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设计篇一
天津市南开小学原校长兼书记。课堂教学曾荣获天津市一等奖,全国一等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政府教育合作项目一等奖。他创建的“小学语文导读法”是我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之一,产生广泛影响。应邀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讲学,做示范课,获得高度评价。出版《小学语文导读法》《导读原理与艺术》等专著18部,发表论文 200余篇,科研成果获天津市首届评选一等奖。应聘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等校兼职教授,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天津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南开区课程改革专家组组长。
【设计理念】
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念,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教学的主导方式,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生成,师生共同运用教材,占有、整合,充实更多的教学资源。
【设计特色】
以质疑定向,学生参与确定三个教学目标;以读书为本,自读、自悟、自得总结收获;以体验拓展,在表演中感受文章内涵;以生活为源,把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教学流程】
首先确定教学目标。按照三维立体的设计理念,目标设定如下:
1.充分领悟大自然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破坏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的深刻哲理,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2.以三个问题为线索,感受理解小村庄原来是什么样的,后来为什么消失了,给人们以怎样的启示。体会文章在对比中蕴含因果的表达方式;
3.学会生字新词,掌握三种句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片断。
其次对教材进行整合。原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对小村庄被毁前的美丽景象没有具体介绍,毁灭了对读者心灵震撼小大。有鉴于此,执教者在课文第一段增加了如下句子:
“清澈的河水从村前流过,村后的山坡上,郁郁葱葱的树林好像一道巨大的屏障,这里的空气格外清新,庄稼长得很好。”
再次确定教学对象。为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既不把它放在三年级作为讲读课文教学,也不把它放在六年级作为阅读材料自由选择,而是放在五年级让学生自学感悟。我们根据学生实际及教材内容的难易度,把九年制的五年级学生作为教学年级。
教学流程的设计大体包括四个板块。以下结合一次课堂教学的实录予以说明。
第一板块:从课题预测内容,自主提出学习的第一目标,解决“有怎样一个小村庄”的问题。
学生读到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不约而同地产生一个疑问:有怎样一个小村庄?或者说这个小村庄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这就是学生产生的第一个问题,也是这节课教学的第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的确定是学生在阅读时产生的真实的问题。继而师生共同探究:怎样完成这个目标任务呢?学生悟出靠自己读书和互相探讨,读懂为止。
学生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到黑板前绘画,理解感受领悟课文的思想情感,直至把描写小村庄美丽的语句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流利地背诵下来。这一系列的对语言本体的潜心品味,正是学生学会读书的过程。
学生归纳出:1.我们是在品读中充分感受了课文的意境,是用“心”在读书;2.这一段先概括后具体,把小村庄村前、村后、上空、地上的情况有顺序地描写出来了,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所以很顺利地背诵下来;3.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课文变成画面,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4.课文里重点词句的提示帮助我们有条理地记忆;5.我们反复诵读不下十几遍,熟读成诵……
这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立体地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性完成。
第二板块:因课文内容突变,学生继而提出学习的第二目标,解决“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的问题。
学生读到课文结尾:“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时,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新的疑问:为什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变成“什么都没有了”?这是学生产生的第二个问题,也是这节课教学的第二个目标,而这个目标的确定不仅是学生的真实的问题,而且是读书深入的必然结果,是符合学生阅读逻辑的自然产物。
这个目标的达成,学生主动提出:1.要深入读书,应该拿起笔来,把小村庄消失的原因一一画下来,找出重点词、句、段,全面领悟;2.建议同学之间相互研究,把各种不同意见进行比较和分析,相互启发,互帮互学;3.能够统一的认识,就变成大家共享的成果,不能够统一的认识,各人保留自己的看法,不必强求统一。
在充分读书和交流的基础上,学生提出如下几种观点:
甲:我们组认为下面这句话很重要:“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乱砍滥伐。一个“砍”字,高度概括了小村庄消失的根本原因。
乙:“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这句话揭示出小村庄的人们不仅仅是一年砍,一代人砍,而是年年砍,代代人砍。毁掉了树木,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一年比一年严重,洪水来了,才把小村庄卷走了。我想把这句话修改成这样:一年年,一代代,清澈的河水干涸了,茂密的树林遭到破坏,蔚蓝的天空一片混浊,肥沃的土地逐年贫瘠。
丙:课文中写:“大雨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不知被洪水卷到了何处。”这里的一个“卷”字,充分说明破坏了大自然的环境,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学生通过对这三个句子的理解,不仅掌握了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而且对小村庄消失的原因有了透彻的领悟。
第三板块:从全文整体来看,学生感悟到这篇课文不仅告诉人们不要乱砍树,还有更深的意义在里面,这更深的意义是什么呢?这是学生提出的第三个问题,也就是这节课的第三个学习目标。
每位同学都用充满深情的话语,向世人送上一句震撼人心的话语,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学生思索后写出各不相同的话语。
学生会写出:1.2l世纪的人们啊,你们还想让这个小村庄的悲剧重演吗?擦干眼旧,投入行动吧1 2.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破坏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1 3.我们的水资源是多么宝贵啊,珍惜它吧,不要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只是人类的眼泪。4.再不保护我们唯一的家园,黄沙将遮蔽天空,人们的呼吸都将十分困难。5.噪声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危害很大,在宣传环境保护时,不要忽视对治理噪声污染的宣传;6.工厂排出的废气,汽车、摩托车的尾气,燃烧各种废弃物放出的有毒气体,都是大气的污染源,让我们一起来制止这些破坏环境的现象吧!……
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一谈我们学校周边和住宅附近还有哪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现象,并提出解决的方法或建议。
第四板块:创设情境.用召开记者招待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切身体验破坏环境造成的恶果,完成对文本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阅读全过程。
请三位学生分别扮作小村庄劫后的幸存者,他们分别是:a村长、b先生、c女士。其中a村长对小村庄的毁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b先生是村中砍树最多的人,为了眼前的利益严重破坏生态平衡,c女士是村中坚决反对砍树而且积极植树的典型。
全班其他同学扮作各家媒体的记者,向三位幸存者发问,三位幸存者一一回答记者的问题。
记者招待会后,老师号召全体同学拿起笔,向全社会呼吁: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全人类要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可以写诗歌,编小品,绘图画,谱歌曲,做调查,写报告,作书法,搞展览,上网查资料,介绍环保知识等等。最后用美妙的环保歌声结束这节课。
整个教学流程总的设计意图是: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师生互动,充满真情,张显生命的活力。因势利导,巧妙灵活的教学走向,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充分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评点】
这是执教者整合了在南国北疆名师示范授课的丰富实践经验后,反复修改形成的教学设计,在表述形式上有所不同。不断的预设和生成,经历了多次理论——实践 ——理论的步步提升,使“设计”更臻完美。这样的语文课,是真正的师生共建、共享的语文课,它使教学过程完全演化为学生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于是,语文不再是“唯理性”的语又,而是充满了诗意的激情,成为充满情趣、充满灵动的语文,这是绿色的语文课堂。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设计篇二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2.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生词卡片、资料收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出示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质疑提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
这是怎样的一个小村庄呢?小村庄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教师可以把以上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学生再读课文,用笔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词句,然后反复练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山谷、森林、郁(yù)郁葱葱、湛(zhàn)蓝、甜润、盖房、裸(luǒ)露、扩(kuò)大、一栋(dòng)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工具、家具、锋利、喘气儿、黎明、洪水、清澈(chè)、造犁(lí)、咆(páo)哮(xiào)
4.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加一加:口+包→咆 牛+利→犁 木+东→栋
比一比:广——扩 有——郁 甚——湛 果——裸
三、检查预习。
1.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适当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2.学生针对课文进行质疑,第二节课进行回答。
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
3.完整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找一找哪些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
“森、葱、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应该协调。
“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
“裸”的左边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
“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衣撇的“勿”。
3.各自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一、设置悬念,引导质疑。
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自主阅读,感悟交流。
1.出示阅读要求,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
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从中得到的感悟。
三、引导探究,理解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然后理解“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①两个“谁”是表“认指”,没有例外,表明这里的人们上山砍树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
②“拎”字表达了人们的一种随意的心态。
③“一棵一棵”表示数目不确定,突出了人们没有将砍树当作一回事。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齐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思考:从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②分四人小组交流提问。
③读完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能不能把它用读书的方式表达出来?
