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研究文章(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4 12:33:27
美术教学研究文章(五篇)
时间:2023-04-04 12:33:27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美术教学研究文章篇一

一、基本情况概述:

开学初,我们遵照教导处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尽可能地按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监督教师搞好教学常规和常规教学,组织了诸如听课、基本功比赛等一系列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日趋规范,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日益高涨,校园文化氛围空前浓厚。

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严格执行学校规章制度。我们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好美术课,按时搞好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不断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根据学期初的教研活动安排及教导处的临时安排,定时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调动教师美术教学及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3、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组内教师认识到:要搞好教学,首先自身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因此,美术组全体成员自觉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以及业务素质与理论水平。

4、努力营造校园艺术氛围。美术组教师参与了学校的黑板报、橱窗和走廊的文化建设,利用自身专长美化了教室和校园环境,营造出了浓厚的校园艺术氛围。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按照教导处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特点,安排并组织教研活动。

2、按时进行常规检查,并不定时地进行抽查,督促教师认真备课,使美术教学能正常开展。

3、通过听评课和研讨会,促进全体美术教师的经验和信息交流。

4、鼓励美术教师充分利用现有多媒体条件和自制教具进行教学。

5、定期组织书法、国画、线描等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特长。

四、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

1、存在问题

(1)教师队伍发展不均衡。

(2)少数教师教研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

2、解决措施

(1)加强教师师徒传帮带活动的实效,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2)丰富教研活动的形式。

(3)改变参与不参与一个样的局面。

五、今后的努力方向

今后我们将继续实施素质教育,通过规范的教学活动和丰富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使我校成为全市秀的、独具特色的艺术学校之一。

美术教学研究文章篇二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小结,借以促进提高。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美术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我任教年级的美术课共计19节课,另外还有4节美术选修课,课时量比较大。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美术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些教后感、教学反思,从短短几句到长长一篇不等,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对于我负责的美术选修课的教学,我采用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收获。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在选修课教学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比较大型的文艺表演活动,“英语周活动”,大型“英语剧”表演,“小学部师生手工制作发明展览”等等;同时还有许多的宣传海报、展览橱窗、各科的课件制作等任务。其中不仅涉及到很多的美术宣传工作,有的更是需要我们全程积极参与创作作品。对于学校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我都能以我的热情把它完成好,基本上能够做到“任劳任怨、优质高效”。

美术教学研究文章篇三

:色彩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每一种色彩都代表了不同的视觉感受,对众多色彩进行融合就可以形成不同的变化。高职的色彩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变化和观察方法。当前,高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该文旨在针对高职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的措施进行分析,以提高色彩教学的有效性,保证教学效果。

:高职美术;教育色彩;教学教学;策略

如今,人们对下一代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素质教育要求以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现在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早已不满足于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学习。现在许多高职都要求开设美术课,在进行美术教育时,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对色彩的掌握。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对色彩的理解程度还不到位,仅仅是掌握了理论知识,而缺乏创新思维的投入,学生很难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因此,要加强学生对色彩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运用能力,从而提高高职教学中色彩教学的质量。

当前,在高职院校的美术色彩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过于模式化,导致原本生动活泼的色彩教学变得单调枯燥。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惰性,缺乏创新能力,其作品习惯性地采用条件色写生理论。该写生理论过于单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抑制了学生对色彩的挖掘和发挥。部分学生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而进行创作,缺乏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不佳。综观当前我国的高职美术教育,色彩教学存在知识结构肤浅、缺乏创新、形式单一的现象,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程式化,只注重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忽视了正确引导学生运用色彩。一些教师很少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在这种教育模式面前,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地描摹物象,导致其在面对艺术作品时缺乏创造力和灵性,艺术素养和色彩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色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使学生更容易融入教学氛围,还解决了色彩教学中的局限性。虽然很多高职学校引进了先进的多媒体,但是部分教师受以往教学思想的禁锢,综合素质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依然套用僵化的教学模式,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导致课堂教学较为乏味,缺乏新鲜感,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消化。所以,高职美术色彩教学的方式方法需要改进和提高。

1.加强信息化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操作简单、形象生动、更具直观性的教学新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基础的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相互结合,能够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在传授色彩方面的知识时,通过三维技术、色彩对比的形式对色彩知识和色彩构成进行生动诠释,不仅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还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对优秀的色彩作品进行展现,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场地式展出模式,能使学生更好地对作品进行欣赏,加强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对色彩的理解。

