熏黑、干瘪、失修、淤滩上的 

3. 表达的效果:给人贫困、落后的感觉。 

4. 总结作者的表达方法:象征。①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②用来象征某种特别意义的具体事物。如《白杨礼赞》、《小桔灯》。 

5. 感情基调:深沉而悲痛。 

6. 朗读注意事项:⑴语速:舒缓;音调:低沉; 

⑵重读对象:修饰语、中心词。方法:声音高、声音重、语速慢。 

⑶注意节拍、停顿:读每一小节最后一句“祖国啊”前,要稍微停顿,酝酿感情。诗歌的每一节表达的感情不一样,每节之间需要转换感情,朗读时也要停顿。 

⑷态度要放开,感情要投入。 

㈣挑选学生朗读第一小节,并由学生评价效果如何,学生听取意见后再朗读一遍。看效果如何,再提问第二个学生朗读。 

㈤教师示范朗读第一小节。 

㈥学生自己按照这个方法理解朗读其余三个小节。 

四、挑选学生朗读全篇。教师总结,示范朗读。 

五、学生自己朗读体会作品的感情,练习朗读诗歌的方法。 

六、小结:本课的感情、表现手法、朗读的技巧。 

七、挑选一首自己喜爱的新诗,练习本节课学习的朗读方法。 

附:板书: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内容                     感情                  语调 

第一小节:贫困、落后的祖国           深沉、悲痛           舒缓、低沉 

第二小节:痛苦、追求的祖国           痛苦、希望              舒缓 

第三小节:新生、希望的祖国           希望、欣喜              高昂 

第四小节:养育、献身的祖国           深情、强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阅读理解篇五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解生字词。

2、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变化,把握寄托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4、能有感情地诵读、准确地背诵全诗,品味语感。

过程与方法 :

1、以诵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由此进入情境,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2、抓住关键语句,发挥想象,细心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意象的含义。

3、边读、边想,讨论提问,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分析诗歌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

有感情地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突破方法:图片展示祖国大好河山,教师激情范读,学生深情朗读,反复诵读,深入理解运用的意象,深切理解是人寄托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历史责任感。

教学难点:(1)探究诗歌中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

(2)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突破方法:从文学常识“什么是朦胧诗”入手,从鉴赏的角度 学习本诗,运用诵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反复品咂,深入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

2、激情导入法:

3、合作探究法: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你能说出几句表达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的古诗吗?

生:汇报

师:祖国,一个普通的词语,却能唤起人们心底真挚而深切的情感,却能成为中华儿女的共同情愫。刚刚经历十年浩劫,面对伤痛满身的祖国,一个普通女工、朦胧诗人舒婷在唱咏《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那质朴而厚重的情感吧。

二、检查预习:

师:为了更好地走进这首诗,我们先来明确一下问题:

(一)、积沙成塔:

干瘪 疲惫 簇新 迷惘 绯红

喷薄 笑涡 熏黑 隧洞 胚芽二、学以致用:

(二)、用以上词语中的两个或更多个说话。

(三)、交代目标:

1、了解舒婷和朦胧诗。

2、理解积累词语。

3、理解诗的意象,品味诗的语言,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4、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诗。

5、培养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感情,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了解作者: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

(五)、了解朦胧诗:

朦胧诗:是指成长于“*”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

朦胧诗的特点:

㈠ 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

㈡ 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借以表现诗人“心滤”的现实。

三、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教师范读课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学生活动] 仔细聆听教师的范读,感受诗作的抑扬顿挫及诗人的感情变化。

[点拨]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所隐含的情感基调则是由沉郁、凝重到欣喜、明快。

2、自读课文:整体感悟诗歌,思考经历了*之苦的诗人,在本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提示: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一些具体事物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胚芽”“笑涡”“起跑线”等。

3、齐读课文,思考:如果按情感基调来划分,本诗该如何来划分结构?

提示:该诗第一节表现祖国贫穷、落后的历史;第二节表现人民的痛苦和希望;第三节展示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第四节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血肉关系,表现诗人献身祖国的热望。其中第一、第二节风格沉郁、凝重、低缓,第三、第四节欣喜、明快激越。

四、品读课文:

1、体会意象所表达的感情,把握作品的朗读方法:

[学生活动] 自读第一小节,分组讨论老师的问题。

(1)本节出现的意象及修饰语所用的定语有哪些?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2)该节作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应以怎样的感情基调来朗读?