3.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①“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把句子的“还”去掉,意思会变吗?
②“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以前,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对于这句话,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及感受?
四、总结升华,领悟道理。
1.读读泡泡里的话“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想法。如:可以谴责任命那的错误行为,可以表达自己的同情之心,可以对人们今后的生活提出建议等。
2.如果你是小村庄的一员,请你说说该如何保住小村庄。
五、作业设计。
1.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自主抄写、体会、积累词句。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计保护环境的行动方案。
板书设计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郁郁葱葱的森林
美丽的{清澈见底的河水 }斧头→ 什么都没有了?
小村庄 清新甜润的空气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四)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像。
教学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生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三)重点、难点、创新点、德育点、空白点的确立。
重点:
1.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德育点:
1.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2.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创新点:巩固与创新运用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感悟。
空白点:
多处设置空白,主要体现在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中。学生自由研读,提出问题等。
教学内容
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中,人们靠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盖成房子、造成工具和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揭示了村庄里人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课件,展示直观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让情境再现,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较深的层次,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师生合作研究体验创新教学程序,重视读中感悟,诵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村庄的画面,创设情境,学生欣赏感悟,同时设问质疑。
2.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课件出示)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板书)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研究探索(学习2-4节)
(一)学习第二节
1.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指名读,质疑。
带着你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把你找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
2.自由研读,分析理解
(1)设计问题:从哪个句子中知道村里人砍树的?(留空白,尊重学生的选择,有观点后讨论,学生可以从关键词、句多角度分析,解决本课教学重点,同时渗透环保教育)(空白点、重点、德育点)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2)质疑
指名再读,其他人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空白点)
(尊重学生选择,留空白,请学生在读的基础,提出问题,然后再通过读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a.理解“谁”
b.理解“拎”(换词方法)
c.理解“裸露”(出示图片对比理解)
d.小结:
(板书:随意砍树)
(3)指导朗读
(4)句子训练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 ),谁家( )……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
(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补充句子,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生活经验相合)(创新点、留空白)
这里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5)小结
(二)学习第三节
设计问题,引发思考:
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停止砍树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1)课件出示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2)理解“不断砍树”
(板书:不断砍树)
理解省略号的作用(此处作者省略意味深长,说明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在这设置空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上的沟通。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过度采伐是如何形成的。)(空白点、德育点)
(3)句子训练
应有尽有家具和各种各样的工具都会是什么呢?排比句子练习
(空白点、创新点)
(4)理解“柴烟”
在这一自然段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柴烟是指木柴燃烧后所产生的气体。
人们把这些树木砍下来后干什么了?这里指树木被人们砍下来,用来生火做饭、取暖。在我们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文章内涵──环境保护。)(德育点)
(5)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4节
过渡:我们虽然生气、我们虽然难过,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1)理解“不错”
(2)出示句子
引读第四节
(3)情境再现(课件)
(4)谈感受
(5)指导朗读
自由读、齐读
(四)学习第五节
(1)出示句子
引读最后一节(板书:什么都没有了)
(2)指导朗读
三、巩固与创新运用
1.小结
板书:保护环境
2.情境再现
出示98年洪水的图片和各种污染环境的图片
3.谈感受
任选其一,想一想,先和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
1.我想设计一句环保公益广告词──
2.所有地球村的村民们,我奉劝你们──
3.让我放飞想象的翅膀将美丽的村庄、咆哮的洪水细细描述给你听!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创新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思维,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设计多种形式,任选其一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的感悟,同时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立足于刚掌握的知识,在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勇于表达自我的能力)(创新点、德育点)
总结
延伸作业
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作业请各小组任选其一来完成。
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
②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写出简单的汇报材料,与同学交流
(这节课的最后,提供给学生探究学习的途径与方式,鼓励学生探究无止境,学习无止境。课尾,教师并不满足于学习的“无疑而终”,努力使其“疑无穷,疑无尽”,无数问号引研究性学习之路,再一次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创新点)
板书设计
板书:
随意砍树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什么都没能了
(保护环境) 不断砍树
教学体会
本课采用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通过研究体验、自主学习,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通过质疑、讨论、巩固与创新运用研究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学生们不仅学会和课文中的知识、锻炼了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创造性思维和想像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设计思路】以质疑定向,以读书为本,抓住重点句自读、自悟;以体验、想象的方式来感受文章内涵;以生活为源,把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预设:有怎样一个小村庄?这个小村庄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村庄里住着什么样的人?村庄里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二、初读感知,读文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低声速读,可以高声朗读。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次;用自己的方法学会生字、理解新词;在文中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2.检查识字识词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生开火车读词。重点指导“澈、湛、裸”字的读音。不要将“湛”读成“shèn”,将“裸”读成“guǒ”。认读词语:
山 谷 森 林 郁郁葱葱 湛 蓝 甜 润 锋 利 盖 房 洪 水
裸 露 扩 大 一栋栋 各式各样 应有尽有 喘气儿 黎 明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
斧头:也叫“斧子”。砍竹、木等用的金属工具,头呈楔形,装有木柄。
拎起:用手提起。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
锋利:(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本文指洪水来势迅猛,势不可挡。
4.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观察“森、葱、犁、喘、黎”等字在田字格中的比例。临写生字。
2.重点指导书写“葱”和“裸”、“黎”。
“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一撇的“勿”。
比较“森、栋、柴”三个字中的“木”这个部件,是不相同的。
3.工整地抄写生字及词语。
第二课时
一、根据课题质疑,解决问题:有怎样一个小村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
1.体会早先村庄的美丽。
(1)课件出示美丽的村庄图片,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是啊,这小村庄的确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3)从“早先”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山谷中,早先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强调“早先”。那么现在这个小村庄还有没有呢?引起人的思考。)
2.了解小村庄的悲惨命运。
(1)课件出示画面: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什么都没有了。
(2)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3)说说破折号的作用。
3.过渡: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二、根据课题质疑,解决问题: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1.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找出对应的句子读一读。
2.分小组议一议。
3.抓住重点句体会村民是如何一步步地把村庄毁掉的。
句一: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1)这里的两个“谁”指代什么?“裸露的土地”又指的是什么?
(2)你为什么认为这一句与毁掉小村庄有关?
(预设: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乱砍滥伐。一个“砍”字,高度概括了小村庄消失的根本原因。)
句二: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1)这句运用了什么手法?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连用了三个“变成”,是排比的手法,它非常强烈地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而且是低效利用树木。)
(2)再读一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句子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预设:表达出了对人们的错误行为的一种遗憾和谴责。)
句三: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1)“一年年,一代代”说明什么?
(2)两个“不断”又说明什么?
(预设:小村庄的人们不仅仅是一年砍,一代人砍,而是年年砍,代代人砍,毁掉了树木,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一年比一年严重。)
句四:大雨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1)指名说说“咆哮”的意思。(预设:本来指野兽的吼声,这里用来形容河流的波涛声。)
(2)为什么洪水会这么咆哮,这样肆虐?
