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山东语文模拟卷篇一
1.d 2.d 3.a 4.a 5.d
1.答案详解:a绊脚石(bàn)b挨近(āi) c颤巍巍(chàn)
2.答案详解:a本份-本分 b聒躁-聒噪 c涣-焕
3.答案详解:b后起之秀:指后出现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通常指某一领域的优秀人物。在比赛中后来居上者,不能称为“后起之秀”。 c.“从而”为连接递进兼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此处应用“进而”。 d.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一般比喻文章的议论新奇惊人。这里用于城市变化的描述不恰当。
4.答案详解: b(成分残缺,去掉“由于”)c(不合逻辑,应为“以避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d(语序不当,应为“精神不振,甚至出现低血糖休克”)
5.答案详解:略
6.答案详解:①吸烟会影响味蕾发挥作用,②吸烟会降低舌头的味觉灵敏度(或“导致舌头的味觉灵敏度下降”)。(4分,写出一点得2分)
7.答案详解:参考示例:①尘埃挣脱仁厚的大地,得到了飘飞的快意,却失去了坚实稳固的根基。②鱼儿跳出沉默的池塘,得到了广阔的空间,却失去了任意遨游的家园。
(评分标准:用拟人修辞2分,句式2分,语意通顺1分。)
二、现代文阅读
8.c 9.d
8.答案详解:( a项应为“提供线索”,“提供答案”说法过度;b项错在“第一部家谱出现在先秦时代”,原文为“缺乏记载,至今不得而知”;d项错在“由家谱形成了宗族制度”,原文为“修宗谱与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订族规等共同组成的宗族制度”)
9.答案详解:(“没有家谱,也就没有中国文化”的表述绝对化)
10.答案详解:①家谱是宗族制度的一部分,一定程度上建构了中国古代的道德文明。②具有学术研究的价值,成为重要的历史资料。③家谱可以“寻根”,既体现文化认同,又看到普通百姓的家族变迁。④家谱是重要的精神财富,具有强大的教化作用。(1点1分,3点即可满分)
11.答案详解:①呼应题目,引出“不懂爱情”的由来。②为下文深入批驳埋伏笔。(2分一点,满分4分)
12.答案详解:引发读者对爱情基础的思考,为要表达的主旨埋伏笔。(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2分)。爱情不是娱乐。(2分。)
13.答案详解:以名人的爱情伤痛经历点明主旨,爱情的意义从男女之情升华到家庭,家让爱情有了最终的落脚,作者以“过把瘾”形象批驳,巧妙完成了对爱情的阐释。(意思吻合即可得分,满分3分)
14.答案详解:用条条框框来界定爱情,只能适得其反。要主动付出,而不是要求太多,多一份真诚和责任心,这样,爱情就会变得简单。在浮躁攀比的当下,本文不动声色的表述将带来有力的正能量。(意思吻合即可得分,满分5分)
15.答案详解:提高阅读兴趣,引发读者好奇心,让读者产生有关爱情的联想和自问:爱情是什么?为什么不懂爱情?谁不懂爱情?我懂爱情吗?以此引入爱情话题,引领读者踏上探寻爱情之旅,如此安排读者更容易接受。(意思吻合即可得分,满分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
16.a 17.c 18.b
16.答案详解:a “宅”应为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建造住宅”。
17.答案详解:a第一个“也”表判断;第二个“也”句末语气词。b第一个“乃”副词,才;第二个“乃”副词,竟然。c两个都是连词,表修饰。d第一个“于”介词,从;第二个“于”介词,对。
18.答案详解:b(“主旨是为了表达对贫困百姓生活的关注之情”,与文意不符,本文强调的创作要缘于真实感受,不能矫情为文,关注百姓不是主要目的。)
20.答案详解:(1)夜里躲避洪水先后五次(多次)更换地方,白天反复烘烤淋湿的衣服。这些还不是最麻烦的。
(2)说得很好。我虽然没有亲自经历过,但我可以通过想象得知。
21.答案详解:诗歌在颔联中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描绘了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1分),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明丽的景象。(1分)
22.答案详解:“喜”字在此处是高兴之意,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热爱。(1分)“行子喜闻无战伐”中的“喜”字紧承第三联“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经过打听,证实此时确乎停止战争了,作者隐含在第三联中的戒备心理也就随之消失,不禁欣然于怀了。(2分)“喜”字还自然地引出下一句的“闲”字,诗人悠然地看着三三两两的游骑在草原上打猎,往来驰逐,心情轻松愉快。(1分)
23.答案详解:朋友相处,勿烦琐无度;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要掌握好亲疏分寸。(2分)(意思对即可)
24.答案详解:同意:人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自由和空间,来往过度,会影响对方生活的自由度;每个人的思想性格不会完全相同,接触过多,容易产生矛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态度,不能强求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
不同意:作为朋友,一旦发现对方有失策、失误的地方,就要坚持劝说,这是真心为朋友好。(表明态度1分,理由2分,意思对,并能作简要分析即可)