2.加强学生对色彩的认识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色彩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色彩是作品的灵魂,是作品情感的由衷体现。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只有学生充分掌握了色彩的运用,教师的色彩教学才能算成功。在色彩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掌握色彩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掌握观察方法。教师先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观察写生对象的固有色和环境色,然后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进行创作。教师进行色彩教学之后,学生对色彩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就会明白色彩产生的效果。这样,学生在学习完色彩课程之后,可以灵活运用色彩,在创作作品时,可以运用生动的色彩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3.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作品的欣赏

部分高职教师在色彩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重视对课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以这种教学方式教出来的学生,在创作时往往缺乏创新意识。一幅优秀作品的创作,不仅仅体现在熟练的绘画技术上,更体现在作品深刻的内涵意义上。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熟练的技术而忽视作品的内涵,那么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就会千篇一律。教师应当经常组织学生欣赏一些大画家的作品,了解其色彩搭配运用的方法。学生在欣赏作品时,最先关注的便是作品的色彩,可见色彩的表达在作品当中的重要性。学生在欣赏作品时要加强对色彩的认知,借鉴和学习别人的色彩运用方法,这对于学生对色彩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

美术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学科,更是学生情感内涵的体现。色彩教学在高职美术教育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秉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处理好高职色彩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让高职美术教育更加健康地发展。

美术教学研究文章篇四

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有效开展小学美术教学需要注重情境创设,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做好激励引导,培养学生的审美理念;创新教学技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渗透美术文化,强化学生的文化理解;渗透美术文化,强化学生的文化理解。

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教学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素质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发展的主要内容。核心素养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不仅从学科的角度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出要求,更是从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高度制定明确的教育教学任务。美术是小学阶段学生展示绘画天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现美育教育的主要学科。根据核心素养要求,小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应具备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素养。接下来,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果进行分析。

在现代生活中,图片作为记录、承载信息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进到“读图时代”,摄影条件越来越便捷,人们对于图片的依赖性也逐渐增强。因此,在核心素养中渗透识图理念,让学生不仅能够从海量图片信息中筛选自己所需,还能够从审美的角度进行图片分析,进而深化对图片的理解。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尚不成熟,其在识图能力培养中更多倾向于情境的构建,即利用具体的视觉体验,获得对色彩、线条的感受,并由此延伸情感理解。例如“流动的颜色”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观察红、黄、蓝三原色的特点,并在流动的颜色中探究、发现调色方法及两种颜色的调和会产生第三种颜色等。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利用轻快、有趣的音乐为学生构建一个灵动的情境,同时利用故事情节,吸引学生想象红、黄、蓝三个好朋友在玩耍时发生了什么事,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鼓励学生吹画后,展开想象,并添画成一幅完整的作品。这样的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创作过程,进而提升识图能力。

教学评价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过系统完善的评价体系才能够检验学生的美术创作成果,并结合核心素养要求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提出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激励为主的评价体系逐渐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在鼓励的语言、激励的眼神、中肯的评价中学生的自信心能够得到进一步强化,并乐于参与到美术课堂中来,自觉接受美学理念的熏陶。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涉及非常广泛,学生能够根据课堂主题以及自我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描绘,而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在绘画创作过程中渗透正确的审美观。例如在“彩泥世界快乐多”的教学设计中,学生对于彩泥的自由塑形、不同颜色之间的调和非常感兴趣,教师则鼓励学生动手,利用彩泥捏出自己的作品。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激励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善于发现学生创作的闪光点,并给予高度评价,让学生逐渐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

教学技巧是知识呈现的重要途径,在传统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技巧相对单一,对于知识的讲解偏重理性,使得小学生缺乏在实践中验证美术知识的机会,因此,参与美术创作的积极性常常被抑制。针对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根据核心素养中创新实践的要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到美术知识的学习与美术作品的创作中来,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在开放的空间内自由展现。例如在“色彩的冷与暖”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学情分析,明确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色彩知识基础,并能够通过色彩之间的融合实现调色。基于此,教师为学生展示了冷暖不同色调的作品,即冷色调画面《雪地》和暖色调的画面《日出》,鼓励学生表达自我感受,让学生初步形成对冷暖色调的认识;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联系生活实际对太阳、火焰、天空、大海等对冷暖色调深入理解;最后,引导学生利用相关知识创作作品,在生动、有趣、形象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其创造能力。

美术学科充满了文化气息,一幅经典的美术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文化的精炼与总结。随着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的逐渐深入,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力对于其传承传统文化,并在未来的跨文化交流中展示文化自信都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引导其体会作品中的人文魅力。例如在“水墨画”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发展历史,让学生通过欣赏经典动物水墨画,如齐白石的《墨虾》等,感受传统水墨画的魅力,逐渐学会用墨,体会水墨在简洁的色彩、灵动的线条中传递出的传统文化精华,进而激发学生对于文化的理解力。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发展性出发,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以促进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素养的发展,让小学生不仅能够在美术课堂获得快乐,更能够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美术教学研究文章篇五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究竟应该临摹还是创新呢?从小学美术中临摹模式的优点和局限性入手,提出在临摹教学中坚持创新教育,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的思路。

