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河北高考地理真题答案实用(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5 13:46:01
最新河北高考地理真题答案实用(三篇)
时间:2023-04-05 13:46:01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河北高考地理真题答案篇一

分析朝鲜半岛南北在地形、气候、植被、经济等方面的异同点?

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气候: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温带季风气候。

植被:南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温带落叶阔叶林。

经济:南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北部经济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题型二

日本工业分布在哪里?原因?

濑户内海和太平洋沿岸。

原因:①日本国土小,矿产资源缺乏,需进口;②日本为岛国,海岸线曲折,濑户内海和太平洋沿岸多优良港口;③日本市场小,需出口工业品。19.东南亚的经纬度范围?(90°e~140°e,25°n~10°s)

题型三

东亚沿海地区农业发达的原因?(提示:从地形、气候、土壤、人口、历史方面分析)

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便于耕种。

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于农作物生长。

土壤:肥沃。

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历史: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题型四

对我国石油运输而言,中缅输油管道、克拉地峡运河航线与马六甲海峡航线相比有哪些优势?

我国石油主要是从中东地区进口,即石油进口线路主要是马六甲海峡航线。中缅输油管道线路、克拉地峡运河航线比马六甲海峡航线距离短,可节省运输时间和能源;且中缅输油管道线路一部分在中国和缅甸境内,在陆地上进行管道运输,可摆脱过分依靠马六甲海峡航线的局面。

题型五

泛亚铁路的起始点、所穿过地区地质方面的不利条件,以及修建的意义?

困难:①地形崎岖;②火山地震多;③滑坡泥石流多。

意义:①加强了各国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②使我国云南和东盟各国拥有陆上贸易通道,缩短了内陆省份南下印度洋的运输距离,有利于扩大我国的对外开放。

题型六

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压带的北移(6~9月);冬季——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0~次年5月)。热带沙漠气候:a.副高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b.夏季西南季风难以到达;c.历史上对植被的破坏。

题型七

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及分布特点?

①热带雨林气候(带):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大于2000mm,且年内分配较均匀,多对流雨。其分布在:马来群岛和马来半岛。(爪哇岛是世界对流雨最多的地区)

②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降量1500mm,每年6~10月,吹西南风,风从海洋吹来,为雨季;每年11~第二年5月,吹东北风,风从内陆吹来,为干季。其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地区。

题型八

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的原因?

①冬季日本海吹西北风;

②西北风经过日本海后,带有大量水汽;

③日本海一侧为冬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④日本海冬季气温低于0℃,降水多以雪的形式。

题型九

如何判断地球运动速度?

1.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南北纬60°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15°/小时。

3.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不断变化。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1°/日。

题型十

新加坡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①处于物产富饶、人口众多的东南亚中心,扼守马六甲海峡东口,位置优越,港口优良,是东南亚各国相互贸易的集散地和转口中心;

②通过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进口原料,发挥本国技术力量,发展了炼油、造船、海上钻井平台制造、电子电器等工业;

③发挥本国风光优美,交通便利,服务周到的长处,发展旅游业。

河北高考地理真题答案篇二

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

(1)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

描述

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简述

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说出

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阐述

“分析+叙述”;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结果和观点;

语言格式:因为…所以(导致)..

例析

“实例+分析”;一定要结合具体实例,从这个例子分析其具体做法

评价

“有利+不利”;语言格式:有利:1、2、3..。不利:1、2、3..

分析

“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

语言格式:有利:1、因为..所以(导致)..2..。不利:1、因为..所以(导致)..2..

比较

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语言格式:因为a..,以a比b...

意义

正面意义+负面意义;本地区(事物)意义+其它地区(事物)意义

影响

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本地区(事物)影响+其它地区(事物)影响;现在的影响+将来的可能影响;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

措施

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当地措施+合作措施

判断

理由+结论。语言格式:正确(合理)或错误(不合理)、因为..所以..

变化

体现“提高、上升、增加、下降、先降后升、先升后降”思路

关系

思路:a导致b导致c..。体现“因果关系、前后关系、时间关系、主次关系”

结构

所占比例;主要组成;适当评价其合理性

(2)列出“模板”。(见下面的常见模板)

(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5)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二.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

地形地势

1、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①海陆位置;②经纬度位置;③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④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⑤经济和军事位置;⑥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

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

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

②地势起伏(大、小)

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3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

哪里高,哪里低。

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4某地地形分布特点:

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

5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

①等高线的分布

②河流流向

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

6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

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

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

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7、沼泽湿地的成因分析:

三江平原

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河流较多,植被茂密;③地势低平,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④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

青藏高原

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冰川积雪融水较多;③低洼地易积水,土壤中水分积聚多;④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

长江中下游平原

①降水丰富;②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③地势低平,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

河北高考地理真题答案篇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察隅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当地农牧民曾引种猕猴桃,2011年开始规模种植(图1)。种植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山区河谷台地,土壤肥沃,水质优良,2017年“察隅猕猴桃”获批农产品地理标志。察隅猕猴桃挂果期长,可错峰上市。猕猴桃种植带动了当地农牧民脱贫。据此完成1~2题。