25. 答案详解:
①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④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⑤望尽天涯路,山长水阔知何处。
(评分标准:一处1分,错一字该处不得分。)
四、作文
26. 略
附件:2015年山东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版
山东语文模拟卷篇二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类的阐释自始至终都在追求真理性和澄明性,那是人类向往的阐释目标,也是阐释的理想境界。真理和澄明虽然昭示的是阐释的两个不同的层级,但都指向一个事实:阐释是面向公众的。这意味着阐释是一种公共性的行为,只有坚守公共性,才能圆人类的阐释之梦。离开公共性,阐释不可能,更遑论真理性和澄明性!阐释本身有它的内在规则,这个规则总体来说极为复杂,不可一概而论,更不好随意确定。它可能是整个人类的规则,也可能是生活在特定区域或国家、操持不同语言、从事不同专业研究者的规则;它遵循的是人性的共同性,或者是沟通、交流之后业已达成的共同性,其终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意义的澄明。
我们言说政治,政治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我们言说历史,历史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我们言说道德、伦理,道德、伦理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我们谈论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公共性本身不是一种价值判断,但它又蕴含着价值判断。也就是说,公共性包含着真理和谬误。真理不可能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族群都是真理,更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谬误也是。当然,这种公共性是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没有永远的真理和谬误,而公共性却是永远的。公共性的存在需要公共阐释去解惑释疑,需要公共阐释去彰显真理。在一定程度上,公共阐释维持着时代的公开、透明,维持着社会的公平、公正,维持着政治的民主、正义,维持着人类的审美判断。
(摘自李健《共阐释:作为一种阐释理论的合法性》)
材料二:
“公共阐释”也即“阐释的公共性”,是对文学阐释行为根本属性的一种界定。任何一种阐释行为,都是一种参与生活、理解世界的方式,只有“公共阐释”才能让每一个个体有效并且高效地充分对话。与之相对的,则是“个体阐释”,也即阐释的个体性。它强调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都有着自己的个性、性别、民族与生活经历,对待同一问题的视角与态度确实存在着诸多差异。但是,如果仅仅将两者确定为二元对立的概念,显然是将问题简单化了。一般来说,“个体阐释”中会带有“公共阐释”的烙印,每一个个体都不是独立存在于这个世界的;而“公共阐释”中也会带有“个体阐释”的痕迹,如果没有个体作为基础,就不会出现阐释的具体性与交互性。面对如此棘手的“阐释循环”,诚如海德格尔所言:“决定性的事情不是从循环中脱身,而是依照正确的方式进入这个循环。”这一进入就是一种“介入式”的阐释行为。在置身于他者之中时,个体也在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视域。这里的他者既指向个体(文学作品、个体读者),也指向整体(社会历史环境),更是要领会到“整体只是源于单个情形的范式展露”。文学阐释激活了世界、读者、作者与文本这四个时常被不同的文学理论切割破碎的要素。
文学阐释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阐释”。它首先面向的是文学作品,即对文学作品作出阐释主体的感受、理解与判断。在具体的文学阐释过程中,存在着以“个体阐释”为基础,并从个人走向社群再到整个人类的一种趋势。这一过程的每一次完成则意味着“个体阐释”得到了时空的检验而成为“公共阐释”。
从政治学的角度,我们往往会将“公共性”与“私人性”对立起来谈,但是如果转移到文学领域,“公共性”的问题还有其自身独特的理论维度。这就是“文学之内”和“文学之外”的问题。正如韦勒克和沃伦所说,“事实上,任何文学史都不会没有自己的选择原则,都要做某种分析和评价的工作”。从20世纪西方文论发展史来看,文论研究的重点出现了一个从“文学之外”转向“文学之内”,再转向“文学之外”的过程,即我们通常所描述的从“作者中心”向“文本中心”再向“读者中心”的两度转向。而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看来,即使是“文学之内”的隐含作者、叙述者和人物及其关系,也是社会历史的再现或投射,这些均是现实生活在文学世界中的一种艺术化表达。
因此,强调“公共阐释”或“阐释的公共性”,应该落脚到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批评的基本点上,即在处理“文学内外”关系上,坚持“文学之外”的关系为主来统摄“文学之内”的关系,重建“隐含作者”“叙述者”与“真实作者”“理想读者”“真实读者”以及人物间的社会关系的投射等。只有这样,我们的文艺批评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历史功能,这也正是强调“公共阐释”或“阐释的公共性”的要义之所在。
(摘自曾军、辛明尚《文学阐释的公共性及其问题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真理性与澄明性是人类阐释追求的目标与理想境界,它也揭示了一个事实:阐释活动是面向公众的。
