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跆拳道经营理念 跆拳道经营与发展策略(精选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6:41:53
2023年跆拳道经营理念 跆拳道经营与发展策略(精选3篇)
时间:2023-06-06 16:41:53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跆拳道经营模式篇一

;

摘 要:作为传统文化象征的汉服并没有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服装,然而逐渐受到广大客户青睐,尤其是文化素质较高的大学生群体。本文以高校市场为研究对象,探讨大学生对汉服的态度和汉服经营模式的策略。课题组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大学里现存一些一旦对汉服了解后就喜欢或者急迫尝试的群体,以及一些需要汉服着装的乐器表演者;这无疑是汉服营销潜在的商机。课题组在分析汉服在高校被认知、接受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汉服经营策略,旨在增强汉服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传播汉服文化。

关键词:汉服;传承;高校市场;经营模式;商业策略

一、研究背景

2005 年的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汉族在大陆占92%,在台湾占98%,在香港占95%,在澳门占97%,明显可以看出,汉族即使在世界上也是人口最多的民族,并且遍布世界各地。据2010年国家统计局显示,中国总人口13.4亿,汉族占全国人口91.8%,这也就是说,今天的汉族人口绝对占中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在整个人类之中又是最大的族群。

但是,很多人对这个庞大的民族服饰却不认识,包括自身是汉族的中国人。纵观历史,日本从欣赏中国的汉服发展成自己的国服(和服)和韩国从借鉴中国的汉服演变成自己的国服(韩服)等,成为他们的服装潮流,而且深受他们国民热爱和追随。反观中国,即使有超过90%的汉族人,但国服尚未确定,汉族人的民族服饰还被埋没,仅仅潜在少数汉服爱好者。经调研发现:大学里现存一些一旦对汉服了解后就喜欢或者急迫尝试的群体,和一些需要汉服着装的乐器表演者。因此,以高校市场为契机深化大众对汉服的了解,拓展与延伸汉服的文化,增强汉服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现代服饰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在此背景下,本课题组针对以广州为中心的大学展开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对汉服的了解与态度和所在高校周边关于汉服发展的情况,并通过走访调查相关汉服店、民族服饰店和汉文化协会等,搜集整理了相关数据,在此基础提出相应的经营模式和商业策略,让传统优秀的汉文化得到大学生的传承,从而促使汉服更好地与时俱进和发扬光大。

二、汉服在大学市场的现状

汉服,顾名思义是汉装,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有着四千多年的历史,是从天子登基到明末时代,围绕着华夏礼仪文化这个中心,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礼仪、象天法地而形成的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但令人遗憾的是汉服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出现了中断,造成汉文化没有能够继续在社会上传承下去。

1.大学生对汉服的认识和态度

(1)大多数大学生对汉服了解甚小。“人类的服饰伴随着氏族、胞族、部落的进化,发生了徐缓的变化。一旦民族形成后,它的服饰也基本定格,具有本民族的独特款式。因此服饰又是民族构成的要素之一,是识别民族的标记之一。”很多人觉得汉服和其他古装没有区别,乃至感觉旗袍、唐装、影视服就是汉服,却不知旗袍和唐装是满族人的传统服饰,影视服是为了舞台效果而没有传承文化而言的服饰。

课题组在 “汉服在高校市场发展现状”的问卷调查中,设置了“您了解汉服吗?”的问题,并提供四个选项“很了解、了解一点、听别人说过、不了解”调查大学生对汉服的了解程度。从447份问卷统计的调查显示, 2.91%的大学生表示对汉服真正了解,52.35%表示对汉服了解一点,20.36%只是听别人说过,24.38%表示对汉服一点也不了解。

表1统计结果表明,97.09%的大学生对我们汉族民族服饰不了解,在实现中国梦的时代里,中国存在90%以上的汉族人,却存在绝大部分的后代子孙对自己的民族服饰完全不了解,可见中国部分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存在着严重的缺失问题,大学生对汉文化知识的接触少之又少。