师提示:选取的意象是“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运用的修饰语是“破旧、熏黑、干瘪、失修、淤滩上的”;给人贫困、落后的感觉。该节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以深沉、悲痛的感情基调来朗读。

2、理解朗读其余三个小节,思考问题

(1)第二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

(2)第三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3)第四节,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

[学生活动] 可自由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巡回并参与。

总结:(1)第二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中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寄托了百姓对生活的企盼。

(2)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变为欣喜、亢奋,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显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

(3)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上有所加强,诗的感情达到了高潮。

五、 赏读课文:

“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提示:我不仅指自己,还指在当时和祖国同经磨难的一代人。我与祖国唇齿相依、血脉相连、不可分割。

六、美读课文:

根据你的理解,融入文章情景,声情并茂的美读全文,读出作者情感美和人格美。(女同学读一节,男同学读二节,男女同学齐读三四节。)

七、拓展延伸:

我们欣赏了当代女诗人舒婷的朦胧诗代表作之一《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诗中有许多意象,下面就以“我是你——”的句式仿写一组意象来表达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可以交流,可以合作,把它写出来,每人仿写一句话。

教师指导引路,如:我是你发梢上的蝴蝶结,时时刻刻展示你的风姿。

学生交流:

我是你天空中的一只小鸟,时时刻刻搏击着风雨

我是你衣服上的一枚钮扣,永远倾听你心脏的跳动

我是你南海中汹涌的波涛,伴你走过昨天和今天

我是你南国的一棵木棉树,代表了你的伟岸与挺拔

我是你大海中的一叶风帆……

我是你火红的紫荆花……

…… ……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让一位学生边听边记录,整理成一首诗,然后配乐朗诵,把这首诗作为礼物献给我们亲爱的祖国。

八、教师小结:

读诗必须用心灵去读,才能读出真情,才能更好地把握好作品的内在思想意义。今后同学们要用你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用心灵去感受生活、感悟人生,用你的笔去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

九、畅谈感受:

学过本文,你最想说点什么?请用“通过学习——,我想说——。”的句式来表述

十、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练习三题。

3.利用你选择的意象(一个或多个)完成一首诗歌,表达你对祖国的挚爱深情。

4.课下阅读舒婷的其他作品,体会作者的情感。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阅读理解篇六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3.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节奏美、含蓄美、意境美。

4.学习借鉴诗歌思维和语言技巧。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

3.感受诗中的思维灵感和语言美趣。

4. 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想象——理性升华。

2.研究评析欣赏法。

3.当代诗艺欣赏讲座法。

(解说:可根据学生基础情况选用。基础好,学校资料丰富、设备先进或附近查找资料方便的可选用2;基础中等的,可选用1、3。也可综合运用3种方法,勾连起课内课外。)

媒体设计

1.制作多媒体课件,重点在诗的意象理解上作一点适当的画面,把诗意转换为画意。

2.运用文学讲座法,事先设计好提纲及思考题,制作成待用软盘,以便在媒体上展示。

3.根据诗的内容选择适当的音乐,制作配乐朗诵录音带。

教学时数:课内教读2课时,课外练习由学生自定。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可能最喜欢的是中国古典诗歌,困为它的凝练、它的隽永、它的神韵,是多少年沉淀的精华;但,这不是中华诗歌宝库的全部。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吸纳着几千年诗意的营养,借鉴外国诗艺手法,感受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新时代的华章,装点了中国以及世界诗坛的盛装。欣赏这些诗,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另一种情的感染,另一种文化的营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欣赏一组当代探索诗歌。

(解说:设计这个导语,目的有两个。一是巧妙地把古代诗歌与现当代诗歌联系起来,明确它们之间的借鉴和发展的关系,引起对新诗的阅读兴趣;二是以尽量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引发学生对美的渴望,激发起强烈的学习欲望,奠定顺利进行教学的基础。)

二、解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表达了一种希望光明的痛苦和挚情,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和挚爱。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教师范读(配乐)

(解说:先把学生带进诗的氛围,初感诗的美味,为进一步学习欣赏奠定基础。)

②学生自由诵读。

(解说:趁着学生才有的感受尚在,让学生直接再次感受,这是文学欣赏的必要步骤,避免抛开刚营设好的氛围而由老师大讲特讲的弊病。)

③学生单独朗读,师生评价。

(解说:在这个步骤中紧扣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落实字词教学,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

④诗歌内容与形式总理。学生先用一句话谈谈感受,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这首诗“运用平凡而富有特征的意象,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诗人借鉴运用了苏联诗人沃兹涅先斯基《戈雅》的圆周式句法,借以强化对祖国挚爱的深度。

(解说:先由学生体悟,暗示自主求知意识;然后巧加点拨,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信息资料;最后老师向宽拓展,把学生眼界打开。)

2.具体研习,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①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讨论。

点拨:这首诗为了抒发对祖国的深情,把数百年的历史浓缩在四组意象群之中。这四组意象群是“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泥上的驳船”;“贫困”“悲哀”“希望”“飞天袖间”的“花朵”;“簇新的理想”“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泪眼的笑窝”“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迷惘”“深思”“沸腾”的诗人、“伤痕累累”“富饶”“荣光”“自由”的祖国。第一组意象以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表达对祖国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深沉悲痛的心情;第三组意象描绘祖国到了历史转折时期,已经走在了新生的起跑线上;第四组意象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关系,倾吐献身祖国的热望。

(解说:这一环节既是突出重点,也是欣赏的关键。简要点出“意象”这一概念,但不阐发,而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理解,体现精要好懂实用的要求。在引导、点拨中渗透分节概括这一能力训练点,一法多用,一石两鸟。)

②这首诗在运用意象上有什么特点?