b.公共性之所以能够包含价值判断,是因为公共阐释能够维持时代与社会的公平正义,有效地发挥其功能。
c.世界、读者、作者与文本四个要素被不同的文学理论切割开,文学阐释用个体性和公共性的交互激活它们。
d.文学阐释的公共性,应该回归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批评的基点,以便真正发挥文学批评应有的社会历史功能。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论述公共阐释的理论,文学只是其中一个例证;而材料二论述的主要对象是文学阐释。
b.材料一大量运用道理论证,作者说理充分,行文逻辑严密,具体地阐明了公共阐释的合法性问题。
c.材料二中引用海德格尔的话语,证明个体阐释与公共阐释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具体性与交互性。
d.材料二运用辩证思维,清晰界定了“个体阐释”与“公共阐释”、“文学之内”与“文学之外”的关系。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董仲舒:“诗无达诂,文无达诠。”
b.陶渊明:“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c.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d.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4.对于文学艺术,我们常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请结合材料一分析这样说的理由。(4分)
5.请以《红楼梦》阐释为例,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如何进行文学的公共阐释。(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狩 猎
阿 来
军分区的侦察参谋,银巴;农牧局的小车司机,秦克明;我呢,专业给文工团歌手填写歌词。我们是偶然凑在一起的狩猎伙伴,因为大家的身份脾气极不相同,更何况因为野生动物保护法,几乎我们渴望到手的飞禽走兽都受到法律保护了。
我们沿着小径向深山里进发。四周一片静谧,在树林变得稀疏的地方,出现了黑色圆润的新鲜獐子粪便。再后来,就看到了那个棚寮,那个以前许多猎手相继过夜,相继修缮过的棚寮。
我们坐下来歇气,突然,一只獐子从棚子里飞蹿而出,连银巴也来不及举枪就蹿下山坡了。它站在对面一座孤立的小山冈上向我们瞭望,距离太远了,超过了枪的射程。
天很快就黑了。还有只獐子在周围逡巡不去,一直弄出许多声响。银巴说:“要出来你就出来吧。”不久,那獐子果然就从一团灌木后探出了脑袋,双眼十分明亮。我端起小口径运动步枪,瞄准致命的额头的中央。勾动枪机,一声枪响,獐子纵身一跃,黑暗中传来一串树枝摇动的声音。
“是只母獐。”秦克明很有把握地说。
“算了,睡吧。”我躺上了吊床,秦克明裹件大衣半倚在底下藏过獐子的松枝上,银巴钻进了睡袋。
睡着一阵,醒来。天上的星光消失了,下雨了,只听到树叶在雨声中沙沙作响。恍惚中,我还看到了雾气从谷底慢慢升向我们过夜的这个地方。
“公獐子都有獠牙,它们的肚脐眼就是价比黄金的麝香。”我觉得他大惊小怪。
而经常为一点小事神经过敏的秦克明这时倒过分平静了。
他们两人重新拨燃火,默无声响地喝起酒来了。
终于,那些松鸡嘎嘎地叫开了,天就要亮了。雨仍然下着,雨水渐渐被天色照亮,被雨水淋湿的树叶也被渐渐照亮了,那是一种柔和、纯粹、圣洁的光亮,竟然令人产生置身于仙境的感觉。
我们附近的潮湿的泥地里,一夜之间长出了蘑菇!银巴说:“我打个赌,你吃不完这些蘑菇。”说完,他就提枪钻进了树林。果然,周围地上,那些被松针覆盖的土正被一点点拱起,开裂,最多半个来小时,一群蘑菇又破土而出了。
我们背后突然传来羊子似的哀叫声。
一声,两声,焦灼、悲哀、凄凉。那羊子似的叫声渐渐近了。终于一只母獐子从雨水中走了出来,它被雨水完全淋湿了,丰满的乳房里奶水自己渗漏出来。看来,它很久没有给幼獐喂奶了。
棚寮深处的干枯松枝底下传出了一个幼獐的声音,它和我们悄然过了一夜而我们竟然毫无知觉。我们两人同时跃起扑向那堆松枝,底下传来一声惨叫。我们抱出那只哆嗦不已的幼獐,它的一只腿在我们的扑击下折断了。那只母獐仍然在前后左右奔窜跳跃,用越来越凄凉的叫声搅得我们心烦意乱。秦克明端起了他的大口径双筒猎枪,子弹射到獐子的脚下,掀翻了一大片泥土,獐子也被翻了个肚子朝天,滚下了山坡。
我们两个一人削好一个桦木片,再把这木片当成夹板固定到幼獐的断腿上,用不久就会腐烂的棉布条扎好。棉布条用去了我内衣上的两个袖口。
也就是这个时候,雨水渐渐停了。一抹阳光终于钻破了云层,照亮了我们,照亮了周围的景物。
银巴回来了。他遇见一只狼,它吃掉了昨晚那头麝香,他又打死了那头狼。他把那只麝香捣出来,放在我们面前,他想我们会吃惊的。后来倒是他吃惊地看到我们把饼干泡软一点点喂那只小獐,呆立一阵,从我手中接过茶缸细心地喂了起来。
小獐子像小羊一样叫了一声,真像是小小羔羊的声音。我禁不住也学叫了两声。“不要叫了,”秦克明说,“母獐子就要来了。”我和银巴大笑起来。说话间,母獐真就来了,我们听见它穿过树林时一路碰掉露水的声音,很快就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一伸手摸枪,它就跳开了。
秦克明说:“叫它来吧,没听说过哪个真正的猎手要杀喂奶的东西。”我和银巴又笑,听从他的吩咐放下了枪。
我们躲到低处的一个山洼里,并肩在温煦的阳光中坐了下来,等那只母獐来领走它的孩子。突然,秦克明说:“看呐!”我们抬头仰望,先看到山包上棚寮的剪影,继而看到那头母獐正在给受伤的小獐子哺乳。此情此景确实有些令人胸口发紧发热。
银巴对獐子挥挥手,说:“回你家里去吧。我们也要走了。”
一路上,我们不断回头,望到的都只是满眼夕阳下熠熠生辉的绿树的不可思议的光芒。(选自《阿来作品集》,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黑之后,母獐之所以在我们周围“逡巡不去,一直弄出许多声响”,是因为幼獐就在附近,母獐不忍离去。