(2)大部分大学生对汉服持积极态度。在上海博物馆里,有一个少数民族服饰和特色介绍馆,人们可以徒步看着中国不同少数民族的服饰,同时听着工作人员向海内外人士介绍中国少数民族的风俗,我们会为别的民族的特别而感到惊讶和赞叹。作为民族的一员,我们与生俱来传承民族的文化落地、生根、发芽、开花,怀着民族自豪感冀望民族文化熠熠生辉。

表2统计结果表明,69.13%的大学生表示愿意了解和发扬汉文化,22.6%的大学生表示一般般,说明91.73%的大学生愿意了解和发扬汉文化,对本民族的服饰有着期望的眼光。甚至很多大学生就汉服在高校传承和发展给予了很多独特的建议,比如希望学校开展汉文化知识的课程、成立一个汉文化协会、和校园各大社团合作、开掘毕业季市场、拍汉服艺术照、出售相关汉文化产品、举办推广穿着汉服过传统节日的活动等等。

尽管本次调查问卷所涉及的大学生只是以广州为重点调查地区的大学生群体,所涉及的大学生有限,不能完全代表大学生对汉服的认识和期待程度,但仍具有一定的意义。

2.高校内现有汉服组织发展的情况

2007年9月,中国传媒大学成立了“子衿汉服社”,这是第一个高校汉服社团。此后,许多高校都纷纷建立自己的汉服社团。如:华师华韵汉服社、中大铜雀汉服文化协会、广外汉服社 、广警行歌子衿社 、广工汉服同袍交流会 、广中医江蓠汉服协会、南方医致臻汉服文化社、广财国风学社 、华农汉服协会 、华师华韵汉服社 、华商学院斯汀紫雅协会 、中大南院南芳汉服协会和广东白云学院汉服协会等,还有一些高中如广东实验中学也有自己的汉文化社团。这些社团注重以汉服为载体,普及汉文化知识,常举办一些汉服主题讲座、传统节日汉服聚会、古筝表演、汉舞、汉歌、汉乐、诗文朗诵、汉服情景剧、汉服外出活动等,旨在提高学生对汉文化的认识,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汉服出现在大学校园中,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给予了我们一定的校园文化方面的启示;汉服是作为汉族传统文化的形态之一的,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大学校园已经开始有了对传统文化重新的认识,也是大学校园文化多元化的体现。汉服作为一种服饰,市场潜力和弹性还是很大的,网上出现许多改良版的汉服也很受大众欢迎,价格整体百元到几千元人民币不等。现在许多生产汉服的企业主要通过网络销售,一部分北上广商家以作坊形式存在,其规模小、经营能力弱、制作汉服的专业知识总体偏低,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市场经济贸易运作模式。

据目前了解,在高校及高校附近还没有出售或租赁汉服实体店存在。汉服带给我们革命性意义和民族自豪感,祖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应该传承下去。大学生是接受知识最强的群体,大学生是传播文化最强的使者,大学生是未来祖国的栋梁,为了推动汉文化的发展,发展高校的汉服商机值得研讨。

三、高校汉服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1.汉文化教育没有获得重视

“国学热”是在经济主导下的一种文化自觉,它“固然与现代传媒的巨大影响和快餐文化的明星效应有关系,也与全球化的文化保守主义潮流相适应,但是它更是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大国理想复苏、民族精神振兴等现实状况在文化上的必然要求”。在汉服运动之前,虽然一些高校开设了国学的相关课程,但真正开设汉文化课程的高校没有多少。近些年,随着汉服运动的热潮,得到少数高校逐渐的关注,2014年4月武汉职院首次开设户外体验式汉服选修课,希望以汉服为突破点,复兴服饰背后的优秀传统礼仪和文化;2015年3月,三峡大学开办国学班,学生穿汉服行传统拜师礼;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开设汉服制作选修课,学生们不是为了学分而选择此门课,而是出于对传统文化深深的热爱,还有很多旁听的学生更是如此;2015年5月,四川大学出现大学生穿汉服上课,而且课余射箭。