(预设:原因就是乱砍滥伐树木,最终灾难终于降临。)
4.小结: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由于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
三、体悟情感,明确主旨
1.值得庆幸的是在这场咆哮的洪水的灾难中,小村庄的人们活了下来,那么你想对村民说些什么呢?
2.想象写话。从全文整体来看,课文不仅仅给我们讲一个令人叹惋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请你写几句充满深情的话语,送给周围的人。
3.全班交流。
【超级链接】
精彩片断
师:同学们,小村庄的教训是多么深刻啊!一场洪水袭来,小村庄还存在吗?(生:没有了。)房屋还有吗?(生:没有了。)工具、家具还有吗?(生:没有了。)人,还有吗?(生:一个都没有了,都被洪水卷走了。)
师:不,这个小村庄还真有几位幸存者,而且,今天来到了我们中间。(生惊异,四处寻找。)
师:(指一位男生)这位就是小村庄的a村长,请到台前。(生笑)
师:(指另一位男生)这位就是当初砍树最多的b先生,也请到台前。(生又笑)
师:(指一位女生)这位就是当初反对砍树而且积极植树的c女士。(生大笑)
师:这三位幸存者今天要召开一个记者招待会,在座的各位都是各大新闻媒体的记者,请大家发问,由a、b、c三位回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生1:请问a村长,你是怎样幸存下来的?
a:洪水把我冲出很远,幸亏我抓住了一棵没被砍伐的树,才侥幸活了下来,好险啊!
生2:请问b先生,当初你为什么砍树,砍了多少棵树?
b:当初我只顾眼前能过得好一点儿,没有环保意识,更没想到这样做会祸及子孙后代,我砍了有几百棵树,我有罪,我认罪。(生大笑)
生2:(继续追问)你这样做难道村长不管你吗?
b:他也砍,所以他管不了我,再说我给他送礼了,他也不敢管我,他是个腐败村长。
生3:a村长,是这样吗?
a:是,是,我也有罪,身为一村之长,不但不保护环境,还受贿,罪大恶极。(生笑声不断)
生4:请问c女士,您为什么反对砍树,而且植了许多树?
c:当时我觉得乱砍滥伐是不对的,长此以往,家园受到破坏,大自然一定会惩罚人类。我看到那么多树被砍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土地,心里很难过,每年都植一些树。但砍树的人太多了,家家户户都在砍,我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了。
生5:a村长,你现在怎样认识这个问题?
a:如果还让我当村长,我一定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第一任务,制定出法规,再也不破坏环境,祸及子孙了。
生5:欢迎a村长的转变、欢迎你回到我们中间来。(大家热烈鼓掌)
生6:b先生,你的认识有什么变化?
b:我们这个小村庄的毁灭是因为我们的环保意识太差了,我今后一定向c女士学习,保护树木,植树造林,重建我们的家园。
c:我也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世人都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再建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师:今天的记者招待会就开到这里。请大家回去拿起笔,向全社会呼吁: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全人类要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可以写诗歌,编小品,绘图画,谱歌曲,写调查报告,记叙这次记者招待会,展望新建的小村庄会是什么样,还可以上网查资料,介绍环保知识,向环保部门提建议……
点评
创设情境,用召开记者招待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切身体验破坏环境造成的恶果,完成对文本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阅读全过程。记者招待会后,老师号召全体同学拿起笔,向全社会呼吁: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全人类要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可以写诗歌,编小品,绘图画,谱歌曲,做调查,写报告,作书法,搞展览,上网查资料,介绍环保知识等等。师生互动,充满真情,张显生命的活力。因势利导,巧妙灵活的教学走向,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充分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设计篇五
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齐读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二、感知全文:
1、下面就让我们进入课文,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汇报主要内容。 板书:美丽 卷走]
(设计意图:同过网上浏览课文,让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进入课文的情境。)
三、学习第4段:
1. 那小村庄被洪水卷走时的情况怎样呢? 轻声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
3.哪句话写出了当时雨下得特别大?请你们再读读这段话,结合重点词语谈谈你的感受。
(1)指读自己画的句子:“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a重点理解“没喘气儿”、五天五夜、才”的意思。
b边理解边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过渡:谁还对其他句子有体会。
(2)“可是,小村庄却被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3)(录像:洪水)咆哮的洪水来了你们快看
(4)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段。自己读、找人读 、齐读。
4.这年的雨是很大,可是每年在我们这里也有过下大雨的现象,但是……你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找句子,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当时雨下得特别大,同时也交给学生一种理解课文的方法。利用洪水的录像,让学生更身临其境的感受洪水的咆哮,为更好的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过渡:是呀,为什么会形成洪水,为什么洪水又无情的卷走了小村庄?请读二、三段,结合阅读提示看看能不能自己把问题解决。
四、学习2、3段
1. 出示阅读提示:(1)默读2、3段
(2)找一找小村庄消失的原因的句子,读一读。
(3)和小组交流感受
2.汇报:谁把你找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的理解。
(1)“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裸露的土地”
a读句子说理解
b人们除了盖房子、造犁砍树外,还在什么时候去砍树
谁家 ,谁家 ,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一棵砍下来。
c 你也砍,他也砍,大家都在砍树,(板书:砍树)孩子们,砍断的仅仅是树吗?还砍断了什么?
d多么令人痛心呀,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自读、指读
(2)“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a(课件)读句子说理解 。
b再读读,通过变色的词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小结:多少树木消失了,多少资源浪费了。
c感受真好,快读出来吧。自己读、指读 、引读。
(3)“一年年,一代代……”
a(课件)看,这就是裸露的土地,能把“裸露”换个词吗?还可以说什么样的土地?
b漫长的时间过去了,风不停的吹在土地上,看,土地裸露的越来越多(演示土地的变化)。
c多么令人痛心的场面,快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这段形式设计多样,通过想象说话、变色词语的体会、课件演示裸露的土地以及裸露土地不断扩大的情景、换词体会等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体会出树木被砍伐的情景十分严重,这也正是小村庄消失的根本原因之所在。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体会的更加深刻。)
过渡:这么美丽的小村庄,就这样消失在人们的斧头下了,那曾经是一个多么美丽迷人的地方,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美丽的地方。
五、第1、5段
第一段
1、(课件:美景)看,这就是先前那个美丽的小村庄,有什么感受?
2、(出示文字)读读这段话,看看结合课文中的描写你又有怎么的体会?能把这么美的景读出来吗?齐读
3、想象:这么美的画面中,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
4 、就是这样美丽的小村庄,把你想象的朗读出来。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说感受、朗读谈体会、想象说美景,回忆小村庄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第五段:
1.可是这美丽的一切,再也看不到了。(课件)
2.树木没有了,房子没有了,还有什么没有了。(填空)
3.多么悲惨的场面呀。齐读第5段。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感受小村庄的荒凉,与小村庄的美丽形成鲜明的对比,给学生在视觉上产生反差,然后通过说话练习“还有什么也没有了?”让学生在语言中进一步体会小村庄的荒凉,朗读中感悟小村庄的悲惨。)
六、总结:
1.读了这凄惨的故事,看了这悲凉的画面,你想对小村庄的人说些什么?村里的人们醒醒吧。
2.在我们的周围除了乱砍树木这种破坏环境的做法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破坏环境的做法,打开网站,进入资料袋,去看看。
a选印象最深的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b全班交流
3.看完这些资料,你又想提醒人们什么?或今后想怎么做呢?[把感受写在留言板上]
4.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板书:保护环境]
(设计意图:通过向小村庄的人们说话,体会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是对学完课文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同时,上网浏览破坏环境的做法,把学生由课文引到生活中,切身体会周围环境的改善迫在眉睫。留言板上的留言,更是学生自己发自内心的话语。是以此结合课文的小练笔,为写作做铺垫。)
七、拓展练习:在网上还有关于环境方面的资料,你们可以继续登陆这些网站,(打开一个网站)浏览更多的环保知识,关注我们的家园。
(设计意图:给学生留下更多的学习的空间,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使学习的空间更广阔。)
板书: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砍树 土地裸露
美丽 卷走
保护环境(红色)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小村庄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了解小村庄变迁的原因,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齐读课题),谁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的?(小山村突然发生了大水灾,被洪水冲得无影无踪。)
二、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边读边思考:在你的心目中,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是什么样子的?