b.天快亮的时候,银巴提枪钻进树林去了,“我”和秦克明呆在原处,后来就听到了幼獐“羊子似的哀叫声”。
c.银巴看到“我”和秦克明用饼干喂幼獐,虽有些吃惊,但也很快理解并接纳了我们的做法,并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
d.当我们看到母獐给幼獐哺乳的情景后,感到“胸口发紧发热”,说明我们被动物间的母子之情深深地打动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注重伏笔、照应。如开头交代“我们是偶然凑在一起的狩猎伙伴”,后文写发现公獐时三人分别“极不平静”“觉得他大惊小怪”“过分平静”,具有逻辑合理性。
b.小说略写公獐,详写母獐;写母獐,略述天黑时在棚子周围逡巡不去的情形,详写天亮后在雨中哀叫着接近幼獐的样貌。这样处理,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c.银巴是军分区的侦察参谋,打死了吃掉公獐的狼;“我”是文艺工作者,秦克明是小车司机,枪法都不够好,不能命中,母獐两次逃生:这样写,切合人物的身份。
d.小说语言自然而不求绚丽,简约、朴素而充满艺术魅力。如写蘑菇雨后生长,“那些被松针覆盖的土正被一点点拱起,开裂”,描写细微、妥帖,富有动作性。
8.小说多次写到森林的景物环境、天气状况等,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
9.小说围绕“狩猎”设置三人狩猎经过和獐子命运变化两条线索,使作品主题意蕴丰厚。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山东语文模拟卷篇三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箴言(zhēn) 急遽(jù) 绊脚石(pàn) 焚膏继晷(guǐ)
b.挨近(ái) 赧颜(nǎn) 我们俩(liǎ) 逡巡不前(qūn)
c.恫吓(dòng) 迷惘(wǎng) 颤巍巍(zhàn) 乘人之危(chéng)
d.挣脱(zhèng) 中风(zhòng) 处方药(chǔ) 无稽之谈(jī)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丁肇中所说的“与物理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参与”,对那些欺世盗名、投机钻营的伪学者是一个提醒:学术贵在专一,应恪守学者本份。
b. 处于群体中的人,应当把团队利益放在首位,如果意见有分歧,要么自己认错,要么忍耐,要么干脆淡出那个群体,忌反复,忌聒躁,忌内哄。
c.处于激烈竞争中的人们很渴望一处宁静的港湾,室内外装潢高手一定能令你的家涣然一新,但不一定能给你的家带来脉脉温馨。
d.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邓丽君的歌不经意地飘来,在她的歌声中迈向中老年的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恍若回到了自己的青春岁月。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12月30日,我县首部乡镇志书在风景秀丽的古镇汤池正式面世,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县政府党组成员、县政府各单位领导同志参加了出版发布会。
b.因雨后路滑,他一起跑就滑倒了,但仍爬起来奋力追赶,最后把所有对手甩到后面,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跑的第一名。
c.公司创建伊始,人力资源部首先对员工进行了合理的分工,从而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度。
d.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发生了石破天惊的变化,国家和地方对城市建设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之大,都是空前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同的法官裁判同一案件,判决的结果却截然不同,这种“同案不同判”的怪现象让法律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
b.记者在此次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了解到,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中国西部的基础设施、民生、生态都有了明显改善。
c.这份“春风送岗位”活动宣传材料提醒外出务工人员要到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开设的就业服务机构求职,以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d.从医学角度看,早餐在供应血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吃或少吃早餐,会使血糖不断下降,造成思维减慢、反应迟钝,出现低血糖休克,甚至精神不振。
◆5.在下面横线处填入短语或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南戏艺术从萌芽到成熟的进程是漫长的。温州等地的民间歌舞小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五大传奇戏的出现,则标志着南戏艺术的成熟。
①在进入城市以后 ②它的戏剧结构也就更加严谨和完整了
③随着南戏活动地区的扩展 ④戏剧结构比较简单
⑤各种舞台艺术的综合运用才逐渐成熟 ⑥出场的角色也只有三四个人物
a.⑥④①⑤③② b.④⑥①③②⑤