其实,汉服和汉字、汉语一样,都是我们汉民族传统文化的表征。服饰不仅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传统服饰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穿汉服、学习汉文化,并不是为了追古,并不是守旧,也不是自娱自乐,而是让汉族人后代感受到礼仪的重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虽然现在一些高校逐渐出现关于汉文化的教育课程,可是为了更好地传播优秀汉文化,为了对传统文化兴趣深厚的学生有良好的了解和学习渠道,这些教育的覆盖是远远不够的。国家应该加强制定对汉文化教育的落实政策,以教育为基点传播汉文化,深化大学生对汉服的民族感和自豪感,拓宽大学生学习汉文化的渠道。

2.汉服难以规模生产

正是由于汉文化教育没有得到重视,导致现在懂得制作汉服的专业人士非常罕见,缺少了汉服制作专业知识的学习,就难以诞生更为先进的汉服制造技术,从而汉服的规模化生产无从谈起,汉服商家一般只以作坊的形式生存,造成价格对大学生群体来说偏贵。另外,一些需要汉服的大学生大多数只能在网上购买,少数大学生购买一些布料请别人制作或一些学过汉服制作课程的大学生购买布料自己制作。

3.高校附近汉服实体店偏小且影响力小

“我从小就喜欢汉文化,当我发现身边不少同学错把和服、韩服当作汉服时十分难过,过来旁听这堂课,也是想通过系统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汉服和汉文化”,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大一男生刘思瑶如此说道。汉服热逐渐升温,尤其是在各大高校推广活动此起彼伏。武汉职院谭老师说,一批热爱民族文化、具有社会责任感的80后、90后青年成为这股热潮的主力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行为可以代表部分青年的文化自觉。

从周秦汉魏到隋唐宋明,汉服绵延千年、一脉相承,但如今人们不假思索地将其称为古装,或质疑为日韩服饰,这种隔阂的背后是巨大的文化断层,所幸,新一代的青年对自身文化的反思和对传统文化之根的找寻使汉服逐渐被找回。我们可以推断,有了汉文化教育的奠基,高校附近有实体店更加可以因为这些本来就对汉文化有兴趣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的关注和了解,这些汉服实体店便形成了大学生熏陶汉文化的主要场地之一。

四、高校市场汉服经营策略

1.准确选址

现在,汉服的推广方式仍限于口口相传、纸质交流以及“同袍”聚会等形式,这使得汉服文化宣传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播。将汉服实体店的选址定位于各大高校周围或城市文化广场附近,有利于以文化为媒介开展汉服营销。高校校园及城市文化广场是最具文化气息的地方,现在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国梦”的路上,许多大学生都非常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也越来越注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对汉服的需求可能性大,需求量高。

2.满足消费主体个性化需求

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愿意通过有关汉文化的活动和汉服体验店等了解汉文化体验穿汉服,在大学里拍毕业照,演出,社团活动等方面对汉服是有很大需求的,所以消费主体定位可以是具有民族文化意识的和具有购买或租赁能力的大学生和校园教职工。更加详细地来说,对于目标市场还细分为主体消费人群和被动消费群两个部分。主体消费人群,是指那些穿汉服表演需求、毕业照汉服租赁、展现个性需求和对汉服文化有一定的向往,并且已经受到商家引导的人群。被动消费群,是指那些对汉服着装不感兴趣,需要通过身边的人或者媒体宣传来影响他们的群体。

