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 科研计划课题(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16:06
最新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 科研计划课题(7篇)
时间:2023-06-06 14:16:06     小编:zdfb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计划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计划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科研计划课题篇一

20xx年下半年,本人在公司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同事们的团结合作和关心帮助下,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在业务素质和思想政治主面都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现将20xx年下半的各项工作总结如下,敬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的意见。

半年来,本人认真遵守劳动纪律,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按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工作。

我的工作岗位是销售内勤和仓管。主要负责统计公司线缆的发运数、上货数。另外就是将每天发货的数量报给客户,核对客户收货情况与数量,整理现款现货的客户开出收据,统计每天入库和出库的数量。

1、统计情况:能及时做到电话跟踪客户收货情况与数量核对,做到发运数与收货数统计准确。

2、收货情况:原材料厂家报的收货数量,跟我接收的数量要核对准确。如有多或是少的情况,要及时汇报给采购部。

3、仓管报表:做好每天出库、入库的台账数据,就能做到周报表和月报表的.数量基本准确。

总结半年的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身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是有时工作的质量和标准与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方面,由于个人能力素质不够高,成品仓库和原材料仓库收发数有时统计存在一定的差错;另一方面,就是有的时候工作量多,时间比较紧,工作效率不高。

二是有时工作敏感性还不是很强,对领导交办的事不够敏感,有时工作没有提前完成,上报情况不够及时。

1、加强工作统筹,根据公司领导的年度工作要求,对上半年工作进行具体谋划,明确内容、时限和需要达到的目标,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把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理清工作思路,提高办事效率,增强工作实效。

2、加强工作培养。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发扬吃苦耐劳、知难而进、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积极进取的工作作风。

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科研计划课题篇二

;

摘要: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研究生科研实踐创新培养模式,将深度学习的训练—反馈—学习的迭代优化思想应用于研究生培养。通过创新能力训练小闭环与独立项目实践大闭环的双闭环反馈培养训练机制,有效解决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定量评价问题。

关键词:深度学习;科研实践创新能力;双闭环机制;研究生培养

0  引言

研究生教育位于高等教育的顶端,肩负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与发展创新科学技术的重要使命,在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领“双一流”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因素[1]。因此,在“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大环境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建构和完善刻不容缓。

建构研究生培养模式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研究生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如何培养研究生具备这样的能力[2]?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方案中提出:“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提升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力,为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作出重要贡献。” “深化产教融合,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着力提高高校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努力成为催化产业技术变革、加速创新驱动的策源地”。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重视科研实践,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3]。

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表明,在研究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大部分学者都得出了科研实践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结论,但有关科研实践通过何种途径来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却很少[4-8]。目前国内外众多的高校都在大力开展培养训练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力的研究和实践,但是还没有研究者将深度学习应用到这一领域。基于此,本论文提出构建深度学习网络,利用深度学习网络训练—反馈—学习—训练……这一闭环反馈培养训练机制的优势,通过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科研项目,培养训练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能力。

1  基于深度学习的科研实践创新培养模式

深度学习的概念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是机器学习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它被引入机器学习使其更接近于最初的目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是学习样本数据的内在规律和表示层次。深度学习网络一般包含卷积层、池化层和激活层,将样本数据输入到深度学习网络进行训练,然后再结合反向传播的机制进行反馈调节,这样就完成了一次的训练—反馈—学习,是一种自主反馈调节的工作模式。

本文提出的创新培养模式引入深度学习中的闭环反馈训练机制,通过构建科研项目数据库,让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具有针对性的科研项目;通过构建创新能力训练小闭环与独立项目实践大闭环的双闭环反馈训练机制,提高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力,使其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本模式整体框图如图1所示,首先根据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从科研项目数据库中为每个研究生确定用以训练科研实践创新力的n个科研项目,这些项目的难易程度不同。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这n个科研项目,将项目的完成情况输出到深度学习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网络中进行反馈训练。然后通过深度学习网络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评分,若总分不满足阈值要求,则更新科研项目,在导师的指导下再次进行创新能力训练,直到其科研实践创新力总评分满足要求为止。通过这一创新能力训练小闭环,研究生的创新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接着让研究生独立完成一个新的科研项目,通过网络对其创新力进行评分,若未达到要求,则返回创新能力训练小闭环中重新训练,直到其创新力总评分满足要求为止,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训练—反馈—学习大闭环。通过独立项目实践大闭环,研究生能够具备独自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从而完成对该研究生的培养。