点拨:a、在平凡中发现美,而给人一种新颖、独创的美感。

b、意象群体通过递进组合,既表现社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又表达诗人及青年一代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心灵情感历程。

c、设身处地,物我合一,把“我”融入事物之中,与诗歌所抒之情密切吻合。

(解说:引导学生在感性体悟的基础上学习抽象概括、提炼总结,学习运用比较思维方法。)

③说说对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

(解说:这一环节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把握诗的意境,感受诗的思想美、情感美。提这几个问题,有搭桥铺路的作用,一步步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落实情感美、意境美教学重点。)

④诵读全诗。

(解说:再次强化感受。)

3.欣赏品味

①体会圆句式的表达效果。

点拨:圆周句式是重复同类型的句子或词语的一种修辞方法,它把十分完整的语言单位的几个部分,按圆周形进行连续排列,组成在意义和音调方面和谐统一的整体。

(解说:落实节奏美教学。)

②象征和比喻的运用。

点拨:该诗构思突出表现在对抒情主人公“我”的拟物化上。“我”既是抒情主人公,又是具体的客观物象,也是祖国的象征。“我”的复杂矛盾意绪和多层次拟物交织出现,表现了一种独特的悠长、矛盾的心态,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诗中一系列意象,既是抒情主人公“我”,也是祖国的象征。诗中的意象又有其比喻意义,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比喻祖国承受的巨大灾难和面前的严重困难;“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比喻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解说: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涵,落实语言美教学重点。)

4.课堂训练

①概括各诗节的大意。

②说说对“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的理解。

(解说:这两个题目前者进一步落实概括能力训练,后者抓住具体句子并具体理解。)

5.课堂小结

学生回忆总结本节课所用到的诗歌欣赏方法。(见“教学设想”部分)

(解说:总结学习方法,养成积累习惯。)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这首诗。

2.课外找相关读物阅读,有兴趣的同学学写一篇赏析文章(可以就整体谈,也可以从某一角度谈)。

五、齐声诵读全诗。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阅读理解篇七

【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2.理解本诗运用反复手法在创意境及抒情上的作用

3.理解诗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真挚情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学习难点】

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学习方法 】

1.       诵读感悟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

【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舒婷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初读诗歌】

一1. 初读诗歌,读准加点字音﹙a级﹚

干瘪(   )    驳船(   )    蜗行(   )    胚芽(   )    迷惘(   )  隧洞(   )    绯红(   )   淤滩(  )    纤绳(   )

2.词语解释﹙a级﹚

疲惫:                  簇新:

绯红:                  喷薄:

迷惘:

二  整体感知,思考以下问题:﹙b级﹚

1.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

3.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4. 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

三 仔细赏读,理解品味作品:

1.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b级﹚

.

2. 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c级﹚

3.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 ﹙c级﹚

四【学习反思】﹙b级﹚

如何诵读这首诗?

五【作业布置】﹙c级﹚

赏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题目 

思  念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颗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

1.诗的第一节选用、和四个意象,分别抒写出、和等情思

2.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缠绵、真切,请分析下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

①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②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3.鉴赏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

六【拓展阅读】

《双桅杆》

舒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双桅船》赏析:

《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像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边在一起

意象的运用,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所谓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来表现诗人的主观心态它与传统诗歌中的“意境”不同意境一般是触景生情并借景抒情,从而达到景中含情的艺术目的而在朦胧诗中,诗人多以主观情绪和人的各种心态为表现对象,从主观情绪出发,想象并构造成某种具体的画面与景致,从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达到艺术表达的效果诗人在《双桅船》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历程而落在语言上,却是“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并把这些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而在画面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实感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内在, 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的表达

另外,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诗的最后四名:“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被人们当作警句加以广泛流传和引用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参考答案

一、1.注音: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āng)  隧洞(suì)    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

2.词语解释: 

疲惫:非常疲乏           簇新:极新(多指服装)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绯红:鲜红

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

二、1.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

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

2. 答: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又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

3. 第三诗节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变而欣喜亢奋

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象征着祖国的希望

4.    笿:第四诗节中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取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去实现她的伟大理想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为之升华

四、仔细赏读,理解品味作品:

1. 答: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与祖国一起经受苦难,并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诗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2. 答: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3. 答: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祖国的过去诗人写的虽是贫穷和苦难,情感中却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

例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老水车”这个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存力同样,下文的“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几行,写的是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以上种种,都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六、参考答案:

1.挂图  代数  琴  桨橹  茫然  苦恼  惆怅  焦灼

2.①时间缓慢  ②距离遥远

3.第三节是全诗的诗眼,点出所有的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全部发自内心.是源自心灵深处的“思念”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阅读理解篇八

关于朦胧诗

1、朦胧诗的定义:所谓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 2、朦胧诗的特点

㈠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

㈡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借以表现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一、 简介作者、写作背景

舒婷: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初中毕业以后曾去福建插队,后回城当工人。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于1976年4月24日,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

二、学习本文,掌握如下字词。

1、 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隧洞()干瘪()纤绳()绯红()喷薄()

2、 词语积累。

疲惫 熏黑 摸索 簇新 笑涡 胚芽 迷惘 富饶

3、 为多音字注音组词。

三、课文内容分析。

1、 如何理解本文中的'我'?

本文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诗中将'我'与'你'(即祖国)两者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我'和祖国是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我'代表了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承担起重任的一代人,他们和祖国一起从苦难中走过,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担起了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2、 如何把握本文的内容、感情和语调?

内容 感情 语调

第一小节:贫困、落后的祖国  深沉、悲痛  舒缓、低沉

第二小节:痛苦、追求的祖国  痛苦、希望  舒缓

第三小节:新生、希望的祖国  希望、欣喜  高昂

第四小节:养育、献身的祖国  深情、强烈  高昂

3、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诗人在文中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四、思考问题。

1、 本文作者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达情感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事物,并认真体会。

2、 请同学们掌握朗读的节奏和语调。

1、(湖北省武汉市)写出苏轼的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答:

【考点】:理解诗词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分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婵娟'即嫦娥,相传是月宫仙女,在句中借指月光。整句话的含义是: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2、(河南省)对下面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a.'秦时明月汉时关'应理解为'秦代的明月及汉代的边塞'。

b.'万里长征人未还'写出了秦汉以来世世代代征夫的共同悲剧。

c.三、四句道出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

d.全诗的情调悲壮高昂。

【考点】:诗词鉴赏

【分析】:答案为a项。'秦时明月汉时关'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所谓互文是指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所以'秦时明月汉时关'应理解为'秦代汉代的明月及秦代汉代的边塞'。

3、(湖北省黄冈市)读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回答问题。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⑴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全诗由述志和记梦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b. 诗中'尚'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c. 诗的后两句都是写梦境,与前两句写实相映衬。

d. 全诗气势豪壮,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⑵请你对'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略作赏析。

答:

【考点】:诗词鉴赏

【分析】:读懂全诗,了解创作的背景,才能对诗歌'意境'略作赏析。

⑴答案为c项。c项的表述'诗的后两句都是写梦境,与前两句写实相映'是错误的,显然'夜阑卧听风吹雨'不是写梦境,既是写现实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运。

⑵对'夜阑卧听风吹雨'作赏析应该扣住'风吹雨'的双层含义,或从写作、思想等方面回答。比如:'夜阑卧听风吹雨'写时间、环境和现实生活中的诗人形象。'风吹雨'既是现实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运。诗人从'风吹雨'联想到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处境,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想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戍轮台'的平生壮志融为一体,抒发爱国之情。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厦门。70年代末,她的诗作便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久即作为朦胧诗潮的代表人物而闻名文坛。结集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的叛逆精神,又有执着而深切的热爱之情,发自内心而优美,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种深情。与以往同类的诗作相比,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女儿对祖国母亲艾艾的不满与献身的真情。全诗立意新颖,感情真挚,一反过去某些诗的浮泛式的歌颂,从一个别致的角度来吟唱祖国母亲的歌。正如诗中所唱:'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诗人以赤子的目光,扫瞄着祖国的贫穷与落后,以拳拳的女儿之心,表达着哀怨的深情:'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在沉迷的痛苦之后,又表达出希望的欢欣:'我是你簇新的理想','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为实现这美好的希望,诗人表达了一种献身的愿望,'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为表达这种赤子的深情,诗人采用了由低沉缓慢走向高亢迅疾的节奏。低沉缓慢方能如泣如诉、似哀似怨;高亢迅疾才可热烈奔放、一往无前。为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交融感与献身感,全诗运用了主体与客体交错换用、相互交融的手法。主体是诗人的'我',客体是'祖国',而在全诗的进展中,让其合二而一--我即是祖国,祖国也就是我。祖国是我的痛苦,我是祖国的悲哀;祖国是我的迷惘,我是祖国的希望;我是祖国的眼泪和笑涡,而祖国正在我的血肉之躯与心灵上起飞和奔跑。

习惯上,人们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这也是一切》、《暴风雨过去之后》这类作品称为舒婷诗歌高音区'。由于它们直接表达诗人的政治情绪与时代理想,因而获得较多的称誉与赞许。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阅读理解篇九

教学目标:  