3.产品策略——定位清晰

我们的战略目标可以通过产品、运营、社会责任三方面来实现。在产品上,创立高校汉服品牌形象;打造质量较好的常服,礼服,改良服等;创新多样化款式,包括优雅飘逸、中国风、仿古小清新、适合日常穿着等符合大学生口味的汉服;开创周边产品,如油纸伞、中国结、发钗、首饰、古琴、娃娃等。在运营过程中,与汉服社团等文化组织合作开展活动,传播汉文化;提供租赁、购买、艺术摄影服务,以及联合社团开展关于汉文化知识竞赛、汉服服装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提供一定的勤工助学岗位,并积极弘扬汉民族精神,普及汉文化,不让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消失。

4.实现工业化生产

从国家而言,工业化指工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致替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它是现代化的根本和条件,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对于服装工业化而言,指生产使用工业缝纫机和裁剪与整理熨烫设备,运用高速、单机自动缝纫、单机专用缝纫和多工位自动缝纫,为提高设计和管理能力应用的电子计算机技术。

当下大家购买汉服大多数是手工制作,而非工业化生产。手工制作一般运用手工作坊或手工工场两种生产方式。手工作坊规模很小,主要是坊主购买生产原料,亲自完成生产,销售产品,一般是家人和亲友的合作关系;手工工场规模较大,有固定的生产场地,主人不亲自参加生产,只负责管理生产和销售产品,它分为简单协作和集中的手工工场。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的区别,表现在生产规模、技术分工上的进步,关键是手工工场已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

也就是说,若汉服商家已达到了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那么其实就已具有了汉服工业化(大机器、大规模)生产的条件,犹如国家的工业化,汉服工业化生产是必然趋势。尽管现在汉服难以规模生产,制造汉服的专业人士少之又少,但是,结合现代科技,让专业人士传播相关知识,形成一套系统生产汉服的理论。吸引多方面艺术设计人才,灵活运用当代技术,假以时日,汉服规模生产指日可待。

5.做好文化营销

总的来说,很多大学生对汉服不了解,可设置汉服知识馆,提高大家对汉服的了解;通过汉服的知识普及,对于很多大学生会对汉服有一种向往,可设置汉服体验馆,提供给大家汉服参观和试穿;对于有些大学生表演需要汉服,有些大学生喜欢购买汉服各种用途,可设置汉服实体馆(出租和出售),提供消费者汉服的购买和租赁需求。另外,可以在节日、生日等推出不同系列,推广班级、社团、闺蜜等参加,还有把握毕业季的时机,进一步拓展汉服实体店的市场。把汉服进驻大学会带动更多人对汉服的了解,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为服装设计、服装制造商、国服的确立提供参考,提高人们从汉服吸取服饰文化的精髓和对服装的审美观。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唐文清(1993-),女,广东云浮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指导老师:熊卫(1969-),男,陕西汉中人,广东培正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工商 管理。

③2014年广东培正学院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课题“汉服经营商业策划书”(项目编号为15022),系列论文之一。

相关热词搜索:;

跆拳道经营模式篇二

;

乡村旅游经营模式浅谈

**是一个约有130万人口的县级市,农业人口约占总人数的90%,只有农民致富之时,才是全市小康之日。面对一个经济落后的传统农业市,面对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等产业实际增效有限的现状,在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有一点肤浅的认识。

发展乡村旅游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精神的具体行动;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旅游业正确、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市的旅游资源大都位于贫困山村,所以,乡村旅游应是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市农村,特别是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镇、乡,应优选投入少,回收率快,返贫率低,成效高的乡村旅游业作为新的后续支柱产业。

“以一促三”“以三带一”

所谓“以一促三”,“以三带一”的产业模式,就是大力发展优势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以此来促进乡村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带动高新农业更快地发展。两大产业互动并进,相得益彰。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市朱昌镇是全地区6个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精品乡镇之一,市政府以此为契机,建设“朱昌镇农业观光旅游示范区”。现已引种荷花40亩;吸引台商独资企业投资500余万元,在园区建设石蒜gap示范种植基地;八仙洞“农家乐”寨子的群众积极参与“七进户”基础设施建设;庙山营重建云台寺工程进展顺利;总投资700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第一、二期工程已经结束,第三期工程———园田化建设开始启动。今年,朱昌镇将以一、三产业有机结合的全新风貌,向游客提供“行、游、住、食、购、娱”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新的经济收入。