2  科研实践创新培养模式的關键步骤

本模式中的关键步骤如下所述:

2.1 构建深度学习网络培养训练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力

构建深度学习网络培养训练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力框图如图2所示。深度学习cnn网络包含卷积层、池化层、激活层,通过cnn网络培养训练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力,包括:调研能力、质疑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由想象能力、自主判断能力、试错能力、纠错能力。

①卷积层。在卷积层有4个卷积模块,分别是文献资料检索阅读、发现问题、研究方法、研究失败。通过这4个卷积模块,培养训练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力。对于某一个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科研项目i(i=1,2…n),将其输入到cnn网络的卷积层,通过文献资料检索阅读卷积模块,可以获得对被训练研究生的调研能力评价;通过发现问题卷积模块,可以获得对被训练研究生的质疑能力评价;通过研究方法卷积模块,可以获得对被训练研究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评价、自由想象能力评价、自主判断能力评价;通过研究失败卷积模块,可以获得对被训练研究生的试错能力评价、纠错能力评价。

在文献资料检索阅读卷积模块,首先让被训练研究生针对科研项目i进行文献资料检索阅读,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将科研项目数据库中科研项目i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这一先验知识与该研究生撰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据此得到对该研究生的调研能力评价。

在发现问题卷积模块,首先让被训练研究生针对科研项目i确定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从中确定关键科学问题。然后将科研项目数据库中科研项目i的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这一先验知识与该研究生确定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对比分析,据此得到对该研究生的质疑能力评价。

在研究方法卷积模块,首先让被训练研究生针对科研项目i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法。然后将科研项目数据库中科研项目i的研究方法这一先验知识与该研究生确定的研究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据此得到对该研究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评价、自由想象能力评价、自主判断能力评价。

在研究失败卷积模块,当被训练研究生针对科研项目i提出的自己的研究方法经验证不成功、不能解决科研项目i的关键科学问题时,依据该研究生在这种情况下的行为表现得到对该研究生的试错能力评价、纠错能力评价。

②池化层。在池化层,对被训练研究生的调研能力评价、质疑能力评价、逻辑思维能力评价、自由想象能力评价、自主判断能力评价、试错能力评价、纠错能力评价这些评价进行归一化,得到能够相比较的、具有统一表示准则的、不受各卷积模块衡量标准不同影响的评分。

③激活层。在激活层,将被训练研究生的调研能力评分、质疑能力评分、逻辑思维能力评分、自由想象能力评分、自主判断能力评分、试错能力评分、纠错能力评分这些评分分别与各自的阈值进行对比。如果某项能力评分小于阈值,则导师给予该研究生意见和建议,然后返回到该卷积模块重新进行学习和训练,一直到该项能力评分大于阈值为止。当每一项能力评分都大于各自的阈值时,得到该研究生的各项能力评分。

2.2 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力评价

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力评价包括2个步骤,具体如下所述。

①第1步,对于科研项目i,将通过深度学习cnn网络得到的被训练研究生的各项能力评分输入到科研实践创新力评分器,如图3所示。

由于调研能力、质疑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由想象能力、自主判断能力、试错能力、纠错能力这些要素在科研实践创新力中所占有的地位并不相同,所以在科研实践创新力评分器中给各项能力赋予不同的权重。由此得到该研究生对于科研项目i的科研实践创新力评分,如公式(1)所示。

②第2步,被训练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了n个科研项目,得到了n个科研实践创新力评分。由于这n个科研项目难易程度不同,所以将这n个评分进行加权求和得到该研究生的科研实践创新力总评分p,如公式(2)所示。