1. 掌握诗行间意象转换和诗意跳跃的朗读节奏,以表达全诗的主旨和各节的要义。 

2. 学习分析诗歌的象征手法。

教学重点:

分析诗歌意象运用的特点。

诗中主体自我与客体现实合而为一并占优势的艺术想象对深化思想感情的作用。

意象叠加和意象特征强化二者对表达主体感情的作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经历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设计思想:

本课意在突出本诗的情感发展脉络及其意象使用上的特点。同时,如何解析朦胧诗的朦胧,引导学生认识这类诗歌的特点,学会分析鉴赏这样的诗歌,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即分析本诗意象的象征意义。对学生启发引导,引导他们读更多的诗歌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国是一个古老的主题,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一代代诗人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祖国,怀着拳拳的女儿之心,用诗歌唱出了对祖国的无限深情。今天,让我们走进舒婷的诗歌,去聆听她的心声。

二.、作者简介:

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同时也使她们进行了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

三、诵读: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1、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朗读诗歌,边读边体会: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情感?你是通过哪些具体词句或具体形象体会出来的呢?开始自由朗读!

2、学生读。注意读准字音,体味情感,注意语流。

3、请专家读。思考一下为什么要这样读。

四.分析诗歌。

1、刚才同学好像前两节读的低沉,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抓住诗中的形象分析。“诗人一面形象地理解着世界,一面又借助于形象向人解说世界;诗人理解世界的深度,就表现在他所创造的形象的明确度上。”她选择了哪些形象,这些形象,又构成了怎样一种完整的图景?给人怎样的感受?

明确:破旧的老水车(以“水车”对河的依恋象征“我”对祖国的相依相存。“破旧”表现历史之久。)

疲惫的歌

熏黑的矿灯(“熏黑”言其使用时间之久。“我”与祖国“在历史的隧洞里”长期“蜗行摸索”。)

干瘪的稻穗(“稻穗”“干瘪”是因土地贫瘠。尽管“干瘪”,也是赤子的一颗心啊!)

失修的路基

淤滩上的驳船(驳船在淤滩上,行进很艰难啊,“我”靠祖国的拖曳得以前行,才不致掉队,极力表现了祖国对儿女的珍惜,儿女对祖国的痛惜。看到“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我”痛惜、爱怜、负罪之至)

“我“该怎么理解呢?(可以结合第四节的前两句)

(简单介绍意象,诗中的形象其实是意象,艾青:“意象是纯感官的,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诗人借助意象的和谐的组合表情达意。)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花朵稍微亮丽一点,但是花朵在这里是……未落到的,而且是千百年未)

飞天是什么呢?

飞天,是佛教中乾闼婆和紧那罗的化身。乾闼婆,意译为天歌神;紧那罗,意译为天乐神。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是一对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一。乾闼婆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的任务是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合为一体,变为飞天。飞天落处,朵朵香花飘落,颇有“天花乱坠满虚空”的诗意。这里应该是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

“一首诗是一个心灵的活的雕塑”,我们同学所罗列的这样一些意象形成的雕塑,给人一种怎样的整体感觉?(其实是一种意境,意境是诗人对于情景的感兴,是诗人的心与客观世界的契合。)

明确:其实在诗歌第二小节里有几个词语概括了这样一种感觉: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第二小节是痛苦,是希望。

为什么是是痛苦,是希望呢?

“飞天”这个意象奇伟而瑰怪,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这个意象虽然表明美好的希望未变成现实,富民强国的希望在漫长的黑暗历史中是那样的虚无缥缈,似乎永远都是美丽的神话,可望而不可即.

其实在第一节里也有一种希望,只不过希望是很渺茫,能看出来吗?

明确:歌虽“破旧”虽“疲惫”却“纺”个不停;“蜗行”而不是“蜗居”,对光明的摸索却从来未停歇。

2. 这就是,我们的祖国。这是诗人在前两节中营造出来的,整体的感觉。了解了这种感觉后,应该怎么读呢?( 请学生诵读)

老师读,(多媒体课件展示“朗读脚本”,教师讲解。)

这一节的感情是沉郁凝重的,用深沉的语调和舒缓的节奏,方能传达出诗人对祖国灾难历史和严峻现实的哀痛。正如刚才同学们体会到的,“老水车”等一系列意象展现了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破旧”等修饰词语显示出祖国在苦难中顽强挣扎,缓慢前行,朗读时要用低沉的重音来突出它们的含义。尤其是“深深”后面的停顿和“勒”字的重读处理更能体现与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情感。

听了老师的介绍,对同学们朗读诗歌有没有启发呀?相信同学们现在对这一节的理解会更深入了。那哪位同学愿意来试试读一读这一节诗呢?可以先在下面练习一下,读给自己听或读给同桌听。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位同学的朗读感动了自己,也打动了我们。而他的神情又很具有诗人的气质,使我想起了著名诗人艾青的两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学生合作创作朗读脚本,并练习朗读。