建好样板辐射全市

乡村旅游是新兴的旅游系列产品,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应实施主导型战略,把乡村旅游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和发展。结合本市乡村旅游资源条件,筛选出一定数量的、有潜力的、已具备一定条件的村寨群落作为优先发展的示范点。通过建立示范户、示范村、示范区,不断发挥其示范和辐射功能,引导世世代代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成为新时代奔小康的乡村旅游从业者。

**市梨树镇上小河村距**城区东面15公里,全村总面积4.6平方公里,有200余户、1000余人,白族占总人口的80.4%。是一个山青、水秀、民风淳朴的省级文明卫生达标村寨。为了充分利用上小河的生态资源、白族文化资源,将旅游开发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和生态保护结合起来,**市把该村列为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示范村”进行建设。

自去年“五一”黄金周以来,上小河以农村风貌、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场景为主要吸引物,引导游客前去了解和体验,乡村旅游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3家经营户在“五一”黄金周7天的旅游收入超过了半年的农业生产收入。“农家乐”经营户已达10余家,农民收入增长较快,成为**城区市民度假和休闲的好去处。其成功经验已逐步在市内外推广。

各方联动鼎立帮扶

要实行政府统一行动,部门各司其职,镇乡具体负责,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不断推出“农家乐”、“农家游”、“休闲农庄”、“生态农庄”等为一体的有滋有味的“农”字号特色旅游系列产品,不断增强乡村旅游的活力和后劲。在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需求的同时,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

政府各部门要支持和参与发展乡村旅游经济,进行结对帮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帮助解决“农家乐”经营户存在的诸如缺少发展资金、规模小、档次低、分布散、卫生条件差、服务项目单一、缺乏特色文化、人均消费少等问题。

市旅游局、交通局、卫生局、农业局、林业局和农办等政府工作部门把业务工作与支持乡村旅游有机结合,从交通状况、安全管理、活动安排、接待设施、环境保护、卫生管理、接待服务、综合管理、社会效益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扶持,取得了良好的帮扶效果。乡村旅游从顺应旅游市场的自发形成阶段,开始步入规范、健康的发展轨道。

保护为主科学开发

对底蕴深厚的苗族文化、彝族文化等旅游资源,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进行科学的保护性开发。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经发掘、整理、保护、提炼提升和充分利用,转化成民族文化旅游晶牌优势,以展示地方民族文化的艺术价值,形成民族文化艺术向乡村旅游经济的转变。

大屯彝族乡三官寨是全省重点保护与建设的20个民族村寨之一。全寨247户988人中,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1%,是省级一类贫困村寨。

由于是典型的边远、贫穷、落后的彝族村寨,这里的村民自然延续着传统的彝族文化和古朴的彝族风情,在历经几百年的彝汉文化交融后,其语言、服饰、生产生活、民风民俗等方面都独具浓厚的“水西文化”特色。

**市在开发建设三官寨时,充分利用三官寨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屯土司庄园、奢香墓、奢香博物馆等名胜古迹毗连的地理条件,科学制定和严格实施《三官寨保护与建设规划》。充分挖掘其传统节日文化、宗教文化、传统婚俗文化、葬俗文化、服饰文化、音乐舞蹈、民居建筑以及民间工艺等颇具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力求把该寨建设好、管理好、利用好,使之成为我市乡村旅游独具特色的一个精品。

突出特色打造品牌

有亮点、热点、上档升级的乡村旅游产品,才能吸引游客的关注,才能打入省外和国际市场。我们注重大力发展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精品,使之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让游客走进自然的同时,与多彩的民族风情对话,与灿烂的民族文化交融。