2.3 独立项目实践大闭环设计

独立项目实践大闭环既是研究生创新能力最终检测环节,又是创新能力训练小闭环的反馈环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生通过小闭环训练,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后,独立开展科研项目。将项目的实际完成情况再次输入深度学习网络进行测试评分,若评分达到测试要求,则表明该研究生具备了独立研究的能力;若评分未达标,则作为创新能力训练小闭环的反馈调节,指导学生重新进入小闭环进行创新能力训练。

2.4 构建科研项目数据库

为了给每个研究生提供科研实践创新的机会,需要构建科研项目数据库,从数据库中为每个研究生确定用以训练科研实践创新力的难易程度不同的n个科研项目。能够进入科研项目数据库中的项目都必须是来自工程实际的研发项目,由导师完成结题验收的科研项目中遴选而来。这些项目包括来自科研院所的研发项目、国家各部委资助的科学研究项目、企业公司的研发项目等。每个科研项目都必须包括完备的数据资料,如:项目的立项依据、项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项目的研究目标、项目的研究内容、项目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项目的研究方案、项目提出的解决关键科学问题的方法、项目开发的硬件和软件、项目的实验报告和测试报告、项目的技术报告、项目的研究工作总结报告、项目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总结、项目的结题验收报告等。

3  创新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成果

本文所述基于深度学习的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培养模式已成功应用于本文作者所在的“空间光电探测与感知”工信部重点实验室。首先由多位资深导师从已结题验收的项目中确定了十五个项目,其中项目一至项目五难度较小,权重设为0.3;项目六至项目十难度中等,权重设为0.6;项目十一至项目十五难度较大,权重设为0.9。这十五个项目都包括完备的数据资料,作为研一学生训练反馈小闭环的数据库。研一学生每个人要完成三种难度的项目各一个,根据能力评分总和,才能确定能否开展后续独立项目研究。根据调研能力、质疑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由想象能力、自主判断能力、试错能力、纠错能力在科研实践创新力的重要程度,设置各项权重如表1所示。设置网络中激活层的各项能力分数阈值为6,科研实践创新力总评分阈值为6,独立项目实践的分数阈值为34。

下面以两位研究生为例,具体说明本文培养模式如何运作。学生a在研一期间选择了项目三、六、十三进行训练,根据这三个项目的完备数据资料和学生a的项目实际完成情况,得出其各项创新能力分数如表2所示。他的各项能力分数均满足阈值要求,经网络评分器得出其项目三为39.6,项目六为34.3,项目十三为34.9。再结合各项目的权重,学生a的科研实践创新力总评分为63.87,达到阈值要求,可以开展独立研究。学生a在研二期间独立完成了一项科研项目,经网络再次评分结果如表3所示,总分为35.5。学生a通过了最终的创新能力检测,已具备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满足撰写毕业论文及答辩的要求。

学生b在研一期间选择了项目一、八、十一进行训练,根据学生b的项目完成情况和项目的先验知识,得出其各项创新能力分数如表四所示。学生b的调研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没有达到阈值要求,需要导师给予指导和建议,在导师的反馈帮助下,其项目十一的调研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网络再次评分均达到6分。通过网络得出学生b的科研实践创新力总评分为59.88,没有达到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阈值要求,需要选择新的项目再次训练。根据能力水平,学生b选择了项目九进行创新能力再训练,项目完成后经网络评分为38.1,他的创新力总评分为82.74,可以开展独立研究。學生b通过四个项目的训练,在研二期间也独立完成了一项科学研究。将其研究情况输入到深度学习网络进行预测评分,结果如表6所示。最终评分为37,表明学生b已具备较高的科研实践创新力,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4  结束语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创新能力是在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本文提出的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培养模式融入了深度学习的思想,研究生通过创新能力训练小闭环与独立项目实践大闭环的双闭环培养训练,提高科研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日后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实践。此种培养模式相较于传统培养模式,具有自主反馈调节的重大优势,当研究生能力不足时,只需通过特定的训练—反馈—学习,就能有效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同时,该培养方法也实现了对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力的定量评价。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科研计划课题篇三