同学们可以借鉴模仿老师的这个方法,从另外三节中选择自己最喜欢读的一节,也为自己创作一则朗读脚本,并在脚本的指导下练习朗读,朗读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我们以四人小组为一个创作集体,看哪一个创作小组脚本写得好,朗读读得好。

4、各小组交流脚本,表演朗读。

教师准备资料:

第二节:这一节的感情同第一节一样凝重,用深沉的语调和舒缓的节奏以表达诗人对祖国那段屈辱而沉重的时期的哀思。“贫穷”、“悲哀”这两句应低缓,来传达出诗人对祖国灾难历史的哀痛。“痛苦”应重读,表明希望无法实现带给人们的苦楚。尤其是“希望啊”和后一句中的“花朵”应用颤音来进行朗读,更能体现出与祖国生死相依的情感。最后一句“祖国啊!”应让人觉得有压抑感,语调下抑,而不能上扬。(推荐一人读)(多么深沉的感情啊,如行歌慢板,余韵缭绕,令人回味)

第三节:这一节写得充满希望,写出了祖国在腾飞,祖国未来前途无量。朗读时,要朝气蓬勃,充满希望,读出对未来的向往。所以说,应以欢悦、热烈之情去朗读。“簇新”,“挣脱”等词写出祖国正在发展,在摆脱旧思想的束缚,走向改革开放,所以要读得激昂。“黎明”应重读,并在其后停顿一下,“喷薄”是个重点词,要以高亢的声音去读,要表现出新生的希望。(建议一男一女读)(读的铿锵有力,声情并茂,真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你们真有诗人的情怀啊!)

第四节:这一节的感情激昂,亢奋,要用富有激情的语调传达出诗人愿意献身祖国的建设,为祖国的富强贡献自己力量的雄心壮志。后面的两组排比句,要读出对比,欲扬先抑,并且还要突出层次,“迷惘”、“深思”、“沸腾”等词语读起来要有排比的气势,声音应从低到高逐渐起伏变化。“那就从我的……你的自由”这一句应体现渴望为祖国奉献自己的情感,音调应高亢一些。(建议四个人读)

真是激情澎湃,荡气回肠啊,太有感染力了,我们大家听得也都热血沸腾了!同学们,我们也像这个小组的同学一样,用高昂的语调和饱满的热情唱出我们的心声吧!想读的同学一起来!(全体读第四小节)

6最后大家连起来再自由诵读一次。“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注意感情。

7现在我们请专家来读一下,好吗?然后全班齐读。

明确:“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这些意象时空大幅度跳跃,构成了立体交*的一组喻意。这就全方位地书写了祖国成长的苦难历程、再生的悲喜、新长征的开始和未来的美景,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百废俱兴、气象万千、生机无限的壮丽景象,同时也勾画出了新一代的勃勃英姿。他们曾经迷惘过,现在治愈好了心里的创伤,正在思索,正在探求,而且已经跃起在雪白的起跑线上。一声“祖国啊”,在这里流泻出对旧貌换新颜的伟大祖国的惊喜、赞叹、眷恋和爱恋的激情。

为什么“我” 是你的十亿分之一,又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总和?

明确:“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总和”这两个意象,从人口和国土的角度抒写了“我”与祖国的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诗中的我,不再是小草,也不再是青松的幼苗。而是时代的主人,历史的主人,命运的主人了。

具体到底是怎么做呢?

“你以伤痕……沸腾的我”这一复合意象内涵丰富,概括力极强。它形象地描绘了祖国悲惨的遭遇,又简约地表现了我那种曲折复杂的心灵历程,着重地表达了患难中祖国母亲所赐予自己的养育深恩。于是,诗人以如椽的巨笔将“我”的霹雳炸响的誓言横抹在祖国的蓝天:“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自由,你的荣光!”诗人为了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不惜献出自己的青春、才智,甚至肉体和热血;这是赤胆忠心、慷慨悲壮、浩然正气的形象表现。末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复踏中有变化,不仅造成了诗情的回荡,而且有力地强化了献身祖国的题旨,使诗歌在高潮中嗄然收束,收下了经久难息的余韵。 意蕴也就出来了。

五、小结

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不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响、更亮。

六、最后,老师提议,让我们再次发出我们心底最深情的呼唤吧——

(全班一起大声朗读课题。)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阅读理解篇十

1、把握诗中平凡而富有特征的意象。

2、提高诗歌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3、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1、了解什么是朦胧诗。

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对祖国母亲赤诚的爱和神圣的责任感的。

1、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加强直观效果,营造诗画合一的氛围和意境。

2、指导学生朗读,追求声情并茂。

3、指导学生把握同类诗歌的特点和写法,学会鉴赏比较。

一课时。

现代的中国有一批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借鉴外国诗歌的表现手法,感受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独具时代特征的乐章,欣赏这些诗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另一种情的感染。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女诗人舒婷的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当代诗人,1952年生于福建厦门,原名龚佩瑜,朦胧诗的代表人物,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叛逆精神又有执着而深切的热爱之情,发自内心而优美,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表达了一种希望光明的痛苦和挚情,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和挚爱。这是一首将爱心献给祖国的深情力作。

1、教师范读全诗,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这首诗蕴含的情感。

2、思:请同学把你听读后的感受告诉老师。

读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悟?字里行间,哪个词或哪句话给你的感受最深?