c.⑥④⑤①②③ d.④⑥③①⑤②
◆6. 根据下面的报道,概括说明研究人员试验取得的结果。(不超过25个字)(4分)
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研究人员对28名吸烟者和34名不吸烟者进行了试验。研究人员用微弱电流刺激受试者的舌头,这会使人产生一种类似金属味道的味觉。结果发现,吸烟者普遍需要更强的电流才会产生这种味觉。舌头的味觉感受器是味蕾,它的作用非常重要。研究人员用内诊镜观察受试者舌头上的味蕾后发现,吸烟者的味蕾更为扁平,并且周围相关血管的发育状况也不好,这会大大影响味蕾发挥作用。
◆7.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
叶子逃离木讷的树干,得到了无限的自由,却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养料。
附件:2015年山东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版
山东语文模拟卷篇四
《初级会计实务》科目的考试时间调整为2小时,《经济法基础》科目的考试时间调整为1.5小时,下面是山东初级会计模拟试题,为大家提供参考。
1.2017年12月初,xm公司“坏账准备”科目贷方余额为4万元。12月31日,“应收账款”科目借方余额为100万元,经减值测试,该企业应收账款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95万元。该企业2017年末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为( )万元。
a.1 b.1
c.5 d.11
『正确答案』b
2.甲公司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的日常核算。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80万元,成本差异为超支20万元。当月购入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110万元,计划成本为120万元。当月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万元,则甲公司月末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为( )万元。
a.95 b.105
c.100 d.115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当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20+(110-120)]/(80+120)×100%=5%(超支);月末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80+120-100)×(1+5%)=105(万元)。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职工薪酬核算内容的是( )。
a.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b.非货币性福利
c.离退休人员的退休金
d.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支付的离退休人员的退休金直接计入到管理费用中,不在应付职工薪酬中核算。
4.2016年1月1日,甲建筑公司与客户签订承建一栋厂房的合同,合同规定2018年3月31日完工;合同总金额为1 800万元,预计合同总成本为1 500万元。2016年12月31日,累计发生成本450万元。2017年12月31日,累计发生成本1 200万元。2018年3月31日工程完工,累计发生成本1 450万元。假定采用累计发生成本占预计合同总成本的比例确定完工进度,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建筑公司2017年度对该合同应确认的合同收入为( )万元。
a.540 b.900
c.1 200 d.1 440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2016年确认收入金额为=1 800×450 /(450+1 050)=540(万元);2017年应该确认收入=1 800×1 200/(1 200+300)-540=900(万元)。
5.企业按规定计算缴纳的下列税金,应当计入相关资产成本的是( )。
a.房产税
b.城镇土地使用税
c.城市维护建设税
d.车辆购置税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车辆购置税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应计入管理费用,城市维护建设税应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
6.某企业出售一项3年前取得的专利权,该专利权取得时的成本为100万元,按1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出售时取得价款80万元,营业税税率为5%。不考虑其他税费,则出售该项专利时影响当期的损益为( )万元。
a.20
b.24
c.6
d.10
『正确答案』c
7.下列错误的会计事项,只影响“营业利润”而不影响“利润总额”的是( )。
a.将投资收益错登为“其他业务收入”
b.将罚款支出错登为“其他业务成本”
c.将定额内损耗的存货盘亏错登为“销售费用”