2、指名说。
3、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播放课件《美丽的小村庄》。
4、看到这么美丽的小山村,你想说什么?
5、指名说。
(二)学习课文第五段。
1、指名读第五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一下,洪水中那小村庄的情景。
2、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洪水中飘摇的小村庄:播放课件《洪水》。
3、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五段。
(1) 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想好后请与同桌交流一下。(多少年、多少代:指时间长。大雨没喘气儿:是拟人的写法,指大雨一直下个不停……)
(2) 指名说。
4、美丽的小山村就这样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5、请同学们齐读第五段,读出你的感受。
6、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过渡: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斧头都(学生齐说:没有了)。
7、把第一段、第五段、第六段连起来读读。爱动脑筋的同学,你想到什么问题呢?
8、学生提出问题,师筛选归纳:(1)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被洪水冲走?(2)“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指的是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2、3、4段。
1、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3、4段,边读边思考:(1)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被洪水冲走?
2、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师点拨。
3、进一步深入学习第2、3段,看看村民们怎样不加节制地乱砍树木。
(1)指两名同学读第二、三段。
(2)找朋友说一说或演一演小村庄的村民是怎样做的。
(3)全班交流。
(4)砍下的树木变成了什么?板书:房子、家具、工具。请看。播放课件《砍树》、《家具》。理解“一间间、一栋栋房子”、“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你是怎样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5)他们一年年、一代代这样砍树,原来茂密的树林出现了什么情况?请你找出课文中有关的句子画上波浪线,并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7)男女齐读第2、3、4段。再次感受一下村民们所做令人痛惜的事情。
4、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房子、家具、工具(包括斧头)、柴火,还有靠斧头得到的所有不错的生活。)
三、扩展活动。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小组交流。
(1)这个小村庄的故事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请大家爱护树木,保护环境吧。
(2)这些村民们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是我们人类的悲哀。如果这样下去,我们的家园将不复存在,我们要立刻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保护我们的绿色的家园。
2、同学们你有什么办法,让小村庄会变回原来的样子吗?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设计篇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深刻地体会到乱砍滥伐对人类的影响,以及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体会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语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句子的朗读和理解,来感悟课文所要传达的意义——不能乱砍滥伐.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小朋友,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
1,默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从这段文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带着体会齐读这一自然段.
2,这个小村庄原来的面貌是怎样的
看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找出相关自然段读一读.
3,多美的小村庄呀!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4,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你会有什么疑问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画出句子)出示句子.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说句子:
谁家想 ,谁家想 ,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5,可是课文并没有象课文所说的那样什么都没有了,瞧,人们因为树木,房子有了,工具有了,家具也有了.这是为什么呢
6,齐读第三自然段.
读句子: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阔达……
说句子:
用"减少"和"扩大"两个反义词说句子.
7,的确,成批的树木被砍伐,是在是太大的浪费,真是人类的巨大损失呀!树木再减少,变成了房子,工具,家具.但人们并没有意识到真正宝贵的财产正在流失.这不,灾难在不知不觉中来临了.
8,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多少年,多少代"说明了什么
"大雨没喘气儿"用了什么手法
9,多少年,多少代过去了,此时的小村庄是什么样子了呢 造成这样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三,课后延伸
1,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 你想说点什么吗
2,你现在知道了小村庄的最终下场.假如让你回到当初的小村庄,你会怎样做
3,在你的身边,有没有破坏环境的人 又有没有保护环境的人呢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设计篇八
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姓名史屹学科语文 学校朝阳区实验小学年级三年级 是否已实施否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普遍地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时效性有一定的帮助,在多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协助下如何更好的提高课堂实效性,是我们研究的问题。我校进行了校园网络环境下教学研究,通过对学生课堂反馈调整教学设计,提高课堂训练的实效性,最终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学习。学生情况:基本具备分析课文能力,学习习惯良好。教学方式: 讲授、合作探究教学手段:演示法、研讨法、情景感悟法。技术准备:交互式白板、校园网络题库。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用文字表达自己对保护环境重要性的认识。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1、如何调整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研究,对话。2、校园网络如何在课堂中提高教学实效性。
课堂反馈(检查第一课时的教学效果)课文讲解(分析课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感悟文本深意。)习作训练。
朗读课文,用上开始、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围绕着小村庄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第一自然段这个故事从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开始说起,还记得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吗?有这样一个小村庄,山上森林茂盛、苍翠,这叫森林郁郁葱葱,我们还可以说……。如果你走过村前的小河,一低头就能够看到一尾尾肥美的鱼儿在河底五彩的石子间自由自在地嬉戏,这就叫河水清澈见底。一抬头看到瓦蓝瓦蓝的天空万里无云,这就叫天空湛蓝深远。深深地吸一口气,新鲜的空气沁人心脾,这就叫空气清新甜润。你现在感受到了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走进小山村。课件展示突出词组:森林郁郁葱葱 河水清澈见底 天空湛蓝深远 空气清新甜润郁郁葱葱:形容草木茂盛苍翠湛蓝:深蓝教师相机点拨。学习第五自然段:这个故事的结尾是什么?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课件展示:什么都没有了 朗读指导( )没有了。学生补充郁郁葱葱的森林没有了,清澈见底的河水没有了,湛蓝深远的天空没有了,清新甜润的空气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齐读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对小村庄消失的惋惜之情。并用朗读的形式来表现出来。这是为什么呀?是什么让这里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呢?(学习2-4自然段)自主探究,发现问题阶段: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1.默读2―4自然段。2.把你找到的描述证据的句子用“―”画出来,重点词语圈画出来。3.和你的同桌进行交流,把你的感受批注在相应的句子或词语旁边。合作研究,解决问题阶段:(白板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理解“谁”。 任何人都可以去山上砍树。理解“裸露”。(出示图片对比理解) 露出,没有遮盖。 树木是遮盖,是遮挡,是天然的屏障。(板书:随意砍树)设计问题,引发思考: 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停止砍树了吗? 课件出示: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从这句话中的一年年,一代代可以看出时间很久,但是没有人去阻止这一行为。句子训练:应有尽有家具和各种各样的工具都会是什么呢?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 ),变成了( ),变成了( )。排比句子练习。甚至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理解“柴烟”: 柴烟是指木柴燃烧后所产生的气体。一棵树苗十年才能长成一棵小树,百年才能成为一棵大树。这样需要十年、百年才能长成的树木被随意扔进了火堆,眨眼间就变成了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板书:肆意砍树)小村庄的人们,不断砍伐树木,肆意破坏环境,他们的未来又会是怎样的呢?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村民的日子看上去还可以,房子、犁、各式各样的家具都有了,但是存在着很大的隐患,用这个词语也是对无知村民的一种讽刺。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一直没有停,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两句对比,有什么区别: 拟人的修辞方法的使用,形象地说明了大雨连续不断,几天没停,有着浓重的感情色彩,表达了大雨对人们无知行为的愤恨。 