图1

1.察隅猕猴桃获批农产品地理标志,关键在于

a.独特的自然环境 b.传统的生产方式

c.先进的农业科技 d.丰富的种植经验

2.察隅猕猴桃挂果期长,有利于

a.降低产品运输费用 b.提高市场竞争力

c.降低果园管理成本 d.提高土地利用率

我国东部某山区有一aaaa级景区,2011~2017年游客数量持续增加,景区周边农家乐数量逐年增多,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图2示意2011年、2014年和2017年景区周边农家乐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3~4题。

图2

3.2011~2017年农家乐空间分布的变化表现为

a.由点状到线状 b.分散程度加强

c.由线状到面状 d.集聚程度加强

4.与2017年农家乐空间分布关联最紧密的因素是

①景区位置 ②村庄位置 ③交通线路 ④村庄规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加强中国与欧洲的经贸联系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运是中欧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根据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中欧港口的节点度(以港口吞吐量和航线数量等指标衡量)及联系强度(反映港口间货物流量),确定各年份分级标准,绘制中欧航运网络核心组织结构图(图3)。在中欧海运贸易量总体增长的背景下,中国港口的相对地位明显提高,枢纽节点从无到有,形成了以南方港口为枢纽的网络组织结构。据此完成5~6题。

图3

5.1995~2015年中欧航运网络系统中

a.欧洲枢纽节点货物吞吐量减少 b.欧洲枢纽节点间联系强度减弱

c.中国枢纽节点网络辐射力增强 d.中国枢纽节点的数量持续增长

6.2015年中国一端的一级—二级枢纽节点的组合是

a.上海港—宁波港、深圳港 b.上海港—天津港、宁波港

c.香港港—深圳港、广州港 d.香港港—广州港、厦门港

家住某城(36.5°n,116°e)的小明,秋分时节搬进了新楼房,站在书房2.6米高的落地窗前,远处公园美景尽收眼底。图4示意书房平面布局。据此完成7~8题。

图4

7.从入住到次年春分,书房的日采光时间变化趋势是

a.一直增加 b.先增后减 c.一直减少 d.先减后增

8.冬至日天气晴朗,小明在书房于北京时间

a.6:30看到当日第一缕阳光 b.9:30沐浴着阳光伏案读书

c.12:30估算阳光进深2.6米 d.15:30看到阳光照到书柜上

图7为我国某盆地油藏地质剖面示意图。其中f1~f4为断层。在多次区域性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大型背斜油藏受到构造甲、乙、丙的破坏,使石油组分大量散失。据此完成14~15题。

图7

14.形成构造甲、乙、丙的局部地质作用是

a.水平挤压 b.水平拉张 c.垂向挤压 d.垂向拉张

15.构造甲、乙、丙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是

a.f1~f4疏导性能好 b.f1~f4延伸到地表

c.石油埋藏层位较浅 d.f1~f4断至含油层

二、非选择题:共55分。第16~1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9~2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7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以采集和狩猎(围猎)为主要谋生方式。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北方某地发现一处旧石器中期古人类遗址(图8)。该遗址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遗址北面为岩石裸露的山地(北山)。研究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区生存阶段正值冰期。

图8

(1)指出冰期气候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4分)

(2)简析冰期气候下古人类选择该遗址区生存的原因。(8分)

二、非选择题:共55分。第16~1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9~2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7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以采集和狩猎(围猎)为主要谋生方式。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北方某地发现一处旧石器中期古人类遗址(图8)。该遗址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遗址北面为岩石裸露的山地(北山)。研究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区生存阶段正值冰期。

图8

(1)指出冰期气候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4分)

(2)简析冰期气候下古人类选择该遗址区生存的原因。(8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汉堡(州)是德国的金融中心、世界级城市,为进一步提升全球地位,在老港外迁后,启动汉堡新城建设项目(图9)。汉堡新城将半荒废的老港工业区设计成10大特色板块,在突出板块主要功能的基础上,融入居住、办公、零售、餐饮、休闲、教育等功能,保留较大面积的广场、步道、绿地,将红砖结构工业遗产重新改造利用。

图9

(1)推测老港外迁的主要原因。(4分)

(2)简述利于汉堡新城建设的区位条件。(8分)

(3)说明特色板块空间利用方式对汉堡新城发展的作用。(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0)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11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图10 图11

(1)据图11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6分)

(2)说明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9分)

(3)提出该区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则与途径。(4分)

(二)选考题:共8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右侧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

19.[选修3:旅游地理](8分)

是谁鞠一捧圣水浇灌出绿洲

是谁将一面铜镜遗落在戈壁大漠

让一池碧水盛满了蓝天白云……

酷爱旅游的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被大漠边缘清澈的湖水吸引。该湖泊位于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沙漠与花岗岩山体之间,被称为“大漠天池”(图12)。该小组计划于暑期一探究竟。

图12

概括大漠天池旅游景观特点,并围绕天池成因设计研学旅游活动内容。

20.[选修6:环境保护](8分)

青藏高原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区域相关研究成果的“关键词”(表2)分析发现:随着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变化,不同阶段研究主题也相应调整。其中,1951~1992年以基础调查为主,摸清资源环境状况,关注高原隆起对环境的影响,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提供了支撑。

表2

阶段

主要“关键词”

1951~1992年

植被类型、冰川冻土、降水量、海拔、大气环流、高原隆起、东亚季风

1993~2020年

气候变化、人类活动、青藏铁路、三江源、物种多样性、珍稀动物保护

归纳出1993~2020年青藏高原研究的两类主题,并分别指出其环境意义。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31594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