关键词:美术教学;临摹;创新;能力培养

美术教学中自然少不了临摹教学,但是,长期的临摹教学又容易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想象力。

小学美术教学该“临摹”还是该“创新”,一直都是美术教师不断探索的话题。

对此,本文进行相关探讨。

一、美术教学中的临摹模式

所谓临摹,是按照原作仿制绘画和书法的一种手法,它是美术入门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1)临摹的优点。

法国著名画家德拉克洛瓦(eugènedelacroix)说过“:临摹可以使有才能的人轻易获得成功。

”因为在绘画创作的初期,临摹是作为基础出现的,很多绘画技能和技巧都要通过临摹来习得。

1)强化美术基础。

美术需要很多的技巧,这些技巧是美术的基础,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

拿描摹来说,对于小学生而言,临摹模式中最基本的也最常见的是描摹。

描摹是指学生在与临本面积相当的纸张上面根据临本的形象来临摹,这种方式可以训练学生用笔、分辨色彩、摸索勾线和涂色方法,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2)使学生更容易入门。

“人类的一切的学习都是从临摹开始的。

”在刚开始懵懵懂懂的时期,人们靠模仿来了解与认知,绘画也是如此。

刚步入美术学习殿堂,学生十分茫然,不知道如何入手。

但是利用临摹,则可以使学生更快地体悟美术的内涵,更直接地学习美术作品,使其更容易入门。

(2)临摹的局限性。

1)缺乏创新。

临摹都会有一个临本,学生按照临本来仿制绘画作品,就会一门心思地追求“像不像”,而很多美术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标准也是“像不像”,导致学生在追求与原作一模一样的过程中忽略创新,或者说懒于创新。

2)束缚学生想象力。

小学生原本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的眼中,鸟儿是自己的好朋友,小草也会有生命,雨滴是美丽的音符,小溪可以快乐地奔跑……然而,拿出原作让学生反复临摹,将具体的事物固化,缺乏想象的空间,久之将束缚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二、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造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变通性和发展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所以,关于创新教学应该作为美术教学的重点。

(1)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学生通常会认为,美术课上拿出临本来让他们临摹,就是要让他们按照临本原原本本地画出来,画得越像,作品就越成功。

所以,他们一到临摹教学时,就会按部就班地进行绘画。

为此,教师应该端正学生的认识,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告诉学生什么样的作品是优秀的,什么样的作品是成功的。

要摒除陈旧的观念,树立创新的意识,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临摹,不必追求一模一样,尝试释放想象、放开思维,由此才能创新。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了进步。

由此可见,想象力的重要性不容小觑。

而美术课堂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阵地,所以,教师在临摹教学之余,还需要多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利用一些具有想象空间的主题去吸引学生,使其在那个空间里尽情地想象、联想,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驰骋在想象的天空。

比如,在《路》这一主题的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画出各式各样的路,可以是宽阔的柏油马路,也可以是狭窄的乡间的小路,可以是平坦的大道,也可以是崎岖的山路。

在学生画完各种路之后,让学生在自己画的“路”旁再进行创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随便什么景物、人物都可以。

作品收上来时,发现学生的作品画得十分丰富。

有的学生在路边画了流浪的小狗,有的学生在路旁画了站立的小熊,有的学生画了彩虹,有的学生画了帐篷……各式各样的画作,展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3)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所以,无论学生临摹得多成功,也没有办法“复制”原画作。

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个性特点不同,对事物的理解也不同,所以,在绘画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是学生的“独创性”,也是创新精神的体现。

所以,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画作真正成为学生抒发情感的载体。

比如,有一次要求学生以《回忆》为主题,画一幅画。

有的学生画了自己的爷爷,因为爷爷过世了,成为了回忆;也有的学生画了乡村的大槐树,因为小时候自己是在乡下的外婆家生活的;还有的学生画了小时候的玩具……每个人回忆里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他们想要通过作品表述的感情也是不一样的。

教师应该尊重他们,引导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逐渐学会“以我手绘我心”。

三、结束语

美术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因此,作为美术教师,要在思想上重视现代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其创新欲望的诱发;在教学方法上不遗余力更新教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只有这样,才能将美术教育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潘强.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9(12).

[2]徐君.小学生美术作业依赖临摹的成因及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7).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24584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