;

跨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难点与突破

【摘要】近年来,国内高校的跨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一些突破,但仍然存在“单科生”思想、目标模糊、导师缺乏等问题。跨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和方法,但以专业基础为根本,鼓励不同学科交叉和融合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研究生 跨?w科 创新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的意识、精神、思维和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创新人格,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取得重要成果,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某一工作上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较大贡献的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强调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

科学技术史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的创新往往在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取得突破,技术创新往往需要多学科的融合。因此,跨学科的协作和结合是当代科技创新的必然趋势。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基础,所在的环境是科研资源相对富集的科研院所,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群体。在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下,参加高考进入高等学府乃至选定专业后,本科生对专业性质和内容不完全清楚,研究生阶段正是按照学习兴趣进行选择的一次重要机会,所以跨学科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跨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难点

虽然近年来国内外在跨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大量尝试和努力,并初步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培养模式,如跨学科学分制模式、创新平台模式、科研项目模式等。然而,各类模式在我国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单科生”思想根深蒂固。跨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首先应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有所突破,改变长期以来的“单科生”教育模式。在现有的高等学校教育模式下,学生升学后学习方向的总体趋势是单一专业,而对专业交叉或跨学科领域往往涉及较少。同时,我国高校施行的学生制度与发达国家高校的学分制度仍然有较大区别。首先,必修课程学习任务重,学校对学生必修课成绩要求高,如此指向性的管理规范难免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影响;其次,相同课程授课教师少、授课形式和内容相似度高,不少高校对课程所使用书籍有明确选定,限制了跨学科、创新思维发展;最后,选修课选择性少,课程难度或获取高分难易程度往往成为学生选课的首要因素。

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跨学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可能会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体系的课程,对于一些个人科研目标不清晰的学生,很难建立个人可行的科研计划。同时,由于求学阶段的学生对社会需要并不了解,如果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往往会出现课程选择的盲目性,容易造成涉及广、不够深的状况,所以需要对跨学科研究生设定准确的培养目标。然而,交叉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往往是空白区域,没有以往的教学经验或者社会反馈数据可以借鉴,在这种条件下所制定的培养目标难以准确定位。

跨学科导师需求难以满足。教师一直是人才培养中的关键因素,在跨学科教育中,导师的作用尤为突出。在研究生教育中,研究生的科研计划、学术论文往往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因此,在跨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首先,要求导师有跨学科教育的思想意识和学科背景,在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向跨学科领域或者交叉学科领域指引,激发学生积极性;其次,对这些研究人员的学术评价、职务晋升、个人待遇方面,要根据其跨学科研究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现阶段,高校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导致此类教师资源缺乏。

跨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高校是知识创新系统和知识传播系统的主力军,同时也是社会科研资源富集区域,因此,高校有责任和义务积极培养跨学科创新型人才。笔者所在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这些年围绕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对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设置跨学科专业,设立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为了更好地培养跨学科人才,西安石油大学结合自身学科设置特点,根据目前石油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和需求,敢于突破常规,在国内率先设立“非常规油气工程”专业,并鼓励招收具有地质、化学、机械等非石油学科背景的学生报考,以实现跨学科间的知识交叉融合,从而解决非常规油气此类交叉学科领域的科研难题和人才需求。

明确目标定位,改善培养模式。为了明确跨学科研究生目标定位,学校鼓励具有跨学科背景的导师跨院系招生,并鼓励不同院系老师合作承担和完成相关项目。这样一来,导师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给予学生不同的指导,而在日常组会交流讨论时,不同目标、不同背景的导师和学生又能定期进行探讨。这一方面使得项目能够高效、高质完成,另一方面也改善了传统的单一学科背景下学生的潜力发挥与能力培养状况。