学生讨论、发言:

感受到祖国苦难的历史;祝愿祖国的明天会更好;愿意把一切献给祖国……

3、找一组学生朗读全诗,然后评析刚才朗读的效果如何?

教师点评:

⑴ 朗读时注意以下几点:

① 语速要适中;根据诗的内容,注意音调或低沉或高昂。

② 修饰语、中心词注意要重读,语速放慢。比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

③ 朗读时要注意节拍和停顿,读每一小节最后一句“祖国啊”前要稍微停顿,酝酿感情,因为每一节诗表达的感情不一样,每一节诗之间需要转换感情,朗读时要注意。

⑵ 朗读要作到:把握好情感。

读:以声传情,以情感人。

⑶ 准确把握诗中的意象。什么是意象?就是以象表意,以常见的平凡的具体事物来表达一种抽象的思想感情,这是朦胧诗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可以适当让学生了解中国当代朦胧诗的特点,便于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它涌现于20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其特点是:

① 内涵上意蕴深厚,不求显露,思考人的本质,探索人的自我价值,体现人的主体意识。

② 艺术上意象迭加,扑朔迷离,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以普遍的暗示来代替过去的直接体现,代表作家主要有舒婷、顾城、梁小斌等人。

4、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这首诗的一、三节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什么?

学生交流:

第一节诗中的意象有: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

这一组意象以委婉曲折的笔触,追溯祖国的贫穷、落后、破败、凋敝,表达了对祖国深沉悲痛的感情。

第三节诗中的意象有:古莲的胚芽,眼泪的笑窝,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

这一组意象描绘了祖国在历史转折时期生机盎然,朝气蓬勃,充满了希望和力量,已经站在新的起跑线上了。

女生朗读第一节诗,男生朗读第二节诗。朗读的时候要把握好感情和语调。

5、学生分组讨论:每一节诗要用怎样的感情和语调来朗读呢?

学生交流:

第一节诗要读出深沉悲痛的感情,语调应舒缓、低沉。

第二节诗要读出痛苦与希望的感情,语调应该舒缓。

第三节诗要读出希望与欣喜的感情,语调应该高昂。

第四节是诗的高潮部分,情感激越高昂。

6、学生再次集体朗读全诗,品味诗中蕴涵的深深爱国之情。

我们欣赏了当代女诗人舒婷的朦胧诗代表作之一《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诗中有许多意象,下面就以“我是你___________”的句式仿写一组意象来表达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可以交流,可以合作,把它写出来,每人仿写一句话。

教师指导引路,如:我是你发梢上的蝴蝶结,时时刻刻展示你的风姿。

学生交流:

我是你天空中的一只小鸟,时时刻刻搏击着风雨

我是你衣服上的一枚钮扣,永远倾听你心脏的跳动

我是你南海中汹涌的波涛,伴你走过昨天和今天

我是你南国的一棵木棉树,代表了你的伟岸与挺拔

我是你大海中的一叶风帆……

我是你火红的紫荆花……

…… ……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让一位学生边听边记录,整理成一首诗,然后配乐朗诵,把这首诗作为礼物献给我们亲爱的祖国。

读诗必须用心灵去读,才能读出真情,才能更好地把握好作品的内在思想意义。今后同学们要用你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用心灵去感受生活、感悟人生,用你的笔去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

课后阅读欣赏舒婷的另一首朦胧诗《致橡树》。

思:请把你听读后的感受告诉我们

读:以声传情,以情感人

写:以“我是你__________”句式,仿写一组意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阅读理解篇十一

教学目标:

1、从“三美”的角度品读现代诗歌,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从“三美”的角度品读现代诗歌,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品读诗歌,理解诗中的“我”与祖国的关系。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1、涵咏品味  2、意象分析

学法指点:

1、诵读法   2、自主探究    3、仿写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发轫,《楚辞》登程,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众多的爱国诗人,他们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严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二、聆听诗意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标注字音,划分节奏,体会情感。

2、认读生字词。

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āng)

隧洞(suì)    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

三、品读诗意

1、学生自读全诗,圈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在全班交流。

2、学生展示性朗读。(张天蕊、申大印)

四、感受诗意

1、我们把诗歌中浸染或渗透了诗人情感的形象称作“意象”。请分别从四节诗中找出作者所使用的意象,并分析这些意象的特点。

2、分别从四个意象群的角度看,本诗各节分别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从中诗人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情感?