如燕子口大南山苗寨是我国西部方言苗语的标准音点。近几年,已有来自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菲律宾、芬兰、意大利等16个国家的游客多次旅游观光,一件手工制作的苗族服装售价高达几百元至上千元。

去年3月和6月,美国人、英国人组成的旅游团到燕子口镇大南山、朱昌镇花厂等地的苗寨旅游观光。外国游客十分喜爱古朴典雅的苗族文化,花1.4万余元人民币购买苗族手工制作的服饰和其他工艺品100多件。花厂一位苗族同胞一套服装售价达2200元,超过了他全年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达到了让游客吃喝在农家、购物在农家,最后是富了农家的目的。

相关热词搜索:;

跆拳道经营模式篇三

;

摘   要:在消费和信息社会到来的背景下,传统的独立书店的受到巨大冲击。书店属于“慢热型”行业,与高速发展的社会相比,传统书店的转型显然是滞后的。这一滞后的结果是一大批书店的相继倒闭。然而书店的存在的社会意义以及承担的文化职能远远高于商业利益,因此探索独立书店的新的经营模式在当下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独立书店对于城市塑造城市意象的意义、独立书店的经营模式和独立书店的未来出路三个方面,探讨独立书店该如何在时代的变迁中继续成长。

关键词:独立书店;经营模式;方所

独立书店塑造了很多人心中对一座城市的文化印象。独立书店成为了很多人心中“活”的文化地标。在匆忙喧嚣的城市中“实体书店就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窗口,反映着这个城市的读书人口和读书生活”①独立书店承载了读书人对一座城的文化想象。是许多读书人心中的精神家园。

一、独立书店对于塑造城市意象的意义

独立书店被看作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对城市意象的塑造有独特的意义。“所谓‘城市意象’,也就是人对于一座城市的外在形态乃至精神气质的整体心理感知。”②对城市外在的感知来自直观的视觉印象,而城市精神气质的感知是深入城市内部,对城市文化的整体印象。对城市内在感知是个动态的过程。城市处在不断的变迁当中,人口、资金、技术、财富不断地流动。流动性是城市的重要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别的逐渐缩小,城市的性格也越来越趋同。趋同是工业社会的标准化生产在城市发生作用的结果。唯有文化的多样性塑造着城市的个性。“每个城市都应该拥有自己独特的符号,正是这些各有特色的符号构成了别有风味不可重复的城市特色。唯有如此,一个城市的意象,才成为专属于一个城市自身的那些特定的文化符号。它也因此而成为人们解读城市、表达其城市文化提供了最佳的切入点。”③独立书店成为散落在城市角落里的“活”标本。人来人往以及周围的变迁似乎对于独立书店来说影响不大。它的存在只因为一群有相同兴趣的群体。作为象征意义的存在似乎多过它的实际价值。

肖东发教授曾经说,“特色鲜明的书店犹如现代钢筋混凝土城市中的绿色植物和潺潺溪流,能够让人们的心灵在喧嚣浮躁的生活中得到滋润,感受到生命成长和希望流动的声音”独立书店一如台湾的诚品、厦门的晓风、广州的方所。逐渐成为人们感知城市脉搏的地方。这些知名的书店中,书店与城市的性格完美的契合。台湾诚品书店的温润,厦门晓风书店的古朴,广州方所书店的拥有国际的视野。这种契合的背后即是城市性格以书店为载体得以表现。

“独立书店具备三点特质:一是无所依附,二是人文观照,三是持之以恒,也即独立形态,独立品格,独立操作,三足鼎立,无往不胜。”④把独立书店看作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的话。书店的三种特质就像是人的三种品格:独立,有内在,并且坚强。拥有这些特质人,总能吸引同样能感知到这些特性并且欣赏它的人。于是在书店与读书人之间产生一种惺惺相惜的联系。读书人需要这样一个空间去寻找城市的印记和自我。书店在满足这些需求中得以绵延发展。书店——城市——人这三者形成一个弱链接和友好互动。