优化课程设置,改变选课思路。除了专业要求的既定学位课(必修课)外,根据课题的需要,专业课(选修课)均由导师和学生协商自主选择,且学位课和专业课的比重基本持平,并增加部分难度较大的专业课程的学分,部分专业邀请其他院系的老师来教授。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选课的积极性,且有导师的指导,选课更有针对性,使得课程设置更加灵活,学生的选课思路也发生了改变,兴趣得到满足。

优化导师结构,开展“双创”活动。近些年来,学校从企业和研究院引进了大量不同背景的技术专家和业务骨干,他们具有丰富的现场经验。通过将其“混编”至不同课题组,使其经验与校内教师所具有的扎实理论相结合,相得益彰,从而使得导师结构进一步优化,为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奠定了基础。另外,学校响应国家“双创”号召,设立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并对于跨学科、跨院系的学生项目给予优先大力支持,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跨学科机制的完善。

鼓励跨学科交流,构建跨学科协同创新中心。学校与其他高校和科研单位建设多个系统创新中心,如与中国石油大学等14家单位共建非常规油气协同创新中心,与中国石油总公司建立cnpc石油钻井信息应用技术中心等。以协同创新中心为“点”,以“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为“线”,以企业工程化应用为“面”而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依托油田企业,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和科技资源的汇聚,建设交叉学科复杂油气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示范基地,构建跨学科学术交流平台。

加强跨学科研究生实训培养,建立联合培训基地。跨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堆砌和积累,而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训,需要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应用。因此,建立跨学科研究生实训基地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西安石油大学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建陕西省油气钻采与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都为创新人才实习提供了良好环境,使得创新人才对现场实际应用有更的适应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跨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离不开学校、导师和研究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但只要充分把握课堂教学和科研实践规律,不断适配和调整,终会形成完善的跨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从而满足我国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作者为西安石油大学副校长、教授)

【注:本文系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跨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4m15)和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基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项目编号:sgh140620)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周叶中:《科技创新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跨学科培养》,《中国高校科技》,2011年第3期。

②张山林:《跨学科研究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第4期。

责编/温祖俊 美编/于珊

相关热词搜索:;

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科研计划课题篇四

;

摘要:本文以北京农学院为例,阐述了科研平台建设在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中的作用,分析了北京农学院在科研平台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及途径。

关键词:科研平台;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高校科研体制的逐步实施,北京农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把育人作为学校和教师的首要职责,紧密围绕着北京市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开展科研攻关,围绕服务首都农业发展已建设成20个科研平台。这些科研平台在我校创新培养研究生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科研平台的建设不仅能提升我校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还能为首都创新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因此,如何利用科研平台培养应用型的创新人才成为北京农学院探索的重要方向。

一、北京农学院科研平台的基本情况

二、科研平台建设在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中的作用

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依托科研平台将科技创新活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意识到把教学和科研有机融合的必要性。围绕学校科学研究主攻方向构建和完善了支撑科技创新的20个科研平台是我校开展科研活动的阵地,通过科学地规划和合理地使用,充分发挥这些平台的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功能,在运行模式上逐步实现教学资源重组、科研资源共享、不同学科间和谐发展,提升培养创新型研究人才的能力。

1.科研平台建设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支撑。人才是开展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因素,科研平台是培养研究基础深厚、创新能力较强、科研水平较高的学术团队的摇篮,因为科研平台在人才政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相对灵活性,不仅吸引和聚集了一批高层次人才,还为创新培养硕士研究生提供实践平台。北京农学院截至2014年12月专任教师数量500余人,其中教学科研型的专任教师占80%以上,大部分教师的科学研究都在科研平台上完成,尤其是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前,北京农学院硕士研究生数量已突破100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2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75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50人,在职研究生476人,研究生群体已经成为我校科研前线最重要的战斗力,成为学校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更是提升学术科研水平、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力量。