明确:(贫困、落后的祖国 ;痛苦、追求的祖国 ;新生、希望的祖国 ;养育、献身的祖国。)

(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情感,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3、明确:绘画美。

4、找出本诗最主要的韵脚。(明确音乐美)

5、教师讲解:本诗四节结构基本相同,句式多采用“我是……”,每节结尾以“祖国啊”作结。诗歌整齐的结构形式表现为一种建筑美。

6、小结:诗歌的“三美”原则。

诗歌独特的意象、优美的意境表现出一种绘画美;

诗歌和谐的韵律、鲜明的节奏表现出一种音乐美;

诗歌严谨的结构、整齐的形式表现出一种建筑美。

这是一首好诗的共同特征。

7、难点突破:

1思考: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明确:“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我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在形象里的。

2一提起祖国,人们往往会想起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四大发明、地大物博……以此歌颂祖国的强盛伟大。而舒婷此诗却写祖国的灾难深重、落后贫困,曾有人说,她这是“攻击社会主义”,“暴露阴暗面”。对此你怎样看待?(此题没有标准答案)

五、创造诗意

课后练习三:诗中所描写的对象,有的有下句承接(如“老水车”在“纺着疲惫的歌”),有些则没有下句承接(如“干瘪的稻穗”)。

仿照课文,在下面的诗句后添加一句诗,并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

1、我是干瘪的稻穗,                         

2 、我是失修的路基,                         

3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4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5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六、延展诗意

1、其它作者的同类作品。

《一代人》顾城    《回答》北岛

2、同一作者的其它作品。

《神女峰》《双桅船》《致橡树》

附:板书设计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内容                      感情                      

第一节: 贫困、落后的祖国           深沉、悲痛             

第二节: 痛苦、追求的祖国           痛苦、希望              

第三节: 新生、希望的祖国           希望、欣喜              

第四节: 养育、献身的祖国           深情、强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阅读理解篇十二

舒婷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她的一首重要诗作。这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巧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这首抒情诗共有四个意象群,通过其递进组合,不仅表达了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而且表达了有着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等特殊情感历程的青年一代的共同心声,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在艺术上,它亦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特点。如不直接表现思想感情,而是借助一些意象来间接地表现情感。例如:用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等象征祖国贫困落后的状态。用胚芽、笑涡、黎明等象征新生祖国站在“雪白的起跑线”上。这使得这首诗含蓄朦胧,意境优美。

“诗言志”,志指人的思想感情,情感是一首诗的血肉,一首没有情感的诗就像一具没有血肉的身躯。因而诗歌教学,不应脱离情感这条主线,要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精神,激发情感,发挥联想和想像,通过诗中的情感唤醒学生心中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但不应贴标签式地空洞说教,其目标实现是自然地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同时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这首诗时应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见解,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接受式局面,真正还学生以主体地位。

最后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

1、知识与能力:

在学习中理解诗歌的意象美、语言美等特点。了解朦胧诗的特征与创作背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领悟诗歌的意象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诗歌的韵律美、意象美、语言美。在读中领悟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在读中质疑探究、有所发现。用合作的方式探讨疑难;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老师与学生的对话,真正实现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解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爱国主义感情,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激发情感,发挥联想和想像,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一情感培养绝不是空洞说教,而是应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自己去思考理解。

要达到上述教学目标,要一改以往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宜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去解读文本,真正实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1、以读为本。本诗写得感情真挚,适合吟诵,通过节奏的变化和情感的起伏,获得对诗歌深层意蕴的理解。

2、注重教师引导,指导学生创造发现。鼓励学生质疑探究。

3、教学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重视师生的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与思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4、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而不应把它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避免上成纯知识传授或思想政治课。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1、设疑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激趣是这一环节的重点,方法可以多样化。可由舒婷这位诗人相关资料导入;还可由诗中新颖的意象或创作背景导入,或温故知新,回忆上学期的《星星变奏曲》导入。无论哪一种导入形式,其目的都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本诗的兴趣。

2、感情朗读,品读探究诗歌韵律、情感和诗意:

诗歌本身具有形之于声的特性,更适宜诵读。诗歌有“三分诗七分读”之说。

在探究学习本诗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一个字:读。首先是速读,整体感知诗歌韵律、情感、诗意。其次是品读,只有品读细加揣摩,方能体味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揣摩本诗新颖的意象。这其间教师要指导朗读技巧:要读出感情;要读出轻重缓急的节奏;要读出意象。

3、探究学习,品析语言美和意象美:

本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原则,学生分小组品析诗歌中最精彩的诗句,小组内自由发言交流,同时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突出学生个性,发展创新思维。

4、读写创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一节课时间虽有限,但我们可让学生探究热情不减,把视觉延伸于课外阅读中。师生同写,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用阅读本诗的方法去阅读更多的爱国诗篇,去走进舒婷,不断增强语文素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21835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