二、独立书店新经营模式的探索

“一个又一个有品位、有格调、有文化关怀、有书缘人情的小书店,几乎就是读者对于书店所在城市的记忆,如今这些正艰难撑持或者颓然关张,原本鲜明的文化地标,逐渐在读者的视野里模糊而去,令爱书人欷歔!”⑤这句话道出了现在独立书店面临的一个普遍困境。近年来,多家知名的独立书店众人的唏嘘声中关闭。

正如当初电视广播的兴起之时就有人发出报纸是否会消逝的疑问。面对独立书店的寒冬季也有人发出同样的疑问。无论结果与否,至少说明独立书店需要做出一些改变。经营上的困境需要用商业的手段去解决。读者需求上的变化则需要独立书店做出职能上的转变。基于这些现状。独立书店需要做出以下的努力。

(一)坚持自身一贯的品质

帮助读者做出选择是书店的一项重要职能。在信息爆炸的社会,人很容易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如何从纷繁复杂的信息洪流中选择有用和需要的知识成为很多人的困扰,而书店的一项功能就是帮助读者过滤众多无用信息,提供真正有用的知识。在这个意义上说,选择的意义多过其他。读易洞书店会将书店的书分为:每周推荐、主题推荐、流行杂志等等几个板块。方所书店的书,据说有50000多种出版物,册数达到90000多,书种涵盖大陆、港台、英文等各类出版品。据说,有些还是直接从日本、欧洲、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引进的高品质画册。书店的专柜和颇具特色。例如:“向伟大的女性致敬”书架上摆放各个时期伟大女性的书;还有港台专区的“生活好滋味”“台湾好所在”“他们在岛屿写作”“自然生活”“生活风格”等专柜。将阅读融进生活。这些设计正是独立书店的价值所在。帮助读者有效的做出选择。

独立书店在格局设计上应该有自己的风格和更多人性化考量。大多数独立书店的面积不会太大但是却会设计的很有格调和特色。读易洞书店的店主会把书店打造成自己客厅的样子。试想,如果在客厅这种轻松的环境中,人会更容易感到放松和舒适。细节上的设计,比如植物的摆放,灯光的亮度,书架的高度、地板的颜色等等都会带给人不一样的心理感受。格局的设计成为体现书店性格和提升书店魅力指数的重要环节。

(二)充分利用新兴的传播手段

独立书店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利用新兴的传播手段进行推广。社交媒体的兴起尽管历史不算太长,却深切的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对正在成长起来的一批读者群体影响尤其深远。社交媒体正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渐渐离我们远去。独立书店作为城市中的精神绿洲,需要适当的学会用这些新兴的传播手段让更多的人知晓。

新兴的微博、微信是独立书店可以利用的传播方式。在这些社交网络上发起相关话题的讨论,能够吸引到有共同兴趣的人参与其中,使书店与读者之间形成友好的关系和良性的互动。对于书店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三)实现多元化经营打造文化公共空间

三、独立书店的坚守与未来

“事实上,我们对环境的需要并不仅仅是其结构良好,而且它还应该充满诗意和象征性。”⑨书店正是这样一个能够满足我们诗意和幻想的地方。时代的转型带来很多事物的变化,独立书店也在这场大浪淘沙的变革中被重新定义和塑造。作为满足人较高精神需求的载体,它或许会经历阵痛以后会重新焕发生机。面貌会发生一些改变,但内核依旧会得到保持。探索独立书店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当前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事实上,已经有一些突破和尝试,并且获得一定的成功。面临寒冬,依然有一群人在坚守。通过以上的一些改变和摸索,独立书店的未来不能说一片光明,但至少应该是焕然一新的。

注释:

⑥贺圣遂.实体书店如何办下去[j].出版广角,2012(08).

相关热词搜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27873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