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咆哮”“卷”说明了洪水汹涌,,破坏大自然的环境,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课文学到这里,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那个美丽的小村庄吧!师生合作朗读第一自然段。而现在却什么也没有了。指导朗读,读出对村民无知行为的愤怒之情。理解中心思想。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深刻含义。小村庄不复存在了,当地村民,是幸存者,是经历这一切的人们在这一片废墟上立上一个警示牌。请你帮助他完成吧!这里曾经( )因为人们( )致使( )让我们永远记住()教师总结:让森林永远郁郁葱葱,让河水永远清澈见底,让天空永远湛蓝高远,让空气永远清新甜润,让我们永远记住,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1.选择“郁郁葱葱”的正确词义。a.形容草木非常茂盛。b.形容草木苍翠。c.形容草木茂盛苍翠。2.下列三句话中,使用拟人修辞方法的是哪一句( )a.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b.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c.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3.全文三次提到“锋利的斧头”,它代表着什么?a.人们使用的斧头很锋利。b.人们对森林无情、残酷的破坏,以及那些人们的无知。c.人们靠斧头过上了好日子。认真阅读第8课,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调查、访谈、查资料来了解我们身边环境的变化,并记录下来,发表在校园博客上和同学进行交流。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斧头?? 树木 房子 犁 砍失森林工具 家具 得 不管 还不错 美丽的小村庄 什么都没有了 保护我们的环境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技术应用时间安排 温故知新复习第一课时的知识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复习 2分钟 新课学习字词 短语教学课件展示,初步感受。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质疑。整体感知激发兴趣白板5分钟 实践活动朗读、合作学习,突破难点。自学,研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白板8分钟 创设情境情景烘托。感悟深入理解文本。白板7分钟 分享交流教师点拨。碑文展示再次深入理解,总结归纳。多媒体8分钟 训练反馈练习练习知识点掌握题库8分钟 拓展提高作业练习扩展提高投影2分钟
评价方式1、训练反馈数据积累。2、当堂习作的训练。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汉字,会写4个,正确读写新词。
2、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
教学方法和学法:
1、情景教学法、启发式。
2、质疑问难、自渎感悟等。
一 感受小村庄的美丽,导入课文
师:你们爱干什么?老师喜欢听故事,因为能够让我放松心情,学到知识,听故事也能体会到一种学习的快乐。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走进一个故事,享受学习的快乐。
生:齐读课题
师:首先请大家欣赏一段风光片。(课件:美丽的小村庄)
师:谈谈,你看到了什么?
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小村庄的什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森林郁郁葱葱
河水清澈见底
天空湛蓝深远
空气清新甜润
·郁郁葱葱是什么意思?
·天空湛蓝深远那是怎样的天空啊?
学习汉字:郁葱润
·出示一自然段内容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那现在你能根据这段课文在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这个小村庄吗?
师:其实,这还是一首小诗。
山上的森林
郁郁葱葱
村前河水
清澈见底
天空
湛蓝深远
空气
清新甜润
师:谁来展示一下。
·在这美丽的小山村,你还会看到些什么?或者听到些什么?
生回答:我还会看到小鸟在唱歌。师:是啊,因为那里(空气清新甜润)
小鱼``````
·练习背诵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 )小村庄。山上的森林( ),村前河水( ),天空( ),空气( )。
二 感受小村庄的消失
师:我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小村庄的喜爱。小村庄美得让人陶醉,让人窒息,那么小村庄最后的命运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快速读文。
·交流,小村庄最后的结局。
·读过课文之后,你的心情如何?
师:是啊,老师和你们有着一样的感受,那个被洪水吞没的小村庄曾经是多么地美丽,多么地让人向往,多么地让人魂牵梦萦啊!但所有的一切都消失了,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看看本课出现了哪些词语
郁郁葱葱 清澈见底 湛蓝深远 清新甜润
熟悉吗?还用解释吗?跳过
锋利 造犁 裸露 扩大 一栋栋 柴烟 没喘气儿 黎明 洪水 咆哮
认读 齐读 开火车读
理解:犁 裸露 一栋栋 没喘气儿 咆哮
根据图片或者随文理解
·师:在老师的脑中,一直存有一个大大的问好,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转瞬之间就什么都没有了呢?
轮读课文,帮老师解决疑问。
交流句子: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 表演拎的动作
· 练习说话
师:从“拎”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村民随意,想砍就砍)
师:只要是家里有需求了,村民就可以随意上山,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一棵一棵”是多少棵?
出示: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读出你内心的滋味
·变成变成变成,什么句,什么心情?
师:我感受到了你的心痛,除了这三个变成还有哪个词深深地触痛了你?(大量,消失)
师:大量的什么?怎样地消失了?
师:多么浪费的行为啊,读出你内心的滋味。树木一棵一棵地倒下了
出示: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师:斧头停止过吗?哪个词体现出来的,(不断,不断)
还有吗?(省略号)
一年年的砍,一代代地砍,不挺地砍,砍,怎样读出这种感觉?
心情怎样?
读出你的伤心,难过,沉重,气愤。这才是这个句子的味道。
师:正是有了这不停地砍伐,小村庄才
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师:什么都没有了,郁郁葱葱的森林没有了,清澈见底的河水没有了,湛蓝深远的天空没有了,清新甜润的空气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生:齐读
师:一栋栋房子没有了,各式各样的工具没有了,应有尽有的家具没有了,那些锋利的斧头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生:齐读
师:袅袅的炊烟没有了,森林中忙碌的身影没有了,斧子凿木的声音没有了,人们的生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生:齐读
伴随着一场洪水,所有的一切都没有了。暑假时,我们很多同学亲眼目睹过洪水来临时的可怕,面对猛烈的洪水,人们却那么的无能为力。村民们创造了美丽的小村庄,同时,也毁灭了小村庄,人类——万物的主宰,可以让美丽愈加美丽,也可以让美丽走向毁灭。早先那个美丽的小村庄已经成为了故事,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也许我们不能改变昨天,但是,同学们,相信我们可以决定明天!
作业布置:
摘抄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设计篇十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2.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小村庄消失的过程和原因。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山谷中,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的图片.(课件一)
你觉得这个小村庄及周围的环境怎么样?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十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二.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课文中是怎样描述这个小村庄的?引出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 画出并体会优美的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2. 读出小村庄的美丽.(花样读)
过渡:是呀!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绿茵茵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撒欢地玩耍、嬉戏;牧羊人吹着笛子,悠扬的乐曲声在碧蓝的空中回荡。不远处有所小学校,从校园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大人们都在辛勤地建造着自己的家园。整个山村充满了祥和的气氛和勃勃的生机。可是最后却消失了,什么都没有了……引出第五自然段:
(二)齐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二:一片荒芜的场景)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这个小村庄到底是被什么毁灭的?
(这时同学们有的说是被村民,有的说是被斧头……借此引出第2---4自然段.)
(三)请同学们默读第2---4自然段.思考: 这个小村庄到底是被什么毁灭的?
把你读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并作简单批注。不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可在小组学习中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提到班上解决。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质疑
师: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因为村里人砍树.,山坡上才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师:你从哪些句子知道是村里人砍树的?
(课件三)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2)相机指导理解用词:
a. “谁”b.理解“拎”(换词方法)
c.理解“裸露”(出示图片对比理解)
(3)句子训练
(课件四)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做家具),谁家(想烧饭)……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4)小结 (板书:随意砍树)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停止砍树了吗?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人们在拥有了这些东西后并没有停止砍树.课文中说: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1)(课件五)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2)理解“不断砍树” (板书:不断砍树)
(3)理解“柴烟”
柴烟是指木柴燃烧后所产生的气体。
人们把这些树木砍下来后干什么了?这里指树木被人们砍下来,用来生火做饭、取暖。
在我们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我们虽然生气、我们虽然难过,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可是最后,那个小村庄却被一场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1)理解“不错”是真正的不错吗?