2.科研平台建设为科学研究提供条件支撑。科研平台的软硬件建设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必备要素。在《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中提到为了增强北京市属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北京市财政支持市属高校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工程研究中心。[2]北京农学院围绕首都经济发展先后构建的20余个科研平台均获得专项经费用于软硬件建设。以农产品有害微生物及农残安全检测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为例,该实验室的建筑面积总计3840m2,该实验室拥有酶标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气质联机ctc自动进样器combi-xt pal spde模块等设备,以及massworks精确质量数测定软件,仪器设备总值为100多万元,并建立了大型仪器设备共用平台,实验室向学校内相关院系和研究团队开放使用;支持教师和研究生课题研究,及课程教学和实验;研究生可以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进入到该实验室,在该实验室研究生不仅能拓宽视野,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还能提高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3年来,在该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的硕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110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8篇,该实验室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条件支撑,我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也得到提升。

三、科研平台建设与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科研平台的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我校,围绕学校科学研究主攻方向,构建和完善了支撑科技创新的20个科研平台,其中农业部都市农业(北方)重点实验室、兽医学(中医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农业应用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农产品有害微生物及农残安全检测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构建时间相对较长,这些科研平台经过一定时期的建设和发展,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建设方面都相对成熟,但是这些平台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跨平台的资源共享率不高。因为在建设初期这些科研平台缺乏从整个学校顶层设计方面的整体规划和统一布局,每个科研平台都想大而全,在人员配备和仪器设备购置方面只考虑到自己平台的发展需求,出现仪器设备重复购置、人员配备参差不齐的局面。目前,虽然这些实验室间正逐步实现校内资源共享,但由于各实验室所采用的标准、规范不一致,降低了资源共享使用率。

2.北京农学院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分析。(1)研究生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不吻合。目前北京农学院硕士研究生数量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数占研究生总数的70%以上,但我校还未从根本上区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还未摆脱传统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虽然对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做出划分和规定,但随着导师科研实力的增强、科研经费的增多,大部分导师仍对专业学生硕士研究生采用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造成研究生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吻合。(2)专业型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趋于学术化。我校的专业学位教育起步较晚,专业学位教育还很不成熟,属于初步发展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在招生方式上单一、课程设置不灵活、导师组成来源以本校导师为主、论文要求等方面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雷同等问题,没有体现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色。以我校的农业类推广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为例,在招生方式上,专业学位人才的选拔,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指标,并没有突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的考查,面试成绩的权重虽有所提高但形式相对单一;课程设置上,还是以系统上课为主,课程教学特色不显,科研训练的完成情况不理想;导师组成来源上,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基本都来自学术性学位的导师,虽然增设了校外导师,但校外导师没有真正起到指导作用,还是以本校导师为主。论文的要求与学术型的研究生要求虽然分类要求,但从形式上看还没有摆脱“学术”的影子。

四、依托多个科研平台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探讨

1.整合资源,建设跨学科、跨学院的基础科研平台。跨学科科研平台是复合型、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基地。北京农学院是以农科为特色,兼有理、工、经、管、法、文等学科的高等农林院校,现已形成植物科学学科群、畜牧兽医学科群、农林经济与文法学科群、生物技术与食品学科群、生态环境建设与城镇规划学科群等五大学科群,围绕着五大学科群需要建设跨学科的基础科研平台,以农理工科类的科研平台为例,这些科研平台的依托的学科相对齐全,科研水平较高,有能力承接重大的科研课题,这些课题一般都有交叉性,无法在某一个科研平台上完成,这就需要由学校统筹规划,加强基础科研平台建设,这样不仅方便师生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还能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2.将科研平台建设与研究生创新培养相结合,将研究生的招生计划、培养方案、培养计划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所需的实验场地、仪器设备及课题经费和论文写作每个环节都要与科研平台建设联系起来,探索适应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和方法,如跨一级学科招生、培养、授予学位,使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合理搭配,还可以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有所创新,增加跨学科课程,鼓励研究生跨学科选课,为研究生从事跨学科研究打下理论基础。[3]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葡萄酒加工及酿造方向的研究生培养为例,在招生环节可以招收园艺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培养过程中针对园艺专业的研究生侧重培养加工、酿造及产品检验的知识体系,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侧重夯实育种、栽培、田间管理及采后部分的知识体系,进一步体现都市型农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