d.将出售原材料的成本错登为“主营业务成本”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选项a中正确的应该记入“投资收益”科目,但是错误的记入了“其他业务收入”科目;选项c中正确的应该记入“管理费用”科目,但是错误的记入了“销售费用”科目;选项d中正确的应该记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但是错误的记入了“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因此选项a、c、d对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都不造成影响。
8.某股份有限公司按法定程序报经批准后采用收购本公司股票方式减资,购回股票支付价款低于股票面值总额的,所注销库存股账面余额与冲减股本的差额应计入( )。
a.盈余公积
b.营业外收入
c.资本公积
d.未分配利润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如果购回股票支付的价款低于面值总额的,所注销库存股的账面余额与所冲减股本的差额作为增加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处理。
9.事业单位用货币资金购买3年期的国债进行投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在取得时,应当以实际支付的款项作为入账价值
d.事业单位用货币资金购买国债投资不会减少事业基金
『正确答案』d
借:长期投资
贷:银行存款
同时:
借:事业基金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10.某企业2017年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为1 600万元,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为1 500万元,本年累计实际总成本为1 450万元。则可比产品成本的实际降低率为( )。
a.5.375% b.9.375%
c.9.735% d.8.735%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100%,则该题中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1 600-1 450)/1 600=9.375%。
11.( )是指企业为购买股票、债券、基金等根据有关规定存入在证券公司指定银行开立的投资款专户的款项。
a.银行汇票存款
b.银行本票存款
c.其他货币资金
d.存出投资款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存出投资款是指企业为购买股票、债券、基金等根据有关规定存入在证券公司指定银行开立的投资款专户的款项。
12.甲公司2018年5月31日销售产品一批,货款为2 000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该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当日甲公司收到购货方寄来一张3个月到期不带息商业承兑汇票,则甲公司应收票据的入账金额是( )万元。
a.2 068 b.1 660
c.2 340 d.2 00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应收票据的入账金额=2 000×(1+17%)=2 340(万元)。
公司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销售一批货物,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为2 0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40万元,销售货物为客户代垫运输费3万元,全部款项已办妥托收手续。该企业应确认的应收账款为( )万元。
a.2 340
b.2 343
c.2 000
d.2 337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该企业应确认的应收账款=2 000+340+3=2 343(万元)。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包括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从购货方或接受劳务方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不公允的除外)、增值税销项税额,以及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
14.下列各项,不应通过“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的是( )。
a.租入包装物支付的押金
b.为职工垫付的房租
c.应收的出租包装物租金
d.收取的租出包装物押金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其他应收款是指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以外的,企业应收、暂付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各种款项。主要包括:预付给企业各内部单位的备用金;应收保险公司或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各种赔款;应收的各种罚款;应收出租包装物的租金;存出的保证金;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应收、暂付上级单位或所属单位的款项等。实行定额备用金制企业日常报销时不通过“其他应收款”核算;收取的押金在“其他应付款”中核算。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281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