(2)情境再现美丽的村庄,想象: 洪水来临时小村庄什么样?洪水过后又是什么样?
(3)谈感受:
生:我知道这样不错的日子不会太长,因为在他们随意砍伐树木的同时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生:我仿佛看到了万马奔腾般的洪水把仅剩下的几棵树连根拔掉。汹涌奔腾的洪水已冲垮了他们的房屋,冲走了他们辛辛苦苦换来的一切。
生:我仿佛听到了经过这里的人们的叹息道:目光短浅也!罪有应得也!
生:他们在慢性自杀.当洪水来临时,他们来不及呼救,就已经告别了人世,告别了美好的未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 总结全文
齐读全文,说说你学习了这一课懂得了什么?
生:我懂得了我们不能随意砍伐树木.
生:我懂得了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保护树木.
生:我懂得了不爱护大自然,就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学习了这一课,我们知道了由于村民的无知与自私,他们过度砍伐树木,忽略了树能防风、固沙,不让水土流失的作用,造成了山坡上的植被被破坏,环境在不断地恶化,最终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一切都没有了。我们要吸取这个沉痛的教训,就让我们一起爱护森林.爱护大自然!共同来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吧!( 课件六:爱护大自然,爱护环境)
四.延伸作业
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面对如此怵目惊心的环保问题,我们小学生能做什么呢?就请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吧!
五.板书设计:
随意砍树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什么都没有了
(保护环境)不断砍树
教后反思:
本课采用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通过研究体验、自主学习,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通过质疑、讨论、巩固与创新运用研究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创造性思维和想像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本次教学分三个教学环节:
1、课前引入谈话,创设情景(一组与课文有关的画面),学生边看边想,引入课题,由课题入手,教师相机引导,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思维,让学生大胆去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巧妙的利用课件,把原来美丽的小村庄的画面展示过渡到很多年后风沙满天,裸露的土地,让学生看后自由说,尊重学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的对话,学生的回答充分展现一种民主氛围。
2、问题入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被毁灭了。学生自由读课文,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想,挖掘文章的内涵,"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被什么毁灭了"?学生的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村民、有的说是洪水、有的说是斧头,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体现了民主的氛围,学生自由说,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3、师生合作,自主探究,师生合作是本堂课的中心环节。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相互启发诱导,体现了一种和谐的探究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强化了自主意识,发挥了主体作用,教师从教课文中跳了出来,树立了为学生而教的新观念,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参与率高,课堂气氛活跃,从过去的"要我学"过渡了"我要学"。通过探究,活化知识,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甚至能知其必然,初步掌握了探究语言文字的门径。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设计篇十一
之二
黄石市广场路小学 满红莲
教学目标 :
1、读懂课文,学习“斧、盖、造……”等16个生字。
2、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子的意思,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全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课前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环保的图片和小故事。
课时安排:二课时
一、师生谈话,复习检查:课文讲了一个小村庄的什么故事?
二、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对课文哪个地方印象最深,想和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交流。
三、把握重点,理解课文:
1、根据学生交流的感受,筛选出重点句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2、读句子,联系全文,自由质疑。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
3、联系上下文解疑。
(1)“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哪些东西没有了?
(有美丽的村庄,有房子、家具、工具以及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东西)
师:你能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是怎样美丽吗?
①学生交流。
②课件演示。
③指导朗读第一段。
(2)是什么原因使“什么都没有了”?
①学生结合上下文讨论,探究,谈出自己的观点。
②练习,思考:谁家想做,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
③指导读课文相关部分。
四、前后联系,探理激情:
(1)师创设情景,生前后联系,总结升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五、结合实际,拓展延伸:
(1)结合实际议一议身边破坏环境的行为。
(2)为呼吁大家都来关心环境问题,我们可以怎么做?师生交流。
(3)课后作业 :收集有关环保图片、资料,办一期墙报。
湖北省 语文优质课竞赛(本课获省一等奖)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设计篇十二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疲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学实录一:
师:(有感情地朗读)“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听完老师的朗读,请大家想象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美丽的村庄?
(学生兴趣高,纷纷举手发言。)
生1:小村庄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
生2:山坡上,牛羊在绿茵茵的草坪上吃草。
生3:村子中央有一所学校,五星红旗在半空中高高飘扬,从校园里传出孩子们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
生4:家家都住着新房,生活得很好。
生5:大人们在田里、山上干活,有说有笑的。
生6:老人们在树荫下乘凉,拉扯着家常。
生7:村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弯弯曲曲地流向远方。
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很好,在大家的描绘下,小村庄实在是太美了。有谁能更好的完整的说说小村庄的美吗?
(准备片刻,学生发言。选录一例如下)
生: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山坡上,牛羊在绿茵茵的草坪上吃草。不远处有所学校,从校园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大人们都在田里、山上愉快地劳作着,到处都可以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中,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在这一片段的教学中,教师创造出性地挖掘出教材的创新点,填补了教材的空白。紧紧抓住“美丽”二字,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说出自己心中小村庄美丽的样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个性在想象中得到了展示,思维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在学习中得到了充分训练。教师在一前一后的引导中,引发学生分散思维,引导学生概括归纳,真正成了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教师简单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相比,这一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小村庄美丽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为下面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实录二:
师: 我们的家乡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生态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农村”也有人说是“最后的香格里拉”。我们都应为自己是婺源人而骄傲。学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你想说些什么呢?你又想做些什么呢?
(教师情境创设到位,学生入情入境。)
生1:我要告诉家里人,我们不能乱砍树木,要爱护树木。
生2:我想告诉全校的同学们,我们要保护好家乡的生态环境,不随地扔果皮纸屑。
生3:我们学校不应该把垃圾往河里倒,这样会污染水资源的。
生4: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为明天的家乡更美丽而努力学习,长大后更好地建设家乡。
生5:我们应该经常去打扫老街。为搞好老街的卫生,我们还要去做些宣传活动,让每个人都来管卫生,要让每个人都认识到“清华是我家,卫生靠大家。”
生6:我要把这个故事讲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听,告诉他们要保护好家乡的美丽景色。
师:我真高兴,听了大家热情洋溢的发言。我相信:有你们的努力,有大家的决心,家乡的明天一定会更美!我们决不会做小村庄中的人们!