3.依托科研平台成立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研究生的培养需要这样的孵化器,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的目标是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启发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不断思索、不断实践过程中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4]北京市教委每年支持我校大学生、研究生开展科研技能训练计划项目,如研究生的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在创新实验中心实施,该中心以开放为原则鼓励研究生自选项目、自主设计、自己动手、自由探索进行创新实验,将带动我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从而促进原始创新、技术创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科研计划课题篇五

认真学习处、站20xx年工作会议精神,准确的掌握会议内容、提高思想认识,为自己的工作指明方向,有了明确的方向,才能更好的完成上级领导交给我们的工作任务。

1、组织培训食堂人员学习食堂的各项管理制度。

2、学习各岗位职责的内容。

3、组织学习庆城综合服务处20项物业服务标准规范的内容。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食品安全法、在日常采购工作中,严格把关,所购食物要新鲜,不能有腐烂、变质过期的食品;在以质量为前提的情况下,货比三家,直接降低材料价格。坚持同等质量比价格,同等价格比质量,最大限度为站上节约成本的工作原则。

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管理、保障政令畅通,不能再出现指挥不灵的现象和姑息养奸造成的很多问题,要大胆管理、不怕得罪人,一切以工作为前提。

今年要多方面改变自身的好多缺点,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日和同事搞好团结,互帮互学、共同进步,提高自身的修养,做一个合格的员工。

新的一年的到来,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未来从来都是因为它的不确定性而让我们充满激情。我似乎已经看到了希望,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与二站全体员工共同学习、共建和谐、共创辉煌!

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科研计划课题篇六

1.申请组织要求

①申请项目类别为前沿交叉基础项目、研究生创新项目和科技专项,其中前沿交叉基础项目和研究生创新项目的申请、受理、评审、立项等工作由各单位具体负责。

②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严格程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好本单位的申请立项工作。

③项目申请前应进行检索、查新,避免与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企业单位已有成果和已公布有重大进展的科研项目重复。

④已获校自主创新科研计划项目支持且尚未结题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能申请新项目。

⑤由各院部及相关科研单位统一组织申请,不受理个人的申请。各单位在报送学校前,应在本单位进行公示。

⑥其它具体申请要求可参阅《管理办法》。

2.申请条件和具体要求

(1)前沿交叉基础项目

①为保证项目质量,应控制立项项目数量和单项经费额度。本类项目自然科学类单项经费额度不低于3万元,文科类单项经费额度1~2万元。

②前沿交叉基础项目的研究周期一般为2年。

③项目立项须经本单位教授委员会审核,在本单位进行公示,签订计划任务书并报学校备案后予以立项。

④资助对象原则上为40周岁以下(文科类可放宽至45周岁)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⑤各单位与项目申请人签订立项任务书,各项目预期指标应不低于《管理办法》规定的结题要求。

及完成情况,对下年度立项经费进行扣减和奖励。

⑦学校将对各单位立项的项目进行复核,对复核不通过的项目将不予拨付经费,该部分经费列入科技专项使用。

学校决定自本年度起开始启动研究生创新项目,其立项等各项工作由各单位具体负责,各单位经费额度根据学校总资助经费以及本单位研究生规模下达。

申请条件及具体要求如下:

①研究生创新项目主要用于支持在校优秀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部分学有余力的优异本科生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的学科前沿自由探索及自主创新活动。

②本类项目单项经费额度博士研究生不得低于1。5万元(文科类在0。8万元左右),硕士研究生(含本科生)不低于0。5万元。

③研究生创新项目的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且不能超过项目负责人的毕业时限。

④其它要求同前沿交叉基础项目。

(3)科技专项

科技专项由学校统一组织评审,按照“新能源”(须具备较好的研究条件和基础)、“深水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节能与减排”、“能源战略安全”四个领域方向申请。

本年度科技专项的资助强度和数量为:自然科学类一般不超过20万元/项,全校拟资助10项左右;文科类在4万元/项左右,全校拟资助不超过3项。

申请条件及具体要求如下:

①实行限项申请,各单位限项排序推荐不超过4项,同一领域方向不超过2项。各单位应按学校限项要求,经单位教授委员会充分评议并严格审核后,排序推荐申请。

②学校将对申请项目组织答辩。答辩结果提交校学术委员会审议,并最终确定资助项目。

③科技专项的研究周期一般为3年。

3.其它要求与说明

3.前沿交叉基础项目及其它类别项目的中期检查由其所在单位自行组织。各单位应对本单位项目的'研究进度和经费使用进度进行检查,项目经费要求在中期检查时至少按预算使用60%以上,检查时对未达到支出经费要求的部分学校收回,滚动进入下批立项经费,同时对未按计划执行研究进度的项目组应提出整改意见并报学校备案。

1.所有到期项目须参加结题验收。另外,虽未到期但已完成研究任务、取得计划任务书约定的预期成果且满足《管理办法》结题要求的项目可申请结题验收。

5.所有项目在结题验收时,要求项目经费零结余,若有结余经费按规定退回学校,作为下年度自主创新科研计划经费。

科技处会同财务处、审计处将对每个项目的科技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复查。对经费到位后未及时使用、使用不规范、挪用科技经费等,单位下达整改通知书并视情况消减明年的申请指标,情节严重的将追究相关单位及其有关人员责任。

1.报送科技专项申请、中期检查及结题验收材料的最终截止日期为20xx年x月x日,各单位统一报送相应材料及其电子版。

3.其它不明事宜请与本单位科研秘书或科研科、文科办联系。

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科研计划课题篇七

安排数控实训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地掌握数控车床或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基本手工编程方法、典型零件、常规工序的数控机床加工操作方法,初步掌握数控机床精度检验和维护技能,并能达到中级或中级以上的水平。

⒈实训教材的选择

实训教师自己针对现有设备编写适应学生学习的《实训计划书》。

⒉高起点设计训练目标

这学期实训用塑料棒和木块加工,实训一段时间有好的学生让他们用钢加工,让学生感受加工金属的区别。训练题目难度按中级工设计,每次实训课我都会要求他们完成工作任务,基本上每人每次课都能交上自己加工的产品,这样他们就会有收获感,就会自觉的学习,努力完成任务。

3.材料的选择

为节省实训教学成本,先用大的材料,工序从简单到复杂,材料逐步减小,也就是利用上节课完成的工件还可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从而节省了成本。

实训是职业教育中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动手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我校近来又购买了10台高精度广数系统数控车床和5台数控铣床,充分为学生着想,关爱学生的未来,适应学生的实践需要,受到了同学的欢迎。

在实训课之后,学生普遍感到不仅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绝大多数学生基本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通过具体的实践,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同学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并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今后自身的就业及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⒈师资队伍要加强

目前,我们正式编制的实训教师只有几人,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2.学生上实训课前未组织专业的理论知识培训,增加了实训教学中的难度,也浪费了一定的实践操作时间。

3.实训教师工作任务问题

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应该是突出职业性和技术性,所以实训环节是职业教学环节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校领导也对实训教学环节给予了很大的重视,对我科的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实训教师作为实训教学环节的具体执行者和参与者,起着很大作用。

而且,实训教学的工作量也大,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数控机床以10人左右为宜。这样可以较好的保证教学效果。

4.多组织教师外出培训

职业院校即是专业教师为主的学校,教师如果去培训就是提升一个档次,升华。像数控机床维修,机床运转一定时间必须维护,这些知识很多老师都不具备,利用假期组织学习培训,也不耽误教学。

本学期实训教学给我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为下学期工作提供了很好的财富,同时使学生在实训前便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今后,我的实训教学的组织工作会更加周密细致,自己的专业知识会进一步积累,使自己教学更一步发展。

个人方面我也一直坚持不断学习的理念,在华南理工进修专科的同时,也报读了华南师范本科的自学考试。也让自己能够更好的胜任自己的工作。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27690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