反思: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标准同时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具有很强的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是一篇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热爱我们绿色家园的力作。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已经认识到了乱砍滥伐的危害,增强了学生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教师恰当时候地把他们学到的知识及想法很好地迁移到家乡,迁移到身边的人和事上,引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增强了保护家乡生态环境的意识。学生们学得轻松,且有所获。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做了学习的主人,也进入了做家乡小主人的情境。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设计篇十三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一篇新入选的课文,以一把斧头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过程。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保护环境、爱护绿色家园。文章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2、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段学生应在识字方面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并初步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学生在阅读时,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多读多想、读通课文”。根据新课标、本组训练重点、课后思考题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读通、读懂课文,明白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原因。难点是: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3、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更有效地突破难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学会本课15个生字,弄懂“裸露”、“咆哮”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技能目标:
1、读通、读懂课文。
2、通过“多读多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悟出课文蕴涵的道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我主要采取“激励性教学法”和“主体性教学法”。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鼓励,一个人自身潜力只能发挥20%~30%,正确而充分地鼓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能力的80%~90%。在教学中,我努力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与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了他们自主、自信的学习品质。具体体现在“我会听”、“我会读”、“我会想”、“我会写”、“我会说”五大方面。从听到说,实际上是知识的一个内化过程。会听但不一定会说,要想会说,就必须会读、会想。因此,我把这五个环节有机地揉和在一起进行训练,但每个环节又有所侧重。
三、说教学过程
我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从听入手,让学生自学自问、读通课文、初步读懂课文,为第二课时的精读、品读做好铺垫。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我会听
课文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的,我抓住孩子们爱听故事的特点,先声夺人:“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会听故事吗?老师今天就要给你们讲个故事,看看谁听得最清楚,记住了老师讲的故事!”通过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训练了学生靠听获取信息的能力。由于三年级学生理解、概括能力有限,反馈的信息也许是零散的、不完整的,但老师并不急于判断,而是及时给予鼓励。“同学们听得真认真,说得也不错,那怎样才能说得更好呢?”将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
2、音正形清、句顺文通——我会读
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提供各自发展的空间,使他们能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和策略。”因此,在这个环节里,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提出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利用课后的拼音把它读准确,遇到难读的句子用笔把它划下来,多读几遍。”为了检查学生的朗读是否正确,我首先从生字入手。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由于三年级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自学生字,我鼓励学生在课前主动识字,把学会了的字制成生字卡片,再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交流。老师只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重点指导。如:平舌音“造”、翘舌音“柴”、后鼻音“洪”;笔画较复杂的字“盖、犁、黎”等。
接着,我从课文中选出几个句子,稍做改动,以此来检查学生是否已读熟、读通课文:
1)、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房子,变成了家具、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被当成柴烧掉了。
2)、大雨一直下个不停。
3)、什么都没有了——所有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斧头。
细心的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出示的句子与原文不同。“同学们读得真认真,那么课文是怎样写的呢?”我又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再读课文。这样一来二去地读,培养了学生读书要细心、不多字、不落字、不换字,正确朗读的良好习惯,也能为第二课时理解课文、体会感情做铺垫。
新课标还指出,中年段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于是,我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同学们,刚才我们用自己的智慧认熟了生字、读顺了课文,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呢?”此时,学生在先前听的过程中所获取的零散的信息变得完整、清晰,也为下一步的质疑问难做准备。
3、边读边思、质疑问难——我会想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问是创新思维的前奏。我告诉学生不但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还要学会边读边划边思,并鼓励学生敢想敢问,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简单问题,我引导他们在没有答案的地方寻找答案:“同学们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不错!有些问题呀,我们通过自己阅读课文就能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再请教小组同学。”而一些需要更深一步挖掘课文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则留到第二课时,通过老师引导点拨、小组讨论交流解决。
4、会记善积、搭筑阶梯——我会写
掌握最基本的字、词,积累大量的词汇,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本课时,我在基本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还另外设计了一个环节——我会写。
1)、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冒”字。注意字形:上宽下窄、上扁下长,日下两横不靠边、目中两横要均匀。
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积累词汇
学生靠边读边想读熟了课文,对语言文字有了初步的感悟。这时,我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如:家家都有一把锋利的斧头。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可是,那个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的积累,进一步为听、说、读、写服务。
5、汇报交流、真情表达——我会说
学生通过听听、读读、想想、写写四个环节,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并在初读中掌握了生字词。在此基础上,第二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设计了“我会说”的环节,说说自己课外搜集的有关环保的资料,说说学完课文后自己的感受。
四、作业设计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于是我教给学生另一种获得知识的方法——到课外去查找资料。“除了乱砍滥伐,你还见过哪些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或现象呢?你知道这样做的危害吗?”请男生组成蓝天队、女生组成绿水队展开搜索竞赛,也可以用笔写写心中的所思所想,写下自己的气愤、呼吁或建议等。
自主选择作业:
1、找一找我们身边破坏环境的现象及其造成的后果。
2、写一写心中的所思所想。
在作业中,学生不知不觉地经历了从学到做、从读到写、从课本到实践的语文学习过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设计篇十四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叫周乔玲,来自麻城,那里风景秀丽、群山环绕,拥有无数美丽的小村庄。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教材】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致使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最后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整个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故事,它告诉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本组课文都是围绕着“爱护环境”来进行编排的,根据课程标准精神,本组的训练意图,结合教材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自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第二课时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今天在这儿我说的是第二课时。
【教法和学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和讨论式等。
2、学法:质疑问难、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
【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分五个环节进行本课的教学:
1、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细读课文,弄清变化;
4、精读课文,探究原因;
5、联系实际,领悟事理。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上课一开始,首先让学生欣赏课件。(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接着,板书课题,带领学生质疑问难,“同学们,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也许学生会问:“老师,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个变化?”这样学生就抓住了文章的要领,师生在质疑问难中共同确定了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谈谈从这个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学生默读后,可能会说:“一把斧头给人们带来了幸福,最终又毁掉了人们的幸福。”“假如人们能爱护环境,也不会失去美丽的家园!”这种设计,意在逐步使学生掌握默读的读书方法,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接着问“想想哪些地方写了小村庄发生变化?哪些地方写小村庄为什么变化?”这一问题旨在使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感知课文大意。
三、细读课文,弄清变化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首尾两段,弄清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
1、学习第一自然段,在学习时,首先通过各种层次的读来展示小村庄的美,如个人读、齐读、范读等,并让学生谈谈读懂了什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一段。
2、学最后一个自然段。先展示两幅对比鲜明的图画,问“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心里有何感受?”在他们谈完感受后,再出示最后一句,让学生试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小村庄的变化。
这种设计有两个意图:
1、重视文本阅读。让学生多层次多形式读书,直接与文本对话,体会出小村庄的美。
2、加强语言文字积累。
四、精读课文,探究原因
《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依据这一教学理念,在学习课文二至四自然段的时候,以学生自学为主。因此这一环节分为两步:第一步,学生小组合作,自学探究;第二步,小组汇报,交流展示。
在第一步中,结合我校省级立项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我为学生建立了自学网站。在网站中,设有自学提纲、扩展阅读、背景资料、小小词典、网站链接等栏目。学生可以根据学习要求,任意阅读相关资料,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第二步,检查汇报交流。在交流中,教师相机出示2个重点句子: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2、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在学习第一句话时,老师首先带领学生观看树木被一棵棵砍掉的真实场面,然后抓住一个“拎”字,想想“拎”说明了什么?最后让学生学习文中的表达方式用 “想……就……”想象说话。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张叔叔家想盖房,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李伯伯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王阿姨家呢?)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句子,还学会了表达。在学习第二句话的时候,首先出示书中的句子,再出示第二句,学生通过比较看出第一个句子多了一个“还”,体会“还”的用字之妙,懂得人们的幸福生活过得很勉强,不会长久,这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
理解完重点句,我便问学生:“文中几次提到斧头,最后又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呢?”再次回到最后一段的学习。在原来对本句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问“‘什么’‘一切’”代表了什么?用上文中句子说说,(那是一栋栋房子,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美丽的小村庄以及人们的幸福生活。)这里旨在通过揣摩句子,使学生更加明确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五、联系实际,领悟事理
学完本文后,我联系实际用课件展示周围环境遭受破坏现象,说说你身边有哪些破坏环境的现象,(举水河垃圾成堆,摩托车油烟空中弥漫)接着设计填空,“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什么?你想对全社会说什么?”他们会说:“小村庄的人们,记住这血的教训吧,不要随意砍树,清澈的小河,湛蓝的天空就会属于你们!”“21世纪的人们啊,还想让小村庄的悲剧重演吗?快快行动吧!”这里旨在使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我想谈谈作业设计,习题1与知识目标对应,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的一种检验。习题2、3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也是与课后习题相照应,这种综合性学习活动,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在上课即将结束时,在环保歌声里,我用充满激情的话结束教学,迅速完成板书。“同学们,那里曾经有一个美丽无比的小村庄,可是由于人们随意砍伐,美丽的小村庄变得一无所有了。让我们牢记教训,爱护环境,我们的家园就一定会更美丽。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设计篇十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告诉他们要注意保护环境,否则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置悬念
播放课件重温“美丽的村庄”,引导质疑:小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自主阅读,交流收获
1、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2、分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自主释疑。
三、探究学习,理解课文
1、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理解“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
⑵ 拓展思维──补充句子: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⑶ 质疑问难。
2、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出示第三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
⑵ 指导朗读: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心情吗?
过渡:河坡上的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你赞成老师的说法吗?
3、深入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⑴ 看课件:洪水毁灭小村庄。
⑵ 学生朗读,质疑。
⑶ 重点理解: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4、总结升华,领悟道理:
⑴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⑵ 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同学。
四、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五、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保护环境的行动方案。
【板书设计】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斧头(树减少)
破坏环境
受到惩罚
美丽
什么都没有了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设计篇十六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
2.利用文中的空白处,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了解交流我国环保现状,树立学生环保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与原因.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三,课前准备:学生查找有关环保资料;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填补空白发展思维,培养想象,锻炼口头表达.
1.出示课件(美丽的村庄)同学们欣赏.
2,这个小村庄以前是如何的美丽 学生描绘,老师当场画简笔画.齐读课题.(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恬静的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淙淙地流着.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一座座房子掩映在绿荫间,人们安居乐业,过着幸福安逸的生活.)
3,我们来看看书上又是怎么描绘这个小村庄的美丽,理解"郁郁葱葱,湛蓝深远",这村庄的美丽是谁带来的
4,(出示课件):"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这些词该怎么读 读好以上词语再学习朗读第一自然段.
5,(出示课件)看看故事结尾,最后这个小村庄变成什么样 (展开想象自由说)
6,这个美丽的村庄之所以起了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直到毁灭,其中有个至关重要的器具起了毁灭性作用,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板书:斧头)
二,抓重点词,句自主学习课文2—5自然段,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1,请同学们默读2—5自然段,看看文中出现了几次"斧头".把你读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并作简单批注.不懂的词句用"┄"画下来.
2,(出示课件):"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在这"拎"可以换成哪个词 (提)为什么不用提而用拎呢 (当地居民砍树很随意,根本不受约束)
3,哪个词体现了砍伐的数目非常大 (一棵一棵,学生边说老师边一棵一棵地搽去黑板上的树木.)
4,看老师的这个动作,你们心里感觉怎样 学习朗读这一句,如何念出心疼的感觉
5,理解"裸露"(看课件理解)
6,课件出示:"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不断扩大……"哪个词可以体现这样的烂砍伐树木行为还在继续 这个"……"代表什么
7,(出示课件)创设情境采用"叠加式"朗读"一年年,一代代——"一句.
8,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树木都有哪些作用
9,(出示课件)读读课文,了解树木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什么好处
填空树木都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 (理解"应有尽有",了解排比句)
10,哪些词语体现了被砍伐的树木数量多 (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
11,(出示课件)"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空中了."读到这,你想说什么 (树木被廉价使用)
12,(出示课件)对比句子: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都不错."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这样"不错的日子"到底指什么样的日子呢 联系上文理解自然的给予让村庄人们过着安逸的生活.第一句话作者是真的在称赞当地居民的日子过得不错吗
13,(出示课件)理解"大雨没喘气儿"(拟人化写法).
14,看课件感受"咆哮的洪水".在这咆哮的洪水来临时原本谁可以保护这美丽的小村庄呢 学习朗读.
15,(出示课件):"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回顾:"树木为这小村庄带来了什么 ",感受:"现在洪水又带走了什么 "结合理解"一切"(出示课件): 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随着同学的回答,老师一一搽去黑板上的板书)
16,这锋利的斧头看似为小村庄居民创造了不错的生活,可它们也是毁灭村庄的间接杀手,而真正毁灭村庄的罪魁货首又是谁呢
17,读到这你有什么话想对小村庄的居民说 请写在书上.(学生汇报)
18,现在再看这课题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课题.
三,拓展延伸,了解我国的环保现状,树立孩子的环保意识.
1,(出示课件):环境受污染的图片.
2,学生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谈谈关于我国环保现状.
3,以环保为主题,设计一句广告语.
四.总结全文.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能从中得到一个信息,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大自然,如果破坏了大自然,那我们最终还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设计篇十七
环保问题已是二十一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环境保护倍受世人关注的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需要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大到电视新闻,小到课本教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与环保紧密地联系着,在小学三年级下册课本中,就有这样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昔日美丽的小村庄最终被洪水淹没。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情景创设的方法。黑板上有彩色粉笔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图,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袅袅的炊烟,精美的画面吸引着同学们。学生一边欣赏图画,一边朗读课文优美的文字。我们仿佛置身在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正在大家陶醉其中的时候,故事出现了转折,人们拿着锋利的斧头上山砍树,有的盖房,有的造犁......这时,我擦去了黑板上的几棵树,又画上了一个个树桩。我看着同学们,同学们也专注地看着我,我问:“同学们,你们需要树吗?谁需要?”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起初是沉默的,后来就开始热闹起来。
“老师,我需要一棵树。”于炎生说。我听了,显出一副很高兴的样子,问:“你要做什么?”“我要做家具。”他坚定地说。“哦,做家具,那是应该的。好吧!你上来砍一棵树吧!”说着,我把“斧头”递向他,他兴奋地跑上讲台,接过“斧头”擦去了一棵树,留下了一个孤零零的树桩。
这时,更多的同学举手了,我又叫了一位同学,“你想砍树做什么?”
“我想建造一座别墅!”刘昊源说完,大家都惊奇地看着他,有的还在议论,“建别墅,两层的,要砍好几棵树吧?”听了同学们的议论,我也表示肯定:“对,要砍好几棵呢,为了能见到漂亮的别墅,你砍吧!”
“老师,我想造一座船。”乔奕宁兴奋地说。
有了刚才的意外发生,我改变了回答方式:“造船,那你觉得需要几棵树?”
只见他的眼珠子一转,脑袋一歪,思考了片刻说:“一棵大树吧!”
“好,上来找一棵大树,砍了背回家吧!”同学们听后一阵嬉笑。
······
就这样,黑板上茂盛的树林没有了,留下了一个个可怜的木桩。
此时,同学们望着黑板,有的好像在深思什么,而有的还沉浸在砍伐后的喜悦当中。
我的一句话打破了片刻的沉寂。“同学们,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需要,人人都上山去砍树。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树没有了,裸露的土地也越来越多。接着,发生了更可怕的事情。谁知道发生了什么?”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都迅速浏览课文,并从中找到了答案——山洪暴发。
同学们认真地读着课文,体会着山洪巨大的威力,感受着山洪给小村庄带来的不幸。
“同学们,山洪暴发之后,小村庄是怎样的?”我想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想让学生从自己合理的想象中明白道理。
“庄稼淹没了!”
“家具冲走了。”
“别墅也没有了。”
“老师,乔奕宁造的有船,他可以坐在船上度过这次洪水灾难。”于炎生的回答引起了我和同学们的注意。他的回答显示出了他机智的一面,也说明了人在灾难面前有着强烈的求生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223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